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民主管理范文

民主管理精选(九篇)

民主管理

第1篇:民主管理范文

情感管理·民主管理  专刊 2004-02-04 15:43:11         管理离不开感情,感情投入得多少,直接影响着管理的效益和成败。作为校长、老师,更应根据学校教育“培养人、管理人”这一特殊性,根据教职工、学生的身心特点,在教育管理中加大感情的投入,实行“人情味”管理,调动教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提高教育管理的效益。  学校管理中的“情感效应” 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第六中学副校长  张云峰     以前,学校有一个出了名的“调皮”学生,学习不刻苦,自由散漫,调皮捣蛋,是学校出了名的“老大难”。班主任对他的学习态度极为不满,在班上经常批评他,三天两头地把家长请到学校。因为在学校表现不好,回家后父亲经常用棍棒“教育”他。一学期下来不仅不见好转,反而使这位“老大难”丧失了学习信心,一心想退学。后来,新班主任接过这班,改变前任班主任那种“急风暴雨”式的批评教育方式,而是温和地与他谈心,和他交朋友,时时刻刻关心他,帮助他。此后,他像变了一个人一样,严格要求自己,勤奋学习,积极上进,不到一年的时间就赶了上来。初三毕业时,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重点高中。     管理离不开感情,感情投入得多少,直接影响着管理的效益和成败。作为校长、老师,更应根据学校教育“培养人、管理人”这一特殊性,根据教职工、学生的身心特点,在教育管理中加大感情的投入,实行“人情味”管理,调动教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提高教育管理的效益。     如何在学校管理中形成积极的“情感效应”呢?     第一,学校的领导、老师应把“爱”放在教育工作的第一位,每时每刻都要关心、爱护、关注、帮助、信任、尊重他们的教职员工和学生,把“爱”贯穿在教育管理的全过程。     第二,实行“人情味”管理,想师生员工所想,急师生员工所急,帮师生员工所需,要时时刻刻惦记着他们,事事处处尊重他们,见面给以真诚的问候,生日献上一盒贺喜的蛋糕,节日登门带去深情的祝福,困难时伸出温暖的双手,为他们多办实事,多办好事。     第三,采取多种形式与师生员工进行情感上的交流,诸如经常家访、谈心,积极组织、参加多种形式的文体娱乐活动等。走到他们中间,消除相互间的隔阂,融洽相互间的感情,与他们打成一片。     第四,学校领导和教职员工要建立一种同事加朋友的关系,与他们以诚相待,彼此交心,成为知心朋友,彼此间形成一种“自己人”的感觉。     “一枝一叶总关情。”情感的投入,融入人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之中,体现在日常生活、工作那千千万万、大大小小的事情之中。投入一分情,所到的回报是无穷的。       正确处理好学校内部的人际关系,要真正做好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寻求共同目标、增强团结意识;第二,摆正各种关系,处理好人际之间的矛盾;第三,注重信息搜集,加强意见沟通;第四,加强自我修养,掌握协调人际关系的技巧。  浅谈学校管理的科学性、实效性 山东省安丘市庵上镇庵上初级中学  副校长   鞠智学     学校管理是多因素整合而成的。管理是否科学,是否有效,在于它的管理对象中“人”的因素是否积极上进,能否创造性地完成教学任务。     管理学认为:人的积极性是以需要为基础的,动机是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直接动力,目标则是调动人的积极性的诱因。教职工的积极行为也是由目标作为行为诱因的,引发需要并转化为动机推动教职工去实现目标的行为。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尝试提高学校管理的有效性、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一、目标激励,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在工作中要始终遵循“整体管理、过程管理、层次管理”等原则,在整体目标确定的前提下,再进一步细化学校内部各科层组织的职责,力求达到学校管理的系统化。各科层直至每一个教职工都围绕学校的整体目标制定各自的奋斗目标。将目标管理的客观要求变成教职工个人的努力方向,目标管理是一种激励机制,要求各科室、各年级、各教研组、备课组学年初都提出具体明确的奋斗目标。在这个目标的激励下,各科室成员为实现这个目标而精诚团结,形成合力,积极奋斗,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从而实现预期的目标。     二、更新观念,以“和”为主,提高管理有效性。     良好的教育群体是搞好学校工作的保证。“和”是学校管理群体的灵魂。首先创设和谐的、宽松的学校工作环境,满足教职工精神上的需要,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其次是在和谐的氛围中加强领导班子的建设,在班子内发扬民主作风,形成团结和谐的良好风气。每周开好两个会:一是教导例会,一是学校行政会。在这两个会上,领导与教师敞开思想,相互尊重,充分发扬民主精神,表现出一派和谐的气氛。在工作中,尊重、信任教职工,创造条件强化教职工的参与意识,实行科学的民主管理,满足教职工当家作主不断进取的精神需要,增强教职工主人翁的责任感,有效地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再次,领导还要在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关心体贴教师。做教师工作时注意精神激励,提倡奉献精神,对思想要求进步、品行端正、工作热情高的教师,加强培养,及时吸收到党内来。重视青年教师的工作,大胆使用,大胆培养。大力改善教职工的福利待遇,最大限度地满足教职工的物质需要。由于科学有效的管理,现已形成了融洽的干群关系,良好的教风、学风,增强了凝聚力和号召力。     可见,教育管理要提高其有效性,正确处理好学校内部的人际关系是十分重要的。在这方面要真正做好还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寻求共同目标、增强团结意识;第二,摆正各种关系,处理好人际之间的矛盾;第三,注重信息搜集,加强意见沟通;第四,加强自我修养,掌握协调人际关系的技巧。     三、运用客观评价,提高管理有效性。     古人云:“人各有所宜,用得其宜则才著,用非其宜则才晦。”对于教师来说,都有其特点和才能上的优势,学校工作是一个整体,只有发挥所有人的特点,并相互配合,相互补充,学校工作才能有条不紊。这就要求在管理中,重视教师工作能力、效率和结果,给予教师正确、全面、客观的评价,以满足教师的自尊心、荣誉感、成就感的需要。 评价教师,是提高管理有效性的重要环节。对于教师的全面评价主要从德、能、勤、绩四方面评价。 评德,就是看教师平常在教育、教学中的事业心、责任感。     考能,主要是看教师的学识水平和教学业务能力。     考勤,即对教师工作勤奋状况的评价,包括教师的出勤情况和工作态度两个方面。     评绩,主要看教师对教育、教学的绩效,如所教班级的工作成绩,教改教研所取得的成绩。     以上四方面要结合运用,联系进行。如考勤要与其他三方面结合进行,这样可防止出勤不出力或体勤脑不勤的倾向。     由于教师的劳动是一种复杂的创造性劳动,所以很难用统一的模式来衡量、评价。     因此,在评价过程中,可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做法。一方面制定量化管理标准,如及格率、优等率、平均分、高低分数差、达标率等;另一方面进行综合性评语式评价,如教师全面教育效果、教育思想、教育艺术及教学作风等。     评价教师的工作,还可以根据对教师工作过程的考查、对教学效果的综合印象加以评述。       学校管理以民主管理为突破口,以人为本,充分调动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挖掘教职员工的潜能,为学校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加强学校民主管理调动教职工积极性 山东省寿光市孙集镇第二初级中学副校长  张子清     几年来,孙集二中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抓教学,强管理,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赢得了广泛的社会赞誉。学校管理以民主管理为突破口,以人为本,充分调动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挖掘教职员工的潜能,为学校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学校师生广泛关注的各类大事,我们预以公示,实行校务公开,开展民主监督。让广大师生知情,采取透明管理,阳光操作。公示内容包括教师关心的考核、晋级、干部任用及分工、评优、各班量化管理分数及学生关心的收费、学杂费减免、三好学生评比等。规范标准的公开栏设置在校门口内侧,便于师生及社会各界人士观看。学校安排专人负责,及时更新。校务公开制度提高了学校管理的透明度,群众知情,取信于民,学校行政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更趋于规范、合理。     完善教代会制度,倾听教师呼声。教师代表由全校教职工投票选出,兼顾年龄、性别,覆盖面广,有广泛的代表性。学校每学年召开两次教代会,教师代表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提出议案,反映教师呼声。学校领导认真分析议案,对每项议案都及时作出答复。教师利益即学校利益,教师为学校献计献策,既弥补了管理层的不足,又反映了民主治校的精神。学校重大原则问题也由教代会讨论通过。这样,学校决策执行起来顺民心合民意。     学校财务管理是教职工最敏感的问题。为规范财务管理,学校专门挑选德高望重、关心学校的教师组成了民主理财小组。学校重大财务开支须先经理财小组通过,校长签字后方可进行。此举杜绝了财务开支的随意性,以便开源节流,把有限的经费应用到教育教学之中。再是财务收支纳入校务公开范畴,及时公示,接受师生监督。     今年我校的人事制度改革,更体现了民主管理的优越性。教职工全员参与,程序透明,操作规范,让学校教职工心服口服。     宣传发动阶段,我校召开了教职工大会,讲明了今年人事制度改革的意义和目的,把市府、市局的精神传达到每位教职工,并把市局《关于人事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和试点单位北洛镇初中《人事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印发给大家,组织广大教职工进行了为期三天的集中讨论。根据教职工讨论意见,学校形成材料上报镇教办。镇教办根据市局精神和我镇实际,出台了《孙集镇初中人事制度改革实施方案(讨论稿)》。学校两次组织全校教职工分级部讨论,人人写出了书面意见,学校集中上报镇教办,镇教办对方案进行了修改。     实施阶段,我校首先进行了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学校召开全体教职工大会,投票选举产生了六名群众评委,加上四名干部评委(包括镇教办1人)组成了10人评委会。在竞聘过程中,教职工人人参与投票。计票过程教师代表全程监督。经过激烈角逐,学校聘任了十名中层干部。在教师选聘过程中,学校根据编制要求,公布了所有教师系列和后勤教辅人员岗位共105个。教职工填写了竞聘志愿书,各级部主任根据教师志愿,初聘89人,随之公布了缺员岗位16个。初聘落选人员重新填表竞争,直到满岗。     这次人事制度改革,力度大,竞争性强,教职工全员参与,具体操作可信度高,充分发扬民主,极大促进了全校工作的开展。     民主管理充分体现了我校“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充分发挥了广大教职工的的积极性,为我校健康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教师教书育人,要用真挚的、丰富的情感去感染教育学生。在学校管理中,作为一校之长也需要真挚、丰富的情感去感化激励教师。  用真挚的情感激励教师 山东省诸城市朱解镇初级中学校长  张泽军     管理工作的核心是管人,管人的核心是管人心。在学校管理中,制度约束固然重要,要想使教师释放能量,情感管理不失为一条切实可行的好途径。     情感交织在人们的思维中,成为一种刺激,往往对人的认识和行为起着调节和支配的作用。积极的工作态度,愉悦的情绪能使人精神振奋,思维活跃,使教师受到温暖、感化和激励,能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否则,消极的情感,则抑制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师教书育人,要用真挚的、丰富的情感去感染教育学生。在学校管理中,作为一校之长也需要真挚、丰富的情感去感化激励教师。可以说,学校管理是“三分管理七分情”。     因此,在情感管理过程中,校长要重视与教师的情感交流,建立情感关系。笔者认为:     尊重、信任教师。领导的信任和尊重可以转变为教师的精神支柱,这种精神上的激励,常常比奖金更贵重。实践证明,尊重、信任可以给人以巨大精神鼓励,激发责任感,增强向心力,因此,作为校长,在业务上要尊重教师的创造精神;在用人上要以事业为本,信任为重 ,让他们在职权范围内独立地处理问题,充分发挥其才干;在日常生活中,校长要善于表达感情,不要整天板着面孔,更不要在公众面前斥责下属——即使有过错,也要选择适当的时机和他们谈心,指出错误,并给他们创造改正错误的机会和条件。有些问题作为领导要主动承担责任,使有错误的人得到温暖的同时,也乐意接受教训。如果批评不当,言语过重过激,就会使人感到失掉威信,丧失信心,并易造成与领导的对立情绪。     关怀、体贴教师。关怀体贴是人们普通的心理需求。校长关心教师要情真意切,一切从爱出发,给每人以均等的机会,一视同仁,对于与自己的思想有隔膜的、有错误的同志更应该关心。“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让他们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切忌一个“嫌”字。“嫌”往往使自己的感情天平失去平衡,致使一些教师因“嫌”而感情淡薄、疏远,甚至对立。人人都有感情,人人都需要感情。从这个意义上讲,爱的实质就是“给予”:给予关切,给予温暖,给予体贴,给予心理的补偿,使他们感到温暖。如,创造条件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切实帮助解决困难教师的生活,帮助解决教师子女就业等。道路坎坷扶一程,能使人终生难忘;困难时候拉一把,会使人感激不尽。     理解、宽容教师。教师的气质、性格、能力各有其特点,作为校长,必须“宰相肚里能撑船”,凡事宽容大度,“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理解和宽容是人际沟通的金钥匙。为此,校长应采用换位思考、置换体验的方法,设身处地了解教师的需要、苦哀和感受。 “欲知心腹事,需从口中言”。作为领导者,可以根据需要,召开不同类型的会议和个别谈话,向群众讲明学校工作情况和实际困难,倾听群众意见,就群众所关心的问题给予认真解答。有的教师教学认真负责,能力强,成绩好,但毛病也不少,有的甚至牢骚满腹。作为校长,要着重看他们的长处,注重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给予及时肯定。 校长与教师之间的矛盾是经常发生的,校长要宽容大度,耐心听取反对自己的话,严肃认真地检查自己,主动承担责任,同时要正确对待反对过自己而且证明反对错了的人,不计冤仇,不图报复,主动亲近。这样,校长的容人之量,会使教师产生内疚之心,感激之情,“报答”之行。     人需要情感,只有让教师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面对学生,才能使教师心情舒畅地投入到工作之中。也许,教师心目中未必有校长,校长心目中却不能没有教师。校长心系教师,教师会支持校长工作的,只有这样,学校的整体工作才能做好。 (本期作者均为山东省潍坊市“十五”第二期初中校长提高培训班学员)  

