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师德个人汇报材料范文

师德个人汇报材料精选(九篇)

师德个人汇报材料

第1篇:师德个人汇报材料范文

关键词:品德学科;作业;存在问题;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2)07-0044-02

【问题呈现】

品德学科是一门以学生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性课程。其生活性、社会性、开放性、活动性、综合性等特点决定了品德学科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要向课外延伸。它要求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接触社会。以学生自身生活作为教学的本源,让学生通过生活学习生活,从而使学生的生活达到高于原有生活的目标。为了增强品德学科课堂教学的针对性,提高品德学科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不少品德学科老师都会布置一些与课堂教学有关的课前专题性作业,让学生事先去完成。学生获得的专题性作业效果究竟如何,最终落脚点关键还在于课堂上恰当地、有效地应用,让全体学生共享,发挥它应有的作用。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运用中,往往会出现令人尴尬的各种场面。

【剖析反思】

出现令人尴尬的场面,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①由于受知识水平的限制,不少学生所获得的课前专题性作业(资料)或内容繁多、杂乱,没有经过认真的加工、处理,没有经过认真的整理、取舍,更不会进行概括、提炼。因此,造成汇报时间过长,课堂效率低下;交流起来疙疙瘩瘩,颠三倒四。

②有的学生没有把搜集来的书面语言或者采访来的口头语言(或方言)转换成课堂语言进行交流;有的学生交流汇报形式单一,没有新意,又缺乏必要的感彩,缺乏应有的吸引力。

③由于长期受家庭成员或者社会大环境的不健康思想的影响,有的学生逆反心理严重,或者爱钻牛角尖,“以点带面”,抓住社会上一点阴暗面不放,交流起来还振振有词、“理直气壮”的。

……

所有这些问题,都需要教师在课前专题性作业运用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应对策略】

为了更好地发挥好品德学科课前专题性作业的作用,作为品德学科的老师要有目的地将学生完成的课前专题性作业进行认真的思考、分析与研究,有效地运用好课前专题性作业,发挥它应有的作用,提高品德学科课堂教学实效。本人以为,主要有以下策略:

策略之一:重组材料,突出主题。

大家知道,小学生受年龄、生活经验与知识水平的制约,学生课前专题性作业完成之后,所获得的材料往往还比较粗糙、肤浅、杂乱,或者与主题要求有一定距离,有的甚至与主题背道而驰。因此,教师应指导学生将所完成的课前专题性作业,根据课文主题的要求以及相应的标准,通过仔细地阅读所完成的作业,进行认真的筛选与加T处理,提炼出相关的主题,并且对作业进行重新组合,使所完成的课前专题性作业的观点更加明确,重点更加突出,更有说服力。

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城乡巨变》这一课时,由于学生课前搜集到了反映家乡巨大变化的作业是大量的、是包罗万象的,涉及到的内容方方面面。其中,有正面的材料,但也有反面的内容。因此,教师不可能把那么多的材料安排在课堂上让学生全部进行交流,即使时间允许,也不可这样做。于是,这位教师根据教材主题的要求,结合农村学校的实际情况,有重点地选择了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吃、穿、住、行四个方面材料进行重新组织。(附表)

这样,围绕作业主题 重新组织材料,既理清了学生的思路,便于学生交流,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也节省了课堂教学的时间,可谓是一举两得。

策略之二:挖掘内涵,升华主题。

学生课前专题性作业完成之后,教师在上课之前应该及时地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全面、系统的了解,把其中有深度、有价值,或者带有共性的问题,或者带有探讨性的问题,在课堂上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安排几位学生有重点地交流,让他们说说自己的见解,谈谈自己的感悟,操作方法简单,教学效果明显。

如在教学《谢谢你们,我的父母》一课前,一位教师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道专题性作业:“你们已经是十来岁的孩子了,你们与父母亲可以说是最亲近了,一定有许许多多值得回忆的事情。请你举例说说自己与父母之间的开心事”。结果教师在检查作业时发现,大家开心事说得不少,但烦恼事也说了一大堆。有不少学生提到:“平时,父母亲在学习上管得比较紧,自己很少有空余时间玩耍、看电视。”“平时,很难与父母亲沟通。父母亲动不动就批评,这样的日子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结束?!”有的学生说:“一有空,爸爸就出去搓麻将,哪有时间关心我的学习?哪有时间带我去玩?”“平时,我一旦做错了事,爸爸妈妈就会动手打我”等问题。可见学生对课文的主题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缺乏深入的思考,这也是教学的难点。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根据学生课前专题性作业反映出来的问题,紧紧围绕学生的开心事和烦心事进行展开:

1 平时,你父母亲从事的是什么工作?一般每天要工作多少个小时?劳动强度怎样?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

2 工作之余,父母亲回到家里又是怎样做的?他们为什么还要这样做?又为的是什么?

通过相互之间的交流、讨论,或者相互辩论等教学形式,挖掘教学内涵,提升教育主题,解决学生心中的烦恼,解开学生心中的疙瘩,有效地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策略三:形式多样,展示主题。

课前专题性作业通过师生的共同挖掘、提升、整理以后,采用何种方法在课堂上进行运用最有效呢?常用的方法有:互相交流式、内容穿插式、总结汇报式、情景表演式……这些方法,有的是可以单独使用的,有的是相互联系的,有的是需要小组或者集体完成的,它们是不可分割的,是相辅相成的。不管采用哪种方法,教师都要根据教学主题与作业内容而定,必须把趣味性和知识性结合起来。

第2篇:师德个人汇报材料范文

关键词:考察教学法;考察应用;实施分析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9-0052-02

考察教学法又称调查教学法,是专业教学法中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在许多专业教学中被广泛运用,尤其是当前大力提倡和开展校企合作的有利时期。考察教学法不同于传统的参观教学,与参观教学具有本质区别。笔者2009年8月有幸参加了教育部与德国inwent在同济大学举办的中德合作中职师资专业教学法培训班,并且参与了扬州大学承担的教育部、财政部的“十一五”规划之《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项目》的中职师资教学法培训教材开发子项目(课题号lbzd030),参与了教材编写工作,对考察教学法具有初步的探讨和实践,所以,笔者通过对考察教学法的应用剖析,介绍该教学法特点和实施条件。

一、考察教学法及特点

考察法是指根据职业教学目的,由教师和学生共同计划,教师组织、指导、协助学生到现实场所如自然界、生产现场和社会生产、生活场所,对实际事物、过程或现象进行实地观察、体验、调查、研究,从而获得新信息、新知识,或巩固、验证、扩大已学知识和训练能力,丰富专业经验,增强专业精神的一种教学方法。

