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师德论文范文

师德论文精选(九篇)

师德论文

第1篇:师德论文范文

教师的职业道德,简称“师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中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道德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它包括呈现在外的师德行为和隐含在内的师德品性。其内涵总结起来就是“师爱为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邓小平同志曾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高校教师是学生增长知识、素质拓展和思想进步的导师,其素质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发展和整个国民素质的提高。而师德作为教师素质的核心,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因素。

二、保定市某高校师德建设的现状及分析

调查发现,在全国地级市中,保定市的高校综合数量排名第一,其中本科院校达到7所。因此加强保定市高校教师师德建设有着重大的意义。基于此,我们对保定市某高校的全日制本科生、研究生及教师进行了一次师德师风建设现状的调查,并做了详细的统计及分析,能够为高校及相关部门有针对性的开展师德师风建设提供参考。本文采取的是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保定市某高校师德建设现状进行了调查,并做了详细的记录与分析。针对学生(全日制本科生及全日制研究生)共发放调查问卷共计500份,其中回收有效问卷487份,回收率达97.4%。调查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教师职业道德总体素质;(2)教师为人师表及教书育人;(3)教学态度及责任心;(4)对学校师德建设的满意度;(5)造成教师教学积极性不高的原因;(6)职业道德与业务水平;(7)提高高校师德建设的措施。调查结果发现:

1.教师职业道德总体素质。作作风,其基本要求可以概括为爱岗敬业教书育人;治学严谨求真创新;诚实守信人格高尚;言传身教为人师表等四个方面。看出该校学生对教师职业道德总体素质比较满意,只有6%的学生认为该校教师职业道德总体素质为一般。但在教书育人方面,有51%的学生认为教师对学生的生活、学习的关心程度为一般,这说明该校教师应当适当的增加与学生的交流,热爱学生,与学生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是教师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因素,也是教师应具备的道德行为之一。在为人师表方面,可以看出该校教师在言行举止、衣着方面是符合教师的职业形象,做到了“以身立教”,成为学生的表率。

2.对当前的师德师风建设状况最不满意的方面是什么。学生对学校师德师风建设最不满意的地方就是教师在行课过程中态度敷衍,散漫随意,这个比例达到了47%。学生不满意的地方还有就是教师对待学生态度粗暴,品行不端。这说明该校应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学习,并引入新的考核评估机制,调动教师的教学和工作的积极性,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3.造成某些教师教学积极性不高的最主要因素。在造成教师教学积极性不高的原因调查中,学校的管理制度不科学,不严格的比例达到了77.2%,而教师的教学能力及道德修养也是比较重要的因素。其他的因素还包括学校奖惩制度不明,没有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而一线教师也表示学校重科研,不重教学;教师工资待遇低、住房问题得不到解决等也导致了部分教师教学积极性不高。

4.提高师德状况措施。76.5%的人建议建立考核评估新机制,其次是建议学校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学习,同时加强教职工队伍管理并抓好教学科研工作环境建设。58.8%的学生还建议学校引入上岗竞争机制。

三、关于高校教师师德建设的几点建议

问卷列出了5种促进高校师德的措施,从表6中可以看出,各个措施的重要程度之间的比例相差不大,笔者认为这五种措施从管理角度、主体角度、环境条件角度对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措施提出了全方位的见解,学校应从这5个方面入手,全方位的提高教师师德建设。

1.建立考核评估新机制。建立完善的考核评估新机制,确保师德建设实效。将师德表现作为青年教师绩效考核、岗位聘任、职称评审和表彰奖励的重要依据;建立健全青年教师师德考核档案,表彰宣传先进典型,惩戒师德表现不良和失范的青年教师,实行“一票否决制”。这在华中农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上海外国语大学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同时湖南农业大学的祖智波还建议,“每年定期举行师德表彰等活动,树立教学能力强、科研水平高、思想政治素质好的发展全面的优秀教师典型,让他们成为教师学习的榜样,对获奖者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并在职务评聘晋升、出国进修和学术梯队选拔等方面优先考虑。”

2.加强教职工职业道德学习。对于教学,有的教师敷衍了事,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不关心,只是满足于教学任务的完成。甚至有的教师开创了第二职业,将教书育人作为了副业。这就导致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交流与沟通,产生了教与学的障碍。因此学校应积极提倡教师开展与学生交流活动,并为教师与学生开展此活动提供相应的支持。

3.创建良好的科研活动环境。高校在重视教学工作的同时,还应为教师提供并创造良好的科研活动环境。由于高校的自身的独特性,要在可持续发展中不断增加活力,就要培养出一批有良好科研能力的人才。优化学术研究氛围,设立科研课题申办项目,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科研课改等学术研究。真正做到“教学”“科研”,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第2篇:师德论文范文

2、学生接近教师有很多原因。除了品德,教师的学识、外表等都会成为促使学生接近的因素。但学识只能满足学生一时的求愿望,只能维系短暂的顺从与亲近,外表只能吸引肤浅的注意。真正打动学生心里的,是人格和品德的力量。这力量才是长久的,它将影响学生的一生,是学生的立身之本。因此,就对学生一生的影响讲,学识、外表等加在一起,也远不如品德重要。

3、对教师说,最好的报达就是得到学生的真心拥戴。但对一位教师师德师风的真实准确的评价,往往是在其失去一切外表的吸引力、学术和行政的种种,以及对学生所能构成影响的所有因素之后,才能真正得到。

4、好的师德师风的一个具体表现,就是师生之间保持一种人格上的平等。相互学习、相互尊重。

5、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颇深,师尊严使学生在教师面前往往会失去我,特别是在中小学阶段,平等观念几乎完全为师尊严所替代。在教育这一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教师和学生不是简单的主体与客体的关系,而是教育主体与受教育主体间的双向交流的关系。向学生灌输平等意识,使他们的主体意识觉醒,并在学习和其他社会实践活动中不断发展其主体性,这是大学教师义不辞的责任。教师在心深处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主体意识又逐步觉醒和发展,这样才能进行主体与主体间的有效交流和沟通,达到教育实践活动的良好效果。

6、好的师德师风的另一个具体表现,是师生之间要倡导民主,并且教师要身体力行,为学生做出表率。

7、民主是现代文明社会的重要特征。但是,在传播、播种文明的校园里,却有部分教师缺乏民主意识,可见教师倡导民主并身体力行的必要性。但师尊严的流毒依然至深,认为学生尊重教师是天经地义,却忽视了教师也应该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和教育管理中,对学生过多地指责和否定,指责学生学习不努力、生活散漫、胸无大志等等。即使这种指责是善意的、有根据的,学生在心深处也是难以接受的。因为学生的需求和个性被忽视了,他们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而且有的批评和指责带有主观武断的色彩,缺乏在相互新生的基础上讨论的民主氛围,本质上不是主体与主体间的交流。显然,民主作风是确立和发展学生主题性的基础,是师德师风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