    

第2篇:民主管理范文

关键词:干部工作;民主;普世性;特殊性

随着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干部工作中的民主等深层次问题日益凸显。到基层调研时,个别同志提出,现在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处于进退不得、左右为难的境地。有人觉得,现在干部工作中的民主程序已比较完善,民主举措大体到位,制度改革的空间已经不大;有人则认为,现在扩大民主的条条框框太多,短期内很难找到新的突破口,因而对深化改革的信心和决心不足。就此,笔者谈几点自己的思考。

第一,民主既是现代政党政治的核心价值,又是存在于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种举措,具有历史的传承性。就这个意义来说,民主并不是舶来品,并没有那么神秘和高不可攀。

中国官僚队伍形成以来,尽管没有建立民主制度,但民主作为一种工具要素是一直渗透其间的。从“乡闾清议”到“察举制”,从“九品中正制”到“考成法”,从“保举制”到“科举制”,等等,在每种官员选用制度中,民主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比如,两汉时期的“乡闾清议”,就是由乡村民众中的“贤良方正”对官吏的政绩进行民主评议,对国家政策进行民主讨论,《盐铁论》中就详细记载了富人和穷人的利益代表者所进行的民主公开的政策辩论。明朝改革家张居正为考核评价官吏而创造了“考成法”,即:一个命令要同时抄三份,下令的、执行的、监察的各执一份;考察考核官员时,要用三份材料相互印证来进行评价。这种办法裁汰了大批冗员,选拔出不少能力强的改革派官员。200多年以后,这种将决策、执行、监督三权分立的民主思想才在西方政治体制中得以体现。又如,在中国古代,“官”与“吏”是分离的,所谓“领持大概者,官也。办集一切者,吏也”。官员是流动的,属领导、决策的政务官;吏员是书吏、胥吏、书办,为具体办事的事务官,不能被无故辞退且常常“世袭罔替”。保举制度可以使一个士兵因为军功一级级升到二品总兵衔、提督衔,却还是一个士兵,而他的上司可能只是一个四五品的文官,这大概是历史上最早的职级职务分离制度了。众所周知,英国文官制度中的“两马分途”就来源于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唐代牛李党争以后,中国政坛上一直或明或暗地存在着清流、浊流两股政治势力,形成了事实上的相互监督、相互制衡,这与现代西方政治中的党派竞争有着许多一致性。

中国地域广、人口多、历史久,且始终以一个国家的形式生存发展着,这在人类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中国落后自清朝后半段起,时间还不到300年。因此,古代中国的政治体制必然蕴藏着极其深刻而丰富的思想,仅民主的举措在官员选用制度上每朝每代都有所根植和延续。所以,今天我们要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既要洋为中用,吸取和借鉴西方民主的科学内核,也要古为今用,挖掘、研究和复兴中国历史上的民主思想和模式。因为,越是对传统文化的精髓有深刻的认识,越是对西方民主有真切的了解,就越能正确对待干部工作民主,树立起民主的自信,逐步探索并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干部工作民主制度体系。

第二,民主既是干部工作的政治理想,又是干部制度变迁的重要推手,具有现实渐进性。

民主是干部工作的理想追求和价值取向,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已不成为问题。问题在于,如何认识干部工作中的民主,如何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如何完善干部工作的民主制度。有人将干部工作民主过分理想化,对民主制度抱有过高的收益预期,以为只要“一人一票、票票等值”,就能解决干部工作中的所有问题。事实上,民主在干部工作中更多地表现为一种历程,只有以法律、制度和规定加以具体化,它才能落地生根,才能切实保障干部和群众的权利。因而,民主的历史痕迹十分明显,不同历史时期的干部工作民主有不同的涵义,也有不同的制度变迁和政策演进。比如,建党初期边区干部工作中的“三三制”、“投豆选”、“燃香选”;建国后的选举任命制度、民主集中制;改革开放后的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票决制等等。国外民主发展的历史表明,干部工作民主不可能一蹴而就。比如,英国1688年就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制,但240年后妇女才有选举权;直到1970年,美国黑人才在法律上获得了普选权;瑞士实现普选权是在妇女最终获得公民权的1971年,而此时西方民主制度已经经历了两个多世纪的发展,这一期间,民主、自由、平等和正义一直是社会和民众普遍的政治诉求。可见,扩大干部工作民主不是无条件的,扩大民主的时机和速度、选择民主的方式和制度,都是有条件的,盲目冒进只会酝酿和收获政治的苦果。2007年5月,湖南娄底市中院以贪污受贿、妨碍司法公正等罪行终审判决原省、市人大代表颜跃明有期徒刑13年(此前,颜非法串联人大代表,操纵市长、副市长、检察长的选举任命;多次滥用人大代表权力,大肆谋取私利)。颜跃明案让我们对干部工作民主的渐进性多了一份反思样本,使我们能够在推进干部工作民主的过程中,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

