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社区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社区培训心得体会精选(九篇)

社区培训心得体会

第1篇:社区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社区医院岗前培训心得体会范文一

在培训中,院长要求我们对待工作要勤奋、对待组织要敬业、对待上级要诚信、对待自己要自信。他剖析得非常透彻,发人深醒,不由地想起大学老师对我说的:作为医生,一定要手勤、口勤、眼勤、脑勤,要有细心、爱心、耐心、责任心、忠心,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水平,更好得服务于病人。做任何事要做得最好很难,但我们要力求做得更好。在今后的从医路上,我们要以优秀员工,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多为三院尽一份力,成为一位当之无愧的医务人员。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章制度与规程,规范我们的行为,促进人员的管理。通过各部门领导对各自部门规章制度、工作程序的介绍,让我们了解了工作中各部门的操作程序,为以后的相关工作提供了执行依据,为临床工作带来便利。医生工作职责为我们明确了工作内容与责任,有利于提高我们的责任心,做好各自的本职工作,临床工作中各项基本操作要求的学习,有利于我们进一步提高操作

通过为次岗前培训,我还认识到在医院医护人员与患者及家属关系融洽,将有利于医嘱、护嘱的执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建立良好的工作与人际关系对我们个人专业素质的提高和服务质量,服务意识的提高有重要意义。作为一名医务人员做到微笑是最基本的,微笑可以给病人带来温暖、安慰和希望;同时医务人员还应对病人予以宽容,做到将心比心,设身处地的为人着想,要好好用所学去实践,真心地关心他人,这样才能做一个受欢迎的人,才能更好的融入社会这个大家庭。

另外,目前医患关系形势紧张,要当好医生,在现在的医疗环境中,首先要学会保护自己,医患关系课的培训为我们提高防范意识,谨慎规范,依法行医作了提醒,医患关系处理程序的学习为我们以后发生医疗纠纷提供处理方式,为正确处理发生的医疗纠纷作出铺垫。

这次的培训虽然短暂,但我所受的启迪和教育对我以后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这次培训不仅使我在短时间内了解到了医院的有关信息和服务技能,更重要的是向我传递了一种信息,即学习是进步的源泉,文化的根基。岗前培训只是入院学习的丌始,接下来的工作培训将是一个不断的长期学习过程。我将以Xx院主人翁的姿态积极投身到医疗卫生工作中,不断学习实践,不断提高自己!

社区医院岗前培训心得体会范文二

社区卫生服务关系亿万人民的健康,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是重大民生工程。这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淮南片区)培训于2014年3月11日在淮南开班;我有幸参加了此次培训。通过各位专家、教授的授课我感触很多,体会也很多。

参加此次培训人员,分别是淮南片区的各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副主任。为了保证培训的效果。安徽省卫生厅科技处、妇社处、全科医学培训中心联合制定了一套《安徽省社区卫生管理人员培训资料》,统一发放给培训人员。二是各个专家制作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培训课件、基层医疗服务培训课件。内容详细、生动形象。三是制作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层医疗服务人员知识考试试卷。 通过此次培训,我更进一步地掌握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重要性,基层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是卫生系统的第一重要任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基层医疗服务,具有公益性质,不以盈利为目的。要以社区、家庭和居民为服务对象;以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贫困居民等为服务重点;以主动服务、上门服务为主。开展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首先要转变服务模式:①观念转变:对病人疾病痊愈负责对社区居民的健康负责、健康管理负责;②服务模式转变:坐堂行医深入家庭、社区提供服务;③诊疗方式转变:因病施治由病看到人、家庭、社区;④角色转变:医院的医生、护士家庭和社区的医生、护士;要电话联系病人,让病人享受健康、幸福。社区卫生服务是为人民保驾护航。提供学习,掌握了公共卫生项目操作方法和基层医疗业务技能,提高了自身的业务素质;为下一步做好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基层医疗服务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运用好此次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以及其他医院的工作经验,争取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公共卫生服务和基础医疗服务开展更好。

社区医院岗前培训心得体会范文三

8月5日到8月9日,我们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岗前培训。这次培训内容丰富,精彩动人,让我受益匪浅。作为一名新护士,经过这次岗前培训,我更加深入了解我们医院的工作环境、规章制度、组织文化和员工使命。这让我更好更快地融入广西医科大一附院这个温暖的大家庭,为今后的工作做了很好的铺垫。

医院领导对新员工的关怀。岗前培训伊始,曾志羽院长给我们作重要的讲话。领导从管理层面给我们新职工描绘医院发展的蓝图。医院是一个大家庭,我们每个人都是其中的一份子。医院能够健康持续发展,我们也会因此受益。文化建设是组织的一个重要使命。组织文化是一种集体认同感,集体成员对组织的目标达成共识,团结奋斗,实现医院的又快又好的发展。优秀的医院文化,才能增强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实现组织的目标。优秀的医院文化,能够凝聚每个职工的力量,提高自身的水平,从而提高医院的整体医疗质量,为病人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以院为家,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只有把医院当作家,我们才能以主人翁的精神,对待工作和对待病人,才能为医院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医院是我们工作的地方,与同事朝夕相处,充分发挥主人翁精神,团结协作,才能为病人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让病人满意,让家属满意。高尚的道德情操对医护工作者尤其重要。在工作岗位上,我们应该不辞劳苦,积极为病人奉献,为病人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为提高医院医疗水平做出应有的贡献。这就是我所理解的大医大德,至臻至善。

了解医院的各种规章制度。通过培训,我们了解了医院基本的人事制度,为将来的职业生涯作更好的规划。同时,也积极参加规范化培训,提升业务能力。继续教育是一个提升自己水平的很好的平台。只有学习,才能保持进步,才能为病人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作为医院的一员,我们也要了解医院的财务制度,绩效奖金的分配和报账的流程。这些都让我更加了解自己工作的环境和制度。

计算机技术快速发展,加速了信息化。医院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加强信息化管理,实现各项工作的信息化。信息化中,我们应该注意保密工作,就是关心信息安全。工作使用的账号要注意保护密码,防止他人盗用,危及信息系统安全。

沟通的能力真的很重要。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与各种人员进行沟通,包括同事、领导、病人和家属等。良好的沟通能力,对工作十分重要。对病人,良好的沟通,有助于病人配合治疗,提高病人的满意度。对同事,良好的沟通,有助于工作的开展和创造和谐的工作环境。

母乳喂养有许多好处。当今食品问题频发,尤其是婴幼儿奶粉问题。这些问题食品,对婴幼儿的发展特别不利。母乳喂养,有助于避免问题奶粉,提高婴儿的免疫力,同时也对母亲有好处。在平时的母婴护理工作中,我们要给母亲讲解母乳喂养的各种好处,让更多的婴儿食用母乳,让他们健康快乐成长。

医保知识的学习也让我受益良多。首先,我自己也了解到了医保的各种利民措施,更好地合理的使用医保。同时,我也了解了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需要遵守各种医保规定,为今后更好开展工作。了解这些医保知识,我们能够为病人讲解医保的各种好处,也为病人解释各种费用的问题。这样才能为医保病人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急诊科的老师给我们讲解心肺复苏、院外急救、蛇伤救治知识。这些是很基本的急救知识,我们在日常护理工作中要熟练使用。老师很生动地给我们讲解了这些基本的知识。从这节课里,我学到要学会这些技能,才能更好地为病人服务,尽最大的努力挽救人民的生命财产。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知识的学习,我认识到,要努力避免病人感染,就要学习感染的预防与控制。这些只是都对今后的工作特别有帮助,提高业务水平,提高自己的能力。

消防知识真的很重要,通过这次学习,我懂得了如何在发生火灾的时候,如何使用消防器材,如何逃生。这些知识对我们真的很重要,安全关系到生命。这些都是我们平时工作中必备的知识。

医疗风险及医疗纠纷防范的学习让我医疗核心制度和病历质量控制的培训,让我学到了如何避免各种医疗风险和医疗纠纷。当今社会医患关系紧张,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就应该极力避免医疗风险,避免出现医疗纠纷。这次培训也学习了如何进行病历的书写,对以后的书写病历特别有帮助。

新职工宣誓是这次培训中一个环节。誓词是那么令人心血澎湃,鼓舞人心,给人激励,给人力量。是的,我自愿做一名广西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职工。我坚决拥护医院的领导

这次培训让我收获很多,作为医科大一附院的一名职工,要把医院当作家。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熟悉各种基本的业务,学会沟通,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掌握扎实的业务知识,不断学习进取,为实现医院美好的明天而努力。