8、师德不仅是教师个人,也是教师群体,即风气。个人师德不好,虽然有时会在小范围里造成“一个臭鸡蛋毁了一锅汤”的坏影响,但毕竟还只是小范围的事。教师群体如果风气不好,特别是与社会上的不良风气沆瀣一气,其危害性就大了。这时的师德就演变为整个教育行业的品德,这时的不良师风就演变为教育行业的不正之风了。这些年,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对教育行业也造成了很大的污染。大到学校乱收费、“吃”学生、拿学生,小到教师个人贪占学生,成了一种极坏的社会风气。可见师德师风是与行风紧密相关的,而行风又与世风相伴相随。一般说,世风日下,必然行风日下,行风不正,必然师风不正。所以整顿师风必先整顿行风,整顿行风必先整顿世风。而特殊说,由于教育行业对后代的影响超过其他行业,因此,有时师风正,也可带动行风,行风正,又可影响世风。所以,任何时候,提倡教师的师德师风都是必要的。

第3篇:师德论文范文

一.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为推动师德建设提供有利保障。

1建立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是师德教育的初级阶段。建章立制为教师树立了师德活动准则和处理问题的规范,学校的这种机制不但制约了我们教师的师德行为,也对我们教师起到了激励的作用。

建立健全师德制约机制,完善师德建设考核制度。每年年初我们校长与我们签定责任状,做到层层包干,落实到人,形成全方位抓师德教育的局面年底针对考核情况进行奖励。学校设立了师德单项奖和综合奖,对师德考核成绩优秀的学年给予年度内外出学习考察一次的奖励。

学校师德教育领导小组制定出台了《师德建设考核评定方案》《师德奖惩条例》建立了教师师德考核档案,并建有专人管理。对教师平时工作中师德方面的先进事迹及违纪行为做好记载,这一做法充分体现了年度考核与平时考核相结合的原则。真正起到了制约和激励的作用。

2细划师德建设内容,加强群众监督力度。我校领导根据〈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结合平时的具体教学实际,将〈教师道德规范〉的要求进行细化。制定了“师德建设一月常规”开师德行为规范的训练养成活动,逐渐培养教师的自觉习惯,根据社会的发展及当前有的教师出现违反师德的现状和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一些教师产生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的思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偏离现象,出现了一些有悖于精神文明和职业道德的不正之风。如:向学生家长索要财务;搞有偿家教;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等。这些行为不仅违背了〈教育法〉〈教师法〉;也损害了教师的形象,更为严重的是败坏了社会风气,污染了育人环境,玷污了学生心灵;扭曲了纯洁的师生关系,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群众反映极为强烈。面对社会上这些存在于教师队伍中的不良风气,针对我校教师中存在一些问题的苗头,为防患于未然,我们学校又制定了“十做到”,“十不准”,并印发到每位教师手中,提高了教师对新时期师德的认识,帮助教师明辨是非,建立起新型的师德观念。我校还设立了家长举报电话,家长信箱,校长接待日,坚持开展每学期一次的家长评师德活动,了解教师在师德建设方面存在的不足,立言立行,边整边改,促进了师德水平的显著提高。

3坚持用正确的舆论激励教师不断进龋我们努力通过各种途径形成正确舆论,在各项大型活动结束后,领导都及时总结好人好事,然后利用职工大会进行表扬。学校领导还充分利用每年元旦庆祝活动,将、每一个教师的名字及意念的一年的业绩用抒情散文或散文诗的形式汇集起来。作为一份新年礼物送给大家。让大家在笑声中回味过去一年的工作,在笑声中是思索新一年的目标。这项活动已经坚持了多年,形成了我们学校一道独特文化风景线。

二.加强师德修养,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1.不断学习,提高教师思想素质,知识经济时代需要一支具有崇高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的教授队伍。而教师素质的提高必须坚持学习。首先,要学习马列主义,思想,邓小评理论,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理论的能力与水平。在学习中实现对精神境界的高层次的追求。从而不断决定自己的共产主义信念。同时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我们学校的领导鼓励教师继续学习,提高学历层次,为其创立机会和时间,学校积极为教师订阅教育刊物。并连续几年来为每人订阅一份教育杂志。因为在“知识爆炸”的时代,教师要提高学习知识的自觉性。瞄准二十一世纪是科学技术时代,特别是信息技术时代。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新知识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才能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陶行知说:“不懂科学的人便不能做老师了”,不求进取的教师将逐渐被淘汰。教师们一方面贡献自己的知识,另一方面又像海绵一样,从群众中,生活中和科学中汲取一切优良的有用知识,然后再把这些知识贡献给学生。所以教师应天天学习。天天进行再教育,时时不忘完善自己的能力。

第4篇:师德论文范文

加强辅导员师德师风有利于高校自身的生存与发展随着高校竞争的不断加剧,高校要想获得长远的发展,必须要通过提高社会知名度吸引生源,而提高高校社会知名度的有效途径就是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提高社会对高校人才的认可度。高校优秀人才的培养,离不开辅导员的辛勤工作,只有具有优秀师德师风的辅导员管理队伍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才能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的技能人才,因此加强辅导员师德师风建设不仅是提高辅导员自己素质的要求,也是提升高校可持续发展的本质需求。

2辅导员师德师风建设的现状分析

虽然国家对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性质有了明确的规定,并且对辅导员的数量配比也做出了相应的约束,但是结合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认为辅导员师德师风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不少的问题:

2.1缺乏责任心,不安心工作我国高校的辅导员一般来源于高校的应届毕业生,他们缺乏必要的工作经验以及不满于现状的工作,导致他们在具体的工作中不认真负责,其主要表现在:一是辅导员对本职工作不满意。很多辅导员将辅导员工作看做是自己职业生源中的一个过渡,而没有把辅导员工作看做是自己毕生的事业来看待,从而辅导员在工作时不会将过多的精力放在学生管理中,而是将精力放在如何转换到别的岗位或部门中;二是辅导员在工作中缺乏责任心。由于辅导员工作的内容比较繁琐,而且没有所谓的“大事”,因此辅导员对其工作的重视程度也不够,这样他们在工作时不认真负责。例如辅导员在处理一些问题时处于情面因素,采取得过且过的方式,甚至一些辅导员在处理学生的思想政治问题时,他们采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不及时开导学生,结果造成学生的成长出现问题。

2.2奉献意识不高我们不可否认高校辅导员工作的任务非常大,而且从事的工作内容比较繁琐,但是辅导员的薪酬福利待遇却不高的现实,但是其决不能成为辅导员消极工作的理由。然而在实际工作中辅导员会以薪酬福利等作为自己工作业绩差的借口,其实造成这种现象发生的根本原因就是辅导员的奉献意识不高。他们过分强调自己的个人利益,而忽视了辅导员工作的社会公共价值,以至一些辅导员为了实现自己的个人利益,他们利用高校的教育资源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商业活动,影响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树立。

