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五水共治社会实践总结范文

五水共治社会实践总结精选(九篇)

五水共治社会实践总结

第1篇:五水共治社会实践总结范文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的“十三五”规划建议,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科学运用辩证思维和发展哲学,结合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出现的新挑战、新局面和新考验,明确了事关我国未来五年发展的新目标、新任务、新举措,实现了在发展理念、发展政策、发展体制上的一系列重大突破,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蕴含着丰富的哲学内涵,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五大发展”理念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科学运用

唯物辩证法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长期斗争的产物,是无产阶级世界观和根本价值观的理论表现。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世界上所有事物和现象都既普遍联系又永恒发展,各种事物和现象在一定联系中产生,同时在一定联系中运动变化和发展。因此,我们必须用辩证思维和过程思维去分析和研究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是由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社会等多种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因素构成的矛盾统一体,而这个统一体内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各种社会因素推动人类社会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观察和处理人类社会发展中出现矛盾问题时,不仅要抓住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而且要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相互转化,做到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完美统一。基于此,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决定了必须注重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五位一体”全面发展、协调推进。正如恩格斯所说:“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1]82“五大发展”理念是唯物辩证法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新概括,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辩证统一体,体现了系统思维、创新思维、底线思维、辩证思维和战略思维的有机统一。邓小平说过:“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2]377在这个意义上,“五大发展”理念从根本上说仍是发展问题,“五大发展”理念既体现“顶层设计”,又注重总体谋划,更注重牵住“牛鼻子”。当前,我国已进入经济新常态发展的黄金期和矛盾的突发期,我们要善于用“五大发展”理念辩证分析和化解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坚持创新发展,拓展发展新空间,构建产业新体系,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推动力;坚持协调发展,推动区域和城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综合发展;坚持绿色发展,推动低碳循环发展,加大环境治理力度,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相处,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坚持开放发展,完善对外开放战略布局,形成对外开放新体制,在更大范围、更大程度上引进外资,借鉴发达国家先进文明成果和管理经验;坚持共享发展,注重增加公共服务供给,实施脱贫攻坚工程,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就业创业,缩小收入差距,建立更加公平、更加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实现人民主体地位。“五大发展”理念不仅是经济新常态下的时代要求,更是历史赋予中国共产党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责任,发展既是当今世界潮流,也是当今中国永恒主题。我们必须科学理解“五大发展”理念的内在逻辑和现实意义,把它们放在历史和现实的坐标中去把握,统筹推进、整体发展。

二、“五大发展”理念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当代反映

首先,“五大发展”理念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的科学判断。党的十八大指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这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依据。指出:“强调总依据,是因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当代中国的最大国情、最大实际。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牢牢把握这个最大国情,推进任何方面的改革发展都要牢牢立足这个最大实际”。①目前虽然从总量上看,我国主要经济指标已居世界前列,但按人均算就排到后面。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只相当于全球平均水平的70%、美国的1/7、欧盟的1/5,排在全球第八十位左右。按联合国人类发展指数排序,我们在第91位。从综合发展水平看,特别是在创新能力、劳动生产率、社会福利水平等方面,我国与发达国家仍有很大差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时,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大体也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90%。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的“十三五”规划,是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情况出发,也就是从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要求出发。同时,也指出:“经过三十多年改革开放,我国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了历史性跨越,我国基本国情的内涵不断发生变化,我们面临的国际国内风险、面临的难题也发生了重要变化”。②可见,“五大发展”理念实质上是根据这些我国现阶段客观实际而提出的新举措、新方针。

其次,“五大发展”理念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的真实反映。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这种社会基本矛盾存在于一切社会形态之中,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始终。在这个意义上讲,我们不仅要从整个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待经济增长的决定性作用,而且要从经济基础角度来辩证分析上层建筑的反作用,将其作为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理论依据。中国共产党历史经验证明,正确理解和运用这个规律,对于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事业,特别是对于当前我国正在推进“四个全面”的整体布局,实施“五大发展”理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在“五大发展”理念中,创新发展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动力,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是推动我国社会发展的战略措施和保障,共享发展是我国社会发展的目标,从而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最后,“五大发展”理念是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理论总结。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正如所说:“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3]5。中国共产党始终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我们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牢记人民群众是社会革命、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主体,坚信只有激发全社会的积极性创造性,才能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全心全意投入到党和国家改革、发展事业的洪流中去,真正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价值取向――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是评判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最高标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已充分证明,我们党始终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领域注重人民权益,全体人民基本过上了自己的幸福生活,有了稳定的工作,比较满意的收入,基本可靠的社会保障,较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正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落实“五大发展”理念,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三、“五大发展”理念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实践升华

哲学思维是我们在认识人和自然、人与人之间关系时所运用的具有哲学特征的思维方法,是对人类所生活时代精神的不断升华,是认识对实践的科学把握。马克思认为:“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4]328可见,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正是通过哲学思维把握客观世界存在的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而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特征,是认识的源泉,是检验认识的标准。因此,真正的哲学不仅要通过哲学思维和认识论认识世界的客观存在,而且要正确把握客观世界前进的时代脉搏,及时准确地总结和概括人类所处的时代经验和认识成果。“五大发展”理念正是我们党利用哲学思维对当代中国发展状况做出的实践总结,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

第2篇:五水共治社会实践总结范文

五十年,创造了在封建农奴制废墟上建设社会主义新的人间奇迹;五十年,谱写了从黑暗走向光明、从落后走向进步、从贫穷走向富裕、从专制走向民主、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壮丽篇章。

五十年的成功实践,充分证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完全符合我国国情和实际,也为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积累了宝贵经验。

2015年8月7日,自治区社科联、社科院召开“历史的跨越,伟大的变迁―自治区成立五十周年、社科院成立三十周年暨社科联首届学术年会”。年会的主题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的成功实践和取得的辉煌成就”。与会专家学者回顾和总结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下走过的光辉历程和取得的辉煌成就,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其在的实践给予高度肯定,对自治区今后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一些重要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大家认为,只要继续牢牢坚持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认真贯彻落实“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等重要战略思想和中央对工作的重大战略部署,的明天一定能够更加美好。

民族区域自治增强了

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的认同

大家普遍认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自治区成立,是历史上和各族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它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顺应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和人民的迫切愿望,体现了对民族地区历史和现实的尊重,从根本上改变了人民在封建农奴制度下被压迫、被剥削、被奴役的悲惨命运,极大地解放了社会生产力,开辟了从黑暗走向光明、从落后走向进步、从专制走向民主、从贫穷走向富裕、从封闭走向开放的新时代。这是人民的胜利和民族的新生。

五十年的成功实践,五十年的辉煌成就,充分证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完全符合我国国情和实际,也为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积累了宝贵经验。一是必须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践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社会主义新。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二是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三是必须始终旗帜鲜明反对分裂,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四是必须始终坚持群众路线,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打下最广泛、最深厚、最可靠、最坚实的群众基础。五是必须始终高度重视党的统一战线工作,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凝聚人心,汇聚力量。

有学者提出,应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变化新挑战,必须创新民族事务治理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是推进民族区域自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抓紧《民族区域自治法》配套法规建设,增强《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可操作性和自治权规定的权威性。二是建立健全《民族区域自治法》的执行监督机制。三是根据全面深化改革的精神,解决好《民族区域自治法》执行中的若干具体问题。四是进一步强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经济功能,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同步迈入小康社会。

自治区成立五十年

发生天翻地覆的巨大变化

大家认为,自治区成立五十年来,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下,在全国兄弟省市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各族人民的艰苦努力,实现了短短几十年、跨越上千年的历史巨变,人民的各项政治权利得到切实保障,经济和社会发展上的自得到充分体现,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和弘扬。这五十年,创造了在封建农奴制废墟上建设社会主义新的人间奇迹,谱写了从黑暗走向光明、从落后走向进步、从贫穷走向富裕、从专制走向民主、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壮丽篇章。这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事业全面发展进步的五十年,是全区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五十年,是党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成功实践的五十年。

1951年前,基本上是游牧农耕的简单生态平衡型自然经济社会,产业状态是混沌的,缺乏大规模的产业分工,社会处在一种离散的、生产能力低下的单纯经济结构之中。自治区的成立,开启了现代产业经济快速发展的新纪元,现代产业经济体系进入有计划的快速发展时期。

