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建筑基础范文

建筑基础精选(九篇)

建筑基础

第1篇:建筑基础范文

【关键字】建筑地基、施工技术、施工特点、施工质量

一、前言

我国目前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筑地基基础施工的条件存在困难,所以提高地基施工技术,保证施工质量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国有关部门应改善建筑地基的施工条件,科学合理的提高施工技术并保证施工质量,才能最大限度的提升经济效益,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建筑地基基础施工技术的重要性

地基作为每一座建筑的根基,在工程建设当中,都是作为头一道工序来进行施工的,其施工质量的好坏受很多因素影响,但最主要的影响因素还是施工技术的高低,所以在地基基础施工中,保证施工技术的质量水平也是保证建筑工程整体质量的基础。我国是一个大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在工程建设当中,由于位置不同,所面临的地质情况也各不相同,不同的地域的地质情况会有较大的差别,所以对地基施工技术带来了更大的挑战,需要较高的技术水平才能保证施工的质量,但在当前很多的建筑工程当中,人们对地基工程的施工重视的程度还不够,在施工中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有待解决,所以,为了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得以保证,我们需要不断的在地基基础施工中对施工技术加以提高和完善,从而保证工程的质量;当前工程建设地基基础施工中存在的问题,虽然地基作为整个建筑工程的基础,对建筑的整体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对于一个工程项目的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建筑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特点

1、复杂性

中国国土面积居世界第三,有盐碱地、多年冻土地、易塌陷地等,地质条件和气候条件从东北到西南差异较大,造成这些复杂的多方面的因素的原因是跨纬度和经度的范围较广,这些因素给我国建筑带来了复杂性。此外,我国又是一个地质灾害频发的国家,滑坡、泥石流、地震等多对地基的建设提出了不同的要求,给房屋的地基建设带来复杂性。

2、多发性

由于我国的部分房屋施工不当给国家的经济和人们群众的生命财产带来严重的损失。今年的房屋质量检测数据表明:质量房屋整体质量不高,坍塌事件时有发生。

3、潜在性

建筑施工的过程中有些问题后一项施工在前一项施工的基础上,有些问题是在施工过程中很难被发现的,是潜在的,环环相扣且互相依托的,只有在施工到最后一项后才能发现问题,要求相关工作人员要在每一项施工完毕后都要进行系统数据收集和保存所在系统质量问题。

4、严重性

若建筑地基施工中出现威胁性较强的施工问题,会导致整个建筑施工无法进行,在这种状况下需对建筑工程进行返工,将建筑进行拆除,这会严重影响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不仅如此相关负责人如没有及时发现地基基础施工中存在的问题,那么很可能在其他施工工序中整个建筑突然倒塌,这一事故极有可能会造成施工人员及周围人员的伤亡,影响较为严重。

四、建筑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技术

1.碎石桩法与强夯法相结合

碎石法与强夯法相结合的地基处理技术,首先,要做好填土层中碎石桩的处理,然后选好强夯点,借助重锤等把碎石桩打散填进地基基部,使其在地基上部形成密实的碎石与土混合的硬壳层,这样不仅使地基中土壤紧密、排水性好,且大大加强了建筑地基的稳定性。

2.加固土桩与水泥粉煤灰碎石桩相结合

这种处理技术,就是用这两种桩所具有的胶结性与地基相结合。加固土桩地基处理技术能有效的预防地基基土的变形,能够更好发挥出水泥粉煤灰碎石桩的承载能力强的特点,又能因水泥粉煤灰碎石桩的嵌入而使加固土桩的侧线约束作用得到增强。这种方法不仅提高建筑地基基土的抗性,又能防止地基基土被破坏的现象发生。

3.普通碎石桩与水泥粉煤灰碎石桩相结合

桩基法由于能够将承载力向下传递,从而提升桩基的承载性能,而被广发应用,但在现代建筑工程中,单一的桩已难以满足地基承载力的需求。所以将普通碎石法与水泥粉煤灰碎石桩相结合的地基处理方法应用在地基施工处理中,利用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来提供足够的承载力,而碎石桩则转向消除上部地层液化的想象,这两种方法的结合不仅能够提升桩基承载能力,而且能够有效的预防地层的液化,使地基沉降的速度减慢。这种方法的关键在于桩本身的浇灌能不能达到设计的要求,如果混凝土的均匀性与密实性达不到要求,将大大降低地基的质量效果。

4.IFCO强制固结的地基处理技术

IFCO地基处理技术包含两大系统,一是加压系统,能够在改变渗水流向的同时确保其与重力方向一致;二是排水系统,能够极大的改变排水通道,使水道一排排纵向贯通沙强。IFCO强制固结地基处理技术能够极大的提升地基的固结速度,缩短工期,而且还能保证混凝土的质量。

五、加强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的措施

1. 建筑地基基础施工阶段的质量策划工作先行

做好项目的质量策划工作是确保建筑地基基础施工阶段质量控制有效性的基础之一。项目的质量策划包括项目经理部的建立、施工所需资源的准备、《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审核等。在建筑地基基础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可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即项目经理具有管理和执行的双重职责,是工程质量的第一负责人。这样将具体责任落实到人头,从而做到分工明确,层级清晰。

2.控制施工材料是要点之一

在控制建筑地基基础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过程中,严格控制施工材料的质量是确保工程施工质量的基础。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涉及的材料主要有水泥、钢筋、钢绞线、砂石等。在施工过程中,如果工程使用的原材料不符合规定,工程质量将不可能符合要求。因此,在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中,必须在施工前对材料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确保材料质量,以此提高工程施工质量。

3.完善施工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强化建筑地基基础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

控制和建立健全的质量控制体系是保障建筑施工质量的关键。建筑地基基础施工的质量控制得益于企业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企业通过全员、全过程的质量监控及施工过程记录、监理等方式,有效保障了建筑地基基础施工的质量,为工程质最打好坚实的基础。

4.加强对施工、管理、技术人员的内部管理,保障地基质量

在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过程中,人为因素的控制是整个建筑施工质量的重点。施工技术人员的技术能力及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对于工程施工质量有着重要影响。工程技术、管理制度等都是由管理人员的索质决定的,而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施工、混料、设备操作、安全管理等都是由人员决定,因此加强建筑施工过程中对人员的控制是建筑施工质量控制的首要任务。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发展我国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任重而道远,只有不断改善施工条件,利用科技手段提高施工技术,并科学合理的保障施工质量促进建筑行业的健康高效可持续发展,提升我国的经济实力。

参考文献:

[1] 闫兵. 建筑工程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探讨[J]. 科技资讯. 2008(18)

[2] 陈剑峰. 论多层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控制[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05)

[3] 周游,曹鹏. 建筑地基施工技术[J]. 现代装饰(理论). 2011(05)

第2篇:建筑基础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 地基基础 选型

1工程地质概况

拟建建筑场地地貌属于冲积平原,现场地标高为33.08-35.15m(黄海高程),根据勘察报告场地岩土层自上而下分布0.00-4.00m素填土,承载力为60KPa;4.00-9.00m粉质粘土,承载力为170KPa;9.00-18.35m中砂,承载力为200KPa;18.35-22.95m中风化泥质粉砂岩,场区内地下水由大气降水补给,水量较丰富.初见水位埋深14.55-16.35m,稳定水位埋深13.85-15.90m,水位标高为17.47-18.60m属潜水类型.地下室地下水抗浮设计标高为23.00m,基坑开挖不需进行地下水降水.地下水对钢结构有弱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无腐蚀性.

