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青少年心理训练范文

青少年心理训练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青少年心理训练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青少年心理训练

第1篇:青少年心理训练范文

关键词:青少年 运动员 心理训练

1、青少年运动员的心理特征

1.1抽象思维能力增强

在文化学习和技能训练过程中,随着接触范围的扩大和知识面的扩展,他们已经对事物具有一定的判断能力,逐渐由以往是这样办转变为应当这样办,在观察、处理事物时、目的性、自觉性、概括性明显提高。

1.2人格的独立性增强

控制和调解情绪的能力不断增强,能够逐渐确定行动计划,主动安排时间,独立地采取行动,但冲动性,盲目性在一定程度存在,有时表现为任性。

1.3成就感增强

希望和要求别人尊重自己的人格和意志。在一般情况下,热衷于表现自己、发展自己,渴望成功,注重周围的人对自己的评价,这是自我意识增强的明显表现。员行为和自我感觉上或长或短的改变,因而对训练、比赛和运动员个人的发展均产生消极的影响。

2、意志品质的训练

青少年运动员的意志品质训练,应根据其项目特点,将意志品质的主要方面,即主动性、独立性、顽强性等纳入平时的技战术训练之中。

2.1培养自信心的意志训练

竞技体育对运动员的心理方面的共性要求,是必胜的信念和内在的稳定。其中必胜的信念是起主导作用,否则其他内容无从谈起,并会导致消极因素的产生。自信好强不服输是主动性和独立性的外在表现。在训练中,采用竞赛性质的手段,如结合比赛中比分接近的情况下,规定时问,要求青少年在一定强度下,进行分组比赛。

2.2克服困难的意志训练

克服困难的斗争精神,是顽强性的外在表现。在训练中可采用加大负荷造成身体上的困难,设置战术变化造成判断、应变的困难等等,培养学生运动员勇敢、顽强、战胜困难的精神。

2.3针对性意志训练

意志训练还应有针对性,因人而异。利用不利的环境因素安排技术训练。在平时的训练中教练员有意识地安排运动员在不利的气候或嘈杂的环境中坚持技术训练。

3、情绪稳定训练

青少年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是一个完全出自内心的自我动员过程。他只有在运动员愿意接受。并对心理训练充满信心的情况下才有可能获得预期效果。因此,广大体育教师或教练员,应不断帮助青少年运动员建立对心理训练的高度自觉性、坚定性和良好的训练信念。同时,体育教师只有在自己具有良好的指挥心境和情绪状态时,才能使调节方法产生积极作用。

3.1程序训练法

程序训练就是使青少年运动员的思维和行为做到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并养成习惯。建立良好的条件反射,而不至于出现赛前思维杂乱无章,行为不知所措的现象,从而保证青少年运动员情绪稳定控制,和技术稳定发挥,以此来对抗外界干挠。程序训练包括;行为程序和思维程序两方面。行为程序主要指赛前何时应当做什么:思维程序主要指赛前何时应当想什么。在平时的训练中去熟悉和掌握。通过练习使青少年运动员逐渐按照这个程序养成习惯,接助这种程序训练,可以帮助运动员达到最好的情绪控制和最佳竞技状态。

3.2情绪调控训练

3.2.1教练员的施控方法

赛前进行情绪的模拟训练,青少年运动员过分紧张的情绪来源于比赛中新异刺激的数量,赛前模拟比赛的训练,让青少年运动员反复体验类似比赛的情景,就能大大降低正式比赛的刺激强度,从而使青少年运动员容易在赛前出现良好的心理状态。

教练员要根据比赛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设计建立各种有助于青少年运动员进行被动情况下情绪体验的模拟模型,青少年对这些模型进行适应性训练,能使他们对比赛的各种复杂场面作到胸有成竹。开好准备会,不仅是对技战术提出各种方案,而且要对运动员在比赛处于关键时刻可能出现的情绪波动提出措施和办法。

3.2.2运动员的自控方法

赛场引起运动员应激的刺激因素多,且难以控制。而运动员是比赛的主体,只有运动员有自控能力,才能保证比赛正常发挥。

自控有转化控制,冷化控制和自激控制。可通过以下几种心理手段训练;集中注意力练习;念动表象训练;心理放松训练;生物反馈训练。而在临场比赛中,可采用以下方法;调整呼吸法,肌肉松弛法,自我暗示法等。

3.2.3赛前赛后的思想工作

信息回避

信息回避是指排除赛前的不良刺激,减少思想负担和降低可能产生的过度焦虑。

认知指导

明确比赛任务,明确适宜目标,激发比赛动机,增强比赛信心。具体应做到;(1)要看到我方有利和对方不利条件,以增强我们的信心。加强心理优势。(2)要看到我方不利条件和对方有利条件,扬长避短。(3)要根据所分析的双方特点,制订有利的对策。解决好这些问题就能理顺思想,调顺情绪,摆对位置,鼓舞斗志,树立起自信心。

赛后心理调整

赛后紧张情绪的解除,紧张情绪不仅继续消耗运动员的身心力量,并长时间不能恢复正常,解决赛后遗留的紧张情绪,可用放松法,注意转移法,改变认识法等方法。

赛后自我形象的修改,正确认识自己的本来面目。既不夸大也不缩小,同时不断的在实践中树立新的理想的发展形象。使运动员的心理状态不断向上。全面发展。常用想象演习法和想象训练法。

4、结论

青少年运动员最典型的心理特征就是心理活动极不稳定,很容易受客观外界干扰。因此,在对青少年运动员进行训练时,不但要重视基本功,基本技术的培养、训练,更要重视对他们进行心理素质的训练,尤其要加强对他们进行意志力的训练,以提高他们克服各种困难的能力;还要加强对他们进行注意力训练,以提高他们抗干扰的能力;加强对他们进行自信心的培养,以提高他们在比赛中自我心理调整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姚家新,竞赛心理咨询与心理训练,m,人民体育出版社

第2篇:青少年心理训练范文

摘 要 在青少年网球运动发展过程中,心理素质发展的水平却远远跟不上技战术训练的水平,因为在体育竞技运动的过程中,无论是体力的分配,还是技术、战术的发挥,都是在心理活动的调节和支配下进行的。因此,对青少年网球运动员进行心理素质训练是一件非常有必要的事。

