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大学语文论文范文

大学语文论文全文(5篇)

大学语文论文

第1篇:大学语文论文范文

【关键词】大学语文;多元化教学;弊端;策略

一、《大学语文》实践教学中存在的弊端

《大学语文》中聚集了大量的优秀作品,成为培养学生人文情怀的重要载体,可以将大一新生吸引到教学活动中,然而通过调查研究表示,学生喜欢《大学英语》的程度远远大于《大学语文》这门课程。

1.教学模式缺少创新程度

针对《大学语文》教学理念的创新探索与英语以及思想政治学科有很大的差异,通过网络筛选结果得知,大学语文教学得文章是583篇,然而英语却有19871篇,思想政治教学为5276篇,由此可以看出,大学教学创新成果存在很大的差异,大学语文的创新成果明显落后其他学科,严重抑制大学语文教学改革与创新。

2.教学中缺少新工具的应用

生产工具对生产效率具有很大的影响,教学工具对教学效率也有显著的影响。在大学英语教学以及思想政治教学中,都会大量引入教学工具,让学生在充足的资源下进行学习,进而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然而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学工具应用甚少,慕课资源相对较少,网络资源共享困难,主要教学模式还是采用口传身教的方式,课堂主要以静态的方式展示,在封闭的教学环境中,严重降低学生的课堂参与力,学习主动性不强。

3.教学设计方案缺少人文性特点

目前,社会经济不断地发展与进步,教育事业开始重视对人生命的关怀。想要完成人文情怀的培养主要依靠大学语文教学,但是大多数教师不会注意到这一点,主要以工具性以及知识性成为大学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将知识的通过口传的方式阐述出来,教学活动缺少网络资源、音乐话剧以及影视作品的引入,对人文情怀的解释与分析不够全面,语文教学脱离实际生活展开教学。人文性在大学语文教学中作为根本属性,如果人文性特点的传授与培养不足,就会导致大学语文教学缺少适用性,学生对大学语文学习逐渐失去兴趣,将大学语文具有的引导性失去。

二、《大学语文》的多元化教学改革策略

长久以来都是采取传统以讲为主的教学模式,如果突然转变教学模式与当时,坚持以学生主体的教学活动,就会给学生带来不适感。《大学英语》教学中也存在这样的弊端,教师应该结合大数据时代背景,了解学生与教师角色之间的变换,争取在教学中实现多元化教学设计,从多个角度进行探讨与研究,培养学生多维度人文素养。

1.设计多元化教学内容

如果想要大学语文教学活动取得显著的成效,就需要结合教学工具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普通本科院校基本上有十多个专业分类,不同专业以及学科之间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就会造成大学语文教学难度。大学语文教学内容多元化设计中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第一,在语文理解以及课文的理解能力中,在语文学习中通常文科学生表现比较突出,理科生表现一般,艺考生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理解能力更差。第二,学生对大学语文的学习兴趣,文科兴趣比较足,理科生一般,艺考生比较差。第三,男女同学对课文的理解能力有差异,通常男生比较理性,女生则表现出感性,对待课文解读的需求也不一样。针对以上特点,因此在大学语文实践教学中,需要对学生设计有针对性教学活动。按照学生不同需求与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教学工具与教学活动,例如,针对艺考生学生来说,可以播放当下比较流行的音乐与视频,模拟情景剧场景等教学方式。针对理工科的学生,可以适当给学生安排问题导向教学活动,通过问题引导的方式展开课堂教学。文科生学生对学习产生强烈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可以采取cM00c教学方式,充分发挥文科生的基础好兴趣高的特点。

2.探索多角度教学技术

语文教育是一门传统学科,里面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沉淀与人才学科的优势,拥有非常完善的教学体系与教学方式,同时教师也会教学内容具有丰富的经验与扎实的基本功。但是往往优势也会变成劣势,基于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在信息化技术的影响下,学生在“读图”“声色”以及多角度解读的基础下,传统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不适应新的教学环境。在对教学模式探索中,经过总结之后主要分为主要以下几个方面,创造性教学模式、网络化教学模式以及个别化教学模式等。因此,在大学语文教学中需要转变教学理念,顺应时代的发展与需求,与教学工具进行结合,逐渐在实践中得到完善与健全。

