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路面工程论文范文

路面工程论文精选(九篇)

路面工程论文

第1篇:路面工程论文范文

1.1我国沥青道路的情况

随着近几年我国的道路建设,让我国的交通路面的建设力度不断加大。道路路面材料主要是沥青路面、水泥路面和砂石路面这三种,然而,沥青路面有坚实、耐久性好、防渗透性好等优点,并且极其容易保持路面的平整性,非常容易管理。当然,沥青也不是全无缺点的,由于沥青路面本来就对温度特别的敏感,常常出现沥青砼的离析等问题,这些也严重的阻碍了沥青路面工程的进步与发展。因此,我国提出,要对传统的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进行改进,提升工程的质量和使用寿命,促进我国道路建设能有一个更大的进步。1.2沥青路面工程沥青路面工程是在铺设道路时使用了掺入路用沥青材料的矿质材料。由于沥青的加入,提高了道路的承载力,沥青结合料将矿质粒料粘结成整体,增加了道路的平整度,也增强了路面抵抗行走车辆的碾压破坏和自然因素产生的不良影响,并使路面具有抗水性。煤沥青、石油沥青、天然沥青构成了修筑路面的主要沥青材料。

1.3沥青路面的前期准备

在进行施工之前,施工人员一定要好好看过图纸,详细的了解此路面的情况,仔细的了解此处的环境因素,同时还要制定合理并且准确的施工计划。并且,还要安排相应的工作人员轮流对沥青路面进行做工,能够在路面出现施工问题的时候能够及时的联系,这是提高公路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的重要前提。还有一点就是准备好施工的材料,对于材料的管理一定要做到仔细、严谨,一定要派专门的工作人员保证材料的质量,不合格的材料一律不能使用,这是为了防止施工时出现有关材料的问题。同时,要想好材料的混合比例,并找到将混合好的材料放置到环境因素影响小的地方。

1.4沥青工程施工技术

对于运料车的要求,需要车上盖有雨棚,起到对沥青防雨、保温、防止污染的作用。施工混合材料时,必须严格的控制好搭配的比例,对于用水量的控制要格外的注意,不可以过多也不可以过少,过多过少都会材料的质量有很大的影响。以下是一些施工时的措施:排水。对于沥青路面排水问题,通常采用隔离措施,往往是在路面上设置一个沥青封油层,厚度控制在2cm左右,也可设置一个排水砂垫层,应该将其设置在基层的顶面,使其能够起到排水的作用,同时,也能保护沥青路面。控制基层和垫层的强度。对于在施工时控制基层和垫层的高强度问题,主要是在拌料和压实问题上,如果材料搅拌的不均匀,就会影响沥青路面结构的稳定;如果对沥青的压实出现了问题,就会大大降低沥青道路的性能,并且会严重影响道路的质量问题,减少道路的使用寿命。在施工时每一个步骤对路面的性能,对路面建设的质量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对于施工人员要仔细认真的施工,确保每一步都没有任何问题。

2.沥青工程施工存在的问题

2.1总体说明沥青工程在施工现场存在的问题

普通的沥青路面由于其自身的因素普遍存在一些缺陷,然而,这些缺陷的存在往往会直接影响沥青路面的质量问题,甚至会产生一系列的安全问题。这些缺陷一般会造成沥青摊铺的问题和沥青砼离析的问题。由于我国正在解决这一问题,但是由于沥青的性能和种类繁多,功能又各不相同,因此很难进行推广一些方式,除此之外,由于我国部分地区发展的不是很好,因此资金方面就会出现一些问题,导致沥青路面的施工问题依旧存在。

2.2沥青工程摊铺的问题

在我国,沥青道路施工传统的摊铺作业方式普遍采用摊铺机进行路面施工作业,特别是在城乡的沥青公路施工中,应用也是最为广泛的。目前由于对沥青施工的重视,因此要求施工人员严格按照施工现场技术管理的有关程序走,在摊铺机进行工作时,它要连续完成摊铺的工作,但是由于摊铺机的供应是间断性的,因此,摊铺机的摊铺压力并不均匀,也容易造成沥青路面的质量降低。因此,对于摊铺不合格的地方要进行重新摊铺。

2.3沥青砼离析的问题

对于,沥青道路施工存在的最常见的问题就是沥青砼的变化,其变化会直接影响施工路面的质量问题,甚至会出现裂缝的现象。当然,沥青砼离析的原因十分复杂,在任何过程中都有可能会造成沥青砼离析的现象出现。沥青砼离析现象一般分为密度离析和温度离析两种。沥青砼密度离析。沥青砼密度离析主要是指沥青砼混合材料时受到了除机械振动之外的因素使其中比较大的材料原粒聚集在一起,导致混合料不均匀,导致在沥青道路施工时产生道路平整性不高的问题,因此,有关沥青砼密度离析要注意好材料搅拌、装载、运输、卸料和摊铺机的翻动时出现材料颗粒不均匀的现象发生。沥青砼温度离析。在施工中,如果不进行均匀的、充分的搅拌,就会产生局部温度不均的问题,而沥青砼温度离析就会出现温度不均的材料处。一般情况下沥青砼温度离析发生的原因是在材料运输的时候。

2.4沥青工程的新技术

对于沥青道路建设的技术方面国外和国内都有了进一步的研究,对于技术方面也有了一系列的创新,笔者在此也写出几个新技术。转运沥青砼的新施工工艺。这是为了解决沥青道路施工传统的摊铺作业方式摊铺机而导致的问题。对于相关人员研发的转运车转运沥青砼的新施工工艺,能够实现了摊铺机的连续稳定的摊铺作业,并且能够降低出现路面施工不平整的情况。强化沥青路面横缝处理技术。对于解决路面横缝的处理,一直是个大难题,此技术的提出是在横向接缝碾压时用双钢轮压路机先横向碾压,深入新铺层的宽度为15cm,而后逐步向新铺混合料移动15cm~20cm,直到压完全部的路面,确保沥青砼能够完美的衔接上,对于这一技术的创新,使其在应用上非常的方便,既能减少了很大的成本,也能减少了许多人力与物力。

3结语

第2篇:路面工程论文范文

基层施工是一个重要的施工环节,这个环节中我们一般会把标高与横坡度的合格率提高,从而能进一步将之前所有出现的放样不准确等相关问题进行克服。所以在此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十分严谨的设立控制桩,必要时要用线绳来进一步加密控制点来提升精度。

