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思考范文

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思考精选(九篇)

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思考

第1篇: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思考范文

关键词: 小学语文 合作学习 教学模式

随着时代的发展,团队精神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重视,合作学习也成了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新课程的提出与推广使小学语文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因此,如何普及合作学习、如何使小学生的合作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就成了小学教育工作者需重点思考的问题。笔者在实际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对合作学习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并对如何将合作学习方式运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了研究。

一、树立合作意识

人们对合作的一系列认识往往来自于自身的生活经历及学习工作经历,在对个人成长历程进行反思、分析的过程中,针对教育中的培养任务,人们很容易产生质疑。一般来说,教学认识是具有社会性的,但传统教学观却没有重视这一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并没有将合作学习的机会提供给每一位学生,没有认识到合作、竞争的重要性。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无法拥有合作学习及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久而久之,他们的身心健康就会受到严重影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变得尤为重要,这是现代教育提出的要求。

在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方面,小学语文教学需负起很大的责任。合作意识的培养具有高度的复杂性及系统性,仅仅依靠说教是无法解决根本问题的,需从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让他们自觉拥有合作意识。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将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作为教学重点。具体而言,教师首先要对小学生的学习情况及心理状态进行深入分析,设计一些活动让学生通过合作完成,让他们在实践中拥有合作意识,并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性。通过这样的方法,学生的合作意识可得到有效培养,还能掌握正确的合作方法。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通过适当的练习及实践,学生会产生与人沟通、交流、合作的积极性,他们的价值观、学习能力等也可得到培养和提升。

二、调动学生合作的积极性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自我等感情构成了学生的主要感情特点,这些感情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及学习行为。倘若学生带着积极、喜悦的情绪学习,那么他们的学习效率及学习成绩就会得到明显提升。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需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设置一些游戏及竞赛,让全班学生都参与进来,继而调动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具体来说,教师需以课本中的知识点为基础对问题进行巧妙设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析和探究,最后得出结论。通过这样的方法,学生可在合作过程中进行学习,继而掌握正确的思考能力及学习能力。

三、把握合作时机

在把握合作学习机会时,我们需避难就易,针对合作学习的具体步骤,可依靠过程演示来明确。比方说,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设备对合作学习的步骤进行演示,然后引导学生对这一过程进行分析和研究,并做出合理的总结。在合作学习期间,学生需进行沟通合作,而老师则充当指导、激励学生的角色,继而使学生成为紧密的团体。通过此方法,责任心、毅力较差的学生就会认识到团队精神的重要性,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就会随之得到调动。在对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进行设计时,教师需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出发对教材、知识点进行深入探究,分析哪些问题需学生合作完成,哪些需学生独立完成。另外,在对学生进行分组时,教师要不定期对小组成员进行变动,让学生可以和更多不同性格、不同爱好的同学进行交流合作,并在此过程中拥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及学习能力。

四、培养合作能力

对儿童的成长来说,小学阶段是极其重要的。为使孩子日后能更好地适应社会,需从小培养其合作、沟通的能力。罗马哲学家塞内加说:“当你教别人的时候,你就相当于又学了一遍。”依靠与他人合作学习,老师和学生可以获得更多的经验。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上,学生为了达到共同目标,会与他人进行合作。而为了使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得到提高,教师需先提升自己的合作教学技能,进而让小组合作学习可以顺利、有效地开展起来。从小学语文教师的角度出发,参与和指导学生的合作学习,可使自身的教学技能得到完善和提升,最终获得更多的有益教学的经验。在语文合作学习期间,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观察和分析学生的合作互动情况,并针对观察结果做出适当的引导、评价工作。另外,在设计合作学习方案时,教师还需运用到多媒体技术,旨在使小组合作学习顺利、有效地开展。

总之,在传统语文教学课堂上,老师占据着主体地位,合作学习活动的开展打破了这一局面,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凸显,并强调了师生间的互动交流。在合作学习期间,师生互教互学模式取代了传统教学模式,这一方面使学生的合作能力、思考能力得到了培养,另一方面使语文教学课堂得到了革新,变得更为丰富多彩。

参考文献:

第2篇: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思考范文

目前,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已经不仅仅是促使学生在考试中取得良好的成绩,还要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一、加强美育教育