在我看来,推进干部工作民主就好比是骑自行车,只能在动态中求得平衡和发展。一方面,不能停顿下来,停下来失去了平衡,自行车就必然倾倒在地。另一方面,不能倒退,在自行车来说是技术上不许可,在扩大干部工作民主来说是广大干部群众不会答应。推动改革的“自行车”不断前进的唯一动力,就是扩大民主。只有扩大干部工作民主,用成本更低、效率更高的新制度取代旧制度,才能在干部人事制度变革中实现选贤任能。只有解放思想,牢牢把握正确方向,逐步建立一套与中国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和历史传统相契合,能科学规范、便捷高效地运转,保障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制度体系,才能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民主效益,才能使干部工作民主这辆“自行车”更新换代,尽早驶入快车道。

第三,民主既要体现竞争、择优的要求,又要兼顾公平、效率,要遵循其客观规律性。

民主的本意是大多数人做主,具体到干部工作而言,就是要让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有序、有效地参与干部的选拔任用和监督管理,切切实实地落实好他们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知情才能参与,竞争才能择优,这是民主发展的一条基本规律,也是落实“四权”的重要抓手。但在当下的干部工作中,知情不够、竞争不足仍是比较普遍的问题,影响了干部工作民主的质量。比如,民主推荐、民主测评中的得票过于分散,选举时的得票又过分集中等等。四川、江苏等地采取“两推一述”、“两评一述”等办法,让得票相对集中的人选进行竞争性演说,扩大了选举人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有效地减少了民主投票的盲目性。西方的总统大选,说到底就是竞选者不断宣传自己,给广大投票人以“海量”信息,并在这个过程中进行民主竞争。因此,扩大干部工作民主不是难有作为,而是有很大的探索空间和余地,尤其是在信息公开、扩大竞争、民主监督等方面。比如,如何拓宽候选人与选举人之间合法有效的交流沟通渠道,如何将民主推荐、民主测评结果适时适度地向参与者反馈,这些都迫切需要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目前,基层的干部工作民主应当能够取得更大的突破。因为,基层干部的信息传播半径小,不容易失真失实。而以对称的信息作基础,竞争才会有序而充分,民主的择优作用才能显现出来。比如,按照法律规定试行乡镇长的差额选举,在现有的民主

制度框架内用足用好民主政策等,在扩大基层的干部工作民主方面,我们还是可以做很多探索的。有论者以基层群众文化素质不高作为迟延民主的借口,这显然是不妥的。众所周知,早在民主革命时期,我党就曾在根据地内广泛实行过基层的民主实践,并没有因那时基层民众的文化素质不高而有所顾虑。因此,这样的借口实质上是对群众民利的一种歧视性认识。在某种程度上讲,这样的认识还停留在1876年前后美国南部各州规定黑人参选必须通过文化测验以确定其读写能力的水平上。其实,在任何情况下,文化素质的高低都是相对的,从整体上说,基层群众的文化素质可能会长期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准,但我们决不应因此而长期限制其民利的行使。基层民主的探索实践说明,干部工作民主的质量不仅取决于选民,更取决于竞争,有充分而积极的竞争,有差额选择的空间,就会有高质量的选举,就能够实现群众所需要的民主选择。

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是有代价的。在努力实现公平的同时,对效率的损害往往不可避免。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公平与效率这对同体矛盾常常此消彼长。比如,古希腊城邦制的直接民主效率非常高,但为数众多的社会草根阶层却没有权利参与其中。民主的发展史上曾以经济基础作为支撑,实行所谓贵族式民主。比如,美国曾规定获得选举投票权必须有一定数量的财产和纳税额;中国考进士的“南榜北榜”也有配额规定,其额度与赋税同比增减。那时江南的教育程度高,赋税缴纳得多,于是配额也多,报考人数和录取的也就多,而取得进士身份是入仕的前提条件。在现阶段,扩大干部工作民主中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公平,关键在于如何通过公开职位、公平竞争、公正选择等有效办法,扩大民主,满足人民的民主期望和要求,落实和维护好“四权”。公平和效率已放在干部工作民主天平的两端,如何进一步增加公平的分量而又不至于过分影响民主的效率,需要精心的制度设计和高超的政治技巧。

第四,民主既要充分尊重多数,又要积极保护少数,要体现其宽容的人本意蕴。

民主是一种建立在利益基础上的共识性文化,意味着平等、尊重和宽容。干部工作是做人的工作的,以人为本是内生的本质要求。因而,干部工作民主更要体现肯定多数、保护少数,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人本性。比如,通过民主集中制充分发扬民主,成员自由发表意见,沟通交流,在此基础上,凝聚共识,形成集中一致的意见。当意见相左时,以少数服从多数、多数保护少数为原则进行民主决策,这就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深刻意蕴。尊重多数与保护少数互为条件、同生共济。尊重多数是让占优势的利益共识得以贯彻,而保护少数可以有效防止和避免盲从的“羊群效应”,两者在扩大干部工作民主的过程中是有机统一的。比如,投票选举的结果要尊重多数人的选择,实行少数服从多数;但选举过程中则必须保护个体的民益,实行秘密写票投票制度等。南京、常州等地在社区选举、民主推荐中设立了秘密写票间,这看似一小步,实质上却是一大步,推进和实现了民主制度的以人为本。现在,仍有一些地方用计划经济时代的观念来对待干部工作民主,在选举中不恰当地片面追求高参与率、高得票率,这既与民主的本意相悖,又给所谓验证性、确认式民主论者提供了攻击的口实,使我们的民主在表象层面就打了折扣。

第3篇:民主管理范文

我院的具体做法是:

首先,从制度上确保广大职工当家做主的地位。

1999年8月份,我院以张卫华为首的新的院领导班子上任以来,为了充分发扬民主,从制度上保证广大职工参政议政,恢复了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医院的重大决策,如基础设施的建设,大型仪器设备的购置,人才的引进等都交由职代会讨论表决。今年3月份,我院在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建议的基础上,从全院在职职工中民主选举了51名职工代表,召开了第二届职工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历时三天的会议中,医院的工资、人事、分配、劳动用工等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都交由本次职代会进行民主审议、表决。在表决前,全体职工代表认真负责,针对医院一系列改革措施,结合各自岗位工作实际,大胆提出不同意见,共提交提案26件,有3类5个方面的细节问题当场做了变动,切实维护了职工的利益。也使职工当家做主的权利得以真正体现。

其次,把职工的民主管理渗透到医院工作的各个环节上。

以往医院是少数几位领导管理广大职工,现在是广大职工共同管理医院。新的院领导上任后,把民主管理医院的权利层层分解,让每个人都明确管理的责任,人人都有发言权、管理权、决策权,都是医院的主人,不搞一言堂。如:医院针对以往对科室工作管得太细、统得过死,做的不活的局面,大胆放权,让科室负责人既有人事管理权,又有分配权,使其真正有职、有责、有权,实现了职权相对应、责权利相结合,最终使科室——这个医院管理结构中最基本、最重要、最富有活力的单元充满生机,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充分调动了起来。再如:我院自去年9月份对药品、仪器设备、总务物资等实行每月一次的公开招标制度。成立了3个招标委员会,在每个招标委员会的组成成员中都有职工代表。每次招标,都由大家对各类物品的质量、价格进行把关。从而避免了以前进货管理乱、浪费多、有回扣等现象。运行以来,不但确保了各类物品的质量,而且与以往比每月节约近万元。

第三,医院把各项工作都置于职工的民主监督之下。

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在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职工意见的基础上,今年7月份,通过法定程序和工作制度实施了院务公开。医院对每季度收支情况、物品的采购与使用、业务招待费使用情况、人员安置与调配以及专业技术职称评定、民主评议干部情况等一切业务及政事活动都及时向全医公开,同时接受院务公开领导小组及职代会的监督检查。如财务管理,它是以往医院管理的热点问题,每年的收支情况广大职工“不了解”,以至引起了对某些问题的“不理解”。现在院领导大胆改革,把财务管理工作由“暗处”摆到“明处”,实行了帐目公开,增加了收支透明度。医院的收支情况每月在院周会上公布一次,接受大家的监督,为此医院成立了由职工代表参加的理财委员会,各科室成立了理财小组,全体职工代表对医院和科室每笔支出进行监督,让大家清楚医院的每一分钱用做何事、花在何处,领导给大家一个明白,大家当然会给领导一个清白,从而取得了大家的信任。由于种种原因,医院以往每年的招待费居高不下,影响了干部与群众的关系。为此,院领导在职代会上承诺:医院的每一分钱,都是大家辛辛苦苦挣来的,花大家的血汗钱,于心不忍,以后无论任何原因,每月招待费平均不得超过20__元,并接受大家的监督。院领导说到做到,到目前为止,招待费比去年同比节约近6万元。