2工程中的机械管理

要顺利完成一项工程,除了有充足的人员配备之外,工程机械也是很重要的一项条件,同时完善的机械配备也是现代化施工中所必不可少的,它能直接影响路面工程的施工进度、工程质量等方面。随着中国公路建设机械化能力的日益提高,日常的机械管理工作也显得日益重要。不管在什么工程中,我们都必须遵守一个原则“质量第一”,只有与工程质量得到保证,工程的建设才有意义。所以,我们必须要想到对机械的管理更加严格,这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我们工程质量。所以,我觉得,我们首先应该从机制上完善,来保证我们工程机械能够被很好的管理,一般而言,要开展全员管理的机制。运用这一机制的好处,运用一系列的技术、经济与组织管理措施,对施工机械设备实行全过程综合管理之方法。其目的在于努力实现施工机械寿命周期的费用最低化与综合效能的最高化,强调的是经济性;其手段在于是综合应用工程技术、财务、经济及管理等学科内容及方法,强调的是科学性;其范围包括了从施工机械的选择、应用,一直到宣告报废的整个过程,强调的是全面性;它的参与人员关键是有施工工人、管理人员以及专业技术人员,强调的是全员性。

3公路路面工程相关的质量管理

3.1建立健全质量保证机制与质量检验机制

要安排专人负责质量管理,并要实现了在施工管理以及施工的工艺方面进行改进。同时,我们相关的质检人员也要严格进行质量自检管理工作,将重点放在质量控制的实施过程控制。除此之外,我们还要每月进行一个有条理性的奖惩制度,坚持奖罚分明,这样才能进一步坚持自我控制和自我检查,才能更加完善这一自检系统。使之能所有的质量问题可以得到消除于生产之中,以避免质量问题或事故,促进该项目到一个新水平的质量品质。并且,在自控系统并没有建立建全没有有效和充分的工作情况,不可以过早的进行路面施工方面的工程。

3.2提前设置好路面施工的控制桩

路面施工动工之前,为了进一步控制好路面标高和平面位置,更加有利施工放样以及后续的检查验收工作的开展,我们在施工过程中,应该更加注重施工路面的精度的调整。在正式开工之前必须要在验收的路基上设置好控制桩,按照具体的要求做到以下几点:第一一定要将控制桩设置于路面的中轴线上;其次要在控制桩埋没的过程。最后是对控制桩的放置不管是标高,还是在平面位置上,一定要保证一定的精度。在设置好之后,我们还要进行现场的复测,来保证定位的准确,来保证控制桩能够真正发挥其作用。

4路面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

在整个施工的过程中,对于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项至关重要的环节,施工的现场安全能不能得到办证有绝大部分是与现场作业的交通状况是否安全有着密切的关系的,在复杂的施工路面作业过程中,一定要维系好现场施工车辆的秩序,这样确保现场作业的人员的生命安全,具体的维护管理措施有:

4.1现场作业的所有工作人员都应该身着亮色的工作服

一般以橘色的安全服为主,并且在作业的现场也应该配备专门的安全员和交通管理员来维持秩序。一般而言,专职的安全员要负责管理和监督现场的安全设置及时对交通进行疏导和管理,保证现场的作业能够正常开展。根据长期的施工情况而言,作业现场至少有四个安全员,并且还穿着橙色反光标志服,所有的安全官员要分开实施24h的道路施工安全检查。交通督导员主要负责有效地指挥交通。所示对突发的交通情况进行应对。

4.2在路面的施工过程中

一定要时时刻刻提醒作业现场的施工人员注意安全,不可在作业区外的区域,特别是超出交通安全安全设施之外的没有封闭的道路上走动。要防止因为车多和路障的因素形成人员的伤亡事件的发生。

4.3作业现场的各类工程车都必须贴上黄色的警示标

按规定将工程车辆停放在制定的区域内,要杜绝乱停乱放的现象的出现,在进出施工地点的时候,一定要无条件的服从于现场的管理人员的指挥。同时,我们的施工单位还应该在施工现场摆置安全方向标、警示灯以及彩旗,这样才能给现场的工程车辆以警示,以避免施工车辆在上空跨越安全设施上方进入未封闭道路,造成危险。

5结语

第3篇:路面工程论文范文

关键词:水泥砼路面裂缝施工

引言

造成面板开裂的因素是很多的,只要施工中不谨慎随时都可以出现面板的各种裂缝。当混凝土面板的抗拉、抗折强度低于混凝土的收缩和翘曲应力时,裂缝就会产生,而随着时间、气温变化、雨水渗入及行车作用,会最终导致全部路面的破坏,目前尚无理想的修补方法。对裂缝严重的面板只有铲掉重浇新板,在浇注前应在相邻板的接触面处钻孔埋设传力杆。面板裂缝轻微且不再发展的,可以采取修补。修补工作不但费工费料,外观难看,而且工艺繁杂,使用效果也不及原有的整体板。为此,施工过程中要严格管理,精心组织,最大限度地降低裂缝的产生。

1路面裂缝的成因

1.1内部因素

1.1.1行车荷载破坏:根据刚性路面设计规范,我们知道路面应力计算假定最不利作用荷载位置在板中央、板角和板边缘中间位置,因此,因行车荷载反复作用造成的裂缝主要集中在板底面和边线中间、及四角上面450斜线位置。

1.1.2温度应力:水泥砼具有热胀冷缩性质,路面板白天表面温度高,晚上底面温度高,上下面温差导致热胀冷缩不一致,形成拉应力,长期作用下形成裂缝。

1.1.3化学作用:水泥通过水化作用形成强度,在硬化过程中释放大量热能。在通常温度范围内,混凝土温度每上升100C路面板每米膨胀0.01mm。据有关试验证明,水泥水化过程中的热能释放是变化的,初始较缓慢,25min后增温,大约在水泥终凝后12小时的水化热温度可达800C,使砼内部产生显著的体积膨胀,产生很大的拉应力,当外部砼所受拉应力一旦超过砼当时的极限抗拉强度时,板块就会产生横向或纵向裂缝。

1.1.4碱骨料反应:砼中的骨料约束水泥的膨胀和收缩,产生拉应力,产生裂缝;有些水泥在生产过程中,有时会出现一些过烧的CaO和MgO,它们的水化速度很慢,往往在水泥硬化后再水化,引起水泥浆体膨胀、开裂甚至出现网裂。

