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中国大学生创业范文

中国大学生创业精选(九篇)

中国大学生创业

第1篇:中国大学生创业范文

关键词:中国梦;大学生;创业教育

一、前言

当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社会对高等人才的要求正向多元化发展,对有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有了更加迫切的需求。在这种形势下,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首要问题。而中国梦提出——让每个人共享出彩机会,成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一个新的亮点。将中国梦与大学生创业教育有机结合,让大学生在创业训练中展示自我,实现多元化发展。

二、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意义

1.适应当前人才培养的需求和国家的发展战略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国与国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竞争激烈,但是归根到底,还是人才的竞争。这就要求高等学校培养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创业型人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一批视野开阔、知识广博、具有市场开拓意识和雄才大略的创业者。通过大学生创业教育,挖掘大学生的创业潜能,摆脱大学生安于现状的心态,养成新一代大学生奋发进取、开拓创新的个性。

2.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变革的必然选择

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阶段,就业问题尤为突出。高校为社会输送了大量的毕业生,如果他们不能顺利地就业,就会反过来制约高等教育自身的发展。创业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改变就业教育思维模式,使高校毕业生不仅是求职者,而且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我国的高等教育必须不断进行变革,才能够培养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创业创新型人才。从就业教育走向创业教育,是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变革的必然选择。

3.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以及经济和社会发展

首先,创业教育是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的重要前提。实现大学生自主创业,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必须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使他们了解自主创业所需要的条件,包括自身素质和外部条件,使他们掌握自主创业所必备的知识和技能。

其次,大学生自主创业是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最有效的途径之一。青年人是最具活力、最具创业激情、最具发展潜力、最具创造力、最能把握商机的群体,是创业的重点、创业的主体、创业的希望。通过创业推动经济发展,实现发展经济与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

三、“中国梦”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启示

在大学生创业教育我国与国外发相比起步较晚,提供给大学生的创业实践平台较少,创业训练不多,创业意识缺乏。将中国梦与大学生创业教育相结合,为大学生创业教育注入了新的思想。“中国梦”强调的实干精神,也是创业教育中极其重要的一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目的是在一定程度上利用其专业优势,通过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构建创业所需的知识结构,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结合起来,形成以专业为依托,以创业教育为组织形式的实践群体。

四、对策建议

我国传统的教育缺乏对学生创新精神与创业意识的培养教育。因此,以大学生创业教育为突破口,从就业教育转向创业教育,推进大学生全面成长,加快改革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一个合理、有效,有发展潜力的创业教育目标体系。

1、加强宣传教育,营造创业文化氛围。通过大学生创业训练营造校园内的良性创业文化,让大学生深刻感受到创业的氛围,激发大学生创业激情。利用学校的广播、校报、校刊、板报和橱窗等宣传创业成功案例,使创业的思想深入人心,让有创业想法的学生能够有展示自己的平台。

2、科学设置创业教育课程。建立起一套较符合当前情况的创业教育体系,全面开展面向全校学生必修和选修的创业教育课程是发展创业教育的必要条件,通过课堂理论的学习从而在潜意识层面激发大学生创业意识。

3、选拔或聘请高素质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做好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必须把选拔与培养创业教育的优质师资提到重要日程上来,因此可以依托校企合作、校友会等资源聘请企业经理人为创业教育客座教师。聘请创业成功人士为学生上课更具有说服力,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让学生更加直观的接受教育,增加创业教育的可信度。

4、强调创业教育重在培养学生创业意识,构建创业所需知识结构,完善学生综合素质。鼓励学生创造性地投身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中,通过开展创业教育讲座,以及各种竞赛、活动等方式,形成以专业为依托,以项目和社团为组织形式的创业教育实践群体。可以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熏陶和培养出良好的创业品质和创业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

5、成立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提供硬件支持。大学生创业教育不仅仅要进行理论教育,同时还要加强硬件设施的建设,如提供办公场所和设施等,为大学生的创业教育保驾护航,可以借鉴股份制公司的做法,学校也可作为出资方给学生以物质和经济方面的支持。

参考文献:

[1] 马金霞.浅谈构建吉林省创业教育体系的紧迫性与重要性[J].现代教育科学,2006(6):143-145.

第2篇:中国大学生创业范文

APP即智能手机的第三方应用程序。在当今移动互联网时代下,蓬勃发展的APP产业正日益成为青年创业的热土。

张鹏是江西财经大学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2015年7月30日上午,在首届中国青年APP大赛的投融资对接会上,他开发的某驾考点评项目获得了两家风司的青睐,将迎来百万元的投资资金。

张鹏说,2014年他报名参加驾照考试,科目三补考了三次,之后便萌发了制作一个驾考类APP的想法。

“报名者通过这个APP就可以拿到报名费优惠,同时可以点评学车感受,选择近距离的驾校,选择优质教练。”他介绍,自己就想用APP打开创业大门,但因为资金不足而束缚了项目的发展,“这次投资就像一场及时雨,帮我解决了大难题。”

数百名参赛选手中以大学生居多,他们的APP项目有的已经运行近3年,有的只有想法还未实践,但他们都把APP项目看作自己创业的第一步。

一些大学生颇具特色的APP也吸引不少人的目光。来自西南民族大学的藏族小伙珠扎一直有将藏医药、藏医药典籍向全国传播的梦想。“现在大家几乎离不开手机,用APP传播藏医精华再好不过。”珠扎说,自己和伙伴们萌发了做一个与藏医有关的藏汉双语APP。

尹玉龙是这次大赛的评委之一,他表示如今大学生积极投身创业,选择用APP项目迈出创业第一步值得鼓励。“一个APP项目是否优秀、是否值得投资,就是看它是否有客户需求。大学生们构想出不错的APP项目并以此创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尹玉龙说道。

第3篇:中国大学生创业范文

2016年iCAN大赛有来自全国30余省份、200余所高校的上万学生参与。在经历了17个赛区初赛、复赛选拔之后,有100多所高校的518支队伍从3 000多支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进入总决赛。各个参赛团队展示的参赛作品涵盖了智能服务与设施、智能娱乐与运动、智能家居与装置、智能监测与管理、智能医疗与保健、智能交通与能源、智能生活与装饰、智能园艺等多个领域。

大赛期间,各参赛队伍在比赛现场通过公众展示、现场答辩和作品推介充分展示了高校学子自主创新、创造发明的创意及聪明才智,同时展现了当代青年勇于创新、积极向上的良好精神风貌。70余位来自全国各地的企业家、投资人组成的专家评审团对参赛作品进行评审与建议,现场比赛气氛非常热烈。为进一步促进产学研的紧密结合与产业化转移,大赛还组织了企业的展示和对接,为广大企业和同学搭建了很好的交流平台,而学生作品与企业家的面对面则直接促进了创新人才和创新作品的社会化与市场化。

