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中国保险论文范文

中国保险论文全文(5篇)

中国保险论文

第1篇:中国保险论文范文

对于装修、装饰特别讲究的中国古代建筑,都要美化组成建筑的各个部位或构件,因部位与构件性质不同,选用的形象、色彩而有所区别。房屋的基座和进屋的踏步分别是台基和台阶,给以雕饰,配栏杆,就显得格外庄严与雄伟。屋面装饰可以使屋顶的轮廓形象更加优美。如故宫太和殿,重檐庑殿顶,五脊四坡,正脊两端各饰一龙形大物,张口吞脊,尾部上卷,四条垂脊的檐角部位各饰有九个琉璃小兽,增加了屋顶形象的艺术感染力。外檐装修有门窗、隔扇,是分隔室内外空间的间隔物,其装饰性特别强。门窗以其各种形象、花纹、色彩增强了建筑物立面的艺术效果。内檐装修是用以划分房屋内部空间的装置,常用隔扇门、板壁、多宝格、书橱等,可以使室内空间产生既分隔又连通的效果。另一种划分室内空间的装置是各种罩,如几腿罩、落地罩、圆光罩、花罩、栏杆罩等,有的还要安装玻璃或糊纱,绘以花卉或题字,使室内充满书卷气味。室内的顶棚是“天花”,即室内上空的一种装修。一般民居房屋制作较为简单,多用木条制成网架,钉在梁上,再糊纸,称“海墁天花”。重要建筑物如殿堂,则用木支条在梁架间搭制方格网,格内装木板,绘以彩画,称“井口天花”。藻井是比天花更具有装饰性的一种屋顶内部装饰,它结构复杂,下方上圆,由三层木架交构组成一个向上隆起如井状的天花板,多用于殿堂、佛坛的上方正中,交木如井,绘有藻纹,故称藻井。中国古代建筑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在建筑物上施彩绘,它是不可缺少的一项装饰艺术。它原是施之于梁、柱、门、窗等木构件之上用以防腐、防蠹的油漆,后来逐渐发展演化而为彩画。其中和玺彩画属最高的一级,内容以龙为主题,施用于外朝、内廷的主要殿堂,格调华贵。旋子彩画是图案化彩画,画面布局素雅灵活,富于变化,常用于次要宫殿及配殿、门庑等建筑上。再一种是苏式彩画,以山水、人物、草虫、花卉为内容,多用于园苑中的亭台楼阁之上。

2中国古建筑装饰在现代包装设计上的应用

将平面设计与立体设计相结合是现代包装设计中常用的表现手法。古建筑元素在现代包装设计上表现形式也同样如此。

(1)平面设计

像茶叶盒、月饼盒、酒类包装等在包装设计时,首先要通过外包装就能揭示或者映照内在的包装物品,达到一目了然的效果。而现存的古建筑历史悠久、结构严谨、设计合理且具有浓厚文化内涵。如果这些产品的包装能恰如其分的运用古建筑元素进行图案的设计,不仅能体现其浓厚的文化底蕴,更能体现其产品的品质。同时对商品起到宣传、衬托作用。其次,应该把握好构图技巧。中国古建筑装饰是朴素与奢华的结合体,如民居类建筑偏重于朴素性、历史性和文化性;宫廷类建筑则是以奢华、富贵、庄严为主;私家园林类建筑则追求典雅、幽静、舒适。在构图时要合理运用对比手法。如构图中图形的粗细对比、远近对比、疏密对比、静动对比等。同时,对一个包装设计来说,必须具备新颖的设计、鲜明的艺术个性和民族风格,而中国古建筑元素进行的包装设计正好满足这一特点。

(2)立体设计

包装的造型设计大多指包装容器的造型,它包括方型、圆型、异型等,容器形的长短宽窄和曲度变化必须符合“科学、牢固、美观、经济”的原则。如何使立体造型取得艺术美,与产品包装达到和谐统一,是包装设计的主旨。中国古建筑本身就是立体的,把这种有内部空间的结构作为包装的容器,本身就能体现立体感。中国古建筑装饰具有韵律感和秩序性,使人们看了以后感到柔和而优雅,表现出一种韵律美。月饼盒、茶叶盒、酒类包装等要体现韵律美可以通过提炼建筑装饰中的某一部分来实现,使其造型表现得既流畅又舒展。

3结语

第2篇:中国保险论文范文

关键词:寿险公司;资产配置;数据包络分析

一、前言

传统的保险业经营理论大多着重于重视保险业的承保业务,即负债端业务的数量和质量。而在现代保险业市场的发展之中,保险公司的资产端业务也成为保险业经营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寿险业的发展,研究寿险资产配置变得越来越重要。对保险公司而言,提高自身的资产配置效率是应对资本市场和投资渠道变革的重要战略,保险公司应该在符合监管条件和风险管理的同时,以稳健、高效的投资策略,提高公司的资产配置效率,进而增加公司和保单持有人的权益。

