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通用技术范文

通用技术精选(九篇)

通用技术

第1篇:通用技术范文

黄林

(浙江省新昌中学,312500)

黄林,浙江省新昌中学技术教研组组长,特级教师,正高职称,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担任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第四届理事会理事、全国青少年劳动技术教育发明创造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是教育部通用技术国培计划专家、苏教版通用技术教材培训专家,浙江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业指导委员会通用技术学科核心组成员,曾被评为全国“十杰”中小学中青年教师,荣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浙江省教坛新秀”、“绍兴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等荣誉称号。

作为基础教育一线的一名最为普通的通用技术教师,我工作着、感受着、思考着,触摸着教育在我自己和学生身上产生的作用,并试图把这种感受用文字表达出未。

1988年,我大学毕业后就分配在新昌中学担任劳动与技术教师,一干就是十八年。我从来没有认为劳动与技术教师低人一等,我只是想方设法把工作做得再好一点。也就是从那时起,我默默地耕耘在劳动与技术教育这方园地上,教学生金工、木工、食品加工、园艺、无线电技术、识图制图、摄影、发明创造等知识和技能,开始着劳动与技术教育的艰苦探索。正是在劳动与技术课上打下的扎实基础,才使我从事通用技术教育能够较为得心应手。

2002年秋,我作为一线教师代表有幸被邀请前往南京师范大学与专家学者共同研讨《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稿)》的修改和完善,这是我第一次接触技术课程标准,也是第一次近距离地感受通用技术课程专家的远见卓识,特别是遇到了恩师、技术课程课标组组长顾建军教授。在以后的岁月里,正是顾教授的悉心指导和谆谆教诲,才使我在通用技术教育路上走得更远。

机会总是垂青于有准备的人

一名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有这样一句话:“当我冷眼旁观时,生命是一只蓝色的蛹;当我热情相拥时,生命是一只金色的蝶。”所以我觉得态度决定一切,说实话,我非常热爱自己的工作,我是打心眼里喜欢通用技术教育,正因为喜欢,所以我才愿意花时间、耗精力、贴费用。平时我几乎没什么双休日,除了周六晚上在家陪孩子,其余时间也基本上在学校里办公。每当节假日,我会带着问题跑五金、机电、小商品市场,工厂、企业、农村养殖场等。我想,作为通用技术教师就应该多走走、多看看、多动动,坐在办公室只能是闭门造车,只有带着问题多外出走走,才能拓展思路,才能有新点子。

我一直在想,如果不勤奋,那我们的理想永远是幻想。但勤奋并非只是简单的忙忙碌碌,需要更多的思考、反思和行动。只有当自己有了真正的内动力,才会发现机会、珍惜机会、抓住机会,因为机会总是垂青于有准备的人。

我经常扪心自问:是不是在工作时间上投入少了,是不是还可以把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好,有没有调整好自己的职业心态,重视职业心态的修养与调适,对我们过什么样的职业生活,能不能获得教师职业生活的幸福至关重要。

很多人说,通用技术这个小学科想引起重视、得到肯定是很难的,通用技术教师要出成绩更是难上加难。有一本书里记载了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启蒙者之一——丰子恺先生关于他老师李叔同的回忆。李叔同当时在杭州师范学校教授音乐与美术,虽然是小学科,但是学生的热情很高,兴趣特浓,甚至超过了主科。所以,“非不能为也,而不为也”!也印证了乔布斯的话:“只有强者,世界才会聆听你的声音。”

尊严来自于实力

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叶澜教授认为,一堂好课的基本要求没有绝对的标准,但有一些基本的要求,提出了“五个实”: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有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有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我觉得通用技术好课还应该是启迪的课、思考的课、探究的课、实践的课、拓展的课、创造的课,教师的最大实力在于站稳讲台上好课,做到“脑中有纲、胸中有本、目中有人、心中有数、手中有法”。

在多年的通用技术教学实践中,我总结了一些教学教法,如“三备”即知识和能力储备、心理准备、资料储备;“三心”即责任心: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细心:关心每一位学生,特别是表现一般的学生;童心:如何让通用技术好玩、有趣、有意思、有意义;“五多”即多汇报、多宣传、多积累、多参加一些活动、多组织一些活动;“课堂四声”即掌声、笑声、辩论声和操作声等。虽然现在还没有做到最好,但这是我教学生涯的追求目标。

在教学中,我经常想:教学方法上能否尝试一些改变,工作上能否开拓创新,能否组建兴趣小组,通过项目来引领教学等,让学生学以致用。例如,我的一名学生,她叫杜云婷。她利用在通用技术课上学到的知识设计出价格适中的高效自动胶囊套合装置,提高了胶囊套合的自动化程度、套合成功率和套合效率,提高了胶囊卫生程度,降低了胶囊生产成本。后来,她把这一设计成果制作成实物,申请了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并已转让给当地的一家企业。根据试验测算,自动胶囊套合装置每小时能套合6.5万粒胶囊,一个工人能管理4台,即每人每小时套合26万粒,套合效率比半自动套合设备提高了20倍。又如,我的另一名学生,他叫贾利港。他设计并制成了一台简易玉米脱粒机,结构简单,脱粒速度快,脱粒完整,工作状态稳定、可靠、安全,一台机器成本不高,但方便实用,能满足农民群众的要求。“简易家用玉米脱粒机”也得到了开发,并在市场上使用。

开展教科研促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凡是感到自己是一个研究者的教师,则最有可能变成教育工作的能手。”

在教学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后,我们可以主动进行教育教学研究。教师可以多写些论文或案例,将自己的经验提升到一个理论水平,用以推广、借鉴;或有目的地开展课题研究,解决实实在在的问题,在教学和研究过程中,教师自身各方面逐步成长,形成自己的一些教育观点,如通用技术的学生观、教师观、学习观、教学观、课程观。先有基础的累积,才有质变的可能。

我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教学理论的探索和研究,累计已在《教育发展研究》、《教学月刊》、《教育研究与评论(技术教育)》等刊物上28篇,独编3本专著,参编了10多本。科研成果获省政府组织的浙江省基础教育成果奖一等奖1项、浙江省普教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1项、全国通用技术教育优质课评比一等奖1次、全国中小学优秀教学设计评选一等奖1次。

