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法语交际论文范文

法语交际论文精选(九篇)

法语交际论文

第1篇:法语交际论文范文

关键词:新疆高校英语教学交际法语法翻译教学法

在西部大开发中,新疆与国外的贸易交流、外事往来日渐频繁,这为新疆高校的大学毕业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给大学英语教学带来了挑战。

一、新疆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现状

自2004年2月起,教育部推出新的《大学英语课程要求》,将过去以阅读为主改为以听说为主。据此英语教学要求分为“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三个层次。一般要求是高等学校非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它对学生的听力、口语、阅读理解、书面表达、翻译能力、推荐词汇量分别提出了详细的要求,尤其注重听、说能力的培养。笔者调查发现,新疆高校的英语教学面临着一些相同的问题:一是生源的多元化,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听、说、读、写、译方面差距较大。二是教师的专业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现有的教学环境、设施、教材和教学理念均需改善和调整。

多年来,新疆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较为单一,基本上为传统的语法翻译教学法。语法翻译法是为培养阅读能力服务的教学法,其教学过程是先分析语法,然后把外语译成本族语,主张两种语言机械对比和逐词逐句直译;在教学实践中把翻译既当成教学目的,又当成教学手段。其教学程序大致如下:第一阶段,让学生熟悉生词,然后用英语的义释(Para-phrase)解释,并举出许多例句来精心比较和辨析各种意义及用法上的细微差别。第二阶段,围绕着这些重点结构和词语(习惯上称之为语言点Languagepoints)做大量练习以求加深记忆,并运用这些语言知识进行语法和翻译的操作。第三阶段,引导学生在掌握语言规则和词项的基础上进行表达,通常以写的形式。

语法翻译法重视阅读、翻译能力的培养和语法知识的传授,忽视语言技能的培养,语音、词汇、语法与课文阅读教学脱节。这使得新疆高校大学英语教学受到严峻挑战,越来越难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能力和素质要求。传统的教学模式强调以教师为中心的知识灌输,忽视语言习得的自身规律,忽视学习者多方面的因素,学生虽然从课堂中获得了相当数量的语言知识,但语言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得不到发展。为了提高听说方面的技能,许多有经验的教师引入了一些新的教学手段如交际教学法。

二、交际教学法的引入

交际法(TheCommunicativeApproach)又称功能—意念法(Functional-NotionalAp2proach),是20世纪70年代初出现的。它是以语言功能为纲,着重培养交际能力的教学方法,其主要理论依据是海姆斯(D.H.Hymes)的交际能力理论(CommunicativeCompetence)及韩礼德(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言学(SystemicFunctionalLinguistics)。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理论对语言能力和语言运用首先进行了区分,此后,海姆斯提出了“交际能力”这一概念,与乔氏的“语言能力”相对立,是一种以语言功能项目为纲,培养交际能力的教学方法。

交际法认为:外语学习者都有其特定的对外语的需要,社会交际功能是语言文字的主要功能。外语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在特定社会环境中恰当地、得体地使用外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其主要特点是分析学生对外语的需要,以功能意念为纲以及教学过程交际化。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八个方面:第一,以培养交际功能为宗旨。不仅要求语言运用的正确性,还要求得体性。第二,以功能意念为纲。根据学习者的实际需要,选取真实自然的语言材料,而不是经过加工后的“教科书语言”。第三,教学过程交际化。在教学中创造接近真实交际的情景,并多采用小组活动的形式,通过大量语言交际活动,培养运用语言交际的能力,并把课堂交际活动与课外生活中的交际结合起来。第四,以话语为教学的基本单位。认为语言不是存在于孤立的词语或句子中,而是存在于连贯的语篇中。第五,单项技能训练与综合性技能训练相结合。以综合性训练为主,最后达到在交际中综合运用语言的目的。第六,对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语言错误有一定的容忍度。鼓励学习者发挥语言交际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第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学要为学生的交际需要服务。以语言功能为纲,根据学以致用的原则,针对不同专业安排“专用语言”教学。第八,主张采用多种教学手段。

交际法博采众长,从当代语言学和心理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中获取营养,受到诸如社会语言学、人类语言学、功能主义语言学、语用学、话语语言学、跨文化交际学、言语行为理论、语言变体研究直到中介语理论的影响。交际法是迄今为止影响最大、最富有生命力的外语教学法流派。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研究和实践使得交际法独领,教师从重视语言知识转为重视语言运用,取得了一些经验和成果。其优点体现在: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中,教学活动形式多种多样,学生感到学习轻松,没有焦虑感,并能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说的机会和勇气。还可使学生之间相互得到配合,取长补短、互相学习。许多教师的实践证明,单纯运用传统的教学法并不能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而交际法却可以弥补传统的语法教学的缺陷,有效地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三、交际法在新疆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

时代在发展,即使某种教学法比较好,但如果在教学过程中使之程式化,这种教学法也就停滞不前,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失去兴趣。

在新疆,许多学生接受的是教师用传统的语法翻译法来教学的,他们已经习惯了坐在教室里被动地接受教师所传授的语言点。如果采用交际教学法,学生们会感到很大的不适应。教师训练学生的交际能力———使学生能用英语进行交际,但学生又处于不同的层次,如果用这种新的教学法,有些学生会觉得在课堂上学到了一些东西;而那些发现没有什么东西值得记在笔记本上的学生,并没能理解交际教学法后面隐藏的东西,因此会感到迷惑,甚至不知所措。

交际法在新疆高校大学英语中的运用还存在着种种问题,例如,概念上的误解,缺乏深刻的分析和全面了解。从教学层面上看,交际法要求学生语言基本功扎实,教师有很高的外语水平和社会文化素养,很强的课堂组织调控能力,课堂人数少等,而这些条件在新疆大学英语教学中并不具备。

颜榴红认为:“我国目前的英语教材及教学设备等和真正的交际法教学要求有一定的距离,因此要尽可能选用渗透着现代英语教学理念与方法的教材系统的语法内容还是必要的,因为在母语环境下教授英语,语法教学的积极作用不可忽视。”王晓静也认为,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交际法受到了教师素质、语言环境、学习时间、班级学生数、学生动机、学生生理和心理因素及测试模式等因素的制约。因此,把交际法尊奉为“最佳教学法”而过分渲染的做法是值得商榷的。交际法作为具体的外语教学方法和模式,必然受到诸如教师、学生、教材、情感、环境以及教学活动等各种各样实际情况的制约。

四、结论与思考

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指出:“各种教学法都是一定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下的产物,无论哪种方法都不是完美无缺的,都有合理的成分和可取之处,但又都有它的问题和局限”。片面强调交际法的人们曾抨击以语法分析为基础的传统教学法。但赞成把交际法原则引入我们的教学实践,并不是否定传统的语法翻译法。忽视传统的语法翻译教学法是交际法的误区。

在今后的大学英语教学中应当注意以下问题:一是教师要把握好活动的难易度,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随时进行调整。同时,教师的课堂问题设计应反映学生的认知水平,要注意对字、词、句的识记和对课文内容的浅层理解并激发学生思考,让学生有话可说,并乐于说。二是在纠错方面,教师可记住学生犯的错误,不要马上指出,应在学习后期有针对性地加强讲解和精确练习。

总之,在新疆特殊的环境下,交际教学法只有与传统的语法翻译教学法相结合才能发挥自身优势。

参考文献:

[1]JACKC.Richards&TheodoreS.RodgersApproachesandMethodsinLanguageTeaching[M].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86.

