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环境设计教育范文

环境设计教育精选(九篇)

环境设计教育

第1篇:环境设计教育范文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 会计教育创新 会计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14-0183-01

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可当今的信息技术不仅仅贡献于此,还体现在对社会生活方式以及教育方式的影响方面。信息、知识是现代社会的基本资源,信息素养便逐渐成为每个公民所必须具备的一种素质。现代的教育不再是以前那种单纯地传授知识技能,现代教育更注重培养学生能力,促进思维发展与创新,简而言之,就是培养师生创造力,而信息化为这种教育创新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

一 会计教学需要具备的条件

1.理论意义上的指导

信息化的会计教育离不开理论指导。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习者需求差异和学科特点,综合学习利用国外相关的比较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方式方法,结合中国的国情,提出更加适合中国学生的教学方式。

2.教学中教师的重要性

新的教育方式中教师的作用毋庸置疑,因为在整个信息化会计教育新模式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同样也是整个过程中的主体。教师应树立新的教育观念:(1)会利用信息技术平台构建学科课程,提供数字化教学学习环境;(2)能掌握现代教学设计理论,能对教学活动进行设计与实践;(3)能在会计教育信息化的环境中组织、指导、参与、协调与评价学生的学习活动。

二 将信息技术运用到会计教学中

1.信息化对传统教育的影响

随着信息化的不断普及,会计教学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的以课堂为主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将逐渐被弱化甚至被取代。因为这种单向式的教学方式使课堂缺乏趣味性及挑战性,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

相反,信息化时代的教育会结合先进技术,运用网络和计算机技术,将多种方法结合起来,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更浓厚的兴趣。学生以自主学习为主,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或者通过网络学习自己感兴趣或者需要的知识,可以随时获得教师的指导,教师也可以在线测评学生的学习效果。这样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使学生学习更快捷。

2.构建新型的会计教学模式

在信息化教育环境下的会计教学主要模式有如下几种:

第一,模拟学习。顾名思义,模拟学习是指运用会计核算教学软件,将现实中的企业会计业务在计算机和网络环境下进行模拟,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会计核算职能在计算机和网络环境中是怎样实现和完成的。更重要的是,要注意培养学生以发展的眼光去理解会计,从而能够更加适应信息化对企业的管理模式和工作流程等带来的变革,能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去优化工作流程,找到更适合的工作方法。

会计信息化模拟学习要具备几个条件:学校提供适合教学使用的会计教学软件,提供可用来进行模拟核算的企业会计资料,学生要熟练掌握使用会计软件,并了解企业会计业务流程。

第二,探究式的教学模式。学校为学生提供大量可供模拟使用的会计信息,使学生有机会在网络资源或者学校资源中进行自由探索,对其所获取的大量会计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并结合自身情况加以利用,从而获得更加丰富的阅历。

第三,协作的教学模式。所谓协作,就是教师将学生分组,让同组的多个学生对同一会计问题进行分析并解决问题,这样就为他们提供一起相互协作的机会,目前协作学习的主要方式有:协作、BBS讨论、伙伴和角色等多种形式。这种新的教学方式将不同专业的学生结合成一个小组,小组成员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模拟一个企业团队,根据各自的角色,分工协作。这样,学生在与其他成员或者教师的交流过程中,拓展所学知识、产生新的概念、取长补短实现共同进步。这种协作学习实际上是在构建主义教学理念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学习和教学方式,学生间的互动协作和讨论是推动认知发展的重要部分,小组的讨论会为学生提供一个互动的知识构建过程,使生生间、师生间在交流过程中,巩固所学知识,产生新的概念,并把两者结合起来形成新的更连贯的知识体系。

3.营造开放式的会计教学环境

教师应搜寻和整理相关的会计案例素材,在多媒体教室中建立一个数据库,实现资源共享,搭建一个相对开放的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参考。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料,自己去模拟案例中的会计角色,运用自己所学知识,去完成模拟任务,这样不仅可以检测自己与别人的差距以及学习效果,还可以巩固所学知识,更加熟练地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

参考文献

第2篇:环境设计教育范文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 问题 教育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2-0253-01

环境艺术设计(简称环艺),属于艺术类专业。其内容主要包括环境的美化、建筑物的景观设计、人类衣食住行的设计、现代各项器械以及各种运动设施的设计等。环境艺术设计的专业性极强,主要包括室内设计和室外环境设计。作为一门新兴专业,环境艺术设计在设计教育实践中面临着很多困难,因此相关人员需要加强对此的重视,不断进行有效改进。

一、环境艺术设计教育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环境艺术设计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经过30年的发展,对环境品质提升、社会发展以及城市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而设计教育在我国尚未成熟,所以,环境艺术设计教育仍然存在很大问题。经分析与探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教育资金供给不足

教育资金的短缺造成了环境艺术设计教育未能很好发展。我国设计教育并不成熟,学校给予设计教育的重视也远远不如其他类教育,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极少。学校对于设计教育的轻视尤其体现在理论知识的教学上。而设计专业的学习,更需要来自实践。创新的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都是极为重要的。

(二)实践机会太少

目前,我国设计教育的发展未能足够成熟,导致教育资金供给不足。同时,学校由于对学生的安全问题的重视,为了避免意外的发生,减少学生外出实践机会。而环境艺术设计恰好是一个重实践的专业,学生需要更多的外出观景以及写生的机会。正因为如此,学生缺少开拓眼界的机会及创造新思维的能力。

(三)传统教育模式的限制

因设计教育尚未成熟,在环境艺术设计教育中,教学模式的陈旧也影响到该课程的顺利发展。环境艺术设计主要以市场为导向,关注学生的长远发展。陈旧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的艺术熏陶不够,人文修养的欠缺以及缺少外出实践的机会。为了更有效地发展环境艺术设计,学生的艺术熏陶和人文修养都有待提高。

二、解决环境艺术设计教育问题的对策

设计教育在我国教育事业中并不被看好,为了促进祖国未来教育的发展,笔者经过实践研究为设计教育提供了新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鼎力支持设计教育

国家对于设计教育应该采取“放长线,钓大鱼”的手段,对待教育事业更应该如此。设计教育虽然在目前并未被国家看中,可是在对城市建设以及社会发展中,环境艺术设计更是在源源不断地给予支持。因此,国家应大力地开展设计教育,对设计教育伸出援助之手,帮助设计教育走上正轨。无论在经济还是在精神上都应该对设计教育做出最大的支持,帮助设计教育更好地发展。

(二)开设环境艺术设计实训室

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新兴专业,作为设计专业,其实践操作能力必不可少。许多学校考虑到安全因素问题,对于环境艺术设计的学生,都采取了多为理论性的知识学习,没有考虑到学生更需要通过社会实践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学习设计的学生,更注重的是外界事物对于他们的视觉冲击以及思维能力的创新。因此,学校可采用建设设计室的方式,既能够避免学生出现意外,对于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也是有帮助的。

开设设计室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还能将设计理论与外界公司接轨,使其更快速地融入社会。这样的方式,不但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对其以后步入社会也是有所帮助的。

(三)借鉴“包豪斯”教学体制

陈旧的教学体制阻碍了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采用新的教学体制是很有必要的。包豪斯作为引领者,为现代艺术更是作出了极大的贡献。其宗旨是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倡导学以致用,为社会更好地提供服务。许多高校可借鉴包豪斯的教学模式,对环境艺术设计教育会有很大帮助。

在传统的设计院校里,大多将理论知识教授于学生,而包豪斯教育体系则采用的是“作坊式”教学,在课程中得到实践,在实践中体会课程。通俗来说,就是将学生投入到建筑工地、设计工作室以及与设计有关的行业领域里实习。通过对学生进行考核,方可获得毕业资格证。这样的教学体系,使学生可以在实践操作中学到理论知识,也能为其走出校门打下夯实的基础。

三、结语

综上所述,艺术设计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环境艺术设计想要得到更好的发展,高校就要对该课程进行资金及精神上的支持,探索艺术设计教育规律,制订更科学的发展计划,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建立新的教学体系,实行包豪斯的“作坊式”教学,巧妙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实现艺术设计教育的价值,促进国家教育事业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第3篇:环境设计教育范文