考察法是一种由教师指导学生“贴近现实”的教学方法,它不同于在课堂、实验室或实训场所进行的教学活动。对学生而言,它是一种走进现实生产、生活,走到工厂、矿山、企业、车间、田间、地头、社区、机关等实际生产生活场景,用学生自身的感官、身心,通过类似中医的“望、闻、问、切”的活动,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用自己的耳朵倾听、用自己的舌头品尝、用自己的头脑思考,用自己的内心体验,独立而广泛地搜集、整理来自生产生活实际的信息,从而获得关于事物、过程与现象的完整的、立体的认识的一种学习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不是单一的教学方法,它包含着其他方法如观察、讨论、体验、尝试、研究等,是许多方法的整合运用,具有综合特性。

考察教学法与调查教学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考察包括调查,调查是考察的一种方式,考察除了调查,还有体验、感受、探究等方式。调查可以通过书信、电话、网络等方式进行,而考察必须实地进行,即必须进入生产、生活第一现场,深入其中,去观察、感受、体会、询问、研讨,获取考察对象的第一手材料。因此,考察比调查更丰富、更鲜活,更能获取完整、多样的信息,从而对考察对象有更全面、真实的理解和更深入、准确的把握。

考察教学法在教学应用中主要应体现:体验性、探索性、自主性、社会性、活动性、综合性等教学特点。

考察教学法的主要形式有:准备性考察、并行性考察、总结性考察;按照考察内容,可将考察教学分为:生产考察、社会考察、管理考察等等。

二、考察教学法的应用条件

(一)被考察单位应具有相应的资质考察对象应有典型性、代表性,其生产条件、设备设施、技术装备、生产流程、管理状况能基本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能提供学生参观、学习、调查、研究的便利,以便印证或深化课堂学习内容,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感。当然,也可组织学生考察条件较差的企业,让学生研究其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对策。

(二)考察必须寻求考察单位的大力支持、密切配合

考察可能给考察单位增加压力,带来诸多麻烦,可能被考察单位拒之门外,因此,教师必须事先与考察单位取得联系,进行解释说明,争取考察单位的支持、配合。考察单位不仅同意接受考察人员,而且还应给予一定的人力上的支持与协助,如让厂长、经理、车间主任,和有经验的师傅、技术员接待、解说、示范,对学生的考察学习给予必要的、细心的指导,回答学生的提问,满足学生的考察需要。

(三)带队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

考察教学的带队教师必须具有较为扎实而系统的专业知识,有一定的生产第一线的知识甚至实验,能回答学生在考察中提出的问题,指导学生开展操作活动。同时,带队教师还必须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协

能力,能有效地组织学生的考察活动,维护考察秩序、纪律,协调考察过程中发生的人际关系,处理可能出现的矛盾,解决考察中的偶发事件,使考察活动能顺利开展。

(四)学生应具备的条件

学生必须具有与考察内容相关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明确考察学习的要求、任务、内容,有良好的学习愿望和考察热情,考察前做好考察准备,如自主设计考察方案、进行分工,准备考察学习必需的设备、工具、材料。考察中认真观察、记录、提问,考察后总结反思。当然,这些素质与要求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和引导。

(五)考察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技术手段

考察学习需要积累一定的资料,如图片、数据、表格、影像,以便学习与研究。因此,考察学习要携带设备,如照相机、录音笔、摄象机、胶卷、话筒、笔记本等。

三、考察教学法的实践应用

(一)计划

考察活动开展之前,应做好考察计划、制订考察方案。考察方案的基本要素有为活动主题、活动目标、活动内容、活动时间、活动地点、行动步骤、评价要点与注意事项。作为一种教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方式,考察活动除了教师制订考察计划,还应指导学生确定考察学习计划,明确各自的具体目标、任务与各自的职责,准备相关材料。成立考察小组,进行分工,分解考察任务。

(二)准备

考察是一项系统工程,为了实施计划,确保考察的成功,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考察准备包括进一步明确考察活动方案的基本内容如活动主题、活动目标、活动内容、活动时间、活动地点,做好物质、技术、资金、组织等方面的准备。执行

1、实施考察方案,将考察计划附诸行动,组织学生到考察现场开展考察活动,开展观察、访谈、调查等方式收集相关资料,以达到预期目的。

2、考察现场进行的沟通、协商和明确考察要求、注意事项,考察分工,各小组的工作任务。

3、选择考察活动方式,根据考察任务各小组独立工作(观察,调查,访谈,报告……),调查、观察、操作。在教师、解说员、指导员的指导下观察、调查、访问。

4、考察过程中的讨论、交流。学生可向外部人员、专业人员、领导提问,记录提问及答案。

5、考察活动记录有问卷、照片、图片、草图、视频、音频、纪录提纲……

(四)成果展示与汇报

1、处理考察过程中搜集到的材料和访谈资料:将考察活动收集的资料、成果进行展示,包括有形的数据、图表、图片、实物、材料,也包括无形的考察步骤、方式方法、经验体验、感受收获进行汇报,展示的形式可以不拘一格,灵活多样,生动活泼,充分展示所见所闻、体验收获甚至是个人的困惑、问题、思考、启示等。

2、成果展示:展示搜集到的材料和访谈资料,如图片、物品、笔记、ppt陈述、幻灯片、视频。

3、汇报:内容、方法、结果(客观、主观、情感、认知)、建议结论、讨论、情境描述、活动表演。

4、以小组方式汇报考察成果:成果讨论和总结、与企业代表讨论结果。

5、以班级方式汇报考察成果:分小组汇报成果,交流感受和体会。

(五)反馈

针对个人的、小组的、全班的考察展示与汇报,鼓励对考察展示提出问题,展开讨论,深化认识。为了促进反思,提升考察成果,可以提出一些引导性问题,分析讨论,总结经验,为下一次考察提供参考。

例如反馈的引导问题:哪些方面还可以进一步改进提高,时间计划安排可行吗,还有哪些问题?考察评价中有进一步改善的建议吗,与企业代表就考察成果的讨论有收获吗,就考察行动步骤和方法方面的经验进行讨论

(六)评价

对学生的考察活动做出评定。评价内容包括:考察学习方案设计、考察准备情况、计划执行情况、考察后的收获、存在的问题。评价既要关注考察结果,更好关注考察过程,既要关注思想观念的变化、知识技能的发展,又要关注个人努力状况、合作创新精神等态度情感的评价,使评价能更好地激励学生成长,发挥评价的促进功能,实施发展性评价。

评价依据的主要材料有:学生考察中的记录、考察后提供的材料;学生的汇报与展示;学生提交的考察报告;教师向学生提问,学生进行解释、回答;等等。

评价活动一般先指导学生个人评价,再进行小组同伴评价,最后由指导教师确定考察成绩。

以上阶段为考

察教学的基本环节,可根据实际需要加以安排、选择,如,可将展示汇报、活动反馈合并为一个环节,评价还可以在展示汇报中进行。

四、结语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关键转型阶段,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许多重大而艰巨的任务。职业教育的发展程度及普及状况,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温家宝总理说:“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推进我国工业化、现代化的迫切需要。”

由此可见,我国的职业教育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校企合作为考察教学法的成功应用提供有力保障,将会使国家的教育、经济腾飞、国力强大。

参考文献:

[1]潘洪建,孟凡丽著.活动教学原理与方法[m].甘肃教育出版社,2008,(12).