[2]刘润清.外语教学中的科研方法[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第2篇:法语交际论文范文

关键词:传统法;交际法;教学模式

专科英语的教学目的是指在有限的教学时内,帮助学生打好语言基础,同时还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实际应用能力,并能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交流。教学目的的实现需要借助一定教学方法的实施。近些年来,我国开始风行实际法教学,而忽视强调语法知识的传统教学法,出现顾此失彼的情况。认为只有将二者进行有机结合,相互取长补短,才能搞好英语教学。

一、教学现状

近几年,由于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使英语师资紧张,加之现代化教学设备不足和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等情况,给英语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采用单一、固定的教学法是行不通的。为了研究适合专科英语学习的教学法,对32名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多向选择),部分问卷内容如下:

1.你学习英语的近期目标是:a.通过各类英语考试;b.提高口语,听力水平;c.提高阅读水平;d.提高写作水平。

2.你学习英语的远期目标是:a.与外国人交流;b.出国;。.找好工作;d.熟练掌握英语。

3.你认为学好英语的重要因素是:a.个人有强烈的兴趣;b.学习方法得当;。.教师的教学质量;d.能持之以恒。

4.喜欢的教学方法:a.教师讲解为主;b.学生自学为主,教师加以辅导;c.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加以解答;d.师生共同讨论。

5.口头表达困难的主要原因在于:a.词语贫乏;b.害怕拼错;c.平时缺乏训练;d.不够流利。

调查发现,在第一题中有68%的学生选择a,说明大部分学生目前仍有较大的考试压力;在第二题中有89%的学生选择了d,看来学生们已经普遍认识到了英语学习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的重要性;在第三题中有85%的学生认为“学好英语的重要因素”是兴趣和恒心;在第四题中,b选项占65%,而a选项只占21%,可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进行引导和辅助的教学模式已得到学生的认可;在第五题中,有70%的学生选择c项,它提醒教师应尽量为学生创造使用语言的机会。从此次问卷可知,学生已经普遍意识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性,并努力尝试各种学习方法,希望通过学习英语,扩大知识面,增加交流与沟通的机会,提高自身竞争能力。如何帮助学生改进英语学习,提高语言技能,还要从教学方法上人手。

二、教学方法

传统教学法有助于巩固英语基础知识,但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语言技能的形成,容易出现“哑巴”英语。因此,近些年我国的外语教学风行培养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交际法教学,逐渐忽略传统的语法翻译教学法。事实上,专科院校学生的英语基础不够扎实,如果不顾实际地一味追求交际法教学,学生则很难准确理解并进行表达,所谓的交际活动也很难顺利进行下去。

下面具体分析一下英语教学法在《实用英语》教材中的应用。根据教材编制,把专科英语课程分为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为基础阶段,侧重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语言知识和日常交际能力。学生刚人校时英语基础较差,主要采用传统教学法来巩固基础知识。随着学习的深入,逐步过渡到交际法教学,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如“语法翻译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和“交际法”等方法的综合应用,而不是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

第二阶段为业务英语阶段。它是对第一阶段学习的提高,培养学生对科技、经贸、管理等方面的阅读和翻译能力,加强学生在涉外业务活动中的交际能力。训练方式以对话样例和套用练习为主,采用敢说一说得出~说得流利~说得准确一说得得体的步骤,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不同的教学阶段,不同水平层次的教学对象决定着不同的教学方法。实践证明,英语教学没有灵丹妙药,根本不存在能适用于各种教学环境的固定的教学方法。将传统教学法和以交际法为代表的新教学法结合起来,才能搞好英语教学。

三、教学模式

在教学实践中经过不断研究,结合教育心理学,改进专科英语课堂教学模式,以《实用英语》第一册第十单元“广告”(Advertising)一课为例。

1.预习检查:通过听写或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背诵单词的情况。

2.课文导人:设置一些问题,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文内容上。例如:

(1)Whatorledoesadvertisingplayinourlife,

(2)Whathaveyouboughtanythingadvetrised,

(3)Whatbusinessdoyouthinkadvertisingis,

然后教师介绍相关背景知识—广告的历史,功能及分类;最后介绍一些英文广告词,比如:

(1)ThingsgobetterwithCoca一Cola.

(2)Whenitrains,itpours.-MortonSalt.

(3)Wonderwheertheyelowwent.-Pepsode.

请学生给出相应的中文广告词。这些活动可以很快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气氛热烈。

3.阅读训练: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并划分文章段落,用英语概括段落大意,然后由老师总结。

4.课文讲解:在词汇方面,主要对efective,ex-pand,erspond等重点词语进行讲解。在语法结构方面,重点复习虚拟语气和特殊的反意疑问句。在内容讲解上,抓住

“anintorductiontoad”和“thehistoryofad”两条主线,再分别进行细分:

(1)a.Advetrisingispatrofourdailylives;

b.Advetrisingisabigbusiness;

c.Thepurposeanddeifnition.

(2)a.Advetrisingisveryold;

b.Thedevelopmentofadvertising.

5.角色扮演:将学生分为4-6人的小组,组员分别扮演客户和广告公司的职员。先由客户描述产品,然后公司职员为产品做出宣传计划并设计广告词。请1-3组进行表演。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锻炼了学生的应变能力。

6.小组讨论:将全班按每组5-8人分组。根据中国在“世界广告大赛”上选送的几十部广告作品竟无一获奖的现象,讨论他们的看法。

7.双向提问:教师关于课文内容和语言点提出问题,要求学生总结中心思想或复述课文。然后由学生对教学中的不明之处向教师自由提问。

8.布置作业:布置口头和书面作业。

第3篇:法语交际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外语教学是高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方法层出不穷。Hvmes提出的交际能力理论为交际教学法提供了理论框架,并对外语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交际能力理论对于外语教学十分重要。

1 引言

2 交际能力理论的发展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影响

Hymes提出交际能力理论以来,这一理论已被广泛应用于社会语言学及其他领域并迅速成为一颇为时髦的观点,尤其是在外语教学上。

2.1交际教学法

在上世纪七十年展起来的与交际能力理论相关的一种教学方法被称为交际教学法。交际教学法是外语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强调交际能力是外语教学的目的。交际教学法作为与以语法结构为基础的教学法如听说法等不同的外语教学法,在英国应用语言学家手中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众所周知,语法一翻译法已占据中国外语教学领域多年,但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中国已走向全世界;而全球化的趋势也在不断推进,我们不得不在不同场景下用外语与来自各行各业的外国朋友交流。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希望与他人交谈时,我们必须注意当时的社会背景,我们与其他交谈者的关系以及在某一特定场合可以使用的语言类型。我们要做到能够在各种不同的场景下理解书面语或口语句子。所有这些语言交际能力都要求我们不但拥有可以正确使用语法规则以说出合乎语法规范的句子的能力,更要清楚应在何时何地向何人使用这些句子。由此可见交际能力理论对于外语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我们无法否认交际教学法是目前的中国外语教学所迫切需要的。

2.2交际法外语教学的教材

2.3交际能力理论对传统教学的影响

就交际能力理论而言,任何真正满足学习者需求的教学方法的尝试迫使外语教师考虑在中国传统的外语课堂教学中从未引起人们重视的许多问题。而交际教学法强调的正是把外语学习者始终放在外语教学的中心位置,因此,外语教师必须在满足他们学生对于外语学习实际需求的基础上不断调整其教学方法和教材。在交际法外语教学的全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与传统教学模式下师生的角色迥然不同,有着较大的差异。

2.4交际教学法对于社会文化因素的关注

另外Hymes的交际能力理论也强调了语言的社会文化特色,即语言的使用会受到其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或干扰。这也许是Hymes对于外语教学及第二外语习得理论最大的贡献。为什么当人们相互交流时经常受到母语文化的干扰?Hymcs给出了他的解释:不同的语言社区有不同的说话方式、语言功能、语言含义及不同类型的语码转换等。这些风格各异的语言使用方式真实反映了在不同语言社区中人们在信仰、社会价值观、从属团体及行为准则等各方面的多样性。Hymes的分析也告诉外语教师外语教学不仅仅是教授语言知识,还应该教授与语言相关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这样外语学习者才能更好地避免外语学习中母语的干扰。

第4篇:法语交际论文范文

关键词:交际教学法;交际能力;英语语法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03-0231-01

