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大学生创业论文范文

大学生创业论文全文(5篇)

大学生创业论文

第1篇:大学生创业论文范文

摘要:大学生是最具创业活力的群体,如何培养其创新创业能力,已成为创业研究的重点。以财经类院校大学生为例,针对“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问题,分别从大学生创业构思、创业管理,创业风险防范三个方面,提出了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有效途径与方法,为“互联网+”时代财经类院校创新教育与创业型人才培养提供一定的指导与参考。

关键词:互联网+;财经类院校;大学生创业;创业能力;创业管理

“互联网+”是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变革。一直以来,互联网经济产业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已经逐渐成为世界一级的经济交流平台,并且为大学生构建了相应的就业创业平台,使得我国大学生创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1]。目前,创业能力培养已成为高等院校创业教育的关键。本文针对财经类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分别从大学生创业构思能力、创业管理能力、创业风险规避能力展开研究,为“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1大学生创业构思能力培养

创业构思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发现并满足人们未满足的市场需求的过程。对财经类大学生来说,如何进行创业构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1从社会环境的变化发现创业机会

每一个行业的存在和发展状况,都与社会环境密切相关。社会环境的每一次变化,在给一些行业带来毁灭性打击的同时,也会带来一些新的商机。一个创业型企业的诞生,是创业者自身构思能力与社会创业环境要素整合的结果。因此,在产业结构、科技、政府政策、经济信息服务、价值观与生活形态的变化等方面,创业者都应密切关注,从中找到自己的创业项目。财经类大学生可以通过积极参与社会经济领域的创新活动,有意识地从中发现创业机会,与有经验人士交流合作,从而培养企业家精神和市场竞争意识,努力提高创新意识,锻炼创业能力。

1.2从自身优势发现创业机会

分析自身优势和特长主要考虑以下因素:自己所学专业和自己最熟悉的行业、拥有的可支配资源优势,如自然资源、区位资源、文化资源、技术资源等。在自己熟悉的领域和区位,比较容易掌握行业发展的趋势及其关键技术,对本行业和专业领域里的从业者也比较熟悉,这构成创业的优势条件。创业机会主要是指具有较强的吸引力、较为持久的有利于创业的商业机会,创业者据此可以为市场提供有价值的产品或服务,并同时使创业者自身获益。相比理工类院校,财经类学生思维活跃、接受新事物快、适应能力强,掌握了一定的经济、管理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在创业上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1.3从现实生活存在的问题发现创业机会

首先,可从商品的缺陷和消费者的不满、抱怨发现创业机会。任何商品都可能存在不足和缺陷,分析商品的缺陷和消费者对现有商品的不满、抱怨,从解决人们苦恼和困扰的问题角度出发,就可能从中发现创业机会。其次,可从市场需求缺口发现创业机会。所谓市场需求是指某种商品的市场流通供给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的市场空白部分。在我们的生活领域中,就存在许多可供开发的市场需求。如今,互联网技术深入到社会生活中,改变了传统的衣食住行游购娱状态,也为大学生创造了大量的创业机会。利用“互联网+业务”的模式,发现未被满足的市场需求,就有了实施创业并获得成功的前提。表1列出了5家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都是在各自领域解决人们的难题,让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舒适。因此,创业的关键就在于能不能发现潜在的市场需求,并将满意与愉悦及时送给消费者[2]。

2大学生创业管理能力培养

2.1大学生创业计划书的写作

创业计划书因其涉及的行业和领域的不同,在具体细节上会有差异,但任何一份成功的创业计划,都应该从创业者的角度、投资者的角度和市场的角度来考虑计划书的基本内容。从创业者角度看,通过创业计划书的写作,可以使创业者对新创企业从技术到资金、从组织到管理、从营销到公司策略、从产品到销售等问题进行全面的评估,并对企业可能遇到的风险,包括资金、政策坏境、投资环境、市场风险等做好事前的应对预案。这可以迫使创业者实事求是地考虑以下问题:项目实施能带来什么影响,可行性如何,服务对象是谁,产品和服务怎样进行合理的市场定位,怎样处于不败之地等。从投资者角度看,创业项目能不能给他们带来预期收益,创业计划书应对风险和经营战略是不是切实可行,行业的未来发展前景如何,创业项目应对市场风险的措施能否奏效,能不能自由退出市场等是投资者最关注的问题。从市场角度看,需充分考虑市场有多大,市场的发展前景如何,潜在的消费者有多少,潜在的竞争对手力量有多大,替代品和潜在进入者构成多大威胁,怎么培育产品和服务的目标市场等问题[3]。

2.2大学生创业的市场营销

大学生作为特殊的创业群体,既缺乏资金又缺乏社会关系,要想在市场上站稳脚跟,最主要的就是做好创业的市场营销。首先,掌握开发客户的技巧。开发潜在客户,赢得潜在的投资者青睐,把握一个总体原则,即要在适当的时候,选择适当的地点,用适当的语言推销自己;搜集潜在客户的详细资料,对客户的作息、上班时间、业余爱好、一些直接联系人,都要有准确的把握。其次,差异与无差异营销相结合。差异营销就是为不同的市场设计、提供不同类型的产品。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和人们需求结构的多元化,无差异性市场营销适用的空间越来越小。因此,对于一个新创企业,在初期可采用集中性市场营销或无差异营销战略,在取得一定的成功之后,就可以选择两个或更多的细分市场进行差异性营销。最后,树立正确的营销观。财经类大学生要做好创业的市场营销,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营销观念本身要正确可行。一些新创企业,由于一时间难以找到切实可行的营销策略,往往会在市场上寻求成功的经验,但一些创业者不顾自己的产品和技术特点,盲目跟随别人的步伐,不对自己产品或服务进行市场细分,难以打造真正属于自己的品牌[4]。一个新品牌,要在商场和消费者心里留下印象,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盲目跟风会误导消费者,会将产品定义为某个知名品牌的变种,久而久之,品牌将无法打开市场。

2.3大学生创业的财务管理

作为最初创业的管理者,首先,要明白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的含义。即明确企业资金来源与去向,各类成本结构以及营运、理财、投资、利润水平等活动的现金流入和流出状况。其次,要有效监控管理财务工作。监控和管理的首要任务是制度,一旦企业有了完整的管理制度,在作业制度和财务制度方面要监控和管理就有章可循。最后,要合理分配利润。利润分配关系到企业所有者的合法权益能否得到保护,企业能否长期可持续发展。创业初期,规章立法,企业在动荡中寻找短暂的平衡点,有利于股东的团结、合作。同时,注意合伙人之间人际关系的培养。一般来说,成功的合伙企业有以下几个共同的特点:一是合伙人之间相互熟悉,建立了较好的信任关系;二是合伙人能力、优势互补,在企业贡献股权和利益分配合理的前提下,不会做破坏公司利益的事情[5]。

3大学生创业风险防范能力培养

创业者是产品的创造者,但产品服务的有效性不由创业者本人决定,而是决定于消费者是否为其买单[6]。因此,产品功能的制造者不是功能的决定者,实际市场效果与创业者预期效果必然有所出入。大学生创业成功率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创业者没有理清大学生创业的风险,没有采取一定的防范措施来有效规避创业风险。对于财经类大学生,要提高大学生规避风险的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做好项目调研。要深入了解自己和其他同行业者通常情况下会遇到的共同情况,深入对照总体市场情况,寻找自身独特的优势。利用有利于自己的市场信息及时确定目标或调整经营项目,在对市场进行充分把握后,借助“互联网+”进行创业。其次,要扩大融资渠道。大学生创业融资的途径和渠道多样,可以从个人自有资金、私人关系借贷融资,政府资金支持、间接融资、所有权融资和租赁融资等方面努力,还可广泛利用金融租赁、风险投资、政策性贷款等新渠道[7]。最后,要加强创业资源整合。从经验的角度看,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大大降低创业的现金成本需求,提高创业活动的效率。就创业者而言,效用最明显的是职业资源。充分利用职业资源,从职业资源入手创业,具有资本的价值意义。

4结语

“互联网+”时代为财经类大学生创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和环境,也带来了全新的挑战。财经类院校大学生在创业构思、创业管理方面拥有一定优势,但因其信心不足,实践经验较少,导致其在风险规避能力方面有所欠缺。建议财经类院校大学生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正确把握国家的方针政策,结合学校自身的学科优势,不断提高自己的创业风险防范能力,积极参与“互联网+”创业与挑战,为社会经济的发展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

参考文献:

[1]钟云华.新生代海归创业难的归因与对策[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3):52-60.

[2]丁明磊,杨芳,王云峰.试析创业自我效能感及其对创业意向的影响[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9(5):1-7.

[3]黄胜,周劲波,丁振阔.国际创业能力的形成、演变及其对绩效的影响[J].科学学研究,2015(1):106-117.

[4]周志民.品牌关系型态之本土化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07(2):69-75.

[5]买忆媛,杨阳,叶竹馨.转型经济体制下创业团队的先前经验、无力感与适应能力[J].管理学报,2015(7):1028-1037.

[6]黄兆信,王志强.论高校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J].教育研究,2013(12):59-67.

[7]吕铁,余剑.金融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实践创新、存在问题及政策建议[J].宏观经济研究,2012(5):18-26.

作者:周新民 张慕云 葛狮 单位:湖南商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第二篇:民办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探索

摘要:安徽民办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还处于起步阶段,主要存在的问题有:高校缺乏系统的培养规划,高校对创新创业的培养不主动,高校对创新专业的研究不足。为了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高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出发:建立创新创业培养体系;建立创新创业评价体系;加强对创新项目的研究。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能力培养;民办高校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现状

本课题组通过对716名安徽民办高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大学生对创新创业的兴趣度、对学校培养方式、对自我能力的评价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比较突出。(1)大学生对创新创业的兴趣度。调查发现,24.0%的大学生对创新创业很感兴趣,35.1%的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比较感兴趣。有近六成的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感兴趣,因此学校应当再加大宣传力度,开设创新创业相关课程,提高学生对创新创业的关注度。(2)大学生对创新创业的培养方式。调查发现,在学校创新创业的培养方面,六成大学生表示会参加学校创新创业课程的选修,但50.3%的大学生对选修课程的设置及选修的效果不太满意,还有10.5%的大学生选择“不清楚”。(3)大学生对自我创新创业能力评价。在调查过程中发现,41.0%的大学生对自我创新创业能力评价“一般”,仅3.6%的大学生选择“很强”,还有38.3%的大学生选择“较差”。整体评价结果显示,大学生对自我创新创业能力评价较低。

二、现阶段民办高校对创新创业培养的问题点

本研究组采用头脑风暴的方法,对现阶段民办高校在创新创业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检讨,整理归纳出以下几个问题点。

1.高校缺乏系统的培养规划。首先对高校用SIPOC来分析,更直观地展现各相关方的关系。从SIPOC图表可看出,学校的顾客是学生和社会,学校通过培养/教学的过程输出的结果是有知识技能的学生,最终要满足学生和社会的需求。民办高校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主要是开设选修课,进行“填鸭式”讲解,上课形式单一,不考虑不同创业类型的差异,举办几次创业讲座就完成了创新创业教育,没有持续跟进毕业生的创新创业情况,无法得知培养的效果。学生的需求是提升创新创业的能力,社会的需求是转型调结构。只有从顾客的真正需求出发,来检讨学校对创新创业的培养,才能满足顾客的要求。

2.高校对创新创业的培养不主动。从高校开设的课程及培养规划来看,高校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方面的改革力度小,依旧用老的方法循规蹈矩上课,依旧用考试来评价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而创新创业的培养结果大多数要毕业后数年才能看到。

3.高校对创新专业的研究不足。现阶段,毕业生的就业困难与企业招生难共存,说明高校开设的课程以及培养的学生能力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有的专业说是闭门造车都不为过。企业由于有充分的市场竞争,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较大,对人才技能的需求就是市场的需求。