社区医院岗前培训心得体会范文四

通过不断提高整体素质和业务能力,顺利完成了繁重的工作任务。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精湛的护理技术吸引了大批的儿科患者,赢得了病人的赞扬以及领导和同志们的好评,在社会上有一定的知名度。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护士、病人最满意的护士等称号。为自己,同时也为医院赢得了荣誉。护理质量和差错事故分析讨论,并制定防范措施,能够熟练掌握本科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表现、治疗原则,掌握常用的急救药品的药理作用、副作用,掌握常用急救器械的性能、使用方法,熟练掌握常用急救技术,如心肺复苏、心电监护、各种插管及抢救等。

机关门诊每年都有流感大流行季节,针对病人多、任务重,尤其是儿科病人多、输液穿刺比较困难的实际情况,能够做到有条不紊、忙而不乱,合理安排护理人员,带领护理队伍加班加点、从容应对。通过不断提高整体素质和业务能力,顺利完成了繁重的工作任务。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精湛的护理技术吸引了大批的儿科患者,赢得了病人的赞扬以及领导和同志们的好评,在社会上有一定的知名度。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护士、病人最满意的护士等称号。

第2篇:社区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这次培训的学习形式是理论上课学习,分别请到县委常委、汤池镇党委书记张亚东,县财政局夏登金,县农委农经办主任周亚军,县环保局自然生态科科长周祥进行授课,课程内容有:对乡村旅游现状与思考、村级财务管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环保业务工作,课堂上老师们言传身教,既传授给我们工作方法和工作经验,又给我们以思考和启发,是授人以渔而非受人以鱼。作为白湖镇裴岗社区村官的我,清晰了自己的思路,鼓舞了自己的干劲,在深入学习课程知识的同时,结合本社区实际情况,立足科学发展观,立志为本社区经济的发展和村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断奋斗。

    一天时间的培训,让我深刻认识到,村官是一个钮带,他上联系上级党委政府,下联系着群众百姓,一个村的安定和谐、经济发展、农民增收,都与村官的工作分不开的。要做好村官工作,就必须要当好服务员,哪里有需要就到哪里去,村官的主要职责就是为广大农民服务,为他们办实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村的经济、文化、基层组织建设都需要我们这些年轻的血液,所以作为一名村官,要提高认识,扑下身子来为农村的建设、和谐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奉献自己的青春。同时,村官还必须具备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以及为农民群众解决矛盾和纠纷的能力等等。但是,作为一名村官光有一腔热血还远远不够,还要具备在农村工作的能力。在培训期间,我发现自己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对于个人而言,我认为:

一、必须要树立良好的心态。农村工作是我退伍后踏入社会的第一份正式工作,是我人生的起点,所以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精神状态,在基层工作中更好地了解农村,更好地服务于农村,为基层工作中更好地了解农村,更好地服务于农村,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添砖加瓦。基层工作相对复杂,农村条件相对艰苦,我们必须保持一个良好的状态,为建设一个全新的社会主义村风村貌而努力奋斗。

二、 正视困难、奋发向上。基层工作中的各种问题在了解中肯定存在一些困难,存在各种问题,因此,我们都要坦然面对,结合本村的实际情况,克服重重难关,知难而上,永往直前,依靠年轻人的闯劲、干劲解决硬问题,将村里的工作认认真真地落实到实处。

三、提高自身素质修养。修养是一个品德、学识、风度、心态综合因素的外在体现。要想做好农村基层工作,必须大公无私,心胸宽广,以身作则,必须具有较强的服务意识,要不断提升开拓创新能力,化解矛盾的能力,依法办事的能力和分析判断的能力。

四、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基层工作中要谦虚谨慎,勤于思考,善于学习,胡耀邦同志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不注重学习的领导干部决不会有大出息。”一个思想僵化的人,一个不知学习的人,一个不与时俱进的人最终会被社会所淘汰。此次培训,即使我们看到了发展前景一片大好,也深刻感受到了村官的责任重大、使命崇高。

以后,我要确立心中的目标,以党的正确思想作为行动的指引,提高工作能力、学习能力,综合能力,把握机会,积极投身到各种有意义的活动当中去。我将继续努力,在思想上、工作上争取进步,做好模范带头作用。希望党组织给予我更多帮助、教育和培养。我将用科学的思想武装自己,用对祖国和人民的忠诚和责任鞭策自己,努力不辍,奋斗不息使自己成为一名坚持不懈、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的执着耕耘者,使自己成为一名自信乐观、意志坚强的共产主义战士,并以实际行动为中国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

 

第3篇:社区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一、抓党风廉政建设,围绕一个中心,突出十项工作

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是规范权力运行、强化行政管理的客观需要,是促进干部队伍作风建设的现实需要,是构建惩防腐败体系,推进从源头预防腐败工作的重要举措。使我们更加充分认识到,廉政建设关系执政基础、关系民心向背、关系政府形象、关系事业成败,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常抓不懈,抓紧抓实。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朝阳社区将围绕一个中心,突出十项工作,切实加强政府廉政建设。

一个中心:就是要围绕努力建设"为民、务实、清廉、高效"人民满意社区这一中心,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责任制,坚持把"廉政、安全、稳定、和谐"贯彻社区工作的始终,形成全员全方位抓落实的反腐倡廉工作合力。

十项重点:一是廉政承诺,勤政为民。推行廉政承诺制,签订党风廉政建设承诺书,公开表态,切实为民办实事做好事。二是廉政教育,筑牢防线。积极开展以远程教育、市民学校为主要内容的岗位廉政教育。强化基层党员干部廉洁履职意识。三是完善制度,规范行政。不断完善各种监督制度,加强财务制度管理。四是创优环境,服务发展。深入开展纠风治乱工作,协助有关部门加强对食品药品、五小门店、环保、防汛、防滑、安全生产、环境卫生、文明交通等的执法监察,扎实开展政风行风建设工作。五是政务公开,阳光透明。健全政务公开等制度,调动居民的参与意识,使政务工作阳光透明。六是转变作风,狠抓落实。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反腐倡廉建设的决策部署,认真查找自己和工作人员在工作能力、工作水平、精神状态、工作作风等方面的不足和差距,不断提高在各种压力、困难和考验面前自我调适的能力,始终做到坚定执着、乐观自信、沉稳平和、心胸开阔、奋发有为,树立热爱社区、献身社区,为民服务、执法为民的意识。七是接受监督,廉洁从政。设置居民意见箱,党风廉政监督电话,接受居民群众的监督,廉洁从政。八是规范程序,依法行政。建立和完善行政程序,坚决按程序决策,严格按程序办事,坚持民主决策、集体决策和科学决策,做到规范操作,令行禁止。遇到重大问题,社区律师参与其中。九是提高效能,为民务实。实行首问责任制,推行居民服务代办业务,紧扣"从严扫除四风,从实服务基层"主题,从强化日常监管、开展专项整治、严格问责问效三个方面入手,为群众提供优质服务。十是凝聚班子,锤炼队伍。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认真履行抓班子、带队伍、建风气的领导职责,扎实开展 "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以严的标准要求干部,以严的措施管理干部,以严的纪律约束干部,使干部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

二、抓三社一志联动,结合实际,打造服务品牌

社区、社工、社会组织"三社联动"是新时期社会治理和服务的重要手段,推进"三社联动",要在机制创新上下功夫,要在资源整合上做文章,要在人才培养上见实招,要在协力推进上求实效,从而真正发挥社区、社工、社会组织在提升社会治理和服务现代化水平中的聚合效应,由社区建设搭好戏台子,社会组织搭好戏班子,社工担当台柱子,志愿服务补位子。发挥社工的巨大作用,不断整合社区资源,锐意改革,创新思路,发挥三社一志新作用,创新社区治理新模式。逐步形成自己的社区服务品牌,突出"三型"特色文化,打造 "一居一特"社区服务品牌。

第4篇:社区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社区教育培训学院品牌的内涵

品牌的理念来源于企业竞争,又在企业竞争中得到迅速发展。“品牌”一词在辞海中没有查到,它起源于19世纪早期盛威士忌酒的木桶上的区别性标志,当时只是作为产品之间的区别标志。随着社会的发展、时间的推移,品牌概念被赋予了新的涵义和复杂的象征,它以无形资产为主要对象、以文化为存在方式、以物质为载体、以达到一定的目的为原则,并据此设定自身的运行轨迹,逐步发展为商品的属性、名称、包装、价格、历史、声誉和广告风格的无形组合,给拥有者带来溢价、产生增值的一种无形的资产,成为公众对于组织或产品认识的总和,成为承诺、信誉的代名词。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不同地区相继诞生了各种不同类型、不同性质的社区学院。随着社区教育的发展,社区教育品牌建设逐步被引入社区教育,并被人们认可、深入人心,其内涵不断丰富、完善。基于这种情况,笔者认为,所谓社区教育培训学院品牌是指被受教育者所认可的具有个性化特色的教育标识,是社区教育培训学院的名称、标志和为教育消费者提供的教育服务以及培养消费者的各要素(师资、院园文化、教学设施等)的总和,是外延和内涵的统一,是社区教育培训学院在品牌意识的强烈驱使下的现代教育系统形成和教育个性的彰显。