一、引言

交际教学法的提出,是20世纪世界语言学理论发展的又一次飞跃,极大地丰富了世界外语教学的理论和方法。30多年来,交际法已经发展成为世界规模的外语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外语教学界普遍承认和接受的基本原则(王才仁,1996)。交际教学法(the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又称功能法(the functional approach )、意念法(the notional approach )、功能――意念法(the functional―notional approach)。交际法是社会语言学理论、心理语言学理论为基础,以交际功能为大纲,以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培养为目标的教学法体系,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西欧共同体成员国(田式国,2001:56)。著名英语语法学家章振邦在《新编英语语法教程》一书中指出:“语法是语言的建筑材料,它赋予语言以结构系统。”语法是构成交际能力的语言基础。学生只有具备了相应的语法知识,才能在真实的语境中准确表述,有效开展交际活动。

二、对英语语法教学的建议

卡纳尔(Canale)和斯温(Swain)(1980)对交际能力做了较详细的定义和阐释。他们认为交际能力由四部分组成,即语言能力、社会语言能力、语篇能力和策略能力,以此反映语言形式和交际功能。一般认为,外语教学培养的交际能力是这四项能力的整合,是指能够运用外语交流沟通思想、传递并获取信息和进行社会交际等多方面的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需要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改变教师观念

教师要加强英语教学基础理论的学习,借鉴和吸收国外在教学理论方面的最新成果,以推进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在传统语法教学中,语音、语法以及词汇的教学是外语教学的中心任务,把语法作为孤立的知识来传授,却忽视了学生语用能力的提高。交际教学法强调在真实环境下培养学生恰当运用语言的能力,这就要教师在教学中既要传授必要的语言知识,也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语言交际活动,在教学中要注意语言形式、功能、意义的结合。

(二)输入与学生互动的结合

在课堂上应该注意以学生为中心的交际教学原则,指导学生观察、归纳出语法规则,还应该多提供有意义的语言操练的机会,比如课堂环境下可以设计猜词活动、描述活动、简短对话等活动,也可以角色扮演借助交际性情境和交际目标完成角色扮演等操练方式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自己参加语言运用,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基于互动的语法教学既可以加深学习者对语法形式的理解,也可以提高这一语法形式在交际中的实际应用能力。

(三)将语法教学融入其他语言技能的学习中

交际教学法强调将语言知识转化为运用知识的技能,并重视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语言运用能力通常被细分为听、说、读、写四种技能,运用交际教学法进行语法教学,教师应根据所教语法项目的交际功能去创设运用这个语法项目的情景,将语法教学与听说读写的活动结合起来,使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同时得到训练。

(四)基于真实材料的语法教学

完全以语法教学为目的的教学材料往往只注重呈现某一形式,而忽略或扭曲目标语的交流方式,或呈现出对目标文化不同的理解和看法。真实材料可以分成原始真实语言,即在真正的交流行为中所发生的语言,和模拟真实语言,即以教学为目的但在真实交流中发生可能性极大的语言。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选取生活中的素材作为教学资源,如歌曲、报刊、杂志、新闻、电影等,截取其中含有某一语法形式的片断。也可以选用模拟真实场景的教材,作为课堂语法教学的素材,基于真实材料的语法教学,更能够使学生理解这种形式出现的环境,从而避免单一的以测试为导向的语法教学。

三、结语

交际教学法承认语法教学的重要性,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从教学实际出发,培养学生的语言意识,掌握语法规则,从而提高交际能力。教师要有意识的将教材里的语法形式与功能练习结合起来,将机械的语法形式过渡到有交际意义、有目的、有变化的语法练习内容,让学生利用某些语法结构谈论或描述关于学生自己的真实事情,提供蕴含某些语法结构的情形或场景让学生自己选择词汇与句型,这样可以提高和保持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激发他们学习的自主性。

参考文献:

第5篇:法语交际论文范文

【关键词】外语交际能力 综合语言应用能力 跨文化意识 交际教学法 《日语演讲与辩论》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060-02

一、外语交际能力的概念

“交际能力”这一概念最初是由美国社会语言学家Hymes提出来的。Hymes提出的交际能力可以理解为一个人对潜在语言知识和能力的运用。包括语法(合法性)、心理(可行)、社会文化(得体)和概率(实际出现)等方面的判断能力。但Hymes对外语交际教学法的影响仅限于理论方面。Hymes对交际能力的定义并不十分明确,交际能力涉及的方面也不全面。

交际能力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其涉及范围的广泛性。其中包括:语言知识、认知能力、文化知识、文体知识、副语言知识(如身势语、面部表情等)、情感因素等。各种因素处于不同层次,互相作用,互相制约,形成一种极为复杂的知识和技能体系。

此外,以前人们在讨论交际能力是往往将重点放在口头表达方面,这便导致了交际能力讨论的两大缺陷:忽视书面语交际能力的研究;忽视理解能力的研究。作为语言交际两大方式之一,书面语交际能力应受到相当程度的重视。另外,如果把语言交际过程看作是一个信息交流的互动过程的话,那么,这一过程不仅包括表达部分,还包括理解部分,两者不可分割。

因此,从一般意义上来说,交际能力是一个人运用各种语言和非语言手段来达到某种交际目的的能力,包括理解和表达两个层面,涉及到许多方面。这样,我们要培养学生交际能力,实际上就是要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单就大学日语教学来讲,根据《大学日语教学大纲》,大学日语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在实际应用中的能力。这与外语交际能力的概念是一致的。

二、外语交际能力的培养途径

本节将结合《日语演讲与辩论》这一课程的具体教学实践,进一步试探外语交际能力培养的具体方法。

1.如何正确理解和运用交际教学法

现代外语教学主要采用的是一些以交际原则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如课前演讲法、讨论与决策法、问答法、指定话题表演法等等。创新之处在于通过完成各项语言技能目标来提高外语水平。这些教学方法的共同特点是:①最大限度地强调语言的功能和意义,强调语言形式表达意义的功能,将达意作为外语教学的主要目标;②强调“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主”,用语言传达社会意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通过积极的思维和行为活动,获得语言知识,提高运用技能;③强调语言的社会背景和文化素养,把语言的交际功能放在第一位。但是,我们看到,这些教学法的极端便是排斥语法教学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地位,片面强调语言使用的技巧,忽视语言知识的系统性和整体功能。因此,交际教学法并非是培养学生外语交际能力的最佳途径。那么,怎样才能更好的认识和运用交际教学法呢。

(1)正式语法教学的重要性,重视语言知识的系统性和整体功能

语法教学能够使语言材料输入更易接受,语法知识能够帮助学生切分语言信号,使其成为可理解的单位,能够帮助学生证实对目的与语法的不自觉假设。交际能力是一种适应能力,在语言交际中语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学生的语法及语言知识越扎实越系统,他对语言环境的适应能力也就越强。因此,语法、语言知识与交际能力是“水涨船高”的关系、另外,目前我国高校主要以各种证书的考试手段来评价学生外语学习成效的标准,在此情形下,提醒我们不能完全摒弃传统教学法,应该在加强对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能力培养的同时,保留其语言知识系统性的优点。

以《日语演讲与辩论》课为例,该课程是所有语言技能课程中最富有挑战性的课程之一,要求学生选课前在听、说、读、写、译方面的基本功扎实,具备相当程度的语言应用能力和较为丰富的语言与文化背景知识。该课程在进入正式的演讲与辩论的实际演练之前,都要事先设计一个相关语言知识或语法的模块。首先让学生了解语音知识及发声技巧,或者其他相关的语法词汇知识,在此基础上开展下一个也就是应用实践模块才能有更好的教学效果。

(2)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按照不同的教学要求,对交际教学法的运用要有一定的灵活性,且注重交际法与其他教学法的有效结合。

以《日语演讲与辩论》课为例,这一课程从日语专业一年级学生开始,大学日语专业的学生多为零基础,尤其在初学阶段单纯运用交际教学法是不现实的。我们可以尽量让学生在自然的语言环境中,督促帮助学生掌握语言知识;之后随着学生语言知识的积累,我们可以适当引入“问答法”,引导学生尽可能多的运用语言知识大胆地开口,获得交际能力,之后也可运用“讨论与决策法”,规定题目,如以“周末野餐计划”为题,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分别制作“野餐地点和时间及交通手段计划”“野餐食材准备计划”“野餐游戏环节计划”等,让学生发散思维,尽可能多的活用已学过尤其是刚学到的语法及相关语言知识,加速知识向技能的转化速度。也可以运用“故事和场景法”,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和语言应用能力。最后,针对高年级学生的特点和适应就职需要的要求,要充分利用其已有的母语知识和其他知识,增强其语法意识和跨文化交际意识,并在较为真实的交际环境中巩固其所学的语言知识,使其反过来为交际能力的提高发挥作用,因此我们可以为高年级同学设立一个为就业做准备的拓展模块,以模拟面试及商务场景,真正让课堂与实际应用“无缝链接”。

