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有效教学范文

有效教学精选(九篇)

有效教学

第1篇:有效教学范文

关键词:“活用”教材;师生平等;课后反思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6-0236-02

近年来,我发现部分学生和学生家长对学习数学的热情和专注之情少了,而厌恶和畏惧之情却多了,大量重复的习题和怪异的奥数竞赛题,使部分学生在屡次失败的痛苦之后选择了逃避。这种现象出现在小学阶段是十分可怕的。我认为导致部分学生对数学丧失兴趣和自信的原因之一,便是我们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忽视了教学的有效性。什么是教学的有效性?它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通过一定的教育活动,使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如何提高自己课堂教学的效果,这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应好好思考的问题。

一、认真备课,是提高有效教学的前提

教师要上好课,首先要认真备课,确定课堂教学目标。在备课前,应认真钻研新课标,掌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同时还要了解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目标与教学方法,既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同时还要使学生感兴趣,从而大大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所以,在拟定教学目标时应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即“跳一跳能摘到果子”。其次,教学设计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在教学生学”。教师备课的重要指导思想不应是备教师怎样“教”,而是应着眼于学生怎样“学”及在学的过程中可能会碰到哪些问题等。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精心设计学生的学习过程。同时,还应考虑学生之间存在不同的差异,在备课时要关注不同层面的学生,这样才能使每一个学生融入于课堂教学中,才能使学生真正地爱学、乐学。另一方面,要灵活使用教材。教师要勇于创新,大胆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教材更加切合学生的实际。如,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十单元“认数”时,学生对整万数这样相对较大数的认识,是需要借助一定的具体情景,只有在具体的情景中,学生对数的大小把握才是鲜活的、有生命的,为此我摈弃了教材中离学生生活较远的数据,而是选择了比较贴近学生生活的一些事物,如汽车、商品房价格等。为了帮助学生感知相关数的大小,我还借助有关图片,帮助学生形象感知。通过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把数学知识生活化,学生感受到所学习知识的使用性和重要性,从而对所要学的知识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其实数学是人类生活的重要工具,生活中蕴含着巨大的教育资源。只要我们以教材为主线,将生活中的教育资源与书本知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学生就会感受到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性,从而增强自己的学习兴趣,由此就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二、营造课堂学习氛围,是提高有效教学的根本

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应该站在新一轮教学改革的最前沿,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同时放下传统观念中“师道尊严”的架子,要真正地“俯下身子”与学生交流,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只有在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中,才可能营造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氛围,使师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与学的过程中,才能真正达到教者神采飞扬,学者兴致高涨。例如六年制数学第九册有一道题:前进小学看两部科学教育影片,第一部分片长585米,放映了19.5分钟,第二部分片长720米,要比第一部多放映多少分钟?在教学这一道题时,我利用语言激励和实物奖励的方法,并适时引导学生思考,激活课堂活力。学生通过思考、探索,解出720÷(585÷19.5)-19.5和19.5÷585×720-19.5时,我进行了表扬和鼓励,并及时引导、追问:放映机的速度不变,为什么第一部比第二部用的时间少呢?这一问激起了同学们思维的深刻性,又列出两种算式:(720-585)÷(585÷19.5)和(19.5÷585)×(720-585),紧接着我又以回忆旧知的方法进行再问:能不能用第二部是第一部的几倍这个条件来解答?这时学生很快就列出了19.5×(720÷585)-19.5的解法。这节课我主要以学生为主体,自己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营造了学生积极参与和乐于学习的课堂气氛,收到了有效的教学效果。教师应努力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改善传统的师生交往方式。缺乏兴趣的学习则是枯燥无味的,只有创设民主和谐的情景,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注重课后教学反思,使课堂教学有效化

第2篇:有效教学范文

一、提问适时,及时反馈,有效牵引

教学过程具有很强的生成性,课堂提问是一种及时性的、非预见的获得与发展。不少优秀教师在公开课上都能把握那些非预见性的意外情况,巧妙地将那些不和谐的“音符”转化为课堂教学主旋律的“辅助音符”,甚至由此促进学生学习情感、学习能力等在课堂的有机生成,这样的课堂教学就闪耀出了“无法预约的精彩”。

一次,我用稍慢的速度在琴上弹奏旋律让学生倾听感受,并提出了这样的设问:这段音乐带给我们的情绪是怎样的?大部分学生说音乐表达的情绪是安静的、幸福的、温柔的……但是一个学生却说音乐让我感到很难过、伤心。我没有给予否定,因为“安静”有时确实会与“伤感”有所联系。我意识到可能是我琴声的速度和感觉可能没有表达好,于是重新调整了一下速度和自身情绪再次弹奏一遍,并再次提问,这名学生马上就说:“变高兴了、幸福了、温暖了!”。第一次的回答是非预见性的意外情况,看似“不和谐”音符,但教师及时调整教学,对学生进行了有效的牵引,使教学片段还是较顺利地过去了。