2选择地基基础类型原则

基础类型选择不仅与地基土埋藏情况和物理力学性质、上部结构形式、建筑物的荷载大小情况、使用功能上的要求,地下水位高低等因素有关,与场地施工条件、工期要求和投资造价有关.进行必要技术和经济方案比较,合理选择地基基础方案确定基础类型.

选择地基基础方案优先考虑采用浅基础,持力层设置在天然土层上.基础埋置不深,无需复杂施工设备,用料较省,开挖基坑排水疏干后和支护坑壁,地基不加处理即可修建,故工期短,造价低.当浅基础难以适应较差地基条件时考虑采用大型或复杂浅基础、深基础或人工处理地基等造价较高、施工技术较特殊地基基础方案.

选择地基基础形式考虑上部结构层数与荷载情况是选择基础形式重要因素.层数越多,荷载越大,要求基础承载能力和总体刚度越大.上部结构结构形式和结构体系直接影响基础形式;不同上部结构对地基不均匀,变形敏感程度不同.上部结构对地基不均匀变形越敏感,越尽可能提高基础总体刚度;地基条件是选择基础形式最根本依据.高度与荷载情况相同房屋,由于地基条件不同可以选用完全不同基础形式.当软弱土层厚度不深时采用箱形基础直接坐落在较好土层,;当较弱土层很深时采用摩擦桩或桩-箱基础较为合理;基础工程工程量、材料消耗和造价上在建筑中占很大比例,在经济上合理,技术上可行和便于施工是选择基础形式时重视因素.

基础型式选用,慎重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通过方案比较后确定,选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地基基础方案,收到技术和经济上最大效益.本工程根据建筑物上部结构及荷载情况及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综合考虑承载能力、安全性、施工可行性以及施工速度等各方面因素,采用桩基础.

3桩基础方案确定

3.1桩基础类型

高强混凝土预应力管桩适用于持力层深度大,施工工期短.持力层深度超过15m时相对造价最低.缺点是锤击沉桩引起噪音,在居民区一般不具备施工条件,采用静压沉桩时遇有较厚砂夹层时无法穿过.持力层太浅时由于总摩阻力小,承载力较小,桩身混凝土强度得不到充分发挥造成浪费;人工挖孔桩,适用于持力层较浅地基条件,持力层深度不宜太深,相对造价最低.该桩型有较厚淤泥时禁止使用,在人工开挖过程中深度太深或是有淤泥场地容易缺氧造成安全事故.人工挖孔桩宜在地下水位以上施工,开挖时有水容易塌孔,人在水中作业无法完成开挖;机械钻孔灌注桩,机械钻孔灌注桩通常为一种非挤土桩,桩径大且桩端不可扩大,单桩承载力高,机械钻孔灌注桩按成桩工艺可以分为干作业法钻孔灌注桩、泥浆护壁法钻孔灌注桩和套管护壁法钻孔灌注桩;夯扩桩,施工工艺简便,使用范围广,承载力较大,成桩质量好.适用于上部有软弱土层或杂填土较深而下部有存在一定厚度土质较好持力层地基.

3.2选择桩基础类型原则

上部结构传递给基础荷载大小决定单桩承载力要求;根据建筑物场地工程地质条件、持力层承载力、桩端持力层深度和地下水位状况等情况,通过比较各种不同类型桩基础技术指标、经济效益和承载力大小,选择桩类型;考虑工程所在地桩基施工单位机械设备条件,选择桩基础类型本地区没有施工过,桩施工所用机械设备需外地区引进,桩经济性需重新评估;考虑采用造价应比较低廉而承载力性能比较好桩型;成桩过程中对环境影响;在施工场地周边环境允许情况下,当工期紧迫时采用打入式预制桩,施工速度快,地质条件比较好情况下采用人工挖孔桩,该桩型可增多施工作业面,施工进程也较快.

在选择桩基础类型时对建筑物的特征、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施工技术水平、施工场地环境、施工经验、各种桩施工方法特征、原材料供应条件、机械设备、工程造价及工期等进行综合性研究分析并进行技术经济分析比较,最后选择经济合理、安全适用基础类型.

3.3桩基础类型确定

本工程场地持力层较深且持力层以上砂层厚,地下水位较浅,水量较丰富,降水费用高,挖孔难度大,施工安全难以保证,本工程不宜采用人工挖孔桩.高强混凝土预应力管桩刚度较大,抗裂性能好,施工速度快,静压管桩施工时对周边环境影响小,成桩费用按包工包料计比人工挖孔桩贵一些,桩持力层在砾沙层难以达到岩层,由于桩挤土效应部分桩很难穿透厚砂层难于到达持力层,将静压改为捶击容易出现断桩现象,根据该地区地质构造情况不采用此桩型.采用反循环机械钻孔灌注桩.根据基础受力情况,持力层采用微风化泥质粉砂岩;桩径采用¢800和¢1000mm,C30混凝土,桩长约22m.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须通过单桩竖向静载试验确定,试桩数量须满足国家有关规范要求.

4 经济分析

从经济分析结果看,每承载1000KN荷载造价属机械钻孔灌注桩低,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比较成熟,桩身质量比较容易保证,综合各种因素选用钻孔灌注桩是合适.

第3篇:建筑基础范文

关键词:高层建筑;地基基础;桩基础;施工技术

我国高层建筑的发展趋势是层数的不断增多和高度不断增高、楼体的体型以及平面也日趋复杂,这些变化也都给现代的高层建筑的地基基础建设以及桩基础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和施工要求。现在的很多高层建筑的地基强度往往是达不到国家和地方所规定的相关规范的要求的,主要表现在抗震性能不是很强、沉降也不是特别均匀等情况,于是我们十分有必要来提高高层建筑的地基基础以及桩基础的土建施工技术,也只有这样才能够保障高层建筑设施的质量。

一、什么是地基基础和桩基础

一个建筑的地基是指在建筑物的比较强的荷载作用之下其所产生的变形当中所不能够忽略的那一部分的岩体或者是土体,而地基的基础则主要是指建筑物的下部将建筑物的荷载传递给地基的结构的那一部分。而桩基础则是基础的一种,主要是在地质状况不是很好,浅基础也不能够满足建筑物的强度或者是变形所带来的压力的要求的时侯,就可以借助特殊的施工手段来采取的一种埋深更大的基础形式。

二、地基基础的主要施工技术

(一)几种常见的地基基础的处理技术介绍

1、采用分层填土的方式来进行换土垫层的施工。

很多的施工场地的土体的湿润膨胀性是比较强的,并且它下面的土体的承载能力也是十分有限的,这样的承载能力往往是根本达不到我们所规定的建筑设施地基基础所必须具有的稳定性以及强度的相关要求的。这时候其中的一种解决这种问题的比较合理的措施就是采用更高强度以及拥有更高稳定性的一些材料来进行替换,从而可以替换掉这种强度比较低的一些软土层。而在施工的时侯我们为了避免在土体当中出现少量的孔洞和缝隙,就十分需要来采用分层填土的方式进行施工,这样的施工方法就能够保证土体满足承载能力的要求。