三、民办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建议

1.建立高校创新创业的培养体系。各高校可视具体情况,成立类似“创新创业”项目组,统筹规划协调本校各专业各平台的“创新创业”项目。从市场调查及顾客分析开始,通过VOC(VoiceOfCustomer顾客的声音)找到痛点,用质量屋等类似方法层层分解,直至找到高校需要开展的具体工作。这里说的痛点,都是站在顾客的立场找出的问题。痛点1:如何找到合适的项目?这是大学生创业前普遍存在的问题,而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熟悉领域,高校的确不能替每个学生都找到合适的项目。建议:首先,从大往细分,高校可以开设市场调查、市场营销之类的课程,少学术理论,多案例教学,让每个学生掌握选择合适的项目前需要做的准备工作。同时,高校可将不同的领域归纳分类成几个大类,如网销类(食品、生活用品等)、集成电路类、动漫类、服务类企业等,不同的类别成立专门协会,找出他们的商业模式,组织小组成员研讨,编制创业企划书,通过模拟实践来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其次,高校也可以和企业合作,由企业从市场角度提出部分创新创业项目。痛点2:学生不清楚自己的专长。这是指学生不清楚自己是否适合创业,也不清楚创业适合选择哪种行业。建议:学校应成立学生职业测评中心,根据不同的性格及不同的爱好给出较专业的建议,让学生提前了解自己的优势,比较适合在哪些行业发展,提前做好职业规划。痛点3:害怕创业失败。这是大学生创业者不可避免的很关心的问题。大学生没有创业经验,无资金支持,无经验丰富的经营团队,创业失败的可能性很高,会造成资金亏损,影响创业士气。建议:首先,现在风险比较小的创业项目是和企业合作,类似小微企业。资金和办公场所均由企业提供,创业项目在企业内部以入股的方式进行。其次,在学习中鼓励学生创业,由学校提供创业场所,同时保留学籍,让学生可以全身心投入创新创业浪潮,提前积累经验,为学校跟进管理创新创业的效果提供数据的支撑,可以反馈给学校改革培养方式。第三,高校可以与学生合作成立创业项目,提高创业的专业性,同时借用高校的平台去推广产品,高校的项目负责人也亲身参与创新创业,这不失为一种很好的尝试。痛点4:创新创业的培养体系不适应社会发展需求。高校对创新创业的培养效果不明确,采用的大都是用课件上课灌输的方法,高校也很少做人才市场需求和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需求的调查研究,往往照搬硬套多年不变的陈旧的专业培养计划,老师也缺乏创新创业的实际经验,无法从根本上对学生提供更专业的指导。建议:首先,解决师资问题。如前面提及,高校可以考虑让老师参与部分创新创业项目,同时多请一些企业的管理者及创业成功的人员来高校实际参与对学生的创新创业培养。其次,改革培训课程。多以学生需要的———市场为导向,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创业教育专家学者的智慧,设定有针对性的培养创新创业的课程计划。第三,在上课方式上,应改变同专业、同班级在一起上课的做法。根据前面描述的区分不同创业的类别,同一类别或相似类别的学生在一起上课。上课也避免满堂灌式的传统讲授式教学方法,在每个小组设立创业项目,由老师带着学生一起完成这个项目。每月还可以邀请企业高管或创业成功人员来现场点评交流,充分调动学生的上课积极性,做到良好互动。

2.建立对高校创新创业的评价体系。民办高校对创新创业的评价尚未完全形成体系,但建立专业的创业评估机构不可缺少。对创业教育模式进行有效评估,不仅能为学校提供教育反馈,更能起到监督创业教育质量和宣传,扩大创业教育的影响。可以从以下几点设定权重来考评。(1)从项目自身的创新。(2)适合的课程评价。(3)老师的资历及论文著作(有创新创业经验加分)。(4)项目对社会的影响力(是首创或者跟随)。(5)毕业校友的成就。(6)毕业校友创建企业情况等。包括创新创业培养全过程,特别包含结果。特别强调应引入第三方中介机构来调查取得数据,对院校和社会两级进行创业教育发展性评估。校级创业教育评估机构将对学校的创业教育进行内部评估,评估专家可包括学校评估专家、分管教学副校长、各学院院长、有经验的创业老师组成。

3.高校对创新项目的研究。高校要紧密联系国家的一系列重大战略规划,如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一带一路”、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等。现在各类互联网企业层出不穷,创新每天都在发生,针对中国制造2025的产业智能升级也在紧锣密鼓推进中,各类机器人产业及人工智能发展迅速。高校要结合市场需求,开设与市场需求相匹配的专业,与国家战略规划相符的专业。高校可定期从第三方调查机构获取人才市场的需求情况、各行业的发展情况,有针对性地调整培养专业及方向,也可与企业共建培养人才,让高校的触角直接深入到市场,提高对市场变换的灵敏度。虽然安徽民办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还存在各种困难和不足,但可以看到的是各高校都在行动,根据实际情况分析各自的不足和机会,努力为学生创造更好的教育平台,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也提升高校的办学水平。

作者:陈芳 单位: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

第三篇: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论文

摘要:当前,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和实践能力已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课题,是创新型国家发展的需要。文章结合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与运作经验,重点从创新创业类课程设置、搭建校内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建设校企合作创新创业基地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以期为国内高校构建符合当前人才培养目标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提供借鉴,进而加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万众创新、大众创业”在当前的中国社会已被视为新常态下的经济发展“双引擎”之一,高校在这一经济发展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页也举足轻重。作为国内航天主干学科最为齐全、规模最大的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培养具有航天特色的拔尖创新型人才一直是学院的首要任务。近年来,学院积极构建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在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与实践,成果显著,使学生受益匪浅。

一、分阶段开设创新创业类教育课程

(一)开设创新创业教育专题讲座

为使学生更顺利地开展各类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学院依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开设了不同难度的创新创业类课程。为加强一年级的入口处引领,学院邀请具有丰富创新创业教育指导经验的赵树山老师为学生开设《科技创新启蒙讲座》。分别邀请学院参加过职业发展教育师资培训和EBC创业教育师资培训的辅导员老师为大二至大四学生开设《创新创业基础导论》和《创业发展与职业生涯规划》专题讲座。除此之外,学院还积极联系成功创业校友企业家为学生开设创新创业实践教育讲座。近两年来,分别邀请北京明镜世纪教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法人邵念龙(航天学院2006届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校友)和易瞳科技CEO张恩泽(航天学院2013级自动化专业校友)为本科生开设创业教育专题培训讲座及座谈活动。

(二)开设航天特色创新训练课程

为使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不断线,学院一直将基于项目学习形式的创新训练课列入本科生培养方案中,将创新能力培养贯穿于本科阶段的各个年级。此类课程是学院教师将最新科研成果应用到本科教学的载体,以切实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为教学目标。每门课程均由学院责任教授负责,学生进入责任教授团队的科研实验室,教师结合自身科研及工程实践经验,利用实验室良好的科研条件,让学生以团队的形式进行真实或接近真实的科研创新活动,学生以项目组的形式共同完成项目设计或论证报告。2014年夏季学期,学院在原有10门创新训练课的基础上针对大二学生又开设了10门综合性和难度相对降低的基础性创新训练课程,全面完善了学院创新训练课程体系建设,切实做到了在本科阶段各年级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强化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

二、搭建校内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平台

为培养航天特色拔尖创新型人才,学院整合优势教育教学资源,于2014年创建了航天学院创新创业实践基地,旨在通过基地建设,构建多位一体的航天学院创新创业实践体系。基地由学院统一组织管理,基地场地分别设置在学院一公寓和科学院2A栋,场地的设置为学生开展各项创新创业活动提供了便利。学院安排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师负责电子信息类创新创业项目的指导;学生社团航模协会负责航空航天类创新创业项目的支持与培训,保证学院各专业学生均能充分利用这个平台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除此之外,依托学院雄厚的教学与科研资源,基地还与学院各教学、科研实验室联合开放,为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提供平台。学院目前共有7个专业教学实验室和10多个科研实验室,其中2个专业教学实验室为部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专业教学实验室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每年除承担学校基础课程的教学任务外,学院要求所有教学、科研实验室均须定时开放,为学生开展各类科技创新及创业活动提供充足的空间与场地。负责科技创新项目的指导教师或学生负责人,可凭借学院开具的证明提前与实验室负责教师进行场地预约,方便学生进行各类创新创业实践活动。

三、创建平稳的校企合作基地

学院于2010年加入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12年再度申请成为校内首批“工程领军人才培养计划”试点学院。两项计划实施的关键都是通过搭建校企合作实践平台,为学生进行工程实践与实习、将理论应用于实际提供帮助。通过实施卓越和领军计划,学院已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上海805研究所等众多知名企业建立了紧密的联系,学生的表现获得了合作单位的一致好评,为今后更多学生到企业进行创新创业训练和实践实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下一阶段学院计划依托各学科教学科研团队的科研与项目合作,与若干企业联合共建校内创新创业实验室。学院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企业为实验室提供部分软件和硬件支持。校企联合创新创业实验室的建立,为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和创新创业模拟训练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与运行保障。

四、开展形式丰富的创新创业类学生活动

航天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依托学院学生社团组织,开展挑战科创讲座、创意电子设计大赛等活动;依托科技讲坛、经验交流会等为大一新生组织开办了创新训练培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科技创新,培养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动手开展创新活动的能力;依托大赛牵引,激发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热情。承办“飞航杯”未来飞行器设计大赛校内预选赛,近百名学生参与到创新作品设计中来。另外,基地还借助学院“航天行”品牌,利用寒暑假集中组织学生走访北京、上海、湖南、四川等地区的一线航天国防企事业单位,通过参观、访谈、实习等形式,使学生亲身体会“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无私奉献、严谨务实、勇于攀登”的航天精神,在具体实践中增长见识。2016年,学院组建了3个“航天行”暑期社会实践团,组织近60名学生分别赴北京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总体设计部、天津八三五八研究所、上海八院,为航天学子提供深入航天一线、零距离感受航天精神的平台与机会。除此之外,通过走访深圳乐美客科技有限公司、深圳中科创客学院、中兴通讯、速腾聚创和大疆创新科技等创新型企业,使学生了解社会就业情况与企业最新的创业形势,为学生进一步面向社会就业创业打下基础。

五、学生培养成效显著

(一)“紫丁香二号”发射,实现人才培养模式新探索2015年9月20日7时01分,紫丁香二号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这是中国首颗由高校学生自主设计、研发和管控的纳卫星,标志着我校人才培养模式完成了一次新的尝试。学生研制团队以航天学院卫星技术研究所为依托,航天学院学生为主,凝聚了学校航空宇航与科学技术、力学等8个一级学科的本科、硕士和博士研究生40多人,是一支学科交叉的开放性研制团队。紫丁香二号卫星研制的过程中,学生完成了独立自主设计、开发、测试、控制与管理,掌握纳卫星的核心技术,致力于开展多项技术试验任务。

(二)学生参加各类科技竞赛成绩突出近两年来,学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科技竞赛活动,成果显著。2014年度,学生共获得79项奖励,其中部级奖励73项,省部级奖励6项。2015年度,学生获得奖励85项,其中部级奖励78项,省部级奖励7项。学院航模协会在2015年科研类全国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再创佳绩,共获得一等奖8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在科技创新获奖项目中比较典型的是由我院张雪林老师指导、宋佳盈等同学完成的创新训练项目“遥控太阳能模型飞机的设计制作和应用”获得第七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我最喜爱的项目”奖。我院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2011级本科生安博纳等同学设计的“苍穹”临近空间大型悬浮平台,从全国各大高校和院所的532份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得第二届“飞航杯”全国未来飞行器设计大赛一等奖。由姚郁、贺风华、杨宝庆三位教师指导的哈工大控制与仿真中心多旋翼研究团队(6名研究生,9名本科生构成)在2016国际空中机器人大赛亚太赛区中斩获第二名。

(三)优秀创业实践项目进入企业意向合作阶段在学院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基地的支持与指导下,近两年来,学院学生积极申请参加国家大学生创业实践项目和创业训练项目。2014年,本科生申请创业实践项目1项、创业训练项目2项;2015年,本科生申请创业实践项目2项,创业训练项目3项。目前,由学生自主申请开发的各类创业项目运行良好。其中由电子科学与技术系桑胜田老师指导的本科生创业实践项目《便携式智慧课堂交会系统》已完成调试,预计今年年底结题,明年进入与企业对接联调阶段。由控制科学与工程系王强教授指导的本科生创业实践项目《测绘四旋翼机器人》已初具规模,完成样机。目前正在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北京长城航空测控技术研究所和南京景逸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进行商谈合作,预计明年将投入企业进行生产。

作者:鲁佳 白雪 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第四篇:创客教育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摘要: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是高等院校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以宿州学院食品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实施过程为例,探讨了基于创客教育驱动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途径,旨在为探讨地方应用型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奠定一定的基础.

关键词:大学生;创客;创客教育;创新创业

创客(Maker)又指创造,指那些具有创新理念、自主创业的人.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总理指出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注重“创客”在当前创新创业形势下的作用,必将推动创新创业的快速发展[1].国内外创客运动的快速发展为教育的创新改革开辟一条新渠道.创客和高等院校的“摩擦”,也为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开辟了新的实践场,正逐渐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2].创客教育是一项结合互联网技术,秉承“自由、创新、开放和体验”教学理念,以“创造中学”的模式和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的新型教育模式.如何通过创客教育来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已经是当下教育的重要课题.创客教育是新时代教育背景下的一个产物,继承了以学生为主的理念.创客教育,秉承“自由、创新、开放和体验”的教学理念,充分结合新时代的高新技术,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基于宿州学院的现实情况,罗列了以下几点建议.

