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法语实训总结范文

法语实训总结精选(九篇)

法语实训总结

第1篇:法语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实践与创新;科学培养;可持续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1-0116-01

通过对包天仁教授总结出的英语"四位一体"复习教学法的研讨和尝试,我们的确体会出了这套复习教学法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不仅体现了课程改革的需求,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更加体现了英语《课标》总目标中所指出的,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这就是四位一体教学法的指导思想。

1.科学规划,合理统筹

英语四位一体复习教学法(如图) , 一目了然。即:阶段训练专项训练综合训练模拟训练的金字塔模式。我们通过对整个初中阶段的教学内容和复习时间 进行了统筹规划。我们 中考每年复习的时间一般为四个月,其中阶段训练约占两个月,即总复 习时间的一半。这一阶段主要使学生对课本内容、语音、词汇、语法、综合等内容进行准确、熟练的复习、强化和巩固。信息量 大,知识内容多,以基础知识为主。完成这一阶段,综合训练和模拟训练可用两个月时间,也占总时间的一半,这一阶段主要以基本技能,实战演练为主。这种时间安排,省时省力,科学高效。

2.灵活使用 创新教法

英语"四位一体"教学法采用了,横向归纳,阶段侧重,集中精力打"歼灭战"的战略战术。但是,我们在复习过程中要灵活使用大胆创新。我们可把每一阶段的训练变为"小四位一体",简便易行,实用灵活。比如:阶段训练一(图一),阶段训练二(图二),综合训练(图三),模拟训练(图四)

根据初中阶段 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实际,我们可把阶段训练分为两个阶段。阶段训练一 主要用于对课本基础知识的疏通和复习,这是我们做的一步。阶段训练二是对初中阶段的语音、词汇、语法等做系统的复习和强化,这是我们复习的第二步。千万不能急于求成 ,反倒适得其反。怎样用最短的时间获得英语复习的最佳效果,怎样使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的学生获得优异的成绩,怎样普遍提高,怎样提高特优生?"四位一体"教学法,使我们英语复习的最佳选择!

3.结合实际,科学细化

复习阶段 时间安排

阶段训练一 一个月

阶段训练二 一个月

综合训练 一个月

综合训练 一个月

4.优选教法 充分发挥师生的正能量

英语"四位一体"教学法 给了我们 一套科学实用的英语复习教学法。但是作为英语老师们,在教学中应坚持老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以人为本,科学施教。师生要在课前做好准备,课上的授课要精练、系统,训练要使用讨论式、探究式、合作式、讲练式等形式相结合,从分发挥师生的正能量!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可以使用一些方法:

自我发现法 (适用于阶段训练一课本基础知识的梳理和巩固)

系统重难点精讲(适用于阶段训练二的分类词汇及语法复习)

小组合作 讨论式、探究式(适用于每阶段的专项训练、综合训练)

激励评价 精炼反馈 合作纠错 (主要适用于模拟训练阶段)

5.创新之举,成功之路

英语"四位一体"复习教学法是从英语"四位一体"和"三位一体"教学法发展而来的,此复习方法既符合我国的国情、教情、学情,也得到国内的巨大关注。连续三年的实践和探索,我们得到了巨大的收获。连续三年,我们采用此复习法的老师,中考成绩均名列全是前茅。录入重点高中的学生均提高了10%,为高一级学校选拔可持续发展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大大提高了中后进学生的英语水平,是他们不因英语而辍学,不因英语而与高一级学校无缘。

总之,英语四位一体复习教学法给我们提高了一套科学高效的中考英语复习方案,它是创新之举,享誉中外,是一套独具特色,简便易行的成功之路。让我们在英语复习中大胆灵活地使用,并锐意改革,不断探索,努力培养出可持续发展的新型人才!

参考资料:

第2篇:法语实训总结范文

在高考英语中,大多数题型主要是考查学生对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然而,传统的封闭式教学模式禁锢了学生思维,致使学生英语语言运用水平整体不高,在考试时把握不到解题要点。就此问题,本篇文章对高考英语教学进行探讨,并提出具体解题策略和训练方法。

掌握英语备考要点

把握总体结构策略。英语备考复习中的总体结构策略,是指在考试内容限定下,为达到目标分数,强化英语语言知识系统并使之内化为可应用的总体认知结构,从而采取的总体结构化复习策略。根据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原则,这种总体结构策略在英语备考复习中包含以下四个层面的含义:

其一,着眼于整体,把教材中的基本概念、结构原则归纳成知识链,形成应试知识框架和复习指导向导系统。对不扎实的知识点进行反复练习、重组,使之有序化、条理化,建构成涵盖考试内容的总体知识结构。

其二,着眼于部分,从课文、单元到整册教材所包含的知识点入手,依层次递进把握复习内容和诸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对关键内容、基本原理和范例要强行记忆并能灵活运用。

其三,着眼于重点、难点及知识弱项,做大量的习题。做题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就要进行提速练习。

其四,着眼于考试内容,考前10周通过做大量套卷来检测应试实战能力。做套卷时所呈现出的问题,要通过做单项测验卷和相关习题来解决。套卷和单项测验卷分别对驾驭整体知识结构和部分知识结构的能力进行了综合考查。

总体结构策略强调:首先把握整体知识结构,继而梳理部分知识结构及重点、难点并通过实战练习,使复习有序化、条理化和系统化。

加强阅读理解是关键。阅读理解在高考英语中约占总分的30%。考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效度,主要取决于正确方法的掌握和应用。大脑及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通过训练,可在短时间内提高阅读理解技能。

阅读理解作为对书面信息的认知、加工和处理的心理过程,影响其效率的因素可大致归为:语言结构的和非语言结构的。前者指单词、词组、习语、句子、规则和知识的识别、语篇、语境、上下文关系及全文总体结构、思想的延伸等。后者则指阅读理解过程中涉及的心理、方式、策略、习惯以及知识文化背景等。要提升阅读理解效率效度,可通过精读和泛读两种方法进行训练。精读训练时,要做到对语言信息及其相关结构要素、规则有深入准确的理解,且反复练习至牢记并能应用;泛读训练时,只要学生对语言形式和内容达到大概的理解就可以了,泛读训练主要是通过加大阅读量来提升理解效度。这种复习的理念和方法不但可以应用于英语备考,也可用于其他科目的备考。

要指出的是,采用这两种复习方法时一定要限时,并采用多种速度对效率效度进行检测,最终达到准确理解内容之下的快速阅读。事实证明,采取上述方法进行训练,可在短时间内提高考生的应试能力,从而使考生在考试中获得理想的成绩。

紧扣考试大纲。《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以下简称《大纲》)是指导和规范高考命题的法规性文件,其细节每年都作调整,旨在明确高考内容与要求。因而,它是高考出题、教师命题的重要依据,也是考生复习备考的主要依据。关于英语学科应试,在结束了前三轮复习后,考生应抓紧考前最后冲刺的宝贵时间,紧扣《考试大纲》,将注意力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英语基础知识的回归:掌握词汇短语的意义、词性、拼写及用法;清理基础语法概念、主干知识、句型及其在不同语境中的功能;多做简单的题,目标分值在125分以下的学生少在偏题和难题上花精力,要结合大纲反复演练。

二是重点和弱点的专项训练:针对历届高考出现频率高的内容和自己的知识弱项,有侧重地进行强化训练;除了对知识点的辨析理解和记忆,还要力求达到融会贯通并能运用的程度;对于当年新增题型,如“多项选择式完型填空”,要加大练习力度并在做题后分析总结。

