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项目管理基础知识范文

项目管理基础知识精选(九篇)

项目管理基础知识

第1篇:项目管理基础知识范文

【关键词】 会计教学现状; 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模式; 实施方案

高职高专会计专业,改革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是其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笔者在学习《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的基础上,结合二十多年来从事会计专业教学工作的经历,分析了会计专业教学的现状;研究提出了会计专业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

一、会计专业工学结合,实践能力培养现状分析

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件提出了“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作为一线教师,迫切需要联系实际并结合学科具体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法,将文件精神落到实处。笔者在对唐山市部分企事业单位调研(调研报告另文)、结合会计教学分析发现,在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下列情况:

(一)一般企事业单位不支持会计专业学生的工学结合

学生到企事业单位会计部门实习,由于业务不熟不能给其增效,还难免给其会计等部门增加工作量,且企事业单位不愿让学生知悉其商业秘密;企业作为市场主体,谋求的是利益最大化,不愿主动为社会培养技能性人才,甚至是与自己竞争的人才;企业参与工学结合的费用不能列入成本,也不能减免教育附加税,抑制了企业参与工学结合的积极性。所以,该实习很难使学生了解企事业单位经济活动会计核算的全过程,仅重复性地处理简单的经济业务,达不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目的。

(二)模拟实习的会计业务重复操作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为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能力包括言语理解、判断推理、数量关系、资料分析、思维策略),目前大部分学校推行模拟实习。但一般未能涵盖会计课程以外的更多课程,且重复处理的会计业务操作多,有的虽增加了一些诸如投资、减值准备等业务操作也是少之又少欠缺系统性,该模拟实习很难达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目的。

面对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实际情况,面对高职高专教育肩负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使命,笔者提出了会计专业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

二、会计专业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模式

会计专业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模式是将会计专业部分或绝大部分课程进行整合,以穿插整个会计专业课程的主体任务为驱动,以将任务划分为若干应用项目为导向,引导学生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进而完成任务项目的教学模式。

会计专业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模式的构建是一项系统工程,可以先从部分课程整合提出主体任务,再划分为若干应用项目试点开始,在不断总结、探索的基础上,逐步完善到绝大部分课程实施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模式。

(一)会计专业部分课程整合后的主体任务

会计专业的主要课程有:《计算机知识》、《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计算机网络基础》、《经济应用文写作》、《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管理会计》、《会计报表分析》、《经济数学》等,对上列课程进行整合后,可以提出如下主体任务:

1.整合《计算机知识》、《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会计电算化》课程,提出如下任务:根据企事业单位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利用手工和电算化会计软件,进行成本计算、会计核算,会计信息披露。

2.整合《经济应用文写作》、《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财务管理》、《会计报表分析》课程,提出如下任务:运用手工或计算机相关软件对会计信息进行财务分析、撰写财务分析报告。

3.整合《计算机网络基础》、《管理会计》、《经济数学》课程,提出如下任务:运用手工或计算机相关软件预测经济活动。

任务驱动使学习目标得到明确,在学习的各阶段围绕一个既定目标,有重点地学习相关知识和熟练掌握其操作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兴趣。

(二)会计专业部分课程整合后主体任务下的项目导向

主体任务下的各个项目导向内容应该能自成一体,构建全方位的融入基础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结构,明确项目涉及的学科内容,完成项目时间、方式、考核方法等,以便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实施过程中,学生比较容易地把握,教师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给予帮助。

将会计专业部分课程整合后提出任务驱动的主体任务,在主体任务下将课程整合为六个项目,整合课程的目的在于,节约基础课程课时,增加专业课程动手操作课时,实现培养技能型专门人才的目标。

按学期完成六个项目导向的学业后,分五个级次考评学生的会计职业能力。五次考评方案如下:

1.完成第一至第二个项目导向学业的为第一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评学生本级次的会计职业能力,评定成绩最高为70分。

2.完成第一至第三个项目导向学业的为第二级,第三学期期末考评学生本级次的会计职业能力,评定成绩最高为80分。

3.完成第一至第四个项目导向学业的为第三级,第四学期期末考评学生本级次的会计职业能力,评定成绩最高为90分。

4.完成第一至第五个项目导向学业的为第四级,第五学期期末考评学生本级次的会计职业能力,评定成绩最高为95分。

5.完成第一至第六个项目导向学业的为第五级,第六学期期末考评学生本级次的会计职业能力,评定成绩最高为100分。

毕业论文成绩按会计职业能力成绩

×60%+毕业论文分数×40%计算。

三、会计专业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模式的实施方案

(一)第一项目导向

1.涉及课程

《计算机知识》、《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基础会计》。

2.导向内容

(1)掌握本项目所涉及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

(2)掌握下列操作技能:面对企业日常简单的经济业务、事项,审核或填制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开设并登记会计账簿,编制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

3.完成方式

(1)跟班听课学习本项目所涉及课程,参加闭卷测试本项目所涉及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

(2)完成本项目导向2.⑵操作,提交纸质装订后的记账凭证(附相关原始凭证)、会计账簿、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

4.完成时间

第一学期期末。

5.成绩计算

《计算机知识》、《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期末成绩=平时成绩×40%+闭卷测试本项目所涉及课程基础理论知识分数×60%

《基础会计》期末成绩=闭卷测试本项目所涉及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分数×20%+操作技能分数×80%

(二)第二项目导向

1.涉及课程

《会计电算化》、《财务会计上》。

2.导向内容

⑴掌握本项目所涉及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

⑵掌握下列操作技能:在掌握此项以前项目导向2.⑵操作能力的基础上,在第一项目3.⑵资料基础上,处理出纳岗位业务核算,存货、日常销售、应收预付业务核算及发出存货成本的计算、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岗位的业务核算,金融资产与长期股权投资较简单的业务核算;电算会计核算上机操作。

⑶考取会计证和会计电算化证。

3.完成方式

(1)跟班听课学习本项目所涉及课程,参加闭卷测试本项目所涉及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

(2)完成本项目导向2.⑵操作,提交纸质会计账簿、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电算会计核算提交机打装订后的记账凭证(附相关原始凭证)、提交会计账簿、报表信息存储盘。

(3)跟班听课学习或自学会计证、会计电算化证考试课程。

4.完成时间

第二学期期末。

5.成绩计算

《会计电算化》期末成绩=上机操作成绩×40%+闭卷测试本项目所涉及课程基础理论知识分数×30%+会计电算化证×30%

《财务会计上》期末成绩=闭卷测试本项目所涉及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分数×20%

+操作技能分数×80%

第一级会计职业能力成绩=(闭卷测试本项目所涉及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分数×20%+会计证、电算化证×30%+操作技能分数×50%)×80%

(三)第三项目导向

1.涉及课程

《经济应用文写作》、《财务会计下》和《成本会计》。

2.导向内容

(1)掌握本项目所涉及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

(2)掌握下列操作技能:在掌握此项以前项目导向2.⑵操作能力的基础上,在第二项目3.⑵资料基础上,处理流动和非流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与政府补贴、利润及其分配业务核算、编写财务会计报告;销业务核算和产品生产成本计算。

3.完成方式

(1)跟班听课学习本项目所涉及课程,参加闭卷测试本项目所涉及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

(2)完成本项目导向2.⑵操作,提交纸质会计账簿、利润表、利润分配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及有关附表;提交产品成本核算的费用分配表、成本计算、产成品入库单等;提交纸质和电子版会计报表附注、财务情况说明书等。

4.完成时间

第三学期期末。

5.成绩计算

《经济应用文写作》期末成绩=闭卷测试本项目所涉及课程基础理论知识分数

×20%+会计报表附注×40%+财务情况说明书×40%

《财务会计下》期末成绩=闭卷测试本项目所涉及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分数×20%

+操作技能分数×80%

《成本会计》期末成绩=闭卷测试本项目所涉及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分数×20%+操作技能分数×80%

第二级会计职业能力成绩=(闭卷测试本项目所涉及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分数×20%+会计报表附注、财务情况说明书+财务会计操作技能分数×50%+成本会计操作技能分数×30%)×85%

(四)第四项目导向

1.涉及课程

《会计报表分析》和《经济数学》。

2.导向内容

(1)掌握本项目所涉及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

(2)掌握下列操作技能:在掌握此项以前项目导向2.⑵操作能力的基础上,利用第三项目3.⑵资料,运用经济数学理论,分析会计报表、编写会计报表分析相关报告。

3.完成方式

(1)跟班听课学习本项目所涉及课程,参加闭卷测试本项目所涉及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