关键词 青少年 网球运动员 心理素质 训练

一、青少年网球运动员心理特点

人的心理现象包括个人心理特征(性格、智力等)与心理过程(意志过程、情感过程等),人在运动比赛中的心理素质,就是由人的心理特征和心理过程这两部分组成的。在网球比赛中,若运动员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却想取得优异的成绩,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尤其是当双方运动员的技战术水平以及身体素质都相当的情况下,心理素质的好坏对比赛的胜负起着绝对大的作用。下面笔者谈谈青少年网球运动员在训练比赛中所体现出来的几种不良心理状态:

(一)缺乏信心

青少年情感比较丰富,一听比赛就容易兴奋。但当遇到的对手比自己高时,会显得有些紧张,甚至畏惧对手导致失球;在遇到与自己水平差不多的选手时也会表现的很谨慎,甚至不敢大胆的打球也导致不必要的失球;遇到比自己水平差的运动员时,则会显得比较兴奋激动,但也是失误连连。出现这些现象跟青少年的年龄经验有很大的关系。因此,要培养青少年网球运动员在训练比赛中的冷静,并随时要告诉自己“打自己的球”。

(二)过度紧张

有些青少年网球运动员在比赛前会显得过度紧张,甚至连思考的能力都没有,最后比赛结束了都不知道是怎么走下场的。遇到这类特别容易过度紧张的运动员,需要平时多进行些模拟的比赛或压力比赛,这样慢慢的就会适应这种高度集中注意力的环境,也就不至于还没有比赛就开始紧张或比赛时不能很好的集中注意力击打球。

(三)情绪急躁

在比赛过程中,有时一局比赛中会出现多个占先,平分,占先,平分…遇到这种情况,一些性子比较急的运动员就开始急躁起来,这时往往是球还没有跑出场地,情绪却跑了出来,导致自己很快就丢分。因此,打网球一定不能急躁,在训练的过程中一定要常强调打稳球。要让运动员知道在比赛的过程中,出现这种情况对手可能比你还急,谁能最先稳住自己的球,谁就是最后的赢家。

(四)缺乏兴趣

有些青少年网球运动员学习网球并不是出自于自己的爱好,而只是父母或者教练的要求,因此在训练和比赛中总是显得漫不经心,甚至会有厌恶的心理。出现这种情况,不要急着跟小运动员要运动成绩,要先培养其对网球的兴趣爱好。

(五)缺少意志品质

一场网球比赛,有时需要运动员超过40分钟的体力,因此青少年网球运动员不仅要有良好技战术能力,还要有非常好的速度、柔韧、以及耐力能力。这就需要运动员坚强的挑战自我、挑战极限的意志品质,可以通过耐力、力量、柔韧等方面的训练来培养青少年的坚强意志品质。

二、青少年网球运动员心理训练

为了避免在比赛过程中出现上述的不良心理状态,要培养出优秀运动员,除了在选材、严格体能、技战术训练外,一定要从小进行有目的的心理训练,使不同个性的运动员在长期的运动训练中进行心理机能的调节,调动各级心理机制,克服胆怯、紧张情绪,增强自制力,最终在比赛中始终保持精力充沛、情绪稳定的良好竞技状态,发挥出最佳水平。就心理训练来讲,早期训练有着许多优越性和有利条件。从小进行运动心理品质培养,能使小运动员们从小明确运动动机,培养责任感,磨练意志,锻炼性格,增强自信心,发挥创造能力、提高智力,学会心理调节,稳定情绪,改善心理机能,为将来能成为一名优秀运动员而打下扎实的心理素质基础。因此,从学校对运动员进行长期和必要的心理训练,直接影响着他们的运动成绩提高和体育人才的培养,有着积极的深远意义。 我主要是从以下几方面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的。

(一)压力训练法

在每局的比赛中,让运动员们都以0:15或者0:30的比分进行训练比赛。长期在这样的练习方法下,会大大减少运动员们在比赛中的压力,从而更自信的用最好的状态投入到正式的比赛中去。

(二)注意力集中训练法

通过让运动员们努力只看某样运动着的物体(如网球),跟着运动着的物体的运动而转动视线,并且大脑始终要告诫自己要将自己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该物体上,绝对不要随意开小差。经常练习,不仅能够提高青少年网球运动员的注意力,还能够减少运动员们在比赛中所产生的紧张感及减少比赛中的情绪化。

(三)想象训练法

有意识的让运动员们通过在自己大脑中已经形成的表象进行回忆,重复,并创造出自己新的动作参与在里面。通过这些再生想象,让自己对技术要领以及动作的幅度、力量、速度等有更清晰的认识,从而对网球运动产生兴趣。

(四)实战训练法

通过比赛,故意制造出在正式比赛的过程中会出现的问题,比如裁判误判、外界干扰等,从而提高青少年运动员们的心理承受能力、自我调节能力以及坚强的意志品质。

总之,若要想提高这项集智力与体力相结合的网球运动成绩,克服心理障碍是基础,也是关键,因此心理素质的训练在对青少年网球运动员的培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第3篇:青少年心理训练范文

关键词:青少年;心理素质;训练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9-0010-01

青少年是社会上文化层次水平较高、思想较为活跃、最有朝气的群体之一。他们渴求知识、积极向上、胸怀博大,时刻关注国内外的风云变幻,把个人的理想和志向同祖国的兴旺发达和民族的繁荣复兴融合在一起。但是,由于社会转型和自身发展阶段的影响,使得正处于青春期、社会阅历浅的青少年在心理健康方面出现了诸多问题。如在中小学中,却有不少学生存在心理上的偏常,据有关部门进行的心理调查表明,学生的厌学障碍和人际关系问题相当突出。用学生自己的话说,终日过着“单调而紧张”、“烦躁抑郁”的生活。多达近30%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任性、偏激、冷漠、孤独、自私、嫉妒、自卑等。近年来,中小学生由于病态心理而导致心理与行为上的失误,甚至犯罪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发展,甚至危害了家庭、危害了社会。因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研究青少年心理素质训练方法,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对培养适应现代化的人才有着必要的作用。