因为通用技术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必然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和体会,也会遇到许多问题,把这些经验和教训上升为课题来进行研究,这对自己的专业成长和学科发展都大有好处。当然,我们研究的问题可从“小”做起,且来自于教师自己的教学实践,是教学中的真实问题(或真困惑),是值得追踪和想方设法去解决的“关键问题”。

当然,教师撰写一些通用技术教学论文相对较为容易。教师经常写教学论文可以促进教学反思,推动学习和联系实际地应用教学理论,及时总结经验和改进教学行为,促进同行交流和研讨,促进教学研究成果及时产生社会影响,提高教师个人专业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教育的主要力量来自教师自身的人格和学识,来自教师做人、做学问中透射出的精神力量,这比知识传授更重要,更容易对学生产生直接而深刻的影响。所以,用心教学就是要把通用技术教育工作看成自己生活的一部分,不断地想着它、念着它、琢磨它、感悟它、享受它。

第2篇:通用技术范文

广州市南武中学 罗福源

摘要:通用技术是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中新设置的科目之一。相比与其他学习领域的较为成熟的的课程,她有太多的问题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去思考和探索。在现阶段这门科目的资源建设、设备配置还不完善的情况下,教师有效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更需要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教学这块主阵地的实践研究中去。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与实施时,要注意创设情境,将学生的技术学习、技术设计过程融为一体。技术试验的教学对通用技术课程来说必不可少,在现阶段教师要创造条件建设技术试验室。在技术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领悟技术丰富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通用技术教学实施;设计;资源;技术试验;技术文化

在现阶段通用技术课程的师资、设备设施、评价等方面普遍存在一定困难的条件下,有效的教学实施就显得尤为迫切。本文试就通用技术的教学实施进行讨论,希望能引起同行的共鸣,共同促进学科的发展。

一、 影响通用技术教学实施存在的若干问题

(一)课程专业知识缺乏

目前通用技术教师最缺乏的是课程专业知识,许多人对通用技术课程性质、理念还不够理解。目前,国内高校尚未开设通用技术教师培养的相关专业,大部分学校的通用技术教师是从担任学校的物理、化学、生物、数学、信息技术、劳技教师经过短期学科培训转型而来。很多教师把通用技术理解为劳动技术的延续,对于通用技术新提出的“技术素养”的内涵的理解还不够系统。

(二)保障体制不力

通用技术普遍存在着发展动力不足的问题。多数教师是因为学校缺少相应专业的教师,而是在学校支配下不太情愿才教通用技术,少数教师是因为有一些技术方面的专长和兴趣,他们同意上这门课;只有极少数教师是看到了通用技术课程标准、看到了教材,认为自己很喜欢并能胜任这方面的教学,成为通用技术教师。由于通用技术课程尚未有教师评价的标准;职称评定问题也尚待解决、相应的教学教研机制也有待完善。由于通用技术课程没有高考的支持,各级领导、教育行政部门相对而言不重视通用技术课,进而不重视通用技术教师。很多教师对于教材、对自己不熟悉、不了解、总觉得力不从心、不感兴趣或不能胜任的工作,缺乏动力是不可避免的。

(三)角色转变困难

通用技术是一门全新的、高度综合性的课程,这对教师提出了挑战,通用技术教师都是由其他专业教师转型而来,他们如何转型?他们能否胜任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工作?部分教师对于课程最基本的指导纲要《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解读》都不去仔细研读,不去深究课程的理念、目标,不去挖掘教材内容的深层涵义。通用技术教师不同专业、不同背景的教师,所具备的素养各不相同,在理解课程内容上,一些从科学学科转型而来的教师认为,通用技术课程内容没有严格的知识体系;从劳动技术学科转型而来的教师认为,通用技术课程内容中理论知识偏多、动手实践部分较少;有工科背景的教师认为通用技术课程内容中的技术内容不够专业、系统。教学过程都或多或少带着原从事学科背景的烙印,很多时候将通用技术上成物理课、创作发明课、劳动技术课等。

(四)课程资源匮乏

通用技术的教学决不是单一模式的,应该是丰富的、开放的、多元化的。现在很多小的中学只有一位教师任教,不能在校内进行同伴互助。有些教师希望能有现成的教学案例,指导他们教学。他们只有课程标准、教材,有的并不去充分阅读、加深理解,由于是新实施的教材,配套的参考书、指导用书和网络资源很少,没有可借鉴的先前经验,培训的机会不多,教研活动、教师与专家、教师与教师交流、骨干教师讲课等平台更少,缺乏理论和实践的专业引领。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一些教师希望能在网络上找到其他教师的教学案例直接应用到自己的课堂上,因而在课程实施配套资源上,还有待完善。

二、 通用技术教学实施

(一)精心设计,将学生的技术学习和技术设计过程融为一体

对于技术而言,设计是技术的灵魂。在通用技术课程中,设计作为一条主线贯穿于各个模块的始终。围绕这一主线,教师应有意识地将设计的流程,设计的一般原则、条件限制、设计的优化及改进等融会贯通在各个模块的教学内容中。普通的技术设计活动要经历产生需求──发现问题──构思方案──表达交流──制作──优化评价等几个环节。在技术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经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方案和解决问题的活动过程。可以说,技术课程的性质决定了教师必须创设丰富生动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技术探究和设计的欲望,从而实现教师教学、学生技术学习和技术设计过程的有机整合。

1)整体进行教学设计,合理选用教学方法

普通高中新课程结构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组成,这是和传统的以各学科知识体系作为课程结构的一个最大区别。同样,和传统的以知识的逻辑顺序为编排思路的学科课程不同的是,通用技术课程以技术内容或专题编排,涵盖了技术与设计1、技术与设计2、电子控制技术、简易机器人制作、现代农业技术、服装及其设计、家政与生活技术、建筑及其设计、汽车驾驶与保养九个模块的专题,这九个模块几乎涉及了高中所有的学习领域,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教师在教授这门课程时,面对的不是一个个呈线性逻辑结构的系列的知识点,而是覆盖了人类广泛的生产和生活领域的一个个技术的设计或制作。在教学实施中,需要教师在整体把握各模块教学目标、结构和内容的基础上,对每一单元、每一节的教学进行系统的设计,分析教学目标、学生的学习背景,设置学习任务,综合处理教师、学生、教材和资源这四个要素,合理配置教学时间,恰当选择教学形式。比如“流程与设计”单元,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校条件确定学时数,每一学时的大致安排,采用的教学方法,教学的组织形式,教师演示的试验有哪些,学生应做的试验和设计有哪些,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应给他们哪些方面的引导,建议学生阅读的资料和建议利用的制作资源有哪些,对学生学习过程和方案设计过程中的评价和激励措施有哪些等等。