经过两天的激烈角逐,来自空军工程大学的“虚拟作战指挥室”、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的“基于体感控制的扑翼飞行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新型室内侦测系统AIFIS”、西北工业大学的“口袋医生-基于MEMS技术的手掌微穴位健康状态检测仪”、清华大学的“八度阳光”等50支队伍的参赛作品获得一等奖,来自北京林业大学的“灵境时空”、山东大学的“以可循环使用的改良粘土为原材料的3D打印机”、天津大学的“手持式非色散红外(NDIR)甲烷检测仪”、中国人民装甲兵工程学院的“智行城市”等150支队伍获得二等奖,此外大赛还评出三等奖和最受欢迎作品奖若干。

第4篇:中国大学生创业范文

关键词:中国情景 大学生 战略创业 对策研究

在中国,提倡创业创新的今天,思维活跃的大学生群体当然不会缺席,但是,据统计,中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最高仅为4%,而同期世界大学生平均成功创业率为10%,这就引发了中国研究创业领域学术界的深思。成功创业率为什么这么低?如此低的成功创业率似乎不与中国的社会地位相匹配,在国家经济经过高速增长之后,现在的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处于中高速增长,但是,一直处于探底的趋势,而与此相关联的是社会整体正由过去粗放型的生产方式转变为以创新创业为推动力的生产方式。大学生群体作为社会中具有较高知识水平的一部分,本应该是创新创业的主体,但如此低的成功创业率实在与其身份和历史作用不相匹配。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深入思考,笔者认为,在中国特定的情境下,中国大学生没有进行长远的战略性思考,而是一种急于求成的心态,亦或是说中国大学生没有进行战略性创业。本文通过对中国特殊情景的论述与思考,并运用战略性创业的理论和以往相关研究成果的分析,进行探索中国大学生如何进行战略性创业。

1基于中国情景的大学生战略创业

现阶段,建立在中国独特情境上面的创业环境与建立在西方情境上的成熟创业环境显然不能进行简单的划等号,亦或是说进行无谓的谈论孰好孰坏,而应该进行客观公正的对待此种创业环境,了解它,适应它,并很好的运用它。创业环境是对潜在创业者创新思想的形成和创业活动的开展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和条件的总和[1]。在中国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增长速度由高速转变为中高速,由过去的粗放型转变为节约高效型的生产方式,由过去以出口为主导转变为以消费为主导,由生产链的末端逐步转变为生产链的上端;在中国制度转型的大背景下,由计划型政府逐步转变成为服务型政府,由很多市场漏洞转变为市场逐步完善;在中国关系文化的大背景下,中国人靠的是人情与交情,虽然在提倡法治社会的今天,关系概念依然占据一定的比重。

2基于中国情境的大学生战略创业对策

根据以上中国情境下大学生创业环境的论述与分析,大学生群体可以根据环境特点进行相应对策性的采取战略性措施,以此来提高创业成功率。

2.1个人方面

2.1.1想。全局考虑,全局思维。目前,中国教育已经到了不得不转型的时候。从小学到大学,教学老师运用的基本都是填鸭式教学方法,在此种情况下,只能培养出只会听、只会被动接受的学生,而不会主动的去独立思考问题,更不要说具有全局思维与创造思维。现阶段,很多大学生创业前都是具有满满的信心,但是,真正开始创业的时候,什么问题都暴露出来了。在此种情境之下,大学生群体应该认识到自己身上的这些致命的缺点,想创业的大学生应该要有意识的去培养主动思考的习惯,发现社会现象背后的本质,社会运行的内在机制,识别环境中具有价值的“窗口”,想的过程也就是一个全局规划的过程。

2.1.2干。要有把握机会的速度、能有一颗踏实的心态。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换句话说,机会是稍纵即逝的。有些人很好地把握住了机会,那他就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而有些人反复在考量某个机会,然而,真正的机会是没有太多考量时间的,如果没有及时的识别并驾驭机会,那就意味着失去了实现自己梦想的舞台。目前的中国,正在经历自建国以来第三次创富的时刻,社会大转型的时候,也是社会层级流动的最好时机,机会就是客观存在的,只是有人敢,有人不敢;有人干,有人不干。身为大学生,在自己想的基础上,最重要的是要有勇气去做,去抓住机会。

2.1.3专。要有自己的特别优势,并经常开发自己的竞争优势。在目前高度分工的社会,你没有一技之长,那你就是没有与他人相比的自身竞争优势,那你就没有让别人值得为你“花费”的闪光点,只是社会大众中普普通通的一员,在战略思维中,一个企业要想发展,就必须要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不断开发自己的竞争优势,以获得残酷商场中属于自己的那一席之地。身为大学生一样,我们在创业的阶段,同样要有自己的竞争优势,并不断的充实与发展自己,争取打造别人不能相比甚至是没有的竞争优势。

2.1.4全。在专的基础上,进行多方面发展。社会越来越发展,同样,它的复杂程度也是越来越高,事物之间的互赖程度也是越来越强烈。大学生群体身为社会中具有较高知识水平的群体,综合素质相对而言是较高的,但是,具有的不足之处也是比比皆是。虽然我国正在进行教育制度上的改革,但是步伐毕竟是有限的,所以,大学生群体应该认识到自己身上不足,然后进行全面的培养自己,包括经验、领域发展前沿等。

2.2社会方面

2.2.1势。顺应国家政策倾向与社会发展潮流。现阶段,中国正处于改革的关键时期,经济转型、制度改革、价值观塑造等一系列的改革措施,这是一个国家社会的大趋势,并且将在以后几年依然是这个状态。大学生群体要想创业成功,不了解国家大的发展趋势,不适应国家的发展潮流,那只能是白费力气。同时,大学生也应该同时关注自己所要专注的领域未来发展趋势,争取做到引领行业发展趋势的水平。

2.2.2力。借力思维,借力于国家的相关政策和与自身存在泛关系的力量。目前,国家领导层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口号,并且国家采取一系列扶持和鼓励大学生创业的倾向性政策,这对于大学生而言,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这里面包含了国家在给创业大学生助力的本质,大学生群体应该关注国家在此方面的相关政策,并应该很好的运用它。另一方面,社会中的个体都是相互联系的,由六度分隔理论可知,任何人都是有外部力量可借助的。在现在的中国,趋向于成为相互合作的社会,趋向于成为更加分工社会,所以,大学生应该和他人进行合作,通过这种合作,相互借力,以达到各自成功的目标。

2.2.3交。关系开发助推器的思维。中国在儒家文化几千年的熏陶下,关系文化是中国一门独特的社会结构特征。身为大学生,不能闭门造车,要广泛的接触社会不同人士,在和以往成功人士交流中,可以学到很多实用的经验等无形资源;在和其他领域的人士交往时,可以产生很多新奇的想法等。对于大学生而言,在中国独特的文化情境之下,要学会人情世故与人际沟通技能,这样会有效的加快创业成功的步伐。

