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大学法语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究

大学法语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究

摘要:课程思政在高校不仅仅是思想政治课的主要内容,外语学科也应深挖思政元素,培养“一精多会、一专多能”的具有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国际化人才。文章分析当前大学法语课程思政教学存在的问题,探讨智慧平台赋能的大学法语“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思路,以期为高校的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大学法语;课程思政;智慧平台;教学改革

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从国家层面对高校思政建设做出了整体设计和全面部署,并明确指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要提升教师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科学设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建设全过程。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在2021年2月工作要点中指出:要紧紧抓住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健全完善所有高校、所有教师、所有课程育人网络,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而疫情常态化智能平台介入的教学模式是基本教学范式,它重新定义了教与学的新型关系,重塑了课堂体系、课程内容和教学组织的优势。国内高校法语教师在修订课程大纲、修改课程设置,在教材中添加思政元素方面做了很多的研究。黄健钧提出在法语教学中通过修订大纲补充思政素材,杨选在大学法语教材编辑方面从提高法语教师传统文化素养方面做了探讨,宋筱晶在法语专业课程《高级法语》翻译方面做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探讨。但是对智能平台赋能的大学法语课程思教学改革研究还处于初始阶段,因此进行大学法语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一、当前大学法语课程思政教学存在的问题

第一,大学法语作为英语专业学生的第二外语,零起点、课时少、任务重,学生在学习时更侧重语言知识和技能,教师采用传统的线下课堂教学方式很难有效融入和推进课程思政教学。第二,部分法语教师局限于课时、教材内容和课程思政能力水平,无法做到课程与思政的高度契合,难以产生协同效应。第三,缺乏与大学法语教材契合度高的思政素材,再加上部分法语教师对课程挖掘的深度不够,很难做到在教学中“润物细无声”地将思政融入其中。如当前大学法语课程的思政内容为任课教师自己查找随机添加,缺乏系统性、延续性和启发性。而随着智能平台辅助教学模式的不断成熟,合理恰当地运用已有的智慧教学平台雨课堂和MOOC等,将课程思政通过线上线下的教学模式相融合,已成为新的趋势。

二、智慧平台赋能的大学法语“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思路

大学法语是英语专业学生本科教育阶段的通识教育必修课程,在多语种外语人才培养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大学法语课程是高等学校人文教育的一部分,兼有实用性和人文性的双重性质。就实用性而言,大学法语主要是让学生掌握扎实的法语听、说、读、写、译等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充分了解法国文化,提高综合文化素养,成为跨文化的交际人才。就人文性而言,法语教师在法语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应在充分尊重课程特点的基础上将课程内容与思政内容有机融合,融入家国情怀、民族认同、文化、文明等,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形成适合本课程的课程思政体系。法语教师要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中国的历史文化,并与目标语国家及地区相比较,客观并全面地认识当代中国,形成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民族认同感。这样,学生在法语语言学习与不同文化的浸染中,会逐步形成全球化视野,具有家国情怀与大国格局。下面,笔者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1.引领赋能,立足本身,教师自我思政素养提升

高校教师应该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素养:较高的政治修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师德师风育人素养,较高的专业能力素养,以及一定的科研创新能力和熟练操控信息技术的能力。政治素养是高校教师必备的首要素养,同时也是国家对高校教师的基本要求。要想提高高校外语教师的政治素养,就要提高其思想政治意识。只有高校外语教师的思想政治意识提高了,其才会自觉地在外语教学中挖掘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第一,对高校外语教师进行课程思政的培训,提升其思想政治意识。第二,评选思政示范课金课,通过发挥优秀课程的示范带头作用创建模范引领机制,以便于其他教师进行观摩和学习,进而提升政治素养。第三,可以创建思政课程教研室,让外语专业任课教师、思想政治专业教师、心理辅导教师、辅导员共同教研探讨课程思政。这样既能使教师在教研过程中打破学科壁垒,也能让教师进行知识融合,进而提升教师的政治素养、管理能力。

2.建立思政语料库

大学法语的教学更侧重于语言技能本身和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而交际离不开文化的交流和传播。这就要求教师做到不忘本来、吸收外来,进而更好地面向未来。基于此,教师要在有意识地选用丰富的法语语言文化素材的同时,深入挖掘与教材内容相关联的课程思政元素,增加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时政前沿的热点新闻,精选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国情怀、“四个自信”、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语篇素材。教师要增强教学内容的广博性、趣味性、知识性、引领性,激发学生学习法语的兴趣。这样,能让学生在文化比较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文化自信,加深对本民族的文化、价值观的认同感,深层次领悟不同文化背后蕴含的话语思维和逻辑思维,提升思辨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性思维能力。

3.智能平台赋能课内课外网络交互教学设计

教师要借助中国大学MOOC、雨课堂、微信平台等智能平台,增强课程思政的趣味性、参与性、讨论性、协作性,化有形于无形。在线上课前预热中,教师将与课文主题内容相关的思政内容以视频或课件的方式上传到网络智慧平台,并布置相关的任务让学生讨论问题,进行回帖。在线下课前导入中,教师通过筛选平台热门学生的回帖并进行课堂讨论,能“润物细无声”地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从而引出课程主题。在线下知识讲解中,教师对文章进行分析归纳,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教师也可加入我国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在线下总结陈述时,教师可让学生对文章主题和中心思想进行总结陈述,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除此之外,教师应以课后思考问题的方式,引入与本主题相关联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四个自信”、中华传统文化、中西方文化意识差异对比、全球视野、家国情怀等思政内容,潜移默化地增强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课后思考问题的提出,使思政教育具有延展性、发散性、延续性,达到了课内、课外、网络网格化的“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的目标。课内教师发挥引领作用,通过任务、布置作业、小组辩论、课程讲授与分析等,严谨治学,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了榜样。课外教师通过组织法语活动比赛等,让学生用法语讲中国故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了世界。

三、结语

总之,为适应当前世界经济格局多元化、全球化的需求,通过课程思政改革培养具有国际视野、民族认同、“四个自信”、家国情怀的高素质国际化人才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为此,本文对智慧平台赋能的大学法语课程思政改革进行探索,并提出大学法语融入课程思政的方案。而这些方案是否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还需要广大教师通过教学实践来验证,以构建高校课程思政体系。

参考文献:

[1]曾湘云.基于“课程思政”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探究[J].校园英语,2018(47).

[2]和伟.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路径探究[J].中州大学学报,2019(06).

作者:何利娟 单位:唐山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