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专业实训总结范文

专业实训总结精选(九篇)

专业实训总结

第1篇:专业实训总结范文

刚进入校园,就被优雅的学习环境和良好的学习风气深深的吸引住。每一个学生都那么纯真可爱。初到班级里来自学生热情的欢迎掌声,我真的有一种说不出的幸福感。听指导老师的课,每一幕,每一个瞬间,哪怕是一个小小的细节,对我来说都是那样的深刻,至今还记忆犹新。指导老师非常关心我,细心指导,每次师范讲课之前都要认真备课,上课前把她课上的重点,特点还有需要注意的地方都提示让我牢记。应该用怎样的语言对学生说话,如果与学生沟通,真是面面俱到,着实让我学到不少东西。

听课实习完成之后,指导老师让我一个走上讲台对着整个班级的学生。我一直都很紧张。直到走上讲台,我才发现一切并不是我想像的那么可怕。从低头一个人讲,到很自信的自如的和学生沟通,是一个有点小困难但是完整也难忘的过程,就像一朵花,从含苞待放到正直花期一样,是一个美好的过程。同学们很配合我的工作,上课认真听我讲,认真唱歌,积极回答我的问题。作为一个新人,真的让我感动。

不过,在这样一个怀有叛逆的年龄阶段,难免有一些孩子是不喜欢服从的。对于这样的学生,身为教职人员是不可以用暴力或是过激的语言的手段达到教育的目的。或许会起到反作用,后果不堪设想。在这样一个法制社会里,人人有权利,人人有利益,学生也不例外,如果不尊重学生的利益,他会用自己的权利保护自己的利益,也就会反作用与教师。所以,不尊重学生,不善待学生就等于毁灭自己。不过善待也总是要有度的。对于如此顽皮恶作剧的孩子,同样也要对症下药。最重要的是,不能轻易的放弃他们。

我在初一年级。这些刚刚小升初的孩子,都还是站在童年的尾巴上对着父母撒娇的宝贝。在众人面前却以为自己已经是大人的无邪的天使。他们在上课的过程中会抑制不住自己兴奋的情绪,多变的思想,也控制不住自己的说话欲。所以上课中维持纪律是早在意料之中的。我喜欢用一些显得自己比较人性化的道理压制他们亢奋的情绪。偶尔也会选用一些蕴涵道理的小故事指点他们。这样便会有一个好的开始,整节课下来也有不错的效果。

在讲课方面,我选择了欣赏课类型,这样的课型可以让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通过视听唱等直观的手段吸收他们应该掌握了解的知识。同样抓住孩子的年龄特点,我选择了从动画片入手。因为动画片一直以来都深受孩子的喜爱。国外的一些动画在我小的时候就很受欢迎至今还在热播。说明他们真的很经典,不过这样经典的动画片在现在孩子的眼里不过就是一些没有语言对白的搞笑剧,真的让人心寒,也应该反思一下。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我想不只是这样的,就算一是一部动画片也应该有值得学习的地方。经过反复的思考和斟酌,我找到了一个切入点,就是引用动画片中所用的西方古典时期音乐片断,通过展开让同学了解一些西方古典时期伟大的音乐家及其相关知识。

其实,只一支曲子,让人获得的知识也有多方面。比如曲式知识,让学生了解曲子的框架结构;比如作曲知识,告诉学生简单的作曲手法,让同学也试着写写属于自己的旋律;比如配器知识,让学生认识管弦乐队中的乐器及其声音特点和声部安排等等,这样再欣赏管弦乐曲的时候,就不会盲目,稍加提示对曲子会有更多更新更深的认识和理解。但最直接的还是西方音乐历史类的知识,通俗易懂,学生容易接受掌握。

据调查,80%的学生不喜欢音乐书的内容,15%的学生只喜欢个别章节,5%的学生没有态度。如果我们不能改变大的环境,那么我们只好通过改变自己的方式来改变现状,这样就需要更好的与学生沟通交流,多思考探索更新的教学方式以及灵活运用拓展的外界知识素材。

第2篇:专业实训总结范文

但是工程师不是那么容易当的,工程师必须要有坚实的学术支持和理论涵养,最重要的是要有经验,在建设建筑物的同时不会有任何的失误才行。所以我要多实习,这样我在以后的工作中才不至于没有任何的经验。

2009年5月9号到17号,我们全体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认识实习,实习范围包括我们学校的第三教学楼、第二实验楼、第四教学楼以及基础施工工地,住宅小区,南充图书馆新馆施工工地,上中坝大桥等。认识实习过程使我开阔了视野,同时也掌握了一些专业基本知识。

经过为期一个星期的认识实习,我了解了很多与专业有关的知识,还包括毕业设计的制作。实习时还学到不少建筑基本常识,比如主教学楼道向都很明确,一般都是东西朝向,这样可减少太阳直射的时间;公共建筑都有很开阔的门厅和处于明显位置的楼梯等。知道了这些知识,对于我们以后的专业学习有很大帮助。

在对建筑的介绍中老师首先告诉我们什么是容积率(容积率是项目总建筑面积与总用地面积的比值。一般用小数表示。);什么是建筑密度(建筑密度是项目总占地基地面积与总用地面积的比值。一般用百分数表示。);什么是绿地率(绿地率是项目绿地总面积与总用地面积的比值。一般用百分数表示。)接着是框架结构,也就是指由柱子、纵向梁、横向梁、楼板等构成的骨架作为承重结构,墙体是围护结构。学校的第二实验楼门厅跨度较大,采用钢筋混凝土作成的折线型结构梁,不仅使造型更加美观,而且也更加稳固,起到了很好的效果。第二实验楼采用玻璃幕墙,可使看起来更加美观,又减轻了自重,但是却造成了光污染,产生城市热导效应。房屋的都有宽一米左右的散水,其主要目的是将雨水排往建筑物外侧,防止雨水侵入建筑基础内,造成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同时一定宽度要求的散水也可以把雨水引离建筑。

桥梁施工时,先进行基础施工,在架设桥墩时,要先围堰,当基础为桩基时,预制桩可用捶击或震动下沉,此外也可通过自上而下地钻孔并灌混凝土浆与钢筋一起作为基础桥墩,当水比较深时可采用沉箱施工的办法。嘉陵江上的上中坝大桥是一座斜拉桥,采用单塔双锁面,锁型为扇形,有6*24根斜拉锁。斜拉桥由主梁、塔柱和斜锁三种基本构件组成,用高强度的钢材制成的斜锁将主梁多点吊起,将主梁承受的恒载和车辆荷载传至塔柱,再由塔柱传给地基。大桥桥面两头比中间略底,为双向四车道,另外还有人行观光道。塔柱呈”H”型,在塔柱内侧有上行楼梯,供维修使用。

我们在看录像时看到房屋施工应切实做好建筑施工现场的环境保护工作,主要采取以下措施:1.建筑垃圾及粉尘控制的技术措施(1)对施工现场场地进行硬化和绿化,并经常洒水和浇水,以减少粉尘污染。(2)装卸有粉尘的材料时,要洒水湿润或在仓库内进行。(3)建筑物外脚手架全封闭,防止粉尘外漏。(4)严禁向建筑物外抛掷垃圾,所有垃圾装袋运出。现场主出入口外设有洗车台位,运输车辆必须冲洗干净后方能离场上路行驶;对装运建筑材料、土石方、建筑垃圾及工程渣土的车辆,派专人负责清扫及冲洗,保证行驶途中不污梁道路和环境。(5)严格执行工程所在地有关运输车辆管理的规定。2.噪音控制的技术措施(1)施工中采用低噪音的工艺和施工方法。(2)建立定期噪音监测制度,发现噪音超标,立即查找原因,及时进行整改。(3)建筑施工作业的噪音可能超过建筑施工现场的噪音限值时,应在开工前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环保部门申报,核准后再施工。(4)调整作业时间,混凝土搅拌及浇筑等噪音较大的工序禁止夜晚作业。3.施工现场周围的环境保护施工过程中积极对现场周围的环境进行保护。在整个工程的施工过程别是土方工程施工阶段对进出现场的车辆进行冲洗,严防污染路面。施工时如果现场出现古树、文物等阻碍施工情况时,应立即停止施工并采取隔离措施,报有关单位治理完后再恢复施工。

