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理想信念教育心得体会范文

理想信念教育心得体会精选(九篇)

理想信念教育心得体会

第1篇:理想信念教育心得体会范文

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与自己对客观事物的思维趋向和对客观事物的反应密切相关。因此,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必须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而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名党员职工,我们工作的目的是为国家、集体创造尽可能多的财富,为职工和自己带来更多的收益,以满足我们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需要和文化生活需要,为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保持社会的稳定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所有这一切就要求我们必须立足岗位、塌实工作、爱岗敬业,把做好本职工作作为我们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实际行动,让理想和信念在岗位上闪光。

常言说“空谈误国,实干兴帮”,作为企业的职工,光在嘴上夸夸其谈,在实际工作中不知道怎样去履行自己的职责,只能做那些水皮打一棍的工作,做什么事情都讲的是一个表面"华丽",久而久之人员将失去动力,企业将失去活力。因此,倡导说实在话、干实在事、做实在人,是当务之急、重中之重的工作。只有脚踏实地的立足岗位,才能发挥出个人对社会、对企业、对个人的贡献。

长期的国有企业的体制弊端,养成了很多类似于政府官员的习气,不象企业的员工。甚至是敷衍塞责、说官话、耍权力、拉帮派、专门讨好领导,这些人延续了几千年封建主义的那种专事权贵、唯权是从、看眼色做事、说话的习惯,欺上瞒下,专拣那些领导愿意听的话说,试图把领导高高的挂在上面,在这些人眼里工作就是和领导斗智斗勇;有的人干一点活成好几天地“忙死了”,做一点事必须让上上下下的人,特别是领导都知道,以此作为争待遇、要好处的筹码。有的人利用手中的权力刻意的讨好别人,在这些人眼里根本不知道什么是自己的职责,也不知道自己的权力是那里来的。有的人口口声声“吃亏便是福”,但是无论干什么活都要先看看在利益上、名誉上有无便宜可赚,如果自己公平的得到了回报就认为是吃亏了。在工作中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利用自己手中的那点权利拉私人关系,小恩小惠;有的人动辄以领导让如何如何,来对付别人,用领导的名义既抬高自己,压制别人,可谓是棉里藏针。对大家有意见的事情就声称是领导让做的,对大家喜欢的事情就竭力的表白自己的功劳,等等。倡导干实在事、说实在话、做实在人能在一定程度上克服这些弊端,让那些说的好听,干的难看的人逐渐的失去立足之地。以正行业风气,激发企业活力,让那些立足岗位、埋头苦干的人感受到希望,感受到有干头。

一个企业的向心力也表现在每个职工乐于奉献的精神上,作为一名普通职工无不盼望企业的发展和壮大,希望自己的收益能有不断的长进,以此促进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并视之为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实现“全体职工安家乐业”也是领导的心愿。共同的愿望,就会创造出奇迹和活力。实现这一目标,不但要靠全体职工本身的努力,还要靠科学的管理手段,先进的管理方法,来激发职工自觉的工作热情,让职工在自己的岗位上不断的释放出自己的创新能力。我们每个人要积极提高自身履行职责的能力,把奉献在岗位看作是自己天经地义的事情,勤勤恳恳地做好本职工作。在工作中做到正确的认识自己,真诚的对待他人,认真的对待工作,公平的对待管理。表现出做人的人格魅力,以此来激励自己,影响他人,共同进取。那些人格低下的人也在用一股无形的力量阻碍大家的创造性,搅混人们的思维,模糊人们的视线,干公事是无能之辈,办私事确是行家里手。办实事不知道怎么办,耍嘴皮子能把人高兴的晕到,日常就知道表白自己,遇事就想着自己。一些人也许迫于一时的无形压力或顾虑,不便于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甚至不得不随着说一些违心的话。但是,表现在工作中就会引起一些极大的负面影响。由于潜移默化的作用,在一个群体中就可能培育一批说做不一致,嘴头子工夫十足的小混混,将来就必然会殃及企业的各个方面。同时,也会影响到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判断和看法,搞乱人们的思想,形成不安定的因素。

第2篇:理想信念教育心得体会范文

一、学习体会

(一)“求木之长者,必故其根本”,守初心就是要加强和改进党的政治建设。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新时代的党员领导干部必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提高政治能力,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政治责任,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地生根。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要把牢政治方向。强调,“政治方向是党生存发展第一位的问题,事关党的前途命运和事业兴衰成败。”只有牢牢把握政治方向,才能在复杂的国内外形势面前拨云见日、心明眼亮,才能在重大政治原则和大是大非问题上头脑清醒、立场坚定。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要提高政治能力。政治能力就是把握方向、把握大势、把握全局的能力,就是辨别政治是非、保持政治定力、驾驭政治局面、防范政治风险的能力。要在持续深化理论学习中修炼政治能力,重视学习是中国共产党一贯坚持的思想和与生俱来的品质。要注重理论武装,牢牢掌握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思想武器,特别是要坚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要夯实政治根基。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要紧扣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把赢得民心民意、汇集民智民力作为重要着力点。要坚持一切依靠人民,纵观党的奋斗足迹,革命的每一步胜利、改革的每一项成就,无不凝聚着人民的创造、群众的壮举。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要涵养政治生态。指出,政治生态好,党内就会正气充盈;政治生态不好,党内就会邪气横生。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就是要营造一个良好的政治环境,只有增强战略定力、站稳政治立场,党才能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诱惑干扰面前,保持“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政治定力。

(二)“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守初心就是要全面推进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何谓非常之人?强调的就是共产党员修身和养德的重要性。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既要抓好为人民服务的初心,更要从严治党,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坚持党的性质和宗旨、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我们要把稳思想之舵,认真去学懂读透党章党规,提高政治站位,并进行自我检查,找差距、明不足。不断夯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以优秀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党的纪律约束自己,做到纪律意识严明,工作、生活、道德作风优良,这样才能更好的服务于人民。

(三)“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守初心就是要坚定理想信念。坚定理想信念,坚守精神追求,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之本。志之所趋,无远勿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精甲,不能御也。正是有了这样一份理想信念,我们才能在革命年代前赴后继,百折不悔。才能在建设年代,艰苦奋斗,激情燃烧。才能在改革开放年代,敢为人先,勇立潮头。正因为有了理想信念,我们才能够从胜利走向胜利,才能得到亿万人民的支持。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共产党员,理想信念坚定,骨头就硬,没有理想信念,或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要坚持听党话、跟党走,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才能防止在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才能将“坚定理想信念”这一传家宝变成每个党员干部的终身习惯。

(四)“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守初心就是要坚持不懈强化宗旨性质。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脱离群众是党执政后面临的最大危险。强调:“走得再远,走到再辉煌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面向未来,面向挑战,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福祉作为奋斗的价值,把人民利益作为工作的标尺,把人民期待作为自己的行动动力,始终做到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时刻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树立真挚的人民情怀,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党的理论学习不深透,没有完全融会贯通。一是学习缺乏“深”度。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中央大政方针理解不够深入,对一些理论文章和政策文件只是“泛泛而读”,没有深刻理解背后的内涵,对一些热点、焦点问题缺乏深层次互动和理解交流。二是学习缺乏“强”度。平时抓业务工作抓得紧,存在重工作、轻学习的思想,总是以工作忙,任务重,没有时间学习为由,不能静下心来学习,导致政治理论学习效果不明显,无法指导日常工作,学思用没有融会贯通。三是学习缺乏“广”度。在理论学习上缺乏连续性、系统性、全面性,特别在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不够。平时学习的内容选择上侧重于分管的业务方面,政治理论知识面窄,从而使得学习效果不理想。