1、社区教育培训学院品牌的独特性

社区教育培训学院品牌应具有个性化的特色,是社区教育培训学院特色化发展的教育标识,是这所社区教育培训学院区别于其它社区教育培训学院的独特标志。社区教育培训学院品牌的形成在办学目标上表现出较强的区域指向性,能够体现明显的区域差异和地域特色,更重要的是区域性定位构成社区教育培训学院品牌个性特色的价值属性,成为社区教育培训学院赢得持续竞争优势的不竭动力。

2、社区教育培训学院品牌的表象性

社区教育培训学院品牌是教育的无形资产,不具有独立的实体,不占有空间,是人们通过一个比较容易记忆的形式来记住某一社区教育培训学院的教育。因此,社区教育培训学院品牌必须有丰富的内涵,需要通过一系列的形式来表现自己,使社区教育培训学院品牌有形化。社区教育培训学院品牌的直接载体主要是文字、图案和符号,间接载体主要有教育质量、教育服务、知名度、信誉度、美誉度等。

3、社区教育培训学院品牌的扩张性

社区教育培训学院品牌具有识别功能,代表一个社区教育培训学院,社区教育培训学院可以利用这一优点展示品牌对社会的影响能力,给社区教育培训学院带来实质性的附加值,并形成品牌效应,有助于社区教育培训学院利用品牌更好地促进自身的发展。社会化的供求机制,是推动区域化社区教育培训学院品牌突破社区教育培训学院本位模式、拓展特色办学空间的重要依据和根本选择。社区教育培训学院品牌办学机制的扩张,是推动区域教育高位、优质均衡发展最为快捷的举措,通过合作、联办、共建等多种互动形式,整合社会力量和优势资源,形成集约化、区域化的社区教育培训学院品牌共享的办学规模优势,实现局部区域一体化、办学模式多元化的特色发展目标,使办学效益和社区教育培训学院地位得以加强和巩固,特色内涵更加丰富,社区教育培训学院品牌实力日益增强。

社区教育培训学院品牌的定位

1.目标定位

目标定位主要包括培养目标定位和发展目标定位。目标定位应体现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具体地讲,培养目标的定位一方面应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区域社区教育特征等不同而有所不同,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社区教育培训学院培养目标计划,充分体现社区教育培训学院的区域特点;另一方面,由于社区教育的特定功能,培养目标应区别于中小学教育、高等教育,而定位于为区域内人的发展需求。既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又满足个人的发展需要。加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为区域人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发展目标的定位则主要是规模发展目标的定位,社区教育培训学院的规模与社区教育培训学院资源使用效率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在一定范围内,在同等的教育质量下,规模大的社区教育培训学院比规模小的社区教育培训学院具有更低的生均成本;在同样的生均成本水平下,规模大的社区教育培训学院可以通过扩大规模,达到改善办学条件的目的。当然,也不是规模越大越好,超过了适度规模反而会出现“规模不经济”现象。根据我国的国情和各地经济社会的发展,确定社区教育培训学院规模和层次定位,将精力放在办学质量和特色发展上。盲目追求高层次,抛弃自己的特色,很难树立自己的品牌。特色应向多样化方向发展,为不同兴趣、不同爱好的受教育者提供教育的机会,满足区域内人的多样化需求。

2.品牌的特色选择

第一,办学理念。办学理念是社区教育培训学院办出特色的灵魂。办学理念涉及诸多因素,其中最重要的是院长和教师队伍。杰出的院长是形成科学的办学理念的关键,是一所社区教育培训学院的灵魂和引路人。北京大学是在蔡元培“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思想指导下,使北京大学的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为形成今天的“北大精神”奠定了坚实的根基。教师则是办学的支柱和形成科学办学理念的基础。第二,主干学科特色。主干学科建设是社区教育培训学院办学特色的核心,是社区教育培训学院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集中表现,也是社区教育培训学院品牌形成的重要基础。一所社区教育培训学院的生命在于学科,一个学科的生命在于特色和质量,学科的特色和质量取决于该学科的教师团队的力量。第三,培养特色。培养素质高、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是社区教育培训学院的根本任务。社区教育培训学院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发展观,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来构筑具有现代特点的发展培养模式,必须改变只重知识传授而忽视人的能力培养的倾向,注重人的素质的提高、个性的发展以及人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使培养对象的个性得到发展、创造力得到发挥。第四,育人环境特色。育人环境包括两个方面,即物质文化环境和非物质文化环境。物质文化环境是指社区教育培训学院的院容院貌和与其办学有关的物质条件,主要包括院园建筑、雕塑,大楼、花木、草地以及教学实验设施等,物质文化的差异导致各个社区教育培训学院之间的形象差别,它是社区教育培训学院形象的缩影,体现着该院的特色。非物质文化环境包括社区教育培训学院的院风、教风、学风、教研活动、社团活动、管理方式和风格等,它对人的心理、行为及教育等方面起着潜移默化的调适作用。品牌必须集中力量选择并形成特色,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新,人新我特”。一所社区教育培训学院如果有了自己的特色,就会有了竞争优势。有了竞争优势,才能在竞争中获胜,才能提高自己的知名度,才能赢得良好的社会声誉,也才会有自己的真正品牌,实现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源动力的目的。

3.品牌建设的规划

品牌建设是一项全方位工作,既需要有明确的战略规划,需要搞好与各要素之间的协同,还需要长期持续的投入。品牌建设要因院而异、因地制宜。对于资源有限的社区教育培训学院,最佳也最易成功的路径就是结合自身的资源优势,选择一个恰当的定位,在有限的特定领域建设属于自己的品牌。对定位于普通品牌的社区教育培训学院,其教育的重心应该是“贴近服务”,选择一至两个突破口,形成自身的优势。对定位于精品品牌的社区教育培训学院,应该将品牌建设的核心确定在办学质量的提升和办学特色的形成上。因此,成功创建自己的品牌,要有品牌建设规划。品牌建设要结合自身特点,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品牌建设规划要和社区教育培训学院的发展规划、师资队伍建设规划、院园建设规划三大规划紧密结合,统筹考虑,科学规划。不断提高品牌在政府、社会、群众中的认可度是获益最高的品牌发展战略,并以此为基础推动社区教育培训学院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品牌价值的提升。

社区教育培训学院品牌建设应遵循的原则

1.整体发展原则

创建社区教育培训学院品牌必须立足院园,放眼全局、立体规划,整体把握,和谐发展。坚持整体发展原则应注意整体发展与特色发展相统一,因为特色发展不等于单项的、局部的发展,整体发展的目的在于特色的辐射和穿透,只有特色广泛地辐射开来和深入地穿透到社区教育培训学院的方方面面,才能显示特色的力量,才能形成和谐的整体发展态势。

2.院本特色原则

创建社区教育培训学院品牌应着力打造院本特色,因为院本特色是社区教育培训学院品牌的“名片”。脱离社区教育培训学院客观实际和现有条件去发展品牌,只能是空想。应当立足院本综合开发社区教育培训学院资源,充分利用院内外的有利条件去营造社区教育培训学院的发展特色。可以说,营造院本特色是社区教育培训学院品牌发展的必由之路。坚持院本特色原则应注意:

(1)立足院内与放眼院外相结合。创建院本特色要在对院内教育资源“深挖细掘”的基础上,将发展思维扩展到社会,充分发挥社会上的有利于社区教育培训学院发展的资源优势,形成院内外齐心协力打造品牌的态势。在创建品牌的合力中,社区教育培训学院应该发挥主体引导和凝聚的作用。

(2)立足现状与放眼未来相结合。创建社区教育培训学院品牌不是对社区教育培训学院现有成绩和优势进行简单的积累,而是要在对现有社区教育培训学院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合理配置的基础上,将发展的目标瞄向未来。因为品牌的指向是投向未来的,社区教育培训学院创建自己的品牌,应当找准自己的办学方向、培养目标、培养规格等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结合点”,应当着力于品牌的“最近发展区”和“最近生成区”的研究。

3.持续扩大品牌影响原则

社区教育培训学院品牌能立足于社会并保持长久不衰,其根本在于能保持品牌内在质量的稳定和提高。对外要加强品牌宣传、扩大影响,使社区教育培训学院品牌形象逐步在社会上得以树立和强化,从而扩大和提高社区教育培训学院品牌的知名度。对内的宣传是使全体师生员工清楚社区教育培训学院品牌的意义和任务,并能成为他们自觉努力追求的行为。克服浮躁,坚守诚信,担负起教育的社会责任,将品牌质量和品牌宣传有机结合,做到相得益彰。

