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中国文化营销范文

中国文化营销全文(5篇)

中国文化营销

第1篇:中国文化营销范文

关键词:高校英语教育;中国文化失语;对策

一、高校英语教育

在信息化高速通畅的现代社会环境下,高校英语教育备受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高校英语教育不但担负着语言工具教学的工作,而且还肩负着文化教学的重任。在高校英语教学中,教师要使语言学习与文化学习有机结合。

(一)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语言是一种人们交流沟通的工具,也是文化的主要载体。教育人士已经意识到,掌握一门语言就必须先了解该语言的文化。语言与文化这二者相依相存,掌握语言就要掌握相关的文化。

(二)高校英语教育是对学生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高校外语教育不仅仅是语言教育,而且还是有关外国文化的教学。高校英语教育是对学生语言与文化密切结合的教学。高校英语教学要重视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在信息通信便捷的今天,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有利于实现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促进中西方文化的沟通。

二、高校英语教育中出现中国文化失语问题

目前,在我国大部分高校中出现的英语教育现象是,重视英语文化的教育,严重忽视本族语,即汉语文化的教育教学。在许多高校中能流利应用英语的学生常常在英语与汉语转化的过程中表现出囧态。在涉及到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学生不能自如准确地表达中国文化即表现出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在高校英语教育中出现中国文化失语问题是有其主客观原因的。

(一)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局限于对英语知识内容的教授中

在高校英语教育中,教师多数情况下是局限在对欧美文化的学习与介绍中。在教师对学生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学生对西方文化渐渐地产生了兴趣。同时,学生在教师教授的过程中,学习到用英语表达本国文化的语言材料的机会却很少。这种高校英语教学必然产生学生对中国文化学习与掌握的忽视。教师没有意识到融入中国文化的英语学习是对学生的英语学习是有益处的。

(二)缺乏对中国文化的学习

随着中国与世界的接轨,英语教育在中国可谓是遍地开花。尤其是高校英语教育俨然成为中国与世界经济、文化以及各项事务对接的焦点,而对高校学生母语文化的学习则位居其后。目前,在高校英语教育中缺乏对中国文化的系统介绍与学习。

三、高校英语教育中中国文化失语的对策

目前,高校学生存在无法用英语表达中国传统文化,即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的出现。在我国高校英语教育中出现中国文化失语的现象是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中国文化失语问题对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中国文化的传承有一定阻碍作用。因此,教师要积极消除高校英语教育中出现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积极探索高校英语教育发展的新方式。

(一)构建高校英语教育教学新体系

高校英语教育教学以构建成以中国文化为根本,以英语教学为表的英语教学新体系。教师在高校进行英语教学时,教师要在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如中国诗歌、国学。高校英语教师要做到将中国文化底蕴的优势转变成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教师要有跨文化交流的理念,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学习和掌握英语语言学习的过程中领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璀璨光芒。

(二)与时俱进的高校英语教学法,提升学生英语综合技能

第2篇:中国文化营销范文

【关键词】我国高校英语教育中国文化失语

一、中国文化失语的基本内涵

文化失语症最初是以医学术语的方式存在,主要是指因为受伤或者疾病导致大脑受到损伤,从而致使患者的思想表达能力、口语能力和书面理解能力出现部分或者全部缺失。随着西方思想文化不断流入我国,因此“中国文化失语”这一名词开始流行起来。受传统高校英语教学方式的影响,学生在英语的学习过程中,很容易会忽略掉英语知识与中国文化背景的有机融合,不仅导致学生对英语学习失去了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也严重受挫。教师在教授英语知识的过程中,没有站在中国文化背景的基础上,让学生对其有一个全面充分的了解,并没有从中国文化的角度去进行批判、探索和深入研究,严重影响着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