二、寿险保险资金运用效率分析

(一)模型及指标确定

本文利用MYDEA软件实现CCR模型得到保险资产配置效率,面板回归部分的原始数据来源于2008-2015年的中国统计年鉴,包括60家样本公司,连续观察8年[1]。(1)投入指标。由于中国保监会公布的险资运用渠道主要分为四种,所以本文的保险资产配置也分为四大类:银行存款、债券、股票和基金、其他投资。A.银行存款。该指标是保险公司货币类资产的一部分,反映公司的短期投资情况,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保险年鉴》。B.债券。该指标是保险公司固定收益类资产的一部分,主要包括:国债、政府债、可转债、次级债、金融债和企业债等,数据主要来源于各公司的年报。C.股票和基金。该指标是保险公司权益类类资产的一部分,主要包括:债券基金、股票、股权其他、股权基金、货币市场基金等,数据主要来源于各公司的年报[2]。D.其他投资。该指标是保险公司非标类资产的一部分,包括:其他衍生类、其他、债权其它、贷款和应收款项等,数据主要来源于各公司的年报。(2)产出指标。保险资产配置的实践过程中,主要涉及到投资收益(Y),因此,投资收益保险资产配置过程的最终产出。(3)环境指标。由于本节涉及到从投入量中剔除环境等外部因素的影响,故在指标选择上涉及到环境变量。保险公司在资产配置过程中所面临的环境有好多,本文仅引入企业自身无法控制和改变的环境因素,如资本充足水平和国别。A.资本充足水平。该指标用保费收入与资产净值(所有者权益)的比来表示,资本充足水平是保险监管的核心指标,为保证公司的偿付能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保监会对保险公司资本充足水平进行了要求,资本充足水平越高,则公司被要求的保持流动性的资金越多,则拥可用于长期投资的资金越少,公司投资收益则会相应地降低。该项指标与投资收益具有负相关的影响,当资本充足水平高时,则处于闲置状态的资金数量就多,投资收益会降低,这与保险资产配置的三大基本原则中,流动性与收益性不能兼顾相一致。B.国别。按国别特征不同可以将保险公司分为中资和外资两类。由于中资保险公司是基于本土的特点而成立的,在险种种类和设定更符合中国的国情,故客户对于该类保险公司的认知度较高;而外资保险公司由于其合理的公司治理模式和较强的风险管控能力,使得其在保险资产配置方面拥有一定的优势[3]。因此,公司国别的不同,将会影响公司资产配置的效率。剔除该项指标对投入量的影响,将能更真实地反映资产配置的效率。在对国别特征用虚拟变量进行表示时,1代表中资,0代表外资。在对产权进行分析时用虚拟变量进行表示,其中国有为1,非国有为0。(4)样本选取鉴于数据的可得性,本节选取的研究时间段是2008-2015年,主要数据来源于各公司年报和《中国保险年鉴》(2009-2016年)。在公司样本选取方面,尽可能全面覆盖2008年以前成立的中外资寿险公司,最终选定60家中资和外资寿险公司。具体包括:人保寿险、国寿股份、太平人寿、民生人寿、阳光人寿、太保人寿、平安人寿、华泰人寿、新华人寿、泰康人寿、天安人寿、生命人寿、安邦人寿、合众人寿、长城人寿、嘉禾(农银)、正德人寿(君康)、华夏人寿、信泰人寿、英大人寿、国华人寿、幸福人寿、百年人寿、中邮人寿、中融人寿、中宏人寿、建信人寿(安康)、中德安联、金盛(工银安盛)、交银康联(中保)、信诚人寿、中意人寿、光大永明、中荷人寿(首创)、海尔(北大方正)、中英人寿、海康人寿(同方全球)、招商信诺、长生人寿、恒安标准、瑞泰人寿、大都会人寿、国泰人寿、中航三星、中法人寿、中新大东方(恒大)、君龙人寿、汇丰人寿、新光海航、友邦中国、利安人寿、华汇人寿、前海人寿、弘康人寿、珠江人寿、吉祥人寿、复星保德信人寿、中韩人寿、德华安顾人寿。(5)数据处理第一,60家寿险公司中有9家寿险公司有合并或者更名,因此各项数据都是根据公司年报和《中国保险年鉴》的数据简单相加总或者直接选取更名之后的公司数据。第二,由于友邦在中国的各个分公司的数据在《中国保险年鉴》上是分开列出的,因此样本“友邦人寿”的各项数据也由各个分公司的数据简单加总而得,这些分公司包括友邦上海、友邦广州、友邦深圳、友邦北京、友邦江苏、友邦东莞和友邦江门这七家。

