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普洱茶的作用范文

普洱茶的作用精选(九篇)

普洱茶的作用

第1篇:普洱茶的作用范文

2、普洱茶茶性温和,滋味平淡,香气低沉,以菊花入普洱茶,能破其陈、益其香、滋其味、化其俗,于养生也大有裨益。

3、以菊花入茶大约始于近代,我国广东、香港、澳门等地一直有将普洱茶与菊花合饮的习俗,称作“菊普茶”。

4、菊花普洱茶是指菊花与普洱茶搭配冲泡的茶,能够让人口感清爽。菊花清热解毒,普洱茶性温和,两者同时饮用,性能调和,功效倍增。

第2篇:普洱茶的作用范文

Key words: Pu'er tea culture;tourism;product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20-0054-02

1 普洱茶文化旅游概念

茶业、茶文化、旅游业是一个相辅相成的体系,前者的振兴会丰富后者的内容,后者的兴盛会带动前者的发展,两者具有本质的联系[1]。茶文化旅游是指以茶和茶文化为主题,以达到积极的休息和娱乐、获取知识和体验人生价值等为目的,而开展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系列旅游活动[2]。普洱茶名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源自明朝。但云南产茶的历史可追溯到三国时期,民间有“武侯遗种”的说法,证明云南的濮人种茶有悠久的历史[3]。现有的普洱茶从外型上可分为饼茶、沱茶、砖茶、金瓜贡茶、千两茶和散茶等。

2 普洱市普洱茶文化旅游现状

云南省普洱市作为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围绕打造世界茶源、中国茶城、普洱茶都,以生态茶园建设、茶叶加工、品牌营销和培育为核心,促进茶产业链条延伸,推广集茶叶种植、加工、旅游等为一体的茶庄园经济发展模式,力将普洱市建设成全国重要的普洱茶研发中心、生产加工基地、集散中心和茶文化旅游中心。

普洱现有营盘山万亩茶园,困鹿山万亩古茶园,江城牛洛河生态茶园,镇沅千家寨、邦崴千年古茶树、佛殿山野生古茶树群落、澜沧景迈山万亩茶园等,特别是位于澜沧县惠民乡景迈村的千年万亩古茶园,连片采摘面积达16000余亩,是云南所有古茶园中连片面积最大的,令人惊叹。

3 普洱市普洱茶文化旅游产品开发存在的问题

但是在现有的条件下,普洱市的普洱茶文化旅游存在着中心地形象不清晰,缺乏宣传,缺少高素质的专业人才,茶文化旅游项目单一,参与性不强,在市场运行机制、统一管理机制方面存在缺陷等问题。在普洱茶产业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我们应该在注重茶工艺创新的同时,在普洱茶旅游和营销方面有所作为,联合相关旅游、酒店企业,共同开发打造普洱茶文化旅游产品。

4 普洱茶文化旅游产品开发手段

4.1 紧跟绿色经济发展的浪潮,发展茶庄园经济 绿色经济是未来社会发展趋势,在经历了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后,绿色经济是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必然之路,任何国家、地区都必须走到这条路上来。在2015年4月28日至6月1日在普洱学院举行的首届普洱绿色经济发展论坛中,诸多的专家、学者和企业界人士都充分表达了对绿色经济的认识和绿色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普洱市作为首个部级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绿色生态是普洱最大的优势与特色,普洱森林覆盖率达68.7%,是名副其实的“绿海明珠”。在此次论坛中普洱学院院长成文章发表了题为《“一路一带”战略格局下普洱绿色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思考》的报告,成文章认为,普洱绿色产业未来发展的模式,是进一步加强绿色生态保护,打造绿色生态旅游的典范,成为全国绿色生态旅游示范区和“一带一路”国际生态旅游的集散区。

普洱茶作为普洱市绿色农业的代表,普洱茶文化旅游的发展,也必须紧跟着绿色经济发展的潮流,开发现代茶园、有机茶园。比如普洱就以生态茶园、贡茶园、高山茶园、古茶园等为基础,重点打造中华普洱茶博览苑、茶马古道遗址公园、宁洱困鹿山皇家古茶园、镇沅千家寨旅游区等茶文化旅游项目。大力发展集茶生产、旅游、文化、体验、养生、餐饮于一体的茶庄园,把普洱打造称中国茶文化观光旅游胜地。

4.2 特色普洱茶文化旅游商品的开发 除传统的普洱茶商品外,还应努力探索普洱茶旅游商品开发新思路,不断推出制作精美、价格适宜的普洱茶文化旅游商品。

4.2.1 石斛普洱茶的开发 普洱除了普洱茶比较有特色之外,还有另一特产石斛。普洱市地处于祖国的西南边陲,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是最适合石斛生长的地方,市内共有野生石斛80多种。2013年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双龙古茶园茶厂厂长杨加龙自主研发的“石斛普洱茶及其制备方法”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部级发明专利。石斛普洱茶的特殊功效表现在不仅具有排毒养颜的功能,而且还具有活血散瘀、消肿止痛、止血降血脂、降低胆固醇和抗疲劳、抗衰老、提高机体免疫力等功效。同时,对冠心病、心绞痛、头痛、眩晕、冠心病合并高血压、心律不齐、高血脂症、胃溃疡等有治疗作用。石斛普洱茶的研发,解决了现有普洱生茶缺乏排毒养颜功效的问题,成为非常受旅游者欢迎的旅游纪念品。

4.2.2 普洱茶饮食产品的宣传 普洱的饮食产品具有品种丰富、种类繁多等特点,很多植物、昆虫都可成为普洱人餐桌上的美食,但是没有形成派系,甚至没有形成统一规整的菜单,显得杂乱而没有体系。普洱茶菜有普洱茶茶汁类、普洱茶茶汤类、普洱茶香薰类、普洱茶卤类、普洱茶酒类、普洱茶鲜类、普洱茶点类和普洱茶面类等。而普洱茶宴席既有传统的具有历史传承的云南土司茶宴、南诏宫廷茶素宴、大马帮茶宴,又有具有民族特色的彝家茶汁羊八碗,既有高规格的国宾普洱茶宴又有针对普通民众的家庭普洱茶宴和茶汤乡土八大碗等,可谓是极为丰富。但是由于缺乏宣传和营销,在与传统意义上认为的普洱特色美食山茅野菜和佤族、拉祜族等民族饮食相比,普洱茶菜和普洱茶宴很明显缺乏一定的影响力。因此一方面应继续加大普洱茶菜和普洱茶宴的收集整理和创新工作,另一方面还需加大对普洱茶饮食产品的宣传和观念的引导。

4.3 普洱茶商品的创新 从旅游市场高度流动性的特点出发,一方面可开发盒装普洱茶醋、普洱茶饮料、茶点心、茶面包、茶饼干等新产品,另一方面可制作反映民间饮茶生活的木雕、按比例缩小的茶具、茶桌椅、茶建筑等。比如2014年5月,普洱某公司将普洱茶制成香烟,号称可以直接燃吸、或直接冲泡、或者经过燃吸后再冲泡。此“烟”一经推出,立刻引起轩然大波。有人支持,认为此举富有创意,是对普洱茶饮用方式的“革命性”颠覆,不过更多的人持否定态度,有网友直称这是把“香叶”变成“毒草”的做法。我们姑且不论此“烟”本身的好与坏,但是就该公司对普洱茶旅游商品开发的创新精神是值得肯定的。

5 普洱茶文化旅游产品的宣传

5.1 历届普洱茶叶节的开展 旅游节庆是提高举办地的旅游竞争能力,全方位展示举办地旅游资源特色的一种重要形式。普洱茶文化旅游也可以利用各种节庆活动来扩大宣传,增强其影响力。