进入新世纪,现代产业又呈现出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新特点:一是特色农牧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二是旅游业逐渐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三是文化产业初具规模,四是藏医药业发展呈现快速增长势头。1965年,的生产总值仅为3.27亿元;2014年,全区生产总值达到925亿元。从1994年到2014年,生产总值连续二十一年实现两位数增长,高于全国同期平均增长水平。基础设施从无到有,现代产业蓬勃兴起,现代化通讯网络覆盖全区。2014年,公路通车里程达75470公里,电力装机容量达到165.26万千瓦,基本实现用电人口全覆盖。全区乡镇通邮率、通光缆率分别达到91.6%、97.5%,基本实现了村村通电话、乡乡通宽带,现代化通讯网络覆盖全区。生态建设稳步推进,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面积达41.2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34.5%。

五十年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绝大多数人口摆脱了延续上千年的贫困,基本达到了小康生活水平。教育卫生和社会保障事业全面发展。在全国率先实现学前教育、城乡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十五年免费教育。人口素质明显提升,基本扫除了青壮年文盲。

五十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始终把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牧民收入作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任务,始终把解决好农牧业、农牧区和农牧民问题 作为全区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方略,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农牧业、农牧区发展取得了新的巨大成就,开创了“三农”发展新的黄金期,逐步探索和形成了一系列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符合实际的发展思路和政策措施,开创了科学发展、富民兴藏的新局面。

关于进一步做好工作

推进繁荣发展的思考

进一步推进经济发展。有学者指出,从长远和根本的角度来看,发展最为关键的问题是产业建设,没有产业经济的发展壮大,经济发展将永远不能摆脱缺乏内生经济增长机制和自我发展能力的困扰。当前,全国范围内“转方式、调结构”的新经济发展任务日益提上重要议事日程,也面临相同的发展任务,需要尽快找到与本地区资源环境特点更加吻合、贴切,符合科学发展规律的新的经济发展路子,并逐步探索、建立和完善具有突出高原特色的空间经济布局和产业经济结构。

同时,要保持好青山绿水,为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顺利实现做出本地区应有的贡献。应进一步正确把握产业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积极寻求产业发展过程中解决环境问题的新思路、新方式和新途径,从根本上遏制环境破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改善生态环境。

有学者探讨了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问题。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一五”以来,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发展壮大,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数量迅速增加、规模效应更加凸显、经济总量稳步提高、纳税总额大幅提升、经济社会效益显著增强,成为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就业重要渠道、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主要来源、发展县域经济与繁荣城乡市场主导力量、招商引资主要领域、对外贸易排头兵和转变发展方式活力源泉。

但在肯定成绩的同时,还要看到非公有制经济仍然存在着以下问题:一是思想不够解放,观念亟待更新,一些陈旧、错误的观念对进一步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产生着消极影响;二是总量规模较小,分布明显不均;三是基础设施相对滞后,能源约束凸显;四是融资渠道狭窄,资金成本较高。今后,应努力解决这些方面的问题。

进一步加强党的领导和政治建设。大家认为,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社会主义新。中国共产党是社会发展进步的根本保障,坚持党的领导是做好工作乃至民族工作的魂,任何时候都不能丢。在过去艰苦岁月里,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的模范行为,使各族人民选择了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在党的领导下,书写了波澜壮阔的民主改革、自治区成立、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历史画卷。在今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历史进程中,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依然是经济社会发展和长治久安以及做好工作的根本保证。

专家学者们还在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了各自的观点。

实现繁荣治理,进一步做好民族工作,在保证党的领导坚强有力的前提下,要特别注重加强基层组织建设,锻造出一支政治上强、能力上强、作风上强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在民族地区条件艰苦、形势复杂、任务繁重的情况下,只有做到明辨大是大非的立场特别清醒、维护民族团结的行动特别坚定、热爱各族群众的感情特别真诚,才能担当起党和人民赋予的重任,不断开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新境界。基层党组织是党执政大厦的地基,基层党员、干部是这个地基中的钢筋。民族地区务必要重视基层党组织建设,使之成为富裕一方、团结一方、安定一方的坚强战斗堡垒,使每一名党员都成为维护团结稳定、促进共同富裕的一面旗帜。

召开工作座谈会是中央推进工作的重要形式。中央以召开工作会议的形式来推动地区的工作,贯穿了新的历史,历史阶段不同,会议的侧重点也有区别。1980年3月,新成立的中央书记处主持召开了第一次工作座谈会,1984年召开了第二次,十年后的1994年召开了第三次。第三次工作座谈会后来被总结为新时期工作的“一个里程碑”。2001年,第四次工作座谈会,对于地区在党和国家大局的地位和作用,作出了更全面的表述,明确提出在实施“跨越式发展”战略。2010年,第五次工作座谈会则把第四次座谈会以来的理论探索成果、社会治理上作出的一些新论断写入了会议文件,把邻省藏区纳入到青藏高原区域统筹协调发展的大局之中。

现代治理体系和现代治理能力虽有其自身的指标体系,但就其本质而言,治理无非是对社会的统治与管控的方式。作为上层建筑的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既要吸收人类社会一切文明的成果,又必须与各国的基本制度和国情相一致,而不能简单套用西方所谓“善治”的标准。中国推进现代治理体系和现代治理能力是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为最终价值取向,这一目标既是探讨中国现代治理问题的前提,也是推进边疆民族地区社会现代治理的标准和尺度。

自治区成立开启了文化发展的崭新进程。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广为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得到有效保护和发展,文化真正成为人民的文化,并逐步形成了传统与现代交融、发展与保护并重、事业与产业共进、文化与经济结合的良好态势,开创了前所未有的文化发展繁荣新局面,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特点的文化发展路子,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使面貌焕然一新。

回顾这五十多年来,新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发展的伟大实践,今后在推进文化建设上,应坚持以下宝贵经验:一是从增强自治区区综合发展能力和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高度,深刻认识文化建设的地位和作用;二是文化建设要坚持从基本区情的实际出发,同生产力水平低的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的思想觉悟状况相适应;三是要坚持“重在建设”的方针,务求实效。

第3篇:五水共治社会实践总结范文

一、以强化组织机构为抓手,为普法依法治乡工作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一)建立健全“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实施、普法机构统一协调、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乡党委人大、政府将普法教育和依法治乡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乡党委批转了“五五”普法依法治乡的规划,作出了决定;乡人大主席团作出了实施“五五”普法依法治理规划的决议;乡人民政府制定了实施意见,各年度都有总结与下年度的工作意见及工作要点;全乡各村、单位建立健全了领导机构及其办公室;相应出台了决议,撰写了规划、实施意见;加强了“宪法”的宣传,开展了“法律六进”活动,积极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不断增强全乡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弘扬法治精神,增强普法依法治乡的针对性,提高普法依法治乡的实效性,为普法依法治乡提供强有力的组织纪律保障。

(二)积极征订普法教材,制定法制宣传教育的规范性文件,各项工作制度健全。全乡在职在编干部职工、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人手有一册“五五”普法教材;11个村166个村民小组,统一发放了组均13本的全国“五五”普法读本《农民法律知识读本》和迪庆州“五五”普法读本《农村法律知识手册》,企业一般职工也相应有普法学习的材料,为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以法律法规知识培训为基础,明确任务、落实责任,打牢全乡干部职工、企事业管理人员的法律法规知识根基

(一)区别不同对象,开展法制宣传教育骨干培训,坚持法制宣传教育骨干培训与工作实际相结合;坚持专门培训与以会代训相结合的原则,并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堂、点负责人参加培训;五年来共组织法律知识骨干培训10次,其中专门培训4次,以会代训6次,参加培训的人员有全体干部职工、村“两委”领导、村民小组长、各单位负责人、企业主管人员和教堂负责人共3387人。

(二)强化责任落实,确保普法依法治乡工作的正常开展

层层签订普法依法治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稳定暨创建“平安乡(镇)”、民族团结、安全生产等责任状,形成层层抓落实,人人有责任的工作格局。乡人民政府把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做到实报实销。其他所属单位相应安排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经费,保证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以领导学法为龙头,以干部职工普法教育为重点,不断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

乡党委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法制度,积极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在年度制定学习计划时将学习法律知识与政治理论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在每周五的学习日集中学习或 自学的方式学习“五五”普法全国统编教材,学习国家新颁布的法律法规,先后组织干部职工学习了《物权法》、《劳动合同法》、《禁毒法》、《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和《云南省安全生产条例》等法律法规,全乡干部职工增强了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意识。