三、DEA模型实证结果分析

投资效率的模型估计结果在给定投入和产出要素的前提下,我们利用软件进行了样本企业的投资效率测算,其中投入要素包括样本企业的银行存款、债券投资、基金和股票投资以及其他类型投资等四大类别,产出要素主要为企业的投资收益变量,环境变量为:企业性质和资本充足率[4]。根据DEA模型的估计结果,分别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对我国保险公司个体的保险资产配置效率进行分析[5-6]。样本企业的投资效率估计值主要分布在0.05至0.3之间,大约占全部样本企业的60%左右,而效率估计值在0.5以上的样本相对较少,这反映出样本企业的投资效率整体上处于中等偏下水平。此外,由图2至图5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样本企业的投资效率分布逐渐向高效率靠近,2008至2009年之间,样本企业的投资效率几乎分布低效率组,高效率组分布很少,2010年至2011年,占比最多的样本的投资效率集中在0至0.3之间,2012年至2013年占比最多的企业样本的投资效率大多集中在0至0.4之间,但在之后,绝大多数样本企业的投资效率均在0.1至0.5及以上,其中2015年占比最多的企业样本的投资效率上升到0.9到1之间。2015年我国保险公司的资产配置的整体效率不高,在剔除环境变量模型的估计下,仅为0.5086,存在49.14.%的资源浪费现象;在不考虑环境变量模型的估计下,效率值为0.8406,存在15.94%的效率损失。可见,在不考虑环境变量 DEA 模型分析得出的效率值高于剔除环境变量的模型的估计结果,说明在没有考虑环境因素的情况下,通常会高估结果。除从横向对保险公司微观层面的效率进行分析外,本文也从纵向的角度针对单个公司最近几年的效率表现进行分析,从而对公司层面上的效率进行更深刻的剖析[7-8]。可以看出2015年的平均投资效率达到最大值,为0.5086,而2012年的平均投资效率最低,为0.1283。另外,从标准差与变异系数的角度来看,2008年样本中不同企业的投资效率差异程度最大,而2015年样本中不同企业的投资效率差异程度最小。整体而言,整个样本企业的平均投资效率维持在0.2674的水平,这一数值反映出样本企业的平均投资效率水平相对较低。为0.8406,而2012年的平均投资效率最低,为0.6775。另外,从标准差与变异系数的角度来看,2008年样本中不同企业的投资效率差异程度最大,而2015年样本中不同企业的投资效率差异程度最小。整体而言,整个样本企业的平均投资效率维持在0.7307的水平,这一数值反映出样本企业的平均投资效率水平相对较高。在相同的样本期间,剔除环境因素的DEA模型对保险资产配置效率进行估计时,从整体上来看效率值均低于没有剔除环境因素的模型测算结果,可见外部环境因素对保险资产配置效率产生了有利的影响,当所有的公司在面临相同的运气和机会的情况下,某些公司曾经有的优势已经不存在了,如中国本地企业在客户认知度方面的优势;资本充足率高的公司在可用投资资金方面的优势等,这会导致其效率的下降,从而影响整个行业的资产配置效率,这一结论与现实情况相符。因此,剔除环境变量的模型将能更真实地反映保险资产配置效率[9-10]。更进一步,图6和图7分别给出了样本企业平均投资效率的变化趋势情况,其中图6根据时间特征绘制,中资企业的平均投资效率在2008-2012年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下降趋势,而在2012年之后则逐渐上升,并在2013年超过外资企业。同时,2008-2009年,外资企业的平均投资效率在这个样本期间内小幅上涨,2010-2011年,外资企业的平均投资效率在这个样本期间内并无较大幅度的变化,2012年以后整体上呈现出缓慢上升的趋势。图6*可以看出的是:中资企业的平均投资效率在2012年之前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下降趋势,而在2012年之后则逐渐上升。相反,外资企业的平均投资效率在整个样本期间(除2009-2010年以外)内并无较大幅度的下降,整体上呈现出缓慢上升的趋势。就平均水平而言,中资企业的投资效率要略高于外资企业。从下图可以发现,我国保险资产配置的整体效率呈现一种右偏式“V”字型变化趋势,2012 年效率值达到了最低,平均效率值是0.6775,存在约30%多的资源浪费的情况。从2012年起,国内金融业资管活动的监管开始了一轮前所未有的激进变革,呈现一种实践突破与管制放松相结合的发展新态势。在这一过程中,银行业、证券业、信托业包括保险业等各个金融领域的资产管理均有了巨大的改变。因此,2012年以后,中国保险资产配置效率显著提升,2015年中国保险资产配置效率达到了0.8406,主要得益于保险资产配置渠道的拓宽和比例限制的放松,有效地节约资源,避免浪费,使资源配置达到了合理的水平。说明中资寿险公司资产配置效率的标准差大于外资寿险公司。这一方面是由于中资寿险公司在资产规模上差异巨大,各自拥有的资源量差异巨大,管理技术水平也有着本质的差别;另一方面与经营年限有关,经营年限长的老牌中资寿险公司具有更多的管理经验,更善于应对各种外在的市场环境变化,而一些新兴的中资寿险公司经营年限不长,可配置的资产总额不多,对市场趋势变化缺乏足够的敏感度,这就在资产配置效率上形成了一定的分化。而我国由于对外资保险公司的政策限制,大部分外资公司都是在2001年中国加入WTO后才逐渐进入中国市场的,管理水平差异不大,经营年限差异也不大,所以外资寿险公司的资产配置效率差异不大。9家位于生产前沿面,而外资寿险公司一共是8家位于生产前沿面,说明从公司的角度来看,中资寿险公司资产配置效率略高于外资寿险公司;但从整体上看,两者位于生产前沿面的寿险公司数量差异并不大。

