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培智语文教学反思范文

培智语文教学反思精选(九篇)

培智语文教学反思

第1篇:培智语文教学反思范文

【关键字】语文教学 多元智能理论 应用

一、多元智能理论的定义

多元智能理论首次提出是在1983年,主要是由霍华德・加德纳教授(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在《智能的结构》中提出。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立刻引起了世界各国广泛关注,并将其投入到教学实践活动中。其中加德纳教授认为,智能是生物生理的一种潜能,而潜能是指人的某种能力被认为是有价值的一种能力。加德纳教授将人的智能主要分为8中类型,分别是:语言智能、数学逻辑、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运动智能、人际沟通、自我认识以及自然观察等。因此,他认为人类是有着非常完善的智能谱,是一种多元化智能。以上8种智能是人类生活最基本的智能,它们都是密切相关的,不同之处就是每个人的发展方向和形式不一样,具有明显的差异性。而多元智能理论主要是指正确的对待智能的差异性,使其在不同的人身上,以不一样的方式展现出来,充分发挥其智能的作用。所以,在初中语文教育中,应用多元智能理论,对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多元智能理论的应用

(一)提高听说教学,激活语言智能

语言智能主要指人们对语言的掌握能力和表达能力,个人可以自行组织语言,将某件事用简短的语言表达出来。在初中语文中,对学生采用语言智能的培训,具有良好的基础条件,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多鼓励学生进行发言,与积极参加各种课堂活动,从而全面的培养学生创设言语的练习,提高听说教学,激活语言智能。第一,要先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从而指导学生通过简短的语言,用自己的语言对某件事的观点、意见等阐述出来;第二,培养学生声情并茂朗读教材的能力,教师应正确指导学生,如何掌握阅读时的节奏感、语气、语调等,使学生能深刻体会到文中的情境,从而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同时,教师还要训练学生听的能力,在课堂上应用规范和标准的语言进行教学,从而讲究语言课堂的艺术性。

(二)多元化教学加强逻辑,提高数理智能

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加强学生的逻辑性。其中数理的推理和运算,主要是对各种事物的关系进行叙说,例如:案例对比、事情因果、语言逻辑等,通过对数据的推理和运算,得出结果。加强学生的核心智能的培养,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大部分学者认为数理智能不仅只存在于数理化等科目中,还存在语文教学中,通过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还可以加强学生的应变能力,促进数理智能的有效发展。教师可以利用点拨的教学方法,来开拓学生的思维[1]。例如:在语文作文教学中,让学生以一个网络话题来进行口头作文,教师应在一旁指引,从而启发学生的思维,这样不仅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思维能力,还可以让学生活学活用、举一反三。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层层深入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思维敏捷性,并根据课本中的重点难点、语言逻辑等进行深入指导,指引学生去推敲作者的意思,使学生体会到课文中的情境。

(三)利用高科技进行教学,点亮空间智能

视觉+空间智能主要是指在人脑中构成一个空间世界,使得学生掌握空间智能的运用和操作的能力。如:人们对线条的构思、形状、色彩、结构等方面的敏感度,再构成一个图形,将其表现出来的能力。部分学生对语文的学习情绪不高,甚至存在厌学等情况,这主要是由于课本缺乏视觉空间感的原因[2]。所以,可以利用这一情况,将重点的内容利用多媒体或者投影片等生动形象的展现出来,从而提高学生的视觉效应,培养学生的内在视觉和想象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四)引进音乐艺术,加强音乐节奏的智能

音乐节奏的智能主要是指人的个人感受,记忆和辨别等音乐表达能力。在语文教学中,主要采取演奏和唱歌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在语文教学中,人文性与社会性充分表现出语文与音乐艺术的联系。因此,有效的结合音乐资源,将教材与音乐进行整合,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音乐智能。教师可以收集相关的音乐素材,在教学时,利用音乐来带动学生的情绪,指引他们进入设计好的情境中,使其充分发挥想象力与思维能力,从而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意境。例如:教师在《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这一课中,可以先播放一段《水浒传》的相关画面,再配上一首《好汉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带着激昂的情绪进入到学习的状态。

(五)人际关系智能,加强自然观察智能

人际关系是所有智能当中最重要的一种智能,可以让学生能理解他人以及与他人进行交往。通过观察他人的情绪、感觉、意图等,作出相应的反应。在语文的教学中,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往,有利于提高自身的学习水平,通过开展学习小组,进行相互探讨、交流等,可以相互学习,并获得不一样的见解,从而解决问题,并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在建立合作小组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能力等进行分组,并给予各小组一定的指导和面对面的探讨,从而有效的落实学习任务。

(六) 加强教学情境的构建,提升自我认知智能

自我认知智能主要是指观察、认识以及自我反省的能力,通过正确的认识到自身的价值,在此基础上对生活的能力进行有效调节。核心主要是对语文知识进行反思、重建。在新形势下,对语文教学要有针对性的进行各种场合的情境设置,通过形象生动的场景来吸引学生的眼球,使他们自主参加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从而帮助学生疏理、开启自我认知智能。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对语文教学进行多元智能理论,才能充分了解到多元智能理论为语文教学改革带来的新视野、新思路。才能加强创设,把多元智能理论广泛引入课堂教育的实践中,使语文课堂教学步入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第2篇:培智语文教学反思范文

【关键词】智慧;语文教师;高效课堂

新课程呼唤有智慧的语文教师,智慧型语文教师有教育的智慧。但是,智慧型语文教师应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呢?或者说语文教师的智慧应该是什么呢?其实,我们如果把智慧的语文教师比喻成一棵大树的话,它也有树根、树干和果实枝叶。智慧的这棵大树要茁壮成长,结出丰硕的果实,创造事业成功、生活幸福的一生,需要“九商”,即:“心商”、“德商”、“志商”、“智商”、“情商”、“逆商”、“悟商”、“习商”和“健商”。

一、智慧之根――“心商”、“德商”、“志商”

(1)“心商”。所谓“心商”,就是维持心理健康,调试心理压力,保持良好心理状况和活力的能力。心商是教育智慧的基础,是教师的成功之根。

“心商”优良的智慧型语文教师,认为语文课堂是“快乐的场所”,积极地使学生“能被一种不可抵抗的吸引力诱导着去学习”。把培养学生“爱好学问的兴趣”和教给学生“研究学问的方法”作为“一切良好的教育的一个基本原则”。

(2)“德商”。 所谓“德商”,就是一个人的道德和品格修养。新课改呼唤“绿叶”型的智慧语文教师,智慧型语文教师的“德商”,应该有绿叶的奉献品格。智慧型语文教师,不但应具有无私奉献的师魂,诚实正直的师德,全面发展的师观,教书育人的师能,严谨求实的师风,而且还具有开拓进取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勇于拼搏的英气,甘愿奉献的“傻”气,自强不息的骨气。