(2)完成本项目导向2.⑵操作,提交纸质或电子版会计报表分析相关报告。

4.完成时间

第四学期期末。

5.成绩计算

《经济数学》期末成绩=平时成绩×40%

+闭卷测试本项目所涉及课程基础理论知识分数×60%

《会计报表分析》期末成绩=闭卷测试本项目所涉及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分数

×20%+会计报表分析相关报告×80%

第三级会计职业能力成绩=(闭卷测试本项目所涉及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分数×20%+会计报表分析相关报告[注1]

×80%)×90%

[注1]会计报表分析相关报告所用基础数据与第三项目3.⑵数据不符的,会计报表分析相关报告成绩按不高于60分评定。

(五)第五项目导向

1.涉及课程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财务管理》。

2.导向内容

(1)掌握本项目所涉及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

(2)掌握下列操作技能:在掌握此项以前项目导向2.⑵操作能力的基础上,利用第三项目3.⑵资料,运用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等方面的知识、技能、财务管理基本理论,完成财务管理实务操作。

3.完成方式

(1)跟班听课学习本项目所涉及课程,参加闭卷测试本项目所涉及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

(2)完成本项目导向2.⑵操作,提交纸质或电子版财务管理分析报告、预测方案等。

4.完成时间

第五学期期末。

5.成绩计算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期末成绩=平时成绩×40%+闭卷测试本项目所涉及课程基础理论知识分数×60%

《财务管理》期末成绩=闭卷测试本项目所涉及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分数×20%+财务管理分析报告、预测方案×80%

第四级会计职业能力成绩=(闭卷测试本项目所涉及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分数×20%+财务管理分析报告、预测方案[注2]×80%)×95%

[注2]财务管理分析报告、预测方案所用基础数据与第三项目3.⑵数据不符的,财务管理分析报告、预测方案成绩按不高于60分评定。

(六)第六项目导向

1.涉及课程

《计算机网络基础》和《管理会计》。

2.导向内容

(1)掌握本项目所涉及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

(2)掌握下列操作技能:在掌握此项以前项目导向2.⑵操作能力的基础上,利用第三项目3.⑵资料,运用计算机网络等方面的知识、技能、管理会计基本理论,完成管理会计实务操作。

3.完成方式

(1)跟班听课学习或自学本项目所涉及课程,参加闭卷测试本项目所涉及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

(2)完成本项目导向2.⑵操作,提交纸质或电子版管理会计分析、预测、决策报告。

4.完成时间

第六学期期末。

5.成绩计算

《计算机网络基础》期末成绩=闭卷测试本项目所涉及课程基础理论知识分数

×30%+平时上机操作成绩×70%

《管理会计》期末成绩=闭卷测试本项目所涉及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分数×20%+会计报表分析相关报告×80%

第五级会计职业能力成绩=(闭卷测试本项目所涉及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分数×20%+管理会计分析、预测、决策报告 [注3]×80%)×100%

[注3] 管理会计实训报告所用基础数据与第三项目3.⑵数据不符的,管理会计实训报告成绩按不高于60分评定。

结束语:世界是综合的,在实际生活中找不到一个纯粹的数学问题,也找不到一个单纯的会计问题。一直以来,教师多侧重于对所教课程的探究和分析,忽略了课程之间的联系;会计专业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模式的核心旨在改变传统的教与学,使学生成为“我要学”的学习主体。

由于篇幅所限,笔者对会计专业全部课程的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模式的构建等问题将另文研讨。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改革之路漫漫其修远兮,作为一线教师吾将上下而求索,为完成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使命,奉献绵薄之力。

【参考资料】

[1] 邓泽民,侯金柱,著.职业教育教学设计.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年6月第1版.

[2] 邓泽民.侯金柱,著.职业教育课程设计.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年6月第1版.

第2篇:项目管理基础知识范文

关键词:经济管理专业;项目管理;教学改革;实践教学

作者简介:洪巍(1983-),男,安徽滁州人,江南大学商学院,讲师。(江苏 无锡 214122)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1-0105-02

在当今社会中,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各样的项目犹如雨后春笋,不断地出现在人们的面前,如苏通大桥项目、杭州湾大桥项目、港珠澳大桥项目、神州飞船项目等。这些著名的建设、科研项目在改善社会生活、推动国家经济与科技发展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可见,项目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而项目的发展,则需要投入大量的科技、资金以及人才等资源。其中,人才是推动项目发展的核心资源。为了满足社会经济、科技发展的需求,全国各大高校在相关院系中开设了项目管理学课程,涉及土木工程专业、经济管理专业、软件工程专业等多个专业。在不同的学科专业中,项目管理学课程教学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鉴于此,通过分析项目管理以及经济管理专业本科生教育的特点,针对传统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项目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建议,为提高项目管理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具有现代项目管理学知识的优秀人才提供理论支撑。

一、项目管理的特点

一般来说,项目管理是指为了满足特定的目标、要求或期望,运用各种相关的知识、技能、方法与工具,所开展的各种计划、组织、决策、领导和控制等方面的活动,简而言之,就是指为了实现既定目标而开展的项目计划、组织、决策、领导和控制等管理活动。[1]美国项目管理专业资质认证委员会主席Paul Grace指出,“在当今社会中,一切都是项目,一切也将成为项目”。Paul Grace的话表明,从广义的视角看,在当今的人类活动中,只要是以项目的方式运作的事情,都可以运用项目及项目管理的知识给予指导。可见,项目管理是一门综合性和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它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项目管理具有较强的综合性特征。项目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延伸与发展,项目的类型也在不断拓展。在现代社会中,一般意义上的项目不仅包括建设工程项目,还包括软件开发项目、社会公益项目、科学研究项目、国防项目等。虽然不同类型的项目在某些方面或层次具有一定的共性,但它们也具有各自的领域或行业特征,在活动内容、组织方式以及涉及的知识、技能、方法等方面有所差异。因此,项目管理需要提炼项目开展过程中的共性问题,具有一定的跨学科、跨领域的综合性特征。此外,在特定的项目中,项目管理也表现出较为明显的综合性特征。例如在大型工程项目中,由于投资规模大、实施周期长、技术复合度高、建设环境复杂多变,在项目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在特定的自然、社会、政治、法律、市场环境下综合考虑工程的质量、成本、工期、环保以及可持续发展等问题。因此,大型工程项目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多领域、多学科的知识,其综合性显而易见。

第二,项目管理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特征。项目是指人类组织在一定环境条件的约束下,通过有效利用特定资源,实现某个特定目标的实践活动。项目实施的过程是一个“造物”过程,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项目活动所造之物可以是一个实物,如桥梁建设项目所建造出来的桥梁;也可以是虚拟的,如形成的计算机软件程序、新的知识体系等。然而,不论项目的结果是不是实物,项目开展过程中的人类活动都是客观存在的,且是有目的、有计划的实践活动。而项目管理是关于人类如何开展实践活动的知识,包括实践活动的计划、组织、决策、领导、控制等。此外,项目具有创新性特征,除了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项目管理更关注实践,并以实践活动中所遇到的新问题为研究对象。可见,项目的自身特点决定了项目管理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特征。

第三,项目管理具有一定的开放性。随着人类活动的快速发展,项目的种类不断丰富,复杂程度也在不断提高。加之项目具有一次性、独特性、创新性特征,在项目管理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新的问题。通过对新问题的研究及解决,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得以拓展,这将进一步促进项目活动的发展。因此,项目管理是一个开放的理论体系,它来源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并与之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二、经济管理专业本科生教育的特点

一般来说,本科生教育担负着为社会培养高水平的专业人才的任务。[2]因此,经济管理专业的本科生教育的目标就是为社会培养具备一定经济管理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它具有如下几方面的特点:

第一,大学本科生一般是高中毕业之后,直接进入高校接受高等教育。高中教育与大学教育存在显著的差异。高中教育是基础知识的教学,课程数目较少,在三年时间内学习固定的几门课程;而大学教育课程数目较多,往往在一个学期内需要完成数门课程的教学,相关课程的学习周期变短,学习内容与学习方式发生较大的改变。

第二,大学教育更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高考以基础理论测试为主,高中教育所关注的重点是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虽然近年来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但对高中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还有待加强。大学教育则有所不同。在大学教育中,理论知识教学必不可少,但除此之外,还需要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别是经济管理专业的本科生教育,更注重对学生实际管理能力的培养以及管理经验的积累。

第三,与土木工程等专业性较强的专业不同,经济管理专业本科生项目管理的教学更侧重管理理念与方法。土木工程、软件工程等专业性较强的专业在进行项目管理授课时,更多的是从相关专业领域出发,重点介绍具有自身专业特征的项目管理理论与方法。而经济管理专业涵盖面较广,其专业性与土木工程等专业相比较弱,因此该专业的项目管理课程更注重一般性理论知识与方法的教学,更关注知识体系的全面性以及学生知识面的拓宽。