四、本文小结与政策建议

本文基于2008-2015年的数据,对我国保险市场上的60家中外资寿险公司的资产配置效率进行了研究。运用DEA模型对寿险公司的资产配置效率进行了评估,通过CCR模型得到了综合技术效率(TE),分析效率值可得到以下结论。第一,在不考虑环境变量 DEA 模型分析得出的效率值高于剔除环境变量的模型的估计结果,说明在没有考虑环境因素的情况下,通常会高估结果。根据保险资金运用监管的国际标准,“投资”和“资本充足性”是其监管的核心内容,因此,保险公司应该在满足资本充足性的基础上,通过提高投资收益,增加资产配置效率。第二,就平均水平而言,中资企业的投资效率要略高于外资企业。这与公司的性质有一定的关系,一方面,外资公司面临更为严苛的政策限制;另一方面外资公司多以分公司的形式在国内经营,没有独立决策权,决策过程的信息传递链条比较长,一定程度限制了信息传递的效率和公司运行效率。

参考文献

[1]Cummins,J.D.,Weiss,M.A.,A,XieX,etal.Economiesofscopeinfinancialservices:ADEAefficiencyanalysisoftheUSinsuranceindustry[J].JournalofBanking&Finance,2010,34:1525-1539.

[2]Worthington,A.c.,Hurley,E.V.CostEfficiencyinAustralianGeneralInsurers:ANon-parametricApproach[J].BritishAccountingReview,2002,34(2):89-108.

[3]Yang,C.C.Operating,MedicalServices,andCompositeEfficiencyofU.S.HealthInsurers[J].SocialScienceElectronicPublishing,2015.

[4]侯晋,朱磊.我国保险公司经营效率的非寿险实证分析[J].南开经济研究,2004(4):108-112.

[5]黄薇.中国保险机构资金运用效率研究:基于资源型两阶段DEA模型[J].经济研究,2009(8):37-49.

[6]刘晓庆.刘伟寿险公司资金运用效率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13(4):15-17.

[7]李晓宇.保险资金运用效率实证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4,3.

[8]李心愉.赵景涛产险资金运用效率与影响因素研究—基于DEA模型与面板固定效应模型[J].保险研究,2014(10):52-63.

[9]吕秀萍.1999-2004年中国保险业宏观效率实证研究:基于DEA方法[J].统计研究,2007(1):35-40.

第3篇:中国保险论文范文

【关键词】长期护理保险;万能型;建议

1国内长期护理保险现状

2016年6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了《关于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选择在15座城市进行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工作。截至2018年6月底,我国长期护理保险试点覆盖5700万人,目前已有18.45万人受益。从试点情况来看,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化经办、市场化服务供给的格局。

1.1中国人身险市场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但长期护理保险仍然市场份额很小

自2000年至2019年,中国人身险市场一直处于高速发展阶段,CAGR达到20%。其中健康险市场发展迅速,增速大于人身险市场,CAGR达到28%。从产品结构上来看,寿险业务占比超过了70%。但是健康险占比增速较快,截至2019年,健康险市场份额已经达到了22.8%。数据来源:银保监会、原保监会。从险种结构上看,我国的健康险主要分为医疗保险(包括费用补偿型和定额给付型)、疾病保险(包括重大疾病保险、防癌险和其他疾病保险)、护理保险和失能收入损失保险。截至2020年5月,在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人身产品信息库中可以查到的人身险公司已经登记备案的在售健康险一共有11236款,其中医疗保险占51%,疾病保险占46%。而护理保险仅仅占到了市场份额的2%,由25家专业的健康险公司和寿险公司在经营。数据来源:保险行业协会。