二、提问面向全体,考虑学生差异

大多教师为维持课内活跃气氛、防止冷场,往往将80%的提问都交给思维灵活者来回答。但作为提问对象的学生,由于先天和环境的不同,其学习基础、性格、志趣、爱好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这应该是正常现象。因此,在近年的教学中,我尽量把课堂提问的范围扩大,更注重提问那些平时胆小、不敢举手的学生,这样的结果是使得敢于发言的学生越来越多,课堂学习气氛也越来越浓厚了。例如,我试教《大鹿》一课时,设问:如果喜欢歌中的大鹿就说说你的理由?我特意挑平时很少发言较为胆小的学生来说说自己的想法。有的说因为它善良,它帮助了小兔;有的说因为它很勇敢,不怕危险……。提问贴切孩子的年龄特征,一方面合理地利用了教材,另一方面也更好地利用了学生心理和生理特征来设计提问,更好地激发了全体学生的学习共鸣。

三、提问环环相扣,注重鼓励性评价

教师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学生作答后,教师的评价也要因人、因答而异。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可重述、追问、评价,也可以用情感性的语言表示惊讶、喜悦、赞美、好奇等。我在上《守株待兔》的教学导入时提问:有谁知道守株待兔这个成语故事?一个平时不爱发言的学生举手,并把故事讲得清清楚楚。我马上用欣赏的语言好好地表扬了他:今天你是我们班唯一能讲述这个故事而且讲得很精彩的小朋友,让我们一起给他一点掌声!随后我奖励了他一个小礼物。对于一个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讲述一个故事是很不简单的,更何况是一个平时性格较为内向的学生。

四、提问设计新颖,注重激发兴趣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每次集中注意力时间至多15分钟,而课堂却有40分钟。所以在教学提问中我们要注意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和他们的注意力,所提出的每个问题都精心设计,语言精炼,甚至要创设情景表演来趣味解答提问。例如,歌曲《小雨沙沙》,这是一首旋律优美又富有童话色彩的儿童歌曲。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播放了春天下小雨的无声视频,播放前提问:老师想了一个词来表现小雨的声音,我来配视频唱一唱,你们听听看这个词用得好不好?学生马上就接受了“沙沙沙”这个象声词,并每次唱到这个词特来劲,我于是再引导他们注意是“小雨”,要注意唱好这个词的轻、细,最后学生很好地用声音表现了小雨的形象,并自然地加上了轻柔的下雨动作。一节课学生的注意力是非常集中的,课堂教学目标也在课堂提问的影响下得到落实,教学进行得非常顺利……

第3篇:有效教学范文

一、有效的教学设计: 基于“学生研究”是前提

说到学生研究,我们当然首先关注教师对学生的研究。研究学生学习今天的数学知识,他们过去有什么?今天他们要做什么?明天他们将会去哪里?简单点说,有效的教学设计有赖于教师对学生学习新知已经有的知识经验、思想方法的深入了解,有赖于教师对学生在今天的课堂上将要实施哪些数学学习行为、经历哪些数学活动的通盘考虑,有赖于教师对学生通过学习掌握新知识以后用今天学习知识去研究掌握更新知识的未雨绸缪的规划。着眼于上述三个方面来进行教学设计,我们才能做到有效而不无效,高效而不低效,长效而不短效。以《圆的面积》一课为例,教者在课前充分了解学生学习本节课的知识和方法基础,尤为重要的是学生经过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的学习,已经掌握了面积计算的途径:一、通过数方格粗略的计算;二、通过转化的方法总结出计算公式进行实施精确的计算。不仅如此,教师显然也充分了解到:学生即使有了上述的知识和方法基础,但要在今天的课堂上完全自主的迁移过去的方法研究圆面积计算对他们来说依然是个全新的挑战,因为圆是曲线圆形,它的面积计算不管是用数方格还是去推导面积公式都与以前的平面图形的面积的学习有着本质的区别。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就注意设计了合理的、适度的教师示范、引领或暗示行为,从而帮助学生将圆转化成近似的长方形,这样就打破学生学习的瓶颈,推动了学生学习活动的顺利进行,显示了教学设计在追求有效课堂教学中的基石力量。