四、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基层党建为载体,积极服务“三农”,坚持分类指导,不断推进“法律六进”活动,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覆盖全乡,促进了全民整体素质的提高

(一)深入开展“法律进机关”活动,不断提升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

法制宣传是行政机关的重要(来源:文秘站 )职责之一,党委政府是开展全乡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主管机关,落实“普法依法”规划,推进依法治乡进程,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

1、坚持以党委理论中心组学法为龙头,推进乡直机关干部职工学法用法,增强党员领导干部和全体职工依法办事,依法行政的能力。

2、坚持党委理论中心组学法制度,将法律知识、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学习与指导农村工作实际结合起来,特别是以来,乡党委政府把普法依法治理、综治维稳暨平安创建贯穿在工作的全过程,团结带领全乡广大党员和各族群众坚决做好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各项工作。

3、坚持以解放思想大讨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加强基层党建为载体,积极创建干部职工法律学习平台,开展学法研讨和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法律进机关”活动的开展,提高了公务员尤其是领导干部的法律素质,增强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高。

(二)深入开展“法律进单位”活动,各单位参加普法依法治理的自觉性得到增强。

乡党委政府和乡普法依法治乡办公室,始终把各单位的普法依法治理、综治维稳暨平安创建工作摆到重要议事日程,根据不同单位的工作特点,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发挥了桥梁纽带作用,组织单位干部职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和道德教育,加强了行业管理,提高了行业自律水平。全乡干部各单位依法治理的自觉性进一步增强,依法管理和服务社会的水平逐步提高。

(三)、深入开展“法律进乡村”活动,为建设稳定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保障

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为抓手,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全面贯彻学习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先导,认真领会“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的内涵,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开展“法律进乡村”活动。

一是强化党总支、支部建设,着力开展“三建三带三创”活动,把普法依法治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综治维稳暨平安创建工作落实到基层组织建设的始终。

二是有针对性的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农村普法依法治理社会治安综治维稳暨平安创建活动,制定出台了各村的规范性文件,各村明确法制宣传,依法治村、组工作目标要求,制定了《关于加强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规划实施意见》,立足于贴近农民生产生活需要,并抓好村两委干部、外出打工人员和各群团组织三个重点对象,加强农村法制宣传教育。结合我乡林改试点工作的开展,千名干部送法进村促和谐活动的开展,在全乡广大农村一次次掀起普法依法治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综治维稳暨平安创建活动高潮。共发放全国“五五”普法统一读本《农民法律知识读本》864册,发放迪庆州“五五”普法读本《农村法律知识手册》1362本,为农村的法制宣传教育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三是以“民主法治村”创建和“送法进村”活动为载体,开展农村普法依法治理工作。3月在千名干部送法进村促和谐活动之后,乡党委政府站在学习法律知识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在全乡开展了学习法律知识构建和谐社会的“三个一场”法制宣传活动。结合农村土地承包、林权改革、合作医疗、项目建设、进城务工、安全生产、维护稳定等实际问题,开展了以宣传《宪法》为主要内容的反对分裂维护稳定、禁毒防艾、安全生产、人口与计划生育、婚姻家庭、土地承包、义务教育、森林法规等的举案说法电视播放、挂标、挂图、相关知识讲解宣传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广大群众的学法积极性极大提高。

四是以“千名干部进村入户促民族团结进步”活动和村“两委”换届工作为契机,深入开展维护国家统一和热爱伟大祖国宣传教育;深入开展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团结政策宣传教育;深入开展民族地区发展成就的教育;深入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宣传教育;深入开展“反对分裂、维护稳定、促进发展”宣传教育和积极宣传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的重大意义,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表率作用,确保村“两委”换届选举公正公平有序进行。期间组织骨干培训3次,参培人数达141人次;发放宣传材料330册;召开大小宣传会议531场次,受教育群众达49542人次;张贴宣传标语12次、177条(幅)。

五是基层党建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以党组织为核心,带动群团组织,在广大群众中广泛开展幸福感恩、饮水思源的爱国主义教育,组织农村文化活动,充分调动妇联、 共青团、民兵和老协的积极性,编排歌颂党和宣传党的惠农政策及法律法规的文艺节目,利用节庆日,以汇演的形式进行表演宣传,既活跃丰富了农村文化生活,又促进了精神文明建设。

六是深入开展农村平安创建和基层基础综治维稳规范建设。保护农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构建农民安居乐业的良好环境。建立健全维护农村稳定网络组织,推进农村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进程。

(四)深入开展“法律进学校”活动,促进平安和谐校园建设

为认真贯彻、教育部、卫生部、全国普法办《关于加强中小学法制建设指导纲要》,着力培养青少年学生的爱国意识、守法意识、权利义务意识。坚持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新时期的教育方针,以人为本结合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制教育。重点组织学习了《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以及禁毒防艾、禁毒决定和交通安全等方面的法律法规。法制副校长制度进一步完善。“五五”普法和第二个依法治乡工作启动以来,连续三年组织了“校园杯”法律知识竞赛、法制文艺汇演暨法律知识演讲比赛,逐步形成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法制教育网络,并开展了依法治校平安和谐校园创建活动,全乡1所中学和中心完小被县平安创建办公室授予平安校园称号。

(五)深入开展法律进企业活动,促进企业依法经营、诚信经营

围绕企业改革、稳定、发展和生产经营,开展多种形式的法制宣传教育,建立企业干部职工学法、用法、民主管理、依法治企制度。开展企业综治维稳和平安企业创建活动,依法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坚持法制教育与诚信教育相结合,开展企业争创诚信、守法活动,促进企业的改革、发展和稳定。

(六)深入开展“法律进教堂”活动,维护全乡社会稳定民族团结

根据我乡有12个教堂、5个教点,信教群众2222人,占全乡总人口的9.2%的情况,在法制宣传中,始终把民族宗教和维护稳定作为中心工作,立足于增强民族团结、维护全乡稳定、促进社会和谐这一目标,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五五”普法以来,针对民族宗教的实际和保稳定、促发展的大局,坚持不懈地突出做好送法进教堂工作,共集中培训教堂负责人3次,参培人数达180人次;到教堂点开展法制宣传教育3场次,参学的信教群众达6400人次,占应参学数的96%,全乡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不断深入推进,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七)深入开展“法律进街天”活动,积极宣传市场经济安全生产等的相关法律法规,强化对流动人口的法制宣传教育,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我乡把流动人口暂住登记、宣传教育、造册管理放到重视流动人口管理的第一环节,并在开展“法律进街天”活动中,除广泛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外,把对流动人口的宣传内容融入其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我乡在开展“五五”普法依法治乡工作中,不仅充分利用民族语言和传统方法,也逐步用新的宣传方式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使“法律六进”活动丰富多彩,扎实有效。至20__年,全乡共举办法制文艺及促进和谐文艺汇演12场次,参加演出的文艺队有154个,演出节目2688个,观看人数达72360人次,与“四五”普法同比上升了135%;开展法律知识竞赛4场次,参加竞赛的有52个队,观众达13500人次;开展法律知识演讲比赛2场次,参加演讲比赛的有30人次,观众达7000人次;对推动我乡群众性法治文化建设起到了积极地促进作用。几年来,我乡抓住林权制度改革,“千名干部入户促小康”、“千名干部送法进村促和谐活动”、“千名干部进村入户促民族团结进步”活动和乡级换届及村级两次换届的机会,大力开展全乡“法律六进”活动和依法治理综治维稳工作,共撰写工作简报57期,比“四五”普法同比上升了850%;出法制宣传专栏146期,与“四五”普法同比上升了__个百分点;张贴各种宣传标语198次,15807条幅,与“四五”普法同比上升了129%;播放宣传光碟168场,与“四五”普法同比上升了20%,受教育人数达53800人次,与“四五”普法同比上升了23%;图片展出28场126幅,观看群众达16020人次;与“四五”普法同比上升了248%;在图片展出中中小学展出8场,观看的中小学学生和老师2100人次;草拟法制课13课,上法制课60节;草拟宣传材料、法律知识竞赛题库18份;开展社会矛盾纠纷排查76次,排查各类矛盾纠纷249起,与“四五”普法同比增长了4%,调处249起,调处成功率达100%,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的工作要求;投入工作经费118680元,与“四五”普法同比上升了21%;召开各种大小宣传会议4119场次,与“四五”普法同比上升了82%,人数达357202人,与“四五”普法同比上升了36.9%;印发各种文件、材料34691份,与“四五”普法同比上升了1.737‰;复制宣传光碟219盘,分别发放到11个党总支、52个党支部和12所中小学;接待来访群众38人次(户);组织乡、村、部门、单位在职的249名干部职工参加了普法考试。其中有副科以上的党员领导干部11人,企业管理人员11人,村两委领导26人。

