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大学生礼仪指导范文

大学生礼仪指导全文(5篇)

大学生礼仪指导

第1篇:大学生礼仪指导范文

一、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心理问题现状

1.大学生心理状况调查。通过查阅潍坊职业学院大学生心理服务中心近5年来存档资料,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发现,目前高校大学生的心理状况令人担忧,大学生已成为心理弱势群体,心理处于亚健康状态的学生约占50%左右,存在心理障碍的学生约占14%左右,存在心理障碍的学生约占3%左右。该群体存在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自卑、焦虑、抑郁、强迫、恐惧及性格障碍等形式,大学生是处于特定年龄阶段的特殊群体,出现心理问题和障碍也属正常,之所以人数比例较大,甚至出现一些不良后果,更多的是因为学生的心理问题没有得到及时的调适和解决。

2.大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因素诸多,有来自于家庭、社会、学校等方面的环境因素,也有个人境遇、自我调控不当等方面的个人原因。各种因素导致在校大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和障碍大致有四类:交际困难造成心理压力、对网络产生过于强烈的依赖性、角色转换与适应障碍、学习与生活的压力。

3.大学生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的危害。如果上述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疏导和解决,久而久之便会衍生更多的心理疾病,以致造成心理和精神上的巨大压力,使学生陷入焦虑、烦恼、孤独、恐惧等症状中不能自拔,严重者甚至出现精神低落、生活空虚、厌学、心理承受能力低、社会适应能力差、畸形消费等现象甚至破坏公物、吸烟、酗酒、焦躁易怒、打架斗殴等自我伤害、危害他人的行为,不仅不可能很好地参与学校、社会生活,还有可能给家庭和社会造成负担。

二、素质拓展训练应用于疏导大学生心理障碍的意义

1.素质拓展训练作为体验式教学的一种,具有独特的优势。拓展训练以其特有的“先行后知”的教育方式,灵活多变的教学内容,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心理障碍疏导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本身过于突出体验的重要性,侧重于体验式学习,忽视了思想和行为上的“反思”和“引导”。通过拓训项目体验和心理疏导相结合的方式在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必将发挥其自身的优势。

2.素质拓展训练疏导大学生心理障碍,更容易被大学生接受。各学校一般都设有心理咨询室,但是很多大学生对于自己的心理问题并不自知或不愿承认,有的出于害羞或是怕被别人误解的心理,不愿寻求心理帮助,导致高校大学生的心理调查存在局限性,心理咨询室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同时,传统的心理咨询疏导,主要通过谈话形式为主,咨询师通过来访者的主观描述和相关询问进行分析,易造成咨询师抓不住问题重点,咨询分析停留在表层,因而对来访者的心理疏导也很难深入长效。但如果通过拓训项目体验,实时观察大学生在不同项目、不同环节中的行为表现和心理映射,同时,结合大学生心理调查,对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和障碍有一个更为真实、全面的了解,为与大学生心理问题相关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3.素质拓展训练疏导大学生心理障碍,有较为明显的效果。拓训项目大多安排在户外,设计新颖、过程刺激,在特定的环境和气氛中,学生参与积极性高,能主动去体会、去解决问题,在项目体验过程中,心理会受到挑战,思想会得到启发,就像一个安全的、充满真诚并富有挑战性的心理实验场。总结多年来参与学院培训学生素质拓展活动的效果和感受,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针对性地设计体验项目,在拓训师的引导下去思考、发现、醒悟,心理问题会在潜移默化中得以缓解。如高空断桥项目,体验“断桥一小步,人生一大步”,从而克服恐惧,增强自信,能有效地缓解和克服“恐惧症”,同时辅以专业的心理疏导,对解决“恐惧症”心理障碍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三、结语

第2篇:大学生礼仪指导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礼仪教学;人文素养

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提升人才培养目标,要从构建良好的学生人文素养中,兼顾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大学生人文素养是其成才教育的必备条件,更为其走向社会、胜任岗位奠定坚实基础。结合《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规定》要求,将“人文素养”作为贯穿教育的全过程。要强调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突出大学生主体性、实践性意义,从礼仪教学中,助推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习得。

