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农行大堂工作经验总结范文

农行大堂工作经验总结精选(九篇)

农行大堂工作经验总结

第1篇:农行大堂工作经验总结范文

《运用信息技术实现农村小学课堂教学优质化研究》已被省教科院成功立项为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2018年度规划课题,为了保证课题方案不折不扣地落实到具体的细节之中,根据相关要求,我们课题组定于今天开题,下面,我代表课题组作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请领导和老师们指正、审议。

一、本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

现代信息技术:现代信息技术是一个内容十分广泛的技术群,它包括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感测技术、控制技术、显示技术等。我们所要学习和运用的现代信息技术主要是指对课堂教学予以支持的相关内容。包括教育教学资源的下载、办公系统的操作、PPT的制作和使用等等。

所谓“课堂教学优质化”,就是要最大程度地发挥课堂教学的功能和作用,即在课堂40分钟内要最大限度、最完美地完成教学任务、达成育人目标,在课堂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最完美地实现教育教学的三维目标整合,以求得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益。在课堂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使枯燥、抽象的学科知识转化成形象、生动、鲜明的电子信息,变单调为丰富,化抽象为具体,化静为动,可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的过程,提高教学效果,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本课题主要研究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课程教学的有效整合,从而实现农村小学课堂教学优质化。

国外信息技术与小学课堂教学优质化研究起步较早,比如美国特别重视信息技术对提高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方面的研究。就课堂教学而言,他们通过整合打造轻松愉快、乐学善学、精彩灵动的教学新时空,“使学习变得更有趣、更容易、更广阔、更加丰富多彩。”。英国早在教育中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使用计算机,如名为“国家计算机辅助学习发展计划”(National Development Project for Computer-Assisted Learning,NDPCAL)的研究。“把计算机整合到课程中的观念”(Integrated Computers Curriculum)就是这项研究所提出来的,主要强调对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合理利用,可以培养学生计算机的操作意识以及应用等能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法国也十分重视。法国教育专家指出:“在动态环境下,空间图形性质和几何教学之间的联系得到了强化。”早在1985年,法国就要求学生从小学第四学年开始接触信息技术,而且把“计算机入门”作为必修课设立到“科学技术”学科中,注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软硬件环境的配备,为课程整合的良性开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正所谓“突破现状是发展的必然。”。

新世纪以来,我国中小学教育领域正在进行以“课程改革”为中心的教育改革。2000年4月6日,教育部长陈至立在新加坡召开的以“为了21世纪学习化社会的教育”为主题的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第二次教育部长会议上作了题为《面向21世纪教育的改革创新》的发言。她不仅明确提出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作为中国面向21世纪教育的目标,而且强调“通过积极推进教育的信息化进程,使中国教育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实现跨越式发展”。2012年以来,我国教育信息化领域的政策集中出台。根据教育部的《教育信息化十年规划(2011-2020年)》的要求,到2020年需形成与国家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想适应的教育信息现代化体系,基本实现所有地区和各级各类学校宽带网络的全面覆盖,这对未来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指导意见和总体方向。2012年4月,刘延东关于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确定了“三通两平台”的教育信息化发展导向,即“宽带网络校校通、教学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加强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平台的建设”,这对于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培养创新人才具有深远意义,是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

但是,尽管信息技术平台与课堂教学的融合在全国各地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但在农村小学课堂中的研究与实践还属于起步阶段。同时,信息技术与农村小学课堂深度融合方面也存在着不少问题,比如,理念上的高接受度和低层次的实际运用的矛盾、信息技术的百花齐放与无统一标准之间的矛盾,教师为中心的传统的教学结构和以生为本的现代教育模式之间的矛盾、立足于听课老师和领导的信息技术的虚假热闹和立足于学生的学,不断优化学生的学法之间的矛盾……如何化解这些矛盾,如何让信息技术平台真正促进促进学生的成长、教师的发展、学校的提升,如何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效率最大限度地提高?如何有效地整合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 如何使整合达到最佳状态?这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孜孜探索的一个现实而又紧迫的课题。我们想从“课堂教学”这个点上做一些探索和研究,通过行动和反思总结出一般的规律和方法,优化课堂教学,为推进新课改进行一些尝试。而这,恰恰是本课题的研究价值和意义所在。鉴于此,我们提出《运用信息技术实现农村小学课堂教学优质化研究》这一研究课题。

二、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和拟创新点

研究目标:

1.更新教师教学理念,培养教师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搜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进行教学的能力。

2.探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农村小学课堂教学优质化的有效途径、策略和方法,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将“减负增效”落到实处。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

研究内容:

1.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与农村小学学科课堂教学内容的整合途径。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促进教师的教学向“以学定教”的学生主体方向发展。

2.研究如何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使得课堂教学实现最优化,进而取得优质高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

3.研究如何运用多媒体技术变单调、枯燥的课堂教学为生动、活泼、有趣的教学。怎样最大程度地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使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成为所有学生发展的平台,最终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形成。

研究假设:在信息技术现代化背景下,农村小学生寻求探索之火的原动力大大增强,多媒体成其为聚精会神的心理动因,孩子们最大程度地身动、心动、神动、肯学、想学、会学的念头一再高涨,其课堂教学效果自然也是事半功倍的。

拟创新点:技术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现代化信息技术在农村小学课堂教学中的介入,是否真正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身心发展和创新发展;重要的是,现代化信息技术是否促进了每一个孩子们的成长,从而让不同的学生都能发展、都能提高,都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呈现出的难以忘怀的思维之光、自由之光、创造之光,以及思维的交锋、情感的交融、经验的积累、思想的领悟,才是我们更加需要的境界。

三、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一)研究思路

本课题的研究先对相关的理论资料进行学习和总结,如:国内的研究现象以及研究的理论依据等等。之后,通过相关调查对当前数学教学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接着,明确情景的创设对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产生的作用,并通过寻找数学课堂情景创设的基本途径来有效的将数学情景有效的应用到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并通过总结分析形成相应的报告。最后,通过研究成果、研究过程中存在问题的研究和总结,形成最终的结题报告。

(二)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要求课题组成员借助网络搜集与本课题有关的文献资料,学习相关的理论,方法,关注与本课题相关的最新动态、最新理论以及已取得的相应成果并大胆吸取借鉴相关文献理论中的优秀成果,为展开研究做好理论铺垫。并运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课题实施,深入开展研究,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提高。

2.行动研究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组织教师结合日常的教学实践,开展合作研究活动,共同探讨教育教学问题。通过开展公开教学、交流研讨、专题分析等一系列活动,探究如何在学科课堂教学中有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3.案例研究法:通过对典型教学案例的分析,分析现代教育技术在农村小学课堂教学应用与实践中对学生各方面能力、兴趣爱好产生的影响。

4.经验总结法:组织教师认真撰写教学设计与教学案例分析,及时总结实践中的经验,积极探索我校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有效教学实际操作方案,通过撰写课堂教学设计与教学案例分析,总结信息技术在学科课堂教学运用实践中的经验。最终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具有实际操作价值的策略和方法,撰写研究报告、等。

5.成果分析法:积极探索信息技术环境下实现课堂教学优质化的操作方案,最终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具有实际操作价值的策略和方法。在此基础上,汇总资料,并选取有价值的课题研究成果进行推广,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

(三)技术路线:调查分析——>确定目标——>制定计划——>实践研究——>实验比较——>形成结论——>修正完善——>总结成果——>推广应用

(4)实施步骤

(1)启动阶段:2018年5月到2018年9月,成立《运用信息技术实现农村小学课堂优质化》课题组;通过调查研究、查阅资料,初步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发展动态,转变教育观念,认识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丰富教育手段的重要性,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作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增长点和切入点;组织课题参与人员系统学习有关运用信息技术理论知识,对全体实验人员进行运用信息技术培训;调查信息技术在农村中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发现问题,提出应用信息技术实现中小学课堂教学优质化的研究思路,撰写开题报告,制定研究方案。

(2)组织实施阶段:2018年10月至2020年2月,制定研究计划,具体实施研究,通过运用信息技术参与学科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学生主动参与的氛围,增强课堂教学的感染力,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教与学,探索有效的信息技术运用于课堂教学的模式,深化课堂教学的改革,促进教与学的优化,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效率,进而培养高素质现代人才的目的。实施期间要求课题组成员每人准备一节公开课,在有效整合方面做进一步的探索,收集优秀教案、优秀课件、优秀教学实录、教学叙事等。形成阶段研究报告和相关论文。

