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农行培训总结范文

农行培训总结精选(九篇)

农行培训总结

第1篇:农行培训总结范文

为深入实施“5511”农民培训计划,进一步加强农村科技培训,强化科技在农业农村的推广应用,提高农村干部群众综合素质,结合全县实际,制定如下意见。

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省委七届六次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突出农村干部群众和农业产业升级两项重点,围绕现代农业科技和涉农法律法规、政策、经济管理知识等主要内容,深入实施“5511”农民培训计划,进一步丰富活动内容,扩大覆盖范围,在农村多层次、多渠道开展培训,下大力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增强农村干部法制观念、政策水平和经济意识,提升科技对农业的支撑力,切实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任务目标和工作重点

(一)任务目标:深入实施“5511”农民培训计划,即组建五个宣讲团,每个宣讲团人员20人(其中常驻宣讲人员5人,可随时进出人员15人),总数达到100人;完成研究农村基本问题、宣讲农业农村政策、推广农村实用技术、探索农村工作方式、谋划农村社会发展五项任务,其中研究农村问题是根本,宣讲农业农村政策和推广农村实用技术是核心,实现培训和提高10万农民一个既定目标,使每名农民至少掌握和熟练运用一项技术,提高科技文化素质;探索和建立一个培训农民的长效工作机制,实现培训工作长期化、经常化。

(二)工作重点

一是以农民为重点的涉农技术培训全面展开,广大农民普遍参加培训,学科技、用科技、依靠科技致富的意识增强;先进实用技术得到推广应用,科技对农业农村发展的贡献率和支撑力进一步增强。

二是以村干部为重点的涉农法律法规、政策、经济管理知识培训扎实开展,村级干部的法制观念、政策水平、经济意识大幅增强,带领群众致富、加快村级经济发展的能力进一步提升。

三是农村科技培训长效机制基本形成,各项培训制度普遍建立,以农民和农村干部培训为重点的农村科技培训实现制度化、经常化,自觉参加培训、组织培训的氛围进一步浓厚。

培训方式

整合科技、农牧、林业、水务、县社、教育、卫生、司法、文体、就业服务等多方力量,重点从科技、农牧、林业、水务、县社等部门抽调人员,组成五个宣讲团,深入到所分包乡镇,进村庄、入农户、到现场,开展全方位的宣讲培训。同时,适时邀请上级领导、农业专家和县内领导,组织县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集中讲课,重点对农村基层干部进行培训。

工作步骤

此次深入实施“5511”农民培训计划从2010年12月份开始,到2011年4月底结束,历时五个月,分安排部署、具体实施、总结经验三个阶段进行。

(一)安排部署阶段(2010年12月10日前),县政府制定《关于深入实施“5511”农民培训计划的意见》,召开会议对培训工作进行安排部署,抽调相关人员,明确部门责任,切实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二)具体实施阶段(2010年12月10日—2011年4月20日),根据工作需要邀请上级有关领导、农业专家和县内领导,组织县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进行集中讲课;五个宣讲团深入到所分包乡镇,采用举办培训班、现场示范、赶科技大集、发放明白纸和服务手册、相互交流学习等多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对广大农民和村级干部进行培训。

(三)总结经验阶段(2011年4月20日—30日),对此次农村科技培训工作进行认真全面总结,对好的经验做法进行归纳整理,并据此建立一批农村科技培训工作的制度、机制,促进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县政府把深入实施“5511”农民培训计划作为冬春季农业农村工作的根本性战略任务来抓,进一步调整充实领导小组人员和力量,建立政府统一领导、科技部门牵头负责、相关部门参与配合的工作责任制,切实强化领导,落实责任。各乡镇要按照县政府的统一要求,认真进行安排部署,由一把手直接负责,明确分管领导和具体人员,切实抓好本乡镇工作开展。各有关部门要服从安排,积极参与,密切配合,主要领导大力支持,主管领导和具体人员全程参与,确保培训工作扎实开展。

(二)注重实效。“5511”农民培训计划内容多、范围广,要把保证培训效果作为第一要求来抓,采用有效举措,采取适宜方式,因地制宜,因人培训,确保达到培训预期效果。县宣传、广播电视部门要及时进行跟踪报道,宣传培训工作开展情况,培树先进典型,营造浓厚氛围,带动广大农村干部群众积极参与、主动培训。

第2篇:农行培训总结范文

一、工作思路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五中全会精神和乡村振兴战略,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为目标,以"跟着结构调整走,围着农民需求做"为原则,以积极培育新农人、推广新技术、提升农业农村新动能为主线,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冬春科技培训活动,切实提高农业系统的干部、农业技术人员的管理服务能力和农民科技水平,充分发挥科技在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繁荣中的重要支撑作用。

二、活动时间

根据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2020-2021年度市冬春农业科技培训活动的通知,由于当前防控形势严峻,按照市疫情防控小组相关要求,结合我乡实际,适时安排50人以上培训班3次,各村培训15次以上,微信、网络、APP平台等形式进行不定期培训,本次培训活动时间设定在2021年1月15日至2021年4月20日。

(一)准备阶段

2021年1月15日前,制定实施方案,确定培训教师,组织讲师团、聘请专家、准备培训教案、制作多媒体课件、编印培训技术资料;具体培训时间计划表附后。

(二)实施阶段

2021年1月16日至2021年4月20日,全面组织开展冬春农业科技培训活动。

(三)总结阶段

2021年420日-2021年4月30日,对冬春农业科技服务活动进行总结,形成总结材料,上报市农业农村局科教科。

三、实施方法

按照"一级抓一级"的原则,层层落实,乡政府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亲自抓,相关站所负责人具体抓,分产业培训的方式进行。乡综合服务中心负责方案的制定,科技培训相关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推动工作及农民的组织、场地的安排等相关协调组织工作。根据农业干部、农技人员、农民等实际需求,重点做好基层干部、农技人员和农民尤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的科技培训和指导服务工作。计划全乡农民培训18场次,人数不少于700人。

四、培训对象及内容

围绕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率先实现现代化的总体部署和要求,以农民培训尤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为重点,以提升能力和科学素质为目的,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对全乡农民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工作。

加强农民尤其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是确保我乡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迫切需要,培养一大批具有较强市场意识,懂经营、会管理、有技术的新型职业农民,现代农业发展有人才支撑。我乡重点加强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

培训活动由乡综合服务中心具体实施,培训新型经营主体负责人至少50人、新型职业农民至少30人、一般农民620人、培训人数达到700人。在课程安排上,要根据不同产业类型和种植结构调整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生产技术培训的同时,安排经营管理、市场营销、品牌创建、农村电子商务、农业信贷、土地确权等知识培训。印制并下发农业技术明白纸4000份。

内容主要包括:党的五中全会精神中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相关内容、农作物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耕地轮作技术、绿色植保技术、高效植保器械精准施药技术、种植业调整信息、畜牧养殖及防疫、农机技术及安全监理、特产业发展及各种新惠农扶持政策等。预计在2021年4月20日完成。要通过培训增强农民绿色生产、节能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五、有关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支持力度,高度重视冬春科技培训工作。明确分工,落实责任,确保各类培训及服务指导工作落到实处。此次冬春科技培训工作乡长为组长,主管农业副乡长、宣传委员为副组长,相关涉农站所长为成员,通过上下共同努力,确保圆满完成培训任务。

(二)精心组织,注重实效

按照市政府的相关方案要求,采取灵活多样、农民易于接受的培训指导方式,注重实际效果制定本单位的培训方案,落实培训时间、培训地点、培训内容、培训对象、组织单位和责任人等。统筹各类培训资源,组织优秀师资,利用各种培训手段,采取参与式、互动式、菜单式等培训方式和送教下乡、送技术上门、办小班、讲精品等培训形式,组织实施好各类培训工作。充分利用省里开发的"吉农科教云平台",各村微信群,农民田间学校培训群,组织新型职业农民和农技人员开展互联网手机培训学习,确保使用率分别达到劳动力的50%以上。

(三)创新手段,提高效果

充分利用省里开发的"吉农科教云平台"(设新型职业农民手机APP应用端和农技人员手机APP服务端),组织新型职业农民和农技人员学习和应用,确保使用率分别达到50%以上。组织好2021年现代青年农场主网上学习和知识更新培训工作。

(四)及时调度,按时上报

做好培训情况的定期报送工作。培训信息实行月报制度,每月20日前将培训进度表报到市农业农村局科教科,于2021年4月30日前将工作总结报送市农业农村局科教科。

(五)做好培训材料归档工作

注重总结培训模式,创新培训方式方法,注重培育、发现、树立和打造受训对象典型,尤其要发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典型,充分发挥典型的引领带动作用。培训材料包括培训计划表、培训进度表、培训签到簿、培训照片。

六、培育典型、加大宣传

注重总结培训模式,创新培训方式方法,注重培育,发现和树立打造培训典型,挖掘高素质农民典型,充分发挥典型的引领带动作用,同时要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加大宣传,积极营造良好的培训氛围,引导和激发广大农民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七、具体分工如下

第3篇:农行培训总结范文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今天小编给大家为您整理了职业技术学校工作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职业技术学校工作总结范文一:职培处在全体培训者的共同努力下,在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精心管理下,在规定的时间内,按规范要求,已经圆满完成了江油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江油市农业局、江油市扶贫移民局等下达的培训任务。这里就本年度到目前为止的培训工作情况作一总结。