总之,乡的普法依法治乡工作,在中共维西县委、县人民政府、县普法依法治县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在乡党委、人大、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普法依法治乡工作在提高执行力、增强实效性、注重广泛性上下功夫,为全面落实规划、责任状和依法治理工作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为推进依法治乡、构建和谐营造了良好的法制环境。通过对照规划、责任状、维治县办发20__

2号《中共维西县委依法治县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迅速健全规范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档案资料的通知》、维办发20__11号《中共维西县委办公室维西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维西县“五五”普法依法治理检查验收实施方案>的通知》,认为 做到了工作组织到位、责任落实到位、宣传活动到位。

其次,在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乡正在筹备组织开展“法律进乡村教堂;法律进机关;法律进学校;法律进企业;法律进街天;法律进流动人口”的法律六进宣传活动。预计受教育人数达20491人,活动场次27场,涉及11个村、12所学校、9个部门所站和三个街天。

第4篇:五水共治社会实践总结范文

一、活动主题

喜迎,青春建新功

二、总体思路

深入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贯彻落实青年工作思想,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贡献”五大发展理念,以立足十三五,喜迎为契机,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重点,按照“目标精准化、工作系统化、实施项目化、传播立体化”的原则,通过组建重点团队、实施专项计划,组织学生广泛开展实践活动,引导全校学生努力成长成才、创新创造、建功立业,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以优异成绩和良好风貌迎接党的胜利召开。

三、重点活动

2017年学校将动员广大师生紧紧围绕基层经济社会发展和干部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需求,扎实推进“学讲话 做合格共青团员”教育实践,深入开展政策宣讲、国情考察、教育帮扶、科技支农、文化惠民、医疗卫生服务等实践活动。为发挥优势,集中资源,带动示范,扩大影响,将重点组织开展围绕以下主题的实践活动:

(一)讲好中国故事,做好理论宣讲

结合全国高校共青团学习宣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四进四信”活动开展,组织社会实践团队深入农村乡镇、城市社区、厂矿企业等,主要围绕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开展形式多样的普及宣讲活动。

(二)围绕“四个全面”,奉献基层建设

赴城镇、乡村及各类企业事业单位,深入基层,服务一线,观察和领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刻理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面貌新成就。立足基层需求,通过开展科普讲座、实用技能培训、生产实践指导等活动,扎实有效服务基层建设。

(三)推进法治建设,全面从严治党

深入到城镇乡村、社区街道宣传宣讲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论述,开展普法宣传、社会调研等活动,深刻观察和体会中国共产党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动社会主义文明进步所取得的新变化新成就,为法治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四)立足创新发展,促进全面小康

立足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创新发明、成果转化等主题,开展科普知识宣讲、创新项目考察等活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业素养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积极投入“双创”浪潮,推动创新中国建设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

(五)聚焦文化改革,建设精神家园

深入各类文化创意产业或文化发源地,开展文化寻根、遗产保护、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调研等活动,深入了解文化产业发展方向,助力文化遗产保护及文化体制改革,提高文化开放水平,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及精神文明建设。

(六)倡导绿色生活,助力生态建设

围绕新能源开发利用、绿色生活方式普及、节能减排等主题,赴环境问题突出的地区开展环境调查、技术调研、理论学习等活动,通过发放问卷、理论宣讲等形式,普及绿色生活方式,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七)投身志愿服务,构建和谐社会

赴教育资源匮乏、医疗条件落后的地区,开展教育助学、医疗帮扶等活动,帮助当地优化教育、医疗资源。同时,组织全校学生以关爱留守儿童、聚焦精准扶贫为重点,通过开展课业辅导、素质拓展、亲情陪伴等活动,大力弘扬志愿服务精神。

(八)明确自身优势,发挥专业特长

鼓励学生立足自身专业,将社会实践活动与专业特长和社会需求相结合,充分运用专业知识开展各类富有院系学科特色的实践活动,加深同学们对专业知识的领悟和应用。

四、专项活动

2017年还将联合有关方面实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重点专项计划,主要包括6项。

(一)“我看党的十八大以来新变化”专项社会实践活动

为进一步总结、宣传和展现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新变化新面貌,为党的顺利召开做好宣传工作和舆论准备,面向全校招募重点团队,开展主题寻访、志愿服务、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更加关心社会发展,关注社会问题,更加坚定“不忘初心跟党走”的理想信念,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二)“丝路新世界·青春中国梦”专项社会实践行动

以“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为契机,面向全校招募重点团队,组织青年学生前往“一带一路”沿线地区,通过考察调研、创业实践、文化观察等形式,弘扬“丝路精神”,传承“丝路文化”,积极宣传提出的“五通倡议”和“绿色丝路”“健康丝路”“智力丝路”“和平丝路”发展理念,为“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建言献策。

(三)“脱贫攻坚·青年建功”专项社会实践活动

为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面向全校招募重点团队,赴恩施市等地开展教育扶贫、产业扶贫、公益扶贫等相关志愿服务活动,帮助当地优化教育资源、提升教学质量,帮助一批贫困青年实现创业就业,帮助一批留守青少年健康成长。

(四)“与行业专家同行”专项社会实践活动

为响应“人才强校”战略,促进“第二课堂”和“第一课堂”对接,面向全校招募重点团队,各相关单位推选理论研究深厚和实践经验丰富的指导老师,带领学生根据学科研究方向和发展需要,深耕行业专业,开展生产实践指导等服务活动。

(五)“院士回母校”专项社会实践活动

为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关心下一代工作重要指示精神,主要面向新闻与传播学院及相关专业学生招募团队成员,通过采访、记录、拍摄院士的工作和生活,发挥院士校友在坚定理想信念、传承科学精神方面对在校大学生的影响带动作用。

(六)“新青年在基层”专项社会实践活动

为响应“我选湖北”“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计划,主要面向xx大学“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培训班学员,遴选优秀学生骨干到xx市江岸区等基层一线开展挂职锻炼工作,体验基层治理和社区建设新常态,引导学生参与助力“红色引擎工程”,践行“红色引领”,激活“红色细胞”,服务社区精神文明建设。

五、相关要求

经管院同学为队长的各实践团队务必及时将申报材料上交至康腾实践中心。

纸质版材料:

请所有团队于6月21日将所有纸质版材料(包括附件二项目申报书、附件八个人责任书、接收地证明、学生证身份证复印件)交至康腾实践中心(具体时间及收集方式另行通知)。

电子版材料:

1、需要介绍信的队伍请下载附件六、附件七并按要求尽快填写,具体收集时间另行通知。

2、其它电子版材料,包括申报书(附件二)、附件四、附件五,其中,附件四、附件五文件中的单元格格式请设为文本格式,附件八将成员姓名打上即可。请将文件打包后,将邮件名与文件名命名为项目类别+实践队伍名+队长名,并于6月21日晚10点前发送至 ,逾期将视为放弃申报。

第5篇:五水共治社会实践总结范文

关于组织学习《文选》的通知

厂属各单位党支部(总支):

根据党中央的决定,《文选》一至三卷于近日由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编辑完成并在全国出版发行。该《文选》主要收录了同志从20世纪80年代末到21世纪初的重要著作,生动记录了以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的历史进程,科学总结了我们党领导人民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全面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宝贵经验,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的新的重大理论成果,为我们巩固和加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提供了最好的教材。8月15日,党中央专门组织召开了学习《文选》的报告会,下发了《中共中央关于学习〈文选〉的决定》,总书记在报告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为贯彻中央精神,深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厂党委就组织干部职工学习《文选》和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要求如下:

一、深刻认识学习《文选》的重要意义

同志是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他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尊重实践,尊重群众,准确把握时代特征,科学判断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方面都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特别是他集中全党智慧创立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在长期执政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实现了我们党在指导思想上的又一次与时俱进,为坚持和发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作出了杰出贡献。认真学习《文选》,对于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正确认识国内外发展大势,努力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促进燕山石化持续健康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二、联系实际,加强对《文选》的学习,要重点把握好三个环节