二、我国高校英语教育中“中国文化失语”现状研究的重要性

在高校阶段的英语教育中,教师要充分意识到,时代与社会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对于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现阶段社会需要的是综合素质高强的应用型人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才能促进当代大学生的全面成长。大学英语教学是一项涉及到学生对词汇的记忆能力、阅读分析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言应用能力等多重能力的考核学习。因此在实际的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就要重视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中国化研究,才能确保学生接受符合自身全面发展的英语学习模式。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交际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正是因为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在大学英语的教学中,教学模式更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鼓励学生积极自主参与到学习中,多与实际结合,多动手联系,动脑思考,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在现阶段的高校英语教育中,“中国文化失语”的现象非常广泛,导致高校英语教育与实际英语应用严重脱节,无法紧跟时展的潮流和步伐,做到与时俱进。

三、有效解决我国高校英语教育中“中国文化失语”的措施

(一)创设浓厚的中国文化学习氛围

在高校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失语”这一现象越来越严重,因此教师在今后的英语教学中,就要重视浓厚中国文化学习氛围的创设,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中国文化学习的重要性。整体来看,中国文化失语这一现象主要是因为缺乏一个良好的文化语境氛围支持,作为新时代的英语教师,就要具有创设文化学习氛围的能力,并且不断提高自身。在中国文化氛围的创设过程中,教师可以以中国文化语境为突破点,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并让学生在学习中,对我国的文化背景有一个全面充分的了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在教授《Lifeinthefuture》时,教师就可以在课堂教学之前,为学生创设一个浓厚的中国文化学习氛围。教师可以由日常问候开启话题,Whatwillthefuturemeansoftransportationbelike?通过提问学生预测未来,引出快时空旅行,让学生感受未来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变化。然后再将我国的文化与英语进行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重视英语课堂中国文化语境切入

现阶段我国高校英语在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主要是因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中国文化语境切入不够重视。因此教师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就要将课堂主体归还于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上的主人,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要为学生留有充分思考和交流的空间与机会,鼓励学生积极探索研究。其次教师要对学生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等,遵循以人为本和因材施教的原则。最后教师在寻找一个良好的中国文化语境作为切入点,将学生迅速带入到学习状态中,并且积极与学生进行分享交流,提高学习效率。

(三)完善中国文化语境教学模式

高校英语教师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还可以不断完善中国文化语境教学模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讨论研究中。让学生在讨论研究中了解更多的中国文化知识,挖掘更深层次的文化背景内涵,促使教师与学生共同交流,共同进步。例如教师在教授新课时,可以通过我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来展开引入。如重阳节,为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两九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重阳节有登高、秋游赏菊和饮宴求寿等传统习俗。其中感恩敬老和登高赏秋是重阳节的两大主题活动。寒食节在夏历冬至后105日,清明节前一二日。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

(四)培养学生文化自觉性

文化自觉性是生活在一定文化范围内的人,对其文化往往就会形成一定程度的自我认知,自我了解,并且产生一定的认同感。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当先引导学生寻找自身的正确位置,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性,才能将中国文化与英语文化相互融合,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在英语的学习过程中,能够与中国文化进行相互对比,取长补短,宣传和弘扬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学习和借鉴英语当中的优秀元素,进而不断丰富我国的优秀文化。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可以针对英语这门科目进行教材内容的定制,结合实际情况将中国文化添加进去,让学生认识到中国文化的重要性。并且在实际学习中,传承和弘扬我国的优秀以及特色文化。例如可以在实际的教材内容定制中,将我国的一些古典书籍进行翻译,如《四书五经》、《昭明文选》、《论语》等等。让学生对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深入了解的同时,还能够寻找中英两国文化之间的差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结语:

综上所述,在今后的高校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浓厚的中国文化学习氛围、重视英语课堂中国文化语境切入、完善中国文化语境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性等方式,来弥补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存在的不足问题,进而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继承和弘扬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第3篇:中国文化营销范文

关键词:高校英语教学;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应对措施

1.引言

语言和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语言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也是与人沟通的重要工具之一,要想真正学好一门语言,就需要关注文化。高校英语教学不只是单纯的进行语言教学,更重要的是进行文化教学,教学中不能将两者隔离开。目前,我国高校英语教学将关注的重点放在英语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上,而忽视了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这不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在国际交往日益密切的今天,正确地处理好高效英语教学中文化失语问题,对学生更好的使用语言去表达,消除文化交流障碍等都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2.高校英语教育中中国文化失语现象