关键词:和谐化设计 和谐化设计教育 环境 作用

一、对和谐化设计教育的理解

从1986年我国设计教育正式引入“design”一词到现在,已经走过了22年的历程。期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教学规模不断扩大,设计人才不断涌现,教学设施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不断完善,设计成果不断增多等。但是,站在时代的前沿,反思我国的设计教育,却是弊端重重,如教学规模膨胀导致供大于求,教学投入不够导致教学条件差,入学门槛降低导致学生素质下降等等。这些弊端使整个教育机能退化,教学质量大滑坡。要想控制这一局面,使设计教育适应时代的需求,必须走设计教育和谐化之路,即进行和谐化设计教育。何为和谐化设计教育?笔者认为,和谐化设计教育应具备这样的特征:1.教育功能科学全面,有能力培养进行和谐化设计的人才;2.和谐共振的教育过程,教学过程诸要素之间以及教学过程中教学环境之间始终处于一种协调、平衡的状态;3.整合优化的教育方法,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激发学习兴趣,激励学生主动积极探究,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实际操作能力;4.师生关系融合,教师与学生人格平等,教师关爱学生,学生尊敬老师。而在这些特征中,第一条应是核心特征,即培养和谐化设计的人才。和谐化设计,即设计在处理人、产品和环境要素的相互关系时,使各个对立因素在动态的发展中求得平衡,并将具有差异性、甚至矛盾性的因素互补融合,建构成一个有机的、谐调的整体,最大化地满足人们之于功能和情感上的双重需求。在设计过程中,使人、产品、环境之间互补融合,是件很难的事情。既是对设计师设计能力的考验,也是对其道德素质的考验。如:进行一项产品设计,个人利益和环境保护之间经常发生冲突,也就是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之间的冲突。如果人类要获得更高的效益,环境就会遭到破坏。如何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道德素质高、对社会有责任感的设计者会将社会价值置于个人价值之上,降低或制止人类的不合理需求,使个人利益和环境保护得以平衡发展。而在当今教育质量大滑坡的背景下培育出来的学生大多不具备这样的素质及能力。和谐化设计教育是和谐化设计的前提与保障,只有进行和谐化设计教育才有和谐化的设计。

二、全球自然环境是和谐化设计教育的驱动力

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设计。设计给人们带来了物质上的便利,促进了科技的进步,推动着社会向前发展,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如:全球气候变暖是一个非常客观的环境问题。造成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过大、大气污染严重。气候的变化还会带来一系列的连锁反映,如: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陆地面积减少、土地荒漠化、淡水资源减少、降雨量发生改变、极端的自然现象发生、农作物的产量不稳定、物种发生巨变等。最终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在大气污染中,汽车尾气污染占大气污染的60%-70%。据研究资料统计,在70年代,全世界作为人为污染源一年内向大气排放的一氧化碳的总量为3.59亿吨,其中由汽车排放的一氧化碳为2.25亿吨,占一氧化碳总量的63%,由此可见,汽车尾气排放对环境污染的严重性。汽车设计是设计行业中的重头行业,如何优化汽车及其它温室气体排放物的设计,保护自然环境,是和谐化设计的重要课题。再如垃圾污染,工业垃圾以及生活垃圾危害严重,侵占了大量的土地,污染了农田及地下水,并造成大气的污染。这些垃圾的生成和我们的设计有着直接必然的因果关系。从生产流程到工业用大型机械到电子产品到人们的生活日用品,无处不有设计的身影.也正是这些设计的不完美,造成了垃圾的污染。面临如此严峻的环境问题,我国的设计教育必须改变教育理念,培育有历史使命感的、有创新意识的、新时代需要的和谐设计人才。

三、我国的环境情况是和谐化设计教育的鞭策者

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但与之俱来的副产品却影响了我国今后的发展。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出版的《2002中国人类发展报告》中指出,中国面临巨大而复杂的环境挑战。过去20年经济的快速发展造成了大面积的草原破坏、沙漠化、森林丧失、水土流失、盐碱化、土地污染和生物多样性丧失。报告说,尽管中国人比半个世纪以前活得更长寿、更健康,但工业化、城市化造成的日益恶化的大气和水污染,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呼吸道疾病和癌症发病率的提高。 流行病学调查已经确定了空气污染和呼吸道疾病之间的相关性,特别是由于烧煤导致空气中致癌物质苯并芘颗粒和二氧化硫的增多,与肺癌和呼吸道疾病的发病数成正比。据推测,空气污染每年在中国导致1500万例支气管炎,2.3万人死于呼吸道疾病,1.3万人死于心脏病。报告说,人通过饮用水接触到过多的有机物和无机化学品是导致慢性病的重要原因,目前,中国的工业和化工水污染依然严重。报告指出,如果中国现在行动起来,对土地、水、空气、生物多样性和自然资源的破坏就可以停止,而中国人民的健康、生活水平和社会稳定都将依赖于这种改变。中国进行环境保护确实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我们这个工业大国的设计师也因此被推到了风头浪尖上,他们的每一步决策都关系到中国的发展,关系到人民的健康与幸福。设计师要担负起如此之重任,必须经过和谐化设计教育。

四、和谐化设计教育对改善环境的积极作用

1.和谐化设计教育下的设计是环保设计。和谐化设计教育是以培养和谐化设计者为教育目标的。这些设计者思想境界高尚,具备经济学、化学、物理学、心理学、哲学、宗教、儒学等多方面的知识,通晓各国的传统文化,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实践能力强。如此一批设计队伍同时在产品的设计、使用、回收等每个环节进行环境保护,我国的自然环境就会得到改善。当领土面积居世界第三的中国,空气不再被污染,绿植不再被破坏,土壤不再被毒素侵蚀。地球的生态环境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改观。

2.和谐化设计教育可以引领环保消费观念。设计既能改善人们的物质生活,也能引领人们的精神生活,给人们一种生活的导向。据调查,我国目前有不少于60万设计专业的在校生。如果对这些学生进行和谐化设计教育,把他们平均分配到23个省、4个直辖市,每个地区会有2万多设计师。这2万多人带动一个地区人们的生活环保观,应是一件不难的事情。全国上下一起行动,中国的环境很快就会改善过来。

当前,全球环境急剧恶化,中国更是严重。设计教育界必须拉响警钟,投入到教育战中,走和谐化教育之路,力争培育出有时代危机感和历史责任感的优秀设计师,用他们的实际行动来维护我国和世界的环境健康。

参考文献:

[1]顾尚华:《汽车尾气污染――城市环境的隐形杀手》,《经济与管理》,2001.1。

[2]赫忠仁:《设计教育――服务于全人类教育》,《长春师范学院学报》,第23卷第5期。

[3]《中国应重视环境破坏对人类健康和经济的影响》,新华网,2002.6。

第4篇:环境设计教育范文

关键词:化学实验设计;环境教育;因地制宜;高中化学;对比分析

自从环境问题出现以来,全球性环境问题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人类渐渐深刻地认识到了人与环境的相互依赖以及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会对人类所造成灾难的严重性,因而向全人类传达环境保护理念就显得至关重要,环境教育正是在这样的处境下应运而生并迅速被支持和推广,同时,化学教育成了生命科学、能源科学与环境科学的重要领域,其在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解决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促进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等多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1高中化学教材中涉及环境教育的目的

在新的课程改革中,将环境教育纳入高中化学教材中,以课堂教育的方式提高学生的环境理念和环境保护意识已是现代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在化学教学中开展环境教育,目的是让学生悉知化学教育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微妙联系,学会用化学实验的方法进一步探究并解决环境教育中存在的与化学相关的问题,对增强学生环保能力及社会责任感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可以让学生在化学实验过程中切身体会到不注重环保的后果会何其严重,让学生由学习而感悟,最终努力积极的加入环境保护的队伍中,为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该有的力量,这是作为一名高中学生,我本人对高中化学教材中涉及环境教育目的浅显分析。

