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普通话实训总结范文

普通话实训总结精选(九篇)

普通话实训总结

第1篇:普通话实训总结范文

优选普通话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为期三天的潍坊市普通话培训班学习结束了,这是潍坊市第一期普通话骨干教师培训活动,我有幸参加了这次培训。虽然短短的几天,但我却觉得受益匪浅。作为一名学员,我最深的感受是既辛苦又快乐,同时还被深深地感动着。辛苦在时间短、学习任务多又重;快乐在结识了朋友,能和朋友互相交流学习;感动在给我们上课的专家老师们那一丝不苟、认真负责的敬业精神。

  普通话是教师的职业语言,学好和用好普通话至关重要。而就目前教师普通话水平情况看,不达标现象还很严重,特别是语文教师普通话达标率太低。因此,举办这次普通话培训学习很有必要,不论在知识学习上,还是在宣传氛围上,就像一场及时雨,对提高我们教师的普通话水平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这次培训活动,整个组织管理自始至终有条有理,既严格又民-主,不论从上课和活动形式上看,还是从考勤和生活管理上看,都是一次非常正规的培训活动。

  从培训教材上看,培训内容丰富、实用,密切结合普通话测试,同时它还立足山东方言,突出潍坊方言的对应性,有很强的针对性,理论精简,方法突出,非常适合我们潍坊市的教师使用。

  最让我感动的是,上课的专家教授们无私奉献,不怕辛苦,对我们容易出现的错误能够进行认真耐心地指导。他们的讲解详略得当,一丝不苟,一讲就一两个小时,但没有一位老师敷衍了事。这种认真负责和严谨治学的态度和行为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感动着我们每一位学员,提高了大家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果。

  通过这次学习,我对自己的普通话水平有了一个全面客观的认识。比如在生活中不能坚持大胆地说普通话,认为单单在课堂上和学生用普通话讲话就可以了,其实这是远远不够的,这也是导致自己普通话水平下降的原因吧。另外在发音上自己存在着许多缺陷,象z、c、s和j、q、x的发音不是很准确。在这次培训学习中,我经过老师的指导,认真进行了纠正。另外,在学习中,我还知道了练习和提高普通话水平的方法和途径,懂得怎样进行普通话水平测试,结识了很多朋友,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不少知识。从现在起,我要坚持大胆地说普通话,随时随地抓住一切机会进行训练,提高普通话水平,不论在社会上,还是在学校里;不论在课上,还是在课下,都应积极推广和宣传普通话知识,为提高全民的普通话水平进上我的微薄之力。

  总之,通过这次培训学习,我感到受益颇多。真的很希望多搞一些这样的培训,大面积提高我们教师的普通话水平。

  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任重而道远,提高教师的普通话水平是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的重要方面。我坚信,有了我们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我们的普通话水平一定会再上一个新台阶,普通话事业将会与时俱进,开花结果。

优选普通话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作为师范学校的学生,学习普通话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因为学校是推广普通话的前沿阵地,甚至可以说是主战场,而老师则是这个阵地或战场的指挥官,所以作为老师,学习好普通话是十分重要的。

  可是,对于方言口音较重的人来说,由于舌头已经习惯了方言的发音,前鼻音和后鼻音不分,舌前音和舌后音不分,俗读音和普通话读音不一致等,学习普通话并不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情。这方面,我有很深的体会和一些经验。

  一、在藐视学习普通话难度的基础上,切实重视普通话的学习。尽管方言口音较重,尽管学习好普通话的难度很大,但是,我们要从战略上藐视这个“敌人”,而在战术上即学习方法方面又要十分重视。既不能怕,又不能不以为然。这是学习好普通话的思想保证。

  二、安排专门时间学习普通话。在学习普通话的过程,要注意安排一个学习计划,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比如每天1小时,专门学习普通话。这是学习好普通话的时间保证。

  三、勤向现代汉语老师学习。现代汉语老师不仅具有扎实的语言学和语音学基础知识,经过专业训练,而且老师离自己最近,请教也最方便。因此,遇到不懂的和难以纠正的,要及时向老师请教好的学习方法,一定会取得好的效果。这是最常用的也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

  四、整理方言口音和普通话之间的对应关系。例如,“三”在方言里读shan,舌后音,而在普通话里却读san,舌前音。类似这样的情况,都一一列出拉一,整理成方言和普通话词汇对照表。这样便于记忆和纠正方言的不规范读音。这是对比学习法。

  五、跟普通话好的同学学习。多跟普通话说的好的同学交往,或在一起活动,寓学习于娱乐,在语言的交流中提高普通话水平。这是延伸学习法。

  优选普通话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说文明话,做文明人!普通话是教师的职业语言,为了进一步提高我校教师的普通话水平,顺利通过省语言文字的验收工作,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5月14--15日有幸参加了县教育局在一小举办的为期两天的普通话提高培训班,感觉受益匪浅。

  第一、培训班上市语言文字办公室张主任为我们深入浅出、幽默诙谐的讲述了普通话的概念及其有关的理论知识,她的课亲切自然、耐人寻味,她的学识及成长经历更是让我佩服,所以在学习时我学的非常专心,通过学习不仅让我学到了一些宝贵的普通话专业知识,找到了自己学习和发音中的不足,而且对普通话又产生了一些新的认识,从而也提高了自己说好普通话的信心。

  第二、我感觉要想说好普通话首先要端正态度,通过多种方式培养良好的说话习惯。

第2篇:普通话实训总结范文

摘要:高校普通话培训测试站的普及和计算机辅助测试的推广,说话项测试出现新的情况,本文通过分析成因,给出了有效规避问题出现的培训对策。

关键词:普通话;说话项;计算机辅助测试;培训

[中图分类号]:H10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1)-22-0139-02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沟通和交流的工具和载体。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是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举措。[1]大学生作为先进文化的传承者,是普通话推广的重点受众,江西省各大高校的普通话培训测试站设立,促进了大学生普通话培训和测试工作,大学生普通话水平整体提升明显。随着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测试的推广,提高了测试效率,也避免了测试员的人为影响因素。但是笔者也发现在说话项的测试中,出现无效语料、重复、背稿、离题等新情况。

一、机测环境下说话项测试出现的问题

目前江西省使用的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测试系统,前三项由系统自动评分,第四项(说话项)采用计算机录音,测试员听录音评分,然后统计总分的方式评定被测试人普通话成绩。机测与传统测试员人工测试方式不同,在针对大学生的测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有:

1、态度不端

在人工测试方式下,尽管应试人对于普通话测试的认识和态度不尽相同,但是由于受到考场环境影响,过激的言行会有所收敛。然而在机测环境下,现场没有其他工作人员,应试人完不受控制,真实想法和举动表露无遗,说脏话、骂人等现象也有发生,表现出对普通话测试态度的极不严肃和认真。

2、无效语料

说话项要求3-4分钟,很多学生实际准备的有效材料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发挥完,甚至有些30秒不到,就无话可说了。但是在机测环境下,计算机右下角有时钟显示,提示应试人还有很长时间,为了填充时间,他们就任意发挥,出现对照机器读秒、拖长语音,甚至被手机号码等在测试员人工测试环境下不可能出现的情况。

3、重复话语

虽然机测环境下,说话项的题目是随机的,但是有限的题库,出现相同考题是常用的事情,甚至出现第一组人测试结束后,立即使用现代通讯手段,将测试题和答案进行流传,致使抽考说话项同题内容基本一致的情况,机器无法制止,致使测试员测评时给出重复的后者零分处理。