(3)“志商”。所谓“志商”,就是确立人生志向和目标的能力。“志商”是信念的基石,是毅力的源泉。人生是小志小成,大志大成。新课改中的智慧型语文教师更是如此。有信念自有毅力,有毅力才能成功。信念在人的精神世界里是挑大梁的支柱,没有它,一个人的精神大厦就极有可能会坍塌下来。信念是力量的源泉,是胜利的基石。信念并不深奥,信念其实就是相信自己,相信成功,相信自己所确定的目标,相信自己为达到这一目标所具备的能力。一个人拥有绝对的信念是最重要的,只要有信念,力量会自然而生。

二、智慧之干――“智商”、“情商”、“习商”、“逆商”

(1)“智商”。所谓“智商”,就是人的智力发展水平。“智商”高的智慧型语文教师善于选择。“智商”高的智慧型语文教师,有非常丰富的积累,有高度的判断力和鉴赏力,如此才能有不俗的选择能力。智慧型语文教师,不怕失败。不怕失败,才能学会选择;学会选择,才能避免失败;学会选择,才能学会创新。我们不可以选择社会,但我们可以选择机会、选择方法、选择方向、选择走向成功的道路。智慧型语文教师会选择,才有充满智慧的人生。“智商”高的智慧型语文教师善于创新。智慧型语文教师,善于启发学生的创造活动,鼓励和喜欢学生求异、创新。积极创造条件,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创造实践机会

学生在知识应用的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科学思维的创新意识和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能力。

(2)“情商”。所谓“情商”,就是认识管理自己的情绪和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情商”高的智慧型语文教师,具有一颗宽容的心,有宽容自有人生精彩。智慧型语文教师,能使周围变得开朗、开放、开明,能创造一个宽厚、宽松、宽容的心理氛围,能很好地和校长合作,和同事合作,和学生合作,和家长合作。

(3)“习商”。所谓“习商”,就是教育教学操作的实践能力。教育智慧说到底是一个实践问题,一个合格的教师,既要体现知识的力量,又要体现爱的力量,体现智慧的力量。

(4)“逆商”。所谓“逆商”,就是如何认识逆境和战胜逆境的能力。智慧型语文教师,能把挫折当作走向胜利的又一个起点;再次,要海纳百川,妥善处理与各种人之间的关系。智慧型语文教师,似浩浩长江,不拒细流,如茫茫大海,接纳百川,会用真情去呼唤真情,用真诚去赢得真诚。

三、智慧之果――“悟商”、“健商”

(1)“悟商”。所谓“悟商”(也称为“灵商”),就是一个人对人和事物本质的慎思明辨的顿悟能力。智慧型语文教师,具有较高的悟商――教育反思能力。新课程将反思看作是一种教学实践,智慧型教师能不断地积极地进行教学反思,能与别人交流,促进个人信念的发展。有专家讲:一个教师的成长= 经验+反思。一个人或许工作20年,如果没有反思,也只是一年经验的20次重复。

第3篇:培智语文教学反思范文

关键词:多媒体 直观形象性 激发 语言发展

多媒体就是将声音、图象、动画等各种记录方式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其传输信息的方式突破了传统媒体的线性方式,以全方位方式进行,具有形象生动、信息刺激性强、时空宽广等特点。在培智学生语文教学活动中,适时、适量、适度地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可以增强对学生语文教学的趣味性、生动性、形象性,而且能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一、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培智学生在乐趣中学习

兴趣是学生认识世界、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浓厚的兴趣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动其智力潜能。多媒体教学综合运用的声、形、动感的效果,能创设各种形象生动、灵活多变的学习情境和教学情境。能把静态知识动态化、抽象知识形象化、枯燥知识趣味化,从而营造轻松自然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不知不觉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大大激发了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司马光》一课时,我运用多媒体情景导入,先播放小朋友喊救命的声音,引出小朋友为什么喊救命?接着播放一个小朋友掉入水缸里的画面,将静态的画面变成动态,使学生从直观上看到小朋友喊救命,是因为一个小朋友掉到了水缸里。小朋友为什么会掉入水缸?使学生带着问题学课文。在这种惊险激动的教学氛围中,学生的注意力更集中了,兴趣更浓了。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学生的学习动机被激活了,学习课文的欲望也增强了。

二、利用多媒体活化培智学生语文教学的内容

所谓活化语文教学内容,就是将对学生进行语文教学的教材予以具体化,再现理性认识赖以产生的客观对象的形象,并与活生生的生活实际产生联系,为语文课提供具体、生动、形象的教学内容。多媒体有再现物象的本领,它能活化语文教学内容,使抽象的东西具体化、概念的东西形象化,使静态为动态、无声为有声、无限为有限,有利于对学生的语文教学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从具体到抽象,不断引导学生学习语文基础知识,逐步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能力。如在进行《太阳、地球、月亮》课文教学时,我通过多媒体课件,以生动形象的直观教学手段活化了“太阳大、地球小,地球绕着太阳跑;地球大、月亮小,月亮绕着地球跑”的教学内容,使文字叙述的教学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促进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记忆。多媒体课件能使语文教学内容丰富多彩而生动活泼,从而优化了培智学生的语文教学。

三、利用多媒体深化培智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

加强对培智学生语文知识的教学,使他们掌握一定的语文知识,是对培智学生进行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培智学生由于缺乏抽象思维,导致了对语文知识理解的局限性。多媒体课件能使事物再现,形成生动、活泼、形象、易懂的教学优势,为培智学生的语文教学提供了生动形象的感性材料。 如在进行《小猴子下山》课文教学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培智学生观察小猴子是怎样“抱西瓜”、“扛玉米”、“捧桃子” 的教学内容,并进行相应的动作模仿练习,加深了培智学生对动词“抱”、“扛”、“捧”的感性认识,深化了对这些动词的准确理解,所有这些都充分表明多媒体教学为培智学生学习语文提供了丰富而生动的感性材料,深化了培智学生对语文知识理解的功能,提高了培智学生对语文的学习效果。