三是解题速度和效度的提升:对于听力、单项选择、多项选择式完型填空、阅读理解、短文改错和书面表达等题型,既要进行专项演练,又要进行综合演练;每周至少做一套真题或模拟题,做题时要弄清切入点,归纳命题手法和思路。

英语写作训练“三步走”

在书面表达的范畴,英语作文旨在考查学生以书面形式表达思想和传递信息的能力。英语作文训练,可按以下步骤来进行:一、常用句型结构训练。要求熟练地写出常用的单句、复句,且句中词汇、词组、标点符号及语法不能有误;二、精析、背诵范文。要求基本掌握文中主题句的遣词造句、展开手法、段落结构方式及全文布局谋篇思想;三、模仿写作训练。要求根据范文给定的内容、图象、表格信息,逐字逐句或按情节顺序用英文表达出来,完成后对照原文,改进不足之处。

那么英语写作的基本要点是什么呢?一是细心审题与整体构思。动笔前要看清并理解题目及其意图与思路导向,就其中心思想、人物、事件、时间、地点、例证、相关问题等要素进行整体构思。二是将文章构思纳入典型结构模式并成文。常见的高分命题作文和图表作文,都是“三段式”典型结构模式。第一部分:命题作文给定的主题及其延伸的完善,或图表、表格中主要内容的描述;第二部分:主题的深入阐述与扩展论证;第三部分:前文问题或观点的解决方法或结论。三是语言准确、简约,篇幅合乎规定。必须用正确简单的词汇、句式,对没有把握的结构应回避,字数要在规定的范围内。

英语复习要旨谈

考生能否在考试中,将其所学英语知识外化为能力发挥出来,并取得理想分数,同其复习策略与方法密切相关。根据中外传统教育观念,复习不但被视为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构筑知识系统所必需的。然而,关于复习的策略与方法,并没有科学而系统的理论。作为英语备考的核心,复习是把所学知识系统化、组织化和可运用化的过程。考生究竟应该怎样来进行英语复习呢?

第3篇:法语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间接言语行为 语境 “语义辨识训练法”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8-0200-02

一、间接言语行为与听力教学的关系

关于言语行为的理论主要源自于英国哲学家奥斯汀,他的理论主要体现在他的著作《如何以言行事》(How to Do Things with Words)里面。他所提出的言外行为是人们通过话语所实施的行为或所做的事情,如发出邀请、做出道歉等。(Austine,1962)在奥斯汀的基础上,塞尔进一步发展了言语行为理论。塞尔认为语言交际的最小单位并不是人们所认为的那样是单词或句子等语言单位,而是言语行为。(何兆熊,2000)塞尔认为间接语言现象实际上是“通过实施另一种言语行为来间接地实施某一种言语行为”。(Searle,1979)言语行为是说话者借助言语来传达其意图以实现其意图的行为。(王晓萍,2009)

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一直是大学英语教学和学生语言交际能力培养中的难点。在听力教学中,往往向学生介绍一些“答题技巧”“猜题技巧”,学生在进行听力训练过程中经常出现的误区有很多,例如:

拘泥于字面理解。有时候说话人讲话的真正含义并非他所说的话的字面含义,而是通过反讽语气表达完全相反的含义。如果听话人认为说话人讲话的真实含义等于字面含义,那么就造成了对说话人真实意图的误解。听话人是否能够辨认得出说话人的真正含义——也就是“言外之意”,也就体现出了听话人是否具有语言交际能力。

过分强调“关键句”。由于大学英语四级听力考试当中的正确选项往往与对话内容当中的某一句密切相关,教师往往将这一句称为“关键句”,使得学生认为能否正确解题取决于能否抓住关键句并正确理解。这样的教学方法会导致学生断章取义,对会话内容的片面理解。

二、关于“语义辨识训练法”

笔者通过实验研究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听力训练法,称之为“语义辨识训练法”。大体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一)辨认语境

语境,即语言使用的环境,大体可分为大语境、中语境、小语境三类。大语境——背景语境(setting)由言语交际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和交际双方的个人历史、文化背景所构成,是内隐性语境。在指导学生听力时,教师应当适时地介绍有关英美社会、历史、文化背景的知识,并在听力训练过程中训练学生使用这些相关知识,以帮助学生理解听力材料。

中语境即情境语境(situation),它由进行言语交际活动的时空状况和具体的情境事件以及交际双方现实心理状态与彼此间的关系所构成,属于外显性语境。在指导学生听力时,教师应及时地指导学生认清情境语境才能正确地理解听力材料。

小语境即上下文语境(context),就是具体的语境,即狭义的语境。在指导学生的听力时,教师应该要求学生认真听好全文,联系上下文去理解它们的“言外之意”。

(二)分析语境

在听力训练中,所有对话都同时存在于大、中、小三种语境当中,但三种语境对于说话人语义理解的重要性往往不同。例如:

W:When will you meet professor Wang?

M:On Thanks-giving Day.

Q:When will the man meet Professor Wang?

A.Monday B.Tuesday C.Wednesday D.Thursday

在这段对话中大语境所起的作用就远大于中语境和小语境的作用,有一般英美文化知识的学生都可以通过辨认分析大语境来顺利选出正确答案。

(三)翻译语境

翻译语境也就是理解、领会说话人在特定语境下所要表达的真正含义,这是辨识语义的最后一步,只有在正确辨识、分析语境的基础上才可能最终准确翻译出说话人的真正意图。

三、实验

(一)研究假设

基于以上理论分析和研究,结合多年大学英语听力教学实践,笔者首次提出了“语义辨识训练法”,并拟使用实验方法和统计分析方法证实该训练法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的作用。实验假设H1:自变量语义辨识训练法对因变量学生听力成绩有显著性意义。补充性假设H0:自变量“语义辨识训练法”对因变量学生听力成绩没有显著性意义。

(二)研究方法

1.实验对象。实验对象是来自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电信学院2010级、2007级电信和电力专业的120名大学生。他们均为学习英语6-9年的汉语母语者,年龄从19-22岁不等,平均年龄为20.25岁。该试验未对男女比例进行控制。根据随机分配的方法将被试分为两个组,一组为实验组,另一组为对照组,并用随机化方法分配每组被试接受一种处理。

2.实验程序。笔者在实验班内进行结合“语义辨识训练法”的听力教学,在对照班内进行不结合“语义辨识训练法”的普通听力教学。一个月后对两组被试进行听力测试,用SPSS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

3.研究结果及其分析

表1 (成绩)Descriptives

N Mean Std.

Deviation Std.

Error 95% Confidence Interval for Mean Min

imum Max

imum Between-

Component

Variance

Lower

Bound Upper

Bound

1.00 60 72.90 9.124 1.178 70.54 75.26 58 91

2.00 60 76.27 9.533 1.231 73.80 78.73 51 96

Total 120 74.58 9.444 .862 72.88 76.29 51 96

Model Fixed

Effects 9.331 .852 72.90 76.27

Random

Effects 1.683 53.19 95.97 4.216

表1为描述统计量,给出了教学方案1组和2组的样本含量均为60,样本总量为120,两组成绩的平均数分别为72.90和76.27,标准差分别为9.124和9.533,标准误分别为1.178和1.231,95%的置信区间分别为70.54~75.26和73.80~78.73、最小值分别为58、51和最大值分别为91和96。

表2 (成绩)Test of Homogeneity of Variances

Levene Statistic df1 df2 Sig.