一、 青少年心理素质训练方法

1.在学校开设相关的心理健康课程,训练学生心理素质。目前不少的大中小学都已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其中也开始涉及心理健康的知识。但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不仅仅是普及心理学有关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进行心理训练、心理指导。心理健康教育课应该是融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和操作性为一体的,这样才能学以致用,真正提高学生抗挫折能力和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减少心理障碍及其他心理问题。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智力正常,情绪健康、意志健全、行为协调、人际关系适应的心理健康标准,全面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2. 用意念来对肌肉或骨骼放松。通过静坐和调息和有意识地“苦思冥想”,达到身心协调统一,使自己逐渐形成一种较固定的思维。如:假设比赛――引起激动――放松入静――再假设比赛――再放松入静的模式。周而复始,如此循环,可逐步消除紧张情绪和恐惧心理。做这样的练习应选择光线柔、幽静的环境,避免外界干扰,要持之以恒,每天进行,不要间隔。 另外,通过做深呼吸运动,使呼吸深、长、匀、细,逐渐遍布全身,在我们呼吸紧张、短促、吃力时,经常做有节奏的深呼吸,能镇定情绪,消除紧张心理。

3.点亮心中自信的明灯。心理学认为,自卑是一种过多地自我否定而产生的自惭形秽的情绪体验。其主要表现为对自己的能力、学识、品质等自身因素评价过低;心理承受能力脆弱,经不起较强的刺激;谨小慎微,多愁善感,常产生猜疑心理;行为畏缩、瞻前顾后等等。自卑的对立面是自信,自信就是自己信得过自己,自己看得起自己。别人看得起自己,不如自己看得起自己。美国作家爱默生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确立自信心,就要正确地评价自己,发现自己的长处,肯定自己的能力。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如果我们能客观地估价自己,在认识缺点和短处的基础上,找出自己的长处和优势,并以己之长比人之短,就能激发自信心。要学会欣赏自己,表扬自己,把自己的优点、长处、成绩、满意的事情,统统找出来,在心中“炫耀”一番,反复刺激和暗示自己“我可以”、“我能行”、“我真行”,就能逐步摆脱“事事不如人,处处难为己”阴影的困扰,就会感到生命有活力,生活有盼头,觉得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从而保持奋发向上的劲头。

4.正确面对挫折,迎接未来。一个人遭遇挫折和失败,内心引起焦虑、自卑、痛苦,心理平衡遭到破坏时,心理防卫机制就会自发地发挥作用,这是由于人的内在心理具有一种摆脱痛苦,减轻不安,恢复情绪稳定,达到心理平衡的适应性倾向。其目的也就是避免精神上的焦虑和痛苦,维持心理平衡以适应挫折。这样我们应该学会在面对挫折时,坦然接受,沉着应付,掌握并运用科学的方法使自己从困境中顺利的解脱,开始新的一天。下面为青少年介绍如下训练方法对付压力、面对挫折、化解烦恼、保持良好心理状态的有效武器:(1)认真分析造成挫折或失败的原因,将其写在纸上,并对这些原因按主、客观两方面进行分类,想一想自己到底是为哪方面的原因而苦恼,然后寻找能防止挫折感产生的方法。(2)如果实在找不到有效的方法,就尝试着改变自己的态度。因为生气、愤怒、苦闷是于事无补的,甚至起着反作用。(3)找一句能激励自己从挫折中转败为胜的话,如名人名言,反复背诵,进行强化。(4)情境分析。针对具体的情境,分析主人公遭受挫折后的心理防御机制,找出哪些是消极的,哪些是积极的,并想象从前的自己在遇到这些挫折时会采取什么对策,现在应该采取什么对策会更合理和有效。

第4篇:青少年心理训练范文

关键词:放松训练;自我暗示;表象训练;模拟训练

现代体育竞赛表明,运动员参加比赛不仅会消耗很多的体力能量,同时会消耗很大的心理能量,如果运动员在比赛中所需要的心理机能和个性心理特征发展得不好,即使在身体、技术、战术方面训练有素的运动员也难以在关键比赛中取胜。心理因素直接关系到运动员的能力是否得到充分发挥,接发球作为一攻系统的起始环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重视一传训练,尤其是一传的心理训练,对排球比赛的胜负至关重要,尤其是以快变多变打法为主的队,抓好一传训练更具现实意义。

一、接不同发球产生的心理问题

1.接正面上手发球的心理问题

这种发球由于面对球网站位,“因此便于观察对方,易于控制落点,准确性较大,能充分地利用转体、收腹力量带动手臂迅速挥动去击球,使发出的球力量大、速度快、弧线平”。一传在面对这种发球时容易对球的落点判断产生偏差,由于一个球失误而产生信心动摇,自信心不足,怕再次失误。

2.接勾手飘球的心理问题

“发飘球时由于击球的作用力通过球体重心,使球不旋转并带有飘晃的飞行,使对方难以判断,容易产生错觉,造成接发球困难”。面对飘球,一传队员由于对来球不能准确判断,容易造成一传队员心理紧张,引起机体上的一系列反应,使运动员反应迟钝、动作失调,导致一传不准或失误。

3.接勾手大力发球的心理问题

“这种发球能充分利用转体收腹带动手臂猛烈挥动力量来击球,发出的球速度快、力量大、弧线低、旋转力强”,容易造成对方接发球困难,在心理上给对方造成较大威胁。一传在面对大力发球时容易对球产生一种恐惧的心理,不敢面对来球,出现躲球、让球现象,该接的球不去接,不该接的球去乱接,造成一传的失误,形成恶性循环不能自拔。

二、心理训练的方法

1.放松训练

“放松训练是通过固定的引导语进行的导引,降低大脑的兴奋水平,放松肌肉,调节植物神经系统的机能由强变弱,使运动员从赛前紧张、焦虑不安的情绪中解脱出来”。教练员可以在训练中和结束后夹杂一些放松的活动,放松队员的心理,还可以放一些音乐来舒缓队员的情绪,使队员发挥更佳的竞技技术。

2.自我暗示

“自我暗示是用语言、思想或表情对心理活动施加影响的暗示调节法,是调节运动员临场状态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积极的自我暗示对增强自信心、消除紧张情绪是非常有益的,有助于提高技术和战术意识,加强技能的学习和巩固。比如,在日常训练中,教练员常用来鼓励队员坚持住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一种表情,都会在比赛中给队员以暗示,对队员起到潜移默化的鼓舞作用。