在进行地基施工时,可采用土钉墙施工。土钉一般是通过钻孔、插筋、注浆来设置,但也有通过直接打人较粗的钢筋和型钢、钢管形成土钉。土钉沿通长与周围土体接触,依靠接触界面上的粘结摩阻力,与其周围土体形成复合土体,土钉在土体发生变形的条件下被动受力。并主要通过其受剪工作对土体进行加固,土钉一般与平面形成一定的角度,故称之为斜向加固体。土钉墙施工时,坡度不应大于1:0.1。土钉适用于地下水位以上或经降水后的人工填土、粘性土、弱胶结砂土的基坑支护和边坡加固。另外根据需要,也可采用护坡桩施工,锚杆施工,冒梁施工等。在采用护坡桩施工时,每进深一米,都要加模板并填充混凝土,防止坡面下滑和地下水渗漏。且挖五米以上时,还应考虑照明和通风的问题。地基施工时,还应注意桩间土的支护,以防止雨水渗透造成地基的不均匀沉降。

钢筋混凝土楼盖按其施工方法可分为现浇式、装配式和装配整体式三种:1.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整体刚性好,抗震性强,防水性能好,适用于布置上有特殊要求的楼面,有振动要求的楼面,公共建筑的门厅部分,平面布置不规则的局部楼面(如剧院的耳光室),防水要求高的楼面(如卫生间、厨房等),高层建筑和抗震结构的楼面等。现浇梁板结构按楼板受力和支承条件的不同,又分为单向板肋式楼盖,双向板肋式楼盖,双重井式楼盖和无梁楼盖等。2.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盖。楼板采用预制构件,便于工业化生产,在多层民用建筑和多层工业厂房中得到广泛应用,此种楼面因其整体性、抗震性及防水性能较差,而且不便于开设孔洞,故对高层建筑及有防水要求和开孔洞的楼盖不宜采用。若在多层抗震设防的房屋使用,要按抗震规范采取加强措施。3.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楼盖:其整体性较装配式好,又较现浇式节省支模。但这种楼盖要进行混凝土二次浇灌,有时还需增加焊接工作量,故对施工进度和造价有不利影响。因此仅适用于荷载较大的多层工业厂房、高层民用建筑及有抗震设防要求的一些建筑。

对于房屋主体建设,应遵循一定的施工顺序:弹划平面线检查柱、墙上的预留连结筋遗留的必须补齐砌筑安装或现浇门窗过梁顶部砌体。(1)排砖撂底(干摆砖样):一般外墙第一皮砖撂底时,横墙应排丁砖,前后纵墙应排顺砖。根据已弹出的窗门洞墨线,核对门窗间隔间墙、附墙柱(垛)的长度尺寸是否符合排砖模,如若不合模数时,则要考虑好砍砖及排放的计划。砍的砖或丁砖应排在窗口中间、附墙柱(垛)旁或其他不明显的部位。(2)选砖:选择棱角整齐、无弯曲裂纹、规格基本一致的砖。(3)盘角:砌墙前应先盘角,每次盘角砌筑的砖墙角度不要超过五皮,并应及时进行吊靠,如发现偏差及时修整。盘角时要仔细对照皮数杆的砖层和标高,控制好灰缝大小,使水平灰缝均匀一致。每次盘角砌筑后应检查,平整和垂直完全符合要求后才可以挂结砌墙。(4)挂线:砌筑一砖厚及以下者,采用单面挂线;砌筑一砖半厚及以上者,必须双层挂线。如果长墙几个个同时砌筑共用一根通线,中间应设几个支线点;小线要拉紧平直,每皮砖都要穿线看平,使水平缝均匀一致,平直通顺。(5)砌砖:砌砖宜采用挤浆法,或者采用三一砌砖法。三一砌砖法的操作要领是一铲灰、一块砖、一挤揉,并随手将挤出的砂浆刮去。操作时砖块要平、跟线,砌筑操作过程中,以分段控制游丁走缝和乱缝。经常进行自检,如发现有偏差,应随时纠正,严禁事后采用撞砖纠正。应随砌随浆溢出砖墙面的灰迹刮除。(6)木砖预埋:木砖应经防腐处理,预埋时小头在外,大头在内,数量按洞口高度确定;洞口高度在1.2m以内者,每边放2块,高度在2~3m者每边放4块。预埋木砖的部位一般在洞口上下四歧砖处开始,中间均匀分布。门窗洞口考虑预留后安装门窗框,要注意门窗洞口宽度及标高符合设计要求。另外门窗过梁当洞口L0<800时,用钢筋砖过梁,当L0≥800时,用预制钢筋砼过梁,在砖墙上的支承长度不小于240;当支承长度不足时,应按过梁与柱、墙直接连接处理。当门窗洞边无砖墩搁置过梁时,采用在相应洞顶位置的砼墙、柱上予埋铁件或插筋,以便和过梁中的钢筋焊接。

对于混凝土浇注,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方式为:(1)全面分层(2)分段分层(3)斜面分层。等混凝土终凝后,在10小时内对混凝土面进行复盖或淋水养护,保持混凝土表面处于润湿状态,保养时间不少于7天。拆除模板的时间要在与结构同条件养护的混凝土试块达到规定强度时,或依据可靠的参数资料,确定混凝土已超出标准强度。但是混凝土浇注时也要注意由于它的表面系数比较小,水泥水化热释放比较集中,内部温升比较快。混凝土内外温差较大时,会使混凝土产生温度裂缝,影响结构安全和正常使用。所以必须从根本上分析它,来保证施工的质量。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有:(1)水泥水化热(2)外界气温变化(3)混凝土的收缩。早期预防温度裂缝的方法有:优先采用水化热低的水泥,如矿渣硅酸盐水泥。减少水泥用量,掺入适量的粉灰煤或在浇注时投入适量的毛石,放慢浇注速度和减少浇注厚度,采用人工降温措施(拌制时用低温水,养护时用循环水冷却),浇注后应及时覆盖。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有了更好的目标了,我在这次实习中知道了我所学知识中的很多不足,这事都是宝贵的经验,我会在学习的时候重点考虑,一一的将我的不足之处慢慢改正,直至作对为止。

第3篇:专业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总装部队;士官岗位;升级培训

中图分类号:G72 文献标识码:A

士官队伍作为军队人才战略工程人才建设“五支队伍”之一,在武器装备保障、试验任务和部队培训、管理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其能力素质已成为影响部队战斗力生成、巩固和提高的重要基础。随着士官制度的改革与发展,士官岗位升级训练成为具有重要意义的一项紧迫任务。本文围绕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推进军事训练向信息化条件下转变,根据总装部队建设需要和士官人才成长规律,分析了总装部队士官岗位升级训练的基本内涵及意义,梳理了当前士官岗位升级训练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研究探索了适应总装部队建设需求的士官岗位升级训练路子,旨在提高总装部队士官训练的层次和水平,为加强部队建设和提高战斗力,培养一大批满足岗位任职要求的新型士官人才。