[2](德)ernst nausch.德国双元制职业技术教育[m].2006.

[3]德)职业技术教育培训(tvet)中的行动导向教学法导论[m].2007,(3).

第3篇:师德个人汇报材料范文

关键词:英语报刊;中职英语;泛读教学;英语阅读水平

阅读是英语教学的重头戏,也是学生使用英语的重要方面。英语阅读有精读和泛读之分,泛读是一种实用性很强且接近于言语活动的阅读方式,强调在单位时间内多而准确地获取信息,提高快速感知文字材料的能力,其目的是接触大量语言材料,丰富词汇,增强语感,扩大知识面,提高阅读能力。

英语教师在泛读教学

实践中面临的挑战和困境

背景知识一个人的背景知识和个人经验等构成了“认知图式”,它影响语言信息的加工,帮助读者获得字里行间传递的思想。通常情况下,背景知识有两种:第一种指的是一般常识,即一般读者都具有的知识;第二种指的是我们对一些具体事物或事情的熟悉程度。我们在阅读时都同时利用了这两种背景知识,只是我们意识不到而已。如果阅读内容是我们所不熟悉或根本不了解的事物,那么就会给我们的阅读理解带来很大困难或导致我们根本无法理解所读内容。

词汇知识多数研究者认为,学生的词汇量对阅读理解起着关键的作用。但安德森(anderson n j)认为词汇量大的读者的阅读能力不一定就很强。他提出了涉及词汇量和词汇技能的两个问题。词汇量是指一个人掌握词汇的多少;词汇技能是指一个人运用词汇的能力,比如识别单词的意思、在说话或写作中选择合适的单词、在语境中猜测单词的意思等等。由此可见,词汇量和词汇技能对阅读理解都有重要的影响。

阅读策略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学习策略目标,在阅读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大多数英语教师对学生进行阅读策略培训,但多数还停留在向学生介绍阅读策略和示范如何应用阅读策略,而忽视阅读策略使用的实践和使用的效果。教师不清楚学生是如何理解的,也不知道学生为什么不理解。因此,这种以检测阅读理解结果为主导的阅读活动并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和理解能力。

阅读材料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缺乏为阅读课备课的意识,至多就是熟悉阅读材料以便课堂讲解,不认真考虑学生的实际能力、阅读活动所需的时间、如何设计活动、如何分组讨论、如何满足学生需求,更不用说对材料的真实性和原创性进行研究,从而忽视了对阅读材料的选择。

报刊阅读教学与传统

泛读课程的对比分析

首先,传统的泛读课程在阅读材料的选择上很难做到内容广泛、新颖、及时更新。中等职业学校英语专业所用的泛读教材多是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大学泛读》教程。该教材虽然在版本上多次进行了修订,但阅读材料的变化不大,只是增加了课后练习内容,且多为词汇方面的。而英语报刊的内容涉及范围广泛,包括社会、经济、政治、军事、人文、科技等众多方面,并能够紧跟时代和潮流的发展而更新,具有很强的时事性。报刊阅读能使学生从不同渠道以不同的形式学习英语,使他们感受到最新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动态,能够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知识面,提高他们的文化修养。

其次,传统的泛读课程注重细读、略读、寻读、猜测词义、提取中心思想等阅读技巧的训练,而报刊阅读能够在提高读者阅读兴趣的基础上更好地传授这些技巧,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再次,传统的泛读课程注重培养学生假设判断、分析归纳、推理检验等逻辑思维能力,往往忽略对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而报刊阅读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也能够培养学生全面的思维能力。学生会根据自己的爱好、情感、意愿、道德观、世界观、价值观等,对阅读的材料所表达的意义进行推断、评价和鉴赏,创造性地产生自己的新观点、新思想和新结论。

除此之外,养成长期阅读英语报刊的习惯能够在无形中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文化背景知识,培养学生对文化因素的敏感性,帮助学生形成一种跨文化意识,以超越语言学习过程中的文化障碍,减少语言学习过程中的文化负迁移现象。因此,在泛读课程教学过程中,适当引入英语报刊是很有必要的。

英语报刊资源在中职

英语泛读课程中的应用

广泛而大量的阅读对提高阅读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要真正提高阅读能力,教师和学生绝不能局限于手中的教材,应充分利用广播电视、英语报刊、网络等多种资源,拓宽学习英语的渠道。那么,如何将英语报刊资源很好地应用到英语泛读教学中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制定一个英语报刊阅读计划可要求每位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一个读报计划。中职生多来自初中学校,对英语报刊还不甚熟悉,因此教师的引导是非常必要的。可列举一些报刊供学生选择阅读,如china daily、the 21st century、english weekly、english digest、english salon、english study、crazy english、the world of english、new concept english等。此外,教师应制定一个总的报刊教学计划表,贴在墙上,并为每周、每个特别任务设定具体的计划和教案,通过这些措施提高学生的课外读报意识。

每周举办一次读报报告会这主要是为了强化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自主读报,引导和督促学生的读报过程,激发学生自主读报。教师应推荐一些适宜学生选读的报刊文章,并对阅读策略和技巧、时间、任务等提出具体的建议和要求。在报告会上,建议学生用英语介绍读物的主要内容和人物。这样,一方面,可以检查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包括是否会结合上下文猜词义、是否会记下有用的词汇、是否正确理解了文章大意);另一方面,能在阅读的基础上训练学生口(笔)语的表达能力,而其他学生也可以得到听力训练的机会。《21世纪英文报》目前被许多学校作为阅读教辅材料,每期都介绍关于最新时事、体育、科技、文娱方面的消息,版面清新,内容新颖,贴近学生生活,深受许多学生的喜爱和欢迎。笔者曾组织学生对《21世纪英文报》上一些有趣的栏目进行大讨论,讨论完毕后,要求各小组用英语将讨论结果汇总,然后刊登在班级英语墙报上。当自己的学习成果被大家认可时,学生就会真正感受到只要参与就能享受成功的快乐,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也会提高。

结合所学课程,课前让学生利用报刊资源收集与所学课题相关的资料,然后将材料归类,在课堂上讨论可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分组,选择不同的内容开展相关材料的阅读讨论工作,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式和合作式学习。比如,泛读教程中有一课主题为washington,d.c.,该课对于华盛顿城的由来和城市特点有较为详细的介绍。但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华盛顿城以及相关历史资料,笔者要求学生利用许多报刊资料和国内外英语网站,查阅美国历史,了解为什么华盛顿会被公认为“the father of america”,同时查阅一些较为熟悉的美国总统的资料,如林肯、肯尼迪、尼克松等。另外,还要求学生查阅