如果说,过去我们理解“学生研究”更多地关注教师对学生的研究的话,那么,今天我们还要关注学生自己的研究。一句话,就是要把“研究”真正交给学生,让学生去亲历研究的过程。在这其中,教师要做什么呢?我认为教师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要给学生提供相对充足的研究时间和空间;其次,要做的就是相信你的孩子,相信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是以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圆的面积》一课的教学为例,由于两方面的原因导致本节课学生的研究活动看似进行而实际是教师示范,学生成了看客,顶多是一个操作工,而不是真正意义的研究者:一是课程设计本身导致本节课课堂教学容量太大,教师因为瞻前顾后,没能对教材进行大胆在取舍无法提供给学生充足的研究时间,二是教师过份低估了学生的研究能力,过分估计了学生可能遇到研究的难度。一句话,教师没能在学生研究这方面做适切的分析和研究,从而在教学设计的有效性方面打了折扣。

二、有效教学设计:科学提炼“核心问题”是关键

当代美国著名数学家哈尔美斯常说:“问题是数学的心脏。”由此可见问题对数学教学的重要性。而“核心问题”则是指中心问题,是教学过程的诸多问题中最具思维价值的、最利于学生思考及最能提示事物本质的问题。核心问题的成功提炼有利于学生清晰学习目标、促使他们主动思考,发展思考力,以纲举目张之势,推动课堂教学节奏分明地前进。教师怎样才能提炼出数学核心问题呢?笔者认为:教师准确把握教学内容,分析教学的重难点,理清知识之间的联系是关键。还是以《圆的面积》一课为例,一节课听下来,与会老师虽然感到课堂容量很大,但课程推进的脉络非常清楚:猜一猜,初步估计圆的面积与半径平方之间的关系;数一数,粗略验证猜想;拼一拼,实现从圆到长方形的转化;算一算,推导出面积计算公式。为什么课堂进行的如此清晰呢?在该备课组的执教反思中,我听出了他们在设计该课时准确提炼出了本节课的核心问题:要知道圆的面积,可以把圆转化为什么?如何转化?转化后又是如何推导出面积公式的?笔者以为,正是教学围绕着这些核心问题进行,才使得学生顺利掌握了圆面积公式的来龙去脉,并且为学生研究平面圆形面积的方法做了主动的整理、固化,为一类知识的学习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三、有效教学设计:合理整合教材很重要

第4篇:有效教学范文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方法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小学教学中,数学既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又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因此,数学对于小学生来讲是存在一定难度的,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选用有效引导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方式可以为学生的学习减轻压力,从而使学生在学习时体验到数学所带来的乐趣,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二、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引导策略

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要想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就要通过适当的情境对学生予以进一步的引导,环境这一外界因素实际上对学生的影响是相当大的,如果能够采取科学化以及合理化的手段来刺激学生的兴趣,使之能够对数学的学习引发思考,那么对于数学成绩的提高是很有帮助的。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从学生的整体水平作为着手点,巧妙的设置一个情境,让学生处在这样的情境之中,进而对学生加以正确的引导,但是需要注意的问题时,在所创设的情境中,一定要在现实的基础上,不能与实际相互脱离,如果脱离了现有的环境进行情境的创设,那么就会让学生产生一种不切实际的感觉,对于学习效果也会带来负面的影响。

以学习“角”为例,在学生已经学习过的知识上进行情境的创设是十分有效的,在此基础上进行新课的导入就会简单许多。学生在之前已经学习过角的基本概念等,此时教师就可以以此创造出一个场景,让学生尽快进入到学习活动中,同时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同时,学习不应该只停留在课本上还有理论上,应该让学生具备正确的感知,这样对学习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拿出一个三角形模具或者是生活中常见的实物,让学生亲自感受,这样他们就会对“角”这一概念的理解更加深刻了,同时也能在生活中发现更多与角有关的物品,令学习的知识真正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2.巧设疑问,引导积极思考

问题使人生疑,有了疑问才能进行思考,有了疑问才能实现引导的目标。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巧妙的设计出一个又一个的问题,让学生进行积极的讨论,这样才能实现“有效引导”的目标。在问题中,学生可以发现他们不懂的地方,在问题中,他们还能够进行分析,用自己的能力去解决问题,久而久之就会形成独立思考以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的引导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应该引导学生掌握事物发展的规律,掌握解决问题的主要方法,这样才能让学生熟练的掌握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例如,小学数学教师在教授“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时,首先,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在四根长短不一的小棒中任选三根小棒摆成三角形。然后,教师再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有的三根小棒能围成三角形,有的却不能呢?”以此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从而使其得出三角形边的规律:当两边和等于或小于第三边时,就不能围成三角形。这不仅有效引导了学生对相关规律的掌握,培养和提高其思维能力,而且也有利于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的提高。

3. 正确引导,纠正学生错误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犯的错误,同样也是一种教学资源。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犯的错误,并对学生“错误”的思考进行纠正引导。由于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其认知能力还不高,致使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常见的错误类型一般包括知识上的错误和理解上的错误这两种类型。故而,小学数学教师在对学生的错误进行分析时,首先应判断学生错误的类型,然后再对其进行引导、分析。