社区教育培训学院品牌建设的举措

1.培育院园文化

任何文化,都有其自己的核心。院园文化的核心,就是社区教育培训学院的教育理念。文化品位不高的社区教育培训学院,就像一个暴发户,给人的感觉是缺乏底气,缺乏底蕴。院园文化的主要形式有显现文化和隐现文化,涉及到物态、制度、人际关系等方面。在培育院园文化的过程中要重视:(1)制度文化的建立,体现管理者的智慧。社区教育培训学院中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师生、人和自然均处于平等地位,社区教育培训学院一切制度的出台均要能体现大多数人的意愿和智慧。社区教育培训学院的一切管理行为不带有任何的歧视,管理更多的是一种关爱、一种尊重,而不单单是一种约束,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2)开放文化的建立,体现管理者的宽广胸怀。社区教育培训学院胸怀开阔,心底坦荡,包容并收,及时吸收人类优秀文化和先进社区教育培训学院优秀文化的成果,不断进行自我反思、自我批判、自我扬弃,达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3)创新性文化的建立,体现管理者与时俱进的品质。结合社区教育培训学院传统文化特点和现实社会的主流文化精华以及对未来社会文化建设走势的把握,不断进行自我创新,创造本院独特的文化。

2.强化品牌意识

强化院内全体人员特别是社区教育培训学院管理者的品牌意识,是社区教育培训学院实施品牌战略的根本前提,也是提升品牌价值的先决条件。从社区教育培训学院管理者和广大师生员工必须牢固确立品牌意识这个层面讲,社区教育培训学院发展要认清国内、省内、市内、区域内社区教育发展的趋势,确定自己的发展目标,突破社区教育培训学院的围墙,用全面系统的视角来考虑目前制约发展的资金、师资、管理等问题;加大开放、创新、合作的力度,探索和学习先进社区教育培训学院的办学经验,以自己的品牌和特色吸引人才和培育人才。

3.树立品牌形象

如何进行品牌形象的塑造,是社区教育培训学院实施品牌价值提升的重要内容。首先,创立―个独立的容易识别与记忆的标志系统,有效地对社区教育培训学院进行包装宣传。它包括社区教育培训学院的办学理念、院名、院旗、院徽、院歌、院服等,以体现社区教育培训学院精神,反映社区教育培训学院特色,使全院的师生员工有一种归属感。其次,要营造一个良好的院园环境。院园的建筑、设施、景观等能体现社区教育培训学院的品位和特色,既可向社会展示社区教育培训学院的形象,又可对置身其中的广大师生员工产生潜移默化的导向、激励、熏陶作用。再次,就是必须在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建立现代社区教育培训学院制度,提高办学质量,强化整体实力的同时,要借助现代传媒,向社会广泛宣传,让公众和广大消费者了解社区教育培训学院。可以通过院庆、教研活动、社团活动、招生及新闻等,推销社区教育培训学院,确立社区教育培训学院的公众形象,提高社区教育培训学院的社会声誉,加大品牌形象宣传。

4.提升科研含量

打造社区教育培训学院品牌是一个传承与创新的过程,那就必须以科研为先导,或者说只有科研才能为品牌打造提供源动力。要以现代社区教育科研注入品牌的打造过程之中,以关注社区教育现实的视角来研究与探索社区教育改革创新之路,社区教育培训学院可根据社区教育培训学院品牌发展方向和社区教育培训学院具体情况,设计一至两个主课题,全院以主课题为核心,让教师围绕主课题申请若干个子课题开展研究,使社区教育培训学院品牌建设的思路更加清晰,社区教育培训学院品牌的精神内涵不断得到充盈与丰富。

第5篇:社区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一、立足实际 着眼需求

培训基地的想法首先来源于互联社区的发展及需求。互联社区不是居委会电子化,而是利用网络技术建立起社区信息平台,联通社区居民、联通地方政府、联通电子商务和居民需要的公共服务系统,在沟通、共享、共建、共治的基础上,化解社区矛盾和纠纷,实现社区参与和信息资源共享,为居民提供便利、实用、安全、充分的公共服务和商务服务,不断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互联社区自2006年开始在宁波市北岸琴森社区试点以来,已经走过了近四个年头。在受到肯定的同时,互联社区也发现,老年人、家庭主妇和小朋友们如今已成为社区上网的主体,是互联社区最基本的受众。老人们关心社区组织什么活动,发放什么物品,最近有什么国家和政府的最新政策;家庭业主们则想了解物业在网上什么信息,什么时候要交物业费、水电费,什么时候要给植物喷农药水;小朋友们到了暑假最想去的地方就是社区活动室,因为他们能在社区工作者的安排和指导下玩各种游戏,参加各种活动。有很多社区居民通过互联社区认识了对门的邻居,了解到社区的动态。但是,互联社区也发现在社区中能使用电脑并上网的居民只是一部分,大多数老年人及家庭主妇都不会用电脑,也不会上网,因此也就无法通过互联社区来了解政府、社区及物业的信息和动态,更无法通过互联网来增加他们的生活乐趣。

互联社区还特别了解到,社区老年群体中大部分是空巢老人。据民政部统计,目前我国老龄人口约有1.69亿,40%是空巢老人,个别城区空巢老人家庭已达到80%以上。36%的空巢老人精神生活贫乏,精神得不到慰藉,整天闷在家里,除了与老伴唠叨几句,和外界接触机会不多,需要形式多样的文体娱乐活动来丰富精神文化生活。

怎样才能让互联社区更好地为社区居民服务?怎样才能让空巢老人接触新兴事物,打开心门,生活得更开心?经过调查,互联社区提出了建立互联社区培训基地的想法,很快得到了社区的认可和欢迎。

二、具体做法

第一,以各社区为主,互联社区提供培训技术支持。互联社区培训基地的培训活动是在社区居委会的支持下进行的,由社区宣传发动,组织社区内对电脑上网培训有兴趣的居民来听课,并提供场地及相关硬件设施(投影仪、电脑等),互联社区根据社区及居民的需求编写教材、安排专业老师授课。

第二,培训对象以社区居民为主,特别是电脑基础知识较弱的老年人及家庭主妇,每班20人左右。互联社区培训基地在确定开办宗旨后,工作人员首先针对各个社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具体的培训基地策划书,并在社区工作者中确定一位负责开展互联社区培训基地的联系人,一起联系协商,最终确定场地、时间、人数等细节。

第三,培训人员及课程安排。互联社区一般会安排三个人组成一个小团队,一位联系人,一位专业老师,还有一位辅导员。培训方式有集中授课、现场演示、重点辅导等。从最简单的操作入手,如键盘、鼠标的操作,输入法,网页浏览等。针对老年人接受慢、基础差的特点,每教一课,就让老年人尽快操作,并手把手地教授。这种教学方式互动性强,也更能创造学习的氛围。互联社区曾在宁波市鄞州区中河街道的东湖社区开过一期关于照片处理的培训课程,大家十分有兴趣,学会了图片截取加亮等操作后,又纷纷提问如何美化背景、如何拼接照片等问题,现场气氛十分热烈。

第四,培训场地及时间安排。大部分老年人出行不方便,加上天气等诸多不确定因素,互联社区的培训就采取流动的办法,把培训场地安排在社区内,让居民们能在家门口就可以完成培训课程。另外,有很多老年人在下午三点半以后就要接在幼儿园上学的孙子孙女,也有很多老人要回去准备晚饭,所以时间安排上以居民的方便为出发点,充分兼顾到老年人的生活规律。

第五,培训的宗旨是快乐地学习。很多老人一开始不好意思,有了问题也不问,听不懂也不说。专业老师在讲课过程中就尽量仔细耐心,操作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从不着急,不厌其烦地重复演示,鼓励他们大胆上台演示。在互联社区培训团队不断努力下,老人们渐渐精神放松了,在学习中也体会到了快乐。一位王姓老人从第一期到最后一期积极参加,每次上课都认真笔记。后来我们得知,他儿子还是宁波某银行的软件工程师。培训基地工作人员好奇地问他,儿子这么专业,还用到我们这里上课吗?他表示喜欢到这里来听课,一是离家近,走几步路就到了;二是喜欢这里的氛围,老师教得好;三是儿子很忙,根本不可能这么仔细地教他。

第六,培训进家庭。社区居民使用电脑碰到问题都会来咨询,有些老人一再要求工作人员到他家里去。在征得居委会同意后,互联社区培训基地的团队成员经常上门服务,为居民家里的电脑作维修和维护。如汪董社区有位老人的电脑浏览器出了问题,在培训基地他虽然学会了简单的浏览操作,但是不会解决突发问题。培训基地工作人员知道后,当天的培训课程结束便特地来到老人家,顺利解决了问题。