关于中国文化失语问题,早在2000年南京大学的某教授就对该现象进行了解释,指在对外交流中将关注的重点放在对外来文化的介绍、学习上,而忽视对中国本土文化的传承,特别是高等院校英语教学过程中,一味地追求英语教育,而忽视了本土语言文化的载体功能,从而导致中国文化教学的失语现象。在目前我国致力于提高国家软实力的条件下,中国文化失语对文化领域的创新发展,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等各方面都有着不利影响。因此,只有真正处理好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加强高校英语教学体制改革,才能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提高国际竞争力。另外,我国各大高校英语教学过程中,只是将英语当作一种语言工具在运用,将重点放在外来英语文化知识的学习上,而忽视本土语言文化的融入,这样就使学生对本土文化的理解不深入,不利于学生跨语言文化交流水平的提升,更会让学生进入到特定英语语境后出现本土文化失语情况。

3.高校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失语现象产生的原因

3.1忽视本土文化教学,导致失语现象

在步入高校前,学生们就有了很多年学习英语的历史,在以往的学习中,老师们重点对英语语法等基础知识进行讲述,要求学生们多进行读写练习,进入大学之后,英语学习方式和习惯和之前并无较大差异,英语课堂教学中依然忽视本土文化教学。现如今,高校的英语教育和学生未来的工作就业联系十分紧密,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最多内容是英美语言文化,并未认识到本土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这样的一种教学方式,造成英语教学中本土文化失语现象。语言工具的学习并非短时间就能完成的,学生要想真正的掌握语言,就需要了解语言文化背景。在英语教学中重视本土母语文化的融入能够为双语教学创新教学提供条件,让学生在理解母语文化的基础上,提高自身跨文化交流的水平。纵观国内外各阶段的英语教材,内容普遍都在介绍国外文化,很少涉及本土文化,这不利于本土文化的发展和传承,导致学生们过度关注外来文化,对本土文化认识不足,甚至持冷漠态度,从而造成了学生跨文化交流中失语现象的发生。

3.2过度关注英语文化教学,忽视母语文化的基础作用

在高校英语教学中需要重视英语文化教学,但若过度重视,往往都是得不偿失。从目前我国英语教育的实际情况看,从幼儿园到大学整个英语学习过程都过度重视英语文化学习,而忽视母语文化的基础作用,导致英语教育中本土文化失语现象。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正确地处理好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之间的关系,将两者有效融合起来。中国汉语文化是一种综合性非常强的应用语言,能够培养学生的感性思维,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将思维交互优势全面发挥出来,可以更好的掌握语言,对提高学生语言文化交流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在高校英语教育的大环境下,却正好忽略了母语文化的基础作用。

4.高校英语教育中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应对措施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各国间往来贸易十分频繁,跨文化交流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由于各国之间文化不同,在交流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这就需要高校重视英语教育,并将英语和文化教育有效融合起来,积极应对中国文化失语问题。下面主要从四个方面对高校英语教育中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应对措施进行了分析。

4.1对高校英语教育准确定位,强化中华文化融合教育的认识

要提高高校英语教学水平,解决教学中中国文化失语问题,就必须要对英语教育准确定位,强化中华文化融合教育认识,了解英语教育中文化融入对学生发展的重要作用。传统的英语教育主要是以老师知识讲述为主,教学方式十分单一,但长时间下去学生的学习兴趣会逐渐丧失,甚至会完全失去英语学习信心。英语教学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素养,能够有效应对未来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并有效解决问题。在新时代,教育工作者们必须要改变英语教育观念,并不断地完善各机构组织功能,如可以强化英语老师对中国文化教育的认识,从而能够在自身教育工作中融入中国文化内容,从而让学生更加了解中国本土文化,为未来跨文化交流工作更好的服务。所以,将中华优秀文化引入到高校英语教学中,是对传统英语教学观念、方式的一大更新,是消除高校英语教育中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的有效措施之一。