3.表象训练

“表象训练是指有意识地、积极地利用自己头脑中已经形成的运动表象进行回顾、重复、修正、发展和创造自己的动作,就好像在头脑中放电影一样,也称念动训练、想象训练、心理演练等”。在教学中应用表象训练时要特别注意:(1)表象训练要和动作技能训练交叉进行。(2)表象训练时注意力要高度集中。(3)表象训练时要回忆最理想、最正确的动作过程。教练可以将队员每天的训练过程都拍摄下来再统一放给大家观看,队员在视频中可以准确认识自己在训练中的一些错误,同时教练员再针对一些视频中的错误对队员一一进行纠正。

4.模拟训练

“模拟训练是主要用于短期的心理训练,是为运动员参加竞赛做准备。要搞好这一训练,必须对比赛的对手、环境、条件等方面做出详细的了解与分析”。教练员要经常模拟比赛,让队员适应比赛发挥正常水平,“模拟训练可以分为赛前、赛中、赛后”,一传队员在赛前要端正自己的比赛动机,以稳定的情绪、高昂的热情投入比赛中;赛中教练员要根据一传队员的发挥对其心理施加影响,在队员发挥不佳时及时将队员换下,用语言缓解队员压力提示队员;赛后教练员根据比赛的结果对一传队员心理施加影响。如比赛失败队员难免心理沮丧,教练员要及时调整队员心理,总结一些失败的经验;反之,在胜利的时候队员也会有些骄傲的心理,也需要教练加以调节。

对教练员或青少年队员来讲,心理训练不应当只限于运动过程中进行,而且要在训练和比赛前后进行。这种训练不限于比赛的临近时期,应当贯穿整个运动生涯,因此,对于运动心理素质的训练不是短期的任务,而是长期训练的结果。为此,必须把运动员的全部生活过程作为心理训练的内容,在生活中训练,在教学训练和比赛中运用;反过来,在教学训练和比赛中训练,又在生活实践中运用。提高队员心理素质和自制力,从而更好地发挥队员自身的潜力,提高排球运动的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1]黄汉升.球类运动:排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张晓燕,陆霞.浅析运动训练中的心理训练[J].山西体育科技,2007(2):17-20.

[3]郝霞.对排球运动训练中心理学问题的初步研究[J].科技信息,2003,3(8):450-451.

第5篇:青少年心理训练范文

关键词:青少年;心理训练;调节

篮球运动的心理训练在训练中已经受到普遍重视。特别是青少年篮球运动员在比赛中受心理影响因素较明显。在比赛过程中对比赛的心理准备不足,以及平时训练中缺乏必要的心理训练,而表现出心理意识不强,心理紧张而使比赛状态不佳,技战术表现差,往往由于心理稳定性差,比赛失误较多,不能发挥出平时训练的技战术水平,使比赛失利,影响比赛成绩和效果。青少年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心理变化是朝着两种状态发展,一种是积极的心理变化,是向着积极有效的方面发展,使运动员在赛前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和最佳竞技状态;另一种是消极的心理变化,是向着消极方面发展,则使运动员形成不良心理状态和较差的竞技状态。如何使青少年篮球运动员在基础训练阶段能打下良好的心理训练基础,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以积极向上的心态应对比赛,并在不同层次的比赛中发挥出应有的技战术水平和体能与素质水平。这就需要在平时训练和比赛中加强青少年的心理训练。

1 影响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的心理因素

在篮球比赛中,外界环境的变化,裁判员执法情况,教练员临场指挥,运动员身体状况等一系列因素,是影响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的主要原因。

1.1 裁判员在临场比赛执法中的公正与否,判罚处置是否得当,会对青少年运动员的心理情绪产生直接的影响。

1.2 比赛中对手的强弱与相互之间的制约是造成运动员心理和思想不稳定的直接动因,参赛层次的不同对运动同的心理影响也是不同的。

1.3 在攻守对抗中所表现出来的比分领先,相持或落后等不同情况会影响青少年运动员的心理变化,特别是在关键的场次,关键的时间和关键的比分情况下,比赛时间越临近结束,场上的气氛就是显得越加紧张,对抗也会随之更加激烈,对运动员心理冲击也会越大,此时场上的比分和时间是造成比赛双方运动员情绪波动的最重要因素。

1.4 同队队员之间由于对临场情况认识判断不一致,配合打法不统一,比赛中出现失误、失分等所产生的埋怨情绪也会引起青少年运动员的心理变化。

1.5 比赛地点,环境等客观因素,如对场地不熟悉,场地的灯光不适应等一些情况也会引起青少年运动的心理变化。

2 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的一般心理训练方法

2.1 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的心理训练应与身体训练和技、战术训练密切结合。

青少年运动员的心理因素影响着身体,技术和战术的发挥程度。体力受心理因素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如果运动员参加训练和比赛时情绪低落,意志消沉,信心不足,遇事胆怯等,便不能使机体的潜在力量得以充分发挥,从技术和战术来说,要在训练和比赛中得到充分发挥,更需要进行心理训练,因为运动员必须能根据临场情况的变化,当机立断地采取行动,这便要求青少年篮球运动员不仅要有注意高度集中的训练,而且还要有思维敏捷性和灵活性的训练,适宜的情绪兴奋性和稳定性训练,意志果断性、顽强性、自觉性等训练,才能充分施展运动员的技术和战术水平。如果缺乏必要的心理训练,青少年篮运动员的心理素质不好,即使身体、技术、战术水平较好,但在比赛中也难以稳定地取得好的成绩。青少年篮球运动员不仅应具备身体和技术方面的优势,而且也要具备心理方面的优势,只有具备上述两方面的优势,才能充分发挥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的实力水平,达到以弱制胜,出奇制胜的功效。因此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的心理训练应与身体技术和战术训练密切结合。例如,在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的组合技术的教学与训练中,应考虑组合技术在应对比赛中的特点,青少年运动员的心理特点,适当增加心理方面的训练内容。在技术训练设置中采用在高强度,高速度,激烈的对抗中运用技术,并随着他的身高、体重、身体素质的不断提高,来变换训练节奏和比赛强度,以便在对抗和心理压力较大的条件下掌握和运用技战术,形成良好扎实的基本功。

2.2 注意集中训练

青少年篮球运动员学会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对于完成训练和比赛任务是非常重要的。运动员只有提高集中注意的能力,才能促进认识的活跃状态,提高情绪的兴奋水平,加强意志的努力程度,达到提高训练和竞赛效果的目的。注意集中训练,就是使运动员学会全神贯注于一个确定目标,不受任何外来刺激的影响和内心杂念所分散,始终把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于当前的活动任务上。在平时的训练中,教练员可采用低声发令决来训练运动员的注意力。即教练员以极其微弱的,勉强能让运动员听清的声音发出命令,让运动员执行,迫使青少年运动员高度集中注意力。