还有劳动用工,也是医院管理的一个难点问题,针对我县经济欠发达,部分企业停产,医院部分职工家属下岗,孩子就业难的现实,今年7月底,医院决定把门诊、病房护工、制剂室、洗衣房的临时工全部聘用本院职工家属。原定的21个岗位,结果报名应聘的有40余人。用谁不用谁?怎么用?做好了这是一件大好事,若做不好则会产生矛盾,于是院领导并没有搞暗箱操作,几个人说了算,而是临时召开由全体职工代表及科室负责人参加的会议,共同讨论,商议录用办法。按参加应聘人员的家属在院的工作年限、职称、职务、贡献大小等标准给所有应聘人员划出分数、排出名次,结果21名护工顺利上岗,无一人闹矛盾。通过此事,充分体现出,在我院干部信任群众,群众相信干部,有什么大问题大家相互商量,共谋良策,没有过不去的坎,趟不过的河。也使全院广大职工进一步感受到自己做为医院主人的自豪,也更感觉到自己在医院发展中所肩负的责任,无形中也树立了院领导在职工心目中的威信。

医院实行院科两级负责制,虽然给科室负责同志以极大的自,但其工作要接受广大职工的监督,在每年两次的职代会上,每位科室主要负责人都要述职,接受职工代表评议。全体职工代表要根据每位科室负责人的工作情况划出档次,打出分数,低于警界线者,第一次黄牌警告,第二次就地免职。从而增强了中层领导的责任感、事业心。

第四、时刻心系职工利益,切实为大家解决实际困难。

我院工会充分发挥基层组织作用,时时处处为职工着想,让职工无后顾之 忧,安心工作。如对长期患病或家庭比较困难的职工,院工会领导除经常深入每个家庭帮其解决生活和工作等实际困难外。医院每年又拿出近万元给予困难补助。象我院史兰康同志因患重度黄胆肝炎住进北京一家医院,需费用数万元,院工会领导知道后,通过迅速向全院发出倡议,为史兰康同志进行募捐,在短短的三天时间内,全院干部职工自愿为其捐款5000余元,年底医院又一次给其困难补助5000元,为史兰康同志度过难关尽到了力量。还有去年腊月底,我院职工王怀兵租住的房屋因线路老化,家中失火,院领导知道后全体院委员成员亲自到其家中慰问,并送去500元让其过年,使王怀兵同志深受感动。今年6月份,医院又拿出2万余元给全院403名职工投了意外伤害保险,解除大家的后顾之忧。同时,也进一步增强了干部职工的凝聚力、向心力。

第4篇:民主管理范文

一、领会贯通,正向引导

1、学习领会,明确思路。认真学习贯彻人民银行总分行关于加强职工民主管理工作的总体要求,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围绕中心工作,结合实际情况,确立了“夯实民主管理基础,全面提升履职效能”、“力求转变,强化管理”、“对内行务公开、对外政务公开”的工作思路,引导所辖各单位、各部门在凝聚人心、增强向心力、构建和谐基层央行上下功夫、花气力,做好学习动员、宣传教育、营造气氛各阶段工作,真正使民主管理工作深入人心、广泛参与、促进发展。

2、发扬民主,增强意识。注重引导职工树立好“三种意识”,有效参与民主管理工作。一是树立民主管理意识。按照民主管理集中制原则,尊重干部职工的“主人翁”地位,切实保障干部职工参与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的权利,在重大问题决策、人财物管理、单位全面建设等方面做到广泛听取职工的意见,形成民主管理。二是民主参与意识。努力营造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的良好氛围。维护干部职工的合法权益,有效化解问题和矛盾,激发职工参与热情,真正使职工了解民主管理是一件利国利民、利行利己、增进团结、提高履职效能的大事,增强职工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树立大局意识。倡导职工把“加强学习、维护大局、形成合力、注重操守”作为作风建设的标准。鼓励干部职工充分利用民主管理平台,多为基层央行改革发展出谋划策,形成个人与单位“同荣辱、共进退”的“双赢”局面。

3、科学谋划,整体设计。充分借鉴前沿理论思维,实现对民主管理工作的“顶层设计”,贯穿、渗透和体现“整体的方案设计、缜密的措施推进、高效的执行落实”的要求,统揽指导民主管理工作。做到整体的设计、统筹的规划、缜密的措施、完善的机制、科学的程序、有效的监督和合理的评估,使民主管理工作系统化运作,流程化管理,高效运转,突出创新性,提高针对性,增强实效性。要求民主管理从基层做起,立足于实、立足于做、立足于效,注重每一个环节,每一件事,每一条意见,真正让基层央行员工发挥主人翁作用,调动工作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为加强内部管理、构建和谐央行,提高履职效能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二、科学分析,深入研究

1、建立民主管理工作领导制度。为认真落实《关于加强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职工民主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按照“完善制度,重在落实”的工作要求,迅速组织建立了民主管理工作领导机制,明确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工纪齐抓共建、职工广泛参与、有关部门积极配合的整体联动,层层落实的民主管理沟通协调机制,既明确责任、各司其职,又团结协作、密切配合,形成了民主管理的合力。

2、健全民主管理工作各项制度。为扎实推进民主管理工作,做到“有据可依、制度先行”。 修订了《中支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制定了《中支行务公开实施办法》、《中支合理化建议活动实施办法》、《中支职工代表培训制度》;坚持了民主评议制度、重要事项公示制度、意见箱制度等。着力规范制度运作,提高民主管理的质量和实际效果。

3、完善监督检查考核评估制度。为使民主管理扎实有效地开展,真正做到“可持续推进,群众认可”的目标,在完善监督检查、考核评估、建立反馈机制上做文章。一是加强职工民主管理工作监督检查。由纪委组织职代会专门工作小组成员、职工代表和有关部门负责人,对落实职工代表大会决议、落实行务公开和合理化建议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二是建立考核评估机制。对辖内各支行开展职工民主管理工作情况纳入全年考核,坚持日常考核与检查考核相结合,及时通报考核情况;定期不定期分析职工民主管理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科学评估进展情况,真正使民主管理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三是建立信息反馈沟通渠道。除了开设意见箱、征求意见等形式外,可通过提合理化建议等平台和载体,通过局域网、问卷调查、征求意见活动等形式畅通民主渠道,建立信息反馈机制,对职工的意见和建议进行集中收集和日常收集,并进行认真研究,抓好落实。

三、创立品牌,选树标杆

1、创立品牌,提升层次。注重“五个品牌”建设,不断提升民主管理工作质量。一是抓好“职工代表培训”品牌。中支机关工会把职工代表培训作为提升代表素质、开好职代会的基础工作来抓,邀请民主管理专家授课,讲述职工代表如何做好提案工作,如何组织职工研究提案,如何发挥代表的作用,提高职工代表提案水平,为开好职代会和解决问题奠定基础。二是抓好“合理化建议”品牌。采取集中征集与日常收集相结合的方式,全年集中开展“我为央行献一策”、“金点子”等征集合理化建议活动。三是抓好“行务公开”品牌。确定行务公开内容,通过召开相关部门座谈会,研究确定公开的具体内容;明确公开的形式,通过职代会、行务会、文件、局域网、公告牌等多种形式实现公开形式的创新和突破。五是抓好“监督考核”品牌。

2、广泛交流,实现共赢。一是认真审视总结。认真审视总结民主管理工作好的经验和做法,分析查找问题,探究其原因,找到最终的解决方法。要善于提炼和升华,抓住有特点、特色和亮点工作,进行归纳总结,“以点带面”全民促进民主管理工作。二是加大广泛交流。加强内部沟通协调,增进部门间、岗位间业务信息和业务政策的相互了解,利用月度行务例会和内部业务信息交流会议为平台,既做到交流业务、通报情况、研究工作、督促工作,又能广泛交流民主管理工作情况,为行员工拓宽宏观视角、提高分析问题的层次及了解各部门重要业务动态搭建了学习和交流的载体。三是推广经验做法。适时召开民主管理工作经验交流会,倡导“每个支行树立一个品牌、每个单位都有亮点工作、每个员工提升参与积极性”,真正做到“有品牌、有亮点、有提升”,把民主管理工作好的经验和做法推广交流,形成人人讲民主、事事有民主、件件有落实的良好氛围。

第5篇:民主管理范文

【关键词】班级;民主;管理Analyses class democratic management

【Key words】Class; Democracy; management 长期以来班级的管理基本上是以教师为核心,一切都按班主任的 旨意做,不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更不用说什么民主参与,民主管理了。 但随着时代的进步,民主化的进程越来越快,学生的民主意识逐步增强。因此,民主化的班级管理也是教育改革的需要。班主任要尊重学生个性、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做班级的主人,学会自我管理,调动一切可以参与班级管理的因素,来共同管理好班级。