1营造良好的创客氛围

创客氛围是创客教育能否顺利正常实施的前提.Peppler等人[3]将创客氛围分为创客社区和创客空间两种,创客空间又称为创客实验室.创客实验室比传统的生物和化学实验室有不可比拟的优越条件.创客实验室宗旨是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创客实验室已经成为新形势下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旨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这也顺应了国家“十三五”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大学建设创客实验室应满足大学生的不同需求,根据大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学校建设不同的创客实验室.在新形势下,宿州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也加快大学生创客实验室的建设,互联网+精酿啤酒生产与研发创客实验室和天然产物开发与利用创客实验室应运而生.目前关于大学生创客实验室的建设标准还鲜有报道,对于建设创客实验室学校也正在摸索,坚持和学科相结合的方针,其宗旨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开设合理的创客课程

建设创客课程是建设创客教育的基础保障,也是未来教育改革的趋势.所以要在当前课程体系的基础上融入创客课程,创客课程应该与当代信息科技相接轨,同时还强调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宿州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结合本专业的特色,合理构造创客课程,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增加学生的动手能力,摆脱传统的传道式模式.学生通过设计相关的实验项目,以小组设计创新方案,独立动手进行操作,根据学生的设计方案和操作存在的问题,教师和学生进行探讨,激发大学生的创新热情.

3启发学习的积极性

创客教育和传统教育本质的区别在于学习的积极性,这种方式的变化对于传统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学校应该将一些新技术带到创客教育中,是一类新型的学习模式[4].由于现代的很多专业都是交叉学科,所以创客学习的方式适用性较广.比如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可以鼓励学生探索新工艺,通过学习数学模型和3D打印技术设计一些新的加工工艺以及设计出一些新的产品,通过这种方法,来转变大学生的学习方式,主动的去学习和接受知识,引导大学生走向创新,从而激发创新.祝智庭等[5]提出创客教育应和体验式学习结合起来,认为只要能够使学生自主的进行学习,在实践中摸索,创造,都可以作为创客学习的参考.教师也是创客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应鼓励教师多学习相关创客教育知识,参加一些创客教学的相关研讨会议,掌握创客教育的理念、方法和程序.采取相应的策略,调动一些教师的积极性,集思广益,相互探讨,为创客教学出谋划策,促进大学生创客学习的快速发展.

4举办相应的创客活动比赛

由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有利于很多创客活动的成功开展.“互联网+”是一种新的社会形态,发挥社会和企业的相关资源,形成一种以互联网为根本,实现全民创新创业的经济发展新模式.现在国内外每年都会有一些名企来赞助相应的创客活动,对于一些比较好的项目,还会对其进行注资,极大的宣传了创客活动.据统计,80%的大学生参加了第二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比赛,这得益于高校和教育部门响应国家的大众创业的口号,引导学生转变思维模式,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宿州学院已经连续举办“互联网+”的比赛,目的就是将创客教育融入人才培养方案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从而激发大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大众创新的主力军,有利于创客教育新业态的成长,服务经济;以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推动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宿州学院也成立了大学生创客社团,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敢于创新,促进了创客活动在大学生中的影响力.

5对创客教师进行培训

创客教育的快速发展只依靠学生的热情远远不够,同时也需要相应的创客教育的专业指导教师.创客教育对专业指导教师的要求很高,专业指导教师需要具备过硬的互联网技术,还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对社会有很清晰的认识[6].学生首次接触创客教育,必然会遇到一些问题,需要在知识上和心理上对大学生进行指导,适当的给予启发,帮助大学生解决问题.不仅高等院校还有地方型高校都缺少相应创客教育的人才.创客教育者应该是一名热爱创新,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和较高的观察力,本身专业有过硬的功底.创客教育者要求比较高,难以在短时间培训一批优秀的创客教育者.宿州学院采取从每个学院选出若干名优秀教师,并对其进行相应的培训,由校团委和各院部教师组成指导团队,专门负责创客教育活动.

6社会和企业的共同参与

创客教育仅仅依靠大学生和学校的参与,很难实现创客教育的快速发展,必须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只有这样才是解决当前一些教育难题的关键.创客教育也是如此,必须借助全社会的力量,协同合作.这就要求政府应加大资金的支持力度,教育部门应该提供充足的人才资源,企业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创客组织需要负责各种创客活动的整个实施过程[7].此外,家庭教育的作用也至关重要.创客教育与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结合给高等教育带来了新挑战和新机遇.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教育机制比较复杂.创客教育的发展仍然面临几个问题:首先是个体和企业参与创客活动参与度的有待提高,许多企业虽然对创客活动进行了一些支持,但是合作关系并不是很牢固,企业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能够选择和利用大学生创新的成果,都是至今仍没有解决的问题;其次是:仍有大多数高等院校因为教育资金问题没有能力建设创客实验室;最后是:教育的均衡问题,一线大城市地区的高校,创客教育发展较快,一些偏远地区发展相对较慢,创客教育是否使教育更加不公平,这些都是不可避免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有待学者们进一步深入研究.应该加强创客教育和企业和社会的交流与合作,集思广益,探讨解决方案,为大众创新的新形态奠定一定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志迎,陈青祥,徐毅.众创的概念模型及其理论解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5,36(02):52-61.

[2]杨现民,李冀红.创客教育的价值潜能及其争议[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5(02):23-34.

[3]PEPPLERK,BENDERS.MakerMovementSpreadsInnovationOneProjectataTime[J].PhiDeltaKappan,2013,95(03):22-27.

[4]黄世芳.众创空间与区域创新系统的构建——基于欠发达地区的视角[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15,38(01):156-160.

[5]祝智庭,孙妍妍.创客教育:信息技术使能的创新教育实践场[J].中国电化教育,2015(01):14-21.

[6]徐礼生,高贵珍,赵亮等.创客背景下的食品加工与检验实验室平台建设的研究与探索[J].安徽农学通报,2015,21(24):146-147.

[7]陈淑娟,王艳.大学生创业意识微观建构与行为转化研究[J].阴山学刊(自然科学版),2016,30(04).

作者:张东京 高贵珍 张兴桃 陈军 单位:宿州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

第五篇:社团活动对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影响

摘要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之下,创业教育是当前高校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依托社团活动与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契合点,深化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立足于福建医科大学社团建设,分析了社团活动与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契合点,阐述了社团活动影响创业能力的制约因素。并在此基础之上,从社团运行模式的创新、创业导师团队配置的优化、社团创业基地的建立三个方面,论述了社团建设推动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 社团活动 创业能力培养 契合点

1社团活动与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契合点

1.1两者行为契合

社团是大学生实践活动的重要平台,是学生思想行为碰撞的活跃之地。在社团创立与运作的过程中,其本质属性就是创业行为,这就为社团活动与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融合,提供了行为上的契合点。一方面,社团的创立与运作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行为发生的出发点,以自我发展为目的,契合创业发展的行为导向;另一方面,大学生社团是促进学生个人社会化的“大舞台”,而创业的背景就是社会化的大环境,这为学生创业环境的适应提供了较好的前提条件。

1.2两者组织管理契合

基于狭义经济学的视域而言,创业以营利为目的,所形成的营利组织与非营利的社团之间,在组织管理上存在契合。社团的组织机构建设、人力资源管理、项目管理等工作,都是创业过程中,企业(团队)组织管理的重要内容。因此,通过学生自我运作社团活动,能够为学生今后的创业提供高度的管理模拟与实践体验,从中形成的经验、知识与技能,都是宝贵的创业资源。

1.3两者发展契合

学生创业中的问题与社团发展的困境存在相似之处,为两者在发展上提供了契合点。无论是社团的发展,还是创业的推进,其中的组织管理、项目运作,以及资金与资源等方面的问题,都有共同的问题属性。社团活动中的能力、资源等方面的建设,都是学生自我创新及发展的尝试,为学生创业活动的开展起到重要的借鉴作用。当前,高校在社团发展中,着力于创业要素的融入,科技类社团等的建立,将学生与创业构建成直接的互动关系,社团活动中的一些做法、经验及技能,都可以复制于创业活动之中,为大学生夯实创业的基础。

2医学院校社团活动影响创业能力的制约因素

2.1理论学习与实践结合不紧密

社团活动在学生创业能力培养上的契合,其所建立的基础在于理论学习。但是,医学院校的专业具有特殊性,学科专业与社团活动项目内容缺乏广泛性对接。福建医科大学在社团建设中,与学生学科专业结合度相对较弱,社团实践活动缺乏理论学习的基础,而理论学习缺乏实践的反馈。因此,社团作为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载体,如何突出“专业+能力”的契合,是医学院校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关键。与此同时,社团建设脱离学校专业特点,孤立的将社团活动作为学生课余活动的平台,学生难以在社团活动中习得与创业相关的知识,也无法依托专业知识,开展与专业相关的项目活动,社团活动中的创业能力培养与专业学习过于分离。

2.2缺乏接地气的创业元素的融入

福建医科大学在社团建设中,社团类型繁多,但多集中在音乐、舞蹈等休闲娱乐的范畴之中,与当前大众创业趋势缺乏吻合。一方面,作为理科生的医学生,思维活跃与严谨、动手能力强的特质,决定了医学生的创业寻求创新,创新元素的融入对于提升创业活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缺乏接地气的创业元素的融入,社团开展的活动项目难以对学生的人文素养形成有效培养,学生更多的是追求兴趣爱好的满足,而忽视了通过社团活动提升自我的能力。因此,社团活动如何融入创业元素,并在整合学生兴趣、专业的同时,实现创业能力的培养,是两者在发展契合上的难点。

2.3社团活动缺乏创业能力的内化过程

在社团活动之中,学生能够将专业知识、技能通过实践,实现创业能力的内化。内化程度越高,学生从中获取的创业知识、技能、经验越多。但是,知识、技能有实践,而缺乏内化过程,活动实践所得无法在自我的认知及发展中,形成创业能力的重要因子。于是乎,社团活动归活动,创业能力归创业,两者无法在内化中形成契合。因此,医学院校依托社团载体,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应重视内化环节,丰富的创业资源、知识技能只有内化成学生能力,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创业。学生组织管理、交际及处理能力的形成,都需要创业能力的内化。

3社团建设推动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途径

2011年以来,福建医科大学启动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已逐步形成具有自身特色、专业优势的综合性创新创业基地,在依托社团建设推动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过程中,福建医科大学的成功经验有借鉴之价值,有助于进一步拓展社团建设推动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途径。(1)创新社团运行模式,兼顾好创业教育与创业实践。医学院校注重学科专业的实践构建,与社团的创业教育与实践相分离,社团活动教育与实践的双重性并未充分体现。福建医科大学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之下,创新社团运作模式,强化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融合,在创业教育与实践中,实现创业能力的内化。创新社团运作模式一是要着力构建社团运作机制;二是要以企业的管理理念,创设“创业型”社团企业的运作模式。因此,福建医科大学在社团运作模式的构建上,以企业的视角,将社团的“创业教育=企业产品”;“创业实践=企业提供服务”,这样的运作模式突出了“创业”元素,更契合了当前医学生创新创业的内在需求。社团在运作的过程中,依托社会企业、学校部门的赞助,形成相对独立的经济核算,并在人力资源管理、社团品牌建设等方面,形成完善的管理体系。与此同时,依托好专业特色,建立创业社团,将社团项目活动市场化,并基于企业的运作模式,开展社团的管理,让社团行为、活动管理与学生创业能力培养充分契合。(2)优化创业导师团队配置,提升创业能力培养质量。社团在学生创业能力培养中的重要体现,依托于教师创业教育、指导的参与。当前,医学生基于社团活动,难以习得有效的创业知识、技能,很大程度上在于创业教育缺失,创业实践缺乏科学指导,以至于社团活动的创业导向力不足。因此,优化创业导师团队配置,就是抓牢创业导师的创业教育、实践指导,为学生更好地开展社团活动,培养创业能力,提供坚实的基础。首先,学校应建立一支业务能力强、政治素养高、组织管理经验吩咐的创业导师团队,确保社团活动的管理,促进学生创业教育的开展。福建医科大学围绕创新创业基地建设,组织由36名专业教师、创业教师、企业家等组成的创业导师团队,为每支创业团队联系安排创业导师;其次,充分依据学校的专业建设,选派优质的创业导师,有针对性、契合性的开展创业指导。对于创业导师团队,学校不仅确保其完备的理论实践,也要强化教师的实践能力。教师通过深入创业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亲身体验创业过程,进而将典型的创业案例作为社团创业教育的典型,提高创业能力培养的质量,也将接地气的创业元素更好地融入其中。(3)整合资源、拓展功能、升级服务,建立社团创业基地。为实现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常态化、制度化,高校应着力资源整合、服务升级的发展原则,对现有的社团建设模式进行优化与调整,在功能拓展的背景之下,建立社团创业基地,更能满足当前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实践的内在需求。一方面,学校要因地制宜,在挖掘学校现有资源的基础之上,依据不同的创业类型,创设创业教育园,为学生的社团创业实践提供活动场所;另一方面,强化社团创业基地与学校职能部门、附属企业事业单位、实验室之间的紧密联系,与校内外企业(事业单位)建立合作交流机制,打破过去难以走出去的发展困境。2011年,福建医科大学以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创新创业实验室为基础,凸显专业优势,全面启动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建设。现有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面积3500㎡,其中的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生物医学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室、药物学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室,充分利用场地资源、专业优势,拓展功能与服务,将基地与创业紧密相结合,孵化园不仅孵化项目,更孵化出创新的激情。升级服务也是当前社团活动中培养学生创业能力的重要环节。2012年,福建医科大学针对本校的专业特点、学生特质,开设了“大学生创业基础”等公共必修课和“KAB创业训练”等选修课,并举办“圆梦工程”大学生创业培训班,为有创业意愿的学生提供系统、深入的创业培训。

4结束语

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实践是一个过程,其发展的基础在于良好平台的搭建。高校社团与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存在契合点,这就决定社团可以作为学生创业教育与实践的平台。为此,福建医科大学依托社团建设,培育社团创业基地,推进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一是要以创新为驱动,创新社团运作模式,在社团活动中兼顾好创业教育与创业实践;二是以优化发展为导向,优化创业导师团队配置,提升创业能力培养质量;三是以升级服务、拓展功能为重点,通过社团创业基地的建立,盘活社团活动,孵化医学生的创业激情。

参考文献

[1]崔立伟.高校学生社团活动与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J].知识文库,2016(3).