1.2老龄化严重,长期护理保险需求迫切

按照国际上对于老龄化的定义,当一个国家或者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者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就标志着这个国家或者地区进入了老龄化社会。根据2010年的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已经达到12.3%,这说明我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预计到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占比将超过30%。

2商业长期护理保险发展现状及与发达地区商业长期护理险对比

截至2020年5月,目前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的人身险产品信息库中已经披露的护理保险产品一共有272款,其中期限为一年及以上的长期护理保险一共有248款(其中部分已停售)。目前已有的商业长期护理保险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2.1投保条件不合理

目前我国已有的商业长期护理保险的投保年龄上限通常为60岁,最多到65岁,但其实多数需要长期护理的人群通常在65岁以上。而英国保诚的投保年龄在46~75岁,保障期最长至100岁;台湾富邦人寿的投保年龄也最高至70岁。由于目前国内长期护理保险发展还不完善,因此保险公司通过控制投保年龄来控制成本,但是却和人们的实际需求背道而驰。

2.2给付方式较为单一

目前的商业长期护理保险通常是采用定额给付的方式,万能型长期护理保险给付账户价值的一定比例,普通型的长期护理保险以护理津贴的方式进行给付。以和谐健康的和谐团体护理保险(万能型)为例,只给付由意外伤害状态下所导致的护理费用,如果发生疾病,只有身故才会给付疾病身故金。而许多老年人都是因为疾病而需要长期护理,保险责任设计得十分死板。而英国保诚提供不同的给付金额进行选择,提供医疗检查服务以起到预防的作用,减少进入护理状态的比例。台湾富邦人寿同时提供了长期照顾保险金和完全残废保险金,并最多给付192个月,为被保险人提供了充足的保障。

3长期护理保险模式探索

3.1投保年龄可适当放宽

银保监会应当逐渐放开对护理险产品的限制,同时逐渐放开对于投保年龄的限制,目前60岁或者65岁以上的群体很难购买到长期护理险,专业的健康险公司应当积极创新,开发针对老年人的长期护理保险。

3.2长期护理保险一定是低杠杆产品

有别于重疾险和医疗险的高杠杆,人们在生命的最后阶段都会达到失能护理状态,因此长期护理保险一定是低杠杆的。长期护理保险应当像养老保险一样作为一种长期规划。

3.3长期护理保险可设计成万能险等多种形态

由于目前整体利率下行,固定利率的长期护理保险容易发生利差损,因此保险公司可以开发多种不同形态的长期护理保险。万能形态的长期护理险更加灵活,保费、保额均可以进行调整,同时保险公司和客户可以共同承担利率风险。目前已有部分保险公司开发了万能型长期护理保险,保底利率一般在2.5%左右,未来将会有更多的产品形态,同时对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能力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3.4长期护理保险应当提供多种给付方式

目前国内的长期护理保险通常都是定额给付,那么被保险人通常还要再去寻求相关的护理服务机构,这样设置是不合理的。未来保险公司可以寻求与护理机构进行合作,可以直接提供相关的护理服务,也可以给付护理津贴,也可以定额给付,由被保险人进行选择。有能力的保险公司可以直接开设自己的护理服务机构,实现一条龙服务。

4结语

目前国内的长期护理保险仍然处于试点阶段,制度层面仍然不完善,未来将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逐渐探索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国家应当建立专门的长期护理保险基金,实行专款专用。还可以对购买长期护理保险的单位和个人提供一定的税收优惠。同时还应该进一步建立统一的护理标准,便于后续开发产品。

【参考文献】

【1】医保函〔2019〕34号.国家医疗保障局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4991号建议的答复[Z].

【2】李月娥,明庭兴.长期护理保险筹资机制:实践、困境与对策———基于15个试点城市政策的分析[J].金融理论与实践,2020(02):97-103.

第4篇:中国保险论文范文

关键词:保险公司;人才流失;原因;对策

中国保险行业是一个蒸蒸日上、具有着非常辉煌前景的行业。面对这样一个蓬勃发展的“朝阳行业”,它既面临着不断的挑战,也蕴藏不少的机遇。企业若想增强竞争力,关键在于人,因而保险公司之间的竞争重点主要集中在人才的争夺上。特别是随着保险业发展步伐的逐渐增大,各大保险公司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甚至达到白热化的程度。根据调查显示,保险公司主动离职人员,囊括公司的营销人员、岗位专业人员、技术骨干,还有优秀管理人员。高层次人才的流失将可能造成保险公司业务发展的停滞不前,导致公司经营效益水平的下降,甚至引起保险公司的发展危机。因此对保险公司人才流失的成因进行分析,可以使保险公司避免重蹈覆辙,从而形成良好用人、育人、留人体系,最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领一席之地。

