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社联档案管理部范文

社联档案管理部精选(九篇)

社联档案管理部

第1篇:社联档案管理部范文

1 立法思想

法律的制定必然要受社会背景、经济基础、政治制度、政治思想等多种因素的制约。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美国是资本主义国家,那么,在立法基础上,我国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之上,美国则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上。指导思想方面,我国是马列主义、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结合社会主义法学原则和思想,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结合本国的法学原则和思想。[1]

2 立法目的

我国《档案法》第一条规定了立法目的,“为了加强对档案的管理和收集、整理工作,有效地保护和利用档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侧重于调整国家、集体和个人的档案工作关系,保护国家和集体档案。美国的《联邦档案法》中没有明确规定立法目的,根据美国的社会性质和档案工作特点,我们可以认为美国的档案法律、法规其目的在于调整私人档案社会性与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侧重于保护私人档案和公民对档案的利用权、知情权。

3 立法原则

我国《档案法》第五条规定:“档案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维护档案完整与安全,便于社会各方面的利用”。即统一、保护、服务三个原则。美国《联邦档案法》没有明确规定档案工作原则,但是从对整部法律分析来看,则突显了开放利用、保护知情权、隐私权等公民权利的原则。

1987年制定《档案法》时,我国实行的还是以计划经济为主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计划经济时期存在的全能政府、管制情结等政府优位的思想还很有市场,这些思想不可避免的反映到《档案法》中,影响着《档案法》的立法思想、立法目的和立法原则。

4 法律结构

(一)中国

我国的《档案法》共计六章二十七条,主要规定了档案法的制定目的,档案的定义、档案的保护单位、档案的管理原则、档案机构及其职责、档案的管理要求、档案的利用和公布及法律责任。《档案法》偏重于对档案的收集和保护,注重解决档案行政管理问题。对如何实施《档案法》的具体程序问题,又相应地制定了《档案法实施办法》、《档案管理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这两部法规是以条例的形式颁布。另外,国务院各部门经国家档案局同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各部门经本级人民政府行政管理部门同意,可以指定本系统专业档案的具体管理制度和办法。

根据我国《档案法》第五条、第六条的规定,我国的档案机构是以层次性的集中式管理为主体。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和乡、民族乡、镇政府的档案管理职责。

(二)美国

美国是联邦制国家,各州都有独立的立法权。联邦的档案机构负责管理联邦政府的档案,各州的档案机构负责本地方的档案工作,两者之间既没有纵向的隶属关系,也没有横向的业务关系。美国的档案法规相应地分为联邦机构档案法、非联邦机构档案法和商业机构档案法。商业机构档案法尚未形成比较系统的法律体系,暂不作为论述对象。[2]

联邦机构档案法是由众多法律共同组成。其中,《关于建立国家档案馆的法令》、《国家档案与文件署档案管理法》、《联邦机构档案管理法》、《国家史料和档案委员会法》、《文件管理法》规定了档案机构的设立及职责。《文件处置法》、《联邦档案法》及修正案规定了档案的管理。《国家档案和文件出版管理法》、《信息自由法》、《电子信息自由法》、《隐私权法》规定了档案的利用与公布。《隐瞒、删除或损毁档案处罚法》规定了法律责任。另外,美国针对总统档案的管理制定了专门的《总统图书馆法》。[3]

非联邦机构档案法是美国各州政府参照国家档案与文件署制定的档案管理法律规范和其他标准,来制定的本州档案法规,与联邦机构档案法规有很多共同之处,在此就不一一赘述。

5 对我国的启示

由于我国和美国社会背景、社制度的不同,中美档案法律、法规有着很大的不同。档案的利用价值是其重要价值之一,要在利用中让档案价值最大化,这就牵涉到公众的知情权和隐私权的保护问题。美国的立法思想和立法原则无不体现着对知情权和隐私权的保护,对档案的开放利用,这些是值得我们学习的。美国“做一事立一法”,美国虽然没有一部像我国《档案法》一样的法律起指导作用,但是美国的档案法律与其他相关法律紧密联系,共同构成一个体系,我国在《档案法》修订时也应考虑与《保密法》、《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衔接,避免应用时出现问题。

参考文献

[1]熊文钊:《现代行政法原理》,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2]朱伶杰:,美国的档案法规体系及其特点研究,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39卷,第5期,2011年9月。

[3]朱伶杰:,美国的档案法规体系及其特点研究,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39卷,第5期,2011年9月。

第2篇:社联档案管理部范文

关键词:档案;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3)35-0128-02

档案管理,亦称档案工作,是档案馆(室)直接对档案实体和档案信息进行管理并提供利用服务的各项业务工作的总称,也是国家档案事业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档案管理工作的内容主要由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鉴定、统计和提供利用的活动。包括:档案收集、档案整理、档案价值鉴定、档案保管、档案编目和档案检索、档案统计、档案编辑和研究(见档案文献编纂)、档案提供利用。在当前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情况下,档案管理工作迎来了全新的发展和挑战。社会经济发展越来越离不开档案信息资料的运用,尤其是在经济飞速发展,知识经济突飞猛进的时代,对科技档案的需求不断增长。档案管理工作迎来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问题,主要表现在档案管理意识上、管理技术上和管理制度上。本文以此三问题为阐述核心,并提出相关对策分析,以期对档案工作有所帮助。

1 当前档案管理面临的问题

1.1 案管理意识上:管理与服务

档案管理就其基本性质和主要作用来说,是一项管理性的工作,服务性的工作,政治性的工作。档案管理工作不生产物质财富,档案主要也不由档案管理机构和档案工作人员产生和利用,它是专门负责管理各部门形成的历史文件的一种专业,所以是管理性的工作。并且档案工作的管理属性,一直以来为档案工作部门所推崇。

管理属性也是与档案工作的内容性质有密切的联系,由于档案的内容关系到国家的政治利益和经济利益,所以中外任何国家对档案管理都有一定的保密要求,一部分档案不对外开放,而多数档案则要在规定期满后才开放。基于保密的需要,主管档案的部门往往以行政的角度来看待档案工作,将档案工作作为一个管理工作。同时,就档案管理工作的客体来看,档案是历史的见证,都反映一定的历史事实,不允许任意篡改或修正,需要严格的保存。这些都使得档案工作的管理属性具有正当性。但是,档案部门虽然也研究档案、进行编著等活动,但其目的还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利用需要,仍具有服务性。在社会历史的各个阶段,档案管理工作都必然为一定的经济、政治、文化服务,否则就不会存在,也难以发展。从这里可以看出,档案管理工作不仅仅具有管理的属性,更具有服务的属性。

虽然档案管理工作具有管理和服务的属性,但是目前来看我们档案管理工作仍然偏重余管理,这点可以从“档案管理”这样一个概念名称可见一斑。然而,时至今日,社会形态和经济结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知识经济时代来临,互联网改变了生活。人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的年代,社会生活的各方面对信息的需要极为迫切,尤其是以知识产权为代表的知识经济,对各种科技档案的需求尤为急切。社会经济发展对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要求在档案管理工作的意识上表现为,档案工作以服务为主。而目前档案管理工作仍然突出管理的属性。这点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相矛盾。这个也是当前档案管理工作所面临的一个问题。

