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课内阅读论文范文

课内阅读论文精选(九篇)

课内阅读论文

第1篇:课内阅读论文范文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人们常常会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就是虽然从整体上来看语文教学效率不高,学生的语文水平不能尽如人意,但每个学校、班级总有少数语文尖子生,问他们经验,大多回答得益于课外阅读。吕叔湘先生在《语文教学中两个迫切的问题》一文中也谈到了这种情况:"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得益于课外看书"。其实,只要我们稍加留心就会发现,无论是中学生中的语文学习尖子,还是一些知名的学者作家,大多在青少年时代有过大量自由阅读的经历,大量课外阅读是他们通向成功之门的必由之路。例如刘绍棠、丛维熙、叶文玲等一批作家就是通过大量阅读走上写作道路等。大量阅读还使曾一度被认为是低能儿的学生奇迹般地改变了命运,进入了优等生的行列,作家权延赤、特级教师钱梦龙等都谈到了自己少年时代的这种经历。显然,大量的课外阅读对学生阅读水平、语文能力乃至认知思维水平的提高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为什么课外阅读会有这种作用呢?这是因为它是一种真实的阅读。在课外阅读中,阅读者是为了了解内容而去阅读的,通过阅读,他获得了新的信息,而阅读者语言能力在这种大量的持续的阅读实践中自然得到了提高。换句话说,就是阅读者和阅读材料之间存?quot;信息落差",阅读者为了获取未知信息,启动自己的语言习得机制,与阅读材料进行了信息交流,从而自然习得了母语书面语能力。正如儿童习得自己的母语口语,并没有什么人给他系统的讲解词语涵义、句子结构,他通过和周围环境的语言交际,在大量的语言实践中自然习得了母语的口语能力。此外,课外阅读对学生往往有极大的吸引力。我们发现,虽然学生对语文课和语文学习不感兴趣,但对课外阅读却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在国外阅读学研究中有一?quot;杰克现象"说的就是这种情况。一个叫做杰克的学生在学校被老师们认为缺乏阅读兴趣,他常常到原课文太没有味道,不精彩,然而在家里父母却埋怨他过分迷恋阅读,以致于一份杂志、一张旧报纸,甚至一页广告他都百看不厌。看来这种现象的确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即使是同一作者的同一作品,放在课本以外,学生津津乐道,爱不释手,一旦入选课文,一到课堂上就精彩非昔了。一位叫做卡罗尔的阅读学家形象地把它概括为"课内海明威没有课外的海明威精彩"。其实,并不在于是课内还是课外,只要我们进行的?quot;真实的阅读","课内海明威"是可以和"课外海明威"一样"精彩"的。

与课内精读和语言学习相比,真实的阅读(包括课内和课外)有自己的鲜明特点,它近似于生活中的自然阅读,是一种大量、真实的阅读实践活动。真实的阅读既不需要像语言学习那样在阅读后对阅读材料进行内容和形式上的分析讲解,也不需要像一般阅读能力训练那样在读后完成各种阅读检测题。真实的阅读首先是真实的,阅读者为需要而阅读,为获取信息而阅读,为实用而阅读,为兴趣而阅读,它关注的是文章的内容而不是文章的形式,阅读者通过阅读获得了未知信息。因此,真实的阅读要求把说明文当说明文来读,把议论文当议论文来读,把文学作品当文学作品来读。读说明文能获得新知,读议论文能了解新的观点,读文学作品能受到感染熏陶,只要读懂了文章的内容,阅读的过程便是语言能力习得的过程。其次真实的阅读时实践的,语言习得论认为,学生的阅读能力主要是学生在阅读活动中自然习得的,而不是仅仅通过老师对阅读材料的分析讲解和对阅读方法的介绍提高的。而且这种阅读实践是真实的、负载信息量的,不同于阅读训练中针对阅读技能的阅读实践。第三,真实的阅读是大量的,只有大量、持续的真实的阅读,才能使学习者语文能力不断得到提高。由于真实的阅读减少了课文分析和阅读训练,也使大量阅读成为可能。事实证明,许多老一辈的专家学者,无论是文学工作者还是自然科学工作者,他们杰出的写作能力和阅读能力就主要是通过这种真实的阅读获得的。

从教学理论上看,真实的阅读很容易在现存的语言学习理论体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在个体母语水平发展系统中,它与儿童母语习得一起反映了从口语习得到书面语习得的母语水平发展到全过程;在语文教学系统中真实的阅读与语言学习和语言训练共同构成了科学的语文教学体系;在语言教学系统中,真实的阅读和真实的交际分别在语文教学和外语教学中发挥主要作用。目前,通过大量自由阅读来提高学生书面语能力的观点已经得到了国内外语言教学专家和广大于语言教师的普遍认同。美国著名语言教学理论家克拉申在谈到如何提高美国人母语识字读写能力时,特别推荐一种阅读方法--随意自愿阅读(freevoluntaryreading简称FVR)。"FVR是自愿进行的一种阅读。读自己爱读的书,不用写读书报告,要求在每章阅读后回答问题,也不要求查阅生词,碰到不爱读的书就放下,去另找一本",他认为,如果能坚持这样做,"阅读和写作水平就会得到提高"(《外语教学与研究》1996年第一期)。显然,FVR就是一种真实的阅读,不过,真实的阅读包括的内容比FVR更广一些。

从教学实践上看,几乎所有成功的语文教学者和语文学习者都注重发挥了真实的阅读在提高语文能力方面的主导作用。一些大型的语文教改实验方案也是如此。上海市有一个"扩大阅读,课时分段式"教改实验方案,这个方案从高中的5课时,初中的6课时中分别划出2课时来让学生自由阅读各种书籍,学生们对这种自由阅读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通过大量阅读,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了全面、大幅度的提高。(详见《语文学习》1989年第七期)目前,湖北宜昌市正在实施的初中语文"课内外衔接"语文能力训练教改实验,也将大量课外阅读放到了语文教学中的突出地位,将它作为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主要手段。无独有偶,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中,有两个成功的语文教改方案也是以大量课外阅读为主要特征的,一个是由国家教委发文推广?quot;注音识字,提前读写"教改实验;一个是山东烟台市小学语文"大量读写,双轨运行"教改实验。前者突破了小学低年级不能进行阅读和作文的模式,在儿童入学不久,尚不认识汉字和识字不多的情况下,利用汉语拼音使识字和阅读、写作同时起步,交叉进行,寓识汉字于阅读之中,发挥了阅读对识字、说话和写作的促进作用。后者把小学阶段的阅读和写作总量分别提高了5倍和4倍,把语文教学时间一分为二,一部分用于课堂教学,一部分用于课外自由阅读。在三~五年级每周开设三节课外自由阅读课,建立了课内阅读教学和课外大量阅读相结合的阅读教学"双轨运行"新机制。这两个实验都取得了大面积大幅度提高学生语文读写能力的显著效果。不仅如此,实验对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发展学生的认知思维能力,陶冶学生情操,增长知识开阔视野等也起了积极的作用。(详见《人民教育》1992年第10期和《小学语文教师》1995年第10期)

