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德育毕业总结范文

德育毕业总结精选(九篇)

德育毕业总结

第1篇:德育毕业总结范文

一、领导高度重视,精心周密组织

一直以来,学校坚持把德育工作放在教育工作的首位。学校领导深入学习领会上级有关德育工作的文件精神,不断创新德育工作的思路和方法,提出了“学校以育人为根本,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着眼学生一生发展,着手素质全面提高,面向全体因材施教,深化改革坚持创新”的办学思想,积极推进“**立人”工程,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实践活动,从而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学校领导把毕业典礼活动作为对全体学生实施德育的重要载体,十分重视,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毕业典礼活动领导小组,常务副校长靠上抓,各学部校长亲自抓,制定“**学校毕业典礼活动实施方案”,精心布置,周密安排,切实保障典礼活动顺利进行、圆满成功。每一次典礼活动,学校都认真做好活动筹备,成立筹备小组,研究具体的活动时间、地点,确定毕业典礼程序,准备毕业典礼主席台背景、鲜花、毕业服、音响、桌椅等所需物品,提前通知参加典礼的有关领导、家长和来宾,做好每一项细节性的工作,保证活动万无一失。

二、工作总结典礼组织有序,活动效果显著

学校每一次的毕业典礼活动都有明确的指导思想,“感恩**,再续辉煌”是不变的主题。现场活动组织有序,隆重而富有教育意义。毕业典礼展示了学生不同学段的学习生活,表达了毕业生对母校、老师的感谢之情,通过典礼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同时让学生们意识到一个学段的结束就意味着新的学段的开始,学业和人生一样,需要总结过去,重新站在起点,走向新的辉煌,教育学生立足今天,脚踏实地,朝着自己的理想奋进,对全体学生进行“理想教育”。毕业典礼活动让每位毕业生难忘,让全体在校生受益,取得显著效果。

三、典礼仪式规范,饱蕴教育价值

**学校毕业典礼仪式包括:奏国歌,校长致辞,毕业生代表发言,教师代表发言,家长代表发言,毕业班同学向母校赠送纪念品,向毕业班老师献花,宣读“**奖学金”获奖同学名单,颁发奖学金,宣布毕业生名单,为毕业生颁发毕业证书,拨穗并留影。每一项都饱蕴教育价值。

1、仪式中奏国歌环节,师生全体起立,升国旗,唱国歌,渗透了爱国主义教育,看着冉冉升起的国旗,唱着肃穆的国歌,感受到庄严神圣的氛围,激励师生为中华民族振兴而教书,为中华民族奋起而读书。

2、校长致辞中充满激励言语、饱含深情嘱托,心得体会热情洋溢,谆谆教诲,树师生信心、扬师生奋进志气,使学生更加自信、更加昂扬向上。毕业生代表发言,展优秀风貌,感恩**,志续辉煌,对全体在读学生是一种精神的激励和感染;教师代表发言,示高尚风格,殷殷深情,溯往追夕,展望未来,让学生感受师生的浓浓情谊、**的和谐与美好。

3、毕业班学生向母校赠送纪念品,向毕业班教师献花,这里蕴含着学生对母校的感恩,表达了对与他们朝夕相处,给他们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们的一份感激,表现在行动上,更给力。每一次毕业典礼上都有学生泪流满面,都有老师热泪盈眶。感恩是一种美好的情感,学会感恩,懂得回报,人生才会更成功、更快乐!

第2篇:德育毕业总结范文

2008年西安工业大学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开始实施大学生目标教育工作,重点从价值目标、健康目标、学业目标和职业目标四个方面推进,将思想道德目标内化到价值目标教育中去,采取分阶段、分层次、分模块的形式,使目标教育成为思想道德教育的有力抓手,将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在实践中,结合价值目标开展“成人教育”、结合学业目标开展“成才教育”、结合健康目标开展“成长教育”、结合职业目标开展“成事教育”。目标教育开展四年来效果显著,全校学生已经形成“人人有目标、目标促成才”的良好氛围,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做到“人生定位不缺失,前进发展有方向,努力实践能成才”。目标教育开展以来,全校20000多名学生均制订了个人目标,并且在不断实践中修订目标,全面成长。 

帮扶学业受挫学生,形成合力强固身心 

贫困学生、学业受挫群体学生、心理问题学生等特殊群体是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形成了全体教职员工关爱特殊群体学生的教育氛围,专业教师、辅导员、公寓管理员等教育工作者为他们伸出援手,在学习上积极引导、在生活上无微关怀、在思想道德上耐心引导,通过开展贫困生强心工程、阳光技能培训、教师党员与贫困学生手拉手,心理健康月活动、学业受挫学生转变典型事例宣传教育等工作,教师、管理人员和学生家庭三者形成合力,引导学生转变观念,提高责任意识和使命感、强固学生身心。 

学业受挫群体学生由于自我认知、自我约束、自我教育能力相对其他学生不足,是特殊群体学生中数量较多和思想教育的重点难点问题。出现留级、降级等学业受挫的情况多集中在大学一二年级。针对学业受挫群体学生采取了一系列的思想教育活动,旨在通过教育引导、因材施教,关爱感化、心理辅导等工作帮助学业受挫学生自觉提高学习意识、树立学业目标,促进学业受挫群体学生奋起直追,健康成长。 

辅导员及带课教师关注学业受挫学生的成长经历,帮助学生分析产生问题原因,制订个性化的帮扶策略。对不能适应大学生活,不能掌握学习规律的学生,重点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在学业上帮助学生查漏补缺,采取专业教师、学生党员结对帮扶的方法,解决学生学业问题;对因自制力不强,自我教育约束能力较弱而沉迷于网络等原因产生问题的学生,辅导员、班主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经常与学生谈心进行疏导,通过参加体育活动和班级活动的形式帮助学生重拾学习兴趣,逐渐戒除网瘾;对于因人际关系、情感、家庭突变产生问题的学生,各学院分析学生个体和成长环境,了解学生产生学业问题的深层原因,加强心理辅导,让学生担任学生干部或辅助辅导员开展力所能及的工作,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融入集体,在生活上无微不至的关怀,在经济上给予资助,解决学生后顾之忧,教育学生正确应对挫折与困难,提高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各学院主管领导及辅导员与学生家长定期沟通,共同促进学生自觉转变,健康成长。许多学业受挫学生有文艺、体育等方面的一技之长或业余爱好,由于把握和控制时间的能力较弱或过度专注于业余爱好,由此产生了学业问题,辅导员老师帮助学生总结自身优点和存在不足,充分肯定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帮助学生树立学业目标,引导学生合理使用和驾驭时间,做到学业和特长爱好两不误;学校在奖学金评定过程中设立学习进步单项奖学金,充分肯定学业受挫学生取得的进步和成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现了学校对于学业受挫学生的人文关怀。 

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学业受挫群体学生帮扶转化工作,帮助学生自觉提高责任意识,内化学习需求。学校重视发掘学业受挫学生中成功转化的案例,树立学业受挫学生成功转化的典型,搜集整理学生转化的心路历程、奋斗经历、取得的成绩等典型案例,以《跨越成长的烦恼》为主题,编辑学业受挫学生典型事例汇编。通过典型案例引导和感化学生,帮助更多的学业受挫学生重拾学习兴趣、重建自信心,引导他们融入新的集体。近年来,通过开展卓有成效的工作,共有340余名学生成功转化,比率达90%。许多同学获得奖学金、被评为“三好学生”等荣誉称号,部分学生还加入了党组织或考取研究生。 