2、碾压和夯实施工技术介绍

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对地基基础的一个碾压和夯实的处理,可以达到进一步的来提高地基的强度的目标。但是这种方法是需要在施工的过程当中采取必要的措施来获得非常大的冲击力才能够增强这个建筑的地基的强度的,这样的施工也可以使高层的建筑物在竣工之后的地基产生的不均匀沉降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

3、使土壤固结的施工技术

地基的土层往往是含有很多的水分的,这样会大大的降低这些土层的实际承载能力的,但是如果可以全部排除其中的水分就很容易造成土层的一个自动固结过程。所以我们在这个时候就要采取一些措施排除土层中的水分,这样可以达到使土壤固结的目的,这种方法也是一种很好的提高地基强度的有效措施,另外这种处理方法的操作也是极为方便简单的,经济效益也比较好,在很多的工程当中目前都已广泛应有了。

4、使用化学方法加固土层的施工技术

这种方法主要是向地基的土体当中加入一些碱液、丙烯酸铵或者是水泥浆等物质,这些物质可以使土壤固化的过程更加迅速,其中所含的一些化学物质也能够增强地基土层的强度,其主要的原理就是加入的这些化学物质当中所含的一些元素可以在内部发生一系列的化学反应从而将土体进行粘结起来的过程,这样就改变而且提高了土层的承载能力了。而这种方法根据在实际的施工过程当中不同情况的使用又可以分为喷浆法、灌浆法和深层搅拌法这样三种方法。

(二)地基的基础处理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

1、塌方问题

在很多的高层建筑的地基基础施工的过程当中,出现塌方是一种很严重的事故,一旦发生了塌方往往会直接的动摇整个地基土的稳定性能,从而降低地基的承载能力,也会对整个工程都产生一个不良的影响,甚至很多时候还会发生不可挽回的安全事故,或者是造成施工人员的伤亡。所以我们在对高层的建筑的地基基础进行设计之前,具体的工作人员有必要对当地的实际地质结构的情况进行一个充分的调查和了解。

2、对地基的保护措施不是很够

我们在对地基的基础进行施工的时侯如果对其所采取的保护措施不是特别科学合理的话(比如说在雨季或者是雨水比较多的一些地区,如果对地基所采取的防水措施不是很够的话就很容易导致地基进水等情况),这样就很容易降低地基的强度了,进而就会影响施工的整体质量。因此,在施工的时侯必须要根据这个建筑的具体的施工情况以及相关的规范和要求来对地基的处理采取更加科学的一个保护措施。

3、施工的管理不够得当

很多地基的施工管理在很多方面是不够系统的,而且很多都缺乏一个科学的指导,这样不合理的管理方法就很容易导致实际所挖出来的基坑和我们之前所设计的有很大的偏差或者是不够合理,这样就不仅会降低整个地基基础的施工质量,同时也会影响到施工的进度,影响工期。所以,我们在对高层建筑的地基基础进行施工的时侯就必须要加强管理的力度,必须能够根据地基基础所处的一个实际的施工情况来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地基的施工质量,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施工的顺利完成。

三、桩基础的主要施工技术

(一)常见桩基础的施工技术

按照桩基础的施工方法的分类,桩基础的土建方法一般是可以分为振动沉桩的施工技术和静力压桩的施工技术这样两种类型的。

1、振动沉桩的施工技术:其主要的工作原理是通过预先装备在桩顶部的一个固定的振动器来产生必要的振动效果,再集合桩自身的重力的一个综合的作用就可以达到桩自动下沉到基地土层的目的了。这种桩基础的施工技术具有操作比较简单、打桩的效果也比较良好的很多优势,并且施工的成本也会降低。

2、静力压桩施工技术:它的主要工作原理是通过桩架上的配重和桩自身所携带的重力的一个综合的作用效果来将桩压入到土层当中。这种施工方法是必须要求在施工的过程当中不能够暂停的,它具有成本比较低、噪音也比较小以及工艺十分简单的优势,目前也是常用于粘土层作业。

(二)桩基础的施工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在桩基础的施工过程当中,桩型以及桩长是两个最为主要的参数,能否合理的来选择这两个参数是决定着整体桩基础的施工质量的。在桩基础的具体设计过程当中,负责的工作人员必须要在对施工场地的地质情况比较了解的情况下才可以对桩型和桩长设计出几种比较合理的方案,之后再通过具体的验算,来计算地基的承载能力并详细的考虑桩基的沉降问题等,从而来对比选择最优的桩型和桩长参数。除此之外,在桩基础的施工过程当中还必须要严格的来控制桩基与设计之间的偏差,这样可以更好的保证桩基础的施工质量。

结束语

在现代城市建设步伐逐步加快的情况下,建筑物的高空发展也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对高层建筑的质量也是要求的越来越高了。其中的地基基础也是整个建筑基础的一个最为基本的工程,它的施工质量的好坏也直接的影响着整个建筑项目的质量,因此我们在高层建筑基础的施工过程当中,必须要不断的提高技术的优势,探索新的施工技术,提高地基基础及桩基础是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 贾清霞,李竟飞.桩基础设计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11):23-25.

[2] 孙健,吴迪.浅谈民用建筑地基基础和桩基础土建施工技术[J].科技资讯,2011(09):92-93.

[3] 施伟达.关于桩基础施工测量质量控制的初步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12):61-65.

第4篇:建筑基础范文

关键词:高层建筑;基础选型;分析方法;适用条件;禁忌

中图分类号:[TU20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基础设计要点[1]

高层建筑基础承担着将高层建筑上部结构的荷载传递给地基的作用,设计时,应将上部结构、基础与地基协同考虑,选择合理的基础形式。基础属于隐蔽工程,是建筑物的根本。建筑物的事故,很多与基础问题有关,且一旦发生事故,不易补救。此外,基础工程费用与建筑物总造价的比例,视其复杂程度和设计、施工的合理与否,从百分之几到百分之几十之间。可见基础工程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1]。

基础设计前必须掌握足够的资料,这些资料包括两大部分:地质资料和有关上部结构资料。在分析地质资料时应注意对地基类型进行判别,研究土层的分布,查明地下水及地面水的活动规律,拟建建筑物周围情况,上部结构应注意建筑物的重要性、建筑物体型的复杂程度和结构类型及其传力体系。基础工程必须能满足以下各项稳定性及变形要求:

1. 埋深应足以防止基础底面下的土向侧面挤出;

2. 埋深应在冻融变化区以下;

3. 体系在抗倾覆、转动、滑动或防止土抗剪强度破坏方面安全;

4. 体系在对土中的有害物质所引起的锈蚀或腐蚀方面安全;

5. 基础应是经济的;

6. 地基总沉降量及沉降差应为基础及上部结构构件所容许;

7. 基础及其施工应符合环境保护标准的要求。

二、基础的选型

基础设计时应选择能适应上部结构使用、满足地基基础设计两项要求的结构。天然地基上的筏形基础比较经济,宜优先采用,另外还可采用箱基,桩基或采取复合地基形式[1]。

高层建筑由于质心高、荷载大,对基础底面一般难免有偏心,沉降过程中,建筑物总重量对基础底面形心将产生新的倾覆力矩增量,倾斜随之增长。因此,为减少基础产生倾斜,应尽量使结构竖向荷载重心与基础平面形心相重合,当偏心难以避免时,应对其偏心距加以限制。《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中规定,在地基土比较均匀的条件下,箱形基础、筏形基础的基础平面形心宜与上部结构竖向永久荷载重心重合。当不能重合时,偏心距e宜符合下式要求[3]:

e≤0.1W/A(1)[4]