1.1.5干缩裂缝:水泥硬化过程中,水份散失的同时,水泥浆体收缩,当收缩变形与砼本身的抗拉应变和徐变应变不相适应时,就会产生干缩裂缝。产生干缩裂缝的主要原因有砼的单位用水量、骨料粒径、细粒料含量等诸多因素,但主要是单位用水量。

1.2外部因素

1.2.1切缝不及时:主要表现为施工中切缝时间难以控制,切缝不及时,温度应力大于相应时间路面抗拆强度,导致路面出现横向裂缝。

1.2.2计量不准:现在高速公路施工中的砼搅拌一般都采用电子计量的大型拌和站,各种材料的称量精度都有保证。但是,如果施工经验不足,不根据施工环境变化及时调整施工配合比。在加水量的控制上,死搬设计配合比,没有根据施工现场风力、温度、运输距离等因素及时调整,致使施工水灰比时大时小,形成砼强度的差异,使早期裂缝机率增大。

1.2.3外加剂因素:砼路面施工中一定要掺加外加剂,但如果掺加了不合格的外加剂,砼就会出现早凝、慢凝、离析、有害物等问题,直接影响砼的质量。

1.2.4运输的影响:运输距离、时间过长使砼在运输途中发生“离析”、造成施工和易性差,影响振捣效果,导致砼板块发生早期裂缝的概率大大增加。

1.2.5漏振或振动不够:摊铺机施工过程中振动器损坏还继续施工,使砼漏振。砼中存在的空洞降低了砼的强度,使路面发生裂缝或断板。

1.2.6气温变化:施工中有时气温突然变高或变低,甚至辅以刮大风,造成砼中水份失去过快,形成表面网裂。汕梅高速公路K96+250处,因中午气温过高,施工时未采用防护措施,路面摊铺过后不到4小时就发生连续11块路面板网裂;K93+420处施工时下午刮大风,在路面成型后2个小时就有两处网裂。如果施工期间夜间有寒流,不采取加盖保温措施的话,那么第二天肯定有断板。

1.2.7养生不及时、不充分:砼中硬化过程中失去的水分未能得到及时补充,使砼产生干缩变形发生早期裂缝。

1.2.8基层问题:基层塑性变形量过大,使水分浸入基层,反复作用就会使底板出现脱空现象而促成水泥砼路面裂缝、断板。

1.2.9路基问题:路堤填方高度高、自然沉降大;填挖方分界;桥头沉降;软基处理不彻底等诸因素导致不均匀沉降。经行车荷载反复作用,导致砼板裂缝、断板。

1.2.10养护问题:表现在排水不畅、地下水位上升致路基承载力下降而破坏路面。

2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的预防措施

2.1提高混凝土本身的性能水泥混凝土路面产生裂缝的根本原因在于混凝土的极限拉伸应变值太小,不足以抵抗干缩变形和温度变形。

为了提高混凝土的极限拉伸应变值或抗拉强度值,改善路面的抗拉能力,可采取以下措施:①混凝土的极限拉伸值随着抗压强度的提高而有所提高,因此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可提高其抗裂性能。目前水泥混凝土路面多采用m2C30、C35较高标号的混凝土。②采用碎石配制混凝土。因为采用碎石配制的混凝土的极限拉伸值比用一般卵石配制的混凝土提高30%左右。③控制混凝土骨料的最大粒径。采用最大粒径较小的骨料配制混凝土时,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极限拉伸值。因此《规范》中限制骨料最大粒径在一般公路中不超过40mm,在高等级公路中不超过35mm,甚至限制在25mm以下。

2.2提高基层施工质量水泥混凝土路面基层应具有较高的强度、较高密实度和较好的水稳性。因此,在路基施工中,应严格按施工操作规程进行,做到分层填筑、分层碾压、分层测试。每层的压实厚度、压实度、平整度及路拱都要满足设计要求和规范要求。

第4篇:路面工程论文范文

关键词:路基路面工程 教学改革 探索 实践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公路建设领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热潮,各种新的路基路面工程问题层出不穷,如重载交通带来的破坏、旧柔性路面再生技术、北方暴风雪行车安全、沙漠地区修筑公路、高边坡和超高边坡工程地质灾害问题等。这些新的公路工程领域和自然环境因素影响产生的问题,使得传统的路基路面工程课程内容陈旧,急需更新。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传统教学内容单一,不利于技术人才的培养,无法及时满足新形势下对公路建设人才的要求。(2)路基路面工程课程教学发展本身的需要。高职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在教学方法上要求丰富多样,应适应现代教育理念和方法。

一、教学改革思路

1.创新型教学团队的建设思路及实践

在“大学之大在于大师之大”的思想指导下,课程组将创新型教学团队的建设作为本课程教学水平提高的基础,构建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教学团队。从校外引进和聘请了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专家和兼职教授,同时将课程组青年教师派到工程一线,增强教师队伍业务能力。经过多年建设,课程组形成了一支科研、教学、工程实践相结合的教学队伍。科研、教学和工程实践互相促进,进一步提高了路基路面工程的教学水平。

2.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教学体系的探索

路基路面工程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结合紧密的课程,课程组进行了课程实践方面的探索和研究,完成和正在承担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教学体系相关课题,在注重课程理论体系的同时,按照学生对课程知识和能力掌握的顺序,构建了课程认知实践—课程实验—课程专题实践——工程现场实践的实践教学体系,在校内外建立了10多个不同层次的教学实践基地。本专业毕业生在路基路面工程技术领域 “上手快、动手能力强”,具有较好的创新意识,能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

3.科研促进教学途径的探索实践

根据路基路面工程的课程特点,并结合课程组教师的科研情况,课程组提出了“科研进课堂、科研进教材、科研进实践”的“三进”课程教学模式。近几年的实践表明,通过“三进”模式的实施,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课程区域特色的培育探索

课程组开展了区域气候条件和交通运输现状及发展对道路专业学习内容的影响等相关教改课题研究,依托学校对外技术服务平台的优势,合理设计课程理论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内容和体系,在课程基本理论和普适性知识讲授基础上,将教师承担的大量科研项目内容有机融入教学,针对西部地区干旱、冰冻等自然气候条件下路基路面结构、材料及其施工技术特点进行重点阐述。目前本课程已经初步建立起一套体现西部特色的教学内容体系。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创新