四、利用多媒体课件培养培智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能力是学习能力的重要指标。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例如,在教学课文《皮球浮上来了》时,我用数码相机把书中的图片制作成课件,在教学中我逐图播放,引导学生根据老师的提问有顺序地进行观察讲述。因为有形象逼真的课件,再加上老师有顺序的引导,学生很快按顺序讲出了图意。并对课文中“几个孩子在大树下拍皮球”时的欢快心情;“皮球跳到树洞里,拿不上来时”孩子们在动脑筋想办法的神情;“皮球浮上来了”孩子们又笑又跳的高兴心情都有了正确理解。接着我又让学生自主合作,通过实验操作得出“皮球轻,铁球重”、“水好像有一股力量往上顶”、“皮球轻浮在水面上,铁球重沉在水里”的结论;通过直观演示使皮球的“跳”活灵活现于学生眼前,使学生认识到:皮球一蹦一蹦的,像跳一样,皮球是跳到洞里的,使学生对“跳”有了深刻的理解。最后我让学生自主合作讲述课文内容。学生不但能按故事的先后顺序进行讲述,而且还能互相纠正讲述中的错误。利用多媒体课件,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激发学生的语言表达欲望,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五、利用多媒体渲染氛围,培养培智学生语言感知力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情境关键在于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和联想,把课文中的语言文字演化成有声有色的客观世界和真切生动的人类生活。在语文教学活动中,通过对语言材料的理解、欣赏、朗诵,能培养学生对语言美的感悟以及语言表达的语感能力。但由于培智学生心理和生理发展的限制,他们学习诗歌时,对诗歌内在意义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而运用多媒体技术,则能以文字、动画、声音三结合的方式,有效地烘托、渲染语言欣赏的氛围,促使学生入情、入境。如在学习诗歌《秋》时,学生对诗歌中“飘落的树叶像飞舞的蝴蝶”不易理解。我用鼠标反复点击“飘落的树叶像飞舞的蝴蝶”的画面,同时让学生模仿蝴蝶飞的动作。这样学生便顺利地理解了这句话。这种电脑动画辅之以游戏的方法,为学生创设了一种与诗歌内容相匹配的优美意境,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情绪,帮助学生感受到了诗歌创造的美好意境,激发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六、运用多媒体为培智学生发展思维拓展空间

第4篇:培智语文教学反思范文

关键词 培智学校 协同教学 实施

分类号 G764

自夸美纽斯创建班级授课制后,世界各国学校基本采取教师对全班学生进行集体授课的教学形式。1930年,协同教学正式成为一种计划性的教学形式。协同教学就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教师共同对同一学生群体的教学负责。国内外的学校在许多学科运用了协同教学,并取得不错的成效,包括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小学英语课、中学语文课、大学代数课、智障生体育课等。与普通教育对比而言,特殊教育领域的协同教学研究不足。目前,我国并非所有培智学校施行协同教学,此外,在实施协同教学的学校中仅部分学科、班级施行该教学形式。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教师人数不足、课时量过大,另一方面是因为对协同教学研究不够。结合学校近两年的协同教学探索,笔者拟对培智学校协同教学的需求及实施程序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以期为同类学校提供参考。

1 培智学校协同教学的需求分析

1.1 从教师的多学科专业知识和技能来分析培智学校协同教学的需求

课程综合化已经成为当前基础教育课程发展的重要特征,而《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在课程设置原则中也提及了综合课程,这样的课程需要教师对多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有相当程度的了解。一般培智学校中大部分教师只对直接执教的学科知识和技能理解比较透彻,在短时间内培训他们成为样样通的多面手也不现实。结果,一位教师进行班级集体授课的形式在大多数情况下不足以胜任综合课程的实施。为解决这一问题,有些培智学校推出包班制,但包班制的综合教学又对教师的体力、精力和能力各方面都提出更高的要求。倘若学校允许几位不同学科的教师暂时组成团队,共同设计、实施及评价教学活动,如语文、数学教师联合教学课文《超市购物》和“认识人民币”,常识、家政老师联合教学洗、晾、叠衣服的知识与技能,这样综合课程就有可能更顺利地开展。这样的协同教学可以看作从一位教师班级集体授课制走向几位教师包班制的过渡形式。已有研究表明,协同教学已经将教师间的合作作为推动课程整合的重要途径。因此,当前培智学校教师缺乏多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需要协同教学,以更好应对综合课程的要求。

1.2 从学生的障碍状况及班级规模来分析培智学校协同教学的需求

随着随便就读工作的深入开展,我国培智学校学生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一方面,学生类型多样化,中重度智力障碍、脑瘫、自闭症、情绪与行为障碍、多重障碍等儿童成为培智教育对象的主体;另一方面,学生障碍程度更为严重,以中、重度为主,且伴随其他障碍,这就必然导致学生发展需求更复杂。另外,培智学校班级规模较大,多数为每班10~15人。面对着这样的局面,为了使全班学生得到更好的教育,不管是哪个学科,一人进行班级集体授课的教师难免不堪重负。如果两位或两位以上教师同时出现在课堂上,无论是分组教学还是个别指导,满足不同障碍状况学生发展需求的机会就有可能大大地增加。因此,当前培智学校学生的障碍状况复杂及班级规模较大,教师需要协同教学,以更有针对性地发展学生的各方面能力。

2 培智学校协同教学的实施程序

参考小学英语协同教学的研究成果,我们在培智学校协同教学实践中的实施程序分为“组建团队”、“课前协同:集体备课”、“课堂协同:合作授课”、“课后协同:共同评价反思”四个阶段。

2.1 组建团队

协同教学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教师共同参与活动,所以教师团队的组建是协同教学的基础。现有的普通教育研究多从教师的个性、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方面论述如何组建协同教学的团队,这对培智学校同样具有参考意义。在此,结合本校的协同教学探索,笔者主要从“固定团队”和“非固定团队”这两种类型来探讨培智学校协同教学的团队组建,以应对不同课程的要求。需要指出的是,这两种团队在培智学校协同教学中可以并存。

固定团队是指在一个或几个学期教学中,来自相同或不同学科的两位或两位以上教师形成合作伙伴,具体人数主要由学生障碍状况及班级规模来确定。考虑到这两个决定因素,要更好落实协同教学,固定团队在培智学校的组建势在必行。同时,固定团队主要服务于分科课程的教学,所以团队组建时注意优先考虑相同学科的教师结队。另外,合作成功的固定团队维持时间应该尽可能长一些,以有利于教师对学生情况的熟悉及学生对教师教学的适应。

非固定团队是指在一个或几个单元教学中,来自不同学科的两位或两位以上教师暂时形成合作伙伴,具体人数主要由教学内容来确定。例如,“过新年”的单元综合教学中,语文、音乐、美术教师可以协同教学,讲授说祝福语、唱贺年歌、画贺年卡等习俗;“广州亚运会”的单元综合教学中,语文、数学、音乐、美术、健康、体育等多学科教师可以一起对运动项目名称、参赛运动员数量、亚运会会歌、亚运会会徽、坚持体育锻炼等内容进行授课。考虑到各学科有其自身的逻辑系统,并非在每个单元中都存在横向联系,主要服务于综合课程教学的非固定团队是选择性和短时性的,这样,该团队的各项协同工作难免对学校日常运作造成一定影响,需要行政的适度管理和调节。

2.2 课前协同:集体备课

备课一般要备学情、教材教法、教学媒体等内容,集体备课也不例外。总所周知,特殊学生个体差异大,已有教材实在难以适合不同水平的学生,所以与普通教育相比,分析学生情况在协同教学的集体备课中是基础内容,也是重点内容。以语文学科为例,集体备课的教师必须首先充分了解学生听说读写等能力发展不平衡的表现,才能依此确定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安排教学过程等。同理,“广州亚运会”的单元综合教学中,集体备课的多学科教师必须首先综合分析学生在各学科的优劣势,才能为后续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此外,与普通教育类似,培智学校协同教学的集体备课要关注团队成员的分工与衔接。在固定团队中,每个成员只有在集体备课时协商好各自的角色和职责,包括谁负责哪个或哪些学生的教学、学生的问题行为主要由谁处理等,才能保证教学团队在合作授课时发挥最大的能力。在非固定团队中,除分工外,集体备课还需要就成员间的衔接工作做好部署,便于不同学科内容的轮流呈现,更好地加强学科间的联系。例如,在“青春期”的单元综合教学中,作为语文教师的笔者曾与一位健康教师就学生每个人的成长过程进行协同教学,由于大家不在同一节课中合作授课,所以集体备