式中:W——与偏心距方向一致的基础底面边缘抵抗距(m3);

A——基础底面积(m2)。

三、基础的埋深[3]

基础必须有足够的埋深,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增大埋深可保证建筑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地基稳定,减少整体倾斜,防止倾覆和滑移,利用土的侧限形成嵌固条件,保证建筑的稳定;

(2)增大埋深可使地基的附加压力减小,地基承载力的深度修正加大,可以提高地基的设计承载力,减少基础的沉降;

(3)增大基埋深可使地下室外墙与土体之间的摩擦力和被动土压力增大,限制基础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摆动,使基础反力分布趋于平缓;

(4)增大埋深可使阻尼增大,结构的地震反应减小,且土质越软,埋置深度越大,地震反应减小得越多。有利于建筑物抗震。实测表明,有地下室的建筑地震反应可降低20-30%。

在确定埋深时,应结合建筑物的高度、体型、地质条件、使用功能等影响。满足如下规定[2]:

1)箱基、筏基,宜H(H=房屋总高度);

2)桩基、桩筏不计桩长,宜H。

3)基础埋深对房屋造价、施工措施、工期等有很大的影响。埋置太深会增加造价;埋置太浅又不能保证稳定性。因此,设计时应选择合理的埋深。直接在基岩上的基础,在满足承载力、稳定性等要求的前提下,埋深可适当放松并采取有效的抗滑移措施。

四. 高层建筑基础常用类型的比选[5]

1. 筏型基础

选取条件如下:(1)当基础持力层无法满足竖向荷载引起的变形及承载力要求时,筏基可以增大其基底面积从而提高基础承载力、减小基底变形;(2)建筑在水平荷载的作用下,筏基可以提高结构的刚度和稳定。

2.桩基础

选取条件如下:(1)地基承载力无法满足要求,符合要求的持力层较深时(2)地基承载力和变形不能满足要求或者地基承载力基本满足要求、但沉降量过大,可利用桩基础减少沉降。

3. 柱下独基

主要适用于小高层框架结构,当地基承载力较大,地基土性质分布均匀,柱间倾斜变形较小时采用。同时为增强整体结构及基础的刚度和稳定性,在纵横方向设置连系梁。连系梁按偏拉、压构件进行计算。

其他形式如箱形基础、十字交叉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桩筏基础等,可根据各种影响因素合理选择。

五、基础设计的禁忌[4] [6]

不重视地基基础的设计等级

《地基规范》规定,地基基础的设计统一分为三个等级。高层建筑地基基础的设计等级同时考虑地基变形(在长期荷载作用下)对上部结构的影响,须满足如下要求:

所有建筑物的地基承载力须满足要求;

属于甲、乙级设计等级的建筑,须应进行地基变形验算;

属于丙级的建筑有《地基规范》规定的5种情况之一时应作变形验算。

无确切的设计水位依据时,不区分抗浮水位实际情况及主楼基础地基情况均采用抗拔桩

(1)抗浮验算时上部结构永久荷载须乘以分项系数,分项系数可根据《荷载规范》[7]或当地地区标准取值,验算建筑物抗浮能力应满足:

上式中的永久荷载取标准值,永久荷载与水浮力的分项系数按《荷载规范》取值。

(2)当基础需要采取抗浮措施时,应区别对待。当建筑主体基础与裙房地下空间连成整体,均采用桩基,可采取抗拔桩来解决抗浮问题;当主体与裙房地下空间未连成整体,采用天然地基会产生沉降差,则地下空间常采取配重的方法。

设置地下室对基础设计与整体结构的影响不了解

(1)高层建筑设置地下室除了能增加建筑物的使用空间功能外,还会对地基基础和地面以上的整体受力性能有很大的贡献。地下室深基坑的开挖,对天然地基或复合地基的基础能起到卸载和补偿作用,从而减少了附加压力,增强了地基承载力的计算值。

(2)地下室周边后期回填土对地下室外圈砼墙施加了被动土压力和摩阻力,增加基础稳定并使基底反力平缓分布。根据经验,地下室埋深不小于建筑总高的—时可不考虑由偏压引起的整体倾覆,地下室周边回填土质量要求控制对基础的稳定有利。

六、小结

高层建筑基础设计很重要,设计时应充分了解设计条件,凭借自身的概念并严格结合相关规范进行,避免浪费、减小可能出现的危害。

参考文献:

[1] 华南理工大学 浙江大学 湖南大学编 莫海鸿 杨小平主编.《基础工程》[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年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S].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10.01

[3] 伍海涛.《小高层建筑基础设计》[D].中国鸣网

[4]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联合.《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S].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08.01

[5] 孙利辉.《高层建筑基础的设计选型与应用》[D]. 2011.4.4

第5篇:建筑基础范文

1.转换教学模式国内许多建筑院系对建筑学基础课程的研究也一直比较重视,在教改中注重学生设计思维方法的训练,经过多年尝试,逐步趋于成熟,形成了一套有特色的建筑设计基础教学系统。其中以设计的过程、方法的训练和多种建筑表达方式的训练为教学主干,把了解建筑设计的基本步骤和方法,作为设计基础教学的重点。在以往的建筑设计基础课程教学中,总是通过具体的建筑方案设计来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是一种单一的教学模式,但是到了高年级,在遇到不同类型和较大规模的建筑设计任务时,学生往往表现出对建筑设计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不足,缺乏系统的建筑设计思维方法。本项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从以往单一的教学模式转变为“整体―过程―整体”的复合模式。在进行具体的建筑方案设计之前,增加建筑设计思维方法训练的教学环节,先从整体出发,把建筑设计的过程分解为多个单项,然后进行分项练习,培养学生在各个单项环节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再进入具体的建筑方案设计,使学生掌握一套正确的思维方法。这种从“整体―过程―整体”的复合模式,将对今后的教学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更新课程内容通过之前的建筑学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在教学内容上加强了设计思维与表达的训练,培养了学生对于建筑造型和空间设计的能力,但是对于把握整个建筑设计过程的能力还不足,这就需要通过进一步的教学研究来完善,结合本校的建筑学专业特点,提出改善方法和具体措施,运用于教学实践。在教学中对传统的建筑学基础课程内容进行了调整和充实。其中增加了建筑设计分项训练的内容。主要分为五个部分:①建筑构思与立意的表达;②建筑场地设计与分析;③建筑功能组织与分析;④建筑造型设计与分析;⑤建筑技术设计与分析。这五个方面将通过各项设计作业来达到训练的目的,最后进行一个完整的案例研究来巩固前面五个部分的分项练习。

3.调整教学方法在以往的教学中模仿教学比较普遍,轻视了建筑设计思维方法的训练以及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只重视作业与设计成果的最后表达,轻视设计过程的连续性以及该过程中学生思维活动的表现。因此,在建筑学基础课程的教改中将采用师生互动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以讨论模式为主体,教师与学生进行设计方案的探讨,学生与学生之间不同方案的交流,把传统的被动型教学转变成主动型教学,强调师生间、学生间的动态信息交流,通过这种广泛的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达到教学实际效果的最佳化。