1.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创新

课程教学过程中始终结合本课程的特点,通过课堂教学、现场实习和课程设计,将基础理论与工程实践相结合、最新规范与科研成果相结合、课程内容与先学知识相结合。同时通过培养学生文献追踪的能力,补充和深化课堂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科技论文与科技报告的表达能力。

2.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

(1)交替教学

在路基路面工程课程的教学实践过程中,考虑到学生在掌握知识能力的速度和程度上存在差异,教学上不能搞“一刀切”,特别体现在实践教学环节中。要因材施教,有符合学生专业技能掌握程度的个别化的学习环境,教学进程除了集中,还需要有分散,需要有针对个体或小组的学习环境,在校内实训期间,由教师进行学生技能阶段性掌握程度量化考核,考核成绩优秀的同学将组合为学习小组,第一批派到校外实训基地相关企业进行工学交替的学习。其余同学将继续在校内强化实训,并根据考核成绩分批去企业进行实训。在一定程度上,将竞争机制引入课堂,不仅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培养着学生的职业素质,形成了理论教学+教师导学+校内实训+校外实训的课程教学体系。施工工艺实训采用了工学交替教学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启发式教学

对于课程中一些抽象和难以理解的问题,充分利用启发式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灵活地运用直观启发、演示启发、比喻启发、比较启发等教学方法,从生动直观出发,使学生获得深刻的感性知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经过归纳,上升到理性知识,使学生有效地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

(3)任务驱动、项目导向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部分采取“以任务为核心驱动、以项目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即以下达任务或项目的形式来组织课堂教学,让学生以任务为中心以所学的知识为基础,独立思考寻求完成任务的方法。根据路基路面工程课程培养目标所规定的职业能力设定工作项目,以工作项目为轴心整合课程内容形成课程单元,课程单元和职业能力相对应,课程内容由基础知识、专业技能和扩展知识组成,充分体现课程结构、课程定位和课程内容的职业性。通过校外实训基地企业的反馈,这种方法既突出了应用,又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在合作中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使教学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共同研究、讨论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完成教学目标。

(4)“教学作”一体化现场教学

校内实训室可以满足路基路面工程课程部分内容的现场教学需要,具有真实的职业环境,按照专业岗位群对基本技术技能的要求,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得到实际操作训练,促进学生专业技能、技巧的形成,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

三、结束语

高职路基路面工程课程教学改进是一项长期、综合的任务,在改革和探索的过程中要以市场为导向,培养技能型人才,不仅要学生掌握路基路面工程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得到提高,使学生的专业知识、能力及素质得到协调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综合培养,另一方面如何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引入路基路面工程热点问题的探讨,如何加强学生自主性和积极性,是每一位路基路面工程课程教学工作者面临的主要问题。

参考文献:

第5篇:路面工程论文范文

【关键词】路基路面工程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实践基地

【中图分类号】G4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8 -0040-02

一、前言

《路基路面工程》这门课是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道桥方向的重要必修课。课程涉及内容广泛并与工程实践联系密切,具有一定的地区特点。该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工程性较强的课程,要讲授好本课程,是有一定的难度的。除了系统的课堂教学之外,应配合组织实地参观、实物鉴别、课程作业、施工实习等辅助教学环节,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教学+课程设计+课程实习”体系,以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系统的接受能力。对承担该课程的教师而言,研究这门课程的教学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1]。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对该课程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如下一些建议。

二、有关《路基路面工程》课程教学的几点建议

1.优化教学内容

《路基路面工程》课程内容繁多,包括一般路基设计、路基稳定性分析与计算、路基防护与加固、挡土墙设计、路基路面排水设计、土质与石质路基施工、碎砾石路面、块料路面、无机结合料稳定路面、沥青路面及设计、水泥混凝土路面及设计等内容。涵盖了力学计算、结构设计、材料特性、施工工艺等多方面的知识,如果按教材顺序,把各个知识点一个一个地讲解,这样会让学生越学越糊涂。因为这些知识需要一定的先修课基础,而且实践性极强,知识点非常粗象,强行灌输,只会让学生越来越反感,直至产生厌学情绪。事实上,作为讲授该课程的老师,自己首先要对课程内容了如指掌。只有这样才能凌驾于课堂之上,才能把各章节之间的关系理清,这样才能在讲课时,做到重点突出,逻辑分明,而不会让学生感觉到各章节之间是脱节的,整本书内容好象什么都重要,但又什么都没学到。《路基路面工程》这门课实际上是逻辑性非常强的一门课,它的各章节之间相互关联,组成了一个系统的知识框架。该课程主要包括路基工程部分和路面工程部分。路基工程部分首先介绍了构成路基的材料――土的力学强度及相关特性,在此基础上分别介绍了一般路基及其附属设施的设计、特殊路基的设计,即高路基、软土地基的路基和浸水路基的设计,接着介绍了路基边坡的防护设计与支挡设计、路基的排水设计,最后介绍了土质路基和石质路基的施工工艺。路面工程则是介绍了各类不同材料的路面材料的力学性能、路面特点、施工工艺及设计计算理论。在课程讲授中,重点是介绍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掌握基本方法、施工工艺。难点则是滑动面计算、挡土墙设计、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设计。而对于复杂的弹性计算理论、国外的路面设计理论则可以不需要讲解。老师在组织课程教学前,一定要让学生对知识框架有一个认识,明确各章节之间的联系,优化授课内容及各章节的顺序,这样才能掌握学习这门课的规律,才能轻松学好它[2]。

