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普通科技期刊提升影响力路径探析

普通科技期刊提升影响力路径探析

摘要:当“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成为主旋律,普通科技期刊在提升影响力方面面临着诸多困难,有待突破瓶颈。文章首先确定了普通科技期刊在中国科技期刊发展中的重要位置,其次以普通科技期刊提升影响力为核心,提出了目前在办刊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同时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分别从移动技术的应用;打造青年审稿人队伍;参与举办大型学术会议;加强与行业协会的沟通;有针对性地调整发行工作等方面提出可尝试的多种路径,最后提示应注重社会反馈,从中查找差距,不断改进,逐步提升普通科技期刊的影响力。

关键词:普通科技期刊;影响力;青年审稿人;行业协会;稿源

导语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多年来,中国科技期刊数量从80余种发展到5000余种,在中国期刊政府管理部门一系列政策扶持和资助计划的帮助下,我国科技期刊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但由于过度依赖传统运营模式,仍存在传播力度薄弱,影响力无法完全释放等问题,与国际期刊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根据中国知网的《世界学术期刊学术影响力指数2018年报》(《WAJCI2018年报》),将学科细分后,发现中国内地期刊(有CN号)存在综合性期刊数量多、期刊专业化程度不高等现象。240个学科中有135个学科没有期刊能进入WAJCI-Q1或WAJCI-Q2区。[1]2019年8月,中国科协、、教育部、科技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这是贯彻落实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精神、推动我国科技期刊改革发展的重要文件。《意见》指出,以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为目标,围绕变革前沿强化前瞻布局,科学编制重点建设期刊目录,全力推进数字化、专业化、集团化、国际化进程。当“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成为主旋律,众多的普通科技期刊似乎陷入了较为尴尬的境地。在我国数千种科技期刊中,普通科技期刊占有着相当的比重,是推动科技期刊发展的主力军,其更加需要突破瓶颈,形成自身的办刊特色,塑造品牌价值,全面提升影响力,创办高质量的科技期刊,使之成为世界学术交流和科学文化传播的重要枢纽。本文以普通科技期刊如何提升影响力为核心,通过分析,总结出若干实践路径,以期为同类科技期刊提供参考。

1.普通科技期刊的现状分析

我国的科技期刊突出问题不是基数庞大,而是结构不优。有专家认为,中国的期刊结构是“工”字型,即上层存在一小批质量不错的期刊,中间状态不多,累积在下层的不具有较大影响力。唯有将中间的柱子做通畅,有了优化后的上升通道,整体结构才能形成金三角。[2]普通科技期刊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中,唯有突出重围,才能获得可持续性发展。

1.1优质稿源困境

普通科技期刊,影响因子低于核心期刊,在影响力和权威性方面处于弱势,受惯性思维的影响,优秀的成果,应该发表在核心期刊上,才能被广泛关注和引用,才能彰显其科学价值。因此,对于普通期刊而言,难能吸引到行业前沿的优质稿件。在目前,各个高校和单位大都有属于自己的期刊发文目录,未被囊括其中的期刊,收稿更是难上加难,在不被了解的情况下,就已被拒之门外。全年载文量低,高水平的文章少,导致影响因子无法持续上升。

1.2编辑团队人才匮乏

编辑部大多采用依靠主办单位提供办刊经费和人员编制等模式,编辑团队小而散,大都因办刊经费紧张,而未建立相应的奖励机制,导致编辑工作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削弱了期刊的创新发展动力。对于团队建设而言,需要具备丰富经验的前辈,也同时需要富有创造力的后辈,但很多编辑部在主办单位的领导下,同时扮演着服务部门的角色,缺少自主权和话语权,导致无法按需注入新鲜血液,人力无法满足和承担更多的工作。

1.3缺乏运营意识

受传统运营模式的影响,发行工作还维持着邮局公开发行和自办发行的模式,发行数量从几百至几千不等。数字出版时代,出版成本降低,特别是通过网络传播大大降低了纸质时代印刷和邮寄的成本,商业出版机构认为纯网络数字出版能节省10%~20%的成本,[3]因此纸质出版物的发行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面临这样的冲击,部分编辑们只能任凭发展,而无力阻挠,原因在于多年专注于出版工作本身,忽略了对于运营意识的培养,对市场变化的敏感度不高。当失去了曾经天然的运营环境时,就显得力不从心,在大多数编辑部的人才框架中,几乎很少有编辑部引进专业的市场营销人才,导致运营模式单一,缺乏市场运行动力。