例如,小学数学教师在教授“分数的初步学习”时,首先,教师应先向学讲述分数的基本知识。其次,当?W生的基本知识掌握好时,应设置一个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如“把一根绳子对折后剪断,每一段的长度是绳子总长度的几分之几?再把其中一段绳子对折后剪断,得到的每一段的长度是绳子总长度的几分之几?”大部分学生在对这两个问题进行思考时,很容会对第二个问题产生理解上的错误。这时,小学数学教师就应该及时地为学生纠正,并利用学生的这个“错误”来引导其对分数基本知识进行进一步的思考。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而且也有利于学生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4. 小组合作,提高学习能力

小学生年纪尚幼,缺乏足够强的自我约束能力。以往数学教学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讲课方式单调乏味,教师在讲解知识点的过程中也生搬硬套,不够灵活,导致学生难以理解所学知识,久而久之,丧失数学学习的兴趣。为促使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得到激发,教师在课堂上需要注重对学生提问的同时,也要鼓励学生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小学生在进行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应当维护好小组合作活动开展的秩序,仔细观察与了解学生的讨论情况,并且检验学生的讨论成果,同时对小组的表现给予客观的评价,评价过程中给予表现优秀的小组及学生适当的鼓励。如此一来,促使学生学习兴趣得到有效培养,也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高。例如,在三角形知识讲解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三角形的特征及分类。教师需在学生讨论过程中了解学生对三角形知识的掌握情况,需要纠正学生的错误。学生完成讨论后,教师和学生一同对三角形特征及分类进行整理,找出讨论结果和书本内容存在的偏差。在三角形知识教学过程中,可穿插正方形与长方形的知识,促使学生触内旁通,对学生原有知识进行巩固。

第5篇:有效教学范文

关键词:有效教学 有效性 量力性

夸美纽斯是捷克的著名教育学家,是近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最伟大的奠基者之一。他的代表作《大教学论》在教育发展史上产生过很大的影响,被认为是教学论诞生的标志。在《大教学论》的扉页上,夸美纽斯写着这么一句话:“《大教学论》它阐明‘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们的全部艺术’”①,夸美纽斯把教学论称为教学的艺术,他的《大教学论》的主要目的是在于: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的方法,使教员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多具闲暇、快乐和坚实的进步;并使基督教的社会因此可以减少黑暗、烦恼、倾轧,增加光明、整饬、和平和宁静。②换句话说,《大教学论》的主要目的在于使教学有效,即教学的有效性。

一、问题的提出:何谓教学的有效性

那么何谓教学的有效性呢?有学者认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③笔者认为这种论述只阐述了有效教学的结果,而忽视了有效教学的过程。要阐述有效教学必须考虑两个元素:第一,教学特定内容所要花的时间;第二,教学后学生所产生的变化。用两个词来概括的话就是:效率和效果。有效率即指教学产出(教学效果)与教学投入的比或是有效教学时间与实际教学时间的比;有效果即指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吻合程度的评价。④

二、怎样的教学才是有效

1.有效教学要注意学生的学习起点

教学的效率主要从教学时间来衡量。即,有效教学要注意学习时间的成本。凡是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思考可以解决的问题,教师没有必要再做详细的讲解;而对于学生通过自己思考而不能解决的问题,则需要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思考。这就要求教师要正确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

2.有效教学要注意量力性原则

注意学习成本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出发,量力性原则是从学生通过努力能达到的水平出发。量力性原则的基本观点是教学工作要适合儿童的年龄和心理特点,要根据儿童的接受能力来实施。量力性原则的具体要求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首先教学内容要适合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水平,不可以超出他们理解能力之外;其次教学方法要适合儿童的年龄、心理特点,使儿童能学得轻松,学得快乐;再次教学进度要适合儿童的接受能力,不可以大强度地灌输知识,使儿童负担过重。

3.有效教学要注意便易性原则

夸美纽斯在第17章专门论述了教与学的便易性原则。虽然题目名为教与学的便易性原则,但实际上却涵盖了当今教学的大多数原则。既有对教学主体(学生与教师)的关注,又有对教学科目和教学过程的要求。本文认为实施此原则的目的在于使教学的方法更加符合学生的心灵,使教学的目标实现的容易且快意。要实现便易性首先就要“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们的求知与求学的欲望激发起来”,⑤这样的教导方法可以使学生减轻对学习的痛楚,使学生在学习上能受到更少的阻碍。即在教学中,应该让孩子先知道和他们生活有关的事物,然后再去学习相隔较远较抽象的事物。这样孩子们可以先用感官去感知,再用想象去领会。

三、如何教学才能保证教学的有效性

1.要保证教学的有效性要立足于教学内容的组织

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的第16章里提到:“书籍与教学所需要的材料必须事先准备好”。这就强调了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内容的组织首先要保证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的适切性,即要围绕教学目标组织教学内容;其次要求把握教学内容的整体结构,明确教学内容在学科体系中的价值,建立不同内容间的有机联系。