4、背稿现象

说话项是根据话题即兴讲说的测试内容,然而在没有监管的机测环境下,应试人为了达到“流畅”的效果,将事先准备好的稿子,通读甚至背诵,不能体现说话题要求应试人现想现说,边说边调整语境的目的。在传统人工环境下,测试员将会制止,而机器无法控制。

5、离题发挥

机测环境下,在机器正常工作下,测试现场没有监管人员,应试人没有“胡编乱造”的心理顾忌,说话项不看题,用事先准备好的资料,自由发挥,计算机不能像人工环境下测试员进行提醒。无法达到说话项充分测试应试人思维能力、组织能力、应变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效果。

二、原因分析

江西省普通话机测说话项评分原则是在《国家语委测试大纲标准》的基础上,由省语委办组织专家修订的。对应试人语音材料的评分是公正的。普通话测试作为推广普通话的一种手段,通过对应试人成绩评定,激发其继续学习和使用普通话。分析这些新情况产生的原因,在培训过程中,及时予以纠正,才能够更有效地利用计算机作为测试的辅助工具,对应试人进行客观、公正的测评。

1、测试环境改变

计算机智能测试系统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与传统测试员人工测试,最大的区别就是应试人面对的环境改变,计算机智能测试系统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应试人面对的是计算机,而传统测试员人工测试应试人面对的是测试员。机测环境下应试人在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应试心理发生变化。一方面,没有面对测试员时的腼腆、自卑心理,出现应试态度不端者上升趋势。另一方面,面对冰冷的机器,没有眼神等形态的交流,不能创建说话的环境,出现难以发挥的现象。

2、应试心理变化

机测环境下,整个测试考场内,没有人为因素干预,应试人在出现前述情况的时候,不会受到传统人工测试环境下的测试员的提示或者干预。

3、评分标准不明

江西省普通话水平测试与培训指导用书《普通话水平测试与培训教程》中,对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第四题评分标准有专门章节进行阐述,然而笔者调查发现,各大院校普通话培训测试站在进行大学生普通话测试培训时,都缺乏对学生进行说话项测试的评分标准的具体说明,少说或者不说现象比较明显,对该标准没有进行深入的阐述和解读。

三、培训对策

普通话测试目的是推广普通话的使用,机测环境下说话项的测试目的是测查应试人在无文字凭借的情况下说普通话的水平,重点测查语音标准程度、词汇语法规范程度和自然流畅程度。在测试前的培训中,根据评分标准,有针对性地开展命题说话项的培训工作。

1、强调测试目的,端正测试态度

普通话水平测试只是一种手段,是通过考试形式,让应试人了解自己的普通话水平,促进应试人学习和使用普通话,落实普及普通话的要求,并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全民普通话应用水平,提高现代汉语的规范程度,促进推普工作进一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大学生作为中华文化的传承者,肩负着继承和发展中华文化的重任。培训中始终强调在大学生中进行普通话水平测试的目的和意义,避免对测试目的的误解,端正应试人的测试态度。变“要学生参加测试”为“学生要参加测试”。

2、明确评分标准,解读标准细节

政策的解读,是所有培训的基础,政策不明,培训就失去了方向。大学生普通话培训也是同样的道理,在说话项中,要明确评分标准,并对标准的细节进行深入解读,尤其是哪些会直接导致该项零分的,要让每个学生都掌握具体的要求。在测试中,笔者发现,说话项零分考生较传统人工测试模式下,有比较大的比例的增大,除了对考试环境的不适以外,对政策的把控不到位,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

3、加强说话培训,提升应用能力

在人工测试环境下,测试员从第一项开始听到第四项,考生前三项的表现将会影响测试员对其说话项的评分。而在机测环境下,测试员只听说话项,测试员只能根据考生这一项的表现来对其给出一个评定。因此在培训中,教师应根据评分细则的要求,在实践话题下,着重从思路、表达和用语方面引导学生进行训练。

一是思路要清晰。首先准确审题,审题不当,会跑题偏题、结构混乱。江西省《普通话水平测试与培训教程》列出了30个话题,并给出了参考提要,在培训的训练中,应参考这些话题和提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有效训练。应试人在备考时要认真审题,准确把握题旨,思路开阔,结构完整,结合个人经历和所熟悉的材料,确定说话的角度、内容和主次。机测环境下,说话现场没有测试员引导,应试人只能自说自话。考生应提前对各类话题材料进行合理有效的剪裁,以免因不知道“说什么”或者“怎么说”,陷入说不下去而无法流畅表达的困境。剪裁时,选择熟悉的人或事,越完整详尽越好。重要的材料先说,如果时间不够,说重弃轻,但是一定要做到有头有尾。既要规避材料贫乏造成的无话可说,也要规避材料芜杂造成的头绪不清。

加强培训话题的总结归类,是理清思路的有效办法。议论类的话题要像即兴演讲,先做开场白,讲清话题,然后进入主体,摆出观点并举例说明。结论部分简单地总结。说记叙类的话题可在开场点题,引入主体,详细交代人物、事件的来龙去脉,尽量做到信息丰富,陈述详细,条理清楚,结语部分总结个人看法。

二是流畅表达。说话结结巴巴、断断续续,既会影响自己话题发挥,又会加重测试员的听觉疲劳,造成不好的印象。流畅的表达,除了来自平时训练和素材的丰富以外,在句型的选择方面,尽量多用字数少、语法和结构简单的短句或单句。

三是用语规范。江西省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第四题评分标准中,对说话项用语规范有明确的评分标准:“语法词汇,江西省测评时除执行国家标准外,对应试人测试时使用方言词和方言语法有规定。即说话时用典型方言词、方言语法1-2次扣1分,3次扣2分,4-5次扣3分,6次扣4分。”高校普通话培训测试站的测试员一般来自高校,对当地的方言和口头语比较熟悉,在听录音时,对当地方言也相对比较敏感,所以应试人测试时要尽量避免出现方言或者方言语法,因此在培训中,要对有方言习惯的学生,进行纠正。

四是开展模拟场景练习。普通话水平测试的“说话”是以应试人单项说话为主。人工测试环境下,必要时测试员可以和应试人双向对话,引导应试人说话。然而在机测环境下,没有双向对话的可能性,考生只能单向说话。这不仅考查了应试人运用普通话的实际能力,也考验快速思维以及心理承受能力。机测环境下应试人对着冰冷的计算机说话,失去了测试员活生生的倾听,会明显感到情感交流上的缺失,容易造成孤独感和意识空白,导致说话难以继续。为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应加强无人应对式说话训练。可以仿真机测环境布置,对着计算机、镜子、墙壁等反复进行说话练习,体验无人应对的说话感觉。

大学生普通话测试和培训,是全民普通话普及和推广的重要战地,江西省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前三项通过认真训练,学生之间差距不大,说话项出现的新问题,在培训中找到合理有效的对策,尽量规避这些问题的出现,有效提高大学生普通话测试通过率和应用水平。

参考文献:

第3篇:普通话实训总结范文

一、提高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性

笔者作过一个简单的调查,有相当数量的大学生非常轻视普通话的学习,他们普遍的论调就是“说不说普通话是我个人的事情”、“发音再标准也没有什么用处,能交流就行了”。

语言可以说是一种习惯,学习语言的过程也就是形成一种新的语言习惯的过程,所以,任何语言的学习都离不开学习者坚持不断的训练。普通话的学习也是如此,从方言的发音习惯过渡到普通话的发音习惯,需要学生有较强的主动性和学习热情,课上积极地配合,课下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坚持训练,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否则。授课教师陷入上演独角戏的尴尬。所以。授课教师在激发学生高涨的学习兴趣上要多下工夫。