一、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基本内涵

“人文素养”,“人文”主要指各类文化现象及知识;“素养”主要指平时的修养。对于大学生“人文素养”内涵的解析,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人文知识。人文知识主要体现在人的精神文化生活领域,如文学类知识、历史学知识、艺术类知识,这些是构成“人文素养”的必备条件之一。二是人文思想。人文思想主要是与人文知识相关联的基本理论及思维逻辑,强调人的自主性,突出人在社会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如“人本”理念。三是人文方法。人文方法主要体现认识人文思想的方法,以人的实践性为判断标准,注重人的感受、体验、领悟,通过运用人文方法来解决社会生活问题。四是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对人类文化、文明的集中凝练,体现了人类的文明智慧。人文精神具有时代性、民族性,对人的价值、人性的完善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如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决定了人的人文素养发展方向。

二、礼仪教学对发展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意义

从人文素养培养实践中,礼仪教学是重要途径。其意义有三点。第一,通过礼仪教学,让学生认识和提升高尚品德。对于一个人,衡量其综合素养的尺度中,除了能力,更要看其品德修养。良好的思想品德是一个人立足社会的基本条件,通过礼仪教学,首先要让学生认识礼仪知识,了解礼仪文化,用良好的礼仪操守来规范自我,提高自我品德修养,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获得认同。同样,礼仪教学所涵盖的内容广泛,具有生活性、实用性、贴切性特点。在大学生人文素养培养中,从礼仪课程教学中,让学生习得仁义礼智信、习得温良恭俭让,习得知荣辱、明是非、辨善恶、守秩序的良好操守,具有正直、责任意识等。第二,通过礼仪教学,让大学生规范自我言行。“明理修身、明礼诚信”。[1]对于“礼”,贯穿于人的一生,彰显一个人的文明修养。通过学礼、知礼、懂礼、用礼,让大学生的言行更文明。相反,不懂礼、缺乏公德心,说脏话等不文明行为,更反映了礼仪教育的缺失。第三,通过礼仪教学,来发展大学生的审美修养。端庄的仪容、从容的举止、得体的服饰、文明的谈吐是礼仪教学的基本任务,也是塑造大学生良好形象的基础。从礼仪教学实践中,既要关注礼仪知识的学习,更要从礼仪文化践行中,让学生内外兼修。提高大学生的礼仪审美素养,懂得美、理解美、践行美,拥有高尚、正确的审美观。

三、当前礼仪教学中人文素养缺失的问题

从素质教育改革到高职礼仪课程教学,礼仪素质作为大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构成,在教学模式、方法、实践中,依然存在突出问题。体现在三方面。第一,礼仪课程缺乏准确定位。礼仪教学是建立在礼仪课程上,而礼仪课程因定位不准,多以选修课、公选课为主,课时少、课程教学缺乏有效监督,使得礼仪课程教学成效不明显。由于对礼仪课程缺乏足够重视,在教学计划、教学安排、内容考核上,存在随意性,学生学习积极性不强。礼仪课程是礼仪文化的重要体现,让学生学习和掌握必要的礼仪知识和技能,以礼化人,以礼育人。在学习生活中,一些大学生不懂礼仪文化,放松对自我的礼仪要求。如随地吐痰,公共场所大声喧哗,在与人交谈中随意插话、打断他人讲话,乱丢垃圾,踩踏草坪,对他人的劳动成果不予尊重。一些学生对自我情绪缺乏调控,言语粗俗,缺乏礼让与谦恭,给和谐校园建设带来不良影响。第二,礼仪课程教法单一。从课堂教学实践来看,对礼仪知识的讲解,重理论、轻实践,缺乏应有的实践性,学生对文明礼仪知识,仅仅停留于认识层面,未能真正落实到言行中。同时,教法被动,教师讲,学生听,课堂氛围呆滞。礼仪教学更具操作性,没有实践体验的礼仪知识,无法让礼仪文化入脑、入心,必然降低了课程教学质量。礼仪课程具有综合性、实践性特点,很多院校在礼仪课程设置与教学实施中,忽视学生言行举止的体验与感悟。对理论讲解过多,学生缺乏实践应用,导致“知行”不衔接。将道理,学生一听就懂,但对于礼仪素养,很难内化于心,在实践中更无法践行。礼仪教育实践与理论脱节,与礼仪课程不重视,礼仪教学方法单一有直接关系。礼仪素养体现了大学生的道德与情操,更是一个人综合素能的集中体现。礼仪教育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其教学质量大打折扣。第三,对人文教育缺乏深入展开。礼仪教学停留于知识的传授上,忽视礼仪教学与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关联与互融。“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在礼仪文化及礼仪教学中,自身的言传身教,要做到率先垂范。但现实中,很多礼仪教师并非科班出身,甚至未接受礼仪系统知识、技能培训,更缺乏实践教学经验。礼仪教学的引领者是教师,教师自己无法做到“率先垂范”,一些“半路出家”的教师,在礼仪课堂上“现学现卖”,停留于礼仪文化的形式上,难以抓住礼仪素养的本质与隐性要素,导致礼仪课程成效不明显。在知识、语言、行为、操守方面,无法给予学生积极的熏染,学生的人文情感也无从谈起。另外,由于教师礼仪素养有待提升,对人文美的理解,对人文精神的培育,也出现价值错误问题。如礼仪教学过于功利性等。