2分析高中化学教材中的环境教育

目前,人民教育出版社、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和江苏教育出版社此三个版本的高中化学教材中涉及环境教育的内容都比较丰富,应用了大量的图片、表格、调查研究和课后习题等方式进行环境教育的内容细化,化学学科与环境教育内容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并且环境科学和技能培养的知识占有一定量的比重。能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将环境教育落到实处,将化学学科和环境教育有力地连接起来,并能产生切实增强学生环保意识的作用,关键还是在于化学课堂教育的成效,以化学课堂教育为基础,以增加环境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化学选修课为主要渠道,再结合相应的环保社会实践活动和成立内容多样的环境保护兴趣小组来组合进行环境教育,这是目前化学教育中环境教育的主流教育理念。高中化学教材中环境教育的内容比较务实,能让学生通过化学实验的观察研究,触发学生关于环境保护的强烈感知和意识,能使学生意识到化学工业和环境污染给自然生态环境带来的严重伤害,更能激发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由此循序渐进的为学生介绍绿色化学,从而凸显化学学科与环境教育的关系,以及化学学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联系。

3高中化学实验设计与环境教育的联系

在高中化学学科中,化学实验一直以来都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内容,这一点毋庸置疑,学生不管对化学学科有没有兴趣,对化学实验绝对兴趣盎然,化学实验环节作为化学学科中具体化学反应的直观展示,能较好的引起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能促进学生更直接地理解化学反应的原理,能有效加深学生对化学学科相关知识点印象,这单纯对化学学科知识教育来说是比较科学的教学手段,而通过化学实验为学生传达环境保护的教育理念,也是在环境教育的基础上,用化学实验的手段来实现的。比如做有关化学有害气体产生的实验,在化工厂里某个生产环节会产生较多的臭氧,而臭氧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有多严重学生心里的概念是模糊的,而化学实验恰好可以直观的为学生展示臭氧对环境的伤害具体严重到何种程度,即化学工厂产生的越来越多的臭氧会逐渐使全球变暖,全球气候变暖将会导致极地冰川融化,当今,全球气候变暖已经使北极部分冰川融化,这将对极地动物,尤其数量不多的北极熊带来灭顶之灾,而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长期生存的场所,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最终会给人类带来无法预计的损失;当前,随着工业经济的崛起,也加剧了化学工厂的兴建,在国家各级政府的监督与督促下,化学工厂新建需要满足相对多的条件,国家环保部门也比较重视化工厂与环境保护之间的问题,尽管如此,有些化工厂在通过不断的整改建成以后,生产过程中总是难免有伤害环境的情况,况且部分化工厂根本就不符合国家兴建及生产要求,我们不难见到,在有些远离城市的偏远地区,经常会有散发着难闻气味的臭水沟,水的颜色通常是彩色的,若这些工厂坐落位置靠近饮用水源,那其排污必然会影响到居民的饮水质量,试想其后果会怎样的严重,况且这样的实例以前层出不穷,引用水源遭到污染直接影响人类健康,而从自然生态的角度,化工厂的污水流入江河湖海,势必引起水生物的大量死亡和灭绝,如此伤害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影响人类健康的行为千万要不得。诸如此类化学工厂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的伤害情况,都可以通过化学实验得以体现,化学实验可以模拟一个微型的化工厂和微型的自然及生态环境,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己动手进行实验,可以直观地看到非标化工厂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再用实际实验进行同比例思维放大和延伸,就会清楚地意识到环境保护是刻不容缓的事情,化学实验有相对较强的实际性和震撼作用,能让学生学有所得,学以致用,这就使化学实验在高中化学教育中发挥出了真正的教育作用。由此可见,化学实验与环境保护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能在高中化学学习中将其两者进行有效结合,就可以实现提高学生环保意识,促进学生环保观念的教育目标。

4化学实验设计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

化学实验教学是高中化学教学能否有效开展的重要保障,更是化学教学不可或缺的方法和手段。随着科技的进步,“绿色化学”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成为化学教育中不可忽视的环保理念,时下,与发达国家相比,“绿色化学”教育理念传入国内时间尚短,还未能达到完全普及。又根据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状况不一,化学实验教学现状区别明显,所以,经济条件良好的地区,相对完善的化学实验配备保证了相应的教学质量,而经济条件落后或偏远的地区,教学设施的缺乏导致学生很少有化学实验实践机会。针对经济相对落后,教学设施不完善的地区,在化学实验设计中可以采用简易装置来替代专业的化学仪器开展实验。生活中可用做化学实验的简易装置很多,通常都是些废弃了的可回收利用的物品,例如:废弃电池、药品的塑料盒包装、医院用过的输液管以及输液瓶和注射器等,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收集简易装置,经过消毒之后,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实验装置,这样就可以满足一些基本化学实验的要求,学生能亲自操作实验的目标也得以实现。况且,收集制作简易装置的过程,能激发学生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实操能力,促使学生节约资源,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环保意识。

5现行三个版本化学教材中实验内容的分布对比情况

现行三个版本的高中化学教材中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化学教材中设计的化学实验个数最多,而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化学教材中所设计的化学实验个数最少,此二者之间对比差异较为明显,而人民教育出版社和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化学教材中化学实验的个数比例相差不大。化学学科中的每一个化学实验都是在化学理论基础上,对理论知识的实训操作演练,实验的过程即主观知识客观化的过程,充满了实践意义,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使化学学习与化学实验相互辅助,相互促进,以达到促进学习的目的。不仅如此,每一个化学实验的过程都是学生对自然的探究过程,甚至会延展至无数个探究过程,利用学生积极思考,富有创新及动手能力的优良特质对学习内容进行无限扩展,并乐于探究科学的真相,如此,将会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有效提高,这也符合新课标下提高学生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6不同版本高中化学教材中环境教育在化学实验设计中的对比分析

因化学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其在环境教育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决定了新课标以高中化学教材作为环境教育载体所具有的现实可操作性,这是其他学科无以媲美的。目前三个版本的高中化学教材在编写内容上都是依照新课标要求进行编写的,都是为了尽可能的体现新课标的主体思想,而环境教育是新课标必修模块中的重要内容,所以此处就针对不同版本高中化学教材中环境教育在化学实验设计中呈现形式进行分析。(1)各版本高中化学教材中环境教育内容呈现形式的分析通过对比分析可见,三个版本的高中化学教材中环境教育的内容都以丰富的栏目来呈现,但是栏目数量却存在较大差异,其中人教版应用的栏目数量最多,而鲁教版应用的栏目数量最少,通过对比可以见得,其中人教版教材在扩宽学生环境知识面上的作用要优于其他两版。同时,人教版教材应用了相对较多的“实验类”栏目来进行内容呈现,这类栏目有很强的实践性,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化学实验来研究实验现象,探究科学的真谛,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积极思考能力。(2)创设环境教育情境任何学习只要在有意义的学习情境中进行就会变得有效,知识具有情境性,也正是情境中通过对话和合作产生的,只有呈现在情境中的知识,才能与学生产生认知需要的共鸣,才能有效扩宽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形成独特的见解,促使学生用化学的思维和方法去正确认识和解决环境问题。通过对三个版本教材的对比分析可见,人教版和苏教版高中化学教材中都应用了环境教育情境创设的方式来呈现环境教育内容的,而在情境设置上,两版教材都比较注重环境教育情境设置的真实性、直观性和可操作性等,这即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又能实现新课改的教育愿望。

7高中化学学习在环境保护中的实际应用

“学以致用”是教学目标的重点之一,将学识灵活合理的应用在实际生活中,这是教育部门对学生的基本要求,学与用本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学以致用”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能将知识的作用进行有效发挥。通过化学理论学习与实验操作,再结合实际,就可以将环境保护的理念落到实处。比如用“绿色化学”的环保理念,对化工厂的污水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首先要明白污水的危害、当今化工厂污水的处理方法以及污水的处理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实际证明,经过多次处理的污水,氮和磷的含量依然很高,直接在自然水域中排放,将会带来赤潮,直接饮用的话,可能会造成人体中毒现象,这都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安全的。而将化学的学习内容贯穿在化工厂污水处理的问题中,可以从原理上寻求问题的解决方式,将问题科学合理有效的进行解决。

8结语

新课改实施以后,不同版本高中化学教科书中都比较重视化学实验向微型、生活、清洁、简便、有趣等趋势靠拢,这样教师就可以在化学教学中实时穿插环境保护的理念,将化学教学和实验设计进行有效结合。化学实验设计中学生的职责是积极思考,努力探究科学真相,将学习的热情积

极投入到实验中,在实验中重视环保教育,要以身作则践行环境保护的理念,要逐步建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以做一个有益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公民为己任而不断学习,不断实践。

参考文献

[1]张媛,任红.不同版本高中化学教材中环境教育在化学实验设计中的体现比较[J].技术应用,2012(04).

