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食用菌栽培技术范文

食用菌栽培技术精选(九篇)

食用菌栽培技术

第1篇:食用菌栽培技术范文

市场经济影响,自2015年以来,食用菌市场一直呈疲软状态,如平菇市场,2014年的市场价约在6元/kg以上。2015年至今,价格仅出现少数季节性小幅上扬,多在6元/kg以下徘徊。除部分地区外,大多菇民的生产效益不高。作为生产者如何应对疲软的食用菌市场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整理了近半年的调研结果,通过与广大菇民以及食用菌企业进行交流,总结以下几点建议和读者分享。

选择恰当品种

根据市场选择品种

市场调研

笔者通过走访、咨询等调研活动获得了食用菌市场的相关资料,分析发现山东市场已有平菇、香菇、茶薪菇、真姬菇、金针菇、杏鲍菇等,其中金针菇、杏鲍菇已经逐步实现了设施周年化生产,而姬菇、木耳鲜品等品种却鲜有生产,因此这2个品种存有潜在市场。

生产实力

以山东为例,大多散户都在生产平菇,而周年设施化生产企业都在做金针菇、杏鲍菇。如果是小额投资,不妨做灵芝、木耳等长线产品,而有实力的生产者可以选择做花菇、厚菇等主流产品,并通过高新科技和优良品种,靠质量和效率取胜。

打造品牌

公司或合作社应以品牌建设为第一要素,兼顾市场现实、热点进行综合考虑,然后选定适宜品种,搭配先进技术,构建知名品牌。

根据栽培技术选择品种

栽培技术是很重要的基础条件,尤其是种植高档珍稀品种时,会面临栽培技术难度大、稳定性差、可重复性差、产量低等问题。例如羊肚菌动辄上千元的交易价格虽然比生产平菇的利润高,但是该品种现有2大问题困扰着生产:①可重复性差,产量低而不稳定;②品种问题,目前人工栽培出菇的羊肚菌和野生羊肚菌的口感卖相还是存有一定差距,市场价格也是南辕北辙。

根据最新技术选择品种

目前较为前沿的生产技术是培育“富硒食用菌”,这一技术几乎涵盖了全部食用菌品种,“功能食用菌”也囊括了二十多个品种,在这一范围内可以再根据自身实力和市场状况进行品种的选择,更具有针对性。

具体品种(菌株)推荐

平菇 主推中广温型菌株,‘8359’‘2020’可用于中部地区的春秋季节、南方地区的低温季节、北方地区的中高温季节;中低温型菌株‘2006’‘83优’可在中北部的冬季出菇,并可双向各顺延1~2个月,甚至更多;高温季节的适应菌株“高温无忧”,可以作为高温季节控温栽培的首选。

金针菇 黄色菌株为‘金杂19’‘黄金’等;白色菌株主要有‘白金’‘白金3号’等。南北方均可栽培,各种设施均可,只要根据气候状况调控温度条件即可。

鸡腿菇 大个头菌株主要有‘Cc168’‘农科258’等,偏白色菌株主要是‘Cc833’‘大白鸡’等菌株,适应设施栽培的新菌株为长腿鸡腿菇,尤其适合菇洞栽培,商品性极好,只要满足温度条件在南北方的各种设施均可栽培。

香菇 培育花菇应选‘鲁花一号’,该菌株也可培育厚菇,栽培厚菇可选‘1363’,夏季生产可选‘农香66’‘农香69’等。南北方均可栽培,根据不同的温度条件和菇品去向确定合适的栽培设施,如寒冷地区可以安排花菇或厚菇的生产,南方各地低温季节可以考虑种植厚菇。

双孢菇 推荐福建蘑菇菌种研究推广站的‘2796’菌株。南北方均可栽培,只需调控温度条件。

草菇 大个头菌种首选‘V23’,中等个头菌株‘V35’‘V42’,该类大中型菌株尤受欢迎。以南方地区栽培为主,北方地区可在夏季安排生产,或进行设施化栽培。

姬菇 中高温型菌株主要有‘小平一号’等,中低温型菌株主要有PJ系列菌株,南北方均可栽培,各种设施均可。

茶薪菇 主要有‘茶薪菇101’、‘茶薪菇5号’、‘茶薪菇2号’等菌株。中高温型品种,只要调控温度条件,南北方均可栽培。

杏鲍菇 主要有‘XZ-1号’、‘XB-1号’等菌株,中低温型品种,现以设施化栽培为主,北方地区仅存少量季节性常规生产。

黑木耳 主要有‘黑花一号’等菌株,适宜中北部地区进行地栽生产,南方各地可以进行吊袋栽培。

毛木耳 ‘三益一号’属于企业选育的新菌株,北方地区首选种,南北方均可栽培,主要适宜棚式立体栽培。

灵芝 主要有‘韩芝一号’‘泰赤’等菌株,以棚栽为主,也可进行地栽,如林下培菌等。

病虫害防治

病害防治

病害防治主要包括3方面,即s菌、侵染性病害和生理性病害的防治,现将防治要点简述如下:

杂菌防治

(1)预防措施:①清理环境。堵住杂菌滋生源头。除对生产环境周边进行卫生清理外,200 m以内的粪堆、养殖场等最好予以迁移,无法迁走的应定期清理并施用药物。此外,可喷施200~300倍赛百09溶液(复配药物,主要成分是二氯异氰尿酸钠和氢氧化钠),室内预防可与300倍百病傻(复配药物,主要成分是咪鲜胺)溶液交替使用来确保预防效果,还能防止杂菌产生抗性。②操作标准。不要使杂菌进入基料,尤其应注意接种环境的消毒,主要是使用低浓度药物如400倍赛百09进行空间和表面喷洒,并开启接种净化机。③严格剔杂,警惕杂菌的“漏网之鱼”。培养发菌过程是杂菌最后的滋生机会,这往往也是生产者容易忽视的环节之一。因此建议培养发菌的场所,每隔3~7天喷洒一遍杀菌药物;专业供种单位和商业化生产者应该安排专人进行剔杂,将污染了杂菌的菌种挑出去,那些不能确定是否感染杂菌的“被怀疑菌种”也应剔除,或进行单独培养,以免混淆。

(2)杀灭措施 :①对污染比例超过30%的发菌,应将污染菌袋剔出,带离原发菌场所,对污染袋喷洒200倍“赛百09”后,将之打碎,尽快晒干,废料待用;对污染量较小的发菌,用药处理即可,但不要留置时间过长,以防成为新的污染源。②出菇后的菌糠废料,很可能成为新的污染源,建议将菌糠废料及时清理出棚,打碎后,根据需要可选择晒干、配方后发酵、养殖垫料等。③在生产前后时间,可以选择百菌清、多菌灵等药物,对生产环境进行喷洒杀菌,但是要注意药物不要与菌袋或子实体直接接触。

侵染性病害防治

凡是对食用菌子实体发生直接或间接危害,或有一些代谢物对栽培基料发生潜在危害的,均可视为侵染性病害。

斑点病 为细菌染病害,发生原因多为喷水不当,使菌盖上附着水滴后,在通风差、湿度高的棚室内,水滴较长时间的覆盖,使得细菌趁机侵染繁衍,导致该表皮组织失色,形成斑点或斑块。防治措施为摘除病菇,停止用水,加强通风,喷洒500倍百病傻和800倍黄菇一喷灵(复配药物,主要成分是农用链霉素和咪鲜胺)溶液。