小学语文属于基础性学科,具有很强的工具性,可是这门课程的内在要求是对学生的文化素养以及美学能力进行培养。我国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认为要从语文开始对小学生进行美育方面的熏陶,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而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深刻意识到美育对整个教学活动的影响,意识到小学生美育培养的重要性。小学教师一定要将自己对美的经验感通过总结形成理论讲给学生,促使小学生可以在小学语文教学生体会到美感。例如,在给小学生讲王维的诗歌时,引导学生了解王维诗歌中对美景的描述实际上描绘的就是美好心灵。主要是因为诗歌一般是通过景物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化无形为有形。小学语文教学一定要在教学的过程中重点培养学生的美好心理品质。可是想要实现这个目标首先就要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主要是因为只有教师具备了这种良好的审美能力,才能引导学生形成审美能力。如果小学语文教师具有良好的素养,不仅能够给学生讲解丰富的语文基础知识,还能洗涤学生的心灵,促使学生可以及时的感受到美,并对美产生向往。而为了对小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行培养,还要应用各种媒介,比如多媒体,通过朗诵者充满感情的朗动诗歌,学生就会对诗歌产生一种不同的体验,这样应用各种手段和方法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才能发挥出更好的效果。这种将美育加入到小学语文教学过程的模式首先是促使语文教学变得更加生动和形象,其次也激发了小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再次是对小学语文教学的一种创新尝试,大大提高了小学语文的教学效果,切实达到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也就是促进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全面发展。

二、创新教学授课模式

小学语文教学改革还要从授课方式入手,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将学生作为知识的接纳容器,不断的输入,这种忽略学生自主性的教学模式大大抹杀了小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所以当前可以采用问题式的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过程中,根据课程内容等,尽量给学生创造自主探究的机会,从小就对小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进行培养,如果学生对教师教授的知识存在质疑,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鼓励学生大胆表达出来,因为语文本身就没有标准答案。学生对一些问题或者教学给出的答案有质疑是很正常的,学生提出问题证明学生进行了思考,如果教师积极的鼓励,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传统的教师模式就是教师促使学生被动的接受自己所传授的知识,教师给出正确答案,学生记住即可,这是一种复制,不是创造。所以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鼓励学生思考,无论是从语言,还是行为上,作为教师也要尊重小学生,改变传统的自己就是权威的思想,以此为基础对小学生的思考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进行培养,促使小学生可以自己解决学习中的问题,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三、培养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另一个措施就是加强训练小学生的写作能力。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对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行培养,想要实现这种目标,就要加强对小学生写作的训练。具体来说,如果实际条件允许,可以组织组织学生遭秋天的田野、郊外或者公园中,促使学生了解春夏秋冬四季植物的变化,然后表达出这四个季节自己不同的心情,对四季的不同的喜爱程度等,促使小学生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既是对小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也是对小学生写作能力的锻炼。而通过不断的锻炼,小学生就会形成敏感的文字感知,学会应用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东西。此种方式也培养了学生对生活和自然的热爱,形成一种感恩的情怀。

四、针对性培养和教育学生

当前是信息时代和网络时代,学生无可避免的会接受到一些信息,而他们接受的信息是不同的,同时因为家庭环境的不同,无论是学习兴趣、学习方式、学习的主动性都是不同的,所以小学语文教学也一定要形成针对性的教学模式。例如,有的学生爱记生字和生词,可是不会进行良好的运用和表达,教师在教学时在鼓励学生保持自己兴趣和特长的同时,也要积极鼓励他在课上表达自己的看法,这样不断强化训练,不仅可以使学生感受到自己被重视了,还在潜移默化中对它的表达能力进行了培养。有些学生课上非常活跃,勇于表达自己,可是有点懒惰,不积极的做作业,所以基础知识不扎实,小学语文教师就要反复监督,并严格要求。

五、结语

第3篇: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思考范文

关键词:教学模式;探究模式;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虽然当下很多人已经把“高效课堂”“卓越课堂”喊得山响,但更多的一线教师仍在思考:我们究竟该怎样教,才能使课堂教学更有效?特别是面对目前各种流行的教学模式,我们究竟该作什么样的选择?面对自己所处的教学环境,我们究竟该有什么样的作为?本文拟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作一些粗浅思考。

一、借鉴成功的教学模式是进行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

长期以来,人们对教学模式的讨论、学习借鉴及其构建,可以说是从未停止。就以本轮国家课程改革以来对课堂教学模式的探讨为例,我们就看到的课堂教学模式就有:李吉林的情境教学、郭思乐的生本课堂、邱学华的尝试教学、轰轰烈烈的洋思模式、杜郎口模式、东庐模式……