.750 4 10 .580

表2为方差齐次性检验结果,从显著性慨率看,p>0.05,说明各组的方差在a=0.05水平上没有显著性差异,即方差具有齐次性。

表3 (成绩)ANOVA

Sum of

Squares df Mean

Square F Sig.

Between Groups (Combined) 340.033 4 340.033 9.125 .002

Linear Term Contrast 340.033 4 340.033 9.125 .002

Within Groups 10273.133 10 87.060

Total 10613.167 14

表3为方差分析表:组间离差平方和340.033;组内离差平方和10273.133;总离差平方和1.613.167。组间自由度为4,组内自由度为10;总自由度为14。组间均方为340.033,组内均方为87.060。F值9.125。F值对应的概率值为0.002,针对假设H0:组间均值无显著性差异(即两种教学方案的平均值无显著性差异)。根据方差分析表输出的p值为0.002可以看出,无论临界值取0.05,还是取0.01,p值均小于临界值。因此否定Ho假设,教学方案对听力成绩有显著性意义,结论是听力成绩在采用不同教学方案时有明显的不同。根据该结论选择教学方案,犯错误的概率几乎为0.008。

四、结论

理解说话人的真正意图也就是理解说话人的“言外之意”,这比理解言内之意(字面含义)更为重要。这是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在外语教学当中的创新应用,旧理论与新目标的结合尚未完全契合,仍需结合教学方法的实践和验证继续修改和推进。实验证明通过研究得出的“语义辨识训练法”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当中具有实效性。在该试验中,实验班和对比班被试学生的成绩呈现显著差异,证明“语义辨识训练法”对提高学生英语听力水平有重要作用,有必要做进一步的改进并在适当条件下试行小面积推广。

【参考文献】

[1]Autine J.L.How to Do Things with Words[M].Oxford:Clarendon Press,1962.

[2]Searle.Expression and meaning:Studies in the Theory of Speech Acts[M].Cambridge University.

第4篇:法语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普通高中;英语学习;词汇学习策略;培训

词汇学习是英语学习中最为核心的环节。目前对于大多数高中学生来说,英语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词汇学习;学生在外语学习中最大的困难就在于如何学习和掌握词汇;词汇量的大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而词汇学习中突出的问题是: 记不住,容易忘,不会用 。

对于大多数学习英语的高中学生来说,词汇是他们英语学习中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只有解决了词汇问题,才能提高他们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提高英语学习效率。学习者的学习是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策略使用的成败。应明确地教给学习者如何通过适当的学习策略来改善自己的词汇而不是仅仅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方式来学习词汇。词汇习得中词汇学习策略作为指引应给予学习者帮助。所以,对高中学生学习英语词汇时所用的策略进行调查培训,研究如何更有效地掌握英语词汇是十分必要的。

1 研究目的

通过对实验班学生进行一学期的词汇学习策略培训,探索有效的词汇学习策略培训模式和验证词汇学习策略培训的有效性,找到提高学生英语词汇学习效果的有效方法,以提高学生英语词汇学习的效率。

2 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笔者所教的安定区东方红中学2012级高二9、10两个班作为研究对象,高二9作为实验班,10班作为对照班,每班45名学生,从2013年3月至6月进行词汇教学策略培训研究。实验班词汇教学时进行词汇学习策略的系统培训,而对照班不进行词汇学习策略的系统培训,按常规教法开展英语词汇教学。

2.2 研究工具

使用调查工具:“词汇学习情况调查问卷”、“词汇知识水平测试卷”(前测和后测)和“英语总体水平测试”(前测和后测),问卷题目的设计参考O'Malley & Chamot对词汇学习策略分类的方法。

2.3 数据分析

使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平均值(M)和标准差(SD), 以检验实验班和对照班词汇学习策略的变化,分析受试者在前后测中英语词汇水平和英语总体水平的差异。

3 结果与讨论

3.1 培训前后实验班和对照班在词汇策略使用方面的变化

在培训开始前和培训结束后,两个受试班学生在同一时间接受了问卷调查。本次问卷调查涉及英语词汇学习策略的3项元认知策略和6项认知策略,2项社会/情感策略。问卷计分采用Likert五级记分制。平均值高于3就表示相应的学习策略使用频率较高;反之,则较低。调查结果见表1。

表1 培训前后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词汇学习策略情况比较

类别 实验班 对照班

策略 M(前测) SD M(后测) SD M(前测) SD M(后测) SD

元认

知策

略 预先计划 3.12 1.01 4.79 0.62 3.14 0.99 3.36 0.93

自主学习 2.73 1.12 4.48 0.95 2.75 0.98 2.93 1.07

自我评价 2.94 1.03 4.87 0.71 2.97 1.08 3.12 0.91

认知

策略 重复记忆 3.25 0.99 2.81 1.02 3.36 0.97 3.12 1.08

上下文 2.51 0.89 4.66 0.63 2.61 0.93 2.73 0.99

猜测 3.06 1.10 4.45 0.85 3.00 1.04 3.21 0.97

用词典 2.93 1.01 4.80 0.79 2.90 0.95 3.28 1.05

分类 2.95 0.97 4.46 0.69 2.96 1.07 3.21 1.00

联系 2.94 1.03 4.88 0.69 2.95 1.01 3.13 1.08

社会/情感策略 激励 3.19 1.04 4.59 0.71 3.08 0.98 3.16 1.02

合作 2.51 0.89 4.66 0.63 2.61 0.93 2.73 0.99

从表1的统计结果看, 培训前两个受试班在元认知、认知和社会/情感策略的使用上并未显示出明显差异。实验班和对照班在元认知策略中预先计划使用频率较高,认知策略中重复记忆和猜测使用频率较高,社会/情感策略中激励使用频率较高,其它策略两班使用频率都较低。从总体上看, 培训前两个受试班使用元认知、认知和社会/情感策略的频率较低, 范围较小。

培训后的调查结果表明, 实验班使用词汇学习策略的频率大大提高, 范围也明显扩大,而对照班提高的幅度却相当微弱。

从元认知策略使用情况变化上看, 培训前实验班和对照班有一项策略(预选计划)的平均值大于3, 其它2项策略平均值小于3, 培训后实验班3项策略的平均值均大于4, 而对照班只增加了1项(自我评价)大于3, 自主学习的平均值仍低于3。

从认知策略使用情况变化上看, 培训前实验班和对照班有2项策略(重复记忆和猜测)的平均值大于3小于4, 其它4项策略的平均值小于3, 培训后实验班除重复记忆外, 其它策略的平均值均大于4,而对照班除上下文外,其它策略的平均值大于3小于4,提高的幅度小于实验班。

从社会/情感策略使用情况变化上看,培训前实验班和对照班激励的平均值大于3,培训后实验班2项策略的平均值均大于4,而对照班合作仍小于3。

统计结果表明, 英语词汇学习策略的培训有效地提高了实验班学生使用英语词汇学习策略的能力。

3.2培训前后实验班和对照班在英语词汇水平和英语总体水平方面的变化

在培训开始前和培训结束后, 两个受试班在同一时间接受了英语词汇水平测试和英语总体水平测试, 测试计分采用百分制, 测试结果见表2。

表2 前测与后测中实验班和对照班英语词汇水平和英语总体水平比较

实验班 对照班

前测平均分 后测平均分 提高幅度 前测平均分 后测平均分 提高幅度

英语词汇水平 64.88 76.66 +11.78 65.27 68.78 +3.51

英语总体水平 67.75 76.32 +8.57 69.36 71.49 +2.13

表2显示, 实验班在接受英语学习词汇策略培训后英语词汇水平和英语总体水平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其中英语词汇水平平均提高了11.78, 英语总体水平平均提高了8.57, 而对照班分别提高了3. 51和2. 13, 增加幅度不明显。实验结果表明, 英语词汇学习策略培训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词汇水平, 也能提高学生的英语总体水平。