4.2冲破传统大学英语教学束缚,创新英语文化教学体系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英语学习不能局限于传统的教学体制上,而应该创新英语文化教学体系,在保留原有英语文化精髓的条件下,融入本土文化,从而培养出具备国际眼光,具有民族自豪感、归属感的高素质水平的英语外交人才。在英语教学的实际过程中,必须要将中国古代文学、中国传统文化等内容贯穿于课堂教学过程中,挖掘中国本土文化价值,加强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全面收集和整理校内各种教学资源,建立英语文化、本土文化融合的英语课程教学体系,让学生在英语知识学习的同时,更深刻的了解中华优秀文化,感受中华优秀文化的魅力。在高校英语教育中可以开设一些涉及到中国传统文化赏析、历史文化等全英语课程,弥补英语教学中本土文化缺失现象,并鼓励教学水平突出、综合素质能力强的英语老师在教育中发挥带头作用,做好英语语言和文化的教学工作,加强学生对文化的理解和认识,成为一个有“中国心”的高素质人才,引导学生成为中华文化的传承者,创新者。例如,在大学英语教学可以融入国学经典作品,既可以强化学生对本土母语文化的理解,还能提高学生对中国文化海外影响力有一个全面的认识。经典文学作品的融合,丰富了英语课堂教学资源,为老师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创造了条件,让学生在温馨和谐的课堂教学活动中使自身的英语素养得到不断地提高。在本土文化经典作品中涵盖很多的文化素材,是老师应对英语教学中失语问题的有效方式,将其运用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能够增强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为学生更好的学习英语奠定了基础。老师在英语教学中,还可以通过创新教学内涵有效的融入本土母语文化,积极探索两者最佳的融合方式和契机,将个性化创新凸显出来,让英语语言教学的目的和文化内涵更加突出,开阔学生视野,加深学生对文化的理解,让学生在学习课程的过程中,思想和人文素质得到提高。而要创新教学内涵,就需要依据目前国内的真实语境,从了解和掌握最基本的时代关键词着手,将诸如“家园”、“风俗”、“情感”、“和谐”等关键词有效的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构成一个丰富多彩的文化图景,改善传统教学中中国文化失语的窘境,让新时代的语言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4.3多角度创新教学模式,搭建跨文化交流的平台

高校英语教学需要让学生了解中西文化的前提下,对两者间的文化差异进行解读,将语言和文化教学有效融合起来,搭建跨文化交流的良好平台,从而有效处理英语教学中失语问题。要做好这一工作,就需要立足于高校英语课堂教学实际,通过课内外组织各种类型的中西文化交流活动,让学生对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有一个更加深刻的了解,在英语教学各阶段,不断地更新和改进英语教学方式,有效融入本土文化,增强学生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在高校英语教学中需要重视双语文化的贯通与融合,以及加强对学生跨文化交流意识的培养。例如,在授课的过程中,老师可以针对各词汇、句子对中西方文化背景进行介绍,对一些比较特别的文化名词进行重点讲述。现在大学英语四、六级等级考试中就融入了很多本土文化名词,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教学能够增强学生跨文化交流意识,为更好的进行英语教学创造条件。另外,在高校英语教学中有效融入本土文化就应该从课程教学内容设计着手,从语言现象到文化背景的讲述,结合母语文化特征综合词汇、语法等完成语言文化的学习。在英语教学中融入本土文化时,老师可以重点对诸如社交礼仪、风俗文化等内容的讲述,通过反复交流学习、模拟演练的方式传递文化信息,增强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以及对异国文化的包含性和适应性,为更好的进行跨文化交流创造条件,解决英语教学中文化失语现象。将中国本土文化融入高校英语教学中,利于学生更深刻的了解本土文化的价值和魅力,对提高自身文化素养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以各种本土母语文化作品来说,其本身就是对本土发展历史进行了阐述,在英语教学中老师如果能够将这些作品有效融入进去,可以让学生更加了解本土文化社会发展等各方面的信息,特别是很多优秀作品都有独特的魅力和价值,一些思想观念,所传达出的正能量都值得学生们去学习,不仅能够提高学生自身的英语水平,还能提高个人修养,使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学生未来更好的进行跨文化交流服务。