2.要保证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要有把握学生的能力

所谓对学生的把握力主要是一个教师拥有学生的把握力,就会把学生作为一个珍贵的生命有机体来对待,根据他们的成长特点和需要,千方百计地去改进自己的教学,“使教员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少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多具闲暇、快乐和坚实的进步”。教师对学生的把握力是建立互相倾听关系的充分条件。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教师的帮助、指导下,不断产生精彩的观念;也只有在这种氛围之中,伴随着学生的成长,教师的教学能力也获得增强,教学的效果也会越来越显著而有效率。

3.要保证教学的有效性要优化选择和组合课堂的教学模式

优化选择和组合课堂的教学要做到教学新课的导入、情景的创设、练习设计、活动组织等都应精心准备,周密布置。具体做到两点:第一,给学生一个自己的空间,包括独立人格的空间和独立思维的空间;第二,给学生一个选择的机会,一个是认知过程中的选择,另一个是参与过程中的选择。要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过程,做到人人参与,双向交流,教学共振。

4.活用教学方法,重视选用适合学生学习的方法

夸美纽斯说过,大教学论的目的在于“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的方法,是教员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因此优化教学方法必须注意,教必须致力于“导”,服务于“学”,教学方法的设计首先一定要依据特定教学目标的实现来选择特定的教学方法。一方面要把外在的教学目标转化成学生内在的学习需求,以引起学生强烈追求和主动进取。另一方面不能脱离学生原有基础,坚持教学方法选用的求实思想,充分反映学生主体性的要求,并重视选用适合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夸美纽斯著,傅任敢译.大教学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北京,1999年,P1.

[2]夸美纽斯著,傅任敢译.大教学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北京,1999年,P2

[3]陈国平、魏为焱.如何在新课程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N].中国教师报,2006-6-7.

第6篇:有效教学范文

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因而,要求教师要有对象意识,教学不是唱独脚戏,离开学,就无所谓教,也就是说,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思想。另外,要求教师有全面的概念,学生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或某一学科的发展,教师千万不能过高估计自己学科的价值,而且也不能把学科价值定位在本学科上,而应定位在对一个完整人的发展上。

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教师在教学时既不能跟着感觉走,也不能简单地把效益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教学效益不同于生产效益,它不是取决于教师教多少内容,而是取决于对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

有效教学过程分为三个阶段:教学准备、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

一 教学准备

一个教师在准备教学时,必须要解决下列问题: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材料的处理与准备、主要教学行为的选择、教学组织形式以及教学方案的形成等。

教学目标是老师专业活动的灵魂,也是每堂课的方向,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然而,部分教师对此研究得不够,往往误把目的当作目标。规范的教学目标应包含四个要素:(1)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因为判断教学有没有效益的直接依据是学生有没有获得具体的进步,而不是教师有没有完成任务。(2)行为动词必须是可测量的可评价具体而明确的,否则就无法评价。(3)行为条件是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为评价提供参照的依据。如“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了解环境保护要从我做起的道理。”或“在10分钟内,学生能完成15道选择题。”(4)表现程度指学生学习之后预期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用以评量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达到的程度。

二 教学实施

教学实施主要是指教师为实施教案而发生在课堂内外的一系列行为。一般来说,教师在课堂里发生的行为按功能来划分主要有两个方面:管理行为与教学行为。课堂管理行为是为教学的顺利进行创造条件和确保单位时间的效益;而课堂教学行为又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直接指向目标和内容的,事先可以作好准备的行为称之为主要教学行为;而另一种行为直接指向具体的学生和教学情境,许多时候都是难以预料的偶发事件,因而事先很难或根本不可能作好准备的行为称之为辅助教学行为。综上所述,课堂教学实施行为可以分为主要教学行为、辅助教学行为与课堂管理行为三类,每类行为的指向、类别及决定因素详见下表。

课堂教学行为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综合体,每个教师不可能非常熟练地掌握每一种技能,而且也没有必要。在选择主要教学行为时,教师应根据自己的特点,尽可能地发挥自身的优势,弥补自己的不足,这是最重要的。如有的教师可能粉笔字写得不好,让他花很多时间去练习,结果也不一定有多好,但是他的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好,那么他就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语言优势,利用电脑或投影仪来代替自己的板书,照样可以成为一位优秀的教师。

三 教学评价

第7篇:有效教学范文

所谓“有效”,是指在单位教学时间内,学生获得知识的多少以及学生学习技能提高的快慢。有效教学理念颠覆了惯常的教育行为。这一理念将教育视角聚焦于教学实践,而非传统理念中“老和尚撞钟”式的教学。有效教学将教学的本质属性和直接目的贯穿于教育的准备阶段、实施阶段、评价阶段的同时还原教育的起始目标,从而使教学适应由传统“口传心授”的“一对一”教学,向“人文、标准、量化”的现代教育教学模式转变。