3.培养学生多维度人文素养

大学语文教学实际就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教学,在本科院校专业、学习以及兴趣差异严重化的情况下,应该怎样促进学生个体化发展与素质培养,成为大学语文教学中最主要的问题,促进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发展。不管是哪种教学模式,都需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展开教学活动,将教师与学生之间角色进行互换,转变课堂角色。教师需要借助现代化教学技术,将生命进行感性的诠释与解析,可以将过去与现代进行联系,融合在一起,将作品中经久不衰的奥秘体现出来,同时让学生走入其中,感悟其中的奥秘,结合学生之间的差异化特点,激发出学生之间的情感共鸣,最后在得到消化吸收,每个学生的情感在消化过程中都是无人替代的过程,因此,在大学语文教学中主要以学生为主体、内化吸收以及课堂主体作为教学的根基,从多个角度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与情怀。

三、结论

综上所述,大学语文教学是高等院校的基本学科,随着教学模式的改革,大学语文教学采取多元化教学改革,并且取得非常显著的效果,但是在实践教学中还存在一定的弊端,教学模式缺少创新性,在实践教学中教学工具应用很少,同时人文情怀教育因素很少,抑制大学语文教学效率,进而给出促进大学语文多元化教学模式改革的策略,进行多种方式设计教学内容,探索多角度的教学技术,培养学生多维度人文素质培养,结合学生特点以及对于学科的需求,应该适确定改革方式与模式,争取在多元化的角度下进行教学改革,提高大学语文教学质量与效率,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与人文素质,为国家与社会培养更多人才。

【参考文献】

[1]黎燕敏.大数据时代《大学语文》多元化教学探究[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7,33(4):141-144.

[2]朱志洲.略谈语文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J].语文教学与研究(上半月),2018,(8):99-102.

[3]张正耀.大数据时代语文教学思维之变革[J].语文建设,2013,(11):34-37.

第2篇:大学语文论文范文

1.在学习动机方面

问卷设计关于学习英语的目的包括五个方面:完成学分、为了考证、工作需要、准备深造和其它。从调查结果统计可得出:大一和大二的学生约六成认为学习英语是为了完成学分;大三和大四的学生超过三成认为学习英语是为了工作需要;大一到大四的学生,认为学习英语是为了准备深造人数有增加趋势;少部分学生对于学习英语的目的不太明确。

2.在学习兴趣方面

问卷设计包括五个英语学习兴趣级别:高、中、一般、低、很低。从调查结果统计可得出:从大一到大四,英语学习兴趣呈现下降趋势;从学习兴趣高和中等看,约占学生总数的三成,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普遍不够浓。

3.在英语认识方面

大一和大二的学生近乎一半认为学习英语是为了应付考试,大一到大四约四成认为学习英语作用不大。学生普通对英语学习的认识不够科学正确,学习心态自然不好,英语学习过程中就会存在各种困难。

二、解决对策(考试改革、教学创新、加强实践)

第3篇:大学语文论文范文

有些人对现代社会道德感到失望,尤其对人情冷漠、诚信缺失、女性独立自主等问题提出质疑,社会和教育界应反思是否丢弃了最基本的东西。人们重新对儒学产生兴趣,是因为在寻找思想寄托,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的传统道德理念对失望的人和寻找社会正能量的人来说,是一个绝好的有意补充。如今随着中国崛起和国力强盛,特别与邻国的一些领土争端,引发一些国家的担忧,遏制中国论由此甚嚣尘上,作为亚洲传统文明古国的中国,我们应该让邻国认识和回忆中国大国崛起历史,古代中国并非靠武力,而靠仁义、礼仪和文化成为亚洲中心、汉文化圈的中心,日本、韩国及东南亚等国都受到中国这个文明古国的熏陶。现代中国不仅应在经济方面超越其他国家,更应该是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中国社会制度和教育息息相关,有教无类。“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应研究教育问题,向学生传授道义,教育学生“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以“信义”为先,遏止社会道德腐败堕落之风,重振华夏文明。