参考文献:

[1]刘小元,林嵩.社会情境、职业地位与社会个体的创业倾向[J].管理评论.2015(10)

[2]肖潇,汪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大学生创业政策评价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5(10)

[3]蔡莉,单标安.中国情境下的创业研究:回顾与展望[J].管理世界.2013(12)

[4]郭德侠,楚江亭.我国大学生创业政策评析[J].教育发展研究.2013(07)

[5]曹亮,董杰.医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管理[J].经营与管理.2016(06)

[6]林于良,曾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分析与建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05)

[7]陈伟,李景保.经济新常态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思考[J].社会科学家.2016(04)

[8]以四项行动培创业乐土――江苏省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实施回顾[J].中国就业.2016(05)

[9]董婷婷,孙思涵,马峥,马德林.大学生园区创业问题研究[J].新经济.2016(15)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李正文,男,汉族,1992年05月,河南省周口市,现就读于云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2015级企业管理专业,

第5篇:中国大学生创业范文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iCAN大赛;物联网教育c

2014年9月27日,第五届国际物联网博览会暨第八届中国大学生iCAN物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颁奖仪式在无锡太湖国际博览中心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领导嘉宾、参赛师生、评委委员、志愿者等1 200余人参加了仪式。

上午9时颁奖仪式正式开始。无锡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史立军,无锡市经信委主任高亚光,无锡市科协党组书记王友根,无锡市经信委副主任吴健平,北京大学信息学院院长蒋云教授,山东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王卿璞教授,中国大学生iCAN物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主席、北京大学张海霞教授,大赛执行副主席、山东大学邢建平教授,大赛监事会主席、中科院微电子所陈宝钦研究员,大赛秘书长、北京大学王奕青等出席了会议。

会议由邢建平和王奕青主持。大赛首先由史立军市长为第五届国际物联网博览会金奖企业美芯半导体公司等颁奖,高亚光主任为博览会银奖奖企业无锡泛太科技公司等颁奖。本次大赛首次设立了中国大学生物联网企业评审奖项,吴健平为大学生最受欢迎的物联网企业美芯半导体公司等颁奖。

第6篇:中国大学生创业范文

【关键词】高校创业教育 发达国家经验 基本国情 创新升级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创业教育”思想发端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经过不到30年的时间在全球范围掀起热潮,各国高校立足本国国情纷纷出台政策大力发展创业教育,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梦想和热情,为本国培养未来的企业家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在我国,自从1998年清华大学举办“创业计划大赛”以来,高校创业教育呈现发展快速、势头强劲、潜力巨大的特点,同时也暴露出一些制约大学生成功创业的问题。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对于我国提高高校创业教育水平具有深远意义。

发达国家高校创业教育的主要做法

理念先进超前。美国高校认为,创业教育是“通过培养创业意识、了解创业知识、体验创业过程,使大学生能像企业家一样行为,具备将来从事职业所需的知识、技能和特质”①,其精髓在于培养大学生的企业家素养,着眼于培养未来的企业家。英国高校创业教育经历了从功利性(即促进学生就业)到非功利性(即培养大学生创业精神和技能)的转变,重在“揭示创业的一般规律,传承创业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心理个性品质和创业能力”。②德国高校将创业教育纳入素质教育范畴,认为其是“培养大学生从事创业实践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创业能力、创业精神、创业意识和心理品质的素质教育”。

由此可见,发达国家并不把创业教育视为就业教育,出发点也不以提高毕业生就业率为目标,而是纳入素质教育、终身教育的范畴,旨在通过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意识和能力的培训,达到培养未来企业家的目的,适应了大学生长远发展的需要,也为本国企业未来的发展储备了人才。

师资各具特色。美国高校重视专兼职两支创业教育师资的培养和使用,专职教师属于高校教师系列,兼职教师则起用具有创业成功经验、学术能力较强的社会人才队伍③,并通过相应的培训平台予以培育。比如,美国很多高校都与考夫曼基金会联办“创业教育者终身学习计划”来加强本国高校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特别强调终身性和实践性。英国高校对创业教育师资的要求更为严格,主要按照课程的两种不同性质分别加以建设:一是设计课程的教师,原则上要求他们具有实业管理经验并曾经自主创办企业;二是讲授课程的专职教师,也要求他们具有实际的创业经验或企业管理经验。德国高校的创业教育师资主要由兼职教师组成,其来源主要是创业成功的企业主或管理者,特别强调教师的创业成功经验或丰富的企业管理经验。

发达国家十分注重教师的实际创业能力和创新素养,看中教师本身的创业成功经验,主要按照专业化甚至专家化的方向予以发展。同时,这些国家普遍注重教师队伍持续的素质教育甚至终身教育,有的依托专门机构强化培训,有的则通过激烈的市场竞争来进一步锤炼。

教学各成体系。美国的创业教育教学体系可谓领先全球,从大名鼎鼎的硅谷,再到微软、惠普等世界知名高新技术企业,无不得益于发达的创业教育教学体系,其创业课程已经涵盖了正规学历教育全程,而且每所高校都有自己的创业教育教学体系。不仅如此,美国高校还通过打造“创业中心”支撑大学生创业实践,如麻省理工学院成立了“校园创业中心”、“德斯潘德技术创新中心”等一批校内“创业中心”。英国高校的创业教育则与专业课程教育结合起来,并设有专门的创业教育课程、其他课程中的创业教育和课外的创业活动。④德国高校的创业教育课程分为两类:一类是创业理论教育或称经典教学,是其创业教育的主体;另一类是创业学习教育,主要是通过引导大学生参与创业实践活动达到创业教育的目的。

这些国家高校的创业教育各成体系,一方面注重创业理论知识的传授,另一方面则强调学生在校期间的创业实践活动,有的通过创业项目资助的方式予以扶持,有的则以案例教学的模式加以深化。

资金保障充足。成熟的资本市场和大量的风险投资为美国大学生创业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他们可以便捷、迅速地得到项目的启动资金,仅“德斯潘德技术创新中心”就为90个项目提供了逾千万美元的创业资助,从而吸引了上亿美元的产业投资。⑤英国政府坚持资金提供的主体地位,从1987年至2007年,高校创业教育发展80%的资金来自政策投资,有效避免了高校的投资风险,激发了大学生创业的活力。德国政府对大学生创业的资金扶持,主要通过降低征税标准甚至免收创业投资税款的方式进行,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支撑。

综上所述,发达国家的资金扶持政策,都形成了符合国情的支持性系统,通过国家、市场、学校甚至民间资助等不同渠道筹集资金,解决其创业亟需的大量资金、催发大学生创业的激情,尽最大可能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历程