为了完成模块内容中的某一教学任务,需要采用一定的教和学的方法和手段,这些方法和手段因内容而异,因学生而异,因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而异。倡导教师根据模块中的具体内容和知识特点,多样化地选择教学方法,陈述性知识可以采用讲解、展现、演示等方法,对于程序性知识,可采用任务驱动、问题解决、讨论和自主型教学方法等多种形式。

2)设置问题情境,密切技术和生活的联系

技术的性质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而对大自然进行的改造,技术起源于在满足需求和愿望的过程中人类所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但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通过技术来加以解决。发现与明确值得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设计的立足点,也是学生进行技术学习的起点。在教学过程中,问题情境的形成不是自发的,而是教师为把学生引入积极的思维状态而有目的地设置,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内容和知识背景,创设生动有趣、直观鲜明的问题情境,设计真实、复杂、具有挑战性的开放的学习环境与问题,诱发、驱动并支撑学生的探索、思考与问题解决活动;提供机会并支持学生对学习的内容和过程进行反思与调控。在实施教学时,通过引领学生经历不断的发现问题──应用技术──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的过程,最终使学生学会带着问题来,又带着问题走;理解技术来源于生活,最终又回到生活的技术本质。

3)精心选择案例,开展丰富多样的学习活动

技术实践源于生活,但不是所有的技术活动都能够在生产、生活实践的真实场景里呈现。在这个时候就要求教师要精心选择技术实践、技术设计的案例或设计匠心独运的活动,引导学生去体会设计的过程,形成良好的技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更重要的是发展学生掌握技术思想和方法的能力,如整体性、反馈、系统、控制的思想和方法等。

教师教学时还可精心设计调查、探究、分析与讨论、设计与制作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感受技术,体验技术设计与实践的过程,引发学生对技术学习的浓厚兴趣和对技术进行深入探究的内在冲动,并通过设计与制作来解决生活中的技术问题。

(二)创造条件,建设通用技术课程试验室

试验,顾名思义,是不断地试错和验证。它是技术设计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把科学知识和技术原理物化为技术成果的基本途径。科学实验目的在于甄别真伪,技术试验目的则在于选择和优化。通用技术课程中的技术试验是师生根据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利用材料、工具和设备等物质手段,在给定的条件下,主动控制或干涉研究对象,进行技术学习和技术创新的活动。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对试验过程中目的的确定、任务的安排、方法的使用、仪器的选配和校准、数据的观察和处理等方面的指导,有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负责的科学态度。建设一个够用、能用、好用的试验室是进行技术试验的基础。但由于通用技术课程是一门全新的课程,对它的教学设备、教学仪器的建设和配备还不完善,各地基本上没有配备通用技术试验室,目前使用的教材中也没有给学校提供一个试验配备标准或试验资源包。

在这种情况下,广大的教师要因地制宜,变废为宝,创造条件,建设通用技术课程试验室。比如有一位教师在通用技术的教学中指导学生建立家庭小试验室,引导学生注意平时收集各种废弃物品,代替教材中要求的试验材料进行试验。教师还利用活动课指导学生学习仪器小设计、小制作和进行技术小试验活动,在学期末,让学生自选优秀的作品拿到学校参加展评,并要求学生就每件作品写出论文报告或设计说明。这样,在培养学生的设计与制作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表达与交流的素养,将学生的学习、技术的试验、模型(产品)的制作与评价融为了一体。

学校在规划和购置技术课程教学基本设备工具与教学材料时,应注意遵循“合理投入、充分利用、避免浪费、量力而行”的原则,提倡自己动手、因地制宜、利用本土资源和生活中常见的用品或废弃物等,制作可替代的简易仪器、教学设备、教具、学具等。即使在经济发达或条件较好的学校,也应充分利用低成本、高效益并有利于通用技术课程实施的物质资源,注意所用材料要对环境无污染,对学生身体无毒无害并安全可靠。

(三)利用多种资源来备通用技术课

由于通用技术课是一门不在高考考查范围的科目,那么要上好课,要抓住学生的心,就一定要在备课和教学方式上下功夫。备课时如何利用教学资源,体现了一个教师能否把“为了学生的发展”这一理念转化为实践的能力,也关系到课堂教学的实效与成败,特别对于资源相对缺乏的刚刚起步的通用技术新课程来说,更是如此。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所以,教学资源对于备课很重要,是备好课的关键,那么到底有哪些资源可以利用呢?

1)教材资源

依据课程标准,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不同版本的教材具有不同的编写体例、切入视角、呈现方式、内容选择及图像系统。教师只有钻研课程标准、教材、学生,找准三者的连接点,才能做到“用教材教”。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会融入自己的智慧,对教材进行重组和整合,选取更好的内容深加工,设计出活生生的、贴近学生实际的课程,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的知识激活,学生才能把教材信息建构为自己的认知体系。教师要从具体教学情况和现有教学资源出发运用教材。在现实教学中,即使考虑了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的教学设计也不可能百分之百地实现。因为课堂中的学生是一个动态的主体,有些具体教学情况教师往往估计不到。那么,教师就要把握住课堂,活用教材,灵活处理突发事件。

2)学生资源

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是重要的教学资源。这个资源不仅对其本人的成长具有重要作用,对班级同学也有作用。同学之间的互动是最接近“最近发展区”的,教师在备课时不能忽略这一点。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倾听,使他们实现了知识和经验共享,丰富了个体的情感和认识。同时,其原有的知识和直接经验也正是建构新知识能力的重要基础。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和个性的学习方式是宝贵的教学资源。每个学生的成长背景不同,知识基础和思维方式也相应有所差异。教师要尊重学生对事物的独特感受和理解,开放思维,提倡多角度、多方法去观察和探索世界,让每个孩子对教学都有贡献。课堂上,学生生成的疑问、对事物天然的好奇心、对世界探究的欲望和对学习的浓厚兴趣都是课堂上最好的教学资源,要积极采用“生生评价”的激励机制,而不是一味的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3)环境资源