1993年4月9日至11日,第一届中国普洱茶叶节在云南思茅市(2007年更名为普洱市)举行,普洱县(2007年更名为宁洱县)设分会场,以“团结、奋进、振兴”为主题。首届普洱茶叶节便吸引了来自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商贸宾客、专家学者和国内10多个省市的党政领导、企业家贸易伙伴等共3000多人参加,进行经贸交流和业务洽谈,达成商品成交额6.235亿元,与国外客商签订协作项目99个,总金额达2.35亿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果。自此,掀开了中国普洱茶叶节的序幕,每一届普洱茶叶节都有自己的主题和活动形式,至今已举办了14届,在刚刚过去的“天赐普洱、世界茶源”第二届两岸四地茶文化高峰论坛暨第十四届中国普洱茶节期间,以两岸四地茶文化高峰论坛、祭茶祖仪式、普洱特色产品展销会、探访那柯里茶马驿站、斗茶大赛等形式全面深入的展示了普洱茶的文化内涵,在此期间还开展了普洱茶产品交易博览会,吸引了众多茶人、茶商和游客参加。此次茶叶节的举办,对于传承和弘扬普洱茶文化,加快普洱市的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建设,推动普洱景迈山古茶林申遗,把普洱打造成为“一带一路”重要驿站等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并且配合此次茶叶节的宣传,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在5月18日至5月21日晚上黄金时间,连续四晚播放了《天赐普洱》的纪录片,分别从茶路、大河、茶源、绿洲等四个方面全方位展示了普洱茶在普洱、中国乃至世界的影响力,引起了较大的社会反响,极大的提高了普洱茶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5.2 打造普洱茶文化旅游信息网络营销服务平台 在互联网上进行旅游营销,具有宣传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图文并茂、易于修改和补充,制作费用较普通大众媒体低等优点,并且可以实现24小时不间断的信息传送和即时的互动。因此,利用互联网营销,可以以较低的成本将普洱茶特色旅游产品的相关信息到世界各地。比如可建立旅游信息库,将普洱市域内的各个旅游景点、旅游活动内容、接待设施和服务、道路交通、气候、参考价格等信息输入到资料信息库中,制作旅游主页,并将此主页链接于知名网站下,便于旅游者查询。还可借助百度、谷歌等知名搜索引擎将普洱茶特色旅游产品的相关信息传递给公众,增强公众获取相关信息的渠道。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网络社区,开展口碑营销;强调用户体验,开展互动营销;借助网络团购,营销特色产品等。第十四届普洱茶叶节的一个重头戏就是中国优质农产品信任系统在云南普洱市的正式上线。该系统主要涵盖全程追溯、品质管控、企业宣传、危机处理、农业百科、智慧电商等6大服务模块,是拓展农产品市场,实现优质、优价的重要窗口。普洱市政府与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签订了《普洱市品牌农业实施协议》,双方共同推广普洱高原特色农产品。而这也是普洱茶旅游产品扩大线上宣传、交易的一个重要契机。

第3篇:普洱茶的作用范文

科学普洱研究的突破

作为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普洱茶保健功效研究”的课题主持人,及农业部现代农业产业(茶叶)体系建设岗位专家,领导了由北京大学医学部、安徽、云南高校及科研单位专家学者组成的研究团队,经过不懈的努力,围绕着普洱茶,开展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尤其是在普洱茶保健功效及生产方面取得了一些突破:保健功效显示作用

1 普洱茶对高脂饮食大鼠血清血脂的升高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能显著降低TC、TG、DL-C水平和升高HDL―C的水平,因此,普洱茶具有较好的降血脂作用,对高脂饮食血症大鼠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通过病理检测发现,不同剂量的普洱茶总提取物能够梯度性的改善高脂饲料引起的试验动物肝脏脂肪变性。

2 普洱茶对高脂饮食血症大鼠有良好的抗氧化及保护血管内皮的作用。普洱茶能显著增强大鼠血清中SOD和GSH-PX活性,同时能显著降氐MDA含量,具有减轻脂质过氧化损伤的作用,从而达到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的作用。

3 普洱茶能够降低四氧嘧啶型糖尿病小鼠的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通过增加试验动物胰岛素的分泌,改善四氧嘧啶型糖尿病小鼠“多饮、多食、多尿,消瘦”――“三多一少”典型症状,达到调整机体血糖的作用。

4 普洱茶有效成分组合对衰老小鼠的部分免疫异常变化显示出明显的逆转作用,具有抗衰老免疫功效。

5 通过普洱茶对试验大鼠骨密度及骨骼生长指标的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饮用普洱茶对试验大鼠骨骼生长的各指标均无显著性影响。加工创新保障品质

1 普洱茶发酵种曲的制备研究,为优质普洱茶良好风味的保持创造条件。

2 普洱茶工业化发酵综合调控技术研究:通过对渥堆过程温度、湿度和时间等条件对于普洱茶品质形成的影响研究,初步提出普洱茶工业化发酵综合调控技术。

3 普洱茶渥堆接种试验:通过普洱茶发酵种曲在渥堆中的应用,可缩短发酵周期,提高生产效率,稳定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4 开展了普洱茶微生物安全性评价研究:以云南普洱茶主产区中主要厂家生产的16个茶样为供试材料,对普洱茶中的微生物进行分离计数,从微生物学角度对普洱茶的质量安全问题进行理论分析,结果表明:普洱茶成品茶中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均较少,其中的微生物主要是有益菌群,对人体是安全的,可以放心品饮。

5 开展了普洱茶控制化发酵车间研究,旨在使普洱茶环境发酵清洁化、发酵过程可视化、加温加湿智能化,从而实现普洱茶产业的优化升级。

总之,一切关于普洱茶保健功效的研究,旨在寻找一种简便的,易于为国内外人群普遍接受的预防相关疾病的手段和方法,为这些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医学生物学基础,潜在的经济效益难以估量。而通过普洱茶加工的研究,对稳定和提升普洱茶品质,繁荣普洱茶市场,同样具有积极作用。

第4篇:普洱茶的作用范文

1.什么是普洱茶?为什么称为“普洱”?

为统一对普洱茶的认识, 2002年6月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

洪市举行的2002中国普洱茶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由国内和来自日本、

韩国、马来西亚等国以及港澳台地区的20多位茶叶专家学者组成的

专家委员会,对普洱茶的概念作出了明确界定:

——普洱茶属于黑茶,是原产于滇南、滇西澜沧江流域,是以公

认普洱茶区的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气蒸压制成型的各种紧压

茶和散茶,经一定时间贮存演变而成,或经人工渥堆发酵后加工而成

的普洱紧茶和普洱散茶。而“普洱”一词是因思茅地区的普洱县(原

普洱府)地名而得。

有生茶和熟茶之分,生茶自然发酵,熟茶人工催熟。“越陈越香”被公认为是普洱茶区别其他茶类的最大特点,普洱茶是“可入口的古董”,别的茶贵在新,普洱茶贵在“陈”往往会随着时间逐渐升值。

2.普洱茶为什么能够收藏?

加工工艺决定了普洱茶"陈性循环"的特性,使普洱茶存放时间

越长,其内香及活力亦发显露和稳健,品质越优,价值越高越珍贵。 产量有限。普洱茶养胃、清热、降脂减肥及软化动脉等功效,可

饮可藏的特性符合现代人追求健康和追求文化品位的需求,消费人群

迅猛增加,优质普洱茶的产量远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经过年年的饮

用消耗,能够存留到一定年限的茶更是稀少,因此存放越久价值越高。

3.什么是“生普洱”、“熟普洱”? 生、熟普洱茶是以发酵方式区分的。

存放在

干燥通风的地方但尚未完成转化的茶。

人为地将转化

的时间缩短,使生普洱的口感由苦涩转化为甘甜、纯厚,汤色由金黄

色转化为栗红色、褐栗色等。生茶自然转化后也可称为熟茶。

4.如何区分生熟普洱茶?

一般从外观的颜色、口感、汤色、叶底等方面来区分:

生普洱(一般十年以下) 熟普洱

外观 条索匀称,墨绿色 条索紧密、深褐色,

香味 清香、樟香 熟香、陈香、参香、枣香

口感 苦涩、回甘、生津 甘甜、滑厚、细柔

汤色 桔黄色、浅红色、晶莹透亮 褐红色、暗栗色、红浓剔透 叶底 淡青色或栗色充满鲜活性 暗栗或黑色,没有鲜活性

5.什么是晒菁、什么是烘菁?

晒菁毛茶——新鲜茶叶采摘回来后经杀青、揉捻、摊凉在竹席上在太

阳底下自然晒干形成,成为制作普洱茶的原料,它可以长期存放。

烘 菁——而将新鲜茶叶用烘干机进行脱水干燥后的原料,这种方

法制成的茶品香味比晒菁的茶高,但它有保质期,不可长期存放。严

格上讲这种原料是不能用于制作普洱茶的。

6.什么是春茶、夏茶和谷花茶? (按采收时间区分)

春茶——2-4月间采收,以清明节后15天内采收的春茶为上品,多

采一芽一叶,芽蕊细而白,叶片较肥壮厚实,毫毛较多,叶片脉络细

密,叶缘锯齿不明显。春茶香气高、滋味鲜醇、汤色桔黄透亮,是一

年中加工普洱茶最好的原料;

夏茶——于5-7月间采收,这时是西双版纳雨水最集中的季节,也称雨水茶,和春茶比较,滋味、汤色及茶叶等级相对较差,杆粗叶大、

叶片薄老叶多,叶缘锯齿明显,苦涩味重。另外,因雨水频繁晴天少,

无法进行晒菁,只好将大部分夏茶经烘菁加工后制成绿茶;

秋茶——于9月末至11月初采收。丰收季节,谷花飘香,田野一片

金黄,故称谷花茶。天气晴爽,乔木茶树上的嫩芽白毫尖上透着一点

金黄,这时的茶口感纯和,味淡香如荷。谷花茶采摘的时间短,产量少,是茶中珍品。

7.普洱茶是如何分级的?