1.2 档案管理技术上:互联网化

档案管理工作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为了能够安全、快捷和长久保存档案的需要,档案管理工作在技术上会采取一些特定的技术手段。传统的档案管理技术上采用的仍然是以纸质文档资料为主的技术手段,有些地方的档案管理工作仍然采用卡片文字检索目录,效率低下。同时,基于以纸质文档为主的档案管理技术,使得档案的传播效率低下。有些档案管理机构对一些珍贵的档案资料,以保存为由长期库存,与世隔绝。虽然这样做能够较为安全的保护档案,但是极大的阻碍的档案信息的传播。互联网极大地改变了当今社会的形态和经济发展。对档案管理工作而言,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电子信息化技术极大的方便了档案管理工作和档案信息的传播。以电子信息化技术为代表的互联网技术,使得档案的载体发生了变化、档案的分类、档案的接受保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档案的载体上,原来由纸质为主转变为现在的电子化文档。通过计算机和各种扫描设备,将纸质文档转换成电子文档形式。而电子文档的保存和传输远比纸质文档较纸质文档更为快捷方便。在档案的分类上旧有的关于文书档案、科技档案、产品档案、基建档案、会计档案、人事档案等传统分类方案将被打破,取而代之以信息集成系统中各个管理模块、流程的设置。一份完整的档案信息分散在几个管理系统中,计算机依照规定指令根据工作目标随时设立和调整类目。电子文档的出现使得档案管理工作者必须在产生电子文件的源头进行档案的监督指导职能。面对互联网化的影响,档案工作者必须掌握各种信息化技术手段,学会对电子文档真伪的辨别技术,同时必须面对电子档案容易泄密的和防止黑客损毁电子档案的危险。

1.3 档案管理制度上:法制化和标准化

档案管理工作最基本的要遵循集中统一管理国家档案的原则。集中统一指国家全部档案要由国家设立的各级各类档案保管机构分别集中保存,并制定统一的法规进行管理。档案管理工作的内在要求决定了,档案管理工作必须实行法制化,尤其是在当今信息化的档案管理环境中更是如此。虽然档案管理工作在制度层面上已经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为代表的立法和部门规章,但是目前的档案管理工作中法制建设仍然落后于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口大量迁移,档案工作遇到了各种新的问题,而在全国层面上缺乏全国适用的相关法律、法规,在遇到具体问题上,各地采取各自为政的方式制定档案管理的制度。显然,此种方法能够解决某地当前所遇到的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但是在全国一盘棋的局面下,此种做法实为各自为政、画地为牢。而档案工作必须遵守统一性的要求。这个是档案管理制度上遇到的再一个问题。

在档案管理互联网化的背景下出现了档案管理的标准化问题。在档案管理的信息化过程中,大量使用计算机辅助实现档案的电子化,而计算机软件研制大大落后于硬件的发展,远不适应各方面存储的需要,具体的表现就是档案管理部门采用的软件不同,纸质档案转换成电子档案后所形成的最后格式,各不相同。并且即使是采用了相同的软件转换格式,在档案系统方面仍然是标准化各异。各个地方采取档案系统各地区之间、单位之间不使用统一的软件,势必会影响到互相之间的利用以及全国的联网。标准的不同,必定影响到档案的利用。

2 解决当前档案管理问题的对策

2.1 树立档案管理工作的服务意识

2.1.1 树立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

树立档案管理的服务意识,首要的是要让档案管理从业人员梳理服务意识。服务意识的树立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自我完成的,需要加大对从业人员的培训。通过长期的培训,不断的强化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服务人员的服务意识树立起来了,档案管理工作中重管理轻服务的问题便迎刃而解。

2.1.2 对档案进行筛选扩大公众开放档案范围

档案管理中无法有效的开展服务,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目前馆藏的档案相当大一部分是不对外开放的,仍然处于保密状态。这些处于保密状态的档案往往本身已经不具有保密的价值了,但是仍然按照计划经济时代的思维惯性,使得这些对社会大众具有极大价值的档案无法公开。因此,非常有必要对目前的库存档案进行梳理筛选,扩大对公众开放的档案的范围,最大限度的满足社会公众的需要。

2.1.3 完善档案机构的服务硬件设施

目前档案管理工作的硬件设施偏重于保存,在档案馆的建设上更多的考虑的是如何长久保存,而忽视了向社会公开,在硬件建设上直接的体现就是对公众服务的场地和设施严重不足。应当晚上档案机构的硬件设施,方便广大社会公众查阅档案。

2.2 积极面对档案电子化的发展趋势

2.2.1 加大对从业人员的电子化技术培训提高其科技素质

档案管理工作的根本在于从业人员,面对电子信息化的趋势,档案工作解决电子信息化的问题必须提高从业人员的电子信息化的素质。只有从业人员具有较高的电子信息化技术水平,才能解决在档案互联网电子信息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如前文所述的保密、保存等问题。

2.2.2 加大预算运用成熟的信息化技术

目前档案管理中的电子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从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保存到档案的、研究等,都离不开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尤其是在互联网背景下,档案管理系统离不开先进成熟的信息化技术。因此应当加大预算,运用成熟先进的信息化技术,防止档案的泄密,使得电子档案能够长久保存。

2.3 加强档案管理工作的法制化和标准化建设

2.3.1 加强法制化建设制定相关法律法规

档案是社会大众的共有财富,目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得到社会的认可,社会各界对档案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好的为社会公众提供档案服务是档案工作者的重大任务,面对汗牛充栋的档案文献,如何管理,如何运用,都需要有详细的制度建设。目前我国的档案管理法制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新的情况下,如何界定档案的法律地位,如何更好的保护档案所有人、知识产权人的利益,仍然需要从制度层面上予以规定。因此应当加强档案管理工作的法制化建设,不断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做好与其他法律规范的衔接工作,使得档案管理工作在法治的范畴内进行。

2.3.2 建立全国统一的档案管理标准

由于电子信息技术在档案管理中普及,电子档案的标准问题成为档案管理工作中的不可忽视的内容。鉴于各地档案管理中杂乱的电子档案标准,应当由国家档案局从全国层面上制定电子档案的国家标准,消除地区、行业之间的电子档案的标准差异,方便档案的保存、公开和利用。

参考文献:

[1] 曹锋.当前档案管理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民营科技,2013,(5).

[2] 刘淑敏.浅谈目前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1,(17).

第3篇:社联档案管理部范文

[关键词]现代信息化;网络环境;档案管理;创新服务

中图分类号:F27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1-0354-01

一、信息化创新服务手段

1.建立档案馆(室)网页,开展信息化利用服务。随着档案馆(室)内部局域网的建立,档案部门将充分利用企事业单位的网站制作自己的网页,积极组织上网数据和信息,使档案管理服务系统联上企事业单位网站,实现档案信息的网上检索,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当前,国内许多单位档案馆(室)利用互联网开展的网上服务,已成为为社会和单位提供档案利用服务的一种重要形式。档案工作者要以网站为基础,进一步加快档案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尤其是电子文件全文数据库建设,在网站上实现电子文件的实时管理与利用,实现档案信息资源数字化、数据库化,档案信息服务利用网络化,档案管理工作自动化,档案信息管理法制化。如:输入目录管理数据库,在网上公开部分档案目录,方便查询检索;档案棺(室)与宣传部门密切配合,可以将本单位重大活动中形成的新闻录像档案数字化并及时归档,建立数字化视频档案数据库,以便于宣传和利用。

2.建立“电子文件(档案)数据管理中心”。档案馆(室)与企事业单位信息管理部门可加强密切配合,建立“电子文件(档案)数据管理中心”。该中心设在企事业单位档案馆(室),是企事业单位信息资源库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子文件(档案)数据管理中心集中管理网站内各单位的归档电子文件,并在网站上提供有限制性或非保密电子文件查询、利用服务,实现电子文件信息资源共享。其优点是覆盖面广,内容丰富,利用率高。