(3)总结结题阶段:2020年3月至2020年5月,整理课题研究资料,收集优秀论文、教师研究案例等,撰写研究报告,申请结题。

四、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课题负责人张瑞清,一级教师,长期从事课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积累了丰富的课堂教学经验,曾多次获得过辅导站课堂教学竞赛一等奖和县级课堂教学竞赛三等奖。多次获得镇级和县级“优秀教师”和“先进个人”称号,2015年获得了县级“骨干教师”荣誉称号。具有丰富的研究经验和研究成果。曾两次参与了省、市课题研究工作,2008年9月他参与研究的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新课改中提高学困生数学成绩研究》经专家评审,通过鉴定;2017年9月他作为第一参加人研究的武威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研究》顺利结题。在课堂教学中他善于总结经验,积极撰写论文,撰写的论文《浅论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在2004年5月荣获武威市现代教育技术论文评选小学组三等奖;撰写的论文《提高九年级化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几点做法》和《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几点看法》分别在《天祝教育》2010第3期和2014第1期上发表。

课题组成员刘生俊,一级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23年,积累了丰富的课堂教学经验,曾被县委、县政府评为“优秀教师”。撰写的论文《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初探》和《构建初中语文教学互动课堂刍议》分别在《中小学教育》和《语文天地》上发表。

课题组成员马维兰,二级教师,市级农村骨干教师,曾多次荣获镇、县、市级优秀教师、少先队辅导员、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具有很强的语文教学基本功,能够积极参与教学研究工作,2015年10月,撰写的论文《农村美术教育该走向何方》在省级期刊《教师》杂志第261期上发表。

课题组成员吴永珍,二级教师,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达13年,工作中善于钻研,曾多次获得辅导站各种奖励,现为学校数学教研组组长,具有较强的教学研究能力,撰写的《新课改背景下如何发挥错题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于2016年5月发表在《吉林教育》上,作为第一参加人参与研究的武威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易错题集的建立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探究》于2017年9月通过鉴定,顺利结题。

围绕本课题,我们进行了一些前期准备工作。18年3月,我们确定了课题,组织了课题研究小组,围绕课题进行一些相关的调研工作,查阅了相关资料和书籍,了解国内外同一领域的研究现状和水平,搜集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对课题的核心概念、研究的思路与方法等进行多次研讨,最终完成了课题申报报告。

学校现代化教学硬件设施较为先进。每个班级都有“班班通”一体机、视频展示台;学科任课教师人均配备电脑一台,且已接入互联网。这些为我校开展“运用信息技术实现农村中小学课堂教学优质化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与环境。辅导站和学校领导注重教育科研工作,开学初提出了在我校开展“常态课优质化、优质课常态化”教学研究工作,我课题组选取其中一点研究运用信息技术实现课堂教学优质化,得到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学校积极筹措经费,准备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提高参与教师的研究素质;建立健全了教科研制度,保证研究落到实处。

五、课题成果预期和呈现方式:

第2篇:农行大堂工作经验总结范文

 

开题活动提示:

开题主要研讨课题研究的可行性,重在清思、聚焦和分工。

开题活动建议由课题主持人所在单位教科研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并尽可能向社会开放。

一、开题活动简况:开题时间、地点、主持人、评议专家(课题组外专家,专家应不少于 2人)、参与人员等。

开题时间: 

       开题地点:

       主持人:

   评议专家:

       参与人员:

课题组全体成员 

(一) 王楼乡中心校课题管理办公室负责人田启光主任宣读本课题立项通知书;

       (二) 课题主持人 进行开题报告的阐述 

       (三) 课题组成员张深锋代表发言

       (四) 梁园区教研室副主任张振军、梁园区王楼乡一中高级教师刘立建对课题的研究内容评议发言

       (五) 课题管理办公室负责人田启光主任对该课题提出建议要求

二、开题报告要点:题目、内容、方法、组织、分工、进度、经费分配、预期成果等,要求具体明确、可操作,限 5000 字以内,(可加页)。

农村中学群文阅读教师教学策略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一、           课题的提出:

阅读是所有课程的核心和基础,学生的阅读能力与未来的学习成绩密切关联,学生的阅读经验越丰富、阅读能力越高,越有利于各方面的学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版)》指出: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课外阅读总量应达到405 万字。

同时,随着知识社会的来临,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学生要掌握信息、分辨信息、筛选信息、整合信息并吸收信息。群文阅读这一新的阅读教学实践的出现正好适应了信息时展的要求,拓展和延伸了学生的阅读视角,改革了阅读教学的模式,并逐渐成为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的主流。

教师对于群文阅读从接触到逐渐认可,再到不断探索追求进步,已经有很多老师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和尝试,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在农村中学的探索还不够深入和全面,源于农村中学的一些局限性给阅读教学带来的难题,在农村中学开展群文阅读教师教学策略研究显得尤为急迫。

( ( 一) ) 阅读量严重不足 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课外阅读总量应达到 405 万字,但当前我们的语文教学,以书本阅读为主,这样的阅读量是远远不够的。同时农村学生家庭的现实情况差异大,学生家长的文化素养普遍较差,对学生学习的重视程度较低,给学生补充的课外读物少,而且留守儿童比较多, 学生缺乏阅读的良好资源与环境。

(二)缺少指导,不知如何阅读 农村家庭由于经济条件和思想观念的限制,孩子从小就很少有机会接触课外读物,更不用说家长和孩子之间进行的亲子阅读或者阅读指导。在学校,教师授课时过分关注字词句的落实,以致完整的文本时常被切割被肢解,学生学到的只是一些零碎的片段和知识,也缺少持久的感悟,至于默读、略读、浏览、跳读等阅读方法的训练更无从涉及。

(三) 缺少思考和运用

学生虽然课内习得了一些阅读技巧和方法,但不能在课外得到有效的运用,学生对于书本知识记得滚瓜烂熟,但是仔细一追问就会发现学生仅仅停留在背记阶段,而对于文本的含义主题完全缺乏相应的了解,对于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没有实际性的帮助。

总之,针对农村中学的群文阅读教学,我们作为农村中学的教师还有很多方面需要去探索,鉴于此,我们提出《农村中学群文阅读教师教学策略的研究》这一课题。

二、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 课题研究的目的 1、提升学生的阅读力和思考力。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文阅读”教育实践活动,最大限度地解放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扩大学生阅读量,增强阅读实践体验,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和阅读思考力,积蓄语文素养。

2、以研究教学策略为契机,提升教师的阅读教学水平。在实践中探索出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在课题研究中提高教师教学理论素养,提高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实现教师充分的职业发展。

3、建立符合农村学校的群文阅读教学模式。通过本次课题研究,反复实践摸索,形成一个针对农村教学实际的,可操作性强、可评估、相对成熟的教学模式。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通过课题研究,让“群文阅读”作为农村中学阅读教学研究新的生长点,充分挖掘群文阅读的社会资源,协调构建以图书馆、新华书店、学校阅览室、班级图书角和以家庭为单位的群文阅读资源库,通过学校群文阅读的研究和推行,辐射带动以家庭为核心的群文阅读的社会效应,为农村学生群文阅读提供强有力的社会支撑。

通过课题研究,让“群文阅读”为农村语文阅读教学改革找到新的发力点,将课标精神践行到日常教学现场,为学生扩大阅读面、阅读量,养成阅读习惯、提高阅 读素养提供可行路径。

在课题研究中,学校整体教育教学水平明显提升,特色鲜明,打造“书香校园”,形成以“阅读”为导向的办学特色,提升学校教育内涵与办学品质。

三、 核心概念的界定 (一) 群文阅读教学:即在一节课里,教师结合教材及课外读物,以一定议题为依托,以粗读略读为主法,以分享感悟为核心,以探索发现为乐趣,进行多到四五篇,甚至七八篇的多文本的阅读教学。

(二)农村中学:师资力量薄弱,学生知识面窄,阅读量小,缺少阅读技巧和阅读指导,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而且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留守儿童。

(三)教学策略:是在教学目标确定以后,根据已定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特征,有针对性地选择与组合相关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技术,形成的具有效率意义的特定教学方案。

四、国内外相关研究 日本的“群书阅读”、港台的“多文本阅读“,他们都在群文阅读方面进行了有力的探索,目标都指向了语文课堂的变革,都是为了更多地为学生提供阅读实践,从而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

台湾赵镜中教授曾这样描述台湾新课程改革后阅读教学的一种变化:“在大力推动儿童阅读运动的影响下,学生的阅读量开始增加,虽然教师还是习惯于单篇课文的教学,但随着统整课程的概念推广,教师也开始尝试群文的阅读教学活动,结合教材及课外读物,针对相同的议题,进行多文本的阅读教学。” 在群文阅读进入课堂阅读教学以前,国内也有专家进行了类似的实验和研究,如:北京师范大学何克抗教授的“基础教育‘跨越式教学’”;窦桂梅的“主题单元教学”;李怀源的“单元整组教学”等。

2012 年 11 月重庆大礼堂举行群文阅读研讨会——“语文课堂静悄悄的革命”,

        “群文阅读”首倡者王林及众多专家学者、包括代表性的一线教师蒋军晶等汇聚一堂,在我国大陆地区共同正式地树起了“群文阅读”的大旗。

大陆教育先进地区在实施群文阅读实验,“ 群文阅读 ” 已逐渐走进课堂,并总结一些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但这些研究在群文阅读课的形成目标、达成途径、实施措施、教师指导、考查方式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群文阅读教师教学策略的研究还不够突出,而且针对农村中学实际情况开展的群文阅读研究相对较少。