课时就达成共识:考虑到学生思维的刻板性,健康课会沿用语文教学的课文,并与语文教学进度保持一致。

至于形式方面,备课通常分为学期或学年备课、单元备课和课时备课。固定团队的集体备课中,全体教师需要参加上述三种形式。但非固定团队的集体备课中,全体教师需要参加的是单元备课及周备课。

2.3 课堂协同:合作授课

普通教育中的合作教学理论并不倡导教师每节课都合作,而是主张在适当的时候才进行合作。然而,鉴于培智学校学生发展需求的复杂性及班额,如果学校的教师数量充足,笔者建议每节课适宜两位或两位以上教师合作授课,这也是组建固定团队的原因之一。实践中,我们把培智学校课堂协同分为“主教一主教式”授课和“主教一助教式”授课两种形式。当学生个别差异大,不适合接受班级集体授课,或者需要更多训练机会时,教师们可以选择“主教一主教式”授课进行分组教学,以提高师生比。如前所述,培智学校语文教学中有部分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远逊于听说能力。于是,合作授课的某些教师可以重点训练学生“跟读汉字”、“组词造句”的口语表达能力,其他教师则负责对有识字写字能力的学生开展“寻找目标汉字”、“仿写汉字”的活动。此时,所有教师都是主教教师。如果教学内容或方法适合面向全班学生时,教师们可以选择“主教一助教式”授课,即有些教师充当主教,整体负责把握课堂走向;有些教师充当助教,适时配合主教教学,包括维持纪律、记录学生表现、充当学生榜样、提醒个别注意力容易分散的学生、引导个别学生回答主教教师问题等。从培智学校学生的特殊性出发,同一节课上可以交替使用上述两种形式:新授及巩固练习环节适宜使用“主教一主教式”授课,导入及小结环节适宜使用“主教一助教式”授课,复习环节的授课形式视教学目标而定。有时,固定团队的协同教师来自于不同学科,同一节课上基于教师们的专长优势,主教、助教的角色依教学内容需要可以调换。例如,数学、音乐教师上数学课“形状”时,数学教师担任主教讲完形状分类后,可以轮到音乐教师担任主教带领学生进行跟形状有关的唱游与律动放松游戏。

另外,合作授课者还要注意考虑师生位置的安排。在“主教一主教式”授课中,教师们需要把同一组别的学生统一安排到离负责教师较近的位置,同时在组别间留出恰当的距离,这可以方便师生们迅速进入各自组别,以及各组别在足够的空间中进行有效的师生、生生互动,避免组别间的干扰。在“主教一助教式”授课中,主教教师一般在前,助教教师一般在后,这可以使全体学生都在教师的视野范围内,从而有利于教师最大限度地帮助、最适度地管理学生。值得提醒的是,一位教师的班级集体授课制下,个别需要辅导的学生一般被安排在教室前排;但在课堂协同教学中,他们被安排在教室后排离助教教师较近的位置更佳,这样有助于减少助教辅导时对主教及其他学生产生的影响。

2.4 课后协同:共同评价反思

课后协同阶段需要教师共同评价反思前面三个阶段的师生表现。其中,在教师表现方面,与一位教师的班级集体授课制相比,培智学校协同教学的课后共同评价反思重点是团队成员的组建、分工及衔接。最初本校开展协同教学时,教师们对这一教学形式的满意率很低,其中不少人表示合作授课时总觉得被人监视着自己的教学,或者担心自己在课堂上的行为会对他人的教学造成干扰。在课后协同阶段,大家初步找出问题症结在于团队成员对自身及他人的角色和职责不明确,分工不到位。随着课后共同评价反思活动的不断开展,教师们对协同教学的满意率逐渐上升。

曾有人批判普通教育协同教学研究只关注教师,所以培智学校协同教学的课后共同评价反思内容还要包括学生表现,主要是协同教学对学生学习兴趣、速度、方式、结果等方面的影响。最初学校开展协同教学时,笔者发现习惯了班级集体授课制的学生并不适应教师们的合作授课:在分组教学时,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的智障学生容易被其他组的活动所吸引;在助教教师引导回答主教教师问题时,学生经常无所适从。乍一看,协同教学似乎不利于学生的学习。课后,笔者与协同教师共同进行评价反思:教师们需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来适应协同教学这一新鲜事物,集体备课时协调好大家在课堂上的分工与衔接,合作授课时合理安排师生位置。学期末的评估结果显示,协同教学使大部分学生的受训机会增多并更有针对性,乃至多种能力取得了更明显的提高;学生也普遍喜欢教师们合作授课的形式。

与集体备课的形式相呼应,在课后协同阶段,固定团队的全体教师需要参加学期或学年反思、单元反思和课时反思,而非固定团队的全体教师需要参加单元反思和周反思。更重要的是,反思是否及时,将紧密联系着以后协同教学的成败。

3 对培智学校协同教学的建议

3.1 学校开设实验班,展现协同教学的成效

协同教学的核心概念是一种合作计划、持续的协同、紧密地结合、毫无保留的沟通,以及真心诚意地分享之精神。要实现上述目标,教师们必须自愿参与协同教学。但一些习惯了单兵作战的教师们会存在个性、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等不同,这些都成为他们不一定认同协同教学的因素。学校刚开始实施协同教学时,教师们的满意率普遍偏低就是例证。因此,学校可以在部分年级、科目先让部分愿意尝试协同教学的教师开设实验班,展现协同教学的成效(包括学生能力的发展及教师的专业成长),以消除其他教师的顾虑。

3.2 学校实行适度管理,体现协同教学的自主性

不论是固定团队还是非固定团队,除了自愿参与外,教师自主选择合作伙伴,在协同教学中也显得尤为重要。可是,协同教学毕竟牵涉到教师人力等教学资源的重新分配,学校也不可能对教师的工作放任自流。所以,固定团队的协同教学需要遵循“教师自愿自主”与“行政适度管理”相结合的原则。而非固定团队的组建,主要取决于实际的教学需要,并不受制于学校的行政安排。因此,非固定团队的协同教学更需要学校的适度管理,让各学科教师自主采用适合自身、团队及学生发展的协同方式。