1分析保险公司人员流失的原因

(1)招聘门槛不高。调查数据显示:保险从业人员普遍学历不高,80%为大专以下文凭,女性占多数并且家庭主妇居多,这样的人群遭遇压力时抵抗能力弱,保险公司很容易淘汰她们。况且保险公司为了壮大业务队伍,招聘的主要是增员,加上大部分保险公司都把增员作为考核和晋升的必要条件之一,在利益的驱使下,增员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把关不严、夸大收益的情况,导致新人不明情况的进入保险营销队伍,一旦不适应就会流失掉。(2)缺乏合理的薪酬制度。企业人才流动的主要诱因是薪酬制度不合理、工资待遇不满意,企业之间薪酬水平相对透明的情况下,人才一定向经济效益好、薪酬水平高的企业流动。目前,各大保险公司薪酬制度相对完备,但不同地区、不同级别的保险公司薪酬水平还是存在很大差距,使薪资水平低的员工产生内心的不平衡感,导致主动离职率上升。作为经济人、理性人,员工都希望实现自己的效用最大化,他们希望每一份付出都能获得应有的合理的报酬,而企业要做的就是将岗位职责和经济效益进行完美的结合。(3)缺乏清晰的职业生涯规划。现在很多保险公司针对员工的发展缺乏清晰的职业生涯规划体系,只侧重于对工作绩效目标的考核,甚至将企业岗前培训与职业规划混为一谈。同时,保险公司的职业生涯管理比较模糊,员工入职以后,虽然能够看到更高层级的岗位,但却不知道如何努力才能达到那个高度,公司未能给出清晰的讲解与培训。基于此,以经济利益为支撑的员工一旦自身利益受损则会很快去寻求更好的发展。(4)培训机制不完善。一方面,培训内容不够全面系统,跟不上时代步伐。各家保险公司基本没有针对性的差异化培训,都是片面侧重于营销技艺的经验传授,忽略相关专业知识的介绍及深层次的内容。培训结束后,新学员还不知道保险到底是何物的情况下就被要求上岗。这种“填鸭式”的短期培训成为保险人员流存率低的一个关键因素。另一方面,有些培训讲师过分注重利益的诱惑而相对忽视诚信教育,这直接导致新人难以对保险营销产生认同感,影响着他们对保险行业的重新选择。

2解决人才流失的对策

(1)改变招聘要求,提高增员标准。学历要求大专以上,有金融财会知识,有其他行业销售经验的优先。通过面试和笔试,了解增员对象的谈吐、沟通能力和综合知识等。保险公司还应该与高校进行更加密切的合作,培养符合保险公司战略发展的高级人才。当扩大销售队伍、开拓市场时,需要对增员对象的方方面面进行了解,尤其是人品,把关一定要严格,有能力没人品的坚决不能要。在增员的时候,不能为了吸引对方而讲一些不切实际的话,更不能欺骗被增员对象。(2)建立合理的薪酬制度。为了增强留存率,保险公司应该建立一定的无责底薪制度,让大家有安全感,哪怕底薪不是太多,当然,与之相应可以有一定的行为制约要求。这样新人进来之初,既有方向感,知道该去做什么,又有保底工资,心中有安全感。工作一段时间后,可以不再享受无责底薪。能力强的人员可以叠加现有的制度收入,达到更高的报酬。另外,增加从业人员的养老保险,解决大家的后顾之忧。把业绩考核改为综合考核,全面考核业务人员的业绩、业务质量和服务质量。(3)制定清晰的职业规划。如果一个公司职业规划路径清晰,员工想追求进步,需要做的就是按照规划路径努力拼搏晋级就可以,并且还能够预测到根据自身素质和努力程度所达到的高度,这样员工就会为了自己能达到的目标而不懈努力,而每一位员工的努力加在一起就会提高公司的工作绩效,提升企业的整体形象。保险公司增员对象能力学历参差不齐,人员分配上必须因人而异,根据不同情况分配不同的岗位,做不同的职业规划。有的人需要慢慢晋升,有的人可以快速晋升,这样才能减少流失,提高留存率。(4)建立合理的培训体制。有效的培训体系是企业的造血机制,任何人才的成长都离不开一次又一次的有效培训。一方面除了培训新人基本的技能外,还应增加一些保险的基础知识、综合金融的知识以及道德规范方面的内容。让业务人员能够真正成为客户的顾问和规划师,更有底气更周到地为每位客户提供服务,赢得客户的信任,继而发展源源不断的客户。另一方面,提高讲师团队的能力和全方面修养素质,达标合格才能讲课,并对授课内容、授课语言等精挑细选,以确保新人喜欢这个行业,并在这个行业走得更远。随着我国参与全球经济大循环和国际合作与分工的深入,各个保险公司都必须具有国际意识和全球视野。因此,我们要将培训目标定位于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广阔的专业知识结构、较强的工作适应性与应变性、具有创新精神、竞争观念、团队精神、较强实践能力和较高综合素质的高级保险营销员。伴随着保险业的开放和外资保险公司的不断进入,中国保险业在持续快速发展的同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要想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保险公司除引进优秀人才外,还必须建立科学有效的识才、用才、塑才和留才机制,使员工能在一个愉快和谐的氛围中工作,减少员工离职率。