2.重视语言理解能力的培养

(1)母语阅读与外语阅读相结合,培养学生广泛阅读的习惯。

我们在日常的外语教学中经常会发现,学生无法正确理解外语其实是源于母语理解能力的不足。阅读是有效提升理解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要倡导学生阅读,不仅要倡导外语阅读,也要倡导母语阅读;不仅要倡导用外语阅读外国文化,也要倡导用外语阅读本国文化。不仅要倡导经典作品的阅读,也要倡导时事新闻的阅读。就《日语演讲与辩论》这一课程来说,这是所有语言技能课程中做富有挑战性的课程之一,它要求学生具备相当程度的语言应用能力和较为丰富的语言与文化背景知识。对于这一课程来讲,显然光是“倡导”显然是不够的。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需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选择的要求学生每周完成一定量的阅读。例如,辩论阶段,学生需要针对辩题,查阅并阅读相关资料并对其进行整理分析和归纳总结。在反复练习中,帮助学生培养阅读的习惯。

(2)重视书面语交际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用外语思考因而用外语表达的习惯。

作为语言交际的两大方式之一,书面语交际能力应受到相当程度的重视,现代社会生活对书面语交际能力有着更为迫切和现实的需要。《日语演讲与辩论》看上去是以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为主的课程,其实不然,无论“演讲”还是“辩论”,都不同于日常会话,对学生逻辑思辨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以演讲为例,好的演讲首先要有好的原稿的基础上,加上演讲技巧才可能达成。所以首先要指导学生如何写出好的原稿。为了提升学生原稿的水平和质量,我指导学生每天都把自己的想法或对某一事件的看法用外语思考并书面记录下来,我评阅后给学生一些修改和指导意见,一段时间之后,发现学生的原稿水平有明显提高的同时,学生改变了过去用母语思考,再把思考出的母语翻译成外语的做法,而是养成了用外语边思考变表达的习惯,相应的语言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也有了明显的提升。

3.“跨文化意识”的培养要贯穿外语教学的始终。

文化知识和文化适应能力是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国标”再次将“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提上了一个新的高度。大学外语的教学就应在向学生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也向学生传授语境、语用和体态语等非语言知识,并且特别要重视培养学生对文化的敏感性,使学生掌握外语交际规则和交际模式的明确知识,了解外语的语言交际中的程式。指导学生学好外语,更要指导学生提高用外语工作的能力及用外语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学生不仅具备用外语理解和介绍外国文化的能力,更要具备用外语向全世界介绍中国的能力。因此,“跨文化意识”的培养要贯穿外语教学的各个方面,各个层面,也就是贯穿外语教学的始终。

参考文献:

[1]Hymes, D. H. (1972). On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In J.B.Pride and J.Holmes(eds) Sociolinguistics.Harmondsworth, England: Penguin.

第6篇:法语交际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言语行为理论是语用学的重要理论之一,研究的是说话人如何用话语来实施某种行为,即言语就是行为,言语行为理论对语言教学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为交际教学法提供了理论基础,确定了明确的目标,并对交际教学法的实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言语行为理论(speech act theory)重视语言的功能,认为不同的语言可用于不同的言语情景,去实现不同的目的,从而展现语言的各种功能,它是交际教学法的理论基础之一交际教学法(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app}ach )强调语言要为学生的交际需要服务,教学的目的是通过语言来学习交际,获得交际能力,它强调的是语言的意义和运用,而不是语言的形式.

1 言语行为理论

言语行为理论(speech act theory)是英国哲学家John Austin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来的,主要探索“以言行事”这一问题.他首先根据话语的功能,把话语区分为表述句(constative)和施为句(perfonnative)两大类.表述句是用来陈述事实、描写状态的,可以验证其真伪;而施为句的说出实际上就是在实施某种行为,无所谓真伪.但Austin很 快就发现这两类话语有着共同的本质,表述性话语其实也是一种行为,于是他放弃了二分法而提出了言语行为三分说,即言内行为(locutionaryact)、言外行为(illocutionary act )和言后行为(per-locutionary act).言内行为就是说话本身所构成的行为,指说出合乎言语习惯的有意义的话语;言外行为就是通过讲其句话所构成的行为,指在特定的语境中赋予有意义的话语一种“言语行为力量( illocutionary force ) ";言后行为就是言外行为对听话人所产生的结果.Austin认为,人们在说话时一般都同时实施了这三种行为.如:

(1)I promise to~to dinner.

在说出这句话时,实施的既是言内行为(发出了声音,使用某些词汇和某种语法结构),又是一个言外行为(作出了允诺),同时又是一个言后行为(听话人感到高兴). Austin的研究重点在言外行为上,并把言外行为分为五大类型:裁决型( verdic-lives)、行使型( exercitives )、承诺型( commissives )、行为型( behavitives)和阐述型( expositives) .

Austin的学生John Searle(美国语言学家)深受Austin的影响,他接受了Austin的一些基本观点,但在很多方面修正和发展了Austin的理论,使其系统化、严密化.Searle认为说话是一种受规则,制约的实施行为方式,言语行为是言语交际基本的或最小的单位,“实施言语行为有两种规则:调节性规则(regulative roles)和构成性规则(constitutiverules).调节性规则是交际对象(audience)的活动(如交际礼仪),这种规则在实施言语行为时不是非要不可的;构成性规则本身就构成某种活动或行为,违反了这种规则,某种活动或行为就不存在”Austin提出言外行为时,没有把一句话的言外行为和这句话的内容联系起来;而Searle在研究话语时指出,话语命题内容(propositional content)不同于言外行为(illocutionary force),一句话的命题内容包含所谈及的人或物和对这个人或物所作的动作.Searle举了这样几个例子来说明命题内容与言外行为之间的区别:

(2) Will John leave the room?

(3) John will leave the room

(4) John, leave the room

( 5 ) Would that John left the room

(6) If John will leave the~.I will leave also.

Searle认为这5句话具有相同的命题内容,它们都谈及了John这个人及John’ s leaving the room这一动作,但在不同的场合,这5句话分别实施了5种不同的言外行为:句(2)是一种“询问”,句(3)是对未来的一种预测,句(4)是一个请求或命令,句(5)表达说话人的一种愿望,句(6)则是一种假设.Searle发现Austin对言外行为的分类有很多不足之处,缺乏一个贯穿始终的分类规则.因此,Searle对言外行为作了重新的分类:阐述类(repre-sentatives )、指令类(directives )、承诺类(commas-sives)、表达类(expressives)和宣告类(declarations) .此外,Searle还提出了间接言语行为理论(indirectspeech act theory),这是他对言语行为理论最大的贡献.

间接言语行为是指通过实施一种言语行为来间接地实施另一种言语行为.换句话说,交际者在实施间接言语行为时往往不直接说出自己要表达的意思,而是凭借另外一种言语行为来间接地表达其真实意图.例如:

( 7 ) Could you do it for me?

这个句子要表达的意思不能只按照字面意义和句子形式去理解,说话人“询问”听话人是否具有做某事的能力,实际上想要表达的是“请求”的言语行为.