三、培训效果

互联社区培训基地从2009年10月开始策划,11月正式走进社区,率先在东湖社区开展,得到了社区的肯定以及社区居民的一致好评,拉开了培训基地的帷幕。互联社区趁热打铁,在其它社区陆续开展。截止目前,互联社区培训基地已经举办了30期,培训了100余人,其中老人占80%以上。互联社区的培训取得了显著效果。

首先,社区居民学会了使用电脑和上网,尤其是学会了浏览互联社区网页以及在互联社区论坛发帖回帖等。互联社区的忠实网友多了,点击率增加了,利用率也高了,影响力也大了。一位网名为“沁含”的网友在参加完网络培训课程后,就爱上了逛互联社区论坛,积极发帖。因为掌握了论坛的发帖技能,社区居民就能够通过这样一块园地自由交流,互联社区网站以及论坛的人气也更高了。

其次,社区、物业跟居民的交流更多了,工作更好做了。互联社区是社区和物业工作的网上体现,互联社区的人气高了,说明居民参与社区生活的积极性提高了。有些老人原来不知道社区还有专门的网站,现在不但知道而且会使用了,社区动态一目了然。据不完全统计,培训前跟培训后相比,有些社区网上浏览量提高了三倍以上。大闸社区的负责人周主任颇有感触地说:“互联社区不但给我们搭建了一个网上平台,而且极大地帮助了我们的工作。”

第三,丰富了社区居民特别是老年人的生活,促进了邻里和谐。互联社区培训基地不但为社区居民提供学习电脑知识的平台,同时也搭建了一个邻里之间相互认识、聊天交友的平台。每次培训很多老人总会提早到场,聊得热火朝天,几次培训课下来,就像老朋友一样熟络,彼此还相约一起参加社区组织的老年合唱队,老年舞蹈队等等,改变了过去居民“相见不相识”的状况。从某种角度说,互联社区不但是一个便民网站,更是关注民生、缓解社会矛盾的平台。无论是社区与居民,互联社区与居民,还是互联社区与社区之间,都形成了良好的互动。一位年过七十的妇产科专家,退休后被医院聘为主治医师,可是不会打字,每次由护士代打总觉得麻烦。所以,她来上课后听得特别认真,老花眼镜再加放大镜。学会了打“阿莫西林”“头孢”等医学专用词以后,她像小孩一样开心,拉着我们的手说:“你们的课上得太好了,我感觉很有用,很开心。”

四、推陈出新 持续发展

互联社区培训基地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和发展后,渐渐摸索出一套适合各个社区的、公益性及需求性并重的能长久开展的方案。

首先,互联社区培训基地要在现有基础上继续扩大受众面,让更多居民参与到培训活动中来。互联社区将制定相应的达标要求,使大多数社区通过一段时间的培训,成为电脑使用和上网达标社区。

其次,随着培训的深入,根据居民们的多方面需求,互联社区在和社区沟通后,在原来的基础上有计划地增加更多的培训内容,比如投资理财、美容养生等项目。

第6篇:社区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全面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党的教育方针,紧紧围绕社区建设的总体目标,充分开发和利用社区内的各类教育资源,探索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立学习型社会的途径,深入开展以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为重点的各类教育活动,为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

二、目标任务

自2012年开始,全市从城区到镇、村,全面整合并利用各类教育资源,广泛开展农村社区教育工作。逐步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完善市、镇(处)、村(居)三级社区教育网络,不断提高各类人员的科技文化素质,以适应农村城市化、农业产业化、全市工业化进程的需要。

1、以农村新增劳动力、富余劳动力和转岗、下岗职工为重点,积极开展各类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实现年转移培训3000人以上。

2、面向各业人员,采取多种形式,搞好中等及以上层次的业余学历提高教育,年招生达到4000人以上。

3、面向企业和农村,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技知识、职业道德、法律法规等岗位教育培训活动,全市年教育培训达到2万人次以上。

4、组织并指导在社区内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宣传、文化娱乐及健身活动,各镇区每年组织1-2次大型社区教育活动。

5、充分利用星期天、节假日,搞好以青少年学生特长及兴趣培养为重点的各类学习教育活动,全市年培训在1万人次以上。

三、方法措施

1、建立机构、完善网络。市局成立市农村社区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按照“培养典型,以点带面,分类指导,整体推进”的方法,在全市全面开展农村社区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市局职成教办公室。办公室负责组织实施全市社区教育规划,协调有关单位开展全市性社区教育活动,对全市的教育机构开展社区教育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和评估。各镇、街道办事处也要建立相应领导机构,统筹协调当地的农村社区教育工作。要在成人教育中心校设立办公室,具体负责组织开展和管理辖区内农村社区教育工作。具体任务是:根据当地实际,在搞好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制定实施方案;组织协调辖区内各级各类学校及有关部门,明确责任,共同参与社区教育;组建社区工作队伍;组织辖区内的大型社区教育活动;指导各村、居开展工作并对其督导评估。在全市范围内,逐步建立和完善市、镇(街道办事处)、村(居委会)三级社区教育网络,推进农村社区教育的健康发展。

2、建好工作队伍,拓宽筹资渠道。农村社区教育队伍要因地制宜,以成教中心校专职教师为骨干,兼职人员和志愿者有机结合,组建起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满足社区教育需要的管理队伍和教师队伍。要采取“政府拨一点,社会筹一点,单位出一点,个人拿一点”四条渠道筹措社区教育经费,逐步建立农村社区教育基金。各镇(街道办事处)要积极争取当地政府安排一定的社区教育经费,用于开展社区教育活动。开展社区教育活动的教育机构开展各类技能和文化培训,可按每课时分别不超过1.5元和1元的标准收取培训费,所收费用由各镇(街道办事)社区教育领导小组负责,各成教中心校管理,用于开展农村社区教育工作。

3、以劳动力转移培训为重点,广泛开展社区教育活动。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要做到:一是摸清底子,找准对象。要安排得力人员,组织并指导村化技术学校,进村入户,排查摸底,建立起农村富余劳动力信息库,有的放矢地组织培训。二是列出单子,扎实培训。要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坚持脱产培训与业余培训相结合,就地培训与异地培训相结合,紧紧围绕培训需求,每月一次将培训的专业和内容列出单子,实施“菜单式培训”。要采取得力措施,确保培训质量,让参加培训的人员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到,用得上。三是整合信息资源,搞好就业服务。各成教中心可加挂“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培训中心”的牌子,并加强与行业、部门的协调和沟通,积极跑市场,走企业,了解企业的培训和用工需求,实现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相衔接,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

第7篇:社区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1.加强社区教育工作领导,建立社区教育的运行体制

发展社区教育不但纳入到全市教育发展规划,而且纳入到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社区建设规划。目前,已确定龙会社区、越秀社区、工农社区、东南社区、仙湖社区等5个社区为“四星级”社区。在此基础上,计划通过三年努力,创建3个省级、5个绍兴市级、8个嵊州市级“五星级”社区教育实验区。

2.充分开发各类教育资源,形成社区教育的培训网络

(1)以市社区学院为龙头,面向城市居民开展教育

嵊州市建立了市社区学院1个,街道、乡镇建立社区教育中心(市民学校)共22个,村级社区教育学校370个。市社区学院在嵊州城区建立了三个校区,占地20亩,建筑面积6739.8平方米,教职员工56名。近三年累计培训90204人次,其中2012年参加各类教育培训30181次,占辖区总人口的35.6%,因此,当年被评为浙江省社区教育示范中心。

(2)以乡镇社区教育中心为骨干,面向农村干部开展教育

将全市17个乡镇划分为长乐、甘霖、崇仁、黄泽、三界等四个区域性社区教育中心,各区域社区教育中心分别管辖3—5个乡镇。全市各乡镇都成立了集乡镇成人学校、党校、农函大、社区青少年培训中心于一体的社区教育中心。教育服务的对象主要是全体党员、机关干部、村三委会成员、专业户、重点户、示范户,以及辖区内的广大青少年。

(3)以村社区教育学校为基础,面向农村居民开展教育

嵊州市463个村级社区,80%以上建有社区教育学校,建有社区教育宣传栏、社区教育图书室、社区教育培训站。例如:金庭镇坎头村社区教育学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成为具有一定规模的“嵊州市农民培训学校”,学校从山区办到城区,学员从金庭招到全国,每年累计培训人次超1万,成为全省有名的村级社区教育学校。