1班主任的民主意识是民主化管理的基础

班主任在班集体建设中起着主导和统帅的作用,直接影响着班集体的发展方向。在课改实验的实践中要创建一个积极向上、活泼愉悦、民主和谐的班集体,班主任首先要树立民主意识、克服自我中心意识,明确为学生服务的思想。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既要了解关心学生,又要让学生了解班主任。

在民主管理过程中,还要特别注意坚持平等的原则,尤其是对优等生。优等生由于优秀的学习成绩,班主任在处理他们的过错往往比较宽容,甚至对一些有悖《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行为,班主任也往往会以将功抵过之心来淡化,就是批评也是轻描淡写。然而,对于学困生态度就大不一样了,由于学困生“一贯的不良表现”,在班主任的心目中形成“阴影”,学困生一旦出现某些违纪行为,班主任对他们批评时往往语言偏激、态度严厉、不留情面, 使学困生口服心不服,教育效果不好。所以,公正、宽容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是民主管理的基础。在班级管理的民主氛围中,学生才能思维活跃、心情愉快地进行自主学习,自我探究,合作交流,班主任工作也才能得心应手。

2尊重理解学生是实现民主化管理的关键

民主化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尊重人、理解人。 古人说: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作为班主任,只有充分地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将班级工作置于师生相互尊重的基础上,才能获得学生的尊重、理解和支持,才能建立起平等、互助、融洽的师生关系,也才能实现民化管理。

在日常的班级管理过程中,由于班主任希望管好班级的强烈愿望的驱动,在处理事情时尤其是在处理一些不尽人意的事件的时候,很容易出现“恨铁不成钢”的急躁情绪,因此就难以用平和的、正确的心态来对待学生。有这样一件事情:两个学严重违反班级的规章制度,鉴于这两位同学平时的不良表现,我准备将他们直接送政教处处理,以严肃班规。然而,当我在宣布两位同学的违纪行为和将要做出处理决定时,同学们一方面表现惊讶, 一方面立即组织召开班会,专门就此事展开讨论。有的同学情真意切地向这两位同学提出了忠告,有的同学义正严词加以批评。同学们的肺腑之言感人至深, 震撼了这两位违纪的同学,他俩下定决心要痛改前非。最后对如何处理这两位同学在全班进行表决,结果80%的同学希望给他们一次改过自新的机会。这件事情就按班级大多数学生的意见处理,并制定了具体的帮助他们的措施,落实到人。后来,两位同学的学习、纪律有了明显的进步,他们特别感激教师和同学给他们的改过自新的机会。试想,如 果班主任坚持己见将他们送报政教处,则不仅会伤害这两位学生的 自尊心,而且还会严重打击全班同学的热情。对学生的过错,仅仅靠谴责、处罚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从“堵”转向“导”,尽力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尊重理解学生,善待学生,从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是进行班级民主管理的关键。

3强化民主管理意识,让学生成为班级的主人

强化民主管理意识,是形成班级民主化管理的先决条件。据统计,一个人即使不上大学,也有12年的光阴是在班级中度过的。学生应是自身的主人,也是班集体、国家、社会的主人。为了让学生成为班级的主人,班主任应调动一切因素,首先要解放思想,不能自以为是、要求学生绝对服从。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要敢于放手,不要总是不放心,这要管、那也要管,纪律要说,值日要说,弄到最后,什么事都要让老师来处理,费力不讨好,自己累,学生烦。学生只是表面上怕老师,根本没有把自己当做班级的主人。要改革班级的管理,就要解放思想,革新观念,富有民主意识,并将这种意识强化到一切可以调动的因素当中去。

4建立班级民主管理的机制

民主管理的机制,是实施班级民主化管理的关键。实行民主型管理就是要使学生由“监管对象”变为教育管理活动的主体。

4.1让学生自己制定班规。自定班规的过程,是给学生一个独立自主发展的空间。这是班级管理

从“人治”走向“法治”的第一步,在实际操作中发现,由于班规需面向全体学生,自然会出现了一种群体性监督管理的局面,原来以班主任为管理核心模式被淡化了,相应的自我管理意识却凸显出来。班级出现了一种由他律向自律转化的良好局面。班规制定是全体学生共同参与的结果,制定过程本身就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自我教育过程和民主管理过程。包括教师在内的每一个班集体成员共同制定大家遵守的规则,然后以这一“规则”统一集体的每个成员的公共行为。这样,通过一定的“规则”,班集体所有成员都成了管理者,也是被管理者,班级管理便由“人治”走向了 “法治”。让学生依据共同制定的规则参与班级管理,是教育民主的 突出体现。

4.2让学生民主选举班干部。一个强有力的班集体,必定有一支强有力的干部队伍。班干部队伍建设,重点应放在选举的制度化、民主化上。具体做法是:先由班主任调查研究,制定出班干部队伍建设的具体方案,明确班干部的权利和义务,规定选举程序,再由学生开展竞选演讲,然后举行无记名投票,选出班委会、团支部等成员。这样选举出来的班干部能得到学生认可,班干部一旦确定下来,班主任就要引导他们按照责任目标和职权范围开展工作,并由其他学生负责监督和评价。对不称职的班干部予以免职,再按民主选举程序补选新的班干部。班上的常规管理,全部由班干部负责,一般情况下,班主任不插手。班主任作为班干部的坚强后盾,要让每位班干部有职、有权、有责,形成良好的班级管理氛围。这样产生的班干部有利于他们开展工作,且服务意识强,其他学生也乐于接受班干部的领导。班主任在重视学生干部的教育和培养时,也成注意调动广大同学的积极性,尽可能使每个同学都得到担任社会角色的机会,从中受到锻炼,更好 的配合班级管理。

总之,管理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任何成功的管理不在于教师做的多与少,而恰恰在于能否调动大家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在班级管理中,如果我们能坚持师生的民主优化训练,就能为每个学生创造适合个性健康发展的空间,使每个学生都能成为素质全面、个性鲜明、勇于进取、乐于奉献的人!就能实现个人发展与班级前进的双赢!

参考文献

第6篇:民主管理范文

*年全国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会议后,我省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把农村建档工作作为全省档案事业新的增长点和服务大局的切入点。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档案工作既是村级档案工作的重点和核心,也是档案工作为“三农”服务的载体和平台,是档案事业最贴近基层、最贴近农民的一项工作,因此抓好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档案工作,始终是我省农业农村档案工作的重中之重。经过多年的努力,我省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档案工作从无到有,从不健全到逐步健全,为加强全省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有力地配合了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目前,全省1972个乡镇100%建立了档案工作,达到“四有一能”(有领导分管、有专兼职档案人员、有档案装具、有健全的规章制度、能对所属单位和村级档案工作进行监督指导)的有1873个,占95%;49910个行政村,已建立档案工作的有46416个,达到规范要求的有27450个,建档率和规范化率分别为93%和55%;建立村务公开和矛盾纠纷排查档案的乡镇、村50325个,占总数的97%。

二、我省开展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档案工作的主要做法

1、依靠党委政府的力量,协调联动相关部门,为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档案工作的开展提供保证。

*年,我们抓住省委全面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有利时机,把建立村务公开档案列入了省委颁发的《河北省村级民主管理条例》,使村务公开档案工作纳入了党委和政府的议事日程。同时,以省委、省政府两办的名义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我省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的意见》,强调健全农村党的建设、民主选举、村务公开、民主评议、文明创建、计划生育、财务管理等各方面档案,为加强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基层民主法制建设提供依据、开展服务,争取到*年底,村务公开建档率达95%以上。*年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农村档案工作为农村小康社会建设服务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在民政部门的积极配合下,将村民民主选举、民主管理和民主决策档案纳入到村民自治活动中,普遍建立矛盾纠纷排查档案,调解纠纷,化解矛盾。为调动各方面的力量,省档案局先后与省农业厅、林业厅、民政厅、水利厅等多家单位联合制发转发了加强农业农村档案工作的文件,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局面。各市县也普遍加大了宣传贯彻的力度,积极争取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唐山市档案局与市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下发了《关于做好村务公开档案管理工作的通知》,与市农工委、市人事局等单位联合下发了《关于认真做好政务公开档案工作的通知》,在全市形成了市、县、乡、村四级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档案工作网络。衡水市档案局与衡水市政务公开办公室联合制发了《衡水市乡镇政务公开档案管理办法》,对政务公开档案归档范围与保管期限的划分都作出了明确规定。全省档案部门积极主动参与到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中去,将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档案工作与乡镇村档案工作、政务公开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一并研究,一并部署,一并检查,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2、培养典型,以点带面,推动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档案工作的开展。