2.3创新意识不浓由于辅导员工作具有平凡与繁琐的特点,导致辅导员缺乏主动创新的意识:首先辅导员的工作性质影响着辅导员的创新意识。辅导员工作的繁琐影响着辅导员的创新激情,辅导员每天的工作量非常大,甚至常常需要加班加点才能完成,因此他们几乎没有时间去思考辅导工作的创新问题;其次辅导员的业务理论功底比较差。通过对高校辅导员的文化层次结构分析,发现很大一部分辅导员的学科专业不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这样导致他们的理论基础功底不强,进而会影响到辅导员对具体工作的创新。

3加强辅导员师德师风建设的措施

3.1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规章制度辅导员工作在高校的管理工作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因此高校要加强辅导员队伍的建设,首先高校要重视辅导员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并且将其纳入到高校重要议事日程中,组建以高校党委领导负责的辅导员师德师风建设领导机构,强化高校各个部门的职责,落实师德师风的建设责任;其次高校要积极建立健全辅导员师德师风规章制度。高校要从本校的实际工作需求出发,制定符合高校辅导员工作的规则制度,为辅导员工作提供制度保障,同时也约束辅导员不规范的行为。

3.2加强对辅导员个人素质的培养首先要培养辅导员的奉献精神。辅导员是为学生提供服务的,针对高校辅导员所存在的重视个人利益忽视集体利益的问题,我们要培养辅导员的奉献精神,只有培养辅导员的奉献精神,才能保证他们在具体的工作中不会因为自己的个人得失而影响到工作,也不会将自己不良的行为习惯等传递给学生;其次培养辅导员的团结协作精神。高校属于一个大家庭,其成员结构比较复杂,不仅包括教师、学生还要包括后勤管理人员以及高校与社会的关系等等,因此学生的健康发展要求辅导员具有团结协作的精神,能够很好地处理与学生、教师以及社会的关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发扬团队精神,处处以学校的大局为重,以培养高素质的学生为主。

3.3完善辅导员的个人魅力辅导员的个人魅力是辅导员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吸引与感染学生的重要因素。完善的个人魅力有助于提升辅导员的精神风貌和文化素质,因此高校要注重培养与完善辅导员的个人魅力:首先辅导员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自我调节能力,通过自我努力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素质,提高应对各种事务的处理能力;其次辅导员要认真分析与总结自己的缺点,并且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改正。人无完人,每个人都会缺陷,但是关键就是要认清自己的缺点,并且能够及时改正。最后辅导员要注意为人师表,诚心实意关心学生成长,满腔热情地帮助学生进步;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人生的导师;随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思想状况、生活状况、觉悟程度、个性心理特征及倾向性,找到学生进步和提高的起点,帮助学生进步与发展。

3.4大力宣传优秀辅导员的先进事迹,为辅导员成长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加强辅导员师德师风建设需要高校为其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加大对优秀辅导员事迹的宣传。通过对优秀辅导员先进事迹的宣传一方面可以激励辅导员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加努力,让他们认同辅导员工作的重要性,进而实现稳定辅导员队伍的目的;另一方面通过宣传可以为其他辅导员提供榜样示范,为辅导员的工作提供可以借鉴的经验,进而提高整个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发展。

第5篇:师德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教育事业是一个民族发展的源泉。教师的道德水平在整个育人工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的首要职责就是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做有德之人、做对社会有利之事。本文从教师的角色意识和师德建设两方面,分析了学校教育的社会地位和作用,“师者”的职责和角色意识多样性,即教育者是研究者、传道授业者、管理者、朋友和心理医生等角色,分析了角色意识的作用、师德建设对现实的意义,分析了教育者的道德水平对教育目标实现的影响和作用。本文认为,为了成功履行教师的应有角色,目前需要完善教师的师德修养。

中国是一个具有德治传统的国家,历代圣贤都崇尚德治。而学校在整个社会道德建设中的地位和影响是其他教育不可替代的,教师的道德水平在整个育人工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请你记住,你不仅是自己学科的教员,而且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教育事业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教师如何以德育人?其首要职责就是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做有德之人、有为之人。教师教学生学做人,首先自身得会做人,这是时代对教育提出的要求,也是时代赋予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的历史使命。作为一名大学教师怎样才能完成这一神圣使命。笔者认为,教师首先要有较强的角色意识,同时要具备较高的师德修养,两者在完成教育使命方面互为补充。

1教师的角色意识

当今社会是一个知识社会,知识的更新和转化的速度日益加快。一个国家、地区、企业乃至个人的发展优势愈来愈依赖于科技知识、依赖于人力资源——人力资源的关键是人才。人才的培养主要依靠学校、家庭和社会,其中学校是整个教育体系的核心和主干。教师只有具有较强的职业意识,才能很好地履行职责,而职责意识和教师的职业道德意识是不可分割的。角色是个人在一定的社会规范中履行一定社会职责的行为模式。每一个人在社会中都充当多种角色。在家你可能是子女、父母、夫妻;在单位你可能是职工、领导或下属。与其他职业相比,教师的职业角色更为丰富和多样,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急剧变化,特别是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教育者的角色意识对教育内容的贯彻、教学方法的改革、对教育目标的实现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角色意识是角色素质的前提,而大学教师的角色威信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其科学地组织知识,根据一定的教育教学目的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把各种知识组织起来,促进学生各个方面的综合能力的发展,作为一个大学教师,角色意识体现是多方面的,具体表现为:

1.1研究者角色

21世纪是知识的世纪,大学教师是知识界的精英,肩负着为国家培养合格人才的历史重任,这就要求教师具备培养下一代的知识才能,必须终身勤奋学习,不断充实提高自己,必须追踪当代科学与学术的发展,通过科学研究来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改造老专业,更新教学内容。在教学中,要做到有的放矢还必须研究学生、研究社会、研究时代,以便增强自己对主体意识的自觉追求,增强教育实践的自觉性、能动性、创造性,以便更好地承担起传道授业的重任。