2.路径探析

2.1移动技术的应用为期刊发展提供了新机遇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在线的第十七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2019年国民对各类媒介的阅读率高达81.1%,其中数字化阅读率(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Pad阅读等)达到了79.3%,同比增加了3.1%。手机等移动终端的阅读率实现10年的持续增长,其中手机阅读为76.1%,较2018年的73.7%上升了2.4个百分点。[4]数字表明,读者的阅读习惯在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转变,同时为普通科技期刊快速提升影响力提供了新的可能。当下,很多科技期刊都推出了自己的微信公众号,但普遍存在更新速度慢、原创文章数量少、缺少专人维护等问题,有些甚至已停更,未能很好的把握机遇。科技发展改变了人的行为,移动互联时代,阅读多以智能手机和移动设备为载体,纸版时代和PC端均无法满足精准定位和有效传播的要求,为顺应读者碎片化阅读的需要,普通科技期刊可在移动出版领域做大胆尝试。运营自己的知识服务平台。参考“得到”“喜马拉雅“等较为成功的知识服务平台,普通科技期刊可从策划原创文章着手,根据期刊所属专业,结合办刊方向拟定选题,在微信公众平台推出优质专栏,精准推送,逐渐积累用户。打造独有的知识服务平台,关键在于持续,首先应明确团队职责,从选题策划、信息采集、整理归纳、总结撰写、稿件校对几方面将工作分别布置,其次随时关注行业动态信息,将海量信息进行再次整合,形成自身的内容风格,每日定时文章,最终使用户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增加用户黏度。开放获取布局,实现自身的网络首发。很多期刊为了提升影响力,与知网、万方等多家大型数据库合作,依赖其传播力,做优先出版。同理,普通的科技期刊,也可以通过自己的网站,微信公众平台做网络首发,要善于根据媒体融合时代的传播特点,做好长摘要撰写、OSID制作、视频录制等内容处理,充分利用AI、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手段,融合微信、App等新媒体,提升期刊的网络显示度,增强传播能力,扩大影响力,[5]以此来吸引作者投稿或者期刊的平台合作。

2.2打造青年审稿人队伍

各行各业都拥有优秀的青年队伍,期刊编辑可从作者或读者中深度挖掘技术骨干,建议年龄控制在35岁至40岁之间,在此区间内的行业人员基本已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接触前沿的科学技术,且精力充沛,在很好的完成审稿工作的同时还可对期刊进行宣传。作为编辑,应使对方了解出版,热爱出版,参与出版,打造刊物专属的青年审稿人队伍,既可以拉近编辑与作者、读者间的距离,还可以提升办刊质量,更是注重同行评议的具体体现。

2.3举办大型学术会议

除完成正常的出版工作外,越来越多的期刊参与到主办、承办大型学术会议的工作中,学术会议不仅可以使期刊在短期内快速受到关注,还可以使编辑和行业相关人员有近距离的接触,了解行业动态。可查阅大型数据库分析文献的被引和下载量,从而了解现阶段的行业热点问题,确定会议主题。打造品牌会议,有助于带动期刊在行业内的影响力,打破出版工作壁垒,拓宽期刊宣传平台。在2020年疫情期间,特定的社会环境激发了网络直播的井喷式发展,直播带货、在线课堂、视频会议等带给了人们无限的快捷与便利。伴随着疫情褪去,学术会议仍可以借鉴直播的形式,同时做线上和线下两种形式,扩大会议的影响力。

2.4与行业协会的沟通往来

各个出版单位常面临经费紧张,人力不足等问题,因此年度办会次数有限,与行业协会建立往来,就显得尤为重要。作为期刊编辑,要时刻关注行业协会的年度评奖活动,这些评奖活动既能代表行业的发展动态,又能通过参与活动,提升期刊的曝光度。借用协会在各个行业内的传播优势,使更多同行单位了解期刊,熟悉期刊,树立品牌优势,提升品牌价值。

2.5全国大范围发行刊物

科技期刊提升影响力的关键在于突破地区限制,走向全国,面向世界。对于普通刊物而言,想获得行业内的广泛认知尤为重要,可通过调整发行工作进行有针对性的大数据采集。首先,利用现有的知网、万方、维普等大数据平台,关注本刊已发表的被引文章中,其作者来自哪些地区,分布在哪些单位,然后进行网络搜索,了解该单位的主营业务,组织架构,根据通信信息邮寄刊物。此方法,除期刊固定的发行客户外,还可通过日积月累的查阅、邮寄让更多曾经关注过期刊的读者或单位进一步了解刊物,最终,建立初步印象,由扩大读者群向扩大作者群过渡,达到吸纳更多稿源的目的。

结语

“建设世界一流期刊”虽已成为当前的主流话题,但创造高水平的学术期刊只是科技期刊若干条发展道路中的一种。中国的科技期刊发展需要更多的道路探索,数量庞大的普通科技期刊为中国科技期刊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也同时撑起了中国科技期刊的产业生态。对于普通科技期刊而言,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应肯定自身价值,坚定办刊方向,除此之外,还应重视社会反馈,可以以年度为单位,向社会发出《调查问卷》,从办刊质量、读者感受、对期刊的知晓渠道等多方面进行设置,归纳总结反馈信息,从中查找差距,不断改进,逐步提升普通科技期刊的影响力,始终坚信即使不是SCI,也同样可以办成好刊。

参考文献

[1]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19).[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9.

[2]易蓉,陈蕾.如何打破我国科技期刊“工”字结构?这群“掌门人”聚在一块讨论了下[EB/OL].[2020-08-31].

[3]MabeM.科技与学术期刊出版综述——庆祝期刊出版350周年[R].2015:67.

[4]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第十七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成果[EB/OL].[2020-04-20].

[5]郭伟.培育世界一流背景下普通科技期刊的发展策略[J].中国传媒科技,2020(2),36-38.

作者:李雅楠 单位: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