一、总装部队士官岗位升级训练的基本内涵及意义

士官岗位升级训练是一种岗位任职训练,具有继续教育的功能和属性,是在按纲施训的基础上,根据士官衔级、职务和培训基础,逐步提高培训标准,提升士官等级的一种分层分级递进式训练活动。包括两方面含义:从某一职务开始,按照培养目标,进行逐级提升培训;在培训课目上,按先基础后应用,先简单后复杂,先低级后高级的程序实施。具有三个特点:一是标准性。升级训练的目的是提高士官任职能力,前提是科学区分培养目标和标准。根据士官编成等级,结合各类专业岗位,区分不同级别士官的培养目标和标准,对能力素质的要求逐级升高,且需要相关业务部门和部队各级量化确定。二是规范性。晋级必训,将升级训练纳入总装部队士官训练总体规划,未经升级培训的不得晋升高一级士官;承训资质,初级晋升中级的士官由军以下训练(教导)机构承训,中级晋升高级的士官由军队院校和大单位训练机构承训;结果认定,对经过升级训练考核合格的士官颁发统一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或结业证书。三是灵活性。落实中需要结合实际灵活运用,充分利用晋升高一级前的服役空间,结合部队遂行各种任务的最佳时机,统筹安排、分批选培不少于年训数量的骨干苗子达到晋升高一级士官的标准。积极推开士官岗位升级训练,是贯彻军委总部深化士官制度改革,加强士官人才队伍建设要求的一项具体举措,是以培训方式变革推进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健全完善士官教育训练模式、机制的创新实践,是提升士官队伍整体素质,增强训练针对性、有效性,提高士官训练质量效益的有效途径。因此,研究探索适应形势发展需要和总装部队建设需求的士官岗位升级训练问题,是当前军事训练领域急需解决的新课题。

二、总装部队士官岗位升级训练存在的主要问题

面对未来武器装备发展和技术含量增多的新需求,建立一支高素质、技术精的士官队伍势在必行。当前,总装部队士官人才队伍“级升技不长”的问题日显突出,士官岗位升级训练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影响和制约了部队战斗力水平的提高。主要体现在:一是升级训练目标不明确。不同层级士官的训练目标定位比较笼统,没有具体区分,致使士官训练着眼岗位急需急用多,立足递进培养、长远发展少,士官训练缺乏针对性和操作性。二是升级训练内容缺乏规范。现行训练与考核大纲中明确的训练内容和标准对不同层级的士官没有区分,初、中、高级士官培训同内容同标准,同训同考,各级培训内容衔接不紧,交叉重复培训、漏训、偏训等现象较为突出。三是升级训练机制不够完善。先培训再晋升的机制没有完全建立,各承训机构职责任务区分不够明晰规范,没有形成统一的计划、协调、管理和保障机制,士官分层训练难以有效衔接,院校与部队合力育人机制有待完善。四是管理使用不够规范。遴选制度不落实,部分单位重使用轻培养,送训热情不高;送训时机不合理,缺乏岗位基础,存在训用脱节。这些问题的出现使得士官岗位升级训练的针对性、实效性大打折扣,不仅难以形成健康高效的士官训练机制,而且无法构成连续稳定的士官人才链。因此,必须把士官岗位升级训练作为事关总装部队长远建设的战略性工程来抓,纳入规划、形成制度,不断提高士官训练的层次和水平。

三、总装部队开展士官岗位升级训练的措施和对策

士官岗位升级训练是一项长期性、动态性的工作。组织士官岗位分类分级训练,其本质是“因材施教”,关键在于对不同层次对象的训练内容、标准进行科学区分,研究可操作、可考评、可调控的具体方法和措施,不断打牢士官训练基础,提高训练质量和层次。

(一)着眼岗位任职需求,科学定位升级训练目标

各级士官的服役时间不同,人员数量和职能任务各异,对其能力素质结构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因此,应针对总装部队各专业实际,结合训练大纲对士官的专业技能要求和士官群体递进式升级的特点,可以3年为一个升级周期,细化量化不同级别、不同年度、不同专业士官的具体训练标准,逐年拓展训练内容、提高训练标准,使升级训练做到“有的放矢、按需培训”,防止“升级不长技”。根据总装士官编成等级,宏观上可区分为初、中、高三个级别的培养目标和标准,对士官能力素质的要求逐级升高,即初级士官以“技术过硬”为标准,按照专业熟练、胜任本职的目标,着眼所属专业和岗位的需求,重点强化专业技能训练,且训练标准逐年提高;中级士官以“一专多能”为标准,在初级的基础上按照善组训、会管理、能指挥的目标,重点强化专业素养和管理能力培养,使其成为士兵的骨干、军官的助手;高级士官以“专业精通”为标准,按照技术士官用修双能、指挥士官一专多能的目标,重点强化知识结构的改善和多种技能的储备,使其成为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的中坚力量。

(二)着眼部队客观实际,优化完善升级训练内容

从近年士官岗位升级训练的情况来看,内容设置还存在起点不高、低水平重复,层次不清、重点不突出,内容不精、针对性不强等问题,影响了士官升级训练的质量。应紧密结合部队实际,对现有训练内容进行优化整合,构建与训练目标相适应的内容体系。要按照训练内容难度系数与士官衔级相对应的原则,初级士官主要应对技术含量较一般、操作技能要求高的培训,专业训练应以基础应用课目和装备故障排除为主,理论学习以政治文化理论和专业基础理论为主;中级士官主要应对科技含量大、专业技术要求高的培训,专业训练应以各类重点难点课目和实装训练为主,理论学习应以专业应用理论、管理教育理论和组训为主;高级士官在完成中士训练内容的基础上,主要应对部队科技练兵和新装备生成战斗力所急需的、高新技术含量高的培训,专业训练应以突出装备故障检修、重点难点课目和专业型技能的教学和训练为主,理论学习应以新知识、新技能、新装备训练为主。指挥士官升级训练的侧重点应放在组训任教能力、专业技术素养和管理教育能力等方面,专业技术士官升级训练的侧重点应放在装备操作技能、武器维护保养、组织指挥能力和管理教育能力等方面,形成具有总装部队特色的初、中、高级士官配套的培训标准体系。

(三)着眼训练质量效益,改革创新升级训练方法

总装部队士官队伍专业多样、岗位分散、军衔不一,专业性强,组织升级培训难度大。科学地选择和运用训练方法,对优化训练过程、盘活训练资源、确保训练质量、提高训练效益具有重要作用。一是确定分级模式。按照“免训不免考、先考后训、过关升级”的方法,在入伍训练结束后,组织专业等级考评,区分训练对象层次,制订针对性训练指标;以专业综合考评成绩为依据,将各专业士官分配至相应承训单位,区分为初级、中级、高级训练编组,依照连队式管理方式,分别赋予相应训练管理职能、能力指标要求;结合实际梳理不同训练等级的具体内容,针对初级士官的偏训、漏训、弱训等问题进行补训,针对中级士官的重点难点课目进行强化训练,针对高级士官进行交叉和扩容训练,实现“等级晋升、梯次衔接”。二是活用升级训练方法。岗前集中强化训。训练预备期,依托教导机构组织各级新选(晋)士官封闭集训,依据士官的技术等级进行编组,重点强化政治理论、军事理论、军事法规、专业教学法、武器装备试验以及岗前任职等训练,为士官的升级训练打好基础。区分专业分级训。入伍训练阶段依据不同专业士官岗位的编配情况,采取大专业小集中、小专业大集中的方法,针对士官专业和技术等级,区分专业和级别编组,由总装部队司令部统一制订训练计划,统筹安排教练员和训练场地器材。定期换岗交叉训。结合专业训练计划安排和组织士官之间互换岗位、交叉训练,分级分年确定其专业的训练内容和标准,优化知识结构,丰富技能储备,使士官成为多技在身的“多面手”。选送院校专项训。可针对新型装备器材对操作人员的技能要求,抽调综合素质好、有发展潜力的士官,选送相关院校、培训机构和装备生产厂家进行专项培训,培养一支技能过硬的尖子队伍,带动和促进士官训练整体水平的提升。三是升级训练手段。抓好共同课目培训基地和各专业培训基地建设,从根本上解决“训无场所”的问题;对现有模拟训练场所进行扩容改造,将各类制式与非制式器材整合利用,以解决“训无器材”的问题;对现有信息网络资源进行探索性整合,加快专业系统集成升级和士官训练管理数据库开发,以解决“训无平台”的问题。四是把握升级时机。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的方式,结合训练阶段转换或半年基础课目考核时机定期评定;根据各个受训者训练实际情况,采取个人申请、营连主考、机关督察的方法,按申报等级不定期评定。