4.4全面展开,构建学生英语文化体验课堂

高校英语教学中本土文化的融入需要全面展开,构建学生文化体验课堂。要将英语学习与文化活动有效结合,让学生在各种文化活动中,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自觉接收文化的洗礼。要通过构建文化体验课堂,让英语和本土文化全面融合起来,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真正融入到跨国交流人才培养过程中来,将中国文化融入课堂教学体系中,从而解决英语课堂本土文化缺失的问题。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英语教学必须要顺应教学主旨,从学生们所关注的中国本土文化入手,对相应的教学内容进行延伸和扩展,在英语教学中融入本土文化,让学生从多维的角度去认识和理解自身所处时代,不断地提高自身文化素养。在构建英语体验教学课堂时,老师应给学生创造自主探索学习的机会,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同时,升华课程教学内容,真正将知识、文化等融为一体,从而消除英语教学中失语现象。

5.结语

总而言之,高校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失语,不利于跨语言文化的交流。要解决英语教学中本土文化失语问题,高校就需要加大对英语教学和本土文化有效融合的创新之路,搭建跨文化交流的平台,构建学生文化体验课堂,从而培养出一批优秀的跨语言文化交流人才。

参考文献

[1]乔丽娟.我国高校外语教育中“中国文化失语症”研究[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12):1443-1445.

[2]向士旭.跨文化交际中“中国文化失语症”研究[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5(1):114-118.

[3]杨建香.我国高校英语教育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现状研究[J].校园英语,2015(21):2-3.

第4篇:中国文化营销范文

【关键词】高校英语教育;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对策

高校英语教育中,不但要向学生传授英语语法,也要将英文文化、英语的语言背景等一并传授给学生,以使学生真正具备跨文化交流能力。但在此过程中,多数高校英语教师并未重视中国本土文化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价值,加之高校其他课程对我国本土文化教育的忽视,导致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成为被动接受信息和文化的一方,而无法成为主动输出文化和信息的一方,最终造成“中国文化失语”想象。

1.高校英语教育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分析

跨文化的交际是一种双向交流,学习和了解文化的过程中,必须首先认同中国文化,以保证跨文化交际的平等互动。但目前,高校在进行英语教育时,多将重心放在语言知识、英语文化的教育上,而忽视了中国文化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性,而造成了中国文化失语现象。进而导致许多大学生扎实的掌握了英语词汇、语法,具备良好的语言理解与表达能力,了解英语文化背景,却不能平等、主动地参与到跨文化交际中去,更无从谈传播和弘扬中国文化。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学习外语不仅仅是为了学习知识、掌握表达方法,更重要的是实现中国文化与其他文化的交流,在跨文化交流中,一旦中国文化失语,就意味着中国语言影响力的降低,长此以往将威胁中国文化的地位。因此,积极解决中国文化失语现象,是高校英语教育改革工作的当务之急。

2.高校英语教育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的解决对策

2.1树立端正的语言文化观

在跨文化交流中英语文化并不应影响中国文化的地位,而只有树立了端正的语言文化观,才能真正学会理性的看待和吸收英语文化、中国文化。为了引导大学生们树立正确的语言文化观,高校英语教育中应有意识的渗透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例如将端午节、春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文化,以英语的形式展现出来,并引导学生在学习英语表达方法的过程中深入了解我国传统文化,并鼓励他们在跨文化交流中保持平等交流的姿态,并积极传播和弘扬中国本土文化精髓。

2.2培养学生文化自觉

文化自觉是指生活于特定文化历史内的人,对其自身文化有一定的自知之明,并充分了解自身文化的发展历程。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能够使他们在学习英语、接纳英语文化的同时不断联想、了解、反思本民族文化,进而减少“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的发生。对此,高校英语教育过程中要鼓励学生认识到中国文化在多元文化中的特殊性,认识到中国文化的优势,并在学习中有意识地将中英文化结合在一起。