4 教学建议

通过调查培训,笔者体会到,帮助学生了解、运用各种学习策略是非常必要和紧迫的。对学生进行词汇策略培训教学,有以下几点建议:

4.1教师要重视行动研究

教师是调查研究的主体,研究的问题应来自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由于区域、学校以及学生之间的差异很大,所以培训难以照搬现成的培训方案。策略培训必须从调查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入手,针对学生实际需求进行培训,然后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改进才会取得较好的效果。如通过本次调查培训,需加强对学生使用频率低的词汇策略教学。

4.2教师要重视策略的综合培训

在策略训练过程中,单一的词汇策略训练的效果往往不如整体策略训练效果好。以培训学生元认知策略为主、训练学生认知策略和社会/情感策略为辅,能提高学生计划、调控、和管理学习的能力,又有助于扩大学生对策略的了解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进行类似的培训时,可以在词汇教学中融入策略训练,并对学生同时进行多种策略的综合培训。

4.3教师要重视持续培训

词汇策略的掌握与学生综合能力相关度很大,所以策略培训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教师长期坚持才能使学生逐步扩大策略使用的范围,并把有意识使用词汇学习策略的行为转化为无意识的行为。

4.4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者的主动性是取得教学成功的内部因素。只有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策略的自主性、积极性,保证学生积极投入,有意识的去学习和运用策略,不断进行自我练习、自我监控,才能实现策略学习由外控到内控的转化,使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学会学习。

参考文献:

[1]Wilkins DA. Linguistics in Language Teaching[M]. London: MIT Press, 1972.

[2]吴霞, 王蔷. 非英语专业本科生学生词汇学习策略[J]. 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8(1): 53~57.

[3]汪榕培. 英语词汇学研究[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4]赵永杰. 高中英语学习中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J]. 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 2006(5): 86~91.

[5]文秋芳. 英语学习策略[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6.

[6]Bialystok E. In Other Words: The Science and Psycholog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 New York: Basic Books, 1994.

第5篇:法语实训总结范文

复习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复习可以巩固知识,把新旧知识系统化,并使之得到补充和发展。在复习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了解学生在复习过程中的难处,讲究策略、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使复习在教师的指导下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

1. 以“大纲”和“中考要求”为依据,以“教材”为中心 教师必须重视对教学大纲的学习,让学生记住大纲所规定的单词、短语、句型,弄懂要求掌握各项内容。现行教材是一套结构与功能相结合的新型教材,它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系列配套,设计新颖,从语音到词汇,从句型到语法,从结构到功能,从语段到语篇,从语言到文化,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在复习时,教师要按语言体系进行分类归纳、整理、概括,使知识更系统化,加强知识的纵横联系。同时要重视语言实践、语言交际功能的复习。

2. 理清思路,设计步骤 初三中考复习涉及面广、灵活性大。只有对《大纲》、教材和学生实际有全面的认识,并据此因人、因时、因地制宜,优化设计,科学训练,才能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素质教育是中学教学的大方向,从能力入手则是普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从能力立意的角度,把零散的学科知识进行系统整理,对基础性知识进行梯度提升。具体地说,就是紧密结合教学实际,以中考对知识和能力的考查为目标,全面展开对学科知识要求及能力考查的系统复习、能力提升和考前演练,把单纯的知识点进行综合,即由点到面、由单元到整个学科、由学科的内部综合到跨学科的交叉综合。

因此,在中考复习前,我们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要紧扣《教学大纲》,并严格按《大纲》二级要求进行复习。(2)不仅要注意复习语言知识,而且要注意语言的交际功能。在复习阶段仍然要重视听说训练,注意语言的实际运用。(3)注意加强阅读训练,增大阅读量。阅读能力提高以后,不少语法和词汇题凭语感就能猜出。(4)注意概括和总结课本所学的内容。中考复习的时间短,不可能像上新课一样,逐课慢慢复习。可以采用语言知识归类(如按词法、句法等)和按题型归类的方法复习,小结实践阶段所学的内容,为中考做好准备。

为此,我们可以把中考复习分为三轮进行:第一轮:“课课过关”。通过单元知识要点指导及语言训练,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全面理解,更扎实地掌握每单元的重点、难点,巩固双基,扩展解题思路,提高“四会”能力。教师把单元的重点、难点编成复习提纲,在课堂上用二十分钟讲解,并要求学生做好笔记,或通过提问要求学生做出解答,使学生对本单元的内容有了全方位的了解,并要求学生在课堂上速记所学内容。然后要求学生在十分钟内独立完成配套练习。最后,十分钟来讲评和总结,落实好每节课所讲的内容。第二轮:“点点过关”。分别通过词性、时态、语态、句型等辅导,引导学生将分散零乱的知识内容集中起来,形成系统体系,进一步加强对规律方法的掌握运用,发挥学生的综合潜能。第三轮:“题型训练与模拟测试”。通过题型专项技能辅导,提高学生解题能力,使学生掌握答题技巧;通过模拟测试,对学生的复习体系进行查漏补缺,并且调整好学生的状态,这有利于综合能力和应试技能的提高。

3. 科学分析,合理安排 科学分析,合理安排中考复习时间非常重要。整个英语复习安排,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复习教材、点点过关”。复习教材时要体现“全、透、深”。全,要对初一到初三每个单元的内容归纳,总结和复习,记住课标中要求的单词、短语、句形、语法等内容;透,对初中教材中所的的短语和句子归类,并英汉互译,让学生大声朗读直至“脱口而出”。把从初一到初三的英语课文分成板块复习,如“打电话、看医生、问路、购物”等,按板块复习,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在大脑中知识体系,复习课文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深,在复习中补充有难度的练习供学生独立,并学生练习的情况分析和讲评,从而使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第二阶段,“专项训练,精益求精”。把初中英语语法词法和句法分专项再一次复习,复习训练,培养学生更认识和语言规律,调动和学生的语言潜能,使学生的理解能力更进一步。

第三阶段,“注重综合,全面提高”。一名英语教师,时刻注意分析中考题型,从中找出解题思路和规律,并分别强化考前训练和考前技能培训,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要实现能力的提高,知识结构的贯通,综合深化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题型专项技能辅导,提高学生解题能力,使学生掌握答题技巧。通过模拟测试,使学生发现自我薄弱环节,进行补漏补缺。讲评完试卷,让学生思考,然后重新做一遍.如此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调动其能动性,引导学生深化对知识的认识,提高解题能力,加强考试技巧、解题思路、解题方法、时间分配等方面的训练,再引导学生调整好状态,培养培养学生沉着冷静、镇定自若的心理素质。

第四阶段,“查漏补缺,注重实效”。对于学生在考前强化训练和模拟考试中所反映出来的错误,需要教师和学生一起共同分析症结所在,采取查漏补缺的办法,反复强化训练,以期收到的良好的效果。

4. 结合实际,周密计划 在中考复习前,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拟出一个周密、合理、可行的计划,主要有两个:一是总计划,包括总任务、总要求、总目标;二是阶段计划和课时计划,每个计划中都有明确的任务、明确的要求、明确的目标,以及复习内容的要求和应该达到的目标。在整个复习过程中始终贯彻:练为主线、学为主体、教为指导的原则。尤其是在教材单元阶段,突出重点,不能芝麻西瓜一起抓,否则就会造成时间上的浪费,学生也会产生厌烦情绪。