(四)着眼长远建设发展,建立健全升级训练机制

建立完善运行机制是实现士官岗位升级训练制度化运转、精细化管理、常态化落实的保证。一是完善等级晋升机制。重点是规范院校、训练(教导)机构和部队在士官培训中的职能作用,完善院校与部队“联教联训”合力育人机制,充分发挥部队装备资源、任务资源、人力资源优势在士官培训中的作用,逐步形成士官资格培训、升级培训和岗位分级训练有机协调的机制。二是完善升级培训机制。按照总装部队士官专业技术等级标准和能力结构特点,依据现行编制、装备和部队建设发展需求,针对士官队伍基础现状,按系统、分专业制订士官升级训练规划,明确各级抓士官训练的职责,规范不同服役期限、不同专业岗位士官升级训练的内容、方法、时间以及应达到的标准,使士官升级训有方案、练有依据,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三是健全升级考核制度。士官的升级,必须经相应的院校或训练(教导)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升级,并且每升一级均要组织一次培训和考核,增强士官岗位升级考评的科学性、权威性和实效性。要把升级训练考核成绩作为晋升士官等级的重要依据和标准,对考核不合格者不能晋升上一等级。考核要充分发挥“训考分离”新机制的积极作用,建立制度健全、结构合理、任务明晰、职责分明、符合实际的考核组织,确保考核机制的正规运转。四是建立训练奖惩机制。细化奖惩内容,把训练成绩、过关升级情况与个人的切身利益挂钩,实现奖惩措施制度化、规范化,真正把等级晋升和资格认证考核的成绩作为树立训练标兵、士官转改、评功评奖的主要依据和硬性指标,切实发挥岗位升级的导向作用,确实达到以考促训、以考定用的目的,激发士官训练成才的紧迫感和自觉性,实现士官队伍整体能力素质的提高。

四、结论

积极推开士官岗位升级训练,是提升总装部队士官队伍整体素质,健全完善士官教育训练模式、机制,增强训练针对性、有效性,提高士官训练质量效益的有效途径。本文在分析总装部队士官岗位升级训练的基本内涵及意义、矛盾与问题的基础上,从科学定位升级训练目标、优化完善升级训练内容、改革创新升级训练方法、建立健全升级训练机制四个方面对总装部队如何开展士官岗位升级训练进行了探讨。士官岗位升级训练是一项长期性、动态性的工作,任重道远,今后还要继续深入研究,不断探索、补充、完善士官岗位升级训练的方法和手段,寻找出更加有效的提高士官能力素质的方法,为加速总装部队现代化、信息化建设进程而努力。

参考文献

[1]陈勇.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中级指挥院校建设[J].指挥学报,2006,(8).

[2]洪庆根.新形势下军队任职教育发展模式探讨[J].继续教育,2007,(5).

第4篇:专业实训总结范文

一、指导思想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根据市工会十四大提出的目标任务,紧扣“推进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时代主题,以围绕推进工会干部素质能力建设为目标,以提高工会干部理论创新和实践创造的能力为重点,努力把工会干部培养成为组织动员职工的能手、协调劳动关系的行家、关心服务职工的模范,为新时期的工会工作提供思想政治保证、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二、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

工会干部教育培训的总体目标是:全面提高工会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调整和改善工会干部的专业结构及知识结构,增强工会干部在新形势下的综合工作能力,努力建设一支忠诚党的工运事业、密切联系职工群众、业务精通、锐意进取、埋头苦干、甘于奉献的高素质干部队伍。至2012年全市工会专兼职干部普遍培训一遍。市总工会包括四个驻会产业重点做好党政群、社会团体、公有及500人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工会干部培训工作;各县、区、产业工会重点500人以下非公有制企业工会干部培训工作。确保2010年完成培训任务的40%,2011年完成培训任务的75%,2012年100%完成培训任务。

工会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主要任务是:

1、上岗资格培训。全市新上岗的专职工会主席,在到岗一年内(含到岗已一年以上还没有参加上岗培训的),必须接受为期1-2天的脱产学习。

2、适应性岗位培训。培训对象为全体工会干部。主要内容是结合不同时期工会的中心工作和本地区、本系统的工作实际,结合党和政府的重大决策,以及新时期新阶段工会重点工作的难点问题,开展各种短期适应性岗位培训,使工会干部及时了解和掌握做好本职工作所必需的新知识、新技能。

3、工会专业人才培训。加强对各级工会特别是工会机关中从事专业工作、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中青年业务骨干的培训,尤其要培养一批劳动法律、劳动工资与社会保障、劳动保护、平等协商与集体谈判、财务、经审等方面的专业人才。

4、工会领导干部专题研讨(工会主席论坛)。每年与市委党校举办一期由市总工会委员、各县、区工会、产业工会、部分乡镇工会专职主席和大中型企业工会主席参加的工会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与市委组织部联合在市委党校每期主体班中安排工会工作专题讲座。研讨讲座主要是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和工会重点工作,针对工会工作中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理论和实际问题进行深入研讨、学习。同时将组织县、区工会和市总机关工作人员到高等学校进行拓展性培训。

5、工会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坚持分级、分类、自学、集中的培训原则,一是按照全总、省总、市总办班计划,选派相关工会干部参加培训。二是各级工会根据本地区、本产业工会实际,借助社会办学力量,举办相关工会干部培训班。三是鼓励工会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利用业余时间在职自学,或根据岗位工作需要参加工会急需专业学习教育。

三、加强工会干部教育培训基础建设

1、建设工会干部培训阵地。通过深化改革,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工会干部教育阵地的建设,在依托外力办学的同时,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发挥职工大学、工人文化宫等工会现有的教育培训基地,降低培训成本,改善办班条件。以形成布局合理、分工明确、优势互补的培训体系,努力提高办学质量和效果。

2、建设高素质的专、兼职师资队伍。加强与省总、市委组织部、市委党校等相关职能部门的联系。建设一支由全总(省总)资深教授、市委党校专业教授组成的专业师资队伍;打造一支由市相关职能部门的负责人及工会机关有一定专长的干部、具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工会工作突出的基层工会主席的兼职师资队伍。

四、加强工会干部教育培训的组织领导

1、完善工会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领导机构。市总已建立由分管领导任组长,组织部和其他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市工会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各县、区工会、产业工会要根据实际建立健全工会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领导小组,明确领导小组成员工作职责,完善领导小组工作制度,定期研究工会培训工作。各级工会组织部门为工会干部教育主管部门,对工会干部培训工作实行归口管理制,负责研究制定干部培训的政策、规划、指导、检查,协调工会干部培训的工作关系。

第5篇:专业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培训中心;师资;队伍建设

作者简介:江梁艳(1982-),女,福建福州人,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福州电业局,工程师。(福建 福州 350001)

中图分类号:F27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0-0144-02

2013~2015年是国家电网公司深入推进“两个转变”、加快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发展目标的重要阶段,是地市、县级企业全面推进“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实行农电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对员工队伍的能力素质和岗位适应性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为适应新形势的变化,全面贯彻落实省公司“三定、三考”工作要求,满足我局全员培训和承担部分省公司层面的培训需求,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迫在眉睫。为此,福州电业局不断总结师资队伍建设的典型经验做法,分析梳理师资队伍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师资队伍建设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