[2]朱琳.现行高中化学(必修)教材环境教育内容的分析研究[J].化学与材料科学,2011(06).

[3]王冉.三版本高中化学新教材(必修模块)中环境教育内容的分析研究[D].内蒙古:内蒙古师范大学,2014.

[4]朱琳.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中实施环境教育的研究[D].四川:四川师范大学,2009.

[5]赵斌,林承志.高中化学必修教材(人教版)环境教育素材的分析研究[J].基础教育,2013(01).

[6]廖继平,林芳明.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教材中环境教育内容浅析及教学建议[J].课程改革研究,2012(3).

[7]高艳萍.高中化学教学中实施环境教育的实践研究[D].河北:河北师范大学,2008.

第5篇:环境设计教育范文

关键词:学习风格元认知自我调节知识构建团体网络学习环境设计

把学习看成是个体构建自己的知识经验过程,是当今教育的一大趋势,基于这一立场的研究恰是认知心理学学习理论的重点。网络教育本身的特点,就是以个体主动学习为出发点的,表现出明显的建构式学习特点。因此,探讨两者的共同和相关性,以认知心理学研究学习者有效学习的条件为依据,设计网络学习环境,使其更有利于学习者高效、快速的学习,就成为必然的课题。本文主要讨论三个问题:网络教育如何实现个性化;网络教育如何实现学习者能力、素质的提高;网络教育协同学习如何达到最佳效果。

一、学习风格与网络教育个性化

人们对于将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用于个别化教学,尤其是在网络教育环境中实现,确已寄予厚望。达到这一目标的思路是,利用网络设置及相关软件,向不同的学习者提供不同途径和不同顺序的学习经验,为学习者传送不同种类的学习经验提供便利。但现实中却并非如人们所预料的,学习者在网络中学习尽管其获取知识的主动性增强,与人(机)交流的机会增多,但这些并不能证明学习者因此而能更好、更快的学习,因为学习环境的统一性——教育软件的限定,并不能吻合学习者自己特有的学习倾向,从而不能达到学习者按照自己的学习方式进入学习的“随心所欲”状态。

尽管对于网络教育的个性化问题早已引起人们的关注,但以往人们所关注的是学习者智力和已有知识的差异(认知),成就动机及其相应的个性特征(情感),很少研究影响学习者意志行动方面的因素——学习风格。所谓学习风格,即指学习者喜欢的或经常使用的学习方式以及表现出来的学习倾向,由于它经常被个体所使用或表现出来,很少因学习内容、学习情境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因而构成学习者的个别差异。注重学习者学习风格,并在教学中直接应用所带来的直接效果,是有利于我们在网络教育环境设计中,更好的诊断学习者的学习倾向性,调整教学策略,促进学习者更好发挥自身的潜能,使学习者乐学、易学、快学、学好。

学习者的学习活动,是知、情、意行的共同参与,这三方面是以意志行动为核心相互交叉,形成学习风格的五个部分三个层面。一是学习风格的认知要素部分:知觉风格、信息加工风格(同时加工与继时加工)、记忆风格(趋同与趋异)、思维风格(分析与综合、发散与集中)、解决问题风格(深思与冲动)。二是学习风格的情感要素部分:理性水平、成就与动机、焦虑等。三是学习风格的意志行动要素:学习坚持性、积极性、动脑与动手、保守与创新等。这三部分组成学习风格的心理层面。四是学习风格的生理性要素:对学习时间的选择、对视、听、动感的偏爱、学习外部环境的安静与否等。这部分为学习风格的生理层面。五是学习风格的社会性要素:独立学习与结合学习、竞争与合作。

针对以上所述的学习风格内容与要求,对于网络教育的环境设计而言,主要解决的问题有两个:一是学习者想学什么就学什么,二是学习者想怎么学就怎么学。前者对于网络教育而言是很容易达到的。我们重点是讨论后者,我们认为网络教育中要达到教育个性化的效果,就是要根据学习风格的有关理论要求,设计一个系统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者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风格,达到“随心所欲”的学习状态。为此,在系统的设计中应包括四个部分:诊断、计划、教学与评价。诊断是实现个性化教学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其中包括学习者发展的特征、学习风格及已有的知识经验。通常学习风格是诊断中最易忽视的因素,但它却最重要,因为它直接参与学习之中并监控着整个学习过程。学习风格的诊断内容主要包括以上所述的三个层面五个部分,可以设计一些问卷于系统环境中,让学习者在进入实际学习内容之前进行回答而实现。计划就是让学习者知道自己的学习倾向以后,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思路,明确自己那些要学,那些是自己学习的难点、疑点,自己准备怎样学,等等基本问题在脑中有一个清晰的“心灵地图”。这点可以通过老师的提示窗口,给学习者以提示。教学是通过前面的两个环节之后,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诊断结果与学习计划,选择情景、内容和方法进行学习,也可以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习。学习一个阶段结束之后,要给学习者一个反馈,对其学习效果有一个评价,这种评价可以是计算机软件给出,也可是学习者发出电子请求,由教师或同学给出。

二、元认知自我调节与网络教育激发作用

当前,我们常以上网获取信息而大开眼界,感觉确实是丰富了知识,但就网络教育的效果而言,并非获取知识是最终、全部目的,否则我们的网络教育只不过是传统教育中,帮助学习者填充知识多了一道残酷的工具而已,对于学习者素质的提高、创造性的开发并非有多么明显的帮助。而我们所需要培养的是有能力去批评、思考、学会学习、对个人的潜能有所了解的人。这就要求网络教育必须有一种学习环境,这种环境能够构筑知识、理解学习者已完成的工作,并能开发在知识社会中发挥作用所必须的能力。认知心理学的关于学习者无认知自我调节的理论,对于我们设计这样的学习环境有所启发。

元认知自我调节简而言之,就是指学习者对自我学习过程的认知、调节与监控。其基本的假设是,如果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对自己的预期结果、思维过程、思维方式、解决问题的思路等能清楚地了解,并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调节自己的学习策略,那么就有助于学习者知识的巩固、能力的提高,从而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事实也正是如此,一个善于元自我调节的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往往能较好地激活背景知识,集中注意学习材料的有关信息并对材料进行推论。最常用的元认知自我调节策略有:一是对学习材料进行质疑或设问;二是明朗化或试图解决疑问;三是概括或者回顾学习材料的要点;四是预期或估计后面的内容。其实这一过程就是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对自己学习、理解过程进行自我讲解。

一个良好的网络教育环境就是要对学习者有明显的激发作用,要注重以下几方面的设计。一是突出重点,唤起注意。学习者在网络环境中的学习内容是千千万万的,只有那些新颖有意义,学习者感兴趣的材料,才能引起学习者的注意,被学习者所选择,才能引起学习者的设想与疑问,从而致力去探索。这就要求在软件的设计中,尽量运用形象生动的富有创意的形式。二是提供知识背景,试图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认知心理学认为,知识是围绕一些关键的概念而组成的网络组织,其中包括各种事实概念和命题。如果能激活学习者已有背景知识,那么学习者就有了有益于解决问题的经验,从而就试图运用已有的知识、策略去解决问题。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就是能力发展的过程,也是自我有意识的调节过程。因此,在网络学习环境中,当学习者感到难以解决问题时,适时的给予一个帮助(查询)系统,给学习者一个知识背景的线索,达到激活学习者内在知识经验的作用。三是提供一个好的概念模式。也就是学习者学完一个单元之后,用一些概念和短语把所学材料中所涉及到的事实、现象、原理清晰地图示出来,将有助于学习者对知识的记忆与理解。在网络学习环境中,应有一个提示,就是让学习者对所学的内容进行概括,然后再与计算机中已有资源、教师、同学的意见进行对比,这样一方面可以起到反馈的作用,另一方面又可以对自己的学习过程有一个较全面的把握。四是给学习者一个操作与验证的单元。学习者学完了所学的内容之后,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因此,在网络学习环境中应给学习者一个新的相关内容,让学习者将获得的知识、学习策略或操作程序进行运用,从而促进学习者对知识、能力的迁移。