3.3 教师之间建立平等的地位,实现教学协同

第5篇:培智语文教学反思范文

一、中学语文学习方法的指导

中学语文学习方法的指导贯穿了语文教学的整个过程,学生应通过教师的指导,掌握一套科学而有效的语文学习方法,提高自学的能力。

1、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可以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点,培养正确的思想方法,只有这样,学生才有可能站在科学的立场上判断是非,透过现象看本质。现在的社会是人性化的社会,人文主义贯穿教学的始终,因此古今中外人类总结出来的其他的科学的思想方法,对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规律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掌握正确的一般性的学习方法。一般的学习方法是前人积累和总结下来的经验,能帮助我们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如温故知新的方法、“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方法、循序渐进和跳跃前进的方法、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巩固的方法等等。

二、中学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

指导学生掌握语文的学习方法,实际上是教给学生以开启人类知识宝库的钥匙,掌握学习方法的过程实际上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过程。

1、兴趣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老师

兴趣是一个重要的非智力因素,它是指一个力求接触和认识事物的一种意识倾向,它能给人类带来积极的情感和体验,因此对人的行为产生动力的作用

学生的兴趣从多方面反映出来:对课外活动的兴趣、对不同学科的兴趣,对课外事物的兴趣、对时事政治的兴趣等。作为语文老师,要重视引导学生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

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最好的老师,它能指引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从而让学生掌握更浓厚的学习兴趣。相反学生在不断的学习中也能不断总结学习方法,从而指导学生更好地学习,提到自学能力。

2、积累一定的语文知识和掌握基本的语文技能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基础。

积累一定的语文知识,包括掌握足够的认字数量、词语数词、基本的语法修辞学史知识、一般的文章结构文章体裁、常用的听说读学知识、相关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常识等等。

学生只有掌握这些基础的语文知识,才能在学习中做到得心应手、游刃有余,从而指导学生自学各种知识,提高自学能力。

掌握基本的语文技能,包括能够熟练地翻查常用的工具书;正确选择注释;能根据读物的特点选择适当的阅读方法;把握适当的阅读速度;能对刊物摘要笔记、评注;能根据学习的目的、重点难点,查找资料,编辑目录索引;能具有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作简单的演讲;能积累素材,规范写文章,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等等,只有掌握这些语文技能,学生才能在碰到任何一种读物时,积累更多的知识,学以致用。

3、良好的智力品质是培养语文自学能力的强大后盾。

良好的智力品质,包括记忆较持久牢固、联想和想象丰富多样、听说读写转高度集中、判断分析和综合深刻严密、在知识和能力的应用方面较正确灵活等等。学生只有具备这些良好的学习品质,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从而丰富自己的语文知识。

具体的做法有:

首先,通过座谈和指导并付之实践,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思想认识和心理素质,这样不仅能从思想上端正学生学习语文的学习态度;而且能在情感和个性方面端正学生学习语文的心态。

其次,在课内课外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创造浓厚的自学氛围,诱发学生自学语文的兴趣,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并不断引导学生把这些学习语文的习惯应用在学习课堂外的知识。

最后,通过学习,掌握语文方法,发展学生的智力,使学生能学到应有的语文文化知识,培养应具有的各项语文能力,从而指导其他的各项能力的提高。

学生培养了自学语文的能力,离开教师也能自学,这就实现了“教为了将来不教”的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从教育学的观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应从以下几点入手;1、培养学生较完整的非智力素质,使其喜欢学、自觉学、习惯学;2、培养学生良好的智力品质,使其善于学、学得懂;3、指导学生积累一定的语文知识,使其学而有识;4、培养学生基本的语文技能,使其学以致用。最终使学生具备较健全的主动的语文自学能力。

三、教师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时应具有的素质

首先,语文教师明确“教是为了将来不教” 的教学思想,并贯彻到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去。

第6篇:培智语文教学反思范文

论文摘要:语文学科在高职教育中的基础地位毋庸置疑,在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下,以高职语文教学为核心,通过将语文教学与计算机基础教学相融合,以学生的语言文字智能为基准,多角度协调学生数理逻辑、人际交往、自我认知等智能的发展,从而使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得到发展。

身处21世纪,信息技术已经被广泛运用到各个领域,引起教育界的进一步深化改革。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紧随信息化步伐,在不同学科的教学改革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一个多元化、网络化的校园教学平台愈加清晰地出现在高职教育的视域中。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怎样利用信息技术搭建高职语文的教学模式成为崭新的课题,笔者做了相关探索,构建高职语文教学与计算机基础教学双向整合的教学模式。

一、高等职业教育中语文课程与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定位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大量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这既是高职教育教学工作的总体目标,也是基本要求,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课程教学等都要以此为指导。

语文在高职教育体系中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应强调培养学生在职业环境中运用语文的能力,即工作能力或辅助工作能力的培养教育。高职语文应当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重点,进行实践教学方面的探索。在学生具备一定的语文能力基础上,通过课内外的教学活动,进行专项综合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的应用语文能力,通过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培养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高职计算机基础是各个专业学生都要学习的一门必修课,其教学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职业岗位需要的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因此,计算机基础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节与考试形式等方面,都要充分体现以学生应用为主的教学理念,培养和提高学生计算机技术的实操能力和综合文化素质。

二、高职语文与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融合的理论基础——多元智能理论

高职语文与计算机基础课程都是各个专业的必修基础课,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学生在信息化社会应用计算机的素质,是文化教育、基础教育。无论是语文还是计算机基础的学习,都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多重思维训练的过程,涉及多种智能的发展。

多元智能理论是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他认为每个人都拥有多元化的智能:语言文字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旋律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知智能、自然观察智能、存在智能等。他认为每个人虽然拥有多种智能,但各种智能的发展程度和组合情况各不相同,且个体之间、个体内部的智能也存在差异;人可以通过后天的学习,发展和加强其智能;各种智能之间绝非各自独立,而是相互作用,通过组合发挥作用。多元智能理论对于高职语文教学的改革,即与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融合有许多有益的启示。

1、学生通过语言的学习,获得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因此,语文课程与学生的语言文字智能息息相关。祖国的语言文字伴随每个人终身,语文的学习是开展其他学科学习的前提和基础,学生借助语言这一工具进行思维训练,表达思想,语文的基础作用毋庸置疑。

2、学生某一智能的发展需要其他智能的协同,教师应当使用多样化的手段,设计学科之间的知识与能力的迁移,从而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协同发展。语文教师可以结合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相关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以语言文字智能为基准,进行计算机操作技能的迁移,以带动其他智能的发展。

3、语文课程通过与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融合,多方面协调学生的智能发展,更重要的是要在这一过程中以深刻的思想、精彩的内容和丰富的情感,使学生陶冶情操,体验和感悟生命的价值。因此,语文课程的人文性不容忽视。

三、高职语文与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融合的设计思想

在信息化的环境中,任何一个学科不可能单打独斗,都会与相关学科产生或多或少的联系,这正说明人的多元智能并不是孤立发展的,需要与其他智能相互结合发挥作用,以强势智能带动弱势智能的发展。在高职语文教学中,以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为主训练语言文字智能,通过综合活动的设计,借助计算机技术为多元智能的训练拓展空间。