2.3 意志训练

意志训练在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的整个训练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教练员要善于把运动员的意志训练始终如一地巧妙地安排到训练中去,采用各种训练手段,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确定目的,持之以恒,提高难度,增大负荷,强化比赛因素,提高竞技意识都是关于意志品质的培养方法。如进行篮球攻防一对一,二对二,三对三的攻防对抗练习,从而自觉地进行意志努力。教练员可采用对比赛的篮球运动员有用胜者休息,败者连续比赛的轮换方法来刺激运动员,以达到锻炼意志的目的。

3 青少年篮球运动员比赛时的心理训练

第6篇:青少年心理训练范文

摘 要 网球运动员的心理素质训练是现代网球运动员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同身体训练、技术训练和战术训练一起构成了现代网球运动的完整体系。青少年网球运动员由于身心还不十分成熟,再加上缺少这方面的训练,在陌生的环境和对手面前经常难以发挥出应有的技战术水平。我们应该根据运动员不同的心理特征设置不同的训练方法。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观看比赛法,数理统计法对部分省市的青少年网球运动员进行了跟踪研究,得出的结论有:1.心理调节能力和技术能力、战术能力、身体能力一样受后天环境和实践活动的影响,可通过训练获得和提高。心理调节能力的训练遵循一般技能学习的规律,必须长期地、系统地进行。2.青少年运动员主要采用意念训练法、诱导训练法、模拟训练法进行心理技能训练,要以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要同训练者的专项训练相结合并设法用量化指标评定心理技能训练效果。

关键词 青少年 网球运动员 心理训练

一、青少年网球运动员的心理现象

(一)青少年网球运动员主动参与意识不强

目前青少年网球运动员参与各项训练的总体特点是被动参与多,主动参与少。在被动参与中,外在因素控制下的被动参与多于自控下的被动参与。运动员的积极主动参与比例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少,主动消极参与和自控下的被动参与随年龄的变化无显著差异;外在因素控制的被动参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而低龄运动员的主动参与水平和外在因素控制下的被动参与比例是最高的。这主要是由于他们是在家长和教练共同努力下开始网球训练的,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出现的自信心不足和成就动机水平的降低,又导致了主动参与比例下降。

(二)青少年网球运动员情绪控制能力不足

从情绪体验上看,青少年网球运动员的情感很丰富,比赛易兴奋,易于冲动,常常因长一分、赢一局、赢一盘(场)比赛而表现很大的情绪波动,从而造成有些运动员在比赛中善于打“顺风球”,不会打“逆风球”。这不仅与青少年运动员神经系统的抑制力薄弱有关,也与教练员在平时比赛和训练中对心理素质训练重视不够有关。有些教练员往往凭经验和习惯,就事论事地进行临时性的简单处理,很少透过现象去分析那些致使青少年运动员发挥失常的本质原因,不知道此种情况是由于缺乏自我抑制和心理调控的能力导致的后果。

(三)青少年网球运动员存在“吃软怕硬”的心理

从意志品质方面来看,青少年网球运动员存在着心理调适能力差。比如,遇到运动水平明显好于自己的对手时易产生明显的畏惧心理,发挥不了自己的应有技战术水平;在遇到与自己水平相当的对手时则表现出过度紧张和拘谨,在比分接近时出现盲目急躁,不知所措,往往造成不必要的失误,影响自己的运动成绩;在遇到实力明显强于对手水平时,又易盲目兴奋,出现大的情绪波动,注意力不能集中,表现不出应有的运动水平。这种“吃软怕硬”的现象实质上是缺乏有效竞争力的外在表现。

(四)青少年网球运动员应变能力不足

从运动思维方面来看,当今的青少年网球运动员掌握的技术都较为规范,比赛中较能熟练地应用几种常规战术,在打法上呈现出普遍化、常规化。但在结合自己特点的个性化动作技术和有创意的打法上明显训练不足,也就是说很多青少年网球运动员的应变能力普通比较差。

二、青少年网球运动员心理素质的训练方法

(一)意念训练法

意念训练法是指运动员有意识地、积极地利用头脑中已经形成的运动表象或充分利用想象进行训练的方法。它对技战术训练作用显著,如在练习之前通过对战术要领方法的想象,在大脑皮层中留下技术“痕迹”,然后在练习中把这些痕迹激活,可使动作完成得更加正确、顺利。还有在训练之后,对刚刚完成的练习进行技术“回忆”,使正确动作在脑海中更加巩固。假如动作中出现错误,在回忆中伴随着对错误动作的“纠正”,与正确技术进行对比,可以使其得到“克服”,避免下次练习再次出现。此种方法同样可以训练运动员注意力素质和心理唤醒能力,运动员可采用闭目练习,最好在一个舒适的地方坐着或躺着进行,这样可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诱导训练法

诱导训练法是指在训练中采用有效刺激物把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引导到某一个事物或方向上去的训练方法,可为顺利完成训练与比赛任务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诱导的途径是多样的。诱导者发出语音信号,或者通过做示范、展示图片、放录像和电视,由运动员的听觉器官或视觉器官接受信息,并按照预定要求去实施。在使用诱导训练法时要注意所采用的诱导手段应是运动员感兴趣的,能引起运动员注意力转移的。我们可以用此种方法训练运动员的表象素质,促进青少年网球运动员利用正确的动作表象采取合理的动作技术,发挥最佳的技战术水平。

(三)模拟训练法

模拟训练法是指模拟设置未来比赛中可能出现的条件进行的训练。在模拟训练中,组织训练的主体,要通过所制造的模拟条件对训练的客体实施心理训练和控制。模拟训练内容包括很多,如对竞赛组成因素的模拟训练;对包括比赛环境在内的环境条件适应性的模拟训练;适应比赛对手特点的模拟训练;适应时差的模拟训练等。在进行模拟训练时,要对比赛的对手、环境、条件等各方面进行详细的了解和分析,然后,根据分析研究的结果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激烈的网球比赛每个动作都是非常短暂的,在有限的时间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合理的动作就需要采用模拟的训练来提高青少年的注意素质和放松素质,让运动员形成良好的肌肉记忆,以便在高水平比赛中发挥自己的最佳水平。