三、传统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人类社会不断发展、人类活动的广度与深度不断延伸的今天,项目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重要性日益显现。项目管理是研究项目活动中统筹规划和系统管理的学科,是高等院校经济管理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然而,由于认识上的欠缺以及现实条件的制约,传统的项目管理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致使该课程教学实践的效果不是非常理想。具体表现为:

第一,教学内容以基础理论与基础方法为主,缺乏对典型案例的分析讲解。在项目管理课程教学中,如果只一味地讲授基础理论知识与方法,一方面由于学生刚完成高中阶段的学习,对项目管理方面的基本专业知识掌握有限,且缺乏实践经验,而大学课程与高中课程相比进度较快,因此难以很好地接受与消化相关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由于理论知识比较枯燥,难以激发学生的听课热情,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容易分散,从而影响课程教学的效果。

第二,教学多采用理论加举例的方式,缺乏实践教学环节。[3]一方面由于认识不到位,另一方面由于客观条件的约束,项目管理的课程教学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然而,项目管理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学生无法在课堂的理论教学中培养实际管理能力,积累实战经验。而以这种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是讲理论头头是道,一遇到现实问题便束手无策,严重偏离现实情况。

第三,缺乏对具体行业或领域相关项目管理知识的介绍,忽视项目管理理论的新发展。虽然经济管理专业涉及面较广,但在教学过程中若只讲解项目管理的一般性知识,而不以具体的行业或领域为背景,泛泛而谈,那么讲授的知识将过于空泛,学生也难以了解实际行业或领域中的具体管理方法。此外,项目管理是一个开放的理论体系,若忽视项目管理理论发展前沿的介绍,将不利于学生对项目管理理论发展脉络的整体把握。

四、项目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建议

项目管理课程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应用性以及开放性特点,针对传统课程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结合经济管理专业本科生教育的特点,提出如下教学改革建议:

1.在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过程中融合经典案例

从现象学的观点看,课堂教学应悬置既往的教学理论与教学假设,回归课堂教学事实本身,而案例教学就是有效途径之一。[4]针对项目管理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如项目成本管理、项目组织管理、项目质量管理等,搜寻与设计相契合的案例,在理论教学过程中穿插案例的讲解。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将教学内容分成三个部分,即基础理论、典型案例分析、随堂问题。其中,通过基础理论的介绍,让学生了解项目管理相关环节的基本概念、内涵特征、管理方法等知识;通过具体典型案例分析与讲解,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相关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通过随堂问题,检验学生对一些重点、难点知识的掌握,并进一步加深他们对相关知识的记忆与理解。上述三个部分教学内容可以根据具体的课堂情况进行灵活安排:既可以以基础理论知识讲解开始,也可以以用随堂问题引出基础理论知识,更可以用经典案例引出后面的基础理论知识等内容。

2.通过多种形式加强项目管理的实践教学

虽然实践教学成本高,实施难度大,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但是可以转变思路,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展开项目管理的实践教学。首先,可以通过模拟教学的形式来弥补实践教学的欠缺,如运用ERP沙盘模拟的形式开展工程项目管理的实践教学。其次,可以利用学生生产实习的机会开展实践教学。在此过程中,授课教师需要在学生生产实习之前做好实践教学的准备工作,如依据教学大纲,设计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框架,规定实践教学的内容、目的、具体实施步骤、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等,以确保实践教学达到预期效果。此外,可以鼓励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一方面科研项目是项目的一种,可以借此机会让学生在整个科研活动中加深对项目管理的理解,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积累项目管理经验。

3.丰富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与土木工程、软件工程等专业的本科生相比,经济管理专业的本科生所学习的课程覆盖面较广,知识较“软”,毕业后就业的选择范围较广,因此知识面的拓宽对他们来说非常重要。在项目管理课程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意知识体系的全面性,适当介绍不同领域与行业的项目管理理论与方法,并根据学生的知识背景及接受能力增加对项目管理理论新发展的介绍。如在项目管理的教学过程中增加对大型工程项目复杂性管理理论——综合集成管理理论的介绍,以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还要注意知识的系统性与专业性,以某类项目为主,系统介绍该类项目管理的相关理论与方法。

五、结束语

项目已成为社会经济建设过程中的内在推动力,项目管理课程在经济管理专业本科生教育过程中举足轻重。本文分析了项目管理以及经济管理专业本科生教育的特点,并针对传统项目管理课程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教学改革的建议。然而,教学改革绝非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不断地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进而不断地推进教学改革前进的步伐。只有这样,才能逐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从而为社会经济建设输送更多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戚安邦.项目管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15-16.

[2]叶超.南京大学本科生教育目标与期望的研究——基于SERU的问卷调查[D].南京:南京大学,2013:15.

[3]卢永琴,熊伟.工程项目管理教学改革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

第3篇:项目管理基础知识范文

1.1完善基础理论体系

根据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专业的职业标准、社会定位和学生日后的发展,要加强几个环节的理论体系建设,这样才能提升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专业教育教学的效果,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和技能。一是要完善以职业发展和职业标准为核心的通识教育理论课程体系,其主旨就是培养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专业学生具备高层次人才应该具有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同时该专业还要根据学校的办学特色,有针对性地展开通识教育应用与训练工作,通过实际实训和拓展练习,发展出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专业基本素养和能力,为专业技能、社会能力的提升提供基础。二是要持续进行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专业基础课程体系建设,要紧密结合学生实际,以社会和企业对此专业的根本需求作为出发点,突出基础课程的实用性和针对性,有计划地培养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基础素质,实现学生对未来发展和职业成长的有效、全面的适应。三是要不断进行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专业实践理论专业课程体系建设,要以职业标准和职业要求为核心,进行相关课程体系的完善和丰富,开辟不同方向的实践理论体系,有效地开拓学生的实践视野,建立符合本专业和职业标准的新标准和新课程,使该专业学生能够更快地具备实习和实践能力,做到对此专业发展的有效保障。四是要持续进行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专业岗位提升理论课程体系建设,开辟单独的职业岗位提升和发展的相关课程,通过理论和专业学习,扩展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专业的知识面,加深学生对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专业的认知程度,帮助学生建立起岗位提升和职业发展的思维和认知基础,为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专业学生日后的适应岗位、晋升发展提供稳定的思想和素质基础。

1.2完善实验实践课程体系

实验和实践是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专业学生认识专业特点、形成专业技能的重要路径。进行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必须突出实验实践这一环节,要形成理论课程和实验实践课程的有效契合,起到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作用,全面发展出学生86的实验实践能力,让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为适应社会和企业,不断创新与发展提供素质基础。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专业的实验实践课程一般由通识教育、专业基础、专业理论、岗位实习、毕业综合实践、创新创业等主要内容组成,贯穿着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专业教育的始终。要在学生入学初期就展开实验实践课程,通过实训基地的实习实训,使学生初步认识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专业特点,形成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专业基础型的操作能力和认知水平。随着教育教学的深入,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专业要引导学生走出校园,将所学的理论课程和实际进行全面对比与沟通,建立起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专业的实际操作和实际运用能力与素养。在教育教学的末期,要进行学生专业操作技能和综合能力的发展与培养,使学生通过专业实践更好地检验自身的学习,发展出个性化的专业基本素质,形成综合能力。在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专业的毕业时期,要以职业标准为前提进行毕业设计和综合实践,将建学生推向企业和实际操作环节,通过真实而全面地实验实践活动,检验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养,加速学生专业创新能力、创业能力的形成和提升。

2实践课程体系的建设

为了更好地适应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专业发展的实际,推进学生专业与职业成长,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专业必须做好实践课程体系的建设工作,要投入更大的资源、精力进行实践课程体系的系统性、结构性建设,将实践课程体系作为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专业的核心工程,以系统思想作为指导,扎实展开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专业的实践工作,通过课程建设、方法优化等一系列措施,完成和实现对学生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专业化发展的目标。

2.1建立起与企业沟通的新体系

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专业实践课程体系中企业占据着基础和平台的地位,随着建设事业的迅猛发展,各建设企业正在加速产业升级和企业变革的进程,出现了对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专业人才更多、更高的需求。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专业要抓住现实的特点和变化趋势,在实践课程体系建设中,依托企业和社会,有效提升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专业实践课程的应用性和实用性,使企业成为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专业教育教学的新基础,让社会成为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专业学科建设的新平台,通过企业的教育、实践功能,进一步提高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专业课程的科学性、完整性和合理性,做到对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专业学生知识结构、职业能力、适应能力、专业素养全面提升的保障。当前,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专业还要与企业一同进行以职业标准为核心的专业实践体系建设,利用职业标准的科学性和系统性,进一步规范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专业的实践体系,利用职业标准的全面性和权威性,进一步提升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专业实践的水平,取得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专业和企业、学生和社会的多赢局面,形成多维度沟通和多主体联合,真正形成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专业与外部、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专业与学生的新交互模式。