五、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研究内 容 1 1 .农村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了解当下农村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整体概况,发现当中存在的问题,了解学校语文学科阅读教学改革的状况,找到群文阅读在教学层面的症结所在。

2 2 . 农村中学 群文阅读相关理论的建构 探讨群文阅读教师教学策略的相关理论,建构符合农村中学群文阅读教学的可行性与实效性的相关理论框架与体系。

(二) 重难点和创新点 :

重难点:研究农村中学群文阅读教学的有效开展,怎样找到切入点和突破口,针对学校实际情况,有效的将“群文阅读”运用到日常的语文教学课堂上。

创新点:我们学校属于农村学校,而且距离城区较近,在夹缝中生存,学生流失严重,在校学生的语文素养普遍较低,阅读量较少,阅读面窄,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能从农村学校和学生本身的这些实际情况出发,研究内容注重有效性;研究方法注重实证,将“群文阅读”引入农村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让学生不仅学到知识,更能学到技能。

六、研究的方法及步骤

        (一)课题研究的方法:

根据我们本次课题的特点和研究的内容,我们主要采用:

1. 理论文献法 通过网络、图书馆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农村中学群文阅读教学现状,并对这些资料进行总结归纳,筛选整理出有实际指导意义的材料。

2. 问卷调查法 自编调查问卷,对农村中学的教师和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当前农村中学阅读教学的现状,以及学生阅读力水平,通过结论分析产生原因和解决办法。

3 3 、 个案研究法 对比较典型个性化教学案例进行汇集、展示、分析、研究和概括,使零碎的资料信息变得系统、清晰以利于进一步的研究。

4 4 、 行动研究法

把行动与研究结合起来,参研教师从日常的教学中发现问题,实现理论与实践,成果与应用有机统一,从而找到优化农村中学群文阅读教学的策略,积累丰富的、有效的课堂教学实践经验。

5 5 、 经验总结法 整理、搜集优质的课例,开展横向、纵向的交流,将课题研究内容、过程加以归纳,进行综述,撰写相关的阶段性小结,及时肯定实验成果,修正实验方案,撰写有关论文。

6 6 、学习成果展示法。

将阶段性经验成果通过撰写论文、报告等形式展示出来,在批评指正中反复修正,加以改进。

(二)课题研究步骤。

本课题研究一年,主要分为以下 4 个步骤来具体实施: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2016 6 年4 4 月 — 2016 6 年6 6 月) 1、搜集与本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填写课题申报书,进行课题申报; 2、成立课题研究小组,组建研究队伍; 3、制定课题研究方案,落实课题研究教师的分工。

第二阶段:

交流学习 阶段 (   1、设计问卷调查,整理分析问卷调查的数据,研究农村中学生阅读的现状; 2、在实际研究中,课题组不断修订研究方案,调整实际操作; 3、针对群文阅读教学实际,建构、完善阅读教学新模式,归纳运用教师教学策略; 4、加强课题组教师的学习。根据学校教科研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课题研讨活动,组织教师进行理论学习,并进行学习反思和困惑交流。

第三阶段:实践验证 阶段 1、根据各阶段的研究情况及经验,完善已探索的“群文阅读”教学模式及教学策略,完善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的实践应用研究。

2、及时发掘、提炼包装研究成果,及时在学术报刊公开发表研究论文、课例等,召开研究成果研讨会,做好研究过程中产生的各种资料的收集工作。

3、开展班级读书会。利用课内进行交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学习资源,

拓宽学习和运用领域,使全体学生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的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和有机整合中开拓视野、发展思维。

第四阶段:总结反思 阶段 ( ) 1、整理研究资料,提炼研究成果,编辑“群文阅读教师教学策略“研究成果集; 2、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工作报告,论文与电子成果等 3、申请结题,完成结题工作 七、成员分析及分工 (一)课题负责人:

  (二)课题组成员:王修涛 张深锋 石俊英 毕明远 1、 :中小学一级教师,本科学历。曾发表过区级论文《 浅谈如何使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更好地感受美 》,并多次参加优质课活动,有市级优质课《老王》,区级优质课《咏雪》,区级群文阅读优质课《文字中的成长》,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管理经验。

负责课题决策,课题总设计、总调度,具体是确定研究方向,协调各研究个体,并进行课堂实践。

2、王修涛:中小学一级教师,本科学历,曾发表省级论文《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区级论文《精心点拨学生的思维途径》、《利用多媒体优化作文教学》,有较高的理论素养和丰富的教学经验。

负责理论分析、督察指导,修改和审定研究论文和研究报告。具体是查找、搜集、整理相关研究方向的理论材料,督导各个时间段的研究,结合我组研究进展和实际操作,修改和审订理论内容等,并进行课堂实践。

3、张深锋:中小学一级教师,本科学历。曾撰写区级论文《语文阅读教学新模式“群文阅读”》《语文课堂新教学模式的探讨》,发表文章《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有丰富的理论和教学经验。

通过研究的不断推进,时时修订研究成果,保存这一过程中的材料,设计调查问卷,撰写研究报告等,并进行课堂实践。

4、石俊英:中小学二级教师,本科学历,曾发表市级论文《浅谈中学语文群文阅读的有效性》,区级论文《浅谈高校课堂在语文教学中的几点实施措施》、

《创设新型教学模式,构建和谐语文课堂》,有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负责实施方案的设计与撰写,材料的归档整理,分析资料成果,撰写研究报告等,并进行课堂实践。

5、毕明远:中小学二级教师,本科学历,曾参与区级综合性实践活动《中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养成教育》,发表过区级论文《阅读回归本真-纯阅读教学》,对阅读教学的研究经验丰富,计算机操作水平较高。

负责材料收集及归档整理,分析资料成果,设计调查问卷,撰写研究报告等,并进行课堂实践。

6、杨藏:中小学二级教师,本科学历,曾在虞城县优质课活动中获一等奖,多次参与虞城县的征文活动并获一等奖,善于组织材料,组织学生活动。

负责材料的归档整理,组织学生开展读书会等各项活动,撰写研究报告等,并进行课堂实践。

八.课题研究预期成果:

1、优质的课例、教案,制作成光盘。

2、撰写研究报告。

3、课题组成员的课例、论文、经验总结等原始材料,编辑成册。

九、 参考文献:

[1] 刘显国.语言艺术[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2]王瑞平.创新教育论[M] 中国文联出版社,2001。

[3]叶建英.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3.11 [4]俞玉萍. 漫步大语文的教与学[M]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2.04 [5]于泽元,王雁玲,黄利梅.群文阅读:从形式变化到理念变革中国教育学刊[J]. 2013.06 [6]蒋军晶.让学生学会阅读---群文阅读这样做[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07

课题负责人签名: 

三、专家评议要点:侧重于对课题组汇报要点逐项进行可行性评估,并提出意见和建议,限1000 字以内。

张振军主任、刘立建老师听取了课题主持人 老师所作的《农村中学群文阅读教师教学策略的研究》开题报告,并了解了该课题组的前期研究及准备工作,经认真评议,形成以下论证意见:

课题选题具有研究价值。课题立足学校实际,通过研究,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增强阅读实践体验,培养阅读能力,积蓄语文学养,具有实际意义。

课题的研究目标明确,研究思路清晰。立足课堂,开展丰富多彩的“群文阅读”教育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开展教学活动、活动评价等途径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在课题研究中提高教师教学理论素养,提高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从而为学校打造一支优良的教学队伍。

课题负责人具有较高的政治素养和业务水平,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较高的科研素质,爱好学习,求知上进,为了本次课题,研究了多本教育理论书籍,多次向主管领导请教,并向其他群文阅读课题组学习,积极进行教学实践,完全有能力承担此课题研究。

课题组成员是一支素质过硬、业务精良的专业教师队伍,长期工作在教学第一线,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强的教学实践能力,他们的专业论文多次获得省市主管部门的认可,多人多次参加过课题研究,有丰富的课题研究经验,本次课题中,根据各自的专长和能力,分工明确具体,非常得当。

为了顺利开展本次课题,课题组进行了充分详尽的资料准备,阅读了大量书籍,鉴于学校实际情况,老师们在市区图书馆办理了多个借书证,不断充实理论素养,同时购买和查阅了多种网络资源,有相关著述、视频资料等,为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工作。

课题研究预期成果总体呈现多样化,有优秀的课例、教案、论文、经验总结等,并注意成果的学术性、理论水平和实践水平,具有推广意义,能为周边区域的群文阅读教学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本次课题研究得到了中心校和学校领导的高度关注,给予了课题研究人员充分的时间和资源,并号召其他教师和全体学生积极配合课题研究工作的进行,提供了一定的人力和财力保障。