[2]张超.高校学生社团建设与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调查与思考[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4(2).

[3]黄义斌.高校学生社团活动与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J].学园,2015(11).

第2篇:大学生创业论文范文

1.创业及创业教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第一次提出了“创业教育”概念,并将创业教育视为教育界的“第三本护照”,指出创业教育与学术教育和职业教育三者具有同等重要性。创业教育是与创业紧密相连的一种新型的教育理念,研究创业教育首先必须明确什么是创业。关于创业,《辞海》的解释是“创立基业”,即开拓新事业的一个过程;《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为“创办基业”,即开拓、创造业绩和成就。人们平时常说的“创业”这一行为,笔者认为,实际上是抓住突现的机遇,满足新兴市场,创造全新概念的产品或服务的活动过程;创业行为不仅要求创业者花费时间和精力,同时还需要承担经济上的风险,创业者所获得的回报除了丰厚的物质财富,还有个人自我价值的实现以及社会的认可。“创业教育”一词的英文原型为enterprise education,从内涵上讲,创业教育主要是为了提高大学生的开创、建立新事业的素质,它以培养大学生的开拓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和创业技能为目标。因此,创业教育不仅仅是培养学生创办企业技能的教育,还包括大学生的创业技能及知识的培训、开拓创新能力和精神的培养、企业家意识的形成。大学生创业教育就是指以课堂教育及社会实践教育的形式,结合其所学专业知识,系统地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冒险精神、进取精神,从而培养其独立创业能力的一种教育模式。

2.创业教育的发展与现状。创业及创业教育的研究和实践最早兴起于美国,已有近90年的历史,创业教育在百森商学院、哈佛等高校率先开展,而后逐渐扩展到全美1 000多所高校,同时它的教育内容覆盖了美国中小学的商科教育、大学的课程教育、专业教育和学位教育等不同阶段。与之相比较,我国的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始于上世纪90年代。1990年,作为“提高青少年创业能力的教育联合革新项目”,原国家教委以北京市、四川省、辽宁省等为单位,对创业教育进行了研究。1999年公布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要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鼓励其自主创业。2002年,教育部高教司在普通高等学校创业教育试点工作会议中指出,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及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应作为高等学校的重要任务,同时确定清华大学等9所高校为创业教育试点高校,给予政策和经费支持,为全国高校开展创业教育提供一定范例。

2010年,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要求各地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加强创业基地建设,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大学生自主创业扶持政策,强化创业指导和服务,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实现突破性进展。2012年,教育部正式下发《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要求高等学校创造条件,面向全体学生单独开设“创业基础”必修课。伴随着创业教育课程的稳步推进,创业教育的实践活动也在高校中轰轰烈烈地开展,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全国学联主办的“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是其中一个缩影。第一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于1998年在清华大学举行,共计收到120余所高校近400件作品,此后每两年举办一次的“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快速发展,截止2010年第七届“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共收到来自全国374所高校(含港澳台)的640项创业作品,参赛学生达6 000多名。从创业教育业已走过的10年历程中不难发现,我国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正在高速发展过程之中,其与创业教育先进的发达国家相比、与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状况相比还处在初级阶段,在推动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不足。我国的创业教育应当向着更高层次发展,创业教育应当在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道德情操的树立以及学生创业能力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创业教育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因而研究高校创业教育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探求教育措施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当务之急。

二、大学生创业教育面临的制约因素

1.创业教育认识程度有待改善。我国创业教育的发展,有10年左右的时间,虽然在此过程中,政府主管部门及高校领导对于创业教育的认识有所提升,但仍有部分高校并没有把创业教育融入到学校的整体教育目标之中,也没有把创业教育当作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创业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定位过低。一方面,创业教育在我国的推进,着眼点是为了以创业带动就业,其根本目的是为了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在推动时难免功利性过强,重创业技能而缺创业素质培养、重成功典型而轻普及教育、重结果而轻过程。创业教育定位的功利化使得创业教育的开展缺少了人文精神的培养,忽视了育人功能的实现,这一定位既影响了创业教育在高校的开展和推广,也降低了高校创业教育的质量。同时,由于受传统择业观念影响,家庭以及学生自身对于大学生自主创业行为的认可程度较低,认为大学生在校期间把专业知识学好即可,对于创业教育的内容、价值、意义还没有理解,对创业教育的认识还不到位。即便有部分学生赞同创业教育的价值,怀有创业的意愿,但对于创业怀有畏惧情绪,认为创业对于自身而言显得高不可攀,创业教育只能由少数成绩优秀、创新意识强的学生涉足,作为学生中的普通群体只能对创业望而却步,这种片面认识扼杀了大多数学生的积极性。

2.创业教育基础薄弱。改革开放前,我国一直处于计划经济阶段,在大学生就业方面一直采用的是国家统一分配的模式,国家的相关政策对于自由创业是有所限制的,因而这一阶段的创业教育也就无从谈起。改革开放后,我国自由创业活动才有所兴起,直到上世纪90年代才有一些高校开展试点的创业教育项目;2002年,教育部将培养创新创业的高素质人才列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我国的创业教育真正进入了实施阶段;直至2012年教育部正式下文,提出高校应单独面向学生开设创业基础必修课,我国的创业教育进入全面推广阶段。从现阶段看,我国的创业教育整体上处于起点阶段,相关的理论研究尚处于萌芽状态,创业的实践总结有所缺乏,从某种角度而言,目前的国内创业教育更多是发达国家高校创业教育和大学生创业活动的借鉴和仿效,处于水平较低的初级阶段。国内在创业课程的开发设计、创业教育的理论与方法的研究方面,基本上还处于引进吸收和本土化的初级探索阶段,教育部门对创业教育的理论研究和教学活动也开展得比较少。总体而言,我国的创业教育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活动都处于水平较低的初级阶段。

3.创业教育体系建设不完善。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有一套完善的培养模式及教育体系。在现阶段,国内各高校针对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尚未形成完整的课程教育体系,缺少一套完备的教育理念及教学模式,部分高校开展创业教育仅限于开设一两门课程而已,创业教育并未融入到学校的专业教育当中,创业教育思想也并未渗透进学校的指导思想并明确成为学校层面的教育目标。从形式上看,学校一方面没有系统的创业教育课程,另一方面现有课程的内容也略显单薄,且缺乏系统性与整体性。总体上,我国高校当前创业教育还处在边缘化、零星化的状态,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脱节,创业教育还基本只局限于第二课堂,与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相脱离,创业教育的体系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4.创业教育师资力量匮乏。从创业教育发展的历程看,创业教育在中国是一个新生事物,高校开始接触创业教育仅仅是近10年的事,师资不足成为制约高校创业教育发展的瓶颈。创业教育的师资匮乏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各高校创业教育师资数量严重缺乏。受制于传统的教育模式,国内高校对于创业教育领域的研究较为缺乏,部分高校甚至根本毫无涉及,相关的专业人才培养数量严重不足;而且各高校由于长期缺乏开展创业教育的意识,导致创业教育方向的师资无论是本校培养或是引进均有很大缺口,造成了目前创业教育专职教师数量缺乏的局面。另一方面,现有的创业教育师资水平参差不齐,目前的创业教育师资多为一些教授工商管理类课程的教师兼职,或者是学校的思想政治辅导员、学工人员兼职,这部分人员的知识结构、理论水平和专业水平相对有限,创业的实践经历更是无从谈起,无论从理论水平或是实践经历方面都与创业教育的师资要求有所差距;同时,由于创业教育教师多为兼职人员,在工作时间及精力分配上,也难以保证创业教育的理论研究及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

5.创业教育实践平台短缺。创业教育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传授层面,而应开展更多的创业实践活动。活动的开展需要平台,高校创业实践平台是高校创业教育体系的有效组成部分,是创业教育成果化的载体。尽管各校都在积极推进大学生创业实践平台建设,但并没有形成系统的保障体系:一方面,未单独设立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专门管理机构,部分高校的创业教育课程由工商管理学院开展,部分高校则由就业指导中心开展,而创业实践活动可能由学校团委负责指导,各部门多头管理,各自为战,校内的创业教育资源难以实现有效整合。另一方面,部分高校缺乏有效的创业实践平台,学生的创业实践内容多为一些诸如创业大赛、创业计划书、模拟创业活动等,并未有实战性的创业平台让学生进行创业实践,开展真实的创业活动。

三、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发展滞后成因

1.传统教育观念有待更新。创新创业教育在我国的起步发展时间并不长,属于新生事物,因此它的发展必定会受到一些传统观念的阻碍与影响。首先,我国的大学教育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在教育中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创新精神的培养,且大学教育过分强调统一性,如学校采用统一大纲、统一教材,制定统一考试的教学计划,而忽略了个体之间的差异。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所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思想意识雷同,学生的创造性和个性发展在这种教育模式下极易被扼杀,不利于创业教育的开展。其次,高等院校对创业教育认识上存在误区。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没有认识到创业创新教育的重要性,并没有把该项工作放到应有的高度,在创业教育的开展过程中,一些院校肤浅地将创业教育理解为创业技能培训,开展创业教育仅仅是培养大学生学习特定的技能和技巧,而不是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经营理念、创业意识和创业素质。

2.创业教育理论研究有待深入。目前,创业教育体系的理论研究虽然已经在多数大学中有所开展,但仍处于积累的早期阶段,高校创业教育的理论研究还很不够,而且缺乏系统的理论框架和深入研究。这主要表现在:第一,在教学科研工作方面,基本上是管理学、教育学、经济学教师,或是就业指导中心、团委等学生工作者来开展此项工作,真正从事创业理论研究的人很少,因此,缺乏对创业教育的深刻理论研究,对于创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或是回避,或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第二,缺乏实践上升到理论意识的水平。由于教育工作者自身理论水平的欠缺和理论研究环境的限制,导致了一些在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中总结的新方法、新想法并不能真正得到体现,影响了新的实践经验总结和理论的形成。第三,在大学创业教育机制方面,创业机制、创业保障、创业教育规范并未系统形成,如何提高大学生创业伦理、创业远见、创业素质没有深入的研究。

3.高校创业教育管理水平有待加强。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的创业教育管理参与部门过多,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工商管理学院、校团委各自负责一块工作,其教育功能和职能难免有些重叠和无序,这种各自为战的教育管理影响了创业教育的整体推进,各部门无法形成合力,有时还会形成相互干扰,阻碍了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高校的创业教育教学管理秩序亟待厘清。同时,在有限的条件下,高校不断扩大学生的规模,却不能相应增加对教育的投入,无论是在管理硬件还是管理理念方面,学校的表现均不理想,学校的创新机制不健全,最终阻碍了大学生的创业教育。高校无论是在创业教育的师资水平、理论研究、资金设施等方面的资源均严重不足,在创业学的教育体系建设方面给予的重视和支持力度不够,从而导致创业教育的开展无法深入,创业教育课程的教学只能浮于表面。