1、组织领导干部、党员及广大职工认真学习《文选》和总书记重要讲话。当前,要把学习《文选》和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摆在党的思想政治建设和党员干部理论学习培训的重要地位。各单位要把学习《文选》作为下半年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和党员教育的重点,利用集中学习、讲座、研讨等多种形式组织好领导干部、广大党员和职工的理论学习;领导干部要潜心研读原著,重点学习同志的理论观点和战略思想,学习他科学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求实态度和创新精神,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和政治水平;广大党员要充分认识到学习《文选》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了解主要内容,掌握重点章节,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在工作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发动广大职工认真学习《文选》,不断增强主人翁责任感,进一步坚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信念。

2、深刻领会九方面的内容。一是要深刻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历史地位和重大意义,全面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深刻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深刻认识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坚持和发展。二是要深刻领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极端重要性,认真学习同志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解决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继续推进理论创新,使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三是要深刻领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紧紧抓住本世纪头20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满怀信心地为实现“十一五”时期的宏伟目标、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而努力工作。四是要深刻领会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五是要深刻领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六是要深刻领会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重大意义,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贯彻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历史使命,继续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七是要深刻领会维护和促进祖国统一的重大意义,坚持“一国两制”方针,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维护台海和平稳定,积极促进祖国统一大业。八是要深刻领会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继续为我国发展争取良好的外部环境,为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做出贡献。九是要深刻领会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大意义,着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使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3、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把学习成果体现到完成塑件化工厂下半年五项目标任务和五方面重点工作上,体现到实现化轻总公司“十一五”发展目标的工作中。学习《文选》,必须大力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紧密联系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紧密结合我厂生产经营的形势,联系自己的工作实际和思想实际,自觉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各方面的工作。化轻总公司一届九次“双代会”已明确提出了下半年的五项主要目标任务和五项重点工作,与此同时,公司还综观国内外发展趋势提出了塑件化工厂“十一五”时期的发展目标,即:用四年左右的时间,把塑件化工厂建设成为市一流企业,争取进入国内一流企业的行列的宏伟目标。学习《文选》,重点在于学会用理论指导实践,把学习的成果体现到这些任务目标的实现上,在思想上进一步解放,在理论上进一步突破,在实践上进一步创新,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和观点研究本单位、本岗位的工作,结合我厂的总体目标制定出具体的落实措施,促进公司全年各项任务目标的完成,朝着建设一流企业的方向不断努力。

三、具体要求

1、各单位党支部一定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认真研究,精心部署,在认真学习胡总书记在学习《文选》报告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的基础上,对学习《文选》做出周密的安排。

2、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发挥表率作用,带领广大党员学习好、实践好,真正在理论上有所提高,在实践中有所收获。

3、厂党校要利用各种研讨班、培训班、学习班,推动党员干部的学习。

4、党委宣传部门要加强对学习的指导和督促检查,组织好宣传报道活动,注意总结和宣传学习的好经验好做法,不断把学习引向深入。

第6篇:五水共治社会实践总结范文

十八届六中全会心得体会范文选登1:科技特派员

10月26日至29日,十八届五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十三五”规划是本次会议的一大看点。“十三五”规划涵盖2016-2020年时间段。在这五年中,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将要取得决定性成果,要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行最后的冲刺,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目标奠定坚实基础。全会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中指出,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这使大家感到耳目一新,精神振奋,更加坚定了全面深化改革的信念。作为一名党员,在以后的工作中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做好:

一、思想上:我会做到与工作单位保持高度一致,进一步强化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为主的思想主导,牢固树立大局意识,禁止出现无大局、无组织、无原则的事件。树立服从意识。我要服从领导安排,不折不扣、不走样、不变形的执行好各项决议。在自己的岗位上始终坚持着“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献给社会”,时刻以一名优秀工作人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树立责任意识、团队意识、创先意识。

二、作风上:求真务实也是一种作风,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共产党人应该提倡和具备的政治品格。党中央多次提出并深刻论述了一系列的重要思想和观念,为我们加快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要以此为指导,工作中我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狠抓落实;要脚踏实地、稳扎稳打、善始善终、善做善成,既不能急躁冒进、急于求成,更不能蜻蜓点水、浮光掠影;要不做损害单位形象和利益的事,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和作风,为社会的改革发展作出贡献。

三、工作上:作为一名科技特派员,要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重大政治任务,认真贯彻中央部署,认真落实重要批示要求,广泛深入开展宣讲活动,面对面地向干部群众讲清楚全面深化改革为什么改、改什么、怎么改,调动起各个方面支持改革、参与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在工作岗位中,我要牢记责任重于泰山,在位一天,应尽一天的责,做出一天的成绩。在工作中,我们要以实际行动忠诚履职,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作为部门一员,要做到跟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坚持做到同心、同向、同步,每个人始终做到“不越位、不缺位、不错位、才能保证整个团队有力、高效的运作。”工作中我还要树立创先意识,在学习中进步,进步中学习,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以高标准、高效率、高水平的工作业绩回报社会。

实践证明,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没有改革开放,也就没有中国的未来。十八届五中全会的号角已经吹起,让我们以更大的勇气去继续探索深化改革的道路与模式,以更坚定的信心去践行改革开放的理念,用新的姿态迎接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

十八届六中全会心得体会范文选登2:供销社班长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听取和讨论了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全会充分肯定了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高度评价了全面从严治党取得的成就。两个文件既深入总结了我们党在加强自身建设方面的经验和教训,继承了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制度规定、发扬了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又全面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生动实践,对全面从严治党的理论和实践创新成果进行了集纳,并深入分析新形势下党的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直面当前党内政治生活和党内监督存在的突出问题,聚焦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形成了新的制度安排,实现了党内政治生活和党内监督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提供了更加有力的制度保障。作为区供销社的班长、要带领深刻学习领会全会的基本内容和精神实质,深刻把握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意义,把握新形势下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基本遵循,把握加强党内监督的基本要求,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转化为推动供销社综合改革、项目招商合作、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强大动力和工作成果。结合工作实际我以为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抓好学习贯彻落实。

(一)组织传达学习。把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要切实加强对学习的组织领导,精心安排部署,采取有力措施,运用多种形式,坚持学习、宣传、贯彻相结合,迅速掀起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热潮,确保学习贯彻活动深入扎实开展。

(二)广泛宣传宣讲。要把学习全会精神同学习系列讲话精神、“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等活动结合起来,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原文、悟原理。通过书记上党课、辅导报告会、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开展系统学、专题学、联系工作和思想实际学、支部书记带头学,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宣讲全会精神,积极撰写学习体会文章,以实际行动带动全员学习。

(三)抓好当前工作。紧密联系实际,在抓好年底两个月工作,确保全面完成全年工作任务同时,积极谋划好明年工作。要与完成今年年初确定的、供销社综合改革、基层组织建设、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等重点工作相结合,确保不折不扣按期完成既定任务。要与切实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相结合,扎实做好安全生产等各项工作,积极防范和应对各种社会风险,确保社会和谐稳定。要与切实抓好全面从严治党的各项工作相结合,坚定不移地推进反腐败斗争,抓好意识形态、思想舆论、文明创建等工作,扎实抓好“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确保取得人民群众满意的实效,把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贯穿到各项工作之中。

十八届六中全会心得体会范文选登3:民主党派会员

2016年10月24日至27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全会听取和讨论了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审议通过了《关于召开党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

全会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了中央政治局的工作和全面从严治党取得的成就,分析了当前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提出了系列关于坚定理想信念、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维护党中央权威、严明纪律、服务人民、坚持民主集中制、发扬党内民主、强化党内监督、依法监督、民主监督和审计监督、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加强党的组织生活、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建设廉洁政治等加强和规范党的建设的思路理念和内涵要求,着力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和党中央统一集中领导,保证党的团结统一,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确保党团结带领人民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作为一名民主建国会会员、一名政府部门工作人员,既要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责任,又要肩负提升管理水平、全心全意服务人民的责任,因此,在学习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的时候,必须走在前列、学深一层。我认为,我们要通过认真学习全会精神,不断深化自身的思想意识,把握正确的理论方向,提高建言献策的水平,做强科学服务的能力,在新形势下用新思想新理念武装自己,用优质高效的实际行动来证明自身的价值,在改革与发展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牢固树立鲜明的思想政治意识