课堂的外在环境也是一种教学资源。如宽敞明亮的教室、技术完备的多媒体等为我们提供了可直接利用的资源,也是教学的基本保证。还可以利用物理实验中一些实验仪器,以及生物、化学实验中的仪器设备等等,特别是教师自己制作的教具和学具,学生特别喜欢,凡是有带教学具的课堂教学,学生学习气氛马上不一样。课堂中更重要的内隐环境资源是教学氛围。比如,和谐、民主、平等的关系,是师生间信息交流的保障。目前,死气沉沉的课堂气氛在通用技术的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这对于这门全新课程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再比如,学生间和睦、积极互动的好习惯,又是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前提。有了这些环境资源,教师和学生才能共同完成课堂教学目标,学生才会得到真正的全面发展,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将会随之进入一个全新境界。

4)网络资源

可以说现在不管哪个学科的教学都离不开这种资源了,特别是网络的丰富性和便捷性,我们随时都可以看到同行的各种资料,随时可以进行沟通和交流,进行资源的互补和共享。甚至还可以进行现场教学视频网络传播,即时分享他人成功的教学经验,领悟他人独特的教学精髓。有些通用技术的专业网站还非常的优秀,做的非常完美,比如浙江省通用技术教学网、全国通用技术课程网等等,还有众多优秀骨干通用技术教师的个人博客等等,不好好利用这些资源,就是最大的浪费。

总之,教学资源是有限的,也是无限的,需要每个人去开发、去挖掘、去利用,需要大家共同来合作研究,这样通用技术课就会备得更完美,然后通用技术课才会上得更精彩。

(四)寓文于术,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技术是人类文化的结晶。任何时代的技术产品都印记着鲜明的技术文化,任何技术的设计创新与应用,都要植根于广泛而深厚的技术文化。通用技术课程中的技术文化,不是外在于技术之外的内容、形式和特征,而是渗透、融合在技术及其产品之中。在通用技术课程九个模块所涉及的技术中,都能挖掘出有关技术文化的内容,都蕴涵着让学生能看到或感受到的不同特征、不同形态的技术文化。通用技术的教学,一方面要能使学生掌握技术设计的原理和方法,学会用规范的技术语言、图样表达设计思想,但另一方面更要使每个学生都成为优秀技术文化的鉴赏者和创生者。

在“技术与设计1”模块教学中,一定要使学生懂得技术设计与技术文化是紧密相连的。在学习“设计的交流”时,应当让学生知道技术图样、图表、技术符号、技术框图等,都是携带着一定技术特征和信息,传递与交流技术文化的象征符号。在设计方案的选择与优化、设计产品模型与原型的制作、制作成功后“产品”外观的润色与修饰、设计方案的权衡及制作“产品”的评价等部分,都应渗透能使学生体验并感悟的技术文化的教育内容。

在“技术与设计2”模块教学中,具有时代特征、民族特色的典型结构设计、系统设计或控制设计,以及体现“技术以人为本”“人性化设计”的典型“技术产品”,既能帮助学生理解通用技术中技术文化的多样性、时代性,又能使学生感悟技术文化所蕴涵着的艺术感与人文精神;同时,这些典型设计和典型“技术产品”中所包含的设计师及制造者对真、善、美的追求意念、对社会的责任感以及他们的科学观、道德观、价值观,还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心灵,发挥技术文化所具有的将科学与人文结合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第3篇:通用技术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通信;应用;研究

一、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结合的优势

(1)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的结合,能够实现信息传输的准确性,能够大大提高信息的抗干扰能力,对信息进行加密处理,实现信息传输过程中的意外流失。计算机通信技术有效地提高了信息传递过程中的准确性,解决了信息传递过程中的难题。(2)计算机技术在通信中的而应用,大大提高了对数据的处理速率,加快了计算机的传输速度。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的结合,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计算机的数据传输速度,满足了现代社会发展对信息传输速度的要求。(3)计算机技术对通信技术的辅助支持,实现了信息的准确传递,计算机技术能够将信息中的语言、文字、表格、数值通过二进制转换成数值信号进行信息传递。计算机技术的参与实现了对信息的数制转换,有效地提高了信息传递的准确性。(4)计算机的通信持续时间同电话通信相比具有很大的优势。在计算机技术的支持下,计算机能够对信息进行高速率处理、传输,因此,计算机的通信时间较短,普遍集中在五秒以下。(5)计算机与通信的融合,能够实现计算机通信的自动化与智能化。计算机技术的参与,能够提高通信自动化的处理能力,实现通信的自动化选择。另外,计算机通信的智能化体现在能够针对用户的需求,为用户制定合适的通信套餐。计算机与通信的融合,对实现计算机的通信价值有一定的帮助。

二、计算机在通信中的应用

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的结合,能够有效地解决通信过程中的困难,能够大大提高信息传递过程中的准确性,减少信息传递过程中的流失。同时,对实现信息的管理也有一定的帮助。计算机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大领域,比如物流管理、GPS检测系统的实时监控、网络计费、企业通信等方面。

(一)数据库架构在计算机软件制作中的应用

由于数据库的存储数据量大、扩充敏捷、适用范围较广、维护简便等多种优点,数据库自身的可靠性较高,因此,数据库架构被广泛应用于计算机软件制作中。计算机软件制作中的数据库架构的应用,是为了满足软件使用的用户需求,加快软件开发的速度,使得软件的处理能力得以提升,对软件的安全性能进行不断优化。数据库架构在计算机软件制作中的应用,能够为软件公司带来一定的市场优势,大大地加快软件的制作速度、开发速度,对软件公司的发展有一定的帮助。数据库架构在计算机软件制作中的应用原理是利用数据库对数据记录、组织、管理、存储的优势,将数据库与计算机有机地结合起来,利用计算机管理代替数据库管理,能够大大提高数据库统计管理的效率,为数据库统计管理节省大量的时间。同时,数据库架构能够在软件制作速度和开发速度上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二)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实现了计算机技术在通信中的应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通信管理系统的需求越来越多。计算机技术在通信中的应用,需要信息管理系统的引入。利用计算机技术实现对信息管理系统的合理管理,利用计算机的优势,大大提高用户使用通信管理系统的效率。计算机技术对信息管理系统的合理管理,能够使得终端设备快速地运转起来,满足人们对通信管理系统的要求。计算机技术在通信商的应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企业部门的工作效率和办公质量。计算机技术子啊通信中的应用,大大便利了信息的传递,让信息传递变得准确、简单、高效。