一、培训基本情况汇报

各类培训共计1627人,考试合格人数1573人(其中:春雨工程参培690人,考试合格642人;阳光工程参培705人,考试合格705人;扶贫工程培训参培232人,考试合格226人)。共组34个培训班(其中:春雨工程18个班,阳光工程12个班,扶贫4个班)。进行了中式烹饪师、餐厅服务员、保育员、计算机技术、创业培训、建筑培训、家政服务,乡村旅游服务员、病虫防治、农产品储藏加、水产养殖、蔬菜栽培、水稻栽培及管理、葡萄栽培及管理等项目15个专业的培训(其中:春雨工程6个专业,阳光工程7个专业,扶贫2各专业)。遍布江油16个乡镇。根据农民的需要,我校紧紧围绕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广大农民群众的培训要求,结合农业产业发展重大工程项目、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情况,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就及再就业培训,提升广大群众的从业、就业及再就业、创业等技能和综合素质,实施各类项目各专业的理论教学、实习、实训操作等培训工作。时间短、见效快、农民最急需、培训效果良好,深受群众欢迎,圆满地完成了培训任务。

二、重实际,做实事,求实效

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关键在于加强对农民的素质培训。大力开展多形式的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对于促进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的作用。一直以来,我校领导对农民素质培训工作都非常重视,培训部门指定班主任专人负责此项工作,为了举办好每次的农民素质培训,对培训事项进行详细的研究和严密的部署,明确分管领导和工作人员,落实责任,以切实加强对农村劳动力培训的组织领导,为扎实推进我市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我校积极组织引导农民积极参加就业培训,老百姓对于这种“政府出钱,个人受益”的培训方式显示出极大的热情。我们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紧扣劳动力市场变化和用工单位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类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作。制订了切实可行的培训方案,使参加培训的人员都能及时参加培训,保证了培训的质量。

在培训内容上,我校紧贴生产实际,突出基本技能和先进实用技术,注重培训效果;在培训方式上,以集中授课与分散培训相结合,紧紧围绕“方便、有效”的原则,提高农民参加培训的便利性,降低农民参训成本;在培训时间上,从人民的生产和生活习惯出发,充分利用农闲时间。送培训下村,服务上门,确保了培训的到课率。由于安排合理,群众参培积极性高,特别是在重华举办的乡村旅游服务员培训班,先了解农村农民朋友迫切需要什么技术,什么知识。再针对这些问题精选优秀教师讲课,所有参培学员没有一个人缺课。

三、强化培训过程管理,提升培训质量

农民工培训是多行业、多工种的培训。学校领导对培训工作高度重视,要求按计划进行培训,保证培训时间,重视培训过程,并对过程进行督查。为了使工作做到健康有序、卓有成效,学校游金泉校长亲自督查,7月2日,游校长亲自到新安督查厨师培训,应到35人,实到29人,参培人数不齐,并对班主任、部门负责人进行了批评,要求参培人数整齐,培训效果好;7月3日,游校长亲自到大康督查厨师培训,应到25人,实到23人,7月19日,游校长亲自到重华督查创业培训,参培人数较整齐;7月26日,游校长亲自到小溪坝督查创业培训,应到41人,实到36人;8月2日游校长再次到小溪坝督查创业培训上课情况;8月3日,游校长再次到大康督查厨师培训情;领导不定时,到培训现场督查人员组织参培情况,检查培训过程及效果,达到提高培训质量的目的。每个培训班的宣传动员组班、培训方案制定,理论教学与实作参观的计划安排、教师选派等,都要进行审阅。各项目培训,聘请了解农村、熟悉农业、贴近农民,具有一定资质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培训教师作为培训师资。严把教学关,强化技能实践训练,注重提升培训质量。

四、培训效果显著

对所有参培人员实行全程免费培训,即免费提供培训、免费提供指导、免费提供教材和技术资料、免费办理证书、免费发放本和笔。并且每天还要发给参培学员生活补助费。特别是阳光工程职业技能培训在培训结束前,对学员进行了满意度测评,经过统计测评结果是:授课教师测评结果是优、组织后勤工作测评是优。而且99%的学员还建议向这样的培训应该多搞。职业技能培训都进行了结业考试,参加培训的人员没有一个考试不及格的结业率100%。通过培训使受训人员掌握了所学知识。

五、培训存在的问题

学员培训后,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与学员的沟通,做好跟踪服务工作,了解掌握培训后的学员工作生产情况,以便更好地为学员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对于农业技术培训班,还需要加强对培训后个别学员生产的指导,深入到每一户家中,帮助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上门服务还非常有限,很多学员都向老师提出到村组、到他们的家中现场指导。加强后续服务,可以打造我校职业培训的良好声誉。

六、培训思考

1、充分利用我校现有资源,打造厨师培训特色。

一是要对已培训人员进行跟踪服务指导,了解他们的需要,帮助解技术上决的困难;二是明年再次对他们进行升级培训;三是建议增加与厨师很有联系的营养师培训专业。

2、多与主管部门协调沟通,争取新的培训项目,如阳光工程的职业农民培训、阳光工程的创业培训等。

3、建立奖惩激励机制。

通过一年来的培训工作,我们发现,农民要求致富的心情非常的迫切,农民素质培训工作确实是得民心、顺民意的一项实事工程。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寻求各单位、部门的支持和协作,进一步拓宽培训内容,进一步创新工作方式,确保农民素质培训工作再上新台阶,为提高农民就业技能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职业技术学校工作总结范文二:根据省有关文件精神,以及市相关文件为指示,以区有关政府部门和我校签订培训协议为基准,我们进行了2015年度的职业技能培训。培训工作从今年7月份开始到11月底结束,共开设茶叶栽培与加工技术、家政服务、夏橙种植技术、柑桔种植技术、生猪养殖技术等五个专业,举办八个培训班,培训学员769人(其中培训一个月的七个班占657人,培训一个周的一个班占112人),实现百分之百的学员结业、技能等级鉴定,圆满完成了政府部门交给我校的培训任务。我校培训工作先进做法得到相关领导的肯定,在培训学员中也得到广泛好评。现将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完善设施,整合资源,创建优良的教学环境

自从我校接受政府交给的培训任务以来,学校就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人力物力进行教学培训环境和资源建设。今年7月学校专门成立了培训办公室,以王飞为培训部主任共八名教师专职从事培训工作,并聘请相关专业资深专家做顾问及授课。不断的完善教学设施,我校把训练中心七楼全部作为培训场所,我校还与校外具有良好声誉的单位联系,作为我校培训学员的实习基地,开阔学员的视野。为了便于外出培训教学,学校还购置了投影仪及笔记本电脑等仪器,为高质量的培训提供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这样学员不仅有具有远程教学设施的理论课堂,同时具有设备完善的实践操作场所,让每个专业的学员既学到专业理论知识,同时也提高了实践操作技能。

二、形式灵活,方法多样,认真开展教学活动

为了有效地组织学员培训学习,我们采取多种方法和形式开展教学活动。

(一)培训时间的灵活性。为了确保学员有充裕的时间进行学习,又不耽搁本职工作,我们广泛征求培训学员和相关领导的意见,针对不同类型的学员,选择科学合理的时间段进行教学。这样既不耽搁__手中的农活,也满足__专业学习的需求,提高了培训质量。

(二)培训地点的便利性。我校培训的地点不仅仅设置在学校,还根据学员的居住地点,我们把培训地点设在学员便利的地方。例如夏橙种植技术培训我们就设在村委会会议室,家政服务培训我们设在中学会议室,茶叶栽培和柑桔种植技术培训班我们分别设在茶叶加工厂及供销社大厅里……总之一切方便培训学员的原则。

(三)教学内容的侧重性。不同的专业以及不同的学员,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达到切实提高技能的效果。例如茶叶、柑桔、夏橙、生猪养殖等传统专业,培训学员在长期的实践中摸索了一定的实践经验,但是对于现代绿色无公害的种植及养殖、加工技术以及规模化种植及养殖、农畜产品新型销售方式,这些作为培训的重点,进行了有益的探讨。还有家政服务业,作为技能要求越来越精细的行业,我们以现代家政业的理念和思维培训学员,使他们对家政服务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并增强操作技能。

职业技术学校工作总结范文三:根据《__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开展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和职业技能鉴定所二一一年度检查评估工作的通知》的要求,我校对2015年度技能培训工作的情况进行了全面检查,并进行了认真总结,现将总结情况汇报如下:

一、坚持了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一年来,__市__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始终遵循“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办学方针,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和《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严格要求,规范管理,以教学为中心,以技能培训为重点,为__和地方企业培养了合格人才,在社会上享有一定的声誉。

二、加大了教学投入,强化了硬件建设

为了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培训质量,学校开辟了可容纳300人的培训基地,标准教室7间,有良好的照明、桌椅、讲台和黑板。学生宿舍40间,住宿条件宽敞舒适。有规范的电气化实训场地和钳工实习场,实习、实训场所均有安全操作规程要求。

三、本年度技能培训情况

2011年我校根据社会市场和__用工要求,我校2011年共招生25人(接触网),安排就业20人。在培训过程中,我所认真执行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培训内容完成后,及时组织学生参加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的技术鉴定,鉴定合格后,按时颁发了结业证和职业资格证书。

四、较好的抓了管理、教学及学生教育工作

为了培养“思想过硬、作风过硬、技术过硬、适应能力过硬”的人才,一是规范了学校管理,二是比较好的抓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三是认真抓了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

