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主题式教学范文

主题式教学精选(九篇)

主题式教学

第1篇:主题式教学范文

主题式教学模式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并在此基础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最重要的是教师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

【关键词】

小学语文 主题式教学 教学模式

新课程标准对各个阶段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以及学科的自身要求,采取合理的教学模式,以达到产生良好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以及自主实践能力的目的。在这样的要求下,对于小学语文而言,最有效的教学模式无疑是主题式教学模式。主题式教学模式是这样一种教学,它强调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以内容为载体,围绕有意义的主题进行教学的情景化、生活化实践,以此达到将产生良好语文教学效果的目的。本文将具体论述主题式教学模式应如何应用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去,并提供具体实例以供参考。

一、 小学语文主题式教学首先要立足于学习情境

这一点具体是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当堂课的课程内容,立足于学生自身的知识水平和其所处的生活实际,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这样才能够达到使得学生在掌握自身需要掌握的知识的基础上更打通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的界限。

立足于学习情境进行主题式教学要求教师能够把握教学的内容,并且结合生活实际举出与学生生活实际息息相关的例子,这样才能够使学生深刻的把握语文课文或者是诗句中所要传达的情感与意义,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小学语文中的一首古诗《游子吟》,诗中说道“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这句诗是全文中的两点和为人千古传诵的警句,但现阶段的学生很多学生都难以理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所表达的真正情感与含义,按照主题式教学立足于学习情境的要求,教师可以让学生试着想象“早晨温热的牛奶”“放学门口爸爸妈妈的微笑”“生病时的焦急”等等这些与生活中的经常出现的情境,让学生感受这其中母亲的情感,再将古人的生活环境加以讲解,这样学生就可以更加清楚的感受到母爱与亲情的存在。

主题式教学利于于学习情境进行教学是教师进行主题式教学的最根本要求,这一教学方式既能够与新课程标准的新要求相有机结合,又能够使得学生把握生活实际中的一些情感与细节,是较好的一种教学模式。

二、小学语文主题式教学要注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这一点要求教师立足于学习情境的基础上再注意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的进行自主的探讨与学习,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成为课堂中的主体,调动学生的思维以及学习兴趣,产生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

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一方面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设置自由讨论环节,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观点与意见的发表,并在课堂上大胆的展示出来。仍然以《游子吟》这首古诗为例,教师在进行晚情景设置,并且让学生感受过之后,可以让学生自主的讨论,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母亲有哪些让我们感动的事情,并且可以让学生试着设想,在自己离开家的前一天母亲会叮嘱我们哪些话语。基于这两点学生会给出不同的答案与事件,但事实上达到的教学效果都是一样的,学生不但会更加深刻的把握这首古诗所表达的真正情感,还会对自己的母亲有更加深刻的感激之情。这就是主题式教学的真正魅力与意义所在。

注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同样也是新课程标准的需求,主题式这一教学模式正好具备这一教学办法,符合新课程标准的倡导与要求,具有较为现实的教学效果与意义。

三、小学语文主题式教学注重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主题式教学这一教学模式中,教师与学生既是学习情境的组织者,又是学习情境的共同创造者,总之要求教师与学生之间要构建一个民主、平等、合作、互助的良好关系。

这一点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置相关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对教师提出相关的问题与疑点,教师既是问题的回答者也是问题的交流者。语文是一门开放性较强的语言类学科,除了要教会学生认识文章掌握生字以外,更要在此基础上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能够有活跃的想象力和自主的文学意识。针对这些,主题式教学模式中的互动环节就有了其属于自己的用武之地,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教学主体设置不同的互动方式,让学生在互动的过程中与教师进行交流和探讨。例如在学习课文《负荆请罪》时,教师可以与学生共同探讨,对于廉颇与蔺相如的看法。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有的人会喜欢真性情的廉颇,有的人会喜欢宽容大度的蔺相如,这样的各抒己见与对教师观点的挑战,会碰撞出不同的火花,刺激出一定的灵感。一方面会有良好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在交流的过程中也会优化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主题式教学的关键环节,既能够激发学生关于语文的更多灵感,又能够让学生的语文思维得到良好的熏陶,为未来的语文学习做好铺垫。

这就是主题式教学模式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并在此基础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最重要的是教师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喜欢课堂,喜欢教师,使语文教学成为一个让学生长足喜欢的教学模式。

【结 语】

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本文提供了小学语文主题式教学模式的具体教学方法,希望能够为更多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者带来教学上的灵感,在掌握这样的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更衍生出新的教学模式,使小学语文教学能够有更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最终以达到产生良好教学效果的目的。

【参考文献】

第2篇:主题式教学范文

在教学中,教师以有价值的问题为切入点组织课堂教学,不但能引发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阅读思考和讨论探究,还能摆脱“满堂灌”的催眠,避免“满堂问”的折磨,让阅读教学清晰起来,纯净起来,扎实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下面以笔者教学《李时珍夜宿古寺》一课为例,谈一谈如何确定主问题、如何开展主问题教学。