学习语言过程中,解决词汇难题经常阅读英语报刊为我们提供了一条学习新词、高频词的捷径。英语报刊中的词汇总会在一定时期内在多篇文章中反复出现,这正好符合英语词汇间接学习的一个规律,即:一个单词若是在不同的语境下重复出现多次,不但能巩固学习者对词汇的记忆,而且还能帮助学习者准确地掌握该词的使用方法。此外,对于词汇的检测,不要拘泥于默写这一相对枯燥的形式,学生为了应付默写,往往临时抱佛脚,过后又忘记了。我们可参考《21世纪英文报》中的quiznet 和idiom in action栏目,也可以尝试使用“美国之音新闻听力”材料给学生做听力练习,扩大学生的新闻词汇。教师在播放相关文章录音的同时,可以powerpoint的形式将相应材料以填空、问答形式投影到屏幕上,学生边听边写下单词。测试结束后,教师让学生打开报纸,或把听力原文投影在屏幕上,让学生把自己的答案与原文核对。事实证明,这样做既能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又能有效督促学生进行课外报刊阅读,同时能增强学生学习英语词汇的效果。

由此可见,学生英语阅读水平的提高需要教师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法的共同改进。利用报刊教学可以实现英语泛读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互动与对接,进而优化英语泛读教学。但值得注意的一点是,作为中职英语教师,一定要向学生推荐阅读适合学生难度的报刊和文章,且在学习效果的要求上要逐步提高,否则会挫伤学生阅读报刊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anderson n j.exploring second language reading: issues and strategies[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4.

[2]端木义万. 报刊教学与外语教改[j].外语研究,2005,(1):36-39.

[3]黄芳.合理利用报刊网络资源 提高学生英语阅读水平[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8,8(3):90-93.

[4]周鲲.英语报刊教学及其在英语泛读课程中的应用[j].青海师专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4):96-98.

第4篇:师德个人汇报材料范文

一、德育环境

1.学校领导班子研究德育工作

主要议题:研究、部署学校德育工作,讨论德育工作计划,制订德育工作政策与措施。

参加人员:学校领导班子成员。

负 责 人:校长。

工作要求:每学期至少2次,可随其他工作一并研究。要做好会议记录。

2.学校德育工作大会

主要议题:总结学校德育工作,肯定成绩,查找问题,提出改进措施;部署今后德育工作;表彰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表彰奖励师德建设先进个人及文明学生等;交流德育工作经验。

参加人员:全体师生。

负 责 人:德育主任。

工作要求:每学年召开一次,也可结合开学典礼、学校工作总结表彰大会等进行。

3.校园文化氛围

主要内容:维护好校园环境,用好校园文化长廊、宣传栏、黑板报、标语牌、广播站、等文化宣传阵地,做好班级、文化建设,形成感染陶冶激励师生的校园文化。

负 责 人:德育主任、大队辅导员。

工作要求:校园净化、绿化、美化,文化氛围浓厚,文化品味高雅。

4.共建共育

主要内容:主动争取当地党委、政府支持,协调公安、司法、文化、宣传、妇联等有关部门积极参与,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负 责 人:校长。

工作要求:协调有关单位协调解决学校突出问题,磋商小学生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二、德育师资与教学

5.班主任管理与考核

主要内容:完善班主任聘任、管理、考核、评价制度,加强班主任工作的过程管理,提高班级管理工作质量,提高班主任工作水平。

负 责 人:校长、德育主任、少队辅导员。

工作要求:制订切实可行的班主任管理制度,定期对班主任工作进行考核,把工作绩效作为评先选优的基本依据。

6.班主任工作会议

主要内容:布置学校德育工作;研究学校、班级德育现状,制订整改措施;交流经验;进行班主任工作培训等。

参加人员:全体班主任、包级领导、少队辅导员,可邀请学校领导、任课老师参加。

负 责 人:德育处主任。

工作要求:随即或者定期召开,德育处要留有会议记录。工作培训、经验交流、工作研讨等要留有相关资料。

7.德育科研

主要内容:分析、研究学校德育工作现状,有针对性地围绕德育管理、活动、评价等开展应用性研究。学习德育工作理论,用以指导工作实践。指导教师撰写德育论文。

参加人员:全体教师。

负 责 人:德育主任、教导主任,少队辅导员。

工作要求:研究确立本校德育工作改革创新的课题,组织人员进行研究、实施。教师根据学校安排,做好学科渗透和德育科研工作。提倡研究编写校本德育教材。

三、德育活动

8.班会

主要内容:总结、布置班级工作,表扬好人好事,进习惯教育、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交流学习、生活的经验体会,组织道德实践活动。

参加人员:全班学生。

负 责 人:班主任,学生干部。

工作要求:每周一次,每次一节课。班主任要认真备课,增强班会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9.主题班(队)会

主要内容:根据上级有关要求和学校工作安排,依据重大事件、时事状况、重大节日、纪念日等,结合学生实际具体确定主题班(队)会内容。

参加人员:全班同学。

负 责 人:班主任(辅导员)、班(队)干部。

工作要求:原则上每月一次。学校统一确定教育主题,班主任要有工作记录。学校要对主题班(队)会情况进行检查、评价。

10.升降国旗

参加人员:全体学生、班主任、主要领导。

负 责 人:少队辅导员

主要内容及程序:升国旗,奏(唱)国歌;介绍旗手、护旗人员和负责升旗的班级情况;宣读国内外时政要闻、校园一周新闻;表彰奖励优秀学生、先进班级;国旗下讲话;国旗下宣誓。德育处可根据实际调整升旗仪式的程序和内容。

工作要求:学校领导、班主任、任课教师和学生都可作为国旗下讲话人员。少队辅导员要对国旗下讲话材料进行把关,并负责整理和保存每次升旗仪式的材料,对国旗下讲话材料进行汇编。

11.法制、安全、优秀学生事迹报告会、先进事迹报告会等专题教育

主要内容:根据学校工作安排,邀请公检法人员、校外辅导员、英模先进人物等,为学生做专题讲座或事迹报告会。

参加人员:全体师生。

负 责 人:德育主任。

工作要求:法制、安全教育原则上每学期组织一次,其他教育讲座可根据实际情况安排,要保存好会议的相关材料。

12.重大节日纪念日教育活动

主要内容:根据不同节日和纪念日的内容、性质适时确定。

参加人员:全体师生。

负 责 人:德育处主任、少队辅导员、班主任。

工作要求:在重大节庆日和纪念日期间要组织教育活动。如学雷锋纪念日、妇女节、清明节、青年节、儿童节、建党节、建军节、教师节、老人节、国庆节、建队节、公民道德宣传日、环保日、助残日、重要历史人物生卒日、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日、学校传统纪念日等,以及配合国家有关重大政治事件组织教育活动。可以是学校集体组织,也可以班级为单位组织。