四、从礼仪教学中完善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改革建议

(一)明确课程定位,完善礼仪课程体系课程是教学的基础。在礼仪教学中,礼仪课程建设是根本。关注大学生文明礼仪行为教育,要将礼仪教学与人文素养、职业综合竞争力建立协同,从提高大学生良好品行、职业操守中,丰富礼仪教学内容,改善和提高大学生文明礼仪形象。课程建设,要细化礼仪教学目标,确立其在大学生全面成长中的地位,确保礼仪课程教学规范性、实效性。建议,在课程内容上,积极引进优秀教学资源,包括各类高校礼仪课程库,对礼仪课程内容进行优化。如增加礼仪沟通实训内容,结合不同学科专业,设定适宜的礼仪教材,配置与礼仪教学相关的设施设备。

(二)注重教法改革,提升礼仪课程成效礼仪教学,要创新教法。贯彻人文精神,将人文素养置于核心地位。在教法上,要强调学生自主意识,建立平等、尊重、信任的师生关系。要关注学情,激发学生对礼仪素养的学习热舞。如在探讨礼仪知识时,可以引入真人实战演练活动,让学生从人际交往中学会尊重,懂得理解,收获信任。对教材进行研读,落实人文素养目标。从礼仪课程教学中,将学生言行、气质、职业素质作为培养重点,通过人文知识学习,围绕社会、生活、文化等领域,渗透相应礼仪知识,寓人文素养于礼仪活动中。[2]教法的变革,要明晰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要强调礼仪课程教法多样性。如任务驱动法、案例法、模拟演练法、情境教学法等,让学生能够直观感知、深切体会礼仪文化,从礼仪教育中展开探究、交流与分享,逐渐提升大学生的礼仪素养。另外,完善礼仪考评体系。关注大学生人文素养,要从礼仪考核中,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细化多元化礼仪课程评价标准,着眼于大学生成长需要,联系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让课程考评更客观、更周全、更准确、更有效。

(三)加强师资建设,提升礼仪教学质量优秀的教师队伍是确保课程教学的基本条件,结合礼仪课程教学,要加强教师礼仪素养的提升。人文育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典范,教师通过自我礼仪素养,以优良的品格、高尚的操守,影响学生。教师是学生礼仪素养正确榜样,其举止言行要合乎规范、顺乎礼仪。教师要强化自身礼仪知识、素养的提升,用自己的行为来感染学生的思想,获得学生的认可。一方面,教师要加强礼仪专业学习,端正课程育人观;另一方面,提升教师综合素质,从礼仪知识、道德修养、人格力量,来胜任课程。另外,教师要通过自学、进修、培训等方式,交流和积累教法经验,来提升礼仪育人质量。礼仪课程教学还要积极拓展礼仪实践内容,聘请专门的礼仪师资,充实到常规礼仪培训与岗位礼仪的指导队伍中,让学生能够领会礼仪文化,外显于形,内化于心。