3.电子文件的自动上传收集。目前在单机上形成的电子文件的收集工作,已成为档案管理部门不容忽视的问题。与传统纸质档案收集有很大差异的是,许多电子文件的形成通过下载和上传就完成了,因此,档案部门可以改变传统工作模式,在网页上建立电子文件自动上传的工作窗口,在第一时间将其收集到,并在档案馆(室)的服务器上归档。

例如:为了方便下级或管理部门、互联网上用户通过网站传送自己单位非保密的档案全文,档案馆(室)自行开发了“电子文件全文自动上传归档系统”。该软件可以利用身边联入网站的计算机,足不出户就可将电子文件全文自动上传到档案服务器归档,而不需跑到档案馆(室),也不必交任何光盘或软盘。

4.开展在线服务。传统的档案利用方式,如到档案部门利用档案、参加档案展览、阅读档案复制件或公布件,特别是到档案部门利用档案原件的方式,在信息化时代里必然要发生变化,至少是部分变化。社会的全面信息化改变了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的环境,使人们更注重信息的时效性,希望通过信息系统、信息网络及时准确地获得多种信息。因此,被动的、手工式的档案提供利用方式必然逐步被主动的、现代化的档案服务方式所代替。

档案部门可以在网页上通过汇编相应的专题、提供数据库查询、电子信箱等服务方式,让利用者与档案馆(室)利用电子邮件在网上进行快速通讯,进行信息交流,回答服务对象对档案材料真实性与保存价值的咨询,提供查询和资信服务。

5.开展现行文件阅览服务。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到档案馆(室)查阅党政机关及有关部门制定的文件的人员逐年增多。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后,公民出于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投资兴业等需要,希望能够更加便捷地了解到有关政策信息。为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进一步转变工作职能,提高工作效率,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联系,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湖北省档案局要求2003年全省各级综合档案馆(室)全部建立现行文件服务中心,要求全省各部门、各单位率先向各级档案馆(室)送交现行文件资料,并要求各级档案馆(室)做好现行文件资料的接收工作,搞好现行文件资料的阅览服务。

二、拓展服务领域

1.信息服务的社会化、多主体。由主要为企事业单位内的对象服务转化为社会全方位服务,已成为档案管理者的共识。这是因为档案部门既要面对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一切社会活动中利用或可能利用档案信息的组织和个人,又要针对性地为特殊利用者提供特定服务。信息化社会中,人们对各类信息的需求日益迫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从事的科学研究和生产建设、行政管理活动变得越加复杂,越离不开信息服务。对档案信息的单一需求必然将被对档案、文件、图书、情报检索资料的综合需求所代替。

2.兴办服务实体,发展档案产业。处于信息化社会的今天,从信息资源开发的角度看,档案人员不再单纯是档案的保管员,还应是档案信息财富的拥有者和提供者;档案馆(室)也不再是单纯的收藏机构,还是档案信息的聚集中心、交流中心和信息技术的用户。知识经济时代档案馆(室)的改革创新方向就是走信息化道路,在为社会提供档案信息服务的基础上,创建档案信息服务产业,建立以档案信息搜集、加工、贮存、检索、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工作实体。

对于档案信息的开放和开发,档案工作者应当树立服务意识和产业意识,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主动出击。如在汇编专题信息方面:开发科技信息,帮助企业引进开发先进技术产品;开发经济信息,为企业结构调整服务;开发市场信息,为企业提供营销机会;开发法律信息,为企业维护合法权益服务;开发房地产信息,为城市改造和建设服务等。

第4篇:社联档案管理部范文

当前档案工作者的重要使命就是开发和利用档案信息资源,不断创新档案服务机制,积极主动地为经济建设主战场服务,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要通过计算机网络为用户提供服务,并加强各项事务管理,促使档案管理现代化。一、创新服务手段1.建立档案馆(室)网页,开展网上利用服务。随着档案馆(室)内部局域网的建立,档案部门将充分利用企事业单位的网站制作自己的网页,积极组织上网数据和信息,使档案管理服务系统联上企事业单位网站,实现档案信息的网上检索,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目前,国内许多单位档案馆(室)利用互联网开展的网上服务,已成为为社会和单位提供档案利用服务的一种重要形式。档案工作者要以网站为基础,进一步加快档案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尤其是电子文件全文数据库建设,在网站上实现电子文件的实时管理与利用,实现档案信息资源数字化、数据库化,档案信息服务利用网络化,档案管理工作自动化,档案信息管理法制化。如:输入目录管理数据库,在网上公开部分档案目录,方便查询检索;档案棺(室)与宣传部门密切配合,可以将本单位重大活动中形成的新闻录像档案数字化并及时归档,建立数字化视频档案数据库,以便于宣传和利用。2.建立“电子文件(档案)数据管理中心”。档案馆(室)与企事业单位信息管理部门可加强密切配合,建立“电子文件(档案)数据管理中心”。该中心设在企事业单位档案馆(室),是企事业单位信息资源库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子文件(档案)数据管理中心集中管理网站内各单位的归档电子文件,并在网站上提供有限制性或非保密电子文件查询、利用服务,实现电子文件信息资源共享。其优点是覆盖面广,内容丰富,利用率高。3.电子文件的自动上传收集。目前在单机上形成的电子文件的收集工作,已成为档案管理部门不容忽视的问题。与传统纸质档案收集有很大差异的是,许多电子文件的形成通过下载和上传就完成了,因此,档案部门可以改变传统工作模式,在网页上建立电子文件自动上传的工作窗口,在第一时间将其收集到,并在档案馆(室)的服务器上归档。例如:为了方便下级或管理部门、互联网上用户通过网站传送自己单位非保密的档案全文,档案馆(室)自行开发了“电子文件全文自动上传归档系统”。该软件可以利用身边联入网站的计算机,足不出户就可将电子文件全文自动上传到档案服务器归档,而不需跑到档案馆(室),也不必交任何光盘或软盘。4.开展在线服务。传统的档案利用方式,如到档案部门利用档案、参加档案展览、阅读档案复制件或公布件,特别是到档案部门利用档案原件的方式,在信息化时代里必然要发生变化,至少是部分变化。社会的全面信息化改变了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的环境,使人们更注重信息的时效性,希望通过信息系统、信息网络及时准确地获得多种信息。因此,被动的、手工式的档案提供利用方式必然逐步被主动的、现代化的档案服务方式所代替。档案部门可以在网页上通过汇编相应的专题、提供数据库查询、电子信箱等服务方式,让利用者与档案馆(室)利用电子邮件在网上进行快速通讯,进行信息交流,回答服务对象对档案材料真实性与保存价值的咨询,提供查询和资信服务。5.开展现行文件阅览服务。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到档案馆(室)查阅党政机关及有关部门制定的文件的人员逐年增多。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后,公民出于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投资兴业等需要,希望能够更加便捷地了解到有关政策信息。为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进一步转变工作职能,提高工作效率,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联系,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湖北省档案局要求2003年全省各级综合档案馆(室)全部建立现行文件服务中心,要求全省各部门、各单位率先向各级档案馆(室)送交现行文件资料,并要求各级档案馆(室)做好现行文件资料的接收工作,搞好现行文件资料的阅览服务。二、拓展服务领域1.信息服务的社会化、多主体。由主要为企事业单位内的对象服务转化为社会全方位服务,已成为档案管理者的共识。这是因为档案部门既要面对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一切社会活动中利用或可能利用档案信息的组织和个人,又要针对性地为特殊利用者提供特定服务。信息化社会中,人们对各类信息的需求日益迫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从事的科学研究和生产建设、行政管理活动变得越加复杂,越离不开信息服务。对档案信息的单一需求必然将被对档案、文件、图书、情报检索资料的综合需求所代替。2.兴办服务实体,发展档案产业。处于信息化社会的今天,从信息资源开发的角度看,档案人员不再单纯是档案的保管员,还应是档案信息财富的拥有者和提供者;档案馆(室)也不再是单纯的收藏机构,还是档案信息的聚集中心、交流中心和信息技术的用户。知识经济时代档案馆(室)的改革创新方向就是走信息化道路,在为社会提供档案信息服务的基础上,创建档案信息服务产业,建立以档案信息搜集、加工、贮存、检索、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工作实体。对于档案信息的开放和开发,档案工作者应当树立服务意识和产业意识,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主动出击。如在汇编专题信息方面:开发科技信息,帮助企业引进开发先进技术产品;开发经济信息,为企业结构调整服务;开发市场信息,为企业提供营销机会;开发法律信息,为企业维护合法权益服务;开发房地产信息,为城市改造和建设服务等。3.加强横向联合,实现信息资源共享。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人类的知识和信息总量在急剧增长,面对浩瀚繁杂的文献情报,任何一个文献部门都不可能将所有知识和信息全部加以收集、整理、加工、保存和利用。因此,必须打破档案、图书、情报等部门各自为政的局面,建立一个完整的社会信息系统,实行一体化管理,充分发挥整体优势。而建立联合目录,实行资源共享,正是建立社会信息系统的前提条件和核心内容之一。建立联合目录是用统一的著录格式和编排,联合报道两个或两个以上档案馆、图书馆(室)馆藏的档案目录。实现资源共享能使档案、图书、情报等文献部门相互分享各自的资源,使利用者很方便地获得更多、更广泛的知识、信息、情报。通过建立联合目录,形成网络,实现资源共享,使各文献部门充分挖掘资源潜力,实现文献资源互补,提高馆(室)藏资源利用率,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和浪费,因而也可有效地缓解存储空间拥挤、人员及资金紧张等矛盾,并有利于各级各类档案馆、图书馆(室)馆藏朝着有侧重、有特色、专业化、系统化的方向发展,更好地满足社会多方面的需要。4.注重“反馈”,深层次开发档案信息。反馈方法在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反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分析研究,可以提高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科学性、合理性、系统性。例如,产品经过用户使用之后,能否适应需要、哪些需要改进等,这是检验企业为适应市场需求而采取的改革措施是否成功的关键,也是对产品质量作出的评价。通过对产品质量的反馈材料进行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企业进行自我调节,评判自身,检查企业产品改进的目标是否已达到、已经做了些什么、还应做些什么等。