黄菇病 细菌性病害,染病后的菇体变软、发黄、死亡、变褐,直至腐烂并发出恶臭气味,严重时菇棚内臭不可闻。防治措施为摘除病菇,加强通风,连续喷洒2~3遍黄菇一喷灵800~1000倍液。

生理性病害防治

实际生产中,因管理不当或气候原因造成的子实体出现非正常现象称为生理性病害,由于该病害属于非病原性问题,所以防治的首要原则是不要使用任何药物,更不得使用激素类予以催长或恢复正常。生理性主要问题有以下2种:

大小菇 外界高温导致子实体长速快,幼蕾仅需一天时间即可快速过渡到幼菇阶段,处于菌蕾边缘的幼蕾无法与中心部位的同类竞争获得更多的营养和水分,勉强长大,个头相差过大,形成大小菇,严重降低商品价值,减少产量。为避免此类现象,应在保证室内湿度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降低菇棚温度。

长杆菇 长杆菇就是菌柄比正常菌柄长,甚至畸形。这是因为高温时段,棚内通风不良,导致棚内二氧化碳浓度过高,菌盖组织无法正常分化而形成的。应在保持基本室内湿度的条件下,强化室内通风。

虫害防治

食用菌生产中,虫害主要有菇蚊、菇蝇,以及跳虫、螨类等。除非生产管理过于粗放或者出菇时间较长,否则食用菌生产不会发生绝产性危害。但是,近两年菌菇生产中的虫害发生日趋严重。对于虫类危害,应遵循“预防为主,防治并重”的原则,即产前产中预防在先,管理中及时发现,一旦发生杀灭彻底。

预防为主

生产中应以预防为主:①菇场的选择应远离养殖场、厩厕类场所、垃圾场、污水沟等不洁净的地方;②对栽培场所周围要进行定时清理,如草堆、粪堆等,尽量清理干净;③及时整理菇棚,使之整洁并符合栽培模式的要求,在门窗通风口处安装防虫网,棚内喷洒高浓度菊酯类药物彻底杀虫;④原辅材料不应带有虫类进场,尤其螨类害虫,多为原辅料带入;⑤对于“库存”螨害,就是残存或藏匿于棚室之内的螨虫,可以喷施阿维菌素后予以闷棚处理;⑥生料栽培时,应将拌料播种场所喷洒杀虫药,装袋播种操作时,应每半小时左右对料表喷洒一次氯氰菊酯类药物,以防带虫播种;发酵料栽培时,料内拌入适量阿维菌素,装袋播种时与生料相同;要点:出菇期间即使发生虫害也不得随便用药,可在出菇间歇期集中用药一次,即可达到杀灭目的;不得使用任何高毒高残留药物,尤其不得使用有机磷农药。

彻底清除

如果虫害发现不及时或预防不到位,基料内往往发生大量“菌蛆”,它们会咬食菌丝和子实体,将菌柄或菌盖蛀为海绵状,使菌袋由白色转为褐色。此时,喷药已经无济于事,应根据菌袋的出菇情况进行处理。如果仅出一潮菇,生物学效率在50%以下时,可用药剂对虫害进行彻底杀灭,才能继续出菇。具体操作方法是使用磷化铝,按4片/m3的使用量投放,6 h内即可将“菌蛆”全部杀死;假如出过两潮菇,一般不必进行药物杀灭,可直接作为废料,进行高温堆闷,即可杀死。需要注意的是使用磷化铝熏蒸杀虫期间,需要密闭空间,但是正在出菇的菌袋不可封闭太久,根据山东省当地的气温条件,4 h左右即可达到目的,时间过长可能会导致不出菇。

注意要点

(1)进行有机食用菌的生产,不得使用任何杀虫药物,即使只是用药物处理菌袋,该菌袋出菇后,其产品也不得作为有机食用菌上市。此外,凡是做绿色食用菌的,应按绿色蔬菜用药目录选择药物,不得随意用药;否则,用药后的食用菌子实体不得作为绿色蘑菇进入市场。

(2)即使做普通食用菌,对子实体的用药,也应根据药物残留期用药,并在安全期采收上市。但在夏季高温季节,子实体长速较快,很难保证药物有足够的分解时间,因此,笔者建议:应在出菇间歇期用药,不得对子实体直接喷施。

(3)选择植物源性药物进行综合防治,既可杀灭当下害虫,又能实现长期预防的效果;既维护了食品安全,又保障了生产者的生产效益。

新技术是生产效益的最大保障

新技术是保证生产效益的根本措施,也是应对市场变化、保障生产效益的积极措施。近年来,陆续出现的爆发出菇、林下培菌、富硒菇、功能菇等一系列新技术,取得了可喜的技术成就,并逐渐向食用菌以外的领域发展。

爆发出菇技术

不断增加的人工劳动成本逐渐压缩菌菇生产的利润,为了解决出菇时间周期长、占用设施时间长等生产现状,科研工作者经过不断试验,设计出“爆发出菇”技术,使长达半年的菌菇生产周期缩短至2~3个月,在相同的场所和时间内,栽培量可以提高2~3倍,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效益。

熟料网格栽培

2010年后,一N充分利用栽培空间的设施化栽培模式――熟料网格栽培逐渐兴起,为食用菌的生产带来了新的方向。该生产技术可大幅度减少用工人数,降低人工费用,更加适应现代生产和市场的要求。

开发特色菌菇

作为平菇“嫩菇”的商品概念,最早于20世纪80年代末提出,并在山东东部地区予以实施,并陆续在山东、安徽等地推出,均获得了理想的生产和市场效果,该菌菇的特色是好吃、营养价值高。虽然产量稍低,但总体效益是增加的。此外,还开发了富硒菇、高锌菇等功能蘑菇,这类特色菇可以满足消费者健康、保健等需求。其次该类特素菇的研究是根据国际食品发展趋势进行的设计和研究,纳入国家健康食品发展战略研究系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国民身体素质。同时该种特素菇可以作为日常食品的一部分,无需专业指导和特殊限制即可正常食用,从而达到食疗保健的作用。因此特色菌菇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市场空间十分可观。

林下培菌

为了弥补林业见效慢的缺点,发展林下经济成为近年来北方平原林业新型经济模式。在这种新模式中,发展食用菌成为一个热点模式。食用菌作为一种传统林副产品,非常适合林下间作。而且林下间作食用菌成本低、收益高、在资源保护的同时,可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生态优势。

总结

第2篇:食用菌栽培技术范文

1.1覆土出菇的方式

1)、在畦土上建设菇床,覆土一般选在播种菌种完成后15d或直接覆土,挖取草堆附近的土壤进行利用,要粉碎大块土壤,保证覆土的细碎,覆盖厚度不宜过厚,3厘米左右即可。

2)、通过脱袋地埋的方式进行覆土。将菌袋外部表面的薄膜塑料脱掉,将菌袋放在挖好的土坑中,在表面覆盖上4厘米左右的土壤。这样做可以让菌袋中的水分充足,不会出现水分的流失,土壤中可以为菌袋提供充足的水分和营养物质。