2.2建立课程实施的管理团队

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专业课程的实施要有高效率的管理团队作为基础。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专业要根据实践课程体系的安排,以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专业知识结构成长和社会对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专业的要求为基础,建立起一支高效率、高效能的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专业课程管理团队,以管理团队来制定、实施、监督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标准和环节,完善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专业课程实践的管理过程和细节,落实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专业教育的责任和任务。此外,管理团队还应该指导进行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专业创新课程体系建设,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专业要有社会化和战略性的眼光,要以《高校教育规划纲要》为基础,扎实进行创新和创业教育,应该针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特点,在既有课程体系内添加创新创业理论课程体系,有计划、有步骤地提升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通过理论和思想上的提升与突破,打造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专业学生应对未来、适应社会、提升自我的理论基础和思想平台。

3结语

进行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既要具有战略性的系统工程眼光,又要尊重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专业的职业标准,要在学生和学校、企业和社会等复杂关系体系中取得全面沟通和有效平衡,通过职业标准的实施建设出适应该专业发展实际的理论课程体系和实践课程体系,顺应整个行业对此专业的要求,做好人才培养,丰富管理工作内涵,加速建设事业的发展。

作者:张建华 葛贝德 马利耕 李林 单位: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 哈尔滨正大建筑企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第4篇:项目管理基础知识范文

关键词:会计基础 项目教学法 实践能力

一、项目教学法的含义、特点及优势

项目教学法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自主完成事先创建的具体的、有实践应用价值的任务,从而达到学习知识、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项目教学法将课程中的知识、内容转化为若干个教学项目,教师围绕项目组织和展开教学,学生直接动手完成任务,具有实践性、自主性、综合性、开放性等特点,是一种“以项目为主线,任务为驱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

(一)以项目为主线。项目教学是一种以项目为主线的教学方式,即预先创建具体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掌握知识。项目教学中的“项目”具有实践应用价值,就《会计基础》而言,可以设置为会计、出纳等角色,或者是现金收付、账务处理等实际工作。所以说,项目教学是一种将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将有利于推动以职业实际工作为导向的高职教学内容与课程的改革。

(二)以任务为驱动。项目教学显著的特点就是,设置具有实践应用价值的任务,即所学专业今后可能遇到的具体工作,以具体任务为驱动和导向,促使和“倒逼”学生学习相关知识,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目的。《会计基础》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基础课程,项目教学法在其中的运用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实践中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以教师为主导。项目教学法对教师提出了全新的要求,相对课堂理论教学法而言,教师更多的是优化项目安排,设计教学情境,组织和引导学生完成任务,接受咨询、解难答疑,做好总结评价等。教师的主要作用表现为主导教学进程,不再是把知识传授作为唯一的任务,而是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激活其创造性思维,使他们在活动中学会求知,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学会创新。教师教学任务、作用的转变,也是项目教学法的一个显著特点。

(四)以学生为主体。项目教学法以学生完成具体任务为基本手段,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具体表现为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以自身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以主动体验和感受过程,探索和解决问题为特征,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更强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二、项目教学法的组织与控制

(一)搞好教学总体设计。项目任务是项目教学活动的核心内容,项目任务选择是否适当,将直接影响整个课程教学的效果。而项目任务的选择必须通盘考虑,不能见子打子,顾此失彼。笔者认为,《会计基础》项目教学一开始就需要明确教学目标、范围重点、课程进度等内容,做到心中有数。总体上可以按照会计人员的工作岗位分岗位设计项目任务,大致分为会计主管岗、出纳岗、固定资产核算岗、工资核算岗、成本核算岗、财务成果核算岗、材料核算岗、往来结算岗、总账报表岗等,会计有关规章制度、基础知识点等内容可以纳入岗位对应的项目任务,也可以单独作为项目任务另行设计。

(二)制定具体实施计划。项目教学法作为课堂理论教学的有益补充,教师要打“提前亮”,配合理论教学的进度,提前确定适当的项目,科学合理制定教学项目工作计划;提前通知学生,介绍清楚项目教学法的思路、所选项目的情况以及需要学生准备的事项。以出纳岗位教学为例(下同),教师需要提前公布项目名称――出纳岗位知识;明确教学目标――熟练掌握出纳业务的相关工作流程;教学思路――根据出纳岗位流程设计具体任务,学生以完成具体任务为,达到学习相关知识的目的;还有需要准备的其他事项等。

(三)提前做好各种准备。教师要充分发动学生,调动学生积极性,从思想上重视本次项目教学;广泛收集资料,深入研究,搞好知识储备;认真考虑教学的每个环节,准备好有关的教学道具。学生要提前预习出纳岗位的有关知识,查看相关参考资料,了解出纳工作的整个流程,比如现金收付;银行结算手续的办理;支票、汇票、发票、收据管理;差旅费的报销审核;员工工资发放;银行存款、现金账的处理等等。

(四)做好总结评价工作。总结评价的对象包括教师、项目小组和学生。内容包括项目计划、组织和完成效果情况;学生参与积极性、主动性、获取知识、团结协作等表现情况。总结评价的方式:可以采取小组讨论、教师点评、自我评价以及开总结会等。

三、实施项目教学法的几点思考

(一)建立与项目教学相适应的教学理念、教学管理模式

实践表明,项目教学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会计基础》的教学中显得更加突出。但是项目教学法与现行的教学管理、教材编写、课程设置等存在冲突和不兼容的情况,全面推行项目教学还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作为《会计基础》的教学,理应走在改革的前面,在教学管理、教学大纲、教材编写和课程设置等方面做一定的突破。一是更新教学观念。各相关部门特别是学校要重视项目教学法在高职教学中的应用,为教学改革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教学条件。二是创新教学管理模式。建立以能力评价为主的学生考核体系,将学生在项目教学中的表现,包括任务完成质量、动手能力、组织协调以及团队协作精神等纳入学生能力考核范围,改变了以前仅仅考核卷面考试的弊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项目教学。三是根据课程改革要求,建立一套与项目教学法相适应的《会计基础》教学大纲、教材和辅导资料等。

第5篇:项目管理基础知识范文

关键词:项目管理;沙盘实训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2)29-0056-02

工程管理专业是具有鲜明专业特色的管理类专业,培养的学生应具有全面的工程技术、经济、管理、法律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更值得关注的问题是如何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能够真正从事工程项目决策和全过程管理的工作。《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要求“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提高人才培养素质。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思结合,开发实践课程和活动课程。”针对工程项目管理专业而言,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作为建筑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绝大数教学机构都沿用传统、静态教学模式, 学生仅在课堂听讲,课堂自主复习,理论与实践无法结合。如何适应社会要求培养工程管理人员具有更扎实的知识基础,更强的应用能力和适应性。首先要求学科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设置非常合理性;学生能力培养的课程要更强;专业培养的特色要更突出。因此,紧扣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方向,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的构建其实践和理论的比例设置是不可忽视的环节。

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促使企业培养人才的时间不断压缩,从而导致企业对于用人质量的需求不断提高,都希望找到可以直接投入使用的人才。输送人才的高校,提升教育质量去适应社会需求是发展之本,而在这其中,实践类教学成为重中之重。通过充分的调研和学习,我院建筑工程系立足工程管理专业学科的实训条件,精心设置实训课程整体构建;加强与校外企业的深度合作,努力开发、完善工程项目管理,将“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思结合,开发实践课程和活动课程”落到实处。

从事项目管理工作无论是在施工单位、房地产开发单位或是政府部门,项目管理的实践涵盖技术管理、生产管理、成本管理、产品定位、规划设计管理、客服管理、物业管理等多个阶段或领域。实践课程的整体构建必然要考虑到后期的应用方向,通过系统化梳理,一定的理论支撑,精炼出项目管理科学而有效的工具和理论支撑,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管理思路和模式,并把这种模式应用于在实践沙盘课程项目中,获得了很大的成功与收获。

工程项目管理沙盘实训是模拟某个具体工程让项目负责人与项目的主要参与者用直观的沙盘教具模拟项目执行与开采过程。从项目的全过程运行当中掌握人才开发、沟通管理、决策能力,也具备创新理解项目运作流程。现代项目管理更趋向于从建设到投产到营销的全过程管理,因此实训课程的构建需要突破传统的项目管理课程授课方式,讲解概念、举例说明、课程复习等过程,而是通过具体项目的实际运作模拟管理和经营的全流程,迎接风险,来拓宽贯穿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增强以市场为导向的项目决策意识。

实践证明非常逼真的模拟环境、项目组成员的认真参与能让学生完全进入项目管理状态。每一次课程学生再通过对项目建设的盘点与总结,暴露自身误区,反思决策成败,解析得失,梳理管理思路,随着课程的深入开展多次调整与改进的练习,切实提高综合管理素质。