在《落花生》一课的教学中,授课教师以平等的师生关系、简单朴实的教风,教会了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习惯,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使之获得了应有的知识,实现了教育教学效率的最大化。

片段一:

师:请同学们默读第四组课文的“单元导语”。

(生默读毕)

师:好,再请同学们听老师读一遍,可以一边听一边画出你认为重要的语句。在我读完之后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你听到的内容。(教师读,学生画)

师: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课文。读完后,请用你自己的话把你读到的内容复述出来。

(学生读完后,教师引导学生说)

师:用自己的话把你读到的内容说出来,是理解课文的好方法。回到家里,读书看报,用自己的话把看到的内容说一说。这是学习语文的好习惯。

师者,不仅要传道,还要授业。学习方法的养成,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点滴渗透。在教学伊始,教师就把运用符号点画文本的学习方法教给学生。在做标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边读、边听、边画、静思、默想”的能力,不仅促进了教与学,也在简单的教学要求和引导中,加强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片段二:

(未接触课文前,先让学生学习“单元导读”内容后,安排学生读一读课后的“资料袋”。)

师:现在请同学们看一看课后的资料袋,边读边想你发现了什么问题。看完后请同学说说问题。

生:这段话介绍了许地山的什么?

生:勉励是什么意思?

(师生交流以上问题)

教师从“导读”出发,巧妙利用资料袋,鼓励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实际上正是在诠释“左顾右盼,上挂下连,学贵有疑”的语文学习方法。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并非凭空想象的“神来之笔”,这是建立在教师对教材精准的研习之上。教师需要明白,教材的重要性不仅仅体现在教材的知识内容本身,更体现在知识背后蕴含的能力提升。教师备课首先要细化解读课程标准,接下来通读教材,之后还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圈点批注,弄清楚一册书、每个单元的主题和教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搞清楚教材的体例。在基本明了教学的主要目标之后,教师才有可能进入有效教学的实施。

片段三:

师:现在请同学们给课文的段落标上序号,再认真读一读课文,然后说一说,我们应该讨论学习哪些段落?

(学生认真标注读文)

生:我认为应该讨论学习第10自然段,因为第10自然段父亲说的话让我们懂得了做人要做有用的人。

师:好,你很善于思考。

教师应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思考、找到发现问题的路径、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一片段中,表面上看是教师让学生思考应该讨论学习的段落,其实真正的学习目的是隐藏在学生对整篇课文内容或某个段落的思考之中的。阅读教学需要学生在对文段有一定程度的理解上展开。教师应让学生宣讲,激发学生创造性地演绎。要让学生在听、说、读、写、思、问、辨、析的过程中获取知识,掌握方法。

片段四:

师:你对花生有什么了解?

生:我知道花生怎么种。

生:我知道花生可以做很多好吃的东西。

生:我知道花生的味道很美。

生:我知道花生可以榨油。

生:我知道花生可以做成饮料。比如:花生露,很好喝。(师生会意地笑了)

师:原来同学们对花生有这么多了解啊!好,那我们再来说说,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你还有什么收获呢?

有人曾说:教育的最大浪费就是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体验脱节。在片段四中,教师以聊天的形式,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出发,唤醒学生对生活的回忆,丰富学生对生活的感悟,达到了课堂教学有效的目的。

片段五:

课堂教学内容结束后,授课教师请学生谈谈对教师教学的感受和对这堂课的感受。

生1:我觉得老师很亲爱。

(学生和听课的老师都笑了)

师:我明白你想说什么,呵呵,你是想说老师很亲切、很可爱,对吧?你把两个词浓缩为一个词了,蛮有创造力的,但习惯上不这么用!(学生点头)

生2:我觉得这节课学得很轻松,像做游戏一样就结束了。

生3:我觉得上这节课,我很快乐。

课后交流反馈是对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一种评价方式。这种评价将促使教学向着更高的层次发展。互动评价是为了使课堂教学进程上台阶。评价是递进教学的阶梯,评价要有针对性、交互性。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很重要,学生对于教学的反馈更重要。教学的发展是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的递进过程。及时地反馈与迅速地改进是相得益彰的。这便是“教学相长”。

第8篇:有效教学范文

一、什么是有效教学

不在于你教了多少,而再于这节课学生掌握了多少,那种“满堂灌”不管学生是不是有兴趣,不管学生能否跟着老师节奏的教学已与现代教育格格不入,而以学生能够掌握多少才是评价教学有效的唯一标尺。其核心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收获,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方面有进步和发展,学生提高了自己学习的能力,并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学习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有效教学注重教学目标和学生发展的全面性,要求老师在一节课中高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学生高效取得提高与进步,所以实施有效教学两个核心的因素就是教师和学生,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有效教学。