2交际教学法

交际教学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的应用语言学家意识到了传统的语法翻译式教学方法的不足,认为语言教学应强调语言的功效作用及交际作用,因而提出外语教学中应注重交际能力的培养,而不应该只注重语言知识的传授.1971年D. Hymes提出了社会语言学,认为影响交际能力有4个社会文化因素:语法的正确性、可行性、得体性和可接受性,同时,一个学习语言的人不但应该有识别句子是否合乎语法规则的能力和造出合乎语法规则的句子的能力,还必须懂得如何恰当地使用语言,即对不同的对象使用不同的语言,在不同场合、不同时间使用不同的语言.1976年,英国语言学家D . A . Wilkins出版了《意念大纲(Notional Syllabuses,H. G. Widdow-son出版了《交际法语言教学(Teaching Language asCommunication),提出了心理语言学的应用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及心理语言学的发展以及Austin和Searle的言语行为理论,打破了形式主义的语言观,使人们开始从社会和心理等多方面去理解语言.交际教学法正是以此为基础而兴起的. 交际教学法教授用以表达和理解各种功能的语言,如询问、描述、表达好恶等,它以意念大纲或其他按交际功能编排的大纲为基础,强调运用各种交际活动进行教学,认为语言与交际密不可分.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方法,交际法强调语义而不注重语法形式,看重语篇结构而不重视单一的词语句式,并认为语言技能可以在交际活动中掌握并得到巩固.因而,交际既是语言教学的目的,同时又是教学手段.

3言语行为理论对交际教学法的启示

3.1言语行为理论是交际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言语行为理论的问世,对外语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改变了传统的教学理论和方法,为交际教学法提供了理论基础.言语行为理论从语言的社会功能出发,研究语言的运用,其中心是“以言行事”,注重语言的实际功效.在教学语言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语言有二重性,即静态性和动态性.语言的静态性是指组成某种语言的各种元素,如语音、词汇、句法、语义等,这些元素使语言具有规律性和稳定性;语言的动态性是指它的可变性,即相同的话语在不同的情景中会产生不同的效果.言语行为理论能够对语言的动态性作出很好的解释.如:

(8) I’m hungry.

这句话在不同的情况下有不同的解释,可以用来实施不同的言语行为:

a.说话人可能用此话来解释他之所以吃得那么快的原因;

b.说话人可能希望听话人给他钱来买些吃的东西;

c.假如说话人是小孩;他可能以此话表示他希望父母准许他吃刚买回的巧克力;

d.刚下班的丈夫可能想询问妻子“饭做好了吗?”.

言语行为理论为交际教学法确定了明确的目标,即通过语言来学习交际和获得交际能力,不仅包括语法结构的掌握,更重要的是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以往的外语教学过分注重语言知识的传授,教学内容主要是语法规则和句式结构,即注重教授语言的静态性,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语法翻译 法或听说法.这样,语言学习者自己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并没有得到培养和锻炼.而言语行为理论以语言效能为标准去探究语言,引导人们去研究外语学习者如何运用语言进行交际,如何才能更有效地进行交际,强调的是语言的动态性.

交际教学法的推出,正是受言语行为理论注重语言功能思想的启发.Littlewood对语言学习者的交际能力作出如下规定:①学习者必须尽量高水平地掌握语言知识;②学习者必须能区分其所掌握的语言知识这种形式和这种形式要实现的交际功能;③学习者必须培养在具体环境下运用语言有效传递信息的技能和技巧;④学习者必须了解语言形式的社会意义.交际教学法对交际能力的上述要求与言语行为三分说中“言内行为”、“言外行为”和“言后行为”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其中①与“言内行为”所包含的意义是一致的,即要实现某一言语行为,必须掌握一定的语言基础;②是“言内行为”与“言外行为”的有机结合,即某句话语在特定语境中产生的意义;③不仅强调“言外行为”,也强调“言后行为”,即如何使话语对听话人产生影响;④则强调“言后行为”在更广的范围(社会范围)内产生的语言效果.

3.2言语行为理论对交际教学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言语行为理论强调语言形式与功能的不一致性.传统语法根据句子的形式分为三大类型:陈述句、祈使句和疑问句,但从句子的使用方面看,这些分类无法反映句子所能表达的各种各样的功能.例如:

( 9 ) Would you pass the salt?

这个疑问句表达的功能不仅仅是“询问(ques-tion)".根据不同的语境和说话人不同的意图,它还可以表示“请求(request)” ,“要求(demand ) " ,“恳求(plea)”或“命令(command)".又如:

(10 ) It’ s going to rain .

根据不同的语境和说话人的意图,这个陈述句的功能可以是“陈述(statement ) " , "警告(warning)",“宣称(declaration )",“假设(hypothesis)”,“描述(de-scription)"、“报告(report)、“允诺(promise)”等.

在实施交际教学法的过程中,尤其要注意语言形式与功能的这种不对称性,相同的句子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会有不同的效果,如上面提到的例(9)和(10);同样,相同的功能可以用多种形式来表达.假如你觉得冷,想要听话人把窗关上,你可以用不同的语言形式来表达:

(11)Please close the window.

(12) Would you close the window?

第7篇:法语交际论文范文

[论文关键词]英语教学;教育技术;交际法

交际法(communicativeapproach)是20世纪70年代初出现的以语言功能项目为纲,着重培养交际能力的教学方法。它的目的是提高语言学习者的交际能力,使语言学习中的四项技能:听、说、读、写得到进一步发展;与此同时,培养学习者的实际语言交际能力,避免只记一些死的语法条条,注重语言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减少教师的控制程度,给学生以更大的自由度。

1交际法产生的语言学理论基础

1957和1965年,乔姆斯基的《句法结构》和《句法理论问题》分别出版,标志着转换生成语法理论的形成。这种理论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语言能力和语言运用。语言能力是指人具有识别和理解句子的能力,而语言运用只不过是语言能力的实际表现。美国人类学家海姆斯(Hymes)1972年发表了题为“论交际能力”的文章,对乔氏理论加以驳斥。他认为,一个人的语言能力不仅仅只指他能否造出合乎语法规则的句子,而且包括恰当地、得体地使用语言的能力。于是,海姆斯提出“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competence)这一概念,既包括语言能力,又包括语言运用。具体地讲,“交际能力”包括四个社会文化特征:①语法的正确性;②语言的可行性或可接受性;③语言的得体性;④知道某种语言形式出现的频率,是常用的习语,还是罕见的个人习惯Ⅲ。

2交际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2.1交际法的三大特点

①交际法的大纲不以语法项目为主线来安排教学内容和顺序,而是以功能项目和意念为基础。当然,这不是说忽视教授系统的语法知识,而是把语法项目按功能和意念加以整理,让语法形式服从于语言功能,有人称之为“交际教学语法”。②交际法强调教材内容必须是真实的、自然的语言,而不是为体现某种语法现象而特意凑合语言。而且,真实、地道的语言材料要安排在合情合理、合乎社会交际情理的情景之中。有足够情景的话语往往超出单句的范围,而是一个语篇(discourse)。所以,交际法不鼓励教授独立的词、词组或句子,而是一段对话或一段文字(text)。它尤其反对脱离语境、脱离上下文的机械操练。③交际法强调以学生为主,而不是以老师为主。从学习者的需要出发,制订教学内容。让学习者接触到尽可能多的地道的语言,而不是语法知识。学习者充分参与,不是教师们主宰课堂。教师的任务是给学生提供和创造真实的交际情景,使他们能主动地、自由地运用语言。这样一来,教师努力使教学过程交际化,课堂上多采用语言游戏、扮演角色、讲故事、模拟情景、解决问题等形式。

2.2交际法中的三大角色

2.2.1教师的角色 教师在交际式教学中的地位是多样的,比如组织者、参与者、评估者、引导者或者资料提供者等。这是因为当学生们获得比平时多的自由时,他们不论在心理上还是在知识方面都没有充分的准备,他们也许会犯一些语法错误,甚至有时会情不自禁地用母语来交谈。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应该就如何有效地组织课堂活动提供一些建议,尽量引导他们不要说汉语。作为交际过程的促进者(向导和组织者),教师在课堂上不是“教”学生,不是强行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促进学生学习,即组织学生展开交际活动,包括指定交际活动计划,指明活动的步骤、角色的分工,提供可供使用的学习资源,引导并确保交际过程协调发展。