(三)计算机技术在通信上的应用产物--计费系统

随着计算机技术在通信上的广泛应用,计费系统也随之产生。计费系统的诞生前提是信息传输的实现,然后是计算机技术的结合,才能高速高效随用户的通信费用进行核实结算。计算机技术在通信技术的辅助帮助,能够促进计费系统准确高效地服务于人类。计费系统的实现,为通信运营商提供了安全、准确的计费优势,同时保障了计费系统与银行等第三方机构的联系,为用户随时计费、随时缴费提供了很大的便利。计算机技术的辅助支持,对提高通信和计费的准确性有一定的帮助。计算机自身的存贮空间较大,能够合理化地将信息整合在一起,便于信息的快速查找。

(四)计算机在GPS实时监控中的应用

计算机在GPS实时监控中的应用同以前的传统的有线电线传输数据的方式相比有很大的优势,GPS检测系统的核心部分-数据链能够实现无线传播数据,将检测到的数据准确快速地传输到数据处理中心去。计算机技术支持下的GPS实时监控改变了以往复杂繁琐的操作,降低了成本,为网络数据的传输提供了很大的便利。GPS的检测系统不容易受环境干扰,同时能够进行格式的转换,具有狠毒实时有效的传输方式。计算机技术支持下的无线通信,可以在计算机终端接收到GPS检测到无线通信信号覆盖下地区的有效信息。

(五)计算机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消费水平也越来越高,商品的流动量也越来越多。为了便于商家对货物运输信息的准确掌控,就必须积极地引入计算机技术,有机地将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整合在一起,解决商家对物流信息掌控不准确的困难,同时能够降低商家在运营过程中的成本,为商家争取利益的最大化。计算机技术与通信的结合,方便了商家对物流运营的管理。计算机技术在物流管理方面的应用,能够让商家及时地了解商品的出入库信息,对物流信息准确地掌控,能够避免成本过高的问题。

三、小结

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的有机结合,便利了人们的生活,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同时,计算机技术的优势充分发挥,对信息的传输速度与信息的准确传输提供了一定的帮助。计算机技术在通信各大领域的应用,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为人们的通信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参考文献

第4篇:通用技术范文

改革开放以来,论文联盟我国通信事业迅猛发展,计算机技术在通信改革中的作用尤其明显。本文首先介绍了通信发展的几个重要改革,介绍了计算机技术在其中的相关应用,最后以第三代移动通信为例,介绍了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

通信技术分为光通信和电通信两大类,而电通信又分为有线通信和无线通信两个大的方面。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通信事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我国通信业改革取得的重大发展,离不开计算机技术在改革中的广泛应用。本文即从我国通信改革的具体过程,介绍计算机技术的具体应用。

1 我国通信发展的重要改革及计算机技术的相关应用

寻呼机开启了个人即时通信的时代,1983年9月,上海用150mhz频段开通了我国第一个模拟寻呼系统,次年5月1日,广州用150mhz频段开通了我国第一个数字寻呼系统,程控中文电报译码机通过鉴定并推广使用。2007年3月初,中国联通公司停止经营北京等30省市的198/199、126/127等无线寻呼服务,我国的寻呼网络完成其历史使命。寻呼机作为我国通信技术的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在其发展过程中,计算机技术功不可没。程控中文电报译码机的发明,就不乏计算机技术的深入应用。计算机程序语言在其控制方面的作用极其明显。

1987年,我国开始引入模拟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即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中国选择了英国的900mhztacs标准,从蜂窝移动系统引入开始,它就以超过人们预期的速度发展,用户数从1987年的700户到1995年的520万户。目前移动通信技术已经经历了模拟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第一代,gsm技术为代表的第二代到中国移动td-scdma网络的第三代。

通信改革中的另一个重要的事件是我国大容量程控交换机的研制成功。它是将用户的信息和交换机的控制,维护管理功能预先变成程序,存储到计算机的存储器内。当交换机工作时,控制部分自动监测用户的状态变化和所拨号码,并根据要求执行程序,从而完成各种交换功能.通常这种交换机属于全电子型,采用程序控制方式,因此称为存储程序控制交换机,或简称为程控交换机。控制部分是程控交换机的核心,其主要任务是根据外部用户与内部维护管理的要求,执行存储程序和各种命令,以控制相应硬件实现交换及管理功能。程控交换机控制设备的主体是微处理器,为了更好的适应软硬件模块化的要求,提高处理能力及增强系统的灵活性,目前程控交换系统的分散控制程度日趋提高,已广泛采用部分或完全分布式控制方式。可见,计算机技术之一的微处理器技术等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

网络通信是通信改革的大势所趋。目前网络通信在我国得到广泛应用。我国现有的网民占世界第一,人们通过网络来通信的方式越来越被广泛接受。网络通信作为通信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采用的计算机技术就更为广泛。集中式计算机网络、分布计算中间件技术、嵌入式计算机技术、数据库技术、电子商务技术等计算机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的融合是网络通信的重要特征。

2 现代通信领域中的计算机应用

我国现代通信领域改革的重要方向是第三代无线移动通信技术、光纤通信等。计算机技术在新一代程控机、移动基站等设备的研制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以前者为例,介绍计算机技术在其中的具体应用。

第三代(3g)无线移动通信技术与前两代的主要区别是在传输声音和数据的速度上的提升,它能够在全球范围内更好地实现无缝漫游,并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同时也要考虑与已有第二代系统的良好兼容性。宽带上网、视频通话、手机电视、无线搜索、手机购物等移动通信功能的实现,都离不开计算机技术。这些功能的实现,首先需要一个功能强大的移动终端,也就是3g 手机。而3g 手机的实现,必须有计算机技术里的嵌入式微处理器技术和嵌入式操作系统技术、驱动程序设计技术、应用程序开发技术。如arm微处理器在移动终端上的广泛应用,window ce嵌入式操作系统以及国产的do-easy操作系统等,这些操作系统在手机终端上的应用,才使得手机