二、有效教学的实施

1.教师角色、观念的转变

改变以往的教学过程中以老师为中心、老师主导整个教学活动的教学模式,而改为教学活动是学生的展示舞台,真正把课堂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把学生的读、写、想还给学生,把思考与探究的机会交给学生,尊重学生对知识的认识与看法,包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鼓励学生多层面、多角度的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老师仅仅是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参与者,以学生为本,让学生用自己的视角、自己的观点来感悟老师教授的教学任务, 充分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给他们提供充分的自主、自学、自悟的机会。

2.教学准备工作充分

实现有效教学要求教师有充分的课前准备,教学实施前应该仔细吃透教学内容、研究教学方法、了解学习对象。教师备课时,不能仅限于掌握课本上的知识,还应该阅读与讲授知识相关的资料,如果教师在课堂上照搬书本、大谈理论、缺少实习操作、方法单一,就会打击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设计出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教学内容是能否开展有效教学的基础。利用先进的网络让学生提前接触教学中的讨论话题,制作微课、搜集网络资源放在校园网,让学生自主学习,提前攻克教学难关,在课堂教学之前就能让学生参与学习并形成互动。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中职生的特点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精心设计调动学生课堂学习主动性的案例。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老师可以采用创设情境、任务驱动、案例教学、分组工作、角色扮演等方法为学生营造生动的学习环境,教学活动要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才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实施前要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思考本次教学知识点是不是太多,难度是不是偏大,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能不能跟的上,如果学生跟不上,这节课即便设计得再精彩也必须放弃,并以现有学生的水平重新量身订做,因为这是关系到我们所讲的这节课是否能引起大部分学生兴趣的一个关键之所在,而学生的学习兴趣正是我们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因素。

3.教学实施管理

要使教学有效,首先要让学生的学习有效,要使学习有效,一定要让学生高度参与教学活动,教学活动中把讲授学习与探究学习,自主学习与目标学习,个体独立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等多种教学方式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独立思考、自由表达、愉快合作,锻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讨论、竞赛、操作等形式使学生完全动起来,积极参与到学习之中,让这种主动的学习成为自己的一种习惯,引导学生实现由学会到会学,提高学生的自主发展能力。课堂上学生的实习操作是主线,实习操作组织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师生互动、小组对抗、生生互动等。学习内容的导入、实习操作的竞争、不同观点争议的评价等都是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一种途径。以实习操作去强化课堂的互动,并通过这种实习操作达到课堂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课堂节奏随着学生掌握多少而变化,能够更好地把握学生对本课学习目标的掌握情况,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仅起主持人的作用,教师只对教学中出现的进度、难度、激情度的把握与控制,帮助学生进行课堂智慧的抉择,不仅有助于教学的实施,而且可以更加有效的开展教学和调控学生学习注意力。

4.营造和谐教学气氛

第9篇:有效教学范文

【关键词】 有效作业;提前介入;差异分层;小组合作;跟踪订正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4-0-01

一、问题的提出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它起着学生学习知识、发展思维、培养能力并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巩固知识、深化知识、形成技能的重要环节,也是教师用来检查、了解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和方式的作用。

作为中职学校,生源质量参差不齐,数学基础薄弱,学习习惯较差,学生马虎应付作业的现象尤为多见。主要包括:作业抄袭、填空选择胡写乱蒙、简答题空白、格式不规范等,教师获得的信息失真度大。为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就如何提高学生课后作业的有效性做了一些尝试。

二、有效作业的涵义

有效作业是指在控制作业总量和作业时间的前提下,通过提高作业管理、设计、批阅、反馈的质量,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有效作业是基于预定课程学习目标,为完成师生共同选择的既定任务而开展的,通过交流与互动达成有效果与有效益教学的活动。有效作业包涵三个研究重点:有效的作业管理、有效的作业设计、有效的作业批阅与反馈。

三、有效作业的设计与管理

1.提前介入作业,促进当堂吸收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一般情况下,通常7到10岁的儿童大约能够持续注意力集中20分钟左右,10到12岁的小孩子大约能够集中注意力是25分钟左右,12岁以上大约可持续30分钟左右。曾有报告[5]对中职和普高学生注意力进行统计学分析:中职和普高学生注意力相对比,, ,说明相对于普高学生而言,中职学生的注意力明显较弱,中职学生的注意力不可能以同样的强度维持在30分钟以上。一般上课30分钟以后学生已经明显表现出倦怠,趴在桌子上或者和旁边的同学小声交谈。