那么如何将真实的阅读和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结合起来呢?首先,我们必须坚持"大大语文"的语文教改方向,坚持语文教学和社会生活结合,坚持在语文教学中弘扬人文传播民族文化。因为从语言习得论的观点看,语言能力只有在联系信息和心理信息同时传递同时加工的真实的语言活动中形成,不负载信息量的语言活动不是真实的语言活动。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使真实的阅读占据主导地位,使阅读活动紧扣时代脉搏,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学生思想实际,突出语言的民族文化特色,这些也是语文作为负载文化的交际工具的性质决定的。

其次,我们要坚持在大量真实的阅读实践中提高语文能力,这一点和目前具有广泛影响的语感教学论是基本一致的。按照语言习得论的观点,学生的语言能力主要是习得的,而不是通过学习获得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不仅要重视语文知识的学习,更应大幅度增加阅读实践在教学中的比重,减少对课文的讲析,让学生在大量的阅读活动中提高语文能力。同时,我们还要注意这种阅读实践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现代文阅读能力训练,而是主要关注内容的真实的阅读,所以我们还要减少作业量,使学生从书山题海中解放出来,有充分的时间进行主动的生动活泼的真实的阅读。

第2篇:课内阅读论文范文

1、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课堂教学中,老师往往局限于教材的繁琐分析,有些家长更愿意让孩子做各种各样的试卷,不愿让他们读课外书。

2、课程标准规定小学阶段完成145万字的阅读任务。实验的基本目标是通过教材建设,制定课外阅读规划,加强课外阅读指导,使课标中关于课外阅读的要求落到实处。

二、课题的提出.

1、课程标准提出义务教育阶段应该完成400万字的阅读任务,其中小学阶段应该完成145万字。根据课程标准的精神,丰富语文积累,培养课外阅读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养。

2、通过课内拓展阅读,扩大课外阅读量,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陶冶情操,培植人文精神,积淀民族文化。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

1、进一步研究并掌握当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体系,拟订各年级各年级课外阅读的培养目标。

2、探索课外阅读的基本原理,基本途径和基本经验。

3、探索课外阅读与语文教学活动的关系,研究课外阅读的模式。

4、研究课外阅读对学生成长,认知的作用,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

5、通过本课题的实验,推进我校小学语文教育素质化,促进儿童全面素质的提高。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1、课外阅读的基本原理,基本途径。

2、课外阅读的基本特征以及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3、课内外阅读的相辅相承。

4、课外阅读的方法探索。

5、创造性课外阅读教学。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法。

2、调查法。

3、问卷法。

4、检测法。

5、比较法。

6、综合法。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1、加强学习培训,提高理论认识。

课题研究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关键靠教师,因此,加强语文教师的培训与学习是重点。从课题申报立项开始,我们就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开题报告,查阅相关资料,根据课题整体情况,积极撰写学习笔记,通过不断的学习培训,使实验教师的现代化教育理论知识,逐渐丰富,科研水平逐步提高。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经常组织教师进行一些知识和科研阅读知识竞赛。以便让教师的课外阅读储量不断注入活水源头。

2、重视课题管理,规范课题行为。

根据扬州市课题组管理的规定,我们非常重视课题的管理工作。在流程上按照“开提论证——中期评估——结题鉴定”来实施。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做了如下要求:*

(1)课题组例会制度

我们课题组定期召开课题会议,进行有关课题实验的学习,交流工作中的做法以及自己的收获。

(2)坚持课题月报制度

在每个月底,课题主持人将对本月所所做的额工作以及收获体会,填写月报表。

(3)填写《课题实验手册》

根据学校教科研管理的额规定,课题组要求每一位实验教师认真填写《课题实验手册》,一般在学期初填好计划(本学期个人研究打算),中途填好专题研讨课例或活动方案,学期末做好小结,撰写实验论文。

七、课题研究的大体框架。

1、制定课外阅读规划。

根据本校的具体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课外阅读规划,从课外阅读的目标、阅读内容、阅读总量、阅读活动、阅读文体等几方面拿出明确而具体的计划和措施。

2、创造条件促进“读”。

(1)课内阅读延伸。

(2)允许在“早读”或“自习”时翻课外书报,每周抽出一小时,集中进行课外阅读的指导。

(3)布置作业以启发学生理解书报中的有关内容情节,学习其中的方法为主,从而增加课外阅读的兴趣。

(4)推荐读物与传观读书笔记并重。教师一定要做好书刊导读工作,利用图书资源,广泛开展阅读。

3、介绍方法,引导“读”。

结合阅读教学,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如:选读法、浏览法、精读法、摘读法。

4、开展活动强化“读”。

(1)谈天说地三分钟,每节语文课开始,以名人名言,新人新事物等为内容进行口语交际。

(2)开展课外阅读竞赛。展评优秀读书笔记,读书与征文有机结合。

(3)举办各种语文活动,如“成语擂台赛”,“古诗文朗诵会”等。

八、课题研究的实验步骤及日程安排。

(一)实验步骤

1、成立课题研究组,议定课题,制订方案,明确分工。

2、完成课题前期的调查、论证工作,向市教委立项申报。

3、课题组成员集中讨论教学方案,开展一人一课活动,落实方案。

4、开展阶段性的测试工作,撰写实验报告和论文。

5、汇总材料,完成实验总结,迎接结题验收。

(二)日程安排

1、2001.8——2001.10成立课题组。

2、2001.11——2002.1开题、评审、修改。

3、2002.2——2003.2实验、明确要求。

4、2003.2——2003.4初步总结。

5、2003.5——2004.12归纳模式。

6、2004.1——2004.6汇编成册,成果展示。

九、课题研究的初步成效

(一)成果归类:

课题研究三年来,我们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现归类如下:

1、超额完成了小学阶段的课外阅读任务。

课程标准提出了小学阶段应该完成课外阅读145万字,实施这一课题以来,我校学生超额完成了课外阅读量。

2、基本确定了各年级的课外阅读内容。

经过课题组成员的反复研究和从实践中的反馈调整,我们按年级规定了课外阅读的内容,有步骤,有计划,有系列地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丰富学生的积累。