可按高、中、低档分等级。采摘时,叶和芽同时采,一般从茶树枝条

的尖往下采摘到第三叶。分级时,级别高的芽多,级别低的叶多梗多。 高档次茶如:金瓜贡茶、极品砖(饼)茶、贵妃贡饼、宫廷缘饼、礼

茶、特级;

中档次茶如:72626熟饼、易武正山青饼,一级、三级砖茶,沱茶、

一级到五级散茶;

低等级茶是:六到十级的散茶。

8.普洱茶级别越高,越好喝吗?

这个问题不能笼统的讲,首先人与人的喜好是各不相同的。普洱茶级

次不同,口感也不一样。级次高的茶口感细腻、滑润,属温柔型,级

次低些的茶则往往茶气足,有股子霸气,属粗旷型。其次,由于普洱

茶有越陈越香的特性,存放时间长的级次低的茶就要比级次高的新茶好喝,价格也要贵的多。

9. 普洱茶表面的白霜是什么?

是茶叶本身氧化酵素发生作用的结晶,俗称"单宁"。味苦,具有消炎

的作用,是茶物质逐渐氧化的结果,为自然氧化作用。

10、什么是干仓、湿仓普洱茶?

“干仓普洱茶”——将普洱茶存放在干燥的仓库里(湿度在80%以下),

让其缓慢自然陈化,转化为"陈香"的品质。

11.包装纸上的茶印有什么作用?

最早生产普洱茶时,没有包装纸,只是在茶饼的面层压一张印有标志

的方型纸(称为内飞或内票)以示生产者和生产时期。后来随着市场

发展勐海、下关茶厂、勐旺茶叶公司等厂在包装纸上印上了红印,蓝

印,其它厂家还添加了绿印、黄印,作为茶厂名称,生产年代的标识。 “湿仓普洱茶”是为了使普洱茶快速转化,将普洱茶放入潮湿不通

风的地方,加快其发酵的过程。

12.普洱茶饼号各代表什么?

为使各厂家生产的茶品有统一的识别标志,70年代初由云南省土畜

产公司进行了编号。

开头的前两位数字——代表研制的配方的年份,

第三、四位数字——代表原料毛茶等级,

末尾数字——代表茶厂(1为昆明茶厂、2为勐海茶厂、3为下关茶

厂、4为普洱茶厂,上述编码是在计划经济年代,有云南省粮油进出

口公司编制的,所以,后来的很多茶厂没有此编号)。

四位数——紧压茶 五位数——散茶(中间二位数为级别)

8662——86年拼配配方,使用的是7级毛茶,勐海茶厂生产。

76083——1976年拼配配方,下关茶厂生产的8级普洱茶。

79562——1979年拼配配方,勐海茶厂生产的5、6级普洱茶

13.普洱茶主要成份有哪些?

氨基酸、生物碱、茶多酚、单宁、咖啡碱、色素、单糖、蛋白质、有

机酸、脂质、维生素等成份。

14.六大茶山有哪几座?

位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内。现在亦有澜沧江

江内(古)六大茶山即攸乐、革登、倚邦、莽枝、蛮砖、漫撒或易武

江外六大茶山:南糯、南峤、勐宋、景迈、布朗、巴达

15、普洱茶收藏与存放 紧压茶,不要拆包装,散茶最好存放在紫砂罐里。

(1)、流通的空气 但不能放于风口,否则茶气都给吹走、茶味都给

吹散了,饮用起来感觉淡然无味。要注意周围环境不要有异味。

(2)、恒定的温度 放置的温度不可太高或太低,不用刻意地人为创

造温度,正常的室温就好,最好是长年保持在摄氏20~30度之间,

太高的温度会使茶叶加速发酵变酸。不可被太阳照射,在阴凉处为好。

(3)、适度的湿度 好的普洱茶讲究‘干仓’存放,就是在干爽的环

境中存放,忌湿。太干燥的环境会令普洱茶的陈化变得缓慢。在较为

干燥的环境里,可以在存放茶叶的旁边摆放一小杯水。但是太过潮湿

的环境会导致普洱茶的快速变化,这种变化往往是“霉变”。湿度应

人为相应控制,年平均湿度不要高于75%,

普洱茶具有巨大的收藏价值和增值空间,年代越久价格越高,口

感越好。主要决定于储存的环境、茶的本质特性、陈放的年限等。

16、普洱茶的加工步骤

(1).生茶

云南大叶种茶鲜叶—萎凋—杀青—揉捻—晒干—蒸压—干燥 萎凋——摊凉于无直射阳光通风干燥处三十水分,置于竹编竹篾上

方。时间视鲜叶含水量及当时气温湿度。

杀青——去除青草味,蒸发一部分水分,炒制后利于揉捻成形。 普

洱茶未紧压成型前是属于绿茶类。杀菁的主要目的是要让茶叶停止发

酵;目前杀菁大多采用锅式杀菁(古法为手工翻炒法),因茶菁经萎

凋会失去水份但尚未透彻时,利用杀菁的方式,能使茶叶失水均匀。

揉捻——有机器揉捻及手工揉捻。让茶叶细胞壁破碎,使茶汁在冲泡

时易溶于茶汤,提高浸出率。使茶叶成条。

晒干——把揉捻好的茶叶在太阳光下自然晒干,最大程度的保留了茶

叶中的有机质和活性物质。晒青易于保留茶叶的本质原味。

蒸压——把晒干的茶叶用蒸汽蒸湿,用不同模具压成形。提取香味及

使茶叶中果胶溢出表皮,利于压制成型和有别于散茶的独特香味。 干燥——把含水量控制到能安全储藏的含水量以下,一般普洱茶要求

在含水量在10%以下。

(2).熟茶

生茶毛茶—湿水—反复翻堆—出堆—解块—干燥—分级—蒸压(类似

生茶蒸制过程)——干燥摊凉。

渥堆发酵:将湿水后的茶叶按一定厚度堆积在一起,在微生物作用、

湿热作用和氧化作用的共同作用下,形成普洱茶特有的风味、品质。

吴启英的普洱熟茶“渥堆”发酵技术

经过大量的科学实践,吴启英联合云大微生物所,于一九八三年主持了“普洱茶发酵工艺原理研究”项目,并得出研究成果:“普洱茶发酵的机理是微生物在起主导作用”,此项目荣获云南省政府1984年科技成果四等奖,是迄今为止云南普洱茶生产技术领域获得的唯一一个省级科技成果奖。

“渥堆”是普洱茶制作工艺中最为重要的环节。是将云南特有的大叶种晒青毛茶加湿,然后将其拌匀再渥成一堆,采取保温控温措施,使茶堆达到一定的积温条件,并通过不断翻堆,人工控制茶堆的温度和湿度,加速和控制茶叶的后发酵过程,经过四十五天左右后,使晒青毛茶转化为外形褐红,陈香显现,汤色红亮,滋味甘醇的普洱茶。

17、购买普洱茶注意事项

① 乔木普洱茶树不易生虫,营养成分充足,增值潜力大,但价格与后期价格制作工艺水准高下有较大联系;

② 按茶区和级别等级不同,口感有一定的差异,有的苦涩重、有的淡青香、有的生津强、有的茶气温和。应以汤色清透,口感甘甜润滑,气味自然为佳;

③ 年限较短之生茶茶气重、去油腻效果好,偏寒性,适宜热性体质,身体肥胖,血脂血压较高的人士饮用;熟茶茶气温和,润滑细腻、温胃暖胃、通便利尿、瘦身养颜,适宜体质不热之人群;

④ 普洱茶因越陈越香故具增值空间,收藏时要选择茶质好的乔木大树茶并由品牌信誉好的厂家生产的茶品;

⑤ 年限久的普洱茶确实具备独特口感,但与原料本身及收藏存放环境影响较密切较考品藏功底。

⑥ 纯正的普洱茶是不添加任何色素、调味剂和香料的。

18、普洱茶鉴赏

(1).看外观——首先看茶叶的条形,条形是否完整,叶老或嫩;其次嗅干茶气味兼看干茶色泽和净度,优质的散茶的干茶陈香显露,无异、杂味,色泽棕褐或褐红,具油润光泽,褐中泛红(俗称红熟),条索肥壮,断碎茶少;质次的则稍有陈香或只有陈气,甚至带酸馊味或其它杂味,条索细紧不完整,色泽黑褐、枯暗无光泽。

(2).看汤色——看汤色的深浅、明亮, 优质的散茶,茶汤红浓明亮,具“金圈”,汤上面看起来有油珠形的膜。质次的,茶汤红而不浓,欠明亮,往往还会有尘埃物质悬浮其中,有的甚至发黑、发乌。

(3).闻气味——主要采取热嗅和冷嗅,热嗅看香气的纯异,冷嗅看香气的持久性;优质的热嗅陈香显著浓郁,具纯正,“气感”较强,冷嗅陈香悠长,是一种干爽的味道。质次的则有陈香,但夹杂酸馊味、铁锈水味或其它杂味,也有的是“嗅霉味”。

第5篇:普洱茶的作用范文

一是云南省思茅市正式更名为普洱市,使普洱茶的名气大增。

二是由60多人和6辆车组成的“盛迎”队伍护送着一块来自故宫博物院的百年普洱贡茶,从北京辗转全国多个地方,直至终点云南,万众瞩目,声势浩大。

近年来,普洱茶的蹿红速度几乎可用“疯狂”二字来形容:价格狂涨了数十倍甚至一百倍,收藏者越来越多,甚至有卖掉宝马车收购普洱茶的“新闻”……

在为古老的普洱茶重焕青春而欣喜的同时,许多人也对普洱茶的“疯狂”或忧心忡忡或诸多质疑。日前,新华社记者就此进行了调查采访,试图解开普洱茶“疯狂”背后的四个疑问。

普洱茶是茶还是药?