三、知识构建团体与网络教育交互作用

网络教育的交互作用,是网络教育本身所具有一大优势,能较好的使学习者处于学习主体,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在教学活动中,学习者者使用计算机的交互功能,可以通过局域网与其他用户或网络服务器进行交流,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与更高层次的网络进行交流。但并不是由于网络本身有这样的一种功能,我们就乐观的认为,只要提供了这样的系统,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就找到“灵丹妙药”。其实不然,一种新技术运用于教学,还有许多与其相关的问题需要解决。如学习者在上网的大量信息中“遨游”会因探究中缺乏方向和条理而受损;如何设置不同的交互学习方式等等,这些都是我们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否则,再好的交互网也难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知识构建团体是认知心理学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指学习是通过学习者与他人,与外界的环境,与外部世界所形成的一个知识团体中,相互作用、相互构建产生的。在这样的一种教与学的环境中,学习者参与知识的传播,他们在教师帮助设定的目标、指向自己的问题并监控自己的理解,运用可得的资源设计获取知识的环境。在这种共同参与的学习环境中,是师生分享各自的专门知识或负责找到能带给团体的知识。在一个相互讨论的团体中,学习者通过建设性的争论,推测、质疑、批评和摆出证据来学习。在这种知识构建团体的学习构想中,学习者不仅能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在这个学习过程中,通过与他人的相互协作,培养自己的协同工作能力,探索知识、获取知识的能力。

由此可见,交互网的教育与知识构建团体的内涵,确实有着内在的一致性,交互网的教育功能确实为实现知识构建团体这一教与学的构想,提供了一种强大的技术支持,知识构建团体的实施要求又为网络教育的交互作用有效发挥,提出了有依据的设计条件。一是要使学习者避免学习的盲目性,教师要帮助学习者设定学习目标,提供课程支持。也就是在交互进行地教学中,教师必须从大量的网络信息中选择出那些适合于教学之用的学习内容。这些信息不仅要有足够的教学价值,更重要的是要把这些教学材料同各门学科的教学目的和任务以及各个年龄阶段的学习者的认知发展水平联系起来,使教学信息的传递同学习者的学习吸收有机结合起来。为此,在网页的结构设计上要有一个“导航”系统。二是要根据交互学习的不同方式来设计不同的教与学方式。通常而言,在网络交互教学中有以下四种方式:1、通过讨论来学习。一般是某学习者遇到困难时,向教师提出求助,教师根据具体情况安排有关学习者与其讨论。2、通过共同建构来学习。教师在教学中对学习者的学习情况进行观察,若发现有共性的问题,由教师发出指令,大家停下来就共同存在问题进行讨论,然后得出有效的解决办法,实现认知能力的构建。3、通过指导来学习。学习者遇到困难时,也可以直接向教师发出请求,当教师认为有必要对其指导时,便可进行指导学习,指导学习的教师要明确学习者的实际理解情况,然后给以相应的启发和提示。

参考文献:

(1)高文:《建构主义学习的特征》,〈〈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8第1期。

(2)兰学文:〈〈现代认知心理学理解过程的模式及其教学策略〉〉,《教学与管理》,1999年4期。

第6篇:环境设计教育范文

1继续医学教育中计算机网络的应用

进入21世纪,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和Internet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已经走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通过网络授课已经成为可能。

继续医学教育网络化是一种全新的教育体制与教学模式。这种教育不受时间、地点、次数及进度的限制,能够自由利用网上资源,通过计算机网络可以扩展至全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每个人都可以在任意的时间、任意的地点通过网络自由的学习。

以美国为例,JohnsHopkins大学的医学院提供了两种网上继续医学教育形式:一种为网上医学概览(theInternalMedicineBoard),包含70多个讲座,覆盖了所有核心科目;另一种则为周六医学环顾和临床链接(SaturdayMedicineRoundsandConjointClinic),播放生动的病例学习。Stanford大学则出品了一个名为StanfordSkorlar,M.D的网上产品,用于医学研究中在大量医学资料里快速查找,使医学能够通过非结构的提问进入信息资料库,获取疾病信息,在学习的同时,能够获取继续医学教育学分[1]。

可以看出,以互联网上进行继续医学教育已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发展较为完善的在线继续医学教育,在时间上、内容上医务工作者以更大的选择余地,技术的发展也使网上交流与互动成为可能。

2继续医学教育中网络学习环境的设计

在网络学习环境中,师生往往处于异地,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技术、特点与爱好,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进度与学习步骤。教师处于辅导、服务的地位[2],所以给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化、个性化、能方便获取信息资源的网络环境是成功远程网络学习的重要因素。依据现代的教学设计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一个面向学生的学科教学--学习平台系统一般应包括管理模块、学习工具模块、协作交流模块、网上答疑模块、学习资源模块、评价模块和维护支持模块几个子系统。

2.1管理系统的建立:主要是执行教务管理和教学管理,含注册登记、权限设置、公告、咨询等功能。教务管理模块主要是对学生基本情况、学习情况、选修的课程等具体情况进行了解,如:鉴定学生身份、联系方式等信息,了解学生情况。同时,也可以把相应的管理信息、教学要求(如建立学习小组、学习社区)等信息通知给学生,即做好学生的管理、沟通工作。为顺利进行教学和方便学生学习服务。

教学管理(学习引导模块)是进行一门课教学管理的地方,主要用于公布整门课程的课程要求,主要的教学内容、教学环节。学生在这里可以了解到课程的主要课程要求、知识的重点、难点,以及学习的阶段、步骤,教学安排信息,学生可以根据要求,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教学管理模块可以根据课程的不同需要,选择不同的方式,如公告板、论坛、研讨会等方式,构造出教学服务性信息交流辅助系统。

2.2学习工具模块的建立:网上学习支持平台要向学生提供一系列辅助学习工具,以支持学生在网上的学习和探索。如笔记本功能,可以使学生方便的存储所需要的网上信息,或记录下创作的灵感。学生利用书签可以标记所感兴趣的内容,以后再看。学生学习记录可以记录下学生学过的知识点以及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方便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对学习目标、学习计划做出调整。也方便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此外,还有网上搜索工具、学生主页制作工具、学生作品展示工具等等,总之学习工具模块是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形成个性化的学习环境的工具系统,是面向学生学习的支撑平台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2.3智能型远程协作学习平台模块的建立:“教育的最高形式是对话”。远程教学——习环境中最大的特点是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在时间与空间上是分离的,学生往往处于个体、独立的学习环境中。以前的远程学习往往因为不能实现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及时的交互而影响学习效果。网络教学较其它形式教育媒体环境最突出的优势就是能以其实时或非实时的交互方式方便地实现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对话与协作。同学之间可以通过E-mail、BBS进行非实时讨论,也可以通过视频会议系统、聊天室等技术进行在线讨论,相互交流意见,求助解疑。这些交互技术实现起来并不是非常困难,在一般的网络教学平台中都有。

但在讨论学习过程中,最容易出现争论激烈,脱离主题的现象。当然集体讨论可以通过邀请教师在线对讨论的内容、问题进行调控,指导和帮助,解疑[3]。但多数情况下,教师处于离线状态,优秀的学习平台除了方便的交流工具外,更应该有智能性的(Agent)系统进行监控,对学生的讨论进行帮助[4]。