5. 树立信心,注重学法 在教育教学中,我们要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在教学中不能仅仅抓住课堂教学,应多管齐下。如课外活动、兴趣培养、学习习惯培养、学法指导、学习目的教育等等。因为只有我们的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和强烈的学习动机,他们才能学好外语。

第6篇:法语实训总结范文

1.项目学习的界定

PBL在线学习网站关于项目学习界定如下:ProjectBasedLearningisaninstructionalapproachbuiltuponauthenticlearningactivitiesthatengagestudentinterestandmotivation.Theseactivitiesarede-signedtoansweraquestionorsolveaproblemandgenerallyreflectthetypesoflearningandworkpeopledointheeverydayworldoutsidetheclassroom.[3]项目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要求学生通过一系列个人或合作任务,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同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解决现实中的问题以获得知识和技能。[4]项目学习与以教师为主导的按固定教学内容组织课程教学相对,是以学生为主体,在完成具体项目过程中实施相关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学模式。[5]从上面几个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项目学习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以学生(个人或团体)为主体;(2)以教师指导为支撑;(3)以主题项目为依托;(4)以实践能力训练和解决真实问题为目的。

2.项目学习的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开展以项目为依托的英语教学提供了理论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获得,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6]教学就是要为学习者搭建一个有助于意义建构的学习平台,使他们在学习活动或经验中建构知识,培养能力,而项目学习正是实践了这一理念。学生团队在项目开始前要拟定工作计划,明确各阶段的工作任务及团队成员各自的角色分工。在项目的开展过程中,团队要与指导老师进行充分地讨论。项目完成后要进行成果展示,项目成果包括多媒体展示、口头陈述、接受师生提问等。在整个过程结束后,团队要对项目计划的完成情况、是否达到预期效果、小组合作情况、体会及得失等方面进行总结。3.项目学习的实施流程不同学者对如何开展项目学习的看法不尽相同。如陈旭辉、张荣胜提出了项目学习的6环节[7],而宗亚妹、李建启则分4个阶段实施项目学习[8]。考虑到商务英语实训时间较短,笔者将项目学习的实施流程分为5个步骤,如图1。

二、项目学习在商务英语实训中的应用案例

重庆科技学院英语专业(商务方向)的学生在大三时都会参加商务英语实训环节,学校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商务英语在社会和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培养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同时切实提高其应用能力。下面通过对“涉外会计实务报表操作”这一项目的学习过程进行设计,阐述项目学习法在商务英语实训中的应用。涉外会计实务报表操作实训的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财务的相关知识及相关要素的英语表达,并学会做财务报表分析,训练其语言运用能力,全面培养他们对涉外会计报表实务操作能力和学生团结合作精神。1.具体目标①知识目标:了解会计实务报表中的三个主要报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知道相关要素的英文表达;②能力目标:掌握财务报表的基本分析方法并学会做财务报表分析;③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团结协作精神。2.具体实施①项目导入教师在实训开始时介绍涉外会计报表实务操作的目的及主要内容,并就为期2周的实训进行部署,要求学生自由组合成学习小组,为下一步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公司做财务报表分析做好准备。然后学生到图书馆或上网收集一些公司的财务报表,为第二天上课做准备。②知识铺垫接下来三天的上午,教师给学生讲解会计实务的三大报表,即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的相关概念,并展示中英文对照报表。让学生弄清楚资产负债表是静态报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是动态报表。同时结合DELL(戴尔)公司的财务报表案例具体分析这些报表中数字所反映出的公司财务状况,并详细给学生讲解做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方法及操作程序。下午,学生继续到图书馆查阅资料,巩固有关涉外会计财务报表知识,掌握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步骤及财务报表报告的编写方法。③分组实施第五天上午,教师重点复习财务报表分析及财务报表报告的相关知识及注意事项,并布置任务,让项目小组选择一家感兴趣的上市公司做财务报表分析。通过网上下载公司的概况和相关年份的公司年报,依据公司三大报表的各项数据对公司的经营情况、财务状况及公司未来发展情况做分析,并撰写该公司的财务报表分析报告。下午,项目小组聚在一起讨论选择哪家公司做财务报表分析,并根据财务报表分析框架进行任务分工,然后利用周末时间分头行动收集整理资料。接下来一周的周一,学生再聚在一起讨论,初步形成财务报表分析报告。周二上午,教师在教室里答疑项目小组在做财务报表分析过程中所碰到的各种问题。周二下午,项目小组成员聚在一起完善财务报表并制作PPT课件,为周三、四的项目汇报做准备。④项目汇报接下来的星期三、四,各项目小组做汇报。汇报需围绕财务报表分析框架,即企业概况、企业资金结构分析、企业偿债能力分析、企业资金运营能力分析、企业盈利能力分析、企业发展能力分析、企业经济效益综合评价、结论及建议等方面。每组做汇报的时间为10分钟左右,接受其他小组成员及教师提问和教师点评时间为10分钟左右。很显然,项目汇报也就成了各项目小组相互学习的过程。⑤实训总结最后一天,项目小组根据在汇报阶段教师和其他小组所提出的问题和建议完善自己小组的财务报表分析报告。另外,总结整个实训过程中学到了什么知识,培养了什么能力,有何体会和感想,存在哪些不足,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等。

三、效果评价

1.学生评教数据

我校一名商务英语实训任课教师在来校之前一直在一家跨国会计事务所工作,有丰富的涉外会计工作经验,她在讲解商务理论知识时,经常举一些具体的项目给学生示范或做分析研究,让学生真实感受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意义。因此,学生对她的教学效果反响一直较好,而且近四年的评教数据也充分地证明这一点。2011学年得分为93.979,2012学年得分为94.229,2013学年得分为94.108,2014年得分94.787,每年的评教结果都达到了优秀。可以说,评教数据能较好地反映老师的上课情况。

2.学生实训报告

学生在他们提交的实训报告中都总结了他们在商务英语实训中的收获与体会,从中也能窥见项目学习运用在商务英语实训中的效果。总结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①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加强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一条重要途径。商务英语实训就是训练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尽管学生在实训前也学了商务英语课程,但是该课程偏重的是理论讲解,而这次涉外会计报表实务操作让学生有机会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来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在实训中熟悉了企业财务报表,掌握了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步骤、方法以及财务报表分析报告的编写方法。反过来,本次实训也加深了学生对商务英语基本知识的理解,丰富了实际操作方法,使学生认识到要学好商务英语既要注重理论知识学习,更重要的是要把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②提高主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英语专业学生大多对各种表格和数字不太敏感,一些同学以前看到报表数据就觉得头疼。在涉外会计报表实务操作中,涉及到很多的财务报表数据分析,面对一大堆数据,一些同学刚开始时根本不知从何处下手去做分析。面对困难,他们没有退缩,而是相互鼓励,主动寻求解决办法,如找会计专业同学指导,向实训教师请教,或上网搜索相关专业知识,最终圆满完成了财务报表分析报告。经过这次实训,学生们意识到困难并不可怕,怕的是缺乏挑战困难的勇气,很多学生对商务英语的学习也变得越加自信,在他们看来,方法总比问题多。③提高英语实践能力对于英语专业学生,涉外会计报表实务操作不仅让他们实践了财务报表知识,更让他们在此过程中提高了英语实践能力。无论是教师在知识铺垫阶段的讲解,还是学生在展示阶段的汇报,都主要是用英语进行。所以这次实训,学生在英语方面的收获不仅是了解了一些专业术语的英文表达和各种报表的英文版本,更重要的是训练了他们的商务英语听说能力。特别是展示阶段的师生提问环节,还训练了他们在语言运用中的临场应变能力。④增强了合作意识“众人拾柴火焰高”,这句话强调了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协作能力也是二十一世纪人才所需具备的能力之一。这次商务英语实训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了团队协作的重要作用。因为学生需要以团队的形式完成涉外会计报表分析,团队成员首先需要坐在一起商讨选择哪家公司作为分析对象,明确分工,然后分头行动收集相关资料,最后又要坐在一起汇总资料,并讨论如何形成最终分析报告。⑤增强责任意识财务报表分析是通过收集、整理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中的有关数据,并结合其他有关补充信息,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进行综合比较和评价,据此为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做出决策提供重要依据。报表中任何一个数据出错都可能使公司的决策出问题,从而使公司蒙受巨大损失,所以做财务报表分析必须要眼明心细,一点都不能马虎。高度的责任心是做好做财务报表分析的前提。