二、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后国力迅速增强,国富民强

与日本重视国民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反观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有了很大发展,但是中国社会道德风尚和社会文明却与之不相匹配地出现倒退现象。尤其中国教育并未随着经济发展得到更全面、更完善地发展,造成国进民退、国人素质不高的问题。这表现在中国人在国外进行文化交流、旅游、移民时,出现文明、公德心和遵守社会秩序方面的冲突和摩擦,因此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势在必行。中国现在的教育以大学教育为最高等教育,自中国近代化以来,大学教育都是培养中国知识分子的主要途径,知识分子一直是国家建设的栋梁和精英。但是也出现了种种问题,究其原因,有许多方面,学术腐败,大学教育功利化、职业化,缺少人文精神和学术信念。中国有五千年的历史文化,自古就将受教育看做修养身心、提高道德素养的过程,学习儒学经典,明志明德,实现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抱负。古人以道德为教育之本,古今对照,读书人应有的德行我们是否有所传承?从教育角度分析社会道德问题,思考提高国民素质的问题,讨论社会文明是否依靠重振中国人传统道德保持,已经是当务之急。

三、结语

第4篇:大学语文论文范文

通常认为,体育素养依赖于个体的先天遗传素质,能够以个体体育学习和环境适应而产生的囊括体质层次划分、体育知识、体育意识、体育行为、体育技能、体育个性、体育品德等多要素在内的复合型外在表现和能力体现;而文化素养是指个体的言行表现、为人处世等行为所表现出的能够呈现其所在环境适应能力的文化涵养或者修养,其主要特征通常表现为个体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由此可以将体育文化素养概括为个体依赖先天生理条件,在长期的环境适应过程中结合体育学习和锻炼,而产生出的个体外在精神表现,以及体育道德、体育能力等内在品质的综合表现。

二、体育文化素养教育现状

体育文化素养的培育离不开体育教育,体育文化素养是一种基本的体育素质,而如何全面提升在校大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既是现代教育的现实要求,也是促进大学生全面素质教育的必须。由于大学教育所处于特殊时期,在校大学生的思维、认识和判断能力在此期间已经达到空前高度,这也是大学生能够接受高等教育、完成其人格社会化的关键时期。但时下守旧的某些观念、过时的授课方式及非理性课程体系结构设置,让应该极具现代特点的大学生体育文化素养教育直面了不少困惑。

1.大学生体育文化素养培养意识空泛体育意识

某些守旧的人才培养观念认为,学校体育文化素养培养是建立在减少部分智育教育的代价基础上,由此表现在学校组织体育活动缺乏广泛的参与意识,导致体育活动普遍缺乏整体性,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认识到体育运动的健身功能,但忽视了体育运动对于运动个体的综合锻炼促进知之甚少,这从学校举办的运动会以及其他体育比赛的举办就可以看出,参与体育活动的参与意识、协作意识和荣誉感略显不足。

2.大学生体育文化素养培养有待加强体育能力培养

要大力推行全面的大学素质教育,高等学校的体育教学侧重点要关注大学生的体育能力培养,以及终身锻炼的体育意识和生活习惯。而体育能力培养涵盖自身的体育锻炼能力和协同他人的体育锻炼教授能力,在满足运动个体自身投身健康的体育运动的同时,还要具有适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教授他人完成科学、有效、健康的体育运动。一改传统的重视应试教育而轻视体育的短视教育的教育行为指导思想,要将体育活动置于积极主动地位,要采用科学有效适合个体运动特点的体育锻炼载体,完成具有个体特色的体育实践活动,能够积极准确地评估己有实际锻炼效果并持之以恒。