第5篇:社联档案管理部范文

[关键词]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及就业;档案管理

长期以来,不少单位以及企业在招聘的时候存在着就业歧视,不仅体现在男女就业不公平,残疾人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在就业上问题上也是同样遭受了很多不公平的待遇。随着我国十的胜利召开,国家对残疾人有更多的优惠政策以及人文关怀。这也对残疾人就业培训工作的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各级残联单位应该尽快建立起完善的残疾人就业技能培训工作档案。这不仅关系残疾人自身利益,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档案管理,对残疾人的工作进行一些跟踪了解,更好的了解残疾人就业遇到的实实在在的困难。然后通过有目的性的培训,引导残疾人就业,甚至是走上创业之路。

一、目前残疾人档案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

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推算,中国目前各类残疾人总数为8296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6.34%。如果按三口之家算,平均下来5个家庭中就会有一个家庭中有残疾人。残疾人数量多,目前全国各级残联的管理工作人员特别少,为残疾人建立档案没有专门的工作人员,为了减轻自己的工作量,不少单位只是对他们进行一个简单的登记记录,残疾人档案管理处于粗放式的管理方式。从1991年开始,每年五月第三个星期日,为全国助残日,各级残联也会举行相应的活动,这部法律实施超过20多年了,但是不少残疾人并不知晓。各级残疾单位举行一些就业培训的时候,很多人可能并不知道,也有一些人因为自卑不愿意接触社会,而残联只对前来登记的残疾人进行登记管理,没有对所有的残疾人进行有效的登记,残疾人的整体就业率情况也无从知晓。这也给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挑战。

二、残疾人技能培训就业档案管理的必要性

关爱残疾人是一个国家进步、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我国残疾人口基数大。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残疾人事业也得到了发展,但是整体状况的管理工作还需进一步加强,建立残疾人技能培训就业档案有利于残疾人事业的快速发展。残疾人培训就业档案能让我们更直观的了解残疾人的就业现状、就业需求,便于相关残联单位针对残疾人的特点开展残疾人职业培训来提高残疾人劳动技能,提高残疾人的就业率。有利于建立完善的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建立残疾人参加社会保险制度,改善对残疾人的服务,健全残疾人服务体系。

三、如何加强残疾人技能培训就业档案管理

(一)残疾人管理部门提高档案管理意识

各级单位要重视残疾人培训就业档案管理,残疾人档案涉及了残疾人各个方面:就业档案、培训档案、残疾证、健康档案等,加强对档案的管理能够方面残联日后对这些培训人员进行跟踪,也方面工作人员的查询。为了加强残联工作人员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政府部门应该把档案管理工作纳入年度残联单位的考核目标上,让他们从心里上重视。

(二)残联向社会各界加强对残联的宣传力度

定期组织各级残联的管理部门以及工作人员进社区、下乡对残疾人一些基本权利进行宣传,让他们了解国家相关政策,从而打消心里的疑虑,积极参加社会活动中来。为了建立完整的档案系统,工作人员要做摸底调查,对残疾人的家庭情况、残疾等级、以及心里特点、就业意向、技能特征等进行了解登记。

(三)利用电子计算机建立残疾人就业培训系统

随着电脑的普及,无论是家庭还是办公,慢慢的走向自动化、网络化,这也给残疾人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便利。各级政府和单位在网上都有属于自己的网站,国家政策信息也会定期在网上公布,企业单位招聘信息动态也能够即时了解,这也给残疾人就业提供了及时有效的帮助。最重要的是,利用网络,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可以把残疾人的就业信息以及相关技能在网络的有关平台进行展示,方便各用人单位进行查找,这样能够增加残疾人就业的机会。

(四)提高残疾人职业培训就业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管理水平

定期组织残疾人培训就业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举办相关的座谈交流会,大家在会议上就工作中遇到的一些具体问题,进行讨论,然后提出解决的办法;同时如果有哪些单位对档案管理工作做得比较好的,也可以在会上进行推广,让更多的人在工作中能够利用先进的管理方法,提高大家工作的效率。建立完善的残疾人档案管理制度,制定管理规则,可依据档案部门的《归档文件管理规则》,结合残疾人培训就业工作的实际需求建立《残疾人就业信息档案制》,确定档案管理范围、划分保管期限,从而科学有效的管理。