1 从理论上讲清楚学习普通话的重要意义。普通话是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共同语是随着文明的进步而产生,而共同语的普及程度也可以说是一个社会文明的标志。所以,有的学生认为“说不说普通话是个人的事”就显得浅薄了。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对语言文字的规范越来越重视,推广普通话成为我国当前语言文字工作的一大任务。很多职业都有了相应的普通话级别的要求,所以。提高普通话是为迎接今后工作挑战做好准备。

2 让学生感受到汉语语音的美妙。汉语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之一,由于音节中元音占绝对的优势。再加上声调的抑扬顿挫,使汉语富有音乐的美感。特别是诗词作者充分利用汉语音节创作了大量的美文,其中的音节节奏有的铿锵,有的婉转。授课教师可播放大量的诗词朗诵材料,让学生感悟到汉语的音韵美。

3 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认识到不足,才能有学习的欲望。授课教师还要对个别学生进行典型案例分析,诚恳地指出需要提高的地方。

二、如何实现普通话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1 教案设计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普通话讲授内容主要是讲授普通话声、韵、调的发音理论,但也要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因为不同方言区的学生,由于受方言的影响,发音的错误和缺陷是不一样,学习中的难点和重点都是不一样。由于授课教师教学方法单一。缺乏针对性的课堂教学方法。使学生普通话的实际运用水平难以得到真正的提高。教师在设计教案时。应首先了解学生的来源。笔者总结多年普通话教学经验,提倡在教学中应大力贯彻方言辨正法。方言辨正法是一种行之有效地提高学生普通话水平的教学方法,它基于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有针对性地改正学生的发音错误和缺陷,使教学过程中做到了有的放矢,目标明确。它通过传授给学生山东方言的基本语音特点,以及与普通话的对应规律,让学生知道自己家乡分属的方言片、方言点,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各自总结家乡话与普通话的对应规律。这样在提高普通话时,每位同学都有了各自的学习重点和难点。纠正发音错误和缺陷有了针对性,也使教学真正贯彻了“因材施教”的原则。

2 课堂训练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训练中,辨音训练是不容忽视的。要让学生发准每个音,首先,要让学生学会判断方言与普通话的区别,具有较高的辨音水平。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成为自己和他人的“辨音医生”,便于自学和相互交流学习。当然,学生听音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要循序渐进。听音训练的形式很多,课堂训练主要有四个步骤:①教师朗读普通话与方言对比材料,学生集体辨音判断;②对某个学生的发音学生集体纠错;③学生分组,集体对某个学生的发音进行辨音训练;④学生用录音软件录音,对自己的发音进行纠错训练。这样在课堂训练中。学生们就可以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形成一种学习普通话浓厚的氛围。

普通话课堂中,要巩固方言辨证法的教学效果,还要随时穿插言语情景的训练。这种训练主要是训练学生在脱离语言材料后,能否准确流利地运用普通话,这也是普通话教学的归结点。情景的设计可灵活多样,可以单人说话、多人交流,也可以辩论赛的形式展开。难易程度视学生水平而定,可由日常生活情景转移到特定正式场合。在学生口语训练的同时。教师要注意启发诱导,鼓励学生大胆展示,战胜恐惧羞涩的心理。在训练结束时,授课教师要认真点评,指出发音中的错误。以及语言交际中的不妥。

第4篇:普通话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 高师现代汉语 课前课后训练 目的 形式 内容安排

引言

高师现代汉语要系统教授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训练基本技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分析和运用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能力,为他们从事语文教学或其他语言文字工作、科研工作打基础。此所指的是现代汉语教学为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的地方师范院校现代汉语教学,与其他比较,更注重学生应用能力培养。

现代汉语教学仅依靠课堂时间是不够的,要使课堂讲授、练习、辅导、答疑等教学环节很好地配合以强化教学效果,那课前课后训练需进行,有强化教学效果的作用,是课堂教学的预备、扩展和补充。课前课后训练指的是除作业练习外的,为增强教学效果而安排在课前课后半小时内的训练。这需要教师在分析学生实际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内容完成预设,开展训练,也需要教师投入精力和时间。

一、课前课后训练目的

课前课后训练的目的是培养高师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为他们将来从事语文教学或其他语言文字工作奠定基础。在总体目标的基础上,可根据训练的内容,确定听、说、读、写等课前课后的训练分目标,达到预期效果。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地方本科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是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转方式调结构的必然选择。当前,国家建设和区域社会发展需要地方高校培养大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和不同规格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地方本科高校必须从学术型或理论型向应用型人才培养转变”[1]。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的地方师范院校的现代汉语教学除注重必要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传授外,更应注意学生能力培养和培养所需时间的投入,注意培养能力的面更宽、力度更大,加强实践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使他们成为能说会写的为地方教育服务的卓越语文教师或其他行业从事语言文字工作的人才。就时间投入而言,课前课后半小时的训练的必要性凸显出来。

二、课前课后训练形式

形式为内容服务,现代汉语教学课前课后训练形式要围绕教学内容,结合培养应用型人才需要,根据学生学习兴趣,采用他们乐于接受的形式。归纳有以下形式:

(一)课前摸底训练:有普通话注音能力的摸底、普通话口语表达摸底、普通话听辨能力摸底等训练。通过训练,了解学生普通话注音和口语表达基础,因材施教。(二)听辨训练:要求学生养成听辨普通话的习惯,具有在语流中马上捕捉错误语音的能力,听辨准确率达到95%以上。(三)课前讲课及评课训练:结合现代汉语教学,给学生分组,课前安排某组学生按规定时间根据旧课或新课内容,自己选择恰当内容准备课前讲课,教师随机抽一名学生上台讲课,其他学生评价,教师总结。(四)角色模拟训练:结合教学和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让学生模拟某一角色在特定的场合演讲等。(五)规范使用汉字训练:在学生预习、复习的基础上,开展训练。训练可结合现代汉语教材文字附录部分。(六)朗读、归纳短文训练:结合现代汉语、普通话教材提供的朗读材料,结合普通话水平测试的要求,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同时要求每个学生归纳短文,提出一到两个问题。教师选择优秀问题,下次课前课后训练请学生回答。(七)成语接龙、朗读接龙等训练:结合词汇、语法等部分教学,开展此工作。(八)学生互改材料训练:可利用课前半小时或课后恰当时间,组织学生完成规定作业,比如:写小短文等。W生当堂互改,教师回收检查。(九)分组竞争训练:根据训练不同内容和训练目标,可以事先或临时给学生分组,引进竞争,训练学生,提高能力。

三、课前课后训练内容安排

“语文课程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2]。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语文素养的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作为未来的语文教师具有良好的语文素养是十分重要,也十分必要的,培养师范生的语文素养,是现代汉语教学需注意的内容。高师现代汉语教学,应注意培养学生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可持续发展的语文素养,具体而言,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现代汉语能力。

在课时大量压缩、学生能力培养愈显重要的当下,现代汉语教学课前课后训练是教学预设、补充和扩展,内容安排注重系统性、科学性、规范性、连续性和可操作性,以期收到良好的效果。内容安排从以下方面进行:

(一)注音、听辨能力训练内容安排:在语音教学部分,利用课前或课后半小时,安排如下内容:1.普通话注音摸底测试训练。讲解语音前,让学生给每个声母出现次数一般不少于3次,每个韵母出现次数一般不少于2次,4个声调出现大致均衡的一百个音节注音,了解注音能力;2.声母听辨训练。在讲解声母内容前,可利用课前或课后时间,听辨训练,尤其是n和l,平翘舌的听辨训练,其他如f和h的听辨等;3.韵母的听辨训练。在讲解韵母内容前,可利用课前或课后时间,听辨训练,尤其是en和eng,in和ing,uen和uneg的听辨训练。4.声调听辨训练。在讲解声调内容前,可利用课前或课后时间,听辨训练。5.听辨能力综合训练。该部分内容安排在语音学习完成后,检查学生普通话的听辨能力。以上训练,对普通话基础薄弱的同学很重要,先养成他们听普通话的习惯,这是学说好普通话的基础。普通话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严格的口耳训练的过程,安排课前课后注音、听辨的训练,对学生更好地掌握现代汉语语音知识,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普通话能力有着帮助作用。

(二)说的能力的训练: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各个部分均应贯穿说的能力训练。课前讲课训练、学生短文习作叙述、角色模拟训练、即兴演讲、普通话测试用教材的话题训练等均可作内容安排。如:角色模拟训练,让学生设想在某种场合需要扮演的某一角色,在事先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开展说话训练。结合写作课,安排学生短文习作叙述的内容。根据现代汉语各部分已学和即将学习的内容,安排学生分组准备某个知识点,随机抽取学生上台进行5分钟左右的讲课,其他学生评价,教师总结,可以训练说的能力。结合普通话教材中朗读短文,训练学生朗读能力的同时,让每人提出问题,谈谈读后的感受,其他同学回答问题等。通过这些安排,可以提高学生说的能力。

(三)朗读能力的训练:朗读能力训练主要结合语音教学、普通话测试进行,也可结合现代汉语其他部分内容开展成语接龙、朗读接龙等训练。课前课后训练应和学生平时训练结合起来,不可偏废。平时训练是基础,课前课后训练是检验和提高,尤其是要利用课前半小时,带领学生朗读现代汉语教材发音操练内容,结合普通话水平测试朗读普通话教材的朗读材料。训练的同时,交代朗读的要求、普通测试细节问题等。朗读训练还可同说的能力训练结合进行。

(四)写的能力的训练:包括书写能力和写作能力的训练。书写训练有写规范字,写汉字规范读音,写规范笔画、笔顺的训练,与文字教学紧密结合。写作能力训练:一是与写作课训练结合,二是与词汇、语法、修辞教学内容结合,有计划、分步骤地开展。如:学习词汇部分时,训练恰当使用词语;学习语法部分,训练遣词造句和改病句等;学习修辞部分,训练修辞格的运用等。在教师带领下的课前课后训练时间是有限的,训练应和学生自行训练紧密结合。

(五)综合训练:一般安排在每学期末,与考试、考查结合。一可以提高学生训练兴趣,二可以检查课堂教学效果。受训练时间的限制,综合训练内容以简洁、凝练、突出效果为宜。如:可采取教师出题,学生互改互评的方式,也可采取结合考试、考查内容,引进竞争,提高学习兴趣,收到良好效果。

四、训练需达到的预期效果

课前课后训练是现代汉语课堂教学的预设、扩展和补充,有弥补课时不足和提高学生现代汉语素养的作用。训练需达到的效果如下:

(一)提高普通话水平。以课堂教学为基础,在教师指导下,有计划开展课前课后训练,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包括普通话口语水平和注音水平,使90%的同学能顺利通过普通话水平测试,获得二甲及以上等级证书。

(二)提高口语表达能力。以说普通话为前提,通过学生朗读、说话、即兴演讲等训练,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做到脱稿表达普通话标准或基本标准,表达自然流畅、条理清晰,能准确表达思想内容,即能文从字顺准确表达思想,为学生将来参加教师资格证面试奠定基础。

(三)发展思维能力,强化创新意识,促进写作水平的提高。结合课堂教学的课前课后训练,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力,倡导学生探究式学习,在实践中学习,不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写作水平的提高。

(四)树立语言文字规范意识,打下坚实语文基础。通过训练,树立规范意识,为学生将来从事语文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结语

由教师指导的课前课后训练,半小时为宜,不能影响正常教学。课前课后适宜的训练,是课堂教学的预设、扩展和补充,也是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转化为熟练技能的方式,是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的地方师范院校现代汉语教师思考、探析和实践的内容。

参考文献:

第5篇:普通话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普通话 测试 教学 改革

普通话是我们的工作语言、宣传语言、交际语言和教学语言。能说一口标准流利或比较标准流利的普通话,是一名合格教师的必备条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就明确规定了“凡以普通话作为工作语言的岗位,其工作人员应当具备说普通话的能力。对尚未达到国家规定的普通话等级标准的,分别情况进行培训。”

师范院校是培养合格中小学教师的摇篮,师范生普通话水平的好坏,对他们今后的就业、教学,甚至国家对中小学生语言培养方针的贯彻落实都是有影响的。所以,提高师范生的普通话水平是十分重要的。

普通话水平测试已开展了多年,现在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针对我院学生普通话测试过关率较低的实际,这给普通话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从事普通话教学的老师应考虑怎样将普通话测试与普通话教学结合起来,使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得到较大的提高,做到“以测促训,以测保训”。

针对我院学生大都来自本省边远山区且普通话基础薄弱的实际。这就给我们提出了如何结合普通话水平测试开展普通话教学以提高学生普通话水平的问题。

过去,在普通话教学中,有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讲解用时较多,学生训练教少,学生普通话水平提高不明显的情况。wWw.lw881.com究其原因,一方面,这和普通话课只开一学期,课时少的实际有关系;另一方面这和普通话教学只注重课堂教学而忽视课后训练、忽视学生学习普通话习惯的养成等有关。

一、明确目标。确定普通话的重要地位

学生在中学阶段并没有意识到普通话对一名师范生的重要性。当学生接触普通话课程时,我们有义务向学生宣传国家的语言文字政策,让师范生知道普通话水平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教师资格证的办理和他们今后的就业,让学生知道学习普通话的重要性,这为他们今后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奠定基础。

二、分级制定标准,讲清细节

普通话教学课时少,传统的教学在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讲解上占的时间较多,相比较学生在课堂上得到训练和教师为学生纠错的机会就比较少。针对此实际,就需要想办法使学生得到更多的训练。使普通话基础不同的学生,针对实际得到训练。

普通话教学,需要先对学生进行摸底调查。在此基础上,针对我院大多数学生普通话基础薄弱、部分学生普通话基础较好、个别学生普通话基础好的实际,制定不同的标准。第二题读多音节词语。目的是测查应试人声母、韵母、声调和变调、轻声、儿化读音的标准程度。第三题朗读,要提醒学生不要错读、漏读、加读、倒读、不要读破词和句造成歧义。做到自然流畅。第四题说话,要向学生讲清说话注意自然流畅、有口语感等需要注意的问题等。在普通话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再针对测试中要注意的具体问题进行讲解,做到循序渐进。

三、注重课内、课外训练相结合

大多数学生说方言已成一种习惯,若想让其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需要个过程。只有通过课外的不断训练,才能巩固课堂训练。课外训练,我们可以采取多种方式。