1989年~1997年:构想酝酿阶段。该阶段的标志性事件是“创业教育”概念的提出,“创业教育”一经提出,随即在全球范围特别是发达国家得以实践。但我国在随后的8年时间里仅局限于理论探讨,这一阶段的主要研究成果极少,但提出的观点却比较超前,胡晓风作为其中的代表人物,在1989年发表了论文“创业教育简论”,奠定了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研究基础。这篇论文中提出,创业教育“以培养合理的人生为宗旨”,并进一步通过培植生活能力、培养劳动能力以及发挥创造力等三个方面阐述创业教育的目标,作者还探讨了创业教育的三大原则:科技、教育、经济三结合的原则,德育为本、创业为用的原则,学问与职业一贯的原则。此外,还有学者以职业创业教育、全民性创业教育、农村职校创业教育为切入点,初步探讨了创业教育的目标、内涵、方式、途径等内容。

回顾理论探讨初期,由于宏观环境的影响和创业实践教育的缺位,导致这一阶段的研究范围狭窄、研究成果极少,而以胡晓风为代表的学者则提出了具有开创意义的学术成果,为今后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1998年~2009年:实践摸索阶段。教育部在1998年12月颁布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首次提出,要“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创业教育,采取措施鼓励他们自主创办高新技术企业”。同年,清华大学举办“创业计划大赛”,在实践层面探索创业教育。1999年,、中国科协、教育部和全国学联联合举办了全国第一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至今仍然是全国高校乃至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教育部在2000年“全国高校技术创新大会”上允许大学生(包括硕士、博士研究生)保留学籍创办高新技术企业之后,更在2002年将清华大学等9所高校列为“创业教育试点院校”。不仅如此,随着2005年国际劳工组织为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而开发的教育项目―“大学生KAB创业基础课程―在我国首次开展,有了直接为我国大学生提供创业指导的专业平台。此后,全国高校创业教育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形成了相当的规模。伴随着创业教育实践在全国高校的推进,理论研究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中国知网刊载的论文达3293篇,主要集中在创业教育模式的总结梳理、创新与创业的关系及融合研究以及对创业教育目标理念的深入探讨。

2010年至今:实践发展阶段。2010年,教育部出台《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从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质量检测跟踪体系建设等方面作了全面部署,并强调了创业基地的建设与管理,同时就创业扶持政策、资金投入、创业培训、创业信息服务等方面出台了指导性意见,这可以视为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实践大发展的里程碑事件。截至目前,我国形成了教育部高教司、科技司、学生司和就业指导中心“四局联动”机制,初步搭建了创业教育、实践基地、政策保障和信息服务的“四位一体”布局,全方位保障高校创业教育向高层次发展。与此同时,大学生KAB创业教育的规模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起来,截至2013年,已设立数十个“大学生KAB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共在1200多所高校培训了师资,在1000余所高校开设了专门课程,在200余所高校成立了大学生KAB创业俱乐部,超过100万大学生直接参加了课程学习。可以说,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快速完成了构想酝酿和实践摸索阶段,在国家的大力推行下正在朝着新的方向稳步迈进。

当前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从无到有、从构想到实现再到迅速开展,走过了不寻常的发展之路,对我国大学生创意意识的培养和创业能力的提升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然而,根据教育数据咨询研究公司麦可思每年的“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我国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2010届1.5%,2011届1.6%,2012届2.0%,尽管呈逐年上升态势,但总体上创业的比例仍然较低,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当前的高校创业教育效果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此外,据麦可思《2013年大学生就业报告》披露,在2012届自主创业的毕业生中,60%左右的创业资金的来自父母或亲友,25%左右来源于本人积蓄和银行贷款,而由政府提供科研基金、创业基金或优惠贷款等资助的比例约为1%。放眼全球,发达国家高校创业教育取得了成功,这些国家大学生的创业理念、创业意识、创业能力,乃至高校的师资队伍水平、教学课程体系以及社会、国家层面的政策保障等经验都值得我们借鉴。

升级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思考

任何政策举措的制定和实施,都要适合本国国情才能形成自身的特色,进而产生强大的发展动力,高校创业教育也是如此。只有立足我国国情,在总结梳理以往经验教训基础上借鉴发达国家成功经验,才能制定出适合我国高校特点的创业教育战略,进而提升创业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最终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突破落后型理念,奠定创业教育的基础。当前,我国高校虽然如火如荼地开展创业教育,其规模化效应也日益显现,然而在对创业教育的理念、目标等根本问题的认识上还存在功利性,很多高校甚至政府部门将创业教育与就业教育划上等号,试图以创业率来拉动就业率,由此而产生的师资来源简单、课程没有体系、资金缺乏保障等一系列问题又进一步使得创业教育偏离方向。笔者认为,创业教育作为高校素质教育、个人终身教育的重要环节,绝不能以短期的拉动就业率为目标,而在于立足长远、立足人的发展,培养大学生以企业家的思维考虑问题,通过一系列创业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创业实践的开展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能力,为未来培养一批企业家提供知识储备和人才储备。

打造专业化师资,看中教师的实际创业能力。发达国家高校创业教育师资有着鲜明的特点,即强调师资队伍的专业化水平,看中教师的实际创业能力甚至业绩。反观我国高校,大部分高校的创业教育教师没有接受过全面系统的师资培训,更谈不上具有成功的创业经历,有些高校聘请的企业家担任兼职教师又没能形成规模效应,对于创业教育极为不利。笔者认为,首先,国家层面应当加快“创业学”学科的设置以及“创业学”理论研究的引导,通过学科体系的建设和创业理论的创新带动师资队伍的培养,源源不断地培养基础理论扎实、研究能力较强的教师。其次,国家及高校层面,应对现有教师进行全面系统的培训,通过任职资格准入制度来设定准入门槛,通过与企业联合培养提高教师的创业能力,还可以吸收一批创业成功的高校教师任职,从整体上推进教师团队的专业化水平。最后,可以借鉴德国的兼职教师模式,即直接聘任创业成功的企业家以及具有管理经验的职业经理人担任兼职教师,作为专职教师的有益补充,达到多元融合师资队伍的建设目标。

形成体系化课程,强调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当前我国高校创业教育课程建设尚在摸索阶段,只是就创业教育开设创业课程而没能形成有效的体系。首先,应当将创业教育纳入高校课程建设整体规划,改变过去主要由学生工作部门或者就业部门“单打独斗”的现状,更好地谋划创业教育布局,进而更好地配置教育资源。其次,应当将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之中,按照学科类别和专业的不同,规划适合本学科/专业学生学习的课程体系。这样的创业教育因为紧密结合了学生所学的专业,更有针对性和生命力,学生可以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接受创业教育,为将来从事与专业相关的自主创业夯实基础。最后,还要注重处理好创业理论学习与创业实践学习的关系。一方面,应当传授基本的创业理论知识,为学生自主创业提供理论支撑;另一方面,还要强化学生的创业实践,整合已有的“创业计划大赛”、创业教育实践教学等教育资源,形成强大合力,连同创业理论教育一起整体提升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