(二)宗旨性质不强。脱贫攻坚工作是直接事关群众利益的重点工作之一,办公室的扶贫工作由我分管。平时关于扶贫工作,多是安排部署多,循规蹈矩按照市扶贫开发中心要求做规定动作多,自选动作少,因此在贯彻落实中央脱贫攻坚决策部署上还有差距;创新性的开展帮扶工作做得还不够,产业扶贫项目不够精准,比如我们贫困户家里种植的冬枣、葡萄等作物助销渠道太窄,带动脱贫效果不明显;对有的干部工作精神不在状态重视不够,重形式轻实效、作风不扎实等问题仍然存在,比如帮扶责任人不重视贫困户收入、对贫困户的政策知晓率低、“两不愁、三保障”落实有短板、工作不细致,形式主义明显等问题依旧存在,实打实帮助贫困户解决实际困难相对较少。

(三)攻坚克难的勇气不够。在工作上,敢抓敢管方面有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情况,有回避矛盾,当老好人,怕得罪人的现象,解决问题的决心和勇气不够。平时布置工作任务多,督促检查少;对于部分工作,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只求完成任务、不求争先创优、合理安排,造成了一些工作效率低下,推进缓慢,成效不明显。虽然能够尽职尽责完成自己所承担的各项工作任务,但是在细节处理上还不够完善,检点不到位。比如,保洁公司工作虽然很尽责,但仍存在各楼层男厕所清理不及时的问题。

(四)执行廉洁自律准则不到位。办公室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与上级要求和群众期望相比,还有不少需要改进和提高的地方。对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性、艰巨性和长期性认识还不够,特别在机关廉政文化氛围的营造上没有多想办法,机关大院及办公楼廉政建设版面较少,党员活动室也没有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相关内容,党风廉政教育基本上就是观看廉政视频或者到廉政教育基地接受教育等。同时,虽然自己能够模范执行廉洁从政各项规定,管好配偶、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自觉抵制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影响,坚决同腐败现象做斗争,始终公公道道办事,清清白白做人。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条件逐渐变好,日常生活中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思想有所弱化。

三、努力方向和改进措施

“政教有经,而令行为上”,我们要以开展此次主题教育为契机,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守初衷,勇担职责使命,焕发苦干实干、攻坚克难的精气神。我们一定能够为永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向党和人民群众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一)端正态度,加强学习,切实提高政治站位。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认真学习党章及各项党内法规,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通过理论武装,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利用周五集中学习,深入学习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高度认识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性,坚持把脱贫攻坚工作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来抓。

(二)强化责任,敢于担当,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以对工作高度负责的精神投入到工作中去,进一步完善监督机制,在机关制度和机关纪律上加大监督力度,以解决“四风”实际问题为出发点,以铁的制度约束促进工作作风转变。深入基层,服务群众,倾听群众意见,想群众之所想,忙群众之所需。认真对待扶贫工作,严格按照市扶贫开发中心的工作安排,对每一项任务都压实责任,狠抓落实。严格对外接待制度和接待标准,并进一步完善、细化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审核把关,切实提升责任意识,明确工作职责,坚决杜绝无规范票据报销的违规行为。

第3篇:理想信念教育心得体会范文

【关键词】新形势,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一.理想信念的含义与教育意义

理想信念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一个社会历史范畴。是人们在一定的认知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移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坚力量。高校应该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把它作为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中之重。加强大学理想信念教育对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构建和谐社会和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新形势下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存在问题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深,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高校的不断扩招,使高等教育成为了大众化教育。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在新形势下高校理想信念教育存在的一些突出的因素:

2.1、高校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视程度显著削弱。扩大招生规模作为各高校均把发展首要任务,使高等教育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在教育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许多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变得滞后,导致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重视程度的严重削弱。

2.2、办学条件的制约,理想信念教育实施工作的难度的增大。高校的扩招,管理体制的改革,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管理机制等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使教育工作感到不适应,增加了实施的难度。学校办学资源的短缺。教育工作者的繁琐杂事,未能专业从事教育。

2.3、高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工作效果不佳。面对新形势,理想信念教育工作面临新变化,教育理念、环境、工作对象、工作内容都有了很大的不同,工作基本上处于在实践中摸索与探讨,使高校教育实施工作在思想观念、内容方法、管理运行等方面存在不适应,直接影响了教育实施工作的效果。

2.4、当代大学生对理想信念的思考更趋务实。由于高校各项改革的深入,使得大学生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正在向多样化和复杂性方向发展。在价值取向上,注重自我,对于治国似乎觉得有点遥远,使之趋向多元与务实;因市场经济冲击,他们不愿避开物质空谈精神、空谈政治、脱离现实空谈理想信念。社会的消极因素逐步渗透到部分大学生的心灵。部分大学生已经滋生出拜金主义等稗草,甚至有大学生思想消极颓废,不思进取,一定程度上出现了的理想信念危机。

三、如何设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提升理想信念教育成效。

3.1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形成教育合力。进一步提升家庭教育的质量,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理想信念教育中的自觉性,培养孩子对于社会的责任感。高等教育应该发挥出凝聚社会共同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品味的关键作用。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要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起到表率和榜样的作用。消除社会上的不良风气、严惩腐败。使得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形成教育合力

3.2以生为本,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贴近学生的实际。现在高校的理想信念教育脱离学生的实际情况,大学生的个人理想、近期理想和一般理想强调不足,造成理想信念教育过于高远而不切实际。我们应该提倡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小事做起,循序渐进,把崇高理想、个人理想和一般理想、长远理想紧密结合。积极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积极为大学生创设理想信念环境,通过学校人文环境来陶冶学生的情操,潜移默化中塑造大学生的理想信念。

3.3通过三观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来加巩固强道德教育。理想信念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是三观的核心,加强三观的教育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是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首要而根本的任务,是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实效性的着力点和切入点。目的是要增强大学生在思想抗干扰的能力,引导他们自觉抵制西方的腐朽思想,坚定共产主义信念。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通过人生观教育把个人的理想信念与社会的理想信念统一起来;从有利于个体的发展和自我实现出发,进一步引导学生追求高尚的人生观,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积极向社会作贡献。培养大学生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历史责任感和时代紧迫感,使他们清楚地意识到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奋斗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职责。

3.4充分利用网络等舆论宣传阵地。为适应新的环境,我们必须利用网络,构筑网络阵地,抢占理想信念教育的制高点。一是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塑造大学生理想信念人格相适应的工作网站和网页,引导大学生自觉抵制网上不良信息,增强媒介的有效感染,通过网络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二是引导大学生开展网上讨论,加强BBS、QQ、MSN等的监控与引导。密切关注他们在论坛上交流和探讨,用良好的网络平台影响大学生健康成长。三是加强网络的管理和监控。学校要有明确分管部门,采取材效的过滤措施,对网络各板块提出明确的要求,建立明确的网络管理制度。

3.5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把理想信念教育贯穿在实践活动中。在理想信念教育中必须要知行合一。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使大学生了解社会、民情,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一旦给他们搭建一个很好的平台,可以让他们展示,通过实践活动并加强活动后宣传和总结,让他们体会到自豪和骄傲,得到精神上的享受,来提升对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教育效果。

3.6切实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高校扩招后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队伍的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队伍的建设必须转变观念、与时俱进,加强管理,持续提高教师素质。要完善教育队伍的使用和发展等各方面的制度,使队伍的管理制度化、科学化。其次,要科学流动、优化队伍。使这支队伍在素质上、结构上、管理上更加的合理,从而调动这支队伍更高的工作热情,保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质量。

参考文献:

第4篇:理想信念教育心得体会范文

[关键词]“90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2)41-0132-02

理想和信念是一个人所追求和向往的目标,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是国家、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它关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更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当前一个时期,“90后”大学生正逐渐发展成为大学生的主体,成为新时期我们的理想信念教育的主要对象。