2.2.2学生的角色 学生获得更大的自由度。他们对自己的语言行为负责,自行设计、管理一些与此相关的语言活动,积极、主动地吸收一些与课文相关的内容和资料。而具体上课时,他们被分成一组或几组,进行对话或演讲,相互陈述自己的观点。交际法强调课堂教学以学生为本,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生的需要才是教学目标。学生们可以互相帮助。每个学生自己的学习期望、学习过程和学习目标都可能受到同学或老师的影响和引导,同时反过来也可能给别人以同样的影响和引导。学生的一切努力或者付出,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无论是正确还是错误,都被看作是朝着学习的目标前进。

2.2.3指导教材的角色 为了使用交际法教学,人们使用了一系列范围的材料,他们可以影响课堂内的互动和语言使用的质量。第一种教材为课本型教材,其目录包括语言实践活动的分级和排序。典型的此类文章一般是围绕一个主题展开的,接下来进行分析,实际场景描述等。第二种为任务型教材,其中一系列的游戏节目,角色扮演,模拟活动和任务型活动都可以纳入交际语言教学活动中。第三种是向学生展示活生生的实物,例如照片、图片、杂志、报纸等,都可用来帮助完成不同的活动。 转贴于

2.3交际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实现

2.3.1精读课中的应用 在学生学课文之前,教师应该引导他们对主题的兴趣。一旦学生的兴趣被激发,他们就会怀着极大的好奇心去阅读文章。教师在这一阶段应为学生提供多种课堂活动,自由讨论(brainstorm)、小组讨论(groupdiscussion)、问答练习(question—answer)等。学生们通过参加课堂活动达到自我满足和自我实现。课上,首先教师要求学生知道每段文章的主题句(topicsentences),篇章的主题(themainideaofthetext)。这样做不仅使学生有明确的阅读目的,而且也训练了他们的skim—ming和scanning等阅读技能。然后全班进行讨论,包括让学生做关于课文材料的演说(speech),比如作者的态度、文章的发展趋势等,然后进行辩论,即将学生分成正方和反方,讨论最后由老师做总结性发言。总结出每段的中心思想(mainidea)、语言要点和语法语言特点,建议学生模仿。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演说、辩论,可直接感受到文章的构成,更好地理解文章的生成结构,既提高了阅读能力,又提高了口语能力,对写作教学也有好处]。

2.3.2听力课中的应用 听力课中的各项活动包括:对课文进行评述(summaryanddiscussion)、听对话(understandingaconversation)、复述小故事(retellingastory)、做笔记(note-taking)等。每一项活动又包括多种不同的训练方式:填空、真假判断、回答问题以及分角色表演等。教师把这些有意义的、有趣味的任务布置给学生以后,学生是主要角色,是活动的中心,教师只是监控者(themonitor)。另外,在学生的语言活动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错误,教师应以流利表达为重,尽量不要为纠正学生的错误而打断他们的对话。

3交际教学法面临的难题

①编写交际法时最大的困难是如何使题材、功能和语法融为一体。为了表达语言的功能,应付各种交际场合,就不可避免地遇到难易程度不同的语言形式和结构。这些形式和结构如何安排得既有系统性又照顾到循序渐进,就是十分困难的问题。如果处理不当,顾了功能,丢了语法,或顾了语法又丢了功能,都达不到交际法的本来目的。②理想的教学效果是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同时发展,齐头并进。但是,兼顾两者并不容易。努力使课堂教学交际化的同时,往往会忽视语言的准确性。另外,在目前各高校扩大招生的情况下,每个教学班学生的人数不断增多,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这很不利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的实施。③把课堂过程交际化是个理想,实现起来并不容易。尤其是非本族语教师,自己的交际能力还有待提高,很难脱离教案,更不用说随时用地道的外语来应付各种情况。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必须是友好、融洽的。教师要有感染力,要有好心情,要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学生。如果整个班级学生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和要求无动于衷或有抵触情绪,教学就无法进行下去了。

第8篇:法语交际论文范文

关键词:跨文化语用学;理论;述评

一、语用学基本理论

1.语用学的定义

从诸多的语用学著作不难看出,视角不同,语用学定义也不相同。英国学者托马斯(Thomas,1995)认为,语言交际、意义生成等都是一个动态过程,意义不只是词义,也不只是由说话人单方面生成的,或由听话人单独解释的。她提出了动态语用学的新概念。从托马斯的定义可知,托马斯强调语用学研究既要考虑说话人,又要考虑听话人,顾及话语的作用、意义以及语境因素,同时又强调语用研究的动态特征。因此,托马斯的语用学定义更客观、更全面。我国著名学者冉永平(2006)把语用学定义为:语用学就是关于语言使用的实用学。语用学就是研究话语在使用中的语境意义,或话语在特定语境条件下的交际意义,包括意义的产生与理解,也包括交际中语言形式或策略的恰当选择与使用。冉永平的语用学定义全面、透彻概括了语用学的研究内容,强调了语境在交际中的重要性,暗含了语言使用的灵活性、多变性和动态性。

2.语用学研究的分支

语用学与其他学科结合,形成了数个跨学科的研究分支,如语用语言学、社会语用学、认知语用学、语际语用学、跨文化语用学、计算机语用学、实验语用学等。李捷、何自然、霍永寿(2011)对语用学研究的分支情况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1)语用语言学(Pragmatic-linguistics)是语法与语用的界面研究,探讨语言结构及其语用意义之间的关系,主要对相同或相似的语言结构在语境不同的情况下所具有的不同语用功能进行研究。

(2)社会语用学(Societal Pragmatics)研究社会各组织结构与语用之间的关系,包括社交语用学(Sociopragmatics)。社交语用学主要指交际中的技巧和策略、社交与文化的研究。

(3)认知语用学(Cognitive Pragmatics)研究话语的认知加工过程。顺应论和关联论是这方面的理论。认知语用学是语用学与心理语言学、认知科学之间的跨学科研究,主要以话语理解为研究对象。

(4)语际语用学(Interlanguage Pragmatics)研究人们使用二语(外语)时的语用行为,探讨二语(外语)习得者母语和目标语之间的关系,是二语习得和语用学的交叉研究。

(5)跨文化语用学(Cross-cultural Pragmatics)研究在是使用二语(外语)进行跨文化交际时出现的语用问题,内容涉及对比语用研究和语际语(或中介语)的语用研究等内容,探讨跨语言、跨文化交际中出现的语用差异、语用近似、语用失误以及本民族对语用失误的容忍度和接受度。

(6)计算语用学(Computational Pragmatics)指与计算机等技术相关的语用研究,涉及人工智能、人工生命、机助网络交际、基于语料库的语用研究等内容。

二、跨文化语用学基本理论

1.跨文化语用学定义

跨文化语用学研究不同文化社F对意义构建的不同期盼,这种期盼是由人们的文化图式引起的,而文化图式实际上是人们在一定条件下的背景知识结构。跨文化语用学研究的范围和界限比较模糊,通常包括四个层面:言语行为语用学、社交―文化语用学、对比语用学和语际语用学,重点探讨跨文化、跨语言交际中表示“请求”和“道歉”等言语行为的语用问题。这些言语行为在不同语言中的差异体现了不同的文化价值。跨文化语用学侧重语用意义的构建和理解,以语言应用、语用规则策略及语用意义的跨文化对比等为立足点和出发点,注重研究

言语行为的跨文化特征。

2.跨文化语用学研究的要素

跨文化语用学将文化因素引入语用学,主要关注跨文化交际中表示言语行为的语用问题。因此,跨文化语用学研究主要涉及四大要素:文化、语言、交际和语用意义。

3.跨文化语用学理论

跨文化语用学研究的相关理论包括:言语行为理论、面子理论与礼貌原则、会话含意理论、文化图式理论、关联理论、新格赖斯理论及自然语义元语言理论。这些理论在李炯英、方宗祥、袁周敏等主编的《跨文化语用学――基于NSM理论的反思》一书中都有详细的论述,这里不再一一阐述。