(一)、规范了学校管理。在规范管理方面,我们重点做了两项工作。一是建立了完整合理的管理机构,在校长负责制的基础上,成立了教学、学生管理、总务等组织,并有主管部门认定的《技能鉴定所》。二是建立完善了各项管理制度和岗位责任制。

(二)、认真组织了教学。按照国家要求,学校制订了实施性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选用了主管部门指定的教材,配备了实力较强的教师队伍,比较好的抓了教学环节的落实,特别是在技能培训方面,我们进一步完善了实习设施、设备建设,并注重了对学生操作能力的训练,力求使学生达到“毕业就能上岗,上岗就能顶好岗”的标准。

(三)、耐心教育、严格管理。根据__“高、大、半”企业的性质,我校在学生管理上实行了半军事化管理。在教育环节上,我们通过思想教育、法制教育、纪律教育、礼仪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做事。在管理方面,我们坚持了“高标准、严要求”的原则,培养学生“听从命令,遵章守纪,不怕艰苦,雷厉风行”的作风。

五、诚信机制建设情况

在招生工作中,学校根据专业设置,精心设计招生简章,认真组织招生工作,利用媒体分别在周边县、市、省电视台、都市报等进行招生宣传。并做到了专业设置、开设课程、收费标准三公开。

六、校务公开情况

学校设立了公开栏(共三栏),第一栏公开了校长、鉴定所、招就办以及教务、学生、财务、后勤等负责人姓名及职务;第二栏公开了我校收费许可证、职业技能鉴定考核收费标准、招生简章,并在简章内明确了招生专业、学制以及各专业收费等情况;第三栏公开了食堂一周学生饭菜花样品种。

七、收费及财务管理情况

学校建立了财务、会计制度和资产管理制度,并按照规定设置会计账簿。根据物价部门制定的收费标准对学生进行收费,并在校务公开栏设有收费标准,学校收取的费用主要用于教育教学活动和改善办学条件。

一年来,在上级领导的关怀和指导下,我校的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也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教学硬件建设方面还不太完善,个别专业教师的业务素质(特别是操作能力)有待于提高。这个问题有待于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着力解决和不断完善。

职业技术学校工作总结的人还看了:

1.职业学校教师教学工作总结

2.职校招生工作总结范文3篇

3.职校学生个人总结范文3篇

4.职校教师工作总结

5.高校校长年度工作总结3篇

6.学校每周工作总结范文4篇

第4篇:农行培训总结范文

1泰兴市农民教育调研基本方法

调研方式采取面上、点上和案头调研相结合,以面上调研为主。面上调研主要为问卷调研,重点是了解农民对教育培训的需求[1]。问卷可分为农民家庭基本情况、农民背景、接受教育培训、农民科技素质等现状、教育培训存在问题和影响因素以及农民的教育培训需求6个部分,选项涉及多种类型,如单选题、限选题、多选题及数字题等,涉及的问题近40个。问卷抽样主要是依据2010年的人均纯收入为排队顺序,采用随机起点、多阶段及对称等距等抽样方式,调查对象的确定可由市抽乡、乡抽村、村抽农户等来确定。全市有14个镇、1个街道办事处和1个乡(根思)、288个村、6 311户农民参加了问卷调查。经过严格的审核、校验、筛选,剔除无效问卷,最终获得有效问卷5 926份,占计划调整问卷数量的93.9%,符合设计要求。通过对问卷进行认真地初步整理及校验,收集到的问卷信息总体上质量较好,可较好地反映出全市不同地区农民教育培训的基本情况和需求状况。调研以实地综合调研为主,重点是通过实地调研,了解全市各地农民教育培训政策、投入、培训机构和农民培训的开展情况。

2调研的主要内容

2.1农民基础现状分析

2.1.1农业人口受教育情况。在受调查的对象中,文化程度在大专或者大专以上的比例为4.3%;文化程度为高中(包括技校、中专)的比例为28.6%;文化程度还达不到初中的比例为67.1%,其中小学程度的为5.8%,不识字或识字不多的占2.0%。农民受教育的平均年数为8.5年。农村普及基础文化教育的任务十分艰巨。

2.1.2农业人口就业情况。农民以一业为主、兼营他业的趋势明显。截至2010年11月底,调查的劳动力(男劳动力16~55岁,女劳动力16~50岁)中,有4 012人从事第二、三产业(其中从事第二产业的有2 549人,从事第三产业的有1 463人,分别占调查对象总数的43.0%、24.7%),占调查对象的67.7%;尚有1 914人从事农业生产(占调查对象的32.3%)。

2.1.3农业人口收入情况。目前,农户家庭经营收入的主要组成是非农收入。平均常住的受访农户人口达到2.98人,平均外出劳动力为1.20人,劳动力人数为2.51人;受访农户的平均家庭总收入为27 827.2元,其中种养业为6 411.6元,占总数的23.04%,非农收入均值为21 415.6元,占总数的76.96%。

2.1.4农业人口科学素质情况。对泰兴市农民教育培训调查结果表明,当前农民普遍具有较低的种养水平。对于种植业过程中最常见的化肥、良种、农药等基本知识及技能方面的知识,受访农民的回答情况为:选择“知道一些”的分别占48.5%、42.6%、46.2%;选择“不知道”和“不太知道”的分别为7.3%、6.7%、8.1%。对于养殖业过程中最常见的疫病处理等方面的常识,受访农民的回答情况为:选择“自己食用”、“赶紧出售”、“封锁消息”和“说不清”等方式的占11.7%,从绝对量来看,仍是一个不小的规模。

2.1.5农业人口的组织化程度。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不高,亟待进一步提高。调研中,1 132人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或各种专业协会,比例仅为19.1%;4 794人尚未参加任何专业合作组织,占80.9%。由此可见,农村中宣传、组织及普及农民专业技术合作组织的任务任重而道远。

2.2农业人口教育培训需求分析

2.2.1农业部门是农民获取科技信息和知识的主要渠道。科技信息和知识来源的众多渠道中,受访的农民有87.6%选择了农业部门,说明农业科技信息在普及和传播的过程中,各级农业部门所发挥的积极作用。调研结果表明:受访的农民选择报纸、电视、邻居、朋友、杂志、广播和协会的分别占42.1%、66.4%、34.5%、41.7%、13.9%。网络作为现代信息化的传媒工具,其在农民中的应用普及率仅为3.2%。

2.2.2短期培训是农民最愿意接受的教育培训方式。在受访农户中,选择“短期培训”的农户为72.1%,选择“一事一训”的农户为59.1%,选择“证书培训和学历教育”的农户为17.0%。其中,科技示范户及经营大户一般愿意参加学历教育及证书培训。该结果表明种养规模越大、经济发展越好、农民收入越高,对教育培训的需求层次也越高。

2.2.3现场培训是农民最愿意接受的培训方式。最受欢迎的培训方式是面对面地授课及现场实习,调查中选择的农户超过71.0%,选择听广播、看电视或多种方式学习的比例仅为30.4%;选择光盘进行学习的农民人数已达8.3%.由此可见,现代化的学习手段已开始走进农村千家万户。

2.2.4传统种养业实用生产技术是农民最希望接受的培训内容。对于养殖业、种植业及非农领域的相关知识,农民的需求较为强烈。调研的农户中,选择愿意接受粮食生产知识培训的农户占69.4%;愿意接受蔬菜生产知识培训的农户占53.4%,愿意接受特种经济作物、水果、苗木花卉、棚室生产知识培训的农户分别占23.4%、28.1%、7.8%、14.1%。表明农民具有较强的传统种植业教育培训的需求,对特种经济作物、水果种植、棚室、苗木花卉生产等的教育培训也有一定的需求。调研的农户中,选择“科学养猪”的达到67.4%,其他选项按从高到低的顺序为:养鸡36.3%、养牛33.1%、养羊29.5%、养鸭10.4%、水产养殖10.0%。特种养殖的比例已超过15.2%。由此可看出,传统养殖仍然在农民教育培训期望中占有主导地位。

2.2.5农民最愿意接受培训的时间为2~3 d。调研的农户中,选择最愿意接受培训的时间是2~3 d的最多,达到43.0%;愿意接受培训的时间为4~7 d和1 d(或1 d以内)的农户分别占28.4%和29.2%。地点选择上,接受调研的农户基本上都选择在本乡本土,愿意在本村和本乡镇参加培训的农民分别占85.0%和56.5%。结果表明,应综合考虑不同层次农民的需求,确定培训时间及培训形式,时间安排上最好能够灵活,应更多地组织深入农村、深入基层的教育培训。

2.2.6“不方便”是阻碍农民参加教育培训的第一因素。在调研的农户中,选择“不方便”的比例为58%,主要包括培训地点、培训时间、培训校舍及条件等的“不方便”。值得注意的是,调研的农户中,选择“没人管”和“内容不切实际”比例为29.0%,但该现象却在整个泰兴市普遍存在,说明农村基层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存在很多问题。另外,选择“培训费用太高”的农户占22.0%以上,说明阻碍农民参加教育培训的重要原因之一为经济因素。

3影响因素分析

3.1文化程度

3.1.1文化程度对选择培训时间的影响。分析调研结果可知,选择培训时间为1 d以内的农户人数随着其受教育程度的增高,呈下降的趋势;选择培训时间为7 d、15~30 d、1~3个月、3个月以上系统培训的农户人数随着其受教育程度的升高而逐步增多。