事实上,在语文课堂教学方面,我国更是有许多传承着优良传统的教学模式。小学语文教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年在课程标准的引领下,从教学理论探讨到应用研究,都在不断走向深入,教学模式的建构也有了突破性的发展,“导学法”、“诵读法”、“质疑法”、“情境法”……从不同方面诠释了课程标准的理念,取得了瞩目的成果。并且,随着教学模式理论研究与实践的紧密联系,广大一线语文教师对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越来越重视,每一种教学模式的研究、推广和应用的过程都会有一大批的践行者和追随者,借鉴、学习一些成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更是很多教师进行教学实践和改革的重要途径。

二、借鉴成功的教学模式为何没有好的收益

“我按照×××教学模式教学,怎么没有什么效果呢?”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会听到这样的疑问。的确,我们看到新课程理念逐步渗透在语文课堂的教学实践过程中,许多教师虽关注了教学模式(方法)的建立,但缺乏对教学模式很好的理解和研究,不十分清楚各种教学模式的特点和意图,习惯不加思考地继承别人的方法或作风,甚至盲目地执行上级的指令,教学模式表面上繁荣,但没有带来教学上的效益。这里面的深层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其实,中国地域辽阔,教学条件、教师水平有着巨大的差距,对于不同地域的许多一线教师,特别是山区教师,他们渴望学习借鉴他人有效的教学模式,但又常常苦于不知道自己借鉴教学模式要解决什么问题,它的主导思想是什么?运用这个教学模式产生的效果和可能产生的问题有哪些?等等都知之甚少,这样一来,学习他人的教学模式就成了走形式、贴标签。如导学案教学模式当下比较热,可许多教师不知道该教学模式的真正立意,而把它演化成了习题案,甚至是一课三案(课前、课上、课后),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有违学习这一教学模式的初衷。据我了解有一些优秀教师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也渴望建立适合自己本土的教学模式!但由于教师劳动有个性化色彩,这对于他们自身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无疑是一道壁垒,靠个人的力量构建一个有效的教学模式就更困难。从教学本义上来讲,教学过程的复杂多变,特别是学生的个别差异,决定了我们不可能采用单一的甚至有些机械的课堂教学模式。从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情况来看,各发展并不平衡,在对一些教学模式的借鉴和接受过程中常常会出现“旧瓶装新酒”、“穿新鞋走老路”、“邯郸学步”等不良现象。

三、一线教师要着力构建校本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虽然教学形势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学模式也应是多样化的,但是,不管教学的内容、手段和方法如何变化,也不管学生具有什么样的发展因素和学习倾向,有些过程必然要在教学过程中发生。教师应该是课堂教学的主人,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应该是我们的追求,并且,所有的别人的教学模式我们都只能是借鉴,不能机械模仿,更不能全盘复制。一线教师要将研究的视角聚焦在自己所处的教学环境中来思考教学模式的构建,可以作这样一些思考:

我所构建的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我所构建的教学模式在实践中有什么优点?有什么不足之处?可以如何弥补?

我所构建的教学模式适合什么类型的学生?

我所构建的教学模式对教学结构、教学形式、教学质量有什么影响?…………

以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探究模式”为例,它的基本模型是:拓展延伸,平等对话,合作探究,自主研读,激疑生疑,深读启思,精读领悟,初读感知。

我们都知道,学生对语文课文的学习主要以“读”为基本形式和途径,那么,其“探究”也应以“读”为基点,围绕“读”而展开。所以,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探究模式,将学生的探究式学习按照阅读、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课文的不同程度,划分为“初读、精读、深读”三个阶段,由“创设情境、激疑生疑、自主研读、合作探究、平等对话、拓展延伸”六个环节构成。一般而言,六个环节是逐步生成的,具有一定的序列性,但三个阶段不是截然分开的。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探究模式要求学生用探究的方法去阅读、感受、理解、欣赏、评价文本,去收集、分析、处理与文本阅读有关的课文信息和生活信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将学生的学习始终置于一种主动探究的状态,使课堂教学焕发出生机和活力,体现了“新课程”的精神。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真正采用好探究模式,我们应注意教会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方法,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对自已在教学活动中的行为重新定位,同时注重开发课程资源,使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教学设计,源于文本又高于文本,既以教材为主要凭借,又不拘泥于教材本身,对教材进行适当的扩展、延伸。