3.坚持实际实用实效原则,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区教育

(1)在城市社区,侧重于提升市民素质

各社区都建立了市民学校,有计划组织市民开展政治、法律、文化、卫生、科技、安全、生活、文明礼仪、青春健康等学习教育活动。以学习型机关、家庭、社区创建为重点,以“浙商论坛”等高端讲坛为引领,在全市发起了“书香运动”,推进了学习型城市建设,引导市民养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建立健全诚信约束机制,开展诚信单位(店、户)评选活动,积极倡导诚信立身、诚信立家、诚信旺商、诚信兴企的良好风尚。每个社区成立了文体艺术队伍,建立社区文体活动辅导队伍,指导居民群众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努力满足在职人员的岗位培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老年人群社会文化活动、弱势人群提高生存技能培训、外来人群适应城区社会生活培训等各类人群的学习需求。

(2)在农村社区,侧重于缩小城乡差距

农村社区教育,随着农村的社会结构、人员成分和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发生了重大变革。农民群众对就业、医疗、养老、社会救助和保障、职业技术培训、信息服务等方面的需求日益增长。因此,嵊州市先后在近郊农村仙岩镇西鲍村、剡湖街道八里洋村、集镇农村、崇仁镇张家村和富四村,以及边远农村三界镇八郑村进行了社区教育试点。围绕农村居民生产生活要求,坚持因地制宜、综合利用、便民利民的原则,创建社区服务中心。然后,在市内大多数行政村建立了村级公共服务中心,进一步完善服务设施。结合村民生产、生活中对文化科学知识的需求,组织农技大师和专家面对面地开展劳动技能、生产生活科学知识等教学活动,大大提高了村民的素养和劳动技能。

4.采取多种渠道筹措资金,保障社区教育的经费投入

农村社区教育经费要充分发挥政府扶持和市场机制的双重作用,采取“政府拨一点,社会筹一点,单位出一点,个人拿一点”的办法,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投入的社区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坚持政府扶持为主,按照社区常住人口人均不少于1.5元的标准,落实社区教育经费。社区内各类企业认真落实关于职工工资总额1.5%-2.5%用于职工培训的规定,积极开展在职人员培训。近年来,嵊州市积极争取当地政府的支持,加大了社区教育资金扶持力度,将社区教育经费纳入财政预算,设立社区教育专项奖励基金,每年安排不少于200万元,加大对社区工作经费的投入,并做到逐年增加。与此同时,广开各界资助渠道,积极鼓励驻区单位和社会各界对社区教育资助、捐赠。

二、主要成绩和工作成果

1.实行专职和兼职相结合,建立了一支适应社区教育需要的师资队伍近年来,嵊州市制定了社区教育工作者岗位规范,不断加强了社区教育队伍建设,建立了一支由300多名专兼职人员组成的社区教育师资队伍。专职人员主要在现有的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和教师队伍中统筹安排解决,街道和乡镇有专人分管社区教育工作。嵊州市努力解决社区教育师资的待遇问题,在社区教师的职务、职称、工资和进修等方面与其他教育工作者一视同仁。其他兼职教师都是由各行各业的职业技能人员担任。嵊州市积极推行了“农技大师”制度。所谓农技大师,是指根据当地农业产业发展特点,按照产业分类,将全部农技服务资源做出有效整合,一个产业培养一名农技大师,并以此为总的牵头人,充分发挥其整体优势,更好地服务农业产业化发展。每个产业设置农技大师一名,由技术过硬的农技人员担任,其他则为责任农技师。每年给予前5名大师分别奖励1万元至3万元,对于12大主导产业中考核第一名的大师奖励人民币1万元和价值5000元的奖品。

2.不断加强理论研究和创新实践,逐步形成了有嵊州特色的社区教育不断加强了社区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总结推广各地发展社区教育的经验和做法,借鉴国内外开展社区教育的有益经验和成功的做法,积极搭建平台,设计活动载体,逐步形成有嵊州特色的社区教育。其中《基于社区教育的培训体系构建》、《远程教育在农民技能培训中的实践和探索》等5篇论文分别发表在省级刊物上;《构建社区教育培训体系的实践与思考》获得省论文评比三等奖;《多途径提高居民就业能力的实验》被命名为省级社区教育实验合格项目;《家政服务人才培养的途径与模式研究》被认定为2013年省级重点社区教育实验项目。今年7月浙江工人日报头版头条报道了《“越乡嫂”成为“香饽饽”》;8月浙江省教育报第二版长篇通讯《为群众致富插上技术的翅膀》对嵊州开展家政服务人才培养的做法与成效进行了专题报道。今年9月《嵊州市铸就“越乡嫂”家政服务品牌搭建社会就业“金桥”》的长篇信息,被省政府办公厅《浙江政务信息(专报信息)》第37期采用,副省长郑继伟还进行了专门的批示。

3.拓宽教育服务社会的渠道和内容,提高了社区居民参与学习的比率根据社区内不同类型组织的实际情况,制订相应的学习型组织基本要求和标准,积极创建学习型企业、学习型单位、学习型街道、学习型居委会、学习型楼组、学习型家庭等学习型组织,积极开展评估促进工作。目前嵊州市各类学习型组织已达到三分之一以上。在城市社区,90%以上的街道社区干部每年接受各类教育培训,参加教育不少于40学时。城镇80%以上各类从业人员的在岗培训、继续教育每年不少于50学时,城镇失业人员通过培训掌握1-2项适合再就业的生产技能。在农村社区,嵊州市以“文明在农家”为载体,紧紧围绕“乡风文明”,全市各级政府组织共评出“三户”近两万户。80%以上的村干部和农民党员劳动力每年接受科技培训,90%以上的乡镇(乡镇企业)干部每年接受科技培训,农村劳动力参加各类教育培训占35%。全市有12所中学、15所小学命名为科普特色学校,每年至少组织2次以上的青少年科技活动,在校中小学生参与率达到86%。

4.各类社区教育培训活动的深入开展,培育了一大批社会主义新型居民2009年至今,嵊州市政府已出资800多万元,组织农民一边学习职业技能,一边学习高中文化知识,累计免费培训“双证制”农民8561名,为受训农民就业或更好地创业就业夯实了的基础。大力实施“越乡嫂”家政服务品牌战略,培养了一大批家政服务人才。至今,已免费举办家政服务培训班66期,累计培训3295人,结业学员就业率达到90%以上。单是月嫂专业就举办了9期,结业学员438名。我们积极探索了“培训一人、就业一人”的社区教育模式,近三年累计培训30.5万人次。其中专业技能培训3.5万人,转移就业培训2.5万人,岗位技能培训3.6万人,农村预备劳动力培训2761人;获得各类培训证书8.9万人,培训后向二、三产业转移就业人数3.1万人。如棠头溪村领带培训班学员沈幼华雇佣了五六十人从事领带来料加工,每天要加工1500支领带,每年有三五万的收入。5.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进一步促进了社区的稳定与发展以创建“学习型城市”活动为总抓手,组织开展了“全民读书月”活动,评选产生“五十佳”学习型组织,在全社会营造起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良好氛围。以“三大论坛”为平台,干部群众理论学习扎实有效,通过倡导文明行为塑造市民文明形象。结合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在市级媒体开设文明礼仪教育专题专栏,营造了“大家学”的社会氛围。组织开展“感动嵊州”年度人和事评选等活动,创设“大家评”的活动载体,选树先进典型,引领与激励市民共树文明形象。通过真切关爱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在优化育人环境、形成关爱合力、抓好四项教育上下功夫。在教育内容上,加强公民道德、责任义务、行为习惯和心理健康的教育。重点关注“农村留守儿童”、“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社会闲散未成年人”等特殊群体。积极探索“亲情电话”、“孝心考场”等一些好载体、好举措,有关做法得到了中央文明办的高度关注。

三、今后目标和对策措施

嵊州市社区教育发展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优势及特色,但仍面临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新时期社区教育的基本思路与工作目标需进一步明确;体制运行机制不健全;队伍建设亟待加强;资源利用不充分;数字化学习资源和平台不完善;社区教育研究工作滞后等。针对当前这些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现提出促进嵊州市社区教育发展的相关对策。

1.基本思路

社区教育要以十精神、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教育现代化思想、终身教育原则,充分利用、开发社区内的各类教育资源,努力实现各类教育的协调发展,建立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终身教育体系,立足改革和创新,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社区教育,全面推动学习型社会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工作目标

社区成员年接受教育培训和学习的比例达40%;老年人接受教育的比例达40%;下岗(失业)职工培训率达90%以上;残疾人接受教育的比例达40%;外来流动人员接受教育的比例达40%;外来流动人员的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比例达95%。社区内有一定比例的单位和家庭成为学习型组织;社区教育与服务的志愿者占社区总人数的1%;社区内各类教育资源开放率100%。社区共建活动成效显著。

3.对策措施

第8篇:社区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关键词]“后三峡”时期三峡移民职业培训安稳致富