3.1.2文化程度对选择培训地点的影响。分析调研结果可知,选择在本村参加培训的农户人数随着其受教育程度的升高而不断下降;相反,选择在乡镇、县城和城市参加培训的农户随着其受教育程度的升高而升高。在种植业及养殖业的相关培训中,农民的文化程度不同,但选择的培训内容、培训顺序及比例趋势相同。

3.1.3文化程度对内容的影响。不管被调研的农户文化程度如何,其对种植业培训内容选择的总体顺序依次为粮食、蔬菜、水果、特种经济作物、棚室生产和苗木花卉;养殖业培训的顺序依次为猪、鸡、羊、牛、鸭、特种养殖、水产养殖等。受教育的程度不同,其选择的比例也有所不同。一般农民受教育的程度越高,其选择培训内容的技术含量也就越高。

3.2经济收入

3.2.1经济收入对教育培训层次和类型的影响。从调研结果看,家庭收入水平不同的农民都表示愿意在本村参加短期培训和“一事一训”这样简单实用的培训方式。当家庭收入达到一定水平后,选择该种培训方式的比例有所下降。随着家庭收入水平的提高,农户希望接受的教育培训层次越来越高,家庭年收入不到9 000元的农民,希望参加职业技能及实用技术等相关的培训;家庭年收入超过13 000元的农民,希望参加综合培训、管理培训及学历培训等。

3.2.2经济收入对教育培训地点的影响。不管是家庭经济收入水平如何,被调研的农户选择愿意接受教育培训的地点先后顺序依次为本村、乡镇、县城和城市。

3.3区域条件

通过对不同经济区域、不同乡镇农民对教育培训需求培训要求的分析比较。就全市而言,目前农民对农村教育技术培训的需求有较大的相似性。但是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农地面积大小的限制、农业区域分工的影响及农业劳动力密集程度、对外转移的作用程度,不同地区农民对教育培训的需求有一定的差异。大体可分成3类:第1类,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最高、文化教育最发达、人口最密集的地区,如泰兴、黄桥。第2类,家庭人均耕地面积最多、外出务工人数相对少、对教育培训需求表现中等的地区,如滨江、珊瑚、古溪。第3类,经济收入、社会发展相对落后、人均耕地面积中等偏上、平均受教育年数明显偏低、群众期盼科技文化教育快速提升的地区,如元竹、分界。这为不同文化、不同收入、不同地区进行分类指导、按类培训提供了参考依据。

4政策和组织实施情况

通过对近几年来中央有关文件,中央各部门和省、市开展农民教育培训情况的收集分析,可以看出中央对农民教育培训认识逐步深入,政策强度逐步增强。比较7年来的中央文件,可以明显看出农民教育培训政策的变化:一是政策从满足阶段性、局部工作的需要,变化为长期、全面的要求。二是政策从概括性的原则要求,变化为有具体目标和任务的明确要求。三是政策从不带资金投入的号召性要求,变化为跟着资金投入的操作性要求。中央各部门积极行动,都结合自身的优势和特点采取相应措施,而且更加重视多部门的横向联合,形成了齐抓共管、共同参与农民教育培训的大好局面。但行动和计划过多,内容重复,目标和任务比较分散。各地方都立足自身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措施,不同程度地加大投入力度。主要是依托中央财政支持的农民教育培训项目,针对留地农民,开展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种田水平[2];针对转移农民,开展劳动力转移培训,提高农民转移就业技能。工作重点明显偏向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四是开展农民教育培训的关键环节,但其认识、政策、投入和条件都很不到位。农民教育培训,尤其是到市级以下开展农民教育培训的机构主要集中在农业部门,条件和能力就更显不足,迫切需要加强[3]。

5对策

发展农民教育培训应在目标上实现5个转变:一是实现从身份型向职业型转变;二是实现从就业型向创业型转变;三是实现从单干型向组织型转变;四是实现从受体型向主体型转变;五是实现从经验型向知识型转变。思想上确定4个新理念:一是确立人力资本的理念;二是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三是确立创业教育的理念;四是确立终身教育的理念。任务上这里建设5支队伍:一是培养精干的农民技术员队伍;二是培养优秀的村干部队伍;三是培养优秀的农民企业家队伍;四是培养高技能的能工巧匠队伍;五是培养高素质的骨干农民队伍。

5.1强化组织领导

5.1.1建立组织机构。建立起农民教育培训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切实对培养新型农民工作中的重大问题进行研究并解决;稳定发展农民教育培训机构,完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促使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水平的提高。

5.1.2制定发展规划。将培养新型农民纳入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中,明确任务、目标及要求,促进农民教育培训事业发展政策措施的出台,逐步建立面向市场、政府扶助、多元参与的农民教育培训新格局[4]。

5.1.3实行目标考核。将培养新型农民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的目标考核,明确职责分工,保证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各项工作任务得到顺利实施。

5.1.4加快立法进程。加快对农民教育培训立法工作,有条件的地方可建立相关的专项法规,通过法律的形式对农民教育培训进行组织管理,保障农民教育培训方面的资金投入及农民权益,推进全市农民教育培训立法的进程。

5.2加大资金投入

5.2.1吸引社会资金投入。积极制订相关的优惠政策,运用信贷、金融及税收等手段,鼓励个人、企业及社会民间组织共同参与,吸引社会资金对农民教育培训事业进行支持。

5.2.2加大公共财政的投入。各级财政应在其经常性预算科目中纳入农民教育培训经费,可根据财力的增长不断增加投入。特别是对财政专项加大资金投入,作好示范引导作用。

5.2.3鼓励农民自发投入。创造有利的条件,鼓励农村劳动力主动投入。借鉴金融机构“助学贷款”的成功经验,由金融部门(如农村信用社等),为农民参加教育培训发放小额的培训贷款,担保可由财政贴息或政府提供。

5.3加强基础建设

5.3.1建设高素质专兼职师资队伍。建立和完善师资培训机制,加强师资继续教育,培养“双师型”的师资队伍。

5.3.2建设知识和信息传播渠道。建设中央(省)农民教育培训资源服务平台,提高媒体资源制作和传播能力,实现快捷传播和资源共享。建设全市农民科技培训辐射平台,以“农业科技入户直通车”为重点,发挥流动课堂的综合传播功能。

5.3.3开发制作优质充足的教学媒体资源。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及时将各种知识和技术制作成教学媒体资源;同时还要加强农村文化、健康生活、生态环境、民主法制等方面的媒体资源建设,丰富教育培训内容。

5.4建立有效的工作运行机制

5.4.1建立进村入户长效机制。应坚决下沉工作重心,积极探索并总结培训媒体资源进村、推广培训教师进村及实用人才进村等方式和方法。

5.4.2建立资金补贴机制。应不断扩大资金补贴的范围,对不同层次的农民教育培训进行补贴;继续完善培训代金券的发放工作,降低收费标准等,让更多的农民受益。

5.4.3建立需求反馈机制。建立村级农民联系员制度,及时反映农民的需求;利用电话热线及互联网等方式对需求动态进行了解;定期调查农民的实际需求,并对收集的情况进行集中分析,增强教育培训的时效性。

5.4.4建立监督检查机制。要对农民教育培训项目实行全程监督,加强过程监督检查和绩效评价,强化质量意识,真正让农民能学得会、用得上,办农民满意的教育培训。

5.4.5建立公平竞争机制。开放培训市场,面向社会公开、公正、公平确定教育培训机构,经验丰富、工作负责的教育培训机构承担国家投资的农民教育培训工程项目。

6参考文献

[1] 王克务,黄龙兵,周元春,等.加快农民职业培训 促进农业科学发展——对加快响水县农民职业培训的思考加快农民职业培训 促进农业科学发展[J].种业导刊,2008(7):37-38.

[2] 岳素梅,王静静,朱新玉.农民工培训教育存在问题及对策[J].种业导刊,2011(6):33-35.

第5篇:农行培训总结范文

 我镇根据国务院、省、市各级政府关于食品安全监管及四川省农业厅《关于对全省农产品的生产经营人员开展集中教育培训的通知》(川农业函[20xx]406号)文件等精神,镇领导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开展了食品安全相关人员的培训工作,以确保农产品安全工作顺利推进、取得实效。现将我镇20xx年农产品安全培训工作总结如下。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接到上级文件后,镇党委、政府及各成员单位高度重视,始终把培训工作作为提高镇农产品安全相关人员综合素质、促进食品安全工作取得实际成效的基础性工作,持之以恒,扎实抓好。把培训摆在重要的议事日程,专题研究和安排部署学习计划,明确学习重点和内容,动员所有人员提高认识,努力提高农产品安全工作综合素质。主要领导作为第一责任人,能够坚持做到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无论工作事务多么繁忙,总是带头学习、带头发言、带头辅导,充分发挥带动和引导作用,并经常同班子成员一道研究课题、理顺工作思路、探寻学习方法,联系工作实际及时调整充实学习内容,妥善处理好工学矛盾。尤其是农产品安全监管员、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单位、农产品生产、营销人员等农产品生产流通环节的相关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作为重点。

    二、组织严密,计划科学   

    为使今年培训工作做好、做细、做严、做出成绩,进一步加强高坪镇农产品安全工作监管力度,加大农产品安全工作宣传、普及农产品安全知识,营造公众关心、支持参与农产品安全的良好社会氛围,适应广汉市农产品安全工作的需要,提高镇、村两级干部及相关人员对农产品安全工作重要性的意识、提高农产品安全生产经营管理工作能力,达到预期的目的,对农产品安全宣传、培训计划,培训目的、要求及实施方案做了周密的部署安排。并按照“严密组织、加强领导,大力宣传、提高认识,仔细分工、充分准备,结合实际、讲究实效”的工作思路,培训手段以集中授课与观看专题片相结合等,保证了农产品安全培训工作有计划、有步骤有条不紊地开展。