13.主题教育活动

主要内容:根据上级统一部署,围绕某一特定主题,结合学校实际开展的长期的、系列的教育活动。

参加人员:全体师生。

负 责 人:校长、德育处主任、少队辅导员。

工作要求:结合上级统一部署的重点德育工作或根据学校情况开展的主题教育活动。活动要主题鲜明、形成序列,针对性、实效性强。主题教育活动要有方案、有过程性材料、有活动评价。

14.社会实践活动

主要内容:到农村、工厂、社区、大自然、德育实践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开展参观、访问、远足、生产劳动、生活体验、军事训练、公益宣传、志愿服务等活动。

参加人员:全体学生。

负 责 人:德育处主任、、大队辅导员、班主任。

工作要求:学校集体组织或以班级、小组(队)为单位组织。要保证活动时间和效果。要保存好相关活动资料。

四、家校合作

15.家校联系

主要内容:了解学生在家中的表现和家长对学生的看法;征求家长对学校和教师的意见;共同探讨对学生的教育方法。

参加人员:班主任。

负 责 人:主要领导。

工作要求:班主任要通过多种形式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与沟通。班主任以家校联系卡的形式与家长每学期至少联系一次。

16.家长会

主要内容:了解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情况,互通学生在学校和家庭的表现;向家长宣传国家有关教育的方针、政策及学校的要求;宣传家教知识,指导家长学习、掌握科学的家教方法;交流家庭教育工作经验;征求家长对学校教育的意见和要求。

参加人员:班主任,任课教师,学生家长。

负 责 人:德育处、教导处主任。

工作要求:每学期不少于1 次。学校要对家长会提出统一要求。班主任要认真备会,政教处要对备会内容进行审查把关。

17.家长学校

主要内容:普及家教知识,提高家教水平。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改进学校工作。加强家校沟通,优化学校办学环境,树立教育良好形象。

负 责 人:校长。

工作要求:

①发挥好家长委员会作用。根据学校情况每学期召开1-2次家长委员会例会。

②家教知识宣传。通过专家讲座、印发材料等形式向家长宣传科学的家教知识。有条件的学校可研究编写家长学校校本教材。

③家教咨询。学校领导、班主任、团队干部要经常与家长交流沟通,及时排解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的困惑与问题。

④学校意见征询。通过座谈会、信函、家校联系卡等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征询家长对学校教学、管理等方面的意见。

⑤学校开放日。邀请家长参与学校的一日活动,如听课、评课、活动等,体验学校生活。学校要主动倾听家长对学校的意见,解答家长提出的问题,解决家长提出的合理要求。每学期组织一次。要保存好开放日活动的相关资料。

五、班级团队

18.学生常规管理与德育评价

主要内容:建立、健全学生常规管理制度,对学生日常行为等进行检查、监督、评价,并作为学生德育评价和班级评价的依据。

负 责 人:德育处主任、大队辅导员、班主任。

工作要求:选拔责任心强的学生干部负责检查监督,将检查结果记录在册,定期公布,学期末予以总评,将其作为评定先进班级的主要依据。按照道德认知、日常行为和班(组)评议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根据学校情况定期汇总,以书面形式(家校联系卡、家长通知书等)通知家长。

19.评选表彰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班集体等

负 责 人:德育处主任、大队辅导员。

工作要求:市级优秀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的评选原则上每年一次。学校要设置各种特色奖项,并组织评选表彰。

20.学生代表会议

主要内容:征求学生对学校和班级德育工作、管理工作、后勤工作、师德师风、教学工作等方面的意见。

参加人员:每班3-6人。

负 责 人:德育处主任、大队辅导员。

工作要求:原则上每年一次。要做好会议记录,保存好相关材料。

21.少先队辅导员主要工作资料

总辅导员:工作手册,荣誉薄,文件资料,各大队的工作计划与总结、活动方案与总结,各大队辅导员的情况,各大队的组织情况,组织集中活动的资料,队前教育、入队仪式资料,组织活动的资料,主题班队会材料等。

22.少先队工作制度

(1)。队干部选举制度。队章规定每半年至一年改选一次队委会和队长。这是发扬民主精神,进行当家做主教育的一种制度。改选一般在学年或学期初进行。

(2)。队干部轮换制度。每个队干部有一定的任职期,期满无特殊情况不再连任。这种制度能够使更多的少先队员有机会参加队的组织管理,得到锻炼。

(3)。队干部例会制度。一般每周或隔周进行一次。主要内容是汇报、研究和布置工作。大(中)队例会可由委员轮流组织,并负责向辅导员汇报。

(4)。队干部培训制度。培训少先队干部,使他们熟悉和掌握自己的工作职责、方法和技能技巧,这是提高少先队工作水平的必要手段。培训的方法有举办队长学校、听课、实际操作、现场观摩等。

(5)。队前教育制度。新队员入队前要对他们进行队前教育。如学习队章、学唱队歌、学习敬队礼及呼号、系红领巾、为人民做一件好事。入队时要举行隆重的入队仪式。

(6)。表扬奖励制度。少先队组织应当经常在广播、队报、光荣簿上表扬好人好事,在"六一"儿童节、10月13日建队纪念日,集中表扬优秀少先队员、优秀少先队集体。

(7)。活动制度。小学少先队的活动一般要求大队活动每学期举行一次至二次;中队活动每月一次;小队活动每周一次。每次活动的时间不宜过长,内容不要繁杂,要注意年龄特点。

第5篇:师德个人汇报材料范文

一、以教学模式案例为突破点,深入研究,互动研讨,催生创优课堂的能力

案例研究强调“做中学”,因此,案例研究的主体应在课堂。结合学校实际,我们主要开展以品德课堂模式为主题的优课探究,目的是构建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探索、实践,让品德教学成为一池活水。

三年级品德组在研修“人类共同的家园”中《我们的地球》《世界真奇妙》和《我们这样生活》这三篇课文的教学时,决定采用“单元整合式”四步骤教学模式:整体感知小组学习资料整合个性汇报。全组教师分为四个小组去分头研究,先通过个人的教学、研究、反思,然后用“一课多上”“集中反馈”等形式进行集体互动式研讨。

通过不断地互动研讨,有教师认为,上《世界真奇妙》时,可从世界著名建筑、国家的别称、世界之最等方面展开研究;有教师提出,在汇报“地球特征”的学习成果时,可借助地球仪,做地形拼图的方式;有教师建议,在汇报“奇妙世界”时,可采用知识竞猜的形式。在教学后,欣喜地发现,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远比我们想象得强,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展示汇报的欲望很强烈。之后,在全校资源共享了“单元整合式”的教学模式。