提供规模化资金,激发大学生创业活力。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表明,没有充足、长效的资金保障,大学生创业活动将举步维艰,而过去主要依靠父母亲友资助创业的模式,也很难大规模开发大学生创业的潜力,这时,依靠政府、民间、高校的资金力量建立多元融资体系,就显得势在必行。首先,应当建立多元融资体系,建立各种级别的“大学生创业基金”,一方面可以作为项目的启动资金,另一方面可以延伸为企业进一步发展所需的资金。其次,应当调动银行的积极作用,进一步拓展融资渠道。政府应当出台优惠政策,对一些微利项目承担部分甚至全部的银行利息,为大学生自主创办的小微企业铺平发展道路。最后,还应当注重对创业教育本身投入充足的资金,这些资金主要用于师资队伍的培训、学生实训等,通过实践教学基地的投资兴建和使用,使得课程开展、师资提升不是一句空话。这样,有了充足的资金保障,创业教育的师资培训环节、学生实训环节,甚至大学生自主创业环节都得到了强有力的支持,才能培养出更多的具有企业家思维的储备人才,才能激发更多的大学生从事自主创业活动,从而整体推动创业教育上新水平。

(作者分别为南京工业大学环境学院党委副书记、讲师,南京工业大学学生工作处教育管理科科长、副研究员)

【注释】

①刘帆:“美国高校创业教育的目标、模式及其趋势”,《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

②尚秀丽:“英国高校创业教育的成功可鉴之处”,《人才开发》,2011年第5期。

③李丽芳:“美国大学创业教育评析”,《高教探索》,2012年第4期。

④孙珂:“21世纪英国大学的创业教育”,《比较教育研究》,2010年第10期。

第7篇:中国大学生创业范文

【关键词】国内外;大学生;创业;社会支持;比较

各国政府尤其是发达国家积极采取相应的促进措施将大学生创业作为优先发展目标给予支持、引导和规范,并形成了一套内容丰富、方式多样的社会支持体系。其中的中小企业制度、融资制度、财税制度等诸多方面都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和借鉴。

一、国外大学生创业的社会支持现状

首先我们需要界定社会支持的概念。从社会学学术上较为正式的定义,社会支持指一定社会网络运用一定的物质和精神手段对社会弱势群体进行无偿帮助的行为的总和。根据以往研究经验,按照支持主体的不同把大学生创业的社会支持体系分为政府支持、学校支持、社会服务支持。

在政府支持方面,美国的创业制度设计是激励大学生创业的制度保障。美国政府设立了小企业管理局,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以SBA的直接贷款、担保贷款、小企业投资公司为主要内容的金融支持,以及咨询、培训和信息服务,协助小企业获得政府采购合同。美国政府为鼓励大学生创业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注册与专利保护、创业投资、小企业担保、支持创新的税收减免和财政政策。英国政府设立了小企业服务局、地区发展局、科学创业中心和全国大学生创业委员会等一个系统的创业管理体系来促进大学生创业。在创业资本形成方面,英国建立了特有的商事制度,形成了创业投资信托法和风险投资信托制度。日本为促进创新创业设立中小企业厅,通过信贷、投资和税收对中小企业进行扶持。在创业融资体系中,建立了以国民生活金融公库、商工组合中央金库、中小企业金融公库为主的政策性金融组织机构,创办中小企业投资育成公司,通过股权投资培育具有创新型的中小企业。

在学校支持方面,创业教育始于美国。美国在各大学设立了创业教育中心,致力于课程建设、学术建设和外延拓展。同时还有创业家学会、家庭企业研究所、智囊团等各具特色的创业教育组织体系。美国高校配备了雄厚的创业教育师资力量,聘用一些企业家、创业风险投资家等担任兼职教师,开设了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通过创业计划竞赛、卡迪拉克计划、暑期打工等锻炼学生实践能力。英国大学将创业教育明确纳入大学的规划和教学计划中,并有大学副校长和管理团队付诸实施。英国大学建立了跨学科的创业研究和教学中心,并与企业一道开发完整的创业课程和创业教育资源。通过大学科技园、孵化器、研究基地等为大学生创业提供硬件支持。日本创建了青年自立挑战计划,着重对日本青年就业准入机制的健全、职业能力的提高、创业服务平台的搭建等方面提出了相应措施。日本设置了创业课程的体系、就业体验和ESP体系促进学生创业精神的培养。

在社会服务支持方面,美国社会各界对大学生创业的支持表现的非常活跃。美国的私人企业、社会团体、社会基金在创业教育、中介服务和融资贷款上对大学生进行了全方位和多样性的支持。一些民间非营利团体、考夫曼创业流动基金中心国家独立企业联合会等以提供经费赞助创业大赛、奖励创业教育的优秀学生、开发创业教育课程等进行支持。同时在产学研的推动下,美国工业与大学积极结合,以专利许可和技术转移的形式建立了工业―大学联合研究中心和工程研究中心,通过企业孵化器将高新技术公司与大学相结合。英国社会各界,如英国工业联邦、行业协会等单位都十分关注大学生的创业活动,它们通过赞助创业教育基金和提供创业奖学金来支援大学生创业。“商业链接”是大学生创业的主要支持服务机构,加之英国私人股权创业投资市场,每年为大学生创办科技型企业提供周到的服务和充足的资金。日本社会各界在大学生创业促进体制中处于一个辅助地位,大学生创业的促进活动主要集中于风险投资企业对大学生创业项目的投资,以及金融机构在政府的鼓励下对大学生创业进行的融资贷款。

二、国内大学生创业的社会支持现状

在政府支持方面,我国政府对大学生创业非常重视,也出台了相关的政策,特别是在融资担保、贷款贴息、税收减免等方面出台了具体措施。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创业政策政多出门,涉及财政部门、人事部门、工商税务部门、中小企业局等多个部门,缺乏恒定的主管部门来统筹和协调各项创业政策。在创业资助上,因创业人数的变化导致财力不足缺乏稳定性和持续性。创业政策临时性、单一性特征比较明显,存在着制度障碍。

在学校支持方面,目前我国高校“以学备用”的传统人才培养观念和培养方法仍然占主导,创业教育在高校尚未全面展开。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实践能力薄弱,知识和能力之间、理论和实践之间落差较大。我国目前的创业教育不仅缺乏体系化的创业教材,也十分缺乏具有实践经验的创业导师。

在社会服务支持方面,目前社会上还没有提供诸如政策咨询、创业融资、市场策划、技术信息及法律支持等创业服务的民间非营利组织,营利性民间组织也不多,尤其是确实专门针对大学生创业的民间社会组织,难以满足大学创业的多样化需求。

三、结语

对比发达国家的创业社会支持体系,我国目前还缺乏一个完整的系统的大学生创业社会支持。在政府支持上,我们需要建立、完善政府创业引导资金和创业政策,将丰富的民间资本转化为创业资本。在学校支持上,从就业、守业教育转向创业教育,建立适应创业型大学的管理体制。在社会服务支持上,发动社会力量支持大学生创业,建立大学生创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我国应建立一个以政府、学校、社会服务为主体的社会支持体系,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一个良好的创业环境。

参考文献

[1] 张帆.中美大学生创业环境的比较分析[J].科学管理研究,2010.