3、教会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

通过课题实验,我们教会学生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如选读法、浏览法、精读法、摘读法,并教会学生摘录、剪贴、查找等许多种积累的方法。

4、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语文。

我们在实验中,开展了许多阅读活动,如“谈天说地5分钟”,“征文竞赛”,“成语擂台赛”等,寓教学于活动之中。

5、形成了一套课外阅读教学模式。

对于课外阅读,我们保证课时,要求教师认真备课上课,并研究教学模式。很多教师不断探索,从而不断更新教学模式,提高课外阅读实效。

6、提升了语文教师的理论素养。

课题研究主在研,重在思。许多教师勤于总结,勤于反思,勤于探索,提高了自身素养,撰写了许多优秀论文。

7、注重学生的心理意志品质的熏陶。

我们通过多种活动,主要是演讲比赛等形式,加强学生对所读文章中重点人物的印象,从而以之精神导行,通过阅读提高学生自身修养。

(二)学生阅读量分析:

年级

古诗20首,文章10篇,成语40个

古诗15首,成语4类,50个左右,文章20篇

古诗34首,文章35篇,成语9类,名言警句30句

古诗10首,文章10篇,成语3类,歇后语10个

古诗20首,文章20篇,成语6类,名言30句,歇后语20句

古文30篇,古诗33首,文章30篇,对联(学习类)16副,歇后语成语如干

(三)阅读面分析

通过查阅“读书摘录卡”,“教师备课笔记”等,目前我校学生参与课外阅读面达1000%,各年级既定的课外阅读内容的额阅读面达100%。

十、课题研究的反思建议

1、课题的研究最终要形成本校的校本教材《中闸小学课外阅读材料》。

2、要进一步改革现有的课时数量,保证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和效果。

第3篇:课内阅读论文范文

关键词:以学生为中心;阅读教学;课堂活动

1. 引言

近年来,面对大学英语课时少而教学内容多这一矛盾,广大英语教师都对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了调整和改革。虽然大家都摒弃了传统的语法翻译法,对交际法教学进行了各种尝试,但是真正能做到以学生为中心的却少之又少,在大学英语的阅读教学中更是如此。然而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法在阅读教学中却又是极其有效的,对帮助学习者提高阅读能力和综合语言能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 什么是以学生为中心的阅读教学

在大学英语的阅读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意味着用学生的主动学习体验来代替教师填鸭式的解释,让学生通过一些课堂活动来讨论和解决一些问题,从而使他们主动地学习和理解课文内容并在此过程中训练阅读策略、提高阅读能力和综合语言能力。

3. 在大学英语阅读课中进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的必要性

首先,从阅读的性质来看,阅读是一个主动的过程。“课文并不包含意义,但它们具有意义的潜能”(Wallace C.,1992)。在阅读的过程中,读者需要预测他们将会读到的信息,内化他们遇到的信息,并结合他们以前所学知识来主动地创造课文的意义。因此,只有以学生

为中心的课堂活动才能使学生积极地参与课文意义的构建。

其次,从目前广为接受的交互式阅读模式和图式理论看,在阅读过程中,学生需要利用原有的知识不断地对课文中的信息进行预测、验证和调整。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该根据学生阅读过程的需要设计合理的课堂活动来激活他们原有的图式知识,使他们参与到对课文内容的预测、修正和推理的活动中去,从而达到积极构建语篇意义和不断巩固图式知识的目的。

第三,从教学交际法和合作学习理论看,交际法强调不仅要提供学生机会来关注语言,更重要的是要提供机会使学生来关注学习过程本身(Brown, 2001)。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鼓励学生用目的语表达他们对课文的理解,以提高他们的阅读技能,增进对阅读策略的使用。而合作学习这一方法本身就意味着以学生为中心。

由此可见,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采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设计有助于学生参与阅读过程的课堂活动是非常必要的,既是阅读理论的要求,也是教学法的要求。

4. 以学生为中心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活动的设计

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把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成阅读前活动、阅读中活动和阅读后活动。

阅读前活动的主要目的是激活学生原有的与课文相关的知识,补充学生不具备的而理解新课文又必需的信息,帮助学生在旧知识和新课文之间架起桥梁,使学生对将要阅读的文章能做出预测,从而增强他们阅读的动机。因此,阅读前活动可以设计成以下形式:1、谈论与课文话题相关的背景知识。有时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前收集材料然后在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2、画语义图以激活相关语言知识。3、识别课文的文体以及结构以便预测课文的信息分布并为阅读活动设置阅读目的等。

阅读中阶段是一种引导性的阅读,阅读中活动的目的则是推动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鼓励学生成为主动的、爱思考的读者。在这个阶段,我们给学生机会促进他们和所读文章之间的交流,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意图,语言结构和文章的逻辑结构,验证在阅读前阶段所做的预测和假设,找出所读文章的主要要素,探讨和比较不同学生对课文的不同解读,从而使他们更加透彻地理解课文。根据阅读前活动中对课文文体和结构的理解,阅读中活动可以根据课文结构和内容设计成图表或问题的形式,让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来完成图表的填写或问题的解答。

阅读后活动则旨在让学生对从课文中所获取的信息进行综合和重组以使他们能更好地理解和回忆课文中的重要信息,鼓励学生对作者的观点和立场进行分析和评价,对作者所提出的问题给出他们自己的回答,推动他们对多种观点的分析和综合,延伸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和创造性阅读技能,同时也巩固和加强学生的有关此类文章的图式知识。为达到上述目的,阅读后活动可以设计成概括和复述课文内容,转换课文中的信息,对课文中的某些观点、问题和人物进行评论和应用课文中的信息进行一些创造性的活动等。

5. 以学生为中心的阅读教学实践研究

5.1 研究目的和对象

本研究旨在以上述阅读教学理论为指导,根据学生的需要来设计课堂活动,并在活动实施过程中做到以学生为中心,用以检验以学生为中心的阅读教学能否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参加本次教学实验的是本人任教的非英语专业的两个班级。一个为实验班,而另一个为控制班。实验时间为大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前八周时间。

5.2 研究方法和步骤

本次实验采取前试和后试的方式。在教学实验前先在两个班级中进行一次前试,内容为三篇阅读文章,每篇文章后有5题和文章内容相关的选择题,每题2分,总分30分。另外还有20题词汇选择题用以检测学生的词汇水平,每题0.5分,总分10分。测试结果如下:

用t检验的方法来检验两个班平均成绩是否有显著差异,且取显著性水平为0.05,计算可知,前试中,两个班的阅读成绩有显著差异,而词汇成绩没有显著差异。

在接下来的八周中,在实验班每周两课时的阅读课文教学中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在阅读前、阅读中和阅读后三个阶段中设计上文中提到的适合每篇课文的课堂活动,并以4-6人的小组为单位参与这些课堂活动。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通过小组讨论去找到问题的答案,使自己充分地与同学交流,主动地构建语篇的意义,并对文章所表达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观点。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可以和其他同学比较他们对某一特定内容的不同理解,从而修正自己的错误理解并且也能明白错在哪里。这还使他们对自己的阅读策略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小组讨论后,教师请小组代表发言,并对他们的不同理 解或错误理解做出解释,最后进行总结。

而在控制班中,教师采用相对传统的授课方式。教师首先介绍与课文相关的背景知识,接着讲解课文结构,之后就课文内容进行提问作为阅读理解的练习,也提一些对课文内容进行推论或评价的问题,最后讲解课文中出现的难句和重要词汇。整个教学过程虽然也有师生的问答互动,但基本上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学生多数时候只是被动地接受。

八周后再次进行了测试,内容依然是三篇阅读文章和20个词汇题,只是这次所测试的词汇均为这八周内所学课文中的词汇。测试结果如下:

 

阅读平均成绩(m值)

标准差(s值)

词汇平均成绩(m值)

标准差(s值)

实验班(45人)

24

3.36

8.23

1.22

控制班(32人)

25.93

2.32

8.18

1

 

阅读平均成绩(m值)

标准差(s值)

词汇平均成绩(m值)

标准差(s值)

实验班(45人)

20.27

4.73

7.4

1.71

控制班(32人)

20.25

5.06

6.62

1.3

用t检验的方法,同样取显著性水平为0.05,计算后可以得出结论:后试中,两个班的阅读成绩没有显著差异,而词汇成绩存在显著差异。

5.3 研究结果分析

从两次测试的结果看,实验班在前试中阅读成绩明显低于控制班,但在后试中却赶上了控制班的水平;实验班在前试中与控制班的词汇水平相当,但在后试中明显优于控制班。由此可见,和传统的阅读教学方法相比,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阅读教学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以学生为中心的阅读活动为词汇学习提供了很好的语境和学习运用的机会,比教师的纯粹讲授更有利于词汇的理解和记忆。

另外,非常值得一提的是,小组的讨论和合作充分调动了学生对学习的自主性和主观能动性,也很好地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原本枯燥无味的课文内容讲解不再枯燥。在对学生的问卷调查中,绝大多数同学都认为这样的课堂活动有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提高他们的课堂学习效果。

6. 结语

    对阅读教学效果的关注促使笔者去进行这一研究。本研究表明,以学生为中心的英语阅读教学既是阅读教学理论的要求,也是学生学习英语的需要和向往。而且实践证明,以学生为中心的阅读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词汇的记忆和掌握。因此,在大学英语的阅读教学课堂中,我们应该以阅读教学理论为指导,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设计并实施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其中的教学活动,既提高教学效果,又激发学习动机,同时还能活跃课堂气氛。

参考文献:

[1] Brown, H. D. Teaching by Principles: An Interac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Pedagogy[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1.

[2] Wallace, C. Reading [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2.

[3] 李霞. “合作式”体验教学——以“良性大课堂”为目标的《大学体验英语》教学模式初探[J]. 中国外语2008,(1):69-73

第4篇:课内阅读论文范文

关键词:阅读领域;拓展;小学生;语文素养

我国最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而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在于阅读,要培养学生养成独立阅读的习惯,培养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形成丰富的积累,培养良好的语感,通过拓展阅读领域,引导小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激发阅读兴趣,通过适度、适量的阅读,逐步提升自我语文素养。

1 阅读领域的界定与选择

首先,教师要有计划、有步骤向小学生们推荐课外书籍,只有内容有趣的课外书籍,才最能被小学生领会,只有能充分满足孩子活泼天性的读物,才能引起学生们最大的阅读兴趣;课外读物只有内容健康才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小学生的求知欲和进取心。通常,童话、寓言故事是低年级小学生阅读的首选;科普、军事图书很容易引起男同学的兴趣;情节活泼生动的故事书则让女同学着迷。教师可根据学生们不同阅读需求,加以推荐。

教师还应结合课堂教学来向学生们推荐课外书籍。课外辅导书籍的内容、形式应尽可能多与课本教学有关。或是对课本内容的补充性拓展,或是与课文表达形式类似的迁移性拓展,或是有比较鉴别意义的比较性拓展,使学生通过课文读物的阅读更加深刻理解课文内容,实现对学习内容的类化、迁移,有此及彼的组合积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养成主动阅读的习惯。课外阅读还需要注意量与质的关系,不能违背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任意扩展,既要重视一定数量的控制也要注重一定的质量,从小学阅读能力及兴趣实际出发,选择与课文难易度相当或低于教材的内容,让学生基本能读懂[2]。

2 教师的“引领”与“激发”

2.1 加强阅读的计划性指引

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大多数学生存在盲目阅读的状况,其阅读目的不明确,或是一种消遣性、趣味性、积累性、鉴赏性的阅读,对阅读内容缺乏计划性,有着较大的随意性。因此教师可指导学生根据自身所拥有的资源状况及时间、爱好等制定阅读计划,并加强对学生计划执行情况的检查和评价,教导学生合理安排和利用时间,逐渐形成自觉、自主的阅读习惯。

2.2 激发阅读兴趣,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首先,应在校园内营造读书的文化氛围。校园文化氛围会对学生产生不自觉的影响,有着巨大的潜在教育意义。在校园内部的每一个角落应该营造读书的氛围,如教学楼走廊、墙壁张贴“名人名言”“成语故事”“科学家的故事”[3],办“读书角”等。使校园内部充满浓厚的书香氛围。

其次,家庭内部也应配合学校积极促进学生热爱读书。有的家长认为课外阅读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有的认为应该放任自流,甚至有的留守儿童根本没人管教,这些都是家庭教育的误区所在。家长应该正确认识课外阅读的作用,把握好度,为学生制定恰当的阅读计划,指导其保持恰当的阅读时间,设法激发和保护学生的读书爱好,通过带头读书,为孩子做好表率,引领孩子积极开展课外阅读。

2.3 教授学生阅读技巧

2.3.1 阅读方式的选择。对于不同体裁的课外书籍,教师需要引导小学生们运用不同的阅读方法来阅读。比如:唐诗宋词、名人名言需要朗诵出声,小说名著则要细细阅读和体会其中的思想和精髓,散文需要体会审美意境,议论文则要到论据对论点的论证。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和不同体裁的课外读物,教师要明确不同的阅读要求。比如对低年级小学生,教师可让其泛读,对中年级、高年级小学生,教师可指导其精读。