一、师资队伍现状分析

1.师资队伍结构

福州局现有一、二、三级兼职教师203人,属于局培训中心管理的一级兼职教师65人,占员工总数的0.6%;其中48人为男教师,17人为女教师,51岁以上4人,46~50岁11人,41~45岁9人,36~40岁13人,31~35岁13人,30岁以下15人,各年龄段分布较为平均;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45人,占一级兼职教师总数的69.2%;35岁及以下青年兼职教师30人,其中27人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占35岁及以下青年兼职教师的90%;中级及以上职称或技师及以上技能等级47人,占一级兼职教师总数的72.3%;高级及以上职称或高级技师及以上技能等级32人,占一级兼职教师总数的49% ;“双师”素质一级兼职教师14人,占一级兼职教师总数的21.5%;具有企业培训师资格证书16人,占一级兼职教师总数的24.6%。

2.师资队伍管理机制情况

(1)选人用人渠道多。一是坚持“按需配置、宁缺毋滥、稳步发展”的原则,采用部门推荐和自荐相结合的方式,根据不同专业兼职教师聘任的职数限制,在全体员工范围内进行兼职教师选聘。二是将专家能手纳入兼职教师网络;国家电网公司专家、省公司“513”人才、省公司聘任的兼职教师、“海西·电网杯”竞赛第一名获得者、部级竞赛前二十名获得者、局“四个通道”6 级、7 级人员直接聘任为一级兼职教师;局“四个通道”8 级人员直接聘任为二级兼职教师。

(2)职责和权利明确。一是明确各级兼职教师的年度达标授课学时,每年安排一级兼职教师承担授课任务不少于80学时。二是分层分类优化兼职教师管理。培训中心负责局一级兼职教师的选拔、管理和一、二、三级兼职教师的聘任,各部门负责二、三级兼职教师的选拔、管理和一级兼职教师候选人的推荐。三是组织开展专家人才上讲坛活动。要求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的国网优秀专家人才、省公司“513”人才、各级各类技术能手面向全局员工开设前沿讲座。四是要求兼职教师必须服从培训中心统一调度和所在部门安排,承担竞赛调考集训、培训办班、导师带徒、县公司人员帮带等任务。五是实施“培训者培训工程”,为优秀兼职教师创造外送培训、深造学习、考察、调研的机会,帮助兼职教师开阔视野、吐故纳新、不断学习成长。通过签订企校合作协议与系统内院校合作,聘请系统内专职教师援教,安排对口专业兼职教师旁听,提升兼职教师的授课水平。

(3)实施正向激励。一是举办兼职教师聘书颁发仪式,由局领导宣读全体受聘兼职教师名单并为兼职教师代表颁发证书。二是提高兼职教师授课待遇,并按照教龄、职称、技能等级实施差别待遇;给予兼职教师一定金额的书报费补贴。三是评选培训先进个人和十佳培训标兵,在优秀兼职教师中好中选优、树立标杆,进一步增强兼职教师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4)落实考核评估。一是兼职教师授课台账归档保存一年备查。二是定期深入基层单位和县公司对年度培训计划实施、兼职教师授课情况进行跟踪。三是实施兼职教师动态管理,聘期为三年。聘任期满进行综合考核,对考核合格的予以续聘。考核结果作为国网公司专家、省公司“513”人才、“首席带新人”计划“首席”等专家人才相应年度培训考核的依据。

3.存在的问题

(1)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我局的师资数量、结构呈逐年良性发展势头,但总体数量增长速度较慢,跟不上电网建设跨越式发展和企业人才培养的需要;师资队伍结构与企业实现“两个转变”的目标要求不够匹配,缺乏年纪轻、高层次、行业中有影响的领军人才;不同专业(工种)师资队伍发展不平衡;部分兼职教师仍需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学历学位层次和教学水平等。

(2)师资队伍素质良莠不齐。部分兼职教师虽然具有娴熟的专业技能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但缺乏教育理论知识以及授课技巧,个别兼职教师专业理论素养不足,不适应课堂环境,授课的条理性、系统性差,教学效果不佳。

(3)师资队伍管理机制不健全。兼职教师培训授课的计划、考核、使用、待遇等政策性措施滞后,培训结果的应用效果不明显。部门间认识不平衡,培训工作效果差距明显。

二、师资队伍建设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

1.总体思路

按照“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的人才队伍建设思路,以全面提高兼职教师队伍素质为中心,以优化结构为重点,优先配置重点专业的师资资源,重点加强“双师”素质师资队伍建设。努力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符合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师资队伍。

2.发展目标

(1)总量目标。一是通过将业务骨干培养成兼职教师、聘任在岗的专家人才、返聘离退休专家等途径,不断扩大兼职教师队伍,保证兼职教师队伍的数量与企业员工队伍规模相适应。2015年末一级兼职教师数达到105人,占员工总数的1%。二是构建专业梯队。2015年末培养1至2名国网公司专业领军人才,3~4名省公司专业领军人才;每个专业培养“双师”素质专家人才1~2名,每个职业工种至少具有2名专业理论兼职教师和2名实际操作兼职教师(理论和实际操作兼职教师可以兼任,但总数不得少于3人)。

(2)素质提升目标。优化教师队伍结构,2015年末“双师”素质一级兼职教师比例不低于40%,中级及以上职称(含技师及以上职业资格)的一级兼职教师比例不低于80%,高级职称(含高级技师)的一级兼职教师比例不少于55%;35岁及以下青年兼职教师中本科以上学历或学位的比例不低于95%;一级兼职教师企业培训师格证持证率达40%;取得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资格的生产技能类一级兼职教师比例达100%;一级兼职教师相应岗位资格证书持证率达100%,从事特种作业培训的兼职教师持有国家或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办法的作业许可证的持证率达100%。

(3)体制机制建设目标。积极推进制度创新,进一步完善以业绩和能力为导向、以创新和发展为目标,有利于“双师”素质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和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引导和激励机制。制定和完善科学、规范的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和管理制度,加强对兼职教师教学工作的管理和质量监控,不断完善质量监控体系。

三、师资队伍建设主要任务

1.优化师资队伍的结构

(1)积极创造条件,为兼职教师优先提供在职学历教育机会,支持和鼓励培训管理人员、兼职教师攻读本科与硕士学位,给予经费支持,不断提高培训管理人员和兼职教师的学历层次。

(2)按照“双师素质”师资队伍建设的要求,支持和鼓励兼职教师按照规定条件同时参加相关专业技术资格申报和职业技能等级鉴定,并给予经费支持,凡取得“双师”(技师和工程师及以上)资格人员优先推荐参加岗位晋升、专家人才选拔,并在其职业能力贡献积分中予以相应加分。

(3)支持兼职教师通过考试取得企业培训师资格证书、国家技能鉴定考评员资格证书或通过其他渠道和途径的培训考核,取得所教授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并给予经费支持。

(4)将兼职教师学历、技能等级、专业技术资格等级与兼职教师聘任级别挂钩。

2.加强师资队伍的职业化建设

一是有计划地安排兼职教师参加企业培训师、国家技能鉴定考评员培训。二是定期选派兼职教师参加外部新技术、新知识的更新培训,从而保证兼职教师的知识体系能够保持在同行业的先进水平。三是定期组织兼职教师授课技巧和授课方式培训,主要包括兼职教师职业形象的训练、开场结尾和主体组织等授课内容呈现的训练、课堂提问、应答、点评、现场应变、控场方法等培训师临场能力的训练。四是支持兼职教师参加管理创新、科技创新项目研究和各项职业技能竞赛。五是定期组织精品课程、优秀教材讲义、课件评选活动。