近年来通过开展学业受挫群体学生帮扶工作,产生学业问题的学生人数年均下降10%,学业受挫学生的成功转化率逐年提高,考取研究生和顺利毕业的学生人数逐渐增多,教育效果明显。 

德育考评量化指标,德育答辩深度思考 

德育考核和评估是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环节,学校制订《西安工业大学大学生德育考评办法(试行)》,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高量化考核。通过学生自评和班级互评相结合的方式评定学生德育成绩,指标量化促使学生主动审视自己在思想道德方面的得失,班级讨论有效帮助学生自觉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评奖评优规定德育成绩一票否决,体现了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 

创新思想道德教育形式和手段,2009年起在全体毕业生中开展德育答辩工作,德育答辩成为毕业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印发《西安工业大学毕业生德育答辩实施办法(试行)》,将德育答辩列入教学计划,占1学分, 设计《西安工业大学毕业生德育答辩评审表》、制定《西安工业大学毕业生德育答辩评分参考指标》,旨在通过实施德育答辩使毕业生系统、认真地梳理四年来的学习、生活和思想感受,对大学生活进行一次全面的回顾和总结,查找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展望美好愿景,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合理规划职业生涯。 

学校要求每一个毕业生以大学学习生活的收获与体会、人生价值目标审视与调整、个人成长经历与身心健康素质提升、毕业体会与感受、就业经验展示等为主题撰写德育答辩论文,通过撰写论文深入思考,总结提高。 

各学院成立德育答辩工作委员会,答辩委员会由学院党政领导、教师代表、年级辅导员、班主任、学生代表组成。设答辩委员会主席1人,人员不少于5人,主要负责本学院德育答辩工作的宣传、组织、实施和总结工作。 

实践证明开展德育答辩工作,将德育答辩作为毕业生就业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地增进了师生感情,是对学生进行爱校教育的又一举措;参与答辩的教师帮助学生查找问题,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各类关系,调整学生就业心态;此项工作开展的同时检验了我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水平,学校及时总结教育规律,调整教育内容;通过德育答辩树立先进典型,用身边的事例和榜样的力量影响教育低年级学生。 

开展德育答辩工作以来,近15000名毕业生认真思考和梳理自己在思想道德方面的得失,在即将离开学校之际重新审视、及时调整自身的职业生涯目标和规划,给学生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回忆。学校将优秀的德育答辩论文汇编成册,各学院将毕业生的成长成才历程和全体教师的毕业祝福制作成精美的纪念册和视频资料,许多学生还制作了精美的视频和PPT对自己的大学生活进行全面展示和总结。德育答辩成为学生在校期间接受全方位立体化思想道德教育的最后一环,为学生在大学期间的思想道德教育画上圆满的句号。 

彰显成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3篇:德育毕业总结范文

变化一:2015年两考合一

从2015年开始,初中毕业生实行毕业和升学考试两考合一。从2016年开始,实行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分数既是初中毕业生升学的重要依据,也是初中毕业生的毕业成绩。

变化二:新增生物地理科目

生物、地理学科正式列入学业考试科目,计入中考总分,初二结业时考试。因故未能参加考试的学生,参加下一届学生的生物、地理考试,成绩计入总分。

变化三:历史思想品德改开卷思想品德和历史学科采取同场合卷开卷考试的方式。

变化四:体育考试每学年一次

体育考试改为每学年考一次(即随年级结业),总分60分,考试在项目上将提供更多可选择性。体育与健康总分为60分,年级结业。60分预计将平均分配到各个年级,每个年级20分。每个年级考试都由沈阳市招考部门统一组织,与初三升学考试组织方式相同。从前没有包括篮球、足球、排球等技术项目的测试,改革后这些项目可能出现,考生可根据自身能力选择。800米、1000米、仰卧起坐等都是测体能的最基本项目,所以项目变动不会太大。

变化五:外语听力口语入总分

外语听力口语成绩计入学业考试总分(分值为20分),考试形式为人机对话。

第4篇:德育毕业总结范文

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目的是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毕业生在学科学习目标方面所达到的水平。考试结果既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由毕业考试、升学考试两部分组成,分开举行。

(一)毕业考试科目设置及考试组织

毕业考试科目包括语文、数学、外语(会话测试占40%,笔试部分占60%)、物理(含实验操作)、化学(含实验操作)、生物(含实验操作)、思想品德(含民族团结教育)、历史、地理、体育。物理、化学、生物的实验操作成绩应占到总分的30%左右;生物、地理学科的毕业考试成绩按本课程内容全部结束时的考试成绩计算。

毕业考试的命题、考试由学校组织实施。各科考试成绩的呈现可以采用百分制,也可以采用等级制。毕业考试在2017年5月15日以后进行。

(二)升学考试科目设置及考试组织

考试科目为6科,包括语文、数学、外语、理科综合(包括物理、化学两门学科)、文科综合(包括思想品德、历史两门学科)、体育,总分630分。

1、文化课考试总分600分。

(1)考试科目及分值。语文120分,数学120分,外语120分(听力测试30分,笔试部分90分),理科综合120分(物理55分、化学35分,综合题30分),文科综合120分〔思想品德45分(其中民族团结教育占7分)、历史45分,综合题30分〕。在文科综合科目中,思想品德学科的命题范围是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规定的法律、国情教育两个模块教学内容和2016年4月至2017年3月间的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以及全国统编民族团结教育教材《民族常识(试行)》(初中版,人民出版社出版)中的教学内容。

(2)考试形式。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要多样化,可根据各学科课程特点,既有闭卷形式,也有开卷形式;除纸笔测试外,还安排外语听力考试。具体安排意见是:语文、数学、外语、理科综合为全闭卷形式;文科综合为全开卷考试。除语文外,其余四科试卷均采用分卷形式印制,即每科试卷分卷Ⅰ和卷Ⅱ两部分,其中,卷Ⅰ为选择题,要求考生用2B铅笔将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采用机器阅卷;卷Ⅱ为非选择题,要求考生将答案直接书写在试卷上,由人工阅卷。

在文科综合开卷考试中,考生可携带相关课程的教科书进入考场,其他资料不得带入考场。答卷时可以查阅准许携带的教科书,独立答题,不得相互讨论、相互抄袭和互相借阅教科书。

(3)考试时间。河北省2017年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课考试时间安排为:

6月21日6月22日上午9:00—11:00语 文9:00—11:00数 学下午14:00—16:00理科综合14:00—16:00外 语

第5篇:德育毕业总结范文

关键词: 技校 德育教育 渗透方法

技校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正值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初步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一方面学习文化基础知识,另一方面学习职业理论和专业技能,他们对各种社会信息反应更为敏感和直接,我院对德育工作系列问题进行了总体构思和初步尝试,初步形成了适合我院实际和技校学生的德育工作体系,在教育内容上确立了以思想教育为核心的爱国主义教育和人生观教育,以科学信念为核心的马列主义基本理论教育,以文明礼貌、遵纪守法和职业道德教育为核心,并积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我们从学生思想变化的一般特点出发,把德育工作分五个阶段进行,即入学初、学习中、实习期、毕业前和就业后。

一、入学时的起始教育

对新生进行初步的专业思想教育,并进行集体主义和组织纪律性教育,培养学生的爱校之情,促进班集体尽快形成,使技校生把道德原则和规范转化为自己的内心信念,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促进人格的完善,为今后各阶段德育工作的实施创造有利条件。