记者在一张随某品牌普洱茶赠送的宣传品上,看到醒目文字:“世界各国医学证明普洱茶十一大功效”,包括降脂、减肥、降压、抗动脉硬化、抗衰老等,甚至能防癌、抗癌,“普洱茶有杀死癌细胞、抗突变、防癌功能……”,不像茶叶,更像灵丹妙药。

事实上,正是“喝普洱茶有益健康”的宣传,使普洱茶备受追捧。上海唐韵茶坊有限公司董事长唐恒祥告诉记者,在他的茶坊,现在喝普洱茶的人越来越多,还有顾客点名要求喝陈年的普洱茶,“这种需求体现了生活条件的改善。”上海市名中医、岳阳医院名医特诊部主任徐敏华表示:“普洱茶消食醒酒、化痰、清暑生津等效果比较明显。现代人普遍营养过剩、饮食比较油腻、血脂偏高,所以受到追捧。”

但是徐敏华同时表示:茶具有保健作用,饮茶历来被当作延年益寿的好方法,有提神醒脑、利尿强心、生津止渴、消食醒酒、杀菌消炎、降压抗老防衰的功效,“这不单单是普洱茶独有。”

龙华医院周端教授表示:茶的保健作用是一种辅助功效,普洱茶在降脂、心血管保健方面比较突出,但不像传说中的神乎其神,也不能期望太高。茶叶对身体的作用是一分为二的,如果过量饮茶,可能产生弊端,胃病、尿酸高、肾脏功能不好、肝脏疾病、糖尿病、甲亢等代谢疾病患者,最好少饮茶、喝淡茶。

他表示,总体上说,茶是一种健康饮料,可使人身心放松,但是如果炒得价格比贵重药材还高,则有步入歧途之嫌。

云南省普洱市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业人士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普洱茶的核心价值,首先是健康。”他认为,现代人营养过剩,血脂过多,普洱茶“刮油”,恰逢其时,才得以横空出世。不过他同时也坦言:普洱茶最主要的功效是两个,一是对降血脂有好处,二是利尿,“这是有科学依据的,法国巴黎圣安东尼医学院和昆明医学院都有医学证明。”

普洱茶真的越陈越香吗?

“越陈越香”几乎成了普洱茶的一大“定律”,也就是说,陈年的普洱茶年代越久就越好、越值钱,记者看到一些普洱茶的保质期一栏甚至写着“越久越好”,这也成了普洱茶被大量收藏、囤积的理论论据。

但是记者试图探寻“越陈越香”一说的来源时,却发现似乎面临一个悖论:一方面人人都在言之凿凿“越陈越香”;一方面市面上老茶尤其是陈化了十年或二十年的老茶几乎没有,绝大多数茶客也没有喝过这种老茶。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茶商说:绝大多数人都没喝过十年或二十年的老茶,但为什么大家都能如此肯定且异口同声地说越陈的普洱茶越好喝?

“‘越陈越香’是台湾、香港的消费者炒作出来的,原产地的人也不知道这个东西越陈越香。”云南省普洱市驻上海联络处一位工作人员说。

上海作家丁宝德精通茶道,他说,历史上除了云南产地外,普洱茶主要销往蒙藏牧区和港澳地区,普洱茶有“云南产、香港卖、台湾藏”之说,“越陈越香”的概念最早由台湾收藏者炒作出来,他们最初在香港收购陈茶,随后又到内地收购,旋即东南沿海的收藏者风起云涌,如今这股风吹遍全国。

周端教授表示:所谓普洱茶越陈越香应该客观看待,必须符合茶叶质量好、仓储条件佳等条件。中国台湾大友普洱茶博物馆馆长廖义荣对周教授的看法表示认同,他说饮陈年普洱茶除了品饮的价值外,更有文化、历史的体味与心灵的满足,“越陈越香”更注重的是对普洱茶内在的体会与感悟。

不过,多数人眼前忽略了“越陈越香”的内涵。“现在满世界都说卖老茶,据我所知,市场上没有多少真正的老茶,”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茶商说。他表示,两三年前,“老茶”是指放了二三十年的,现在说放了十年以上的就是老茶了。

老茶如何判断?茶道中人均表示:普洱茶的好坏与年代,从表面是看不出来的,必须通过喝、品、比较才能区别出来。昆明市卫生执法监督局食品处处长陈霞曾对当地媒体介绍,对于普洱茶的保质期,目前没有一个确切的界定,普洱茶分为生茶和熟茶两种,一般而言,生茶的保质期在5年左右,熟茶经过特殊发酵保质期在15年以上。

上海品茗台主人王京利告诉记者,他的茶馆开业时,有人送了一小块20年的陈茶,“一块普洱茶放了多少年,很难说清楚,别说一般消费者了,就是我们,也不是很懂普洱茶,这种茶叶以前不为人知,相关知识一片空白。”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丁纯博士说:有暴利,肯定就有造假。

普洱茶会不会重蹈“疯狂的君子兰”覆辙?

比喝普洱茶热更热的是收藏热,有报道称:有投资者囤积了数以吨计的茶叶。普洱茶已经从一种消费品,变成一种投资品。

由普洱茶热,不少人联想到若干年前的“君子兰热”,“疯狂的君子兰”疯狂的结果是成千上万的跟风者倾家荡产。普洱茶会不会重蹈“疯狂的君子兰”覆辙?

“现代人一是油脂太多,实在找不到出路;二是民间闲散资金实在太多,也找不到出路。”对于目前普洱茶的收藏热,丁宝德笑说。

丁纯博士也认为,普洱茶收藏热,跟民间游资富裕、投资渠道不足有关,“在今天这个转型期,人们心态浮躁,都有这么一个急于投资、迅速致富的想法,一有个概念,有个兴奋点,一炒作,就跟风了,就像现在全民炒股一样,现在什么兰花、藏獒、锦鲤……都有人在炒。”

他表示,普洱茶一旦变成天价商品,问题接踵而来,“普洱茶被称作‘越陈越香’,类似于某年产的名酒,但普洱茶毕竟不是古董,最终的目的还是饮用。从理性来讲,完全没理由炒得这么高。普洱茶最终还是要回归正常价值,也许比刚开始的时候要贵一点,但价格不会像现在炒得那么高。”

古董有历史可追、黄金钻石都有行业标准,但选购普洱茶则全凭经验,而整个普洱茶市场假冒年限、品牌等问题已经出现。业内专家指出,目前市场上超过十年的普洱茶少之又少,需仔细鉴别,而且外界渲染,普洱茶每年有20%-30%的投资回报。目前普洱茶市场并不理性,毕竟茶叶本身不属于生活必需品,投资者不要太盲目。

上海体制改革研究所副所长汪胜洋说:普洱茶有收藏价值,收藏热对普洱茶产业来说是个好机会,古老的茶文化得以普及、推广,发扬光大。但汪胜洋同时提醒,普洱茶收藏热之中蕴含着风险,“从一种消费品提升到一种投资品,比一般产品投资风险要大得多。现在普洱茶市场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肯定有骗人的把戏在里面。普洱茶的标准、市场监管以及投资人对茶叶知识的掌握等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总是有涨有跌,现在价格很高,但热潮过后呢?”

“君子兰还是君子兰,普洱茶还是普洱茶,浮躁的到底还是人心啊!现在人们总是幻想一夜暴富,‘投资’往往变成了‘投机’。”丁宝德说。

普洱茶健康发展需要政府炒作吗?