四、养成学生学习普通话的几种习惯

普通话教学仅注意课堂的训练是远远不够的。为了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普通话教师有必要督促学生养成几种习惯。

一是学习普通话的自觉习惯。只有学生自觉去学习普通话,才会有较大的进步,这种习惯的养成需要教师的督促和学生的相互督促。二是听普通话的习惯。我们的有些学生不习惯听普通话,这就需要督促学生常听普通话,养成听普通话的习惯。三是练普通话的习惯。很多说方言的同学羞于说普通话,我们要帮助学生克服羞涩心理,有针对性地多练普通话,不断纠正语音上的问题。四是说普通话的习惯。从普通话水平测试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的前三题把握得很好,一到说话,问题就较多。不但要求在课堂上说,更重要的是在生活中也要说,抓住一切机会练说普通话,在练习中不断纠正错误。五是纠错的习惯。纠错分两种情况:一是自纠。二是他纠。在学习普通话的过程中,存有几种情况,一是有的知道自己的语音错误和缺陷,并能自我纠正的;二是有的知道自己的大多数问题,有些可自我纠正的;三是个别普通话基础薄弱的同学,不知道问题且不能纠正的。针对第一种而言。他们的语音系统往往无大的问题,只是记不住音,这样的同学通过普通话课的学习,会很快纠正错误且进步很大的,他们往往能做到自纠。针对第二种而言,他们的语音系

统多少有些问题,有些语音问题他们可以自纠,有的需要在别人的帮助下才可纠正的。针对第三种来说,他们的基础薄弱,语音系统上的问题较多,少自纠能力,需要别人的帮助。我们要鼓励基础薄弱的同学,克服学习普通话的心理障碍,多向老师和基础好的同学学习。六是记录的习惯。七是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运用的习惯。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有必要培养学生将理论转化为实际运用的能力。

五、开展多种形式的普通话训练

单靠课堂讲解和训练,来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是远远不够的。过去,普通话教师对学生的课下的训练有要求,但检查得较少。我们可以采取多种形式进行结合普通话教材进行课后训练。

第6篇:普通话实训总结范文

我这次参加了包头师范学院为七天的国培计划(2012)”——内蒙古自治区少数民族双语教师普通话培训。

8月23日报到、8月24日上午,举行了开班仪式。出席开班仪式的领导和老师有:包头市政协副主席、包头师范学院副院长、本次少数民族普通话国培计划项目负责人侯晓菊教授,文学院党总支书记付外仁、文学院院长张学凯、继续教育学院院长李砂砂,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许军、培训班班主任杨长胜老师、单新宇老师,以及参加培训的包头市、巴彦淖尔市、鄂尔多斯市和兴安盟的近100位少数民族教师。开班仪式由包头师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院长李砂砂主持。侯晓菊教授作为项目负责人,同时也代表学校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首先,她对学员来校学习表示热烈的欢迎。她说:我校承担此次“国培计划”就是要通过培训学习,使少数民族双语教师能够充分了解和理解国家语言文字方针政策,提高少数民族双语教师的普通话理论水平和运用能力,使普通话水平和教学能力在短期内得到显著提升,从而建设一支教育教学能力过硬、适应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双语教师队伍,对少数民族地区学校双语教学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

8月24日上午开班仪式完后就开始上课培训,培训到8月29 日,每天上午8点到12点,下午2点半到6点,晚上还上晚自习。8月30 日考了普通话等级考试,还举行了结业典礼并颁发了结业证书,还给部分优秀学员颁发了优秀学员荣誉证书。

本次培训安排的内容包括国家语言文字方针政策,普通话基础理论、基础知识,普通话应用能力训练等。

培训的方式采用大、小班教学相结合,集中授课和分散训练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特别是在普通话基础理论知识指导下进行普通话口语训练,强化听、读、说三方面能力,进行单字、词语、句子的听辨和发音训练,短文及课文朗诵、经典诗文的诵读训练和一些丰富多彩的比赛活动。培训最后一天考了普通话等级考试,还举行了结业典礼并颁发了结业证书,还给部分优秀学员颁发了优秀学员荣誉证书。

第7篇:普通话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 机辅测试数据普通话成绩分析设计实现

近几年来,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以下简称机辅测试)工作发展迅速,已经形成一整套较为成熟的理论、机制和测试模式,它是针对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PSC),以计算机作为辅助手段,进行无纸化、电子化的高效率测试,与人工测试相比,表现出测试信息量大、节省人力、调度简单等特点。同时,机辅测试也呈现出一些问题,包括语音评判技术的攻关、高分考生准确度等技术问题。我们研发的“普通话成绩分析系统”可作为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系统的重要补充,通过分析测试成绩,总结机辅测试经验,达到指导普通话培训工作的目标。

1.“普通话成绩分析系统”研发设想

目前,全国各地语言文字培训测试站通用的是国家语委委托安徽科大讯飞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国家普通话水平智能测评系统(PSCP2.6)。该系统可以实现计算机对考生前三题(单音节、多音节、短文)试卷的自动评测,并能够和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信息管理系统自动对接,将考生信息、试卷、录音、成绩等相关信息自动上传到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包含省测试中心信息管理系统和测试站计算机智能测试系统两个部分。

根据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系统的工作原理,经系统“智能打分”和“智能复审”后的成绩是较原始的数据,不能够完全反映各测试成绩段和等级之间的逻辑关系,遑论对普通话测试考生素质的综合测评,人机直接对话的弊端就有所暴露。“普通话成绩分析系统”就是在对机测数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筛选出不同成绩段的考生,分析成因,并对相关群体进行培训,提高考生的测试成绩,同时为机辅测试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依据。

2.“普通话成绩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本系统研发的核心就是建立一个测试数据与普通话培训之间的“平台”。该系统主界面一级导航分为系统初始、数据导入、报名管理、成绩查询、成绩分析、成绩导出和系统维护七大项,每项一级导航下又分若干二级导航项。通过“平台”,可全面掌握“考生信息”和“考生成绩”,实现“考生信息管理”和“考生成绩分析”,进而对特定群体、层次考生进行培训。

2.1系统研发平台

本系统采用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08 + Microsoft SQL Server的开发平台,使用B/S的运行模式,所采用的网络数据库SQL SERVER 2000能实现数据的一致性,并且使用浏览器服务器的运行模式,能够使管理员在不同的地域访问测试站的数据信息,查询更加便捷、高效。

2.2考生信息管理

在普通话考生信息管理方面,通过“普通话成绩分析系统”,各测试站、各考点可对报名考生的信息进行查询、校验、统计。现有的国家普通话水平智能测评系统(PSCP2.6),仅服务于普通话测试前和测试中的管理工作,不能够实现对报名考生信息的校验管理,考生报名信息错、讹、脱、漏的现象时有发生,导致考生证书信息与报名信息不一致,影响考生的测试成绩和证书打印工作,给考试组织工作带来了困难。本文的普通话成绩分析系统提供了考生多种信息的查询、校验功能,可查询和校验的信息主要有: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学历、专业、身份证号、成绩、等级等信息。其中,尤以校验考生“身份证号”信息为主要功能,下面以校验考生“身份证号”报名信息为示例进行说明,将考生的报名信息通过“数据导入”导航下的“导入报名信息”导入(如图1所示),导入考生报名信息之后,各测试站、各考点查看考生报名信息,以便校验考生的“身份证号”信息项。