2.3.2 做读书笔记。教师可以采用指导小学生写读书笔记的方式,来拓展孩子的词汇量,增加阅读的收获和感悟。首先,可以采用摘录的方法。课外书籍中生动传神的语言,励志优美的词句、段落都可以摘抄。其次,可以采用罗列提纲法。小学生们可以编写内容的梗概和提纲,更能记住主要内容。再次,可以采用句子仿写法。学生对优美句子,段落进行仿写的同时,也激活了孩子的思维,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最后,读书心得法。当小学生在阅读了课外书籍之后,及时写出自己对内容的感悟体会和收获,这既能锻炼学生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更能丰富了他们的思想境界。

3 结语

拓展阅读领域,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不仅需要教师进行科学、合理引导,还要对相关的阅读技巧等进行指导,同时也需要家长配合学校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共同促进小学生课外阅读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 赵敏敏.让课外阅读成为孩子们的营养餐[J].科教导刊,2012(2)

第5篇:课内阅读论文范文

关键词:初中语文;群文阅读;写作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3

一、初中群文阅读现状

针对学生课外阅读和写作情况,对我校1500 人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如下: 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和阅读的投入学生每天用于课外阅读的时间在10―30 分钟内,且随年级的升级,课程的增加而逐渐减少。用于阅读的消费如买书、租书等,每月在3―20 元。学生比较喜欢读文摘类、动漫类、武侠类等休闲或快餐文学; 有空余时间,更喜欢阅读散文、小小说两类文学样式。四大名著中,更喜欢读《三国演义》。读书目的更多的是消遣,少数能部分阅读老师推荐的书,写写读书笔记或札记。

学校的班主任不太支持学生阅读课外书籍,非语文老师在初一、初二时不干涉学生阅x,初三则极力反对。班上阅读课一般在每月一两次,同学几乎不对所读书籍进行讨论。老师基本上没有树立课外阅读榜样对学生进行鼓励。

群文阅读,是在教材的基础上,补充2 - 4 组形式多样的文章或者更多,建构以一定议题为依托,以粗读略读为主法,以分享感悟为核心,以探索发现为乐趣的教学方法。群文阅读要发展让学生自己读,让学生自己在阅读中学习阅读。

群文阅读与写作实践相互促进的策略研究,既是解决阅读与写作问题的很好途径,又是一个新的课题,如果通过实践与理论研究,达到“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的为: 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 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只训练必须做到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

二、群文阅读与初中生写作能力分析

1、指导学生默读和浏览。

群文阅读与单文阅读不同的是: 单篇阅读教学侧重于精读,而群文学习多采用略读、默读、浏览、边读边思考等不同的方式进行。我们提倡在每一单元安排一节群文阅读课,放弃传统精读课文那样去逐字逐句地肢解文章式的分析、品鉴、大段大段地朗读,课堂上不单独安排时间扫除生字障碍等方式。旨在一个特定单位时间内指导学生阅读相关联的多篇文章,培养学生快速浏览阅读、抓取信息、整体理解,不把过多精力放在体会、咀嚼、品味语言上。默读、浏览,是侧重于大量信息处理的有效阅读方式,是侧重思考的阅读。教师在课堂上提出方向明确的高质量的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阅读,让学生从多篇文章阅读中获取丰富的信息,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快速阅读、整合信息、质疑讨论,从而积累写作素材。

2、营造读书氛围,激发学生读写兴趣。

阅读与写作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我们尝试以“营造书香校园”为主题开展了一系列的读书活动,为群文阅读教学以及写作实践教学服务。每班每周一节语文阅读课,通过教师自主设计“阅读指导学案”有效指导并评价学生的阅读,鼓励每位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读书的收获与感受。定期组织读书沙龙、速读比赛、美文朗读比赛、佳作欣赏会、人物评论会等多种多样的读书活动,将课内课外阅读通过活动平台连为一体,使学生读写活动成为一种有组织的集体活动。

3、利用群文阅读中的小组对话和讨论,拓展学生思维深度和广度。

群 文阅读,就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分组讨论、分享对话等读书会形式的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阅读课中的讨论,可参与性,开放,多面向,极大的解放了学生的“生产力”。每个学生都可以有自己的角度发表自己的观点,让学生有话可说。知识储备、阅读视野、想像推理能力不同的学生都有自己的答案,答案是不尽相同的,这就很多篇文章放在一起阅读的优势。群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可以自由选取喜欢的文章内容,老师对学生的回答也不应只作简单的对与错的判断,而是充分鼓励、引导、点拨、启发,为学生创造一个坦率、自由、富有探索性的氛围。所以我们需要解决的是课堂上学生是否有讨论意识和表达技巧,因为如果在小组讨论时,讨论成员消极对待,重复话语,拖时间,甚至互相扯皮,讨论完全就是浪费时间,所谓讨论的积极意义只停留在了理论上。只有指导学生有效讨论,课堂才会产生有效生成,学生才能通过不断地思想碰撞思考、积累阅读体会。

4、利用群文阅读比较策略,凸显群文阅读中的亮点

“比较”应该是群文阅读用得最多的阅读策略: 横向章节同类比较、纵向难易比较、大略地比较、细致地比较、比较相同点、比较不同点、比较内容方面的、比较表达形式方面等, “比较”阅读可以让学生在阅读中自己有发现探索并领悟。我们要解决的是帮学生选出合适的一群文章,指导学生准确找到该群的比较切入点,然后进行有效阅读。

5、利用群文阅读探究思考策略,拓宽学生写作选题

群文阅读不仅仅是盲目加大学生阅读量,而是要引导学生通过推论、比较、猜测、反思等方法对于文本进行探究性思考。祝新华教授在他的《六层次阅读能力系统及其在评估与教学领域中的运用》,他把阅读能力分为六个层次: 复述、解释、重整、伸展、评鉴、创意。我们通过群文阅读促进学生写作实践,就是希望通过学生在阅读中对文本的理解、感悟,进行延伸性思考,从而激发学生进行自主写作实践的能力。

6、以展示为策应,为学生拓宽舞台

第6篇:课内阅读论文范文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我国语言大师吕叔湘先生曾经谈到这样一种情况,少数读写能力强的学生无一不是“大量阅读”的有心人,他们谈学习经验都会异口同声地说“得益于课外看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小学六年课外阅读不少于150万字,对于高年级(5―6年级)学生,要求他们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阅读的量,则规定了100万字的最低阅读总量。可是,实际情况表明:虽然大家都意识到大量阅读的重要,但其质量却不容乐观。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的阅读,提高他们阅读的质量已经成为摆在我们语文老师眼前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问题,也是我们语文老师的一个重要的任务。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阅读心理学。阅读是一种从书面言语中获得意义的心理过程,它是由一系列的过程和行为构成的总和。心理学认为:兴趣是内发性的学习动机,是一种最积极的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