    三、动员充分,授课仔细

    为了提高农产品安全培训重要性的认识,我镇召开了全员农产品安全培训动员大会,强调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求所有人员高度重视培训工作,安排好具体培训时间和人员。并将农产品安全监管人员培训成绩列入年度对工作人员的考核内容,使大家能经常想到。为了确保培训效果,在组织参训人员学习相关文件制度的同时,镇领导着眼于实际,邀请卫生、工商、畜牧农业等相关部门经验丰富,业务能力过硬的骨干人员,组成业务精干的授课队伍为参训人员进行农产品安全知识培训。在培训前各授课人员都进行了认真的备课,做到了给别人讲的自己得先懂、先会、先精,确保了年度培训的效果。通过培训,参训人员的农产品安全知识得到了切实提高,为我镇开展好农产品生产安全和食品安全工作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

    四、方式多样,注重实效

    各单位在农产品安全培训注重抓好“三个结合”:一是抓好培训工作与农产品安全宣传工作相结合,在培训时开展宣传,在宣传中精选培训要点;二是抓好业务知识学习与农产品安全知识学习相结合;三是农产品安全生产与食品安全工作相结合,规范农产品生产、经营和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工作。

第6篇:农行培训总结范文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着力培养一支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具有较高业务素质与服务能力的农机管理人才、技术人才、农机作业服务人才队伍,为建设现代农业和促进我县农业机械化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二、目标任务

通过教育培训行动,着力建设三支人才队伍:一是建设一支思想坚定、决策科学、作风正派、执行有力、管理有方的农机管理人才队伍;二是建设一支结合实际、学风优良、技术过硬、支撑有力、指导有方的技术人才队伍;三是建设一支有文化、懂技术、讲诚信、会操作、善经营、能致富、保安全的农机作业服务人才队伍。

2009年培训任务:培训农机管理、安全监理、技术推广、教育培训、质量管理等人员20人次,培训拖拉机手40人次,插秧机手22人次、收割机手200人次、新购机农民350人次、拖拉机机主及驾驶员(安全教育)300人次、农机维修人员25人次。

三、培训对象及培训内容

培训对象:一是镇农机管理、安全监理、技术推广、教育培训、质量监督等管理干部、技术人员;二是农机专家、乡镇责任农机员;三是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农机大户、农机手及农机修理从业人员。

培训内容:围绕本县农业机械化发展实际和近几年农业机械化项目实施,突出重点、因地制宜确定培训内容。培训内容主要针对贯彻执行农业机械化政策法规和重点技术推广的需要,着重对农机管理(监理)人员、技术推广人员进行政策法规、业务知识及有关农业机械化新技术等方面的培训。突出本地重点推广的农业生产技术和机械化新技术新装备等内容,重点开展水稻机械化育插秧和油菜机械化收割等实用新技术的培训。

四、培训方式

针对不同培训对象,分层次、分类别,采取以会代训、集中办班、专题讲座和现场实训等方式开展培训工作。集中办班主要是在县级集中办班培训;现场实训主要是对农机手、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带头人、农机维修人员和农机大户等,通过开展手把手、面对面的现场实训,提高其生产技能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

五、工作要求及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开展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大行动,是农业(农机)系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是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迫切需要,是保障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各镇要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服务“三农”的高度,深刻认识开展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大行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工作摆上重要位置,纳入重要工作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争取财政资金投入,确保教育培训大行动顺利推进。

(二)制定方案,突出重点。县农机监理站要抓紧制定贯彻落实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大行动的具体实施方案,明确培训目标,确定培训内容,落实培训责任。要围绕当地农业机械化发展需要,重点抓好农机管理(监理)人员、农机技术人员、农机驾驶操作人员、农机作业服务人员的培训,稳步推进农机职业技能鉴定。

(三)精心组织,创新形式。县农机监理站充分利用国家面向农村、农民的培训政策,有机结合农业机械化重点推广项目、购机补贴政策实施以及农机跨区作业、年检审、职业技能鉴定等工作的开展,积极创造培训机会,着力搞活培训形式,不断提高培训效果。要建立农机教育培训的组织平台,以农机推广机构、农业机械化技术培训学校和拖拉机驾驶培训机构为依托,充分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培训,在农机主管部门领导下,采取事企联合、校企联动等方式,鼓励相关企业、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和农机大户等团体共同参与培训活动。要采取现场演示、送教进村、科技入户、技能竞赛等多种形式,创新培训方法,做到培训方式灵活多样,生动活泼,吸引更多的农民群众参加培训学习。

第7篇:农行培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供销社;新农村建设;农民培训

浙江省供销社立项课题:供销系统院校农民培训教育模式的创新与实践(编号:12SS14)

中图分类号:G725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供销系统新农村建设人才培训教育状况分析——基于浙江省20市区县供销社的调查

收录日期:2013年2月26日

“面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艰巨任务,加快人力资源开发和农村实用技能人才培养,全面提高供销合作社从业人员和农民素质,已成为供销合作社职业教育十分紧迫的任务”。浙江省供销社系统近年来大力开展各类新农村建设人才培训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为进一步了解浙江供销社系统新农村建设人才培训教育开展的状况,发现存在的问题,探讨解决的途径,进一步提高培训效果,本课题组依托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于2010-2012年间与全省五个地区20个市区县供销社合作成立的“新农村建设人才培训教育基地”,对全省市、区、县(均为县级行政区域)供销社新农村建设人才教育培训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

一、调查问卷的设计及调查的实施

(一)调查问卷的设计。调查问卷共分当地农民专业合作社概况、培训现状(包括培训对象、内容、方式、培训资源情况等)、培训成效、经验与存在问题五个部分。问卷根据题项内容特点采用选择题为主、填空题为辅、问答题为补充的形式。

(二)调查的实施。调查组在2012年6-9月份期间通过发调查表、电话访谈、登门采访等形式,对2011-2012年度一年时间各供销社开展的新农村建设人才培训状况进行了调查。共发放并收回调查表20份;对萧山、临安等四家供销社进行电话访谈;走访了临海、三门、平湖等五家供销社培训教育负责人。

二、调查结果

(一)供销社系统农民培训工作取得的成效

1、培训规模较大,培训效果较好。本次调查的20个市区县供销社共开办了148期农民培训班,培训农民11,502人次;培训效果反映良好的占68.42%,说明各地供销社农民培训有一定的规模和较好的效果。

2、培训对象面广、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对象面广:各地新农村建设人才培训能根据农村、农业产业特点,培训对象以专业大户(19.28%)与农业经营管理人员(16.24%)为主,还有一些普通农户(11.16%)与农村干部等。内容丰富:在培训内容的选择上,81.25%的培训涉及农业生产技术培训,50%涉及农业经营管理技术培训,25%涉及政策性知识,还有少量农民科学素养或其他职业技能培训。形式多样:培训形式以开办系统培训班与专题讲座(累计75%)为主,现场指导、科技知识咨询、结对帮扶等为辅。

3、培训层次、培训时间符合当前农民特点。有研究认为,总体来说农民文化程度偏低、专业技术与技能欠缺。调查发现,培训层次以初级技能培训为主,90%市区县培训举办了初级培训班;也兼顾了农民中高级培训的需求:开办过中级培训班的占43.75%、有2家供销社成功举办了高级培训班。农民愿意接受短而快的短期培训。调查发现,培训时间主要采用7天以下的短期培训班为主。总体来看,培训层次适应地方农民特点,结构比较合理。

4、通过培训密切与专业合作社的联系。一些供销社利用培训的机会与各专业合作社加强了联系,在积极宣传供销社职能的基础上,积极引导他们加入供销社农产品经纪人协会,扩大供销社在专业合作社的影响。某供销社合作经济指导科负责人形象地说:“办一个班,交一批朋友,扩大一层影响”。

(二)培训工作取得的经验

1、积极争取地方政府支持,加强与涉农培训机构合作。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是供销社更好地开展农民培训的前提。一些市区县供销社积极争取地方政府支持、加强与其他涉农机构——当地农办、乡镇化技术学校、总工会等合作实现共赢,如萧山、临海供销社等,创新了新农村建设人才培训模式。

2、依托行业院校培训力量。浙北地区一些供销社与系统院校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农商职业技术学院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利用了系统院校的师资、场地、设施与教学经验,实现了培训资源的优化,进一步提升了培训效果。正如某供销社培训教育科负责人所说,“我的办班,教学上的事全交给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了”。

3、将培训与职业资格证书考证相结合。发挥总社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的功能,将农民培训与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资格证书考证(如农产品经纪人、评茶员等)相结合,进一步提升了农民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促使培训机构进一步规范培训行为,提升了培训质量。一些市区县财政支持的农民培训项目,为表明财政资金使用的效果,对将职业资格认证与培训结合的形式也十分欢迎。

(三)供销社系统农民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

1、供销社系统农民培训服务能力建设有待加强

(1)对供销社系统在新农村建设人才培训工作中地位与作用的认识有待提高。国务院《关于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指出:各级供销联合社“要认真履行指导、协调、监督、服务、教育培训职能”、“支持利用供销合作社教育培训资源,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头人、农产品经纪人、农民技能培训”。对供销社系统开展农民培训服务的认识直接影响培训活动的开展。调查发现,一些供销社对开展农民培训活动的理解还局限于完成上级的任务这一层面,正如某县供销社相关负责人所说,“今年上面要求我们完成50人的农民培训任务,我们会想方设法完成的”。