1 “90后”大学生理想信念的现状

当前大部分“90后”大学生拥护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能够适应时代潮流,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积极拥护我们的党和政府,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前景满怀信心。热爱党和祖国,十分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前途。但由于他们特殊的成长背景,使这一群体中一部分人存在着理想信念问题。只有及时准确地把握“90后”大学生在理想信念方面存在的问题和特点,才能更好地对症下药,从而提高理想信念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 1 部分学生注重物质利益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开始进行市场取向的改革,市场经济是一种利益导向型经济,因此我国在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一方面强调了对个人利益的肯定,从而使人们的利益意识开始觉醒;另一方面国家又通过制度来保证公民合法利益的实现。一些大学生开始走向追求物质利益的极端,个别大学生把“金钱至上、当官发财”作为自己人生追求的最大目标,淡化了对远大理想的追求,从而导致了理想信念危机的出现。

1. 2 部分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

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是辩证统一的,当前大多数大学生基本认同社会理想是个人理想实现的基础,在价值判断上也比较认同奉献精神、社会责任感、国家和集体利益,但仍有部分大学生更加关注个人理想,注重个人专业学习、关注个人名誉、地位、前途等,而对自己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关心不够。

1. 3 部分学生重视生活理想而忽视道德理想

他们认为,在知识经济时代,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拥有健康的身体、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技术、较强的能力就足够了,至于德行修养问题,做到遵纪守法就可以了,而看不到道德修养、道德品质在人生与成才道路上的积极作用,忽视道德修养,社会公德意识比较差。

1. 4 部分大学生社会政治理想比较模糊

由于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剧变带来的深远影响,使得社会主义事业跌入了一个新的低潮;由于市场经济给社会主义信仰造成的冲击,造成社会主义理论在一定程度上的混乱;由于当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相对稳定发展,较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使得部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的发展存有怀疑,对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失去信心,政治信仰发生了动摇。因此,部分大学生在政治理想上感到迷惑、彷徨,没有明确的政治理想和目标。

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大学生的素质是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而理想信念是大学生素质高低的关键要素。对于大学生理想信念方面出现的这些问题,我们既不能忽视,也不能回避。

2 “90后”大学生理想信念缺失的原因

部分“90后”大学生理想信念缺失,究其原因,要从其成长成才的背景出发。“90后”大学生与以前的大学生相比,其成长、成才的时代环境更加复杂多变。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深刻转变,互联网迅猛发展,国内改革开放更加深入,社会思想和文化日趋多元。部分“90后”大学生对身边的负面影响没有清晰的认识,这给高校理想信念教育带来了来自现实的挑战。要想做好当前“90后”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工作,务必要对“90后”大学生理想信念缺失的原因加以分析。

2. 1 经济全球化对理想信念教育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使全世界各民族相互往来和相互依赖,但经济全球化改变了以往的政治格局,资本主义占据主导优势,这一现实动摇了一部分人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对经济全球化的片面宣传,容易消除人民对资本主义的反抗意识,消解无产阶级的共产主义理想,一定程度上破坏了人们对社会主义的信仰,经济全球化在很大的程度上削弱了国家和民族意识,使得大学生的理想信念面临挑战。经济全球化除了经济社会的影响,还带来了计算机网络的高速发展,网络在发挥了巨大社会效能的同时,给大学生的成长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特别是网上外来文化、不良信息、网络道德缺失和网络成瘾等问题,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新问题。

2. 2 国际背景变化冲击理想信念教育

一般情况下,在社会主义处于顺利发展阶段特别是社会主义处于高潮时候,很容易教育人们坚定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而当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潮,常常会有一些人经不住考验,动摇了理想信念。特别是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给社会主义运动造成一系列的挫折与打击,这些对人们的理想信念冲击很大。部分“90后”大学生对社会主义理论产生怀疑,不相信社会主义可以代替资本主义;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摒弃了许多计划经济时代的管理体制,然而也带来了诸多负面的影响,使得部分“90后”大学生认为中国不是在搞社会主义,而是在搞资本主义。

2. 3 改革开放给理想信念教育提出新问题

在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家积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转型使得当前“90后”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发生了变化。“90后”大学生,他们的生活方式更倾向于务实和开放。一部分“90后”大学生形成了错误的生活观念——崇尚金钱。共产主义的理想、拥有共产主义理想的人们都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考验,这样的现象容易冲击人们对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坚持与信仰,不利于人们树立崇高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不利于引导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所要求的行为追求,为当今的理想信念教育带来了很多挑战与问题。

2. 4 高校理想信念教育模式太过传统

随着“90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环境的变化,传统的教育教学形式已经不适应当前“90后”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当前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的方式模式过于传统化。只注重教师说教,忽视当前“90后”大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只注重教材内容的讲解,师生也难以形成互动和共鸣。仅仅利用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对于这群特别强调主体意识的“90后”大学生,不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3 加强“90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对策探析

3. 1 更新理想信念教育理念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及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各种文化思潮此消彼长,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面临着很多的困难与挑战。为了应对这些困难与挑战,提高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关键在于更新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理念。坚持尊重学生,使大学生在没有任何心理负担的情况下与教育者进行交流与沟通,便于教育者及时发现大学生的优、缺点,并给予表扬或者纠正。坚持尊重学生,还体现在承认大学生的主体性。运用现代心理学的知识来完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机制。理想信念教育者应该引导大学生用和谐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去认识、处理问题,培养他们积极健康向上的心态,从而使他们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他们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3. 2 创新理想信念教育平台

互联网革命给人们的生活、教育、文化带来了巨大的变化,给思政工作的开展带来巨大挑战的同时也为其提供无限的可能性。一方面,学校以及各有关职能部门应当加大网络信息控制技术,通过净化网络虚拟社会,从技术上保证大学生免受互联网上非法内容的侵害,为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提供技术保证,让正面的网络资源占据学生的网络视野。另一方面,各职能部门要加快自身建设网络化的步伐,完善校园的网络舆论导向,用进步的思想与文化教育大学生网民,使校园网络成为大学生们摄取信息、展现自我、宣泄情感的空间,同时成为提供师生交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这样才能塑造出健康成长的大学生。

3. 3 优化理想信念教育环境

先进的校园文化不仅可以极好地促进青年学生的身心健康,全面提高他们的自身综合素质,而且也是培养良好学风、校风的重要途径,是凝聚人心、鼓舞士气的重要手段,提升学生理想信念的必然要求。只有当学生是校园文化建设主体的时候,校园文化才可能真正成为实现大学生自身理想信念的平台与舞台,“90后”大学生才不会将自己的理想与信念以较为消极的形式表现出来。

3. 4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工作者队伍建设

当前高校理想信念教育工作队伍,主要包括高校党政干部、“两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我们要进一步拓展这一范围,把专业课教师也划到这个范围中来。进一步完善相关规定和政策,明确理想信念教育工作队伍全员的工作职责,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全员育人气氛。改变以往只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来做理想信念教育的单一模式,创新当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观念,把当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渗透到大学生学习、生活和就业的每个环节,以期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4 结 论

“90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的重大命题,也是现阶段高校工作者必须高度重视的一个问题。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应该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理想信念教育中的理论基础作用,以新颖的教育方式为传播手段,以创新的网络教育为传播途径,以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为宣传背景,从而进一步提升90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参考文献:

第5篇:理想信念教育心得体会范文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对策

理想信念是一个人、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是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动力与目标。理想信念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因而理想信念教育历来是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的问题,其中,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又成为重中之重。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加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使广大党员、干部成为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模范,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科学发展观的忠实执行者、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实践者、社会和谐的积极促进者。”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全国广大青年一定要深刻了解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不懈奋斗的光荣历史和伟大历程,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人民,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坚定理想信念,增长知识本领,锤炼品德意志,矢志奋斗拼搏。”

大学生党员是广大青年的杰出代表,是党员队伍中最具生机与活力的群体,是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坚力量,是党和国家事业的接班人,大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与祖国的前途命运息息相关。高校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着重点,高校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使得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随着社会环境、教育环境的不断变化,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新时期加强大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成为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一、当前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现状