2.改革教学方法

要学好《路基路面工程》课程需要有一定的专业基础课知识,包括《道路建筑材料》、《土质与土力学》、《工程地质》等方面。繁琐的知识加上一些枯燥的理论和公式,很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按传统的教学方式,难以达到讲课绘声绘色,是无法吸引学生。首先要从教学内容上精简,突出主次,分配好重点和难点的时间。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多媒体给工程类课程教学提供了较大的帮助,能让教师在课堂上多方位讲解。比如说可以在广泛收集实际工程的现场资料基础上,做成教学短片;利用便捷的动画制作软件,把一些知识变得更生动、形象。学生也能多方位去了解和学习。路基路面工程多媒体教学可以把路基路面的设计、施工及原理较好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时不再感到枯燥,同时可使学生走向社会时很快适应施工现场,能较快地进入到工地角色中去。这种全方位的刺激,可以大大提高教与学的效果,同时也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传递更多的信息量,可以缓解内容多而课时少的矛盾[3]。其次,要把传统的教学模式作些改进,以前的教学大纲中,全部是理论授课,在课程结束后,另加两周的课程设计。事实上,两周的课程设计时间是有足够的,如果能把两周课程设计压缩到一周,另一周用来进行课程实习,去工地现场,观摩路基施工、路面施工及各种边坡防护与支挡工程施工,则会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3.重视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路基路面工程》这门课程的实践性特别的强,虽然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更直观,但由于现代施工工艺的突飞猛进,很多知识必须要到实践中才能彻底得到理解。因此,要上好这门课,与之配套的实习基地的建设则是至关重要的。由于本课程的实践内容涉及到路基施工、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沥青路面施工、边坡及挡土墙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基层施工等内容,在大型公路施工企业建立实习基地则显的尤其重要。既可以选择在一个星期集中实习,也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灵活安排实习。笔者所在学院与本市公路管理局签订了实习基地协议。公路局下属有施工单位也有监理单位,还有检测单位和设计单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既能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灵活组织学生去现场实习,也能集中一周的时间,让学生分别参观路基、各类路面的施工现场。事实证明,这一效果非常好,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学生更直观地掌握课本知识,同时也亲身体验了工地的生活。总之,建立一个良好的实习基地,在整个教学互动中是至关重要的。

4.建立完善的习题库

现行的路基路面工程教材,都没有提供课后习题。对于初学者来说,到底重点和难点在哪里,让人摸不着头脑。作为授课教师,建立一套完善的习题库,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样可以让学生能一目了然,知道该掌握哪些东西,该如何学习这门课程。在习题库建立之前,学生反应,在复习该课程时,都是象看小说一样,从头看起,结果看着看着就看不下去了,也不知道到底该如何学习该课程[4]。笔者在综合了近几年的一级建造师考试题目,同济大学、东南大学等国内名校的研究生入学考试、课程结业考试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由浅入深的模拟题库。学生在学习该课程的同时,能方便地边看习题库边对照课本,这样,各个知识点就一目了然了。学生学习有目标,自然学习劲头也足了。

三、结束语

《路基路面工程》课程的教学具有它自身的特点,要想教好这门课,必须根据课程的特点,灵活处理教材内容,运用各种手段,让课程学习从形式到内容都生动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这样,必然会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郭超祥.《路基路面工程》的教学改革初探.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7

[2]金清平.关于路基路面工程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2008.6

第6篇:路面工程论文范文

(1)注重与相关专业知识衔接“路基路面工程”课程与“土力学”、“道路材料”、“材料力学”、“弹性力学”等多门土木工程课程相关,应注意与这些课程的有机衔接。例如路面工程中面层、基层的建筑材料,如沥青特性和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水泥和水泥混凝土的类型与构造、石灰和粉煤灰等半刚性基层材料的力学特性,都是路面结构设计的重要影响因素。在“路基路面工程”课程之前开设的“建筑材料”课程的学习中,“路基路面工程”任课老师就与“建筑材料”任课老师沟通,注意相关建筑材料知识的讲授及补充,为学生学习路面工程打下扎实基础。还有如路基稳定性分析和挡土墙设计涉及到的基本分析方法、土压力计算和稳定性验算等都需要用到土力学相关知识,要求学生有扎实的土力学基础。这些都强调土木工程各专业课程的有机衔接,教师应对各相关知识点融会贯通,这也是对任课老师的基本要求。

(2)注重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在理论教学中,在讲透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结合工程案例介绍如何利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来寻求解决工程中出现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使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有机结合,例如讲解特殊路基设计的内容,可以结合学校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的区域特性,根据阿拉尔市区道路盐胀-冻胀破坏特点具体分析南疆硫酸盐渍土工程特性及沙漠公路综合防沙和路基防护加固措施,通过分析实际工程案例和现场观测,学生对于盐渍土和风沙地区路基设计和施工都有较深刻的认识;对于沥青路面设计这一章节,我带领学生参观了阿拉尔-阿克苏公路拓宽改造工程,并邀请现场施工的工程技术人员现场讲解道路的设计思路和施工工艺。该道路的路面设计就是采用沥青混凝土面层,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和底基层,风积砂垫层。学生通过现场参观获得感性认识,对沥青路面的组成和材料的选用原则掌握的比较快,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增强了学生的工程意识,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此外,根据社会需求,课堂融入建造师考试,尤其是公路和市政方向管理和实务科目的一些重要知识,大大增加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更突出了本课程工程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

2实践教学的改革

(1)改革课程设计在实践教学环节的安排上,增加了为期一周的路面课程设计训练,设计题目多样化,尽量结合工程实际,要求每位学生的设计参数均不相同,让学生多角度考虑问题,尝试多种解决问题的途径,同时要加强计算机绘图等CAD技术的应用,切实提高学生动手能力。通过训练使学生更加准确地掌握一般路面的设计方法和设计的基本理论,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工程技术应用能力。

(2)增加实验教学为了能够很好配合课堂教学,增强学生对路基路面的直观认识及其动手能力,结合教学实际开设12学时的试验课程,主要有沥青混合料试样的成型、路面的弯沉、平整度、抗滑性实验,渗水实验及沥青路面使用性能评价等,实验要求学生尽量能亲自操作,并掌握每个实验的基本步骤,能独立完成整个实验并写出完整的实验报告,考核结果按15%记入理论课成绩。通过实验教学,学生掌握了公路检测管理的必备知识,能熟练进行现场检测,提前培训了学生的工作技能,对日后学生的实际工作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3)完善现场调查与实习环节为了进一步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效果,增设了教学实习环节,在第六学期末,安排了为期五周的施工实习,在第七学期初,安排为期四周的毕业实习。这两个实践环节中,均由学院联系相关的施工单位,推荐学生生产实践,学生可以深入到道路建设的生产第一线,在工地现场结合实习工程实际,进一步深化路基路面工程的相关理论和具体施工方法,同时建立毕业实习信息反馈制度,进行动态管理,有利于提高实习质量,例如土木10届8位参与到玉阿新公路旧路改建项目的学生,与施工技术员同吃住在公路沿线,勤奋好学,深受实习单位的好评。