四、结束语

第7篇:法语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有效的总复习;教材;实际

初三英语总复习是整个初中阶段英语学习中重要的一个阶段,通过总复习,做到精练、巧练、练中点拨,巩固所学知识,把新旧知识进一步系统化。作为教师,只有做到复习过程中整体设计科学、分步实施恰当、训练手段多样、复习时间分配合理,才能取得较好教学效果。

1. 紧扣课标,教材为本 中考命题原则必须遵循课程标准和教材。在复习前,教师必须重视对英语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和研究,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弄清楚课标中要求学生掌握的单词、短语、句形、语法等各项内容,做到有的放矢,把好复习这一关;教材是复习的重要依据,复习要紧扣教材,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

2. 科学分析,合理安排 第一:“复习教材、点点过关”。复习教材时要体现“全、透、深”。全,就是要通过对初一到初三每个单元的重点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和复习,记住课标中要求掌握的单词、短语、句形、语法等各项内容。透,就是对初中教材中所出现的重要的短语和句子进行归类,把从初一到初三的英语课文分成板块复习,如“打电话、看医生、问路、购物”等,按板块复习,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在大脑中形成知识体系,深,就是在复习中补充有一定难度的练习供学生独立完成,并根据学生完成练习的情况进行分析和讲评,从而使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第二:“专项训练,精益求精”。把初中英语语法按照词法和句法分专项再一次复习,通过复习训练,培养学生更进一步认识和掌握语言规律,调动和发挥学生的语言潜能,使学生的理解能力进一步精进。

第三:“注重综合,全面提高”。

要实现能力的提高,知识结构的贯通,综合深化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题型专项技能辅导,提高学生解题能力,使学生掌握答题技巧。通过模拟测试,使学生自我发现薄弱环节,进行补漏补缺。加强考试技巧、解题思路、解题方法、时间分配等方面的训练,再引导学生调整好状态,培养学生沉着冷静、镇定自若的心理素质。

第四:“查漏补缺,注重实效”。对于学生在考前强化训练和模拟考试中所反映出来的错误,需要教师和学生一起共同分析症结所在,采取查漏补缺的办法,反复强化训练,以期收到良好的效果。

3. 结合实际,周密计划 在中考复习前,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拟出一个周密、合理、切实可行的计划。在整个复习过程中始终贯彻:练为主线、学为主体、教为指导的原则。尤其是在教材单元阶段突出重点,不能芝麻西瓜一起抓,否则就会造成时间上的浪费,学生也会产生厌烦情绪,事倍而功半。

第8篇:法语实训总结范文

新上岗的青年教师处于人生的一个转折阶段,他们学历较高,学养基础好,又有热情,具有做好语文教学工作的良好基础,但也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实践中,他们中的不少人难以自觉发现个人的欠缺之处,即便发现了又不知道怎么改,因而产生职业的挫败感,甚至影响其今后的发展。如果针对新教师的培训课程,采取单向的方式,仅由培训者根据自己设计的主题,按部就班地主导培训进程,只是将一些重要的概念传授给新教师,不少人仍然会处于糊涂的状态,即使提供一些名师示范课、精彩片段等范例,也有可能造成部分教师只关注其中的精彩,而不知道教学实际是一种日常的、细嚼慢咽、日积月累的长期功夫。从新教师班参训人员的特点和需求出发,笔者决定尝试以PCD模式来进行培训。

PCD模式,即参与式课程开发(Participatoryc Curriculumc Development,简称PCD),这是一种刚刚兴起并蓬勃发展的培训方式。这里的课程开发被描述为培训组织者或教学机构在教学计划和教学指导方面所做的一切工作,而这一切工作必须以参与的方法进行,是培训者和受训者双向互动的过程,培训者要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运用视觉、听觉等多种工具,引导学员进行思考,参与评估。PCD模式为教研部门的教师研训工作提供了一个新的视野:将面对教师的长期或短期的有主题的教学研究和培训活动界定为课程,主题研训的过程就是培训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过程。既然是课程,就必然具有清晰的内容纲要、明确的目标指向以及实施的时间和路径,同时,要时时从每个参训人员的主观能动性考虑,让大家来商讨培训的主题,选择学习的方式,推进培训的过程,评估学习的效果。

一、新教师培训班开展PCD模式研训活动的实践

1.分析研究,确定培训课程目标和内容

一次有效的教师培训,必须考虑拥有的资源、培训对象的需求和培训承办单位的自身特点。在开展本次新教师培训前,按照PCD模式的运行要求,我们为制订本次培训班的计划就三个方面开展了分析研究,即:培训者分析、新教师现状分析和新教师需求分析。在培训者和新教师现状分析中,采用了SWOT分析的方法,在新教师需求分析中,采取的是KSAB四项分析。

我们对语文新教师这个群体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在此基础上对他们的现状和参加本次培训的需求情况进行分析。问卷由以下一些问题组成(例举):

1.你日常的工作职责是什么?

2.完成你的工作时有哪些困难?

3.怎样才能帮你把工作做得更好?

4.你目前还需要哪些知识和技能?

5.要想高效率地完成你这项工作,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态度或者信念?

6.对于知识、技能、态度和信念四方面,你目前缺少其中的哪些方面?

7.最喜欢你工作的哪方面?最不喜欢的方面又是什么?

8.你认为自己在工作上的表现如何?

9.你如何知道自己的工作做得好还是不好?

10.你想怎样改变你的工作?

这些问题涉及到我们需要了解的关于新教师的现状和需求等方面的内容。

一是对培训者及资源支持的分析。一个好的培训课程,应当具有这样的一些条件:充分调用已有的培训硬件资源,如微格教室等现代化教育设备,使学校的资源为研训工作所用;积极协调教研同事、培训部门同事,以及区内的语文教学专家、骨干,请他们分别在个人的优势项目上为本次培训提供支持;积极与基层学校沟通,获得学校的支持,在培训时间、培训的出勤率方面予以保障等等。

二是新教师的SWOT分析。新教师的实际状况是培训工作的起点,也是制订研训课程内容和目标的实际依据。PCD模式要求课程制定的全程必须以参与者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因此对这一群体的分析至关重要。

第三,新教师的需求评估。PCD方法的基础就是对知识(knowledge)、技能(skills)、态度(attitudes)和信念(beliefs)的理解,简称KSAB。以下的分析结果,来自于问卷和对新教师的访谈。在将来需要的内容方面,我们根据问卷中反馈的关注程度,对某些方面进行了需求迫切程度的排序,如很多新教师反映的对“如何正确地把握课堂教学目标使自己的教学具有针对性”的需要指导,因此被排列在第1位要解决的问题。