四、推进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发展的路径与对策

1.树立正确的创业教育观念。首先,以政府部门为主导,学校为主体,在全社会宣传创业教育的重要作用,引导全社会切实转变教育价值观和人才观,认识到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是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是大学生成才的自身需求,是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大举措,切实提高创业教育在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将创业教育的思想渗透到高校各方面教育中,贯穿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全过程中,是帮助大学生实现创业目标的必要渠道。其次,在学生中树立典型案例,加强宣传引导,教育学生切实改变对创业教育的认识,从观念上改变只有创业者才需接受创业教育的思想,理解创业教育不仅是开阔个人视野、锻炼自身胆略、提高组织协调能力及强化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更是培养自身树立起与经济形势相适应的就业观以及自我就业意识的重要手段。第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建立起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为大学生创造良好的创业氛围,多开展创业教育的相关活动,使部分有志于创业的学生能够在环境熏陶中将想法转化为实践,并且给予力所能及的指导与帮助。

2.完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课程是创业教育的载体,是创业教育的关键环节。在课程设置方面,学校应积极改革办学模式,调整创业教育的课程结构。首先,应设计开发创业教育相关课程,增加创业教育内容,开设涉及创业机遇、创业意识、创业动机、创业能力和企业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学科课程,对学生进行系统化培养,真正把创业教育融入学校的教育教学体系中。设计课程时要以创业需要为契合点,结合创业教育介绍一些实用的市场营销和生产管理知识、政策和法律法规,并通过创业教育实践教学,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其次,有效整合相关社会、学校资源,更多地收集创业成功案例并进行系统整理和分析,用鲜活的创业实践事例充实创业教育内容,要多吸收和聘请创业实践者、成功者走进校园、走入课堂,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讨论和互动,分享自身的创业历程、创业经验。第三,将实践活动纳入课程计划,实践经历记入学分,多创造条件,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创业实践,参加创业比赛,增加实际创业经历,在实践中做到学有所用,巩固创业教育成果。

3.提升创业教育师资水平。教师是教学活动中的核心部分,在创业教育中承担着主体作用,只有建设一支专业知识扎实、实践经验丰富、授课技巧精湛的师资队伍才能够有效开展创业教育。针对目前高校创业教育师资缺乏的问题,学校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高校领导充分认识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明确创业教育教师的身份与地位,通过培训、考核、选拔一批校内专业人员组成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并定期进行学习和培训,借鉴国内外其他高校的先进教育经验,结合本校和学生的特点来制定具体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第二,积极引进校外人才,重点是有过创业实践经历者或是创业成功者,邀请他们定期或不定期走进校园进行授课或者举办讲座,分享自身的创业历程、经营策略、管理方法以及在长期实践中总结的宝贵经验,亦可在学生的创业实践活动中给予指导和帮助,以弥补高校教师自身由于创业实践经验不足而产生的教育局限性。

4.推进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建设。创业教育实践平台是创业教育的有效支撑,是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基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的搭建可采取以下措施:第一,创立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大学生创业园、产业园等园区,为学生提供场地,开展创业实践活动,强化实践教学在创业教育中的作用。第二,设立专门的大学生创业指导中心,充分整合校内资源,消除部门之间各自为战、多头管理的局面,由创业中心统一开展学校的创业教育教学,统一管理学生的创业实践活动。第三,采取校企联合模式,充分利用大学科技园、创业园、各类开发区、工业园区等综合性科技服务平台资源,合理使用政府部门或高校的相关优惠政策,扶持大学生创业。第四,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充分利用校友资源,以互利共赢为目的,吸引资金,筹集社会资本,设立大学生创业基金,针对大学生的创业计划、创新项目,高校可通过设立创业风险基金、科研创新基金等方式,为大学生的创业实践活动募集必要的启动资金和经费。

第3篇:大学生创业论文范文

关键词:众筹;创业创新;大学生

1众筹模式与大学生创业融资契合度分析

由于众筹方式具有“低成本、低风险、低门槛、高效率”等特点,从而与大学生的创业融资的结合具有明显的优势。“低成本”,众筹可以灵活高效地募集较小规模的资金,与银行贷款相比具有较为优惠的融资费用,同时还可以借助互联网金融的特点大幅降低交易成本。“低风险”,在众筹模式下,参与众筹的众多投资者共同分担风险,同时,投资者来自于各行各业,吸引投资的过程也可以当作是产品投放市场前的预演。“低门槛”,通过互联网为无资金、无经验、无人脉的大学生创业者提供了一条新的的融资渠道,只要创意足够有价值,就有获得支持的可能。“高效率”,快速发展的互联网金融信息产业将有助于资金供需的最佳匹配,提高资金的配置效率。两者有效的结合,不仅为大学生创业融资开辟了新的道路,同时也在丰富金融服务方面提供了新的思路,从而得到了双赢的效果。

1.1大学生利用众筹创业的优势

众筹在大学生创业过程中作为一种新型的融资模式具有很多其他融资模式没有的优势。首先,众筹比传统融资模式面向的范围更加广阔和开放,门槛更低,更加平民化,草根化。究其评判标准来说,衡量融资是否成功的标准有很多,不仅仅是商业价值,并且,融资不再受到筹资者年龄身份等的限制。只要你的项目足够吸引人,得到了网友的支持和认可,一律可以在众筹这一平台上获得投资,这笔投资便可用以自己创业项目的启动资金。这种方式极大地促进了好点子好创意的诞生,也为大学生创业融资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和方向。其次,众筹融资无论是投资者还是创业者所面临的风险都比较小,如果申请传统贷款,创业者必须自己承担相应的金融风险,但众筹优于其他的一点就是在融资获得初始资金之后,仅仅需要对捐赠者付出奖励。大学生自身所拥有的资源与融资能力都是有限的,因此,相比较而言众筹无疑是更好的选择。第三,众筹本身就具有较强的广告效应,是一种不错的营销方式。创业者初期时利用众筹来筹集资金,就需要做好宣传与推广,而借助一些社交网络的平台来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往往是最有效的,从而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资人为其进行投资。创业者必须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自己的项目路演,这不仅给初创企业节省大量时间成本和金钱成本,而且,项目路演成功与否企业都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商讨出最终结果,得到市场反馈信息。同时,大学生也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企业的意见和建议,尽快并且有目的地修改自己的创业项目计划,从而使创业成功率更加高。又因为大学生创业者相对于其他社会人士创业而言比较特殊,没有相应的社会经验和人脉资源,但在众筹模式下,投资者更加关注的是创业者的创意和产品自身,他们会给出自己的看法的意见,使创业者的项目运行更加顺利。这对于初创企业和大学生创业者而言,无疑是极为宝贵的资源和财富,对他们之后的成长和发展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1.2对接大学生创业项目的众筹平台应具备的特征

(1)具有独立的筛选与审核流程。这更多的是对于一些具有好的想法或概念,但是项目的实施与市场不能良好对接的不成熟的大学生创业团队。众筹平台能够和各级政府一同成立的专门帮助大学生创业团队的类似于“职业指导中心”等的机构来进行合作。仅是到2010年为止,就有权威的报告显示各级政府与许多高校已经成立了高于16亿元的校园创业资金,并且建设了一批又一批的创业孵化基地,给当代大学生的发展提供了资金以及平台的支持。这样,便可以充分调动各级政府的管理资源。同时还要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力度,并且根据市场的实际情况对相关的创业项目进行一系列的评估与优化,给刚起步开始创业的大学生创业团队进行指导与培训,让这些初创企业形成较好的管理与风险控制模式。另外还能够减少创业团队在申请众筹并不断修改项目的时候在各种部门或平台间来回奔走的次数,能够更好更有效率的落实国家的优惠政策,同时众筹平台也能够更快获取到更多成功的优秀项目还不用增加人力成本。(2)防止创意在众筹期间被剽窃,增加保护意识。项目审核过程中要对知识产权加强保护,对项目的发起人作出提示,让其在对项目的描述中尽可能的避免涉及与知识产权有关的重要内容,或者在过审方面有相关的硬性要求。这既可以保护大学生的有些创意、想法不被剽窃,同时也保护了创业项目的知识产权,有利于形成公平竞争的良好市场风气,促进更多更好的项目出现。(3)增加众筹项目成功后首款的比例,促使项目更好周转。就现在来说,普遍为项目成功结束后才能够申请首款,在通过众筹平台的审核之后再计算首款。而在项目结束后的承诺期限内发放回报且支持者确认收到回报之后才可以收到尾款。若超过15天且支持者依然没有确认收到回报,系统就会自动确认。而针对大学生的创业项目,建议众筹平台能够对首款和尾款的资金比例做出一定的调整,从而使得创业团队可以更加有效的对资金进行周转,更快的为支持者提供回报,从而形成良性循环。(4)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使创业团队筹集股权更便捷。所谓股权众筹主要是指公司在经营过程中让出一部分的股利,同时根据相关投资者的人数比例,对公司未来可能会获得的收益进行合理的分配,在这个过程中必须依赖相关的互联网技术。也有一部分研究人员认为,股权众筹是指股权朝着互联网行业不断的进步和发展。我国当前采用的股权众筹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众筹平台的运行,一方面还是走在法律的边缘上,与非法集资这一法律问题很难区分开来,很容易违背公司法与证券法等法律规定,国家可以通过学习其他国家已经颁布的相关法律来规范股权众筹。

2大学生创业融资众筹相关建议与意见

从市场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资金众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的避免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面临的资金风险,大学生各式各样的创业想法也为众筹平台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两者对接各得所需,优势互补,从而形成了良好的互利共赢的局面。随着众筹行业的飞速发展,在大学生创业融资和众筹的对接时,应当注意以下五个因素,现对以下五个因素提出相应的建议:(1)政府方面。劳动与社会保障局能够出具相应的为大学生创业助力的政策,贯彻落实好政策和引领舆论导向。并且可以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的方式对大学生创业者进行采访,在采访过程中可以介绍和大学生创新创业相关的政策和指导方针。工商管理部门也可以在政策上提供一些支持,例如减免大学生创业的资金或者推出优惠政策。监管部门则需要为众筹平台营造一个和谐稳定且有安全保障的交易环境,使平台拥有一个良好的秩序。(2)高校方面。创业教育可以和大学所学的专业教育相结合,在各大高校中,应该都有一批专业的创业教师团队,这些教师的职责就是服务于大学生创新创业。在大学校园中也应该经常举办一些有关于创业的论坛和讲座,支持学生在大学期间进行创业,并且对他们的创业精神给予肯定和支持,还可以成立一些类似于创业俱乐部、创业孵化园等,为大学生的创业提供一定的交流与指导平台。并引导大学生接触众筹,鼓励其对众筹融资做出尝试,可以开设与众筹相关的选修课等,建立创业教育和众筹教育的长效机制。大学生在当前创业的过程中需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还要能够随着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调整自己的创业理念。总而言之,当代大学生在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具备强硬的专业知识,以及对自己的意志品质的严格要求。同时也应对众筹及平台有着更深的了解与关注。(3)众筹平台方面。不同类型的众筹平台必须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起对应的经营措施,针对性的对大学生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扶持,通过正确的引导,让这些大学生认识到当前市场环境的实际情况,进而取得更加长远的进步。(4)法律方面。我国立法部门在这个过程中应该推进相关配套法律的运行机制,对相关领域的法律文本进行完善性维护,对市场进行规范。同时,还要对相关的知识产权进行不断的完善,避免出现相关创意抄袭的不良现象,只有这样,才可以确保大学生相关众筹融资能够更全面的发展。众筹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大学生资金不足的问题,不仅具有现实意义,而且值得进一步推广。年轻人是众筹这一平台的主力军,在众筹这一平台中,大学生不仅仅提高了自己的创新能力,增强了创业动机,也解决了大学生就业困难的一大难题,从而实现了中国经济的转型和进一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徐示波,张琳,陈伟.创新创业环境下的众筹发展情况分析[J].全球科技经济瞭望,2017(2).

[2]赵乃迪,李静.浅析众筹对金融发展的影响[J].金融理论与教学,2016(6).