4.跨文化语用学主要研究领域

(1)言语行为语用学

言语行为理论及其发展拓宽了人们对语言的认知,促使人们从行事角度考察某一话语生成和理解的方向。从说话人的角度看,着重回答了说话人在说出一句话表示一定意思的同时怎么又表示另外的意思;从听话人的角度看,则回答了听话人在听到这样的话语之后又是如何理解说话人要表达的另外那层意思。由于言语行为理论植根于英语国家文化,直接套用该理论解释非英语国家言语行为及言语现实是行不通的,因为一种文化中言语行为实施场景在另一种文化中可能不存在或存在差异。基于言语行为理论的局限性,李炯英、方宗祥、袁周敏等提出了自然语义元语言理论。自然语义元语言理论的词汇源于通用的一套假设的语义基元,这种元语言形成共享一套标准的语言共核,不仅适用于英语,而且在其他语言中同样存在;其语法形式也是所有语言的普遍语法模式,分析方法则主张先建立一套普遍的通用的描写文化的语义元,进而展开一系列的跨文化研究。这一理论能克服现有言语行为研究的不足之处。

(2)社会文化语用学

社会文化语用学的研究对象落脚于语用问题,关注社会因素和文化因素对人类交际的制约,涉及语言产出与语言理解两个人类交际的基本流程。因此基于不同社会文化语境抽象出来的语用理论,或多或少地带有一定社会背景下的文化烙印。

(3)认知语用学

认知语用学从认知的角度探讨语言使用的制约与理解以及语言使用的推理过程。李炯英、方宗祥、袁周敏等提出的自然语义元语言理论认为可以借鉴语义基元的思想,从各种语言的基本语义基元出发,先建立一套能够描写该语言话语产生和话语理解的语用模型,接着采用语言类型学的思想展开对比研究。

(4)对比语用学

对比语用学的跨文化视角需要关注特定语言社区、特定民族的文化。对比语言学,其缺点在于,它想当然地设定,像“请求”“道歉”“赞扬”等英语行为范畴,是用来描述各种语言和文化的适宜工具,而事实是,这些英语言语行为范畴可能在其他一些本土语言或文化中根本不存在。自然语义元语言理论认为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建立用于描写不同文化语言的共有语码,即语义基元,进而在此基础上对语言现象进行描述、对比和分析。

(5)语际语用学

语际语用学研究取得了较大的理论建树与应用成果,帮助许多二语学习者意识到语用学习的重要性,并提高了其语际交际的语用敏感度,但是其研究方法在自然语义元语言学派的视角下具有一定的缺陷。语言作为交流的媒介,存在着自身的缺陷,因为人们无法知道说者与听者是否用同样的词语表达同样的意思。这一问题在跨文化、语言研究中尤为突出。

三、跨文化语用学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1.跨文化语用学的研究现状

目前我国对于跨文化语用学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

一是对于跨文化语用学领域的研究更多地关注语言表面现象,引用、介绍、套用现象明显,只注重语言的表现形式,而忽略深层的文化差异。比如,研究者常常认为调查中描述同一情景在不同文化中是相同的,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对这些背景的看法也是相同的。这常常使人误解,因为调查中描述的同一情景在一种文化中可能经常出现,而在另一种文化中却很少出现。

二是跨文化语用学理论研究还不成体系,立足于汉语的跨文化语用学理论还未形成,跨文化语用学理论的系统性和理论性有待进一步提高。我们跨文化语用学的研究理论主要是基于外语(多数为英语)建立起来的理论,汉语、英语之间语言本身的差异、文化差异都是研究中应考虑的重要因素。

三是对跨文化语用学的研究,偏重理论性、思辨性的研究,缺乏实证性、数据性的具体分析。

2.跨文化语用学的发展趋势

宋振芹的观点是:(1)重视会话整体而非单个话语的研究,注重交际的动态性和言语行为的多功能性。(2)以汉语为主要对象,加强跨文化语用学理论原创性研究及其应用研究。(3)注重实证性研究,思辨研究也在朝着具体化方向发展。(4)在研究方法上,倾向于用自然语境中的话语来代替用引发法问卷调查收集的语料;倾向于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来分析语料。

李炯英等认为:一是在研究方法上,将更加重视数据驱动的研究,以避免缺乏事实依据的语用现象分析定型模式及其范文化阐释性;二是在语用意义描写上将使用“普遍元语言”作为描写工具,客^地表征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意义,揭示不同文化的语义共性和差异。

简而言之,跨文化语用学理论研究将逐步趋于完善,更注重实证性研究;研究方法将会更客观、更接近真实的语言。

四、结论

跨文化语用学是一门新兴的跨语言、跨文化的交叉学科。跨文化语用学研究已同跨文化交际学和文化语言学研究联系在一起,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对学科发展多元化、理论模式多样化理念的逐步认同,我国的跨文化语用学研究无论在形式、内容,还是方法上都将提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参考文献:

[1]Thomas, J. Meaning in Interaction: An Introduction to Pragmatics [M]. New York:Longman,1995.

[2]冉永平.语用学:现象与分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3]李捷,何自然,霍永寿.语用学十二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4]Yule, G.Pragmatics[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6.

[5]Blum-Kulka, S, House, J.}Kasper,G. Cross Cultural Pragmatics: Request and Apologies[M]. New Jersey: Ablex Publishing Corporation,Norwood,1989.

[6]何自然,陈新仁.当代语用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第9篇:法语交际论文范文

[关键词]语法翻译法 交际法 结合

1、绪论

外语教学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2000 年前, 欧洲教育家马科斯(M arcus) 在罗马教授希腊语时就已经进行教学的尝试。但系统的外语教学法理论却是在19 世纪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基础上形成的。它经历了两个阶段: 20 世纪60 年代的以语法翻译法,直接法和听说法为代表, 一般称它们为传统的外语教学法; 60年代后, 认知法和交际法的崛起促使一系列新型教学法脱颖而出。在众多的教学法中, 语法翻译法是外语教学中历史最长和使用最广泛的方法之一。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国际间的交流和合作不断扩大, 外语不再仅仅是学习, 借鉴的工具, 外语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地使用, 其交际功能也日渐突出, 语言学习者不再仅仅满足于发展语法能力和阅读能力,而是迫切需要提高听, 说, 读, 写等方面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面对这种情况, 如何教好外语, 选用何种教学方法教授外语, 便成为外语教师及语言学者所面临的一个十分重要而又棘手的问题。在众多的外语教学法中, 语法翻译法和交际教学法之间的争论便成为争论的焦点。通过分析对比这两种在外语教学中最为流行的教学方法及其优缺点, 本文拟探讨将这两种教学方法加以结合并运用到外语教学中的可能性。