(4)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在毕业设计实践环节中,学生应完成系统的道路工程结构物设计或道路工程施工类设计课题,选题应与教师科研工作相结合,并融入具体工程实例,学生全面系统应用理论知识和设计方法,完成毕业设计;在设计过程中,应建立合理的监控和管理体系,做好开题、中期检查、后期检查、答辩各项工作,保证毕业设计规范有序进行,为学生毕业后踏入社会工作做好充分准备。

3培养学生专业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

(1)采取多种教学方式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除了课堂讲授、讨论外,路基路面工程课程还采用新技术讲座、参观实际工程等多种形式增加学生对本专业知识的认识,了解本学科领域科技发展的重要成就和最新发展趋势,扩大学生和老师的视野,培养学生对专业的兴趣。

(2)改革作业方式为了深化课堂理论知识和扩大视野,除了布置各章节课后习题,还可以根据课程的进展情况适当布置课后调研论文,提交相应的调研报告,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查阅文献、编写学术论文的综合能力。

(3)改革考核方式以往开卷考试学生普遍都死记硬背,囫囵吞枣,试题稍作变动,就不会变通,可将考试形式由闭卷变为开卷。试卷内容多增加一些与实际工程相关的案例分析题,要求学生在理解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可以利用辅助资料解决问题,按识记理解运用深层次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结语

第7篇:路面工程论文范文

【摘要】本文依托海文高速公路路面改造工程,在既有路面状况调查、评定的基础上,结合该道路的未来交通发展的需求。综合考虑桥梁顶升数量、调坡路段长度、施工周期、临时用地量、交通组织影响、环境影响、交通工程附属设施影响、工程造价等各方面的因素,分路段针对性提出了路面加铺改造方案。可为其它类似旧水泥砼路面改造工程提供参考。

【关键词】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加铺层;碎石化;防止反射裂缝

1. 引言

海文高速公路是海南省海口市至文昌市的高速公路,是海南省公路主干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东北部地区的重要交通走廊。路基宽度为24.5m,里程约51.239Km。路面结构自上而下为:24cm水泥混凝土面层、20cm水泥稳定碎石基层、16cm级配碎石底基层。

鉴于既有海文高速公路通车时间长(通车已有10年),路面性能衰减严重,整体路况较差,为确保海文高速公路整体的服务水平,提升海南旅游岛对外形象,促进东部沿海城市的发展,本次考虑对其进行黑色化改造,改善其使用性能。

2. 既有路面状况评定

旧水泥砼路面加铺改造方案研究前期阶段,项目组对旧水泥混凝土路面进行了全面的破损调查和技术检测,主要评定指标结果分析如下:

2.1路面典型病害及分布情况:现阶段路面病害几乎涵盖水泥路面所有常见11类20项病害,主要以断裂类病害为主,双向合计占总板块数比例为38.38%。另外,错台、板底脱空、填缝料损失也是主要病害类型。

2.2路面破损状况指数PCI评价结论:双向PCI状况分别为61.86、71.09,按现行规范评价为中及以下水平。

2.3路面断板率DBL评价结论:双向DBL状况分别为45.02、28.58,按现行规范评价为次及以下水平。

2.4路面平均错台量评价结论:双向平均错台量状况分别为2.51、1.58,按现行规范评价处于优良水平,相对错台量较小;海文方向有19.28Km评价为中;文海方向有7.28Km评价为中。

2.5路面弯沉检测、评定结论:

(1)双向平均脱空率分别为海文方向30.57%、文海方向19.38%。

(2)线抽检路段接缝传荷能力比较差,接缝传荷状况处于优良占41.74%、中占22.50%、次占16.86%,差占18.90%。

2.6路面平整度检测、评定结论:

(1)海文方向、文海方向行车道平整度IRI值为2.57(m/Km)、2.23(m/Km),RQI整体状况分别为86.43、89.22,按现行规范评价路面行驶质量状况评价为良。

第8篇:路面工程论文范文

关键词:优化理论;沥青路面;拌和;运输;施工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the expansion of municipal road and rebuilding project also increasingly increases, many site also started the construction, therefore, ask many of the station and material feeding phenomenon, mechanical construction improve work efficiency, but also to the material feeding unit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 not only to quality premise for material, and continuously improve material feeding speed, therefore, need to use a kind of effective of the theory and method of verification, in different stage of construction to each construction sites provide the best supply, become the focus of research needs, and this as a basis, the production, scheduling transportation and so on of reasonable arrangement. This paper mainly aiming at these problems are discussed in the asphalt pavement optimization theory of the application of the mechanical construction, and use the actual data of the theoretical feasibility is verified.

Keywords: optimization theory; The asphalt pavement; Mixing; Transport;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U416.21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由于市政道路对路面的要求相对较高,因此在对路面进行沥青混凝土面层的施工中一定要严格按照施工标准来进行,沥青路面施工的主要工序有:首先制作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然后对基层进行检查和处理,再将混合料运送到施工工地进行路面摊铺,最后对铺层进行压实。这个工序过程中需要用到的施工机械包括:运输车辆、沥青混凝土搅拌设备、沥青混凝土摊铺机、乳化沥青设备、沥青洒布车及压实机械等。在施工过程中,为了让机械设备有一个连续性的施工条件,最重要的是沥青混凝土摊铺机的合理配置。单纯就市政道路的扩建和改建而言,受工程地点分布零散和工程量大小的不相同的影响,对搅拌站的选择也有了很大的局限性。针对这一现实问题,在保证机械化施工持续进行的同时,还要根据各搅拌站与各施工地点的运输费用的大小来着重选择在各搅拌站需要的混合料多少,要在整体费用最低的要求下来对生产、调度运输等方面进行合理安排。

1、优化方法的应用

因为沥青混凝土路面各结构参数的极限状态和非正态性方程是非线性的,因此其可靠度计算需要一些特殊处理,不同的计算方法存在一定的差异。为了对施工中各项因素合理的进行安排部署,加强施工的整体目标实现,就需要对施工进度、施工质量及运输费用等进行合理的安排,这就需要引入优化理论。优化理论是在多种可以实现工程目标的方法中,寻找出一个施工进度快、工程质量高、运输费用低的方法。在沥青路面机械化施工中,优化理论尤为重要。

1.1工程简介

本文主要根据常州中吴大道的扩建与改建工程为例,对优化理论的应用进行阐述。改扩建道路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该项目总体分为三个施工地点,其中三个工作地点的工程量也都不同。

第一处施工地点,该处市政道路全长五公里,路面宽度为15米,其中路面上下两层厚度分别为4厘米、5厘米,与之对应的的混合料总量分别为6.83×103t和8.7×103t。