一、破题筛选,生成问题

《李时珍夜宿古寺》记叙了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为修好《本草纲目》住破庙、吃干粮,在月光下认真记载寻访所得的事迹,表现了他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教学时,教师可顺应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归纳提炼出主干问题:这是一座什么样的古寺?李时珍在古寺里做了些什么事?引领学生捕捉关键词句,再现情景,有感情地品读深入体验,让李时珍的高大形象在学生心目中耸立丰满起来,从中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上课伊始,我从学生熟悉的可作药用的花、草、菜引出药物经典著作《本草纲目》,介绍它的作者就是明朝杰出的医学家李时珍,然后板书课题,让学生谈谈读了课题有哪些疑问。学生情绪高涨,争先恐后地提了许多问题:1?郾李时珍为什么要夜宿古寺?2?郾这是什么样的古寺?3?郾李时珍在古寺里干了什么?4?郾古寺里有什么?5?郾李时珍是谁?长得什么样?6?郾李时珍和谁夜宿古寺?7?郾李时珍要去干什么?8?郾古寺是什么意思?……我把这些问题列在黑板上,在解决浅显简单问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合并甄选出最能体现李时珍高尚医德的两个问题:1?郾这是一座什么样的古寺?2?郾李时珍在古寺里做了些什么事?让学生带着问题急切地投入到初读感知之中。

二、初读感知,理清脉络

在学生初读感知课文的过程中,我要求学生:1?郾要大声读几遍生字,同伴互读,互相纠正字音,提出易写错的字,想办法记住它的字形;2?郾对于比较难读的长句,要多读几遍,体会停顿是否合适;3?郾对于一些不懂的生词可借助词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4?郾朗读课文不少于3遍,达到正确、流利,在读中概括归纳、圈画批注开头所提问题的答案(这是一座什么样的古寺?李时珍在古寺里做了些什么事?)。引导学生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梳理出课文的大致脉络:投宿古寺―啃食干粮―记载草药―品尝草药,让学生对李时珍这位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有一个比较完整的初步印象。

三、研读词句,领悟精神

在学生初读课文后,我紧扣主问题展开教学,引导学生细读品味描写李时珍语言、动作的重点词句,领悟他乐于付出、认真严谨的可贵精神。

1?郾感悟“吃点苦万民得福”。

以“这是一座什么样的古寺?”引入第四自然段的学习。师:能否用本段中的一个词概括古寺的特点呢?学生很自然地抓住了“破败”一词。师:哪些词句表现了古寺的破败。学生抓出“灰尘”、“青苔”、“蜘蛛网”等表现环境恶劣的词。师:住的条件如此之差,那么吃得又怎样呢?让学生朗读第五自然段,品读“一边喝水一边啃干粮”,并让学生说说平常吃什么东西需要“啃”,并表演“啃骨头”的样子,学生恍然大悟:“啃”是用力地咬,一点一点地咬,推想出干粮放的时间太长了,风干了硬了,从而体会到李时珍的生活可真艰苦啊!师:面对野外查访药材生活的艰难困苦,李时珍是怎么说的呢?引导学生抓住两个对比:一是“破庙”和“家里”对比,强调苦多了;二是“万民得福”和“个人吃苦”对比,强调吃苦值得,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李时珍为万民得福而甘愿吃苦受罪的博怀,学生对他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2?郾体验“品尝草药为区别”。

以“李时珍夜宿古寺里,除了与弟子笑谈苦与乐外,还做什么事呢?”引导学生关注“品尝草药”段,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想象并模仿“端详”、“嚼嚼”的情状。师:他为什么要仔细地看呢?通过出示外形极为相似的鸡肠草和鹅肠草的图片,让学生明白,在微弱的月光下,李时珍要想区别这两种草,的确需要仔细地看。师:李时珍还不放心,又细细地品尝,他不这样做不行吗?从外观形态很难看出差异,这才品尝,而品尝草药是很危险的,随时可能失去生命。师:李时珍不仅品尝鸡肠草、鹅肠草,为检验长食生姜是否有损视力,他还长期吃生姜;为了证实曼陀罗的药性,他喝下了浸泡曼陀罗的毒酒。他曾经这样对儿子说:“不通过亲自尝试,怎么能验证药性?你爹冒了一回险,就可以免去许多病人再冒一回险。”让学生强烈地感受到李是珍一心为病人着想、认真负责的高尚医德,从心底里升腾起尊崇之感,于诵读中尽情释放敬仰之情。

四、深化主旨,有效拓展

第3篇:主题式教学范文

一、浅析英语课堂主题式教学模式

主题式教学模式是这样一种教学模式,它强调教学情景的重要性,因此在课堂开始之初教师就要营造一个与课堂教学内容息息相关紧密相连的教学情景,使学生在高动机的教学环境中进行学习,接触到更多与本堂课学习相关的学习内容。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但可以单刀直入地使学生抓住学习的重点,更重要的是有时可以打破学科与学科之间的界限,整合其他教学策略应用到教学过程中来。主题型教学模式应用到小学英语课堂中可以实现如下五个教学目的:

1.能够设置合理的教学情景,使小学生在与课堂内容息息相关的教学情景中更高效地学习英语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让学生吸收与消化,知识的把握更牢固。

2.主题式教学强调学生要在学习的过程中自主交流和讨论,并得出与课堂内容相关的结论,这样的教学更加突出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地位,这样能够使小学生的学习意识和合作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3.主题式教学模式中,教师的角色有时是学习的组织者,有时又是学习的探讨者,这样一来能够使得小学生觉得与教师距离很近,能够达到构建科学合理的师生关系的作用。

4.主题式教学模式会在教学的过程中以时间为单位进行游戏、情景的设置,这样一来会更加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学习积极性。