[2] 何云景.借鉴国外经验构建我国大学生创业支持系统[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

第8篇:中国大学生创业范文

关键词: 大学生;创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 D631.15

1 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概念及意义

大学生创业最早是由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提出的。1989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北京召开的“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提出“事业心和开拓教育”(enterprise education)的概念,后被译成“创业教育”。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关于高等教育的变革与发展的政策性文件》中全面阐述了完整的创业教育概念,即创业教育包括两个方面内容:“求职”和“创造新的就业岗位”。1998年召开的世界高等教育大会进一步强调指出:“高等教育应主要培养创业技能与主动精神;毕业生将愈来愈不再仅仅是求职者,而首先将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中国高等教育对创业教育理念的正式回应,始见于1999年1月公布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要“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创业教育,鼓励他们自主创办高新技术企业”。实际上,自从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以后,创业教育的外部环件已经形成。

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创业意识与态度的培养、创业知识的学习、创业技能的训练。其主要特点是从大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社会的发展变化,通过各种教育手段在教育过程中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特别强调培养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参与意识和实干精神,使学生掌握创业技能。大学生创业教育,是以开发和提高大学生创业的基本素质及培养具有开创性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是对传统教育和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大学生创业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理念,为传统意义上的就业赋予了新的内涵。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提出,促进了高等教育观念的转变,开拓了高等教育理论研究的视野,对未来人才素质的构成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在我国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党中央提出要倡导和发挥新时期的创业精神的新形势下,研究并实施大学生的创业教育更有其现实和深远的意义。

2 中外大学生创业教育对比及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国外在创业方面的教育已经形成比较完善的创业教育体系。他们很多开展创业教育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美国是较早在学校中进行创业教育的国家,从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乃至研究生,都普遍开设就业与创业教育课程。他们在基础教育中进行的创业教育是与职业教育紧密结合的,除了开设创业课程外,学生还按自己的兴趣选学某些职业技术技能。到了高中阶段,学生必修10个学分的职业教育课程。大学里也是如此,以美国斯坦福大学为例,有关创业的课程共有17门,而那里90%的学生至少上过一门创业方面的课程。其课程已经涵盖了建设一个企业的方方面面,包括如何融资、如何组织资源、如何招人、创始人是继续留在企业还是离开企业等一系列的问题。就是说,已经把创建一个企业当作一门学问了。所以在美国,大学生创业并取得成功屡见不鲜。这与美国的教育体制有非常大的关系,在美国无论是基础教育还是高等教育,都极为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而且开放灵活。讲个性重能力的开放式教育体制,重视自立的家庭教育,以及自由择业的就业机制,培养了美国大学生动手能力强、敢想敢干的良好习惯。在教学方法上,普遍采用启发学生思考的开放式教育;在教学目标上,普遍注重能力的提高。同时,美国各州大都实行高流动性、自主择业的就业机制,那些自幼自立能力强的学生也往往更易找到工作。可以说,以上几个方面互相吻合,互为因果,共同培养了美国学生动手能力强,敢想敢干的良好习惯。

在日本,从1998年起,文部省就和通产省合作在小学开始实施“就业与创业教育”。日本小学有个“早起会”,敦促孩子们很早起来,利用早上课前的二三个小时搞勤工俭学,给人送报纸、餐饮,这既是艰辛的创业教育,又是对将来创业的一种准备和尝试,目的是培养学生从小养成就业创业心理意识和意志品质。高校中更是把创业教育贯穿到整个教育过程中。

法国一些地区近年来开展了诸如“在中学里办企业”、“教中学生办企业”等活动。目的并不一定是要学生办企业,而是让学生在继续学业的同时,做好职业选择与就业工作的心理准备,培养他们探索创业的兴趣和能力。这种创业教育一直持续到学生进入大学依然毫不放松。

相比之下,我们的教育(不仅仅是学校教育)长期以来忽视人们的个性,而个性的核心内容正是独创性。以致人们普遍安于现状,求稳怕变,习惯于被动的接受、服从,不习惯于主动的创造、变革。这种缺乏素质培养的基础教育和家庭教育,致使当代大学生自主意识、动手能力普遍较差。现在虽然我国大学生的创业活动正获得越来越多的支持,但总体来看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开展的具体情况,应当说还存在着许多缺陷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缺乏创业教育思想的指导。在大学生的培养过程中,缺乏创业思维和创新精神的教育,创业教育在西方国家的大学中已有较长的历史,例如,在美国的某些大学中开有“企业经营计划”等课程;法国的某些大学有“企业创办学”等课程。而我国尚未在高校中开设创业教育系列课程,试点的高校仅仅开设了“企业家精神”、“风险投资”、“创业管理”等少数课程。二是大学生缺乏创业试验活动。从最近两年我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的情况看,绝大多数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眼高手低的现象,在创业过程中除了能“纸上谈兵”之外,对具体市场开拓缺乏经验与相关知识,缺乏从职业角度整合资源、进行管理的能力。

3 国外大学生创业教育对我们的启示

首先,我们要开展大学生创业思想教育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

创业教育是一种理念,这种理念应贯穿于高等学校的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之中。要把大学生创业教育列入到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之中,使大学生创业教育规范化、系统化,并作为一个重要内容予以重视。有条件的应单独设置“创业教育选修课”,列入教学计划,投入教育经费并实施系统的考核,将课程、讲座、活动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立体的教育网络。教育内容应包括创业风险、创业心理、创业技巧、创业能力、创业理论、创业指导、创业法律常识等不同的内容。还可以聘请有丰富创业经验的企业家和专家学者与大学生进行交流。同时,应积极利用网上资源,将大学生创业成功的典型宣传给同学们,以使他们更直观地了解同龄人的创业经历。

我们要教育、引导学生思考自己今后的选择和根本出路在哪里?要使他们知道自己不能仅靠岗位就业,根本出路在于自主创业。所以增强大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是至关重要的,这也是高校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学校就是要通过自主创业成功的先进典型,引导大学生增强自主创业的信心和勇气,鼓励和扶植更多具备自主创业条件的大学生脱颖而出。自主创业既不是头脑一热的“下海”,也不是普通的专业性比赛或科研设计。它不仅要求学生能结合专业特长,根据市场前景和社会需求搞出自己的创新成果,而且要直接面向市场,面向社会,把研究成果转化为产品,创造出可观的经济效益,使大学生由知识的拥有者变成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做出贡献的创业者。这样逐步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