1.2覆土材料的选择

对于土壤材料的要求并不十分严格,完全可以就地取材,在园林中、菜地里、农田中挖掘都可以,在地表下面35厘米处挖出来的土壤最为适宜,经过阳光的暴晒然后将其粉碎为细小的颗粒,并经过消虫灭毒杀菌的处理,保证土壤酸碱度的标准。按照一定的比例将土壤、干牛粪粉、石灰粉加水搅拌混合在一起,用塑料薄膜覆盖暴晒一天。在把调整好的覆土材料投入使用之前,再加入新鲜谷壳或草灰土,可以使覆土栽培取得更好的效果[4]。

1.3覆土方法

想要使菌类的质量和产量得到保障,利用科学合理的方式进行覆土栽培至关重要。在对大球盖菇、鸡腿菇等菌类进行覆土栽培时,要掌握好覆土的厚度,过厚或者过薄都会对菌类的生长造成负面影响沙县地区主要是利用冬闲田种植大球盖菇。在原料的选择上应该选用新鲜的、干透、没有变质的稻草、玉米秸秆、麦草杆等进行粉碎之后,与水混合在一起,长时间浸泡,使原料的碱性降低之后再继续使用。在畦土上对大球盖菇的菇床进行建设,建造起1㎡左右的小堆,在上面覆盖上三层干草,然后将撕成碎片的菌种在每两层稻草的空隙之间进行点播。然后用草帘覆盖,这样不仅避免阳光暴晒,还可以使菇床温度和空气湿度保持稳定。覆土时机一般选在播种菌种完成后15d,还有人们在播种的过程中就直接完成覆土工序,用来进行覆盖的土壤需要保持一定的湿度,不仅如此,土质还要粉碎松软,若是土壤中还有腐殖质覆土效果会更好。没有沙粒和粘土的园林土壤是覆土材料的首选,但是在沙县地区多半直接挖取草堆附近的土壤进行利用,要粉碎大块土壤,保证覆土的细碎,覆盖厚度不宜过厚,3cm左右即可,经过两个月的时间就会生长出菇蕾。在播种完成后短时间内不适合大量喷水,但是需要保持覆盖土壤的湿度,以保证草内环境的水分充足。还应该在覆土表面覆盖一层薄膜,避免雨水破坏菇床环境,影响大球盖菇的生长。在菌丝逐渐长出草外时,还应注意及时的防寒防冻,保证高标准的空气湿度,使菇蕾能够健康的生长。对于鸡腿菇绝大多数采取袋栽后覆土的方式进行栽培,鸡腿菇的生长必须进行覆土,如果不进行覆土,即使菌丝长满培养料也无法生长出菇。只有土壤中的微生物新陈代谢产生的排泄物才能刺激幼菇成形。覆土材料多选择煤灰渣和腐殖土的混合物,也可以选择菜园中的粘性土壤作为材料。在塑料大棚内,按南北走向建畦,宽…1.2…m…,深…20~30…cm…,长度依棚长而定。在畦底和畦的四周撒一层石灰粉杀杂菌。将发满菌的菌袋脱去薄膜,平放在覆土好的畦内,菌棒间留…2~3…cm…的缝隙,用处理过的覆土将袋间空隙填平,并将整个料面覆上土,用农膜覆盖畦面。覆土层太厚,会影响通气性,出菇慢,但笨重土太薄,产量低。覆土以二次覆土为好,先在料面上覆一层厚…2cm…的土,…5~7…天后菌丝长透覆土料,再覆土1…~2…cm…,…2…次覆土的总厚度达…3~4…cm…。然后用喷雾器细水喷透,这样可以防止表土板结,有利于出菇。菌袋经过覆土,…7~10…天菌丝就可以长透覆土层,并逐步进入出菇期。覆土层的湿度以手握成团,落地即散为宜。在适宜的条件下,覆土后…12~15…天,鸡腿蘑便会破土而出。

2、覆土后的管理

在覆盖土壤之后还应继续进行适当的管理,要注意通风,根据生长情况进行不同程度的通风。在覆土之后的7~15天中加大通风量,菌索形成时,还应该再喷一次水,保证空气湿度在合理的范围之内,既不能过于干燥,同时也能过于湿润,还要根据不同种类的食用菌的不同情况掌握好光照的强度,和大棚内的恒定温度。

3、结语

第3篇:食用菌栽培技术范文

关键词 剑麻渣;食用菌;夏秀玲;栽培;效果

中图分类号 S646.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5-0088-02

夏秀玲色泽美观,馨香馥郁,肥嫩鲜美,肉质细腻,风味独特,营养丰富,食用和药用价值都很高,不但可鲜销制罐,还可烘干作为干品销售,市场价格稳中有升。剑麻主要用于制造船览等,工业废弃剑麻渣,即剑麻工业生产废弃的下脚料,一般被人们用来焚烧,或随便丢掉,往往造成环境污染、河流阻塞,剑麻渣含有丰富的纤维素以及糖类、矿物质、维生素、氮、磷、钾等营养元素,这些营养元素都是食用菌生长所需要的。利用工业废弃下脚料剑麻渣代替棉籽壳栽培夏秀玲,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资源,降低成本,提高产量,促进食用菌产业的发展[1-2],因此笔者特进行了工业废弃下脚料剑麻渣栽培夏秀玲技术研究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材料为:棉籽壳,杂木屑,剑麻渣(工业废弃下脚料晒干打成短纤维丝状)石膏,麦皮,石灰,磷肥,夏秀玲菌种(玉林市微生物研究所分离保存)。

1.2 试验设计

试验设4个配方处理,分别为:剑麻72%,麦皮14%,木糠10%,石膏1%,石灰2%,磷肥1%(A);剑麻42%,棉籽壳32%,麦皮14%,木糠8%,石膏1%,石灰2%,磷肥1%(B);剑麻50%,麦皮14%,木糠32%,石膏1%,石灰2%,磷肥1%(C);以棉籽壳71%,麦皮14%,木糠11%,石膏1%,石灰2%,磷肥1%作对照(CK)。

1.3 试验方法

试验操作流程为:备料拌料装袋灭菌冷却接种培菌出菇采菇。采用塑料袋规格为17.00 cm×33.00 cm×0.05 cm的聚乙烯塑料袋装料,按上述配方将原料搅拌均匀,调整含水量为65%~70%。为便于观察菌丝生长速度,中间不打孔,用绳子将袋口绑紧,置于周转筐内高压消毒灭菌,压力为1.2 kg/cm2,127 ℃保持2 h,趁热出锅,冷却后在接种箱内无菌操作接种,扎上塑料胶圈置于阴暗通风的培养室内培养,培菌阶段注意通风换气,菌丝生长10 d后划线以便测量生长速度,待菌丝长满袋后移至出菇房进行出菇管理。采用地面式摆袋出菇,菌袋下面垫上木板,按不同配方分别把菌袋摆在同一菇房的不同处,并作配方标记,去掉胶圈打开菌袋,并把多余的薄膜翻圈,保持菇房的相对湿度达90%左右,连续保持3~5 d,菇房温度维持在20~25 ℃,每天给予一定散射光,菇房勤加喷水,喷水时要通风透气,待第1潮菇多数菌盖平展时采收,第1潮菇采完后刮去菌袋表面老根死菇等,保持菇房湿度为70%~80%,养菌3 d,然后加大喷水通风量,进入下一潮菇管理,每潮菇管理方法与第1潮相同,共收4潮,每潮菇房内按以上方法统一管理[3-6]。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配方对夏秀玲菌丝生长的影响