2.4网上答疑模块的建立:对于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学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得到解决。如通过电子公告板、或通过E-mail发信给老师、同学请求指导。但在网络教学平台中,还都单独设立了网络学习答疑模块,作为师生相互交流的窗口。在当今的众多的网络教学平台中,可行答疑系统中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学生提交问题后,系统转发给教师,一定时间后,教师将答案再提交给系统;另一类是自动答疑系统,在某些学科范围内,学生提交问题,系统首先进行关键词切分,再进行Web数据挖掘,找到知识库中的类似问题的答案提交给学生,如果知识库中不存在类似问题,将问题转发给教师,再由教师将答案提交给系统,同时将该题目以及解答纳入到知识库中,但别的同学在问到相似问题时,可以直接给出解答。

在调查过程中学生常常反映提出的问题得不到及时解答,或得不到满意的解答。教师也往往由于问题太多和不知提问题学生的实际水平而难以做出及时、恰当的答复。智能性的答疑系统常常建立在学生的学习模型的基础之上。在有了不同学生的学习档案后,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模型以及学习记录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能够做出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答复。

2.5面向过程的个性化智能评价子系统建立:新的教学模式能否实现,关键在教学评价。虽然在教学活动中,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策略服从与教学目标。但教学评价却对教学、学习的具体实施起导向作用,所以在基于网络的远程教学--学习环境中,要真正摆脱出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真正的体现学习者的主体地位,达到学习的个性化,建立新型的评价制度是远程学习环境的建设必要条件,是衡量学生学习活动效果的方法和调控学生学习方向的重要手段。只有建立适应学科特色有兼顾学生个性的评价方式才能真正实现学习的个性化。

现有的网上教学支持系统所提供的评价系统一般包括试卷的生成工具、测试过程控制系统和测试结果分析工具。系统能随机出题,为每个学生产生不同的试卷,以防作弊。能够对网上测试过程进行控制,如在需要时锁定系统,不允许学生进行与测试无关的浏览,控制测试时间,到时自动交卷等。在测试完成后,能够根据题中的知识点和学生的答题情况,对具体学生给出诊断,对下一步学习提出建议。有些网上教学支持系统还可以根据考试测验的统计数据,运用教育评估理论分析题目的质量,如区分度、难度等。许多系统对测验提供了自动批改即时反馈功能,有的还可以根据学生的答案提供个性化的反馈内容。

评价改革的方向要注重评价学生的能力,评价趋向于重过程、重行为的方向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评价系统在基于传统的试题库的评价形式基础上,还应该通过学生参与程度和学习过程进行评价。

2.6立体、开放的超媒体资源库系统的利用:在当今时代,信息量丰富,信息更新速度快,尤其是互联网的出现,实现了信息知识的互联。网络学习环境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资源丰富、获取信息方便、快捷,但在网上索取信息的一个致命的特点是资源太多。除了学生在学习中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良好的自我约束能力之外,建立一个资料丰富、快捷检索学科知识资源库是网上教学的重要之重。

但纵观国内的现有的网络课程所提供的学习环境,绝大多数往往把课程教学平台与资源连在一起,如果教师和资源管理者与最初创建课程的教师或工作人员不是同一个人的话,那么他们就会因为不知道一些文件在服务器的什么位置和不知道文件的名字而无法更新和使用,在数据的更新和维护上都造成不必要的麻烦[5]。另外,在现有的教学资源库中,往往存放的是教师的讲义和一些课堂教学资料,供教师教学用的多,供学生用的少。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网上资源库中的信息资料对外封闭的多,交流的少,共享性差。所以大部分的信息难以实现更新,造成大量的重复建设,资源与人力的浪费。所以制定一个数据库资源的标准,创建与教学支撑环境相对独立的立体、开放的超媒体信息资源中心,在面向学生的网络学习环境中是很有必要的。

在网络学习支撑环境的资源库的设计中,资源的内容应包括与学科内容有关的文字、图形、动画、视频、音频等各种新式的媒体信息,各种媒体信息都应按制定的描述标准进行描述定义,以方便信息的存放与共享。在资源库内容的组织结构上,应采用超媒体,多层次的立体化连接方式,以适应个性化学习的需要。此外,资源库必须有强大的检索功能,能方便、快捷的检索信息,满足不同学习者的需要。

在网络的开放环境下,开放的资源库是指改变过去资料(尤其是网上资料)教师或工作人员独自维护,信息单项流动的局面,而实行师生共建资源库。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信息的双向流动,才能不断的吸收新的知识、不断丰富和网上学习资源,从而保持资源库的生机与活力,达到资源的真正开放与共享。

2.7支持和维护模块的建立:此模块主要是对网上学习环境的利用和维护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保证。

3继续医学教育网络化应注意避免的几个问题

3.1避免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根据需要提供图文声像并茂的教学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第7篇:环境设计教育范文

基于物联网的环境教育系统

采集设备可以实时或定时采集小区域范围内的环境要素并发送到监控主机中,该子系统中的传感器主要包括温度、湿度、风速、风向、雨量、气压等各类气象要素传感器,以及噪声、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环境要素传感器.监控主机获取数据后再通过Internet上传到网络服务器.这样的众多小型站点联接在一起,便可构成一个更大区域的环境观测体系.实时数据采集子系统的基本结构系统采用嵌入式操作系统uC/OS(微C操作系统),其绝大部分源码采用ANSI-C编写,代码可读性好,可移植性强,并且具有良好的可裁剪性.主处理器采用ARM7(advancedRISCma-chines)内核芯片、ARMv4T(Newman)结构、三级流水线处理,具有空间统一的指令与数据Cache,平均功耗0.6mW/MHz,时钟速度66MHz,每条指令平均执行时间1.9个时钟周期,利用嵌入式CIE调试技术简化了系统设计.传感器节点采用模块化设计,每个采集节点配有ZigBee模块.ZigBee使用全球免费频率2.4GHz,具有网络功耗低、可靠性高、成本低、容量大、安全性好等特点.系统采用太阳能电池供电,节能环保.最大功率30W,输出电压12V,额定电流2A.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可根据用户需要灵活增减相应的传感器模块,例如颗粒物(particulatematter,PM)传感器,组合起来方便、快捷,可以满足各类用户的不同需求.采集到的数据传递到观测点监控主机后,能够定时通过因特网传输到网络环境数据库,且传输过程中出现故障能够及时恢复,容错性好.系统具有技术先进,测量精度高,数据容量大,遥测距离远,人机界面友好,可靠性高的优点,可广泛用于学校和社区小区域范围环境服务,也适合于气象、海洋、环境、机场、港口、工农业及交通等领域使用.实时数据采集与上传该模块主要功能是通过无线方式获取环境观测站采集的实时数据并显示.数据采集的基本算法如下:首先判断是否到发送数据时间,若到了执行数据发送命令,则向监控主机发送实时数据,否则等待发送时间窗口;在发送数据过程中须判断发送是否超时,若超时,则终止本次数据发送,转到等待发送状态,若没有超时,则接着判断数据接收是否成功,若数据接收失败,则转到等待发送状态,准备下次发送,若已经收到数据,则对收到的数据进行CRC校验(cyclicredundancycheck,即循环冗余校验),校验通过后存入数据库并以各种表格的形式展现数据.