(五)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就业档案的资金投入

各级政府部门以及财政单位每年对县市单位的残联下拨残疾人就业管理保障金,设置相关的管理档案工作岗位,给予一定的工资标准,由专人进行统一管理;或者可以进行一些培训,聘请残疾人自己去管理自己的档案。这样不仅能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而且也解决了一部分残疾人的就业问题。如果没有物力以及人力的保障,加强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就业档案的管理只是一句空话。

结语

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就业档案管理工作关系着社会主义社会公平和公正,也是残联等相关部门服务残疾人就业的重要手段和载体。因此各级残疾人管理部门必须要重视这项工作,树立管理的意识,加强对残疾人就业档案的监督管理,确保残疾人就业档案资料完整,更好地服务于广大残疾人。

第6篇:社联档案管理部范文

【关键词】新形势;档案;创新;服务

一、从服务手段上革新

建立档案馆(室)网页,开展网上利用服务。随着档案馆(室)内部局域网的建立,档案部门将充分利用企事业单位的网站制作自己的网页,积极组织上网数据和信息,使档案管理服务系统联上企事业单位网站,实现档案信息的网上检索,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国内许多单位档案馆(室)利用互联网开展的网上服务,已成为为社会和单位提供档案利用服务的一种重要形式。档案工作者要以网站为基础,进一步加快档案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尤其是文件全文数据库建设,在网站上实现电子文件的实时管理与利用,实现档案信息资源数字化、数据库化,档案信息服务利用网络化,档案管理工作自动化,档案信息管理法制化。如:输入目录管理数据库,在网上公开部分档案目录,方便查询检索;档案棺(室)与宣传部门密切配合,可以将本单位重大活动中形成的新闻录像档案数字化并及时归档,建立数字化视频档案数据库,以便于宣传和利用。

建立“电子文件(档案)数据管理中心”。档案馆(室)与企事业单位信息管理部门可加强密切配合,建立“电子文件(档案)数据管理中心”。该中心设在企事业单位档案馆(室),是企事业单位信息资源库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子文件(档案)数据管理中心集中管理网站内各单位的归档电子文件,并在网站上提供有限制性或非保密电子文件查询、利用服务,实现电子文件信息资源共享。其优点是覆盖面广,丰富,利用率高。

电子文件的自动上传收集。目前在单机上形成的电子文件的收集工作,已成为档案管理部门不容忽视的。与传统纸质档案收集有很大差异的是,许多电子文件的形成通过下载和上传就完成了,因此,档案部门可以改变传统工作模式,在网页上建立电子文件自动上传的工作窗口,在第1时间将其收集到,并在档案馆(室)的服务器上归档。例如:为了方便下级或管理部门、互联网上用户通过网站传送自己单位非保密的档案全文,档案馆(室)自行开发了“电子文件全文自动上传归档系统”。该软件可以利用身边联入网站的计算机,足不出户就可将电子文件全文自动上传到档案服务器归档,而不需跑到档案馆(室),也不必交任何光盘或软盘。

开展在线服务。传统的档案利用方式,如到档案部门利用档案、参加档案展览、阅读档案复制件或公布件,特别是到档案部门利用档案原件的方式,在信息化里必然要发生变化,至少是部分变化。社会的全面信息化改变了人们工作、和生活的环境,使人们更注重信息的时效性,希望通过信息系统、信息网络及时准确地获得多种信息。因此,被动的、手工式的档案提供利用方式必然逐步被主动的、现代化的档案服务方式所代替。

档案部门可以在网页上通过汇编相应的专题、提供数据库查询、电子信箱等服务方式,让利用者与档案馆(室)利用电子邮件在网上进行快速通讯,进行信息交流,回答服务对象对档案材料真实性与保存价值的咨询,提供查询和资信服务。

开展现行文件阅览服务。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到档案馆(室)查阅党政机关及有关部门制定的文件的人员逐年增多。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后,公民出于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投资兴业等需要,希望能够更加便捷地了解到有关政策信息。为适应新形势要求,进一步转变工作职能,提高工作效率,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联系,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二、从服务领域上扩展

信息服务的化、多主体。由主要为企事业单位内的对象服务转化为社会全方位服务,已成为档案管理者的共识。这是因为档案部门既要面对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一切社会活动中利用或可能利用档案信息的组织和个人,又要针对性地为特殊利用者提供特定服务。信息化社会中,人们对各类信息的需求日益迫切。随着技术的,人们从事的科学和生产建设、行政管理活动变得越加复杂,越离不开信息服务。对档案信息的单1需求必然将被对档案、文件、图书、情报检索资料的综合需求所代替。

兴办服务实体,发展档案产业。处于信息化社会的今天,从信息资源开发的角度看,档案人员不再单纯是档案的保管员,还应是档案信息财富的拥有者和提供者;档案馆(室)也不再是单纯的收藏机构,还是档案信息的聚集中心、交流中心和信息技术的用户。知识档案馆(室)的改革创新方向就是走信息化道路,在为社会提供档案信息服务的基础上,创建档案信息服务产业,建立以档案信息搜集、加工、贮存、检索、服务为主要的工作实体。对于档案信息的开放和开发,档案工作者应当树立服务意识和产业意识,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主动出击。如在汇编专题信息方面:开发信息,帮助引进开发先进技术产品;开发经济信息,为企业结构调整服务;开发市场信息,为企业提供营销机会;开发信息,为企业维护合法权益服务;开发房地产信息,为城市改造和建设服务等。

第7篇:社联档案管理部范文

关键词:网络;新形式;档案管理;创新服务

一、从服务手段上来革新

(一)建立档案馆(室)网页,开展网上利用服务。随着档案馆(室)内部局域网的建立,档案部门将充分利用企事业单位的网站制作自己的网页,积极组织上网数据和信息,使档案管理服务系统联上企事业单位网站,实现档案信息的网上检索,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档案工作者要以网站为基础,进一步加快档案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尤其是文件全文数据库建设,在网站上实现电子文件的实时管理与利用,实现档案信息资源数字化、数据库化,档案信息服务利用网络化,档案管理工作自动化,档案信息管理法制化。

(二)建立“电子文件(档案)数据管理中心”。档案馆(室)与企事业单位信息管理部门可加强密切配合,建立“电子文件(档案)数据管理中心”。该中心需设在企事业单位档案馆(室),是企事业单位信息资源库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子文件(档案)数据管理中心集中管理网站内各单位的归档电子文件,并在网站上提供有限制性或非保密电子文件查询、利用服务,实现电子文件信息资源共享。其优点是覆盖面广,丰富,利用率高。

(三)电子文件的自动上传收集。目前在单机上形成的电子文件的收集工作,已成为档案管理部门不容忽视的。与传统纸质档案收集有很大差异的是,许多电子文件的形成通过下载和上传就完成了,因此,档案部门可以改变传统工作模式,在网页上建立电子文件自动上传的工作窗口,在第一时间将其收集到,并在档案馆(室)的服务器上归档。例如:为了方便下级或管理部门、互联网上用户通过网站传送自己单位非保密的档案全文,档案馆(室)自行开发了“电子文件全文自动上传归档系统”。该软件可以利用身边联入网站的计算机,足不出户就可将电子文件全文自动上传到档案服务器归档,而不需跑到档案馆(室),也不必交任何光盘或软盘。

(四)开展在线服务。社会的全面信息化改变了人们工作、和生活的环境,使人们更注重信息的时效性,希望通过信息系统、信息网络及时准确地获得多种信息。因此,被动的、手工式的档案提供利用方式必然逐步被主动的、现代化的档案服务方式所代替。档案部门可以在网页上通过汇编相应的专题、提供数据库查询、电子信箱等服务方式,让利用者与档案馆(室)利用电子邮件在网上进行快速通讯,进行信息交流,回答服务对象对档案材料真实性与保存价值的咨询,提供查询和资信服务。