5.主题式教学模式会在教学的过程中因材施教,尊重每一个个体化的学生,使学生能够个性化地进行发展。

小学英语教学原本就是一个需要教师科学合理把握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接受母语以外的第二门学科的教学,难度系数较高。主题型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说是融合了情景教学法、探究型教学法、分层教学法以及兴趣教学法的一种综合型教学模式,因此非常适用于应用到小学英语课堂中去。

二、主题式教学模式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应用

上文中笔者已经明确了什么是小学英语主题型教学模式,本文笔者将以实例谈主题型教学模式究竟应该怎样应用于小学英语课堂中。

英语教学最科学最合理的教学模式是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地使用英文进行教学,全英文授课是最好的教学方式。针对主题型教学模式设置情景这一点,教师一定要在英语课堂开始之初设置合理的教学情景,这样的教学情景合理是以视频进行营造的,也可以是以语言和动作进行营造的,视频营造较为简单,教师找到契合英语课堂内容的合理视频就可以了,以语言和动作进行营造要求教师要做到教学道具的制作。以苏教版小学英语课堂三年级关于生病这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在课堂开始之初应用两个小人偶进行课堂对话,用来设置情景。

Mum:“youshouldbegetup!Itis8:00now!”

Daughter:“MumIamsoterrible!”

此处教师要自己饰演妈妈和女儿两个角色,并且以夸张的口吻与咳嗽声进行生病气氛的营造,然后教师再在此基础上引入cough、headache、cold等单词,当然在引入单词的时候教师要进行相应的病情的扮演。这样学生会对英语有一个潜移默化的感染,英语教学最有效果的教学方法就是以实物或者是情景进行影响,如果可以的话,拒绝二次翻译,要让学生有一个下意识的感觉,这个事情就是“cold”,或者是这个东西就是“apple”。

另外教师还要在教学的过程中注意每一个学生的个体特点,根据学生的英语发音、英语语法掌握情况以及英语的理解能力,进行相应的提问,当教师在初讲单词时,纠正发音时,教师可以多多提问发音较为标准的学生,这样给学生们提供的示范也是标准的;而当教师在讲解语法相应的知识时,就要提问语法逻辑较强的学生。小学生是一个快速成长的群体,他们会学习周遭的一切事物,因此教师要让他们更多地接触正确的知识,这样他们才能更快地进步。

三、主题式教学模式在小学英语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第4篇:主题式教学范文

【关键词】CBI 主题式教学模式 阅读教学 可行性

一、CBI教学法简介

20世纪80年代以来,语言与内容整合式教学(the integration of language and content instruction) 曰益成为语言界和教育界广泛关注的现象,这种教学方式被称为内容依托教学法(content-based instruction,简称CBI)。它在欧洲也被称为内容和语言综合学习(Content and Language Integrated Learning,简称CLIL)。CBI与关注对语言的直接学习的传统教学法不同,它更加注重把对语言的学习和对内容的学习结合起来,将教学和学习者需要掌握的学科内容或学习者感兴趣的信息进行有效融合。

二、CBI教学法的研究概况

1.基本理念。CBI教学法的教学宗旨是把对纯语言的学习弱化,把重点放在学习学科专业知识上,语言只是当做一种工具,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逐渐提高语言的能力。

2.基本原则及特点。

(1)教学决策建立在内容上。传统的教学方法在课程设计和教学编写上通常按照语法的难易程度编写,而CBI教学法则彻底放弃了语言标准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以内容作为统率语言选择和排序的基础。教学过程中也以学科知识为中心,而不是语言本身。

(2)整合听说读写技能。CBI教学法在试图整合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的同时,也将语法和词汇教学包含于一个统一的教学过程中。它没有固定的、一成不变的技能教学顺序,相反,它可以从任何一种技能出发,内容决定教学项目的选择和顺序。

(3)教学的各阶段都要求学生主动地参与。从交际法实施以来,以来课堂的中心就转向了学生,“做中学”成为交际语言教学的基本原则之一。

3.基本模式。CBI教学法是一种教学思路,因此体现其教学原则的具体实施方式很多,不同学者都对此进行了不同的分类。Brinton将其分为三种模式,分别为:保护模式(sheltered model),辅助模式(adjunct model),主题模式(theme-based model)。

三、CBI(内容依托教学法)主题式教学模式的教学理念、特征及理论基础

1.教学理念。Brinton, Snow & Wesche将CBI划分为强式和弱式两大类型,弱式CBI主要用于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的课程中,而强式CBI主要用于以掌握学科知识为主要目的的外语课堂里。主题式CBI属于弱式CBI。主题式CBI将语言视作内容学习的媒介,而内容则被视为语言学习的资源。教学目的和重点是语言教学。其宗旨是围绕某个特定的主题或与其相关的话题组织教学。主题模式想法设法让学生参与到各种主题活动中,通过语言来实现语言教学的目的。

2. CBI主题式教学模式的特征。主题模式主要有四个特征:(1)以主题为核心;(2)使用真实的语言材料;(3)适应学习者的职业需求和个人兴趣;(4)学习新的信息。

3.理论基础。主题模式的基本理论基础是符号理论和语言交际功能理论。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内容和形式是密不可分的。同时语言具有完成社交际的功能。基于这些理论,主题模式形成了一条将主题内容与语言教学活动完全融合在一起的一种第二语言教学的方法。另一个理论基础是图式理论。在图式理论的指导下,主题模式在选择材料和主题时注意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技能相衔接,它不仅致力于帮助学生扩充语言图式和文章体裁等修辞图式,而且将增进学生对背景知识和相关的文化,社会知识的理解作为教学目标。