我们学校一节课为40分钟,我一般会在前30分钟完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剩余的10分钟给学生来巩固消化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有不懂之处可以及时与老师或者各个数学团队小老师进行交流,如果教学内容已经掌握了,就可以提前开始做当天的作业。

由于能提前完成当天的家庭作业,学生做作业还是比较有积极性的,同时,因为课堂上有人可以相互交流,碰到不会的题目可以相互探讨,这样就避免了带回家完成作业碰到不会做的题目放着第二天早上到学校匆忙抄袭起来上交的情况。因此,课堂完成一部分作业也可以说是从某种程度减少了作业抄袭的情况。

2.进行差异分层,实现最优发展

根据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作业设计要为学生的智能发展提供契机。目前,分层教学理论已经发展成熟,各种成功的教学和案例也较多,学习、借鉴的可行性很强;在此基础上我们对全班进行了作业分层,我们设计作业时明确肯定学生认知活动的个体特殊性,正视他们在已有知识和学习的差别,从模仿性的基础练习到提高性的变式练习,再到拓展性的思考练习,有浅、中、难不同类型的问题适合各个层次的学生的需要。

首次,教师根据第一次考试的成绩,教师进行分层;其次,学生根据之后的考试成绩以及作业情况,学生提出申请,不定时进行微调。全班分为“谁与争锋”、“能力冲浪”、“牛刀小试”三个层次,比例为20%,60%,20%。考虑到每一个层次里面的学生也还存在个体差异,因此每一个层次的作业都包含有“必做题”和“选做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再次进行选择合适自己的作业。各个层次每天的作业的题目数量是一致的,只是题目难度不一样,作业时间大概在15―25分钟。

3.利用异质分组,构建合作小组

20世纪70年代,小组合作学习首先在美国被倡导实施。它是以课堂教学为前提,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合作,以小组的共同目标和任务为标准,来科学评定小组总体成绩的一种教学策略体系。

我根据班级座位,对全班进行异质分组,一般4-6个人一个小组,小组里包含有三个层次的学生,设置一个组长,组长负责小组里各个成员上课知识点的落实和作业的辅导工作以及作业订正检查工作。大家坐在一起共同探讨,既提供了合作交流的机会,又增进了彼此之间的友谊,提高完成作业的兴趣。一方面,对于学困生来说,“小老师”就在身边,可以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比起问老师,问“小老师”要方便快捷得多;另一方面,对于组长来说,因为他们自己平常做的基本是变式提高题,通过对学困生的辅导,可以接触到一些基本题,可以巩固加深对基础概念的理解。此外,教师可以组织组内成员互评,组与组之间的团队竞争,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激励自我,从而更好地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

4.贯彻反思理念,养成订正习惯

我们大部分中职学生的学习习惯都是有待改进的,对于他们来说,每天能把作业上交就已经很不错了,更别说让他们再把做错的作业订正过来了。然而实践证明:如果学生对教师反馈下来的信息不及时处理,错误的信息在头脑里停留的时间较长,错误的知识就会对以后的学习有抑制作用,产生负迁移的可能性就会增加,从而影响学习成绩。因此,让学生养成订正作业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晓之以理。在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把订正也视作一项“作业”,并树立“订正作业比做完作业更重要”的思想。只有学生把每一次作业订正都当做对自己学习的检验和反思机会,这样才能真正强化教学效果。

其次,严之以法。我们很多学生缺少自觉性,如果没有相应的监督机制,作业订正往往不了了之。为了促使学生养成及时订正的习惯,我在班级里实施了“作业订正跟踪制”,要求各团队的小老师负责监督自己团队的同学的作业订正情况,团队成员作业订正了之后,团队小老师检查完毕后签上名字和日期。这样一方面可以起到督促作用,另外一方面促进团队小老师与团队同学的交流,团队同学在订正作业时遇到问题可以及时请教团队小老师,进行一对一的辅导,效果比老师在班级里全班讲解作业效果要直接得多。这也是我上课剩余10分钟留给学生做作业的另外一个原因,在拿到作业本之后,先订正前一天的作业,再进行当天作业的完成。

以上是我在教学过程中对有效作业的设计与管理的一些探索,已试验了一年多,效果不错,对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起到良好的作用。新课程理念下的作业应当成为学生课外、校外的一种生活过程和生活方式,学生对待作业的态度也就应该成为一种生活态度。作为教育者,我们有责任继续去实践、去探讨,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找到一条新路,以有效的作业管理、设计,让学生在作业领域学有成效。

参考文献

[1]孙云.浅议如何让作业更为有效[J].艺术教学,2012,(2).

[2]黄战芬.有效作业的管理与设计探析[J].前沿,2010,(12).

[3]赵桂明.改进作业布置的有效尝试[J].读与写杂志,2009,(1).

[4]庄正平.让数学作业成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J].理论研究,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