从马帮进京,到故宫百年贡茶回滇“省亲”,再到云南思茅市更名为普洱市……普洱茶大热,原产地政府可谓烧了几把猛火,社会各界对此褒贬不一。

丁纯博士认为,普洱茶近年来知名度迅速提升,地方政府在其中推波助澜;宣传固然重要,但要想使普洱茶产业健康发展,制定标准,规范市场,这才是政府目前急迫要做的事,“现在普洱茶市场比较混乱,如果不加强管理,就可能会像当年的唐三彩一样,原来很珍贵,但后来连地摊上都有了,把正规品牌毁了。”

中国台湾大友普洱茶博物馆馆长廖义荣也非常担心,他说:“政府有必要成立一个茶产业危机应变小组”,专门研究普洱茶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问题以及如何应对,现在有的地方政府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这是不利于普洱茶规范化发展的。他认为,过度盲目投资收藏而缺少品饮认识,会对正在普及的普洱茶市场起负面作用,也会伤及广大茶农的根本利益,这些问题值得政府深思。

普洱茶市场火热与混乱是联系在一起的:以次充好、以新充老现象时有发生,价格也没谱:从每饼几十元到每饼上千元,很少有人能说清楚定价标准。

第6篇:普洱茶的作用范文

见到他是在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上,身后是从云南带来的普洱茶茶产品,李兴昌正悠闲地喝着茶、看着熙熙攘攘的参观者,不急不躁,杯中的普洱茶也在北方寒冷的空气中透着浓郁的茶香。

李兴昌对普洱茶的感情要源于他的母亲。普洱茶在古时是皇室贡茶,据史料记载,当年进贡给皇宫的普洱茶大多采自距普洱市30余公里的困鹿山古茶园。而李兴昌的祖先就是普洱贡茶的制作人。出于对普洱茶的喜爱情缘,1987年李兴昌的母亲用800元买下了困鹿山上百亩古茶园的经营权。这位身居深山、九十多岁的老太太从未出过远门,说出的传统普洱茶贡茶产品(团茶)的重量与形状却与保存在故宫里的“金瓜贡茶”相同,而她从未听过也从未见过这种茶。原来这位老人记忆中的普洱茶制作方法正是普洱贡茶制作技艺。“金瓜贡茶”是普洱茶独有的一种特殊紧压茶形式,早年的金瓜茶是专为上贡朝廷而制的特质茶品。

为了帮助母亲,本是小学老师的李兴昌也渐渐参与古茶园的管理。除去护理这些古茶树,做普洱茶也是很辛苦的,刚开始时,李兴昌和妻子全部是手工制茶,经过三至四年的反复试验,他们的制作技艺终于接近传统技艺。李兴昌不甘于让这些古茶隐匿深山,他不断地收集资料,并向身边的人讲述普洱茶的故事和历史,渐渐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听说困鹿山的古茶园。

随着云南省政府对普洱茶产业发展的重视,2006年困鹿山古茶园被确定为“皇家古茶园”。有关部门又组成考察团对古茶园进行了实地考察。因为李兴昌制作普洱茶的方法最接近传统普洱茶(贡茶)技艺,2008年6月7日以李兴昌的普洱茶制作技艺为主要申报材料的“普洱茶制作技艺·贡茶制作技艺”被国务院公布为“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010年李兴昌被确定为普洱茶制作技艺·贡茶制作技艺的传承人。对于他来说,自己顺其自然地接触普洱茶,接管古茶园也是自己的分内事。在外人看来神秘的普洱贡茶制作技艺,已经成了李兴昌生命的一部分。

在接管古茶园后,李兴昌精心地护理着这些拥有数百年历史的古茶树,为它们松土、修剪树枝。李兴昌也从未觉得“成为普洱茶制作技艺·贡茶制作技艺的传承人”是一件值得宣扬的事,“做好自己的事就可以”。

成为普洱茶制作技艺·贡茶制作技艺的传承人后,宣传普洱茶文化更成为李兴昌生活的一部分。每年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都会选择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到各地展示,作为茶业的代表,普洱茶制作技艺·贡茶制作技艺被选中的几率高于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李兴昌说,政府和文化部门加强针对传统技艺传承的宣传,是要让全社会的人了解这些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

他会在全国各地参加活动,向外界展示普洱茶传统制作技艺。为了推广制茶工艺,2009年当地政府和主管部门开办了普洱茶·贡茶制作技艺传习所,李兴昌也成了传习所的老师。2012年当地政府和主管部门在宁洱哈尼族彝族县职业高级中学成立了“普洱茶制作技艺·贡茶制作技艺”传习基地,让更多的人掌握“普洱茶制作技艺·贡茶制作技艺”,为提高普洱茶品质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如今的普洱茶制作工艺已经漂洋过海,传到了韩日等国。经过实地考察,下学期将有20名韩国学员被派到云南省普洱市宁洱哈尼族彝族县职业高级中学学习制茶技艺。

名声打出去了,客户越来越多,仅凭手工制作已经无法满足需求,2011年李兴昌家修建了宁洱困鹿山贡技茶场,引入了部分机器设备对学员进行对比性生产教学。但只要时间允许,李兴昌依然坚持手工制作。因为只有手工制作出的普洱茶才是最地道的。

普洱贡茶的制作技艺非常重要,制作过程不同,口感也会不同。传统的普洱贡茶制作技艺包括祭祀茶神、原料采选、杀青揉晒、蒸压成型四个步骤,李兴昌将之发扬扩展为五个步骤,在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增加了“冲泡品饮”的茶艺环节。因为他关心的不仅是普洱茶制作技艺的传承,还有普洱茶的品饮,注重品茶人的心境和环境,以及冲泡技能、使用器具等。因为这些也决定了能否冲泡出一道好茶来。只有通过喝,才能喝出茶的韵味。

第7篇:普洱茶的作用范文

在中国众多的茶叶品种中,普洱茶是一个另类。虽然它的生产与品饮有近千年的历史,但它的传播却一直受到局限,在2000年之前,除了、广东、香港及台湾地区之外,极少有人知道普洱茶,品饮过普洱茶的人则更少。甚至就连普洱茶的产地云南,很多人也不知道普洱茶为何物。云南生产的普洱茶基本上是外销品,在本地消费的极少,因为在当时,云南本地人钟情的茶仍是“滇绿”,是绿茶与红茶的天下。

这种现象的出现并不难理解,因为普洱茶第一功能就是“解油腻”与“刮肠通泄”,相对以前中国人面临的温饱困境及营养不良,普洱茶显然不适合他们品饮需求。因此,我们说普洱茶的兴起必须有一个社会与经济的前提:即社会走向富裕,人们开始寻求更高一级的保健与养生方式,并通过这种方式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满足人们更高层次的物质与精神需求。普洱茶正是具备了与现代社会相匹配的诸多要素,才有可能成为人们(准确地讲是一部分人群)品饮茶叶的首选。

或许,正是这个原因,以前对普洱茶的科学研究就显得很少。以上世纪八十年代为例,在部级权威杂志上发表的茶叶论文及科研成果,普洱茶所占的比重不及绿茶的十分之一。以至到了本世纪初(准确地讲在2005年以前),在中国最权威的茶叶研究机构――中国茶叶研究所,你找不到一个普洱茶专家,但却能找到一批(不是一个或几个)绿茶专家、乌龙茶专家,甚至红茶专家。

当然,我们这样评述并非说以前普洱茶的科学研究是一片空白。应当说,自上世纪五十年开始至上世纪末,普洱茶的科学研究有两方面骄人的成绩:一是茶树品种的培育,如云抗10号、云抗14号及紫娟茶等,都先后获得省级科技进步奖;二是由勐海茶厂开创的“渥堆发酵法”,不仅获得了普洱茶生产技术领域的省级科技成果奖,同时也为普洱茶后来的兴起与迅速传播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虽然如此,我们仍坚持一个评价,普洱茶的科学研究不仅落后于其它茶类(主要指绿茶与乌龙茶),同时也与普洱茶日益增长的需求不相匹配。更准确地说,普洱茶在基础研究、功能分析研究、生产与制作工艺研究及深加工研究方面都逊色不少,某些环节则差距很大。

在中国大陆,对普洱茶真正进行科学研究是在本世纪初。但这个时期的科学研究基本上是零散的,很多的实验方法与实验手段相对也是落后的。倒是这个时期普洱茶的文化研究却是突飞猛进,从茶马古道到普洱茶的历史演变,都在云南文化专家与学者的研究报告和专著中清晰的显现,对普洱茶的传播与推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也可以这样说,虽然这个时期有一些科研论文及研究报告的发表,但与普洱茶的文化研究相比,其技术层面的科学研究仍是落后的。

真正对普洱茶较系统的科学研究应是在2008年之始。因为从这一年开始,普洱茶的科学研究开始呈系统化、规模化趋势。大量的实验报告、研究论文、科技成果,形成普洱茶研究的主流,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报告层出不穷,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由此,我们也习惯将2008年称其谓“科学普洱元年”。

实际上从这一年开始,有几个标志性的事件拉开了科学普洱的序幕――

《地理标志产品・普洱茶》正式颁布

2008年10月17日,云南省政府、云南省农业厅、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在北京召开云南普洱茶标准介绍暨产销座谈会。并正式《地理标志产品・普洱茶》国家标准,该标准已于2008年12月1日正式实施。