在工作中,我们始终注意发现典型、培养典型,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石家庄市赵县是全国和全省的村务公开和村民自治示范县,他们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档案工作搞的有声有色,全县281个行政村普遍建立了村务公开、村民自治、换届选举、生态村建设等专项档案,全国11个省级,112个县级参观考察团到赵县进行过学习考察,在全国有较大影响(赵县典型材料已另报国家档案局)。我们多次深入赵县乡村调查研究,指导工作,总结经验,并抓住这一典型,在全省宣传推广,*年我们召开了全省农业农村档案工作座谈会,石家庄市档案局介绍了赵县的经验。为进一步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年,我们开展了档案为“三农”服务的“千村百镇”活动,1060个档案室被评为“为农村工作服务先进档案室”。*年经层层筛选,全省有36个乡镇、54个村被命名为“河北省农业农村档案工作示范点。”这些典型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档案工作服务于村务公开、民主选举、民主管理等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形式多样,方法灵活,成效显著。一个典型就是一面旗帜,加大了全省农业农村档案工作的整体推进力度。

3、丰富档案内容,提高规范化水平,促进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档案工作再上新台阶

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农村的经济发展了,利益关系复杂了,涉及村民利益、集体经济等问题的决策和处理,必须建立在民主、公开的基础上,档案既是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的依据,也是真公开、真民主的保证,是广大农民群众维护自身利益的重要凭证,因此丰富的档案资源是档案工作的生命线。*年我们下发了《河北省村级档案归档范围》,要求凡是在农村工作中产生的或可能收集到的文件材料全部收集归档,不受保管期限和载体的限制。特别是根据农村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情况,在原来确定的农民反映强烈的农村财务收支、计划生育、电费电价、宅基地发放、征购提留、干部责任目标等问题的基础上将换届选举、矛盾排查、文明生态村建设、土地征用补偿及分配、村集体债权债务、税费改革和农业税减免政策、民主议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退耕还林以及其它国家补贴农民、资助村集体的政策落实情况及时纳入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档案的内容,把农村“三资”(资金、资产、资源)档案管理作为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重点抓紧抓好。目前,全省乡(镇)村两级共保存档案735万余卷,建立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档案32万卷。

各级档案部门在建立健全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档案工作中,逐步摸索到一套既符合档案管理要求,又适应农村工作实际的程序和方法。一是所有应归档保存的文件材料包括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的内容、时间、地点、承办人、村民代表会议通过情况、群众提出的问题和有关人员对问题的答复、处理情况等必须全部收集并经鉴定后进行分类保管;二是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档案在整理时,要有村民代表参加;三是整理后的案卷由村档案室保管或由乡镇档案室代管,每个季度形成的文件材料要及时收集整理按要求存档;四是每年年终,村两委委员要带领代表对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档案进行检查。各市县档案部门与农工委、人大等部门组成检查组不定期对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档案管理情况进行专项验收,唐山市档案局还将村务公开建档列入年度立卷检查范围。

三、取得的效果

通过广大基层档案工作者的努力和涉农部门的配合,河北省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档案工作逐步实现规范化、制度化,档案为农业农村服务的作用日益明显。一是提高了村务工作的透明度,扩大了村民对村务工作的知情权,利于化解矛盾,稳定农村秩序。二是促进村干部以法规范管理村务,制约了农村干部在村务决策上的随意性和不良倾向,利于工作开展,从根本上在干部和群众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从制度上加深了群众对干部的理解和信任。唐山迁安市石梯子沟村保管档案30类近2500卷,*年以来形成的全部会计档案以及村务活动中形成的各种档案资料齐全完整地保存在村档案室,该村以档为据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全村28年来,没有一起刑事案件、治安案件,没有一起上访告状事件。*年,石家庄赵县谢庄乡田庄村在开展村民自治工作中,村民代表会议和村委会在工作中产生了矛盾,村民范振叶以村委会没有选举为由组织上访,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坏影响。经查选举档案,该村在换届选举时依法进行换届选举,各种选举资料齐全,最后认定选举合法有效,上访群众心服口服,成功平息了上访事件。据统计,仅“九五”期间,全省利用村务公开和矛盾纠纷排查档案,解决各类纠纷2.7万起,解决案件1.6万起,分别占总数的40%和42%。得到了省委领导的肯定。

四、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一、包括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档案工作在内的农村档案工作具有不稳定性、易反复性等特点,容易出现“一哄而起”,“一哄而散”的现象。主要原因一是村干部变动频繁,有些对档案工作的认识还不到位,重视不够,标准不高,满足于“应付”、“过得去”,缺乏高度的责任感和自觉性;二是县、乡两级档案部门人员较少,工作线长、面大,对村级档案工作的指导能力有限;三是村级档案管理人员大都由村干部或村会计兼管,精力有限,档案专业素质较差,档案的收集和整理质量不高。

二、受经济条件制约,部分村档案保存条件差,不利于档案的安全保管。有的村没有两委办公室,在村干部家的炕头上办公,致使一些档案无处存放,存在虫蛀、鼠咬现象;有的村虽有两室,但办公条件简陋,档案的安全保管得不到保证。

三、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档案工作为“三农”服务的作用还不能充分发挥出来。主要原因一是农民群众的档案意识不高,还不能主动、自觉地运用档案这一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二是在实际工作中,比较注重将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中形成的文件材料收集归档,轻视甚至忽视了依据村级档案搞好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没有充分认识到档案是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的基础和依据。

几点建议:

一、加大档案的宣传力度。首先要宣传领导,要使领导充分认识到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档案工作是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基础性工作,不是可有可无的,要想方设法引起领导对这项工作足够的重视和支持;其次要宣传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的相关部门,取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共同做好工作;最后要宣传农民群众,提高他们的档案意识,使他们了解档案、认识档案、主动利用档案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第7篇:民主管理范文

一、充分认识做好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是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政权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实行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维护农村群众根本利益的具体体现;是完善村民自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内容;是顺利推进农村改革和发展,加快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我区在推行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方面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在全区范围全面推行了“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完善了村务公开内容、规范了村务公开的形式、时间和程序。但同时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少数村还存在着公开内容不全面、公开程序不规范、硬件设置不到位、档案保管不完善、反馈意见不重视等问题。因此,必须自觉增强做好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真正把关系广大农民切身利益的事情抓紧抓好、抓出成效,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二、加强组织建设,推进村民自治机制健康发展

加强村民代表会议、村务监督委员会两个组织建设,是开展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村民自治健康发展的有效手段。

(一)加强村民代表会议建设。要明确村民代表会议的职责,加强村民代表培训,不断提高村民代表素质,履行好村民代表的权力与义务,充分发挥村民代表会议在村级议事决策和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中的作用;完善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议事规则,建立健全村民代表联系户制度,确保村民代表真正代表民意。

(二)依法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新的村委产生后,应当及时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在村民代表中直接投票选举产生村务监督委员会。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应当具备思想政治素质好、政策法律意识强

、坚持原则、公道正派、群众信任、熟悉村情等条件。村民委员会成员及近亲属不得担任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村委监督委员会列席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决策、重大开支的村务会议;对村级各项开支、集体土地征用征收以及使用情况、工程项目招投标等村务公开内容和村民代表会议决定执行情况等进行监督,并定期不定期向村民代表会议报告工作情况;认真受理村民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向村党组织和村民委员会反映对村务管理的意见和建议。

三、进一步健全村务公开制度,保障农民群众的知情权

(一)完善村务公开内容

要根据农村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情况的要求和群众的意愿,不断制订完善村务公开目录,明确村务公开内容。

1、政务公开事项。主要是公开各级党委、政府的各项惠民政策以及落实情况。如:计划生育家庭奖励和违法生育对象社会抚养费征收、救灾救济款物分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大病救助、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种粮直接补贴、购置农机具补助、宅基地审批,以及国家其他补贴农民、资助村集体的政策落实情况等事项。

2、财务公开事项。严格按照农业部、监察部关于印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公开规定》的通知(农经发[2011]13号)执行。主要包括:财务计划;各项收入;各项支出;各项资产;各类资源;债权债务;收益分配以及其它需要公开的事项。

3、事务公开事项。村民自治范围内的需要向全体村民公开的公共事务、社会公益事业办理情况,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的有关事项及其办理情况等事项。

4、其它公开事项。经十分之一以上村民或者五分之一以上村民代表联名要求公开的其他事项。各村应根据村情,将涉及本村村民利益,村民普遍关心的事项及时进行公开。

(二)规范村务公开形式、时间和程序

1、村务公开形式。坚持实际、实用、实效和因地制宜、群众明白的原则,确定村务公开形式。以村为单位,在便于群众观看的地方设立固定防雨的村务公开栏,公开栏面积不得小于6平方米,并配

套设立意见箱,明确意见箱开启时间。保留和使用好自然村的公开栏。要明确责任人,加强对公开栏及意见箱的维护和管理,防止公开设施毁损。同时,还可以采用数字电视、广播、网络、告农户书(信)、民主听证会等其他有效形式进行村务公开。提倡利用农廉网平台,推行村务公开网络化建设,通过设立村务公开页面,方便农民群众和有关部门及时、有效、长久地开展查询监督。

2、村务公开时间。一般的村务事项每季度至少公开一次;集体财务往来较多的,财务收支情况应当每月公开一次;涉及村民利益的重大事项应当随时公开。各村应根据公开的内容和办事的结果,按照统一时间及时公开,确保公开及时有效。要推进村务事项从办理结果的公开,向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公开延伸。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创新村务公开的有效形式和手段。