这里的互动讨论,重在引导和鼓励教者和听者“上出自己的课”“说出自己的话”,让教师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充分肯定和承认教师的智慧,释放教师参与案例研究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在这种智慧的带动下,教师创新教学模式的火花被点燃了,教师围绕课堂实践、互动,争创最优化的课堂,受益的是全体品德课教师。

二、以教学诊断案例为生长点,以点带面,融会贯通,催生同伴互助的合力

在平时教学中,教师最感困惑的是发现了某个教学环节的问题所在,但限于个人的能力,不知道如何去解决。为此,我们通过开展针对性强的案例研究活动,把教师遇到的棘手问题,作为一个案例来交流与探讨,以点带面,进行“教学诊断”,强化合作意识,实行优势互补。

五年级品德王老师在上《红绿灯》一课时,用多媒体展示了一个个血淋淋的车祸现场,画面惨不忍睹。在研讨时,有教师指出,这些恐怖镜头虽能刺激学生感官,但在让学生受教育的同时,也让稚嫩的身心在无形中受到了一次伤害。如何在品德课上合理使用反面素材,充分发挥其特殊的教育价值呢?在案例诊断时,大家指出,教者教学理念有偏差,只是从成人的角度在灌输,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导致设计有问题,建议修改教学设计。王老师意识到这点,修改了教学设计,课件中虽没有出现血腥画面,但一个悲惨的事故却完整地呈现出来了。这个案例呈现出的“点”就是,在品德课堂中,如何合理使用反面素材。通过合作,大家领会的不仅是该案例启发的这个“点”,更是贯通了以后应如何合理使用反面素材的这个“面”。同时,在探寻的过程中,教师间的相互合作,优势互补得到凸显。

三、以教学叙事案例为切入点,深挖内涵,注重效果,催生自我反思的活力

培养教师的反思能力是案例研究的核心问题。我们要求教师结合实际,每月叙写一个课堂里发生的真实、典型的“教学叙事案例”来进行梳理反思,把自己在过程中的体会、感悟、思考、变化以“我讲我的故事”的形式现身说法,并将这些“叙事研究”的成果加以推广,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效果。

孙老师在一次教学叙事案例中写道:她上《家人关爱我成长》时,给学生布置了呵护生鸡蛋的活动。芳芳同学带了两个鸡蛋,分别画上笑脸男孩和哭脸女孩。第三天,她发现芳芳故意把画有笑脸男孩的鸡蛋打碎。问她为什么,她流泪说,留下的那个哭脸鸡蛋宝宝是她自己。原来,她妈妈又生了一个小弟弟,由于弟弟的出生和父母的忽视,使她性格、心理发生了扭曲。在这个案例中,孙老师反思到:由于家访缺乏,对学生的家庭情况了解不够;了解情况后,能帮孩子打开心结的操作方法不多,尤其是心理方面的辅导;切实做好家长育人观念改变的指导方法不够等诸多问题。这个案例,在品德组交流后,也引起了大家的反思,深挖出潜藏在里面的内涵:“教育无小事”“把每一件小事做出教育的味道”“爱在细节”等,这对于教师今后在品德课堂中如何关注学生是很有指导意义的。

四、以教学问题案例为出发点,潜心摸索,重于实践,催生研究课题的动力

教师在案例研究中发现的问题经过实践探索后,我们提出案例研究课题化、课题研究深入化的操作策略,要求教师根据教学中发现的问题,以案例研究的形式,用课题予以立项确认,然后再认真地去研究,采取“一课一问”“一问一究”“一究一题”的思路进行。

如姜老师上《我来做个小导游》牵出一个教材地方性的问题:不同的地方,旅游景点肯定不尽相同,如何恰当地结合当地的实际,开展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呢?姜老师对该案例潜心研究,选取了《了不起,家乡人》《家乡民风、民俗小论坛》等课例,结合课堂实践,从教学流程设计、教学资源整合、学生资料收集、小组合作项目、课后作业拓展等方面深入进行,设计出“找一找”“说一说”“比一比”“夸一夸”的基本教学思路,形成了“家乡”的三级理解模式:以县为家、以省为家、以国为家,在此基础上,按照人、物产、风景、习俗等形成一个资源库,设计出相关延伸拓展的作业。姜老师的问题案例研究,知行一体,侧重边思考边实践,通过不断叠加,给课题研究带来了大量第一手资料,最终该课题被衢州市立项并获奖。而她在课题结题后的汇报中,给大家做的课堂展示以及资源库的共享,更是让大家受益匪浅。课题成果转化为实践指导的纲领,这正是案例研究最期盼的目标。

第6篇:师德个人汇报材料范文

一、小学科学课堂“热闹”浮华的表象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需要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热闹”的场面,但更需要学生理性的思考和踏踏实实的探究。科学课堂教学要去掉虚假的热闹,应该建构有效的教学课堂。

(一)实验型科学课的“热闹”假象在实验型的科学课上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这个一种非常普遍的科学实验课堂。学生一起讨论,然后交流汇报一下,难道就是合作学习,就是自主探究了吗。从表面上看,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室里人声鼎沸,热闹的课堂景象产生。教师很害怕安静的课堂,努力引导学生把课堂变成热闹的竞赛场地。但是,认真地观察这种热闹后我们不难发现,有些同学并没有明确的研究目的,就是拿着棍子到处胡乱地敲打,嘻嘻哈哈的表情,很多小组成员中还有意见不统一的,学生们就互相争执,学生没有意义的争吵,反映出学生没有良好的个人素养,不会倾听,没有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这样的讨论无疑浪费了大量的课堂时间。学生在这样的讨论中,并没有学到探究事物的方法。二十分钟过去后,教师开始组织学生汇报交流。这时还有许多学生继续做着实验,并没有马上停下来。汇报的小组,也没有按照一定的顺序汇报,课堂显得很无序。

(二)知识型科学课的简单“热闹”知识型科学课以学习知识为主,科学知识具有客观性,可以用事实或证据反复予以验证,适合集体传授,而人文知识则关涉个人情感、道德及审美等领域,往往潜隐于教学内容之下。“知识型”的科学课对学生科学素质的形成认识浅薄,在课堂的实际教学中教师一味追求科学课堂的简单“热闹”。由于很多教师往往将学习科学知识作为唯一的教学目标,而忽视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的发展。在知识型的科学课堂上,学生热烈地讨论,积极地参与,踊跃地回答问题。“热热闹闹”的课堂,有些教师常常这样引导:今天这节课,比一比,谁的发言最积极?评一评,谁的表现最好?听到教师的赞扬,学生应该是感到非常自豪的表情,但是两个学生面无表情地坐了下去。教师浅显地定义科学研究的过程,会让学生产生对科学研究错误的认识。没有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家的研究有什么高深的,也没有让学生体会科学研究是要经过复杂的过程,学生不会产生热爱科学的感情。这样的课堂,学生只明白了科学研究的简单过程,没有任何实质的内容和深层次的情感认识。