当然,这一教学模式并非适合于所有课文及所有年级、学生在学习中采用。对于一些知识性的说明文章、抒情性的诗歌或相对而言比较浅显的课文,这一模式不一定适用。即便是适合采用这一模式学习的课文,对于年龄较小的中、低年级学生和自主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而言,也只能逐步培养、逐步展开。同时,在学生探究式学习的进行中,我们也应该充分发挥“接受式学习”信息传递快的优势,将没有探究价值的知识和和信息,及时传授给学生,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探究模式和其它教学模式一样,受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限制,需要和其它教学模式互相交叉使用,互相补充,互相取长补短,融合于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之中。从教学和学生的实际出发,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探究教学的课堂才有生命和活力!

第4篇: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思考范文

【关键词】 偏远藏区 小学语文教学 思考 初步实践 改进方法

如何提高甘南藏区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如何让甘南藏区小学语文教改、教研顺利开展,这对有志于教学改革的教师长期探索实践的具有重要意义。

一、藏族地区学生语文学情分析。

甘南藏区学生的语文素质和基础远远落后于东部及文化底蕴深厚地区的学生。就具体情况来看,因素是多方面的。据不完全统计,在甘南州的少数民族地区的一些县份,如玛曲县、卓尼县、迭部县等县份,藏民族学生人数所占比例竟达百分之八十以上,藏族学生的语文素质和基础较薄弱,有着先天性的不足,这给甘南藏族语文教学带来了较大的困难。

甘南藏民族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较差。多数藏族学生大多来自于边远的牧区,汉语表达能力欠佳,在校园、教室内,多数的藏族学生依着"优势"条件,他们的日常交际用语是"清一色"的藏语。他们的第一语言是本民族的语言,是为"母语",而不是汉语,在他们大脑思维里,知、情、意、行的表达,是用其惯用的"母语思维"来表达的,这就造成了藏民族学生在用汉语文表达情感时,会出现思路断层现象,即先用本民族的话语信息经大脑翻译成汉语信息,再用自己储备得少得可怜的汉语词表达出来的"四不象"汉语句子,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要学好语文,其难度可想而知。

藏民族学生的语法系统存在语病。少数民族语言有着自身的一套语法系统,学生说的藏语言与普通话的语法是大不相同的。藏族学生在用汉语进行交流和写作时,由于受到"母语"的影响,出现表情达意时,往往会出现"脱轨"现象,表述不清,甚至发生歧义和语病百出现象,所以学生在进行阅读、写作、用普通话交际时,往往感到比较困难,这样就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语感。

二、语文教学的对策探究

甘南地区语文教学的土壤是不够肥沃的,我们寻到了制约民族地区语文教学质量的"根",面临困难,民族地区教育要发展,须对存在问题进行了思考、分析,现将介绍几点在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学教改中的初步实践经验、改进方法。

(一)更新观念。在甘南这样一个藏民族地区,要解决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问题,需通过更新和转变小学语文教学改革观念。无论是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校长、教导主任、教研人员还是小学语文教师都必须明确这一点,任何语言的教学都必须符合学生的语言背景和学习能力。具体体现为:要根据藏民族学生学习的差异性特点,强调教学的针对性 ,积极实施因材施教。 因教施教作为一种传统的教育思想 , 应贯穿于我们的整个教育和教学中 , 而在偏远的藏民族地区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因材施教"更加具有全新的意义。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些问题在汉族学生那里已经得到解决了,但对藏族学生而言却很难。因此,我们应该弄清藏族学生在学习汉语文时存在的特点、困难。有准备、有目的地开展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反对忽视特殊性的"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手段。

(二)帮助学生掌握大量字、词 、句。小学阶段,教师要进行有目的训练,使小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逐步发展。加之语文教学和语文学习层次性锻炼,让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获得循序渐进的提高,教师不可忽视藏区小学语文教学的特殊性、复杂性和差异性的特点, 不可拔高对学生的要求,片面追求较高层次的语文教学――语法分析、段落结构划分与理解,甚至文章篇章内容思想分析。小学阶段,语文教学应该使学生积累大量的字词,并对字词的运用能力进行培养训练。从所学汉字与学生自己的母语的词句相对照来理解学习汉语字词;从学生自己生活中听到的汉语语言、语句的示范规范来帮助学生对汉语言中句词、语法运用。这样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就不会走入盲目回头路,才能具有针对性。让学生掌握和积累大量字、词、句,是提高藏族学生语言能力的唯一有效途径。