图1

具体操作说明如下:

2.2.1在报名管理导航项下点击“身份证号校验”菜单,进入身份证号校验页面;

2.2.2选择显示条件是“验证通过”后,点击“开始验证”按钮,则显示出“身份证号”合法的考生信息;

2.2.3选择显示条件是“验证未通过”后,点击“开始验证”按钮,则显示出“身份证号”不合法的考生信息;

2.2.4在报名管理导航项下点击“身份验证信息导出”,可分项导出“合法”和“非法”身份证号考生信息;

由以上操作说明可见,本系统能够实现对考生“身份证号”等报名信息的初期监控,一定程度上为报名考生信息数据的实体完整性、域完整性提供保证。

2.3考生成绩分析

本文从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信息管理系统V2.8导出测试站2012年张家口学院测试点各批次的考生成绩、学生信息数据、教师职工信息(以下简称“2012年测试成绩数据”),针对导出的原始数据做如下分析处理:

2.3.1按性别进行成绩分析

我们将2012年测试成绩数据通过“数据导入”导航下的“导入成绩信息”导入“普通话成绩分析系统”,然后以“性别”作为分析项进行如下操作:

(1)在成绩分析导航项下点击“按性别”菜单,进入按性别分析成绩页面;本系统“按性别分析成绩”的模块,可按照“按成绩分析”和“按等级分析”两种形式进行,“按等级分析”横坐标为测试考生普通话的等级层次,纵坐标为测试考生的人数,分析(函数)图表则显示不同性别(男、女)考生普通话等级层次的分布情况(如图2所示);“按成绩分析”横坐标为测试考生的性别,纵坐标为不同性别(男、女)考生的平均成绩,分析(函数)图表则显示不同性别(男、女)考生普通话平均成绩的分布情况(如图3所示)。

图2图3

(2)“分析结果”以表格的形式输出。

2012年张家口学院普通话水平测试考生共计3259人,其中男602人,女2657人。根据图表和系统自动“分析结果”,我们汇总列表(见下表):

由上表可见,2012年测试成绩数据“按性别分析成绩”呈现以下特点:

第一,普通话二级乙等以上水平考生比例,女性考生明显高于男性考生。其中男性考生(二级乙等以上)所占男性考生比例为80.72%(计算公式:一级乙等+二级甲等+二级乙等/男性考生总数),女性考生(二级乙等以上)所占女性考生比例为90.47%(计算公式:一级乙等+二级甲等+二级乙等/女性考生总数),女性考生比例(二级乙等以上)高于男生将近10个百分点。

第二,普通话二级乙等以下水平(含不入级)考生比例,女性考生明显低于男性考生。女性考生比例(二级乙等以下)低于男性考生将近10个百分点。

第8篇:普通话实训总结范文

xx县位于河北省xx市东南部,东临,南与相望,西与接壤,北与、xx港毗邻。全县总面积平方公里,辖个乡镇,全县人口万人,共有汉、回、满、蒙、壮、彝、朝鲜、布依8个民族构成。xx县是一个农业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元,县级财政收入万元,是部级扶贫开发重点县。

全县共有中小学139所,其中高中3所,初中14所,中心小学63所;全县共有在校生32876人,其中高中2426人,初中12073人,小学18377人;在岗教师2348人,1954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2034人,其中语文教师697人,普通话测试达到一级乙等的167人,占语文教师总数的24%,其余均为二级甲等,非语文教师1337人,达到一级乙等的140人,占非语文教师总数的10.5%,其余均达到二级乙等以上,全县教师都实现了持证上岗,而且在各级各类学校中,普通话已基本成为广大师生的生活和工作语言。

就xx县地理位置来看,我县属于北方方言,按照权威的《中国语言地图集》的分法,xx方言隶属冀鲁官话区的沧衡片,从声、韵、调三方面分析,xx方言在声母上与普通话差别最小,韵母次之,声调最大。xx方言在声调方面有三个调类,在这三个调类中,除去声接近普通话外,其余各调类都与普通话有明显差异,听起来与普通话差别很大,因此近年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和省教育厅、省语委《关于创建中小学普及普通话达标县的意见》精神,坚持把推广普通话与教育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把创建中小学普及普通话达标县作为提高中小学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的重要工作,作为提高全县劳动者素质、促进全县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举措。我们不断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科学谋划,夯实基础,强化约束,狠抓落实,保证了我县语言文字工作扎实有效的开展,为创建中小学普及普通话达标县打下了坚实基础。下面将我县创建工作的具体做法和成效向各位领导、专家汇报如下:

一、健全机构,明确责任,确保全县语言文字工作的组织领导

普通话是我国的通用语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56个民族所有公民的通用语,学校是普及普通话工作的主阵地,说好普通话是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创建中小学普及普通话达标县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按照河北省语委的具体要求,近年来,我们始终把语言文字工作摆在突出重要的位置,自2005年,县教育文化体育局更是把创建普及普通话达标县迎检工作做为全局乃至全县的大事要事来抓,并且将其作为提升xx品位、优化经济环境、提高教育质量、改造一代新人的主要措施,不断加大力度,加强领导,健全机构,协调联动,扎实推进。2005年,县政府对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进行调整和充实,新的语委由主管教育工作的副县长任主任,宣传、教育、人事等5个部门的一把手任副主任,团委、公安等16个部门主管领导为成员。同时,对语委办进行了相应的变动,将语委办常设于县教育文化体育局,由局长任办公室主任,部分局领导班子成员和县教师进修学校校长任办公室副主任,并且配备了素质高、业务精、工作细的同志任办公室专职干事,具体负责全县中小学普及普通话达标县创建工作的日常事务。全县各乡(镇)校也都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的语言文字工作领导小组。在健全机构的基础上,又建立并实行了语言文字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县、乡、校以及领导与同志分别层层签订了语言文字工作责任状,明确目标,落实责任,严格奖惩。同时,为使“创建”工作得到扎实推进,县语委通过及时召开调度会、协调会等,加强部署,明责加压,并且县语委主任董海英同志多次带领县语委有关领导深入全系统进行细致地工作调研,深挖不足、严肃整改。目前,全县语委机构健全,职责任务明确,形成了上下贯通、协调联动的工作机制,为有效推进全县语言文字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真正实现了普及普通话工作项项有人抓、事事有人干、时时有人管的良好局面。

二、抓住重点,夯实基础,确保中小学普及普通话达标县创建工作的扎实推进

学校是开展语言文字工作的主体和基础,学校推普工作的成败关系到整个社会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成败,推广普及普通话,学校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从2003年开始,教育文化体育局结合教育规范化管理、校园文化建设以及教师普通话水平培训测试等活动,着手开展了“校园推广普通话”这一重要工作,近两年来,随着规范化管理的不断深入,教育文化体育局党委更加充分认识到普通话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从全局工作的战略高度出发,充分借助全省中小学普及普通话达标县创建活动这一有利时机,立足自身实际,加大工作力度,借鉴外地经验,完善工作措施,全方位、多层面地组织开展了中小学普及普通话达标县创建活动。