(四)重视礼仪实践,拓深第二课堂礼仪教学与大学生人文素养的融合,要从礼仪实践中,丰富学生的礼仪体验。第二课堂的开设,将礼仪知识与实践协同起来,突出礼仪教育的灵活性、真实性、丰富性。创设礼仪学习环境,如橱窗文化、楼道文化、教室文化、宿舍文化、食堂文化等,拓深礼仪育人渠道。加强对校园网、校园微信公众号、网络化礼仪资源的整合,以宣讲文明礼仪,践行礼仪操守,争做“典范”等活动,让大学生从礼仪教育中获得人文情怀。另外,推进礼仪讲座、礼仪话题辩论、礼仪情景剧展演活动,让学生从体验中获得礼仪素养。校园是礼仪文化建设的隐性载体,要将礼仪教育与校园文化整合起来,搭建“学礼、知礼、有礼”校园环境。如在校园制度建设方面,开展“争做文明大学生”活动,从文明行为、文明用语、文明交际、文明服饰等方面,以制度来规范学生的礼仪。注重礼仪硬件设施投入,如开辟礼仪实训室,更新和购置相应的教学设施、设备,让学生能够多途径获得礼仪知识,参与礼仪素养学习。在校园文化氛围上,将历史文化、校园精神、礼仪知识整合起来,关注学生优秀礼仪品质的养成,让更多的大学生能够从礼仪教育中感受人文情怀。

五、结语

礼仪教学,要坚持思想道德建设为中心,促进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借由此,提高大学生“向上的力量”“向善的力量”,要着力构建礼仪文化课程,让大学生从礼仪知识、观念学习中,调控自我思想和行为,修正自我人格。学习礼仪、践行礼仪。从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高度,多途径展开礼仪教学,打造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懂礼仪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张丽.高校礼仪课程与思政教育的融合路径[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20,18(04):30-33.

第3篇:大学生礼仪指导范文

关键词:职业院校;礼仪教学;措施

职业院校在开展礼仪教学的时候必须要结合职业素养,真正地了解和掌握职场的需求和要求,礼仪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加强学生们的礼仪观念,并且形成良好的礼仪习惯,提高学生们的综合素质。

一、礼仪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职业院校中,礼仪教学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对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更好地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就目前来看,当前的礼仪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通识教材多,专业教材少目前职业院校的专业礼仪教学大部分都是服务礼仪教材,服务礼仪教材的主要内容包括职业形象礼仪、表情礼仪以及会面礼仪等,其中职业素养角度下的礼仪教学内容与服务礼仪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最终造成了目前院校的通识教材比较多,但是相关的专业教材比较少,并不能满足职业素养的要求[1]。

(二)课程教学目标不具体我国各个职业院校积极地培养知礼行礼、行从德礼等礼仪课程目标,这些目标大部分都是口号和情感方面的共鸣,具体的培养方法和步骤还不是十分的明确和清晰,礼仪课程目标必须要保证与学生们的实际情况、专业情况相符,并且要围绕着知识、能力以及素质等多方面的学科开展礼仪教学,才能够真正地提高礼仪教学的效果和水平[2]。

(三)课程教学内容理论实操失衡根据相关调研表明,大部分职业院校开设了礼仪教学,其中占据了87%,课堂教学内容主要就是以现代礼仪为主,教学内容更是以理论知识为主,实践课程比较少,最终造成了礼仪教学内容比较僵化、枯燥乏味,无法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和热情[3]。