二、结语

第6篇:建筑基础范文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近年来我国城市快速发展使得可用城市土地越来越少,而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使得原本不多的人均土地变得更少。为了缓解城市人口增加带来的人均土地减少,市政部门一方面扩大城市面积,将原有近郊开发,提高城市土地面积。另一方面积极进行老城区改造,通过高层建筑的建设将土地使用率提高。高层建筑物,因其对地基和基础的承载能力和变形(竖向下沉及水平位移)的要求较高,又因城市空间的局限性,导致城市高层建筑的地基及基础的设计等比较复杂。综合各种因素及大量的工程实际经验,近些年来大直径、深长或嵌岩灌注桩往往成为高层建筑地基处理的主选方案。空间的局限性也使得空间的使用向地下发展,高层建筑把地下室与基础结合起来,做成箱型或者筏型带桩基础,再利用地下空间的同时更好的解决高层建筑的变形沉降及承载力的问题。

1 地质勘察

高层建筑已经在城市中推广开来,为城市的发展和建设带来了诸多便利,一幢高层建筑能提供上万个工作职位,已相当于一个小城市的规模,人们在同一个屋檐下交流,方便快捷。然而对建筑本身的安全性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层建筑工程比起一般工程投资更大,前期工作准备时间更长,技术要求更高。精准和更为时效的地质勘查无疑会为后续工作提供一个良好的开端。勘察的主要包括对场区的地震地质、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调查,这将为基础方案的选择和分析提供依据。就目前我国的高层建设情况而言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主要表现在前期工作时间不足。国外高层项目一般准备时间都在五年以上,有的甚至达三十年。而我国由于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尤其是甲方的投资规划,投资理念等导致工期紧迫,准备时间往往较短。这样在对地下断层、地震活动规律、基础形式的选择和试验、基坑对周面的影响等准备不够充分,不能提供一个经济有效的方案,而仅仅满足一般性要求。

现行规范的一些计算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工程需要。这主要是两方面的原因,一是近年来地下水的下降;一个是新的课题的出现。水对土的强度和变形有着很大的影响,地下水在下降的过程中受到隔水层的影响,在下降的过程中形成了多层地下水的分布格局。对于已经解决和正在面对的课题,总结不足,没有提炼出共性的东西,还不能形成具有指导意义的文本。空间的限制不仅让建筑向空间发展,同时也向地下发展,这样对于基础埋置深度超过20m的高层建筑基础将与周围的地下广场、地下车库等协同工作。以上问题相互关联,也是发展的结果。

针对这些问题首先是应有充足的前期准备工作。有些工程准备时间是挺长的,只是时间都浪费在了程序和手续上了。如果能简化程序,将更多的时间放在地质勘察和基础选型和试验上,那么基础的设计将能更好的反应地质的变化,节约不必要的浪费,安全性也将有更高的提升。其次是新的计算方法的研究探索。充足的前期准备工作为新的计算方法的提出和验证提供了保证。工程周期短造成的一个很大问题就是基础设计偏于保守,也就是说承载力要大于实际需求。如上述地下水下降不均匀导致地下水分层的问题,若按地下最高水位考虑比起按多层水考虑计算得出的基础弯矩和剪力偏大。因此尽应根据工程实际的变化调整计算方法,使得基础的设计和选型更为科学合理。最后是对于众多地下工程和基础的一些相互作用和影响还没有展开系列的研究工作,对次还没有清楚的了解,为此应当未雨绸缪,为将来城市的发展扫除障碍。

2 基础选型

高层建筑基础选型是高层建筑基础设计的第一步,也是高层建筑基础设计的关键。合理的选择基础形式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是高层建筑基础选型设计的因素众多,包括场地的水文地质条件、建筑物的使用要求、上部结构体系类型、施工技术条件和周围环境等,同时要保证所选型式满足造价要求。因此,基础选型应具备身后的理论基础和长期的工程经验。所以基础选型时应注意一下几点。

基础方案选择时,常常应使所选系统能较好的满足多个目标要求,并能实现性能目标的优化。即要满足经济技术性能的要求,还要考虑满足施工性能及其与上部结构、地震性质、周边环境与基坑支护等的适应性等方面的性能,同时,在诸多的性能目标之间,常存在着非线性的相互作用,部分目标之间还具有矛盾性的特征,选型优化首先应抓主要问题,兼顾协调次要性能,如果片面考虑抓大放小,将使性能得不到优化。

随着地基处理技术与工程基础的内涵与外延的扩展,是很多地基处理方案融合、吸收了深基础的特点,其处理深度与适用范围得到了延伸和拓宽,为满足各类地基处理的要求提供了可能;同时,地基基础技术的发展,有关基础形式与地基处理方案的融合,使地基基础的艰险有日益模糊化的趋势,实际工程中出现了一些性能优良的地基与基础融合体,如复合桩筏(箱)基础、复合桩基等。

在基础实际设计过程中,常常需要经过设计、计算、修改、再次计算等多次反复进行,导致耗费时间,效率地下。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和应用,使得设计人员的计算工作量减轻,将经验性的判断分析以及规范条文等繁琐的工作交由计算完成,从而提高了基础选型的效率和设计质量。

3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

高层建筑的基础常常面对施工中遇到的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问题,由于工程师过于注重工期而忽视施工中的一些材料特性,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往往导致混凝土开裂,对于大体积混凝土的开裂主要是由于水泥水化时放出的热量难以散发,在内部蓄积起来,引起结构内部温度升高,形成较大的内外温差,导致混凝土结构的开裂。因此在设计时应采取以下措施:适当的分层分块,合理设置施工缝和后浇带,以减小约束应力。

科学地选择配筋形式。从混凝土的抗裂性能和施工性能来讲,钢筋具有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是承担和传递应力,二是给混凝土的教主和密实增添了障碍。前者可以阻止混凝土裂缝的扩展,而后者则是阻碍混凝土的流动,钢筋越密,阻碍作用越强。

通常规定,混您泥土中集料粒径不大于钢筋最小间距的1/3。因此,对于大体积混凝土应注意这一矛盾,科学地选择配筋形式。

即要考虑结构跟部分的受力特征,又要考虑施工。尽可能采用较晚龄期的强度。采用什么龄期的强度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所考虑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过分的强调早强则限制了矿物外加剂的使用,而矿物外加剂的掺入将使得混凝土的放热量降低,但是早期强度贡献较小,主要是贡献于混弄土的后期强度。

预置冷却水管。大体积混凝土之所以特别注意混凝土的放热量是因为混凝土内部的热量不易散发,使得混凝土内部的温度提高,形成较大的内外温差。在大体积混凝土中埋设冷却水管可以通过循环水带走混凝土浇筑快内部的热量,降低混凝土的内部温度,减小内外温差。

对于大体积混凝土基础,在与岩石地基或混凝土垫层之间设置隔离层。约束是导致混凝土在产生各种非力学变形时开裂的重要条件。在混凝土与地基之间设置隔离层有利于减小他们之间的约束,因而可减小开裂的可能。

4 结束语

近年来,我国高层建筑发展迅速,而基础作为高层建筑结构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日益被业内人士所重视。高层建筑基础承担着将上部结构的荷载传递给地基的重要作用。基础工程所耗费钢材大、水泥用量多、施工难度大,都造成基础工程造价在整个工程中比重较大,而且当地质条件复杂时,比重还会增加。因此,选择合理的基础形式是保证建筑结构安全、降低工程造价的一个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 张小松.探讨桩基础设计中值得注意的问题.科技信息,2009,(9).