转贴于论文联盟

的智能化水平得到提高,才可能有3g通信的实现。另外,以无线搜索为例,搜索引擎技术这项计算机技术就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在的搜索引擎如目录式搜索引擎、机器人搜索引擎、元搜索引擎等,无一不是计算机技术的结晶。以前者为例,目录式搜索引擎以雅虎、搜狐为代表,它对web上的网站进行分级分类,在数据库中根据内容的不同对各个页面加以简短的描述,是对关键字和分类关键字进行匹配。手机购物的实现,也离不开网站设计等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另外一方面,移动通信公司的各种应用系统也离不开计算机技术。以中国移动通信为例,中国移动国际漫游清算系统,主要负责对已批价过的国内gsm漫游话单、国内模拟tacs漫游话单、国际gsm漫游来访话单和国际g论文联盟sm漫游出访话单进行收集、检错、分拣,按归属省/国际运营者合并下发话单,并按照漫游话单归属地转发到相应的各省计费中心、国际清算中心或各国际运营者。其应用控制系统acs是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自主开发的中间件产品。它采用了com/dcom/com+技术、j2ee技术、corba技术等,这些计算机软件技术,为中国移动的正常运转,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当然,其他方面如移动通信公司的各类网站、移动基站的研制、通信协议的定制,都会用到大量的计算机技术,由于篇幅的原因,在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第5篇:通用技术范文

1.1配网通信系统结构

在配网自动化通信中应用PON技术,可以将通信系统结构中全面采用光缆,以此作为通信介质,从而实现整个配网自动化通信的工作流程,其配网自动化通信的系统结构如下所示:配网自动化通信系统结构分为两层,第一层是配网自动化通信系统主变电站到分站的操作,而第二层则是配网自动化通信系统中各分站到各开关站的系统操作。

1.2PON技术在网络系统中的介入

我国配网自动化通信水平不断提升,为了提高配网自动化通信性能,大规模使用无源网络设备,利用PON技术扩大配网自动化通信网络系统的扩展性,其内部网络结构能够采用以太网的方式,以太网与PON技术相互影响,能够产生强大的作用力,提高配网自动化通信传输速度,以下是配网自动化组网拓扑的工作状态:

2PON技术在配网自动化通信中的应用

上述已阐述PON技术在配网自动化通信中的应用背景及该技术的功能优势,传统的配网自动化系统运行技术已经无法满足现今不断发展的配网自动化系统,PON技术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其功能性能够为用户提供安全电能,是配网自动化系统的一大创新,以下就PON技术在配网自动化通信中的应用进行了合理化分析:

2.1PON技术符合自动化系统的运行要求

由于PON技术是一种纯介质网络,将其应用于配网系自动化系统中,该系统中的通信介质就可以全部利用光缆装置,实现配网自动化系统运行从主站到分站,再从分站到总变电站这样一个循环过程,保证配网自动化通信系统供电的稳定性与可靠性,为广大用户提供安全电能,确保用户的人身安全。

2.2PON技术的应用提高了配网自动化通信系

统的扩展性一般情况下,配网自动化通信系统运行都是由多站组成的,变电站都会设立多个分站,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在配网自动化通信系统的局端及变电站之间设置光纤SDH系统。配网自动化系统开关站端设置的PON设备上有诸多数据串口,利用这些串口可以获取多种信息,为自动化系统储备大量资源,信息经过变电站分站后,需要隔离SDH设备的2M串口,以此方式将信息传输到主变电站。目前的配网自动化通信系统一般情况下第一层都是采用以太网方式,并大量应用无源网络设备,大大提高了配网自动化通信系统的扩展性,促进了配网自动化通信系统的良好运行。

2.3PON双环技术强化了分站与开关站之间通信的稳定性

配网自动化通信变电站的开关站内部系统3个终端有不同的接口需求,为了满足这一需求,配网自动化开关站设置了4个FE下行接口、两个千兆EPON上行光口及一台ONU设备,只有三者之间共同工作才能满足开关站系统运行的多重需要。现今配网自动化通信系统中多采用PON双环技术,将该技术应用于配网自动化系统设备中,充分发挥了其本身的功能性,大大增强了分站与开关站之间通信运行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其工作原理是PON系统中不同性能的光纤路实现的,不同光纤路支持两个通信方向,即工作方向与保护方向,这种构成方式,极大的满足了配网自动化通信系统运行的多种需求,降低了系统内部单节点与多节点之间的失败率,有效避免了光纤运行断路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配网自动化通信的可靠性,是配网自动化通信系统安全运行的重要保障。

2.4PON技术对局端空间占用小,是向IP网络技术过渡的重要选择

目前,PON技术在配网自动化通信系统中已经广泛使用开来,这是由其多功能优势决定的,PON技术在配网自动化通信系统传输运行过程中不需要电源就可以进行工资,大大节省了电能消耗及电能资金投入,为供电企业及用户节省了大笔开支。虽然其投资成本较低,但是却不影响其功能性的发挥,PON技术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将其应用于配网自动化通信系统中,能够确保配网自动化通信系统传输中主变电站与分站之间相互工作的稳定性,提高供电可靠性。长期应用该技术,能够提高供电企业的经济收益与社会效益,并且其对局端空间占用较小,是一种较为先进的技术。PON技术在配网自动化通信系统运行中广泛应用,将带领供电企业发展走向一个崭新的台阶。

3总结

第6篇:通用技术范文

【关键词】5G;网络;应用;场景

引言:

在当今这个信息化时代,各行业为了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步伐,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不断更新自身的现代信息技术,对高速数据传输和更大宽带的需求推动了5G通讯技术的诞生。5G网络相比4G网络的传输速率快数百倍,超快网速和超低时延能带来更佳的体验感。5G时代是一个充分展现人性化的时代,更加注重关注人类并为人提供最为优质的服务,5G时代也推动社会发展实现了互联网变革。其中,新兴的人工智能可在提高日常工作效率的基础上,不断推动智能化的完善与升级,为社会发展找到更适合的方向并发挥带动作用,由此可见,顺应人类与社会发展要求的5G通讯技术时代将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一、5G的应用场景

1.1增强型移动宽带

5G技术应用首先体现为增强型移动宽带,需要在满足4G基本需求的基础上来实现提高网络速度、增强用户体验等更高要求。简单来说,增强型移动宽带是确保4G基础上的热点地区的高容量需求,保证人与人之间良好通信的实现,同时增强用户的个性化体验,以此应用5G通讯技术,不断提高体验性能。

1.2超高可靠与低时延通信

为了确保车联网以及工业控制等多方面的需求,应用物联网相关技术,超高可靠及低时延通信可成为现实。5G通讯技术将打破时空限制,为人与物之间、物与物之间提供可靠的交流平台并实现通信控制。当然,应用5G通讯技术还可以提高整个业务操作的可靠性,确保用户可以得到更优质的服务,这得益于该技术带来的毫秒级端到端时延的优越性。