二、完善礼仪教学的主要措施

礼仪教学涉及到的内容比较广泛,为了更好地提升礼仪教学的质量,就需要结合实际不断地完善礼仪教学的内容,常见的完善礼仪教学的主要措施包括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设实践项目必须要积极地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主要可以通过实践项目创造相应的情境,才能够激发学生们的求知欲,引发学生们的思考,目前礼仪教学主要开设了实训课的教材,创设项目情境,比如服务礼仪、接待礼仪以及送别礼仪等诸多内容,对丰富礼仪教学内容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必须要予以重视和创新,才能够完善和创新礼仪教学方法,提高学生们的综合素质[4]。

(二)开展礼仪达标活动礼仪活动开展质量的好坏一定程度上要依靠达标活动的评价,因此,开展礼仪达标活动是必须的,是完善礼仪教学内容的重要措施,在当前的形势下必须要引起高度的重视。必须要结合礼仪教学内容积极地开展礼仪达标活动,其主要可以分为学习阶段、实践阶段以及达标展示阶段等,学习阶段主要就是指在专业的范围内对礼仪知识进行系统的学习,礼仪实训阶段主要就是结合专业实际情况对学生们的礼仪行为进行专项的训练和学习。达标展示阶段就是根据教学内容让学生们进行礼仪比赛、展示等,学生们可以利用课外时间对礼仪进行不断的训练,教师对达标的学生予以一定的奖励,促进学生们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5]。

(三)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两者相互影响,相辅相成。两个方面都要兼顾到,都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为了能够调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职业院校应该积极地开展礼仪比赛,达到以赛促学的目的。校内职业礼仪大赛可以进行科学、合理的分阶段开展,主要可以包括礼仪知识问答、礼仪故事演讲以及礼仪情景剧等,促进职业院校礼仪教学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最终达到以赛促学的目的,大部分学生积极地参与礼仪大赛才能够对自身进行明确的定位,变得更加自信、阳光。礼仪所赋予的应该是正能量,通过校园礼仪展示之后才能够不断的规范学生们的行为规范,最终提高学生们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

(四)开展礼仪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礼仪课程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运用到实践中,更好地对实践活动进行指导,从而不断提高实践活动的质量。职业院校必须要积极地开展礼仪公益活动,比如进企业、进社区以及服务大型礼仪活动等,鼓励学生们积极地参与到礼仪公益实践活动汇总,通过校园开放日等平台做好礼仪的宣传展示工作,积极地开设礼仪社团,组织志愿者进入社区做好礼仪巡讲工作,制作礼仪微视频,帮助学生们成为传播礼仪的使者,在做公益工作的同时能够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可以积极地参与到弘扬中华礼仪公益万里行活动,在实践中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礼仪水平和意识,可以构建人文讲座、学生科技节以及学生挑战杯竞赛等诸多文化娱乐活动,将礼仪融入学生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才能够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礼仪教学的过程中不仅应该帮助学生们学习到基础理论知识,还应该提高学生们的礼仪意识和实践经验,可以组织学生们进入社区志愿服务,积极参与到国内外重大活动等,才能够不断的扩展学生们的视野和实践经验。

(五)根据调查问卷的结果调整教学的侧重点本研究者通过151份调查问卷,针对潮汕及粤东地区的各行各业,包括国企、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上市企业、外贸企业、银行业、培训机构等单位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87.1%的雇主对礼仪的了解程度不高,只了解一点,说明潮汕地区的礼仪教育普遍缺失,礼仪培训市场有待开发。87.1%的雇主希望员工具有良好的职业形象和职业素养,并且掌握礼仪的相关知识。41.94%的雇主对员工的表现不大满意,原因是员工缺乏礼仪的教育、工作态度马马虎虎。雇主希望员工掌握的最重要礼仪知识是:办公室礼仪、沟通礼仪、接待礼仪、言谈礼仪。今后的教学内容侧重点可以在这四个内容加长课时及实践内容,让学生加深课堂印象,为学生今后走入社会奠定基础,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专业的职业形象,从而赢得商业机会。