专家组经过反复讨论,一致同意 老师主持的《农村中学群文阅读教师教学策略的研究》如期开题。同时建议课题组:要进一步加强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和深入探讨;要进一步细化研究的各项内容,明确各阶段的研究计划,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制定评价标准,避免单一化,力争高标准完成课题规划的研究任务。

评议专家组签名:张振军 刘立建 2016 年 10 月 10 日

四、重要变更:侧重说明对照课题立项申报书、根据评议专家意见所作的研究计划调整,限1000 字左右(可加页)。

(一) 进一步加强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和深入探讨。

在准备阶段和交流阶段,我们查阅了大量书籍文献资料,并在网略上搜集大量信息交流学习,但由于学校师资力量的局限性,老师们的理论水平还是不够高,因此在评议专家的指导下,我们认真研读了部分理论书籍,并决定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边进行课堂实践边进行理论提升,将二者结合,争取有更大更快进步。

(二) 进一步细化研究的各项内容,明确各阶段的研究计划 由于老师地处两个校区,交流不便,在总结和信息交流方面不够及时,导致各项工作的分工不够明确,因此我们对钱在学校拉了网线,并建立了微信群和QQ 群,及时将大家的思想看法进行交流,明确了各项任务,保证课题顺利进行。

(三) 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制定评价标准。

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开展活动,制定合理的评价标准,横向的,纵向的,宏观的,个性的,避免单一化。

课题负责人签名:

第3篇:农行大堂工作经验总结范文

(1)整合教学内容,强化内在联系

我校农学专业使用的是南京大学主编的无机及分析化学教材,该教材分为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两部分内容,这种编排方式虽然保持了学科知识的完整性,但造成了某些知识点的重复,并使得相关知识体系的内在联系被割裂。例如教材中无机化学部分的四大溶液平衡和分析化学部分的以四大溶液平衡为基础的四大滴定分析法两部分内容是分开编写的,如果两部分内容分开讲授,将影响教学与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将“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中的相关内容融合为一个体系,将无机及分析化学教材原本二十一章内容整合为十章内容,即第一章溶液与胶体、第二章化学反应的一般原理、第三章物质结构基础、第四章定量分析概论、第五章酸碱平衡与酸碱滴定法、第六章沉淀溶解平衡与沉淀滴定法、第七章氧化还原平衡与氧化还原滴定法、第八章配位平衡与配位滴定法、第九章紫外可见吸光光度法、第十章元素(自学)[1]。新的编排方式强化了知识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容易理解接受。同时,新的编排方式还整合了部分重复的内容,节约了宝贵的教学课时,能让授课教师将更多社会中的化学和化学中的热点问题穿插到有关教学中,例如“浓肥烧死苗”的现象、土壤中有机磷及其共轭碱组成的复杂体系如何保证土壤pH值的稳定性问题、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需要叶绿素的成分问题、生物燃料的制造等等。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了解无机及分析化学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2)适应专业要求,突出教学重点

农学专业的技术性和实践性较强,在无机及分析化学的教学中,要把握专业的特殊要求,突出教学重点。要认真学习我校农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深入研究无机及分析化学教学大纲,充分了解本课程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积极主动与农学专业的专业课程任课教师沟通交流,进一步明确教学内容和重难点。在教学实践中,一方面要统筹安排好实验课程。对一些与专业联系较为紧密的实验,要重点安排,重点辅导。例如金属离子的鉴定,土壤中腐殖质含量的测定等。另一方面要合理调配好理论教学内容。将与专业联系较少且较难理解的纯理论知识进行精简压缩,将与专业要求相关的知识列为重点教学内容,将一些简单易懂的内容列为自学内容。教学过程中突出重点后,学生可以有针对性地科学分配学习时间,提高了学习效率。

(3)强化实验教学,增强学习兴趣

农学专业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不仅要验证和巩固无机及分析化学的基础理论,更要注重将化学知识与农学专业相联系,注重对农学专业学生进行实验科学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开展科学实验的能力、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一是要加强基本验证实验的教学。按照教学大纲要求,落实好实验内容、学时等要素。注重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二是适当增加趣味实验。在基本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上,增设实用性和趣味性实验,由学生自己查阅相关资料设计实验内容,采集样品,亲手操作,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处理分析。例如,茶叶和松枝中Ca、Mg和Fe的鉴定,蔬菜、水果中维生素C的测定,鸡蛋壳、酸奶中钙、镁的测定,土壤中有效磷的测定等实验内容,既符合农学专业需求,也能较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农学专业学生所需要的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素养。

2教学方法与手段

(1)学生参与教学,培养多种能力

教学过程中,在突出教师主导地位的同时,注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课堂上,对重难点内容,教师详细讲述。一般内容则根据老师分配的任务由学生自己讲授,例如四大滴定法的应用实例。具体做法是首先由老师根据班级人数把班级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各学习小组根据教学内容和老师要求开展讨论,按照分工查阅文献资料,阅读文献,消化资料,归纳总结,撰写讲稿,制作幻灯片,最后每个小组推选一名成员到讲台汇报该小组完成任务的情况,汇报后由其他学生和教师对汇报效果进行了评价,根据评定的结果对每个小组进行打分,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2]。该种教学方式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主宰课堂,课堂气氛沉闷,学生被动听课的状况,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一是加深了学生对分析化学在农业科学中应用的认识,二是锻炼了学生查阅文献资料和归纳总结的能力,三是提高了学生协作学习能力、组织能力、写作能力、制作幻灯片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及时归纳小结,促进教学相长

在无机及分析化学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在按照教材逐节逐章学习的过程中,注重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比较、分类、归纳和总结。例如,在学习酸碱滴定分析法后,及时归纳总结该滴定方法的原理、指示剂的工作原理、如何选择指示选择和应用范围。学习完四种滴定分析法后及时对四种分析法进行分类比较,归纳总结它们的异同点。通过这种学习方法,达到引导学生整理、复习、巩固教材知识,深化对课堂教学主题的理解和把握的作用,使得新知识具有更大的迁移价值,为后继学习和运用它们奠定基础。学生通过这种方法学到的知识,不再是孤立的知识点,而是由点连成线,由线织成网的知识结构。同时通过这种学习方法可以培养学生在分析解决问题时,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住问题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对所讲授的内容、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的效果进行分析总结。例如,对教学效果较好的课堂进行总结,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效果?如何设计教学内容?运用了哪些教学手段?采用何种方法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等。对教学效果较差的课堂进行思考,是错误地估计了学生的实际水平?是教学设计不合理?还是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将教学中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及时记录下来,日积月累,就会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特别是对成功的教学进行小结,有助于教师摸索教学规律,总结先进的教改经验。

(3)引用多媒体教学,丰富教学手段

第4篇:农行大堂工作经验总结范文

一、理论学习高屋建瓴,构建了村官必备科学理论体系。基础理论的学习,是每一次培训必不可少的课程,这次也同样不例外。主要学习了政治理论、经济概论、法律知识、农村政策、革命传统教育(谷文昌)等相关的理论知识。本次的学习培训相对来说,有很多的不同的,是专为到村任职的人员量身打造的课程,具有巨大的实用性,操作性。

政治理论知识紧跟时代的脚步。市委党校的多位教授风趣的教学,让人耳目一新。主要有以下相关内容:“认真学习新,树立正确荣誉观”一课,结合如何开展农村党员教育工作,如何加强农民党员的学习相关话题,生动的解说了各项党的理论如何在基层中发挥作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专题讲座,形象的描述了在基层农村工作中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

经济概论解读了九江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九江市发改委彭任通过经济学的分析,结合九江的实际情况,从“人才”——开放思想、“资金”——科学路径、“技术”——日新月异三个角度阐述了九江的经济、社会发展前景。深刻的教育我们在考虑经济的发展中,要明确目的,要结合实际,“有什么,需要什么;干什么,提供什么”思考体系。

法律知识的学习更加有系统性、针对性。“依法行政促进九江政府的法制化”一课分别阐述了如何加强政府法制化的建设、建立阳光责任政府的制度建设、法制精神的培养三个方面的问题。

农村政策一课更加具体的介绍了当前我们必须了解的相关政策,如国家对农业的各项补偿,农民的医疗保障,农民子女教育问题等等。

革命传统教育,通过集体观看老一辈的英雄在基层一心为人民感人精神,让精神上得到了一次触动和感动。

二、经验讲述丰富多彩,形成了农村基层工作适用宝典。在本次的学习过程中,专门设置了在基层一线工作多年的镇党委书记的经验介绍,填补了知识的空白,提前熟悉了农村基层工作的情况,为工作最好了思想上充分的准备。万树幼书记分别从基层锻炼的三点意义开篇,在基层如何做工作,怎么做工作展开,要求我们到村任职的人员要做到三点“坚定信念,善于团结、顾全大局”、“戒娇气、戒懒惰、戒骄傲”、“不断学习,勇于实践,拼搏实干”。徐怡雄书记从另一个角度将农村基层工作讲述得更加淋漓尽致,从“坚持”、“能力”、“腾飞”三个词语展开,分别分析了大学生到村任职的一些存在的优劣势,到村任职的为人处事,如何正确的关于村官的定位等相关的经验。两位书记的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介绍得到了广大学员的赞叹和敬佩。