1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沙盘实训课程整体构建

1.1 项目团队

工程项目管理沙盘实训课程是通过让学生在实训室里模拟不同的工作岗位,每5~6人组成一个模拟的项目部,并且在模拟的工程建设项目环境中,体验工程项目管理全过程的实践模拟课程。

1.2 项目研究目标

沙盘课程融入先进的项目管理思想,结合最佳的管理实践,再借助于军士兵棋推演这种方式,最终使学生可以有三个方面的收获,体验项目管理角色和流程、掌握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建立项目管理系统认识。基于PMBOK知识体系,在项目实践之余讲授《项目项目管理规划(计划)》如何编制应用,也体现工程管理中规划对于项目实施的指导性、预判性,大大降低了项目过程的风险和无序性,为规范项目管理、提高项目目标实现能奠定基础。

1.3 研究内容

1.3.1 研究基本内容

高校本科人才培养计划通常将整个学科分为若干理论课程,这些课程独立授课,培养学生形成结构化知识体系,使其具有一定广度的理论基础和深度的专业课程体系,具备可塑性。但由于所有课程授课时间跨度较大,学生的知识链并不是牢固且完整的,因此走向工作岗位,如何运用理论知识来处理实践问题的方法和技巧的时候,应届学生的工作瓶颈就凸显出来。

根据《国家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 GB/T 50326-2006》中所划分工程项目管理知识体系自检,构建的沙盘课程中所涉及到知识体系包括:合同管理、采购管理、进度管理、成本管理、资源管理、信息管理、风险管理、沟通管理、项目收尾。

项目管理沙盘实训课程在具备一定专业知识基础上,涵盖本专业实际项目运作过程中12个方面:①理解“项目”、“项目管理”②掌握项目特征;③项目团队的构成和设计;④影响团队有效运行的障碍分析;⑤项目可行性分析;⑥项目生命周期体验;⑦风险识别(风险分析)、确定风险优先级;⑧风险监控与缓解策略、应急计划的调用;⑨如何制定成本计划;⑩项目控制措施运用;11项目团队决策检察;12项目调整和总结评估。

1.3.2 研究基本方法

工程项目模拟沙盘各职能中心涵盖了建筑项目运营的所有关键环节,研究基本方法主要有:观察法、调查法、测验法、行动研究法、文献法、经验总结法、个案研究。主要针对战略规划、资金筹集、项目研发、物资采购、生产建设、财务核算与管理、设备投资与改造等几个部分为设计主线,组建相互竞争的工程团队,把工程建设项目开发所处的内外环境抽象为一系列的规则,在模拟环境下开发不同工程建设项目。实践构建环节包括:学生参与沙盘载体模拟建设对抗演练教师评析学生感悟。在一系列活动中,参悟科学管理的规律,同时也对建设资源的管理过程有一个实际的体验。运用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沙盘课程融入先进的项目管理思想,结合最佳的管理实践,再借助于军士兵棋推演这种方式,最终使学生可以有三个方面的收获,体验项目管理角色和流程、掌握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深化项目管理系统认识。

1.3.3 设备条件

2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沙盘实训课程整体构建效果

综合运用专业课程体系中各课程理论知识,更灵活掌握工程项目管理9大知识体系。

学习单元从个人转变成团队,团队成员之间形成互相帮助学习的氛围。

每个组之间形成竞争氛围,提高学生投入学习的积极性和趣味性。

摒弃灌输式教学,以互动交流的方式教学,首先让学生在活动中有所感,有所悟,然后老师再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点评讲解,有利于学生对于知识的吸收和掌握。

工程项目管理沙盘实训课程能够让学生坐在课堂里,在紧张有序的气氛中,体验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全过程,掌握工程项目管理知识的本质;学生对与理论知识如何实践应用加深理解。从最终的应用效果来看,增强了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从而最终能够更容易地融入社会建筑企业的管理运作。

参考文献:

第6篇:项目管理基础知识范文

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每个人必须要具备的素养,是培养当代大学生综合能力的基础。数据库课程是培养大学生信息素养的有力工具。针对数据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课程教学改革。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是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关键词】信息素养 数据库课程 教学研究

一、引言

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每个人必须要具备的素养。培养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具有重要意义。信息素养是综合能力的基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包括思维能力,解决分析问题能力,决策能力和合作能力。数据库技术是当今世界高新技术潮流中的主流技术之一,是计算机科学的重要分支,是构成信息系统的基础,已渗透到各行各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数据库课程是培养大学生信息素养的有力的工具。而在教学中我们发现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使学生只会记忆理论,遇到实际问题不知如何入手,更谈不上激发学生自主收集和加工信息能力。我们的教育应该是培养信息能力的教育。我们对数据库课程进行了改革,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是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二、教学改革措施

1.将生活引入课堂,合理组织教学内容

我校的计算机专业的数据库授课内容包括基础篇:数据库基础知识,关系数据库、数据库标准语言SQL,数据库安全性、完整性;设计与应用开发篇:关系数据理论、数据库设计、数据库编程;系统篇:关系查询处理和查询优化、数据库恢复技术、并发控制。在教学中,按照现有的模式组织教学,学生感觉数据库内容繁杂,知识点多。通过考试发现,学生遇到分析设计问题丢分较多。在课程设计中,也发现学生虽然学习了数据库设计知识,但并不会真正用到实际系统的的设计中。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注意将生活引入课堂,注意引入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教学方法,进行启发式教学,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索性学习。培养信息素养在数据库课程教学中要时刻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第一次课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说是一门课程的导学课。我们在第一次课上,不是直接介绍数据库的基本概念,而是通过引入和分析生活中多个数据库应用实例入手。上课时先示例学生熟悉的系统:学生成绩管理系统、图书管理系统等。除了教师分析讲解外,还鼓励学生自己列举生活中的实例。从对这些系统的介绍中,引出数据库技术是开发这些系统的关键技术。使学生能够了解到数据库技术对他从事的专业及其将来的工作都能起到作用。这样就能使学生对这门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也明确了学习的目标。所谓项目案例教学方法是将项目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结合起来。即根据教学目标,选取有代表性的项目,贯穿在整个课程教学中。将工作过程作为课程内容的载体,在教学过程中,围绕这个项目,层层展开,从项目中抽取出各个知识点,对各知识点精选出教学案例。采用项目教学方法,因此项目的选择十分重要,应该能够涵盖大部分知识点,将全书的各个部分贯通起来,便于学生理解。我们选择学生熟悉的学生成绩管理系统来进行教学,该系统分为学生管理、课程管理、成绩管理等模块。在教学中,基础篇和系统篇的内容运用教学案例,并配合实际演示,使学生能理解基础知识,而且不觉得内容繁杂。设计与应用开发篇的内容则按照项目开发步骤进行,然后就按完成整个项目的工作过程来组织教学。运用项目教学方法,教师的引导是必不可少的。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布置任务,调研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的需求和任务。上课时首先演示一个完整的管理系统,接下来教师与学生一起对系统进行分析,引导学生明确系统所要实现的功能,对每个功能模块,又需要什么知识才能实现。根据分析将项目与对应的知识点对应起来,这样教学学生会主动去学习,主动去收集信息,并会主动学习如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在讲解某个知识点时,也会举相关的实例,但是效果并不是很好,主要是因为那些实例只是为了学生理解某个知识点而专门设计的,相互之间没有什么联系。而现在的案例是从项目中精选出来的,这样学生学习目的性更强,更容易激发学习兴趣。

2.项目案例驱动式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数据库课程是一个必须理论联系实践的课程,只有通过实验环节,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和消化课堂所学知识。在实验教学中,组织好实验内容是达到实验目的的关键工作。我们将实验分为基础实验和综合设计性实验。基础实验是为了学生巩固所学基础知识,有利于概念和命令的掌握。综合设计性有利地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以往的实验教学中,我们也设计了基础实验和综合设计性实验,但是不够系统,各个章节实验缺乏联系。因此我们将项目案例教学运用到实验中,仍然采用学生成绩管理系统项目贯穿整个实验过程,形成一个案例引导的整体,将实验内容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起来。

(1)通过使用数据库管理系统MSSQLSERVER,熟悉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在SQLSERVER中创建学生成绩管理数据库和数据表,使学生能深入理解数据库的基本概以及关系数据库的完整性等概念。

(2)通过SQL语句的基础实验,加深了对关系数据库的标准语言SQL的理解。

(3)设计综合性实验,综合实验综合了数据库设计、数据库编程、数据库安全性等各方面知识。我们让学生按照数据库设计的步骤进行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的设计,并要求实现系统的部分功能。通过教学实践,这样组织实验教学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学生在完成每个实验项目时,目的很明确,不是仅仅为了掌握某个知识点,而是为了完成整个项目,因此积极性很高。

3.进行项目训练

我们重视对学生进行项目训练,巩固课堂和实验的所学知识。在课后布置大作业,要求学生完成图书管理系统。要求学生自己进行系统调研,收集相关信息。并能运用所学的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进行数据库设计,运用数据库编程知识实现系统功能。通过锻炼学生收集和加工信息的能力。项目训练中学生分成小组完成任务,每个小组同学承担不同的角色,有数据库管理员、系统分析员、系统设计员、系统开发员等。通过项目实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结语

数据库课程是计算机类专业的重要课程,对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起到重要作用。课程组对数据库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将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作为教学改革的目标。从教学思路,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不断进行改革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周敦等.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教法[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

[2]牛志梅.非计算机专业数据库课程教学研究与改革[J].中国校外教育,2010(10).