不同配方对夏秀玲菌丝生长均有影响,从生长速度看,生长速度最快的是配方A,其次为配方C,依次为配方A>配方C>配方B>CK。说明剑麻渣营养较为丰富,能改善培养基理化性状,增加透气性,使菌丝加快生长,但配方A、配方C菌丝颜色洁白程度生长浓密度不如配方B与CK,CK的污染率最少,其次为配方B,相比之下配方A、配方C的菌丝浓密度不如配方B、CK,菌丝边缘整齐不如配方B、CK。CK虽然污染率最少但是生长速度及粗壮度不如配方B。综合上述可知,配方B在各个方面菌丝性状较好,4个配方的菌丝生长表现都无太大的差异(表1)。

2.2 不同配方对夏秀玲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

不同配方对栽培夏秀玲产量及菇的商品性状均有一定影响,其中配方B生化转化率最高,大于CK,依次为配方B>CK>配方C>配方A。商品经济性状以配方B、CK为最好,菌盖肉厚,质地实有弹性,不易开伞开裂,菇形大多形状均匀整齐丛簇排列,菌盖椭圆伞形,外观商品性极好,4个配方栽培夏秀玲子实体经济性状稍差异,但不很明显,菇的口感与对照棉籽壳配方相同(表2)。

2.3 不同配方对夏秀玲经济效益的影响

由表3可知,每袋成本最低为配方A,依次为配方A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工业利用后所剩的剑麻渣废弃下脚料可用于栽培夏秀玲,据检测剑麻渣富含粗纤维、碳水化合物、纤维素、矿物质、糖类、氮磷钾营养较丰富,剑麻渣因其质地疏松,持水性较好,能明显改善培养料理化性状,增加培养料透气性,从而有利于夏秀玲生长使其生长速度加快,且菌丝粗壮浓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缩短培菌期,提前出菇上市。含剑麻渣42%、棉籽壳32%为主料的配方栽培夏秀玲投入产出比为1.00∶5.05,菌丝长势旺盛长速快产量高,菇的商品性状好,与常规配方棉籽壳为主料相比每袋利润提高0.36元,利用工业废弃下脚料栽培夏秀玲,能很好地利用大量的廉价剑麻渣,因地制宜,利用当地丰富剑麻资源,发挥资源优势,变废为宝,减少环境污染同时能节省生产成本,提高产量和栽培效益,使食用菌栽培原料本地化,有效解决棉籽壳资源短缺、价格居高不下问题,增加农民收入,促进食用菌产业发展。

4 参考文献

[1] 刘秉儒,宋乃平,苏建宇,等.以柠条为主要基质栽培食用菌的配方筛选研究[J].北方园艺,2012(24):168-170.

[2] 杨旭,张连秋,李继存,等.杏鲍菇高产栽培配方筛选试验[J].食用菌,2007,29(3):33.

[3] 刘永兴.杏鲍菇品种筛选及培养料配方研究[J].农村科技开发,2005(5):21,14.

[4] 张福元,吴海花.鸡腿蘑培养料高产配方筛选研究[J].食用菌学报,2003,10(2):29-35.

第4篇:食用菌栽培技术范文

关键词:秸秆;食用菌;基质

中图分类号:S646.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532025

能源危机已成为制约一个国家、人类发展的重要因素,关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1]。秸秆是一种重要的生物质能资源,总能量可与玉米、淀粉总能量相当,秸秆燃烧值可达到标准煤的50%,蛋白质含量可达到5%,纤维素30%,还有一定量的钙、磷等矿物质。我国每年可生产农作物秸秆6亿多t,若能全部燃烧可生产大约3亿t标准煤热值,若折合成为饲料,重达1.5亿t[2]。秸秆用食用菌基质是一种重要的食品技术,食用菌具有较高的营养、药用价值,食用菌栽培基质是指菌丝体能够生长在其上并能长处实体的栽培材料,是菌类生长的“土壤”。秸秆基质可提高食用菌生产水平,目前利用秸秆生产平菇、金针菇、香菇的技术已基本成熟,本次研究试就此进行概述。

1 资源情况

秸秆富含食用菌(供人类使用的大型真菌),所必须含有的碳源(单糖、双糖、半纤维素、纤维素、木质素等)、氨源(蛋白质、氨基酸、尿素、硫酸铵等)、矿物质(钾、钙、磷、硼、铁等)、维生素(B1)等营养物质,以其为原料,结合少量化肥等其他物质,可据生产配方制成食用菌培养基,不仅可用于养殖白灵菇等草腐菌,还可全部或部分替代木材养殖平菇、香菇、金针菇等木腐菇。目前,使用食用菌基质的秸秆与工业加工秸秆基本一致,总资源量约60000万t,占可收集利用重量的90%以上,可选择秸秆包括稻草、稻壳、玉米芯、花生壳、麦秸等。

2 不同类型秸秆在食用菌基质中的应用

秸秆其主要成分为粗纤维,还含有大量的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多为聚合大分子化合物,通过简单的发酵处理,便可经微生物降解为小分子碳水化合物,为菌丝生长提供碳源。稻草是食用菌栽培基质最常用秸秆,我国食用菌栽培已在全国普及,就地取材、因地制宜,稻草是南方栽培食用菌常用材料。随着机械化水平的升高,麦秸常被直接还田,致北方食用菌秸秆基质来源缺乏。东北地区采用玉米秸秆成功栽培了多种食用菌,生物学利用率达到40%以上,李月梅等一不同玉米秸秆配方栽培双孢蘑菇,结果发现玉米秸秆、麦秸秆1:1比例混合栽培,生物学效率与麦秸单独培养相近,且子实体生长高峰显著提前,出菇期更集中。王振河利用玉米芯为主料培养食用菌,投入产出比达到1:452,工时减少较原有配方下降1/2。万鲁长、牛贞福[3]、杨伟[3]、蔡志英等分别以棉籽壳、棉柴、高粱壳为原料,栽培食用菌,相较于原有配方,栽培效果明显增强。有报道称采用水生蔬菜可作为栽培草腐菌的新材料,并成功应用于蘑菇、草菇、鸡腿菇等食用菌。方显出等一稻草、空心莲子作为基质栽培成功双孢蘑菇,产量明显提高。其它诸如五节芒、芦苇末等秸秆都有成为食用菌基质材料潜力。郭氏对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中形成的一条良性生态链,即从食用菌生产到蔬菜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再到土壤改良,实现了秸秆的多极化重复利用。

3 秸秆制作基质技术

以秸秆制作食用菌基质的过程是将秸秆中的营养成分降解成为细菌可吸收成分的过程,常用的技术包括发酵技术、微生物降解等。

发酵是将秸秆制作成食用菌基质的关键技术,这一过程中秸秆中的营养成分被降解,常用的技术为推制腐熟,在适宜的条件下,基质中或环境中的维生素生长繁殖代谢活动,引起高温、好氧条件下发生生物降解反应,将基质中的营养成分转化为可被食用菌吸收、利用,且不利于杂菌吸收利用的低分子化合物。在这一个过程中,需利用不同种类微生物群落交替作用,呈现细菌-放线菌-真菌演替规律,这一过程中,细菌分泌催化各种物质化学反应,促秸秆基质中的大分子有机物降解分解成为小分子物质。

除发酵外,还可直接获得敏感菌株对秸秆进行降解,获得目标物质,制得基质。周建斌等试对玉米秸秆进行碳化处理,并研究其碳化成分,证实其灰分和固定碳质量分数13.23%、77.05%,其富含动物所需的多种营养元素[5]。黄茜筛选出优质的木质素降解菌株,并与纤维素降解菌,协同发酵进行降解,效果较好。