第4篇:大学生创业论文范文

摘要: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创业成为时代的主题。对于大学生来说,通过创业可以解决就业问题。那么如何提高创业的成功率呢?培养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基于此,文章通过阐述创业精神,分析创业精神的作用,同时提出培养大学生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具体措施,为大学生组织开展创业活动提供参考。

关键词:创业能力;创业精神;大学生创业

在新时期,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不断深入,创业成为时代的主题。在这种情况下,提高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对此,需要帮助大学生培养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

一、创业精神

(一)创业精神的概念

从本质上讲,创业精神就是一种思维操作意识,在开展创业活动的过程中,需要以创新精神为指导,将创新理念转化为创新实践。从某种意义上说,创业精神就是创新主体沿着创新精神指向,将创新理念等抽象的内容变成具体的创业实践。

(二)创业精神的特点

与其他事物一样,创业精神同样有着自身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创造性、自觉性和操作性。1、创造性。从某种意义上说,创业精神与创新精神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但是两者之间又有着本质的区别,主要表现为,前者是创新的基础和灵魂,而后者侧重创造性功能,可以说前者指导后者基础和保障。2、自觉性。从本质上说,创业精神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创业主体创造性地发挥自身创业的自觉性。对于创业主体来说,发挥创业精神的自觉性,一方面需要绘制出创业理念蓝图,另一方面需要把理念蓝图转化为形象蓝图,同时将其转化为创新实践蓝图,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创业精神的自觉性。3、操作性。所谓创业精神的操作性是指,创业主体在发挥创业精神的基础上,需要对思维进行操作,实现创新精神向创新实践的一系列转化。创业精神的操作性特征主要表现为:首先,在思维中构造理念蓝图;其次,按照创业理念蓝图构造创业形象蓝图;最后对创业形象蓝图进行选择,对最终的实践蓝图进行确定。

二、创业精神的作用

对于潜能性创新人才来说,在转化为现实性创新人才的过程中,创业精神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是因为创业精神推动主观创新能力转化为现实创新能力、观念思维操作转化为行动思维操作、观念蓝图转化为实践蓝图,可以说,这三种转化是创业精神的突出作用所在。这是因为创业精神是:

(一)推动主观创新能力转化为现实创新能力的精神力量

对于创业精神来说,其自觉的创新功能,一方面体现了创业主体的主观创新能力,另一方面推动着主观创新能力转化为现实创新能力。这种转化是观念、形象、实践三种创新能力的往复循环,在循环中推动着自主创新能力螺旋式上升。可以说,正是在潜移默化中,创业精神自觉地有了新的创意。

(二)推动观念思维操作转化为行动思维操作的精神力量

思维操作作为一种观念性操作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思维主体操作认知的思维方式。按照思维方式对不同的组织形式进行整合,通常情况下,思维操作可以分为观念思维操作、形式化思维操作、形象思维操作、行动思维操作四种。在观念思维操作转化为行动思维操作的过程中,就是观念、形式化、形象、动作四种思维操作的往复循环,不断推动思维操作能力的提升。

(三)推动观念蓝图转化为实践蓝图的精神力量

创业精神是创新蓝图的一种体现方式。从社会实践来说,创新蓝图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处于动态转化中,通常情况下,创新蓝图的转化形式主要包括创新观念、创业形象、创新实践三个方面的蓝图。在创业精神的指导下,创新观念、创业形象、创新实践三个方面的蓝图完成了彼此之间的转化,进而推动观念蓝图转化为实践蓝图。

三、培养大学生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具体措施

(一)提高大学生的自觉能动性,帮助大学生培养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

首先,高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需要培养大学生创业精神的自觉能动性,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大学生实现主观创新能力向创业能力的转化,帮助大学生明确创业方向、创业目的和创业目标。对于大学生来说,创业精神的自觉能动性主要表现为,在学习活动中,充分挖掘自身的主观创新能力,激发自身参与创新活动的积极性,进而实现主观创新能力向创业能力的转化。其次,高校在培养大学生创业思维操作能力方面,创业精神的自觉能动性有着明确的方向和目的。对此,高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需要采取各种措施,帮助大学生培养创业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充分发挥大学生思维操作能力的作用,同时,自觉参与到新的思维操作创业活动中去。最后,对于高校来说,在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蓝图设计能力方面,创业精神的自觉能动性有着明确的方向和目标。对此,高校在组织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时,需要高度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帮助大学生培养思维操作创新能力,为大学生组织开展创业活动奠定基础和提供保障。

(二)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

在唯物辩证法中,联系、发展和转化三者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对此,高校在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时,需要重视联系与发展之间的关系,帮助大学生培养转化思维能力。如果说联系和发展描绘了创业美景,那么转化则代表了创业美景的间断点。为了确保创业美景的连续性,需要尽量消除间断点,所以,高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大学生实现联系、发展和转化三者之间平稳过渡。

(三)帮助大学生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自主创新能力是人的一种本能。思维创新能力作为自主创新能力的核心,通过提高思维创新能力,有助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基于此,高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大学生提高思维创新能力,对于大学生来说,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在创业活动中掌握更多的主动权,进一步提高创业的成功率。

参考文献:

[1]杨道建,赵喜仓,陈文娟,朱永跃.大学生创业培养环境、创业品质和创业能力关系的实证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4(20).

[2]苏晓纯.发达国家大学生创业精神培养体制及对我国的启示[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10).

[3]张文强.财经政法类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研究——基于对5所高校财经政法类学生创业能力的调查[J].河南社会科学,2012(04).

作者:王芬蕾 单位: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

第二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途径

摘要:在知识经济发展的浪潮下,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已逐渐成为高等院校素质化教育的重要课题,是高等院校培养人才发展改革的方向。高等学校作为培养的重要阵地,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去探索如何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有效途径,为社会输送更多具有创新意识、创业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高等院校;创新创业;培养途径

1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的现状

对于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研究,我国起步较晚。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大学生在各种国际竞赛中的获得的成绩引人注目,但是在人数比例上,与发达国家存在着巨大的差距。据《中国青年报》2015年统计,我国具有自主创新创业能力的大学生,占大学生总数的比例不到1%,而这一比例发达国家则占20%以上。因此,如何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成为我国高等院校急需探索的重要课题。解决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不仅要求社会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而且高等院校要积极扶持和鼓励大学生个人或团队进行创业。我国经济发展的现阶段,创业对推动技术创新、扩大就业容量、促进经济持续增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我国对创新创业的研究和实践中,尚处于初级探索阶段,大多数关于创新创业的理论研究从国外引进。

2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的问题

2.1大学生自身意识薄弱

通过相关数据分析,许多大学生在谈到是否马上创业的问题时,几乎给出的答案都是缺少资金、缺少经验等,而且部分大学生在进行创业或者去做与自己所学专业无关的创新时,缺乏周围老师、学生的激励,通常被视为“不务正业”,很多学生并未坚持到最后就选择放弃。

2.2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不完善

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鼓励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高等院校积极地响应,兴建了一批创业孵化园、创意中心等创新创业基地,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但是支持的力度只停留在硬件支持,还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培养体系。高等院校在设置关于创新创业的培养课程上,课程形式单一、内容严重滞后:课程以选修课为主,无法引起大学生的重视;课程形式是以传统方式开展,所列举的案例缺乏针对性,创业教材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1]

2.3师资力量严重缺乏

目前我国的高等院校中,缺乏一批素质高、实践性性强、能胜任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队伍。一方面,由于具有创新创业经验的成功人士,聘请的费用非常高,高等院校提供的价格没有吸引力;另一方面,培养一批具有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队伍,等院院校需要经历非常长的周期,短期内无法实现。究其根本原因在于,高等院校在外界政策以及学校就业率的压力下,只能追求短期的就业率,忽视了内在的创新创业教育长期培养,现在关于创新创业的教育上,基本上都是辅导员或者任课老师兼任,大多数没有进行系统的培训。

3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途径

3.1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

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是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基础和理论指导,也是高校现阶段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重中之重。高等院校在引导大学生主动学习过程中,加强基础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才会使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不断地强化。首先,学校在创新创业的教学过程中,让大学生能够全面、深刻地理解创新创业的内涵,树立创新创业的意识。其次,学校通过组织创新创业相关的社团或兴趣小组,让有共同目标的大学生相互交流,从而激发了他们的创新创业意识。最后,高校定期把创新创业的成功案例,通过校园社交平台进行宣传和推广,通过身边的先进事迹,让大学生树立创新创业的信心,凭借知识和能力去发挥自己的一己之长。[2]

3.2构建完善的培养体系

高等院校要突破传统教育模式、积极应用现今最新教育理念来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创新创业型人才的要求。构建完善的教育培养体系,为深化创新创业理论提供科学依据,系统规范高等院校的教育,丰富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在培养考核大学生的过程中,要树立“以贴近大学生实际生活、实现大学生内在需求为目标,以适应性为核心、以个性化为特点”的高等教育质量观,构建规范化和系统化的创新创业培养体系,让大学生群体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发现并选择发展空间,同时通过提供更大的创业平台让大学生开发其内在潜能。在培养创新创业能力过程中教师队伍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优秀的师资力量是高等院校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保障,也是培养大学生良好创业品质的前提基础。高校在管理建设好自身教师队伍的基础上,要充分利用优秀的社会资源,聘请在创新创业上成功的企业家来担任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导师,充分利用他们的创新创业思想与实践经验到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通过这种开创性的新的教育模式,有计划地实现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思想与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保证有效的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才能培养出勇于创新、敢于探索的新型复合型人才。[3]

3.3加强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活动是检验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标准。只有在实践的过程中,大学生才会清楚地了解自身的优势和不足,从而不断地去学习,弥补自己的薄弱环节,使自己的创新创业能力提高。首先,高等院校要为创新创业提供良好的氛围。学校可以创立专门的创业基金,为学校开展各种创业活动、竞赛提供资金支持。其次,学校号召教师参与到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中,将老师的经验和学生的创新有机的结合起来,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提供巨大的发展空间,同时学校也培养了创新创业的师资力量,达到了双赢。最后,大学生也要安排自身的实践活动。大学生要积极主动地去了解社会和参与社会实践,深刻得理解社会的发展和需要,通过更好适应社会的途径和方法来培养提高自身创新创业的能力,使自己避免或者少走弯路,为自己创新创业的成功增加筹码。

参考文献

[1]匡德舜,陈禹娜,于旭荣.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培养模式探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5):132-134.

[2]韩京昌,冯研,李莹.大学生创新创业平台[J].中国市场,2015(14):65-66.

[3]马林.上海体育学院大学生创业能力现状与培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55-56.

[4]肖红伟.地方高校大学生创业能力现状调查及其培养策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29.

[5]倪峰,胡晓娥.基于认知的创业能力发展模型初探[J].企业经济,2007(10).

作者:苏杰 单位:湖南文理学院美术学院

第三篇:加强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方法

摘要:当今是信息技术化的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高校传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的弊端日益显现,对于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产生了不利影响。处于信息技术环境中,以“互联网+”为依托,切实改革我国的高校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对实践教学方法进行更新,这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高校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教学水平及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互联网+”;信息环境;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模式

信息化大发展的时代,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互联网的作用在不断的提升,能够切实的推动社会进步。“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是当前我国的口号,我国高校也在不断提高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但就整体的教学效果而言并不理想。为了使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机制得以完善,学校应在对“互联网+”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效结合的情况下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能力建设,进而为大学生构建起良好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平台。

1“互联网+”视角下高校创新创业能力教育中的问题

1.1缺乏创新、创业环境

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资金较为缺乏,甚至有一部分高校并没有针对这方面的专项资金,这就造成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物质基础严重匮乏的现象。进而使得目前高校仅能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缺乏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未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此外,同样是因为缺乏资金,致使高校在进行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主要侧重于理论教育,缺乏实践,学生实际的创业情况不容乐观。

1.2教学滞后,获取信息的能力不足

高校必须要立足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来加强对于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并且要有针对性,要时刻关注、及时获取有关社会发展的各类信息,这样才能很好的确保我国高校创新创业能力教育工作的时代性,使学生能够在符合我国经济发展整体环境的前提下进行创业,切实的促进创业成功率的提升。当前,就整体层面而言,高校对于以学生为对象开展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工作的重要性有了认识,但是就学校的各个方面而言,还并未形成正确的认识。在教学中,师生主要还是从书本中得到教学信息,并没有意识到对于现代互联网技术的应用,这就使得当前我国高校针对大学生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不能与时俱进,严重滞后,同样也就造成了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能力教育工作未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虚有其表。

2“互联网+”视角下加强高校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路径

2.1对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进行完善

在“互联网+”环境下,加大力度建设高校的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对高校的创新创业体系进行不断的完善建设,促使教育时代性的不断提升是加强高校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工作提出的要求。要对传统的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教学模式进行转变,更新教育理念,坚持“创新、创意、创业、创造”。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教育课程建设的加强要立足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的基本情况,积极利用网络进行培训,开发网络培训课程,要尽可能的选用一些与学生实际联系密切的案例,要注重对教学时代性和创新性的提高。高校可适当的举办“互联网+”模拟创业、“互联网+”创新思维训练营等活动以推动高校针对大学生进行的创新创业教育。在实际的教学中,还应该对一些成功的青年创业者发出邀请,同学生之间展开学习与交流活动,促使学生创新创业热情的激发。