第二处施工地点,该处市政道路全长六公里,路面宽度为7.5米,其中路面上下两层厚度分别为6厘米、5厘米,与之对应的的混合料总量分别为4.1×103t和5.25×103t。

第三处施工地点,该处市政道路全长4.2公里,路面宽度为7.5米,其中路面上下两层厚度分别为4厘米、5厘米,与之对应的的混合料总量分别为3.3×103t和4.2×103t。

工程要求实际对路面层铺设的时间只有十天,因此对该施工单位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为该单位的施工设备相对比较充足,因此采取了三处路面同时施工的措施。本文也主要从该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对沥青路面机械化施工采用优化理论的可行性和可靠性进行简单的分析,提出该理论实施需要注意的一些关键因素。

1.2优化算法应用分析

在此施工条件下,用路面下面层的施工状况来说明各搅拌站的最佳供料状态。

第一, 在道路施工时,各处施工点对混合料的需求量(按五天,10小时每天计算):

第二,实际情况下,有三个不同位置的搅拌站,三个搅拌站最大的生产量分别为160t/h、100t/h、200t/h。因为在实际供料过程中,搅拌设备对工地的有效供给量是受各方面因素制约的,需要优化选择,考虑到这个因素,需要算出各个搅拌设备有效供给的最大量,其算法是按下面公式进行计算的:

(1)

公式中:S表示有效供给量;KB表示搅拌设备时间利用系数,为0.9;a为混合料的损耗率,取5%;Q表示搅拌设备的实际生产率。则得出以下三处的实际有效供给量:

1.3优化计算

采用优化算法的主要目标是确定各施工地点在各搅拌站利用的混合料的最佳量,既要在施工的连续性上有保证,还要满足混合料总体的运输费用最小化。假设搅拌站i与施工工地j间的运输费用为Cij,施工工地j与搅拌站i的混合料供应量为Xij,则,优化的目标函数是:

(2)

最小化,并服从于

(3)

(4)

(5)

(6)

目标是最小化各地施工总工程量或者是总体运输费用的互相约束,在上式(4)中,是各地施工进度的约束,上式(5)中是各搅拌站设备生产能力的约束。

在市政道路及其他公路施工中,伴随着施工进程的不断推进,单位运输费用也是随着工程进度的发展而变化的,由于运输费用发生了变化,也就导致了各搅拌站混合料对各个施工工地的最佳供应量也发生了变化,所以,要根据各施工工地施工进度的变化算出需要搅拌站供给混合料的最佳数量,这样也就可以确定搅拌站需要搅拌的最佳生产量。下面就用施工阶段的中间部分施工为例说明这一问题:

各搅拌站到各施工地点的单位运输费用Cij表示,如表一所示:

表1 单位运费(元/t)

S dest

1 2 3

1 13 25 10

2 17 9 11

3 15 5 21

目标函数:

约束条件:

因为优化理论的计算方法是线性的,所以用求解线性规划问题的通用方法单纯形法很容易就可以把结果算出啦,计算的结果在表2中给出。

表2 各搅拌站对不同工地最佳的有效供给量xij (t/h)

S* dest

174 105 84

S*(1) 137 0 0

S*(2) 0 0 84

S*(3) 37 105 0

最小运输费用为:3785元/h.

各个搅拌站的总的最佳有效供给量为:

在总共的最佳有效供给量的基础上,需要把混合料的和搅拌设备的时间利用率及损耗率考虑其中,利用(1)式就可以对搅拌设备的实际生产率的最佳量算得:

通过对搅拌设备的最佳实际生产率的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在各施工地点的中间施工阶段,前两个搅拌设备的生产能力已经达到了极限,但是第3个搅拌设备的生产率还有所储备。因此,在工程不断进展的同时,单位运费也产生了相应的变化,各个搅拌设备的最佳生产率也产生了变化,由于搅拌设备的调整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而且调整搅拌设备费时费力,增加了工作量,也就增加了成本。所以在实际工作中,此类情况下一般不对搅拌设备进行调整,而是采用贮料筒贮料的方法来解决搅拌设备的工作时间问题,这样既保证了混合料的最佳供给时间,也保证了搅拌设备的优化利用,这是优化理论在实践过程中得以充分证实其可行性的实践依据。

而对运输费用的调整则需要通过对搅拌设备的实际生产率和车辆配置共同计算优化得出,主要是在不同的施工阶段,各个工地与搅拌站对车辆的要求来决定对运输车辆的调度,在工地混合料供给量相对充足的时候,运输车辆可以到距离较远的的搅拌站运料,以缓解距离近的搅拌站的生产压力,一旦在工地对混合料的需求加大时,距离较近的搅拌站也就可以满足工地对混合料的需求,总的原则是既要满足施工地点对运输量的需求,还要满足运输费用的最小化,这样也就提高了工作效率又降低了工程成本。

2、结束语

在实际市政道路的扩建及改建工程施工中,基本上都会出现多个不同的施工地段及多个搅拌站的问题出现,一旦遇到这种问题,就需要合理的对生产进行安排,合理的调度运输车辆,既要把运输成本降低到最小程度,又要保证搅拌站的生产安排。本文中所提到的一些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主要是从理论方面进行指导,并列举出某地交通工程机械化施工公司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此类问题的一些解决途径,实践证明,优化理论在具体的沥青路面机械化施工中是可以得到有效利用的,不仅保证了设备管理及工程进度,还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刘韬.基于优化理论的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机群的配置[J].科技经济市场.2007(11).

[2]周志刚,刘飞,冯林.基于优化理论的沥青混合料蠕变本构模型的经验公式[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08(S2).

[3]凌杰,王荣庆,优化理论在沥青路面机械化施工中的应用[J].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02 (2).