四、阅读的现状及问题

多年来受中国应试教育的影响,大学生比较擅长于英语的听力、单选等客观题,阅读理解和完形填空一直是他们的薄弱环节。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以下两点是其产生的阅读障碍问题。

1.缺乏对阅读的兴趣。在从初中到高中的英语教学阶段,学生在各门功课的考试压力下,对阅读这种能力训练逐渐忽视,最终失去兴趣,导致的问题是:一是看到文章,却不知文章是在讲什么;二是不利于语言表达,由于平时缺乏训练,并且几乎不接触英语读物,造成英语语言表达能力的退化。

2.母语思维对英语阅读的“负迁移”影响。学习过程中,中国式英语现象一直都是普遍存在的。首先,学生很容易把汉语中的词汇和英语中的词汇机械地等同起来,造成英语词汇理解上的错误。其次,他们不可避免地会把汉语的语法和修辞技巧迁移到英语文章中,套用汉语的语义和句义结构来理解英语文章。最后,大学生在构思文章结构和谋篇上也受到汉语作文的影响。不知道如何通过构建框架的方式来理解整篇文章的结构。

五、总结

CBI主题模式仍旧作为一种新思路,有着它的许多优点。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CBI主题教学模式更有利于培养学习者英语学习的情感,丰富有效学习技能的使用,促进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提高,是进行大学英语阅读提高的一条新思路。相信不久的将来,该模式对于英语阅读教学水平和效果的提高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第5篇:主题式教学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主题教学;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01B-0064-01

小学数学主题教学模式旨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投入到数学的学习之中,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乐趣,学到知识,为之后的学习打下基础。小学数学主题教学模式是将小学数学课本中的内容进行归类整合,将同类的知识进行主题的划分,使小学数学的课程分为几大主题内容,让学生通过主题搜集有关学习资料,通过动手和对问题的思考,不断探寻问题的答案,在实践中,让知识得到吸收和运用。

一、贴近生活,寻找主题

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性特点,小学生刚刚接触知识,总是抱着好奇的心态,对一切都充满好奇心,想要去探索,有一颗探寻知识的心。小学教师要积极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方法去思考学生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小学生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这是由小学生的个性特点决定的,善于发现,总是会问出各式各样的问题,这也是小学教师应关注的,当学生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有疑问,需要解答时,教师应从正确的态度出发,对学生的问题进行细致的解答,开发学生的思维,不断激发学生的发现兴趣和探究热情。例如,在学习《图形的基本知识》后,在课堂上,学生们已经对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的基本特点有了基本的掌握,教师可以设计“图形的千变万化”主题教学,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哪些物体是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形,在“图形的千变万化”的主题课堂中,由学生以图片或实物等多种方式向全班同学进行图形的展示,并由同学判断所找的这些图形是不是正确的,学生展示的各种图形,是学生在生活中自己发现的,其中一定存在着一些不正确的,教师不要急于纠正学生的错误,而是要通过重申各个图形的特点,让学生自己发现自己展示的图形是不是正确的,这样才能加深学生对图形的印象。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对学生在课堂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深入的讲解,以期达到最优的课堂效果。

二、依据课本,发现主题

小学数学主题教学模式的开展要以小学数学课本为基础,从小学数学课本内容出发,教师应通过熟悉课本,发现其中可以进行整合的部分,进行知识与知识之间的整合,连成连贯的脉络,将多个零散的知识点进行整合,从中发现一个主题,由这个主题涵盖多个知识点,这样有利于学生系统记忆知识,有利于知识的连贯性,加深对知识的印象。例如,在学习“百分数的应用”时,教师可以依据课本内容,将百分数的多种应用呈现在课堂中,依据课本对于百分数的应用这部分内容教师可以设计成以“生活处处有百分数”为主题的教学,在课堂中为学生呈现折扣、利率等与生活紧密相关的场景,依据课本对于百分数的讲解,引申到生活中。由生活再回到课本,能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学以致用,在生活中得到运用。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也能体会到数学的多种用处,能够使学生爱上数学,自觉主动地去学习数学。

三、利用网络,完善主题

随着多媒体教学的不断普及,网络教学得到了很好的运用。教师通过多媒体,利用网络,能够将许多生动的材料呈现给学生,能带给学生视觉上的冲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网络资源十分丰富,可以通过丰富的网络资源带给学生更多更有趣的体验。例如,在学习“周长是什么”时,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资源,搜集相关的视频或图片资料,找到一些视频短片,开展以“原来这就是周长”为主题的教学,通过动画,如小狗绕着一个圆形的花坛走了一圈,小狗走过的轨迹就是这个花坛的周长,也就是圆形的周长,小猪围着一个正方形的篱笆走了一圈,小猪走过的轨迹就是这个正方形篱笆的周长,也就是这个正方形的周长。通过生动多彩的动画,学生对周长的概念就有了全面的认识,在进行周长公式的讲解时,学生理解起来就会容易。通过这样的形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就会聚精会神,从而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和听课的效率,这样既节省了课上的宝贵时间,还将空泛的知识生动化,学生容易理解,容易接受,教师能够更好地进行教学,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能够使课堂更加多彩,能够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小学阶段是学生接触数学的开始,不仅对数学学习具有重要的影响,而且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认识到小学数学的重要性,要充分引导学生对数学形成正确态度,其次要不断探索小学数学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主动体验数学,最后,教师要充分研究小学数学主题教学模式,将主题教学模式灵活运用于小学数学课堂,将零散的知识进行有主题的整合,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不断创新方法不断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易良斌.小学数学应用题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J].云南教育,2001,(9).