在进行语文教学设计时,以语文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为核心,嵌入计算机基础课程对学生的计算机技术的要求,使学生在进行语文课程理解感悟的同时将计算机基础的技术应用进来,以文学欣赏、应用文写作为主,应用计算机技术为辅,从而更有效、更牢固的掌握计算机基础的知识,如office办公软件的操作。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明确一个人只有专业技能是不够的,只有具备了一定的人文素养,才能将专业技能应用到更有用、更广阔的地方;运用自己的计算机能力将语文学习的成果沉淀稳固下来,使之内化为自己的内涵修养。在这样一个相互融合的过程中,学生既获得了语文的审美教育,也增强了计算机实际操作的训练;学生不仅要学会做事,更要学会做人;学生不仅知识广博,有技术专长,而且还要情趣高雅,从而进行多元智能的协调发展。

四、教学示例

教学内容:个人简历

教学目标:学生理解、掌握个人简历的结构和写法;学生能够利用WORD文档的文字编辑功能制作电子版个人简历。

教学条件及设施:多媒体教学软件;机房等

学情分析:学生具备一定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具备一定的应用文写作的常识,在学习求职信、调查报告等应用文的基础上,能够阅读理解“个人简历”的相关内容,能够借助范文设计个人简历框架。学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能力,但动手操作技能存在较大的差异。

设计思想:在学生的语文学习基础上,使学生的语言表达内容和能力通过计算机的实际应用展现出来,引导学生使用Office办公套件完成一般文案工作,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对自己的成长历程有一个反思,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以确定今后的努力方向,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计算机操作水平等综合文化素质。

智能目标:

语言文字智能:学会使用简历中的关键词语,如个人简介、教育经历、求职意向等;撰写个人简历的具体内容;运用口头语言向同学解说自己的简历。

数理逻辑智能:能够正确地组织自己的信息,形成个人简历的基本框架,突出重点内容。

视觉空间智能:利用教学软件为学生讲解简历的格式与写法;演示简历制作中文字编辑的技巧。学生在电脑上制作电子版个人简历时,训练眼手协调能力,增强文档的视觉美观度,以显示自己制作的独到之处。

身体运动智能:学生当众讲解简历时的体态语言。

人际交往智能:能够与老师、本小组同学共同合作讨论。

自我认知智能:对自己的成长历程进行反思,正确认识自己的优势与不足。

教学过程摘要:

1. 教师在学生应用文写作的学习基础上,向学生简要讲解个人简历的相关理论知识,重点讲解个人简历的结构和写法,学生能够结合范文分析简历的各个组成要素,教师要指导学生举一反三,使学生能够结合自身情况进行简历主要内容和结构的设计。

2. 教师根据学生的综合情况,以自愿结合为原则,促使学生结成学习小组。每个同学根据教师的讲解,先各自在电脑中运用WORD文档编辑个人简历,要体现简历的格式特点,运用简洁的语言表述自己的实际情况,要符合求职面试的语境。

3. 小组内部交流简历作品,提出修改意见,每组推选出一份优秀简历进行展览。教师组织学生代表当众讲解自己的简历,小组之间交流写作经验,要体现写作的思路。介绍WORD文档编辑的技巧,如能使用Word工具栏或菜单命令正确设置段落左、右缩进及首行格式;能使用Word工具栏或菜单命令正确设置行及段落(前、后)间距等。注意表情、肢体语言的合理运用。

4. 教师评价学生的简历和讲解,并视具体情况补充学生没有涉及的东西;点拨学生正确认知自身的成长历程,明确自身的发展方向;总结简历制作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如结构、语言表达、文字编辑技巧等;

5. 学生根据同学和教师的示范、总结,在电脑上修改完善自己的简历,然后提交作业。

6. 教师批阅评价学生的简历作业,及时反馈给学生。

7. 拓展活动: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组织小组同学进行面试的情景训练,将求职信、简历等求职文案运用到虚拟的语言情境中,提高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明确求职面试的相关要求。

教学小结:

在进行语文教学的同时,锻炼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的操作技巧。教学过程始终以语文的写作能力为主,WORD文档的编辑能力为辅,前者是后者的内容、对象,后者是前者得以有效呈现的平台。在以语言文字智能为主的多元智能的训练中,达到语文教学与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融合。

五、结语

高职语文教学与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融合更多的是在实践环节中的探索,如何在教学实践中体现两者的融合在一种文化层面上意味着语文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问题。笔者认为,只有在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下,把计算机基础教学融入语文课程,多渠道、多空间培养学生的智能学习方式,既能有效地实现语文课程目标,又能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素养即信息素养,从而达到双赢的目标,提升学生对生命质量的体验。通过融合,在达成语文课程目标的同时使学生将计算机技术作为一种文化素养积淀下来;通过融合,使学生的信息素养内化为学生的自觉意识、自然行为,内化为学生的情感、态度、生命体验的一部分,成为信息社会开展学习活动的自然表现。

因此,在语文教学与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融合过程中,要以学生为本,有意识、有步骤地引导学生自觉利用当下的信息资源主动获取知识,主动开展智能学习,促进自身信息素养的文化内化。这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教师既要对本学科有厚重的感悟,又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并要以较高的信息技术水平实现与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整合,同时也要注意自身信息素养的文化内化。

参考文献

[1]蒋丽清,薛辉.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以文化变革为视角[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8年.

[2]坎贝尔.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年.

第7篇:培智语文教学反思范文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阅读非智力因素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该以引导学生广泛阅读为主

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多次阅读,通过学生自己的朗读来反复体会并感知语言文字,继而提高自己对语言的感性认识。阅读文本能帮助学生理解语文中的字词句意思,做到解词释义,继而真正理解并把握课文的含义或者寓意,从而体会并把握文章的整体文意。只有让学生多次阅读文本,学生才能自然而然地联系上下文,以达到对整篇文章的整体把握,从而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慢慢领悟字词句段篇的基本内容,而更深入地理解课文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文章的结构特色,培养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做到熟能生巧,从而促进学生语言文字的思维能力发展。因为文章作者的思想感情是通过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多种形式阅读文本,才能真正领悟和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及表达意图。作者的意图是通过特定的语言文字及其结构形式等方面表现出来的,学生只有反复阅读(尤其是不同形式的朗读、诵读及分角色阅读等),才能帮助学生感受、领悟文章的写作特点和语言特色,使学生体会到汉语的妙处的感悟,继而读懂文章所蕴含的内容和包含的情感,从而帮助学生认识并积累丰富的语言表达方法及文字材料,使学生在听说读写诸方面的语文综合能力有所发展。有了阅读量的积累,久而久之就必然会导致质的飞越。学生的阅读量增加了,就会自然而然地把这些语言材料内化为自己的语言素养,就必然会提高学生的听说写的语言功底。