经验最后一次课程,市委村建办张庆文主任的“农村工作适用大全”讲座,分别从加强国家的政策学习、如何在基层宣传国家方针政策、如何开展党员干部的思想文明工作、如何熟悉所在村的基本情况、如何更加尽快进入工作的角色等一系列具有可操作性的相关的做人做事的道理,将培训课程做了一个完美的总结,形成了一整套农村工作适用宝典。

三、实地考察有声有色,熟悉了九江农村基层发展概况。实地考察是这次课程的一大亮点,在市委组织部的安排之下,在理论课堂教学的中间阶段,组织了一次到武宁县长水村参观考察和武宁县杨洲乡神雾山素质拓展基地开展活动。充分的结合了实地的情况,将所学的知识结合农村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武宁县长水村四面环山,全村依靠山成一个条形状。农田较少,经济来源靠山,该村结合实际情况,依靠美丽的山水大力发展农家乐,乡村旅游。给当地的经济带来了一定的发展,改变了落后的面貌。同时该村也是国家林权改革试验点,是最先实现林权改革的地方。“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充分的体现了当地的发展切合实际,做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同时,在参观考察过程中,听取了当地基层领导的介绍关于对本地的发展的规划,如何结合实际发展好地方经济等方面的内容。当地的基层领导积极的解答我们所提出的各项问题,给我们上了生动的、形象的一课。

四、交流讨论扩展视野,加强了学员间团结与知识拓展。本次的培训课程时间短暂,但是安排比较紧凑。课堂上每位授课老师都留一部分的时间和同学交流,讨论到村任职后的基本情况,结合所学的当堂课程,解答学员的疑问。带班的负责人徐主任更是每课必总结,简单明了、加深记忆。

这次的课程还专门设置了交流讨论的课程,全班的学员分成10人一小组,互相交流学习。在交流的学习过程中,大家加深了所学的知识同时,还交流了各自的思想,扩宽了视野。讨论的话题除了课堂所学的,更多的是在以后的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包括简单的方言学习等等。大家围绕设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作情景式的解答,生动风趣。加强了学员间团结互助,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团队,为以后的工作打下了一个良好的互动圈!将有利于日后工作的交流和进步。

总之,在岗前培训的阶段中,时间是短暂的,学习是系统是完善的,但是很多的知识还有很多方面需要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进一步的完善,进一步的丰富,进一步的实践。在以后的日子里,更加需要我们自己的努力,集中学习是有限的,无限的是需要我们的生活中自己去学习,自动去规范,自觉去反省。在实践中寻找差距,在学习中缩小距离。下面就为自己到村任职计划做好以下几点:

一、知其理论,提高思想觉悟。在接下来的工作当中,我们所学的知识是相对有限的,在知道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在实践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很多的现实问题的干扰和阻难,难免会影响到我们的工作情绪。因此,要求我们在实际的工作中,在知其理论的基础上:

1、要不断的加强学习,自觉加强思想觉悟的提高。这样才能保证我们在工作中:有一个正确的方向,有一种良好的心态,有一种饱满的热情。

2、要熟悉农村的风俗习惯,随时调整自己的思想状态。在村工作的过程中,特别是对于外省的同志来说,存在很多的问题,语言风俗习惯的不同,可能会影响到了工作。要求我们加强学习,尽快适应当地的风俗人情。

总之,这就要求我们在知其理论的基础上,注意把握自己的思想导向,也许自认为思想觉悟很高,而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亟待着进一步融入和调整。

二、勇于实践,贯彻求真务实。农村天地广阔,发展空间巨大,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也很多,作为我们即将到村任职的大学生来说,是党和国家对农村工作的高度重视,对我们寄予了深切的厚望。到村任职后,是我们接受锻炼的一次良好的机遇,一次巨大的挑战;是一次接受农村基层教育的一个重要过程;是一次追求自己理想和人生价值的定位。这就要求我们要做到:

1、有勇于实践的心态,始终一如既往,一点一滴的做好每一件事情;

2、有求真务实的态度,不搞花架子,扎扎实实搞好每一项工作,踏踏实实为百姓办好一两件事情;

3、要在实践中找差距,始终怀着学习的心态。向基层干部学习,学习处理各项基层工作的经验;向农民学习,学习那种淳朴的气质。在农村工作中,特别要求我们要实事求是,只有做到了求真务实,才能更好的向上级组织反映问题,才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才能学到更加实实在在的知识。

三、得出经验,善于总结反省。理论、实践是搞好各项工作的必不可少的两个阶段,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难免会出现很多的问题,如何去解决这些问题就是我们的经历。经验来自于我们在生活中经历的总结和反思。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作过程中:

1、学别人的经验,实践变成自己的经验。通过学习、在了解别人的经验基础上,不断的去更新,发展,实践、总结,形成经验质的飞跃,紧跟时代的脚步。

2、做到事必躬亲,纸上得来终觉浅,多在实践中去总结经验,克服从书本到书本。

总之,我们要在出现问题时冷静,处理问题时心静,解决问题后反省。只有不断的在进步中否定自己,把困难想得再充分一点,在以后的工作是才能做到事半功倍,得心应手。

第5篇:农行大堂工作经验总结范文

一、《农业昆虫学》传统教学内容及存在问题

(一)传统教学内容

传统农虫的授课模式为以主要作物为主线,分别讲述各种作物上主要害虫的各虫态形态特征、发生规律、为害症状及防治方法,这种讲述方式只是简单地罗列,缺少变化,学生在课堂上很少有主动思考的机会,课堂气氛也不活跃,对所学知识的掌握主要是靠死记硬。实验课的形式也较单一,主要是对害虫的形态特征进行观察、绘图、编制检索表等,让学生认识农田主要害虫,掌握其鉴定方法。学生在实验课堂上往往是依葫芦画瓢绘制主要识别特征,完成实验报告。这样的授课方式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很少有机会让学生主动思考问题,更无法做到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模式缺乏创新。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是根据教材内容和顺序照本宣科,教学模式较为单一,主要是采取灌输性的较为传统的教学方式。实验课的课堂也比较死板,老师介绍实验害虫的种类、主要特征,让学生一一对照、观察,实验作业往往是绘某虫态主要鉴别特征、编某作物主要害虫检索表、鉴定幼虫或成虫等内容。老师把学生在实验课上需要完成的任务交代得一清二楚,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常有一些消极心态,容易应付了事。这样的教学模式,课堂效果不佳,学生尽管认真记笔记,也完成了实验作业,却常常不能很好地掌握所学内容。

2.授课内容缺乏实践应用性。传统农虫课程是以害虫为切入点,久而久之学生形成了固定的思维模式先鉴定害虫,再根据害虫确定该虫的为害方式和防治方法。但在受害农田中,很多时候往往先看到的是被害状,因为许多昆虫只有在为害的时候才出现,不取食时就藏匿起来,也有些昆虫是在地下或者植株内部(如茎杆、果实、叶片内)为害,在植株表面是看不到它们的。学生在传统授课方式下形成的思维方式不利于他们在实践中做出正确的判断。

二、案例式教学在《农业昆虫学》课程中的应用

案例式教学主要包括案例准备、学生自主学习、师生互动及效果评价等主要阶段。

(一)选择合理的案例

案例的选择必须具有典型性。这就需要授课教师对所授课领域有充分的掌握,常到生产一线去实践,深入到田间去调查,掌握主要害虫种类、为害特征等,从而总结出典型案例。例如,亚洲玉米螟是玉米田重要的钻蛀性害虫,由于其幼虫的钻蛀习性,在植株表面很难寻觅到该虫的踪迹,但其为害特征却很独特,幼虫蛀食寄主植物的心叶,形成排孔蛀食雄穗形成折蓼蛀食茎秆组织,造成风折倒伏,这些被害状是很容易观察到了。因此可以以田间被害状为切入点,设置案例,这种方式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也更为直观,避免学生死记硬背地学习专业知识。

案例的选择必须具有实用性。在大田中,许多虫害在同一植株上会同时发生,甚至并发病害,为了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教师在选择案例时必须综合考虑,提出符合实际生产的案例。例如,许多具有刺吸式口器的害虫,在为害作物时会留下刺孔,导致刺孔周围组织死亡,形成黄色小点儿;继而由于坏死组织停止生长,正常组织继续生长,会导致叶片等组织畸形;同时刺吸式口器害虫还能传播病毒,引起病害。教师可以把这种综合发生形成的被害状作为案例提出,让学生在分析案例的同时,扩大知识面、提高综合能力。

(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案例分析

教师将案例和问题提供给学生,让学生结合已学到的专业知识,通过查阅相关专业资料对案例进行分析。教师可以给学生指定一些资料,以免学生盲目查阅,并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针对问题,通过资料查询得出结论。也可以将学生分组,每组设置不同的案例,并选出组长负责分配任务和组织组内讨论,这样不仅能让学生通过讨论相互补充,使学生在考虑问题时更全面、更细致,而且更能提高学生积极性,活跃学生思维。