3.健全师资队伍管理机制

(1)职业发展通道。为兼职教师设计相应的职业发展通道:一是对兼职教师进行分级,根据兼职教师的培训评估效果和培训授课年限进行职级晋升。二是在专家人才选拔和岗位晋升的过程中优先考虑表现突出的兼职教师,将聘任兼职教师作为专家人才选拔的基础条件,并明确兼职教师级别与专家人才级别的对应关系。

(2)评估考核。建设科学有效的培训评估体系。一是健全培训课程监控体系,对于培训课程尤其是周期较长的课程,在课程初期和中期对兼职教师的培训教材、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和方法等方面进行测评和考核,及时发现在培训进度、方式方法等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相应的纠正和弥补。二是完善课程后期和培训结束后的评估机制,根据培训目标计划明确评价的标准和尺度,对受训人员受训后的收获进行评估,即从受训人员的专业知识或者业务技能是否提高、工作态度是否改善、工作业绩是否有所提高等方面进行测评和考核,从而最真实地评估出培训的效果。三是完善兼职教师授课台账,详细记录兼职教师在课程开发、授课学时、教材讲义、题库和技能项目评分标准编制和评奖、培训效果评估、考核结果应用等情况,为兼职教师的使用、培养、晋级提供依据。

(3)考核结果应用。一是作为评定员工年度绩效等级的参考依据或加分依据;二是作为评价部门年度人力资源专项考核的依据,将部门兼职教师素质指标、派员教学、培训效果等指标等列入单位年度人力资源专项考核;三是作为课酬津贴兑现依据。

四、师资队伍建设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福州电业局师资队伍建设领导小组,分管培训的副局长担任组长,副组长为培训中心主任,组员为各部门行政负责人,负责全局的师资队伍建设工作,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企业培训工作的首要任务,不断增加投入,完善制度,确保目标落实。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培训中心),办公室成员为各单位培训员。

第6篇:专业实训总结范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目标和中心任务,着眼提高农民科技素质、推广应用先进技术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抓住冬春有利时机,结合送教下乡、“农民读书月”和创先争优等活动,充分发挥现代传媒优势快捷高效传播农业技术,积极组织专家教授、培训教师、农技人员“进村头、上屋头、到田头”,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冬春农业科技大培训,掀起“学科技、用科技、促双增”的热潮。

二、工作原则

(一)坚持发挥大培训的“双联”作用

上联科研院所和专家技术,下联农村基层和广大农民,将新品种、新技术、新信息承接和传向农村,把专家教授、培训教师、农技人员请到农民中间去,实现专家进村、技术落地、农民受益。

(二)坚持发挥广谱性培训的主渠道作用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报刊、杂志、科技明白纸等手段,重点围绕冬季农业生产和春耕备耕,结合现场培训、集中办班、入户指导、田间咨询等方式,广泛宣传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普及先进实用技术。

(三)坚持发挥专业农民培训的主体作用

将承担的阳光工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创业培训、绿色证书等工程项目任务,与冬春农业科技大培训紧密结合,用工程项目推动农业科技大培训,用大培训促进工程项目提质增效。

(四)坚持发挥农民职业教育的主阵地作用

利用冬春农业科技大培训时机,深入实施“百万中专生计划”,大力推进送教下乡,把农民职业教育办进农村、办进合作社、办进农业企业,把理论教学和实用技术培训紧密衔接,吸引更多农民参加更高层次的职业教育。

三、目标任务

紧紧围绕农业部冬春农业科技大培训提出的目标任务,重点继续办好“空中课堂”、“村头课堂”、“田间课堂”三大课堂,深化“农民读书月”活动。每年冬春农业科技大培训期间,开展有组织的实用技术培训1500万人次,阳光工程等项目提质增效培训55万人,农民职业教育在校学员生产技能专项培训30万人,农民创业培训2万人。

(一)办好“空中课堂”

通过卫星远程教育网络,结合“农广在线”互联网络平台,举办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大讲堂、现代农业科技大讲堂、农耕文化大讲堂;充分发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致富早班车》、中央电视台《农广天地》、全国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专用频道《农业生产经营》等栏目,以及各级农广校在地方电台、电视台开办的相关栏目的积极作用,广泛开展冬春农业科技大培训。

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大讲堂,每月举办1次,重点面向基层农技人员。主要内容包括,现代农业发展与科技支撑,粮棉油高产优质及防灾稳产技术,蔬菜、水果、茶叶标准园创建及标准化生产技术,畜牧、水产标准园建设及标准化生产技术,农村二三产业发展指导,以及农业政策和法律法规、农民教育培训方式方法等。

现代农业科技大讲堂,每月举办1次,重点面向农业系统干部、农技人员、农业企业人员、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种养大户等。主要内容包括,现代农业科技发展动态、种业科技、农机农艺融合关键技术、畜禽健康养殖和疫病防控技术、农业节本增效技术、重大生物灾害防控技术、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等。

农耕文化大讲堂,每月举办1次,面向社会广泛宣传。主要内容包括,农耕文化与农业文明、农耕文化与现代农业发展、农耕文化与农业功能拓展、休闲农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等。

(二)办好“村头课堂”

深入推进培训教师、媒体资源和人才培养“三进村”行动,与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科技之冬、科技大集等活动结合,把实用技术培训、阳光工程培训、中专学历教育等各种班次办到村头、办到农民身边,方便农民群众就地就近接受培训。“村头课堂”要紧密结合农民的培训需求和学习意愿,紧密结合当地的主导产业和区域生产特点,精心选择培训内容和培训教师,周密安排培训计划并抓好落实,重点加强冬闲田开发利用、冬春鲜活农产品生产供应、冬春防灾减灾及疫病防控、春播春管等技术培训,加强培训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三)办好“田间课堂”

组织培训教师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手把手培训、面对面指导、心贴心服务;组织农民到种养大户、科技示范户、农民专业合作社、标准化种养殖场、农业企业、农业科技园区等生产基地,开展示范教学、现场培训和实操训练。在教育培训和指导服务中,注意发现和培植“土专家”、“田秀才”和学科技、用科技带头人,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把“田间课堂”留下来、固定住。

(四)深入开展“农民读书月”活动

推广“农民读书月”活动的好做法好经验,与冬春农业科技大培训结合,引导农民“读一本好书、学一门技术”。以“农民读书月”活动为平台,开展专家讲座、品种推介、技术培训等;以冬春农业科技大培训为载体,开展读书演讲、推荐优秀读物、建立农民读书会等,实现冬春农业科技大培训行动与“农民读书月”活动互促共进。

四、工作要求

(一)因地制宜定计划

各级农广校要深入调研,紧密结合各地实际,把握产业发展要求,摸准农民培训需求,分年度制定工作方案和培训计划,纳入当地冬春农业科技大培训行动总体方案中。请各省(市、区)农广校于每年年底前向中央农广校报送年度工作方案。

(二)集中动员促行动

每年12月,中央农广校组织召开卫星视频会议,启动全国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冬春农业科技大培训。各级农广校要同时安排本地的启动会或现场培训会,做到同步启动、上下联动、迅速行动。

(三)明确责任抓落实

各级农广校要加强组织协调,整合有关力量和资源,形成大培训工作合力;要明确责任要求,建立考评机制和办法,把各项培训任务落到实处。建立“大培训万村联系点”制度,中央农广校在每个省(区、市)确定1个大培训联系村,各省级农广校在每个地(市、州)确定1个大培训联系村,各地(市、州)农广校在每个县(市、区)确定1个大培训联系村,各县(市、区)农广校按照产业布局或培训班次确定一批大培训联系村,使大培训联系村总数达到1万个。

(四)加强宣传造氛围

开展冬春农业科技大培训行动,需要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需要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参与,需要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各级农广校要积极利用大众传媒特别是主流媒体,开展经常宣传、做好集中报导。中央农广校在中国农村远程教育网、《农业广播电视教育报》、《农民科技培训》杂志,开设冬春农业科技大培训专题专栏。会同各地农广校组织开展“大培训记者百村行”活动,形成《全国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冬春农业科技大培训百村调查手记》。