1.2传道授业者角色

唐代大文学家、古文运动倡导者之一韩愈在《师说》中就指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点明了“师者”的职责与作用。“授业”是指把人类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所获得的知识经验、技能巧妙传递给学生,给学生提供获取新知识、形成新理论的基础;“传道”是指教人做人,传给学生“做人之道”、“为业之道”、“治学之道”,形成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等等。大学教师就是经师与人师的合一,使学生真正感觉到“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因此,以德育人是教师的神圣职责,是教师应该传授的主要内容之一。在未来的教育中,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指导学生有效地学习方面,要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进而掌握学习技巧,养成自学的习惯。另外,未来社会的劳动分工将更加细致,生产过程的技术含量更高,人与人之间的联系途径日趋多样。教师必须教学生学会宽容,发现别人的长处,学会与别人一起工作,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1.3管理者角色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知识结构建构过程。大学是一个独立的存在,有着它自己的一系列规范,这些规范的落实需要靠教师。在许多情况下,教师是以指导者和管理者的身份出现的,这一角色要求教师在指导学生去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发展各种能力,从而保证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能够不断扩充知识。由众多个性鲜明的学生组成的团体必然会产生摩擦,所以教师还必须是团队工作的专家,必须具备处理团体工作的能力和掌握团队管理方法。

1.4朋友角色

研究表明,学生认为对自己帮助最大的教师是具有民主作风、关心体谅别人,平等亲切,对教学精通,被学生视为朋友与知己的人。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从大学生的心理出发,要信任学生、热爱学生;要平等地与学生沟通而不是以“师”压“生”。学习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这一过程涉及到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多方面。由于学生个体存在很大的差异,在学习的质和量上也就存在差异。教师必须了解并摸清学生到底学到了什么。对其成绩的评估要尽可能运用多元化的评估技术,力求科学、客观、公正。教师还应能分享学生的忧与乐,做到在讲台上是教师,而离开讲台则是朋友,是学生成长的导师,人生的引路者。

1.5心理医生角色

大学生特别是新生正处于心理转型期与适应期,他们渴望并强烈地要求肯定自己和保护自己,他们的自尊心异常强烈,对触及自尊心的刺激十分敏感,由于家庭、社会的原因而共产生了许多问题的青年,表现为行为异常,往往出现焦虑、恐惧症、强迫症、缺乏自信、自卑等心理障碍。这一切当然可以依赖心理医生来解决,但就我国目前情况而言,主要还是靠教师来处理。教师需要了解孩子们异常行为背后的原因,运用巧妙的方法予以疏导解决。教师要紧紧围绕着大学生的身心特点、生活环境等,提供科学、有效、实用的心理辅导技巧和方法,提高大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促进大学生的心理成熟与潜能开发,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以有效地应付转折期,健全他们的人格。

教与学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他们在运动中相互运动、相互转化,教师由教育角色转化为学习者的角色;学生由学习者转化为教育者角色。即就是学生通过学习、受教育,转化为教育者(自我教育),而达到不育的目的;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创造性地实现了自己的教育理想,再次转化为学习者,以使自己学识不断充实,境界不断地提高。正是在这样的角色相互转化中,既塑造了学生的人格,也塑造了教师的人格。

2师德建设

教育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教师的道德标准往往影响到一个群,影响到一类人,这就要求教育者不仅要拥有良好的文化修养内涵,还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这是由教育的特殊性决定的,我们对此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师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备的品德。它包括教师的职业道德、职业精神、思想观念、道德品质等诸多内容。教师的职业特征决定了其道德要求要比其他职业具有更高的层次和标准,师德属于全社会德育建设中最高职业道德理想之列。为此,在师德建设方面,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2.1以德修身,做人之模范

人生两件事:学做人,学做事。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她的工作是负有历史责任的。教育工作是一种以人格来培养人格,以灵魂来塑造灵魂的劳动,是一种伟大的事业。教育一方面通过一定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对学生产生影响,另一方面是通过教师本人的人格特征、言行举止等对学生产生影响。教师的人格力量,对学生的发展具有不可比拟的作用和影响。因为青少年学生是处于成长过程中的个体,可塑性很强,他们通过对老师的模仿、借鉴、学习,不断自我发展,老师无论是在道德上还是在知识上对青少年都具有启蒙作用。所以,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在起着教育作用,自己的社会责任感、人格、处世哲学、价值观念等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也是巨大的,教师在课堂以外的道德表现在任何时候都和在课堂上一样对学生有教育作用,对社会风气有影响。教师职业道德不仅是对教师个人行为的要求,也是教育学生的重要手段。教师这一特殊的职业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对象不同于其他任何行业,决定了教师职业具有较强的表率性,决定了教师要时刻用职业道德标准约束自己,要“以身立教”,在各方面起表率作用。当然,一个真正具有道德魅力的教师必须同时具有知识的魅力,以便更好地去影响、感化和教育学生,并持之以恒。

2.2增强涵养,严格自律

教书育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教书应当以育人为目标,而育人又是以教书为基础的,教师的道德教育往往贯穿于知识教育中。在学生的眼里教师是一切美好的化身和效仿的榜样。教师应注意加强自己的个性修养,调整自身价值定位和行为标准,应注意以怎样的道德去熏陶、影响学生。教师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自强,以身作则,言行一致。要学生做的,自己首先要做到;禁止学生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在行动上为学生做出表率。既要言教,又要身教,身教重于言教。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生命不仅意味着一个活的有机体,生命的意义更在于它是一个有尊严的个性存在。我们作为老师应该经常反省自我:在教育过程中给学生尊严了吗?珍视学生的存在了吗?平等对待学生了吗?教师在习惯行为中还没有真正地把学生作一个“人”平等对待。一个人假如缺乏尊严地生活,必然导致兴趣与信心的失落,进取心的衰退,学习的失败,生命的色彩也会黯淡无光。因此我们的教育要遵从学生的思维方式,关注学生的生活状况,让教育闪耀出人性的光辉!

2.3广施爱的甘霖

爱可以产生的魔力是不可估量的,是教师手中的魔杖,大学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具有同等的人格尊严,对学生,教师要用爱心去塑造,用真情去感化,用榜样去激励,用人格去熏陶。

教师不仅是一个知识的传授者、情感的引导者,还应拥有一颗博爱、宽容的理解学生的心。如果说教师的人格力量是一种无穷的榜样力量,那么爱心则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伟大的父爱,不仅意味着一种博爱的胸襟,而且更深地代表了一种培养的责任。一名教师不仅要循循善诱,还要从不同角度、高度和学生进行全面地了解和接触,以不枉“良师益友”的称呼。热爱学生就要多方面地去关心每一位学生,不只是学习上,而且从思想、生活的各个方面;要尊重学生的人格,重视激发学生的进取心;要信任学生,视他们为自己的朋友和共同探求真理的伙伴,要努力倡导和营造启发学生充分展现自我的个性环境,给他们展现自我的空间。关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这种关爱,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但在一定程度上,要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教师的爱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的爱,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是神圣的爱”。