面向环境教育的研究性学习平台

由于数据采集站点设置在社区和校园中,因此可以获取实时、小尺度的环境与气象数据,这些数据将更加贴近人们的实际感受,感知身边的环境情况变化,合理安排出行,学生可以利用这些数据进行研究性学习.将若干个采集点的数据上传至环境数据库中,可以进行数据挖掘等获取隐含在数字背后的规律,从而构建更高层次的应用.研究表明科学探究环境普遍具有如下特征[11]:a.提供科学数据获取的工具;b.预置科学探究主题;c.通过网络支持科学探究活动各个环节的开展和管理;d.整合多种学习工具.利用技术构建的环境信息采集系统作为科学数据获取工具,可以预设面向环境教育的科学探究主题,通过真实物理环境与网络虚拟环境的有机结合,构建一个虚实融合的面向环境教育的研究性学习平台.研究性学习平台的设计该研究性学习平台以“感知校园、探究科学、保护环境”为主题,设置实时环境数据、综合环境数据、数据分析、环境信息查询、环境科普和3D环境信息展厅、资料下载和研究性学习等栏目.实时环境数据模块主要展现各采集点的实时环境要素数据,界面提供了选择菜单,可以选择不同的采集点和不同的环境要素进行查询,同时提供了数据下载功能,在研究性学习阶段,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把所需的数据下载到本地进行进一步的数据处理和挖掘,从而获得数据背后隐含的规律.综合环境模块可以按照区域来展示采集点的各种环境要素数据,对不同区域的信息进行比较,获取空间地理位置之间的环境信息.数据分析模块提供了环境数据的图形化展示,包括曲线图、柱状图、风玫瑰图等直观形象的图型,这种方式可以更加直观地展现环境信息变化的情况.环境信息查询模块提供了对社区居民和学生的区域性环境信息服务功能,可以通过手机获取本区域的环境信息,如穿衣指数、紫外线指数的具体信息,更好地指导市民的出行.环境科普模块是一个资源平台,主要提供环境保护方面的科普知识,宣传环保意义,传递环境方面的政策、措施等方面的知识,为社区居民和中小学生提供一个了解环境、保护环境的窗口.3D环境保护展厅模块采用Web-3D技术设计了一个在线的虚拟展厅,立体展现环保知识,学生可以采用替身的方式进入到虚拟情境中,例如进入水资源的循环与利用展厅,可以看到一幅幅由图片、文字组成的文化长廊,电视里在播放水循环利用环保主题的视频等,通过虚拟方式的模拟一些在现实 生活中难以实现的情境,使学生对环境问题会有更加深入的理解。资料下载模块免费提供各类环境数据的下载和查询,同时对用户提供环保主题信息的资源的上传、下载功能.研究性学习模块通过集成开源课程管理系统Sakai实现.主要利用其中的论坛、blog和wiki等协作学习工具,针对虚实融合的研究性学习的需要而设计了“以问题解决为中心”,遵循“情境创设、设计活动、协作探究、反思提高”过程的研究性学习模式作为教师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支架.同时为防止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出现信息迷航,针对平台内部资源设计了个性化资源推送策略,帮助学生快速获取自己需要的资源.个性化资源推送策略设计学习资源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性学习得以开展的基础和保障.为了更好地开展研究性学习,不仅须实时的环境数据资源,还需要相关的其他网络资源,而在现有的研究性学习平台中多以学科或者主题分类的方式组织学习资源.在信息爆炸时代,面对海量的信息资源,学生容易感到无所适从,造成学生的认知负担超载,甚至出现信息迷航.因此根据学习者个性特征推送相关资源可以节省学习者查找、筛选资源时间,提高研究性学习的效率.通常意义上的学习资源是指那些可以提供给学习者使用、能帮助和促进他们进行学习的信息、人员、教材、设施、技术和环境[12].本研究中学习资源是指平台内所存储的数字化资源,如用户、用户群体、论坛帖子、blog、研究成果、主题、通知、日历、课程安排等.这些资源根据来源一般分生成性资源和非生成性资源两大类.生成性资源主要是用户在利用平台学习过程中动态生成的一些资源,如论坛帖子、blog等,非生成性资源主要指用户上传的已有资源,如教学大纲、参考文献等.学习者与资源是多对多关系,一个学习者可以拥有多个资源,一个资源也可以属于多个学习者.学习者与资源之间的主要动作关系是上传、下载和推送[13].学习者除了上传、下载资源之外,还可以对资源进行浏览、加精、评分等操作.根据学习者对资源的操作可以形成用户的操作统计属性(对哪些资源感兴趣),根据学习者的学习进度可以形成学习者的学习状态属性.为了方便学习者查找资源以及系统推送资源,须对学习者和资源的属性进行标记,即创建属性元数据.本研究采用标签技术分别建立学习者和资源的属性元数据.学习者的属性标签主要来自于用户注册时的信息(用户属性)、学习者的学习状态属性以及学习者系统操作行为统计属性(对上传、下载、浏览、评论等操作的统计);资源的属性标签主要来自于资源提供者根据学科和关键字分类的标签以及资源使用者对资源的评价、标记等.根据研究性学习的主题、用户学习进度,系统可以将用户可能感兴趣,其他用户感兴趣或评分高、浏览次数多,相同领域的最优资源或相似领域的最佳资源推送给用户,从而可以快速实现资源的共建和共享,体现“利用用户交互数据可以创造巨大价值”[14]的思想其中,推送规则运算采用标签匹配算法实现,通过将用户属性、用户学习状态属性、用户操作行为统计属性与资源属性进行匹配,系统根据学习者的学习主题,将平台中评价最高的相关资源、教师指定的资源和拓展的相关资源进行匹配,根据匹配结果推送给学习者,从而提高学习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信息迷航,实现个性化学习.

第8篇:环境设计教育范文

关键词:网络教育;学习风格;个性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120X(2016)17-0041-02收稿日期:2016-04-28

作者简介:陈凯亮 (1994―),男,福建福清人,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在读本科生,研究方向:信息化教学设计;

陆岩 (1994―),男,黑龙江鹤岗人,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在读本科生,研究方向:信息化教学设计。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社会发生了方方面面的变化,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网联网、虚拟现实技术的日益普及,教育工作面临着在信息时代变革背景下如何教学的深刻问题,其中网络环境下个性化教学的设计与实现便是其中的重要热点。在网络环境下,教师不再是教育的核心,教学方法不再以灌输为主,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大幅度扩展,学生学习时的时空限制也越来越少,这一系列变化的出现都可以促进教育工作者“因材施教”理想的实现。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信息技术基础建设突飞猛进,网络教育方兴未艾,因此如何利用好网络教学的独特优势、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是当代教育工作者不可逾越的命题,而本文通过对核心概念的剖析,挖掘各种学习风格的不同,探讨网络教育环境下教学的技术实现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与理论意义。

一、个性化教学的核心及其必要性

个性化学习是指学习者根据自己的个性特征和需求,挑选适合自己的学习途径、学习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完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活动。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占据主导地位,具有学习环境创设者的地位,可以说个性化教学是教师根据学习者的个性特征及需求,提供合适的教学环境、教学策略的教学模式。需要说明的是个性化教学与个别化教学不同,前者主要强调教师对学习者的了解及采取的相应策略,后者主要强调师生人数的多少。

个性化教学是“因材施教”教学观念在现代教学中的实现方式,是提高教学效率、达成教学目的的重要教学方法,其实现有以下几方面的必要性。一是适应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差异,避免学得慢的跟不上、学得快的不耐烦而造成学习效率低下的问题;二是适应学习者的习惯媒介差异,有些学生更容易接受文字方面的知识,有些学生更容易接受视频、音频方面的知识,针对这些差异,个性化教学可以采用特别的教学媒介;三是适应学生生活经验的差异,不同的生活经验对知识的理解有不同的影响;四是适应学生兴趣及性格的差异,兴趣与性格的不同对学习的影响非常重要,针对其性格与兴趣设计的个性化学习方案对教学效率有重要作用。

二、基于学习风格的网络教育环境设计

个性化网络教学环境不同于传统的教学环境,在基于学习风格的教学环境需要检测学生的学习风格,然后进行提取,提取之后根据不同的学习风格设计教学方案。具体网络教育环境见下图:

学习风格是最初属于心理学的范畴,后来逐渐扩展到教育心理学、职业

基于学习风格的个性化网络教育环境框架图

心理学等学科,其内容包含知识、情感、心理、社会等各个层面。在学习方面,学习风格与认知风格不同,认知风格仅限于直觉、认知过程、认知控制等方面,而学习风格具有更大的范畴,可以说认知风格是学习风格的一个部分。关于学习风格,英国学习与技术研究中心将学习风格确定为71种,并重点研究了其中13种;我国学者在研究学习风格时一般将学习风格分为四大类,分别是行动者、反思者、理论者以及实践者。