1.3大规模机器类通信

环境监测、森林防火、智能农业以及智慧城市等各个领域都会应用到大规模机器类通信,这使得众多领域都朝着智能化、现代化方向发展,并逐渐实现物与物之间的通讯需求。在大规模机器类通信中使用5G通讯技术,可以促使数据高效交流与共享,这对于成本消耗的降低以及社会经济效益的提升将大有裨益。

二、面向5G的承载传送网关键技术

2.1高精度同步传送技术

5G时代的到来对人的影响是是深远的,5G技术将为人们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并提升人们日常生活的舒适度。与消费电子、公共领域相关的传感、分析、控制等精确信息被传递至有关部门并得到及时地处理,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提升了人们的生活品质。利用5G通讯技术,可实现对有效信息的高精度同步传送,利用先进机器完成各项复杂的工作任务,有效提升自动化水平和创新能力。

2.2低时延全光组网技术

在社会的发展中,低时延全光组网技术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此技术被广泛应用到无人机勘察事故现场上,无人机可以及时有效地传递事故现场信息,帮助救援人员准确地分析地形,科学地实施救援行动。随着社会的发展,5G通讯技术也在不断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随着人性化的5G通讯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于汽车行业,无人驾驶汽车已不再是天方夜谭的话题,5G通讯技术促进了汽车行业的大步发展。

2.3实现全方位的万物互联场景

5G时代将增强互联网和其他行业的互通和关联,最明显的一个行业就是电力行业,电力不仅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电力行业还对工业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由于电量的使用大幅度地增加,电路常年裸露在外,导致电路经常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为了保障人们正常用电,电路的检修成为了电力工作人员的一项艰巨任务。5G时代的到来,将大大减少电路检修人员的工作量。5G通讯技术的推广及应用可以有效加快电力行业智能化、自动化的发展步伐,为人们的工作及生产提供便利。我国的远程监控、污染警告、污染源的分析与抑制,工艺技术更替等生产生活各方面,均已经逐步进入5G时代,生活空间、生存环境都将迎来颠覆性的变化。

第7篇:通用技术范文

【关键词】EPON通信技术系统组成

随着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低能耗高效率的通信产品将逐渐替代高能耗低效率通信产品,以通信产品为代表的新一代通信网络逐渐显露出它的优点。

一、EPON通讯技术及系统组成

EPON通讯技术由IEEE 802.3 EFM工作组进行标准化。该工作组在无源光网络体系架构的基础上定义了一种新的、应用于EPON系统的物理层(主要是光接口)规范和扩展的以太网数据链路层协议,以实现在点到多点的PON中以太网帧的TDM接入。

在物理层,IEEE 802.3-2005规定采用单纤波分复用技术实现单纤双向传输。EPON还提供了一种可选的OAM功能,提供一种诸如远端故障指示和远端环回控制等管理链路的运行机制,用于管理、测试和诊断已激活OAM功能的链路。此外,IEEE 802.3-2005还定义了特定的机构扩展机制,以实现对OAM功能的扩展,并用于其他链路层或高层应用的远程管理和控制。

EPON系统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如图1所示。

其中,OLT(光线路终端)是一体化接入产品提供大容量高速率和高宽带的数据,语音和视频业务接入设备。POS(无源分光器)是一个OLT和ONU之间的简单设备,是EPON系统中不可缺少的无源光纤分支器件。ONU(光网络单元)作为FTTH应用的用户侧设备,是“光进铜退时代”所必备的高带宽高性价比的终端设备。通过PON系统用于复分解从OLT传送来的业务。

二、EPON通讯技术的应用

综合考虑EPON目前的技术特点、成熟度、投资成本、业务需求、市场竞争等多方面的因素,EPON通讯技术主要应用于以下领域。

2.1视频监控系统的应用

视频监控系统等对带宽要求比较高的应用可以采用EPON作为接入手段。目前由于数量众多的摄像头分布在城市各街道,因此需要较长的传输距离且尽可能地节约光纤资源,而且从监控摄像头到监控中心的视频信号,一般需要1M甚至更高的带宽。如果用EPON来提供数字监控接入,则可以很好地满足其接入要求。可以把用户端设备(ONU)放在监控点,监控点的网络编码器或硬盘录像机通过以太网口与ONU连接,局端设备(OLT)放在监控中心机房,通过上联以太网口与监控中心的网络矩阵主机连接;由于采用EPON平台,该系统可提供上下行对称的高速率接入,在线路上,采用点到多点的拓扑结构,从OLT到ONU为全光纤连接,不仅可靠性高、易于维护,还具有良好的扩展性。

2.2农村信息化建设

农村信息化是国家的工作重点之一。相对于其他接入方式,EPON在村通/农村信息化工程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选用EPON平台作为基础,传输距离可达数十公里,满足农村地广人稀的现实要求。线路部分采用无源器件,点到多点的树形结构不仅建设简单、维护简便,而且节省了大量的光纤资源。

2.3在广电网络中的应用

在EPON技术未成熟之前,有线电视双向网改造主要是依托CMTS一Cable Modeln技术。EPON技术出现后,首先在电信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随着研究的深入,EPON网络拓扑结构与HFC网络结构具有天然的相似性,可以无缝融入HFC网络中而达到双向化改造的目的。

三、结束语

采用EPON技术进行以上组网,系统性能指标完全满足建网要求和相关标准要求,同时支持多业务的应用,可大大降低网络的维护成本,也将通讯技术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随着网络和通讯技术的不断完善,在可预见的未来,EPON通讯技术也必将为更多领域构建更完善、更大范围的通信网。