三、结论与建议

(一)心理调节能力和技术能力、战术能力、身体能力一样受后天环境和实践活动的影响,可通过训练获得和提高。心理调节能力的训练遵循一般技能学习的规律,必须长期地、系统地进行。在平时的训练中,不能忽视心理技能的训练。

(二)青少年运动员和职业运动员的心理特征不同,比赛的影响因素也不同,故所采用的训练方法和手段也不同。青少年主要采用意念训练法,诱导训练法,模拟训练法,职业运动员主要采用目标设置法,自我调节法,注意力集中训练法以及生物反馈调节法。进行心理技能训练要以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要有计划地进行并长期坚持,要争取训练者积极主动的配合,要同训练者的专项训练相结合并设法用量化指标评定心理技能训练效果。只有这样,心理技能训练才有可能产生实效。对容易引起紧张的心理因素要与日常训练同步进行。通过训练使运动员临场时能保持稳定的心理状态。训练使要采用多样化的手段来进行,把心理训练、身体、技、战术训练与实际比赛相结合,充分调动运动员的积极性,使心理、身体、技、战术得到全面发展,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

参考文献:

[1] 田麦久.运动训练学(第二版)[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8.

[2] 卢文孝.探析心理训练在网球比赛中的作用[J].科技信息.2011(17).

[3] 王冠东.心理训练对网球运动的影响[J].山西体育科技.2008(Z1).

[4] 牛寒松.心理训练因素对网球运动员预判能力的影响分析[J].科技信息.2010(13).

[5] 黄振海.浅谈网球运动员心理训练[J].华章.2010(30).

[6] 乔宁.网球运动员的心理训练四要素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7篇:青少年心理训练范文

摘 要 为了尽可能的降低赛前不良情绪对青少年武术散打运动员的影响,为赛前建立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案提供理论参考,本文就针对青少年武术散打运动员赛前心理训练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文章首先具体分析了赛前焦虑、淡漠消极以及过度紧张等三种青少年武术散打运动员常见的赛前不良情绪,然后又在此基础之上,针对运动员的赛前不良情绪探讨了相应的心理训练策略,希望能够为青少年武术散打运动员赛前心理训练的有效开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 赛前不良情绪 武术散打 心理训练

随着现代武术散打运动的不断发展,武术散打赛事开始变得越来越激烈。运动员要想在比赛中取得理想的运动成绩,除了要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技、战术水平之外,过硬的心理素质也开始逐渐成为了影响运动员运动成绩的关键性要素。然而,对于青少年武术散打运动员来说,由于他们的运动经历较短,经验较少,所以在面对比赛时,尤其是在面对一些重大比赛时,常常会在赛前出现一系列的生理反应和心理反应,例如:血压升高、心理加快、注意力不集中、紧张焦虑等等,这些实际上就是通常所说的赛前应激状态。良好的赛前应激状态对于运动员技、战术水平的充分发挥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不良的赛前应激状态,如,过度焦虑、过度紧张或者是抑郁等等则会严重影响运动员的运动成绩。因此,为了尽可能的降低上述赛前不良情绪对青少年武术散打运动员的影响,为赛前建立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案提供理论参考,本文就针对青少年武术散打运动员赛前心理训练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

一、青少年武术散打运动员常见的赛前不良情绪

要构建科学、合理的赛前训练方案,首先必须要全面的了解和掌握青少年武术散打运动员在出现不良赛前应激状态时,常见的不良情绪类型。对于青少年武术散打运动员来说,他们在面对重大比赛时,最常见的赛前不良情绪主要有赛前焦虑、淡漠消极以及过度紧张等三种类型,以下就针对这几种常见的赛前不良情绪分别进行具体的分析:

(一)赛前焦虑

武术散打作为一项典型的对抗性的体育运动项目,与其它一般性质的体育运动项目相比,其不但对抗性强,而且技战术内容丰富多变、极不规则。再加上,在武术散打运动中疼痛和创伤总是难以完全避免的。所以,在武术散打运动中,青少年运动员的比赛焦虑水平整体上要远高于其它体育运动专项青少年运动员的比赛焦虑水平。而赛前焦虑如果升高到一定的程度,就会对运动员正常的心理活动、主观体验以及正常思维能力产生消极负面的影响,使得运动员在比赛的过程中,感到烦躁不安,动作的协调性也会降低,并因此影响到自身运动水平的正常发挥。

(二)淡漠消极

淡漠消极是青少年武术散打运动员在比赛之前极易出现的一种不良情绪,这种不良情绪在运动员过度疲劳或者是伤病未愈的情况下最为多见。由于青少年武术散打运动员自身的比赛经验较少,在面对比赛时,对于比赛中的不利因素想的过多而又缺乏积极有效的解决办法,本就比较容易出现消极淡漠的问题。此时,如果再遇上过度疲劳或者是伤病未愈的情况,运动员往往就会出现竞争意识淡薄,消极淡漠的问题。而一旦出现淡漠消极的情况,运动员在比赛中就很难积极的去捕捉战机,也很少会做出积极有效的主动进攻,以至于比赛情绪低落、缺乏信心、意志消沉,相应的也就很难取得理想的运动成绩。

(三)过度紧张

过度紧张,也是青少年武术散打运动员较为常见的一种赛前不良情绪。由于青少年武术散打运动员相对来说参加比赛的经验比较少,所以在面对比赛,尤其是重大比赛时,常常会患得患失,过度担心比赛的胜负结果。在这样的情况下,运动员在参加比赛的过程中,常常就会因为过度紧张而无法尽快适应赛场的环境和氛围,以至于注意力不集中,在进攻时出现猛冲乱打、击法不清、击打效果不明显;在防守时手足无措,动作失调、出现防守漏洞等一系列的问题。如果在这样的情况下,运动员不能尽快调整过度紧张的情绪状态,往往很快就会精疲力竭,输掉比赛。

二、青少年武术散打运动员赛前心理训练策略分析

针对上文所分析的青少年武术散打运动员在面对比赛时,常见的几种赛前不良情绪,特提出了如下几点关于青少年武术散打运动员赛前心理训练的策略:

一是,要注意引导青少年武术散打运动员明确比赛任务,端正比赛动机。在引导运动员明确比赛任务时,尤其要注意“知己知彼”,以防止运动员由于对对手的不实猜测而出现过度紧张和赛前焦虑等问题。