其次,要开展创业技能教育,提高大学生创业实践能力。

学校要为在校生的创业努力提供多方面的支持。可以创造条件设立创业基金和创业促进会、联谊会等组织机构,在资金和咨询辅导上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帮助。也可以开展创业设计、竞赛活动,并创造条件,尽可能地将竞赛中选的成果向应用端延伸,使学生成果走向产业化。有条件的要建设高校科学技术“孵化器”和创业示范基地,组建学生创业策划与咨询机构,引导学生创业,使学生明白自主创业有一个锻炼培养与适应期,可以先去企业打几年工,然后再自主创业;也可以利用弹性学分制,暂时离开学校先自主创业。学校应将人才培养模式、教学组织形式从单一的课堂教学活动扩展到学生自学活动、科学研究活动中去,并扩展到社会实践中去,组织他们深入现场,结合实际,接触社会,围绕科技难点和社会热点等问题进行调查研究,使教学过程更加贴近社会和生产实际。同时加强创业实践基地建设,改变只重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训练、只重学生对现实社会环境的被动适应、只重单纯去竞争现有就业岗位的弊端,构建具有多功能的创业见习、创业实习、社团创业基地和创业园,充分发挥它们的特色和优势,培养一代具有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创业人才。过去我们的高等教育办学模式陈旧落后,基本上属于传统授受型,从理论到理论,大学生们只管在校学习,不管将来就业,很难适应新时代的需要。为此,我们要吸收借鉴国外高校,尤其是发达国家高校的经验,做到产学研一体化。前苏联、法国、德国都规定学生在校学习阶段有150 天的实习时间,待实习期满、取得工厂方面的鉴定后,学校才给学分。前苏联在本科五年的教学计划中规定了24周的实习时间;德国的一些高校规定学生必须在工厂实习两次,每次6个月;近年来,美国的一些工科大学开展“合作教育”,安排了不少于9个月的劳动和实习。有的高校把学制延长为5年,学生自三年级后,交替在学校学习半年,在工厂工作半年。

当然创业实践基地建设涉及到方方面面,关系千家万户,单靠高校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全社会高度重视,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和整体效应,产生更多的创业实践机会。正如美国其良好社会氛围对大学生创业成功就起了相当大的促进作用。在美国创办新公司极为便利,不仅门坎低,而且申办快捷。而且美国社会各类机构和企业在用人机制上相当灵活自由,大学生辍学休学以及续学都极为便利,只要学分修满了就可毕业。同时,美国成熟的创业市场不仅为风险投资资金提供了有效的退出机制,也为创业者快速致富找到了一条便利的通道。此外,美国社会健全的法制轨道,高度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均是美国大学生创业相对成功率较高的有利条件。实践也证明,那些在办学过程中不断加强与社会经济部门联系的高等学校,他们的毕业生往往在劳动力市场上具有非常好的竞争力和就业机会。创业教育的过程就是要帮助大学生完成社会化,使其树立基本的社会意识、掌握基本的社会技能的过程。因此,除了学校要扩大有组织的创业实践基地,如创业见习基地、创业实习基地、社团创业基地和创业园之外,社会也要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创业机会和创业氛围。

总之,我们应该选择适应时展的有效形式,创造各种有利于大学生创业的发展环境,让它真正稳步走向成熟。

参考文献

[1] 王铁民.学生创业利弊谈[J].中国高等教育,2001,(11).

第9篇:中国大学生创业范文

【关键词】 创业教育创业能力创业文化

一、国外大学生创业教育回溯

国外大学生创业教育正式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之前一些著名高校如哈佛商学院曾经尝试引入企业家精神的课程教学,虽然这一内容始终未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但为后来的创业教育提供了宝贵经验。

进入20世纪60年代后期,百森商学院的以蒂蒙斯教授为代表的一些远见卓识者敏锐地预感到美国正处在一场“静悄悄的大变革”中,即所谓的“创业革命”,从而率先提出了“创业教育”的新思维。由此,当绝大多数高校都还致力于为大企业提供人力资源时,百森商学院便独树一帜地开始尝试创业教育,在未来人才身上植入“创业遗传代码”,培养适应“创业革命”需要的创业型人才。

20世纪70年代,西方发生了二战后最严重的经济危机,出现了高失业和高通胀并存的滞胀局面。居高不下的失业率严重缩小了大学生就业选择的空间,在获得工资性就业岗位受阻的情况下,人们把目光转向了创业。此时,包括美国、日本、法国在内的许多发达国家都将创业教育作为解决失业问题的一个重要手段,制定了一系列扶持小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进一步推动了大学生的创业行为。为适应大学生创业的知识需求,一些高等教育机构纷纷开设了创业学课程。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国外信息技术获得了迅猛发展,并催生了一大批基于计算机技术应用的中小企业,也造就了当今无数的卓越企业,如微软、戴尔等。这些企业在随后的20年间极大地推动了美国经济的高速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超过95%的财富都是由大变革中新兴中小企业创造的,这一事实彻底改变了人们对中小企业的认识,动摇了高校过去一直以来奉行的为大型企业输送优秀人才的教育理念,高校开始积极思考创业型人才培养问题。

更为重要的是,以比尔・盖茨为代表的众多大学生创业者利用风险投资创造了企业奇迹,如Intel的摩尔、葛鲁夫,Mierosoft的盖茨、艾伦,惠普的休利特、帕卡德,Netseape的安德森,Dell的戴尔,Yahoo的杨致远等。这些创业者掀起的“创业革命”推波助澜,极大地影响了国外大学生的就业倾向,并在美国迅速掀起了一股大学生创业浪潮。这一创业浪潮也迅速带动了国外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创业教育逐步从边缘走向中心。

目前,美国几乎所有高等院校均开设了创业教育课程,并逐步形成了一套比较科学、完善的创业教育教学、研究体系。美国大多数大学的商学院都将创业学课程设为工商管理硕士的主修或辅修专业,哈佛大学、宾州大学等大学的商学院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培养创业学方向的工商管理博士。许多学校还成立了创业学系,将大学生的创业精神与创业能力纳入大学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与此同时,美国的这股创业教育潮流很快传入其他国家,日本、加拿大、英国、法国等迅速在高校普及大学生创业教育,逐渐在全球掀起了创业教育的热潮。

二、国外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发展特点

经过近50年的发展,国外大学生创业教育不断走向成熟,新的创业课程和学习模式不断开发,创业理论研究不断深化,创业教育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形成了诸多鲜明的特点。