(2)供销系统队伍培训需要加强。供销系统工作人员老化严重、学历层次偏低。以台州市临海、天台、仙居三家供销社为例,供销社系统人员(含直属企业)共587人,30岁以下仅33人,只占5.62%;而学历层次为初中及以下的218人,占37.14%。某供销社相关负责人指出,“从2003年起我们供销社就没进人了,直到2009年以后才进了一些年轻人,新进人员对供销系统的历史、主要职能、发展方向缺乏了解,与系统的感情培养需要加强”。供销系统组织农民开展培训活动,工作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到培训活动的效果,因此加强供销系统队伍建设,提升人员的职业技能与工作素养是更好地开展新农村建设人才培训教育活动的必要条件。

(3)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功能需要拓展。《意见》指出:各级供销合作社要成为“农民专业合作的带动力量”。根据所调查的20个市区县,当地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数为4,071家,其中有联系的仅667家,占16.38%。这种状况明显不能满足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任务的要求,也不能满足开展当地农民培训教育的需要。因此,要进一步明确目标,确定任务,加强与当地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联系。调查发现,很多供销社很少与当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联系,除开展培训活动外,没有其他的服务内容,即使一些供销社还协助提供农资、化肥、技术支持服务,也只是起辅作用。由此可见,供销系统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服务功能比较单一。这是造成市区县供销社与农民专业合作社联系不紧密、农民专业合作社对供销系统不了解的重要因素。

2、培训内容需要进一步优化

(1)农业经营管理技术培训有待强化。《意见》指出要“加快构建农村现代经营服务新体系”,“努力成为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骨干力量、农村现代流通的主导力量”,因此供销系统应该发挥优势进一步强化农产品营销、农业经营管理培训,满足构建农村现代经营服务新体系的任务要求。调查发现,在培训内容的选择上,农业经营管理技术培训只占50%,政策性知识培训占25%,这说明供销社的特点与优势并没有体现出来。

(2)培训内容有待进一步丰富。首先,近年来,基于互联网的电子商务迅速发展,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电子商务知识、技能培训必将成为农民培训的重要内容;其次,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一步深入,中央、地方政府出台了大量扶农、支农政策,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政策培训与项目申报知识培训也成为一大需要;再次,在大力开展农民生产、经营、政策等知识培训的同时,拓展农民素质培训以及文化生活知识培训提升农民素质、丰富农民生活也是一项重要内容。

3、培训资源有待进一步建设与整合

(1)进一步拓展培训资金来源渠道,降低培训成本。“我们也想多办几个班,但上级下拨的钱少,自身经费紧张,没有办法啊!”某社合作经济指导科负责人抱怨。经费是开展培训活动的先决条件,调查发现不少供销社开展培训都缺少足够的经费支持。长远来看,随着农民培训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需要更多的资金,因此必须拓展更多的资金筹集渠道。另外,要加强合作,降低培训成本,提高培训效益。应进一步总结、推广一些供销社联合办班的经验,整合社会为农服务机构的培训资源,紧密与相关培训办学机构横向合作,降低培训成本。

(2)进一步加强培训师资、教材资源建设。一支结构良好、水平较高、相对稳定的培训师资队伍是开展培训的必要条件。调查发现,69.75%的市县供销社没有专业师资队伍,采用临时聘请的方式解决培训的师资问题。因此,应该拓展思路,强化联合,进一步进行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另外,培训教材也是影响培训质量的重要因素。目前,为“三农”服务的培训教材不少,但真正适用供销系统农民培训的却非常少。调查表明,各供销社开展的36.84%的培训班无正式出版的教材可用,培训教材资源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4、培训成效有待进一步提升。培训规模有待扩大、培训办班效果需要提高、后续服务应该增强。虽说一年来各供销社培训有了一定的规模,但对于当地4,071个农民专业合作社还有更多的散户农民来说,覆盖面不广,离农民培训教育需求还有较大差距。各地培训办班效果较好,但31.58%的一般率,表明我们开展的培训效果有很大提升空间。调查还发现,对培训后的追踪服务以及配套扶持相对较少,难以真正实现“学以致用”,从而影响了培训工作的“落地开花”。

三、对供销系统农民培训工作的建议

(一)进一步优化新农村建设人才培训运行体系

1、构建新农村建设人才培训运作体系。整合供销系统农民培训教育资源,改变单兵作战的局面,发挥整体优势。发挥系统院校在专业、师资、教材等方面的优势;发挥基层供销社扎根农村,紧密联系农民的优势;发挥先进市县供销社在开展农民培训教育方面的示范作用,加强市县社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构建培训运作体系,探索系统农民培训教育资源优化之路。

2、进一步完善培训运行机制。要积极探索,努力创新,不断完善培训运行机制,保证农民培训教育效果。加强培训办班各环节的管理,从需求调研、办班组织、课程讲授、后勤服务等方面,保证培训办班的质量,进一步提升农民培训的满意度。

(二)构建内容丰富、重点突出的培训项目体系

1、进一步完善农民培训项目体系。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情况,进行培训项目的更新与拓展,使项目紧跟形势,进一步突出培训的时效性与针对性。有针对性地开发一些实用性强的培训项目,丰富培训项目内容,完善项目内容体系。加强农民培训的需求调研,建立农民培训需求信息库,进一步满足农民培训需求的多样性要求。

2、强化农业经营管理技术培训。进一步发挥供销系统在农产品营销渠道建设、农业产业经营管理方面的优势,突出重点,加强农产品营销、农业产业经营管理类培训项目建设,提高系统服务农民的水平。

3、加强工作人员队伍素质培训。开展系统工作人员队伍培训,提升工作人员对供销系统定位与职能的认识水平,提高工作人员对培训工作重要性认识程度,提升农民培训效果。

(三)强化对培训资源的建设和整合

1、积极争取更多资金支持。继续积极争取国家扶农资金以及强化社会化的方式筹集资金;参与培训的系统院校要进一步采取免费或优惠的方式,减轻培训成本,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更大的作用;还要积极提高培训项目的含金量,逐步实现农民愿意承担一部分培训资金的目标。

2、强化与系统院校的合作。总社、教育部明确系统院校要“积极承担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头人、农产品经纪人等农民实用技能培训任务”。可见,与系统院校合作有着良好的条件。依托系统院校的资源不但可以从课程设计、师资力量等教学资源上提供保障,而且可以拓展农民科技服务、信息咨询与电子商务营销指导等方面的服务范围,为进一步开展全面、可持续服务创造条件。

3、加强与其他部门的联系与协调。加强与农业相关部门的联系,不但可以争取更多的农民培训资金,还可以扩大供销社的影响,提升供销社在当地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加强与相关培训部门的合作,促进培训资源更有效、更合理地运用。

(四)加强涉农职业资格认证工作。进一步丰富涉农职业技能鉴定项目体系,提升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水平。加强全国供销总社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项目建设,积极探索、开发适应农民需求的职业技能鉴定项目,提高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项目管理水平,提升项目的社会认同度,使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更好地为农民培训服务。

主要参考文献:

[1]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供销合作社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意见[Z].供销科联字[2011]7号.

第8篇:农行培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农广校;新型农民;科技培训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做好农民科技培训工作,培养造就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各级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的一项重要职责。为此,我们结合多年的工作体验,就如何充分发挥农广校主阵地作用,确保农民培训取得实效,进行了一些思考。

一、开展农民培训的重要性、必要性

大荔位于关中东部,辖1个街道办事处、15个镇,272个行政村,26个社区,总人口73万,耕地140万亩,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棉、果、菜、畜等特色农业发展一直位居全省前列,“1008”(黄花菜、红枣、西瓜、花生)驰誉全国,是“中国枣乡”、“陕西第一产棉大县”、“百万亩设施蔬菜基地县和示范县”。随着特色产业的不断发展,农民对学科技、用科技的愿望强烈,对了解农产品市场行情,掌握农产品营销知识的要求也越来越迫切,因而,广大农民迫切需要农技部门提供技术培训服务。

大荔农业人口比重大,农民科技文化素质较低。据统计,全县有农业人口63万人,占总人口的87.5%,农村劳动力32.4万人,占农业人口的51.4%,其中文盲半文盲占15%,小学文化程度占35%,初中文化占45%,高中文化占3.5%,具有中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仅占1.5%,受过职业技能培训的不足10%。据抽样调查,高中户比小学户人均收入多333.5元,高出1.6倍;初中户比小学户人均收入多249元,高出1.4倍;小学户比文盲半文盲户人均收入多73.9元,高出0.5倍,说明了农民现有知识量和技术能力对其收入的高低有直接的影响,文化程度越高,其收入也必然越多。因此,加强农民科技培训,是全面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增加农民收入的客观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

二、农民培训的成效与问题

近年来,紧紧围绕“培养新农民、服务新农村、建设现代农业”这一主题,充分发挥农广校在农民教育培训主渠道作用,努力创新和探索新形势下农民教育培训的新思路,坚持面向农民、突出重点、灵活多样、讲求实效的原则,积极开展了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农业技术培训,认真组织实施了“新型职业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培训”、“农民学历教育培训工程”等,2014年组织举办技术培训406场34600万人次,印发技术资料15000余份,接受农民技术咨询7000余人次,为加快当地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普及农业科技知识,全面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起到了积极作用,取得了一定成效。2014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120元。