三、如何提高职业院校学生的礼仪与人文素养

(一)确立科学与人文相融合的全新办学理念确立科学与人文相融合的全新办学理念,是提高职业院校学生的礼仪与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都还未形成较为普遍行之有效的模式,实践中礼仪文化素养缺失问题比较常见。为了有效提高学生们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首先要确立科学与人文相融合的全新办学理念,转变传统人文素养教育模式,发挥教育理念的先导作用,以科学的教育理念指导实践活动。另外,职业院校的职能部门分工和配合应予以调整,教务处、图书馆、院系等单位都要主动承担起人文素养培养的重任,保障人文素质教育课时充足的同时,及时更新拓展教学资源,结合院系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情况,展开第二课堂实践教育活动,为学生摄取人文素养知识、锻炼理论联系实践能力等提供宽阔的平台和空间。由于众多高校尚未形成规范的礼仪教育体系,当代有些大学生对礼仪知识、礼仪规范、礼仪文化、职业素养的训练还不充分,在行为上存在礼仪偏差的现象也很普遍。因此,建立规范的礼仪教育体系,确立科学与人文相融合的全新办学理念,有助于提高礼仪教育的效果和效率,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职业形象与文化素养,进而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以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二)构建大学生礼仪文化素养教育模式根据多年来的实践经验表明,礼仪文化素养教育的实践与探索,为了能够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必须在人文素养教育中,及时构建大学生礼仪文化素养教育模式,要明确人文素养教育的内涵,优化原有课程资源,调整课程配置,在满足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实际需求的基础上,保证人文素养课程种类精而简。与此同时,通过团队带头人与骨干教师融合企业兼职教师较强的实践能力进行课程开发设计,同时采用校企合作共建,建立校内外实习基地,将企业的岗位标准、工作过程、工作内容转化为课程标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内容,将企业的评价和管理借鉴到学生的考核和管理,使校企合作与学生礼仪文化素养的培养相结合,以构建符合学生需要的大学生礼仪文化素养教育模式。

(三)开展大学生礼仪文化素养测评根据大学生礼仪文化素养等级测评,社会和学校才能够真正地了解大学生礼仪文化素养教育的现状,结合大学生文明礼貌、言谈举止、待人接物、人际交往、形象塑造、国学文化等礼仪文化素养进行调查,以明确大学生礼仪素质教育中的不足。首先,学生可通过系统学习免费的大学生核心能力公益课程,经过一段时间的深入研究与学习后,掌握完备的理论知识,参加大学生核心能力等级测评,以获得初级证书,如果没有通过考试,学生也无需灰心,应查缺补漏,重新学习课程知识。在获得初级证书后,学生可通过自主申请的方式参加中级认证考试,通过者获得中级证书,未合格的学生应及时参加提升课程,然后再次参加中级考试;获得中级证书的学生,可以继续通过自主申请的方式参加高级认证考试,合格者将获得高级证书,未通过者应审视个人能力不足之处,继续参加提升课程,不断积累经验和知识储备,日后再次参加高级证书考试。

四、结束语

我国社会经济在新时代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社会对学生们的要求日益提高,不仅需要具有十分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还必须要具有一定的礼仪意识和水平,职业院校必须要从职业素养角度出发,不断地优化和创新礼仪教学方法,才能够提高学生们的综合素质和礼仪意识。

参考文献:

[1]杨雯.新形势下职业院校礼仪学科教学改革刍议[J].课程教育研究,2014(28):181.

[2]胡金木.学校礼仪教育的内在理路及实践要求[J].教育科学,2018(10):14-19.

[3]尹秀丽.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养缺失之现状分析——以呼伦贝尔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5(01):23-24.

[4]郜冰媛,蓝欣,邢飞越.我国高等职业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发展探析[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5(12):20-23.