参考文献

[1]刘昕.薪酬管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2]叶向峰.员工考核与薪酬管理[M].企业管理出版社,2009.

第5篇:中国保险论文范文

【关键词】应用型;保险学;实践

近年来,国家提出优化学科布局和人才培养方案,鼓励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院校向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变,在应用型的类型定位下培养实践能力强的人才。《保险学》是很多财经类本科院校为保险学专业或其他金融学专业,如商业银行专业、证券投资专业等,开设的一门专业课或专业必修课,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专业主干课程。如何将实践性和应用性均很强的保险学教学与本科院校的应用型定位相契合、变革传统教学模式、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等问题对应用型本科院校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保险学教学的现存问题

(一)教材内容落后于实践

近年,中国保险市场经历了蓬勃的发展,是全球增长最快的保险市场之一,伴随的是每年都会诞生很多新的保险事件和保险案例,实践内容丰富。比如,2018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会议审议通过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将银监会与保监会职责合并,组建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作为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这一事件的变化过程及深远意义就可以编入新版保险学教材的保险监管篇。与核心、高等级的科研项目立项相比,我国教材立项审批偏易,导致财经类本科院校使用的保险学教材同质化严重,无法满足教师授课和学生自学的需要。教材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理论体系相同、知识阐述过程极为相似、教材形式千篇一律、案例匹配极度欠缺和陈旧、缺乏与时俱进的新鲜研究成果、教材无法适合不同层次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需求等。为了解决保险学教材的现存问题,很多专业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需要通过多媒体课件和下发相关资料的形式来做教材的有益补充,但是广度和深度会受到课时和教学任务的严重制约。

(二)实验教学软硬件欠缺

为了适应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相关院校纷纷为专业课开设实验类课程。近几年,财经类院校对实验室建设和实验课程软件的使用与升级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涉及的课程包括商业银行模拟经营、金融ERP、跨境电商实务、期货与期权、证券交易行为、基于EXCEL的经济金融分析、网店美工专题、海关实务等等。保险学是一门实践性与应用性相结合的课程,比如保险理赔纠纷案例中大量使用到的保险利益、近因分析、最大诚信原则、损失补偿计算,保险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和争议处理,寿险与非寿险的展业、理赔、保全过程模拟等等,上述这些都与保险实务关系紧密。而就是这样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目前的教学模式却只能局限在教室,鉴于课时和进度的局限性,教学方式只能以使用传统方式授课为主,教学手段限于教材和多媒体课件等,都反映了学校对保险学教学的不重视。

(三)校外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在国家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转型号召下,很多学校在短时间内急于拓展校外实训基地、校企合作、校外实习等项目,导致数量虽然上来了,但是质量参差不齐,校外实践教学环节流于为了完成任务的形式化,无法真正起到补充日常教学与校内实践活动在实践应用方面不足的作用。鉴于学校每个学期的教学安排,一般情况下只有大四学生才有机会去金融机构实习,平时教学安排繁忙,加之并没有学分要求,所以鼓励学生实习实践其实是一句空话。另外,学生在保险公司、商业银行、证券公司的实习实践多以参观、走访等形式为主,时间之短仅仅能让学生简单了解工作环境,无法比较深入的接触核心业务。从教师的角度上看,教师的实践素质也有待提高。虽然现在越来越多的有实务经验的高学历人员受到高校青睐、纷纷来校任教,但是高校中占比最多的还是毫无从业经历的教师。所谓打铁还需自身硬,若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就需要提前提高自己的实践业务操作水平。但是在教师实践素质培养上尚存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比如教师在企业顶岗实践期间,教学工作量如何核算,工资津贴和职称评审如何落实等,都存在一定困难[1]。

(四)考核评价方式老套

目前保险学的考核评价方式多以平时考勤、平时作业和期末考试成绩三者加权得来,这种传统的考核评价模式对数学课、经济学等纯理论课程来说是适合的,但是对于应用性极强的保险学来说,评价方式明显不妥。这种考核方式无法考核出学科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思维创新能力,笔试的标准答案是大众化的一般标准,无法对学生的动手能力、极具创意的思考方式和出人意料的新解给出正确与否的评价。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保险学教学改革建议