除了让学生查阅文字资料,还应该让学生走进实践课堂。我校植物保护专业学生在第六和第七学期从5月到10月需要参加为期6个月的季节性生产实习,学生在实习基地直接参与生产管理或其中某一环节,了解禾谷类旱田作物、水稻、蔬菜、经济作物等作物的病虫害发生发展情况。植物保护实习基地为案例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实践平台,教师可以充分发挥生产实习作用,将案例教学与生产实习有机结合起来,将案例教学的课堂搬到农田。教师带领学生在试验田中寻找合适案例,让学生对案例进行现场分析讨论,通过对被害状的观察、害虫的寻找、作物生长期和气象条件等因素的分析得出结论。

(三)课堂讨论及教师考评

学生通过组内讨论,得出统一结论,每组派1个代表阐述自己组得出的案例分析结果。之后教师引导其他组学生对该结论进行相互讨论、点评,最后由教师做总结和评价。对于重点问题和回答模糊的问题要重点进行讲解分析,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才能更加透彻、掌握更加容易。这种教学形式使老师与学生充分互动,让学生成为课堂主角,学生通过讨论的过程,锻炼了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语言表达能力。

实践课堂的案例点评则在现场进行,教师在田间直接听取学生讨论,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进行必要的引导和干预,最后针对学生讨论内容给予必要的补充和评判。这样的讲授方式更加直观,学生的印象也更为深刻。

三、案例式教学效果评价

(一)学生学习兴趣更加浓厚

传统教学,教师照本宣科,学生常感觉枯燥乏味、记忆困难,学习积极性自然下降。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课堂辩论、到田间实际操作等过程,学生的参与意识、团队意识增强,课堂表现更加活跃,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还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学生为了对案例进行分析,必须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这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强化他们的创新意识。

(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

案例式教学将传统的教师是课堂的主角转变成学生是课堂的主角,实现了由注入式、填鸭式的授课方式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转变,学生不再是被动地学习、听课、做笔记、复习、考试,而是主动去探索未知的事物,有目的地去学习,这种转变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和能力。此外,学生在分组讨论和课堂讨论的过程中不仅可以畅述己见,也可以提出问题和质疑,通过这种讨论可以有效地拓宽知识面,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掌握学习的规律和有效的学习方法。

大学教育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专业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才能让学生受益终身。课堂教学时间毕竟有限,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时需要解决的问题却是多元的、复杂的,只有拥有好的自学能力,才能胜任工作。在农虫课堂上,教师可以从具有同种为害特征的害虫中选择几个典型案例进行讲解,以点概面,其他的让学生通过工具书自己学习,以及到田间实际观察。作业可以是制定几种为害症状,让学生在实验基地调查符合这些特征的害虫有哪些,它们具有什么类型的取食器官,才导致它们具有相似的为害特征,如何有效防治。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毕业后,不管到哪个地区工作,即使面对南北方气候差异、作物差异、害虫差异,到田间不认识当地害虫,依然能通过大学时掌握的学习方法,通过相关资料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三)学生实践能力提高

植物保护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只有在教学中学生参与大量实践学习,才能在实践中发现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并运用自己学习的知识去解释各种现象,解决各种问题。案例式教学恰恰将田间遇到的实际问题作为案例提供给学生,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思路。

随着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社会对植物保护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原有教学手段和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许多毕业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表现出众多的弱点,其根源在于高校教育方法存在弊端上,因此教学体系创新势在必行。案例式教学能够把课堂延伸的试验地,甚至延伸到农民的田地。让学生毕业时掌握一技之长,掌握更多的实践技能,将来才能真正融入到社会,融入到工作岗位中去。

(四)教师责任感增强

案例式教学要求教师打破传统授课的思维方式,把原有的授课内容进行重新的融合、归纳,才能总结出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这就要求授课教师必须抽出更多的时间来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扩大知识面,对当地作物的主要害虫及其动态有充分的了解和掌握,才能适时地、合理地引入案例,将案例式教学很好地应用到自己的授课过程中。

课堂讨论及考核是案例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通过该过程,不仅可以了解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的掌握情况,从而因材施教,更好地计划之后的教学任务。还可以考量案例是否完善合理,进而不断地进行改进。此外,案例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绝不能像传统授课方式那样,总结出一套案例,每年都生搬硬套,而是需要教师根据每年田间实际情况做出适当的调整。

四、案例式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第6篇:农行大堂工作经验总结范文

一、上半年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教研室紧紧围绕教育局20项重点工作和《教育局再次创业行动方案》,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坚持以提高教育质量为第一要务,加强了中考、高考备考指导工作。

高中组教研员深入市直各高中学校,听课、评课,具体指导高考备考工作,先后召开了三次高考备考研讨会,帮助各校制定科学合理的备考复习方案,并组织了三轮模拟考试。初中教研员深入市直和各乡镇初中学校,听课、评课,帮助制定备考方案,并组织了四次中考研讨会,组织了四次中考模拟考试。3月5日组织学科教研员参加xx省中考备考研讨会。回来后各学科教研员抓紧整理了会议内容,编辑印发材料60余份,刻制光盘60余张,全部发放给全市各初中学校,对xx年的中考备考起到了积极地指导作用。

2、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初中组先后在xx中学召开了全市初中有效教学现场会;在进修学校围绕实施有效教学创建高效课堂召开初中第四届校长论坛主题;在二中召开了全市加强初中薄弱学科教学研讨会;小学在xx小学完成了大成全语文实验阶段汇报,会上邀请了中央教科所戴汝潜教授,对大成全语文实验如何转段,做了专题辅导;在xx一中召开全市外请专家组特级教师郑希冰、李一特老师做了观摩课,与会人员达500多人,听课教师通过听特级教师讲课,收益非浅;在xx小学召开了xx市盟校办学,小学数学高效课堂观摩会;在富强小学召开小学语文学全国名师,创xx优课教学展示会;在xx乡xx小学召开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联盟校教学研讨;理论组在第二幼儿园召开了盟园教研现场会,加强盟园教研工作建设。

3、坚持推进校本革命,深化教学综合改革。

4月13日,xx省县域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综合实验项目xx市实验区工作会在第三中学召开,深入推进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实现我市教育由规模扩张向内涵发展的战略转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5月21日,xx市在xx小学召开了全市课业革命现场交流会。xx小学和xx小学两位数学教师当场作课,获得与会人员好评。教研室准备充分,计划周密,获得成功。

4、举办了首届三名评选工作

受教育局委托,教研室承担了我市首届名教师名班主任名校长等三名评选工作,通过资格审查、课堂观摩、个案演讲、工作陈述、理论答辩等过程,公开,公正进行了评选活动,现已报局务会。

5、加强了教育科研课题研究

二、下半年工作计划

1、加强综合改革项目研究

我市承担了省县域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综合实验项目,对于整体推进我市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提升县域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把此项工作当作大事来抓,抓实、抓好、抓出成效。建立健全项目研究组织、制度、实施和评价管理制度,强化督查。不定期地开展项目研究的调度和督查,建立信息通报制度,对实验工作扎实有效的学校进行表彰,对先进做法及时推广。

2、教科研工作重心进一步下移

进一步实现教科研工作重心向基层、向农村倾斜。认真调查研究我市农村学校尤其是农村初中、小学教学工作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大力推广大面积提高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经验,制定促进均衡发展的得力措施;学科教研要优先考虑农村学校和薄弱县区;举办教科研评比活动,要在名额分配、评比条件上兼顾农村学校、教师,并适当给予政策倾斜;加强盟校教研工作的领导和指导,促进盟校教研生动、活泼开展,切实解决校际均衡发展难题。

3、 加强课程管理和指导,提升课程实施水平

要加大国家课程管理力度,保证学校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课程。要着力提高农村学校执行国家课程计划的积极性、主动性,帮助学校实事求是地分析存在的困难,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推广成功经验。通过采用网络教学、师资培养、教师支教、中小学教师统筹、紧缺师资走教等多种方式,弥补农村师资尤其是音体美等学科师资不足的缺陷。

要加大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研究开发的力度,将地方课程和学校本课程的教学质量纳入教学评估范畴。进一步组织地方课程教学研讨会、学校课程建设研讨会,推动我市地方课程教学和学校课程建设。指导学校积极开发利用社会、家庭、环境教育资源,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课程资源。

4.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力求在构建高效课堂上有新的突破

继续研究学案导学和高效课堂教学策略,借鉴省内外先进的课堂教学模式,对我市比较成型的教学改革经验和教学模式进行总结、提炼、推广,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普遍提高。

5.大力实施三名带动工程

对首届三名人员进行表彰,并充分发挥示范、辐射和引领作用。认真总结、交流学习体会与成果,举办首届名教师公开课、示范课,开设专题讲座,传授教育教学经验,培养指导青年教师。