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呢?首先,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加强自身语文专业素养,学习有关理论知识,丰富自身语文积累,做到广泛阅读、出口成章,并具有良好的朗读示范能力,从而感染、激励学生主动的学会阅读。其次,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树立语文课堂教学中“读”的主体地位,做到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引导学生多方位地开展阅读练习活动。例如,第一,以读代讲,对于文中比较浅显的部分,教师不必多做解释,应该采取多种形式(反学生反复读、教师示范读、听录音等)让学生多次阅读,以增强阅读的趣闻性并激发学生月的的积极性,最终达到学生的自我领悟;第二,开展精讲多读活动,对于教材中重点的、学生难以理解的部分,小学语文教师要有针对性的讲,讲到点子上、关键处、疑难空白处,通过精讲留出时间让学生多阅读;第三,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方法扩大学生课外阅读量,如在教室设置语文“读书角”,有益学生的课外读物互相交换阅读,开展阅读比赛、读后感征文比赛、手抄报等活动来充分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主动性,甚至引导学生修改自己的文章并向有关报刊社推荐发表,使学生体验到阅读的快乐,感受到学习的乐趣。第三,适当推荐,读练结合。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选择适合不同年龄阶段学段的读物推荐给学生阅读,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思考文章的谋局部篇,表情达意,并进行结尾续写、文章改写,从而培养学生再创造的能力,继而增强学生的语文功底。

二、小学语文教师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小学语文教师承担着既重视教书又重视育人的双重职责,因此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除了重视学生智力因素的开发和培养外,还要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和培养。而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和培养应该从信念、情感、意志和习惯等方面入手。

首先,小学语文教师对学生信念的培养应结合教材和社会生活实际来提高,尤其应结合教材中蕴含优美文采和高尚的品格的文章及现实生活中的正能量事件来熏陶、提升其理论素养,使其感受到知识是一种使人变得崇高的精神力量,继而培养学生模仿模范人物的高尚的人格和正确的言行,以促使学生养成科学的人生观、正确的价值观。

其次,小学语文教师应重视学生积极而健康的情感的培养。作为社会中的人,情感是学生对语文学习态度的体验,是学生日常行动的精神支柱,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沟通教材、教师、学生的纽带。积极而健康的情感可以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从而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对学生的发展和成长起正向的引领作用。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首先关注自己的言传身教,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同时应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重视学生在学校的日常表现,正确引领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和自重,既不骄傲自大也无妄自菲薄。小学教师应该使所有的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怀和鼓舞,从而使学生在教师的关心支持下得到进步。

再次,小学语文教师应重视学生坚强意志的培养和良好性格的形成。因为坚强意志是人自觉主动的确定人生目标并根据目标主动调节自身行动来克服困难,是吸纳预期目标的积极心理过程。学习是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更需要坚强的意志的支持。作为小学的学生,经常是励志容易长期坚持难,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可以结合学习过程中的名人伟人事例引导学生认识到凡是有所成就的人无一不是长期坚持正确的目标有坚强意志的人。当学生获得成功时教师应该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当学生有所松懈时教师应及时地提醒和指导,使学生具备学习的坚持性、顽强性、主动性和独立性,继而培养学生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精神,最终促进学生的成长与进步。

此外,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恰当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重视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重视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言之有物,写出真情实感,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第8篇:培智语文教学反思范文

一、学习心理学理论与英语教学法

学习心理学是英语教学法的理论基础之一,它研究学生如何习得外语知识、技能和发展智能的心理过程、心理机制及发展规律。英语教学法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活动以学习心理学作为理论基础,主要归纳如下。

1.联想心理学

联想心理学是根据幼儿学习母语基本过程的自然性和方法来设计外语的习得过程和方法。“幼儿学语论”强调外语学习应该先听后说,不必先见文字和翻译成学习者的母语,不强调系统学习语法。在外语教学中理解并运用记忆这一复杂的心理过程非常重要:①记忆的基础是联想。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材料和情景要用直观手段和启发的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激发学生思维,形成新的语言材料,以让在他们大脑皮层中已建立起来的和那些还不稳固的记忆处于频繁的交融联系之中,引起联想。联想越多,记忆则越牢固。②联想在外语记忆中的体现的是动觉记忆或多重记忆。语言记忆就是声音、文字符号和其所传达的意义之间三维联系的反复形成和巩固。心理学实验证明,记忆和视、听、运动、触等各种感官活动密切相关,把它们同时充分地动员起来参加记忆活动,则这种多维刺激比任何单一的记忆效果都要高效。因而用联想加强记忆可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加深语言记忆效果。对单词与句子的学习都必须把它们放在一定的上下文(context)中,或放在一定的情景(situation)中,才能达到高效性。

2.行为心理学

行为主义心理学强调实验,用刺激-反应(Stimulate-Reaction)来解释人们在外语教学中的心理活动,语言的认知是反复刺激,反复操练和反应的结果。口语训练则把这一直接方法与心理学上的这种刺激反应理论有机结合起来,强调先听说,后读写,强化操练,最终形成自然的习惯,从而脱口而出目标语言。听说法对我国英语教学影响很大,例如:English 900,Look,New Concept English等即为这一理论催生的产物。现行中学英语教学大纲、新编中学英语教材和教学参考书都吸取了听说法的部分教学原理,强调在听说的教学和实际生活中去掌握词汇、句型、话语。

3.认知心理学

科技的发展导致听说法不能满足培养高水平外语人才形势发展的需要,“认知教学法”应运而生。语言学家认为语言是受规律支配的符号体系,人类学习语言的过程是模仿记忆和创造相结合的过程。创造即通过语法规律来推导、转换、编排组合无限的句子。把“认知教学法”有效地应用于外语教学,重视学习者的思维能力和智力因素,进而把对语言规律的理解和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结合起来。所谓认知即对语音、词汇、语法、语言结构等各要素要分析,并在规律基础上有意识地进行操练。认知心理学主张学习者适当利用母语把听、说、读、写、译的全面训练有机地置于有意义的交际情景中去,促进对外语的认知。

4.心理语言学

心理语言学,顾名思义,是心理学和语言学的一个交集学科,研究人们学习语言的心理过程,是外语教学法的理论依据和原则。心理语言学认为,言语交际实质上就是用什么样的表达形式去表达什么样的思想内容。外语教学的有效或高效取决于师生、内容和方法等多种因素。以“学生为主体”,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一内在因素至关重要。学习语言的过程实质上是从错误、不完善到正确、完善的交际过程。因此,师生应辩证地去面对语言交际活动中出现的消极因素。语言教学过程的实质是生活化即交际化,以学生为中心。交际,在外语教学双边活动中,既是手段,也是目的。因此,在外语教学的双边活动中,提供真实的场景,营造恰当的语境,提供交际材料,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则是把手段和目的联系起来的胶合剂。

二、心理学原理在英语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在实际的师生语言互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运用学习心理学去研究学生学习的活动规律,指导英语教学,才能不断取得质的飞跃。在英语教学中,我认为必须把相关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完善理论,不断地良性循环。