二、服务领域上的扩展

(一)信息服务的化、多主体。由主要为企事业单位内的对象服务转化为社会全方位服务,已成为档案管理者的共识。这是因为档案部门既要面对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一切社会活动中利用或可能利用档案信息的组织和个人,又要针对性地为特殊利用者提供特定服务。信息化社会中,人们对各类信息的需求日益迫切。

(二)兴办服务实体,发展档案产业。处于信息化社会的今天,从信息资源开发的角度看,档案人员不再单纯是档案的保管员,还应是档案信息财富的拥有者和提供者;档案馆(室)也不再是单纯的收藏机构,还是档案信息的聚集中心、交流中心和信息技术的用户。知识档案馆(室)的改革创新方向就是走信息化道路,在为社会提供档案信息服务的基础上,创建档案信息服务产业,建立以档案信息搜集、加工、贮存、检索、服务为主要的工作实体。

(三)加强横向联合,实现信息资源共享。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人类的知识和信息总量在急剧增长,任何一个文献部门都不可能将所有知识和信息全部加以收集、整理、加工、保存和利用。因此,必须打破档案、图书、情报等部门各自为政的局面,建立一个完整的社会信息系统,实行一体化管理,充分发挥整体优势。而建立联合目录,实行资源共享,正是建立社会信息系统的前提条件和核心内容之一。通过建立联合目录,形成,实现资源共享,使各文献部门充分挖掘资源潜力,实现文献资源互补,提高馆(室)藏资源利用率,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和浪费,因而也可有效地缓解存储空间拥挤、人员及资金紧张等矛盾,并有利于各级各类档案馆、图书馆(室)馆藏朝着有侧重、有特色、专业化、系统化的方向发展,更好地满足社会多方面的需要。

三、在管理理念上变革

(一)档案资源实行市场化管理,有利于档案“共存共享”的实现。档案资料是社会发展的“记录仪”,有着“鉴往知来”、服务当代、惠及后世的重要价值,是不能再生的信息资源。实行档案资源市场化管理,能有效地增强人们保护档案的意识,完善档案共享机制,实现档案的真正价值

(二)档案资源实行市场化管理,有利于档案的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是反映历史的一面“镜子”,其有效地开发利用,有助于人们“鉴古知今”。

(三)档案资源实行市场化管理,有利于档案事业的健康发展。一方面档案数据库需得到社会的支持,将社会各行各业的档案信息汇拢起来,不断充实和丰富库存资源;另一方面,社会各界也需要得到档案数据库的支持,为其提供方方面面原始的详实资料。二者的相互依赖的关系,为档案资源实行市场化管理提供了客观条件,可以为解决档案经费不足的困难开拓出一条新路。

四、机关档案服务创新的主要任务

(一)进一步强化档案资源建设在档案服务创新中的基础地位,把档案收好、管好、用好。用是根本,管是手段,收是基础。因此,立馆之基在于档案资源建设,档案服务之基更在于档案资源建设。正因为档案资源建设在档案服务创新工作中具有基础性的地位,也就决定了要进一步深化档案资源建设抓源头的监管理念,聚焦机关重大活动、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点建设项目、重大科研课题、重要工作和重要人物等方面不同载体档案的监管工作,全面推进常规归档与即时归档的相结合,为机关历史站好岗,为机关今天服好务,为机关明天积累好精神财富。

(二)馆藏档案数字化是机关档案服务创新的基础建设。馆藏档案数字化的主要目的是方便利用和保护档案。馆藏档案数字化已不再是一个理论探索问题,而是一个如何创造条件,抢抓机遇,力争支持,这是机关档案服务创新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建设任务。

(三)努力培养造就一支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是档案服务创新的根本保障。机关档案部门仍然是一个弱势群体,也是一个弱势部门。究其原因,关键在于人才,关键在是否有所作为。我们在具有忧患意识的同时,还要苦练内功,更新理念,努力探索档案服务创新之路。不能得过且过,小富即安。只有人才兴馆强室,才能实现逆境中崛起;只要有一支档案服务创新团队,机关档案工作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因此,要坚持有计划地培养和引进高学历、高层次的档案服务创新人才。

总之,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已是必然的发展趋势。因此,每一位档案工作者都要有紧迫感,努力学习和掌握现代科学知识,把档案管理提升到一个全新的水平。

第8篇:社联档案管理部范文

一、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取得明显成绩

2008年,国家档案局、民政部、农业部印发了《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我市对此高度重视,积极组织学习和贯彻落实。市档案局、市民政局、市农委联合转发了《意见》,结合我市实际,提出了工作要求;并联合印发了《北京市村级档案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强我市村级档案的规范化管理。国家档案局、民政部、农业部在2010年又印发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实施办法》。我市进行了认真学习,并按照要求,确定了昌平区、平谷区作为我市示范县活动的试点单位,同时以示范县验收标准为工作标准,全面指导全市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开展。经过努力,昌平区已于2011年通过了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区领导小组的验收,成为全国第一批、我市第一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区;平谷区目前正在积极开展示范区创建的各项准备工作;其他涉农区县也以创建工作为契机,以示范县验收标准为目标,努力提高档案工作的整体水平。创建工作开展以来,全市档案工作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农村档案工作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近年来,各级党委和政府对农村档案工作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在组织、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了更多的保障。市和区县档案局被列入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等工作的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为农村档案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组织保障;档案工作被列入市和部分区县的农业发展专项规划、新农村建设折子工程等文件,昌平、平谷、门头沟区委和延庆县委将档案工作列入对乡镇村的检查、考核内容,为农村档案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政策和制度保障;昌平、海淀、大兴、延庆、密云等区县政府为农村档案工作拨付资金或配备设施设备,为农村档案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物质保障。尤其是昌平,在2010-2011年度,区委、区政府投资415万元为全区17个镇街、304个村配备了数码相机、计算机、空调等设施设备,极大地改善了镇、村档案室的办公条件。这些措施有力地保障了农村档案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认真履职,农村档案工作指导服务力度不断加大

市和区县档案局采取多种方式推动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开展。通过制定村级档案管理办法、农村档案工作考核标准等文件,统一指导、检查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建立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村,通过组织观摩学习、召开经验交流会等方式,以点带面、典型引领,推进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全面开展;通过开通网络语音、视频指导,将档案培训课件、业务标准规范上传网络共享等方式创新农村档案工作指导方式;通过组织农村档案员集中培训、到各乡镇村进行按需培训、开展专项工作培训等多种培训方式有效提高村级档案员业务水平,2008年以来全市涉农区县培训档案员共计约1.5万人次。

针对农村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主动开展档案服务工作。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大兴、通州、顺义、昌平、房山等区县档案局加强对50个市级挂账村档案工作的指导并对拆迁情况进行拍摄,其他区县档案局也开展了对拆迁村的主动记录工作,完整留存城乡一体化建设历史记忆;房山、平谷、通州、怀柔、密云等区县档案局开展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建档工作的指导;平谷区档案局指导乡镇开展“一乡一品”试点,建立乡镇特色档案;朝阳区档案局加强对农村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储备等工作档案管理的指导。