第7篇:农行大堂工作经验总结范文

实践中我们认识到,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使那些早晨迎着太阳走,晚上带着月亮归的农民走入课堂来正常的学习,因时间对于他们来说就是粮食,就是效益。但是知识的缺乏又使这个群体的回报与投入不成比例。为了解决这个矛盾,我校采取了送科技下乡的教学模式。采取课堂授课和“田间地头”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使农民在田间地头就能学到知识。

一、教学方式

涉农专业招收的学生是18-40周岁的农民,而对于成人而言,产业上有基础,技术上有经验,通过系统地中专职业教育,能从实践去感悟理论,在由理论指导实践,掌握一技之长,促进产业上规模、上水平、上效益。因此涉农专业教学一定要符合农村的实际,我校在严格执行教学计划的同时,根据农村实际情况,在教学形式上采取相应的教学模式,采取集中培训与现场指导相结合的方式,教师上课时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实践教学为主;师生互动,互问互答;现场指导,言传身教的方式,力求实际、实用、实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实践教学则采用学员根据教师布置的实习任务在自家基地进行有目的的实践技能操作,指导教师则根据工作现场的实际条件,遇到的实际问题,巡回指导。从而把先进技术送到田间地头,送到养殖种植现场,让技术下乡真正服务于农民,服务于生产。

二、优化教学手段

涉农专业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实物、图书、图片、音像、电影等群众喜闻乐见的直观方式,广泛采用多媒体教学,使农民看得懂、学得会。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易于学生掌握先进的理论知识,便于指导农业生产。

三、进行合理的任务设计

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师傅的角色不容忽视。由于涉农专业教学面对的群体是农民,所以教师进行“任务”设计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文化知识、认知能力、种植、养殖结构等特点,遵循实际、实用、有效的原则。对于新理论或者新的种植、养殖方法,教师最好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或者实例加以讲解,便于学生理解掌握,从而自主的去学习。实践证明,学生在完成一个与他们的实际生活与生产密切相关的“任务”时,他们会非常专心致志,乐此不疲。

四、组织协作学习

肖伯纳曾作过一个著名的比喻,他说:“假如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后,我们还是每人一个苹果。但是,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以后,我们每个人就会有两种思想。甚至,两种思想发生碰撞,还可以产生两种以上的其他思想。”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互动、问题讨论、现场指导等形式,来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的积累,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

五、加强实践技能

农业所需要的专业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只有将理论和实践真正得到良好的结合,才能保证涉农专业人才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因此,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必不可少。我们学校现在已经在部分乡镇建立了温室蔬菜大棚实习基地、食用菌实习基地、养猪实习基地、养牛实习基地、养鸡实习基地等。每学期都带领学生到这些基地去参观学习,接受基地负责人和指导教师的指导,使学生能真正学习到对自己有用的知识。

第8篇:农行大堂工作经验总结范文

关键词 农村 初中教师 一般教学效能感 个人教学效能感 教学能力

近年来,我国农村的教育状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但整体发展水平仍然较低。面对相对简陋的办学条件及繁重的升学压力,农村初中教师承担了巨大的压力与责任,越来越多的研究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1]。学历层次不高及接受正规教育不足是阻碍农村初中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客观事实。如何在现有条件下,充分调动农村初中教师的教学热情、提升教学积极性、主动提高教学能力,是一个亟待解决的影响农村教育质量的关键问题。

部分学历符合要求、工作态度也很好的农村初中教师,其教学能力却低于应该达到的要求;教龄相同、学历相近、工作态度和责任心相似的农村初中教师,其教学能力表现却差异明显。教学能力是否受到其主观情绪的影响?影响方式如何?根据动机理论,当个体相信自己有能力完成某项活动时,会产生较高的“自我效能感”,并会去进行并完成该项活动。基于自我效能感理论,本文旨在研究农村初中教师教学效能感对其教学能力的影响,从而探索提高农村初中教师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相关理论与研究假设

1.教学效能感

Bandura认为,个体对自身能否使用其所具有的技术与能力进行某项工作行为持有一种自信及期望,这便是“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能够促使个体主动地从事该项工作[2]。顺承自我效能感的解释,Gibson & Dembo提出,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对自身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一种推测与判断,表达了教师对其教学行为的一种自信与期望[3]。教学效能感由一般教学效能感和个人教学效能感两个方面构成。一般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对教学活动影响学生发展方向与程度等教育问题的一般见解与判别;个人教学效能感则是指教师对其完成教育任务的能力的自信与信念[4]。研究普遍认为,教师教学效能感能够影响教师的工作情绪及努力程度,影响教学活动中的经验总结与主动学习,进而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5][6][7]。

2.教学能力

一般认为,承担教育教学工作不仅需要教师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而且要求具备一定的教学能力。《教育学大辞典》指出,教学能力是指教师为达到其教学目标,从事并完成教学活动的技能与才干[8]。一般情况下,教学能力由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处理教材能力、知识获取能力、课堂组织能力、师生交往能力、应变能力等几个方面构成。教学能力的心理学基础是教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个性心理特征,并通过一定的教学方式体现,是决定教师能否有效进行教学活动的保障。当教师达到必需的智力和知识水平后,以表达能力、班级组织能力、师生交往能力等为表征的教学能力与教学效果正相关[9]。在素质教育大力推行以及新课标的要求下,教师教学能力对于学生知识习得与素质培养至关重要,逐渐引起关注。新时代的初中生虽然对教学能力的认知并不十分清晰,但也十分关注其各科教师的教学能力。学者的调查与研究表明,农村教师的教学能力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如何提高农村教师教学能力是一个重要且紧迫的课题[10]。

3.教学效能感对农村初中教师教学能力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一般教学效能感较高的农村初中教师对学生发展问题持有的正确看法与判断,能够从解决教学实际问题出发,准确地将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发展结合起来,能够将知识的传递与学生的接受紧密相联系,并能够正确处理与学生的交往。相比而言,一般教学效能感较低的农村初中教师则忽视学生的发展,机械地进行课堂讲授,习惯于“填鸭式”教学,不善于进行教学总结与教学反思,对教学抱有应付任务的心态[11]。据此,本研究提出如下假设:

H1a:农村初中教师的一般教学效能感越高,其语言表达能力越高。

H1b:农村初中教师的一般教学效能感越高,其处理教材能力越高。

H1c:农村初中教师的一般教学效能感越高,其知识获取能力越高。

H1d:农村初中教师的一般教学效能感越高,其课堂组织能力越高。

H1e:农村初中教师的一般教学效能感越高,其师生交往能力越高。

H1f:农村初中教师的一般教学效能感越高,其应变能力越高。

个人教学效能感较高的农村初中教师相信自己有充分的能力完成教学活动,并相信自己可以实现对农村初中生的人格塑造。在这种自信与信念的指引下,个人教学效能感较高的农村初中教师的职业倦怠感较低[12],面对困难更愿意付出努力,积极探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同时,善于完善语言表达能力及应变能力,并积极组织课堂教学,积极与学生展开课内与课外互动。相比而言,个人教学效能感较低的农村教师的情绪倦怠和人格解体的水平较高[12],在教学工作中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容易紧张,不敢与学生交往,并且不能联系社会实际处理教材及组织课堂教学。据此,本研究提出如下假设:

H2a:农村初中教师的个人教学效能感越高,其语言表达能力越高。

H2b:农村初中教师的个人教学效能感越高,其处理教材能力越高。

H2c:农村初中教师的个人教学效能感越高,其知识获取能力越高。

H2d:农村初中教师的个人教学效能感越高,其课堂组织能力越高。

H2e:农村初中教师的个人教学效能感越高,其师生交往能力越高。

H2f:农村初中教师的个人教学效能感越高,其应变能力越高。

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数据收集以辽宁省鞍山市岫岩满族自治县内的农村初中教师为研究对象。岫岩满族自治县近年来全面落实素质教育,教师师资水平不断提高,教育质量稳步提升。全县各乡镇共有初中21所,专任教师1300多人。本研究针对每所初中发放问卷15份,共发放问卷315份。回收问卷241份,其中无效问卷49份,有效问卷192份,有效问卷回收率61.0%。

2.研究工具

测量量表以成熟量表为蓝本,根据农村初中教师实际情况稍作文字调整。教学效能感的量表借鉴俞国良、辛涛和申继亮对教师自我效能感的测量量表,由一般教学效能感和个人教学效能感两个方面构成,共27个题项,其中一般教学效能感10个题项,个人教学效能感17个题项。

农村教师教学能力的量表借鉴李洪天和孙永红对中学教师教学能力的测量量表,共6个方面,包括语言表达能力、处理教材能力、知识获取能力、课堂组织能力、师生交往能力和应变能力,每个方面各4个题项。