二、学习中的养成教育

这是整个德育工作的中心环节,我们尽力做到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特定优势,寓德育于教学之中,既教书又育人。加强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政治理论和职业道德规范教育;充分挖掘文化课、专业课内在的德育内容,结合有关知识的传授,实施有机的思想品德教育,配合教学进程反复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学习纪律、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教育;我们还根据教学要求,结合学生掌握知识技能、技巧的需要,开展既有专业特点又富有德育色彩的教学活动,学科知识讲座和各种专业技能竞赛等;我们还积极开辟课余活动的阵地,如“课余兴趣活动小组”、“专业技能培训班”等。做到定时间、定内容、定人员、定教师,不间断地开展活动,培养学生多种能力,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专业技术能力。在课外活动及节假日期间,学校还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宣传、社会服务和社会调查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意识,并通过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的教育渠道,采取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使他们充分感受到了在职业学校学习的优越性,“隐性教育”往往能起到入耳入脑的教育效果。

三、实习期的自我教育

实训实习既是强化学生职业技能,提高其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重要环节,又是对学生进行劳动观念、职业意识、敬业精神、职业纪律、职业责任感教育和促进职业道德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途径。在这个时期,我们结合生产实习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职业规范、反污染、拒腐蚀的教育,提高学生的是非鉴别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我们着重加强三个环节的教育:一是实习前的教育。使学生明确实习的目的、意义、内容、步骤、要求,了解实习单位的生产环境、劳动条件、劳动纪律等有关情况,建立由学校、实习单位和家长三方面代表组成的实习领导小组,负责制订计划,落实措施。二是实习中的教育管理。学校、实习单位、家长三方搞好分工协作,及时互通信息,解决学生在实习中出现的各种新问题。我们还加强带队老师的力量,充分发挥他们在实习期间德育工作的骨干作用。同时,我们还注意发挥校团组织和学生干部的桥梁和带头作用,组织学生开展自治、自理、自我教育活动。学校还组织实习通讯报道组,定期编印《实习简报》,让学生之间交流实习体会和收获,及时表扬好人好事,通报实习情况,积极占领实习期的德育阵地,使实习生更多地受到正面引导和熏陶。三是实习后的思想鉴定。实习期间,对实习生既抓专业技能、技巧的训练提高,又抓思想境界,结合专业技术成绩的评定,进行思想表现鉴定。实习结束时,从而切实有效地加强实习期的德育工作。

四、毕业前的职业观教育

这一时期,学生摆脱了平日的学业压力,注意力高度集中于自己的毕业去向、职业选择的问题上。学生思想矛盾主要表现在如何处理个人愿望与社会需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之间关系的问题上,这是毕业前德育工作应解决的一个主要问题。

我们多采取对话会、恳谈会的方式,与学生沟通思想,让学生正确理解“三结合”就业方针的实质,引导学生客观面对现实,实事求是地认识和评价自己,了解当前改革开放的形势,做好就业前的思想准备。我们还以组织举办毕业生联欢会、毕业成果汇报会、优秀毕业生汇报等形式开展教育活动,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五、就业后的跟踪教育

第6篇:德育毕业总结范文

(河南化工职业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42)

摘要:自2006年国家教育部和财政部联合推出中职教师素质提高计划以来,职业教育师资队伍整体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通过对中职教师职业素养现状进行调查发现,中职教师的整体素质比较高;中职教师的职业素养水平与教师的年龄、所从事的专业有很大关系,而性别差异对中职教师职业素养的影响不明显。一般地,中职教师的职业素养对在校生的影响随在校年限的增加而降低,但对毕业生的影响随毕业时间增加而递增。根据调查结果,对今后中职教师培养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 :以就业为导向;中等职业教育;教师;职业素养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6-0058-05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职业教育担负着为市场经济输送大批专业技术人才的重任,职校生的综合素质对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具有巨大的影响,而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的职业素养对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模式更是对从事职业教育的广大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职业教育教师的职业功能已经不再是简单的“传道、授业、解惑”。自2006年底国家教育部和财政部联合推出中职教师素质提高计划,支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该计划实施几年来已有近15万中职教师接受各种培训,极大地提高了中职教师的总体素质。为了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学改革的意见》,积极响应国家实施的中职教育教师培训计划,同时,为了更好地全面掌握河南省中职教师的职业素养现状,我们开展了《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师职业素养研究》课题调研,通过调查总结,得出了具有代表性的结论。这些研究结果虽然具有地方特色,但对我国今后职业教育教师培训计划的修订应该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更重要的是,中职教师职业素养调查研究对中职学生今后的就业质量、生活态度等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为了使调查研究的结论具有代表性,我们对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进行详细考察和制定。研究对象不仅仅局限于中职教师本身,还引入学生参与,将学生对教师的评价考虑进去。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具体如下:

(一)研究对象

研究范围包括本校和兄弟院校,研究对象为中职教师和学生。学生包括在校生和毕业生,教师和学生均涵盖各年龄层次和不同专业,专业分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两大类,教师年龄以45岁为界限,分为青年组和中老年组,学生分为低年级(一年级和二年级)和高年级,毕业生按照毕业年限进行区别。发放调查问卷2493份,收回有效问卷2352份,其中教师有效问卷323份,学生有效问卷2029份,调查问卷的有效收回率为94.3%。

(二)调查方法

根据职业教育特色,制定教师职业素养调查项目 中职教育不同于高中教育,具有特殊性。因此,制定中职教师职业素养调查项目须综合考虑中职教育的特色。调查项目涵盖了影响中职教师职业素养的各方面,具体包括:道德素养、知识素养、业务素养和身心素养。每一项都进行了详细的论证,每一项又分为不同的小项,如表1所示。对于不同的调查对象,调查的角度不同,但是分值一致,均为100制,便于统计对比。对于教师调查:5-优秀;4-良好;3-合格;2-不合格;对于学生影响力的调查:5-很大;4-较大;3-一般;2-无影响。

制定教师和学生调查表 根据上述调查项目总表,分别制定出适合教师和不同学生的调查表,每一个分项中的小项都设定合适的分值。通过归纳总结,得出中职教师职业素养的现状及对学生的影响,进而提出提高中职教师职业素养的建设性建议。

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教师调查结果与分析

教师调查校内外共收回有效问卷323份,其中男性156份,女性167份,中职教师职业素养得分情况如表2所示。表中,H代表人文社会科学,N代表自然科学。

从表2可以看出,中职教师的职业素养具有以下规律性。

年龄对中职教师职业素养水平影响最大 在接受调查的教师中,45岁以上教师的职业素养水平明显高于45岁以下教师(高出3.7分)。中等职业教育不同于高等教育,也不同于普通中学教育,教师的社会成就感不足。因此,刚刚走上职教讲台的青年教师,难以安心工作,想法较多,这是难免的;另外,青年教师的教学经验不足。但是,调查发现,年轻教师的专业知识,特别是前沿知识和人文知识丰富,这与青年教师的时代感强、易于接受新知识的特点是一致的。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对职业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他们极大地提高了工作积极性,因此职业教育素养得到较大提升。

专业对中职教师职业素养水平影响较大 人文科学教师的职业素养略低于自然科学教师的职业素养。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职业道德素养中的团结协作方面,人文科学专业的教师明显低于自然科学专业的教师,这可能与专业特点有很大的关系。自然科学需要集体的参与和协助,而人文科学更需要个人的学习和探究而得出规律。

性别差异对中职教师职业素养整体水平的高低影响不大 男性略低于女性,基本相等(相差0.1)。但就职业素养的四个大的方面比较,女性在职业道德素养方面明显优于男性(高出0.6);而男性在身心素养方面高于女性(高出0.5)。这也说明,男性和女性一样适合教师行业,社会上流行的说法“女性更适合当教师”是不正确的,至少对于中职教师这个说法是不恰当的。