第7篇:项目管理基础知识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Linux网络管理;情境认知;翻转课堂教学;形成性评价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7)04-0028-03

随着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兴技术在中国的迅速发展,开源软件产业也在我国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许多中国大企业都投入重金或宣布投入重金打造基于Linux的产品应用和解决方案。良好的市场发展态势激发大量Linux 人才需求。根据Redhat公司最新的《Linux从业人员就业形势分析报告》统计,当年7月,Linux从业人员招聘企业数量达9560个,招聘岗位数量多达28482个,招聘人数为101560位,其中适用于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管理、运维类岗位,占总岗位数的18.1%。如何培养学生基于Linux的网络管理实践能力,切实把握如此丰富的市场需求,已成为高职院校Linux网络管理教学的首要任务。

一、高职Linux网络管理教学现状

1.教学系统性不足

Linux网络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非常丰富,作为网络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该课程要求学生能对Linux操作系统有深入的认识,掌握Linux操作系统管理方法、网络配置方法、各种网络服务器工作原理和基本配置方法,能够熟练构架、运维各种服务器。目前该课程教学不够系统和科学,例如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衔接[1],基本技能、综合技能、拓展技能等能力的梯度提升等均存在一些问题。

2.教学内容与企业需求有差距

现今网络管理技术发展迅速,企业业务具有较大拓展性,因此企业招聘时要求人才能力与时俱进。在学校教学中,往往因为教学内容跟着教材走,实践课与理论课比例不当、校企联系不足等原因,造成学生技能培养上的滞后性、局限性。

3.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不高

Linux操作系统学生平时接触较少,对基于Linux系统的课程,学生往往存在畏难情绪,学习积极性不够。在该课程开展中,传统教学方式也往往以“教师讲解演示-学生模仿操作”为主,学生没有主动去思考如何完成一个网络管理项目,只是单纯地去模仿教师的操作,扩展力不能得到有效提高,无法适应今后复杂多变的工作环境。

二、 Linux网络管理教学改革思路

Linux网络管理课程改革以深入开展校企合作为出发点,以企业需求为基础设计教学内容,根据典型工作场景合理划分为多个学习情境;分析学生学习规律及知识点内在关联,在每个学习情境中安排层次化学习项目,梯度提升学生能力;应用翻转教学课堂开展课程教学实践,按课前自学-课堂内化-课后固化开展每一个项目的学习;优化课程考核方法,增加形成性评价比例,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Linux网络管理教学改革具体措施

1.基于情境设计教学内容

高职网络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典型工作岗位为网络管理员[2],本课程通过深度校企合作,调研典型工作岗位,分析典型工作任务,归纳课程应培养的技术能力,规划知识模块,生成教学情境。

网络管理员的典型工作任务为搭建并运行维护企业网络,对内实现对局域网的管理和安全的部署,对外能够提供多种企业应用级的服务,对应职业技能主要包括网络设备的管理与维护能力、基于网络操作系统平台的管理与维护能力、局域网安全部署能力、企业应用服务器管理与维护能力,其中后三项职业技能为本课程教学范畴。针对此,本课程设计6项教学情境,如图1所示。教学情境以企业需求为出发点,以完成典型工作任务为目标,以企业认可度为考核指标,教学内容涵盖课程培养的所有目标能力和知识模块,为培养胜任典型工作岗位的技能型人才提供有力支撑。学习情境由简单到复杂、过渡自然,符合学习规律,有利于学生循序渐进、深入课程[3]。

企业网络构建遵循由内而外,安全先行的前提。第一步是确定内部网络配置,对内部网络用户和设备进行有效的管理,槠笠笛窈鲜实Internet接入方式。学习情境1主要完成这一企业需求;第二步即为企业安全部署,企业连接外网之前,必须做好安全部署,否则,内网很快就会遭遇来自外网的网络攻击,给企业带来极大损失,学习情境2为企业构建一个内外安全的网络环境,基于此,企业用户才能安全可靠地访问外部网络或对外提供各种企业服务;第三步,企业可利用内网构建现代办公环境,为员工提供文件共享、网络打印等服务,学习情境3通过实现NFS服务器和Samba服务器,方便员工跨系统共享文件及打印机;第四步,企业可为在外出或分支机构的员工,提供远程访问内网的服务,学习情境4提供多种方法满足企业内部局域网外延的需求;第五步,企业构建自身邮件系统,面向员工或合作伙伴提供邮件服务,学习情境5首先搭建DNS服务器,实现邮件地址的域名识别,以此为基础,搭建邮件服务器,实现邮件的发送和接收;第六步,企业构建完全面向公众的门户网站,对外提供Web服务,并提供以此为中心、其他相关的一系列服务,学习情境6旨在建立一个功能齐备完全对外开放的Web服务器。

2.分层次项目化教学

在情境教学的基础上,课程教学又细分为基础型项目、综合型项目、拓展提升型项目3个层次,梯度提升学生能力。

基础型项目以基础知识为对象,学生必须独立动手实践完成的内容,在每个学习情境中,都有一项或多项基础型项目,如图1所示。该类型重点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基于Linux的网络基本管理能力,考核对象为每个学生。

综合型项目要求学生结合一个或多个学习情境的知识点完成相应任务,具有一定难度。在这种项目中,学生必须巩固前期学习成果,具备一定的项目管理能力,完成对应任务,并能对项目结果进行判断、归纳与分析,综合应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4]。此类项目每个学习情境都有一项,以4-5人的学习小组为考核对象。

拓展提升型项目由学生独立或者与指导教师共同拟定,要求学生结合本课程所有知识点,甚至综合多门相关课程来独立完成。此类项目具有挑战性,能够让学生在项目教学中感受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享受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成就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从事实践研究的能力[3]。这部分项目在课程学习完毕后的课程实训中开展,集中学生1-2周时间完成,前期课程的理论学习、基础操作型项目、综合型项目为学生顺利完成该部分项目提供支撑,学生自学能力、协作能力、钻研能力在该部分项目中得到综合应用和提升。

3.应用翻转课堂模式开展实践教学

翻转课堂教学法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是先学后教的一种形式。本课程针对每个学习项目,按“课前学习-课堂内化-课后固化”三个阶段来开展,以“学生学”为中心多环节开展,促使学生直接参与思考和解决问题,掌握更多知识,实践能力切实提高,明白自己学到了什么和怎样学习,改变传统实践课堂“教师讲解演示-学生模仿操作”的被动学习局面。

“课前学习”阶段首先进行知识准备,本课程前导课程包括计算机导论、计算机网络基础、Windows网络管理等课程,这些课程为Linux网络课程提供了充分的知识基础,因此在课前学习阶段,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和整理已有知识,为完成项目任务重构知识体系;其次教师将本学习项目的理论知识PPT、指导书、微视频发放给学生,并提供自学方法的指导,这是学生完成课前学习的重要基础;再次,本阶段还需要明确实践任务,包括实践成果检查方法及评价标准,这是学生完成课前自学的驱动;通过的一系列准备,学生理论知识得到增长、自学所需资源已获得,自学任务已明确,最后W生充分发挥自学能力,努力完成实践任务,将自学过程中存在的疑问记录下来。

“课堂内化”阶段首先针对学生课前完成的作业,教师进行全部检查或抽检,对于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存在的疑问,教师进行解答,对于普遍存在的问题,组织学生展开充分讨论,进行归纳和总结。归纳总结的对象不局限于技术难点,也包括自学方法,实践经验及学习感悟,多方面的总结归纳,不仅能够切实提高学生的技术水平,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课后固化”阶段学生提交项目报告,对本次实践做一个书面的总结,教师在本次项目基础上,对学生提出一些进阶要求,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化实践学习。

4.深入开展形成性考核

形成性评价由美国教育家和心理学家斯克里文首先提出,由布卢姆首次应用于教学活动中。布卢姆认为,形成性评价不仅是改进教学工作、提高学习效果、形成适合于教育对象的重要教学手段,而且是促进学生智能发展、充分发掘学生学习潜力的重要手段[5]。形成性评价是世界各国高职教育常用的考核方式。澳大利亚TAFE学院采用12种标准测试方法中的某几种组合进行考试。这12 种方法是:观测、口试、现场操作、第三者评价、证明书、面试、自评、案例分析报告、论文、制作、笔试、录像[6]。

