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普通话与口才训练课程考试思考探析

普通话与口才训练课程考试思考探析

摘要:普通话与口才训练作为公共基础课,考试时普遍存在形式单一、重理论轻实践、重分数轻能力的问题。通过对30余所高职院校开展普通话与口才训练课程的问卷调查,从考试内容、考试方式等方面探讨普通话与口才训练课程考试的改革思路。

关键词:职业教育;普通话与口才训练;考试改革

一、关于考试现状的问卷调查状况

通过对30余所高职院校开展普通话与口才训练课程考试现状的问卷调查,围绕普通话与口才训练课程考试现状,包括课程的开设、考试内容、考核方式、评价主体等展开调查。最终,参与问卷调查并回收有效问卷1009份,其中职业院校教师问卷56份,职业院校学生问卷945份,其他人员(教务行政人员)问卷8份。经汇总整理,得出如下调查结果。首先,对普通话与口才训练课程的重视情况而言,43.71%的受调查者认为学校较为重视,比专业课考试更受重视或与专业课考试地位对等;51.93%的受调查者认为学校有所重视,但如对专业课考试的重视程度,却也不忽略;2.58%的受调查者认为学校不重视,考试不能按常规进行。其次,对于普通话与口才训练课程结业考试成绩的设定方式来说,51.93%受调查者选择的是“以结业考试成绩为主,与平时考核成绩按一定比例综合划分作为课程成绩”;22.6%受调查者选择的是“以平时考核成绩为主,与结业考试成绩按一定比例综合划分作为课程成绩”;16.65%受调查者选择的是“平时成绩、结业考试成绩各占一半为课程成绩”;8.52%受调查者选择的是“仅以结业考试的成绩作为课程成绩”。再次,普通话与口才训练课程考试试题内容中,有80.97%受调查者认为识记类和技能考查类都有;14.17%受调查者认为是纯识记类;2.87%受调查者认为是纯技能考查类;还有1.98%认为其他。然后,在普通话与口才训练课程考试的主要方式中,64.02%受调查者认为是理论性、结果性的考核;35.08%受调查者认为实践性、过程性的考核;0.89%受调查者选择其他。最后,普通话与口才训练课程考试中是否体现“尊重人之差异性的主体性发展、个性化发展与多元化发展”的“以人为本”的理念,54.21%受调查者选择“是的,在这方面做得较好”;35.48%受调查者选择“有所体现”;5.45%受调查者选择“不知道,没有考虑过这方面”;4.86%受调查者选择“不是,没有做到”。

二、问卷调查结论分析

(一)普通话与口才训练课程不受重视

究其原因,一些高职院校重视专业课轻视公共课,功利心太强,人才培养方案中过于突出职业性。为此,一些高职院校采取压缩普通话与口才训练课程课时,甚至随意取消该课程。另外,学生态度不积极、不端正。他们认为步入社会后,普通话与口才训练没有用,觉得“我不说普通话别人也能听懂”,始终认为只有专业课才是吃饭的本领;其次,任课老师自身不重视。普通话与口才训练课程通常是大班上课的形式,上课人数较多,教师难以与学生形成互动,也不利于开展小组讨论和训练实践,所以课堂氛围很难调动。

(二)成绩评定重期末、轻平时

调查发现,虽然普通话与口才训练课程考试多是形成性考试,即结业考试成绩与平时考核成绩按一定比例综合划分,但内部比例分配有失偏颇。在简述“您认为普通话与口才训练课程应采取怎样的考试形式更好(能够高效达成考核目标)”时,大部分同学希望能重视平时成绩,以实践为主,重视技能性考试。不难看出,学生对传统考试“一考定终身”的不认同。从心理因素来说,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基础差,若一次考试结果失利就否定一学期的学习成果,这很容易挫伤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排斥甚至厌烦考试。从客观角度来说,过分注重期末成绩、忽视平时成绩也不客观。随着国家招生政策的变化,高职院校受教育群体即生源多元化的趋势日益明显。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群体都有可能进入高职院校学习。高职生源的多元化会使传统教学模式难以为继,教学改革应更加细致深入,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作为学业成果评价的考核方式更加不能一刀切。

(三)考试内容上识记类和技能类比重不均衡

有14.17%受访者认为,学校考试内容是纯识记类,像中国传统文化、应用写作等科目,必然有一部分知识是需要识记。但像普通话与口才训练之类实用性、实践性强的课程,不需要学生死记硬背知识点,可以采用课堂“情境模拟”等形式开展。如,在面试口才的考核中,就可以由学生自行分组,选择面试官角色或面试者角色,根据本专业设计公司相关岗位的人员招聘,模拟职场面试。老师和小组面试官共同打分作为评价主体,这样更客观、公正。