一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要把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作为人生的重要追求,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清我们仍处于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凝心聚力投身于社会主义改革建设的伟大工程,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二要坚决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党的十大以来,以为核心的党中央身体力行,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协力、苦干实干,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令人鼓舞,在新形势下,我们必须紧紧团结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树立“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更加扎实地把党和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二、坚决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

一要自觉接受各项监督。正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一名政府工作人员,要深入学习和了解党关于坚决反对腐败的制度规范,规范权力运用,主动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虚心接受领导、同事、亲人、朋友和人民群众的批评教育和监督检查,直面问题,带头讲修养、讲道德、讲诚信、将廉耻,切实树立廉洁自律的良好作风,努力构建守纪律、讲规矩的良好氛围。二要积极开展民主监督。作为一名民主党派的会员,要充分行使党派赋予的民主监督权利,从社会发展、百姓民生等问题入手,督促相关政府主动作为,监督党员干部的廉洁作风和工作执行,共同推动社会重点、热点问题化解。

三、真抓实干交出一份满意答卷

第7篇:五水共治社会实践总结范文

摘要: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和现实生活的变化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要与时俱进,因此,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认识也经历了“三位一体”“四位一体”“五位一体”的演变过程,在不断的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了现阶段“五位一体”的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对此,需要处理好“五位”的内部关系、“五位”与“一体”的关系,以及总布局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路线之间的关系,更好的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位一体”;“四位一体”;“五位一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为一个事物的整体, 其结构和格局如何构成和安排的问题。①“总体布局”的提法最早出现在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中。由于社会主义建设没有更多的经验可循,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不断探索实践的过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认识也经历了“三位一体”“四位一体”“五位一体”的演变过程,不断的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着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它的演变过程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紧紧抓住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与时俱进,不断探索的精神。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历史演进过程

1“. 三位一体”建设布局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三大改造”,于1956年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以毛泽东为首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清晰认识当时社会主要矛盾基础上,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为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但从1957年下半年以后,随着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展,又遇3年自然灾害,生产遭到严重破坏。1966年到1976年发动的“文化大革命”,更是使国民经济处于崩溃边缘,人们生活极度困难,其中“票证经济”的出现就是最好的例证。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的探索实践期。从经济改革入手,开始了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城市经济放活改革。在经济改革的同时还着手政治、文化改革,1979年邓小平指出:“我们的国家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我们要在大幅度提高社会生产力的同时,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发展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和完备的法制,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发展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②该论断,有学者认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位一体”的建设布局,但笔者认为该论断除了提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外,还提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政治文明建设,因此这并非“两位一体”建设布局,而是“三位一体”建设布局的萌芽。

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地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并且使这几个方面相互配合、相互促进。”③至此,“三位一体”战略思想基本形成。党的十三大确立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将建立“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国家”作为其奋斗目标,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三位一体”建设布局的形成。十五大,明确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政治、经济、文化基本纲领,是对“三位一体”建设布局的深化认识。

2“. 四位一体”建设布局

21世纪,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从国内看,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但地区、行业、城乡、贫富差距也随之加大,教育、医疗、住房成为新的“三座大山”。社会转型和体制转轨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利益关系失调、结构失衡,社会失序等问题。从国际形势看,和平、发展、合作是世界的主流,但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因素在增多,恐怖主义势力抬头,敌对势力的西化、分化政治图谋依然存在。因此,依靠人民,改善民生,使社会和谐发展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的需要。对此,党中央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社会更加和谐”是21世纪构建小康社会的要求。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加强执政党能力建设的需要。

2005年胡锦涛明确指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更加明确的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④十六届六中全会将现阶段战略目标改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标志着“四位一体”总体布局正式形成,并在十七大上写入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3“. 五位一体”建设布局

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高速发展的工业文明社会,工业文明一方面创造了许许多多的物质财富,另一方面也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环境灾难。面对环境灾难,世界各国对工业文明发展的理念、方式和道路进行了反思,认识到发展绝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应选择新的文明发展方式。因此,加强环境保护,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成为人类的共识。新中国成立以来,为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大力发展生产力,经济社会各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综合国力大幅度提升。但我们走了一条高消耗、高投入、粗放型的发展模式,经济增长付出了较大的能源、资源、生态代价。生态问题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瓶颈,加强环境保护,搞好生态建设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对此,2003年胡锦涛指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将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贯穿到区域经济发展、城乡件黑色和产品生产中,使资源得到有效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废弃物排放,逐步使生态哺乳良性循环”。⑤“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了生态建设的具体目标。党的十七大报告将生态文明作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写入报告,明确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⑥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必须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⑦这标志着“五位一体”总布局的形成。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演进的启示

1.体现了对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遵循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生产力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演进也遵循了这一规律。经济建设一直是中心,为了服务好经济建设,就需要发挥政治、文化的反作用,搞好政治、文化建设,对此,党中央制定了“三位一体”建设布局。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新的社会问题出现,改善民生,加强社会医疗、教育、分配改革,构建和谐社会成了现实需要,“三位一体”建设布局不在满足现实,增加社会建设的“四位一体”建设布局应运而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展迅速,但很大一部分经济发展成果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的,发展面临环境问题的挑战,因此,走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解决好环境问题,是21世纪中国经济能否继续健康发展的关键。对此,党中央根据现实需要,提出了包括生态建设的“五位一体”建设总布局,为生产力发展保驾护航。

2.进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与时俱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在不断的发展和变化。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扭转了文革期间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路线,开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同时随着发展也看到文化、政治、社会、生态建设的重要,在社会主义事业布局中不断给予完善,最终形成“五位一体”建设布局。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发展是以理论创新为前提,在理论创新的推动下,实现了与时俱进,不断扩展和完善。

3.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来源于实践

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和实践的结合,社会主义建设不能从教条出发,也不能照搬他国模式,只有根据本国国情,在实践中创造具有民族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强调了探索、实践、创造对发展马克思主义、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从“三位一体”到“四位一体”,再到“五位一体”的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探索、创造的,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

三、现阶段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需要处理好

的几大关系

1.正确处理好“五位”之间的关系

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建设总布局中,“五位”具体指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前提下,让五个方面协调发展,防止单打一和“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现象,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获得全面进步。

2.正确处理好全局与局部的关系

“五位一体”中“五位”和“一体”是全局与局部的关系,“一体”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五位”是布局中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建设。“一体”由“五位”组成,决定“五位”,“五位”为“一体”服务,它其中的任何“一位”都不能离开“一体”的要求而孤立的存在和发展,它们是全局与局部的关系。

3.正确处理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

本路线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关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总路线概括起来就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指导各方面工作的根本方针,需要保持100年不动摇。“总布局”的规划实施不能离开总路线的指导,“总布局”的发展是对基本路线的丰富和发展。

引文注释

①刘家纪“. 四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之我见[J].钦州学院学报,2008(8):36-40.

②邓小平.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词[M].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08.

③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央全会重要文件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416.

④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5-06-27(1).

⑤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Z].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351.

⑥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20.