3、村务公开程序。村务公开的基本程序:由村民委员会依照法规和政策的有关要求,提出公开的具体方案;村务监督委员会对方案进行审查、补充、完善后,提交村党组织和村民委员会联席会议讨论确定;村民委员会通过村务公开栏等形式及时公布。

4、听取和处理群众意见。群众对公布的内容有疑问的,可以向意见箱投意见书,也可以口头或书面形式向村务监督委员会投诉。村务监督委员会应当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及时进行调查,经查实后应督促村民委员会重新公布;也可以直接向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询问,村民委员会应在10日内予以解释和答复。村民委员会要对村务公开资料进行整理归档并妥善保管。

四、进一步规范民主决策机制,保障农民群众的决策权

(一)规范村级事务民主决策的内容。凡是与农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事项,如:村土地集体承包和租赁、农田改造、旧村改造、集体企业改制、集体举债、集体资产处置、村干部报酬、村公益事业经费筹集和建设承包方案等,均要实行民主决策,不能由个人或少数人决定。村民委员会的设立、撤并、范围调整,必须经村民会议讨论同意,并报区人民政府批准。

(二)规范村级民主决策的形式及程序。村级民主决策的基本形式是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村民会议授权的事项。涉及村民利益的事项,原则上要遵循以下决策程序:由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村集体经济组织、十分之一以上村民联名或五分之一以上村民代表联合提出议案;由村党组织统一受理议案,并召集村党组织和村民委员会联席会议,研究提出具体意见或建议;由村民委员会召集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由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组织实施。对提交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的事项,会前要向村民或村民代表公告,广泛征求意见;会后要及时公布讨论和表决结果;对决定事项的实施情况,要及时公布,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未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任何组织或个人擅自以集体名义借贷、变更或处置村集体的土地、山林、企业、设备、设施等,均为无效,村民有权拒绝,造成的损失由责任人承担,构成违纪的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五、进一步完善村级事务民主管理,保障农民群众的参与权

(一)制订规范化管理制度。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要组织村民结合实际制订和完善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议事规则、财务管理制度等,明确规定村干部职责、村民的权利和义务,村级各类组织的职责、工作程序及相互关系,明确提出对经济管理、社会治安、移风易俗、计划生育等方面的要求。

(二)规范集体财务收支审批程序。村民民主理财由村民民主理财小组代表村民进行,民主理财小组成员由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从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中推选产生。财务事项发生时,经手人必须取得合法有效的原始凭证,注明用途并签字(盖章),交民主理财小组集体审核。审核同意后,由民主理财小组组长签字(盖章),报经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负责人审批同意并签字(盖章),由会计人员报镇(街道)会计委托服务中心审核记账。经民主理财小组审核确定为不合理的开支,不得由村集体财务报销。镇(街道)及业务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村级财务活动的指导和监督。

六、进一步加强村务民主监督机制,保障农民群众的监督权

(一)完善集体财务审计监督制度。各级农村集体经济和财务管理指导部门,要切实组织好对农村集体财务的审计监督工作。审计内容主要包括:集体资产的管理使用、财务预决算、财务收支、生产经营和建设项目的发包管理、集体的债权债务、上级划拨或接受社会捐赠的资金、物资使用情况,以及群众要求审计的其他事项。村干部任期届满或离任时必须进行审计。审计中如查出侵占集体资产和资金、铺张浪费的,要责令其如数退赔;涉及国家工作人员及村干部违法违纪、需要给予党纪政纪处分的,移交纪检监察机关处理;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当事人的刑事责任。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村民小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所有的资产,也要实行财务公开,加强管理与监督。

(二)完善民主评议村干部工作制度。村党组织班子成员、村民委员会成员以及由村民或者村集体承担误工补贴的聘用人员,应当接受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对其履行职责情况的民主评议。民主评议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由村务监督委员会主持。对连续两次被评议不称职的,是村党组织成员的,按党内有关规定处理;是村民委员会成员的,其职务终止;是村集体承担误工补贴聘用人员的,由村民委员会召开村民代表会议作出处理决定。

七、加强组织领导,落实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各项工作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制。各镇(街道)要把加强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听取工作汇报,研究决定重大事项,加强调查研究,深化、细化、完善、规范各项规章制度,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为加强对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的领导,我区成立了由区政府分管副区长任组长,区政府办公室主任、区纪委常务副书记、区组织部副部长任副组长,区民政局、区局、区农委、区财政局、区审计局、区计生局、区司法局、区国土资源分局等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区村务公开协调领导组。领导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区民政局),由区民政局主要负责人兼任办公室主任。各镇(街道)要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不断健全党委和政府统一领导、有关部门共同参与、民政部门组织协调的领导体制与工作机制。

(二)落实责任,推动工作。区村务公开协调领导组要加强对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的指导与协调,制订工作计划,掌握工作动态,沟通工作情况,推动工作落实。各成员单位要加强联系、各负其责、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各镇(街道)要建立党政领导负责制,将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列入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完善评价办法,保证各项措施落实到位。要把推进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作为考核评比的重要标准,促进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进一步落实。

(三)加强培训,提高水平。要加大对新任村组干部、农村财会人员、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和村民代表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政策水平和依法办事的能力,使他们善于用说服的方法、示范的方法、服务的方法推动各项工作,不断提高我区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整体水平。

(四)广泛宣传,加强督查。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刊、宣传栏等多种媒体,广泛宣传中央和省、市、区有关政策精神,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加大宣传力度,使有关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家喻户晓,让农民群众关心并积极参与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学习正确行使民利。坚决制止利用宗教、家族势力干预基层经济社会事务管理的行为。要建立健全和落实监督检查制度。要适时组织有关部门对各镇(街道)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情况进行督查,及进掌握工作进展情况,发现和解决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并把督查情况与年终考核结合起来。

第8篇:民主管理范文

柔性管理是在研究人们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用非强制的方式,在人们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从而把组织意志变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并主要依据社会的共同价值观和文化精神进行人格化管理。民主行政有很多刚性的目标,但为了更好的为民谋利,构建和谐社会,在坚持行政的刚性目标的同时,更要注意行政的柔性操作。随着社会进程的日益推进,人民群众的需求偏好瞬息万变,社会已变成了一个由个性化、多样化组成的、变幻不定的万花筒。民主行政中的柔性操作是一种“软”行政模式,它强调的是识别出人民群众的真正需求,进而预见到变化并自如地应对变化,从而更好的为人民谋利,为构建和谐社会作贡献。

1民主行政中的柔性操作理念

当前管理界人士对柔性及柔性操作观点较多,看法不一。在民主行政的柔性操作进程中,虽然听到了来自各方拥护的声音,但与此同时,也听到了另一种声音,有人认为,柔性操作的理念不清晰;还有人认为,柔性操作是一种妥协,一种缓冲,为的是掩盖矛盾,是因为政府没能力解决问题而采取的一种缓兵之计。甚至,有少数政府官员把柔性操作当作为自己谋利的一种手段,他们在行政之时,也采取了“柔”策略,可此种“柔”操作是建立在他们滥用权力、为非作歹、之上的。谁能给自己带来好处,在行政之时就“柔”一把,大开绿灯。这种“柔”操作将正义抛之脑后,将人民的利益抛之脑后,与我们的民主行政的理念背道而驰,从而造成党风不良、官风腐败,致使干群关系紧张,并影响了政府的权威和合法性等。

因此笔者认为,在行政的柔性操作进程中,理念一定要相当清晰,那就是要“民主”,为民谋利。以人为本的“民主”观念是中华传统行政文化的精髓。民主行政是现代行政的本质特征,也是当今世界各国行政改革普遍追求的价值目标。现代政府应该在公民本位、社会本位理念指导下,在整个社会民主秩序的框架下,在坚持刚性目标的前提下,通过柔性操作的方式承担起政府的责任。现代公共行政理论与实践表明,在追求民主行政的过程中,在实现人民民主与人民的过程中,柔性操作是必要且必须的。将民主作为最重要的公共行政理念和价值观准则,既是民主行政柔性操作的合法性要求,同时也是公共行政存在及使命的必然选择。民主行政中的柔性操作能够在坚持行政的刚性目标的同时,更好地化解社会冲突和矛盾,更好地实现民主,为民谋利。

2民主行政中的柔性操作特点

(1)人性化。民主行政中的柔性操作是依据社会的共同价值和文化精神氛围进行的人格化管理,其本质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人性化管理”。它以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为基础,以人性化的工作方式和管理思维,在广大老百姓的心中形成一种潜在的说明力,从而把政府的意志和思想贯彻在行政工作人员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中。

(2)平民化。民主行政中的柔性操作,改变了过去行政工作人员“高高在上”的局面,提倡“平民化”。从实质意义上说,这种变化要求政府行政人员在增强非权力影响力上下功夫,增强危机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也要求他们在职务升迁、任免去留上多一些平常心、事业心,少一些。另外,民主行政中的柔性操作还强调民众的参与,实际上,行政的柔性操作过程是政府与广大群众思想与动机上的互动过程。社会的发展是由政府与广大群众共同推动的,而不是主要由政府推动的。