(二)新课标中关于阅读教学的要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如童话、寓言、故事、科普、诗歌、散文等,倡导课堂阅读教学延伸到课内外,体现了现行语文教学对课外阅读指导的重视。

(三)人的发展理论。英国哲学家怀特海说:“教育的全部目的是使人具有活跃的智慧。”从人的发展角度看,“智慧是掌握知识的方式。它涉及知识的处理,确定有关问题时知识的选择,以及运用知识使我们的直觉经验更有价值。”通过课外阅读,可以使学生在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中活跃智慧,求得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一)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入手,点燃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渴望,全面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爱读书、勤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

(二)通过研究,使教师形成正确的阅读教学观,养成阅读习惯,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在亲历阅读的过程中实现多重对话,初步构建集字词句积累、阅读理解、情感体验、口头表达、书面表达等多维一体的语文发展体系。

(三)有效地进行课外阅读的指导,将指导阅读和课外自主阅读进行衔接和整合,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扩展视野,丰富积累,发展思维,提高阅读能力及理解能力,从而提高孩子的口语交际能力及写作能力。

(四)通过多种渠道创设学生阅读的场所,如班级组办“图书角”,实行“我捐两本、看书百本”活动;学校尽可能开放图书室,由专人管理并定期推荐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定期召开家长会,给家长介绍并购买适合学生的读物并举办亲子阅读活动。

(五)通过校本研究和专家引领等途径,构建学习化教师团队,营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研究氛围,帮助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使教师主动成为行动研究者,研究并形成一定的课外阅读指导策略,从而形成学校教科研特色,使“课外阅读”成为学校的课改亮点,促进实验教师人文素养的提高和专业成长。

四、课题研究的具体做法

(一)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成立实验班级。

(二)家校配合,达成共识。

(三)固定时间,营造氛围。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和计划

(一)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1 开展广泛调查。通过资料整理,问卷调查,口头调查等方式,掌握学生中存在的课外阅读的现状及老师、家长对课外阅读的看法,由此归纳出可操作的阅读基本策略。

2 搜集相关理论知识,如读书心理,读书理论方法,学习心理方面的资料,并阅读国内外有关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探索与研究的文献、资料,开展研究探讨,做好理论积累。

3 制定研究方案,做好课题研究的准备。

(二)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1 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深入实践研究。

2 整理、总结出适合中、高年级段学生读书的有效途径与方式方法,重点探讨课外阅读有效性的基本模式和课型。

3 向家长宣传读书的重要性,提倡亲子阅读,尽量能得到家长的配合,能支持孩子读课外书,陪孩子一起感悟读书的真谛和快乐,让阅读逐步成为家庭的一种生活方式

(三)第三阶段:实验阶段

1 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相应的阅读方法。

2 坚持写阅读日志,不断总结,积极撰写教学案例及论文。

3 根据实施执行计划进行研究,进行课外阅读的第一轮实验,进行中期汇报并调整前期方案,使课题研究按预期目标发展有针对性地开展研讨活动。

(四)第四阶段:总结阶段

1 对班级中每名学生的读书情况进行评比,进行统计,并做好原始记录。

2 总结课外阅读有效性的方法,分析整理各种材料,撰写课题研究论文,形成本课题的研究报告,进一步推广读书活动。

第7篇:课内阅读论文范文

【关键词】 初中英语 阅读课教学 图式理论

大量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表明,图式理论对于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从阅读理解的过程来看,文字信息的输入是最先的环节,接着是学生从其大脑中将所存贮的信息中寻找的图式的过程,只有学生在已有知识中找到能与输入信息相匹配的图式,才能完全理解材料的内涵与外延,否则理解上就是片面的,甚至于是完全不理解的。笔者从事初中英语教学多年,对于阅读课教学,笔者一直倡导学生通过主动的“猜测——证实”的过程来完成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其实这就是基于“图式理论”的教学,本文笔者对该问题和大家一起谈谈基于图式理论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一般步骤,总结教师在阅读课教学中的主导性作用。

一、激趣导入,激活图式

学生不是空着脑袋来学习和阅读的,学生在其大脑中对某类具体的实物有着与之相对应的图式,导入的过程就是最大程度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和欲望,充分调动其寻找并准确找到图式的过程,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和进步,阅读课教学不应该停留在传统的单一化文本教学模式阶段,应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如利用与阅读内容有关的图片、动画等等背景知识,构建多元化的教学形式,通过这些与主题相关的静态、动态资源的导入,有效地消除学生对阅读课题的陌生感,引起其无意注意,有利于其从头脑中调出与课文有关的知识体系,教学实践经验表明图式一旦被有效地激话,学生能自然地想到组成该图式的某些成份,并逐步地向外发散,形成对全文阅读的兴趣。

二、输入信息,感知整体

大量教学实践经验表明,在调动了学生阅读兴趣后,接下来应该是让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有大致的了解,整体性的把握是正确理解信息的前提,而这一过程教师不应该是旁观者,应该输入一定的信息丰富学生的原有图式,这个过程可以是动态的、直观的,兼视、听等多种感官为一体的信息输入,也可以是与课文主题内容相关的具体问题,但不管哪种方式,都应该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但又略高于学生原有认知,让学生带着一丝疑惑感知阅读材料,基于原有图式进行一定程度的猜想,这一个过程看似模糊地领略文章大意,进一步生成要细看、深究的学习欲望。

三、略读全文,建构框架

相对于前面两个教师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进行有效学习内因调动的环节而言,学生快速略读课文就是自主探究的开始,通过对文章快速地阅读,学生对前面猜想内容的正确度进行自我监控,调整不正确的猜想,形成新的预测和文章的主要线索,整篇文章的文本框架在大脑中得到有效地构建。

四、内容跳读,加深理解

在文本框架建立以后,是不是文章中的每句话都要认真去阅读,到底哪些问题应该认真阅读呢?从阅读理解的一般考题来看,在文本后面通常都设置了几个问题,这些问题即是精读的关键点位,对于平时的阅读课教学,教师应首先对阅读材料的内容预先进行认真的分析,事前有针对性地设计出具有牵引性的问题,确保学生能够带着问题认真地阅读课文中的重要语段,实现重要信息的有效提取,进一步加深对材料的理解,构建出与文章相匹配的形式图式。