(四)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未落实到位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时展的产物,它主张把学生放在第一位,以学生作为教育教学的出发点,提升学生潜能,全面促进学生发展。调查发现,在问卷“普通话与口才训练课程考试中,是否体现尊重人之差异性的主体性发展、个性化发展与多元化发展的‘以人为本’的理念”时,有54.21%选择“是的,在这方面做得较好”,这个比例看似过半,但反过来看还有将近一半的学校未曾在考试中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未来,高职院校在培养目标、教学方式甚至校企合作等方面都要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创新与尝试。在涉及到普通话与口才训练这类公共基础课考试时,应根据不同科目设定不同考核方式,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方法,鼓励学生培养积极主动的主体意识,变被动的“要我学”为主动的“我要学”。

三、对策与努力方向

我国正在进行新一轮的产业转型升级,产业对于劳动者的综合能力要求逐步提升,为产业输送人才的高职院校也要在人才培养等方面做出相应的改变,而普通话与口才训练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对高素质技能人才也提出更高要求,不只是需要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更需要练就一种工匠精神。高职院校必须将职业素质、岗位能力拓展以及学生岗位能力提升等贯穿于普通话与口才训练课程教学之中。

(一)考试内容的设置要偏实用、重实践

高职院校应结合当代学生需求开设有利于学生实践运用的课程,在考试内容的设置上,要偏实用、重实践,以实践和就业导向为指引,用新颖的方式考试,力争多元化。可根据普通话与口才训练课程专业的特点,创新实用性的考试方法。比如,将课堂五分钟演讲、模拟辩论赛等作为考核内容。当然,素养的提高在于日常的锻炼,建议学校要多建立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活动平台,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爱好以及特长参与到相关的社团活动中。在活动中与志趣相投者相互交流与探讨,展示和提升自己的能力,这对开发和挖掘学生自身禀赋和潜能有很大帮助。从学生社团走出来的准毕业生,因为老师在课堂上的有意引导和实用知识的偏重,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处理事务游刃有余,大受用人单位好评,对学生找工作面试中问题的回答、面试礼仪方面,也都有很大提升。

(二)成绩管理要更加科学普通话与口才训练课程要将技能

培训与学历教育结合起来。学生参加技能培训、考证也可计入学分,然后按全部应得学分累积。这就提醒高职院校要重视职业证书,以各类相关的等级考试证书代替相应的考试,鼓励学生多参加竞赛,以参加各类竞赛代替相关的普通话与口才训练课程考试。如,学生在跨院辩论赛、我是校园演说家等和课程相关的竞赛中取得一定名次,就可以免修或者少修此学科。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不同学生学习成果之间的认定、转化和积累问题。

(三)尝试创新多元考核评价机制

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课程考核的唯一评价主体,学生的评价结果基本上是由教师一人决定。在以人为本理念的指引下,对评价主体的范围应当适当拓宽。像普通话与口才训练课程就可以融进企业、社会、教师、班级干部,甚至学生自己的评价。可以通过小组考核与实际活动展现学生的团队意识,促进学生多元发展,也可通过活动让大家看到小组成员间的表现,作为考试互评时的依据。综合融进这些评价,对学生最真实的表现才会比较客观、公正。总之,可以尝试通过考试、素质评价、技能测试等多种方式对学习成果进行考核。

四、总结

综上所述,职业教育要开启个性化培养时代,普通话与口才训练课程要坚持以人为本,以树立创新创业的现代职业教育理念为先导,提高对职业教育的认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要与时创新,结合高职院校特色,以实践和就业导向为指引,把普通话与口才训练考试与专业课程相渗透。同时,根据学生兴趣和课程特点,选择更接近实际、更实用的个性化考评,提升学生人文素养,从而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根本目标。

参考文献:

[1]杨晓波,孙春丽,张晓磊.高职教育公共基础课考试现状及改革浅析[J].中国成人教育,2009(22).

[2]向晓岚.关于高等职业教育中公共基础课程教学的思考[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9).

[3]蒋岚.关于高等职业教育院校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教育界,2016(11).

[4]刘红.高等职业教育公共基础课程功能的分析[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4).

[5]杨丽娟,李兴.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下的课程体系建设思考[J].吉首大学学报,2017(2).

作者:赵丽恒 单位:广东南方职业学院创新创业学院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