(三)进行有效的"说" 、"写"能力训练。我们的语文教学在训练学生的"说"、"写"能力时,应该认识到藏族学生的母语在音位系统、语法规则上与汉语有一定差异,将教学内容、教学时间向这些方面适当倾斜,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在"说"的方面,小学一年级开始就必须注意学生的发音,发现有错误的发音,应立即纠正。教师要舍得花大量的时间帮助学生掌握规范的汉语,从而再进一步让学生能够用流利、标准的普通话进行口语来表达。在进入小学高年级时可以通过对话、提问、朗诵、 讲故事等练习方式有意识地巩固,提高普通话口语表达能力;在"写"的方面 , 始终把整个小学阶段的字词训练与说写训练结合起来,如词语搭配、成语补充填空、歇后语、谚语、 顺口溜等知识积累运用,使学生的汉语言的说写 能力进一步提升。藏族学生在写作方面有其优势,甘南藏区有许多寓于边境特色的风物,流传着许多富于民族色彩的谚语、比喻,这恰恰是甘南藏族学生的语言财富,教师要帮助学生发挥这一优势,积极鼓励学生的发言欲望,不管是汉语的表达欲望,还是其母语的表达欲望,都要给予积极支持,充分发挥其对语言的表达要求,使他们的表现成果得到肯定。

(四 ) 注重层进性。 教育部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教学大纲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材已体现了在教学内容上的层进性 ,对各年级、各阶段、各学习层次有不同的具体要求。但在甘南藏区这种层进性还要加强,而且应该有更加深入的体现,即针对藏族学生学习汉语的这一特点,教学内容都应该作出相应改革,遵循由浅入深,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平心而论,让毫无汉语日常积累的藏族学生强行识记生字新词,或者死记硬背词语解释,真有强人所难之嫌。其实词语的积累,我们更应该激励学生主动学习、自觉积累,模仿运用。何不省事 , 让学生主动积累,自觉学习,在积累词语的同时,借助工具书,悟出意思,再学习句子,乃至篇章,这样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也就会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了。

第5篇: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思考范文

一、提高学生兴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活动主体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应试教育”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语文教学是一门综合的艺术,“素质教育”已逐步成为时代的主旋律。小学语文教学,特别是农村小学的语文课,首先是要解决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问题。没有兴趣,就没有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就没有效果。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也说过:在学校里和生活里,工作的最重要的动机是自己支配自己的兴趣。对语文的兴趣、乐趣就是学习语文最强大的动力。

语文课堂上,教师不要为了应付考试而反复的讲,唯恐漏掉某个细节,这样搞“一言堂”,教师累,学生烦,久则生厌,兴趣从何而来?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我们要把课堂上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比如:分析文章题目、作家作品介绍、生字新词的理解、文言词句的翻译、寓言寓意的归纳总结等等,一律由学生自己完成,我们不要包办代替,或大组搞比赛,或小组讨论,在语文课堂上,可以安排查字典比赛活动,看谁读得好,比比谁总结的好,比比谁提得问题多等活动。这样,老师充分的发挥了其指导作用,同学们也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成功的快乐,必将会带来令人惊喜的收获。

二、语文课教学方式要适当进行转变

传统的阅读课教学,是学生被动、单一接受的学习过程,是教师向学生灌输和填充的教学过程,把学生当做一个个可以装许多知识的瓶子,通过反复操练即可掌握技巧的人,而完全忽视和抹煞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阅读教学应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应组织、指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习。否则的话学生无法形成健康的个性,更不要说形成末来社会所必需的各种能力。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尝试采取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把全班学生分成多个小组,每个小组四个成员组成:一个成绩较好的学生,两个成绩一般的学生和一个成绩较差的学生,桌椅也跟着进行调整。在小组的合作学习中,积极地进行讨论,各抒已见,合作解决问题。教师也可以加入到他们的讨论中,并适当的点拔,引导他们所讨论的问题。当学生讨论结束后,可以让各小组派代表来向老师汇报自学的情况,鼓励他们大胆发表自已的意见和看法。并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表扬,适时进行指点、帮助。在讨论汇报中,还提出学习中不明白的问题,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学会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因此我觉得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可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来达到让学生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目的。