2、语法翻译法及其优劣势

2. 1 语法翻译法的形成语法翻译法历史悠久, 它产生于18 世纪的欧洲。1880 年以前, 欧洲的外语教学以教授古典语言即古希腊语和拉丁语为主。古典语言是一种“死”的语言, 人们学习古典语言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阅读古典文献, 而不是将其作为交际的工具, 因而, 语法翻译法便被当时的语文教育界广泛采用, 占据统治地位, 并且代代相传。在18 世纪, 现代语言教学, 如法语教学和英语教学, 都沿用了拉丁语等的教学方法, 其教材编写也大体采用了拉丁语教学法的特点。到18 世纪末和19 世纪中期, 这种以拉丁语教学法为基础的现代语言教学法——语法翻译法便基本建立起来。语法翻译法从19 世纪40 年代到20 世纪40 年代统治了欧洲的外语教学, 现在仍在世界各地广泛使用。2. 2 语法翻译法的理论基础虽然世界上存在很多种不同的语言, 但这些不同的语言却存在共有的规律, 因而任何一种语言都要不可避免的受到这种共有的规律的制约。各种语言的词汇所表达的概念和语法是相同的, 不同的只是发音及其书面拼写形式而已。由此, 翻译, 尤其是逐词翻译便成了外语教学法的基础。语法翻译法的另一个理论基础来源于18 世纪在德国形成的官能心理学。官能心理学认为, 人的各种官能如记忆力, 理解力等可以相互分离, 单独加以训练和培养。官能心理学还认为通过记忆无意义的复杂的语言形式, 能发展记忆能力, 繁杂的语法训练可以“磨炼智慧”。因而, 死记硬背便成为语法翻译法的基本做法。可见, 语法翻译法它以教学语法为纲, 以翻译作为主要的教学手段。2. 3 语法翻译法的教学原则和方法语法翻译法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阅读外语范文和模仿范文进行写作的能力, 以便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为达此目的, 教师系统教授, 学生全盘接受外语语言知识。主要的教学方法为:教师首先用本族语把文章的作者和写作背景作简单叙述, 接着教师对文章大意进行译述, 以使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有一个初步理解。通常在翻译之前,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单词, 使学生知道单词的发音和意义。在逐句翻译的时候, 教师先朗读句子, 然后用母语解释词义, 短语的意义和句子的意义。遇到语法方面的问题如词法和句法及惯用法等问题时, 教师会较详细的解释语法现象, 规则和用法, 并举例加以说明。可见, 语法讲解和逐句翻译是语法翻译法课堂教学的主要活动。钟启泉(2002: 39) 在《外语教育展望》一书中列举了常见的以语法翻译法为主要教学方法的英语授课过程:8: 00- 8: 10 复习: 默写单词; 个别与集体背诵上一课课文第二段。8: 10- 8: 20 教授新词: 教师课前将本课新词的英语, 音标和汉语解释写在小黑板或卡片上。上课时按单词表逐字讲解。学生跟教师朗读英语单词后, 教师说汉语, 学生说英语单词。8: 20- 8: 30 讲授语法(规则动词现在进行时) : 教师讲解动词现在进行时的意义及变化规则后, 在黑板上写出课文中的动词原形, 要求学生将它们转换成现在分词, 再变成现在进行时。8: 30- 8: 40 讲解课文: 教师逐句念课文, 要求学生分析语法与翻译成汉语。教师随时纠正学生的错误。8: 40- 8: 48 巩固新课: 学生跟教师逐句朗读课文后, 教师根据课文提问, 学生按课文内容回答。8: 48- 8: 50 布置作业: 拼写单词; 语法填空(动词现在时) ; 背诵第一段课文。2. 4 语法翻译法的优缺点2. 4. 1 语法翻译法的优点教师在课堂上使用本族语进行教学。课堂上的主要活动是语法规则的系统讲解和课文句子的翻译。学生的学习活动除背,记, 阅读外, 主要是通过母语和外语之间的互译来使用, 巩固所学的规则和词汇, 应用语法规则做翻译练习等。语法翻译法的优点可以概括如下:(1) 语法翻译法充分利用母语, 能帮助教师节省时间。在教学中, 有很多复杂的结构和抽象的概念用母语解释起来较为容易且直观, 学生也易于接受。(2) 语法翻译法以语法为中心, 可以帮助学生打下较为牢固的语法知识基础, 使学习者的表达较为准确。(3) 语法翻译法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强调学习原文,大量阅读和写作, 有助于学习者书面技能的提高。(4) 重视学生的理解能力, 系统讲授语法知识, 强调背诵规则和例句来掌握外语。(5) 教师使用方便, 对教师的水平和教学条件要求较低。2. 4. 2 语法翻译法的缺点(1) 过分强调翻译的作用, 忽视非翻译性训练手段的运用;不理解两种语言之间很难有等价的翻译。(2) 过分重视语法知识传授, 忽视语言技能。在语法翻译法中, 阅读课成了语法分析课, 语法课更是只啃语法条条框框, 学生只是机械地通过强化训练记忆语法规则和词汇, 忽视听说能力的培养, 重文轻语, 使学习者无法在交际场合将其正确, 流利地运用。(3) 它只注重书面形式, 忽视语言使用能力。学习者往往学到的只是哑巴英语, 只会读写, 不会听、说运用, 其结果只是语法条条是道, 外语讲得结结巴巴。(4) 强调死记硬背, 教学方式单一, 教学过程枯燥, 单调, 不易引起学生的兴趣。__(5) 教师自始至终控制着课堂, 一个人在滔滔不绝地讲, 而学生的作用过于被动, 很少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

3、交际法及优劣势

3. 1 交际法的形成与语法翻译法相比, 交际法作为一种教学方法的历史很短。它于20 世纪70 年代初期产生于西欧共同体成员国。欧洲共同体的成立使得其成员国之间的联系日益频繁。但是, 语言不通妨碍了整个组织有效运转, 解决语言障碍已成为欧洲共同体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了加速培养交际人员, 欧共体所属文化合作委员会于1971 年在瑞士召开了由100 多名语言学和教学法专家参加的专门会议, 由英国剑桥大学语言学系主任特里姆(J.T rim ) 主持讨论制定欧洲现代语言教学大纲, 会后不久, 一批代表着一种新的外语教学思想的研究报告陆续发表。70 年代初、中期, 威尔金斯(D. A. W ilk ins) 的《意念大纲》和威多逊的《交际法语言教学》等交际教学法的代表著作相继问世。这标志着以功能——意念大纲设计思想为核心的教学思想体系在理论上逐渐成熟, 并通过使用一批教材对欧洲外语教学实践产生了很大影响。当前交际法已成为全世界影响较大的外语教学法流派之一。培养交际能力几乎已成为全世界各国外语教学的普遍宗旨。(田式国2001: 56)3. 2 交际法的理论基础交际教学法也有自己的理论基础。交际教学法主要以美国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的交际能力理论和英国功能语言学家韩礼德(M. A. K. Halliday) 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为理论基础。一方面,韩礼德认为语言有三种功能: 认知功能、建立和维持人的关系功能和连贯脉络功能。他认为, 语言是表达意义的体系, 不是产生结构的体系。他提出语言学可分析句子以上的语言单位——话语。话语成为交际法培养交际能力的基本单位。另一方面, 海姆斯认为, 一个语言学习者不但要有识别句子是否符合语法规则的能力和选出合乎语法规则的句子的能力, 还要在适当的场合、适当的时间恰当地使用语言。根据这些理论, 外语教学的目的应该是培养学生运用外语的交际能力。学生既要懂得语言的形式,又要懂得语言的意义和功能。通过学习, 学生才能达到使用正确的语言形式来表达思想。3. 3 交际法的的教学原则和方法为了达到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的目的, 交际法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在进行教学活动前, 必须先调查学生的需要。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需要给与大量的语言信息, 并在每一个环节都让学生充分理解与积极参与。教学大纲采用意念——功能大纲, 教材使用自然、电视和电台报道片断等。由于交际法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习使用语言, 他们的错误被视为学习过程中出现的自然现象而无需指责。交际教学法所采用的具体方法多种多样, 其基本方法是开展师生与学生之间有意义的对话或讨论。在课堂上, 经常采取两人结成对子进行对话, 或者以4—6 人为一组进行小组活动, 或者采用全班进行讨论的形式。情景的设计需要尽量真实, 当前常采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并经常邀请说本族语的外国人与学生交谈, 甚至辩论。可见, 交际法比较适用于外语中级以上的学生。3. 4 交际法的优缺点3. 4. 1 交际法的缺点(1) 功能——意念项目多种多样, 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规定的项目; 以功能为主编写教材, 打乱语法本身的系统, 增加了学习语法的困难。(2) 如何处理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的关系, 如何处理语法体系和功能大纲的关系仍有待解决。(3) 课程设置、考核、教法方面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在起始阶段, 交际法使习惯于其它方法的学生感到困惑; 同一功能可用多种形式表达, 如何选择和取舍, 没有客观标准, 需要在实践中去探索, 不断加以发展和完善。(4) 交际法看上去与传统方法相悖, 因此它容易遭到反对,尤其是遭到年长的教师和学习者的反对。3. 4. 2 交际法的优点有:(1) 重视学生需要, 以意念——功能为纲安排教学内容和程序, 使教学目的更加明确。(2) 重视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注意语言的运用能力, 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强调外语教学除了重视语言形式、结构外, 更重视语言的内容、意义和功能, 培养学生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恰当地使用外语进行交际的能力。(3) 倡导外语教学过程交际化, 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情景中大量地接触和运用外语, 通过各种交际活动, 发展学生的交际能力; 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相互作用;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钻研精神和自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