1、以提升创业能力和素质为导向的教育目标

创业教育目标是创业教育的宗旨所在,也是创业教育内容和课程设计的基本依据。过去,国外大学生创业教育目标主要集中在创业知识的传授,今天,更多的大学将创业目标集中于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例如,百森商学院将创业教育目标定义为:“理论联系实践,通过课程和创业实践活动把学生时刻浸泡在创业思想和创业行为中,培养能够塑造创业机会、评估财务可行性、有创业心态的学生。”剑桥大学贾奇管理学院定义培养目标:“培养能够识别并抓住创业机会,或者创造机会的潜在创业者,促使他们增强能力,为有创业兴趣的人提供良好的背景。”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商学院定义培养目标:“促使学生完成主修课程如工程学、生命科学、城市景观、政治学后对创业产生浓厚的兴趣,培育一批有创业热情的企业家。”创业教育目标的这种转变直接带来了大学生创业教育内容和课程设置的改变。

2、系统的教学计划和各具特色的课程设计

教学计划和课程设计是实施创业教育的总体规划和行动指南。国外大学的创业教育计划大多是综合性的教学计划,其教学内容系统地涵盖了创业教育的核心课程和一系列知识与能力拓展课程。例如,百森商学院的核心课程包括战略与商业机会、创业者、资源需求与商业计划、创业企业融资和创业成长五大内容,非核心选修课程涉及外国文化、历史研究、文学艺术、伦理道德、自然科学以及社会分析六大领域,充分体现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有机整合。一些大学由于培养方向的不同,特地开设了一些差异化创业课程,如麻省理工大学的创业教育注重高科技创业;印第安纳大学Bloomington分校注重新企业创立和创新;路易斯安纳州立大学Baton Rouge分校注重家族企业、连锁经营以及妇女创业;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分校注重生命科学应用、大型机构创新和创业。

3、正式教育与非正式教育有机结合

教育方式是实施创业教育活动的具体行动方案。国外大学生创业教育不仅有着系统而完整的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而且在实施教学计划过程中注重多种资源的整合,包括合作开发网络化创业课程、创业课程与课外创业活动整合、创业课程与各种创业援助整合、创业课程与创业研究整合等。上述整合内容可以基本概括为正式教育方式与非正式教育方式的整合。正式教育主要指课程教育,不少课程教学手段灵活,教学内容模块化,旨在系统强化学生的创业知识。非正式教育主要指大学设立的各种创业实践项目,通常称之为创业竞赛。许多高校的创业竞赛活动直接孵化出一批新企业,这种非正式教育对参赛学生有着深远的影响,它将创业意识深深根植在参赛者心中,非常有助于学生毕业后自行创业。为激励大学生踊跃参加各种非正式教育的创业竞赛,一些大学还设立了丰厚的奖金计划。如曼彻斯特大学则分设两类创业项目:一是针对创业主意的“初级创业项目”,向获胜者提供150―1000英镑奖金;二是针对创立新企业的“深度创业项目”,向获胜者提供2.5万英镑的创业奖金。

4、全方位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支持体系

国外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蓬勃兴起还有赖于全方位的大力支持。许多大学都成立了创业中心或创新中心。这些中心能有效整合学校师资、经费和课程供给,并能跨越传统的学术边界,成为高校外界保持联系的重要纽带。比如,美国康奈尔大学于1992年成立了“创业精神和个人创业项目”(简称EPE),支持全校学生创业精神的培养和个人创业技能的提升,9所学院的院长组成EPE管理委员会,统一协调和指导全校的创业教育活动。拉夫堡大学的创新中心是创新知识或技术型新企业与成长企业的商业孵化器,向创业者开放图书馆等学校的主要资源,提供办公场所、实验室各类办公服务以及各类咨询服务。杜伦大学的蒙特桥科技园区内创业者除获得各类办公服务外,还可在学校帮助下向当地政府申请相关资助。英国科学创业中心和全国大学生创业委员会实际上充当着连接大学与外界关系的桥梁,在英国大学生创业教育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此外,国外政府、企业、媒体、非盈利组织等也积极支持大学生创业,对大学生创业给予各种支持和援助,已经形成多层次的大学生创业支撑网络。

三、国外大学生创业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1、创业教育必须破除功利主义思想,与素质教育结合起来

美国著名教育家约翰・杜威强调,科学教学不仅仅是教给学生探究的结论,而且需要学生形成探究的思维,掌握探究的操作程序,即让学生像科学家的科学研究工作那样去探索和获取知识。大学生创业教育也应该遵循此原则,要打破快餐速成式的创业知识传教方法,由创业知识传授转向创业素质培养转变,着重于培养大学生的创业心态、创业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组织等多方面进行改革,在创业理论教育的基础上增加创业实务教育和创业意识教育,培养学生的创业进取意识、风险意识、机会意识,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市场分析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创业素质。

2、创业教育必须打破专业限制,扩展到其他学院各个专业

成功创业并不仅仅是商学院或经济管理学院学生的目标,也是其他专业学生的共同目标,一个成功的创业组织往往是由多个专业人才组合起来的,这样更容易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市场环境。麻省理工学院创业中心附属于斯隆管理学院,他们通过招收具有技术背景的学生来进行创业教育,这种跨学科的方式使得该院毕业生创办的大部分公司,能够应对市场风险并生存下来。因此,高校的创业教育要打破专业限制,将创业课程面向所有专业大学生开设,积极推动不同专业的学生相互交流。在研究生教育层次,更需要招收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实现商业与技术的完美结合。

3、创业教育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寻求多样化教学方式的融合

大学生创业素质的培育必须根据学生的特点,融合多种教学组织方式。常见的教学方式有课堂讲授、案例教学和小组讨论,此外还应该尝试加入一些其他教学方式,如计算机模拟教学、多媒体视听教学、角色扮演、专题讲座、商业规划、项目研究、创业竞赛、现场实习等。因此,创业教育不能局限在校园内,必须走出去,寻求与社会的结合点,将大学生创业教育从课堂教育延伸到课外教育,走向社区、企业乃至整个社会。

4、大学生创业教育必须在校园内营造一个良好的创业文化氛围

首先,高校必须重视创业教育,将创业教育纳入大学生整体教育的一个重点内容,有计划、全方位地在全校推进创业教育内容;其次,高校要鼓励大学生积极从事创业活动,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良好的资源和平台,建立学校创业教育中心,指导学生的创业活动和制定创业教育计划,开展各种创业竞赛活动;再次,高校要鼓励教师将自己的知识技能和研究成果转化成商业产品,鼓励教师自己创办公司,并带动学生共同创业;最后,高校要加强与社会的联系,既要多方面争取校外支持,又要积极向社会推广学生的创业成果,为学生创业寻求各种资源。

【参考文献】

[1] 王晶晶等:全球著名商学院创业教育比较及其启示[J].高等教育研究,2011(7).

[2] 季学军:美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动因及特点分析[J].外国教育研究,20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