二是,要培养和提升青少年武术散打运动员的自我调控能力。在开展训练工作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健全青少年武术散打运动员的赛前心理训练体制,通过系统的训练来提高运动员的自我调控能力,让运动员掌握常用的情绪调控方法,如:自我暗示法、冥想放松法等等,以确保运动员在面对比赛时,能够形成最佳的情绪状态。

三是,要注意通过预防训练来提高青少年武术散打运动员的适应能力,最大限度的消除比赛的干扰因素。对于青少年武术散打运动员来说或,因为比赛环境陌生而紧张不安,是造成赛前焦虑和过度紧张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针对这种情况,开展预防训练以提高运动员的适应能力,消除比赛的干扰因素是十分必要的。所以,如果是在陌生的环境中进行比赛,教练员一定要注意组织运动员熟悉比赛场地,检查比赛条件,如果在陌生的场地中发现了不利于运动员发挥的因素,就要及时针对原定的训练计划或者是原定的比赛目标做出调整,以避免环境因素带来的消极影响。

参考文献:

第8篇:青少年心理训练范文

关键词:青少年;篮球运动员;比赛心理训练与控制

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篮球运动水平的提高,青少年篮球运动向着更高、更快、更强的方向发展。但在青少年篮球比赛中,经常会发生发挥失常,不能打出自己队伍应有的水平。通常发生在几个主力队员身上,或者整体发挥失常。青少年篮球运动员赛中心理障碍的产生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一般可以从主客观两方面的因素加以阐述。

一、主观因素

(一)缺乏坚定的自信心

一般来说,自信心就是人对自我能力的客观评价,自信心与运动员掌握的技战术水平和熟练程度密切相关,是篮球运动员在比赛中保持良好心态和技战术正常发挥的基础和保证。自信心可使运动员在状态和心境不佳的状态下,抑制和消除不利因素的影响,保证技战术的正常发挥。假如运动员赛前准备不充分,没有大赛经验等,都会使运动员产生紧张心理,失去自信心,显得缩手缩脚,技战术水平无法正常发挥,也势必影响比赛的成绩。

(二)缺乏稳定的情绪

心理学认为,情绪是由于人类对于生理性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产生的态度体验。在篮球比赛中,过分紧张和焦虑情绪是引起运动员竞技水平下降的最常见的原因。一般来讲,适度的紧张情绪有助于激发运动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但是,如果过度紧张就会导致心理失常, 进而发挥不出应有的技术水平,不能使临场的心理状态保持最佳。

(三)缺乏适应能力

篮球运动员的适应能力,有身体的适应能力和精神的适应能力。篮球比赛是瞬息万变的复杂的对抗性项目, 身体和精神两方面的适应能力能否适应场上的变化,直接影响运动员的临场发挥。如果运动员对场上出现的一些突如其来的机体刺激和精神刺激,不能自我控制和适应的话,往往会产生情绪上的波动,影响技战术发挥。

二、客观因素

(一)外部刺激因素

在篮球比赛中,运动员往往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外部刺激,如客观环境、观众因素、裁判因素等。这些因素都会对篮球运动员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有时是良性刺激,有时是干扰刺激。在面对两种不同的刺激时球员的感受及其水平发挥也是不一样的。在良性刺激下队员表现士气高涨、斗志昂扬;而干扰刺激使球员往往表现出心理紊乱及异常心理,从而导致心理负荷增大、生理和心理失衡、体力下降、技术动作变形、失误犯规增多,乃至比赛失败。

(二)运动员自身因素

篮球比赛对抗十分激烈,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有很高的要求,一名高水平运动员先天的素质是重要的,但后天的身体条件的改善和提高,则是稳定临场心理状态的基础。如果比赛中,运动员的运动组织出现异常,精神上感到力不从心,临场的情绪一定会发生变化,破坏和影响运动员自身正常的临场心理。

(三)教练员因素

教练员赛前和赛中语言及流露出对运动员的期待程度,会对队员产生很大的影响,教练员如果能够正确分析各种有利和不利因素,切合实际对队员制定出合理的比赛方案,就会对队员生积极的心理影响,使队员兴奋性高,潜能发挥的越充分。

(四)集体配合因素

篮球运动是一项集体运动,队友间默契、流畅的配合,必定增强队员的自信心和队友间的信任感,使运动员在场上始终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比赛场上形势难以预料,每个队员都有可出现失误、漏人、误传、误投时有发生,导致队伍配合和打法不一、不协调。此时, 如果队友之间相互埋怨、指责、不信任,很容易引起全队情绪低落,担心失误,结果必然使全队注意力分散,能力全线崩溃,产生运动焦虑,影响比赛成绩。

三、提高青少年运动员心理调适的途径

教练员通过调节运动员情感,提高运动员训练积极性,以促进运动成绩的提高。在训练过程中注重心理训练,有目的、有计划地要求运动员进行一些有益的心理活动是十分必要的。

(一)针对青少年运动员个性特点进行训练。因为同样的方法对不同的对象,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二)对青少年运动员要采取多表扬、多鼓励的方式。因为女运动员比男运动员更惧怕失败的打击。对自己要求越高的青少年运动员,越不能容忍太多的批评与指责。

(三)作为一个教练员应该明白,自己的训练与指挥能力,直接影响着运动员的动机水平。

(四)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目标,并在一定时间内,经过努力能够实现的目标。

(五)应用赞扬、鼓励的手段。这种积极的社会强化手段,对女运动员非常重要。积极的强化手段是运动员行动的动力。反之,消极的强化手段则将成为其行动的阻力。

参考文献

[1]托马斯·A.塔特科,杰克·w.理查兹.实用运动训练心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4.

[2]王钱泉.如何解决篮球教学中的不可控制性[J].体育新课程,2005.

[3](美)布朗(Brown,D.)著.张忠秋译.篮球心理训练[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2005.