第4篇:大学生礼仪指导范文

当前时尚化风气日趋严重,学生与道德礼仪渐行渐远,逐渐迷失自我。高职院校校园内男学生脚踏拖鞋横行、进出教室还自认为惬意潇洒;女学生的一些独特发型发色让人瞠目结舌,一些个性化开放化服装如吊带装、超短裙等充斥课堂,逐渐远离学生应有的内敛和朴实。校园内男女学生搂搂抱抱,卿卿我我,公开调情场景屡见不鲜;教室里,学生吃东西、睡觉、玩手机的大有人在;在课桌椅上乱写乱画等屡屡可见。高职院校大学生通过手机短信、纸条、、课桌上涂鸦等行为进行作弊的屡见不鲜,且考试作弊方式日新月异,让老师防不胜防。

礼仪素养缺失原因分析

(一)个人成长环境的影响

当前,我国的公民素质,社会道德修养整体还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作为个体的个人,在社会化的过程中,部分学生没有得到社会的关怀、良好指导及示范,这其中一方面由于家庭对其的影响力不够,特别是对于一些双亲都远赴外地打工,他们的孩子缺失家庭温暖和家庭教育;另一方面,在孩子礼仪修养形成的重要中小学阶段,由于我国过份重视应试教育,对礼仪教育缺乏足够的重视,部分学校甚至缺失基本的礼仪教育课程。童蒙养正时期的礼仪素养教育缺失使得其进入高职院校学习时按固有的思维模式和言行习惯我行我素。

(二)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冲击

当前,社会文化中存在一些不良的风气,一些人道德观念淡薄,缺乏基本的道德意识,尤其在礼文化中有些畸形发展,礼自身的精神价值逐渐被弱化,其物质价值、商业价值被迅速膨胀,礼品的往来成为我们不堪重负的人情债,严重败坏了社会风气,亵渎了中华民族传统的礼文化。高职院校大学生受到社会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竟出现为了评奖学金,评先进,竞选学生干部等而请客送礼,严重亵渎了高校的校园文化,为了有效地抑制丑恶社会风气对学生的影响,高校礼仪素养教育任重道远。

(三)实用化价值取向与多面性的礼仪规范矛盾

当代高职大学生为在激烈竞争中求生存,找到合适的工作,过于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礼仪素养文化随社会风气的腐蚀也日趋功利化,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礼仪素养系统教育在高职院校的全面推进。过于重视对专业知识的索求及一些以功利为目的基本技能的学习,学生实用化价值理念的过分追求,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导致学生的价值取向及人格发展过于单面化及片面化,这势必造成部分高职大学生基本道德修养、礼仪素养教育弱化,出现有才无德、书呆子等难以融入社会的现象,单方面实用化价值取向与礼仪素养的多面性矛盾,不利于高职院校大学生礼仪基本素养的培育。

强化高职院校大学生礼仪素养的途径

(一)把礼仪教育纳入课程教学体系,提高高职院校大学生的礼仪素养意识

大学时期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进一步强化高职院校大学生礼仪素养教育,是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关键,将礼仪素养教育纳入高职院校的常规课堂教学体系,与其专业教学体系紧密结合,配备专业礼仪素养教学师资,使学生从理论上对礼仪素养文化进行理解,并结合思想道德修养系统教育,掌握礼仪文化的一些基本知识,丰富学生们的思想道德内涵。实践表明,接受过礼仪素养系统教育的同学,其为人处事,言行举止,内在散发出的涵养素质、人格魅力等都有明显的优势。

(二)强化教师的身教作用

人们都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不仅是授人于鱼,更应授人于渔,在教授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还要教会学生的学习能力,为人处事的能力,及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教师自身的礼仪素养、言谈举止等常常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尤其是讲授礼仪素养系列课程的教师,其良好的个人素质和修养,散发出的人格魅力等对学生的影响,远超过礼仪书本及课程本身的影响,因此我们广大高职教师一定要注重自身礼仪素质和礼仪形象,保持良好的师德师风及高尚情操,为高职学生们树立榜样。

(三)于实践中强化礼仪素养教育

礼仪素养教育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之就是为了更好地用之,以提高自身道德水准和人格修养。在实施礼仪素养教育过程中应密切联系实际,实施礼仪素养教育的教师要敢于创新教学方法,开拓教学思路,在教学过程中,要别于一般的专业知识教学手段,要将礼仪素养理论讲活,将一些知识点融入到日常生活中,融入到现实社会中,更可在课程上尝试让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模拟,变枯燥生硬的知识讲解为活跃的学生主动参与,提升学生的求知能动性,使礼仪素养文化深入学生心中,进一步升华学生们的礼仪意识。