2.3优化英语教学大纲

为了在英语教育中积极渗透本土文化,应将中国本土文化内容纳入高校英语教育大纲,在教材选择过程中,不应一味选择全英美文化的教材,而是应增加、补充包含中国文化的英语教材。对此,我们在教材编写或日常教学中,一方面应继续将英美文化类的课文或阅读材料作为教学素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也应积极搜集与中国文化、中国传统节日、中国历史、中国经济等相关的英语文章,并将其作为课文或阅读材料。若现有材料不足,则可组织专家、教师通过编写、翻译等方式丰富中国文化教学素材,进而为学生搭建一个良好的语言文化氛围,增加其对本土文化的认知水平。

3.总结

综上所述,高校英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对跨文化交流和学生语言素养的培养均十分不利,积极剖析和解决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对于提升高校英语教育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我们可从转变教育观念、培养文化自觉、优化教学内容等手段来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进而减少和消除中国文化失语现象,使学生在掌握跨文化交流的知识、技能的同时,能够形成独立的文化人格,具备局良好的文化素养。

参考文献:

[1]陶霄.我国高校英语教育中文化失语现象探析[J].山西师范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1(1):216-217.

[2]王德易.高校英语教育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现状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34(3):16-17.

[3]赵葵.探析我国高校英语教育中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即应对措施[J].教学实践.2016(81):53-56.

第5篇:中国文化营销范文

关键词:文化资本理论;当代中国;文化品牌;营销

1从布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看文化品牌营销的必要性

1.1文化资本理论回顾与其现实意义

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PierreBourdieu)的文化资本理论是其社会学理论的重要内容,体现了他对马克思资本论的一种非经济学解读。布迪厄将文化资本分为3种存在状态:一是身体化的文化资本;二是客观化的文化资本;三是制度化的文化资本。在布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中,不同形式的资本是可以相互转换的,其价值也体现在3种资本之间的可转换性上,而3种存在形态的文化资本也是可以相互转换的。文化资本理论中的转换思想其实就是文化产业发展中所遵循的一种思想。在布迪厄的资本理论体系中将文化资本置于核心地位,文化是一种资本,是一种工具和手段,削弱了甚至可以说是消解了文化的非功利性。布迪厄将场域作为进行社会学研究的基本单位,以资本为工具将对场域的分析扩大到整个社会。场域内存在力量和竞争,资本不仅是场域活动竞争的目标,同时又是用以竞争的手段。

1.2中国文化品牌现存问题

中国新兴的文化品牌在近10年来不断涌现,发展势头迅猛,但还存在许多问题。我国文化企业的品牌建设意识还有待增强,企业在品牌建设方面投入的资金较少,品牌专业人才匮乏,基础平台搭建还不够完善。文化品牌产品内容单一,缺乏产业链开发。文化品牌国际化程度不高。我国的文化产业总体结构偏向内向型,文化资源尚未有效利用。强势的文化品牌能够降低价格弹性,保持竞争优势。进入市场的畅销的新产品容易被竞争者模仿,但品牌忠诚是竞争者通过模仿无法达到的。品牌能彰显消费者的身份与地位,企业就可以充分利用品牌优势,扩大市场,巩固消费者对于品牌的忠诚度。所以,对于中国文化品牌的营销是至关重要且刻不容缓的。

2文化品牌的文化营销——新型的“软营销”

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很大程度取决于企业对品牌的营销策略。所以,如何将品牌的文化内核植入消费者的内心深处,使之保有对品牌的忠诚度是企业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在布迪厄看来,文化产品是客观化的文化资本和经济资本的统一。“文化产品既可以表现出物质性的一面,也可以表现出符号性的一面。在物质性方面,文化产品预先假定了经济资本,而在符号性方面,文化产品则预先假定了文化资本。”现今这个全球化智能时代,品牌即象征着资产与身价,而且愈加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文化是品牌的灵魂,品牌则是文化的载体。但是品牌的可模仿性大大限制其发展,品牌如果被粗糙模仿,会破坏文化品牌的内涵与其所在的行业和市场。这需要文化品牌的差异化的文化营销,使竞争者难以模仿,同时巩固品牌的地位。品牌文化营销是提高顾客忠诚度、提升市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文化营销是通过挖掘或培养企业品牌的文化价值,实现企业和顾客文化价值共振。文化营销能够以文化的亲和力与渗透力形成品牌优势,将关系群体联系在一起,从而增强企业整体的竞争优势。