2.制定计划,设计研训活动方式

一次培训显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根据前期分析,我们初步拟定了一学期的新教师研训的目标和内容,并以参与式研训为指导思想,来确定研训课程的实施方式,制订研训计划。我们紧扣了新教师所反馈的现状和需求,精选了培训的主题,并针对主题采取不同的研训方式。

3.精心组织,落实参与式研训理念

在以PCD模式组织新教师培训的过程中,我们一般按照这样的程序来开展:第一步,提出本次培训的话题;第二步,请新教师分组进行讨论,并罗列关于本话题的困惑与遇到的困难,在全班进行汇总,梳理出主要的困难和困惑;第三步,分组讨论大家所能想到的解决办法、策略,在全班汇报,梳理出大家想出来的主要办法;第四步,提供培训者、专家或者其他研究者的意见;第五步,请学员结合所提供的专家意见,总结和概括解决该问题的主要办法,并请他们在工作中尝试。现结合案例说明。

【案例】如何准确把握语文课堂教学的目标

第一步:提出话题:如何准确把握语文课堂教学的目标。

第二步:讨论困难、疑惑,并汇总分析。

1.激发讨论: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对于确定和把握语文课堂教学目标有哪些困难和问题?请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并请一位组员在全班交流大家的困难和问题。

2.学员先在自己的任务单上写下自己的疑问,再进行分组讨论,组长将大家的意见进行汇总。

3.分组汇报,培训者将大家的困惑记录在白纸上。对于学员提出的确定和把握教学目标方面的困难和疑惑进行汇总。

①目标的制订是统一的,但学校和班级的学情参差不齐。

②对每节课的目标很明确,但对单元缺乏整体的规划与具体的安排。

③对学生期望太高,不知不觉拔高难度。

④如何提高第一课时的效率,为第二课时的高效讲解铺垫。

⑤字词句段的教学怎样整合,才能让学生在理解内容激感的同时还能有效掌握字词。

⑥目标要少而精,但课文内容较多时怎样选取最关键的切入点。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⑦由课内引向课外的教学点如何在目标中巧妙体现。

⑧在确定教学目标时怎样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相权衡,让学生可以跳一跳就够得着,难易适度的同时,又与新课标相符。

第三步:分组讨论可能想到的或者曾经试过感觉有效的解决办法。

1.学员首先在自己的任务单上写下自己想到的办法,分组讨论,组长将大家的意见进行汇总。

2.分组汇报,培训者将大家提出的办法记录在白纸上。对于学员提出的确定和把握教学目标的方法进行汇总。

①设定教学目标的上限和下限,分层次分水平落实到人。

②以本班学生认识能力发展阶段的现状为基础,有效调整适时整合。

③不仅要以每课为研究对象,还要把总目标进行分阶段、分单元落实。我们缺少这样的高度,须专业的指导。

④多听课或讲座。

⑤反复读教材,仔细钻研,站在学生的角度理解文字。

⑥熟读教材了解编写意图,选取重难点有效整合并突破,紧扣教材课后习题,逐步、分课时解决,每课只选一个切入点分散解决问题。

⑦确实从学生角度出发,确定学生“跳一跳”就能达到的目标。

第四步:提供参考意见。

将有关专家的意见和培训者自己的体会提供给学员,请学员阅读和讨论:哪些方法是自己想到的、运用过的,或者对这些策略有什么新的疑惑,培训者进行答疑。

(一)对于确定和把握教学目标方面,参训者的意见

1.目标的制订。应依据课程标准、学生实际、教师本身、教学文本四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这样制订出来的目标才是合理、准确和有效的。

2.目标的实施。必须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和流程中注意以目标为引领,这样才能切实提高教学的实效,同时,必须妥善处理好预设与动态生成的关系。这里的动态生成又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是目标的动态生成,另一个是为了实现预定目标相关策略的动态生成。

3.目标的评价。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对所订目标是否合理适切的评价,二是对目标达成度的评价。在评价时必须把握的一个核心:是否真正促进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二)对于确定和把握教学目标方面,其他老师的意见

作为语文教师,首先应整体把握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总目标和低中高段的各段目标,备课才能有的放矢。把握了总目标和各年级的目标,教学低段时的备课可“高瞻远瞩”,中段的备课应“瞻前顾后”,而高段备课在冲向总目标的同时能“居高临下”,这样,备课就能做到注意各年段之间的有机衔接,避免“各自为阵”的盲目性。如果把总目标和各年段目标以及各单元目标看作几个不同的“面”,那么,每篇课文的备课就成为无数的“点”,备课时的“点面结合”,就能达到实用、高效。

(三)对于确定和把握教学目标方面,例举专家的意见(丁有宽)

语文能力由听、说、读、写四个要素组成。它们各成系统,又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但它们的地位和作用并非等量齐观。听与读是吸收,是理解,读是理解的重点;说与写是表达,是运用,写是表达的重点,写比读的层次更高,要掌握的条件复杂。要抓住读写能力这一核心,促进听说读写全面发展。

(四)对于确定和把握教学目标方面,培训者提供的意见

1.深入研读并有效把握课程标准,明确语文教学和年段教学的目标。

2.认真研读教参,把握单元和课文的具体目标,切不可盲目教学。

3.能根据学年(学期)目标――单元(主题)目标――课时目标的层级关系,准确确定课时目标的定位。

4.深入研究学生的学习实际,以学定教,突出主要目标。

5.从班级容量、教学时间、学生基础的实际出发,深入思考各种学习方式的可行性和产生的效应,以此来准确掌握和适度调控课堂教学的目标、重点、难点、方法、节奏等。

第五步:整理研训收获,概括解决问题的策略

通过激发疑问、同伴讨论及与专家意见的对照分析,要求学员梳理对“如何准确把握语文课堂教学的目标”这一问题产生的新认识,这就需要他们将这些收获概括总结出来,并激发他们在备课和上课中去运用。

在“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如何进行课堂评价”、“教学方法的优选”等其它几个主题的教学中,我们也是通过这样的基本流程“主题导入――讨论激疑――集思广益――专家引领――反思总结”来进行,在具体的教学策略如“课堂上如何提问”等话题的研训中,还结合了微格教学的方式,进行课例片段分析、试教、二次教学等形式。

二、PCD模式开展研训活动的成效分析和展望

首先,PCD模式要求在培训中明确受训者的困惑是什么。这是参与式课程开发工作的出发点,明确受训者――新教师自身的困惑是什么,将决定培训的内容和目标,这使得培训工作更加具有针对性。而根据新教师的困惑和需求甄选的培训内容,以主题的形式逐一呈现,必将提高培训学习的目标明确性。同时,学员能够将自己的困难、疑惑在讨论中充分表达出来,对每个人来说就起到了提示作用,寻求大家意见的过程是一个相互学习的过程。再者,PCD模式有利于学员理解教学研究的过程实际上是从自己的问题开始进行的过程,解决了不知道教科研工作从哪里入手的问题。

第二,PCD模式要求组织培训的人要确定通过什么方式、手段来满足受训者的需求。这就对培训组织者提出了更为细致的要求:培训的方式、手段不能单一,方式和手段的选择也要从受训者的需求出发。彼得・泰勒提出,在PCD模式中,要以项目教学法为主,这就避免了我们常用的“研讨课――分析点评”的从课例出发的模式可能造成的目标宽泛的缺点,将每一次培训的具体目标进一步聚焦,根据要解决的问题灵活选择研训活动形式。同时,PCD模式要求在培训学习的过程中,将每一个参与者都卷进去,不断地开展思考、讨论、互动、操作和相互评价,让培训者积极地参与并发表意见,避免了听讲式培训的开小差、不够投入等问题,他们不会觉得培训过程是一个枯燥的“受训”的过程,因而参与程度高。