高校在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上高度重视,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内容日趋丰富,教育形式与方式得到拓展,大学生党员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情感价值认同度较高,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但是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丞待解决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特性不突出,缺乏针对性

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相对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而言,导向性更明显,层次性更高,榜样示范力量更加突出。然而目前高校的理想信念教育是围绕全体大学生展开的,针对大学生党员这一特殊群体的课程设计相当缺乏,大学生党员对理想信念教育并不陌生,但是对专门的党员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却显得有些迷茫,鲜有接受专门的党员理想信念教育,高校在大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上特性不突出,针对性不强。

2.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存在形式实、内容虚的现象

大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一直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中之重,高校非常重视但存在着很强的功利心理。通过日常观察及调查走访发现,高校开展的大学生党员活动往往过于重视活动前期的宣传筹备而容易忽视活动过程、活动内容的设置。活动形式是举办一场成功活动的前提,但是活动内容才是架构整个活动的核心,也是影响活动效果的重点。形式要求规格过高,活动内容远远不能够满足活动形式的要求,形式与内容脱节现象普遍存在。

3.高校重视大学生党员入党前培养、轻入党后再教育

2005年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教育部党组、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和大学生党支部建设的意见》中指出:“坚持把培养教育贯穿于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的全过程……切实加强大学生入党前、入党时和入党后教育”。高校在大学生组织发展过程中,严格遵照组织发展程序,大学生从向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到最终被确立为中共正式党员,期间都要接受一系列的入党培训并伴随相关的思想汇报、组织谈话等,除特殊情况外,时限至少两年,因此,高校在学生入党前期教育培养工作上工作开展的较多,内容也很丰富。然而,大学生入党后,高校针对大学生党员入党后继续再教育工作显得薄弱起来,更多的是将他教转为自教,继续教育工作重心落在了大学生党员本身。在目前社会转型期,面对着复杂的社会现象及凸显的社会矛盾,加上大学生党员思想独立复杂,价值取向呈现多元性,很容易产生各种思想问题。大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是一项长期而稳定的教育工作,要实现大学生组织上入党与思想上入党的统一,大学生党员持续教育尤为重要。

4.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重理论、轻实践

理想信念的形成是知情信意行辩证发展的过程。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是一个不断实现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内化与外化相互转化的过程。受传统的教育体制影响,高校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注重知识的传输,党员发展过程中一系列的培训等都是在不断地灌输理论。然而具体到实际行动上,由于时间及经费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高校的投入就显得严重不足。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榜样示范性。榜样示范性不仅体现在知识理论上,更体现在实际行动中,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重理论、轻实践,使大学生党员榜样示范性无法充分体现,亦不易被接受,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效果。

二、加强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对策

1.从实际出发,把握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基本思想

大学生党员是大学生中的优秀分子,是大学生中一支特殊群体,加强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要把握大学生党员这一特殊群体,创新教育的理念,从大学生党员实际状况出发,实事求是。充分考虑到大学生党员的思想实际、生活实际、理想信念实际,努力实现教育的主导性与层次性相结合,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现实问题相结合的前提下,最终实现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

不同的大学生党员思想特点不同,思想政治素质的层次性也不同,针对不同层次的大学生党员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内容能够避免教育的一刀切,教育内容更易被接受。人是社会存在物。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不仅要能够满足大学生党员的精神需求,更要深入了解关心大学生党员所面临的诸如学业、感情、就业等各种实际问题,只有贴近大学生党员的生活实际,注重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教育才能得到相应的效果。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促使他们形成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这是远大的社会理想,社会理想是理想信念教育的终点,而个人理想是理想信念教育的起点,二者相互依赖,相互制约,辩证统一于理想信念教育之中。实现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最终目标,需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有机统一起来。个人理想是奋斗的动力,社会理想是奋斗的目标,将大学生党员的个人理想融入到社会理想,用社会理想来指导统率大学生党员个人理想,在实现社会理想而奋斗的过程中实现个人理想,在实现个人现实理想的过程中推进社会理想的实现。

2.优化校园文化教育,营造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良好氛围

校园文化包括校风、教风文化、校园制度文化、校园活动文化、校园网络文化等。良好的教风、学风是校风建设的关键,也是关乎学校发展的重要方面。教师为人师表,同样具有榜样示范作用,教风正、学风正、校风正,积极、和谐的校园风气,是潜移默化影响教育效果的重要方面。制度是一种规范制约的力量,大学生行为守则、学生管理制度、班级管理办法等等在制约大学生行为的基础上起到一种导向的作用,制度文化的建立可以营造一种促先进、争向上的良好氛围。校园文化活动是加强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最便捷的方式。针对大学生党员开展的社团活动、文艺晚会等,将枯燥的理论融入有声的语言、有形的表演,知识的传播更具感染力和亲和力,艺术的形象性、渗透性将理论知识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寓教于无形,寓教于乐。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一种新型教育渠道,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开辟网上党校,建立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专题,利用QQ群、MSN、网上论坛、微博等构筑多平台的交流方式,加强大学生党员之间、党员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沟通交流,增强交流的积极主动性,构建良性沟通机制。

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实现了人景互动,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去引导人、启发人。优化校园文化建设,营造高雅、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可以有效推进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

3.完善高校学生党支部教育工作,找准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有力支撑

高校学生党支部是教育和培养大学生党员的基层党组织,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战略阵地。切实抓好高校学生党支部的管理,完善高校学生党支部的教育,是推进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着力点。高校加强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严格组织发展关口是前提。严把党员组织发展入口是保证党员质量的重要前提,高校在组织发展大学生党员时应当严格党员推优程序,增强组织发展工作透明度,坚持党员发展标准,正确处理党员数量与党员质量的关系,遵照“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抓好培养环节,健全培养制度。

坚持大学生党员的继续再教育。人的认识活动是一个不断循环上升的过程,认识运动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大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应是一个连续、集中的实施过程。大学生党员要从根本上实现思想上入党就必须有一个长期深入的学习,直至思想理论得到升华。针对高校弱化大学生党员入党后继续教育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系列学习实践活动,不断巩固大学生党员的政治理论知识,强化大学生党员学习的意识,并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发挥大学生党员的榜样示范作用,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4.健全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长效机制,构筑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保障

邓小平同志指出:“党的建设,制度是关键。”制度具有约束性、规范性,制度可以将人的行为控制在其允许的范围之内,健全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制度是构筑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保障。健全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长效机制,要实现完善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工作制度、落实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经费保障制度、健全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考核制度的统一。

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工作制度是基本。党章规定,每个党员都要编入一个党支部或小组参加党组织生活。落实党章规定,大学生党员要定期参加所在党支部的民主生活会,汇报一个阶段时期的思想状况、学习心得以及生活上遇到的问题,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不断追求思想上的进步,并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创新学习方式,丰富学习内容,与时俱进,把握国家大政方针政策,始终保持思想上的先进性。