第8篇:五水共治社会实践总结范文

[关键词]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中图分类号]A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6)13-0059-03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6.13.029 [本刊网址]http:∥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是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全会深入研究了“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认识达到一个新高度,这五大发展理念,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反映了时代的声音、人民的意愿,对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对我们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具有极端重要的指导意义。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当前,树立这五大发展理念就首先要求我们必须深入推进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这对于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提高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奋力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伟大胜利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内涵解读

“创新型”是我党一直坚持实事求是品质的重要体现,始终保持党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良好状态。创新型要求在做好本职工作,解决困难的基础上,更好解决新时期出现的新问题,这是党始终保持生机与活动的动力之源。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需要明确创新包含制度创新、理论创新、实践创新,以及针对具体工作有新举措,这需要将坚持党的领导和党建工作有机结合起来。要成功实现领导改革开放,既要用创新的精神去与态度解决好党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全面改进并完善党的组织形式、工作制度、领导体制和工作方法。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需要始终以实事求是为基础,同时也要讲科学,在全面认识客观规律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用新的思路去解决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推动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增加广大人民群众的福祉。

二、建设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价值分析

(一)有利于全面提升党建的科学化水平

新时期党的建设科学化,强调在全面认识并遵守党建规律基础上,使用科学的理论去全方位指导党的建设,使用科学的制度去保障党的建设,使用科学的方法去推动党的建设,全面提升党建水平。建设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能全面把握党建规律,提升党的科学化执政水平。从理论角度来讲,建设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是党建理论创新,能更好地指导党的建设;从制度的角度来讲,构建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是一项复杂、系统性工程,涉及到的党制度创新问题,能全面体现制度保障;从方法的角度来讲,建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是党自身建设的新方法,能为新时期党建提供科学有效的方法。总之,建设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有利于提升党的科学化建设水平。

(二)有利于加深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和执政规律的认识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特色是从我国国情出发,进行的科学判断,当前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这是最大的国情。马克思设想的共产主义社会只有实现社会主义高度发达基础上,才能转变为现实。因为我国当前还未达到高度发达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在党的十报告中指出,要大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从“五位一体”的整体布局出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民族复兴。在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同时,从时代特点、中国国情出发,创新发展理念,丰富民主表现形式,进一步扩大人民民主,坚持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为目标。同时,坚持与时俱进、实事求是的理论品质,在继承的基础上勇于创新,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境界。

其次,有利于加深对社会执政规律的认识。事物的发展需要遵守客观规律,我们党的执政规律与建设规律一样,党的建设是动态、发展的过程,尤其是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人以开拓创新的精神,产生了邓小平、和等党建理论,党建理论的新发展是共产党人坚持开拓创新的结果,是几代人集体智慧的结晶,新的理论与成果的出现,也说明了我党对执政规律的认识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因此,在认识与发展党的执政规律过程中,需要不断积累经验,在不断实践过程中去掌握规律。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更要用创新的精神不断加强党的建设,使用新的理论、经验和方法,不断推动党的建设,永葆党的先进性,在新阶段,结合中国国情,努力探索新的执政规律,坚持用科学的方法、制度去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三、建设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途径

改革创新、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政治品格,新时期建设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坚持实事求是、善于创新和勇于创新,在全面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战略实践中,去不断强化创新意识,全面培养创新思维,提升创新能力,始终坚定不移地推动制度创新、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适应党的建设事业发展需要,将我们党建设成富有改革创新精神的执政党。

(一)全面树立创新意识

同志指出,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改革开放,要切实将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依法治国的各个方面,加快推进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与发展。党的十报告中指出,全党要勇于创新、勇于变革和勇于实践,去把握时展的基本要求,顺应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诉求,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始终保持党的生机和活力,永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持久动力,在党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发展之路。由此可见,创新是我们党保持生机与活力之源,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更应全面重视创新,全面解放思想认识,在解放思想的过程中,去激发创新精神,敢于突破旧的思想观念的束缚,全面树立改革意识,永葆开拓创新的状态,永不懈怠,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

(二)坚持理论创新,永葆党的生机与活力

建设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始终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突出党的创新理论指导性地位,因为理论创新是先导,是开展创新的灵魂,只要党与国家事业永不停止,就需要不断开展理论创新。加快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全面把握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争取方向,一直坚持理论创新,大力坚持与发展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展理论创新,进一步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社会主义规律以及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从当前我国国情出发,科学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观点、方法来分析社会发展进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科学处理好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关系,在实践的过程中持续丰富与发展马克思主义,永葆党的理论建设的先进性。创新党的建设理论,确立“执政党建设思维”,建立系统、整体和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念,从党本身的执政规律、建设规律和社会发展的规律出发,来全面把握好党的建设,使用科学的党建观来全方位指导党的建设,创新并推动党的建设。同时,在党的十报告中指出,实践发展、认识真理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需要不断坚持理论创新。为此,在全面重视实践理论基础上,使用最新的理论成果去武装全党,这是重要的经验和理论优势。建设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始终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方法和观点,坚持丰富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化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以及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在实践基础上,提升理论创新的水平,永葆党的生机与活力。党的十以来,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勇于实践、善于创新,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形成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三)坚持实践创新,为党的事业提供不竭生命之源

实践创新是基础,是创新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实践是检验创新效能的唯一标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重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从党的执政基础、执政方式、执政资源和执政环境等多个方面出发,加强并改进党的制度建设、思想建设、作风建设与组织建设。党建工作在全面植根于党的事业中,才能具备实践基础与持久的不竭动力。建设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需要不断坚持实践创新,注重实践,将实践放在首位;敢于实践、勇于实践;按规律办事、实事求是,在实践基础上全面推进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所以,加强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需要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出发,紧密结合经济社会的“五位一体”的建设步伐,通过经济社会发展的实效来进行检验,注重通过实践来全面推动创新,围绕全面推动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坚持与发展社会主义事业中,推动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同时,实践创新也是实现理论创新之源,是加快理论创新的持久动力。要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践过程中有所创造与发现,我党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中国实际相结合,持续推进实践创新。新时期建设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需要全体党员干部树立“实践第一”的观念,敢为人先、积极实践,在实践基础上,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局面。

(四)坚持制度创新,全面发挥制度的激励效能

创新活动的开展依赖制度创新,需要制度创新的激励。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全面提升党的执政水平,实现民主执政与科学执政,进一步深化党的制度改革,巩固民主集中制建设成果,全面完善党的执政方式与领导机制,始终保持党的纯洁性、先进性,为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改革开放提供政治保障。建设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需要破除机制障碍,从制度方面进行创新,持续推进党建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与制度化。加强制度创新是保障,是创新的核心,由于制度本身存在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和稳定性特点,创建并完善党的制度建设机制,完善当前的制度机制,从新的形势和变化出发,紧密结合党的建设实际,创建制度机制。尤其是在建设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进程中出现的有价值的经验、做法,进行全面的总结提炼,采用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实现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新常态。要全面加强党的制度创新,建立激励创新的机制。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仅要做到埋头苦干,更需要用创新激发效能,敢于废除落后的体制机制,通过加强制度创新,全面激励创新,在全社会逐渐形成创新的良好风气与氛围,以党的工作机制、领导体制作为依托,建立健全党的工作方式与领导方式,坚持并完善基层党内民主制度建设;形成全面深化培养并提拔高素质的执政队伍的新认识干部制度,让党的建设能适应新时期党的事业发展的基本要求。同时,坚持党建制度创新,完善党的各项制度,运用科学有效的党的制度来加快党的建设,完善党领导制度,全面推动政治体制改革,特别是党内选举要坚持以德为先、德才兼备,全面贯彻民主、竞争、公开的方针,完善差额选举、竞争上岗等制度,培养全心全意、高素质的队伍,加强党的制度的科学化建设,将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提高到一个新层面。

(五)坚持党的领导方式、执政方式的创新

第9篇:五水共治社会实践总结范文

尊敬的各位领导、来宾,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今年,党中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全党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全面展开,“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深入推进,我校也将在2005年12月份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在深入分析2005年时代背景基础上,我校开展了主题为“青春奉献奥运,共建和谐家园”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下面,我就将今年社会实践工作的开展情况给大家作以汇报。

一、统一部署、突出重点,动员全校师生积极参与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从今年4月份开始,我校就围绕社会实践主题开展了大量的调研和讨论工作。在经过一个多月的组团筹备后,我们按照社会实践项目化运作机制,分校院两级对所有申报的实践项目进行评估答辩。最终,共确立社会实践项目145个,其中校级重点项目15个,校级项目12个,院级项目118个,直接参与组团实践的师生1365人,加上参加暑期返乡调研的同学,参与今年社会实践的总人数已经突破8000人。

实践队员在学校统一组织下分别奔赴京郊、河北、河南、内蒙、黑龙江、辽宁、甘肃、青海、陕西、贵州、四川、云南等全国20多个省区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服务活动,受到当地群众和实践单位的一致好评。

实践归来,我校各实践团队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紧密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及时总结实践成果,共提交社会实践论文(调查报告)1000多篇。我校赴平谷社会实践团第三次来到挂甲峪村,经过一周的生态资源普查,完成了《平谷挂甲峪植物志》和挂甲峪生态多样性总体评价等实践成果;我校博士团在仔细考察实地情况后,为内蒙古自治区做了《鄂尔多斯市新区建设规划》和《大兴安岭地区旅游发展战略分析》;我校校环保志愿者联合首都数十所高校志愿者利用假期对环北京奥运水系进行了水样调查,完成了《北京奥运水环境及河流水质考察报告》;我校法学、心理专业学生深入贵州山区,为当地农民和少年儿童提供法律援助以及心理健康咨询服务;我校学生支教团再次来到“赤城农民工子弟学校”,和那里的孩子共同学习、生活……可以说,我校大学生用行动为地方发展交上了一份高质量的答卷。