爱生就是教师时时注意言教与身教的结合,事事处处努力做学生的表率。教师不仅用自己的学识教人,而且更重要的是用自己的品格教人。教师本身具有高尚的道德、信念、情感意志和行为,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审美观的形成和完善,起着潜移默化的塑造作用。这就是要求教师必须树立远大的理想,具有诚实正直的品质,勤奋好学的作风和礼貌待人的素养。以身立教,为人师表,平等地对待学生是教师重要品德,也是邓小平同志对教师职业道德提出的具体要求。如果说师爱是师魂,那么师德就是教师职业理想的翅膀。

2.4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教师要善于点燃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热情,要以身作则,要充满热情和激情地与学生分享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并在教学工作中表现出自己的决心和自豪感。教师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真诚对待每一位学生,并给学生提供适合他们能力的学习材料,公正地评价学生;设置挑战,激励学生,帮助他们认识到正在不断增强的能力,成为一个成功的学习者。教师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技巧,要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兴趣所在,在创造性的活动中培养、发展学生的兴趣。一旦你的教学方法顺应了学生的风格,你就会发现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效率、学习成绩和创造力有明显提高;在不时的赞赏的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设计一些“surprising”来吸引学生,用愉快的语调、关爱的目光、个别交谈的方式来传达一种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一旦成功,不仅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也能同时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

21世纪的教育呼吁着品德高尚,受到社会尊敬和爱戴的好教师,他们既要为“人师”又做“经师”,堪称师德典范;他们既要有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为祖国高等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又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健康的心理素质,拥有严谨细致、忠实敬业的工作态度,塑造良好的形象,给学生以较高的文化熏陶和道德感召,使之成为祖国未来合格的建设者!因此,营造高等教育专业管理特色氛围,建立师德健康成长的土壤又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关注的大事,更需要全社会的理解支持。

师德不仅直接垂范于学生,而且将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甚至使他们受益终生。教师应具备的素质是多方面的,角色意识和职业道德素质是整体素质的核心和基础。特别对于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大发展时期,角色意识是职业工作成功的首要前提;而师德又是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基本价值要求。因此,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是一项系统工程,关系着民族和国家的前途与命运。它要依靠成千上万的高素质教师去实施,才能完成此项艰巨而伟大的任务。只有把教师的道德素质提高了,才能把素质教育落实到实处。只有具有高尚师德的教师才能热心于教育教学改革,不断研究教学内容,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只有靠自己的人格力量和道德力量,才能真正打动学生内心,得到学生的真心拥戴;教师只有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才能无愧于教师的神圣称号,才能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崇高的思想境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最终达到并实现教与学的共同进步的理想目标。

参考文献:

[1]方展画.高等教育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0.

[2]庄西真.21世纪需要什么样的教师[J].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编,2001.10.

[3]萧灼基.新经济急需型人才[N].扬子晚报,2001-8-20.

[4]李伟忠.让教育闪耀人性的光辉[J].成才导报,2001-12-25.

[5]刘然.实力,人才[J].人民教育,2002.1.

第6篇:师德论文范文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责任是为人师表”。所谓师表就是教师的师德行为和意志品质要成为学生的表率和典范。教师是为人师表的职业,社会对教师的道德人格乃至为人处世的要求比对一般人高,这既是一种压力,也是一种光荣。教师的劳动始终具有示范性。在初中数学的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不仅是数学教师进行知识技能培养和传递传播的过程,还是以其自身的品德修养、知识修养、道德情操、为人师表、作风仪表、治学精神等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过程。这种潜移默化的作用就是教师对学生的示范作用,它是任何其他教育因素都无法替代的。作为培养、造就高素质人才的数学教师,除了具备一般的社会道德外,还要具备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职业道德是一个独特的而又高尚的体系。

教师作为培养人的活动,不仅要求初中数学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要通过自己掌握的知识影响学生,还要求初中数学教师通过自己的人格和道德的力量,自己的言传身教去影响和感染学生。因此,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注重自己人格因素对学生所起的影响作用。“爱”是师德最本质的内涵,是师德的灵魂。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师爱是蕴涵教师对教育事业和学生的一种博大而深沉的爱,它是教师高尚情感的结晶,是热爱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具体表现,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在初中数学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能仅仅限于照本宣科,按部就班,而应该注重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训练。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该进行积极研究和探索,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及时把新方法、新知识、新成果介绍给学生,从而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适应时代需求的人才。

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教育教学的作用,使学生树立起成功的信心和做人的自尊感。特别是对于很多的后进生,他们在知识掌握上的暂时的落后并不意味着他们的各种智能的低下,而只是意味着学生目前展示的是他们在学习上的的智能弱项,他们展现出的不是自己的能力的全部,也意味着他们的各种潜能还未被全部开发,他们的强项还未被完全发现。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应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并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教学内容和方式,方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所以,教育教学活动必须因材施教,视“材”为“教”的依据和出发点,“教”必须考虑不同的“材”。新时期的初中数学教育要求教师要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观念和数学教育教学水平,改进初中数学的教育教学方法。在初中数学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起榜样示范作用,首先必须具有高尚的品质。一个数学教师在学生面前是无法掩饰自己的缺点的,教师所有的品质都会这样或那样的影响学生。教师的言教要让个学生信服和佩服,在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过程中要身体力行,使学生耳濡目染,对他们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从事初中数学教育阶段的教师不但要学习专业知识、教育教学的专业知识、科学文化知识,还应当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用自己的好思想、好道德、好作风作为学生的榜样。教师的道德品质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要求的具体体现,是初中数学教师在长期职业道德活动中养成的在个人的道德观念、道德准绳、道德行为中表现出的比较稳定的特定倾向。随着在初中数学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不断深入,初中数学教师个体逐渐认识到职业道德对自己从业的价值和意义。初中数学教育教学应以学生全面发展为前提的教育理念,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促进学生发展,坚持以学生为本,认识到学生的 独特性,尊重、理解、相信学生。

新课程的指导思想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获得学习知识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自我发展的能力和实践创新的能力。各种能力的获得都必须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存在数学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阶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在学生掌握和理解的基础上去确定初中数学教育教学目标。在初中数学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本着营造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人格,实现数学课堂上的民主。积极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去激发学生的潜能,引导学生独立探索和发现尚不了解的问题和规律,培养学生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深入的促进学生的各种能力的全面发展。在教学的过程中,数学教师要能全面“唤醒”学生的各种能力,激发学生以全部的热情和智慧投入到数学课堂教学中去,使学生发挥出自己在学习数学中的主体意识,激发他们的学习数学的主体精神,培养他们的学习的主体能力,使学生在初中数学教育教学的过程在主动、全面的发展自己的各种能力。初中数学教师在与学生的沟通的过程中,利用言语和非言语沟通等多种方式与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沟通,给予学生在各种能力上充分的肯定。在初中数学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引导工作,数学教师要营造出自然和谐的谈话氛围,同时还要乐于倾听,给学生以表现自我、成就自我的机会。在实施初中数学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数学教师应根据师生的交往互动情况的具体进程来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在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数学教学设计应是有弹性的、有留白的预设,所以初中数学教师应明确地把握课堂,给学生留下自主体会和领悟的空间,给课堂创造动态生成的空间。