(一)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浓厚氛围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具体阐述了构建和谐社会的宏伟蓝图。普通话是全民的社交语言,推广普及普通话是实现顺畅交流,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为最大限度地弱化社会方言环境对创建工作的不利影响,我们主要做了三方面工作:一是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榜样和宣传作用,大力宣传语言文字工作的意义,不断提高人们的语言文字规范意识,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xx电视台开设了语言文字专题栏目,并运用飞字在全国各套节目中插播公益宣传广告,对用语用字规范化的意义及相关活动进行全面及时的宣传,很好地配合了普及普通话工作,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二是抓住每年九月份第三周的推广普及普通话宣传周机会,组织广大师生走出校园、走上街头、走进社区和乡村集市,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宣传教育活动,使推普工作的意义进入千家万户。2005年至今,共印发“推普”宣传材料1万余份,增强了全社会都讲普通话的自觉性和责任感,促进了全民“推普”工作的顺利开展,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三是充分利用学校与社会涉及范围广这一有优势,借助家长学校、家长会、家访、致信等形式广泛宣传,积极引导,提高学生家长对语言文字工作的认识,争取支持和帮助,做到了师长联手,家校共育,2005年至今,我们先后开展各项宣传活动近20万人次,为学校“推普”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加大投资力度,改善“推普”环境

近年来,教育文化体育局着重抓了校园文化建设,在全县各级各类学校着力开展了校园“推普”环境建设。全县中小学普遍在校园及周边醒目位置、办公室、教室、会议室及各活动室等处所设置了有关“推普”的标牌和标语等,“说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字”、“普通话是校园语言”等字样在各个校园随处可见。同时充分发挥校园广播站、黑板报及各种课外活动的宣传教育作用,时时处处给师生以提醒和规范,营造出浓厚的校园“推普”氛围。在教育资金十分紧张的条件下,很多学校投入大量资金,筹建起了语音室,全县现有语音室30个,语音设备1216套件,全县总投资达100万元。

(三)开展校园活动,丰富“推普”内容

一是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特别是语文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全体教师在注重本学科知识传授的同时,都十分注重规范学生的语言,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按照河北省教育厅、语委《关于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积极普及普通话的通知》要求,教育文化体育局坚持把教师对学生传授普通话情况作为教学视导的重要内容和教学评价的重要指标。同时,为更大限度地发挥口语交际的课堂效益和作用,各学校将口语课进课表,上课堂,大大提高了授课效果。二是开展形式多样、富有成效的口语实践活动。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各学校经常组织开展学生朗诵会、故事会、报告会、口语纠错、课前5分钟、课本剧表演、演讲比赛、辩论会等形式活泼、内容多样的系列活动。通过各项活动的开展,学生克服了畏惧心理、害羞心理,锻炼了口语能力、提高了普通话水平。三是开展校长、老师普通话朗读比赛,评委分别由老师和学生共同担任,既起到了校长、老师模范带头的作用,又能够使“推普”工作在师生间相互监督、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作用。

(四)建立制约机制,规范“推普”行为

规章制度是行为的准则。在“创建”过程中,我们加强了规章制度建设。一是将语言文字的学习使用情况列为师生考核的重要内容。教育文化体育局制定“持证上岗”制度,凡普通话测试未达到相应等级的教师,一律不能颁发《教师资格证》,一律不能参加职称评定和评模选优,限期达不到应有等级的教师将被降级使用;学生普通话水平不合格或在日常交际中被发现未说普通话的,不能被评为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二是开展活动加强激励。在提高普通话水平的基础上,教育文化体育局党委专题研究决定,局机关从局长到一般同志,工作中必须使用普通话和规范字。并且规定,各级各类会议、各种活动、乡校领导到局内请示汇报工作、上传下达文件等必须使用普通话和规范字。为增强激励效果,今年以来,教育文化体育局先后组织了全县教职工普通话朗读比赛1次、校长朗读比赛1次、中小学生朗读比赛各一次,参加活动的师生总数累计达4万余人次。三是建立群体性师生语言监督机制。全县中小学普遍建立了校园规范化监督岗,师生轮流值班,真正做到了人人监督别人,人人被人监督,有力促进了校园“推普”工作的有效开展。目前,全县各学校普及普通话工作正在实现“三个转变”:第一个是使用普及普通话由虚向实转变;第二个是广大师生由不愿说、不敢说向敢说、愿说转变;第三个是师生由“我要说普通话”向“我要说好普通话”转变。

(五)加大培训力度,确保“推普”实效

创建中小学普及普通话达标县,目的是提高师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实现师生由不会说、说不好到会说、说好的转变。我县由于地理位置所决定,方言较重,为此,我们组织进行了普通话与方言对应规律的研究整理工作,将研究成果编纂成《xx方言辨正》一书,分发到全县每一位教师手中,使全体师生有的放矢地进行自纠自改,有效地提高了学习和培训效果。在此基础上,根据师生特点,多层次、多角度、多渠道地组织开展师生用语用字培训提高工作,确保“推普”工作的实效。主要抓了以下几点:一是不断提高广大教师的热情和积极性。先后在全县教师中深入开展了“创建达标县,教师怎么办”、“推广普通话的意义何在”、“在‘推普’中教师如何成为先行者”等大讨论活动,引导教师从职业特点、历史责任和榜样作用等方面,认清说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字是教师职业特点的基本要求,是教书育人责任的具体体现,是带动影响学生的实际行动。思想认识的到位,使广大教师焕发出学普通话、用规范字的极大热情,形成了争先恐后、力争上游的喜人局面。二是认真搞好骨干教师普通话培训工作。搞好教师普通话培训,首要条件是具有一支数量足、素质高、分布广的辅导员队伍。为此,我们积极选派县教师进修学校的老师、教研室有关教研员,参加上级组织的普通话培训,促进普通话测试员自身水平的不断的提高。目前,我县有省级普通话测试员5名。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进修学校的培训阵地作用,大力组织开展全县普通话骨干教师培训活动。并且聘请部级普通话测试员对全县中小学教师进行全员培训。三是重视培训过程,拿出培训实招。为使全体教师正确使用普通话,教育文化体育局强化对全体教师的培训力度,注重对“推普”过程的实施监督。由“推普”领导小组制定出培训计划,根据计划组织教师进行集中培训,从普通话语言基础知识讲起,规范教师发音的音调和音准,尤其是xx方言中的平舌音与翘舌音混淆问题和调值与普通话偏离较大问题。四是确保测试质量。在教师普通话测试中,始终坚持“先培训,后测试;不培训,不测试”的原则,决不让一个不通过培训的教师仓促应试,临阵磨枪。同时,通过纪律要求和制度约束,坚决遏制测试中的弄虚作假、冒名顶替等不良现象的出现,确保了测试工作的公正性、公开性和真实性。

(六)细化工作程序,搞好“推普”榜样引领

一是实行“推普”工作专项汇报和督导制度。近两年来,各乡校每年就师生普通话培训提高、环境建设、宣传教育、档案资料整理等工作,向局党委和县语委作出详细汇报,教育文化体育局保证每年下乡专项督导4次以上,根据汇报中反映出来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并提出全县性的规范化要求。二是突出典型示范作用。我们先后利用各种形式大力表彰了在创建普及普通话达标校工作中成绩显著的先进学校及先进个人,并通过现场观摩、经验交流等方式,大力宣传他们的经验做法、实干精神和先进事迹,为全县各学校及广大干部教师树立了学习的榜样和追赶的目标。三是认真开展学校“推普”评估工作。xx县教育文化体育局坚持把“推普”工作作为规范化管理的重要考评指标,进行评估和督导,督导室、教研室、教育股联合考评,同一时间,同一步骤,按照省定评估要求和标准,对全县中小学的“创建”工作进行评估验收,对评估结果,实行按分排队,全县通报。通过评估验收,既达到了摸清底数、有的放矢开展工作的目的,又起到了表彰先进、鞭策后进的作用,自2005年以来,仅就“创建”工作,我县专门召开中小学校长调度会6次、现场会2次、下乡视导50多次,从而大大加快了创建步伐,提高了创建质量,为创建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三、协调联动,齐抓共管,确保社会语言文字工作向纵深推进