在Linux网络管理实践教学中,三种类型的项目分别有其侧重的考察点,基础型项目考核以“知识应用能力”为重点,重点考察任务理解能力、知识理解能力、项目步骤设计能力、项目开展能力和项目总结能力,课程考核以观测、口试,递交项目报告为主要考核方式;综合型项目考核以“自主学习能力”为重点,考察项目目标的分解能力、预备知识搜集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分工合作能力、分析总结能力,以现场操作,分析报告、录像为主要考核手段;扩展型项目以“职业能力提升”为重点,考察学生的职场环境的调研能力、企业网络设计和管理能力、工作任务的完成能力、文档撰写能力、总结汇报能力以面试、现场操作、论文、录像为主要考核手段。

本课程实践教学改革应用于本校2011-2013级计算机网络专业学生,共7个班级,260多位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的Linux网络管理能力得到了较好的培养和提高,一部分学生毕业后直接从事网络运维、网络管理工作。通过对苏州申浪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调研,学生普遍反映该课程教学中所培养的能力对现有工作开展有比较大帮助。

参考文献:

[1]聂庆芝.高职会计专业渐进式实践教学体系探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4(35):18-20.

[2]王和平,胡菊芬.基于工作过程的“Linux 网络操作系统”课程设计与实践[J].职教论坛,2010(14):44-48.

[3]周莉,刘昭斌,高小惠等.情境教学法在高职高专网络安全课程中的应用与创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17):9-11.

[4]陆庆,邢建川, 侯孟书等.分层次项目教学模式的探索[J].项目技术与管理,2009(26):186-188.

第8篇:项目管理基础知识范文

Abstract: A curriculum group of engineering project management was established, which includes eight theoretical courses and three practical courses. Then the construction plan and specific construction measures was put forward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CDIO (conceive-design-implement-operate), in order to make the students master the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skills and enhance the practice and innovation ability and become top-notch innovative talents.

关键词: 高等教育;课程群;CDIO;人才培养

Key words: higher education;curriculum group;CDIO;talent training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04-0151-02

0 引言

在目前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新形势下,加快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使命和方向。CDIO(Conceive-Design-Implement-Operate)指构思-设计-实现-运作,它以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1-2]。将CDIO理念引入到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群建设中,通过整合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等手段使学生系统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提升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从而培养出具备学习能力和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级复合型人才,这正契合了我国当前高等教育“双一流”建设的改革目标。

1 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群构建

根据高等学校工程管理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3]中的专业课程推荐,以CDIO理念为指导,构建了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群如图1所示。该课程群包含了八门理论课程和三门实践课程,旨在形成一个从项目构思-方案策划-建筑施工-运营维护的包含项目全生命周期的理论和实践框架,让学生构建完整的工程项目管理的知识体系和实践技能,通过课程间的有机联系和整合,实现工程项目管理所有知识模块的融合和转化。

2 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群建设方案设计

2.1 强化基础,突出专业特色

坚持“厚基础、宽口径”的培养方针,加强对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群知识点的系统化研究,同时在课程群中突出学科的专业特色,打通课程教学之间的壁垒,使培养环节更连贯、更成体系,从而提升学生对工程项目管理认知的系统性和实践能力。

2.2 提升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法

坚持多元化、启发式教学,将课堂讲授、计算机模拟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结合起来。强调以学生为教学的中心,提倡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强化学生工程管理基础知识的应用能力。

2.3 强化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综合专业素质

实践环节应贯穿课堂讲授、课程设计的整个过程,甚至延伸到课外,要求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深入工地现场。课程群内不同课程的案例讲授及课程设计应具有一定的连续性,不能完全割裂、各成体系。

3 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群建设措施

根据CDIO培养大纲和标准[4],从教学内容整合、教学方法提升、考核方式改革、实践环节设计、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第二课堂建设七个方面全面对将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群建设进行改革(如图2所示),以培养学生在企业和工程实践环境中构思-设计-实现-运行方面的能力。

3.1 教W内容整合

3.1.1 整合知识点分配,强化专业基础

坚持“厚基础、宽口径”的培养方针,合理规划总体目标与各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并围绕课程目标设置知识点。明确知识点分配,避免课程之间知识重复或脱节,保证单门课程知识的独立性和课程群知识的系统性。协调知识点讲授的顺序,使培养环节更连贯、更成体系,从而提升学生对工程项目管理认知的整体性和专业实践能力。

3.1.2 系统规划特有知识点,突出专业特色

在《地下工程》、《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等技术类课程的基础上,通过案例设计、专题讲授等方式,将“深部岩土工程”的专业特色延伸到管理领域,系统培养学生在特色领域的管理技能。部分知识点设置应与职业资质认证(建造师、造价师、项目管理师)无缝衔接,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

3.1.3 做好与课程群外其它课程的衔接,共建具有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明确与课程群外相关课程知识点的分配,如《土木工程合同管理》、《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等课程。将专业特色延伸到课程群外的课程体系中,形成系统的专业特色培养模式。

3.1.4 适当增加前沿性内容,扩展学生的国际视野

在讲授基础理论和方法的同时,引进前沿的管理理念,扩展学生的国际视野,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3.2 教学方法提升

3.2.1 教学方法改革,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

开展项目式教学,由以“课本”为中心转变为以“项目”为中心,以“知识讲授”的被动学习转变为“问题导向”的主动学习。课程内容围绕实际工程问题逐步展开,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开展“团队协作”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建立以解决实际工程管理问题为主的“现场调研、提出解决方案、研讨、改进建议、评析”五个环节开放式的教学模式。

探索“研究性”教学方式,组织讨论、讲演、辩论等,指导学生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撰写论文,为后续的毕业论文写作和毕业后的研究工作奠定基础。

3.2.2 教学手段创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建设课程群网站,形成数字化网络平台资源库,强化师生课后的联系和互动。运用先进教学工具,丰富课堂氛围。如运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实际工程资料,运用选择器获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运用BIM软件、模拟教学软件辅助教学等等。

3.2.3 大案例建设,提升学生知识和技能的系统性

在课堂讲授时,以同一已建项目背景作为讲授案例,这个案例将贯穿整个课程群的知识体系。项目管理的范围应涵盖项目全生命周期的投资、进度、质量管理。在课程设计环节,也以同一在建项目作为工程背景,以使得学生形成系统的工程管理思维和实践。

3.3 考核方式改革

加强过程管理,构建多元考核体系,从“知识性”考核转变为“知识+能力”的考核。结合课堂考勤、分组讨论、论文写作、读书报告等,全面评定学生课程总成绩,重点考核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在考试内容上增加实务性及开放式问题。

3.4 实践环节设计

调整各课程设计任务书。以同一在建项目作为工程背景,以利于循序渐进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除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外,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现场调研、资料收集、论文撰写的能力。《工程项目管理》课程设计的要求应提高到培养学生综合的专业素质和创新能力上,应是学生毕业设计环节的一次练手,在内容上应更强调工程管理的系统性和前沿性。此外,通过充分利用项目管理沙盘模拟工具,来丰富学生的实践性体验。

3.5 师资队伍建设

课程群的任课教师均应是“双师型”。课程群内所有任课教师要对课程群中所有课程都有一个基本了解。在讲授一门课程的同时,能拓展到与其他课程相联系的知识领域。

3.6 教材建设

落实课程群建设的新思路,需要有配套的教材。建议先选用已出版的精品教材,然后逐步编制具有本专业特色的教材。在教材选用时应选择具有一定的基础性、理论性和实践性,避免选用如监理培训教材等纯实务性教材。避免不同教材在知识点上的的重叠,搭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3.7 第二课堂建设

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践基地,利用现场调研、课堂外实习等方式促使学生走出课堂,深入工地。适时邀请校外的工程师,以讲座的形式分享工程现场的管理经验。此外,可结合各级大学生创新实践计划项目,由任课教师指导,学生自主申报和实施与课程有关的课题。

4 结语

在我国“双一流”建设的大潮下,课程整合和课程群建设是目前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群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工程管理人才,这与CDIO的人才培养理念不谋而合。因此,基于CDIO的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群改革既顺应了国内外高等教育改革的潮流和方向,又契合了工程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在中国矿业大学工程管理专业的实践验证,本文提出的基于CDIO的工程项目管理程群改革方案和措施较好地提升了学生的综合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阚连宝,段庆茹,崔红梅,李芳,李岩.基于CDIO模式的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群改革与实践[J].价值工程,2015(30):155-157.