大力丰富馆藏资源,更好地为农民服务。确定涉农专业档案接收范围,全面接收各类涉农档案。至2011年底,各涉农区县档案馆已接收宅基地、个人建房、农业普查、农业区划、土地承包等十余类共计75万余卷件涉农档案进馆,为农民利用档案提供了资源保障;昌平、海淀区档案局建立了“三农信息”专栏,上传涉农的政策文件、技术信息、开放档案目录等内容,平谷区档案局开发了“平谷区农村档案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在线提供开放档案目录及全文检索、预约查档等内容,为农民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服务。

(三)涉农部门协调配合,农村档案工作呈现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

市、区县农委、民政局等涉农部门与档案部门积极配合,在开展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村务公开、农村“两委”换届、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工作中,都对文件材料收集、保管、移交等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共同制定相关工作档案管理办法;对土地承包档案清查、集体产权林权制度改革、农村土地经营权登记、农村换届选举等工作中形成的专项档案进行联合指导和检查。房山区农委、经管站在制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评分细则与标准》中明确了档案管理的要求;昌平区经管站以档案为依据开发工作系统,既发挥了档案的作用,又提高了工作效率,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四)三级联动抓规范,村级档案工作水平明显提升

在全市所有行政村全部完成建档工作的基础上,市档案局提出行政村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的目标要求;各区县档案局认真贯彻市档案局要求,结合本区县实际,制定实施办法,落实目标要求。各区县的乡镇档案部门加强对土地承包、产改、林改、宅基地等涉农档案的收集、管理,采取集中培训、实地指导、网络指导、组织观摩、检查评比等方式对村级档案工作进行业务指导,加大对村档案员的培训力度,把目标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在全市农村形成了市、区县、乡镇三级联动,共同推进村级档案工作规范化的良好局面。

村级档案工作是农村档案工作的基础,必须下力气抓实抓好。在三级联动的推动下,村级档案工作有了明显变化。各行政村档案室加强了对村民、流动人口、新农村建设、社保、换届选举等档案的集中统一管理,部分行政村还留存了房地契、户籍、村账等上世纪60年代的档案。至2011年底,全市各行政村共保存了246万卷件档案;50%以上的行政村实现了使用计算机管理、利用档案,利用互联网查阅政府公开信息和档案信息;一些行政村编写了大事记、组织沿革、村志等材料,并举办了展览。村级档案在产权制度改革、解决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丰富村民文化生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村级档案工作的整体水平不断提高。

我们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各区县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发展水平不平衡。部分涉农部门、乡镇对农村档案工作的认识还不够高;乡镇档案员兼职过多(平均兼职5项),对村级档案工作监督指导还不够到位;村级档案室建设存在一定差异,有10%的村还使用木柜、塑料盒保管档案,约50%的村档案室没有安装防盗门,缺少灭火器等设施设备,不具备安全的档案保管条件;村级档案人员存在兼职多、不稳定的情况等。对于这些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认真研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二、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主要任务

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积极宣传和推广我市创建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区的好做法、好经验,采取有效措施,全面推进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

(一)进一步提高对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积极争取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不断提高工作水平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形成的档案资料,是新农村建设发展的真实记录,是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的基础,是服务民生工作的重要依据,在提高农村基层政权和村民自治组织管理水平、发展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维护农民权益、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繁荣农村文化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各级档案部门要从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市化进程、推动城乡经济一体化、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高度认识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重要性,克服畏难情绪,加强对档案工作重要性的宣传,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以及涉农部门对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支持和配合,着力解决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中的突出问题,持之以恒地做好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不断提高农村档案工作水平。

(二)进一步巩固农村档案工作规范化建设的成果,推动农村档案工作科学发展

各级档案部门不能满足于现有的农村档案工作规范化建设的成果,要再接再厉,继续加强监督指导,推动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科学发展。第一,坚持三级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市、区县、乡镇三级档案部门要统筹协调,进一步明确职责,建立联动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各级档案部门要继续加强与农业、民政、林业、水务、社保等部门的沟通联系,建立良好的协作机制,保证档案工作与业务工作的同步开展,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第二,加强档案管理制度的完善和落实。要指导涉农部门、乡镇、村随着工作的发展,健全、完善档案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尤其是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村“两委”换届档案交接制度等。要加强制度落实情况的检查和考核,保证各项档案管理制度落到实处,得到有效的执行。

第三,加强涉农档案的收集工作。要指导涉农部门、乡镇、村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农业生产、农民生活、资产管理、村民自治、新农村建设等工作中形成的文件材料收集齐全,集中管理。要按时接收乡镇和涉农部门重要涉农档案进馆,丰富馆藏档案资源。

第四,加强村级档案的安全管理。要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和乡镇,大力加强村级档案室的基础设施建设,配备符合档案保护要求的、数量充足的柜架和装具,完善保管条件,确保档案安全。

第五,加强新农村建设档案服务工作。要进一步增强档案服务意识,通过网络服务、送档上门等方式,为农民提供更便捷的服务。要指导乡镇、村做好档案利用工作,充分发挥档案在行使政府职能和维护农民权益方面的作用。

第六,积极探索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新领域、新方式。要结合本地区新农村建设工作和档案工作的实际,深入研究乡镇、村、各类经济组织档案的收集、管理、利用等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积极探索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新方式、新方法,推动农村档案工作与时俱进、科学发展。

(三)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对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检查指导力度

为进一步加强我市农业农村档案管理,全面提升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整体水平,使档案工作更好地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局与市农委、市民政局研究决定,将以创建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区为契机, 根据国家档案局、民政部、农业部联合制发的有关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办法和标准,联合印发《北京市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测评办法》(以下简称《测评办法》)。这个《测评办法》借鉴了国家档案局创建工作的测评标准,采取了市档案局主要牵头,区县互评互验的方式,目的是使各区县之间形成相互了解、相互学习、相互检查、相互促进的良好氛围,齐心协力,共同促进全市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

第9篇:社联档案管理部范文

关键词:融媒体;档案管理;模型

一、融媒体的产生与作用

狭义来说,融媒体是指充分利用媒介载体,将广播、电视、报纸等既有共同点又存在一定互补性的不同媒体,在人力、内容、宣传等方面进行全面整合,实现“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的新型媒体。[3]可见,融媒体是当代媒体发展到一定阶段寻求市场突破的必然产物,也与信息社会中的信息高度融合分不开。在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互联网媒体高度发展而传统媒体式微。通过各类媒体的融通能够让传统媒体既发挥原有优势又搭上信息快车,因此融媒体的发展可谓是顺理成章。从广义来说,融媒体不只是各类媒体融合的产物,也不仅仅是一种信息传播方式,而是一种贴合当代信息社会的信息处理理念,是人们充分利用现有知识技术成果并进行高度整合以寻求发展最大化的追求。通过与互联网平台的融合,如今多数传统纸媒转向线上线下双向输出,这是传统媒体在面对新兴事物时的自身优化与发展。它不仅完成了自我蜕变,也在整体上推动了互联网环境的优化与发展。可见,在融媒体视域下,无论是档案管理还是传统媒体改革,都是通过新兴技术与传统手段的有机融合实现自我更新与突破。融媒体的作用在于,不仅能够在技术上推动传统行业的发展,也为传统行业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思路和理念。在技术上,融媒体代表的是互联网时代高速发展的“云技术”,不仅能够在短时间内收集大量信息进行整理,也大大拓展了传统的信息储存空间,实现了人力、物力、空间的节省。在理念上,融媒体代表着互联网时代最先进的发展理念,能够不断督促传统行业借鉴当代互联网技术完成自我提升,让线上和线下共同发展。从这一点来看,融媒体理念的运用对于经济社会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二、融媒体的产生与当代档案管理