第9篇:普通话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人力资本;民族差异;职业培训

人力资本是个人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个人的社会经济地位、行为方式和情感价值观都可能带来重要的影响。特别是现代社会作为知识经济社会,人力资本对个人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不同的民族由于其不同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民族心理和风俗习惯,其人力资本是否存在差异呢?为此,我们利用广西的调研数据,分析人力资本民族差异状况,为解决人力资本民族差异问题服务。

一、本研究的主要概念和资料来源

(一)主要概念

1.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是指人们花费在教育、健康、职业培训、移民和信息获取方面的开支,它与物质资本最大的差别是它不能与其所有者分离。在人力资本中,教育和职业培训是最重要的部分,对于少数民族来说,语言能力也是其重要的人力资本,所以主讲语言和普通话水平也是人力资本的重要指标。据此笔者在本研究中把人力资本操作化为文化程度、主讲语言、普通话水平和是否培训四个变量。

2.民族。赵利生认为:“民族是在变动着的社会体系中,以文化区分的,具有自我认同的一种相对稳定的社会群体。”[1]根据中国的国情和研究的需要,我们将民族类别分为汉族和少数民族两种类型。

(二)资料来源

本研究运用的是广西的抽样调查资料。广西属于中国的民族地区,少数民族人口有1 839万,是少数人口最多的省份,因此比较具有代表性。资料来源于李文华教授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广西不同民族职业流动与就业培训政策的比较研究》的数据库。排除一些缺省的数据,本研究的样本容量为1 143份。其中汉族样本593份,占样本总量的51.9%;少数民族样本550份,占样本总量的48.1%。

二、人力资本民族差异的实证分析

根据我们对文化资本的界定以及操作化指标,我们将从文化程度、主讲语言、普通话水平和是否接受过培训四个方面分析人力资本的民族差异。

(一)文化程度的民族差异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诚如戴维·波普诺所言:“学习(learning)是一生中的社会和个人经历,它将改变一个人的知识、态度和行为。”[2]特别是现代社会,教育对个人的社会经济地位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影响,是人力资本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不同的文化程度代表不同的人力资本含量,但是不同民族其文化程度是否相同呢,笔者对样本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见表1:

从表1我们可以发现,样本中汉族的文化程度总体上要高于少数民族,但我们能否认为汉族的文化程度就比少数民族的高呢?这必需进行统计推论,由于民族属于定类变量,文化程度属于定序变量,因此,我们对其进行非参数检验[3]。检验结果表明:汉族的文化程度的平均秩为593.52,少数民族的文化程度的平均秩为548.79,汉族的文化程度的平均秩高于少数民族,并且Sig值为0.015,小于α值0.05,由此我们有充分的理由认为汉族和少数民族的文化程度分布存在差异,汉族的文化程度高于少数民族。再从双样本K-S检验看:Sig值为0.097,大于0.05,小于0.1,说明汉族和少数民族的文化程度在0.1的水平上存在显着性差异。

(二)主讲语言的民族差异

语言是人类社会的产物,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它是在劳动中产生的,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在社会生活当中,语言是人们日常联系和交流思想的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进行社会实践的工具,也是继承和发展人类文化知识的工具,因此,作为主讲语言成为了人们的重要的人力资本要素之一。但是每个人的主讲语言是不一样的,汉族一般都把汉语作为自己的主讲语言,但是少数民族的主讲语言分布却有很大的不同,笔者对样本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在550份少数民族样本中,使用汉语作为主讲语言的有355份,占少数民族样本总数的64.5%;使用本民族语言作为主讲语言的有195份,占样本总数的35.5%。从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主讲语言存在着民族差异,主要体现在有相当一部分少数民族使用本民族语言作为主讲语言。

(三)普通话水平的民族差异

在中国,汉族占人口的绝大多数,使用汉语的人数也占很大的比例,甚至汉语还被规定为联合国通用的五种语言文字之一。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增强,以及与各国各族人民交往的日益增多,世界上许多国家的人民对学习汉语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和热情,有的学校和地区还兴起了“汉语热”。在我们国内,我们国内的各少数民族更是把汉语作为国内交往交际的重要工具。因此可以说,普通话水平也成为了个人重要的一种人力资本,但是普通话水平是否存在民族差异呢?我们对样本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见表2:

从表2我们可以发现,样本中汉族的普通话水平总体上要高于少数民族,但我们能否认为汉族的普通话水平就比少数民族的高呢?这必需进行统计推论,由于民族属于定类变量,普通话水平属于定序变量,因此,我们对其进行非参数检验。检验结果表明:汉族和少数民族普通话水平分布的平均秩不同,汉族的普通话水平的平均秩为527.21,少数民族的普通话水平的平均秩为620.29,意味着两者的分布有可能不同,并且Sig值为0.000,小于α值0.05,由此我们有充分的理由认为汉族和少数民族的普通话水平存在差异,汉族的普通话水平高于少数民族。再从双样本K-S检验看:Sig值为0.001,小于α值0.05,再次确认了汉族和少数民族的普通话水平存在差异,汉族的普通话水平高于少数民族。

(四)职业培训的民族差异

职业培训是指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根据社会职业岗位的需要和劳动者的从业条件和意愿,按照国家规定的职业资格标准,对劳动者应具备的职业知识和实际技能进行教育和训练的总和。通常是指直接面向就业或再就业市场某一具体岗位或岗位群对人才的能力和素质要求而进行的培训,培训经考试合格,可以按国家规定颁发相应的培训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职业培训包括从业前培训、转业培训、学徒培训、在岗培训、转岗培训及其他职业性培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分为初级、中级、高级职业培训。(《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职业培训是国民教育体系中针对性和实用性最强的职业教育,是中国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

分,是和生产建设及经营服务结合最为密切,和经济发展联系最为紧密的一种教育形式。对于个人来说,它是提高个人职业能力的重要渠道,是否经过职业培训,代表着个人不同的人力资本含量。因此,职业培训是个人重要的人力资本。那么,中国的职业培训状况是否存在民族差异呢?笔者对样本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见表3:

从表3我们可以发现,样本中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培训状况十分接近,汉族的培训比例为74.9%,少数民族的培训比例也为74.9%。并且Sig值为0.552,大于α值0.05,这样我们有足够的理由认为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培训分布状况不存在差异。

三、结论和对策

从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少数民族和汉族的人力资本是存在差异的。主要体现在少数民族的文化程度、主讲语言和普通话水平与汉族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在分析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个比较可喜的现象,那就是少数民族和汉族的职业培训不存在差异。表明民族地区的人民政府为少数民族的职业培训做了大量的工作,起到了比较好的效果。今后要在少数民族的文化程度、主讲语言和普通话水平等方面加大投入,改进方法,才能缩小少数民族在人力资本方面与汉族的差距,使少数民族和汉族协调发展,共同构建和谐社会,共享改革开放成果。

感谢李文华教授允许我使用他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广西不同民族职业流动与就业培训政策的比较研究》(04XSH003)的数据库。

参考文献:

[1]赵利生.民族社会学[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3:60.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