[2]张浩.从“厨师”到“营养师”――CDIO的理念在工程管理学生培养中的借鉴和探讨[J].高教论坛,2009(5):62-64.

第9篇:项目管理基础知识范文

从近年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就业岗位调查可知,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多数是到建筑施工企业、监理公司做现场施工技术、工程监理和施工预算;还有去咨询公司做造价和工程招标;少数到开发公司项目部做房地产策划、工程管理或造价。发展方向一般包括两方面:

1.商务性岗位

学生首先在工程项目部的经营、合同等部门工作,做项目前期的投标、施工过程的成本核算、施工预算,经过一个阶段的工作经验积累,再承担工程项目副经理,主要负责商务方面的工作;再经过一个阶段的锻炼,到企业商务性部门承担部门副经理、企业商务性部门的经理等工作。学生还可以直接在造价咨询机构工作,做投资估算、施工图预算和竣工结算,经过长期的锻炼,成为造价咨询机构的负责人。

2.技术性岗位

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首先到现场承担项目的技术性工作,主要管理工程质量和技术,然后做项目部的总工程师或负责技术的副经理,再承担项目经理,然后再发展成为企业负责技术的部门经理或企业副经理,最终承担企业经理。由以上分析可知,无论是在商务性岗位还是技术性岗位,都需要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要以扎实的工程技术及识读土建施工图做基础,施工图是描述工程建造的语言工具,而施工规范是房屋建造的施工标准;其次才需要平衡好工程技术、管理、经济、法律知识结构,处理好博和精的关系。

二、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分析

工程管理专业是以管理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两大学科为依托,培养方案采用“通识教育基础课程+平台课程+方向课程”三方面课程结构体系。

1.通识教育基础课程

基础课程包括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思想、邓小平理论、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大学英语、专业英语、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学物理、计算机及其应用课程等。

2.工程管理的专业平台课程

工程管理专业平台课程包括技术平台、经济平台、管理平台、法律平台四方面。(1)技术平台课。技术是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生产工艺、作业方法、操作技能、设备装置的总和。当今社会,科学技术对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深刻的、全面的影响。随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和科技成果的广泛应用,不仅社会生产力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而且科学技术已渗透到包括建筑工程领域在内的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土木工程技术”在工程管理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区别工程管理与其他管理类学科的突出标志。以土木工程技术为基础的工程管理的技术平台课程包括工程制图、工程测量、房屋建筑学、土木工程概论、工程力学、工程结构、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城市规划、建筑材料、工程施工技术等。就一般院校而言,工程力学、工程结构通常被列为考试课。(2)管理平台。工程管理专业的管理类主要课程包括六门,分别是管理学原理、运筹学、工程项目管理、会计学原理、管理信息系统、财务管理等。本平台以工程项目管理为主体,多门管理课程均被列为考试课,有些院校还开设系统工程、建筑企业管理、组织行为学等。(3)经济学平台课程。工程管理专业经济类课程包括经济学、统计学、工程经济学、金融与保险、工程估价等。本平台以工程经济学和工程估价为核心,通常被列为考试课。(4)工程管理专业工程法律和合同平台课程包括经济法、建设工程法规、工程合同法律制度和工程合同管理等。由于工程项目投资规模大、资金回收期长,加之工程结构复杂、专业性要求较高、施工露天作业时间较长,较之其他生产行业,工程建设所具有的社会风险、技术风险、政策风险和信用风险等都相对较大。这也决定了管理者在工程的实现过程中需具有较强的法律意识和法律法规实际运用能力,用法律手段维护工程实施的正常秩序和工程参与方的合法权益。

3.专业方向课程

方向课程是工程管理专业培养具有某一方向能力的学生需要开设的课程。(1)工程项目管理方向课程有工程项目管理(二)、工程合同管理(二)、建设项目评估等。(2)房地产经营与管理方向课程有房地产经济学、房地产估价、房地产开发、房地产市场营销。(3)投资与造价管理方向课程有工程造价管理、工程估价(二)、项目投资与融资。

三、工程管理专业面对就业市场需求的竞争力分析

从上述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分析,现有工程管理专业的核心课是工程项目管理、工程估价、工程经济学和工程合同管理、财务管理等,从事工程管理专业教学的老师来自土木工程、工程管理、会计、工商管理、法律专业。从工程管理学科人才培养目标而言,其课程体系设置是非常完善的。学生围绕几门核心课程(即经济与管理)及其它课程的学习,经济与管理方面功底非常扎实,而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后,建筑市场需求的岗位往往是先有专业技术,然后发展为具有经济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从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分析,工程管理专业的起源虽然是以土木工程为依托,却在技术方面学的广而不深,没有突出特色的技术课程做支撑,考查课科目较多,在技术岗位竞争中常常弱于土木工程;而在造价与施工现场管理的课程体系方面也没有显示出本专业的特色,与土木工程相比依然没有显示出较强的竞争力,而基本功较为扎实的管理、经济与法律知识对刚刚就业的学生又难于有用武之地,只能是在工作经验有了一定积累或考取建造师、造价师的过程中显示出工程管理的优势。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持续发展,就业趋势日趋紧张,建筑企业需要的是有专业技能的人员。由此而来,对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因此,课程体系应面对就业市场需求而加以改革和完善。在课程体系与培养目标上充分展示出工程管理的优势,展示出现场施工技术、组织、管理与造价等方面的特色。

四、改革与思考

从就业岗位分析,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就业往往是从施工技术与组织管理或工程估价起步,工作内容与技术平台课程紧密相关,而这些又恰恰是学生薄弱而不太感兴趣的地方,也是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因此,从学生就业岗位发展对专业知识的需求与课程体系设置比较进行思考,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强化技术平台的核心课程建设(1)加强涉及核心课的工程技术知识,在强化工程结构、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施工技术与组织管理知识等土木工程知识的同时,还应突出工程管理专业技术平台的支撑体系;(2)注重培养学生工程力学理论在施工现场安全设施中的计算与应用,培养学生学会利用力学知识建立施工现场的安全意识,减少或避免今后建筑安全事故的发生。安全技术是施工现场管理非常重要的内容,在专业课学习中,很有必要增设《施工现场安全设施计算》课程;(3)注重培养学生识读砖混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体系施工图纸,鉴于工程管理学生识图能力较为欠缺,有必要单独开设本课程,为学生进入造价或现场施工岗位奠定基础;(4)在学会识读各种结构施工图的基础上,通过课程设计教学实践环节,计算不同结构体系的工程量;(5)普及推广计算机软件的应用随着人才市场竞争的激烈,用人单位越来越要求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上手快”,在招聘时要求学生有专业实践经验,如果学生会应用计算机软件,就业渠道又会加宽。总之,本科阶段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以适应建筑市场的需求。

2.工程管理教材的选用与更新工程管理专业需要的土木工程知识与土木工程专业是有区别的,土木工程更注重于设计阶段的地基基础及结构理论知识,而工程管理应注重于施工阶段的结构与基础知识的运用,因此,在教材选用上不是简单的用土木工程教材,减少学时,而是应站在工程管理的角度侧重于理论知识的应用。应该让学生了解建筑结构、地基基础与造价的关系、与施工的关系,培养学生首先有工程技术思维能力,而管理意识贯穿于工程建设之中。强调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基本技能的训练。

3.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工程管理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利用计算机网络、虚拟施工现场进行部分主要专业课的课程实习;利用校外实习基地进行现场实习,掌握建筑工程施工的全过程,加强产学研合作,构建学生实践创新的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业余实践活动,组织各种兴趣小组,参加假期社会实践活动,进行社会调查;经常举办研讨会,培养学生的演讲能力;聘请工程界、实业界有关专家进行专题讲座或与学生进行专题研讨,以增强学生对相关专业实际发展状况的了解。

4.合理设置专业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课程设计是将课堂所学理论知识消化、理解、吸收及应用的重要环节。对工程估价、施工组织与管理等课程应根据各种结构体系(如砌体结构、框架结构等)设置课程设计。工程结构的课程设计不应沿用土木工程专业,不应仅做楼盖设计,而应从一个简单的结构体系着手,让学生掌握的是一个建筑整体,而不是局部,由此来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进而学会做工程造价,对组织现场施工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学生毕业设计选题应符合本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能综合应用学生所学习的专业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并与今后工作方向紧密结合,选题应有一定难度、深度和广度。工程管理专业本科阶段不适宜做论文。

5.工程管理专业的教师工程管理专业的教师应该具有工程实践经验,应该对工程管理的实务十分了解,对工程管理相关专业课程融会贯通。总之,工程管理专业的教师应该是具有工程管理领域综合性知识的人才。按照本专业的培养目标,要求学生具有广博、全面和综合性知识,教师首先应该具有综合性知识,应注重知识的更新,成为学习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