第6篇:理想信念教育心得体会范文

“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即二者都明确强调知情意行的统一在人们认识和行动中的综合作用。当然,二者的侧重点有所不同,“感恩”更强调“心有所感”的情感因素,而“信念”则更注重“认识”的基础地位和理性因素,在认知的基础上,情感的认可倾向才会更增强信念的坚定性。建立在“感恩”和“信念”基础上的行为也有所不同。“感恩”虽然心随情动,心动后的回报行动也可能速度很快、强度很大,但能否坚持长久却是不确定的,因一时的感动并不必然包含明确的意志持守力。而“信念”在情感认可之外更包含意志的坚持,信念一旦形成,就会使人坚贞不渝、百折不挠地追求理想目标。所以,建立在“信念”基础的行为要比纯粹的“感恩”行为,更长久更坚定。这也就是感恩教育能够作为切入点,且要上升到理想信念教育高度的根本原因所在。而“信念”与“理想”相比,理想又更具理性特征,“信念”则倾向于情感因素和养成方面,与“感恩”更为相近。因此,理想信念教育既要特别注重情感激发,以感恩教育为切入点、以信念教育为目的,又要继续加强理性培养为主的理想信念教育,理性和情感的有机结合,才能真正实现理想信念教育“入脑”、“入心”的教育目标。我们之所以特别强调感恩教育和信念教育中的情感作用,是因为情感在人们的行为和理想信念的形成过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在众多的思想和理论面前,一个人究竟接受哪种观点,是与他的自身经历和真情实感密切相关的,只要这个理论说出了他的心声,有利于其自身状况的改善,即使他当时对这个理论没有系统了解,一般也会很自然地接受这一理论。比如在我国民主革命时期,一些工农出身的人,正是从现实中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正确实践,才愿意接受共产党的理论并跟着走的。其次,在他们已经有了初步的阶级感情和觉悟的基础上,如果再使他们有机会系统地学习和钻研马克思主义,那么他们在自己的理想信念上就会前进一大步,进入更高的信仰境界。可见,情感基础不仅是接受理论的前提,也是加深认识、坚定信念的基石,否则,只注重理论认知的理想信念教育,就会使理想信念的确立缺乏“主体的特定需求”这一坚实可靠的基础,很难使人在面临各种诱惑和困境时还能保持坚守的力量,更谈不上把理论认知转化成实际的行动了。恩格斯在论述理论认识、动机和行动间的转化关系时指出,“就单个人来说,他的行动的一切动力,都一定要通过他的头脑,一定要转变为他的意志的动机,才能使他行动起来。”情感在认知和行为过程中的积极的甚至决定作用,已经得到心理学相关理论的认可,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情感教育理论、苏霍姆林斯基的“情感动力”思想,都对情感和情感教育问题做过系统研究。我国最早研究情感教育的学者也认为,情感不仅是人类生存的适应机制,也是认识发生的动力机制,行为选择的评价机制,还是作为生命的享用机制。一旦理想信念教育激发了情感,触动了心灵,效果自然会好。因此,要使大学生产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念等积极意识,就必须首先了解和把握他们的特点和需要,激发其生存和发展需要的情感动力系统,并使这种动力激发与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念相结合,使他们发自内心地认可、自觉自愿地去践行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念,这就是我们试图从感恩教育的情感教育入手所要达到的教育目的。

二、情感是联结感恩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的纽带

长期以来,我国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更多注重学生的智育开发,而忽视做人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等也过多关注知性层面的理论灌输,注重较高精神境界的教育,忽视基本做人素质的教育,忽视对学生的同情心、关爱他人的情感等内心世界的塑造和意志、行为的日常培养,尤其是忽视了道德和理想信念对个人的切身利益和实际作用的强调,从而使他们对道德和理想信念的追求缺乏内在需求的积极动因。“感恩”就是对别人给予自己的恩惠起码要心有所动、心存感激,且不说回不回报的问题。这是无须证明的人之常情。但是,现在不少大学生由于其独生子女的特殊经历,享受了太多的爱与给予“,为人处事皆以自我为中心”几乎成了思维定势和行为习惯,再加上生活相对富足优裕,所以对他人和社会无论是物质还是精神的付出,都觉得理所当然,更不要说感恩了。尤其是受市场经济的影响,他们对物质利益越来越关注,人也越来越理性,甚至一些人的行为选择多是出于理性的利益原则,与感情无关。甚至认为对于人们给予的好处和恩惠,回报以金钱就可以了,完全不需要有什么感激之心,而是“各取所需”。正是大学生这种过于理性甚至冷漠的认识,促使我们要特别强调理想信念教育中的情感因素。而以小见大,从点滴做起,培养牢固的道德情感,正是对人的道德品质和理想信念形成客观规律的正确把握,也是人类长期历史实践的经验总结。通过日常养成及其教育,基本的道德情感培养起来了,那么个人在从家庭到学校再到社会、国家、世界时,就不仅伴随着活动境遇的自然扩展,也伴随着基本情感的扩展和提升,会把身边的人、陌生人,乃至社会、世界中的人,都当成与自己密切相关的人。对此,列宁早就有过精辟的论述,只要你还“是一个只关心自己而不顾别人的人”,你就不可能具备共产主义道德,而共产主义教育就是要反对这种我做我的事、赚我的钱,其他一切都与我无关的心理和习惯。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认为,情感是道德信念和精神力量的核心和血肉,没有情感,道德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空话,只能培养伪君子。“正因为如此,从道德概念到道德信念的道路,应该从充满着深刻情感的行为开始。”他曾断言,没有细腻的情感、缺乏同情心的人,是不可能有崇高的道德品质和道德理想的。因为缺乏同情心就会对人漠不关心,并有可能从漠不关心、自私自利甚至发展到冷酷无情。而感恩的意识和情感其实比同情心更为基本,因为同情心总还表现为一种主动的情感投入,而感恩则是在别人对自己付出后的情感回应。对别人的施予和付出尚且不知感恩,何谈对他人的主动付出和同情!可见,对亲人、他人和社会的感恩情怀,可以增强个人的生命力,扩大和提升个人的生命价值。仅仅是为满足个人的生命理解,其人生价值却很难最大化。因为仅仅是为满足个人的物质享受和精神价值很容易达到极限。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往往沉浸于享乐,名声达到一定程度就容易不思进取,甚至违法乱纪。而感恩回报他人、不只为自己活着的朴实信念,却可以把人引向崇高的理想信念追求。因为,不只为自己活着,就会有更多的牵挂、责任和担当,也必然在处理索取与奉献、享乐与创造、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等各种人生矛盾时不只想着自己,也想着别人,想着别人曾经给予的一切,从而自然会看淡和正确处理很多利益冲突,不会陷在患得患失的利益漩涡中不能自拔,会始终把奉献、付出作为人生的目的,在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的同时,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感受生命的价值和永恒意义。我们对大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就是要激发他们的情感系统,让他们学会换位思考,将心比心,从内心深处唤起对别人的兴趣,领悟关爱互助的真谛,而不只是囿于冷冰冰的利益关系的人际认知。因为说到底,人都是社会的人,每个人既要从社会和他人那里获得帮助和生存发展的资料,更要为他人和社会奉献付出,提供物质和精神财富。如果每个人对自己所得到的都心怀感恩,深刻感受到被恩情浸透时,就会自然而然产生回报的愿望和行为,在付出奉献中竭尽全力。相反,每个人都觉得别人欠自己的,那他就自然不会也不愿去奉献。感恩是一种人生态度,体现的是奉献等人生价值取向。感恩的人正是在这种奉献中实现自己的价值,并由这种外在感动激发的动力,逐渐转向主动的创造和付出,由对某些个人和行为的回报和付出,转向对于集体、社会和人类的整体付出,并使自己在付出中感受着快乐,而这也就达到了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念的要求。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念当然内在地包含个人的理想信念,是由无数个个人的理想信念及其奋斗汇集而成的。但我们以往单纯强调由上往下的共同理想信念教育的思路,确实不符合人们一般的心理需求和思想成长规律,反而容易形成逆反心理,认为共同理想信念是社会的、政府的追求,与个人无关。而感恩教育作为一种共生共荣的教育,注重从生活入手由低到高的引导教育,则正好可以弥补理想信念教育的这一不足,实现由上到下和自下而上两条腿走路,使人们在自觉不自觉的点滴行为中,逐渐铺就通向共同理想信念的道路,达到共同理想信念的要求。因为很明显,对共同理想信念认识的提高,必须建立在强烈的情感认可和长期的行动过程中,即所谓实践出真知。可见,正是情感把感恩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联结在一起,也正是这种情感会激发人生命本身的实现自我和大我的强烈的内在需求,逐渐树立起高远的共同理想信念追求,并为此奋斗不已。