第三,这一模式要求精心设计每次培训内容,避免盲目性。在进行这样的培训时,教者自己也要精心“备课”,考虑要解决什么问题,建构解决教师困惑的策略,保证教师每次的培训有所收获。同时,学员在培训中,结合自己实际,对照专家的观点,对专家的经验、理论有了深入的认识,所总结出来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可以较好地转化到自己的语文教学中,提高了实效。

第四,PCD模式要求在培训中不断地通过调整来完善计划。不同的人接受观点并将之付诸实践的过程不尽相同,不同的参训者以及他们组成的不同团队会产生不同的实际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在培训过程中不断地调整培训课程,并且在培训结束时最终完成培训课程文本的编制,为下一次开展类似培训提供范本。

第五,PCD模式的运行最后要对研训活动进行有效评估。要通过对教师参与培训的效果检测来评价这一培训课程的实施情况,以便了解参加培训者的真正收获在哪里。因为我们开展的活动是项目式、主题式的,因此评估起来比较具有针对性,这也可以检验新教师参加本课程培训的实际收获怎么样,以便对他们进行跟踪指导和培养。

第9篇:法语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口语沟通 开放式教学 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5(a)-0007-01

口语沟通课程是我校开设了20多年的传统课程,对工商类专业学生的沟通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收到十分显著的效果。为适应社会不断的发展变化以及对人才的需求与要求,专业课程组不断总结经验与探索,进行了几次课程体系的调整,使之更加科学化、合理化;为切实培养实用性应用型人,不断调整实训方案与训练体系。

社会上比较流行的“有效沟通”或“良好人际关系”的培训课程,大多是讲座式的,或针对高级管理人员的培训,更侧重理念的培养,不适用于对刚从中学校门走入大学校门的学生的教学与训练。对于刚刚进入大学的学生来说,缺乏社会经验和实际动手能力。大学的口语沟通课程更应侧重在学生的实际能力的训练与培养。在以往的课程训练中,往往是比较封闭的,缺乏与社会的接轨。所以,笔者提出构建开放式口语沟通训练体系,让学生走出校门,在社会的大课堂中,提高自身的沟通能力,切实培养应用型人才。

1 树立切实培养应用型的教育观念

1.1 以学生为本,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

以学生为本,就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体现在口语沟通能力训练上,首先调整培养目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学习的效果出发,在训练目标上体现能力的培养,也就是在教给学生一些科学的、基本的训练方法的同时,鼓励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主动地进行训练。

首先,要加强学生心理素质训练。训练体系中,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是训练第一步。主要从克服口语沟通的心理障碍和培养学生沟通的积极心态入手。

由于目前中学教育机制的局限,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学习的关注点的改变,在口语表达上呈现反比的发展。也就是说,年龄越大,当众口语表达的机会、愿望、能力反倒下降。学生进入高校后普遍存在着一些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对自身口才没有正确了解、不重视口语沟通能力的培养,当众讲话紧张局促。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在培养目标上把其作为课程重要的培养的具体目标,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里心理克服障碍,尽快投入正常训练轨道。

从课程训练角度讲,学生在参加训练时,有没有一种积极参加训练、全身心投入训练的心态,是训练成败的关键。从口语沟通活动角度讲,能否以积极的心态去处理人际关系,是口语沟通活动成败重要因素。为此,我们把培养学生积极踊跃参加训练热情和以积极的心态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作为本课程的又一重要培养目标。在讲授和训练中,要把这方面内容贯穿始终。

其次,把注重培养学生的“三德”。所谓“三德”,是日本文化名人筱田雄次郎在《人怎样战胜自己―― 自性清净法导论》[1]中提出的“信”(信念)、“望”(希望)、“爱”(爱心)。他认为,每个人的成功的概率都是50%,“信”与“望”就像两个车轮,“爱”就像车轮的轴,只要充满信心、坚定信念,拥有希望和爱心,就会克服人生的困难和挫折,大大增加成功的胜算。

1.2 以实践为本,完善能力培养体系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认识到课程的培养目标是课程总的导向、是课程发展的基础、是训练体系的核心,如果总的导向有问题、目标定位不准,训练就会偏离航向,将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甚至会影响专业培养目标能否实现,是能否培养出合格人才的大问题。因此,必须充分重视课程培养目标的制定工作。

口语沟通课训练是一种大强度、大容量的训练。在以往教学中,容量上还可以,强度不够、深度难度不够。训练次数和课堂时间的充分运用都达到了一定水准,但训练质量不很高。课下和课外利用率不高。真正的实践实战几乎没有。就是说训练方案的科学性和实践性不够,学生参加训练的投入深度不够,训练的针对性也不够,造成训练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所以,一是要细化训练方案,训练目的、内容、要求要详细、具体。尤其内容要注意有深度、广度,有实战性;二是要高标准、严要求,尤其是对水平一般化和较差的同学;三是要加强训练的针对性,加强对学生训练的评析。

2 构建开放式教学训练模式,变模拟为实战

训练手段的多样化,是我们一贯倡导的训练理念。除强化原采用的各种训练手段,如,师生互动式教学、游戏教学、情境教学等方法,适当增强训练次数和内容,在具体题目设计上多下功夫,更主要的是要增强一些新的训练手段,真正构建起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变模拟实践教学为实战教学。其核心是在老师的指导下,除在课堂上设计模拟仿真生活、工作环境,如社会环境、办公环境等,还要让学生真正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走进生活、走入社会。由以往的口语沟通训练立足课堂,变向书外开放、向课外、校外开放;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贯通,构筑一套崭新的口语沟通实训新体系。

具体做法是:打破封闭和僵化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让学生多一些学习的自和自由度,课堂上创设情境进行模拟训练,使之具备良好的口语沟通能力的基础上,投入到社会实践和生活实践中,紧紧围绕口语沟通训练内容,挖掘口语沟通训练内涵,实战演练。使课堂上规范的言语训练与生活中实际的言语沟通糅合在一起。主要设计这样几个环节:如到公共场所运用所学的沟通技巧与陌生人搭讪、攀谈、求助等,检验真正的人际交往能力;去公共场所如超市、书店等介绍图书、推销商品等,学会根据不同的对象,完成不同的沟通目的;去人才市场、企业、社区真正去求职等,通过自己的口语表达,展示自己的风度、才华和能力,推销自己;采访名家名人或弱势群体等,学会与不同层次、不同级别的人沟通。这样,使已习惯了课堂训练氛围、不再感到局促紧张的学生,真正成为社会的一员,增加实训的深度、难度和广度。

同时,要构建科学的口语沟通能力测评体系。测评是检验落实课程标准和教学效果的手段,也是对学生口语沟通能力水平科学测评既科学又便于操作的基本方法。本课程在学生口语沟通能力的评定上,始终采取以单项测评和综合测评相结合,平时训练考察为主,期末考试为参照的办法,并制定了相应的评分办法。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受到学生的肯定。为进一步更科学的进行测评,尤其是对新增的一些实战训练,应该修定制订一套新的单项定级综合评分办法,是评定的可操作性更加具体。另一方面,在原有的教师测评和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以教师评定为主的方式,改为以学生自评、互评为主。其结果分析应采取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等级制和鼓励性相结合的方式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