三、钻研教材、了解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

教材是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依据,如何用好、用足教材,让学生喜欢教材、喜欢学习,是首先值得考虑的问题。在对教材、教参深入研究后我发现新教材更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培养,对一些语文知识点要求不够清晰、明确。如,本册教材注意培养学生预习习惯、边阅读边思考的习惯、通过各种方法理解词语的能力,注重学生对课文独特的感受。但对一些知识点在练习中虽有所反映,要求却不够明确,如标点符号的使用、比喻句、疑问句、反问句、设问句的了解、句式的训练等。有了对教材较为正确、清晰的了解后,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就能扬长避短、课内外互相补充,使教材更加完善。

教材中的阅读课文,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学习要求如何与学生的学习实际相一致,不至于挖得深、学得难,让学生觉得无话可说、无感可发。这又是另一个摆在面前的难题。我觉得这时教师就要对你的学生真正地有所了解,知道什么对他们来说是有难度的、什么是他们感兴趣的、怎样设计通过他们的思考、合作会有真正的提高。只有这样,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教师才会有一个正确的教学预测,使教案更贴近学生、更合理。我想,这也是从学生的“学情”出发进行备课的一个方面吧。当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学习情况不断调整。

四、布置作业要注意和避免单调重复性作业

在许多语文老师布置作业的时候,总是有意无意的向学生布置一些单一性的作业,往往课后练习题中随意抽一两道题就好,忽略了学年、学期、单元、课堂对知识和能力达标的一体性、一致性要求,忽略了一体性目标之下阶段性目标的实施和完成,忽略了学生作业布置的可持续发展性。简单重复性的作业成了学生的家常便饭。例如抄写、注音、生字、默写、选择题等,成了教师的最爱,而造句、仿句、对话、修辞应用、片段习作等布置的较少,概括后就会发现这类作业的特点:作业的量特别大,一般的就需要好几页,而且出错率低,教师好批改,易完成批改量。但缺点是很明显的:虽然学生和教师都省去了动脑筋,但是作业只注意了数量的完成而忽视了质量的提高,这样的作业布置无疑是低效率的同时也是枯燥的。

第6篇: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思考范文

一、美化教学语言

“教师本身先要具备这种品质――能够领会和体验生活中和艺术中的美,才能在学生身上培养出这种品质。如果照着教学法指示办事,做得冷冰冰干巴巴的,缺乏激昂的热情,那是未必会有什么效果的。”因此,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应用美学的眼光善待语文教学,要在挖掘教材美的基础上,尽可能采用美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空中得到美的陶冶、美的净化、美的升华,从而去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

1.口语表达美

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说:“一个能够动听地、明晰地教学的教师,他的声音便像油一样浸入学生的心理,把知识一道带进去。”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重点抓好各类口语表达,如“导入语”、“高潮渲染语”以及课堂随机的“碎语”“插入语”等,要通过表达展现其语言美。实践表明,要想让自己的口语表达富有美感,需要凭借教师扎实的教学基本功以及高超的教学机智。例:教学苏教版五年级《爱如茉莉》一文时,笔者深情导入:“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们谈一个重要的话题――爱情。情人节的时候,男女青年往往会用送玫瑰花、礼物,一起共进烛光晚餐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对方的爱。其实,在人世间,爱的方式有着多种多样,信誓旦旦、山盟海誓是爱;纯净洁白,默默关怀也是爱。今天,老师就要带领同学们一起去感受一份平凡而朴实的爱。”

2.体态展示美

教学中教师的表情也要美,要善用丰富的表情去调动学生的情感,激活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加深对教师的理解。体态语在强化记忆方面的作用并不局限于“面部表情”,其他肢体作用也非常明显。如果能在讲解的过程中恰当地配以动作,一举手一投足等,都可能给学生留下美的享受。例:教学苏教版六年级《大江保卫战》一文时,笔者充分利用面部表情及肢体语言,既表现了抢险时间的紧急迫切和任务艰巨,又充分体现了人民子弟兵抢险战斗的激烈,从而使学生在课文的深入学习中充分地感受到战士的豪壮之情,更好地激发了他们对英雄人物的敬佩和热爱之情。

二、灵活课堂提问

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先生的课堂提问堪称“绝活”。他的提问具有四个特点:1.“小”,即所提问题的角度小,常常是从学生熟知的具体事物乃至课文中的一个词、一个字、一个细节入手,看似“细枝末节”,却又牵动全身。纵然是涵盖全文的整体性问题,也不会笼统地问“是什么”或“为什么”。2.“悬”,所谓“悬”就是指教者故意设置一定的悬念性的教学问题,从而使学生的内心思考处于“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的心理状态,更好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3.“趣”,所谓“趣”是指所提问题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使学生能够始终处于一种愉悦的氛围,从而精神兴奋地进行学习。4.“曲”,即问题要具有“曲折性”,要体现“言在此,意在彼”的暗示之效。这种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扎实课堂训练