第7篇:专业实训总结范文

通过对公司所有员工实施必要的培训,使其掌握相应岗位需要的技能和服务质量意识,确保员工素质满足服务和管理要求。

2.0适用范围

适用于物业管理公司所有员工的培训工作的管理。

3.0职责

3.1公司总经办负责年度培训计划的制定和监督实施工作,负责公司一级培训的组织工作。

3.2各部门负责人提出培训要求,并按照公司年度培训计划负责组织实施本部门组织的培训。

4.0程序要点

4.1培训管理的基本原则。

先培训、后上岗,培训合格方允许上岗的原则。

4.1.1公司的每一位员工在进行某一项工作之前,必须事先已经过相关的业务培训;培训考核未获通过的员工不准上岗工作。

4.1.2培训对公司的整体工作水平至关重要,必须制度化、法制化、规范化。培训是确保员工工作技能达到工作标准要求最重要的手段。培训必须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才能确保培训的长抓不懈,从而最终确保培训的质量达到工作。

4.1.3理论培训和实际操作培训相结合,培训必须和实际工作需要及公司的整体工作要求相吻合。

4.1.4培训必须经过结果的验证,员工的培训必须和员工的绩效考评相结合。培训结果不验证就无法保证培训的效果;培训不同绩效考评相结合就无法确保员工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和培训质量。

4.2培训计划的制定、审批与实施监控。

4.2.1每年12月20日之前,公司各部门、各管理处必须制定完毕各自的年度培训计划,报公司总经理审批。

4.2.2年度培训计划应符合下列要求:

a)有明确的培训内容和培训要求;

b)有具体的实施时间;

c)有培训的方式说明;

d)有培训考核的要求和培训结果的验收方法;

e)有培训费用的预算;

f)不违背法律、法规。

4.2.3年度培训计划汇人年度工作计划中报总经理,经总经理在公司经理办公会议上讨论通过后,由总经理审批。

4.2.4审批后的年度工作计划由公司总经办负责实施监控:

a)公司统一组织的培训由总经办具体组织实施;

b)各部门各自的业务培训,总经办一般均应派人到场监控。

4.3培训费用的保证。

4.3.1每年1月1日前公司总经理应当依据公司的年度培训计划,最后确定全年度培训费用额度。

4.3.2经总经理批准后,财务部应当将培训费用列为专项开支,调拨资金、专款专用,确保公司的培训费用落到实处。

4.4培训质量的监控。

4.4.1培训效果的验证

每次集中培训结束后,总经办均应对培训效果作出评价,评价的方法可以是:

a)发调查问卷。就授课的效果征询接受培训的员工的意见;

b)总经办组织专人对培训的质量、效果作出评价。

4.4.2员工培训后的考核

a)每次培训结束后,总经办均应组织对参加培训员工的考试,以验证培训效果;

b)考核可采用书面考试和实际操作考核两种方式;

c)对考核不及格的员工给予一次补考机会,补考不及格按公司《绩效考评实施标准作业规程》和《行政奖罚标准作业规程》处理。

4.5培训的类别。

4.5.1公司没置以下类别的培训:

a)新员工人职培训。所有新人职员工均应接受不少于二日的人职培训。培训后参加统一考试,不合格者作辞退处理;

b)上岗培训。管理处一线员工上岗前应进行严格上岗培训,培训考核不合格者不准,上岗;

c)在职培训。员工在工作期间应按各自部门的《培训实施标准作业规程》接受定期定时的培训。培训不合格按相关规程处理。

d)升职、调职培训。员工在升职、调职报到前,应接受总经办的专项培训。培训考试不合格不准上岗。

4.6培训的组织实施。

4.6.1由公司统一进行的培训由总经办组织实施。这类培训一般有:

a)物业管理基本法规、条例实施细则的培训;

b)物业管理操作实务培训;

c)相关法律知识培训;

d)文化知识培训;

e)礼仪服务培训;

f)外出参观。

4.6.2由部门统一进行的培训由各部门负责组织实施。这类培训一般包括:

a)标准作业规程培训;

b)专业理论、技能培训;

c)实际操作培训。

4.7培训结果作为员工和教师绩效考评和行政奖罚的依据之一。

4.8培训记录的管理。

4.8.1各部门保存本部门组织的培训记录,每季度汇总后报总经办存档。

4.8.2总经办建立并保存下列记录:

a)年度培训计划;

b)公司组织的培训记录;

c)员工培训档案。

4.8.3培训记录保存期:

a)培训计划(三年);

b)培训人员签到表(三年);

c)培训记录表(三年);

d)年度考核试卷(三年);

e)培训考试/考核成绩汇总表(三年);

f)员工培训档案(长期,但至此员工离开公司为止);

g)持证上岗人员培训汇总一览表及资格证件复印件(长期,但至员工离开公司为止

)。5.0记录

第8篇:专业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商检技术专业;综合实训;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9-0124-02

综合实训是指学生在完成主要专业课程的理论学习和各专项技能训练后,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和专项技能,在校内集中进行的综合性、系统化训练。综合实训的有效实施有利于学生知识整合和技能综合,有助于教学和就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是专业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

商检技术专业培养的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掌握必要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应用型人才。学生通过掌握商品检验的基本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食品质量与安全检验各项技能,进而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毕业即可胜任食品加工企业和化妆品企业的检验工作。为了更好地培养商检技术专业人才,开展综合实训,模拟工厂环境下进行的食品企业检验项目,可以达到进一步掌握和深化专业知识与专业技术在工厂的应用,熟悉企业规范检验流程和标准的目标。

综合实训的教学原则

为了提高综合实训教学质量,充分体现综合实训教学的实践性、系统性、职业性、开放性和针对性,保证学生的技能达到实习岗位的最低要求,综合实训教学应符合以下原则。

实践过程系统化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先学习理论知识,然后去实践,并且这样的实践只是针对某一门课的某一部分内容去训练。而综合实训可以把学生在大学中学习的各门课程分散的知识系统地整合到一起。

训练内容项目化 选择市场常规性的饼干、调味品、酒类、罐头等多种食品的检验为实训项目,以检验指标为主线,以仪器使用和数据处理为重点,在检验过程中接受全面的技能训练,进而使学生体会工作岗位的内涵。

实训评价多样化 综合实训教学的评价标准要与行业评价标准相结合,全面评价学生掌握专业核心能力和关键技术能力的程度。在评价内容上,采用课程内容与检验项目相关联的考评体系,实现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在评价方式上,采用实训过程评价与学生汇报评价相结合的办法,最终给出一个比较科学合理的综合实训成绩。

实训过程连续化 商检技术专业的综合实训安排在第三学期和第四学期的期末,这两个学期正是商检技术专业学生学专业课的时间。在完成了专业课程理论知识学习后,立刻进行这样的实训,可以很好地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对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起到很好的锻炼作用,同时可为第五学期的顶岗实习奠定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综合实训的具体实施

综合实训指导方案的制定 根据综合实训的教学原则,制定出综合实训的指导方案,简述如下:(1)以小组为单位。现代食品或化妆品企业中一般有专门的化验室或检验部门,他们都是靠一个团队来完成实训,因此,本次实训采用小组为单位,与企业中的检验部门中的团队相似。(2)实行组长责任制。食品或化妆品企业,一般实行检验部长负责制。组长相当于企业中的检验部长,规定组长和组员的责任。如组长负责编制工作计划,对小组工作任务进行分工,检查指导小组成员的工作进度和工作结果,对检验记录和检验报告进行审核,最后进行实训汇报和总结。组员则根据承担的工作任务编制工作计划,按计划完成工作任务,协助组长完成最后实训汇报和总结,配合其他小组成员完成小组工作任务。(3)制定考核方法。考核内容主要包括实训项目方案、学生的平时考勤、卫生监督和检查、学生的实训过程、学生实训结束后的汇报及总结等五方面的内容。