第9篇:路面工程论文范文

关键词:市政道路,施工,质量控制

 

市政道路工程是城市建设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为城市居民和企业、事业单位的生活和生产提供服务的基础工程,因此,道路工程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城市的各项经济建设。畅通的道路,快捷的交通,作为一座城市的窗口,直接反映了城市的管理水平。

1市政道路工程的特点

1.1准备期短,开工急。城市道路工程通常由政府出资建设,出于减少工程建设对城市日常生活的干扰这一目的,对施工周期的要求又十分严格,工程只能提前,不准推后,施工单位往往根据工期,倒排进度计划,难免缺乏周密性。

1.2施工场地狭窄,动迁量大。由于城市道路工程一般是在市内的大街小巷进行施工,旧房拆迁量大,场地狭窄,常常影响施工路段的环境和交通,给市民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了不便,也增加了对道路工程进行进度控制、质量控制的难度。

1.3地下管线复杂城市道路工程建设实施当中,经常遇到与供热、给水、煤气、电力、电信等管线位置不明的情况,若盲目施工极有可能挖断管线,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和严重的社会影响。同时也对道路工程进度带来负面影响,增加额外的投资费用。论文参考,质量控制。

1.4原材料投资大城市道路工程材料使用量极大,在工程造价中,所占比例达到50%左右,如何合理选材,是工程监理工作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施工现场的分布,运距的远近都是材料选择的重要依据。

1.5质量控制难度大在城市道路的施工过程中,往往会出现片面追求施工进度,不求质量,只讲施工方效益的情况,给施工监理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

1.6地质条件影响大城市道路工程中雨水、污水排水工程,往往受施工现场地质条件的影响,如遇现场地下水位高,土质差,就需要采取井点或深井降水措施,待水位降至符合施工条件,才能组织沟槽的开挖,如管道埋设深,土质差,还需要沟槽边坡支护,方能保证正常施工。论文参考,质量控制。

2市政道路施工的质量控制要点

2.1测量质量控制由于市政道路工程的线型布置特点,平面控制点通常按复合导线布设,市政道路由于建筑物、构造物较密,地下管线复杂加之排水管道定位精度要求相对较高,因此应提高其测量精度,以免发生配套管线碰头和擦边现象;市政道路工程高程控制一般按线路布设成复合水准路线,水准点的布设应有永久性水准点和临时性水准点两种,在路线起、终点和需长期观测的重点工程附近宜设置永久性水准点,应标志明显、牢固、使用方便,高程测量的精度要求不低于三等,并按有关规范规定的观测计算方法进行复测并签证,测量控制要严格按照二级复核程序要求,即施工单位放样、复核无误后,报监理复核,误差值必须控制在允许误差值内,并及时完成测点任务后加以测量保护,监理检查、记录并复核签收。

2.2原材料质量控制目前,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各种材料销售名目繁多,对采购人员极易产生误导,所以要严把材料关,采购人员要及时掌握市场信息,优选供货厂家,随时掌握材料的质量、价格、厂方的供货情况,选择有国家认证的生产许可企业,有一定的技术检验、资金雄厚、社会信誉度高的生产厂家,原材料、成品、半成品、构配件、设备必须有出厂质量合格证书、出厂检(试)验报告及复试报告,并注明使用工程项目名称、规格、数量、进场日期、经办签名及原件存放点,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前必须按现行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抽取试样,交由具有相应资质的检测、试验机构进行复试,复试结果合格方可使用,递交材料。

2.3路基施工质量控制

2.3.1填方路基施工质量控制填方路基

开工前,必须进行填方试验路段,试验时应记录压实设备的类型、最佳组合方式、碾压遍数、碾压速度、工序、每层填料的松铺厚度、材料的含水量等,根据试验得出的技术参数作为该种填料施工的依据。在填方路基前将原地面上的杂草、耕作物及地表层腐殖土清除干净,用平地机整平,再用压路机进行填前压实,如果清表后原地面、表层土含水量较大,就必须就地翻松、打碎、晾晒,在达到最佳含水量或允许偏差条件下,直接用重型振动压路机碾压,达到要求的压实度。如果路基下卧淤泥质土、欠固结土或砂土,属大孔隙比、高压缩性、低强度软土层应挖除全部软土,因地制宜,换填适宜填料,然后分层压实,提高路基的地基承载力,减少工后沉降。论文参考,质量控制。严格控制松铺厚度,路堤分层填筑的质量是保证整个路基质量的重点,故每层填实的松铺厚度都要经检查合格后方可压实,压路机对路基填土压实时,应遵循先轻后重、先静压后振动、先两边再中间、从低处往高处的碾压原则。

2.3.2挖方路基施工质量控制挖方路基应按设计的横断面及边坡坡度要求自上而下逐层开挖,不得乱挖、超挖和欠挖。边坡开挖后及时做好排水工作,防止雨水冲刷边坡,严禁因开挖方式不当而引起边坡失稳或坍塌,土方开挖严禁用爆破法施工或掏洞取土;石方路堑边坡坡面严禁过量爆破,非特殊情况不得采用大爆破施工。边坡修整与边坡的稳定也是施工的主要工序,开挖层靠边坡的两侧宜采用减弱松动爆破或光面爆破,以利于边坡稳定。

2.4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控制施工时混凝土28d抗弯拉强度需达到4.0MPa-5.0MPa,抗压强度达到30Mpa-35MPa;为保证水泥混凝土有足够的强度、耐久性及抗腐蚀性,在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中,单位水泥用量不应小于300kg(标号不低于425号)。在施工中对混凝土的坍落度及水灰比根据施工条件的不同进行适当调节,因各地施工方法不一,气温影响不同,采用坍落度大小也有差异,但一般为1cm-2.5cm,城市道路最大水灰比不应大于0.5;混凝土的单位用水量,应按骨料种类、最大粒径、级配和掺用外加剂等通过试验确定。

2.5人行道施工质量控制人行道采用5cm厚C30混凝土方砖铺砌,横坡为1%,应在稳定层施工完成并经验收合格后进行人行道的砌筑。人行道砌筑前先进行测量放线,利用侧石为基准,测出人行道的外边线,并每隔5m测放水平桩,以控制方向及高程,需对人行道的土路基进行机械压实,保证土基密实度达到96%以上,然后铺设10cm厚的水泥石粉稳定层,压实后再用3cm的砂垫层调平砌筑人行道预制砖。论文参考,质量控制。

3结语

市政道路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工程的成本、工期及使用寿命。论文参考,质量控制。市政道路施工技术难度不大,但由于施工场地狭小,交通流量影响大,且工艺比较复杂,在施工中会遇到各种各样不同的环境条件的制约。论文参考,质量控制。所以,要始终坚持技术标准,注意加强施工管理,强化质量意识,使市政道路施工质量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杨飞,朱海珍,浅谈市政道路施工的测量工作[J],山西建筑,2008.36.

[2]李生,浅谈提高市政道路沥青路面质量的措施[J],广西城镇建设,2008.7.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