三、工作举措

3.1遵循“123456”要诀,确保培训取得实效

明确“一个目标”。就是将科学技术和操作技能传授给农民,让农民一学就会,一会就用,一用就灵。

着眼“二个关键”。就是针对生产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抓住关键环节的关键技术。在苹果产业化技术推广和培训上,原主管农业副省长王寿森同志将复杂的苹果技术总结为“大改型、强拉枝、巧施肥、无公害”四大关键技术,使复杂技术变得简单明了,抓住了要害,抓住了关键,很快在我省果区得到应用推广,收到实效。

把握“三实”原则。就是培训工作要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如果在果区开展技术培训时,不错开群众施肥、疏花、疏果、采果农忙季节安排培训,那么参加培训的人就会寥寥无几。

体现“四性”特点。就是科技培训的内容必须体现科学性、先进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科技培训不同于基础教育,也不同于理论教学,重在传授技术,掌握技能,不求知识全面系统,面面俱到。

搞好“五个结合”。一是科技培训要与行政推动相结合。这样能够得到部门和乡镇领导的更大支持,有利于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二是培训要与更新观念相结合。部分农民群众受传统农业生产影响根深蒂固,思想保守,观念落后,接受新生事物的敏锐性和积极性不强。往往是教师讲得生动,群众听得激动,回家后不见行动,依然我行我素,原来怎么干,还怎么干。因此,在技术培训的同时,观念的更新不可忽视。一定要想方设法从深处触动思想,提高认识,使他们乐于培训,自觉行动,将科学技术应用农业生产。三是科技培训要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在开展培训时要本着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深入生产第一线,调查了解农业生产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特别是技术难题,了解群众渴望的技术需要,使培训工作具有针对性,做到有的放矢。四是科技培训要与科技示范相结合。群众看重现实,看重效益,只有在当地树立样板,用典型示范带动,使他们学有榜样。五是科技培训要与技能鉴定相结合。

注意“六个问题”。一是注意培训师的选拔。对选拔的培训师根据各人专长进行分类,建立专家信息库。开展培训时,有针对性的从专家库里选拔合适的培训师进行培训。二是注意培训教材和培训大纲编写。不同的地方,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不尽相同,每次培训都应编写不同的培训大纲或教材。切忌不管到那里,不分培训对象,用一个大纲培训到底。编写培训教材不求长篇大论,系统深刻,只求能将关键技术阐述清楚,达到短小精悍,言简意赅。三是注意培训方式方法。培训的方式方法很多,如以会代训式、课堂讲授式、现场讲解式、现场演示式、组织收看光盘录像式等等。大部分的培训多以会议式课堂讲授为主,培训师一人满堂贯,滔滔不绝。往往这种方式效果都不很理想。一般来讲,采取现场服务、现场演示、现场解答的方式效果都比较好。四是注意防止培训流于形式。组织技术培训要象经营产品那样,树立品牌战略,切忌形式主义,走过场,只求培训场次人数,不管培训效果。不注重效果的培训,既造成人、财、物的浪费,又不受群众欢迎。五是注意防止借培训之名搞广告宣传。如果将培训活动搞成产品推介会,搞成广告宣传,那么群众就会有上当受骗的感觉,就不会进行很好的配合,这样的活动就容易砸锅。六是注意建立培训评价机制。凡是开展技术培训,就要制定一套培训效果评价方法,形成评价机制。通过培训效果的反馈、评价,才能不断总结完善,提高培训效果。

3.2围绕主导产业,扎实开展培训

按照“围绕主导产业、培训专业农民、进村办班指导、发展一村一品”的总体要求,坚持“培训到村,落实到人”。培训过程中要明确培训主体,选准培训时间,丰富培训内容,创新培训形式。

3.2.1明确培训主体,实行“点”“面”结合

在新型职业农民科技培训工作中,只有以各示范村的种养业能手、农村经纪人、科技带头人和专业合作组织领办人为培训对象,对他们进行系统的农业科技知识和实用技术专项培训,充分发挥他们的辐射示范作用,才能达到“以点带面”的目的,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2.2选准培训时间,力求“忙”“闲”结合

培训时间上,只有抓住农事季节,选择在农民有空闲时间,重点加强作物栽培、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关键环节的培训,才能做到农民生产、学习两不误,做到“忙”与“闲”的有机结合。

3.2.3丰富培训内容,做到“供”“求”结合

培训内容上,一定要结合培训村的主导产业和农民的需求,针对农民在日常生产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和关键技术进行讲解,然后再留出时间由农民主动提问,专业教师――解答,改“填鸭式”教学为“菜单式”教学互动,切实满足农民需求。

3.2.4创新培训形式,力求“理论”与“实践”结合

培训方式上,按照“培训教师进村、媒体资源进村、培养人才进村”的要求,采取。集中教室讲理论、田间现场讲操作”的模式。即每次集中培训后,都要在田间地头对农民进行“手把手”、“面对面”的现场指导。现场指导形象、直观,可操作性强,因此显得尤为重要,“口头讲授十遍,不如示范一遍”,真正让农民一学就懂、一看就会,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3.2.5强化培训手段,开展远程培训

一是利用各村信息站的网络平台,积极开展数字化多媒体远程培训。二是根据目前农民拥有手机数量逐年提高的情况,把近年出现的一种新的远程培训模式移动学习引入农民科技培训工作中,使农民无论在何时、何地、何种情况下利用手机的短信平台进行交互式的技术培训、信息交流。

3.3强化培训阵地,建设科技书屋

在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的过程中,应充分认识到广大农民要求培训工作不能仅限一时一地,希望“学习有场所,咨询有专家”,农民迫切需要建立致富的“加油站”,留给农民“带不走”的课堂。

3.3.1建立农民科技培训学校

在培训所涉及的村,利用村小学、村办公室,建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学校,挂“农民科技培训学校”的牌子,为农民学科学、学技术提供阵地。

3.3.2在重点示范村建立农民科技书屋

建好科技书屋,是培训工作的延伸、完善和补充,便于农民结合培训内容,巩固所学知识,在劳动之余,能看书、看报、查找资料,充分发挥科技书屋“学习阵地”、“政策宣讲阵地”的作用。

第9篇:农行培训总结范文

编者按:在返乡创业的大潮中,很多农民工带着梦想和积蓄回到家乡,准备施展拳脚,大干一番,但是,在市场中打拼,并不容易,在一次次挫折中撞得头破血流,甚至赔光积蓄的大有人在。如何才能让返乡创业的农民工们少走些弯路?信息时代,新生事物很多,必须加强学习,才能把握主动权。要能够在学习别人经验的同时,悟出其中创业成功的关键。理性的思考、谦虚的学习对于创业非常重要。本期经验交流刊登湖北省东西湖区、山东省农广校、河南省创业兴业推动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创业兴业推动型培育模式指以提升农民学员创业兴业能力为主线,系统设计培训内容,采取集中培训、考察实习和创业设计等多种方式,使农民学员从具备初步的创业技能转变为具备综合创业能力和素质,帮助农民学员有效利用农业资源创业兴业带动地方产业发展。在培育过程中,政府负责政策引导、资金支持、宏观管理、过程监控和考核评价;培训机构负责教育培训全过程,在培育中占主体地位;农业企业(实训基地)负责为农民学员提供实操实践的产业基地,拓展学员思维,开阔学员视野,增强学员实践能力,让新型职业农民在创业兴业实践中发展成长。

近几年,党和政府连续对“三农”问题出台了相关优惠的创业扶持政策,大力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培训工作,以培养农民创业激情,传授创业知识,改变创业理念,增强创业能力为主要目的,这是当前解决山东省农民发展自身产业的有效途径。山东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自承担全省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培训工作以来,理论联系实际,创造性地采用了“三段式”培育模式,切实提高了培训效果,达到了培训的预期目的。

一、“三段式”培育模式的内涵及特征

(一)培育模式内涵

山东省新型职业农民“三段式”创业培训模式,即:集中培训、考察实习和企业规划设计。采用互动式、案例式、情景式教学形式,使学员亲身融入到创业实践的过程中来,讲授过程中强调让学员自己思索、探究和发现问题,真正把学习知识和探究知识的过程紧密联系在一起,通过互动游戏培养学员合作意识,不仅使参训学员放松身心,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增加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并能够从轻松的游戏中明白创业过程中的一些道理。

(二)培育模式特征

每期培训班通过全景式企业模拟训练的方式,培训内容从理论学习到指导实践,再到从实践练习升华到理论总结和创业设计上来,使每一位学员经过了一个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指导理论的全过程。

二、“三段式”培育模式的主要做法

(一)加强组织机构建设

为进一步规范实施每年度的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培训工作,培训初期,省农广校专门成立创业培训工作领导小组,下发相关培训文件,并多次召开项目专题会议,研究和改进工作方案,明确各级分工职责,规范培训形式,提出具体要求,保证了培训工作的科学规范、扎实有效。

(二)提升培训服务能力

为保证培训授课水平,省农广校从全省行业内外100多位教师中,通过试讲课、示范课和过关课三级选拔,选聘优秀创业培训讲师,组建了“山东省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培训讲师团”,由省农广校统筹调度安排,持证上岗,统一选派到各个培训基地授课;为确保后续跟踪服务效果,又选聘了300名农业行业专家和辅导员组建成“山东省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培训跟踪服务导师团”,为学员在今后的创业过程中提供企业创办、企业经营等方面的技术、信息、法律帮助。