(3)弹性化。民主行政中的柔性操作注重战略弹性,重视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提倡政府部门之间的相互沟通,从而提高整体的反应灵敏度,时时应对变化和不确定。在行政的柔性操作进程中,遵循的是从实际出发的机动灵活的指导思想,有所变,有所不变,变就是创新,就是无止境的改善,不变的是民主行政的宗旨和理念。

(4)效率化。民主行政中的柔性操作注重技术渗透,重视研究行政管理的规律,分析行政效率的现状,力求提出改进提高的措施。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要求政府部门在行政的柔性操作过程中要以不断地学习及时获取新知识和新技能为前提,以高技术手段不断促进行政管理水平的提高,不断开创行政管理的新天地,提高行政工作的效率,从而更好地为民谋利。3民主行政中的柔性操作途径

(1)以情感为基础,推行民主行政。注重情感沟通和关系协调。在传统的行政方式中,过多地强调“服从命令听指挥”,沟通被看得不是很重要,对组织的分配、安排、命令,人民想得通要做、想不通也要做。这种“不平等”的待遇使人们只能在无奈中接受一切。民主行政的柔性操作就是要改变这种局面,它以“公正、公开、公平”为原则,以“沟通——理解——互动”为模式,从而实现有效行政。另外,现代社会是市场经济社会,影响组织、社会发展的因素越来越多,越来越错综复杂,社会利益主体多元化越来越突出。因此,行政管理人员在协调上的职能、方法就显得越来越重要。以协调求稳定、以协调求发展、以协调为人民办好事、办实事,也是行政的柔性操作方式之一。

与此同时,还要注重激励作用和个性化指导。在传统的行政方式中,习惯于“指挥”人民前进,不注重激励人民的动机和行为。其实,人们从事一切工作的愿望程度,是影响行政目标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所以,在现代民主政治条件下,在推行民主行政的柔性操作的过程中,要以人民“愿意不愿意、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为出发点,以“察民情、知民心、顺民意”为落脚点。这就要求行政管理人员学会运用科学的激励方法和高超的激励艺术,让人民在自觉自愿的状态下配合行政工作,把要求人民干的事情变成人民自己愿意干的事情,最大限度地使其潜能变为显能。另外,现代社会,人们的个性呈现多样化、多元化,这就需要行政管理人员在行政方法上也要多元化、多样化,更加注重对群众进行个别的关照、个别的指导、个别的激励,在不断改进行政制度的同时,不断提高行政艺术。

(2)以文化宣传为平台,促进民主行政。首先,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增加资金投入,利用多种渠道,努力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和思想素质。教育是兴国安邦的良方妙计,也是增强公民意识的必要途径。通过教育、统一观念,塑造社会整体的价值共识,从而形成推动社会发展的合力。另外,要正确引导文化媒体。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媒体肩负着塑造民众性格的重任。维护民权、关注民生、传达民意,这些既有利于维护人民的利益,又有助于人们更好地认知作为公民应享的权利和义务,提高公民的民主法制意识,从而促进民主行政的顺利进行。

(3)以制度为保障,确保民主行政。一方面,在政治系统的输入上,要充分发扬民主,建立和疏通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的渠道,鼓励和支持人民群众参政议政;另外,要建立健全社会利益的沟通渠道和协调机制,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要求、解决利益矛盾,自觉维护安定团结。另一方面,在政治系统的输出上,则应该发扬民本精神,把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制定各项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价值目标。将“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的精神理念贯穿于各项制度之中,贯穿于行政管理工作之中,从而突出人民群众在政府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确保民主行政。

4民主行政中的柔性操作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坚持刚柔相济,辨证施治的原则。刚性管理为柔性管理奠定基础,柔性管理为刚性管理提供支持。刚性管理规定了管理的目标、幅度及必要的手段,形成一定的框架,使组织和成员的一切行为都在这一框架下有序地运作。如果没有刚性管理作基础,那么柔性管理的目标就可能显示出极大的随意性或盲目性,由此使柔性操作成为一种妥协,使行政管理工作陷入碌碌无为的状态。而且,个人的需要与利益有时与组织的目标会有所冲突甚至完全对立,如果没有刚性管理作基础,而只强调柔性管理,则很可能会违背政府民主的初衷,效果也会适得其反。

第9篇:民主管理范文

加强高校民主管理对和谐校园建设意义是非常重大的,甚至可以说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建设。实践证明,作为学校民主管理的一种基本形式,教代会制度在推动学校发展、维护学校稳定和调动教职工积极性等方面都发挥着积极作用。近年来,全国决大多数地区已先后制定了教代会工作的实施细则和工作规程。目前,全国公立院校中教代会监制率超90%,一些地方甚至高达100%。但是,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教代会制度的坚持和落实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1.管理者对教代会制度在高校民主管理方面的作用认识不足。教代会制度是高校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和高校民主建设的主要象征,是全心全意依靠广大教职工办学基本方针的具体体现,也是高校内部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现实中,教代会地位难以落实、难以发挥更大作用的主要原因是学校领导在民主管理上的认识不到位,如:部分校领导错误地认为教代会只是一种咨询机构或是一种形式,可有可无。这样的认识能让教代会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吗?2.制度建设和实施上缺乏有力的保证。1985年出台的《高等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暂行条例》(简称《暂行条例》),宣告着以教代会为基本形式的学校民主管理已经从试点走向了制度化建设阶段。之后,国家又先后出台了《教师法》、《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更是为教职工参加民主管理提供了法律保证。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教代会在学校的建设中发挥了很大作用。但是我们也不难发现,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而以《暂行条例》为代表的一系列法律却未因时而变,如:《暂行条例》只规定教代会“是教职工群众行使民利,民主管理学校的重要形式”,但没有明确教代会是教职工行使民主管理权利的权力机构,对违反《暂行条例》侵犯教代会职权和教职工及其代表的民主管理权利的行为没有规定处罚办法等。这些都亟需修订。3.代表参与民主管理的意识不强。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和与国际接轨、办学规模的扩大以及内部事物的日益增多,使今天的大学管理复杂程度大大提高。学校外部和内部环境的变化,使得教职工对高校的整体利益关心少了,对个人利益的关心却多了。如:有学术专长的学者、教授更愿意将自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集中在学术工作和教学上,对学校的管理、决策等不太关注等等,这些都不同程度地影响、淡化了教职工的参与意识。4.教代会组织政治化,缺乏广泛性、代表性。根据《暂行条例》第十二条规定:“召开教职工代表大会时,选举大会主席团支持会议,主席团成员应由高校各方面人才组成,其中包括党政工团主要干部,教师应占多数。”然而许多高校在主席团拟定时几乎全是领导成员,这使得召开的教代会常常变成了干部会议;再者代表大多数是通过部门产生的,这其中也存在着部门领导为了自身利益指定代表的问题,这使代表的参政议政能力大打折扣。

二、完善高校教代会制度,促进高校民主管理的建议

为了更好地发挥教职工在学校的主人翁作用,全面落实并正确行使教代会各项职权,搞好参政议政,把高校民主管理引向深入。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予以完善:1.转变观念,强化民主意识。教职工代表大会是实行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基本形式,要使这一制度行之有效,关键还在领导的民主意识。高校领导必须明确教职工代表大会是学校民主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将教职工摆在主人翁的位置上,认真听取教职工的意见和要求,鼓励教职工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此外,教职工本身的民主意识和参与民主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也要进一步提高,如:通过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或培训班、辅导报告等形式,增强广大教职工的主人翁意识。2.完善教代会制度的相关法律,推动教代会作用的发挥。前文提到,随着政治体制改革和国家民主法制的发展,以及高等教育事业发生的巨大变化,《暂行条例》已明显不适应高校的新发展。同时,教育部在《关于加强教育法制建设意见》中指出:“建立校务公开制度,明确学校重大事务和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事项的议事、决策和监督程序,发挥教代会在学校民主管理体制和监督的重要作用。”因此,我们应针对《暂行条例》存在的一些缺陷对其进行修订。如:应当明确规定教代会是教职工行使民主管理权力的机构,是实行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明确教代会的地位,赋予教代会民主监督、民主决策的权力;同时,还应对违反条例的行为规定具体的处罚方法和纠正措施。此外,还应健全《高等教育法》的配套法律法规,制定教代会制度的操作规程和实施细则等,从而为教代会制度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提供充足的法律依据。3.加强教代会自身建设。为了更好的发挥教职工在学校中的主体作用,全面落实并正确行使教代会职权,搞好参政议政,除了提高领导职工的民主意识、健全制度外,还要从加强教代会自身建设入手。首先要加强教代会的组织和思想建设,探索有效组织形式,鼓励教职工参与教代会民主管理,同时还要规范代表的选举制度,使代表真正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其次要加强代表培训工作,建立定期培训制度,要通过培训,组织全体教职工学习讨论《教育法》、《教师法》等法律法规,从而提高民主管理素质,提高代表参与学校重大问题讨论与决策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