第7篇:师德论文范文

【关键词】师德;师风;高等教育

2006年3月中下旬,在张伟良校长的亲自指导下,我校连续两次对我们35周岁以下青年教师进行了师德师风教育,由杜汝霖教授主讲。在培训中,70多岁的杜教授不辞劳苦,声情并茂的回顾了他近半个世纪的教学生涯,讲述了他们老一辈教师高尚的师德师风,传授了我们许多宝贵的教学经验,激励我们青年教师在现今的社会环境下,应该树立师德,端正师风。

听完报告以后,我思潮澎湃,久久不能平静。高等教育担负着为国家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的重任,这要求教师既要有博大精深的学识,又要有德高望重的操行,满腔热情地投入,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作为一名青年教师,一名高校辅导员,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的心得体会。

一、端正思想,树立正确的政治理念和教育观念。

坚持以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坚持重在建设、以人为本的原则,使青年教师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大力提倡爱国爱教、教书育人、关爱学生、为人师表的基本道德规范,努力提高我院青年教师的思想道德素养和职业道德素质。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政治思想教育。以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生动活泼的各种活动形式,深入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进一步我们青年教师的理想信念。广泛开展科学思想、科学知识、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的教育,增强我们青年教师自己抵制封建迷信和歪理邪说的能力。积极开展经常性的思想政治工作,解疑释惑,引导人们振奋精神,开拓前进。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这是教师队伍建设中最重要的一项工作,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也是推动和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必要措施。为了促进我们青年教师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我们的自身素质,就应该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以崭新的教育观念、先进的教育思想、现代的教学手段使自己成为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

二、明确辅导员的工作职责

我认为要做好辅导员工作,首先应该明确辅导员的工作职责。辅导员是在系党总支、系行政的领导下,在学工处、团委指导下,具体负责本系学生的教育与管理工作高校教师。其具体职责有:

1.组织学生学习马列主义、思想,引导学生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做到德、智、体全面发展。

2.深入学生实际,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全面了解学生思想特点、学业成绩、综合素质、性格特征、家庭情况等,关心学生成长,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

3.培养学生骨干,指导学生干部开展各项工作。

4.根据学校和职能部门的工作要点,制定本系相应的工作计划和相关制度,探索学生工作规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5.有计划地组织并指导本系学生开展各种比赛、文娱及社团活动,组织指导本系学生的社会实践、青年志愿者活动等。

6.协助党组织做好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考察、培养和发展工作,做好“推优”工作。

7.配合任课老师抓好学生的专业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形成良好学风,指导班干部认真做好学生的考勤工作。

8.按照学校有关规定,做好“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员”、“优秀团干部”、“奖学金”、“文明宿舍”等的评选推荐工作。做好学生学期鉴定、毕业鉴定工作。

9.及时了解和处理本系学生突发事件,配合宿管中心做好学生宿舍管理与纪律教育工作。

10.按照有关规定,做好特困生、贫困生的调查摸底与资助工作,配合学校有关职能部门做好助学贷款的申请、调查、推荐与发放工作。

三、关于如何做好一名高校辅导员的思考

高校辅导员是我国高等教育体制定的一环,是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日常管理工作和大学生素质教育与培养工作的工作者。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和招生规模的扩大,高校辅导员面临许多新问题和新挑战,如何应对这些新情况,结合本人从事辅导员工作的体会与思考,借此机会与大家交流,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必须要研究学生的需要,进而通过研究如何满足学生的需要,来激发广大学生的动机,引导其行为,达到教育、管理的目的。我校大部分学生年龄在二十岁左右,学生的自立意识较强,对自己未来人生目标已有强烈的追求欲望,绝大多数学生已经具备了较高的是非、善恶、荣辱的认识判断能力,具备了追求理想的较好的自我勉励、自我控制能力。这是我们实行“以人为本”教育的现实依据。为此,在日常工作中我们重点做了以下工作:

第一,满足学生被认可的需求,帮助学生认清自己的优势、特长。学生非常需要师长、朋友给予适当的赞许、认可,以树立他们的自信心,优化他们的心理素质,从而实现人格的健全和完善。我们要用敏锐的眼光和洞察力帮助学生认清优势、特长,并主动地引导其发扬光大。人的发展往往不是单项的,而是具有内在连带的,一个方面的发展和进步往往成为全面发展的突破口。

第二,满足学生受尊重的需求,帮助学生树立自尊、自立、自信、自强的人格。引导学生的前提是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前提是尊重学生,把学生当作朋友。学生珍爱自己的人格,才能产生自我控制、自我约束的心理。

第三,满足其求知和发展的需求,帮助学生达到其人生追求的目标。高等学校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最终目的,是至高无上的,这些年来我特别注意在工作中转变以往以管理为主,教育为辅的工作理念,牢固树立了“一切为学生的利益着想、一切为学生的成才着想、一切为学生的发展着想”的服务意识。着重做了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在我院创建了学生成才激励机制,为学生竞争意识的增强提供服务。如《工程学院学生综合测评及奖学金评定细则》、《工程学院“学生推优入党”制度》等。二是有选择地介绍我院历届校友中有成就的人物,邀请他们回校作报告,为学生的自我发展提供现实的人生向导服务。三是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为学生的发展提供环境服务。四是积极搭建社会实践的舞台,为学生理论联系实践提供服务。每年的寒、暑假都结合同学的专业为其提供社会实践的场所。

(二)坚持用爱心、真心和责任心,做好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辅导员情感的投入就是强有力的教育手段。我们辅导员要从情感入手,坚持用爱心、真心和高度的责任心与广大同学平等相处,真诚相待,才能做好繁琐的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热爱自己的学生,尊重自己的学生并能够深入到他们之中,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用自己诚挚的感情激发学生,与他们保持“零距离”的接触,这样才能形成相互间的情感交流与共鸣,也才能得知真情,掌握第一手的情况,从而为自己正确的开展工作提供依据。在新生入学过程中,我用爱心来温暖每一位同学,让“同学来了能开心,家长走了能放心”;在同学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我用真心来对待每一位同学,让“同学学习生活能安心”;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我用高度的责任心来对待每一名毕业生,尽心为每一名毕业生联系到舒心的工作,让“每一名毕业生离校时能顺心”。

随着我校综合办学实力的不断提升,相信我们辅导员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只要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更新观念,大胆探索新形势下的工作方式和方法,就能够为我校本科评估工作增砖添瓦,不断开创学生工作的崭新局面。