3.大学生体育文化素养培养有待加强体育品德培养

我国大多数大学生具有良好的体育道德品质。传统的高等学校的体育教学体系侧重于竞技体育技能的培养,也侧重于传授某专用体育知识,或许授课教师在传授体育技能的时候轻于学生运动品德教育,也或许教授的对象即学生疏于简单的置身感知而未能仿其神而仿其形,这些现象都要求授课教师必须加强大学生的体育道德教育,要有强烈的行为和言谈举止限制及适度教育影响。

4.大学生体育文化素养培养有待加强体育行为的休闲化教育

现代体育活动形式多样,引导大学生进行适度的运动休闲也应成为体育文化素养培养的一个方面,而不应将体育运动局限于传统的老几样。由于运动休闲所处的人文环境是运动者心怀释然以愉悦之态自主投身于多种体育锻炼或参与体育锻炼娱乐性活动,将体育运动和娱乐的交融促成享受生活的快乐支点,由此获取身心的愉悦和放松,而将原本严格的运动规程、运动成绩等进行弱化处理,使运动休闲充斥个性化、随意化、娱乐化,但又不失运动的基本要素。因此,休闲运动应该成为大学校园的时尚。  第五,大学生体育文化素养培养有待修正参与体育行为的优良动机教育。人类对于体育需求是终生的。要强调参与体育行为的优良动机是通过运动锻炼获取快乐,在强健体魄、实现娱乐的同时,要强化大学生体育动机是锻炼永恒,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方案的完成不仅使大学生获得了部分竞技体育的技能,同时也获得了永久参与体育锻炼的动力,而不是体育测验的结束就是运动的终结,要通过体育行为的优良动机教育终生参与体育活动。

三、提高大学生体育文化素养的方法

通过体育文化素养教育现状分析,建议针对大学生体育文化素养培养采用以下方法。

1.要教授大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运动原理

强化其参与体育活动的动机。要通过高等学校的体育教学体系的实现,提高大学生终身参与体育运动的动机,提高大学生对于体育意义、体育规律的认知水平,提高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通过大学体育学习,感知参与运动的心理体验,增强对于其他学科知识的深刻理解,通过运动获取稳定、持久的终生参与运动的动力,学会终生享受运动带来的愉悦,并将这份享受内化为永恒的精神需求,促使大学生接受这个理性的选择,将体育的随性喜好转变为个性标志。不仅如此,还应该教授学生终生获取更多的获取体育知识的途径,促使大学生形成体育锻炼的科学性、系统性、完整性,在增强大学生的体质的同时,培养其良好的健身习惯,使体育教育事业体现为大学生未来的终身服务意识。

2.要培育浓厚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要通过高等学校的体育教学体系的实现,通过加强大学生对于多种竞技体育运动规律的学习,引导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强烈兴趣。通过举办多种形式、多范围比赛,如院系或社团运动会,单项比赛、师生对抗赛等,形成规模、汇聚成传统。做好院系体育活动的宣传活动,形成较好的体育运动舆论导向,可以通过报刊、专题宣传广告栏目,或者提供专业体育杂志、期刊等,或组织校园文化阵地,要为大学生深度理解体育运动提供知识性、趣味性、竞技性俱佳的媒体支持,以体育运动冲击大学生的视野,吸引大学生,丰富其校园生活。也使大学生在娱乐中锻炼体魄和意志,在参与中养成健身习惯,提高其活动能力。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既能够促进体育健康功能发挥,又能够准确定位体育的内涵和外延。

3.通过培养大学生的体育兴趣和习惯

塑造其良好的人格品德。面对多样化的体育运动,大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喜爱个性化、自由度范围丰富,大学生的在思考和选择,促使其能够正确地、恰当地评估其体育态度,展现其运动天赋,获得并持久拥有对于体育锻炼的浓厚兴趣。同时,体育运动的协同性训练,也能够促进师生、同学关系的融洽,以及和谐学习气氛,有利于运动积极性的大范围传播,形成良好的正向能量。而这种正向能量,能够默化师生和谐的教学氛围,增加师生亲切感、可信度,潜移默化之中培养大学生在愉悦气氛中生活、学习的习惯。严格艰苦的体育锻炼磨练,将形成大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坚强的意志,严谨、规范、务实的作风,在持久的体育锻炼中内化为大学生的基本素质。这就是体育文化素养教育最为成功的关键所在。  此外,要通过改革体育教学方法,加强健身理论教育力度,以及开辟适度数量的高校健身娱乐场所,以满足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需要。