(一)把好教材立项审批关,积极开发校本教材

首先,提高保险学教材编写立项的审批门槛,出版社审批教材不能仅仅修改格式和排版,第一位的是对教材内容结构、是否具有时代感、是否吸纳了最新的业内研究成果和保险案例等方面进行审核。为解决教材在内容和形式上同质化严重的问题,建议将率作为教材立项的一项硬性指标。其次,在保险学教材的编写形式上可以引入当下使用广泛的“二维码”,即在需要扩展阅读的相关段落旁边印刷二维码,同时建立后台数据库,使读者在扫描二维码后可以获得相关文字资料、视频音频资料、思考题、思考题答案等丰富的内容。比如,一般教材在损失补偿原则部分通常包括概念阐述、三个补偿限制内容、重复保险分摊原则等内容,教材上有关三个补偿限制的计算应用几乎为零,有关重复保险分摊原则的举例通常为一个而且所占篇幅非常小。这种情况下,建议可以在文字旁边设计二维码,后台数据库中可以加入补偿限制的计算应用题3-5道,重复保险分摊原则的计算应用题3-5道,涉及上述计算的实际业务综合理赔案例1-2个,并附正确答案、规范解题步骤和详细分析过程。上述做法不仅节省了纸质教材的篇幅与总页数,同时也让读者获得不同的阅读体验和乐趣,尤其有利于学生读者自学能力的培养。最后,积极鼓励校内教师开发、合编校本保险学教材。因为学校层次不同,学生学习能力和特点不同,市场上的教材并不能完全适合本校学生的学习情况,这种情况下,同头课教师可以结合自身特点编写因地制宜、贴近实务、难易适中、理论体系完备的保险学教材。目前虽然这类课程的校本教材较少,但是很多实验课程的实验指导书都是本校、本专业、本学科教师共同编写的,实验指导书的编写给保险学校本教材的编写提供了有益经验。

(二)加快建立保险实验室,丰富校内实践教学活动

在金融自由化国际浪潮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大背景下,我国金融行业正朝着以互联网为依托、虚拟化的全能金融服务的方向发展,曾经辉煌了几十年的商业银行目前也处于银行体系重组和精简机构的关键变革时期。过去的金融相关专业毕业生最想往的银行工作单位,现在越来越难进入,反倒是过去很少学生问津的保险公司每年对毕业生就业工作贡献巨大,由此可以看出中国保险行业的未来发展蓬勃之势。因此为了适应金融机构变革的新形式,培养更多保险实务人才,解决目前我国保险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的问题,应用型本科院校有能力也有义务培养实用性的保险专业人才。因此,高校需要投入资金、场地建立保险实验室,购买和升级保险学教学软件,培训教师,通过开设实验课程,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保险分析综合能力,弥补保险学传统教学模式和效果的短板,丰富校内保险实践教学活动。

(三)多角度开展校外实践教学活动,提高师生实习实践能力

本着“整合资源、互惠双赢、共同发展”的原则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应用型本科院校作为企业的理论研究基地、员工培训基地要充分发挥高校的理论支持功能,相应的,企业应成为高校的校外实训基地、优秀人才的实习对口单位。鼓励在校学生考取保险行业相关证书,比如保险从业资格证和精算师考试。鼓励在校学生在安全的条件下与保险公司合作担任校园保险人。为了激励学生广泛参与,建议应用型本科大学在每个学期都增设社会实践学分,同时相应减少校内课程教学学分,并且随着大学生年级的升高,学期配比的社会实践学分应相应提高。在教师方面,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提供经费鼓励教师参加国内外高水平的保险会议和培训活动,使教师不断更新自身的保险专业素养和理论知识水平。鼓励教师去保险公司挂职锻炼,从保险实务中吸取实践教学养分,进一步提高校内保险学课程教学水平与能力[2]。

(四)优化考核评价方式,多元化

考核方案取代传统考核模式考核方式的多元化有利于培养多元化的保险知识素养和综合能力。若想加强学生平时的学习效果,考核方式除了考勤、作业和期末考试成绩等常规内容外,还应包括课堂讨论参与度、针对热点问题的课程小论文和实验操作成绩[3],全覆盖的考查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具体设计如下:保险学期末成绩=课堂出勤×5%+课堂表现(讨论、发言、阐述情况)×15%+学期中测试和小论文×20%+实践实验操作×20%+期末考试成绩×40%。

参考文献:

[1]徐祗坤,李秀丽,陈梦竹,王亦明,刘宁.地方本科院校保险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发展对策——以河北科技师范学院为例[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5(3).

[2]骆桂娣,钟麒人.应用型人才培养视角下“保险学”课程教学改革思考[J].西部素质教育,2016,2(2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