3文化品牌的聚焦营销

人们现今已经迈入“智能时代”,已经从“稀缺经济”的生存状态中脱离出来,每个品类的产品数量呈现了爆发性的增长。在这种情况下,顾客可选择的空间空前扩大,而如何在这样的选择暴力的竞争中生存下来并且胜出是现在企业普遍面临的难题。布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认为,这些在高速变化的新时代成长起来的年轻的文化资本群体是代表着新时代消费观念与消费行为转变的新阶层。这群新知识分子在消费观念与行为上与上一辈已经大不相同,正在创造一种新的生活态度以及新的生活方式。随着生产工具的普及和传播媒介成本的降低,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们的文化和经济重心也在加速转移,从大热门的主流产品和市场转向利基产品和其市场,面向特定小群体的产品和服务也可以拥有巨大的经济吸引力。实体唱片的辉煌在20世纪初的突然崩塌就是最好的证明。进入2000年以后,全球实体唱片销量开始明显下降,连续6年呈现负增长。新技术的发展不仅仅给实体唱片带来了经济上的冲击,它还给歌迷提供了无数前所未有的新选择,它让歌迷听到了从前没有听到过的音乐,进而迎来了小众音乐的春天。就最近的游戏市场来说,也上演着类似的一幕。相较于男性的游戏市场,女性游戏一直是小众产品,女性玩家的人数也一直偏少。随着游戏产业的不断发展和游戏设备的不断革新,游戏的普及率越来越高,成为十分普遍的娱乐方式。因此,女性玩家的数量以令人瞠目结舌的速度迅速增长。《恋与制作人》这款游戏的上线引爆了女性市场的热点,让人们开始正视女性玩家这一群体。《恋与制作人》这一团队就是发现了小众人群的潜力并发掘了女性这一长期被忽视的小众市场,在众多热门游戏中脱颖而出,成功地将“小众”发展为“大众”。尽管这款游戏还有些许瑕疵,但是对于目前女性向游戏匮乏的游戏市场来说,足以让它从众多游戏中突围,拿到不错的战绩。所以,中国文化品牌的营销要在当前竞争异常激烈的环境中脱颖而出就要另辟蹊径,通过聚焦营销策略,发掘有潜力的“小众”群体,或者深度挖掘品牌的独有内涵,精准定位。

4中国文化品牌的内容营销

相比《花木兰》和《功夫熊猫》巧妙地将现实的内在立意与中国的传统故事结合,我国出口文化产品内容接纳性较差,没有从受众的角度出发,设身处地发展中国的文化品牌,导致文化贸易逆差仍较大。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故宫再一次焕发了新的活力。近年来,据不完全统计,故宫博物院近年共计研发近万种文化创意产品,故宫博物院以全新的面貌进入大众视野。直至2016年,故宫参观人数创下1600万人次的历史新高,文化创意产品的销售额高达10亿人民币,再加上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的热播,可以说,历史悠久的故宫成为新晋“网红”。在主题公园领域,迪士尼是毫无争议的全球老大。华强方特公司在激烈的竞争中,凭借自身拥有的影视特技、数字图像、仿真机器人等高新技术,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脍炙人口的故事和文化元素,如《白蛇传》《聊斋》《西游记》等,让传统文化通过特殊的创意和设计,积极创新,打造独立且互通的文化科技产品。有了这些中国特色的主题公园游乐项目,如女娲补天、决战金山寺等,华强方特的东方神画打造出了明显差异化的文化品牌,形成了品牌竞争优势。文化是能够影响人类行为的精神层面的内容,是人类共有,与人们息息相关的。结合文化营销与精准营销策略,中国文化品牌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崭露头角;融入中国文化元素,中国文化品牌才能在国际化的道路上独树一帜。

参考文献:

[1]朱伟珏.文化资本与人力资本——布迪厄文化资本理论的经济学意义[J].天津社会科学,2007(03):8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