第6篇:主题式教学范文

【关键字】初中数学 主题式教学 实验研究

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学模式为适应新课程的基本理念、目标与要求在不断的进行变更与完善,其中以“创设主题情境到引发问题焦点,再到问题解决数学互动,再到知识运演与反馈矫正,最后到课外延伸”为教学基本组织形式的主题式教学被视为是一种创新性的教学模式。下面笔者就主题式教学实验的效果进行研究与探索,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让更多的同行共同参与到主题式教学中来。

一、 初中数学主题式教学研究结果表明

(一) 主题式教学的设计理念可以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从传统的“教师是知识权威的主导者,学生是只是被动的接受者”转化为新兴的“教师与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过程中处于平等地位”,形成了良好的师生关系。

(二) 主题式教学模式能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用生活化、具体化及情景化的方式进行展现,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强调学生学习数学的合作性和探究性,增加学生之间学习的互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而优化学生学习数学的方式。

(三) 主题式教学过程注重学生提出问题之后善于自我观察问题,然后进行问题的求解,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互动,教师将问题以最简单的语言表述,再结合实际问题进行解答,以达到数学知识得以有效应用的效果。

二、 初中数学主题式教学的内涵与特征

针对现有数学模式研究的现状,取向于现代数学教学观,初中数学主题式教学被提出,所谓主题式教学就是以现实生活化、问题焦点式、数学活动式、归纳演艺式和反馈较正式为主题,以创设主题情境到引发问题焦点到问题解决教学互动到知识运演与反馈矫正再到课外延伸为组织程序的教学模式。接下来分析主题式教学的五大主题特征。

(一) 现实生活化主题分析。现代初中数学具有高度抽象性,而面对这些高度抽象的数学问题,初中生的思维水平仅凭课本解析和教师讲解是不足以理解的。而主题式教学中的现实生活化主题就是让学生掌握课本知识的同时,能够将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从生活中的故事或是有趣的游戏中,感受探索数学知识的乐趣。

(二) 问题焦点化主题分析。问题就是数学的心脏,数学学习的核心就是数学问题求解能力的培养,在数学教学中,教学目标需要问题来展现,问题的提出诱发学习氛围的活跃,问题引导教学策略,只有围绕问题,才能形成一个整体优化的动态教学。在初中数学主题式教学中,问题焦点化是指教师引导学生从某一个数学知识点出发,探索出具有挑战和创新性的问题,再由这些问题探索出多种解决方法,从而拓展学生学习数学的思维。

(三) 数学活动式主题分析。传统的教学模式总是教师高高在上的讲解,学生无声的被动地接受知识,课堂氛围死气沉沉,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也是止步不前,为打破这一教学方式,新课程的改变便为主题式教学中的数学活动式主题提供了契机。数学活动式主题不是教师直接展现教学主题,而是教师通过对学生的指导,让学生以数学活动的形式交流、合作、探讨数学知识,它的主体是学生,主导是教师,以数学实验或数学活动为组织形式,以培养学生探索数学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对数学的认知能力。

(四) 归纳演艺式主题分析。归纳演艺式的教学方法主要是指教师在指导学生交流、合作与探讨数学问题之后,再由教师辅助学生对所探讨的问题进行概括和总结,这样就把零散的知识点和解题方法,进行分类总结,以便日后复习与巩固知识点,再通过教师详细解析与演绎解题过程,屡清学生思绪,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当然,教师也可指导学生通过自己观察、实验、猜想、验证和演绎,进行归纳和总结,得出结论,通过自身参与和体验的数学解题过程,建立起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五) 反馈矫正式主题分析。数学本身就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学生犯错是在所难免的,在数学学习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常常会犯一些知识性或常识性的错误。反馈式矫正教学则是围绕某个教学主题,构设“错析题”,用非一般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重视错误,教师在解题过程中,将学生常犯的错误解题方法与正确的解题思路作对比,使学生对正确的解题方法印象深刻,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和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思维的严谨性和灵活性。

三、 初中数学主题式教学实验的过程

(一) 教师应做好充分的备课。在课堂教学之前,应先给实验教师讲明实验意图、实验要求及注意事项,教师应提前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根据实验要求,设计教学方案,掌握试验流程,掌握实验技能,熟练实验操作,抓住学生心理,迎合学生兴趣。我们常说,当老师有一桶水的时候,才能给学生一碗水,只有当我们把教学的内容彻底吃透的时候,才能给学生讲解到位,让学生明白知识产生的过程及运用。

(二) 清晰的思维路线,流畅的实验过程。教师在教学或实验过程中,首先,应根据学生学习兴趣与态度、数学学习方式、数学成绩等特点,将学生分为各个小组,共同探究数学问题。其次,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实验的主题应与课本数学知识相适应,切不可超出学生接受能力范围。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主题式教学突破了传统教学呆板的教学模式,以全新的教学思想转变了教学中师生之间的关系,是抽象的数学生活化、具体化、情景化,它强调学生学习数学的合作性、探究性,关注学生解决问题的互动,优化学生学习方式,以其特有的现实生活化、问题焦点式、数学活动式、归纳演艺式、反馈矫正式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

参考文献:

[1]田雪艳.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性培养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