第5篇:大学生礼仪指导范文

(一)教育水平需进一步提高

大学生漠视生命,道德缺失直接导致了大学生犯罪现象越来越多,我们需要不断反思,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大学生低素质现象的发生。通过反思,不难发现,大学生素质直接与人文教育有着密切联系,目前学校缺乏对大学生的人文旭阳教育,忽视健全心理素质。当前教育逐渐呈现出功利化的取向,造成了很多大学生眼里只有自己,直接导致当代大学生的脆弱心理和极端,根本不能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二)缺乏人文知识与人文精神

就目前情况分析,绝大多数的高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内容比较缺乏,一些理科学生人文知识的学习只能通过应付学分,对自身的人文修养根本没有作用,其教育也是脱离实践,根本不能提高其礼仪素质。很多学生缺乏礼仪修养与人文素质的知识沉淀,没有基本的书写、表达的技能,更缺乏用人文知识进行实践、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前人的传统美德进行了解和无法深入,根本没有系统的人文精神和正确的哲学思想进行指导,导致当代大学生缺乏高尚、积极的爱好与习惯,精神虚无,再加上受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严重影响到了当代大学生的功德意识。

(三)当代社会风气的影响

当代社会,是一个自由言论的时代,整个社会情绪浮躁、眼球文化非常流行。当代大学生无论美丑、是否符合公众的秩序,只要有利于炒作,就可以引起人们的围观,红极一时。这种浮躁的情绪,对于当代大学生的影响是非常消极的。中国传统的美德不能被人们所借用。绝大多数的学生都表现初一些不符合实际的自负、表现出来的行为也被人们哗众取宠。比如在一次歌唱比赛的选秀节目中,一些大学生五音不全的参加歌唱比赛成为实力明星的行为,让人们不断感慨当代大学生的想法。当代社会传媒的影响可能直接影响了思想和文化的沉淀,对大学生了解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根本没有一点帮助。

二、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水平的措施

(一)改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

当代大学生对接受人文素质教育充满热情与期待,渴望通过加强人文素质修养来不断提升自我的礼仪素质水平。因此,学校应该全面提升当代大学生人文素,更新教育理念,转变人文素质的教育模式。充分发挥课堂教育的渠道来源,不断完善人文素质教育的课程体系,通过创新教学内容、方法等方式,强化对当代大学生身心成长起到一定的思想教育、礼仪素养教育。在人文素质课程教育方面上,教师应该注重提高学生礼仪素养的转变,采用互动教育的模式,大力提升当代大学生礼仪素养水平。

(二)营造校园人文文化氛围,强化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首先,在营造校园人文文化氛围的同时,充分考虑人文素质教育的需要,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统一规划并突出其重点,把握校园文化的主流,并不断提高校园文化的品味和档次,努力建设健康向上、生活活泼的校园文化,尤其是在注重开展深收到广大学生喜爱的校园文化活动,不断挖掘其强大的育人功能。其次,注重校园环境建设。承载大学生人文精神的不仅是大学中分门别类的专业教学,在办学中形成的校园环境作为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文化背景,对大学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水平

教师能给学生起到一定的带头作用。教师的学识不仅仅包括其在专业课研究上的深度与广度,其中还包括对人文精神和礼仪素养的深刻理解,对民族文化的准确把握。教师的人格魅力可以直接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其折射出来的社会文化价值,审美情感,都可以在培养人文素养的过程中有一定的参照作用。教师要多读书,研究社会,与时俱进,具有高尚的情操和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思想深度、文化水平和人生经验要高于学生,不断提高学生的精神生活品位,提高他们的思想境界。只有高素养的教师才能培养初高素质的学生。因此,建立高素质、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大大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是引导当代大学生积极学习和正确吸取人类优秀文明的成果,自觉鉴别和抵御各种腐朽落后的思想文化是非常关键的。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