参考文献

[1]李汉.基于以太网的无源光网络组网应用研究[J].计算机技术与信息发展,2012,(8):80-82

第8篇:通用技术范文

1.1FB技术的应用

(1)PROFIBUS:是OSI型FB的一个标准,它可以让数据实现快速传输,从而为配电自动化的早日实现奠定了技术保障。其组成部分有以下三种:①PROFIBUS—DP通信协议,使配电设备的自动化系统具备了高速数据的传输这一功能,并且它自身带有高性能诊断与组态的功能,以及允许构成的单主站与多主站的系统功能,因此,它可让配电自动化能早日实现;②PROFIBUS-PA就是将传感器与执行器用一根线进行连接,将其当作数据传输与供电的总线。因它对现场设备的动作工位进行描述,并对参数PA行规数据进行传输的一种协议,所以其安全性较高,并且它还有经总线供电给现场设备的这一功能;③PROFIBUS—FMS通信协议的作用是为现场通信,其优势是在范围大、较复杂的系统中也能适用。它可为用户提供具有强大功能的、选用较广的通信服务。(2)ETHERNET:它本身有OSI性、实时性等特点,属于数字式的一种互联网络,其具有的优势:①传输速率较高,因此在配电网中得到广泛应用;②现阶段的ETHERNET还具备许多开发技术支持的优点,其开发工具和环境的选择行较多;③ETHERNET网络系统配套的硬件选择也较多,并极具经济效益;④可与计算机互联网技术实现高度融合。因此,ETHERNET在电网的调度自动化中被广泛应用。(3)LonWorks:可集成传感器、设备及现场这三种网络,还可通过多种传输的介质实现通信传输这一功能;因LonWorks支持很多类型的拓扑结构,故可将其应用于复杂拓扑结构配电网;LonWorks是以电力线为介质,进行通信传输而控制信号的一种技术,其在配电系统内的应用比较广泛,从而大大提高配电通信系统的成功传输信息的机率。

1.2光纤通信网技术

1.2.1FCN光纤通信可有效地解决电网中分散点较多,以及进行远距离的通信等问题。FCN是高速率数据传输的一种网络,其传输容量较大,可为配电系统中大容量的数据传输类通信给予技术支持;FCN的抗外界的干扰性较强,具有较小的误码率,可适用在繁华区的配电网内,从而减少干扰因素导致的问题,保持配电的稳定性。

1.2.2AONAON是基于FCN而逐步发展的全光纤通信技术,AON不处理任何的信息内容,进而是自己成为业务透明性高的网络。AON的优势有:开放性强,因此本质上可实现完全透明,并可同时兼容那些速率、协议、调制频率及制式均不相同的信号,更能让PDH、ATM及SDH存在于同一光纤的设施中;AON结构灵活,可随时增加新节点;AON传输质量较高,可高速扩增传输容量,从而为达到配电通信系统的大容嚣数据高速传输而奠定技术保障等等。

2应用优势

计算机通信技术应用于配电网中,所具有的优势有:⑴可靠性较强:可增强配电网通信中的可靠性,计算机通信技术可克服传统的通信技术中常常受到外界干扰等一系列的问题,其抗噪音、抗电磁、抗雷电等能力较强,从而实现配电网通信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⑵灵活性较强:把计算机通信技术应用于配电网中,可增强通信灵活性,可让通信系统在安装、调试、运行及维护等工作上更加快捷方便;⑶实时性:计算机通信技术在配电网自动化中应用,可提高配电网通信的传输速率,进而增加了网络运行实时监控及在线分析等功能,增强配电网的通信实时性;⑷经济性:在配电网中采用计算机通信技术,能考虑利用原来主网通信的资源,将其实行主配网的合理规划,降低其投资成本,因此经济性较强;⑸双向性:把计算机通信技术应用在配电网中,可让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各层次间实现双向通信,让通信系统可保持双向通信能力。

3结束语

第9篇:通用技术范文

一、课题导入新颖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精心设计好导入,让学生在一上课时就产生强烈的、主动获取知识的欲望。精彩的课题导入能很快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融洽的氛围中主动学习。这样,教学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利用事实案例导入课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播放一段学生关心的时事新闻或一些令学生感兴趣的案例视频,然后组织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在学生发言、辩论的过程中,教学知识点往往涵盖其中,这时,教师再加以点评,学生自然就掌握了知识。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形式,学生既有了发言、辩论的,教师又完成了教学目标。

2.设计教学情境导入课题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设计情境,通过提出一些与教材内容有关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将学生带入情境之中,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

3.利用视频导入课题

教师应充分利用学校为每个班配备的教学终端设备(投影机、电子白板等),播放有关的视频,通过画面和声音直接激发、刺激学生,使学生对视频内容产生兴趣,从而启发学生的思维。

二、教学过程形式多样,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

和学生打交道多了就会知道,学生如果不愿意学习一门课程,教学就难以达到理想的目标。但是,一旦这门课程有了考试的支撑,无论多枯燥的内容,都可以达到教师想要达到的要求。可是,通用技术课没有高考的支撑,学生学与不学就全凭自己了。而这门课程内容又偏重于技术思想与方法,似乎让人感觉这是一门无聊的课程,如果照本宣科,有可能影响学生对通用技术课学习的积极性。因此,要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热情,教师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手段就显得非常重要。

首先,以学生为主体,手脑结合,双向互动。在课堂上,将教学模式由单向变为双向互动,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这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其次,注重开展活动,做到“全员参与、人人有责”。在通用技术教学中,要注重提高学生的技术素质。我本着“一个都不能少”的原则,通过小组活动,使学生全员参加、全程参与。

再次,注重将信息技术手段融入到通用技术教学中。把信息技术引入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中,既有利于教师的教,也有利于学生的学。采用这一方法,可以降低技术学习的难度,提高技术学习的效率,从根本上改变通用技术教学的呈现方式、教学方法和师生互动方式,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

最后,注重科学技术与人文素质的结合。通用技术课程要求注重科学技术与人文素质结合,它给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提供了较大的空间,也给学生提供了足够表现的机会。在教学中尝试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辩论法等,可以促进教学的顺利实施。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亲历技术学习过程,参与设计实践,使学生产生多样化的思维,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

三、规范评价标准,督促学生学习

通用技术课没有高考支撑,学生不学怎么办?这是每一位任课教师担心的问题。我认为吸引学生学习,教师的教法很重要,评价方式也很重要。由于没有统一的学业评价方式,这就给了教师更大的自。对此,我制定了通用技术学科学分评定标准:平时考勤占10%,作业和学习态度占20%,期末考试占40%,作品设计制作占30%,上述4项成绩合计达到60分以上为合格,学生可获得2个学分。否则不予认定学分,拿不到学分的学生必须重修。参加各类创新比赛可视成绩给予不同程度的加分。本课程知识类内容通过书面测试较好地保证了评价的覆盖面和掌握程度,其中书面试卷课内知识占60%,课外知识占40%,基本上能评价学生综合运用技术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