[作者简介]唐世刚(1976-),男,四川罗江人,重庆三峡学院政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庆404100)陈立行(1959-),女,吉林长春人,日本福祉大学情况社会科学部,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社会学和国际社会学。(日本名古屋460-0012)

[课题项目]本文系教育部2009年春晖计划项目“三峡库区社区重建进程中文化功能研究”(项目编号:S2008-1-63009)、2011年重庆市社科规划项目“三峡后续阶段重庆库区移民致富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11YBSH038)和2009年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项目“三峡库区农村社区重建进程中文化策略研究”(项目编号:09skm05)的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G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18-0161-02

三峡工程从库区淹没面积以及移民搬迁量来看,重庆市的两项指标均占到了整个库区指标量的85%左右。①目前,整个移民搬迁已基本完成,移民工作已由“搬得出”转向“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由于历史基础、地理环境、产业结构等原因的影响,经济状况较差的移民还比较多。如果不能及时解决困难移民的致富问题,必然导致他们与当地居民贫富差距的进一步拉大,从而引发移民心理的失衡,对整个库区的稳定带来消极影响。因此,应适时调整移民职业教育培训思路,使移民掌握技能,使他们在就业中致富,在致富中找到归属。

一、当前移民职业教育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峡库区移民职业教育培训工作经过近20年的实践,积累了比较丰富的培训内容和卓有成效的培训方式,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库区的社会结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加上其他原因,移民职业教育培训工作问题凸显。

1.培训重政治性政策教育,轻实用性技能传授。2001年2月,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签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99号,重新颁发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移民条例。“条例”指出:国家在三峡工程建设中实行开发性移民方针,使移民的生活水平达到或者超过原有水平,并为三峡库区长远的经济发展和移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创造条件。自当时开始,三峡库区就开始探索性地实施各种形式的移民职业技术教育培训。但由于前期移民工作重心在移民搬迁,因此教育培训往往掺杂过多的政治性移民政策法规宣传与教育。到了三峡三期工程后,各级政府对职业教育培训的内容进行了调整,加大了实用性技术的内容,培训方向也转向提高移民的自我生存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实现移民安稳致富。但在实际操作中,移民的稳定仍然是地方政府部门考核的首要指标,因此,政策性的法规教育和宣传仍是培训的主要内容。

2.培训重形式多样,轻就业转移实际效果。库区移民包含的人群类型很广,利益诉求也存在巨大的差异,因此他们主观要求掌握的职业技能也各不相同。针对这一实际情况,地方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都抱着对移民负责任的态度,高度重视移民的培训意向和要求,这种做法看似合情合理,实际效果却不如人意。比如:有企业岗位的移民,他们培训的要求是提高技术的熟练程度,因为他们培训后仍回原单位工作,而那些原企业破产倒闭,或单位转型已经下岗的无固定收入的工人以及那些丧失土地的农村移民,他们需要的是能及时解决生活困难的技术和技能,但他们之间也还存在差别,一些人想外出打工,一些人想就近找工作,区域间产业结构的差异必然使他们选择参加的培训内容有所不同。因此,单纯从移民的主观愿望出发往往陷入低层次劳动力的技能培训,不能适应产业结构迅速调整的实际,只能说移民培训做到了因人,但没有做到因时因地。

3.培训重参与人数指标,轻被培训者的主体性意识。移民的职业教育培训是库区各级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重要的工作内容和考核指标。《三峡移民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规划纲要(2008-2012年)》明确指出,要以“两全”“两重”为主要任务,全覆盖地对适龄移民劳动力开展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全覆盖地对接受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的移民劳动力给予适度资助。②为了达到中央要求,地方各级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只能采取为培训而培训,乃至不顾时间、地点、培训的内容和方式,循环拉网式地对移民进行所谓的培训,比如说培训中不注意农村移民的农事季节,不注意农民居住分散的特点,往往造成移民对职业教育培训积极性不高,一定程度上影响移民作为培训主体的主体意识,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没有激发出来,职业教育培训往往成了走形式的过场。

4.培训经费使用重人头分配,轻使用质量和效果。调查发现,国家和地方财政拨付给移民职业教育培训的资金数额是比较大的,但是资金的使用情况并不理想。由于将人数作为培训考核指标,为了完成指标,移民培训资金往往用于发放参加培训的人员的培训补贴,即用货币补偿来激发移民参与培训的积极性,这种方式一定程度上吸引了部分移民来参与培训,但效果可想而知。移民培训资金使用不科学现象导致库区移民职业教育培训实质性内容所需经费没有足够预留,难以保证实质性培训工作的顺畅完成。同时,这也使移民错误地认为参加培训是政府完成工作目标需要,而非自己生存发展需要,因此他们常常对培训是来去自由,组织性十分涣散。有关数据显示,在2006年,重庆库区参加职业技能教育培训的移民,实际转化的就业率只有50%多。③因此,探索三峡库区移民职业教育培训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强化培训质量与效果,对于推进移民致富,实现移民安稳,具有重大意义。

二、强化库区移民职业教育培训实效性的途径研究

1.充分认识移民职业教育培径的重要性。首先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这要求发展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强化移民职业教育培训是提高移民的素质,增加移民就业机会,改善移民生活质量的必要途径,也是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移民利益的重要体现。移民的职业素质偏低一定程度上影响移民的全面发展,这与科学发展观是相悖的。其次是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需要。重庆作为国家统筹城乡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近年来在推动“一圈两翼”统筹发展中,两翼延伸过长的现实,成为阻碍城乡统筹发展的地理环境因素。实现库区又好又快发展,要求不断提高移民的职业技能和素质来适应这一新形势、新情况。加强移民职业教育培训,帮助移民掌握就业技能,是实现移民致富问题的最有效的途径,这对于改变库区与主城发展不平衡具有巨大推动作用。再者是建设和谐新库区的需要。和谐新库区建设需要不断挖掘库区内部发展动力,形成库区发展的长效机制,这需要充分发挥移民的主体意识和创造精神。当前,和谐新库区建设需要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就是移民的职业技能和素质问题。因此,要重视移民职业教育培训问题,提高移民的职业技能,促使他们成才,为建设新库区贡献力量。

2.加大经费投入,健全教育培训经费使用机制。当前,移民职业技能和素质偏低与培训经费总体投入不足以及经费使用机制不合理存在直接联系。建立和健全科学的、合理的、稳定的职业教育培训经费投入和使用机制,是库区移民职业教育培训实现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作者认为,在三峡库区迈进现代化之前,建立国家、库区地方政府和受益于三峡工程的下游省市按照各自的财政收入情况,稳定投入的三级库区移民教育培训经费投入制度,建立经费投入方联合组织的经费使用监督机构,并健全统一管理、统一使用的经费管理制度。同时,进一步清理和废止经费不合理的使用方法,坚决取缔对移民培训收取费用的不合理制度,是实现移民职业教育培训可持续发展的必然制度选择。另外,在可能情况下,将移民培训纳入教育事业整体体系,使移民能够真正有效地参与各种针对性强、适用性强的职业技能培训。

3.整合教育资源,构建立体式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库区地方政府可以参照国家关于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相关精神要求,整合具有一定资质的职业教育培训的学校,通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起政府学校结合型职业教育培训机制,改善移民职业教育培训的条件。同时,还应该充分探索社会教育资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搭建起城乡统筹发展的、全方位布点的移民职业教育培训网络。另外,还可以积极利用对口支援三峡库区的优势,开展库区与中、东部发达地区的合作培训机制,拓展移民职业教育培训渠道,并探索培训机构与企业合作的“校企式”培训模式。在此过程中,政府除了应进一步积极探索立体式移民职业教育培训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办学模式外,也应该充分考虑上述组织和机构在减轻了政府承担的就业培训压力后,给予适当资金扶持和补助。4.健全社会关怀制度,营造人人关心移民、关注库区的社会氛围。当前,不少外迁移民和就地后靠移民受到社会其他群体的偏见乃至歧视,要消除这些偏见和歧视,就要求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关心移民的职业技能和素质培养,增强他们的社会竞争力,解决他们的生活实际困难,提高他们的社会认可度。同时,新闻媒体应该进一步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强化社会导向,在改变社会对库区移民偏见、歧视等方面贡献自己的力量。国家发改委制定并经国务院批准的三峡库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把移民安置放在突出位置,加大教育和培训投入,提高库区劳动力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鼓励劳动力向有就业岗位的地区转移,改善库区人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努力把库区建设成为一个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活安定、环境优美的新型生态经济区。④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三峡库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实施意见也指出,到2010年,就业率力争高于西部地区平均水平,新增就业岗位14万个,库区人均生产总值达到西部地区平均水平,力争达到1000美元以上,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接近全国平均水平,实现移民稳定安置。⑤作为年轻的又富有发展潜力的三峡库区,移民的职业技能和素质与上述规划和意见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对解决库区的稳定、和谐、可持续发展来说还是一大制约因素,必须高度重视移民职业教育培训工作,着力培养有知识、懂技术的新型移民,真正体现移民作为建设和谐新库区的主体地位和作用。

当然,移民的职业教育培训问题不是一个简单的教育问题,它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因此它不是库区地方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就能解决的问题,必须全社会都来关心移民、关注库区,并从培训指导思想、培训模式、资金来源与使用等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才能解决好移民职业教育培训这一系统性的问题。

[注释]

①重庆市移民局.三峡(重庆)库区移民工作报告[EB/OL].cq.gov. cn/today/news/376177.htm,2012-01-08.