五、分析讨论,丰富图式

具体的阅读课教学过程中,一旦学生与主题相关的大部分形式图式被激活后,学生的认识就达到了一定的深度,对作者的写作意图之类的文章内涵就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我们应该意识到学生个体差异的客观存在,因此每个同学的图式激发程度是不一样的,因此对问题的理解程度也是不一样的,为此,需要对图式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讨论,这是对学生图式进行重组的过程,通过对文章中的信息进一步地逻辑推理,从更深的层次来理解课文的内涵与外延,形式图式也得到进一步丰富,所有疑团得以解开。

六、拓展延伸,运用图式

从教育的功能性来看,各个课型的教学不应该是孤立的或是刻意的,对于阅读课教学亦是如此,应充分挖掘阅读课的功能作用,在具体的阅读活动后,学生的图式得到了丰富,此时,学生的大脑里有了较为整体性的认识,应该趁热打铁进行有效地拓展,其形式上可以要求学生进行文章复述、改写或评价等等后续教学活动,让新形成的图式有运用空间。

七、结束语

第8篇:课内阅读论文范文

阅读,是初中英语教学的主要内容,根据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对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目标,作了分级定位和明确要求:(1)能读懂常见体裁的阅读材料,并能运用阅读策略获取信息。(2)九年义务教育结束时,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15万词以上。中考英语120分的试卷中,与阅读有关的题目占大约55分。因此,英语阅读教学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当前许多教师和学生已经对这一问题非常关注,而且也投入较多的学习时间和精力,但预期结果不佳。根据多年的教学探索与实践,笔者拟提出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几个有效策略。

1构建以生为本的阅读教学课堂

由于学生是学习活动的直接承担者,是教学影响的承受者,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围绕着他们的成长和发展而展开的。教学要达到最佳效果,我们就必须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特点,情感特点对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产生的重要影响,在授课前进行全面的学情分析。因此,在阅读课教学中,教师不能以语言知识点的掌握为终极教学目标,不关注学生实际表现和课堂实际反馈,而是要在课前充分预设和精心准备、设计的基础上,在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的实际和遇到的问题,不断调整,积极应对来生成课堂资源、教学程序和细节,为学生的学习提供针对性的支持和帮助,让学生按照预设的教学和目标任务,通过自主学习,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树立创新意识,从而学会学习,促进自身的成长和发展。

2运用任务型阅读教学来打造有效课堂

牛津初中英语教材的每个单元的各个板块都是围绕一个中心任务展开的。每个单元的阅读材料、词汇、语法、技能训练和写作任务都是为了这个任务服务的。任务型教学即直接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用英语完成各种真实的生活、学习、工作等任务[1]。任务的特点是贴近学生生活、学习经历和社会交际,并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兴趣,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欲望的交际问题,让学生在教师所设计的各种“任务”中,能够不断地获得知识或得出结论,从而获得语言运用的能力,而不是仅仅掌握现成的知识点。即以完成任务为目标,把知识和技能融为一体,从训练学生的阅读技能入手,进行听、说、读、写等活动,通过运用语言来达成目标。

教师从学生认知的角度设计出各种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完成各种任务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运用语言的能力。在设计任务时可遵循以下几点:(1)有效设计读前活动。首先,任务明确具体,学生不能随意、盲目地读;其次,以旧带新,通过激活相关背景知识来激发对新话题的兴趣;最后,新授单词的处理。阅读前只需教关键生词,即那些对学生阅读理解构成重大障碍而又难以从上下文中得到词义的生词,多数生词可以让学生根据上下文去猜测,根据同义词、反义词、构词法、定义线索等猜测词义,对学生进行猜测生词意思的策略指导,培养学生的能力并感知学习的乐趣。在第一课时教学中让学生对生词认读即可,不必讲解具体的用法。(2)注重阅读过程的有效性。学生阅读第一遍的任务是领会大意,要明确告诉学生默读,以跳跃式的方式阅读,通读文章的起始和结尾段或者细读各段主题句,并浏览与主题句相关的词语。这正是略读的策略。任务形式以问答为主,问题不宜多。学生阅读第二遍的任务是理解细节。这时要给学生读足够的遍数,任务设计有层次和坡度,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任务形式多样,可以是问答,表格、选择、匹配等,适量而不交叉,呈现形式要具有逻辑性和层次感,以便有效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记忆。这时可以采用预测和寻读的策略,以便他们根据题目、上下文内容、关键词、连词等信息对文章的主题、体裁、结构及相关词汇进行预测。或者利用关键词、标题、图表等信息快速从较长的文章中查找特定的内容。(3)阅读后要巩固操练。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朗读,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在反馈活动的设计中,要让学生“跳一跳够得到”,任务要求合理,不片面追求结果的完美,凸显过程的重要性[2]。

3采用讨论式课堂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课堂讨论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全班或学习小组为单位,在课堂中围绕着阅读内容充分交流学习意见,以达到提高认识、发展思维、巩固知识、培养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3]。课堂讨论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信息交流的过程。生生讨论,师生讨论,通过信息的不断生成共享,相互启发,调动讨论双方的积极性、主动性,集思广益。

讨论的过程又是一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循环过程。学生为了参与讨论,必须初步阅读文章,还要提出问题。在讨论时,听别人的发言,经过思考分析,针对别人的发言补充自己的意见,不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中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不能只停留在文字的表面意义上,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弄清作者的意图,挖掘文章的深层涵义。讨论式课堂可以很好的达成这一目标。因为开展课堂讨论能促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阅读活动,让学生到文章中去发现有关内容和信息,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这种阅读活动中,学生的思维活跃,注意力集中,使阅读成为一种真正意义上的交际,有利于学生英语思维的培养。

4多元化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日常阅读习惯

在阅读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在阅读活动中会表现出一些不良习惯,例如:阅读时注意力不集中、读出声音、翻译成母语等等。注意力不集中会造成阅读断断续续,影响阅读速度和对文章的整体理解。在课堂上,教师在学生阅读前要注意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培养他们专心致志,一气呵成的阅读习惯。教师还要训练学生从声读过渡到默读,按意群理解句子,培养直接理解书面信息的阅读能力。翻译成母语不仅严重影响阅读速度,而且不利于用英语进行思维的能力的培养。在第二课时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复述段落的方式,让学生读一段,用自己的话复述本段的主要内容,这样学生没有必要把它翻译成汉语,逐渐地便改掉了边阅读边译中文的习惯。当然长难句还是要给出正确的汉语表达。

在阅读课上,教师同时要鼓励学生养成朗读的习惯,因为大声朗读不仅能引导注意集中,还能刺激脑细胞,加深记忆,而且有助于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增强自信,提高对阅读材料的欣赏力。总之,在初中英语阅读课堂教学中,探索科学的阅读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阅读兴趣,使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形成科学的阅读技巧,能够促进学生听说读写全面发展,有效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蔡汉荣.漫谈任务型阅读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广东科技,2008(5):61.