第7篇:主题式教学范文

引言:主题式教学主要是教师在课堂上教学过程中发明的一种教学模式,主题式教学主要是教师在课堂上设计一个主题,让学生进行主题探讨,主动去探索其中的知识内容。这种教学方法主要是在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动脑思考的能力、互相合作学习的能力,由于主题式教学是在课堂上进行的一种比较新颖的模式,所以它具有比较大的发展空间。

一.主题式教学的概念

所谓的主题式,主要是教师在课堂上根据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结合自身的教学模式而创造出的一种新颖的教学模式。简单的说,这个模式的教学方法主要就是揭示教师在课堂上教什么,如何去教,学生们怎样去学的一个过程。

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要产生联系,就必须需要教学模式进行连接,教学模式是两者之间进行连接的桥梁,具有指导教学实践、丰富教学理论的作用。在教师进行长期教学活动中,总结出的经验就是只有和谐、愉悦的教学气氛才能促进学生们学习的兴趣以及动力,促进教师加强自身的专业素质以及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主题式教学对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作用

1.把数学知识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去

新课程的教学改革目标就是要求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同时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所教授的知识与实际生活进行连接。主题式教学就是模拟我们日常生活中实例,在生活背景下教授学生们知识。这样一来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就可以很大程度提高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的能力。

2.充分实现师生课堂上的互动学习

主题式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在课堂上主要以学生作为主题,让学生在课堂中发挥主体地位。而数学老师则是侧面进行目的性的点拨,主要让学生经过合作学习进而可以独立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们对与书本的理解与记忆能力。而主题式教学主要是采用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提高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学习。

3.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主题式教学的主体主要是学生,在整个课堂活动中注重的就是学生要参与思考、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处在这样一个课堂氛围中,就不得不主动参与到课堂讨论中去,不得不自主的思考问题,这样一来学生们就都由原来被动的进行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的去吸取知识。这种新颖的主题式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增加的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

4.增加学生之间的团结

一个班级是一个整体,很多老师通过长期观察都发现,一个团结的班级进步的都比较快。而在课堂上利用主题式教学模式,则正好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团结。一般情况下,在班级中进行小组讨论与学习的几个学生的关系都会比较好,由于关系比较好,相互之间也就更加愿意互相探讨问题,在乐于学习的同时也更加乐于将自己的知识进行分享。主题式教学要求就是学生要与周围的同学进行合作,这样一来就激发了学生之间的友谊与团结。

三.初中数学主题式教学的教学活动设计

1.确立主题名称和目的

在进行主题式教学时,首先要确定的就是教学的名称和目的。以教授《不等式数学》为例,在进行教学之前,就要确定:知道什么才是不等式,不等式的基本属性是什么,熟练解不等式的步骤。主题式教学就是为了让学生可以理解教师都在教什么,所以在教学之前,就要明确到底要教给学生什么知识,也就是课堂主要教学目的。

2.设计与教学相关的问题

在明确课堂的教学目的之后,教师还要设计一些教学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设置主要是围绕课堂的教学目的进行的。目的就是为了当学生们解答了这些问题之后可以更加明确这节课的教学目的。

3.布置小组学习

当明确教学目的,同时设计了相关问题之后,教师就要布置小组学习。一般将学生分为4-6个人一组。小组中可以直接选择分工合作,不同的同学负责不同的部分,这样一来不但可以节约时间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进行小组学习是主题式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环节,学生们进行小组学习往往可以得到单个人学习时得不到的学习效果。

4..教师整理小组的反馈

在进行小组学习之后,教师要对小组完成的作业进行整理,从小组的作业中得到小组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与问题。在这些反馈中得到哪些同学对于课堂上新学到的知识还没有透彻的了解,或者是那部分的知识不是很容易受到学生们的理解,经过这些反馈,教师可以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着重的讲解学生们不懂的知识。整理小组学习得结果从而得到反馈,是主题式教学中的一个关键步骤。

5.教师进行解答

这是进行主题式教学的最后一个步骤,就是教师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或者是学习过程存在的国务进行答疑与纠正,在解答过程中,教师可以举一些较为容易理解的例子,也可以找到更多的训练,从而增强学生对不理解的问题的训练。

四.主题式教学的具体案例

教学名称:《了解和运用全等三角形》

教学目的:了解什么是全等三角形;认识全等三角形的几个性质;学会如何表示全等三角形以及学会全等的变化;从生活中找出全等三角形;了解成为全等三角形的两个三角形需要具备的条件。

设计问题:什么样的三角形才能成为全等三角形?

确认一个图形是全等三角形应该怎么确认?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都是什么?

生活中是全等三角形的物质都是什么?

成为全等三角形的两个三角形需要具有什么条件?

分组学习: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小组学习,进行小组讨论,最后各小组将讨论的结果公布出来。

第8篇:主题式教学范文

关键词: CBI模式 英美文学 6T法则 语言教学

英美文学课程,一般由英美两国文学史及作品选读等分支课程组成,一直是高校英语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该课程主要聚焦于各个时期重要的文学思潮、流派及其发生的社会、文化、哲学背景及各个时期重要作家的代表性作品。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历来是人们进行语言研究的最佳素材,同理,英美文学是英语语言的精华所在,是英语学习的绝佳素材。然而,国内英美文学教学仍以老师按照教学大纲介绍文学史,讲授、分析文学作品的传统模式进行。这种方式的弊端主要在于将文学与语言、文化割裂开来,不仅忽视和浪费英美文学的丰富内涵,学生所得的只是一些零散的片段,无法形成宏观、系统的认识,缺乏深度;还浪费通过学习文学作品提高语言水平的绝好机会。因此,本文试图将CBI主题教学模式引入英美文学教学课堂,旨在将文学与语言、文化打通,扩大此门课程的外延,加深此门课程的深度,着眼于优化该课程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CBI主题模式的教学理念