(二)学生调查结果与分析

参与调查的校内外学生共计2170人,其中本校学生1170人,毕业生500人,兄弟院校(包括在校生和毕业生)500人,调查收回有效问卷分别为1131份、438份和460份,共计2029份,有效收回率为93.5%。在校生调查结果如表3所示。

从表3可以看出,目前中职教师职业素养在学生心中的高低和对学生的影响呈现如下规律。

在校生对中职教师职业素养的评价和教师职业素养对学生的影响力随年级升高明显降低 这一规律与学生在校时间和知识阅历的增加有关。初入校门,中职学生年龄较小,教师是他们在中职学校最亲近和崇拜的人,对教师的评价带有一定的感情色彩,主观因素较大。随着年龄、知识、阅历的增加,学生逐渐对教师的职业素养有了较高的要求,发现了教师的不足,对教师职业素养水平评价比较客观。到了高年级,特别是接近毕业时期,学生面临择业,与高职和本科生相比较,中职生择业尤其困难。学生会将择业的不顺与教师的职业素养紧密联系。从表3可以明显看出,教师的职业素养中道德素养、知识素养和业务素养三项高年级学生给教师的打分与二年级相比低很多(分别低1.5分,0.5分,1.0分)。仔细研究发现,高年级学生打分较低的项目集中在道德素养中的爱岗敬业、热爱学生和为人师表方面,这也提示我们在平时对教师进行职业培训时应特别加强道德素质的培养。

不同性别对教师职业素养水平评价及教师职业素养对该性别学生的影响力基本相当 分析发现,女生对教师道德素养要求较高,而男生对教师的身心素养有较高的要求,这与“女生爱静,男生爱动”的天性有很大关系。

专业维度上教师职业素养水平差异和教师职业素养对学生的影响力差异有所不同 自然科学专业的学生对教师职业素养的评价稍高于人文科学专业学生的评价(高出0.8分),教师职业素养对于学生的影响力自然科学专业学生高于人文科学专业的学生(高出0.9分)。这是由于不同专业对教师职业素养要求的侧重点不同,人文科学的学生更注重教师的身心素养,而自然科学专业的学生偏向于教师道德素养的提高。这一点与教师调查结果是吻合的。

毕业生调查结果如下页表4所示。表4显示了中职教师职业素养对中职毕业生的影响力。从表4可得出如下规律。

中职教师职业素养对毕业生的影响力随着毕业时间增加而增大 学生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回头思考在校学习时的方方面面,基本可以给出比较客观的评价,包括对教师的评价、对自己学习情况的评价,而且这种评价随着毕业生年龄的增加、社会阅历的丰富会更加公平、客观。从业两年以上的毕业生,教师职业素养中对自己影响明显增加的因素从小到大依次是知识素养、道德素养和身心素养,而教师的业务素养对他们的影响力反而有所降低。这是因为工作以后,学生已经转变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和社会财富的创造者,他们更加注重身心健康、爱岗敬业、团结和谐以及技术创新等,这些方面的优劣是与他们在学校学习时教师职业素养的相关因素分不开的。

中职教师职业素养对不同性别毕业生的影响力有很大的不同 从表4可以看出,女生走上工作岗位后的行为方式更易受到教师的影响。从举手投足、待人接物到求知创新均受到在学校学习时教师职业素养水平高低的影响。女性毕业生工作后多对身心健康不够重视,这一点从调查结果也可以看出,相比于男性毕业生,教师的身心素养对女性毕业生的影响力下降。而教师的知识素养对男性毕业生的影响力更大。毕业生特别对教师知识素养中的学科专业知识和相关学科知识对自己的影响力给出了很高的评价。这一调查结果提醒我们,中职教师在平时的工作和学习中,应注意自己知识的更新,学习一些相关学科知识,不能一本书教到底、教到老。

教师的职业素养对专业不同的毕业生就业后的影响力也不同 从表4可以看出,教师职业素养对自然科学各专业毕业生影响比对人文科学各专业毕业生的影响更加显著,特别是教师的道德素养、知识素养和业务素养对自然科学各专业毕业生的影响力表现突出。而教师的身心素养对人文科学各专业毕业生的影响力更大。

中职教师职业素养对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影响明显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对教师和毕业生所作的全部调查中,得分最高的是教师职业素养对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影响。在影响就业质量的教师职业素养各因素中,毕业生对教师的道德素养给出了很高的要求,这说明平时学生对教师的道德素养是特别重视的,学生走向社会后工作热情的高低、与人相处之道等无不受到教师的影响。这也警示中职教师要特别注重自身道德素养,自己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学生日后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在教师职业素养的四个因素中,对毕业生就业质量影响较小的是业务素养。但是从调查的详细情况看,在业务素养中,毕业生对教师语言交流能力和心理分析能力对自己就业质量的影响几乎给出了满分。这说明毕业生非常看重在校学习期间教师日常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的这些能力和素质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因此,对中职教师而言,他们的职业素质显得更加重要,这也再一次强有力地说明,中等职业教育不是简单地帮助学生掌握一门技术,全面培养学生的能力才是第一位的。

综上所述,中职教师培训不能简单地认为就是某一门课、某一项技术的培训,而应是对教师职业素养的全面提升。这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有科学周密的计划,不能流于形式、疏于管理,只看培训的人数和次数。

研究结论和建议

(一)结论

综合问卷调查结果,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中职教师的职业素养总体上是比较高的 以满分100分计算,基本上都可以达到92分以上,但是离培养高素质职业技术人才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特别是中职教师的业务素养有待提高。不管接受调查的是学生还是教师,对于教师的业务素养的打分都明显低于其他三个职业素养因素,这说明中职教师在教法、职业教育理念等教育能力的综合素养方面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特别是年轻的中职教师,从事职业教育的热情不够高、缺乏职业教育理念,表现在对职业教育的教法熟练程度不够。年长的教师同样有待与时俱进,接受新的职业教育理念,改革教学手段和方法,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业务素养。

中职教师职业素养的成分差别 不管是从教师自身评价,还是从学生角度来看,中职教师的职业素养中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为人师表、交叉学科知识、语言交流和表达能力以及实践性教学环节的管理能力表现比较突出,但在团结协作、学科专业知识、前沿知识、人文知识(特别是自然科学专业教师)、教学目标的制定能力、心理分析能力、教学方法研究和创新等方面尚有欠缺,有待进一步提高。

应注重维护中职教师身心健康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中职教师的身心素养对学生有较大的影响,对毕业生的生活质量影响更大。但是中职教师的身心素养有待提高和改善。职业教育的特殊性使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缺乏社会荣誉感和成就感,因而,职业教育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比较突出。市场经济的发展对职校毕业生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但中职学生知识基础薄弱、自律性差等特点使中职教师感到担负的社会责任特别重大,特大的压力导致中职教师思想压抑、焦虑,这严重影响了中职教师的身心健康。

(二)建议

加强中职教师道德素养培训 提高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中职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增强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首先必须加强中职教师道德素养培训。爱岗敬业、团结协作、互勉共进等优秀的职业素养不仅仅是教师职业素养的首选,而且是所有职业人的共选。任何一位成功的职业人士首先必须是爱岗敬业的人,中职教师要想培养出合格的乃至优秀的学生,必须全身心地投入、热爱职业教育工作。有了这份投入和热爱,才谈得上热爱学生、为人师表,才谈得上知识素养的提升、业务素养的精炼,才能有一份快乐的心情、愉快的身心,使身心素养得到加强。

全面提升中职教师的业务素养 应加强中职教师知识素养和业务素养培训,全面提升中职教师的业务素养。在知识素养方面,应着重专业知识的更新,注重新知识、前沿知识的了解和补充,强化人文知识学习,为充分发挥教师在社会人文知识传播中的主力军作用,培养身心全面健康、知识上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中职毕业生做好准备。在业务素养方面,积极开展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研究和创新,并将改革创新成果用于教学过程,全面提高中职教育教学水平。

应关注中职教师的身心健康 应关心中职教师这一特殊群体的身心健康,制定合理可行的中职教师身心健康计划。要大力宣传中等职业教育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辅助作用,使社会群体关心中等职业教育,提高中职教师的社会地位,增强社会的认可度,使中职教师能以一份愉快的心情为中等职业教育的飞速发展奉献自己的知识和力量。

参考文献:

[1]宫雪,邓泽民,等.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实施效果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12):24-31.