[2] 吴盛有.浅谈桩基施工技术设计与施工控制.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1,(8).

[3] 李常.高层建筑桩基础施工分析[J].科技信息.2012,(2).

[4] 丁振华.浅谈桩基础工程施工中常见质量问题及处理措施[J].价值工程.2010,(11).

[5]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

[6]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第7篇:建筑基础范文

【关键词】建筑;基础工程;施工技术;思考

在建筑工程中,基础工程是整个工程的首要控制环节,只有将基础的质量打牢才能够对上层建筑的质量有所保证。所以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对于基础工程的施工要严格的遵守施工规范程序,按照施工标准执行。

一、建筑工程中基础工程施工技术的特征

在建筑的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过程中,具有一定的特点。例如,地基基础工程施工的复杂性、多发性、潜在性、严重性和困难性等。地基基础工程施工的复杂性,主要是指我国的工程地质条件比较复杂。例如,我国的工程地质条件,包括淤泥质土、湿陷性黄土、季节性冻土、杂填土和冻土等。而且一些地区属于岩溶地质,还有一些地区处于地震带。这些复杂的地质条件,都会增加建筑工程的施工难度,存在大量的具有复杂性的技术难题。

二、加强建筑基础工程施工的具体策略

1、准确的勘查地基基础施工场所

由于建筑工程对于施工技术要求较高,因此,在施工尚未开始时,就必须做好现场的施工勘查。只有提供准备的地基基础勘查报告,才能够将建筑选择区域内的地质情况、水文情况真实地反映出来。另外,也能够有效地预防地基基础可能存在的质量缺陷。所以,就应该对施工现场的地形、水文等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且对地质进行详细勘察。

2、土方开挖技术

施工单位要根据施工设计要求和现场的实地勘察情况,确定开挖方案。要对施工的工艺、顺序、流向以及机械设备和施工方法等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和确定,从而确保土方开挖项目的顺利进行。同时,还要在开挖过程中,对孔位深度进行合理的控制。通常情况下,重要孔位探孔的深度要大于硬持力层下5m 的位置,并根据实际的工程需要,适当的加深深度。此外,施工人员还要根据现场的具体情况对施工项目进行具体的分析和处理。

3、桩基施工基础的分析

在进行基础工程施工过程中,吊桩时,桩与桩架之间必须要保持一定的垂直距离,一般被控制在4m 以内。在吊桩之前,要将桩稳定的固定住,并选择正确的吊桩点,吊桩速度均匀,避免吊桩过程中桩身发生偏斜。在进行插桩时,必须保证桩与地基口对准,如果需要进行矫正时,也最好不要用力敲打。当桩安装完成后,要及时的将桩周围的孔隙进行回填。当桩管被安全的放到规定深度时,应立刻将桩锤和桩帽提升到规定的位置,一般规定为大于4m,并进行桩的加固,然后开始对桩进行相应的检查工作,一切正常之后开始对桩浇筑混凝土等施工工序。

4、基础施工中混凝土的施工技术

在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大部分建筑都采用了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对于高层建筑施工而言,大体积混凝土有着多方面的优点,例如水泥的用量较多、面积较大等。在进行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当水泥被水化后会及时放出大量的热,使混凝土具有收缩应力,从而导致混凝土表面产生一定的裂缝,对建筑物的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另外,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要对其进行长期的保温养护,促使其缓慢降温,否则会因为内外温差较大而导致裂缝的产生。因此,在进行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必须对该项技术加强施工方面的控制,有效的减少裂缝的产生。

5、钢筋工程基础施工技术分析

在建筑物基础施工过程中钢筋工程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在进行施工之前,必须熟悉图纸。对于钢筋的绑扎必须有专门的技术人员或相应的施工工序,并对钢筋的规格、数量进行严格的控制。要对柱插筋位置进行严格的控制,严禁钢筋发生位移,影响建筑物的质量。在施工过程中未经批准不得随意更换钢筋的型号。一切安装合格之后,在进行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必须派专门人员对钢筋进行看护,并及时纠正钢筋在浇筑过程中发生的偏移,保证工程的质量。

三、建筑基础工程施工的质量控制策略

1、严格原材料控制与施工控制

首先要查验钢材的质保书和质检报告,凡不合格和不符合设计规定的钢筋不能使用,表面有粒状和片状老锈的钢筋要除锈测验后方可使用。钢筋焊接接头,按规定取样测试合格后方可使用。查安装好的钢筋,核对钢筋的直径、根数、位置、形状、锚固长度、搭接接头的长度和位置是否符合设计图纸中的规定。绑扎必须牢固,钢筋表面须洁净、无泥污、油污,按厚度垫好保护层。填写好隐蔽工程验收单。查模板的轴线、标高、起拱和几何尺寸,预埋件、预留孔的位置都要符合规定。堵塞漏浆的孔洞,拼装缝隙要2mm。要监督混凝土搅拌工艺,严格按配合比规定的材料、品种计量。加水量中要扣除砂、石中的含水量。混凝土要随拌随用,一般从搅拌机出料到浇注完毕的时间不超过90min。同时有关人员在现场按规定随机取样做试块。标养28d 的抗压强度,大于设计抗压强度为合格。混凝土浇筑竖向构件时,必须分层振捣,每层厚度不宜超过350mm。基础混凝土面要求平整。浇水湿润不少于7d,可在终凝时喷涂养护液;冬期要保暖防冻。控制好杯基的杯底标高,只允许有负公差,如有负公差,可用高标号砂浆垫平。

2、 现场质量检查控制

(1) 开工前检查。开工前检查的工作是检查工程是否具备开工条件的必经环节,对开工的连续施工和保证工程质量至关重要。开工前的检查要对工程的实施计划和施工方案进行具体确定,还要明确工程的质量控制指标和检查的频率和方法。还要检查材料、机械设备及现场管控人员是否落实到位,仪器是否备齐并做到可靠有效。对那些必要的基础资料如提供放样测量、标准试验、施工图等也要进行具体检测看是否到位。

(2) 工序交接检查与工序检查。工序的交接检查应该通过制度化的构建来实现其控制效果。对于工程质量有重大影响的关键工序,要在自检和互检的基础上组织专职人员来进行工序的交接检查,这样能够确保工序的合格,为下道工序的顺利展开打下基础。如果对工序的检查中出现不合格的情况,就应该及时采取措施,在确定达到合格要求和标准后再进行后序工序的施工。

(3)工序检查程序。在工序的检查程序中,要做到与合同图纸和工程量清单的分项所含内容保持一致性。还要与技术规范规定的施工方法和工艺流程达到协调。在国家或合同规定的验收标准及检验频率上,要注意与检验方法的配合性。在进行工序检查上,最好采用框图的形式,这样能够直观的表现检查记录、报表和证书。

(4) 分项和分部工程完工后的检查。工程项目施工前,要按规定的程序和要求检查认可并签署验收记录。这样能够达到控制的具体要求。当分项、分部及单位工程完工后,自检人员要再进行一次系统的检查,在汇总各道工序的检查记录及测量和抽样试验的结果后,要提出交工报告。在成品和材料及机械设备上的检查,主要检查其有无可靠的保护措施,这样能够有效控制损坏及变质问题的发生,使得机械设备能够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确保其使用状态的良好