4 小结

秸秆资源丰富,是栽培食用菌基质的理想原料,我国相关研究仍较少,且技术水平低,主要集中在配方技术、秸秆特性、营养成分降解技术等,研究深度不足,生物利用率偏低,尽管有成熟的秸秆栽培食用菌基质技术推出,但技术市场化严重不足,大众认知率低。应加强宣传,推动技术市场化,推动秸秆多极化重复利用。

参考文献

第5篇:食用菌栽培技术范文

关键词:食用菌;竹荪;林下栽培

中图分类号:S759.81文献标识码:C

武平县地处闽西山区,武平处于N24°47′~25°29′,南距南海180km,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雨热同期,降雨相对集中,干湿季节明显,四季分明,夏长冬短。全县各地年平均气温在16.0~20.5℃,其分布规律是从北到南逐渐递增,最热月(7月)月均气温为24.6~28.3℃,最冷月(1月)月均气温在7.3~11.0℃。据气候条件和竹荪生育特性,以温度持续7~30℃为栽培适宜季节,因此武平县适宜竹荪的栽培。同时武平县地处闽西山区,山林面积达22万hm2,其中有竹林面积0.87万hm2,丰富的竹林资源提供了栽培竹荪的原料。竹荪生产技术进行试验研究推广,能有效的促进农民增收。

1菌种

1.1优良菌株筛选

表1优良菌株的筛选

菌种代号形态特点斜面长满时间/d原种长满时间/d菌种来源D1个大、裙长、柄粗1850三真生物科技D89个大、裙长、柄中2055三真生物科技古优一号个大、裙长、柄中2058三真生物科技贵州种个中、裙长、柄小2375黔农食用菌厂

由表1看出,菌株均系长裙竹荪,试验结果以D1为优,选作推广应用菌株。

1.2优良菌种的培育

表2选用3种配方做为培育栽培种的培养基

配方成分/%碎竹木屑麦皮蔗糖石膏粉过磷酸钙硫酸镁尿素葛藤根竹根碎1304520151.510.11――2304520151.5―――113―752511―0.1―――

表33种配方培养基菌丝生长情况

配方污染情况生长情况所用

菌号1污染率

由表3可见,配方2为优。

栽培种在20~25℃黑暗条件下培养50~70d,优良菌种特征是:菌丝体初期白色,成熟菌种略有粉红色,间有少量紫色,菌丝粗壮,呈束状,气生菌丝浓密,浅褐色。

2栽培场所

试验选用3种类型场所栽培,结果如下:表43种场所生长情况

栽培场所类型〖〗面积/m2生长情况鲜品产量

/(kg/667m2)林下栽培667生长良好954.2田间园地667生长较好720废弃厂房200生长差42

由表4可见,3种类型场所自然小气候不同导致生产情况不同。林下栽培因自我调节气候能力好,有利于菌丝生长,收成达到预期效果,是较为理想的栽培场所。

2.1用料

以3种用料方法进行林下栽培试验:

2.1.1熟料

菌种用量:4200瓶/667m2,压块,厚度10cm。

2.1.2骨料

生料竹片,长1~1.5m,用前未经处理。

2.1.3碎料

生料竹片截成3~5cm长晒干,用3%石灰水消毒,加竹枝竹叶细料填充。结果表5:表5不同用料生产情况

用料

方法栽培

面积

/m2生产情况(鲜品产量)150生长良好,压块40~45d出菇;产量58.47kg。250大部分生长差,少量生长较好但周期长,5个月后出菇。350生长良好,出菇快,潮数多,产量高。产量72.86kg。

由表5可见,方法1生长良好,但耗资大,成本高,不宜推广。方法2简单,但效果差。方法3虽多花工截断竹片,但易堆制,菌丝生长快,且以大竹为原料,富含木质素,利于高产,是一种较好的用料方法。

3栽培方法

采用林下畦式栽培。挖深10cm,畦高10cm,宽1m,分3层,每层10cm,上覆田泥或腐殖质土3~5cm。畦式栽培不仅生长良好。而且具有投资少,操作方便的优点。

4出菇管理

出菇阶段主要做好场地的保湿、防涝工作。出菇时应侧重于畦面空气相对湿度的控制。遇到干旱天气,要经常在畦面喷水,以保持场地的空气相对湿度和畦面的湿度。若遇长时间雨天,则要及时清理排水沟,防止培养料浸水而导致菌丝窒息死亡。在出菇时,若遇到高温天气,要增加遮阳物厚度,避免菌球高温萎缩死亡。竹荪采收第1潮结束后,可停水5~7d后,在畦面浇1次重水,有利于第2潮竹荪的生长。同时要防虫、鼠、蚁、禽、畜糟蹋,其中又以防涝和防蚁害为关键。

5采收包装

竹荪播种后可出菇4~5潮。竹荪成熟一般在每天10∶00前,当菌裙撒至离菌柄下端4~5cm就要采摘。采后及时脱水烘干。由于竹荪干品反潮力很强,可用双层塑料袋包装,并扎牢袋口。

通过试验对比,本试验具有竹荪林下栽培速生丰产的特点,其技术可供大面积推广参考,技术要点归纳如下:选用优质菌种和高产菌株;掌握出菇期气温20~26℃前2个月为播种期,我县最优播种期为2~4月份;栽培场所林地富含有机质的沙壤土的地块较好,要求排灌方便,有较大的郁闭度;栽培原料以大竹碎片(3~5cm)为主料辅以少量枝叶根碎料,主料使用前需用石灰消毒;播种方法以畦式栽培,分3层播种,畦高30cm,每平方米投料15kg,覆土层厚3~5cm。

参考文献

[1]闫丽.名贵食用菌竹荪的栽培技术[J].中国农业信息,2005(12).

[2]黄海洋,储凤丽,刘克全,等.林地栽培长裙竹荪新技术[J].食用菌,2010(06).

第6篇:食用菌栽培技术范文

[关键词]秀珍菇;高温季;高效栽培

秀珍菇,又称环柄侧耳、白环柄侧耳,商品名为姬平菇、灰姬菇等,是近几年国际市场上新开发的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珍稀食用菌。秀珍菇肉质脆嫩、纤维含量少,菇味清香浓郁,口感柔、爽、滑、脆,营养丰富。据报道,秀珍菇蛋白质含量为26.8%,比双胞蘑菇、香菇、草菇更高,比一般蔬菜高3~6倍;此外还含有苏氨酸、赖氨酸、高氨酸等17种以上氨基酸以及维生素、铁、钙、磷、钾、镁等矿物质,经常食用能降血压,减少血清胆固醇,对肝炎、胃溃疡、软骨病等都有疗效,属于营养型、低热能的保健食品。

人工栽培秀珍菇,原料来源广泛,木屑、棉籽壳、稻麦秆、玉米芯以及其它农作物茎秆均可栽培。因夏季气温高,市场上供应的食用菌种类和数量都很少,因此在高温季节栽培秀珍菇,其经济效益显著,在蔬菜供应的淡季供应市场,深受消费者青睐。