为了避免其他无关变量对农村教师教学能力可能的影响并最终影响本研究中变量的因果关系,我们控制了人口统计学变量,如年龄、性别、学历和教龄。

3.信度与效度检验

统计分析发现,每一个维度的信度值均在可接受水平0.7以上,说明本研究所用的量表内部一致性较好,符合信度要求。另外,每一个维度的KMO检验均不小于0.6,且每一个题项的因子载荷均大于0.6,表明本研究所用的量表符合效度要求。

三、研究结果

为了检验本研究提出的研究假设,本研究运用逐步回归分析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数据分析依靠SPSS18.0软件完成。回归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

M1、M3、M5、M7、M9、M11为基础模型,分别以教学能力的不同维度为被解释变量,以控制变量为解释变量。可以看出,随着年龄的增长,农村初中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处理教材能力逐渐增强;女性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处理教材能力、知识获取能力、课堂组织能力、师生交往能力和应变能力均显著强于男性教师;随着教龄的增长,农村初中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处理教材能力、课堂组织能力、师生交往能力和应变能力逐渐增强;学历的高低仅显著正向影响农村初中教师的知识获取能力。

在相应的基础模型上,将教学效能感引入解释变量,形成M2、M4、M6、M8、M10、M12共6个解释模型。由这6个模型R2的变化可以看出,将教学效能感引入模型之后,模型的解释能力均显著增强,说明教学效能感能够积极影响农村初中教师的教学能力。具体来看,一方面,一般教学效能感显著正向影响农村初中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处理教材能力、知识获取能力和师生交往能力,但对课堂组织能力和应变能力的影响并不显著,假设H1a、H1b、H1c、H1e得到验证,H1d和H1f没有通过验证;另一方面,个人教学效能感显著正向影响农村初中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处理教材能力、知识获取能力、课堂组织能力、师生交往能力和应变能力,假设H2a~H2f均得到验证。

四、结论与讨论

1.研究结论

(1)一般教学效能感对农村初中教师教学能力不同方面的影响各不相同

一方面,对教育问题的正确看法积极影响农村初中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处理教材能力、知识获取能力和师生交往能力,其中,对师生交往能力的影响最大。对学生教学的正确理解,使得农村初中教师更能够理解学生到底需要什么,最主要的体现于师生交往效果的提升;对相关问题的正确看法,促使农村初中教师积极甄别教材、广泛涉猎课外知识,用学生能够接受的“措辞”传授书本知识。可以说,对教育问题的正确看法是农村初中教师教学能力的基本保障之一。

另一方面,一般教学效能感对农村初中教师课堂组织能力和应变能力的直接影响并不显著,这与本研究所提出的假设相悖。一般教学效能感对课堂组织能力和应变能力的影响可能是间接的,需要通过一定的机制。课堂教学的组织及对突发问题的解决是经验累积的结果,这不仅需要对教学的正确看法,还需要不断的经历、总结和历练。

(2)个人教学效能感对农村初中教师教学能力不同方面均影响显著

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可以看出,农村初中教师在教学方面的信念与自信积极影响其语言表达能力、处理教材能力、知识获取能力、课堂组织能力、师生交往能力和应变能力。这一结论为已有研究提供了进一步的实证证实。对所从事行业的信念,有助于当事主体端正工作情绪,减少职业倦怠感,积极应对教学中出现的突发状况。最为主要地,这种信念和态度有助于农村初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总结经验教训,体味学生的内心世界,将知识的传授变为信息的交流、人格的培养与能力的提升。

2.相关启示

本研究证实了教学效能感对农村初中教师教学能力的积极影响,这对教学活动的开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为了促进农村初中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实施。

(1)教师方面

首先,要树立科学教育观,持续学习并掌握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知识,在教学活动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并加以发展与提升;其次,要通过听课、观摩及助教等形式,积极学习并借鉴其他教师的教学经验,提高教师的自我认知[13];第三,要积极探究学生的内心世界,要注意随着时展学生的诉求与心理的微妙变化,构建从学生的视角看待教学的观念[14];最后,要不断地进行教学总结与教学反思,改进教学方式与手段,让“填鸭式”教学远离学生。

(2)学校方面

首先,学校应该建立并执行合理的管理制度和规则,规范教学活动;其次,积极为教师提供参加培训与进修的机会,为教师职业发展及实现其自身价值提供条件[15];最后,大力完善校风建设,提高农村初中教师的工资水平和福利待遇,消除农村初中教师在生活上的“后顾之忧”,进而促使其能够有充足的精力投身教育事业。

(3)国家政策方面

首先,国家应该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政策支持力度,大力通过免费师范生计划、硕师计划、特岗教师等支持政策,为农村中学培养并提供优秀教师资源;其次,提高农村教师的福利待遇,解决“当教师不如当小工”的困扰,降低农村教师的生活压力[16];最后,加大“国培计划”“省培计划”的培训范围与培训力度,更新农村教师的教育理念,提升教学效能感,进而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3.研究局限与展望

受限于各种条件,本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一方面,基于便利原则,本研究的调查样本为某一个县的农村初中教师,这可能影响研究结论的普适性,大数据下相关问题的进一步剖析是大势所趋;另一方面,本研究对相关问题的测量均采用教师自评的方法,尽管在题项的设计及语言组织方面尽力控制,并且相应统计指标也认为同源误差在可接受范围内,但同源性误差仍可能存在,采用互评方式对相应问题分别调查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

本研究验证了自我效能感对农村初中教师教学能力的积极影响,并为后续研究提供了一些思路。一方面,对农村初中教师教学能力产生影响的因素有很多,教学效能感仅是个体特征的一个方面,未来可以考虑从不同侧面考查农村初中教师教学能力的影响因素,如职业压力、社会支持等;另一方面,自我效能感对农村初中教师教学能力的影响可能存在某种路径和机理,也可能受限于某些环境变量的影响,未来可以考虑相关中介变量和调节变量的探索与研究。

参考文献

[1] 郭浩.农村贫困地区初中教师压力之现状、成因及疏解[J].教育探索,2007(6).

[2] Bandura A.Social foundations of thought and action:A social cognitive theory[M].NJ:Prentice-Hall,1986.

[3] Gibson S,Dembo M H.Teacher efficacy:Aconstruct validation[J].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1984(4).

[4] 俞国良,辛涛,申继亮.教师教学效能感结构与影响因素的研究[J].心理学报,1995(2).

[5] Weisel A,Dror D.School climate,sense of efficacy and Israeli teachers’attitudes toward inclusion of students with special needs[J].Education,citizenship and social justice,2006(2).

[6] Guskey T R,Passaro P D.Teacher efficacy:A study of construct dimensions[J].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1994(3).

[7] 王国良.国内高校英语教师教学效能感实证研究回顾(2008-2013)[J].教育评论,2014(4).

[8] 顾明远.教育大辞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

[9] 罗树华,李洪珍.教师能力学[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

[10] 王爱玲.关于欠发达地区农村小学教师教学能力的调查[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2).

[11] 高华,陈晓铖.自我效能感:新教师教学成长的内驱力[J].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12(1).

[12] Chwalisz K,Altmaiec E M,Russell D W.Casual attributions,self- efficacy cognitions,and coping with stress [J].Journal of Social and Clinical Psychology,1992(4).

[13] 刘小先.农村中小学教师人格特质及其对教学效能感的影响[J].教育导刊,2013(4).

[14] 刘冰,程琳.基于知识生成视角的教师倾听能力的缺失与重建[J].教育教学论坛,2013(46).

[15] 李佳佳,李瑛.农村教师教学效能感现状与学校组织氛围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7).

第9篇:农行大堂工作经验总结范文

畅观楼建于光绪年间,是清末乐善园中最高的一组建筑,也是北京地区惟一一座保存完整的慈禧太后西式行宫。

北京动物园所在之地,地处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外,在明朝就是皇家园林。清乾隆十二年建为乐善园,“乐善”曾是乾隆皇帝青年时期书房的堂号。后在乐善园附近建有福康安的私家花园。福康安是乾隆的宠臣,因他排行第三,爵封“贝子”,所以俗称“三贝子花园”。慈禧太后掌权期间,每年夏季都要去颐和园避暑,当她走水路去时,要在今动物园北侧的长河岸边的倚虹堂码头上船,所以又在乐善园鬯春堂北边建造了畅观楼,为中途休息用的行宫,鬯春堂则是慈禧随行官员的休息室。

鬯春堂是一座完全中式的建筑,采用的是内庭宫殿式样,周围的回廊有24根立柱,廊内四墙装有豁亮的玻璃窗。整座建筑飞檐斗拱、雕梁画栋,与北面的畅观楼遥遥相望,一个像身着皇家盛装的中国世袭贵族,一个像服饰华丽的西洋宫廷美女,相映成趣。1903年,慈禧实行“新政”,成立了“商部”,后改为“农工商部”。农工商部于1906年在乐善园及周边三贝子花园等地域建了“农事试验场”,内设植物园、动物园、农业学堂等很多机构。农工商部还行文给各省官员和驻外使馆,要他们广为征集动物、植物,一度称作“万牲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