[2]刘辉,王海亮.中高职衔接的历史逻辑、显示困境及其超越[J].职业技术教育,2011(31):5-11.

第7篇:德育毕业总结范文

[关键词]民办高校;德育学分;德育工作路径;生动探索

[中图分类号] G648.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14)11-0055-03

改革开放后民办高校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今天民办高校已发展成为我国高等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以上海为例,目前民办高校共19所,其中5所为本科层次、14所为专科层次。民办高校数量占沪上高校总数的近三分之一,在校生规模占全市20%左右。[1]要提高民办高校的办学质量,必须高度重视德育工作,结合民办高校实际,探索创新德育工作的新路径,把教育学生如何做人落到实处,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对德育学分制的探索实践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实行德育学分制的动因

(一)设立德育学分体现了大学教育的育人目标。德育学分制是高校德育管理的制度,是根据德育要求和大学生活的阶段特点,融德育内容、德育途径和德育载体于一体,以集体评议为基础,以学分评价为手段的高校学生管理制度。在德育学分制中,学生在校期间的思想品德状况及行为表现,以及其在德育理论学习和综合素质拓展等方面的成绩都以学分的形式予以肯定。德育成为每个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学习和提高的一种素质。[2]

大学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国家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因此必须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不能仅仅教会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更要帮助学生学会如何做人。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自建院以来就提出了“坚持专、通、雅协调发展”的育人理念和“诚信和责任”的办学思想,积极营造育人氛围,创新育人方式,努力把学生培养成讲究诚信、有责任感的好公民,找到工作、胜任工作的职业人,善于思考、是非清楚的明白人,举止文明、富有教养的“儒雅人”。把教育学生如何做人作为自己的崇高职责,引导大学生在增长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知行合一,德才并进。

(二)学生管理工作的现实需要呼唤德育工作的创新。大学生在进入大学前,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长期养成追求分数的行为习惯。近年来大学教育改革不断深入,选课制、学分制等教学改革措施的实施,使传统的年级和班级基本的管理单位的组织能力变得比较松散,传统的德育教育和管理模式日显缺乏约束力和管理实效。

例如,以增长学识和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但和学分不挂钩的各类讲座,增加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各种课外活动等,由于其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和强制力量,往往会导致一部分学生消极被动,甚至游离在外。

在遵守学校纪律方面,大学生还处于从学生向职业人的转化状态,既没有职业纪律下职场的约束和自觉,又自我意识较强,在大学比较崇尚科学和民主的学术氛围中,更不适用简单的批评和劝诫的管理方式。

大学的管理者和教师们普遍感觉,对大学生的教育缺少管理的抓手,似乎除了一纸毕业证书以外,少有约束手段可以对学生产生规范作用。而毕业证书的约束力量又是和学分制度联系在一起的。能否如考核学生成绩一样对学生的德育情况进行考核?如果对学生的德育进行考核,量化的难题如何解决?已有一套相对成熟的体系和管理办法对学生学习成绩进行考核的学业学分制是否可以借鉴到德育学分制中?德育学分制是否适用于90后的大学生?学生管理工作的现实需要对改革德育工作提出了迫切要求,大胆创新和探索适应民办高校现状的德育学分管理机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现实意义。

(三)德育学分制比较符合民办高校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近年来随着考生数量的下降,高校招生出现生源不足的状况,而且预计还将持续几年。民办高校相比公办高校面临着更大的招生压力,今后必须以提高质量来应对生源危机。从生源情况看,民办高校学生在录取时属于最后批次,因此学生普遍状况是知识储备不够,缺乏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学习方法欠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较晚。要回应社会和家长对学生成才的要求,保证民办院校的健康生存和发展,就需要正确的价值观的引领,明确育人目标和定位,采取更加切实可行的德育工作创新举措。否则要在生源质量原本就较差的基础上,去提高和坚持育人质量也就成为空谈。实行德育学分制就是针对民办高校学生状况,而采用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方式。

教学改革、管理改革的许多举措不需要层层审批,也没有太多掣肘的力量,这为民办高校适应社会的需要,灵活快速地进行调整改革创造了条件。在制度设计层面,只要管理者的思想通了,就可以快速投入实践。大胆创新和实践。因此民办高校有可能在制度创新方面,走在所有高校的前列。如果德育学分制改革取得实效,那么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做人,更可以扩大民办高校的影响,获得长久的竞争优势。德育工作要提高实效,离不开制度创新,因此,要努力形成符合民办高校办学性质的,与教育规律一致的,有世界眼光的,充满希望的民办高校德育工作模式。

二、破解德育学分制实施难题的具体方法

(一)采用民主的方式,保证德育学分制的推行平稳有序。德育学分制管理条例和实施方案是学生德育工作的重大改革,如何结合民办高校特点,设计具体操作条例和细则,需要充分的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师生意见,采用民主的方式推出,实行过程中也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民利。

天华学院实行德育学分制经历了先自下而上后自上而下的过程。在制度设计和意见讨论稿出台时,先自下而上,经过反复讨论和征求意见后,提出征求意见稿,最后经学代会讨论表决和教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然后正式公布德育学分制运行方案。德育学分制从酝酿到出台的慎重举措,不仅避免犯脱离实际的错误,而且保证了德育学分实施中的民主、规范、有序。

德育学分实施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民利。学生如果对按德育学分制条例和实施细则要求生成的学分有异议的,可以行使申诉权。学生可向学院设立的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诉。

为保证德育学分制实施的平稳有效,还必须考虑到学生的接受程度,所以必须对新生和老生区别对待。天华学院德育学分制的实行范围就对老生和新生进行了区别对待,保持一个合理过渡的时间段。天华学院规定德育学分与学籍结合只从2011年9月以后入学的新生中开始执行。全体新生必须签字承诺遵守德育学分制条例,并以此作为取得和延续天华学院正式学籍的必要条件。2011年以前入学的在校学生,仅通过“行为自律”模块进行考评,并且不与毕业关联,从而避免了在校园中产生过大的震动,保证了德育学分制平稳有序地推行。

(二)以模块方式设计德育学分的修学方法,力争化繁为简。天华学院的德育学分以模块方式进行总体设计,德育学分总分设定为120学分,分为三个部分:境界修养模块,总分20学分,最低毕业达标要求不低于12学分;行为自律模块,总分80学分,最低毕业达标要求为不低于48学分,且每学期至少达到6学分;素质拓展模块,总分20学分,最低毕业达标要求为12学分。三项合计,德育学分毕业最低达标要求为72学分。

第一,“境界修养”模块内容。该模块主要考察学生在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自身思想道德境界方面所作的努力。总学分20学分,采用加分计算法。要求学生完成规定数量的修身课程,参加修身苑文化长廊主题学习活动,阅读30部经典著作,经考核合格后取得学分,累计修满12学分方可申请毕业。