一、菌种选择和培育

夏季高温季节栽培秀珍菇,应选择适应性强、产量高、品质好、转潮快、生长周期短、抗病虫能力强、耐高温的优良品种,本单位最初引进的秀珍菇为夏杏60。

为了保证菌丝体旺盛生活力,每年在7~8月高温期栽培的秀珍菇中,选择株形紧凑,出菇整齐,产量高,菌盖大颜色白的菌棒中,选取子实体。然后将选取的子实体用试管培养剂进行培养,待菌丝长满培养剂斜面后,将试管移至0~5℃的冷藏箱中进行保存。来年的1~2月进行原种扩繁,3~4月培育栽培用种,4~5月将栽培种接种到培养料(菌棒上)进行生产。为了便于操作管理,栽培用种选用规格为17×33×0.05cm高密度聚丙烯塑料袋进行培养,待菌丝长满全袋后,将培养料分成小块,通常一袋可接种50个菌袋。

二、栽培季节安排

为了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同时弥补夏季高温季节市场食用菌产品供应不足,根据苏州本地的气候特征和本单位的栽培条件,秀珍菇高温季节栽培,一般4~5月制作菌棒,接种后在大棚内养菌,6月中旬开始采收第一潮菇,以后每隔15d左右可采收一潮菇,到10月份结束,共可采收5~6潮菇。

三、栽培技术

1.培养料的准备

(1)培养料的配方

栽培秀珍菇的原料配方:①棉籽壳92%,麦麸5%,石膏粉2%,石灰1%;②棉籽壳91%,谷壳4%,蛋白胨0.5%,谷氨酸0.5%,麦麸4%,石灰少量。其它配方还有①杂木屑50%,玉米芯26%,麦皮15%,玉米粉5%,石膏粉2%,石灰2%,磷酸二氢钾100g,硫酸镁25g。②甘蔗渣50%,木屑32%,麦皮15%,石膏粉1%,石灰2%,尿素100g。

秀珍菇菌丝生长最适pH值7.0左右,在培养料配制时可用试纸进行测量,用石灰和磷肥加以调节。培养料的湿度应掌握在60%~65%,生产中以手紧握培养料,指缝间出现水痕而不往下滴为准。

(2)培养料的蒸煮和消毒

将备好的料加水,用搅拌机拌匀,然后将拌好的培养料装入规格为17×33×0.05cm高密度聚丙烯塑料袋中,每袋装料约1.25kg,装料要求松紧适度,以培养料紧贴袋壁为准。给塑料袋套上套环塞上棉花,按顺序摆放在塑料框内。将塑料框码堆,从底部通人蒸汽,然后将塑料框堆用两层塑料薄膜覆盖严实,当塑料框中心的塑料袋内温度达到100℃后,继续蒸煮15~16h,彻底杀灭培养料中的杂菌。蒸煮消毒结束后,待温度稍下降,揭开覆盖的塑料薄膜,将塑料框移至已消毒的接种室内,待料温降至25℃左右时,用气雾消毒剂或菇保1号灭菌剂对接种室进行全面消毒灭菌,5~6h就可进入室内接种。

为了达到良好的蒸煮灭菌效果,一次蒸煮的菌棒不宜过多,一般控制在2200个左右。用塑料框装菌棒优于用蛇皮袋装菌棒或菌棒直接码堆的蒸煮效果,同时也便于搬运。

2.大棚的准备

大棚选择镀锌钢管大棚,其标准宽为6m,长度可根据具体场地进行确定,以长度不超过40m为佳,过长夏季通风效果较差,不利于子实体的生长。在大棚内,为了防止杂菌感染,特别是浇水时泥水溅起而引起的病菌传播,应在大棚内土壤整平后,再铺上10cm厚的瓜子片(大小约2.5×2.5 x 0.5cm的碎石子),铺好后用漂白粉水溶液进行冲洗杀菌,再用5%甲醛水溶液大棚内喷施灭菌,备用。

秀珍菇喜弱光至黑暗的环境,因此大棚上面应采取遮光措施,具体方法可灵活掌握。如在生产上可选用黑色塑料薄膜覆盖,或采用塑料薄膜加遮阳网覆盖,或用塑料薄膜加草帘覆盖等,创造一个相对黑暗、低温的环境条件,有利于促进菌丝的生长和出菇。

3.接种和菌丝培养

(1)接种。首先将栽培用菌种袋打开,将菌棒分成50块大小均匀的菌块,然后打开栽培菌袋,将分好的菌块接入,放在栽培袋内或稍塞入培养料中,再重新套上套环塞上已消过毒的棉花,移到大棚内码堆养菌。

(2)码堆。因4~5月份塑料大棚采用遮阳网覆盖、棚内气温和地温回升较慢,菌袋可集中码堆在大棚的中间,仅在四周留有通道,一般可堆3~5层,6×26米棚内可堆菌袋(规格17×33×0.05em)5000个。

(3)菌丝培养。在菌丝培养阶段,要控制好温度,通常要求控制在20~28℃,黑暗条件,同时要注意加强通风,防止湿度过高而引起杂菌的生长和传染。约经过45d左右,菌丝长满袋口,并且深达全袋1121)~时即可进行低温处理。

4.出菇管理技术

秀珍菇虽然属中高温菇,但其出菇仍需要有低温和散射光的刺激才能完成,因此,当菌丝长满到培养料的1/2时,即可将栽培袋移到冷库中,同时将冷库的温度调节至8℃,使栽培袋及内部培养料温度降至8℃后,继续保持该温度10h,同时保证冷库中有一定的散射光,对菌丝进行低温和光照的刺激。刺激结束后,再将栽培袋移至生产大棚内,码堆后打开袋口即可出菇。

为了便于出菇和日常管理,减少气温对秀珍菇生长的影响,在栽培大棚内,通常沿大棚长度方向直接在瓜子片上进行码堆,6m宽的大棚可码10排。具体方法是:大棚两侧各码一条,菌袋要求打开的袋口向棚内;中间则菌袋底部相对,码四个双排,中间留80cm左右的走道,每条码3~5层,在长×宽为26×6m的大棚内,一次可堆放10000个左右菌袋。

待第一潮菇(控制在6月中旬)采收结束后,一般在原地经过5~7d的养菌,菌丝又长满袋口,并达到生理成熟,可再移到冷库进行低温刺激,进行第二潮菇的生产。这样经过反复的养菌、低温刺激、出菇,一般隔15天左右可采收一茬,共可收5~6潮菇,每个菌袋可采收0.35~0.4kg鲜菇。此外,出菇期还应加强温、湿度等的管理。

(1)温度。秀珍菇属中高温型菌类,其菌丝生长的温度为3~28℃,最适发菌温度为25℃;子实体的生长温度为5~27℃,最

适温度为15~20℃;出菇温度为15~25℃,最适温度为18~22℃,出菇时需要8~10℃的温差刺激。因此要根据不同的生长阶段合理调节大棚的温度,是获得秀珍菇栽培成功的关键措施。菌丝生长期对温度的适应性较强,应适当加大通风,防止高温高湿诱发杂菌的生长和传播;子实体生长阶段,则要通过增加覆盖、向棚面喷水、向大棚内空隙处喷雾或向地面喷洒深井水等措施,降低棚内温度,同时应注意加强通风。

(2)湿度。发菌阶段对空气相对湿度要求不严格,最好能控制在70%左右,让培养料表面稍干,有利于抑制杂菌的生长;子实体生长阶段适宜的空气相对湿度为90%左右,空气相对湿度过高会影响菌盖与菌柄的正常分化。高温时,利用微喷技术,一天向棚内喷水3~5次,以保证较高的空气湿度。