2.2“互联网+”环境下,对学生的创业实践水平进行提升

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促使学生综合创新能力的提升,是“互联网+”时代对高校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工作进行强化提出的必然要求。针对“互联网+”时代下,学生创新创业的实践水平的提升,本文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高校在进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过程中要切实做好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工作,争取在企业中为学生建立起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定期安排实习人员进入企业,使学生能够对企业的运营模式做到更好的了解,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打下基础以助力于以后的创业。第二,为学生在校内建立起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将该基地的孵化作用进行最大限度的发挥,以促进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促使学生实践水平的提高。最后,高校应有效的以高校本身的网络资源为依托而开展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建设,要对“微信”等现代网络技术进行充分融合,以促使完善的网络创业平台系统在高校内部得以搭建成功,进而借助虚拟网络环境加强大学生虚拟创业实践活动的开展,将网络平台作为基础,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训。

2.3对网络平台进行积极的利用

高校在针对大学生开展创业创新能力建设时,不但要将高校传统的创新创业优势进行充分发挥,还需要对教学中的网络阵地进行积极的开拓,以使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更具吸引力和凝聚力,进而使高校网络创新创业教育的覆盖范围得到进一步的扩大。在创新创业过程中要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切实的贯彻价值导向,以使教学能力和水平在网络创新创业平台与传统教学工作互相配合的基础上得以切实提高。例如,将O2O融入到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很好的促使创新创业实践交流的实现。以现代信息网络技术作为依托,建立起微信公众平台等,进而借助在线交流,统筹规划等指导实际创新创业工作。网络平台的建立能够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情况做到及时的获取,特别是能够及时的了解到我国最新制定的产业政策、获取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信息,在此基础上,能够切实的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针对性的提高,使得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都能得到切实的提高。与此同时,学生针对创新创业能力培训的反馈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做到及时的获取,并且能够及时的对学校的创新创业能力培训教学结构和教学模式进行合理的改进。

3结语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我国政府依据我国的经济实况提出的口号,而针对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培养而言,“互联网+”的提出为其提供了全新的平台和思路。为了促使我国高校创新创业能力培育的提高,就必须要合理有效的借助“互联网+”有针对性的解决我国高校创新创业能力培育中出现的问题。

作者:史润东东 马波 张文俐 单位:河北农业大学

第四篇:高职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路径

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潮流的兴起,创业创新能力日益成为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目标。培养高职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高职院校顺应经济社会发展和高职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必备能力。

一、高职大学生创新能力简析

创新能力是一种实践能力,是指创新主体把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创造性地转化为有价值的精神产品或物质产品的能力。创新能力不仅体现为一个人能否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创造性地应用和转化,同进也体现了一个人是否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具体而言,创新能力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创新知识,创新能力的前提要求创新主体具备创新的相关知识,了解创新的基本原理和相应技能技巧,创新知识是创新能力的前提和基础。(2)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指发明或发现一种新方法、新方式用以处理某种事物的思维过程。创新思维的主要有积极的求异性、敏锐的观察力、活跃的灵感、创造性的想象等。创新思维是创新活动的智力结构的关键,是创新能力的核心,它可以帮助学生较快地掌握新知识,顺利地解决新问题,是创新活动顺利开展的核心和关键。(3)创新品质,创新品质是指创新主体要具有敢于怀疑、批判、打破常规、颠覆传统的冒险精神和勇气,在挫折、困难面前不放弃、不动摇,坚定自己的想法,勇于实践,超越自我。创新品质属于非智力因素,它可以推动创新思维的发挥和运用,是创新能力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二、高职大学生创新能力现状分析

由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起步较晚,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发展相对滞后,高职院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教育工作相较于发达国家有明显差距。因此,高职大学生创新能力现状总体不尽如人意,主要表现在:

1.对创新能力培养的认识不到位

从“创造型”国家口号的提出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潮流的兴起,创新对于一个国家、民族的意义早已深入人心。但是,由于我国高等教育长期受到传统思维的影响,无论是本科院校还是高职院校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都远远落后于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创新能力的发展和创新行为的出现,都是建立在创新观念和创新欲望基础之上的。学生在上大学之前所接受的教育几乎都是应试教育,缺乏培养创新能力的环境,上大学之后,大部分院校和学生满足于完成学业,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大学时期是一个人思维能力最为活跃、未知探索欲最为强盛的时期。从目前来看,许多大学生有创新的动机,但由于学校缺乏创造性的学习条件以及学生自身不善于创造条件,缺乏创新的动力,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

2.创新能力培养体系不健全

1)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与创新能力要求脱节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是高职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支点,但就目前而言,大部分院校没能在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上及时进行调整优化,仍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视能力、思维的训练,这种教学模式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2)教师教育理念和教学资源欠缺实施创新能力教育,老师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高职院校教师普遍存在不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价值观、质量观和人才观。教育理念仍相对滞后,许多教师固守传统,难以改变过去的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缺乏突破自身的勇气。同时,学校为教师和学生进行创新能力培养提供的教学资源非常有限,许多学校受制于办学经费或其他因素的影响,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资源投入上相对较少,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3)实践教学和动手操作环节薄弱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学生思维、动手能力为主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目的是将学生培养成思维开阔、勇于挑战、敢于尝试的具有创新理念和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在创新能力教育中,实践教学和动手操作环节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在不断的实践操作过程中,在反复的失败中,学生才能不断尝试新知识、新技能,在操作中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点和新方法。但就当前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而言,对创新教育的实践教学投入远远不够。大部分院校对创新教育还是通过课堂讲授、理论讲解等相结传统、简便的方式进行教学,缺少大量的实践教学,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尝试的条件更是少之又少。这种状况很难真正培养出有创造力、敢于创新的学生,对于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并无实质作用。

三、高职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路径

高职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是当前我国高职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多方面、全方位入手,积极探索有效途径,我们认为应主要从以下方面努力:

1.更新创新教育理念,树立创新教育意识

加强全面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是其具体化和深入化的重要内容,培养高职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点改革方向。高职院校和教师必须从自身做起,更新对创新教育的认识,牢固树立创新教育意识,为此应从三方面入手加以改革转变。(1)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学校和教师在人才培养方向上应确立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改变那些不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人才观和质量观,改革传统教育理念,注重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将创新教育培养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

2.改革教学方法,改变课堂模式

培养高职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应着重在教学方法和课堂教学模式方面大力改革。要着重改变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方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角,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在课堂上应多使用自主性较强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教师应鼓励学生在课堂上以自学、小组讨论、辩论、探究式学习、自主研究性学习等以学生为主体的研究性学习形式取代传统的讲授式、答案惟一式、考核式等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动脑、动手、动情,在自主自愿主动学习中获取知识、学到技能,在主动学习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尽可能地提供课堂条件,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学会如何分院校,在课堂学习中不断培养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3.加强实践教学,搭建创新教育实践平台

创新教育离不开实践,实践是检验创新教育教学效果的最好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高职院校在教学中必须加强实践教学,积极与行业、企业开展合作,多开展相关创新创业活动,为学生提供创新实践平台,给学生更多的锻炼、实践机会,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开拓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4.培养校园创新文化,形成创新型校园环境

高职院校应积极培育创新校园文化环境,重点围绕创新能力培养积极宣传倡导创新文化,在校园宣传栏、广播、校园网等宣传渠道方面加强创新理念引导,将创新理念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尤其应注重培养的开拓进取、改革创新的探索、冒险精神。同时,在校园内要形成鼓励创新的舆论导向,积极营造鼓励创新、不怕失败、勇于冒险的文化氛围,形成人人想创新、人人敢创新、人人争当创新者的创新型校园环境。

作者:李艳 荣宋 婷仇瑛 单位:海南政法职业学院

第五篇: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模式研究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当前高校大学生创业和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现状,指出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为中国大学生高科技创业提供了一个生逢其时的绝佳契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依托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促进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模式,并就如何实施进行了逐一分析。

关键词: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大学生创业;现状;模式

近年来,我国出台许多政策和措施来积极鼓励大学生创业,使得大学生的自主创业意识有了显著的提高。据2015年全国大学生创业情况统计,有强烈创业意愿的大学生高达20.0%,但是真正将愿望落实到行动中仅占其1/10。在2015年749万毕业的大学生中,真正将自主创业落实到行动中的只有21.6万,在这区区的21.6万学生中,由于诸多的原因,取得成功的也只有0.5‰。如此低下创业成功率必然会导致大学生的创业自信心严重受挫,势必会严重阻碍大学生的创业实践。因此,积极推进大学生自主创业,仅仅依靠若干政策、措施,而不重视大学生本人、高校和社会三者的共同努力,难以在根本上取得突破。本文从高校和学生这两方面,以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为切入点,将其与大学生的创业创新能力培养和加速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相结合,探索建立推动大学生创业新途径。

一、大学生创业和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现状分析

1.当前高校学生的创业状况。近年来,随着我国各种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政策的出台,使得高校学生的自主创业意识有了明显提升,然而千分之五的创业成功率严重打击了同学们的创业信心。由此可见,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不仅要关注眼前的创业人数,更重要的是要后续跟进,保证大学生创业者的成功率,这样才能形成良性循环。俗语云:“打铁还需自身硬”,要从根本上实现大学生创业质量,从根本上讲,还是内因为主,需要从他们创业的项目本身入手。

2.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现状。据统计,国内高校每年有大量创新性科研成果产生,但是真正转化为生产力不足5%。造成此局面的原因是高校当前的管理体制,我国高校属于事业单位,其经费主要来源于国家专项拨款,由此而产生的一切自然视为国有资产,高校教师产生的科研成果自然也不例外,这样以来老师们就不能轻易支配自己的科研成果,高校成果的低转化率自然就不难理解了。一方面是大学生缺乏高科技含量的创业资源,另一方面是高校专利成果往往躺在保险柜里睡大觉,无法孵化为真实产品的巨大浪费。由此可见破解这两大难题迫在眉睫。

二、构建依托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促进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新模式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建立了依托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来促进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新模式,它既利用高校科研成果和科研力量为学生创业实践提供支持,又将高校科研与市场需求相结合,一方面推进了高校科研成果的转化,另一方面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强大支持。为了达到此目的,我们按照以下步骤进行了实施:

1.创业观念的转变和“四个一”实训。当前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和措施越来越无法适应当今的社会和市场需求,因此要培养学生真学真干才能练就真功夫。在实施时,我们将创新创业意识贯穿于整个大学生教育阶段,通过实施“四个一”(一件高质量的工程设计作品、一项科技创新课题、一次系统的企业实践、一份完整的“互联网+”创业企划书)的实训来转变他们的创业观念。

2.创业理念形成和创业知识及技能传授。在此阶段,我们以教师和课程为中心,进行了专业师资队伍和课程体系的建设。首先,我们充分整合科研平台和院内教师资源,建立一支具有专业化水平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同时在校外建立一批动态的创业教育兼职教师队伍,配合和协助高校专职教师为学生创业实践提供指导和建议;同时,建立起完善的创业教育理论知识体系和创业教育实践课程体系。在建立起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和完善的课程体系后,我们通过在大学一年级的新生中开设必修课,进行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创业知识及技能传授。

3.成果转化和应用开发平台实践锻炼。针对当前高校学生创业意识和能力的不足,我们改变传统空洞的理论说教模式,采取大学生们更乐意接受实践性的学习模式,在实践中提高创业技能。按照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的规划,我们分别建立了以大学和学院为单元的“项目超市”,围绕超市我们进行归类,并建立了开放式成果转化和应用开发平台,老师和学生们可以将自己创意性的想法和准成果放入“超市”,老师和大二以上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组建成果转化创业团队,进行成果转化的应用开发,以此来促进高校老师的科研成果转化和完成学生的“创业实践”锻炼。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制定了一系列完备的管理和激励机制:①安排专门的部门进行“项目超市”的管理,做到实时更新;②在政策上要支持有志进行科研成果转化的教师;③针对部分老师特别是大学生普遍资金缺乏的情况,三峡大学会同宜昌高新区和人福药业、三峡电厂等企业共同投资设立了科研成果转化专项基金,以解决在科研成果转化过程中资金不足的难题。在效益分享上,投资方、教师和学生均拥有成果转化后的效益分配权。

4.构建以新产品、“互联网+”为载体的科研成果转化和创业培养模式。依托“项目超市”,有高校老师和学生共同参与搭建的科研成果转化平台,使得创新项目有了技术优势和获取利润空间。该模式既促进了高校教师科研成果的转化,又为大学生的创业提供了“创业种子”,有效避免了大学生因盲目选择创业项目而造成创业失败。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通过专利成果或与企业联合开发的项目,指导大学生进行产品的开发,比如正在实施的同宜昌青钱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的青钱柳系列茶产品、湖北土老憨生态农业集团合作开发的系列保健醋、三峡大学第一人民医院合作研制医院制剂等。通过学生们的全程参与,这一过程使他们既掌握了产品研发过程、新产品的获批程序,又解决了产品研发的人手不足和加速了成果转化,同时大学生思维活跃,网络经验丰富又可通过“互联网+”平台以最快的速度将产品推向市场,产生经济效益。实现大学生毕业之时,也就是他们创业的腾飞之时。

5.以竞赛为检验和实际创业为延伸。大学生同老师共同参与搭建的科研成果转化平台进行创新实践的同时,学生自己也可以结合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和创新实践过程的研究内容拟定编制自己的创业计划书;此外,他们还可以参加部级大学生制药工程设计大赛、“挑战杯”创新计划大赛、“互联网+”创业计划大赛等国内竞赛进一步锻炼自己的创业能力和凝练自己未来的创业方向;毕业后,如果他们对自己在大学期间的创业项目有继续开展的计划,也可以按照三峡大学的科研政策与最初合作的老师和学校签署合作协议,进行自主创业。

三、结语

我们通过建立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促进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模式既有效地解决了高校教师科研成果转化困难的难题,又很好地实现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通过我们近5年来的实践,这一模式目前已经进入了良性循环,我校很多老师和毕业的大学生/研究生依托“项目超市”和科研成果转化平台成立了自己的企业,有效地实现了成果转化和自主创业。

参考文献:

[1]岳华.滑凌啸.依托高校科研成果促进大学生创业[J].河北企业,2015,7(7):92.