《地理标志产品・普洱茶》(GB/T22111-2008)的颁布不是一个简单的政府行为。它解决了过去普洱茶生产与质量监督无法可依的难题,是普洱茶生产与质量监控的根本大法。

云南省政府自上世纪八十年代逐步形成的三级科研网络:即省、地(市)、县的茶叶专门研究所或机构,依据这个标准为核心,开展更为“贴切”的科学研究,包括指导辖区企业技术进步,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高速运转。

“保护环境、建设有机茶园、淘汰落后生产工艺、提升装备水平”成为基层茶农与生产企业的共识。换句话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普洱茶界真正落地生根。

正是这种热情,云南普洱茶出现了三种令人心慰的现象。

1、对古茶树与古茶园的保护已由过去单纯的保护向科学养护转变。云南近几年凡是有古茶园的区域几乎都出台了保护当地古茶园的条例与细则,并对凡是有古茶园的区域重新进行规划,尤其注重自然生态环境的维护与培育。这项工作前所未有,从政府到企业到茶农,对古茶树与古茶园的科学养护已经形成“全民共识”;

2、自觉将茶园的管理向有机茶园标准靠拢。自2007年下半年开始的普洱茶价格的暴跌而带来的普洱茶产销的“趋冷”,并没有挫伤茶农与企业的信心。相反,在云南省各级政府的号召与指导下,人们痛定思痛,快速总结了以前的不足,下决心从普洱茶生产的源头抓起。于是,向有机生态茶园的管理靠拢,在云南茶业主产区强力推进。由此,近几年云南各地申报有机茶园认证的企业逐年增多;

3、生产企业的厂房与设备更新速度在加快。过去普洱茶生产企业的加工条件几乎可以用“脏、乱、差”形容。近几年,绝大部分企业,都在探讨科学的工艺流程及科学的质量管理程序。其生产环境与设备水平的改进与更新速度可谓突飞猛进。在2005年以前,云南的普洱茶生产企业,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就其总的装备水平均落后于浙江、福建、江苏等产茶大省的平均水平。但到了2011年初,这种局面得到彻底改变。现在的情况是,云南普洱茶企业总体的装备水平远超于其它产茶大省的水平。其专业化、标准化、数字化的水平也处在全国前例。更加可喜的是,云南的普洱茶企业已不满足只停留在通过QS的水平,即所谓的“达标”,而是向更高标准ISO22000/HACCP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迈进。应当看到,近几年申请这方面认证的企业也呈现逐年增多的态势。

设立没有围墙的研究院,让科研渗透到每一个角落

就在《地理标志产品・普洱茶》(GB/T22111-2008)颁布四个月后,另一场科研大戏在云南鸣锣上演。2009年4月,由云南省委组织部、农业厅、科技厅牵头、普洱市政府主办的“百名海外归国博士――科学普洱在行动”的活动,拉开了多层次科学研究普洱茶的序幕。

虽然这次活动见诸报端的信息很少,大量的科研课题尚在研究中,其科研成果的还需要一段时间 。但它真正的意义是在云南、乃至全国树立了一个好的科研机制:即大科研、跨学科、多层次、重参与的体系的构建。“没有围墙的研究院”这一架构的设置不仅满足了科学研究普洱茶的要求,也附合当前国际最前沿的科学研究主流思维。

为什么要进行这样一次活动?解释或许很多。但有一个解释却是必然:就是普洱茶的科学研究必须与时代同步。

过去,当我们面对普洱茶――无论是研究者、茶农、生产企业、经销商甚至消费者,都有过种种疑问:

普洱茶为什么“解油腻”?

普洱茶为什么能够“降血脂”?

普洱茶为什么越陈越香?

普洱茶为什么可以降血糖?

普洱茶到底是“药”?还是食品?

诸如此类,或许还有一大堆的“为什么”再等待我们的回答。这些疑问伴随2007年普洱茶“暴跌”达到顶峰。面对种种的质疑,无论是我们,还是消费者都不能满足于原有的“经验之说”,伴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不再满足于“我认为”或“古人云……”等等的简单说辞。人们需要用更科学的实证方法(也是实验方法获得的定性与定量的分析)来诠释普洱茶。这恰恰是社会进步与文明的表现,也是普洱茶发展到今天无法规避的必然。实际上,即使没有这些疑问,我们也有责任将这些问题搞清楚。我们经常说普洱茶是我们人类“陌生的朋友”,是因为我们至今不知道它内含物质到底有多少,绝大部分的物质还没有被我们发现。我们沿用常规的检验方法发现了一些物质,也清楚知道它的功能。但是,我们仍存在很多的疑惑:我们可能知道它“是什么”,却不知道“为什么”。其中,它最核心的生命基石――染色体、基因、脱氧核糖核酸(DNA)等等,都存在很多未解之迷。

面对这样一些难题,我们首先应当清楚的是,解决这些科学难题不是一个科研单位或几个专家学者所能做到的。它需要多个科研单位,甚至是跨省、跨国界的科研机构协同与合作,形成大科研、跨学科、多层次的研究氛围。以普洱茶生物发酵领域为例,它就涉及多个生物学门类,有生物科学(偏重于动物学、植物学、环境生物学等);生物技术(偏重于实验技术,如细胞、微生物、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等);生物工程(偏重于工业生产,如发酵工程等);生物医药(偏重于药品研发等);生物信息学(偏重于利用计算机解决生物学问题,多做蛋白质结构分析等);还有动植物检疫、生物安全等几十个专业。

因此,“没有围墙的研究院”恰恰是基于这些因素作为出发点的。它不仅在中国茶业界树立一个好的科研思路,也必会为普洱茶赢得美好的明天打下坚实的基础。

“有围墙的研究院”主要的科研任务分为六个方面:

1、基础研究。包括普洱茶内含的化学成分,大叶种茶叶的基因图谱、普洱茶活性成分的生物转化机理,普洱茶发酵过程中色、香、味的演化过程与机理,年份茶理化指标的鉴别方法与标准等等;

2、功能性研究。包括普洱茶解酒与护肝的功能与机理,普洱茶解油腻、刮肠通泄的原理,普洱茶抗辐射的机理,普洱茶提升人体免疫功能的机理等等;

3、药用成分及药用机理的研究。包括普洱茶降血糖的研究,普洱茶降血脂的研究,普洱茶降胆固醇的研究,普洱茶抗动脉硬化的研究,普洱茶抗癌的机理研究,普洱茶抗氧化机理的研究,普洱茶饮用安全性研究等等;

4、传统工艺水平的提升。包括普洱茶微生物发酵的机理及发酵模型,普洱茶发酵过程中生物酶及酶促发酵的机理,普洱茶发酵过程全自动流水线设备的研发,普洱茶压制设备的改进与提升,普洱茶无菌化生产流程环境要求与标准,普洱茶环保包装物的选用与标准等等;

5、陈化机理。包括普洱茶后发酵过程中品质变化的研究,普洱茶不同区域、不同方法陈化的动态模型研究等等;

6、深加工产品研发。包括纯茶饮料(不含香精、防腐剂、色素等添加剂),固态速溶茶(粉、膏),茶叶香水(不含香精、防腐剂、色素等添加剂),普洱茶内含化学成分单体的萃取与产业化(如茶红素、普洱茶皂素等),普洱茶酵素等等。

以上六个方面的科研课题,我们可以看出 “没有围墙的研究院”是遵循一种“大思路、大科研、跨学科、多领域、多层次、重参与”的科研思路与方法。2009年9月,由云南省主持的“普洱茶科学研究研讨会”上,的较大的科研课题二十多项,小的科研命题近一百项。而且近两年又新增了若干新的科研项目。

用科学奠定普洱茶“新商业文明”

普洱茶是一种茶品,也是一种商品。过去,普洱茶界只满足于传统的模式,以粗放型的生产、销售为核心,忽略品牌与特色的构建。更缺乏一种科学的统筹与精细化的管理。有些企业则更热衷商业炒作,出现了多个"盛于炒作、败亦炒作”的典型。很多人愿意将2008年前的普洱茶界戏称为“普洱江湖",可以反映出行业的浮躁与急功近利的不成熟等弱点。

用现代科学文明与现代科学方法规范企业的行为,成为普洱茶界共同思考的课题。于是,专业化、规范化、集约化、特色化、品牌化成为普洱茶发展的主流思维,唱响了用科学奠定普洱茶“新商业文明”的序曲。

“新商业文明”是什么?

新商业文明的提法起源于2008年国际社会爆发的金融危机之后。当时国际上很多知名学者在对这场金融危机冷静地思考之后发现:发达国家所崇尚的现代文明背后,隐藏了诸多商业欺诈、贪婪、盲目、浮躁、功利思想等等的弊端。究其责任是社会责任与社会道德的缺失。因此,提出了八字“新商业文明”:开放、透明、分享、责任。

同样,相对普洱茶,我们是不是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因此,要想解决这些问题,不能靠简单的修补。而应当以科学的态度,乃至科学的方法重新搭建普洱茶特有的价值链,诠释普洱茶的“新商业文明”。

那么,普洱茶“新商业文相”是什么?