3、注重基础工程桩竣工时的质量控制

建筑基础工程的竣工验收是非常关键的,要确认工程的施工质量是否按照合格的文件指导的标准实施的,确保工程的质量和建筑的正常使用。竣工质量的检验首先是施工单位进行全面的检查,在检查的过程中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的进行处理,处理完毕再进行合格检测,最终出鉴定报告,将鉴定报告上交到建筑商,由建筑商再次确认,确认没有隐患之后再进行最终的验收。

参考文献:

[1] 李钊锋.谈建筑工程基础施工的质量管理[J].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12(07)

[2] 袁顺贵.钢筋混凝土质量通病及防治方法[J]. 科技信息. 2011(02)

第8篇:建筑基础范文

关键词:工业建筑;地基基础;桩基础;土建施工技术;探究

1前言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工业技术也获得了一定程度上的发展,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工厂也越来越多。工业厂房建设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工厂的正常运行。一般情况下,工业厂房都是很多比较小的项目构成的。每个部分都对厂房的建设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为了提升工业建筑的质量,必须要提高地基基础和桩基础土建施工的技术水平,只有这样才能更加有效的保障工业建筑的正常运行。不仅如此,还能在很大程度上保证员工的人身安全,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2地基基础和桩基础土建施工技术的概念分析

地基和桩基是工程建设的根基,如果在建设的过程中根基没有打牢,建筑物的质量就无从保障,整个建筑在使用的过程中就会出现安全隐患。地基,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建筑物的基础,也就是位于建筑物下面,对建筑物起着一定的承载作用。基础,就是指能够将建筑物自身所带的重量负荷有效的传递给地基的建筑结构。也就是说,地基一定要能够承受住上面建筑物的重量,另外,地基必须要牢固并且不容易变形,不然会造成地基的不稳,给整个建筑物也会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1]。比如倾斜或者出现裂缝等。即使地基建的足够牢固,在对上层建筑进行修建时其自身的重量也要严格的控制好,不可以盲目的通过基础建筑来向地基传递重量。毕竟地基也是有一定的承载限度的,超出一定的承载限度,地基就会出现断裂或者挤压而变形。一旦地基与基础都不能够满足建筑物的重量时,就需要通过桩基将建筑物负载的重量透过松软的的土层传到更加坚固的土层当中,通过利用此种方法来对地基以及基础承受的压力进行有效的减轻。

3工业建筑地基的加固技术与处理技术

3.1工业建筑地基的加固技术分析(1)在施工之前要对施工槽进行检验,清除掉积水以及淤泥,等待施工槽完全干燥之后再对其进行土灰的铺设。(2)在对土灰进行施工时,要对含水量进行有效的控制,将土料握成团,保证两指能够轻轻的捏碎就行。如果土料的水分太多或者土料的水分不足时,可以晾干或者对其进行洒水,保证土料的湿润度。另外,还要将水土搅拌均匀,保证颜色的一致性。一旦搅拌好之后,要立马铺好、夯实。对土料的铺设也要遵循一定的原则,要分层进行,对于铺设的厚度也要有所控制。(3)对每层铺设的灰土都要进行多数遍的夯打,要按照设计的要求,对灰土的干密度进行现场的试验。(4)在对灰土进行分段施工时,不可以在墙角或者柱墩等处进行接缝,上层灰土与下层灰土之间的接缝距离不得小于0.5米,另外,接缝处的灰土要充分的夯实。当灰土垫层地基高度不同时,需要建成阶梯形状的,每阶的宽度不少于0.5米。(5)对位于地下水位以下的基槽以及基坑进行施工时,要积极采取相应的排水措施,保证在无水的状态下进行施工。灰土在入槽时,不可以隔日夯打。在夯实之后的三天之内,不可以用水侵泡。(6)在对灰土进行夯打完之后,要及时的进行基础施工,并且要及时的进行回填土。刚刚夯打完毕的灰土或者尚未夯实的灰土,一旦遭受雨淋侵泡要立即将积水或者松软的灰土清除,并且还要补填夯实。对于浸湿的灰土,要晾干之后再对其进行使用。(7)在冬季进行施工时,不可以采用冻土或者是夹有冻土的土料,在施工的时候要采用有效的防冻措施。3.2工业建筑地基的处理技术在建设工业建筑时,一旦发现地基的土质条件不符合施工的要求时,要立即进行处理。以砖井或者土井的地基处理为案例来进行说明。在建筑施工单位在建造砖井的时候,如果发现地基有问题,但是砖井却处在沟槽的中间,不仅如此,井里面的填土已经比较紧实。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拆除砖井的转圈,要保证拆除到沟槽的底部一米或者更低的地方。在拆除的过程中尽量采用3∶7或者2∶8灰土层来进行夯实,直到沟槽的底部。

4工业建筑的桩基础土建施工技术分析

4.1灌注桩施工技术分析灌注桩施工技术分为人工挖孔灌注桩、钻孔灌注桩和沉管灌注桩。由于人工挖孔灌注桩需要上段混凝土护壁做好之后才能进行下段的挖土工作,时间较长。。钻孔灌注桩适用范围广,在各种地基上均可使用,其桩径在600~3000mm范围内均可适用,桩长可达一二百米,施工工期短,桩端一般落在持力层较好的岩层上,成桩2天后再次注浆,填满桩底岩层裂缝,增大桩底的承受能力,满足对竖向承载力较大的上部建筑。4.2静力压桩施工技术分析采用打桩机打桩会产生很大的噪音,如果施工地点比较靠近居民区或者工作区的时候,如果依旧采用打桩机来进行打桩就会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与工作,给居民造成一定的困扰。基于此种情况的考虑,可以采用静力压桩的施工技术来进行有效的施工[2]。静力压桩施工技术主要利用静压力将桩逐节的打入松软的土层当中,采用静力压桩的施工技术不会产生太大的噪音,不仅如此,还节省了钢筋以及混凝土,从而降低了施工的成本。

5工业建筑施工需要注意的事项

(1)在施工之前,要对施工区的土质、土层以及周边的环境等进行详细的调查,尽量避免在施工的过程中因为临时的突发现状而出现停工、停产的现状。(2)在进行施工之前要对地基的材料进行分析,要保证地基的夯打符合规定的要求。(3)在对地基的处理方法进行选择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按照材质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处理方法。

6结语

综上所述,地基基础和桩基础土建施工技术对于工业建筑而言意义重大,因而对其进行科学的探讨很有必要。虽然其施工技术是一项比较复杂与艰巨的任务,但是在现代社会却是一种比较新的研究趋势,对社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范旭东.试分析民用建筑地基基础和桩基础土建施工技术[J].门窗,2014(10):392.