第8篇:师德论文范文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夏、商、周时期,我国社会出现了奴隶主与奴隶的分化,使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分离,教育从社会生活中独立出来,形成了早期的贵族子弟学校。此时期的师德意识特点为:官师合一,教养结合,主要教育贵族子弟如何做官、如何具备政治文化教养和生活习惯教养。春秋战国、两汉及宋朝时期出现学宫书院类学校,大都以学术界名人为中心,属私人办学性质,较著名的为宋朝时期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等,书院教育直至元、明、清都有一定的影响力。此时期的师德特点为:政治意识明显、学术突出及教风民主。此外,古代教育中还有乡学和官学形式,其师德特点:乡学中,教师体现出崇尚气节、献身教育的无私精神;官学中,教师体现出知识渊博、治学严谨、质朴谦逊、德高望重的特点。

二、近代传统师德的发展与特点

鸦片战争揭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帷幕,文化教育的性质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近代学校教师道德教育的历史任务还是在于确立新的理想人格范型,建立相应的人性学说作为范型构建的基础。其特点为:教育救国和教育图强;自由、平等、亲爱;教人以正、忠于教诲;热爱学生、安贫乐道等。主要体现在重视教师道德的影响和作用、对不同学校教师的德育教育提出了相应标准。康有为在《大同书》中指出,全社会必需尊师重教。梁启超要求教师自觉认识肩负的职责,热爱本职工作,从辛苦的工作中“领略得个中趣味”。蔡元培要求公德和私德不可偏废,主张道德教育与砥砺德行相结合,要重在实行,要持之以恒,同时各种教育并举,完成德育教育的目标。康有为在《大同书》中对教师德育教育提出了具体规定:他认为中学教师应选“贤达之士,行谊方正,德性仁明,文学广博,思悟通妙,而又诲人不倦,慈幼有恒”;大学教师要“专学精深,奥妙实验有德”。蔡元培率先开了中国大学教师有组织地进行教师道德教育和修养的先河,对教师道德水平的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现代师德的发展与特点

(一)建国后学校德育的起始阶段(1949—1965年)。

在建国初期,学校德育的建立有三个基础:三四十年代共产党扎根于农村时在根据地、解放区的教育经验;先行于中国三十多年的社会主义苏联的教育实践;三是从民国时代继承下来的,移植在古代儒学基础之上的现代的西化教育遗产。旧教育充斥着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流毒,因此扭转意识形态的方向,便成了当务之急。1957年,伴随中国政治、经济局势的动荡,高校德育也开始步入了一个多事之秋。当年2月,在扩大的最高国务会议上所作的一次讲话,对学校德育工作者来说显得很振奋人心,也就是在那次《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讲话》中,德育首次在官方话语中被列为“首位”。很显然,德育在提高人们的“社会主义觉悟”上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学校师德建设是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但是到了当年六月,形势就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反斗争平地而起,很快这场批判资产阶级路线、揪出资产阶级分子的斗争波及到高校。有一点需要指出的是,用马列主义建构起的德育目标与内容体系其实并没有受到什么触动,师德建设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阶段,应体现出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严于律己、注重修养等特点。

(二)学校德育的停滞阶段(1966—1976年)。

1966年5月在中国大地上拉开了序幕,中国社会陷入了少见的混乱、冲突、苦痛之中。这场用政治性消解人性的革命持续到1971年终于出现拨乱反正的迹象。在一定的舆论影响下,各高校开始逐步恢复正常的教学秩序和各项合理的制度,高校德育也在反思与批评极左的同时出现一定的转机,然而政治气候的急转直下使教育上的转机很快就夭折。第二次拯救的努力是邓小平在1975年初开始以副总理的身份主持党和政府的日常工作时作出的。对于教育,他认为通过整顿,要让学生好好读书,成为合格人才,为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建设服务,但是这次努力依旧以失败而告终。由于“革命”的需要正常的德育工作被挤到了边缘,师德建设处在停滞阶段,呈现无人抓、无人管现象。

(三)学校德育的重建阶段(1977—1994年)。

1976年历经十年的结束。1977年邓小平指出:“我们国家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从何着手?要从科学和教育着手。”邓小平的明确导向为教育的重振旗鼓铺平了道路。1978年开始学校德育很快走上正轨。中央不断通过颁布文件的形式对学校德育进行规范。1980年四月,教育部、发文,强调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必需紧密结合为“四化”培养人才这个中心来进行。1985年8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改革高校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通知》,将思想政治教育置于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背景中,体现了为适应社会转型德育也面临调整的紧迫处境。1989年在国庆40周年大会上指出:“要把德育放在首位,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在这一思想指导下,1993年制定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提出:“用马列主义、思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学生,把坚定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为落实这一要求,次年中共中央接连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和《爱国主义实施纲要》这两个事关德育的重要文件。

从学校德育的形势看,这一阶段无疑是卓有成效的。学校德育的目标、课程、管理、队伍建设在大量中央文件的规范下得以复苏并迅速在高、中等和普通教育体系中得到了巩固。这一阶段,学校德育工作呈现出无限的生机和活力,师德建设亦呈现出重建后的蓬勃发展态势,在继承传统师德“为人师表、以身作则、有教无类、诲人不倦”的基础上,亦出现了与社会经济和政治发展相关联的“严于律己、廉洁从教”特点。

(四)职校德育的发展阶段(1995年至今)。

对学校德育来说,1995年是一个值得铭记的年份,建国以后第一个专为高校德育度身定制的全方位、系统性的国家标准——《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在该年11月被正式推出。这份早于《高等教育法》三年亮相的《德育大纲》,其独立诞生本身就显示了德育在学校教育体系中独特而重大的意义。它标志着高等教育及其职业教育步入法理化、自主化全新的年代。1995年“文化素质教育”兴起。文化素质教育和德育的关联在于,思想道德修养的培养是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正式突破了原先德育即思想政治教育的狭隘范畴,才使得它能够进入到文化素质教育的广阔空间。

职校德育从内容到形式上的扩展化,使其在90年代中期开始呈现出一种新气象,社会实践和心理咨询作为职业学校德育在空间上的拓展与深度上的挖掘,使师德建设与师资队伍建设工作更加繁荣。面对这种“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学校德育作出了适当调整便是必需的了。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04年8月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这份《意见》保持了既往学校德育的“基调”,即强调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重申了其中国化的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三进”(进教材、进课堂、进大学生头脑)。可以看出,教育主管部门在精练、突出必须掌握的政治、思想、道德价值观的同时,决心强化学校德育途径与方式的改革,以增强德育的实效。师德特点呈现出:依法执教、廉洁从教、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热爱学生、为人师表、严谨治学、锐意创新、团结协作、尊重家长的特点。职校教师以多种多样的形式,立足本岗,岗位建功,以高尚的师德引导人,以渊博的知识教育人,无数的名师和标兵被表彰、被称颂,良好的职校师德建设结出了丰硕的成果,遍及在各行各业的职校学生不断被社会和各界认可,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栋梁。