学生语文能力素质的提高,主要靠扎扎实实的语言能力训练和切切实实的语文感悟养成。要转变语文教学观念,建立起以语文能力训练为主线,教师指导与学生主动求知获能相统一的教学训练目标体系,以培养学生学习语言的习惯,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情感,鼓励学生求新求异灵活运用语言的创新意识。

1.教学目标要实。我们提倡优化目标设计,做到一课一得,课课有得。教学目标要科学、严密,易操作、易测评,切忌大而空,更忌“信天游”。

2.课堂训练要实。应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现代教学理论,要重学法指导,重习惯培养,重能力素养的提高;同时,不仅要有集体的活动,更要有个体的活动,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定向思维能力,还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品质。

3.教学效果要实。效果的“实”体现在通过教学学生的各种素质在原来的基础有了有“量”的提高和“质”的突破。要让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能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最终达成能力的迁移,甚至对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和综合能力的提升都能起到终身受益的作用。

课改专家、华东师大崔允郭博士说:“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习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应不断提升和完善对语文新课程理念的学习,积极改进教学策略,从而更好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朱加祥.浅议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5年小学语文优秀论文集(C).2005年

第7篇: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思考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阅读能力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目前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却不尽如人意,有表面热闹的“满堂问”,有眼花缭乱的多媒体,也有不少花架子,这些都是对课程标准的一种曲解。不得当的方法使教学陷入了一种单一、低效的状态。寻求一系列实效的新意的语文教学方法,需要了解小学生的阅读现状,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一、小学生的阅读现状

经过对小学高段学生的调查,当前小学生的阅读现状不容乐观。其主要表现为:

1.阅读兴趣不够浓厚;

2.阅读目的不明确,阅读范围有限;

3.阅读习惯培养不够。

二、传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不足

目前,阅读教学存在如下弊端,导致阅读课支离破碎,实效不高。当前阅读教学还是“听师由命”的非自主学习过程,学生对文本的自主阅读付之阙如,其学习更多靠的是学得而非习得。

三、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的途径

针对小学生的阅读现状和传统阅读教学的不足,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提高小学语文阅读课教学的实效性:

1.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

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不仅能提高听课效果,而且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在预习中不仅要动口、动脑,还要动手。

但是预习不能停留在表面。教师必须对学生的预习要求提得具体,而且要做好对预习任务的检查工作。教师在布置预习任务时可以让学生通过查资料、收集与课文有关的知识等方式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精心进行教学设计

精心进行教学设计,首先要确立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根据阅读教学总目标的要求,我们应该主要关注两个目标:一是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二是学生精神世界的丰富。

其次要为学生设计有挑战性的问题。课堂“对话”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新理念新方法,它在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构建学生为主的阅读课教学模式

阅读不是老师教会的,而是学生学会的。因此,阅读课教学应以学生为主,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发挥其主动性,让他们自主阅读、感悟、探究和交流,而不能搞“一言堂”,使得对课文的解读只出现老师一个人的声音。

第8篇: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思考范文

一、评价语言单调

恰当的即时性评价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的催化剂,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上进心、自尊心。许多优秀教师饱含真情、恰如其分的评赞语言往往可以激励学生。但在课堂教学口头评价中,常常听到机械地重复一些套语,如:“你真棒!”“回答得真好!”“你真了不起!”等。可以看出教师缺乏感情,甚至言过其实,给人一种虚假的感觉,缺乏对内容的实质性的评价。试问这样的语言怎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何能达到催化剂的作用呢?教师的评价源于对学生真诚的爱,用敏锐的眼光去捕捉学生身上瞬间即逝的“闪光点”,是出自内心的,是有感而发的。如果在课堂上,我们能根据实际情况说:“你真是越来越聪明了!”“你的想法很有道理,老师已经明白了你的意思,如果说得更明确些,那么大家都能明白你的意思,试试看。”等。相信这样的评价,一定会收到满意的效果。如教学范文《拉萨的天空》时,文中有这么一句话:有人说“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这话真是太妙了。这句话说的是天与人的距离很近,另一方面是说蓝天就像一池碧水,可以用来洗脸。在课上有一个同学是这样理解的,他说蓝天很干净就像那清清的水一样,可以用来洗脸。多么贴近生活的理解,我当即给予了表扬,他的脸上洋溢着胜利的喜悦。