第二,“行为自律”模块内容。该模块主要考察学生在学习、安全、整洁、文明、纪律等方面的操行情况,总分80学分,采用减分计算法,要求学生模范遵守大学生行为准则和天华学院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养成基本的公民素质,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每学期按规定取得相应学分,8学期累计修满48学分方可申请毕业。

第三,“素质拓展”模块内容。该模块主要考察学生从思想进步、公益服务、实践技能、社会工作、文体活动等方面提升自我所做的努力和所取得的成绩,总学分20学分,采用加分计算法。要求学生“专、通、雅”协调发展,在大学期间参与各种服务、活动、竞赛、考证和社会实践,经申报认定后取得相应学分,累计修满12学分方可申请毕业。

(三)德育学分的评定突出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近年来大学去行政化的呼声很高,引进国外大学管理章程和大学制度的作法正由政府机关牵头推进中。美国等西方国家学生管理的主要特色之一,就是提倡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民办高校加强德育工作,必须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改变以往类似于高中模式的较严格的辅导员“严看常查”的管理制度,让学生在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中自我成长。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但又不能完全照搬国外的模式。在实践中,必须结合民办高校学生特点,针对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有待提高的特点,用德育学分激励学生,促使学生完成德育学分要求的相关学习内容。

天华学院成立德育学分制工作领导小组,对全校德育学分制的实施工作负总责,学保处具体负责德育学分制的推进和日常运行工作,专设大学生德育学分记录中心,负责全校学生德育学分的录入、统计、输出和档案管理工作。各系成立德育学分综合考评小组,由系正副主任、党支部正副书记、团总支书记、正副辅导员、系学生会主要干部组成,负责各系学生德育学分自评成绩申报部分的审核。各班级由辅导员牵头,经班级选举产生不少于5人的德育学分审议小组,由各班正副辅导员、班干部及学生代表组成,对学生申报德育学分自评成绩进行初审。这些德育学分制的管理机构,负责解释德育学分制的内容,受理学生的申述,听取学生建议,并参与德育学分制的进一步改革完善。

德育学分制的检查、成绩录入等管理工作由学校全体教职员工、校学生会学习部、校学生会生活部、学生巡逻队共同参与,其中主要工作由学生完成。如,行为自律模块采取时时计分制,如发现学生日常表现中有与德育学分规定的行为规范不相符合的行为,应当场书写记入“大学生日常行为监督记录单”(校学生会学习部、校学生会生活部、学生巡逻队的记录内容须有带班教师签字确认),记录单一式三联,一联当场交予学生,另两联送大学生德育学分记录中心,中心核查无误后第一时间录入德育学分操作平台,另有一联送学生所在班级辅导员。领导小组、辅导员、教师、学生本人皆可对学生德育学分情况实时查询,了解学生在该模块中的学分情况。此模块的德育学分每学期汇总一次(分别于3月和9月进行),统计完成后告知学生该学期是否取得相应学分。实践证明,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更能增强德育的实效性。

(四)创新制度设计,破解德育学分“不及格”后重新考核难题。德育情况纳入学分就和学业成绩一样,需要核定分数,因此,也会有成绩高下之分。但出现不及格的情况时无法像学业考核那样采取重修、补考等方式进行重新学习和考试。也不能采取容易引起学生反感和有损学生自尊的某种惩罚措施,特别是对于不遵守纪律,在个人行为习惯方面发生问题,没有完成行为自律模块学分,从而影响德育成绩的学生,如何把德育学分当作帮助学生成长的措施,而不仅仅是一种考核的做法。这也成为实行德育学分制面临的难点之一。天华学院在不断的探索中,摸索出一套可行的考核方式。具体做法如下:

首先,境界修养模块未达最低学分要求的,须在毕业前继续选修或重学相关课程,重读相关经典著作,补足学分方可申请毕业。选修和重学不另收费。

其次,素质拓展模块未达最低学分要求的,所缺学分,须在毕业前按加分项目类别自行补齐(如参加公益劳动、志愿者服务、获取职业资格证书等),提交相关证明材料,经认定在获得所缺学分后,方可申请毕业。

再次,行为自律模块未达到学期最低学分(6学分)要求的,需在下一学期放假后参加学院统一组织的行为自律训练营课程,全部训练科目认定合格后,此学期该板块学分记为6分。仍不合格的,记录在案,全部补齐后,方可申请毕业。

行为自律训练营课程内容与新生入学初进行的军训内容相似,学生放假后集中组织起来,进行磨练意志品质的学习、训练。由在天华学院担当副辅导员的军队退役士官组织培训,以军人的进取精神和荣誉感从正面引导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并提高学生自律能力。

参考文献:

[1]沪民办高校推出强校、强师工程[N].解放日报,2013-04-19.

第8篇:德育毕业总结范文

一、提高认识,加强对毕业班工作的领导。

为了使毕业班的管理工作落到实处,有条不紊地开展好毕业班的各项工作。首先我们建立了学校行政联系制度,校长亲自抓毕业班学生思想工作,上思想品德课,分管教学的副校长主抓教学方法的指导。学生有了良好的思想意识,学习的气氛自然形成,对毕业班任课教师的安排,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师的能力等情况,作深入研究,通盘考虑,力求达到教师之间、师生之间形成最佳组合。学校还成立了德育处,德育处和毕业班班主任一道,共同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分工协作,齐抓共管。

二、群策群力,抓教学常规管理。

毕业班工作任务重,压力大,这是有目共睹的。毕业班的教学质量如何,这不仅仅是毕业班教师的事,更是全校教师看重的事,因此,我们要求全体教师应从全局出发,尽一份心,多一点力协助毕业班教师做好工作,都来关心毕业班工作,支持毕业班工作,如提供一条信息,出一个点子,搜集资料等等,这样,使毕业班教师感到集体的温暖,从而感受工作的快乐,感受到工作的价值。

1、开学制定好计划、目标,做好传、帮、带活动。

每期开学初召开毕业班教师的各种会议,制定各种计划、目标,开学初开展传、帮、带活动。上届和本届毕业班教师共聚一堂,总结了上届毕业班取得的成绩,上届毕业班教师总结了自己在教学、管理中较为成功的经验,让本届毕业班教师分享,让成功的经验传承下来,同时也谈出了自己在教学、管理中的不足和困惑,让本届毕业班教师引以为戒。学校给本届毕业班下达了明确的目标任务,并提出了殷切的希望。

组织教师开展教学质量分析会,通报上期毕业班的学科成绩,让每位教师明确所任学科成绩在全县的排位情况。分语文、数学、综合科对开学来的教学情况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共同交流和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

2.加强教师指导,提高业务水平。

督促、检查教学"七认真"工作的落实情况。学期初,学校对教学"七认真"工作进行统一布置,提出切实有效的要求,期中采取定期或不定期的形式对毕业班各科教师的"六认真"进行检查。

3.加强了对毕业班工作的督查。

行政值周和值周教师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的形式,加强对毕业班的教学工作巡查,采取听课、查教室、查教学、查学生、及学生作业、教师教学进度、教师的教案、召开师生座谈会等形式,切实加强对毕业班教学工作指导。

4.深入开展好六年级教研活动。

学校利用教研组和年级组围绕毕业班教育、教学以及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开展广泛的讨论研究,以教研促教学,以教研促质量,通过有效的研讨来解决教学存在的问题,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5.抓好期末复习。