二、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

今年,我校组建了“我为迎评促建做贡献”主题实践团,志愿服务2008北京奥运主题实践团,服务京郊经济社会发展主题实践团,支援西部、振兴东北博士服务团,“保持党员先进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宣讲团,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红色主题实践团,大学生就业见习实践团。这些实践团队紧密结合实践单位实际情况,不断丰富实践内容、活跃实践形式、强化实践效果,充分展示了北林学子优秀的实践能力和良好的精神风貌。

1、服务学校中心工作,开展“我为迎评促建做贡献”主题实践活动

今年12月份教育部专家组将进驻我校,对我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进行评估。迎评促建工作是我校的头等大事,今年的暑期社会实践着重结合评建工作需要,组建成立了校院两级“我为迎评促建做贡献”实践服务团,这些实践团围绕学校教学评估中心工作,辅助评建部门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依托各级学生组织组建北京林业大学学生校风督导团,加强校风学风监测,及时处理违规违纪行为,有效维护我校校风、学风建设成果。同时,实践服务团以大学生特有的青春朝气,大力繁荣校园文化,浓厚学术氛围,倡导良好校风、学风和学生干部作风,开展丰富多彩的“青春北林、活力北林、文明北林、学习北林”主题教育活动,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为我校迎评促建工作和学校长远发展贡献广大学子的青春智慧。

2、服务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筹办工作,开展“大学生青春奥运贡献行动”

我校每年都要在暑期开展多种形式的“迎奥运”志愿服务活动,为北京奥运会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今年,我校重点依托首都大学生环保志愿者协会、首都青少年生态文化研究中心和北京青春奥运志愿者文明礼仪学校绿色环保教育中心的组织优势,组建成立“大学生青春奥运贡献行动”实践团,组织志愿者全方位参与首都文明建设、生态环境建设、绿色奥运创建和奥运志愿者培训工作,并以奥运建设为契机,健全我校志愿者招募、培训运作机制,推动《北京青春奥运志愿者绿色环保培训规划》有步骤、按阶段顺利实施,为首都2008年绿色奥运创建和精神文明建设作贡献。

3、服务京郊经济社会建设,开展大学生科技文化进京郊活动

我校多年来一直高度重视在北京周边郊县开展社会实践工作,早在1998年就在平谷建立了社会实践基地,至今已走过8年社会实践历程。今年4月又和平谷区人民政府签订了区校共建协议。为了更好的服务首都基层,帮助郊区农民摆脱困境、走上致富之路,我校今年特别成立“大学生科技文化进京郊”实践团,组织学生前往平谷等远郊区县,针对地方经济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农家乐旅游产业发展、当地人民群众“两个文明建设”开展丰富多样的实践服务活动,为建设和谐社会首善之区做出了积极贡献。今年,我校重点组织两支高水平的实践团奔赴平谷开展科技文化志愿服务活动,这两支实践团分别就挂甲峪村生态多样性调查、挂甲峪村旅游路线及道路优化和平谷芳香植物发展规划与策划等课题进行了研究和实践。赴挂甲峪生态多样性调查实践团用一周的时间对挂甲峪的各个山头生物多样性进行了摸底调查,调查样地11块,共发现该地区植物物种300多种,动物100多种,收集了大量的动植物标本和图片资料,编写了《挂甲峪植物志》、《挂甲峪生物物种名录》,同时,结合挂甲峪丰富的生态资环和当地发展旅游需要做了题为《挂甲峪生态环境总体评价》、《挂甲峪旅游线路与道路优化方案》和《旅游开发对挂甲峪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及风险规避》的论文,对本地区生态环境承载力进行了研究分析,为今后深入发展生态旅游、开展多种经营项目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赴平谷芳香植物品种种植与市场策划实践团深入田间地头测量调查,获得了第一手的实地调查资料,完成了香料植物套种技术分析、市场管理策划、环境分析、品种定位、目标定位、效益分析、公司经营理念的前期调研工作,完成了课题为《远景植物发展有限公司选种育种和栽培方案》的实践论文,对于在平谷开发种植芳香植物,发展芳香原料加工产业提供了有效的理论参考。我校在平谷区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8年来,实践活动得到了平谷区政府的大力支持,社会实践成果显著,切实为平谷区社会经济发展和我校人才培养做出了很大贡献。

4、关注社会焦点问题,帮扶弱势群体,广泛开展社会调研

为了帮助大学生了解社会、认识国情,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我校围绕党政中心工作,结合学生特长和专业优势,组建社会调查实践团,广泛组织大学生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焦点和难点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参加社会调查有利于青年学生认清社会发展规律、劳动生产规律,有利于青年学生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严谨务实的治学态度,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今年暑期,我校社会调查实践团针对农业税减免、耕地沙漠化、奥运交通环境、高校周边食品安全等热点问题展开调研,撰写了大量有参考价值的调查报告。另外,我校今年全面实施农业部、卫生部、教育部等9部委联合发起的“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选派了31名优秀大学生奔赴新疆、、青海、贵州等19个省区开展农民健康状况调研和农民健康教育工作,对于改变陈规陋习和不良生活习惯,增强农民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促进农村两个文明建设产生积极影响。

5、服务大学生就业,开展就业见习实践活动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改革,原先的精英教育模式已经向大众教育转化,这种转化造成大学生在求职就业过程中产生很多不适应,影响他们的正常就业。为进一步转变我校学生就业观念,鼓励他们在校期间利用暑期社会实践等机会进行“预就业”,我校组建了大学生就业见习实践团,让学生在具体的工作岗位上锻炼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促进成长成才。

三、高度重视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不断探索与创新实践育人的长效工作机制,全力打造北林特色的“红绿相映”社会实践工作品牌

1、广泛参与,规范管理,形成机制。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我校实践育人的工作品牌。经过一代代北林人的努力,我校逐步探索出了一条具有北林特色的“红绿相映”的实践育人之路,形成了“三五五”社会实践工作机制。“三”是指社会实践运作模式上采取“三化”即项目化、社会化、阵地化;第一个“五”是指社会实践管理体制上体现“五结合”即和专业学习、服务社会、勤工助学、择业就业、创新创业相结合;第二个“五”是指社会实践在内容设计要体现五个方面的结合,即结合我校生态环境学科优势,结合首都经济、社会、环境发展、结合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推进,结合生态经济发展的需要,结合生态文化繁荣的目标。

2、创新载体,深化品牌,夯实成果。

我校开展社会实践工作20多年来,实践工作机制不断完善,实践育人效果大幅度提高;同时,社会各界给予我校社会实践工作很高的评价,地方政府和实践基地纷纷发来感谢信和表扬信。社会实践工作成果具体体现在:

一是,社会实践为学校育人中心工作做出了贡献。一批批北林学子通过参与社会实践砥砺品格、磨练意志,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已经成长为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优秀建设人才,社会实践已经成为学校育人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二是,社会实践发挥了服务社会的重要作用。通过社会实践工作平台,一代代北林师生将科技、文化的种子撒向祖国的基层,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勤奋、求实、拼搏、创新”的北林精神,用实际行动服务了地方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推动了社会全面发展;三是,社会实践拓展了学校办学资源。经过多年的努力,以社会实践为纽带,不断推动学校与地方、企业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文化交流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合作,成效明显。今年我校先后与北京市平谷区、宣武区、青海省、内蒙古森工集团等一批单位签订了区校共建、校地合作、校企合作协议,拓展了学校发展空间和办学资源;四是,社会实践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我校每年组织上百支社会实践队伍奔赴祖国各地,全面展示了北林学子的良好精神风貌,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学校连续十一年被、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团中央、全国学联授予“全国社会实践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社会实践是我校育人工作的重要平台,今年,我校充分发挥实践育人平台的作用,不断完善实践育人体系,逐步建立起实践育人长效工作机制,实践育人功能也得到了很大拓展。另外,结合我校独具特色的“红绿相映”办学理念实施实践育人,在实践中全面突出我校生态环境学科优势与人才优势,并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社会实践活动的始终,在实践中开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努力为党和国家培养政治坚定、业务过硬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