(三)完善培训基地建设

随着近几年农民培训任务的不断增加,省农广校按区域建立农民教育培训基地,经过实地考察认定,在相关培训基地的附近,选择了部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通过签订协议有偿使用的形式,配套建设市场考察和专业学习实训基地。各市县根据农民学员考察实习的需要,挂牌建立农民创业实训基地和农民创业园。

(四)强化自主招生形式

按照相关培训要求,省农广校在广泛摸底调查和需求调研的基础上,积极组织相关市(县/区)分校,通过电视广告、赶大集发传单、农村大喇叭广播、农广校乡镇班主任下乡进村张贴招生简章、老学员带新学员、建立招生报名点等形式,广泛开展宣传发动,闯出一条自主化招生路子。在选拔过程中严格资格审查,优先遴选文化素质高、创业愿望强烈的农民参加培训,为培训班取得预期效果,打下坚实基础。

(五)创新培训管理模式

针对农民学员时间观念不强、遵守纪律的自觉性较差等特点,在集中培训期间,省农广校专门聘请军事教官,全程实行准军事化管理,全省做到培训“六统一”:统一规范编班、统一房间安排、统一各级职责、统一军事训练、统一作息时间、统一资料配发。增强了学员们的时间观念和纪律观念、培养了团队意识,保证了学习时间和到课率,从而确保了整体培训效果。

(六)科学设置培训内容

主要研究设置了4个模块22个专题的授课内容。

模块1:创业意识与理念模块,包括:向军队学管理、时代与创业、农业创业理念、农业创业扶持政策、成功创业者的基本素质与要求、评价创业者自身等6个专题,主要培训目标是激发学员创业激情,培养学员创业意识,增强需要创业胆量。

模块2:创业知识与技巧模块,包括:农业创业的市场机遇、农业创业市场分析、评估创业市场、组建创业团队、预测创业利润筹措创业资金、创业风险的识别与防范、农业创业项目介绍、选择农业创业项目等8个专题,培养目标是使学员掌握基本创业知识与创业技巧。

模块3:创业训练与实践模块,包括:模拟训练1、模拟训练2、市场考察、企业实习等4个专题,培养目标是使学员巩固所学知识,体验创业过程,切身感受创业经历。

模块4:创业计划与企业创办模块,包括:选择企业类型、构思创办企业、创业计划书的制定、创办你的企业实施创业计划等4个专题,培训目标是为学员实施创业,做好充分准备。

(七)注重丰富培训手段

1. 案例式教学。省农广校组织专家编写了种植、养殖、加工、设施农业、休闲农业等5个产业的案例分析,进一步研发完善了捕捉战机、商战对抗、沙盘推演、迈进殿堂四个创业模拟训练,分别针对学员的市场应对能力、决策与运营能力、企业规划与设计能力和创办企业综合能力进行全面培训;编写了农民创业典型案例;建立了包括7大产业30个项目的农民创业项目库;组织创业培训教师通过研究学习熟练掌握,在具体的培训实践中加以运用,以真实生动的实例,向学员们传授创业的知识,贴近农民、具体形象、易于理解,除创业基础课程之外,在其他环节基本实现了案例教学,有效提高了培训效果。

2. 参与式培训。培训全过程采取以学员为中心,以满足农民生产经营培训需求为目的,自下而上,学员交流互动、讨论发言,教师现场指导、提炼总结,使农民积极主动参与到培训的每时每刻。

3. 情景式模拟训练。在创业技巧理论授课结束后,设计了企业创办的每一个情景模式,对学员分组进行模拟训练,实行全景式创业模拟训练。分别从项目的考察确立、资金筹措、原材料采购,市场风险的防范与抵御等各个环节,设计了模拟训练模式。分别是企业策划训练、企业生产经营风险训练、企业营销训练和企业申办登记训练。在训练的过程中设置了大量的模拟道具(原材料、成品、信用社、货币等)和场景(市场、情景卡等),尽可能地让学员们感觉是在真实的经营。模拟结束后组织教师和学员进行研讨、分析、评价和展示,由专业老师现场对学员模拟训练情况进行点评和考核打分。

4. 强调学员团队意识。通过“组建你的团队”专题授课、团队拓展训练以及拓展训练解析,提高农民学员团队意识。有效提高农民学员组织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程度,有效防范和抵御农民创业的市场风险。

(八)建立培训工作机制

1. 学员培训考核机制。省农广校统一编制了“农民创业培训班学员考勤记录表”,对学员每天的训练、活动、上课及作息等到位情况进行定时和不定时的抽查。对课堂主动提问、积极回答问题,课下积极参与活动训练的学员予以表彰奖励。在培训整个过程中,对培训学员、班级的综合情况进行综合评定,对优秀学员、优秀集体颁发荣誉证书和一定物质奖励。

2. 教师授课评价机制。学员对授课教师的讲课情况进行评价打分,客观反映出教师的授课水平,把教师的聘任授课量与学员评价挂钩,并作为今年优秀教师评选和今后创业培训教师聘任的重要依据。

3. 培训组织评价机制。学员对整个培训的组织、管理、教学设施、食宿、后勤服务等情况进行量化打分,真实地了解培训的整个组织保障情况,为创业培训基地的确定提供客观依据,也是市县两级分校组织管理工作的客观体现。

(九)加强培训考察实习

根据农民学员一般要立足与当地农业产业布局实施创业的特点,积极与农广校中职教育实训基地相结合,与相关农业企业、产业园区、合作社等联合,培植建设一批适合农民创业发展的省农广校农民创业培训实习基地,由省校统一挂牌。用于学员实习考察,保证农民在培训过程中,看得懂,学得会,用得上。

省农广校将学员的考察实习分以市为单位集中考察和以县为单位分产业考察。在市场考察过程中,首先由所参观市场的主要负责人对市场主要农产品营销的情况进行介绍;再由带队指导老师引导,学员对市场主要农产品进行考察了解;最后聘请专家对农产品市场情况进行总评。

在实践实习过程中,由于时间和企业限制,全程顶岗实习的难度较大,于是采取了按照一听、二看、三干、四查、五了解的形式进行实习。一是听取由企业负责人讲述企业的发展历史;二是学员参观了解企业原材料的供应;三是学员到生产一线对企业生产加工的进程进行实地操作;四是查看企业产品定价与销售的过程;五是了解企业利润的形成和企业资金的筹措方法。

最后学员对市场考察和企业实习进行讨论总结,形成市场调查报告和企业实习报告。

(十)实施培训督导制度

为了加强新型农民创业培训过程中的培训管理,完善项目质量监控体系,维护良好的培训秩序,专门出台了《新型农民创业培训督导员管理制度》,由省农广校专兼职教师承担培训全过程的督导任务,采用听课、调研、评价、反馈、沟通等方式,对培训班的各个环节,进行综合分析和考核,保证全省培训质量不走样。

(十一)搭建后续服务平台

1. 建立网络服务平台。对省农广校现有的“山东省职业农民教育培训网”农民创业培训栏目进行扩容改版,将农民创业培训过程、后续跟踪服务、创业典型宣传等纳入统一规划,做到有章可循,进行全方位管理服务。构建了农民创业培训班QQ群和微信平台,使学员在培训后,能够利用提供的交流平台沟通联系,相互提供致富信息,实现资源共享,帮扶互助,共同致富。

2. 建立创业联谊会平台。为便于向参加创业培训的农民学员提供培训、交流、合作、发展、维权的交流平台,省农广校成立了“山东省农广校创业培训联谊总会”,下设 “农民创业联谊总会秘书处”,各市分校成立了“市分校创业培训联谊会”,县分校成立了“分会”。

3. 建立后续跟踪平台。培训结束后,统一编制了“全省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培训工作教师跟踪服务手册”,要求每名跟踪服务教师辅导的学员不得超过15人,一年中对学员要进行不少于6次的技术、信息、法律、管理等方面的跟踪服务,其中现场指导不少于两次,建立和巩固好学员与创业指导教师的长期互动关系,并采用电话回访、手机短信相关创业信息等其他跟踪服务方式,指导学员在创业的过程中持续健康发展,真正做到“扶上马,送一程”,从而提高了学员的创业成功率。

(十二)加强培训资金管理

为进一步加强学校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培训项目资金的使用与管理,按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规定,制定下发了《山东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新型农民创业培训工程资金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严格了项目支出范围,明确了项目资金结算程序和要求,按规定使用资金,做到了账实相符、账表相符、账账相符,支出凭证和财务账表真实、准确、齐全、清楚,确保了专款专用、确保了资金安全高效运行。

(十三)注重培训档案管理

为加强培训后的档案管理工作,省农广校召开各实施分校的档案管理工作会议,本着“应收尽收、该归尽归”的原则,将每期培训班的全过程档案,统一格式整理装订,建设了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培训三个档案展室,便于今后培训学员参观学习。

(十四)强化培训总结宣传

为扩大全省的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培训工作影响,切实引导农民创业致富,充分利用中央农广校网站、山东省农业信息网、山东省农民教育培训网和农民日报、大众日报、山东省农科频道、广播电台等各大主流媒体,及时报道培训过程和涌现出的典型学员事迹,并专门组织了山东省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培训“记者行”活动,扩大了创业培训工作的社会影响力。

三、“三段式”培育模式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