[2]邓桦.发挥科技成果转化在促进大学生就业中的作用[J].中国高效科技.2015.9(9):80.

[3]王杰.王杜春,朱森罗.依托高校科研成果促进大学生创业———以东北农业大学为例[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5):124.

[4]乔孟涛,焦昆,董谦.基于高校科技转化平台的创业教育模式研究[J].河北农业科学,2012,16(1):94.

作者:贺海波 周琴 汪鋆植 邓张双 杨昌英 单位:三峡大学生物与制药学院三峡大学仁和医院

第六篇:大学生自主创业平台下的能力培养

摘要:首先解读了自主创业能力特征、结构及意义;接着分析大学生自主创业平台存在的问题;从创业教育、强化大学生自主平台建设和举办活动三个方面重点探究了建设大学生自主创业平台的策略;最后客观地对全文进行总结,具有一定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自助创业平台;创新能力;策略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进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强化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已成为当代大学教育发展的重点内容。大学生自主创业作为缓解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目前已被多数高校接受并实施,而且多数国家出台了一些相关政策用于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提高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总之,通过大学生自主创业平台的建设能够有效地激发大学生自主创新意识、提高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

一、自主创业能力特征、结构及意义

1.自主创业能力的特征。自主创新能力是一种利用社会实践、社会动态与个人主观能力相结合的活动能力。自主创新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能够巧妙地将个人主观意识与社会实际进行结合,并通过解决自主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难点、问题提高个人的创新能力。自主创业能力最主要的特征是建立在智力的基础上,通过社会实践的各种操作用以提高个人的创造能力和创新能力。不仅如此,自主创新能力更是将理论知识运用实际问题中的良好体现,在自主创业的过程中,一方面可以有效地将各种社会资源转化为社会生产力,如分析当前社会资源集中区域,通过调查社会某种产品的需求量进而对该种产品进行大批量生产;另一方面自主创业可以利用大学生的潜在性思维,通过实际操作与社会实践可以拓展大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能力。

2.自主创业能力的结构。自主创业能力主要由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组成,在结构和形式上,三者具有一定的联系。专业能力是自主创业能力构成的基础,是自主创业进行的保障体系,主要包括专业知识、技能以及经营管理能力等,在自主创业过程中,良好的专业能力是保障自主创业成功的关键因素。与此不同,社会能力更加注重的是社会交流沟通能力,包括语言表达能力、理解能力以及人际关系等。方法能力是自主创业能力的核心力量,主要包括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与其他能力不同,方法能力是企业自我突破创新的关键因素。因此,在进行自主创业时要更加注重方法能力的培养。

3.自主创业能力的意义。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大学生就业难成为国家政府和教育机构面临的重大难题。高校扩招计划的实行使得大学毕业生逐年增多,造成大学生毕业人数严重超出了企业的需求量,这样就引起了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受传统“填鸭式”教学的影响,多数高校教师仍然出现“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导致多数学生停留在理论的基础上,而自主创业能力的培养彻底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一方面它需要实际的操作与教学培养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这样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很好地将理论知识进行巩固、整理和运用;另一方面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可以深度地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创新意识,使大学生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更好地发展。

二、大学生自主创业存在的问题

1.创业意识不足,缺乏主动性。受传统“填鸭式”教学的影响,多数大学生习惯了“老师讲、学生听,老师考、学生背”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够自我认识、突破与创新,久而久之,使当代大学生缺乏对创业和创新的认识。随着市场变革与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大学生失业率逐年增加,这使得大学生自主创业得到广泛重视,但受教育体系的影响,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不但缺少对市场的正确认识,而且缺乏创新观念、创新意识,导致大学生创业很难进行。

2.缺少创业经验,无法满足实践要求。自主创业是一项复杂的工程,不仅需要丰富的理论知识,同时又应该具备一定的创业经验,但由于我国教育体系的影响,使得多数大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理论知识的培养,忽视了社会实践的重要意义。因此,大学生的创业知识多数来源于书本、电视、网络等途径,导致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目前多数高校并没有给予学生实践的机会,在高校的课程结构中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根本不存在,导致多数学生无法获得有效的课程内容和实践经验,因此他们对大学生自主创业并不是真正地了解。

三、大学生自主创业平台建设意义与对策

1.大学生自主创业平台建设的意义。大学生自主创业平台的建立一方面可以从本质上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可以充分发挥社会、高校的教育能力,而且通过大学生自主创业平台学生们可以根据社会发展形式选择适合自己的行业进行创业,更好地发挥了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自主创业不仅需要一定的社交能力以及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需要独特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自主创业平台的建设对高校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随着社会经济和教育的发展,大学的教育内容与形式大体相同,导致多数大学虽有名词差别,实则只是学生知识水平的差距,而自主创业平台的建设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兴趣和创新意识,使学生在创业竞争中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目标。

2.大学生自主创业平台建设的对策。(1)重视创业,深化教育。随着社会经济和教育水平的发展,高校应充分重视大学生自主创业平台建设的意义。为强化高等教育科学发展、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高校要勇于打破旧的教育模式,积极开展大学生自主创业平台建设,推动大学生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发展。在加强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同时,高校要积极响应教师,强化师资建设、优化教学方案、推动创新教育的发展,通过鼓励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一方面可以从本质上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使部分大学生摆脱就业就失业的困扰;另一方面大学生自主创业平台的建设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是其他教学方式不能相比的,只有充分发挥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使我国的教育、科学、人文、经济等方面得到进一步提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困扰,积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团队讨论中激发自己的创新观念。因此,高校要充分认识自主创业平台建设对大学生、学校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2)强化建设,优化方案。时代的进步推动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在科技竞争和人才竞争激烈的今天,高校有责任和义务为社会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创新型人才。自主创业平台的建设不仅仅要着眼于平台的结构上,更重要的是加强大学生自主创业平台的内容,如强化创新创业教育,鼓励高校积极开展创新创业课程。在课程设置上,既要注重学生专业课程的培养,又要强化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信念,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如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创新创业课程,鼓励学生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并能够有效地将专业知识与兴趣爱好、社会发展进行衔接,这样才能保障学生在创业过程中不会被现实冲击,甚至放弃理想。(3)举行活动,加强创新。大学生自主创业平台的建设必然少不了创业实践活动的举办,通过各种各样的课程实践活动既可以提升大学生对自主创业的了解和热情,又可以通过创新创业大赛提高学生的创业精神。大学生是我国未来发展的重要支撑,因此高校应积极响应政府和国家号召,在建设大学生自主创业平台的同时,举办各种创业大赛活动、讲座、论坛等,通过这些途径可以有效强化大学生对自主创业的认识。导师作为大学生自主创业的领导者,在大赛中要充分发挥导师的作用,如在作品的准备阶段,导师可以对作品提出修改意见,帮助学生取得好的名次,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结语

本文以大学生自主创业平台为基础,首先解读了自主创业能力特征、结构及意义;接着分析大学生自主创业平台存在的问题;然后探究了大学生自助创业平台对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意义;其次从创业教育、强化大学生自主平台建设和举办活动三个方面重点探究了建设大学生自主创业平台的策略;最后对全文进行总结,具有一定价值。

参考文献:

[1]郑伟.当代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培养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0,(11):177-178.

[2]段美.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问题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1.

[3]王磊.加强大学生自主创业平台机制建设———论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J].才智,2014,(12):165.

第5篇:大学生创业论文范文

(1)教师不够专业,创业教育体系也不完善。现阶段,大部分从事创业教育工作的教师都是半路出家的,他们在接受了相关课程的培训后就开始为学生授课,他们对于创业的实际经验是非常缺乏的,那么就很难真正的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和素质。而创业教育体系也还不够完善,高校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而不是鼓励他们一毕业就进行创业,在设置相应的创业教育课程时,应尽可能的设置多样化的教学内容。

(2)资金和场所的缺乏。即使你具备了很好的创业想法,但是如果没有资金的支持,那么想法也是无法转化成现实的,可见,资金既是大学生进行创业的首要条件,同时也是学校开展创业教育课程的重要条件,学校应投入一定的资金用来建立创业实践场所,而现阶段,我国的很多学校还没有认识到这一点。

(3)创业教育目标不够清晰。我国的大学生在刚走出校园后往往都没有形成一定的风险意识,他们承受挫折和失败的能力也很弱,他们想要在短时间内就获得巨大的回报,这些都说明了他们在心态上是存在着问题的,同时也说明了他们在选择创业时并没有设立清晰的目标,很多学校虽然开设了创业教育的课程,但是并没有将这些内容落到实处。

2做好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的有效对策

2.1调整创业教育理念,建立完善的创业教育体系

要想有效的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那么在校内不但要开设有针对性的创业课程,同时还要聘请一些经经验的创业专家来学校进行讲座,亲身传授给学生们创业的技能和经验。

(1)应坚定的培养学生的创业勇气。作为创业者身上必备的一项素质,创业的勇气能够时刻督促创业者去追求和把握市场机会。

(2)应坚定的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知识、经验以及网络都是创业能力的具体体现,创业知识就是指在构建和发展企业过程中所需要的业务流程和基本常识;而创业经验则是指因做过同类工作而能够对创业中的变化和资源进行有效的预见。另外,还应帮助大学生形成一定的承担风险的能力,因为任何创业都不是一次就能成功的,要努力几次才可能成功,所以,学生必须具备百折不挠的精神,这样他们才有可能创业成功。

2.2应开展多种形式的创业训练

要想帮助当代大学生形成一定的创业勇气和创业思维,同时也能够提升他们的创业实战能力,那么开展多种形式的创业训练就是十分重要的,具体来说,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进行创业训练工作:

(1)在校内开展创业计划竞赛。作为当代大学生在校园内部进行创业模拟练习的一项重要途径,创业计划竞赛是需要社会和学校的共同参与的,这一活动对于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积累学生的创业经验以及提升学生的创业素质都是有着积极的作用的。现阶段,我国的清华大学是最早引入创业计划竞赛的学校,在国外,一些如斯坦福大学以及麻省理工学院等著名的院校在每年都会举办一次这类竞赛,很多新的企业也都是从这类竞赛中诞生的。在创业计划竞赛中诞生的企业,有的在短短几年之内就已经发展成为营业额为数十亿美元的大公司了,当然,这些都是创业计划竞赛的直接成果,而更重要的还是这是一种非常好的创业教育形式,对于提升学生的创业素质是有重要意义的;

(2)建立校内创业者联盟。我们也把创业者联盟叫做创业者俱乐部,其就是已经创业的学生与准备创业的学生之间的一个交流的平台,在这里学生们可以学到更加先进和实用的创业知识和经验,同时也可以获得如风险投资、新技术、项目等方面的培训支持,而要想有效的运作创业者联盟也并不容易,其不但需要社会、政府、企业、风险投资机构以及经济管理部门等多个机构的支持,这样大学生才能在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中进行各项创业活动。在这一创业生态系统中,高校与社会和企业之间应加强沟通和联络,同时学生与企业界和风险投资界也应加强联系,从而完善高校的创业教育功能;

(3)建立校外的创业实习基地。社会应尽可能的为大学生提供创业学习的机会,到一些成功人士创办的企业中去感受创业的灵感和氛围,这样才能使自身的创业能力得到提升。像腾讯、搜狐和新浪这样的公司应多给大学生提供一些实习的机会,大学生应积极的学习那些著名人士的创业经历,从而不断的提升自身的创业意识和能力。

3结束语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