以科学的方法生产高品质的茶品,通过文明的传递向客户输送“健康生活方式”的理念,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物质需求与精神愉悦的享受,实现普洱茶“大健康”的社会责任。

关键词:科学的方法 高品质 文明的传递 健康生活方式 社会责任

这里,科学是第一位的,每一个过程与环节都必须渗透科学的精神。换句话说,在科学精神的引导下,使科学方法贯穿于每一个环节。

普洱茶做为一种商品,已不是简单的茶叶集合与叠加,是科技力量的集中体现。

近几年,云南众多的普洱茶企业围绕普洱茶“新商业文明”进行有益的尝试与探索,虽然有些企业并不明确普洱茶“新商业文明”的内容与提法,但他们的种种做法与最终所实现的目标都与这一提法悄然一致。或许,正因为坚持这一科学的方法,促使云南普洱茶界现出一大批优秀企业,形成蔚为壮观的企业集群。

如大益勐海茶厂,作为建厂达70年的老企业,一方面始终坚守传统工艺的阵地,使“大益茶制作技艺”在2009年成功入选第二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时又坚持传统与现代并重的原则,用现代科学方法对传统工艺进行有效梳理。2010年大益集团又获批成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使企业总体的科技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更为可喜的是大益集团独创了"大益茶道",并以“惜茶、爱人”为茶道宗旨,以“洁静正雅、守真益和”为核心理念,形成了一整套和谐、统一的茶道思想体系。这种以茶为媒,通过识茶、赏茶、饮茶来学习礼仪、陶冶情操、增进友谊、修身养性,最终促进精神的享受与人格的完善,由“益己”达至“益人”、“益世”的追求。面对这些举措,我们还能简单视为一种销售技巧?还是一种文明的传递?

如柏联普洱茶庄园,更是巧妙地将茶园与茶厂融为一体。这种庄园的概念是由柏联集团搭建与引入,在云南是第一个,在中国大陆上万个茶企业中也是第一个。它不仅壮观、优雅,是普洱茶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巧妙融合,更是近几年中国茶叶企业发展的经典。它的主要优点是实现三种无缝衔接:一是实现了茶园与茶厂的无缝衔接,茶厂直接管理与监督茶园的各项指标,包括申请有机茶园认证,使品质的监督从源头抓起。我们经常说普洱茶的品质应当从源头抓起,这个源头其实就是茶园。这是庄园产业的第一个特征;二是实现了茶叶从采摘鲜叶到进入茶厂的无缝衔接。这中间无需运输过程,避免了运输环节可能造成的二次污染,确保了原料的品质。更重要的是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生产全过程的无缝衔接。而不像一些企业是从收购茶农或初制所的晒青毛茶入手,这是庄园产业的第二个特征;三是实现了消费者与普洱茶生产过程的无缝衔接。柏联普洱茶庄园有意识修建了一条环厂的观光走廊,它虽然坚持观光者与生产现场隔离,只是隔离的方法采用透明的大玻璃幕。观光者可透过大玻璃看到普洱茶各个生产车间及生产制作过程。这种不轻易让观光者进入生产作业现场(同样是为了避免二次染菌及作业环境的清洁化),又让观光者对普洱茶的生产过程产生最直观的了解。这也是庄园产业第三个特征,也是对消费者最有魅力的地方。值得很多企业借鉴和学习。因此,普洱茶庄园的搭建绝非一个简单概念,也不是在茶园建一个茶厂或将茶厂周边栽一圈茶树这么简单。它的公开、透明是茶企业现代文明的体现,更是企业对自身品质自信的另一种表达方式。需要补充的是,就普洱茶“新商业文明”的提法而言,第一个倡导者便是柏联集团董事长刘湘云,在2008年底,她率先提出将普洱茶纳入人们“健康生活方式”的理念。她反对简单的推销,更反对过度的炒作,她更愿意在向消费者展示与品饮普洱茶的同时,一并推荐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

如普洱市永年茶厂,它所生产的普克\puerhkiss系列产品近两年成为上海高端白领的新宠。它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通过提升发酵技术,使熟茶的品质堪称一流。同时又引入花草茶的概念,使普克\puerhkiss系列产品即有传统特点,又具备时尚特性,深受白领阶层的喜爱。形成了普洱茶一道特殊的风景线。这种传统与时尚的结合,对普洱茶的传播有着积极意义。我们说固守传统是好的,但是拘泥于传统则是落后的,在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则是科学的。

如天士力生产的“帝泊洱茶珍”,它的主创者沈培平、盛军、阎希军在研发产品的同时,动用了近百名国内外科学家参与其中。虽然“帝泊洱茶珍”从表面上看与其它企业生产的普洱茶粉相似,但对其进行的各项功能性研究则前所未有。我们也可以这样说,从古至今,从国内到国外,围绕一款产品投入的科技力量只此一例。这种大兵团研究的方法是“没有围墙的研究院”最具成果的一项演练。我们更愿看到它继续深入并硕果累累。

如蒙顿茶制品,是一家普洱茶深加工的企业,专业生产普洱茶膏。他们在实践普洱茶“新商业文明”中最大的特点是本土化策略的成功。做为一家外商独资企业,他们没有从总部派入一兵一卒,企业所有人员都在云南当地选聘。因为他们坚信科学重在培育――培育产品、培育市场、培育人才。同时,他们又第一个在香港成立了“中国茶膏博物馆”,并率先在昆明成立了展示中心。为普洱茶深加工提供了一个很好范本。

当然,优秀的企业还有很多。这里不一一例举。

我们应当看到,普洱茶“新商业文明”刚刚起步,尚处在实验与摸索阶段,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但是,无论走多长的路,我们都要相信科学的力量。因为――

只有科学才能塑造高品质的茶品;

只有科学才能实现文明的传递。我们将传统的销售用文明传递替代,寄希望于销售向更文明、更科学的模式转变:

只有科学才能让人们认同健康生活方式,并在认同的基础上,去不断尝试、体验,并达成同识,形成生活习惯,健康生活方式的理念才能得已确立:

第8篇:普洱茶的作用范文

但普洱茶不同。无论是它的外观还是内在品质都发生极大的变化。这就是我们为什么愿将其称为“从丑小鸭向自天鹅转变”的原因。

在传统品鉴普洱茶的方法中,我们习惯从茶叶外观颜色、茶叶冲泡后汤色的变化、茶叶冲泡后叶底的变化、茶叶香气的变化、茶叶品尝中口感的变化等五个方面来加以鉴别。虽然这五个方面都属于感官审评范畴,但它可以帮助我们去探寻普洱茶的从最初的选料到制作,包括后来的持续发酵及发酵条件等诸多因素一一评判。给出一个合理的评价。

1 茶对外观颜色的变化

普洱茶所有的发酵过程都是在固态发酵的基础上完成的。这是普洱茶发酵的一大特色。因此,在没有将其冲泡品饮之前,我们从茶叶的外观颜色就可以观察到发酵时间的长短。

如新制作出来的普洱茶(主要指生茶),其外观颜色呈灰绿色,甚至有点灰白。这是因为普洱茶前期制作过程中的有氧发酵,使茶叶中的叶绿素在多酚氧化酶作用下产生水解。因此,新制作出来的普洱茶的外观颜色不可能呈现墨绿色或翠绿色,如果有,则证明前期工艺不是晒青工艺,却是烘青工艺。因为烘青工艺是绿茶工艺,借助烘青中的高温将茶叶中的“酶”摧毁,保留叶绿素,使茶叶不产生酶促氧化的过程。

普洱茶(主要指团、饼、沱、砖)制作的最初,其外观颜色呈暗青色,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其颜色出现明显的变化,具体是:

暗青色灰膏彦灰浅红色浅红色褐色深褐色

当背洱茶外观颜色达到深褐色后,大约陈化期需要在五十年以上(湿仓茶除外)。之后的颜色变化将一直停留在深褐色中,无论是七十年,甚至是上百年,深褐色的外观始终保留,变化不大。

有一点需要提示的,普洱茶外观颜色的改变有时间的条件,也有陈化环境的影响。我们目前还不能给出颜色变化的时间表,就因为陈化环境(也可称为仓储条件),是普洱茶后发酵非常重要的条件。如在广东与香港陈化普洱茶与东北地区相比,其陈化的速度显然会快很多。

2 茶叶冲沲后汤色的变化

普洱茶的发酵也可从茶叶冲泡后茶汤颜色的变化感受其发酵的效果。这种茶汤颜色的变化实际上反映的就是茶叶色素不同周期的演变。即:

浅黄色黄色金黄色橘黄玫瑰红红褐色褐色葡萄酒红宝石红

普洱茶冲泡后的茶汤呈现宝石时,其普洱茶的陈化周期大约在五十年以上。

普洱茶茶色素的演变也是普洱茶发酵所致。

在普洱茶第一个发酵阶段,即有氧发酵。普洱茶中含有大量的(达干物比重30%)儿茶素,在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作用下,极易被分解为多酚化合物。在这个阶段的发酵中,当茶叶的液泡在“重力揉捻”下破裂时,儿茶素迅速氧化,产生两种主要的色素基团,即茶红素和茶黄素。多酚氧化酶主要作用于儿茶素,产生茶黄素,而过氧化物酶主要产生茶红素。这是酶促氧化的结果。

在普洱茶第二个发酵阶段,即厌氧发酵。普洱茶的色素出现了一个有意思的变化。过去,科学家依照红茶的发酵模型研究茶红素形成的机理,确定茶色素的演化“路径”为:

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

这个演化过程告诉我们,红茶的发酵是先产生茶黄素,然后是茶红素。但茶红素极不稳定,随即向茶褐素转化。因此,目前对红茶的检测中,只能检测到茶褐素。不能检测茶红素。因为目前还没有建立检测茶红素的方法,更没有这方面的标准。红茶中的色素演化到茶褐素时就完结了,再往后的演化就是霉变的过程。因此,很多茶叶专家都以红茶的色素演化为标准,进而提出普洱茶不存在越陈越香的概念。更不赞同普洱茶存在陈化一说。

但普洱茶的茶红素生成机理与红茶不同,它的前半段色素的演变与红茶相似,可后半段却与红茶的色素演化不同,是经过了一个“回车键”再析出的过程,即:

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茶红素

这个过程说明,普洱茶在陈化过程中,其色素的演化过程与红茶不同。红茶的发酵在进入到茶褐素后就终止了,再往后就是霉变的过程。因此,红茶的保质期相对很短。但普洱茶却不同,普洱茶由最初的茶黄素(汤色为桔黄)到发酵一定程度演变为桔红色、玫瑰红色,然后进入褐色阶段,汤色呈暗红色。随后,伴随陈化时间的延长,其汤色竟一点点红亮起来,其通透度及红亮度都明显提高。实际上是茶褐素经氧化析出的茶红素所致。因此,普洱老茶,汤色的红亮度一定高于年份低的普洱茶。这一现象为我们提出普洱茶独有的色素演化机理提供了实物基础,也是普洱茶越陈越香的化学证据。

3 茶叶冲泡后叶底的变化

新制作出的普洱生茶在冲泡后,其叶底呈现墨绿色。而陈化二十年的普洱茶的叶底则显露出暗红色,陈化五十年以上的普洱茶的叶底则是褐色。需要指出的是:这些年份的普洱茶,其叶底有一个相同特点,即茶叶条索完整,叶片肥厚,富有弹性。

而陈化七十年以上的普洱茶的叶底与上述年份的普洱茶叶底有一个明显不同,在冲泡至十五泡以后,茶叶的条索依然完整,依然富有弹性,但唯独不同的是,叶片的肥厚不见了,取代的是叶片较薄,甚至呈现近似“蝉翼”般的半透明现象。这是什么原因呢?实际上是普洱茶发酵中出现的膏化现象所致。

普洱茶发酵的终极阶段一般都会出现膏化现象。这是因为普洱茶在厌氧发酵阶段,荼多酚指标迅速衰减。这种衰减的过程并没有使普洱茶最终走向霉变。相反,它是将大量的酚类物质在微生物及酶类的催化作用下,形成茶叶内含物质的降解与转化,并导致大量具备营养价值的衍生物的出现。因此我们说,普洱茶的膏化现象不是简单的茶膏概念,而是依存于固态形状下,将可降解与分解的物质充分转化。在我们细心品尝一款老茶中可以发现,除了粗纤维物外,其它的则伴随冲泡次数的增加,大量的物质都做为水溶物被“提取”出来,这也就是为什么普洱老茶中“号级茶”与“印级茶”特别耐泡,汤色红艳持久的原因。

4 香气的变化

普洱茶的香气类型主要由芳樟醇及其氧化物组成。芳樟醇(linalool):又名沉香醇。它的含量和茶树品种的关系密切,云南大叶种含量最高。它在茶树体内以葡萄糖苷的形式存在,茶叶采摘后葡萄苷酶水解而呈游离态。未发酵的普洱茶其内合的芳樟醇呈兰花香气,是普洱茶含量较高的香气物质之一。

普洱茶的后续发酵,即陈化的过程,对普洱茶香气的产生与转化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对不同年份普洱茶芳香类物质检测中,发现了多种甲氧基苯类物质,这是因为芳樟醇及其氧化物和乙-甲氧基-4-乙基苯等由微生物转移甲氧基阳形成的,是微生物发酵和氧化而形成的物质。

换句话说,普洱茶香气的生成与绿茶与乌龙茶高温提香不同,它是通过生物酶降解产生芳香类物质的过程。这是一条与高温提香截然相反的“路径”。即:

微生物酵脂芳香类物质

这种微生物产酶,酶产脂类物质,脂又产芳香类物质的“路径”,是忌高温的过程,突出体现普洱茶独有的陈化机理。

正因为这一点,普洱茶的香气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普洱茶陈化的过程产生有续变化。以普洱茶生茶自然发酵为例,在发酵的最初阶段,普洱茶的香气多以樟香、荷香、兰香等为主;发酵进展到一定阶段,其香气偏重于栗香或木香等;当发酵转入深度时,则会体现较明显的枣香或浓郁的果糖香;在发酵达到成熟并趋于稳定时,会出现淡淡的中药香。我们在这里没有给出年份的香气类型,是因为不同存储条件、不同茶叶拼配的情况都可能影响普洱茶香气的生成,很难确定一个具体的时间表。

由于普洱茶的香气是一个繁杂庞大的体系,我们目前对这一体系还知之甚少,更缺少大量的化学分析作为依据。还有待普洱茶的研究向纵深发展才能解决。

5 口感的变化

在品饮普洱茶的过程中,最难把握的就是口感的变化。因为人们的味觉是有差异的,就如人体是有差异的一样。我们很难将个体的口感评价作为整体的标准。因此也就经常出现对某一款茶品评价不一致的地方。

但是普洱茶口感有几个显著的特征,是能够让我们体验到普洱茶的发酵促使口感的变化。换句话说,不同年份的普洱茶,其口感的差异是很大的。

这种变化有两个主要特征:

一是发酵时间较短的普洱茶都或多或少地存留一种苦涩味。但是随着发酵时间的推移,这种苦涩味慢慢消失,逐渐向柔顺与滑感转化。发酵时间在七十年以上的陈年普洱茶,则没有一丝苦涩感,倒是滑感极强,并有一种轻度稠感,或者称为厚重感。实际上这种滑感,或者说是厚重感是普洱茶发酵后,果胶类物质大幅提高所致。

第9篇:普洱茶的作用范文

1.促进睡眠――冲泡,不是浸泡。虽然只是泡茶方法的小小差异,却会带来迥然不同的结果。普洱茶最好在睡前喝,而在睡前喝普洱茶,一定记住要用冲泡而不是浸泡的方法。热水注入,泡出茶汤后,就要将茶汤与茶叶分开来,保持茶叶干爽,不能长时间让水浸泡着茶叶。冲泡能够安神定惊,使人更好地入睡;而浸泡却正好相反,会让你提神醒目,保持旺盛的精力。

2.想减肥――饭后,不是饭前。现在很多女性都希望喝普洱茶减肥,但是小心,如果喝的时间不得当,可能不是减肥,反而会让你增肥。要想减肥,一定记住是在饭后半小时喝普洱茶。这是因为刚吃过油腻的饭菜,普洱茶能够去油腻,及时地排除体内多余的脂肪。而如果在饭前半小时喝普洱茶,则会起到完全相反的增肥作用。因为此时喝普洱茶,会将身体中沉积的脂肪消解,疏通肠胃,吃饭时反而胃口大开,容易促使肥胖。

3.养胃护胃。在适宜的浓度下,饮用平和的普洱茶对肠胃不产生刺激作用,黏稠,甘滑、醇厚的普洱茶进入人体肠胃形成的黏膜附着于胃的表层,对胃产生有益的保护层,长期饮用普洱茶可起到养胃、护胃作用。

4.消炎杀菌。普洱茶有抑菌的作用,浓茶汁日服十次,可以治疗细菌性痢疾,这与云南大叶种茶内含丰富的茶多酚直接相关。

5.健牙护齿。普洱茶中含有许多生理活性成分,具有杀菌消毒的作用,云南普洱茶有抗菌斑形成的作用,浓度1%时效果最佳。

6.防癌抗癌。普洱茶有防癌作用。云南普洱茶杀癌细胞的作用最为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