②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移民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99号)[Z]. 2001-02-15.

③周银珍.三峡工程移民培训工作的回顾与思考[J].三峡论坛,2009(11-12):42.

第9篇:社区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关键词]社区医疗;心身疾病;认知与应对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本研究的调查对象为2018年上海市辖区内工作1年以上的社区医疗团队成员,职业包括西医全科医师、中医全科医师、公卫医师、精卫医师、护士及其他人员(临床专科、药剂、检验、收费、管理)。

1.2研究方法

1.2.1问卷设计与发放

通过咨询相关领域专家设计《社区医疗团队对心身疾病认知和应用能力的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一般资料(性别、年龄、执业范围、工作年限、教育程度、职称)与问卷主体。问卷主体有心身疾病的基本概念10题(心身疾病的定义、流行病学特征、发病机制理论),心身疾病的临床认知10题(常见心身疾病的发病特点与影响因素),心身疾病的临床应对14题(心身疾病的药物治疗、心理干预、预防、转诊、团队式服务),心身疾病培训(培训目标、培训内容)4题四个维度共38个条目,得分以数字等级评定,以“5,4,3,2,1”分别表示对题目内容知晓程度的“完全知道、大都知道、基本知道、略微知道、毫不知道”5个等级。通过随机抽取浦东新区辖区内现有4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12家作为现况调查对象,结合上海市公共卫生三年行动项目(社区全科医师心理技能培训)的杨浦区、徐汇区、奉贤区、崇明区4个区县的培训后对象进行培训效果评价,以“问卷星”电子问卷形式开展,被调查对象以手机作答。

1.2.2全科医生精神心理培训内容

培训由上海长征医院医学心理科和上海市疾控中心精神卫生分中心牵头,精神科医师与医学心理学教授担纲。培训内容包括四个模块:社区精神心理的宏观视角(主要包括精神卫生法、精神卫生资源配置概论、社区心理健康管理);精神疾病基本知识(主要包括社区常见六种重性精神障碍诊治、社区重性精神障碍患者规范管理、精神疾病患者筛查及工具);社区常见心身疾病(临床常见心身疾病及干预、慢性病患者常见心理问题及干预、实用心理量表使用与解读、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常用技术与演示、团体治疗理论及实践、艺术治疗理论及实践);全科医生自我完善与知识拓展(社区心理危机干预、压力管理理论及体验、医患沟通理论及巴林特小组体验、名师讲坛)。全程培训时间为10天,每天上课6小时。

1.2.3信度和效度测量方法

信度分析主要采用测量内在一致信度的克朗巴赫α系数法;效度分析主要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进行分析,应用KMO统计量和Bartlett球形检验进行适用性检验,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和证实性因子分析评价其结构效度。

1.3统计学方法

使用Excel2013进行数据录入,SPSS2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为便于理解和比较,本研究对所有得分进行标化,标化得分=(模块)实际得分/(模块)总分100。计量资料经正态性检验符合正态分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比较;计数资料构成比的比较采用Pearsonχ2检验。采用直线回归模型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估计值β及其95%可信区间(Confidenceinterval,CI)是研究对象与参照相比的比例,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问卷信效度评价

《社区医疗团队对心身疾病的知晓与应用调查问卷》的Cronbachsα系数为0.960,内部一致性良好,问卷信度较好。问卷结构效度的因子分析结果显示KMO值为0.956,Bartlett球形度检验χ2值为16751.9(P0.001),适合进行因子分析。以特征值=1为抽取因素标准,抽取8个公共因子,8个公共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71.30%,每个条目在公共因子上的负荷值均大于0.6,问卷结构效度良好。

2.2一般资料情况

本研究纳入的375名现况调查对象与71名参加培训对象,在性别、年龄段、工作年限、教育程度和职称方面的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现况调查对象的执业范围为:西医全科医师154人(41.07%),中医全科医师49人(13.07%),公共卫生医师64人(17.07%),精防医师5人(1.33%),护士66人(17.60),其他人员37人(9.87%);培训后对象的执业范围为:西医全科医师49人(69.01%),中医全科医师6人(8.45%),公共卫生医师5人(7.04%),精防医师5人(7.04%),护士1人(1.41%),其他人员4人(5.63%),两者执业范围的构成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2.3现况调查总得分情况

本研究对上海市浦东新区1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375名社区医疗团队成员进行心身疾病知晓与应对情况的现况调查分析。结果显示总得分为71.23±15.31分(满分100分),得分在性别、年龄段、工作年限、教育程度和和职称的不同分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不同的执业范围对应的得分不完全一样(P0.01),精卫医师得分最高(79.79±11.04)分,其余依次是公共卫生医师(75.23±14.65)分,西医全科医师(73.92±14.47)分,中医全科医师(68.94±14.50)分,护士(67.26±14.55)分和其他(62.12±17.44)分。

2.4现况调查各模块得分比较

对本次调查问卷的内容进行分类分析,将问题类型按照内容分为4个模块,并对每一个模块进行标化得分分析比较发现,四个模块的得分不完全一致(P0.01),其中基本概念得分最高,为76.07±15.64分,其他依次为临床应对(70.21±16.05)分,临床认知(69.67±17.93)分和培训内容(66.61±18.77)分。

2.5培训效果评价方差分析

对现况调查对象和培训后对象就总分及四个模块得分分别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培训后对象的总分(75.52±13.51)分高于现况调查对象(71.23±15.3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培训后对象的临床认知得分(74.64±16.38)分和临床应对得分(74.43±14.10)分分别高于现况调查对象的临床认知得分(69.66±17.93)分和临床应对得分(70.21±16.0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P=0.04)。

3讨论

3.1现况调查中的执业差异

现况调查中,375名社区全科团队成员对心身疾病知晓与应对情况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精卫医师(79.79±11.04)分公共卫生医师(75.23±14.65)分西医全科医师(73.92±14.47)分中医全科医师(68.94±14.50)分护士(67.26±14.55)分(P0.01),反映出当前不同执业范围的心身疾病认知诊疗水平。社区医疗的精神卫生属于公共卫生管理的条线工作,通常由1名精卫医师专项管理,专业性强且对口;西医全科医师与中医全科医师的教育背景差异较大,中医在理念上尽管有“形神理论”作指导[6],但缺乏现代心理学技术能力作支撑;社区护士的护理工作职责更多体现在规范性操作上,心身疾病认知水平相对匮乏。国务院2011年颁布《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国发〔2011〕23号)指出:精神卫生服务除由精神科专科医师提供外,全科医师理应参与其中,但前提是全科医师培训后具备相应的精神卫生服务能力[7]。故而在政策导向的基础上,通过针对社区医疗团队中的职业特点分类培训,以提高心身疾病诊疗能力,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国家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关于印发中医诊所基本标准和中医(综合)诊所基本标准的通知》(国卫医发〔2017〕55号)为中医师开设诊所打开方便之门,精神心理服务亦可依托诊所进行,所以中医师的心身技能较低是一个值得高度关注的问题。

3.2调查问卷四个模块的得分差异

现况调查各模块比较,从高到低依次为基本概念(76.07±15.64)分临床应对(70.21±16.05)分临床认知(69.67±17.93)分培训内容(66.61±18.77)分(P0.01),反映出当前知识结构以基本概念模块为最高,临床应对模块尽管高于临床认知模块,但分值上差异很小。在我国,由于全科医生面临的就诊压力巨大,没有充足的时间去了解患者的心理社会问题,同时相应的培训和继续教育较少,以及主观上忽视心理社会因素,导致全科医师心身疾病知识水平低下,缺乏运用心身疾病诊疗技术去逐一甄别应对不同病情的能力。工作环境、工作条件、工作能力均不够成熟。实际上,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为指引,做好“健康守门人”的心身疾病诊疗能力的继续教育培训,在初级诊疗、慢性病持续管理、家庭管理、转诊等工作环节上熟练运用心身医学知识,对于加强初级医疗保健管理,加强医患沟通,合理利用医疗资源,减少浪费支出等方面都是有价值的,这需要通过提高全科医师的数量和质量来解决。

3.3培训效果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