二、小学科学有效课堂的建构

在科学课中,课前实验材料的准备,教师对于教材的把握和对学生积极的评价,对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的培养,都是教师控制有序科学课堂的关键。课前通过哪些途径做材料的准备?如果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怎样建立科学合理的实验小组?如何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都值得深入探讨。

(一)课前实验材料准备充足以实验型活动为主的科学课,课堂上要进行大量的活动。因此,实验材料的准备环节至关重要。科学探究活动的展开离不开大量的材料作支撑,充足的材料是对教材的有益补充,是探究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在材料的准备上,可以让学生自己准备,也可以师生共同准备,甚至让家长帮助准备,调动一切力量,准备好实验材料。精心准备合适的实验材料,组织学生有目的进行实验,课堂上的实验活动一定会有序。

(二)教师认真研读教材教师若不熟悉教材,把握不住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教学设计随意,课堂教学往往会混乱。教材是学生获得科学知识、提高探究能力的基本载体,是学生感受科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科学价值的重要资源。课前教师认真研读教材,仔细琢磨,认真推敲,才能驾驭课堂,才能更好地组织课堂教学,让学生更有序地经历探究学习的过程。教师还应积极营造安全和谐的课堂氛围,激活学生科学探究的需要与动机,确保科学探究学习的有序进行,把探究过程中的不安静因素控制好。

(三)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实验时学生无目的的研究,造成时间的浪费,当教师安排学生汇报交流的时候,场面很混乱,实验后的汇报交流,虽然教师已进行组织,但很多学生仍然还在实验上,忙于实验器材的摆弄,要么只想把自己的实验结果说出来,而不关注其它同学的汇报,这就失去了汇报交流的意义。在科学实验课中,几乎所有的学生实验都要求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来完成。所以,实验小组的管理,也就成了课堂有序的关键。课前教师可以将分好的小组进行编号,在课堂汇报交流时,学生可以按照编号有序地进行汇报,避免了学生交流时的混乱。培养学生实验前明确实验的目的、实验的要求、实验所用的材料以及实验的操作方法等良好的实验习惯。在进行观察实验前,教师要使学生明确观察什么。在实验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些什么,让学生明确实验目的、所要求观察的主要内容,课堂自然会安静下来。

(四)教师积极的评价教师是学生探究活动的组织者,教师的及时评价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起到促进作用。教师对学生的表现,及时进行表扬、肯定,对不足之处给予批评,能使课堂教学得到调整和改进,能使探究活动达到最终的目的和效果。在实验课上,学生往往对实验器材兴趣很浓,没开始实验探究就已经在摆弄器材,此时,就可以借助表扬其他学生的办法来激励其及时改正。及时、有效的评价在调整课堂节奏,有序地展开探究活动上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同时我们把每次评选出来的优秀小组加以表扬和鼓励,把他们作为全班的榜样,引导其他小组向他们学习,这样就能造就和谐安静的课堂氛围了。合理的课堂秩序是实验活动有效进行的前提,课堂上不能盲目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而忽视了课堂的总目标。课堂热不热闹,不是判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标准。让学生做一个安静的思考者。

第7篇:师德个人汇报材料范文

柳河一中按照《哈尔滨市2019年度师德师风质量年工作实施方案》和《木兰县教育系统师德师风会议精神》的要求和教育局的通知精神,为了维护教育行业的良好形象、切实减轻学生负担、促进教育健康发展,我校加强对教师违规行为的管理力度。学校按要求开展了肃风正纪强化师德建设活动,召开了家长座谈会。会议中大家共同学习了市、县文件及《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处理办法》(2018年修订)、教育部《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新时代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及《哈尔滨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六条禁令》、《哈尔滨市2019年度师德师风质量年工作实施方案》。会议再次强调教师要严守师德师风建设红色底线,号召全体教师拒收红包、不补课。如有违反要求,实行一票否决,从严处理!教师代表、家长代表分别在会上发言,均表示支持相关规定,共同营造我校教育的良好氛围,并分别签订承诺书,做出公开承诺。

一 、学校成立治理三乱专门组织

组长:曹臣

副组长:褚立军

组员:各教研组组长

学校由褚立军校长专门负责“三乱”治理工作,负责对全校教职工乱收费、乱订资料、乱办补习班的管理和监督,曹臣校长与分管领导褚立军签订治理“三乱”责任书,褚校长与每位教师签订责任书。

二、分管领导主要职责

1、分管领导负责了解上级有关的收费政策,及时向全体教师传达,并对上级规定的收费项目进行全程监督。

2、定期不定期对各班、各部门的收费、资料、补课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制止,并向校长汇报。

3、负责向学生、家长了解与三乱有关的情况,防患于未然。

4、协助上级有关部门对社会上举报学校问题进行调查、澄清、处理。

三、教师职责

(一)、治理乱收费

1、凡是收费项目和标准必须向学生、家长、社会公开,接受广泛监督。

2、不准以任何借口向学生家长变相强迫集资和借款。

3、不准私立项目,擅自收费或提高收费标准。

(二) 治理乱订教辅资料

1、不得私自变相为学生征订和推销规定以外的教材和教辅材料以及学具。

2、不得擅自从规定以外的渠道为学生订购科学计算器。

3、严禁收取学生费用乱编滥印辅导资料。

(三) 治理乱办班补课

1、严禁擅自举办面向在校学生的各种收费补习班。

2、严禁教师延长学生在校时间收费补课。

3、严禁教师以任何名义利用学生的寒暑期、节假日和双休日办班集体补课或强迫学生参加有偿家教。

4、严禁任何个人利用学校教室组织任何形式的补课。

四、学校进行治理三乱措施

1、对所有学生下发关于治理三乱、提高师德师风的致家长的一封信,加大对社会的宣传力度。形成良好的氛围。

2、各班级开展拒收红包礼金为主题的主题班会,让学生和家长有清晰的认识。做到加大宣传,形成风气。

3、各班级下发调查问卷,加大对师德师风的监督力度

4.学校定期进行自检自查,对治理三乱和师德师风工作常抓不懈。

五、处理

校长和主管“三乱”的校领导要经常深入班级对“三乱”问题进行检查,对违规违纪行为,一经查实,严肃处理并上报上级部门。学校将“三乱”治理工作作为考核领导和教师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在评选模、优、先活动中,及职称晋升工作中实行一票否决。

第8篇:师德个人汇报材料范文

(2017-2020)

为更好地组织我校各种教育教学科研的学习交流活动,通过举行讲座、教研组学习、印发学习资料、网络、参加上级组织的有关德育活动以及进行校内外的交流形式,组织教师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转变教育观念,探索现代教育模式和教育教学规律,促进我校的教育改革,特制定以下德语科研工作奖励制度:

一、学校不定期举行各种讲座。通过讲座进行教育新理念的学习、科学育人方法、教科研经验的推广等。

二、教研组学习活动。

各教研组每月组织一次学习,可以是理论学习,也可以讨论学习一些教科研的经验成果等。每次活动做到有计划、定时间,且要认真选定内容、定主讲人、定讨论题。

三、校内交流。

每学期进行一次全校性的德育教科研交流,对我校的德育课题研究、教育教学论文及其它教科研工作进行交流,使大家在交流活动中互相学习、互相启发、有所认识、不断提高。

四、对外交流。

积极参加地区级及以上教科研活动,加强德育信息和德育工作交流。经常走出去或通过网络,学习先进教科研经验,以促进我校教育科研工作向着正规、科学、深入的万向健康发展。

五、充分利用学校德育网站进行教科研工作的指导和交流。

六、每学期收集优秀德育论文、案例进行汇编,便于学习交流与推广。

七、德育教科研成果归档制度。

凡我校的德育教科研成果材料,如获奖论文、发表的论文、开发的校本课程等须及时向德育室申报归档。一方面作为学校档案保存;另一方面也用于作为奖励的依据。

凡在“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工作中,成绩突出者,学校要以不同形式给予奖励。注重自身修养严格自律,为人师表,以身作则能坚持经常地教师,且周围群众对其都有一致好评的教师可作为师德先进个人向上级推荐。被评为校、市、地区级德育先进工作者,学校分别给记入档案,并给予不同形式的奖励。被各级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授予的“师德标兵”,“师德先进工作者”,“德育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的教师,学校要大力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号召全体教师向其学习。

八、评选办法

先进年级组和优秀年级组长,由政教处组织评定,政教处、教务处提供材料,同意报有关会议审批。优秀班主任及先进班集体由各年级初步评定,政教处、教务处提供相关材料;学生先进个人根据有关文件精神、评选条件和分配名额,由班级民主初步评定,年级组同意,报学校德育处审批。凡受国家、自治区、地区级表彰的先进个人不再受校级重复表彰,凡受校级表彰的不再受年级组重复表彰。

九、表彰方式

校级评选的先进集体或个人每年在毕业典礼或开学典礼上表彰一次。年级组评选的先进在年级组进行表彰。国家、自治区、地区级表彰按上级要求进行。

第9篇:师德个人汇报材料范文

关键词:资源 尊重 创新 体验

课程资源既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依据,又是一个拓展创新的平台。教师在使用教材时要本着尊重加创新的原则,树立科学的课程资源观,成为各种资源的整合者和创造者。在使用各种课程资源时,教师要立足学生的社会生活,既尊重课程,又不局限于教材,根据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情感体验,对教材进行创造性的使用。以下是我在《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实践中开发及运用课程资源的几点做法。

一、立足教材,充分挖掘课程提供的资源内容

教材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因素,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材料、教学的主要媒体,同时也是考核评价的主要依据和标准,还是学生阅读课外读物、扩大知识领域的基础。《品德与社会》教材注重改变学生以往的学习方式,提供了一些丰富的感性材料,通过一些趣味性、有教育意义的案例和情景创设,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去开展和参与活动。教材中所配图片也起到了设置情景、激发思维、引导探究的作用。

要想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师必须在充分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学科特点、教学目标、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以教材为载体,灵活有效地组织教学,拓展课堂教学空间,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有限的教学素材蕴藏着丰富的内涵,体现着科学的哲理,给教师留出了更多的空间与余地,为教师提供了宽松、开放的研究舞台。因此,教师只有把握编写者意图,读懂教材,品出其中的内涵,悟出其中的精髓,才能真正把握住课堂的脉搏,才能有效地实现教学这一“再创造”的过程,从而使学生通过对《品德与社会》文本教材的学习,获得情感体验的感悟,促进自身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的发展,并为学生综合性学习其他学科提供有效的支持。

二、尊重学生体验,调整、拓展课程内容

《品德与社会》课程中设计了“体验”“尝试”等栏目,目的是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方法。但教材只是提供了探索和研究的问题,提示了学习活动的范例。对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依据本校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改编或创设符合学生生活的新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开展学习活动,让他们自主参与并得出结论。

1.教师搜集补充有说服力、感染力,贴近学生生活,体现主题内容和思想的资料和环节。这包括相关的背景文字介绍、图片、自制课件、学生身边的故事及教学环节等。如学习《为校园画张像》时,为了加强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进一步搞清校内主要建筑方位,为接下来画校园平面图奠定较好的基础,我特意开展了动手做“校园实景模型”的动手实践活动。学生的兴致很高,或独立或合作完成了十多件模型作品,并在校会上展出。这一活动除了知识结构上为以后的画校园平面图做铺垫外,更重要的是在学习的起始阶段,有意识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观察、动手和合作能力进行了培养。

2.适当调整、删减有关内容。如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感谢社区服务者》中,教材安排了《辛勤服务的人们》《社区的安全卫士》《社区的文化使者》三部分内容,需要学生到社区中对这三种服务人员进行调查和访问的实践活动,然后进行全班性的交流汇报。如果按教材安排的顺序分别进行采访再汇报,时间至少需要3―4课时,而教材只安排了2―3课时,而且形式单调重复。因此,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我调整了教材内容的顺序,先集中1课时共同了解教材中三部分内容,使学生头脑中有一个清晰的条理。然后,我让学生选择好调查对象,并利用1课时和课外时间,以教师带领和学生自由结组的形式到社区采访调查。最后,我让学生以喜欢的方式进行1课时的交流汇报,共同感悟和体验收获与乐趣。又如,《幸福生活的地方》中所写的关于“社区的文化使者”的内容离学生生活较远。于是,我用生活中社区的资料代替了书中的内容,为学生提供了如社区老年大学、社区健身房、社区艺术团等资料。这些内容离学生生活较近,学生易理解和感悟,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3.善用有争议内容。如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48页左1和右2这两幅图,学生除了能观察到公共场所的不良表现并做出自己的评价外,还能观察到自行车及人物画在草坪上,提出不该践踏草坪的意见(图印制的可能有问题)。于是,我利用这一时机,在表扬学生认真、细致观察的同时,还进行了环保与文明行为的双重教育。

三、依托课程主题,开展丰富多样的综合实践体验活动

课堂中,我根据主题及内容,设计了多种多样的活动环节,并组织了课堂内外的采访调查、合作绘画等活动。同时,我还使实践活动具有了针对性、生动性和实效性,如感受体验活动、行为操作活动、信息交流活动、动手制作活动、自我展示活动、竞赛争先活动、游戏表演活动等。

这些由课程资源引申出来的实践体验活动可以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并结合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程内容的兴趣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认识生活,适应社会,为他们逐步具备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以及综合性学习其他课程提供了有效的支持。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