CBI(content - based instruction,简称CBI),又称“以内容为依托的教学模式”,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主要围绕教学大纲组织教学,主要强调围绕学生即将学习的内容或信息组织教学(Richards & Rogers,2001:204)。这种教学模式最早起源于外语教学领域,倡导者提倡将语言教学融入某一主题或者某一学科学习过程中,将知识和语言学习融为一体。在学习学科知识的同时获取语言能力,学生能够在学习内容的时候更好地运用语言,以此提高实际应用语言的能力。由于用此种形式组织的课堂教学对内容给予充分关注,容易激发学生通过目的语言思考、学习新知识,作为主导者的学生自然而然地将听说读写这四种语言技能更好地融合起来。该方法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多种语言技能,而且可帮助学生掌握未来所需的各项技能和知识(常俊跃,2009:41)。

语言学家布林顿在上世纪80年代将CBI进一步细分为了三种教学模式:主题模式(Theme-based instruction)、保护模式(Sheltered instruction)和辅助模式(Adjunct instruction)。主题模式主要指由教师将教学内容划分为一个或多个主题,并据此开展教学及各种课堂活动。“把语言作为内容学习的媒介,内容作为语言学习的资源”(王幸,2012:126)。主题模式的优势在于:课堂活动设置和安排更加灵活、生动、多样,更好地满足不同语言水平学生的各种需求,能够吸引他们积极投入其中。

具体说来,CBI主题模式在实施时可以使用“6T法”:首先,立足于文学史,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实际需要确定主题(themes);其次,根据确定好的主题,确定教学内容(texts),此过程中除了现有课本,还包括依附于主题的相关补充材料;通过将一个主题细分为若干个话题(topics),从不同侧面对主题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避免教学流于空泛;此外,教学组织者还应该试图找出不同主题之间的线索(threads)及同一主题下若干话题之间的过渡(transition),线索可以将主题与主题有机连贯起来,使课程教学变为一个有机整体;而过渡则可以帮助教师实现同一主题下不同话题之间的自然转换。设置任务(task)是整个6T法则中的一个关键环节,这一环节与语言学习直接相关,主要指设计语言教学中开展的活动,通过此可以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有效评估和检验。由于这种方法涉及的六个元素的英文单词首字母皆为T,故称6T法。

2.基于CBI主题模式的英美文学教学基本流程

为了更好地说明如何将CBI主题模式应用于实际教学中,笔者基于CBI主题模式的教学理念和英美文学课程自身特点,设计了一套教学方案。英语专业英美文学课程每学期计划学时为48,每周学时为3。现以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英国文学史及选读》第一册Part3莎士比亚第18号十四行诗(Sonnet 18)为例,引入CBI主题模式,教学基本流程如下:

2.1确定主题。主题是贯穿整个课程的核心思想,基于CBI主题模式的教学活动主要围绕多个主题展开。教师确定主题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语言水平、兴趣爱好和实际需要。传统英美文学课程多以文学史为纲,将文学发展进程划分为几个主要阶段或流派,依次展开教学。然而,在我国现行高校英语专业课程设计中,英美文学课程的课时一般为一周2节至3节,课时十分有限,受此影响,教师在课堂上涉及的内容只能是英美文学的极小一部分,或偏于文学史简介,或专注于有限的几部作品的分析,较为零散,学生难以窥见英美文学的全貌,学习热情不高。以主题为纲展开教学则可避免这样的尴尬,将主题视为贯穿课程的核心思想,根据教材自身特点,考虑学生实际需要和兴趣爱好。笔者在《英国文学史及选读》教学中以爱情、生命、家庭、宗教、历史、文化及政治这些普世主题作为教学主题,打破时间和流派的限制,使学生有机会领略同一主题在不同时期、不同流派作家的笔下,在不同体裁文学作品中的异同;与此同时,对于篇幅较长、内容丰富的文学作品,可归入不同主题中进行讨论,不仅避免传统教学模式中独木不见林的现象,使学生更好地从总体上把握英国文学,而且能丰富和加深学生对单个文本的理解。

第18号十四行诗是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最广为人知的一首,主要赞颂了主人公的美貌,感叹韶华易逝,唯有文学才能使美永存。因此,笔者确定本单元的主题为生命(life)。

2.2课堂教学内容。在CBI模式下,英美文学教学内容不再局限于教材,还包括依附于主题的阅读和视听说材料。在网络如此发达的今天,教师完全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根据不同主题,选择丰富的网络资源作为教学内容的延伸和补充,将大大增强英美文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在这一单元教学过程中,教师准备材料:关于十四行诗的相关知识;相关阅读补充材料:关于生命主题的其他文学作品或选段;第18号十四行诗的三个不同中文译本;相关音频和视频材料。学生准备材料:关于生命主题的文学作品或选段。

2.3课堂讲解。在确定了整个课程将讨论的主题及相关文本材料之后,还必须对主题进行深化,并将不同主题串联起来,以期将整个课程教学形成一个有机整体。需要涉及6T法则中的“话题”、“线索”和“过渡”:教师作为教学组织者,根据选定课文材料的自身特点,将每一主题细分为若干话题,并在其中寻找相关线索,以实现同一主题下不同话题之间及不同主题之间的自然过渡。具体到本单元教学中,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步骤:

第一,导入部分。主要可以分两个部分实施:①由主讲教师介绍十四行诗的起源、主要特征、常见主题及主要代表人物。十四行诗最早起源于意大利,本质上是一种抒情诗,常以抒发爱情、感慨人生为主题,重要代表为彼得拉克与莎士比亚。由此,可以将背景知识介绍中提及的“人生”和“莎士比亚”作为线索,巧妙过渡到对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讨论环节。与此同时,学生的文学常识得以丰富,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讨论的文学作品。②播放根据该诗改编而成的歌曲,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第二,从语言层面研读该诗。要求学生吟诵这首诗,找出该诗的押韵模式,为学生讲解该诗的相关语言点,如thou, thee和thy的用法与含义,要求学生找出该诗采用的语言修辞手法,为学生理解这首诗歌扫清语言障碍。

第三,根据第18号十四行诗自身的特点,将“生命”这一主题具体分解为“莎士比亚如何在这首诗中表现韶华易逝、人生无常”、“作者对待生命的态度”、“中外文学作品关于相似主题的讨论及异同”等数个话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播放唐代诗人刘希夷的《代悲白头吟》配乐视频,组织学生对其中的生命观进行讨论,和莎士比亚的作品进行比较。使学生不局限于英语文学本身,将讨论范围扩大至整个中外文学,同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主体意识。温习《哈姆雷特》中关于生存和死亡的著名独白,讨论莎士比亚如何从不同侧面对生命这一主题进行探索,加深学生对这一主题的理解。

第四,由这首诗的讨论延伸至对莎士比亚文学创作的介绍,以此为线索,过渡到《威尼斯商人》中的宗教主题。

2.4课外任务。任务是整个6T法则中的一个关键环节,这一环节与语言学习直接相关,主要指在语言教学中开展的活动。在英美文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平及实际需要设计一些由个人独立完成或者小组协同完成的任务,任务内容可以涉及上文提到的不同话题、主题的讨论,也可是文化、哲学、历史或词汇、语篇等与语言技能本身相关的内容。以此实现对教学效果的考核与评估,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提高其积极性,并且锻炼其综合能力。

除了上文提到的授课过程中的讨论,教师还可以在课后为学生设置相关任务,以达到巩固和拓展的效果。如本单元教学中布置学生在课后翻译这首诗歌,然后欣赏由教师提供的不同版本的名家翻译,并要求学生对此进行比较和评析,提高学生的翻译水平和分析、思辨能力。

3.结语

通过将CBI模式运用在英语专业核心主干课程英美文学教学中,我们可以在如下几方面取得明显效果:①利用文学本身蕴涵的丰富内涵,在保持语言技能训练强度的基础上融入专业学科教育与人文通识教育,有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讨论的主题和话题既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既有本学科的知识又有跨学科的知识。②将文学作为语言学习素材,通过划分不同主题和不同话题,将语言知识系统化,内容和语言学习相结合,加强语言输入和输出的联系,有利于语言知识的理解和深化。③根据学生的实际语言水平,围绕研讨的文本,通过设置具有一定挑战性的个人及小组任务,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意识,使学生学会独立搜集资料,以及分工合作进行文学作品的分析讨论,提高他们的学术研究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总而言之,将CBI模式运用到英美文学课程教学中,有利于在现有课程体系下有效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语言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为我国高校英语专业课程改革提供一种可借鉴的新模式。

参考文献:

[1]常俊跃,刘晓蕖,邓耀臣.内容依托式教学改革对英语专业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发展的影响分析[J].中国外语,2009,(5).

[2]王幸.CBI主题模式下的英语专业精读课程教学初探[J].科教文汇,2012,(6).

第9篇:主题式教学范文

(1)教学活动式的主题式教学

教学活动式的主题式教学就是教师把数学理论知识运用在实验活动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一个实验活动为基础,要求学生提出一个合理的问题,然后运用数学基础知识进行实验教学,这样的主题式教学模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办法的能力。

(2)总结演绎式的主题式教学

总结演绎式的教学主题就是教师对知识进行归纳整理,通过观察现象、操作流程、做实验、对数学知识结构的验证总结而进行的一种教学主题形式。演绎是对数学理论知识进行加法、乘法运算、几何图形角的算法而运用到实际中的教学方法。通过学生做实验的完善度,进而使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理论体系。

(3)纠正错误的主题式教学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犯错误,错误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一个完美的人在学习中也会时不时地犯错误,及时地纠正错误才是教学的根本。因此,教师应帮助学生纠正错误,找出错误的原因并加以分析,采用合理的学习方法使学生深刻明白错误的原因并掌握知识结构要领。

2.初中数学主题式教学应用实例

(1)实验对象

将某初中学校的十一班和十二班的学生作为实验研究对象,据调查,两个班都是44名同学,以十二班的学生作为实验对象,以十一班的学生作为对照对象,对教学方法、学习态度、学习成绩加以分析和探讨,通过分析教学质量,进行对比总结。如果每个班的分数值越高,教学质量就越好,反之,教学质量就越差。再通过两个月的学习,对学生的教学质量进行分析评定。

(2)实验目的

检验主题式教学是否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及其需要改进的地方。

(3)实验步骤

首先,以十二班的学生作为实验对象,对主题式教学进行测验,以十一班的学生作为对照,首先对学生的教学方法、学习态度以及考试后学习成绩进行调查;其次,收集数据及整理表格;最后,分析数据结果以及总结。

(4)结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