参考文献:

[1],王荣德,《新世纪教师道德教育论》,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6

[2],李春玲,《教师职业道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11

[3],傅维利,《师德读本》.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9

[4]卫荣凡,《高校教师师德自律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8

[5]王辅成,《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2

[6]朱炜.《文化领域中的高校德育研究》,上海:学林出版社,2008,10

第9篇:师德论文范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为中职院校师德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作为中职院校的教师首先要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是为国家和社会建设培养栋梁之材,因此,具有较高政治素质的教师,是学校实现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前提。政治素质需要教师学习党的中央会议精神,关心时事,对政治具有敏锐度。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头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唯物主义看待问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只有过硬的政治素质才能在思想上帮助学生进步,引导学生按照党和国家的需要学习知识和技能。其次是要具有强烈的职业责任意识。教师被称之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与其他职业不同,教师这一职业的第一任务就是帮助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塑造,然后才是知识灌输和技能训练。中职院校针对的学生群体比较特殊,不容易管理,教师必须具有强烈的职业责任意识,先严格要求自己才能严格要求学生。中职教师要真心关爱学生、严格要求学生、公正的对待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要能够真正地从“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立场出发帮助学生解决成长中的问题。再次是要举止端庄,为人师表。教师不仅仅要厚德博学,还要注意言行举止。教师的一言一行都看在学生眼里,被学生无意识的效仿。教师要提高从内在修养到外在仪态的标准,以优良的学风、严谨的教风做学生学习的表率;举止文明,衣着得体,从教清廉。争取在各个方面做学生的榜样,也为中职学校的优良校风增色添彩。中职教师在师德方面要知行合一,在自己的学术领域勇于探索,追求真理,坚守学术良知,表现知识分子的高尚人格。最后要具有较高的业务能力。中职教师面向的学生群体是学习自觉性不太强的群体。这就对中职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中职教师不仅仅需要对学生进行理论教育,还要在技能上有所侧重,为学生将来步入社会铺路。中职教师的业务能力包括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教学能力又分为理论教学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中职教师间接承担着服务社会的任务,这样,中职教师的业务水平必须能够直接指导学生实践。中职教师要通过对教学规律的把握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二、中职院校师德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师德教育效果不理想尽管中职院校对师德建设一直很重视,但总是停留在口号的宣传上,没有形成中职教师对师德重要性的广泛认识。中职院校存在重教学而轻师德建设的现象。很多教师没有参加过师德教育活动,有的教师只注重个人发展,对学生的关照不够,责任感不足。一些教师职业道德意识淡薄,师德制度没有真正落到实处。

(二)师德评价机制不完善确立师德评价的标准、内容和制度是新形势下中职院校师德建设问题与策略探析宁兆国大连长兴岛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师德建设的重要环节。当前,中职院校的师德评价制度还处于萌芽阶段,不能及时适应教师队伍发展的新情况和职业道德要求。制度跟不上形势,评价内容和制度、监督激励制度等方面还有不少缺陷。尤其是敬业精神等软指标,不容易用具体的数字来衡量定位,导致教师重业务而轻育人。各职能部门和教学单位缺乏分工合作的制度,缺乏内在统一性。师德评价机制的程序建设相对滞后。对师德评价的方式、步骤、时限等程序性规范不够.评价机制的运行不灵。

(三)师德监督和激励机制乏力目前许多中职院校对师德建设的监管没有独立的部门,对于师德的监督方法和监督手段不够先进。中职院校师德监督和激励机制方面比较软弱,监督体制的不完善导致监督主体懒于作为,奖惩制度的不明确也挫伤了教师的积极性。对教师师德表现没有法规上的标准,奖惩机制和激励机制也不足以完全杜绝失德现象。

三、中职院校师德建设的策略

第一,增强教师的职业责任感,切实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队伍存在一定程度的功利化倾向,中职教师师德建设尤为重要。十报告指出,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教师育人是教师的责任,中职教师要结合自身工作实际不断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加强自身道德修养是一门内修的功课,必须从思想上坚定道德意识,深刻学习道德规范并践行。中职院校也要加强对师德的管理,比如禁止教师收受学生钱财和礼品,评选和奖赏模范教师,宣传师德建设的重要性,组织教师定期学习中央精神和师德内容,要求教师自查和自省,时刻牢记教师的历史使命,热爱教育事业,增强自身的职业素养。

第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美化师德建设软环境。物质方面,建设优雅的育人环境,从校园环境的美化、绿化、亮化角度加强校园软环境的艺术性与文化内涵。环境对人的心理有很大影响,尤其是学校环境,要用文化来熏陶,使教师和学生都在充满文化的氛围中潜移默化的提高人文修养,用美好的环境来映衬人的纯洁内心,可以建设师德园地等小型广场宣传师德事迹,提高教师与学生的德行认知。尤其对于青年教师,提高青年教师自身修养更是学校要关注的重点。在浓郁的文化氛围中,青年教师容易被环境所感染,自觉的融入到纯净的校园文化中,用审美来塑造身心。

第三,形成长效的师德建设制度。从制度层面加强对师德问题的管理和约束。中职院校的管理层可以作为督促小组,对教师的德行加以监管,用制度手段促进师德的长效推进。教师在教学岗位和生活中都要严格要求自己,用严谨的工作作风和清廉的道德修养面对学生。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用校训、校徽、校歌等形式,提高校园文化的凝聚力,使校园文化力内化在教师与学生的心里。中职院校要经常举办有意义的活动,比如技术交流,企业前沿问题讲座等。与时俱进,使其深入广大师生内心,内化为师生的精神特质。中职院校还应该特别注重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因为中职学生意志力薄弱,学习自觉性差,容易被外界因素影响,教师主动与学生沟通,加深师生间的感情,建立师生互动机制,使学生的诉求及时得到回应和满足,提升校园的人文关怀。

第四,建立激励机制督促教师注重师德。建立师德评价机制和奖惩机制。对师德的每一个指标进行细化和裁量,按照要求详细赋分,比如优秀、合格、不合格等,让学生参与打分,教师之间互评,完善机制的功能性,新形势下的师德建设除了传统的道德建设之外还有业务能力和科研能力。一些中职院校的教师对自己降低要求,认为只要教好专业课就是完成任务,建立完善的师德测评机制可以帮助中职院校教师认识师德,强化师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可以利用互联网、微信等信息技术手段让学生对师德建设多提宝贵意见。在竞争机制下,科研考核机制也要细化,比如课题的数量、级别,著作、论文等,对每一项工作都严格执行赋分制度,规范整个考核体系,力求公平公正,合理合法。对于师德没有达到学校要求的老师要对其进行培训,对违反学校规定的行为予以处罚。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