在复习过程中,要求教师们做到资源共享,针对近两年考题方向,尽可能地收集复习题,让学生见多识广,把认为有价值的复习题,推荐给毕业班其他教师。

三、学校政教处、少先队大队部和班主任齐抓共管。

1、抓德育。

坚持对毕业班学生进行理想教育,引导他们学会做人。小学六年级的学生,由于各种原因,一部分学生行为习惯较差,一部分学生出现了厌学的情绪。针对这种情况,六年级工作领导小组特别强调班主任、科任教师要抓好每位学生的思想工作,找准原因,对症下药;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把一些不良的倾向消灭在萌芽状态;对成绩较差的,要单独辅导,作业要降低难度;对违纪学生,要用纪律、制度来加以约束,同时也要对他们进行情感教育,坚持实行操行评分、个别谈话、家访等制度,通过这些措施,达到教育的目的。

2、抓常规。

教育无小事,我们从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入手,从学生的文明礼仪入手,从抓学生的学习习惯入手,加强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从而形成良好的班风,酝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3、抓中等生和学困生。

不少中等生具有"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得过且过"的惰性思想,为此,我们的老师采取各种措施加强对其转化。让中等生明白,他们有潜力,只是还没有发挥出来,希望他们不甘示弱,奋起直追。另外针对不同个性的学生,与家长一道达成共识提出不同要求。帮助孩子克服惰性心理。积极投入到学习之中。每个毕业班都有后进生,我们必须做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我们没有"抛弃"他们,而是更人文地关注他们。帮助他们树立"我能行"的思想。并提高后进生的知识水平,多给他们补差补缺,个别辅导。

四、加强班级管理,开展班队活动。

1、教师要尊重学生,以诚相待。

六年级的学生在心理与生理方面都已逐步成熟,他们已经有了自己独特的见解与思维方式,有了自己张扬的个性,并且有了强烈的自尊心,作为老师如果再采用强压的政策,势必会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因此,在班级管理中,要求教师们采用更多的方式是商量与引导、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2、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班队活动。

到了六年级,大部分学生对自己的母校是怀着浓浓的深情与留恋的,但是,也有个别学生可能会出现一些叛逆、甚至破坏性的行为,使班级管理陷入困境。为了杜绝这些不良现象的发生,班集体要开展形式多样的班队活动来凝聚班风、学风。如引导学生感恩母校 为校争光;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利用黑板报.手抄报进行宣传教育;结合学校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种的文体活动和班队主题会。

3.发挥班队小助手的作用。

教师要充分发挥小助手的能动性,利用小助手洞察班内的不良倾向,及时反馈信息,加强管理。利用小助手形成学生之间相互管理。这样班级凝结力也因此增强了。

五、做好"家校"的协调管理。

定时召开毕业班学生家长会,通报学校对学生的教育教学情况,提出具体要求与家长达成共识共同管理、教育学生。

(1)建立健全毕业班教师、家长联系制度,坚持对毕业班学生进行家访活动,最大限度的了解毕业班学生的思想动态,让学生在每一次的复习中都有收获。

(2)适时召开家长会,听取意见和建议,宣传学校教育目标、通报有关情况,帮助家长正确对待学生升学问题。

第9篇:德育毕业总结范文

在学院党委和行政的领导下,学院德育工作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紧紧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一德育工作的重大课题,探索我院德育工作的创新之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我院德育工作全局,深入研究,完善措施,丰富内涵,创新方法,不断推进我院德育工作向前发展。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探索新形势下我院德育工作的创新之路

为进一步推进学院德育工作,促进学院德育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学院组织力量开展了《高职学生人文精神培养机制研究》的专门研究,深化了对高职院校育人工作的认识和理解,达成了共识,形成了我院《关于加强学生人文精神培养工作的指导意见》,通过学习研究,认识到了:

——加强学生人文精神培养工作,是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观念的内在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学院德育工作的重要部分,也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的必然要求;

——加强学生人文精神培养工作,培育学生人文精神对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具有导向作用,是适应新形势发展的时代要求;

——加强学生人文精神培养工作是学院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目标和特色的体现;

通过学习研究,进一步:

——明确了加强我院学生人文精神培养工作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

——明确了我院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目标;

——明确了加强我院学生人文精神培养工作机制建设的途径;

——明确了加强我院学生人文精神培养工作的一些新方法。

二、重视队伍建设,多途径提高辅导员(班主任)的育人能力和水平

辅导员是从事学生德育工作的骨干力量,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是辅导员开展好学生德育工作的前提。学院长期以来高度重视辅导员(班主任)队伍的建设,积极搭建辅导员(班主任)工作交流和学习沟通的平台,坚持多渠道、多方式强化辅导员(班主任)的培训工作,全面提升辅导员(班主任)队伍的整体素质。

——全年共开办3期“德育论坛”,以论坛的形式来创设有利于辅导员(班主任)进步、发展的环境;选派了4名辅导员参加**省高校辅导员培训、1名辅导员参加**省高校辅导员高级研修班培训、1名专职团干参加团省委培训、2名心理健康教师参加省教育厅业务培训、2名辅导员参加**省和攀枝花市就业局举办的SIYB培训;组织暑期辅导员培训班1期,培训内容涵盖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热点问题,大学生就业创业、心理健康教育、高职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等多个方面,促进了辅导员(班主任)队伍的专业化、专家化建设。

——举办1期学生工作现场办公会,推广先进经验,加强各系(部)之间的交流、共同推进德育工作上台阶。

——深化“德育教案编写制度”和开展主题班会制度,下发“德育教案、主题班课推荐选题”32个;深入推进主题班会检查制度,安排专人深入各支部主题班会现场听课考评。为进一步增强学生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说服力和感染力,增强辅导员(班主任)的育人能力和育人水平建立了机制,完善了制度;组织开展了“优秀德育教案”评比工作,评出优秀德育教案10个。

——开展了第六届“育人杯”评比工作,并首次将“主题班会竞课”纳入比赛程序,起到了较好的激励和导向作用。

——各系(部)党总支、学生党支部结合系(部)实际,贯彻学院教育管理思想,重视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积极参加“德育论坛”、辅导员培训和“主题班会”竟课等活动,取得了实效。

三、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不断增强学生德育工作的针对性

从解决思想问题着眼,从解决实际问题着手,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是我们党在长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基本经验。2**年,学院党委和行政高度关注、采取有力措施解决学生普遍关心的实际问题,增强了学院德育工作的针对性。

——学院花大力气进行了校园环境整治,充分发挥了校园环境的育人功能。对**和**校区的4栋学生宿舍进行了维修,更换了**2#学生宿舍的家具,整治了运动场所、增加了运动设施,校园环境焕然一新。

——积极拓展奖学助学渠道,在学院领导的努力下,争取到了三年30万元的攀钢励志助学金,首批50名贫困且优秀的学生已享受到人均2000元/年的资助;争取到了每年6万元的“蜀峰励志奖学金”,首批50名优秀学生已受到了人均1200元/年的表彰;争取到了总额约50万元的“立宇人生”奖学金,已累计30名学生受到了人均3000元/年的表彰。

——2**年,约840多人次获得学院奖学金,学院用于学生奖学金和表彰的费用约36.6万余元;用于学生勤工俭学补助、困难补助、班费拨付等费用约为29.7万余元;节假日期间学院共为学生发放就餐券及活动费约12.3万余元。2**年,有3名学生获得了国家奖学金,每人全年获奖学金8000元;有130名学生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每人全年获奖学金5000元;有1594名学生获得国家助学金,每人全年平均获助学金2000元;有378名学生享受了总额为158.76万元的国家学费减免政策;236名学生享受了总额为47.2万元的国家追加助学金政策;1308名学生享受了总额为26.16万元的国家临时生活补贴政策;13名学生获得总额为2.6万元的广州助学基金。有36名中职学生享受了总额约10.5万元免学费减书费的政策。