第9篇:课内阅读论文范文

【关键词】时间分配 阅读过程 阅读评价

《中学语文教学》2010年第6期发表了王鹏伟的《“名著阅读与人文素养形成研究”结题报告》,文章给了我很大的触动,原来脑子里一些零碎的想法渐渐变清晰起来。

语文工具性、人文性的讨论也有很长一段时间了,从各占上风,到今天的和谐相处,总算是有了个结果。可是我以为,今天的语文课仍是工具性、人文性统一外衣下的工具性教学。语文课堂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有高考这个指挥棒在,谁也不敢轻举妄动。实验失败是小,耽误了一批学生的前程是大。也难为吉林毓文中学敢为天下先,并取得了成果向碌碌者证明了前方道路的光明。可并不是所有的学校都有实力去做这样的尝试。那么我们怎样在夹缝中求生存,还语文课堂以阅读呢?结合毓文中学的成功经验和自己的一些思考,我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怎样还语文课堂以阅读进行阐述。

一、语文课阅读应占的比重

按吉林毓文中学的经验,阅读课所占时间约为全学年课程的50%,那么在没有条件及政策支持下要开展教学试验,阅读时间应占课程时间的多少才合适呢?我以为比例不能减,反而得增。这个增是在教材范围内的增,而不是单纯名著阅读上的增。

以单元教学为例,我们大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其中一或两篇侧重精讲,将余下课文作为学生自行阅读的内容。这样,我们的课程安排便可以分为三大部分:精讲课文(30%)、教材阅读(40%)、课外阅读(30%)。原来近70%的教师替代学生阅读和体验,而学生个性阅读时间不足30%的情况就反过来,无形中阅读比重就增加了。在一些课改实验区这样的教学模式并不鲜见,因为统一教材和实验教材同时使用,教师往往会采用类似的方式以保证“两不误”。

二、如何阅读

1.精讲课文

因为需要给予学生阅读的钥匙,这就考验教师在精讲课文上的选择。需要精讲的课文不一定是教参上要求的“重点篇目”,却必须是技法集中、个性突出的课文,通过这篇课文,教师须交给学生有效的阅读方法,能让他们根据此法举一反三地进行阅读迁移,所以这一部分的教学体现的是教师“教”的作用,及语文工具性的一面。

2.教材阅读

精讲课文之后,学生的阅读任务不应该仅仅是余下课文的阅读,而应该由两个阶梯性部分阅读组成——未授课阅读和精讲课再创造阅读。

未授课阅读考查的是学生精讲课中概念性、技巧性知识的掌握。在这一部分阅读中,教师必须以一个“导”的身份参与进来,不代替学生阅读,却引导其阅读方向,所以在未授课阅读中教师必须用时间,但所占用时间不应超过整个教材阅读时间的20%。这一部分阅读是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过渡。

精讲课再创造阅读则是阅读的精髓所在,它应集中体现了语文的人文性,应该是完全开放的,真正独立的。它必须有学生的独特发现,甚至是反传统的理解。是否能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关键就在这个部分。

3.课外阅读

因为我们不可能用大量完整的时间段系统地去解读文本,而且还要关注到学校教学的规划,所以课外阅读必须紧跟教材。鉴于阅读时间的限制,我们也不可能像吉林毓文中学那样列出书目让学生自行选择,自由阅读,然后才去展现成果,而是应该联系教材,根据教材内容来规定阅读的内容和时间。所以课外阅读选材的原则是与教材相似,容量小,体裁全,涉猎广,艺术和情感水准都高的文本,可以是古今中外名著,也可以是当代精美小品。

例如,如果教材在编排上接连有两个小说单元,我们就可以规定学生本教学周期内的课外阅读内容,又可根据教材的侧重点,细致到规定学生看中外名著或者是看时代感强的小小说;如果教材在编排侧重散文,我们就选择散文大家的作品作为辅助阅读内容。这样一来,阅读范围集中,不但方便师生间的交流,也方便教师的检查。

这一部分阅读要充分体现1、2阶段的阅读成果,而以2阶段为主。刚开始学生可能不太习惯这样的阅读方式,甚至可能不知道怎么入手,吉林毓文中学这方面的经验很值得借鉴,可以带学生走进图书馆或网络,自己搜集资料;可以充分发挥语文老师的魅力,辅以专题讲座;还可以让学生观看“百家讲坛”,体验和感受个性阅读的乐趣,进而跃跃欲试。

在这一阶段,教师的身份应完全从“教”和“导”中脱离出来,作为阅读中的一份子,和学生一起进入自主、个性阅读。因为一个没有读过文本的教师,不可能能给予学生更多的指导;一个没有个性阅读的教师,不可能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一个没有自主阅读的教师,更不可能给予学生阅读中肯而客观的评价。

三、如何检查

精讲课文部分的检查应以知识点的落实为主,关于这一部分的练习,市面上和教师自己的日常教学有很多心得,可以完全沿用。

教材阅读必须有相关的检查作业,这个作业为了体现教学的知识点,可以根据考纲要求出练习,但更重要的内容,应该以开放性的题目来检查,比如以小作文或者其它更具特色的作业形式(网络搜集资料、辩论赛、课件展示)完成;如果专题比较大,甚至可以以合作论文的形式展现。

课外阅读部分的检查因为机动性强,不仅仅是课内进行,占用课外时间也很多,学生是否真的按进度完成很难把握,所以在检查上要及时跟进也有难度。同时,对于大部头阅读,学生本身就存在畏难心理,容易依赖或迷信专家的说法。为了解决这些难题,我们的作业形式就可以更灵活,除了教材阅读部分的特色作业外,还可以结合阅读进度,定期给出有讨论价值的话题,利用qq组织集体讨论,或者成立专门的博客发出主贴,让学生以跟帖的形式百家争鸣,最后可以用文集的形式将所有阅读过程中产生的“火花”集合展示出来。

四、如何评价

鉴于阅读的自由性和作业的灵活性,教师要对学生评价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它要求教师必须要有一颗兼容并包的心,能够沙里拣金,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予一些“异端学说”生存的空间,以激励他们的阅读热情;同时还要有一双锐利的眼睛和智慧的头脑,能发现学生个性发展中偏离主流价值观的危险信号,然后在不打击学生积极性的情况下将其从错误的道路上引导回来。

学生一旦发现自己的想法是有价值的,就会产生自信,然后产生新的阅读动力,反之,就会消极倦怠,所以我们的评价必须以赏识、激励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