四、结束语

第5篇:大学语文论文范文

在跨文化交流中出于语言在运用和交流中存有差异很大,需要以对方道德观念和思维模式来了解所学语言。在很多情况下提升对文化差异敏锐性已成为教学重要的一个阶段。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地领导学生关切不同文化,并从英语语言习惯出发让他们懂得正确问候、赞美和感激他人,并可以比较文化差异避免对西方人隐私和忌讳的谈论等。之外,在教学中还需强化对英美文化的概述,需要学生宽泛涉足英美文化背景方面知识,如:《英美文学》、《英美概况》,多看些英文电视节目或影片,通过实际情景掌握他们的地理政治、人文历史、经济文化、风土人情等知识,做到提升学生对英美文化敏锐性的目标。

1.1在学习英语前了解文化背景

可以使学生更深刻、准确地掌握和了解课文内容。如:《21世纪大学实用英语》第二册第二单元中,就叙述了马克吐温和朋友购买火车票有意泄露身份但几次被拒,最后被邀请上火车受到贵宾待遇,最后得知误认为是纽约市长的幽默故事。在学习课本时可先向学生简述文学作品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特征,让他们清楚马克吐温这个人物生活时代的背景,作品的风格,在文学史上历史地位及当时社会风气等,然后逐渐深入探究,让学生可以把握住文章宗旨。

1.2在学习英语前掌握文化内容

在解释语法、生词、分析句型结构时要留意领导学生掌握和探究词句间体现的文化含义,让他们学会正确运用所学词汇和句型进行交流。中英文化差别及词汇文化含义对正确理解课文非常重要,西方国家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宗教信仰、思维方式等都存在很深的文化底蕴和背景。如:西方国家中大部分人都信仰基督教,他们必读的书就是《圣经》,英语中有很多习语与《圣经》、基督教、希腊罗马神话故事有关。所以,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要适时地向学生简述文化背景认知。

从三个方面来分析中西方文化差别。一是在面对年龄问题上,中国人习惯以老为尊,而外国人却避讳“老”这个词汇。在中国称作中年以上人为“老”表示尊重,如:老张、老李或杜老等,但在西方“老”字却表示残年衰朽,所以,西方人避讳运用“老”字。美国老人不喜欢别人称自己为“老人”,要以“年长公民”(seniorcitizens)这一婉约词汇来代替。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要多掌握西方文化,才能与他们沟通进程中更轻松自如。二是能够从与动物有关词汇中比较东西方的差别。在汉语中有“鼠目寸光”、“贼眉鼠目”等成语,分别用来形容人目光短浅、鬼鬼祟祟。在英语国家中老鼠在俚语中指怕羞之人。同时,MickeyMouse的出现使老鼠形象大放光彩,深受儿童喜欢并成为机智、智慧的象征。之外,在中、英两种语言中,狗(dog)尽管它根本含义是相同的,但其文化韵意的含义差别却很大。在英语大多数场合下“dog”是褒义词,用来形容值得信赖的人,如:aluckydog(幸运儿),Loveme,lovemydog(爱屋及乌),Everydoghashisday(凡人皆有得意日),这都反应西方人心理文化,他们视狗为人类最好的朋友,如:asfaithfulasadog,就是以来形容人的忠诚。虽然在汉语中也有许多对狗的褒扬,但只是把它们视为忠实奴仆,并不是平等关系。之外,如:“狼心狗肺”、“狗腿子”等表达人们对它的厌恶。三是中西文化中称谓语所指向范围也不一样。这也就体现了人物亲疏关系及身份和职业等。它既是语言代表也是社会文化象征,所以,也体现了中西方文化的差别。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