1.把学习语言的一般心理机制用于英语教学实践

语言是条件反射(S-R)规律性的习惯形成,语言是人的潜在认识能力和语言能力的自然表现。学习语言,关键是充分运用大脑机制,把人的思维能力运用到语言的认知。语言是行为、习惯、经验与理性、智慧和天赋碰撞的结晶,语言集习惯模仿性与创造性于一体。英语学习要通过反复的交际才能习得。人类具有一种天赋的学习语言的质体,人脑可以通过观察、记忆、思维,对信息加工、归纳出规则。实践证明,语言学习就是创造性地模仿,创造性地在交际中反复升华的过程。在英语教学中,应该把英语学习心理机制特点作为指南,以学生为中心,明确学习目的,创造语言环境,结合多样的教学法,激发和调动学生的浓厚兴趣、主动性和创造性。目标是使学生从不自主到自主,自然地学习。

2.因学生的生理和心理迥然不同并随时间而变,故组织英语教学应因材施教

针对学生的可塑性、模仿力、记忆力都强的特点,教师要扬其长,始终保持他们恒久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年龄、学习内容、生理和心理在三维空间上不断变化,学习策略的相应调整必须跟上。还应培养学生自觉分析、综合、归纳语言规律和掌握语言结构的能力,并把在实践中进行意义际操练、感知语言材料、培养独立运用语言的能力置于首位。

3.运用归因理论或动机成就理论,激发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

现代教育把开发学生智能和获取知识的内外目的融合在一起,英语教学亦然。在英语教学中,应该用多样的形式在多样的情境中对学生进行智力能力的培养,引导他们强烈的智力活动。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分析、解决矛盾;提高语言水平必须建立在认知、加工、创造、运用的基础之上;提高学习兴趣,要加强思想教育,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习热情;增强毅力、信心等非智力因素对智力因素则具有积极的相互反作用。

4.提高教学效果要注意师生的心理协调,这是由英语教学的双边活动与交际化原则所决定的

第9篇:培智语文教学反思范文

智力在传统的心理学研究中多被理解为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像力等心理特性的有机结合。但近些年来,心理学研究领域对智力提出了一些新的和颇富趣味的观点,最有代表性的是“多元智力”说。汉迪就曾列举了多种不同类型的智力:逻辑智力、空间智力、音乐智力、实践智力、体能智力、个人内在智力、人际智力。波斯特尔则把智力概括为情绪智力、直觉智力、体能智力、智能智力四大类型24种。能力的概念也很多,但人们多数支持这样一种看法:能力是指人们成功地完成某项活动所必需的个性心理特征,它与活动密切联系,掌握活动的速度和成果的质量被普遍认为是能力的两种标志。无论是从传统的观点和上列最新的观点来看,能力都是一个比智力更为广泛的概念,它本身包括了智力和创造力。

外语教学理应归属于语言教学的范畴。在外语教学中,人们普遍重视外语教学在听、说、读、写各方面的学科目标,并依此目标而实施教学过程。这样做固然是合理的,但笔者认为它却是不周全的,因为外语教学在帮助学生习得外语的同时,还应该把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作为外语教学的任务而倍加重视。

二、外语教学中

应重点培养的智力和能力

1.识记力。识记是获得知识经验和巩固知识经验的记忆过程。人们对母语的习得是在特殊的语言环境下长期耳闻目睹和交际实践生活体验同步进行的,习得过程的识记充满了实践的特色。而身处母语环境下的人要习得一门外语,就没有这种天然的优势。因此,识记尤其是有意识记会伴随外语习得的全过程。

2.感知力。感知包括人们的大脑对事物的个别属性和整体属性的反映。如果说识记是学习外语的最重要的过程,那么这个过程首先要建立在良好的感知基础上,否则识记就成为无本之木。心理学的经典理论和许多外语教师以及我本人的教学经验都证明,感知是学习的“A、B、C”,外语教学的起点和基石必须是感知。

3.观察力。观察是指受个人思维活动影响的有预定目的、主动的和系统的知觉活动。英语属印欧语系的语种,其语言、语汇、语法都与作为母语的汉藏语系中的汉语有十分显著的分别。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以正确的方法指导学生对外语文本进行反复的观察,在这个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观察力会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而逐步提高。

4.思维力和想像力。思维是人以已有的知识为中介,对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想像则是指人脑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重新组合形成新形象的过程。这两个认知心理学的概念要比前面述及的感知、观察、识记的层次更高,因为它是一个充满分析、综合、比较和全新创造的过程。当学生的外语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思维力和想像力对学生学习外语的作用就越来越显重要,这个重要性既有隐性的成份,也有表性的成份。隐性的成份存在于学习者个体的大脑中,只有通过听、说、读、写等过程才能表性化。

5.自学能力和团队学习能力。自学能力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或脱离教师指导而独立学习的能力。团队学习能力则指学生在有共同任务、共同目标、共同环境、共同利益中扮演不同学习角色的能力。按现行的国家课程标准,学生在中学的英语学习不超过1000课时,而即使在母语环境中,个体习得母语的听说能力就需18000多小时,再经过小学中学近3000课时的专门学习,才能达到一般的阅读和写作水平。在这种背景下,要使学生成功地掌握英语这门外语,必须有赖于课余自学和团队合作学习,倘不如此,则学习目标根本无法达到。

6.应用外语交际能力。这是学习外语的至高境界,因为学习外语的目的就是掌握外语这个交际工具,以达到能够借此融入外语环境之中而无所阻碍。需要强调的是,这种应用外语的交际能力不只局限于专业角度的听、说、读、写能力,也要拓展到对外语环境的文化氛围和背景中去,否则即使有了上述四种专业能力,也会出现“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隔膜现象。

三、外语教学中

如何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

1.要打破为外语而外语的纯学科桎梏,把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视为外语教学的目标和任务。要理清这种观点并付诸实践,必须树立素质教育的理想,把学科特定目标和学校教育目标综合审视,处理好学科特定目标和学校教育目标的关系。

2.在完成国家课程标准规定的学习任务的基础上,可增加适度的补充内容,并适当提高学习难度。从认知论和发展心理学的观点看,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只有在紧张的智力活动中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所以许多人提出的在外语教学中增大教学内容含量,提高难度,加快速度的原则是言之有理的。

3.在课堂教学中要建立以精讲为先导,以训练为主体,以智力和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教学意识。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教育学家和教师不断探索学生学科学习与智力和能力的发展关系。他们不约而同地发现了一个共同的规律,即学生的智力和能力是在学科学习的长期过程和反复实践中养成的。所以我们一定要加大练习的力度,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充分的练习,以期在掌握外语的同时发展智力,培养能力。

4.遵循识记的心理规律,培养了学生的识记能力。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对人类识记过程的遗忘现象有独到的研究和开创性的贡献,他在实验的基础上总结出了著名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该曲线说明人类对已识记的知识的保存量随时间变化,即先快后慢。具体地说,识记内容第一天的保持率约为33.7%,第二天则为27.8%,此后即趋于稳定,到第六天以后大约保持在25.4%不再有大的变化。教师应根据这个基本规律及时地指导学生复习,并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复习习惯。这样,既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又可以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识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