(3)光照。秀珍菇发菌阶段对光照要求不严格,完全黑暗或有一定散射光的条件下菌丝都能正常生长。但在出菇时必须给予适度的光照刺激才能正常分化形成菇蕾,因此,经冷库低温刺激移至大棚栽培时,应给予一定的散射光可促进菇蕾的形成。子实体生长阶段,光照的强弱对菇品质有一定的影响,光照度越高,出菇慢,菇的颜色越深,光照度越低,菇的颜色越浅;同时光照度越低,空气湿度越高,菇脚越长。因此,通过揭、盖覆盖物或调整覆盖物的厚度,保证大棚内有一定的散射光量,是获得优质秀珍菇的重要措施之一。

(4)通风管理。秀珍菇属好气性菌类,菌丝生长及子实体生长阶段都要求有充足的氧气,供氧不足会造成发菌不良和畸形菇的发生。通常情况下,打开大棚两端的大门(覆盖遮阳网时两端要留有足够的长度,即使在开门通风时,也不能让直射光进入大棚)通风即可。但在夏季高温期,气温高,风力小,自然通风效果很差,在这种情况下就要通过风扇进行强制通风,以保证大棚内有充足的氧气和相对的湿度条件,保证子实体的正常生长。

四、秀珍菇病虫防治

大棚外面采用遮阳网覆盖或用黑色地膜全覆盖,因此虫害相应较少。菌袋进棚前可先用敌敌畏和氧化乐果对整个大棚喷雾灭虫一遍,如果在栽培过程中发现害虫,要选用高效无毒,残留期短的广谱杀虫剂,如除虫菊、氯氰菊酯、菇虫净、鱼藤精等,在空棚时全面喷施并闭棚,1~2d后开门通风,待无气味后即可移入菌袋进行栽培。

高温期栽培秀珍菇最常出现的病菌危害是链孢霉菌,又名红霉菌,可用800倍多菌灵加柴油消毒局部感染处,或者将菌袋口重新扎好,小心移出棚外,集中进行焚烧处理。

五、采收和销售

当秀珍菇子实体的菌盖逐渐平展,菌盖边缘内卷,菌盖长2~3cm时应及时进行采收。采收时,用锋利的小刀在菇体下部连同约0.5cm厚的培养料一起割下,割下后连同培养料一起装框,并及时放人冷库中,上市前再集中进行修剪处理。这种采收方法可将老的菌种或肥大的原基一起清理,省去以后对老的菌种或肥大的原基进行清理工作量。

采收下来的秀珍菇不宜久藏,应尽快上市。根据本地的市场行情,在夏季高温期间,秀珍菇的平均价格在12~16元/kg。如果按照目前的生产条件计算,26m×6m的大棚内可排放10000个菌袋,每袋可收秀珍菇0.35~0.4kg,一个大棚的收入约为42000~64000元,经济效益显著。

参考文献

[1]张德云,潘祖华,徐向进.秀珍菇设施化反季节栽培技术[J].浙江食用菌,2008,(01)

[2]林育健.秀珍菇冷藏保鲜技术[J].现代园艺,2008,(02)

[3]黄良水.无公害秀珍菇标准化栽培技术[J].当代蔬菜,2006,(01)

[4]张汝兴,黄志龙.秀珍菇周年栽培技术关键[J].福建农业,2006,(06)

[5]范盛华.秀珍菇高效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6,(10)

[6]陈生良.秀珍菇反季节栽培技术[J].食用菌,2007,(04)

[7]江业明.秀珍菇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7,(13)

[8]李国贤,金卫群,杨永权.无公害秀珍菇管棚标准化栽培技术[J].食用菌,2006,(01)

[9]徐仁庚.反季节秀珍菇生产技术要点[J].新农村,2006,(01)

[10]陈君琛,沈恒胜等.秀珍菇反季节高效栽培技术研究[J].中国食用菌,2003,(04)

[11]孙静林,王少龙等.优质食用菌秀珍菇高产栽培技术[J].中国农技推广,2007,(07)

[12]陈生良.秀珍菇反季节栽培技术[J].食用菌,2007,(04)

[13]唐三定.秀珍菇室外反季节栽培试验[J].食用菌,2006,(03)

[14]李志生.秀珍菇栽培技术[J].食用菌,2007,(01)

第7篇:食用菌栽培技术范文

>> 棉籽壳栽培金针菇高产技术 秀珍菇高产栽培技术 秀珍菇栽培新技术追踪 秀珍菇高温季高效栽培技术 桑枝秀珍菇反季节栽培技术 利用玉米芯替换棉籽壳栽培金针菇效益分析 香菇、平菇、秀珍菇、金针菇中葡萄糖含量测定 利用花生壳栽培秀珍菇的技术研究 木薯杆栽培秀珍菇不同麦麸添加量配方试验 秀珍菇黄菇病的调查与防治建议 秀珍菇生物学特性及工厂化栽培技术 金针菇棉籽壳袋栽生产技术 秀珍菇超高压保鲜中分离的芽孢杆菌的鉴定 富硒秀珍菇菌粉制备技术优化及应用研究 柱状田头菇液体发酵条件优化 素炒八珍菇 厨中之珍猴头菇 云芝、灵芝和柱状田头菇胞外多糖对果蝇寿命的影响 柱状田头菇硒提取物的提取工艺和抗疲劳效果 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柱状田头菇挥发性成分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0111115/20120831.

[2] 任广跃, 朱文学, 张仲欣, 等. 棉秆营养价值及其饲用模式分析[J]. 粮食与饲料工业, 2009, (10):3.

[3] 胡清秀. 珍稀食用菌栽培实用技术[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1: 5967.

[4] 卢政辉. 秀珍菇安全高效生产技术要点[J]. 浙江食用菌, 2009, 17(4):4648.

[5] 唐小伟, 初正云, 方文艳, 等. 凯氏定氮法测定刺槐花中蛋白质含量[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1, 13(12):8587.

[6] 王高. 棉杆代料栽培香菇试验初报[J]. 运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0, 18(6):3839.

第8篇:食用菌栽培技术范文

有着丰富的农业副产品、工业废料资源。我县是玉米种植大县,平均每年种植面积都在100万亩以上,仅玉米芯产量每年都在1.5亿千克以上;还有大量各种作物秸秆、籽壳、糠、锯沫、禽畜粪、工业废料等;以及各种杂草、枯枝落叶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资源,这些都可作为栽培食用菌的培养原材料。尤其是有300公顷的沙棘林地,更是栽培食用菌的极好材料。

有着充足的食用菌栽培空间。我县有一万五千多农户,据初步调查统计,其中可利用的庭院种植面积六万三千多亩,是一项宝贵的土地资源。另外还有大量的温室、大棚。

有着强大的技术支持及科研单位作依托。可与吉林农业大学等农业科研单位合作,由其提供先进的食用菌栽培技术和优良菌种。这些年来,我县农业部门已有许多农业科技骨干力量,有着丰富的理论知识、实践经验和培训能力。

有着方便的交通网络和消费市场。我县位于吉林省西北部,地处内蒙古、黑龙江、吉林三省结合部,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京齐、长白铁路穿越我县,通车里程近100公里;四十一条公路总长六百一十四点七公里,四通八达,有利于商品流通。各乡镇都修了村村通公路,每月各乡镇场基本有三次大集贸市场。有货不愁客,只要有大批量的食用菌生产出来,就可以招来四面八方的客商。