二、评价时一味表扬,不正视错误

新课程倡导发展性评价。发展性评价以人为本,关注个体的处境和需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和体现个体差异,激发主体精神,以促使每个个体最大可能地实现自身价值。激励性评价有利于这种充满人文关怀的评价的实施。学生作为成长中的孩子,出现错误是难免的,可以说他们就是在不断犯错误中成长、发展的。他们有自己的认识,他们是按照自己的经验和逻辑去认识世界的。他们常常会提出一些有悖于成年人认识的“傻问题”。我们不能按成年人的经验和逻辑去对待孩子的认识。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与生俱来的。面对他们的“错误”,我们应该像对待呀呀学语、蹒跚学步的婴儿那样,总是用欣赏的态度、鼓励的语言对待他们的挫折和错误,教会他们如何做,这样才有利于他们的发展。但是有的教师在日常评价中对学生一味表扬,不敢批评,害怕对学生批评有悖于新课程理念,造成有的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霸气十足;也有的学生受不得一点委屈,经不起一点“挫折”(批评)。正确的、有创意的就应该表扬、激励;错误的、不合理的就应该指出来。错就是错,对就是对,要发挥教师评价的导向作用。错误对学生是有价值的,有些错误正是学生认真思考的结果,反映出他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正是在这些错误认识的基础上,他们才逐步对事物有了一个正确的认识,要用辩证发展的眼光来对待这些错误,随着认识的提高,他们会自己去纠正错误。

三、教师评价过分重于形式

第9篇: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思考范文

一、小学语文教育应当具有生活化的品格与价值

语文是一门应用最广泛、最接近生活、内容最丰富、最有情趣的学科,语文课程也应该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课程。然而,深受应试教育影响的小学语文教学方式有意无意地忽视了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把应付考试作为教学选择的唯一尺度,将充满生活情趣和人文意蕴的语文变成枯燥乏味的语文技艺和语文知识,甚至畸变为一种抽象枯燥的应试能力训练,从而使语文教育失却了本真的生活化的品格与价值。而要改变这种局面,最重要的就是要使小学语文教育回归到其生活基础中去,复归语文教育生活化的品质与价值。

在根本的意义上,生活的确是教育的起点和终点,教育就是要为学生当下社会生活服务,为学生未来的社会生活做准备。小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起点,培养学生的社会生存能力和自身发展能力是基本任务。小学语文则是一项为学生的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基的学科和课程,它担负着使学生以语文的方式感受、体验、思考和参与社会生活的重要使命。生活不仅构成着语文教育的内容,更是语文教育的基础和源泉。社会生活是语文学习的大课堂和资源库,语文学习的动机、动力来自社会生活的需要,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指向于社会生活实践。因此,语文学习的内容不能脱离社会生活,语文学习活动应该和生活紧密相连,语文学习的过程本身就应当是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有机环节。

小学语文教育的生活化就是要突破语文教育脱离生活的抽象性,使语文教育还原到其生活母体中去,恢复其生活化的品格和价值,使学生在当下的生活中,能自如地表达生活的意愿和洞悉生活的信息,使听、说、读、写成为满足生活需要与参与社会生活的重要方式。语文教育的生活化就是要使人在生活中感受语文和学习语文,并将生活的兴趣和内容灌注到语文教育和教学中,使学生在语文教育中不断获得精神的滋养和生活感悟,引导学生过一种精神富有和有意义的生活。

二、让学生参与生活,感知生活,理解生活,探究生活

1.小学语文教育的生活化首先必须解决的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问题要解决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问题,就必须从生活入手。生活是语文的根。语文学习的兴趣归根到底来源于生活的兴趣。要想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就必须使语文学习走出知识化的牢笼,把生活本身作为语文教育与教学的素材,从而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和自主性。

2.小学语文教育的生活化要求语文教育内容必须向生活扩散。语文是一门极其生活化的学科,课文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小学生正处于开始关注和思考生活的心理年龄阶段,对一切充满好奇和热情。语文教学应该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扩展,全方位地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同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缩短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的间距,激发学生对生活的好奇之心和惊异之情,刺激学生参与生活、感受生活、探究生活和表达生活的兴趣。

三、实现从“书本世界”向“生活世界”的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