第9篇:建筑基础范文

关键词:民用建筑 地基 基础 桩基础

中图分类号:TU24 文献标识码: A

一、 地基基础与桩基础的作用

地基基础和桩基础的土建基础是连接建筑物与地基间的重要枢纽,是荷载传递的关键环节。地基是在建筑物荷载作用下产生了变形的一部分土体或者是岩体,但是我们却不能忽略这一部分,用以支撑有基础传递的建筑荷载,维护强度保持在一定的稳定环境下,防止建筑沉降度不超越设计要求的范围。

作为基础当中的一类典型,桩基础能够承受绝大部分的荷载,并且将其传递到坚实的深部岩层当中去。地基主要分为两类:天然地基与人工地基。天然地基是以本身的地质构造为基础,加以适当的人工改造,因而埋深通常较浅;人工地基则是以特殊的施工技术而认为建构起的地基,通常埋深较大,以便于以深部的坚实土层作为荷载支撑,即所谓的桩基础。桩基础需要通过特殊的施工手段,才能够满足更大的埋深,这主要是在建筑场地地质情况不够良好的状况下,并且天然基础无法满足建筑物对稳定性和强度要求的时候才会应用。

二、 地基基础与桩基础在民用建筑施工中面临的问题

1. 地下水

一旦地基基础的深度达到了地下水位之下时,通常都会面临处理地下水的情况。如果基础采取的是桩基础,那么地下水对于人工挖孔桩就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如果地下水位较大,降低水位就可以采取多桩抽水的方式;反之,如果地下水位不大,在解决上则可以利用单桩桩内抽水的方式。当然,如果桩设计的深度不足,上述两类方式则无法利用,这时就需要在施工场地周围设置一些井点来进行排水处理。

2. 冻土地基

冻土地基如果不加处理,在解冻时融化所引起的不均匀沉降,危害十分严重。因此,在施工中我们可以通过人工制冷的方式将土中的水分冻结成冰块以此来阻挡水土的压力。如此一来,对开挖地基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使用冻结法有利于地下水的处理,不会污染环境,而且噪音小。在施工结束后,冻土墙融化也不会影响建筑的地下结构,并且能够大幅度地缩工期。

3. 桩质量

随着桩基础在民用建筑施工中运用的频繁度提升,也推动了管桩的发展。但是在实际的基础施工中,由于桩质量问题而引起的建筑整体质量问题的案例也并不少。常常会出现桩身断裂、桩头破裂、中心轴歪斜、长度不足、桩顶不平等质量问题。只有保证桩质量,才能够满足桩基设计标准,进而符合建筑施工的质量要求。

三、 民用建筑地基基础施工技术

1. 换土垫层

换土垫层主要是去除原本的浅层软土,用强度较高的砂石等材料代替,以达到提升地基土层承载能力、缩小土质胀缩性和湿陷性的目的,最终对沉降的可能性加以控制。一般来说,在民用建筑施工中,素土垫层、碎石垫层和砂垫层是最常用的;在湿陷性黄土、浅层软弱的土地基上处理使用上较多。

2. 夯实碾压

夯实碾压是对地基土进行夯实、碾压,达到改善土的液化性能、提高地基土强度的目的,最终降低其沉降量,一般来说有两种方式。(1)机械碾压对松散土通过推土机、压路机等重型机器进行压实处理。在铺土30~50 cm,就需要进行8~12 次左右的碾压,确保地基土的夯实度,此类方式适用于大面积的夯实填土的工程。(2)振动夯实法通过电动机带动振动机械开展工作,对地基土能够产生5~10 t 的巨大垂直作用力。这类方式的使用,振动时间较长、振动效果明显,尤其是对透水性较好的地基、砂土地基的效果更为明显。3. 排水固结土壤排水固结就是通过排除土质当中的水分,让其自动固结的方式。为了达到排水的目的,就需要将袋装砂井设置在地基的周围,塑料排芯板,通过水冲法、沉管法成孔,在孔内进行管砂预压。通过真空加压排除土质当中的水,同时加快地基的固结速度,从而提升土质的抗剪强度、降低土的沉降量,做好土的液化性能的改善。排水固结法的使用,不仅取材方便简单,而且有利于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由于其在水力充填土、饱和粘性土、沼泽土中较为常用,因此被广泛应用到民用建筑施工当中。

3 排水固结土壤

顾名思义,排水固结土壤法就是对土层进行排水处理,使土壤实现失水固结状态。其具体操作方法为:将袋装砂井设置在地基周围,采用水冲法或沉管法对塑料排芯板进行成孔处理,并在孔内灌砂预压,在进行真空加压时可迅速的将土壤中的水排出,加速土层的失水固结,从而降低了地基土的液化性,提高地基层的抗剪强度。由于操作便捷、成本较低,因而被广泛应用在淤泥、沼泽土、饱和粘性土等土层的民用地基施工中。

4 化学法加固

为提高土层的承载力,使其达到地基土的施工标准,通过对土层进行化学物质添加,在自然或外力的作用下实现化学反应,从而提高土的粘结度的效果。

4.1 灌浆法。在泵和空气压缩的作用下,通过灌浆管将碱液、水泥浆、丙烯酸铵、水玻璃等化学物质均匀的输送到砂土、粘性土地基等的土层内部进行充分渗透,通过化学反应将水和空气从土层中挤出,实现土层颗粒间的凝结,从而提高地基土层的承载能力。

4.2 喷浆法。利用工程钻机对地基指定位置进行钻孔作业,待钻至要求深度后,将喷射装置安装于工程钻机的钻杆下端,利用高压脉冲泵实现喷射装置的在均匀上升的过程中形成圆柱形喷射面将浆液喷射在周围土层中,从而将土体和浆液进行混合后形成圆柱体的固结体。在粘性土,砂土和人工填土等地基中采用该种方法的优势为:防水防渗透性好,保护相邻结构在基坑挖掘过程中不被损害。缺点为:水泥用量大,流失多,浪费现象严重,增加建设成本投入。

4.3 深层搅拌法。将水泥和石灰作为的固化剂注入土层深处__进行高压深层搅拌,使其与土层达到充分的混合,将固化剂与天然土层紧密结合为一体,而形成一系列的水泥桩或地下连续墙。该种地基处理法具有的施工噪音污染小、土方量少,附加沉降可做忽略等优势,因而被较多的采用在城市内厚层软粘土地基的施工中。

四、 民用建筑桩基础施工技术

1. 预制桩

此类桩一般都是圆形或者是方形,截面直径需要控制在25~55 cm 左右,一般桩架高度在6~25 m。预制桩的连接采用的是焊接法、硫磺胶泥锚接法等方式。

2. 管灌注

桩此类桩的桩直径在30~50 cm 之间,桩长度在25 m 左右。一般使用振动打桩或者锤击的方式进行沉桩,在砂性土、粘性土地基中频繁使用。

3. 钻孔灌注桩

桩孔灌注桩孔径在60~150 cm 左右,而桩的具体长度需要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加以判定。一般来说,都是利用钻机旋转带动钻头对原本的土层加以破坏的方式实现沉桩。这一类方式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因此在粉质土、淤泥、砂土等地基当中频繁使用。

4. 树根桩作为一种新型的桩形式,我们也可以将树根桩称之为“小型钻孔灌注桩”。此类桩的直径在7.5~25 cm 左右,通过钻机钻孔的方式来实现沉桩。此类桩型施工噪音小、无需过多的空间。并且由于桩本身的强度较高,因此不但能够在民用建筑的改建当中使用,也能够在砂土、碎石土等地基处理当中有明显的加固效果。

五、 结语

总之,本文对民用建筑施工当中的地基基础和桩基础的处理技术进行了详细的探讨分析。但是究竟要如何去选用,还需要考虑到施工现场的地质条件、材料、设计要求等多方面因素。在施工当中,还需要本着施工安全的原则、提升施工质量,努力降低施工成本,采取合理的处理方式。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对地基基础和桩基础的施工技术还有待我们进一步去挖掘开发。因为,只有更完美的施工技术,没有最完美的施工技术。

参考文献

[1]王秀华.浅析建筑地基施工中的事故及其预防措施[J].民营科技,2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