——贯彻落实大学生基本医疗保险政策,共5910人参保,其中83人享受了政府补贴,162人享受了学院补贴。

——关注毕业生就业问题,确保和提升毕业生就业率。09年,金融危机给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带来巨大就业压力,为解决毕业生就业困难,学院加大了就业指导工作力度,以用人单位需求为导向,充实教学内容,拓展顶岗实习范围,开辟新就业基地,特别加大了向公司输送合格毕业生工作力度,2**届合格毕业生就业率达92%。

——积极解决学生反映强烈的食堂问题,加大了对食堂的整顿,对食堂饭菜价格和质量加大了检查监控力度,收到明显效果。

——解决了培训学员反映强烈的问题,经征得公司同意,调整了培训计划,延长了培训时间,加大了教师辅导力度,增加了解难答疑时间和实训时间,强化了学员的实际能力训练。

——系(部)党总支、学生党支部、学生处宿管中心、辅导员(班主任)始终战斗在防控甲流第一线,深入学生班级,了解学生状况,坚持做好“三检”工作;学生处心理咨询室与各学生党支部一道,积极做好心理疏导和安抚工作,给予学生关心和温暖,减轻了学生心理压力,极大地稳定了学生的情绪,化解了他们的心理恐慌,确保了校园稳定。

还针对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

——召开了3次学生骨干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座谈会和学生干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专题辅导,引导学生干部树立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

——分别在**校区和**校区组织召开了4次“院领导——学生互动交流会”;组织新生见面会,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

——院学生会还举办了“毕业生就业指导宣传活动周”,对毕业生在择业就业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困惑给予指导,帮助和引导他们加深对就业形势的认识,调整心态转变就业观念,增强就业信心。

——学院保卫科还组织了消防知识培训和消防演练,增强了同学们的消防知识和消防安全意识。

四、以学生党建为龙头,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不断增强学生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高尚思想道德的培养,既要靠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又要靠科学规范的严格管理。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有助于建立德育工作的长效制度,确保学院育人目标的实现。

——在学院党委的领导下,各系(部)党总支、学生党支部充分发挥学生党建工作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引领作用,积极推进党建工作进学生宿舍,把申请人、入党积极分子在学生宿舍的表现纳入组织发展考核的重要依据,并建立了16个“学生党员示范寝室”,实现了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跨越。

——基础部“两课”教研室积极推进“三进”工作,特别是在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召开以后,关注理论热点,结合实际开展课堂教学,充分发挥了课堂教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还派出骨干教师参加系(部)学生党校授课,发挥了“两课”教师的理论优势。

——2**年全年共举办“学”活动15期,1197人参加培训;举办学生党校12期,1075人参加培训,224名学生加入中国共产党。

——建立了学生工作巡查制度,依靠系(部)学生党支部,组织系(部)学生党支部书记不定期对系(部)学生工作进行巡查。同时,组织校风监察队和学生骨干,纠察校园不文明现象,加强了学风、校风建设。

——组织修订了学院《学生手册》(第十一版)“学院奖学金评审办法”。新版《学生手册》(第十三版)已投入使用,使学院奖学金评审更为科学、合理。

——面对金融危机的压力,为适应就业形势的变化和学院办学的需要,及时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明确学生就业有关问题的通知》,起到了导向和规范作用。

——转发了电子电气系在长期的学生教育管理实践中总结归纳形成的方法经验——《辅导员、班主任工作注意事项》,为系(部)开展学生工作、形成经验方法提供了参考。

——开展了毕业生就业后调研工作,各系(部)在本系部网页上建立了“优秀毕业生风采”栏目,树立了典型激励了在校学生。

——召开院级学生组织建设研讨会1次,进一步明确了指导部门责任,强化了学生组织指导工作。

——电子电气工程系紧紧围绕“学习是学生的第一要务”这一基本认识,把日常管理、学生骨干培养和大学生素质拓展有机的结合起来,全方位打造系(部)德育工作特色;管理工程系高度关注学生就业问题,系党总支针对本系学生就业难问题加强了就业教育,积极拓展就业渠道并组织了“管理工程系就业双选会”;基础部坚持开展“合唱团”活动,丰富了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材料工程系率先把学生在宿舍生活园区的现实表现和评优、推优和组织发展结合起来,强化了学生宿舍管理;信息工程系坚持开展“每月一谈”,促进了教书与育人的深度融合;机械工程系组织开展了“迎国庆、受教育、树新风”学生党员义务奉献和教育系列活动。开展了“师生面对面”学风教风建设座谈会,增进了专业课教师、辅导员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诸多工作的开展,提高了系(部)德育工作的实际效果。

五、创新形式,丰富内涵,拓展了素质教育的视角

素质教育是适应现代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大学生整体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教育,是教育过程中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具体体现。2**年,学院在组织开展传统校园文化活动上,精心策划、创新形式,并赋予其新的内涵,让传统校园文化活动迸发出新的活力,增强了校园文化活动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赢得了师生的广泛欢迎;与时俱进,提炼出我院素质教育的基础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人文素质教育,培育学生人文精神。

——坚持开展好“五·四”文化月活动、以庆祝建国**周年为主要内容的迎新演出和大学生“三下乡”活动。专门搭建了以基础部艺术室专业教师为主的策划班子,创新了形式、把握主旋律、赋予了时代内涵,取得了圆满成功,赢得了普遍的赞誉。以校园集体舞大赛拉开了第八届“五·四”文化月的序幕,在“五·四”文化月活动期间,举办了:校歌创作、校训征集、校服设计大赛;贯穿“爱国主义教育”主题的“青春之歌”大型主题晚会;举办了以“纪念‘五·四’运动**周年暨建团**周年”为主题的征文演讲赛;举办了钳工、PLC、Flash等职业技能大赛,凸显了职教特色。学生组织还策划举办了“大爱中国·铭记国殇的‘5·12’主题晚会”、以“呵护心灵、拥抱生活、感恩社会”为主题的“5.25”大学生心理健康周活动等系列主题校园文化活动。同时,各系(部)还配合学院“五·四文化月”活动,组织开展了富有系(部)特色的系列活动,如挑战主持人大赛、“忆童趣”趣味竞技活动、植树活动、清明节人民英雄纪念碑下讲话和扫墓活动、“品小品之风韵,展管理之风采”小品大赛、缤纷女生以及“创建文明寝室”等活动,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充分展示了系(部)风采。在大学生“三下乡”活动中,学院优秀学生首次走进军营,参加了消防素质拓展活动,体验了生活,感悟了社会责任。新晨

——举办第二届系(部)篮球联赛,争取了社会赞助,锻炼了学生干部的能力,加强了各系(部)的沟通与交流,丰富了校园生活。

——为美化校园环境,落实学院《校园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方案》,由学院学生会组织、系(部)学生会参加的“校园环境文化周”活动,对学院运动场、教学楼周边环境、宣传栏、排水沟等进行了整治清理;开展了“文明就餐,自觉回收餐盘”等活动。本次校园环境文化周促进了同学们的环保意识,爱护校园公共设施和关注公益事业的意识。

——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2**年全年共咨询97人次,团体辅导800余次,危机干预9人次;组织开展了15次心理素质拓展训练;圆满完成**省教育厅关于开展高校“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周”工作;完成“适应大学生活”、“大学生心理问题解析”、“培养健康心理、塑造审美人生”等28场专题系列讲座。

——立足学院、面向全国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在“2**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学院14名参赛学生分别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