三、笃行是从感恩教育上升到理想信念教育的阶梯

第7篇:理想信念教育心得体会范文

【关键词】德育科学化;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突出强调理想信念教育的核心作用,当代大学生是新知识和未来科技的创造者,他们的理想信念如何直接关系着国家未来的方向和兴衰。研究当代大学生思想、心理发展特点,用科学的理论、方法使大学生确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将会影响他们一生走什么样的路,他们一生做什么样的人,直接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

一、德育科学化建设核心是增强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

理想信念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世界观和政治立场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是确立人生价值取向的最高准则。理想信念一旦形成,就成为支配人们行动持久的精神动力。邓小复指出:“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①“现在我们搞经济改革,仍然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年轻一代尤其要懂得这一点。”②“我们过去几十年艰苦奋斗,就是靠用坚定的信念把人民团结起来,为人民自己的利益而奋斗。”③理想信念教育是贯穿德育全过程的一根红线,是德育的灵魂,面对国家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必须科学规划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通过德育科学化建设增强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华东师范大学邱伟光教授认为:德育科学化是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遵循大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规律,满足学生成长成才需要,符合德育规律,增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理想信念教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情况

2010年10月对华东师范大学等八所高校1068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本科生占75.8%,研究生占24.2%,男生占45.97%,女生占54.03%,90后大学生占60.3%,80后大学生占39.7%。对“到2020年,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您对此有何看法”的调查中,认为一定实现和可能实现的同学占88.3%,不能实现和说不清的占11.7%。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主流是相信社会主义制度的,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信心。在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普及和未来走向大众化展望如何”的调查中,59.2%的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前景表示十分看好或比较看好,但仍有40.8%的大学生认为比较困难甚至没有想过。这反映出,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日益深入,潮水般涌入的各种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部分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等问题。在对“上思政课时,看专业书或做其它事,你的态度怎样”的调查时,只有18.63%的同学表示反感,调查中发现,一些大学生对高校德育课程淡漠,甚至厌倦。这一方面反映出大学生存在着较明显的实用性和功利性倾向,部分大学生把掌握知识当成是实现个人利益的一种手段,带有浓厚的功利化色彩;另一方面反映出我国高校目前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现状还不容乐观,其效果也不尽如人意。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个人价值观的关系”的调查中,认为个人价值观应该服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要时做出牺牲和让步的同学占46.8%,而强调个人价值观和说不清的同学占53.2%。这表明,社会转型时期,市场经济体制不健全以及一些非法逐利的行为没能得到应有的惩罚所导致的负面影响,使对社会极为敏感的当代大学生在选择人生价值目标时,而忽视了人生价值目标的社会性、长远性和科学性。

一些大学生在理想信念方面出现问题的原因,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学校方面,理想信念教育实效性不强。在“您对高校德育工作的评价”的调查中,39.14%的同学认为理论灌输过多,35.68%同学认为成效不大,只有25.18%的同学认为有益于自身提高;第二是教育环境方面。当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社会环境出现了新的变化,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和我国国际参与程度的不断提高,西方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思想观念不断冲击着我们的生活,以马克思主义为主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中国的传统文化,受到西方文化的强烈挑战和否定。另外,市场经济的消极一面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也产生了深刻的负面影响,市场经济的盲目性和自发性容易使大学生产生错误的金钱观,以及一味追求当前的利益,注重眼前需求的满足,忽视长远目标的制定,信奉实用主义。一些学生对自己的专业学习抓得较紧,而不注重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掌握不够,一知半解,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不能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导致理想信念在选择上出现偏差,而我们的教育工作没有能够适应这种变化,全社会关心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合力尚未形成;第三是大学生自身也存在很多不足。当代大学生大多出生于我国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时代,由于优越的社会物质文化条件以及独生子女的家庭成长环境,使他们缺乏实际生活的磨练,心理发展不成熟,思维、情感往往处于极不稳定的变化中,因此他们极易受到个人本位的影响和感染,集体和国家利益至上的观念淡薄。

三、提高理想信念教育有效性的路径思考

1.加强科学理论教育

“科学的信仰的形成和发展,是建立在人们‘知’的基础之上,人们‘知’之越全面、越深刻,其理想、信念的确立就越真实、越坚定。”④不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根本谈不上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念。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了解情况的调查中,21.7%的大学生表示对这一体系很熟悉、很了解,55.5%的大学生表示基本知道。理想信念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使青年真正“读懂”马克思主义,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扎根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深处。新的时代背景下面对多元、多样、多变的社会思潮,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要“一元统领”,又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着眼于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通过教学使大学生了解社会主义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认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光明前途,懂得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的真理,从而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

2.以创新精神丰富教育手段

理想信念教育既是一个理论问题,又是一个实践问题,必须紧密结合实际,积极进行创新。首先,德育工作者不仅要有坚定的政治信仰和社会责任感、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的熟练掌握、深入研究,又要参加社会实践、接触实际,对学生关注的时尚前沿、政治动态、社会生活及时了解,有效解决学生面对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增强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第二,创新课堂教学。针对当代大学生自我选择性极强,很少对某种价值观盲目认同,不喜欢教条式的灌输和死板的教学模式等特点,教学要紧紧围绕大学生在学习、成才、健康、生活、交友、就业等方面所遇到的现实问题,把大学生的所思、所需、所盼作为理想信念教育的切入点和现实起点,关注大学生内心需求,激发当代大学生的内心动力;第三,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针对当代大学生更习惯于经过自己亲身实践来认识的特点,要使大学生“相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念,只有让受教育者在实际生活中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才能使他们充分地认识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性、科学性、合理性,才能体会到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从而达到认识自己、锻炼自己、提高自己、完善自己的目的,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因此,学校应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如组织学生参加社会调查、社区服务、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在实践中思想得到熏陶、觉悟得到提高,做到知行合一;第四,充分利用网络。一方面,广泛利用网络使大容量的针对性很强的理想信念教育内容迅速得到传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以至达到寻常日用而不知的境界;另一方面,通过网络技术开展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工作,建立理想信念教育的信息获取、分析、处理、反馈的网络渠道,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增强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

3.坚持以人为本加强人文关怀

理想信念教育蕴涵着丰富的人文关怀诉求,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人文关怀价值实现的有效内容是关注和引导人的需要,重视满足人的合理需要。德育工作者首先要弄清楚当代大学生的哪些需要需要满足,哪些需要已经得到满足,哪些需要亟待满足。针对当代大学生拥有更加务实的价值观,他们对自身的成长和发展、对将来获得一份良好职业发展的需要更加迫切,教育者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个人的价值,寻找学生成才的需要和社会需要之间的结合点,抓住结合点开展教育活动,通过帮助学生设计科学的职业规划、了解所学专业的前景,让学生能在学习中看到自己的未来和希望,激励他们把自己的全部身心融入到学习之中,达到学生个人职业生涯需求以及社会发展要求之间的平衡。针对当前社会中的负面影响及大学生心理发展不成熟,思维、情感往往处于极不稳定等特点,理想信念教育必须切入个体的内心世界,激发个体的心灵共鸣。通过教育者平时工作中细心观察,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平等地、客观地对其心理障碍进行分析、探讨、研究,发现病因对症下药,帮助学生尽快达到心理和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4.努力构建和谐校园文化

和谐校园文化建设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的重要载体,对于引领大学生形成正确的理想信念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构建和谐校园文化,既包括努力打造舒适、优美、充满人文气息的建筑设施、活动场地等硬环境,又包括开展内容健康、丰富多彩、积极向上、吸引力强的学术和娱乐活动等软环境,还包括形成相互关心、谦虚好学的人际关系环境。和谐的校园文化建设,更重要的是和谐校园网络的建设。随着信息技术的空前发展,当代大学生在网络伴随下成长,有的甚至对网络有严重依赖心理,以及网络具有信息量大、传递速度快、学生选择余地大、可以更好的实现德育资源共享等优点,网络应成为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手段。要牢固占领网络教育阵地,建立形势教育网、校园生活网、心理健康教育网、就业指导网等融思想性、知识性、服务性于一体的主题教育网站,提高学生思想觉悟,引导大学生思想向健康方向发展。

注释:

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10).