实训前准备 首先进行实习前培训,通过培训,使学生明白综合实训的重要性,清楚地了解综合实训的主要流程和内容,并将每班分成8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整个实训过程。之后,在指导教师指导下,每组学生选择不同的检验产品,根据检验的产品查找相应的产品标准,根据出厂检验要求设计检验项目,根据检验项目查找相应的国家或行业检验标准并制定检验方案。同时,查找相应的卫生标准,作为实训结果的判断依据。在此过程中,学生需及时与指导教师沟通,指导教师应对其提出的问题做详尽的解答。教师对其实训方案进行审核,并及时将审核意见反馈给学生,经反复修改,确定实训项目方案。

实训过程 根据实训前制定的实训项目方案,学生开始进行实训项目的检验工作。首先,购买实训所需要的样品(食品);然后,根据实训项目和检验标准,找出检验方法。根据检验方法列出所需的实验仪器及试剂清单,并计算各种检验项目所需的试剂、溶液的用量,在食品分析检验实验室、食品微生物实验室和仪器分析实验室准备实施项目检验。在实施实验实训的过程中,实验员负责对学生平时考勤、卫生监督和检查,及时记录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根据记录在实训结束后给出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卫生情况评价。指导教师负责解决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技术性问题,审查实验项目的设计,检查原始的实验数据及其处理情况,同时,指导学生填写检验报告。其次,实训结束后,根据项目实施方案、实验原始记录、检验报告结果,学生制作PPT并就实训过程做出汇报,指导教师在听取汇报后,根据学生汇报过程中不清楚的地方提出问题或质疑,学生回答教师的问题。指导教师在每个小组汇报结束后,对学生汇报过程中的错误内容予以纠正,对整个实训过程及学生的汇报进行点评,对实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一一指出。最后,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实训方案完成实验项目、实验记录、检验报告及汇报过程中教师给出的意见和建议,撰写实结。

实训后结果评价 实训成绩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实训项目方案。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实训项目方案制定的合理性和可行性进行分析,给出该部分的成绩,占总成绩的10%。(2)学生的平时考勤、卫生监督和检查。实验员根据试训过程中对每组学生的考勤和卫生保持情况的记录,给出该部分的成绩,占总成绩的10%。(3)学生的实训过程评价。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对仪器的操作是否标准、实验项目的设计是否合理、实验数据的处理是否正确、实验报告的填写是否规范给出该部分的成绩,占总成绩的50%。(4)学生的汇报。教师根据学生汇报的实训情况和回答问题的情况给出该部分的分数,占总成绩的15%。(5)实训总结。指导教师根据实结给出该部分的成绩,占总成绩的15%。

经过此次实训,学生基本上能够系统地将这学期的专业课程系统地整合在一起,能够完成在模拟工厂环境下进行的食品企业对产品的检验,进一步掌握和深化专业知识与专业技术在工厂项目检验中的应用,熟悉企业规范检验流程和标准检验结果报告的书写。此外,综合实训对学生的团结协作、职业操守、应用写作等多方面素质提升也有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吕振凯,毕万新,熊丽华.对高职综合实训课程的改革与探索[J].辽宁高职学报,2008,10(3):74-75.

[2]胡晓波,张一鸣,王艳芳.食品机械专业综合实训教学的创新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11).

[3]陈爱群.综合实训课程与高职教学改革[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20(3):l5-17.

[4]雍丽英.机电工学结合项目教学法的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24):21-22.

第9篇:专业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运动训练专业 健美操专项课程 现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1-0224-02

健美操专项课是运动训练专业的主干课程。教师的综合素质、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运用都会影响到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也会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所以对运动训练专业健美操专项课程现状进行研究, 有助于健美操专项课程持续、稳定的发展。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沈阳体育学院训练专业10、11、12级健美操专项学生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大量查阅健美操论文和书籍,为本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1.2.2 问卷调查法沈阳体育学院训练专业10、11、12级健美操专项学生发放问卷,共发放问卷48份,回收48份,回收率100%,有效率100%。

1.2.3 专家访谈法 通过走访有关专家和任课教师,获得与本研究相关的材料。

2.结果与分析

2.1 沈阳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健美操专项课程基本情况

2.1.1任课教师基本情况

通过表1可以看出,担任运动训练专业健美操专项教师中副高级以上职称1人,讲师2人,职称结构合理,3名教师均为硕士学位。3名教师中只有一人教龄在5年以下,丰富的教学经验是上好课程的重要保障。

2.1.2 运动训练专业课程目标

运动训练专业健美操专项课的总体目标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训练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具有社会公德、社会责任感、义务感和履行职责的行为等基本素质;系统地掌握健美操运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从事健美操运动训练与教学、成套创编、竞赛组织、裁判和管理工作的基本能力,提高学生对健美操运动的探究心理,基本掌握本专业的科研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

2.1.3 运动训练专业教学内容与教学时数

由表2可以看出,运动训练专业健美操专项课总学时为720学时,理论部分74学时,占总学时的10.3%,包含了基本理论、教学、训练和裁判等。技术部分438学时,占总学时的60.8%,有体能、规定动作以及流行课程,授课内容既有深度也有广度。实践教学180学时占总学时的25%,包含了准备部分实习、组织训练和创编表演,达到了培养目标的要求。

2.2 沈阳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健美操专项课程内容分析

2.2.1 运动训练专业健美操专项课程理论教学分析

沈阳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健美操专项课程教学大纲规定了理论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健美操运动概述、基本动作、健美操创编、健美操教学与训练方法等,教学形式:①利用多媒体进行讲解;②理论与技术相结合进行讲解。教学内容较为丰富,但缺乏对科学锻炼方法、运动处方制定等内。

2.2.2运动训练专业健美操专项课程技术教学分析

技术部分是健美操专项课程的主要内容,也是学生掌握健美操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教学内容的选择、学时比例的分配都要尽量做到科学合理,保证学生能够较好掌握所学动作。

通过表3可以看出,在技术部分中排在第一位的是竞技健美操,占总学时的24%,而通过实际调查得知,学生对于竞技健美操的学习和掌握情况并不好,最主要的原因是学生的自身能力限制了竞技健美操的学习。排在第二位的是流行课程,主要包括:街舞、踏板操等内容。

2.2.3运动训练专业健美操专项课程实践教学分析

由表4可知,在实践教学部分准备部分实习占总学时的9%,主要是锻炼学生的基本动作掌握情况,口令、手势的运用情况,带操能力。排在第二位的是授课实习,主要锻炼学生的课堂组织、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等能力。排在第三位的分别是组织训练和创编表演,分别占总学时的3%。

2.3 沈阳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健美操专项课程教学方法与评价方法调查

2.3.1 运动训练专业健美操专项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调查

通过调查,目前训练专业健美操专项课程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主,课堂分为开始―准备―基本―结束四个阶段,教学分为讲解―示范―练习―纠错四个阶段,这样的教学方法主要培养了学生掌握的动作的能力,但却忽视了对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3.2 运动训练专业健美操专项课程评价方法调查

由表5可以看出,沈阳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健美操专项课评价方法以终结性评价为主,评价内容中,技术和理论成绩占了70%,而学生的实践能力评定仅占了20%,这也正反应了社会对于人才需求的矛盾,社会需要应用型复合人才,而学校培养的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不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就业。

3.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3.1.1 目前共有3名教师承担运动训练专业健美操专项课程,职称结构合理,教学经验丰富

3.1.2 训练专业健美操专项课程目标明确,教学内容选择与时数分配基本合理

3.1.3 学生基础较弱,但学习动机明确

3.2 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