(1)行动者。行动者喜欢活动具有刺激性,喜欢做中学,因此在课程设计时,必须安排做什么。例如成立学习小组,让行动者担任组长,完成竞争性的团队任务。行动者表现欲强烈,喜欢与他人交流,因此可以建立微信群,让行动者担任群主,老师甚至可以在群内向行动者匿名请教。行动者的缺点是喜欢冲动,所以在学习环境设计时可以提醒行动者先思考再行动。

(2)反思者。反思者喜欢行动之前对学习内容做充分的考察,喜欢观察与思考,不乐意做无背景的事情,他们经常说的一句话是我得好好想想。在对反思者设计学习环境时,可以给要学习的内容加上充分的背景资料,满足其热爱思考的特点。反思者与行动者不同,不喜欢抛头露面,更喜欢默默无闻,但是他们做事细致,因此在小组学习中可以担任收集资料的工作。

(3)理论者。理论者对文字、图片的敏感度不高,更喜欢有逻辑性的学习资料;理论者对学习资料中的含有逻辑性的字眼非常敏感。理论者逻辑敏感度高,喜欢有难度的学习内容,在小组学习中,理论者可以担任小组任务中与关键技术相关的角色。理论者的缺点是对动手活动的积极性差,因此需要适当培训。

(4)实用者。实用者喜欢能够学以致用的学习材料,他们希望所学知识能够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实用者最常见的问题是这东西有什么用。实用者喜欢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因此针对他们的学习环境应该设计成能够支持人们生活的事物。实用者的缺点是过于注重现实,对长远发展有利的知识和能力缺乏兴趣,因此在培养时需要提供这方面的提示。

三、个性化教学的相关技术及实现

网络环境下实现个性化教学与信息技术的实现方式紧密相连,现阶段网络学习平台使用的可行的信息技术主要有Web20数据库技术、推送(Push)技术、Agent技术、SNS技术、用户档案文件(User Profile)以及安全身份认证技术和数据加密技术。Web20数据库技术在信息资源的共享方面、读写方面有很强的便捷性;Push技术能够把信息推送到用户面前,能够根据用户的特点给予客户需要的信息;Agent技术能够通过感应外界环境,实现设计者寻找特别的知识库的目标,有自主性、交流性、协作性等特征;SNS技术即社交网络技术,使用该技术能够刻画用户的个人身份、社会网络,用户可实现与他人分享,告诉他人你的信息等功能,通过SNS,学习者可以便捷地与教师个性化交流,提高学习效率,并实现合作学习。用户档案文件可以基于用户的兴趣与行为建立档案,通过显性文件对用户的初始信息进行反馈和评价,通过隐性文件根据用户的浏览轨迹得到用户的特征表述;安全身份认证技术和数据加密技术是对网络环境应用的补充,起到保障数据安全传输的作用。

总之,现阶段我们对网络环境下个性化教学在理论梳理、现实应用方面都存在不足,需要在进一步的研究中不断充实和论证,以达到理论结合实际并指导实践的学术水平。

参考文献:

第9篇:环境设计教育范文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 教育改革 创新

导言

环境艺术设计是在室内设计基础上诞生出来的一门学科,涉及课程众多但是学生学习起来效果却不是很理想。有的学生毕业之后对其中的每门课程都不是很擅长,软件使用也显得很生疏,自然毕业之后工作状态也不是很好。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学生学习态度的问题,但另一面我们的教育方法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所以开始试图从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的创新角度提出自己的改革方法与意见。

1、环境芝术设计理念

环境芝术设计作为研究人居环境的新型学科,所涉及的专业内容非常广大,因此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概念具有很多的行业模糊地带和专业争议性,对其定义也有很多理解。

环境艺术就是创造良好的人与场所关系的艺术。环境设计的范畴始终是围绕人的生活所展开的,其设计内涵也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生变化,设计内容也会在具体的实践中不断根据社会市场的需求拓展调整。从实践的角度出发,正是由于人类对环境肆无忌样的征服行为,以及现代设计活动所带来的各种弊端,才使得环境设计理论应运而生。20世纪60年代以后,西方建筑设计师与城市设计师逐渐认识到建筑设计和城市设计本质是不同尺度、不同层次、不同功能的人工环境设计,相互之间是协调统一的整体关系。美国学者理查德.多伯认为“环境艺术作为一种艺术,它是比建筑范围更大,比规划的意义更综合,比工程技术更敏感的艺术。”

2、高校环境艺术设计教育存在的问题

2.1课程内容设置与人才素质的培养相脱离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作为高校新设立的艺术专业之一,是一门新兴专业课程,整个教育系统内部对该课程的重要性仍旧缺乏深入认识,在课程设置方面过多效仿专业艺术院校,没有设立一套科学合理、符合自身学校实际的课程体系,课程内容与创新人才的培养相脱节现象日益凸显。再加上,随着教育竞争的日益激烈,部分大学开始把教学改革重点转投专业建设和学校知名度的提升上,由此引发了大学把重点落实到人才专业技术能力的培养上,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仍旧在沿用陈旧的教学方法,难以准确把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创新教育内涵,这对教学的过程和效果产生较大的影响。

2.2施教者主体性缺位,理论素养和认识存在差距

教师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实施者,同样的,高校环境艺术设计教学需要依靠具有一定经验的专业教师,才能切实提高教学成效。然而,就目前的一些高校教师而言,他们绝大多数都是“从学校到学校”,对各类设计知识缺乏深入的认识,对社会的发展需求也缺乏客观全面的了解,更谈不上切实体验和实践了。虽然他们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但是缺乏实打实的专业实践,这使得他们在开展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时,无可避免地出现理论脱离实际的倾向,忽略了对学生的针对性教育。此外,教师也需要在课下进行教学反思,进行教学总结。在现在高校师资缺少的状况当中,教师常年忙于教学,缺少到实际环境艺术项目中去完善专业经验,缺少去知名高校和出国的进修机会,忽略对自身理论知识和实际经验的的不断学习、不断充电。教学成效低下,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也大受影响。

3、基于创新视阈下的环境艺术设计教育改革策略

3.1改变教学观念,改革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

环境艺术设计作为一种应用型专业,其自身所特有的属性和特征决定了在设立课程时要遵循科学性、特色性和灵活性的原则,突出实践教学在课程体系中的比重。在此过程中,学校在进行课程设置时可以采用六分“设计”四分“艺术”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艺术性的深层次培养,以实现对传统美学的延伸。此外,在教学活动中,还需要进一步明确以“设计”为中心的教学原则,避免出现重“表现技法”轻“设计思路”的教学倾向。而在课程教学内容的设置上,结合我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设置来看,要想实现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目标,必须要增强专业课程内容的实用性和扩展性,发展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教师需要注意把艺术里面的设计语言运用到设计活动中去,启发、引导学生去探索,让学生在探索学习活动中学会创作符合人们审美要求的艺术作品。用于进行环境艺术设计的三维或二维等数字化软件所涉及的内容概念大多相似,教师要从整体出发,把握好艺术类软件的架构,理解当中的名词概念,做到化繁为简,举一反三,让学生能够在学习活动中逐步深入,层层细化,学会采用数字化手段完成学习任务。

3.2以就业为导向,完善实践教学条件

结合我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设置来看,要想实现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目标,必须要完善教学条件,以增强课程教学的实用性和扩展性,发展学生的设计技能。而校内实训室作为学生进行仿真实践教学的场所,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进行实践教学的基本保障,它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提供了便利条件。为凸显高校特色,把学生培养成受用人单位青睐、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学校应根据环境艺术设计行业的发展态势,增设相应的设施、设备,提高校内实训室的功能,以此来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结论

为适应创新教育的发展潮流,高校必须要依据社会的客观规律和学校的客观基础进行改革,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在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思维,让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体验,才能紧握时代脉搏,与时俱进,才能进一步提高艺术设计教育质量,才能为社会输送高质量的设计人才。

参考文献

[1]杨韶辉.环境艺术设计教育观念创新论[J].美术教育研究,2012,07:146-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