②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16).

③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90).

④王成文.增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实效性的关键[J].学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2008(2):59.

参考文献

[1]彭续琴.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8.

[2]朱志明.正确引导大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10).

[3]王文利,白向宁.新形势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境遇及方式探求[J].思想教育研究,2006(4).

[4]朱志明.正确引导大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10).

[5]杨维,刘苍劲.现代社会理想信念的形成和基本特征[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8).

[6]刘建军.关于理想信念教育的几点理论思考[J].教学与研究,2004(11).

[7]蔡秀敏.当代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认同的现状调查及思考[J].湖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8(1).

第8篇:理想信念教育心得体会范文

同志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上讲话指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团结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党和国家各项任务的中心环节;理想信念教育,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内容。”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必须研究把握特点规律,不断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积极发挥现场体验教学优势。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人才支撑和政治保证。

一、理想信念教育现场体验教学优势在一个“活”字。

现场体验教学可紧紧围绕教育的主题,从灌输内容,解决问题的需要出发,充分运用自身和社会教育资源,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配合活动,让党员干部在历史的变迁和自己的切身体会中增强对党的领导的依赖,对社会主义的信仰,对改革开放的信心。2013年7月,自云南省委组织部将麻栗坡确定为“老山精神”理想信念教育现场教学基地以来,已有上千名党员干部来到麻栗坡烈士陵园和纪念馆等地参观学习,以多种形式接受理想信念教育。

用革命历史熏陶。在教育中构建课堂教育与实践锻炼相结合的理想格局,把社会实践活动纳入教学计划,把教育延伸到社会中。通过参观“历史遗迹”和理想信念教育基地,让教育党员干部坚定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信念;瞻仰烈士陵园,用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鞭策党员干部强化责任使命。如省、州、县有关部门多次对“老山精神”理想信念教育现场教学基地进行深入调研,挖掘形成了以老山作战纪念馆和烈士陵园、边防二团新兵训练营、将军洞、老山神炮遗址等为主线的系列教学活动,并通过菜单式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路线,有效提高培训质量。

用改革成果教育。组织党员干部到社会课堂看发展,到经济效益好的厂矿企业“走一走”、到商品市场“逛一逛”、到小康村“瞧一瞧”,让党员干部从社会发展变化中感受到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充分感受改革开放给广大人民带来的实惠,同时帮助党员干部对改革过程中出现一些暂时困难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从而进一步加深对党的基本路线的理解,增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麻栗坡“老山精神”理想信念教育现场教学基地在“边建设、边使用、边完善”过程中,已承接了云南省委组织部机关专题班,云南农村干部学院班,组织人事处长班,省第三十三期中青班和州第十六期中青班等10个重点班次,800余名学员体验了现场教学活动,圆满完成了教学培训任务。

用先进典型激励。注意积极开展向先进人物学习活动,在心中立起坚定理想信念的标杆。教育中,要积极宣扬本单位的先进典型,让有理想的人讲理想、作奉献的人谈奉献、爱岗敬业的谈人生观、世界观,从而进一步强化党员干部的精神支柱,在党员干部中形成坚定理想向先进学习,向先进看齐的良好氛围。 。

二、理想信念教育现场体验教学关键在一个“信”字。

人的行为是受信念支配的,而人们所创造的结果是由行为产生的,所以,有什么样的信念,就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灯塔和做人的根本,信念坚定,就能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在平凡中看到伟大,在困难挫折中充满信心,在失败中坚信胜利。反之,如果没有共产主义理想作为精神支柱,就难以经受住酒绿灯红的引诱和风吹浪打的考验,和平时期就有可能搞腐败,战争年代就有可能当叛徒。理想信念教育现场体验教学有利于人文氛围的营造,有利于人文内涵的开掘,从而可以更好地把握教育对象的心理特点,以心灵震撼、情感感化、理论说服的方式,让教育对象从中体会树立理想信念对于人生的重要性,让他们了解到理想信念是人生的一种内在的需求,进而并不感到人生观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是被动的教育,是呆板的灌输与说教,从而真正地将信仰、信念、理想等教育活动变成自己的自觉行为,变成人生成长和修养的一种心理的欲求。

三、理想信念教育现场体验教学成效要落在一个“实”字

(一)把理想信念教育搞具体、搞实在,现场体验教学可以从新的历史阶段特点出发,不断赋予它具体实在的内容。理想信念教育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要适应形势的变化,解决好党员干部现实思想问题。同样是讲革命大道理,需要根据新形势新情况,不断调整充实教育内容,采取新的手段。“一个‘道道’讲到底,翻来覆去大话题”,一味用多少年的老理、老调、老话来解决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员干部的思想问题,必然导致“空对空”。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党员干部的思想呈现出崭新的、多元的、复杂的变化。只有从这些特点出发,紧密联系国际局势的发展变化,联系思想政治领域的复杂矛盾和斗争,结合现场体验教学,认真调查研究,具体、深入、入情入理分析党员干部的思想实际,找准思想认识上的“模糊点”,并准确预测和把握党员干部思想变化动向,科学安排教育内容,才能使教育与时俱进,常搞常新,不断深化。

第9篇:理想信念教育心得体会范文

[关键词] 90后大学生 理想信念教育 实效性

一、“90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实效性缺失的困境及其原因分析

近年来,特别是从2008年开始,高校迎来了新一代“90后”大学生,大学校园逐渐成了他(她)们的“舞台”。同以往的大学生相比,他们有着不同的生活观念、行为方式与思维方式,年轻的脸上洋溢着“自信、张扬、时尚”的时代特征。总体说来,“90后”大学生关注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和祖国的未来,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和生活充满了无限的向往。教育部公布的2009年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当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继续保持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可以说,“90后”大学生理想信念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健康的,这说明高校与社会有关方面的教育工作是有成效的。但从实际来看,我们的理想信念教育工作还存在着实效性不足的问题,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社会、家庭与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目标不一致,高校教育效果被弱化

一般说来,大学的理想信念教育内容是有一定理论高度的,对学生的教育主要也是从正面和积极方面展开的,因为我们的大学要塑造出有远大理想与较高思想觉悟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但与此同时,现在很多父母在家庭中对子女进行地多半是“明哲保身”和讲求“实惠”的功利教育,“明哲保身”与学校宣传的社会主义道德相背离,家长的反道德示范与学校的正面教育冲突,而急功近利的“实惠”教育无形中冲淡了对90后大学生进行远大理想信念教育的效果。

现阶段,我国社会中出现了多种文化的相互冲突、交流和融合的局面。不少“90后”大学生在纷繁复杂的文化样式和多元化的价值观面前,处于一种无所适从、无所归依的状态,在理想认知、信念与实践方面陷入了无法解脱的困境。同时,一些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的传播,使得西方一些消极的思想观念也在不断侵蚀着当代大学生的心灵,导致少数人不同程度地出现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等一系列问题,进而导致对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产生反感、误解、抵触等错误思想。

2.高校内部系统化教育缺失,理想信念教育工作成效欠佳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当前形势下其面临着一定压力和挑战。从学校教育方面看,高校内部的不同教育要素之间未能形成合力,内部系统化教育的缺失导致了理想信念教育工作效果欠佳。

第一,高校有关部门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未给予足够的重视。由于当前社会就业形势严峻,高校普遍更关注的是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更关注的毕业生的“就业率”,因为毕业生的就业是直接关乎大学自身生存与发展的大问题。因此,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没能得到应有的重视。由此导致高校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投入的力度不够。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也需要进行人、才、物的足够投入。但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思想政治教育投入增速滞后于大学生增长速度。例如,高校对“两课”教师数量的配备相对不足,很多高校出现课堂教学中一名教师同时面对几百名学生的状况;大学生辅导员配备情况也是如此。教育的急功近利与短视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成为迫于国家意志而进行的工作,理想信念教育工作被弱化。