(一)融媒体让档案管理内容更加全面

全面性是档案管理的一大追求。在传统的档案管理过程中,工作人员通过有限的方式进行线下收集和人工整理,受限于时间及人力物力,内容全面性和准确性都难以得到保证。这在传统语境中或许能够满足人们的档案利用需求,但由于当今的人才流动性、档案流动性、信息流动性都在不断提高,很难满足当代社会档案需求。[4]在融媒体视域之下,传统的档案收集与整理方式不再是唯一选择,工作人员可以充分利用手中的多媒体工具,实现档案内容的多方收集,整理过程也更加高效。以我国近年来推进的身份信息全国联网管理为例,汇聚各地基层机构收集的公民指纹、肖像的数据库,相当于一个大型的档案馆,而在进行身份验证的过程中,通过身份证刷卡或者身份证号的检索,就能够快速有效调动档案。对于传统档案管理方式来说,这样庞大的信息收集量通过人力来完成显然存在极大困难。在互联网数据技术之下,档案收集便能够做到全面准确,且使用更加高效。通过安全合理的程序设置,在某些特定的档案管理方面,甚至能够突破原先的档案实体,而将载体变成容量更大、内容更全的线上档案馆,这不仅是档案管理方式的突破,也是进一步推进信息化的力证。

(二)融媒体让档案管理方式更加高效

我国人口基数大、经济体量大,各行业、单位的档案管理汇总起来就是一个庞大的系统。为了实现系统的高效运行,必须寻求一个更加合理的管理方式。以高校毕业生档案去向为例,我国每年高校毕业生数量近千万,其档案派遣工作量十分巨大,多数高校所采用的档案派遣方式仍旧以人工为主,每到毕业季,高校毕业生档案派遣都会成为高校工作的重点加难点,随着高校毕业生数目逐渐增多,这项工作难度更高已成必然趋势[5]。反观如今异地就医系统,正逐步实现“让数据多跑腿,让人们少走路”,通过对患者建档的全国联网,异地就医缴费与医保报销都能实现及时办理,这正是融媒体思维的体现。通过当下最新技术的运用完成了医疗系统的自我优化。高校学生档案管理系统也可以对此充分借鉴,当今学生档案的线上版正实现全国联网,但是仅仅实现信息管理远远不能满足当下社会需求,还要充分考虑档案管理的服务性。通过对高校学生档案派遣与学生报到的智能化操作,能够为学生就业和人才流动提供极大便利。可见,在融媒体视域之下,通过对传统和新兴技术的链接,能够有效实现档案管理方式的双向推进。

(三)融媒体让档案利用过程更加有效

档案管理的最终价值实现在于档案利用。档案在社会与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传统档案利用方式的弊端在于档案数目多、排查慢,因此档案使用效率较低。这对于大量档案资源来说,是一项极大浪费,也是社会资源使用的缺位。以人才档案的管理为例,高校毕业生出现灵活就业等情况时,档案多数在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留存,在毕业后的使用过程中往往因为信息的不对称容易出现档案使用的延迟。譬如,人事档案管理的总体职责在于当地人社局,其具体负责部门与办公地点等很容易在机构调整过程中出现机动性改变,而毕业生对此难以及时了解,因此在使用时易出现延迟,甚至影响毕业生就业。而在融媒体视域之下,通过传统档案保管利用方式与互联网方式的结合,让电子档案在实体档案运用过程中实现功能的部分替代,在实体档案需求难以满足时进行相应替代,在很大程度上便利了毕业生档案的使用。

三、融媒体视域下档案管理模型的发展方向

(一)档案管理充分结合信息技术

信息时代的档案管理应当充分贴合时代特征。电子时代和网络时代的到来,给信息储存和交流带来更大的延伸空间,使得原本不可能实现的信息超大容量变为可能。而档案管理原本就需要大量的储存空间与完备的交流平台。在此客观条件之下,通过与网络时代的充分结合,档案管理的广度也能够得到更加充分的扩展。事实上,信息化管理为档案管理节省了更多的人力物力,因此档案管理部门及管理者能够有更多的精力关注档案管理的维度扩展。通过资源通融,档案管理与现代化存储手段、与网络安全交流等进行充分整合,能够让档案在收集过程中获取更多信息,在整理过程中更加高效,保管过程更加便捷,价值鉴定的流程更加科学化,不仅实现了渠道拓展也让整个档案管理过程更加高效。因此,我们应当更加重视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充分拓展档案管理工作外延,与现代信息技术、网络安全技术以及智能存储管理技术等充分融合,让档案管理与信息技术外延学科实现资源共融,优化档案管理的服务职能,使其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良好的基础性作用。

(二)线上线下联动管理

线上与线下的联动能够给档案管理带来更高的效率。事实上,档案管理的目的在于服务,而原本相对集中的档案管理方式很难适应当今高流动性的社会发展,因此线上线下的联动管理就相当必要。以人才档案为例,人才档案能够实现线上线下的联动管理,能够让人才异地办事手续得到有效的简化,更加节省时间成本,也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社会资源。但是,当下我国的许多档案管理地域限制较多,致使很多事情异地办理困难重重,阻碍了人才流动和社会进步。[6]因此,在今后的档案管理模型构建过程中,应当更加注重线上线下的联动管理,通过先进的互联网技术手段,让原本在线下做的事情能够在线上办理,使档案利用方式更加灵活多样,充分发挥档案管理的服务性功能。此外,线上线下联动管理也能够赋予档案管理更大的机动性,线上信息更新速度较快且效率较高,线下档案管理更新需要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因此,通过线上线下的联动管理,也有利于档案系统数据信息的及时更新,提高档案管理、存储与使用的准确性。

(三)更加注重信息整合集中

整合与集中能够让信息发挥更大的作用。以人事档案为例,全面整合的档案在使用时具有更高的参考价值和使用价值,能够让用人单位对于人才有更加全面细致的了解,在考虑人才任用方面也会更加贴合个人的特征,做到人尽其才。[7]而对于企业档案来说,档案的全面性能够为相关部门对企业进行监管和追责带来极大的便利,而经过系统性整合的档案也能够给企业带来一定的威慑,使其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更加注重约束自身。目前,国际经济正处于大数据时代,大数据的优势在于能够及时有效地整合出最准确、全面的信息并提供给利用的人群。这样,无论是政策的决策还是商业手段的制定,都能够更加具有针对性,一经实施便能做到事半功倍。档案管理是社会管理和经济管理的基础部分,假如能够对信息整合多加重视,则无论是对人才的管理、经济的运行还是对社会秩序的稳定,都将大有裨益。当今时代,先进的互联网信息技术也为档案管理过程中信息的快速整合提供了可能,通过电子信息数据计算,能够快速实现信息整合、归类和集中,显著区别于传统档案排查,能够做到更加高效的运用,实现各方利益共赢。

参考文献:

[1]柳竹.国内关于“融媒体”的研究综述[J].传播与版权,2015(4):112-114.

[2]周琰,梁时荣.医院档案管理人员职业素质模型研究[J].中国病案,2015(9):56-58.

[3]胡涛.档案内容管理模式研究[J].档案学研究,2015(4):54-57.

[4]尚策.融媒体的构建原则与模式分析[J].出版广角,2015(14):26-29.

[5]王倩.《光明日报》“融媒体”探索研究[D].湘潭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