第9篇:青少年心理训练范文

关键词:足球教练员;心理训练;现状与对策

前言

足球是足球运动或足球比赛的简称。当然它也指足球比赛中的用球。足球运动是一项古老的体育活动,源远流长,最早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种球类游戏“蹴鞠”,后来经过阿拉伯人传到欧洲,发展成现代足球。不少国家将足球定为“国球”。 足球运动发展到今天,优异运动成绩的创造对运动员的要求愈来愈高。一个优秀的足球运动员除了具备出色的身体素质和较高的技术水平外,还需要具备良好地心理素质,这是必须的条件。现在中学的好多足球运动员正处于青年发育阶段,在教练的指导下已经具备了较好的身体素质和技术水平,但是还没有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所以对他们进行心理训练是很重要。在这里提的心理训练就是采用专门的方法和手段、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足球运动员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施加影响的过程,其目的是培养和增强运动员的各种心理技能。

青年阶段是各种能力的重要形成阶段,比如:自我意识逐步增强;心理矛盾现象开始经常发生,而且有时容易激化;社会交往开始日益增多;生理上大脑充分发育,使得智力发育基本成熟等;所以青少年足球教练员把握运动员的这些心理特点运用正确的科学方法,对运动员进行长期有组织、有目的、系统的心理训练才能培养出各项品质优异的心理素质。

1研究对象及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文以乌鲁木齐市体育运动学校的4名足球教练员以及该地区的乌鲁木齐市一中、乌鲁木齐市三中、乌鲁木齐市六中、乌鲁木齐市十七中、乌鲁木齐市二十三中、乌鲁木齐市三十一中、新疆大学附中、新疆师范大学附中、新疆农业大学附中、新疆医科大学附中等27所中学的46名足球教练员,总共50名足球教练员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查阅和收集了与本研究的大量的相关资料,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1.2.2专家访谈法:就乌鲁木齐市部分高效和中学的足球教练员和相关足球教学的教师们进行座谈。了解目前乌鲁木齐市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情况和训练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征求他们的宝贵意见,并在专家指导下制订一系列训练方法。

1.2.3问卷调查法: 根据本人论文的需要设计调查问卷,对乌鲁木齐市青少年足球教练员发放调查问卷50份,最终收回问卷48份,回收率96%,其中有效问卷45份,有效率90%。

1.2.4数理统计:将收回的45份有效问卷的信息与资料整理归类,用 Excel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教练员对心理训练的认识

从表1可以看出,被调查的足球青少年教练中认为“越是优秀的运动员,其心理素质也越好”这句话的赞同率达到了95.5%;这说明心理训练已引起越来越多足球青少年教练员的重视。

表1足球教练员对心理训练的认识程度调查表

2.2对队员实施心理训练最佳时期和时间的选择

从表2可以看出来,对队员实施心理训练最佳时期的选择问题上,66.3%的教练员选择在过渡期,27.4%的教练选择在准备期进行心理训练,只有6.3%的教练选择在比赛期进行心理训练;这说明多数青少年足球教练员选择心理训练的时期正确,只有少部分教练员选择的时期不合适。

表2教练员对队员实施心理训练最佳时期的选择调查一览表

从表3可以看出,对队员实施心理训练最佳时间的选择问题上,68.9%的教练选择在训练课的开始进行心理训练,13.3%的教练选择穿插在训练课中进行心理训练,17.8%的教练选择在课后进行心理训练;这说明:大部分的教练员时间选择正确,部分教练员选择时间不合适。当然,对心理训练适宜阶段和训练课时间的选择并不是绝对的不能选择比赛期和课后,这里只是说明在过渡期、准备期和训练课的开始进行心理训练,能更有效的保证心理技能的学习和训练课的效果。

表3教练员对队员实施心理训练最佳时间的选择调查一览表

2.3对队员从事足球运动动机的了解

从表4可以看出,在本次被调查的教练中,20.0%的教练员对队员从事足球训练的动机非常了解,55.6%的教练员对运动员从事足球的动机一般了解,还有24.4%教练员不太了解;调查结果显示,教练员还需要对队员加强了解。在训练过程,能够更好地帮助队员的进步,培养为集体和祖国的荣誉而战的思想。

表4教练员对队员从事足球运动动机的了解情况调查一览表

2.4对队员进行赛前动员程度的选择

多数球队都在比赛前要进行赛前动员,基本上是用领导讲话或教练讲话的形式,讲明比赛意义、要求,提出成绩要求等等。这实质上就是心理动员:它要求运动员通过心理活动来接受,并引起运动员新的心理活动。本次调查结果表明:没有教练员选择“不做动员”,说明所有的教练员对赛前动员持肯定态度,均认为赛前动员是有作用的,对比赛能够产生重大影响;教练员对赛前动员的概念和作用的认识不够清楚。多数教练员走进了一个误区,做最大程度的动员能获得最佳竞技状态;部分教练员更重视技术训练对比赛结果的影响,对赛前动员对比赛结果的影响认识不足。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3.1.1乌市青少年足球教练员虽然对心理素质训练的重要性有较充分的认识,但对如何正确应用心理训练的方法缺乏科学的认识和系统的掌握,不利于运动员竞技水平的提高。

3.1.2乌市青少年足球教练员在对足球运动员尤为重要的自信心、意志、注意力三项心理品质的训练中,认识不清,采用的方法不正确。

3.1.3乌市青少年足球教练员对心理训练所需的基本方法掌握不正确。如:心理训练课时期的选择、心理训练时间的选择、赛时队员兴奋度的控制、对队员从事足球运动动机的了解等。

3.2建议

3.2.1乌市青少年足球的管理部门,应鼓励高学历的专业人才从事青少年足球训练工作,以满足足球训练、科研水平的飞速发展的需要,尽快提高青少年足球心理训练水平。

3.2.2为现在尤其是乌市青少年足球教练员创造心理训练学习机会,请专家多办心理训练培训班,尽快提高他们的心理训练水平,增强执教能力。

3.2.3组织足球心理训练专家组,遵循青少年心理发育特点,制定行之有效的心理训练大纲,统一编制青少年足球心理训练教材,使青少年足球心理训练科学化、系统化。

3.2.4组织有心理学基础,有心理训练实践经验的青少年足球教练员到内地或国外发达地区学习先进的心理训练方法。

3.2.5组织各支青少年足球队定期举行有关心理训练专题研讨会,以便更快提高广大教练员心理训练的理论和实践水平。

[参考文献]

[1]程华茹、刘松山.关于少年足球运动员心理训练的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1998.1.

[2]车文博. 体育运动心理学.[M].吉林教育出版社,1990.

[3]车文博. 心理咨询百科全书.[M].吉林人民出版社,1989.

[4]陈坚、拟刚彦. 目标定向理论及其问卷的初步检验.[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9.1,5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