有着较多的剩余劳动力。据调查统计,全县有男女劳动力近八万五千余人,而耕地有限,约有百分之二十五的剩余劳动力。尤其秋收以后,农民大多数都无事可做。

二、发展庭院食用菌栽培的优点

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实践证明,利用庭院栽培食用菌,易经营、好管理、投资较少,所获经济效益较高。

充分利用土地面积,一年多熟、一年多收,可栽培菌类品种多。根据自身条件,可以搭建大、中、小规模不等的棚室,还可以立体栽培,充分利用空间。一年可栽培多次,循环往复,可栽培春菇、夏菇、秋菇、冬菇,品种有平菇、香菇、黑木耳、灵芝、猴头、凤尾菇、金针菇等多种食用、药用菌,使一地多用、一地多收。

可以充分利用农村“两个剩余”,即剩余劳动力和剩余劳动时间。农业机械化生产的迅速发展,使农村出现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和剩余劳动时间,可因人、因地、因时合理安排生产栽培方式,把劳动时间化零为整,进行科学统筹的生产操作。

保险系数大,抗灾能力强。发展庭院食用菌栽培,受外界天气因素的影响较小,而且病虫害较少且容易控制和治疗。

三、当前我县食用菌栽培存在的问题

缺乏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和技术指导;零散生产和无序经营,没有形成规模化;食用菌的生产、加工、销售没有形成一体化;没有建立起科学的菌种生产管理体系,大量常规品种出现老化、退化现象。

第9篇:食用菌栽培技术范文

当前,随着人们对科学膳食、科学养生的认识不断提高,食用菌作为大众普遍认可的健康食品,市场需求逐年增加,市场前景非常广阔,其整个产业也因投资小、成本低、周期短、经济效益高,成为富民增收的重要渠道。近年来,我县食用菌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已逐步成为富民增收的一项特色新兴产业。特别是2014年,全县以黑木耳为主的食用菌袋栽总量达到550万袋,干木耳产量约为50万斤,产值近1500万元。同时,受黑木耳整体市场价格持续走低影响,给我县食用菌产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冲击。面对这一情况,县委、县政府通过借鉴外地经验,结合本县实际,及时制定了《逊克县食用菌产业发展实施意见》,并出台了具体的扶持政策,为坚定广大农民发展食用菌产业的信心、助推我县食用菌产业走出低谷奠定了坚实基础。下面,通过实地调研,结合各乡镇上报材料,总结我县食用菌产业发展呈现出以下三个特点。

1.1 棚式栽培推广迅速。棚式栽培食用菌同地摆相比,具有节省用地、可控性强、受气候影响小等优势,更有利于提升品质和提高经济效益。2015年,县委、县政府明确提出今后一个时期,全县将按照“一三六”的发展思路和布局推动食用菌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即打造一个县级食用菌标准化样板园区,做强宝山、新鄂、新兴三个乡镇先行示范基地,培育发展克林等六个乡镇辐射带动示范点)目前我县示范基地已完成新建大棚22栋,计划栽培食用菌44万袋。宝山村通过争取省扶贫办资金50万元,重点扶持“清义”黑木耳合作社,完成了新建大棚6栋及相关基础设施。新鄂、新兴两个民族乡通过向省民委积极积极项目资金,建新大棚总数已达到66栋,目前大棚已全部投入使用。克林、车陆等其他六个辐射示范点2015年新建大棚24栋。全县食用菌产业发展“一三六”布局初具规模。

1.2 专业合作社带动作用明显增强。经调研发现,各乡镇食用菌产业发展较为有规模的,大都是依托农民专业合作来进行生产销售的。据统计,截止2015末全县共注册成立食用菌专业合作社18家,入社人数达134人,注册资金1791万元。起步较早的宝山乡清义黑木耳合作社具有较为成熟的菌种培育和栽培技术,并注册了“清义”黑木耳商标,2015年该合作社栽培黑木耳10万袋,带动全乡栽培总量突破300万袋。克林镇的康佳黑木耳合作累计投资190余万元,2015年新建大棚18栋,建成了菌种培育生产线,栽培黑木耳130万袋。实践证明,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推动我县食用菌产业发展、带动农民致富增收方面发挥了重要的e极作用。

1.3 产业化发展链条不断延长。2015年,随着黑木耳市场价格逐渐回升,农民发展食用菌产业的积极性和信心也随之增强,在菌种培育和产品销售等环节都有新的突破。在菌种培育方面,在为了节本增效,宝山、克林、逊河和干岔子等乡镇纷纷开始自主培育菌种、生产菌袋。目前,县级食用菌示范基地、宝山乡宏山村的菌种培育生产线正在建设,新鄂、新兴等地也打算自主培育菌种,进而降低生产成本。

2 存在的问题

2.1 组织化程度低,应对市场风险能力弱。我县食用菌产业发展虽然初具规模,注册成立了18家食用菌专业合作社,但绝大多数合作社在实际运营中还存在组织化程序低、生产不规范、产品销售不畅、品牌意识不强等问题,特别是在销售方面,大都是自产自销,等商家上门收购,没有形成一个有序、规范的销售市场,抗风险能力较弱,严重制约着产业的发展壮大。

2.2 菌种参差不齐,品质难以保证。目前,我县栽培的食用菌绝大部分是从伊春、孙吴等地购买的成品菌包,然后直接放入大棚(或地摆),这样一来,除了无形中增加成本外,各地菌种的品质也难以保证。另外,我县自主培育的菌种,也大都缺乏科学指导,品质不一,对下步打造本县特色品牌增加了很大困难。

2.3 科技支撑不强,栽培技术不够成熟。我县的食用菌产业发展主要集中在栽培管理和销售环节,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在菌种研发、加工等环节上,尚处于起步阶段。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大都缺乏科学的技术指导,许多合作社和栽培大户主要依靠多年从事食用菌经验摸索着干,科学解决生产难题的能力还不够。同时,缺乏食用菌种植、管理、加工等方面的专业人才。

2.4 营销方式粗放,产品知名度低。品牌意识不强,全县除个别合作社注册品牌、包装销售外,其余外销的大宗产品均没有统一的商标和包装,产品营销方式粗放,知名度低,缺乏市场竞争力。生产与市场连接方面缺乏大型、综合型食用菌加工企业,终端销售渠道单一,产业综合效益不高,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弱。

3 对我县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建议

3.1 建议加快推进食用菌产业化发展步伐。重点应加快县级食用菌示范基地建设进度,同步实施龙头带动战略,出台优惠政策,积极引进食用菌龙头企业、合作社入驻基地进行标准化生产,充分发挥它们在标准化生产、精品加工、开拓市场等方面的优势作用,切实提高全县食用菌产业的抗风险能力,引领带动全县食用菌产业走向产业化发展道路。

3.2 建议加快自主食用菌品种培育。通过调研可以看出,我县食用菌产业想要做大做强,必须解决自主培训菌种这一环节。建议加快推进县级食用菌示范基地建设,为培育出适宜我县的自主食用菌菌种作出示范。同时,充分利用抚育林政策,保障好锯末子等原料供应。

3.2 建议加快科学栽培技术推广。目前,我县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我县应发挥县级食用菌示范基地作用,引进栽培技术成熟、管理经验丰富的市场经营主体入驻示范基地,边经营、边示范,重点加强菌种培育技术和栽培管理技术的普及推广。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