第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内容比较枯燥,形式相对单一。大学思想政治课课堂是大学生理论学习的主要渠道。课堂中相关教育内容与大学生的思想实际结合不紧密,教育内容缺乏说服力和亲和力。从教学方法上看,教师对大学生的教育也是以说教和灌输为主,或者简单地放一些影视材料,学生戏称:“放电影”,这种简单化教育对“90后”大学生来说缺乏吸引力,根本达不到预期的教育效果,不再适应高校教育新形势的发展需要。

3.90后大学生“独立、自我”,社会远大理想信念难被“同化”

目前,我国在校90后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除了小部分家庭贫困生外,他们在家中大多是处于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养尊处优的地位。这些“90后”大学生有着很强的自我优越感,他们不喜欢按照别人的意愿行事,更多的是为自己考虑,不愿意听取别人的意见。正如自己所言:“我们不需要别人来定义,我们是自己,我们只做自己,我们只能被自己左右。”正是在这种自我意识的强烈引导下,每当遇到理想信念的选择时,他们往往认为社会理想信念离自己比较遥远,因而首先考虑的是个人理想与利益,缺乏大局意识及对长远理想目标的追求。

从年龄上看,90后大学生已经成年,他们已经掌握了比较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自以为思想上已经独立。实际上,由于他们正处于理想信念转型期,对社会和人生的认识、体验与和思考并不深刻。虽然他们对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尽管他们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知识有了较多地了解,但是他们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具体分析现实问题方面的还有所欠缺。与此同时,年轻的大学生们年少气盛,思考与处理问题往往比较冲动,不能长远的看待问题,致使90后大学生们难以树立牢固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二、加强“90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途径

加强和改进“90后”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既是一项紧迫的现实任务,也是一项长期、系统、复杂的工程。因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效果最终是要作用于人的思想,并外化为具体行动。如果仅仅想通过一门课程、几次实践活动就能解决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问题,这无疑是不切实际的。加强和改进“90后”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必须把这种教育当做一项系统工程来抓,具体来说,就是坚持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统一;坚持高校专业教师教育与政工教育的统一;坚持学生自身教育与相互教育的统一。

1.坚持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统一

“90后”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需要各方面的协作、配合与支持。目前,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理想信念教育口径不一致,这是影响大学生理想信念确立的重要因素。因此,高校要积极探索,力求建立与大学生家庭和整个社会的联动机制,让大家都来关心“90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支持德育工作,形成德育的合力,共同营造大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

第一,要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当代中国正在进行着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人们的思想道德观念、价值观念和文化观念呈现多元化趋势。作为“象牙塔”高校也被各种思想文化激荡冲击,越来越成为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争夺青年的重要领域。“90后”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尽管他们的思想观念渐趋成熟,但依然有较大的可塑性;尽管他们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很强,但鉴别力依然明显欠缺。因此,必须凝聚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唱响社会主义主旋律,积极营造健康的社会思想文化与舆论氛围,占领年轻人的思想文化阵地。这既符合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迫切需要,也是做好新时期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工作的重要条件。

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要充分利用社会各级各类大众传煤。随着信息传播渠道中新技术手段的广泛运用,文化传播的载体越来越发达,报纸、刊物、广播电台、电视台、网络等大众传播媒介越来越普及。这些大众传播媒介有着传播速度快、范围广、影响力大等独特的功能和优势,可以而且应该成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阵地。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和善于运用这些现代化的传播手段,着力抓好思想舆论引导工作。这既可以使教育形式生动多样,又有助于解决教育覆盖面不够的问题,这必将更好地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推动和谐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进而推动和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第二,高校应与家庭联合起来,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工作。

改进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工作,一要积极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良好的校园文化建设能为大学生崇高的理想信念提供生存的土壤和升华的优良环境。建设一种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可以实现对人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的显性与隐性塑造,是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行之有效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既可以通过学校报刊、广播台、黑板报、网络等平台,通过对社会主义建设得失的展示,引导大学生正确看待各种社会问题;也可以抓住重大时机和重要日子通过演讲、辩论等活动,弘扬主旋律,帮助大学生明确政治方向。

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工作,还要与家庭教育结合起来。“思想解放、学术自由”是大学的原本教义,如果高校疏于管理,大学就可能变成没有经过时代变迁洗礼的新一代大学生精神松弛的泛滥地。因此,大学的管理模式也应该与时俱进,针对新时代大学生的现实情况,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处处以学生为本,建立新的管理模式:这就是建立学校与家庭管理的互动,学校定期向学生家长通告孩子在校的思想动态,家长也应在必要的时候及时与学校沟通,加强学生在学校期间的成长管理。不仅如此,家长在平时也应该经常性地向孩子“灌输”为实现远大理想而进行艰苦奋斗的教育,劝戒孩子既要放眼长远又要脚踏实地,使孩子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高校与家庭教育的及时沟通、互动与配合将进一步推动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

2.坚持高校专业教师教育与政工教育的统一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高校专业教师则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的讲授者,是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引路人。由于专业教师在信仰教育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所以加强大学生思想信念教育。首先,应加强高校教师的思想信念教育。只有全面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做到视野开阔、知识广博,其主导作用才能充分发挥。其次,高校专业教师要想办法增加政治理论课堂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教学要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课堂上,教师可以结合大学生最关心的事件或影响较大的影视作品开展课堂讨论。在教育手段和方式上,要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通过各种教育方式和方法,尤其运用生动形象的多媒体教育手段,使严肃的教育主题生动形象。

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仅靠专业教师的课堂说教是远远不够的,他需要高校内部全体从事思想政治教育人员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主体是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负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协调、实施……辅导员、班主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辅导员按照党委的部署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班主任负有在思想、学习和生活等方面指导学生的职责……广大教职员工都负有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责任……”因此,高校所有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员,都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增强社会责任感,在工作中相互配合、相互协作,成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3.坚持学生自我教育与相互教育的统一

理想信念不是装饰品。当人生态度、理想信念与目标价值取向确立后,当务之急是使之内化于心。因为只有认同,才能信奉。要增强大学生特别是“90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教育家斯多惠认为,教育不是让人消极无为、无所不为,而是要激发主动性,使人自我塑造,高扬主体性。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不是简单的“灌输”教学,而是要“润物细无声”式的教育,更要通过教育使学生达到自我教育和自我提升的目的。实践证明,只有真正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意识,通过各种有效手段充分调动他们参与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把理想信念教育变成大学生内在的强烈需求,变成他们自主的、自发的行动,从而不断提高他们的自我学习、自我约束、自我教育能力。不仅如此,通过大学生们的自我评价、自我反省,可以使他们对自己有一个清楚的了解和定位,确立起符合自身情况的人生规划和理想。

在发挥学生自我教育的同时,还应加强同学们相互间的沟通和交流,也就是相互教育。“90后”在年龄、性格、经历上接近和相仿,这使得他们身上的优点与长处容易被接受和模仿,同学们之间的相互教育可以产生较好的教育效果。一方面,朋辈群体和同学之间因为相互信任,能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其信任程度足以使其坦诚地说自己内心深处的想法,从而找到理想信念缺失的原因。另一方面,优秀同学的积极参与和出色表现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其他同学的人生态度。一千遍的说教抵不上一次的身体力行,朋辈榜样如果能够在大学生日常活动中实践着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其他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就会受到感染和触动,从而会激励其他同学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与人生价值观。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不仅是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更是关乎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国家理想的实现。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做好这项工作需要高校各部门、家庭以及社会各界长期的共同努力。我们必须正视当前“90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任务的复杂性、长期性与艰巨性,积极探索有效可行的教育路径,以促进理想信念教育过程的顺利进行,为学生的全面素质提升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创建提供有力保证。

参考文献:

[1]崔景贵.90后大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J].教育与职业,2008,(12).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2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