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蔬菜加工范文

蔬菜加工精选(九篇)

蔬菜加工

第1篇:蔬菜加工范文

关键词:速冻蔬菜;IQF工艺;原料处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TS255.3 文献标识码:A

速冻蔬菜属于一种冷冻食品,即将西红柿、辣椒、黄瓜、豆角等新鲜蔬菜进行相应的加工处理后,以尽快速度与低温冻结成小包装食品[1]。速冻加工法能够在短时间内使蔬菜中所含有的水分凝成冰晶,并散布于蔬菜的每一细胞中,不会破坏蔬菜组织,阻止蔬菜由于生物化学反应而产生霉菌与细菌,IQF单体速冻在速冻蔬菜中比较常见。

1 IQF工艺在速冻蔬菜加工中的应用

1.1 加工原理

在对新鲜蔬菜进行相应预处理、清洗、消毒或烫漂、冷却、沥水后,对其实施IQF速冻。

1.2 仪器和材料

所选用仪器包括冻结库、IQF流态化速冻机、高压淋洗设备、烫漂流水线、离心脱水机以及冻藏库。所选用材料为愈创木酚、次氯酸钠、小苏打以及双氧水。

1.3 操作步骤

1.3.1 原料处理

1.3.1.1 选料

所选取的速冻蔬菜必须成熟度适宜,色香味俱佳,保证新鲜蔬菜无病虫害、质地坚硬,无老化枯黄、无霉烂、无机械性损伤等,最好是当时采收的新鲜蔬菜,对其及时加工,这样能够保证产品质量。

1.3.1.2 预冷

通常新鲜蔬菜都存在呼吸热与大气热,所以为能够对其快速冷冻,一定要在速冻前对蔬菜实施预冷。具体措施有冰水冷却与空气冷却。将蔬菜置于避光、通风良好之处,对其进行预冷。

1.3.2 选别

依照原料的差异性实施处理,将虫咬、黄叶、腐烂、抽薹、粗茎以及斑点等杂质去除掉。

1.3.3 清洗

通常新鲜蔬菜的表面都存在大量泥沙、灰尘,所以为确保产品与食品卫生标准相符合,在冻结前一定要认真清洗干净,特别是速冻果蔬,由于速冻品在使用时无需清洗,因此,此次蔬菜清洗就显得极为重要。

1.3.4 切分

一些速冻蔬菜必须去除枯、老、黄叶、病虫害叶、异蔬、杂质异物等,并按标准规定将蔬菜切分成大小均匀一致的产品,便于速冻与包装。具体切分工作可以机械或手工实施,通常可将蔬菜进行条、片、块、段以及丁等形状的切分。保证蔬菜长短一致、薄厚均匀、规格统一。

1.3.5 烫漂

烫漂的主要目的就是有效抑制蔬菜酶活性、软化纤维组织以及去掉辛辣味,便于烹调。并非所有速冻蔬菜都必须烫漂,必须针对品种的差异性而区别性对待。通常含多纤维素的蔬菜,像蘑菇、菜花以及豆角等,对其实施烫漂后具有比较好的食用效果。一般烫漂温度在90~100℃,烫漂时间根据产品规格来定,一般在1~6min范围内。

1.3.6 酶检测

蔬菜中所存在的酶在很多情况下都会对蔬菜的风味与色泽产生非常严重的影响,就算是温度低至-80℃,蔬菜中的酶依旧会保持其活性。所以,在冷藏速冻产品时,虽然酶促反应速率下降,却并未停止。在温度为93.4℃的环境下,蔬菜水分就会被破坏掉,因此,蔬菜冷冻前烫漂,是使酶伤害降低的有效措施。

在对速冻蔬菜进行烫漂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热烫时间与温度,若热烫温度不够,那么冷冻贮藏过程中,蔬菜产品还会出现褐变变色现象,若漂烫过度又造成产品口感太软。所以一定要通过实验对速冻蔬菜烫漂的程度作进一步验证。验证方法:切面接触法。具体措施为:

1.3.6.1 选用试剂

0.1%的愈创木酚-乙醇溶液(50%的乙醇溶液为溶剂),0.1%的联苯胺,0.3%的过氧化氢溶液。

1.3.6.2 测定方法

用刀将热烫过的蔬菜横向切开,立即浸入0.1%的愈创木酚-乙醇溶液或0.1%的联苯胺溶液中,片刻取出。在切面上滴3滴0.3%的过氧化氢溶液,4~5min观察其变色情况。若愈创木酚溶液处理后仍呈红褐色,或与联苯胺反应呈深蓝色,即表示漂烫程度不够,如2者均未变色,则表示酶已完全失活。

1.3.7 冷却

将完成漂烫的蔬菜通过常温冷却水、冰水冷却冷槽进行冷却,冷却槽水温度控制在5℃以下,保证蔬菜冷却后产品温度低于10℃。

1.3.8 沥水

蔬菜切分、清洗后,不管蔬菜经过漂烫与否,其表面一般都会有些许水分,若水分保留在蔬菜中,那么在冻结时就会形成结块,这样不但影响蔬菜快速速冻,而且还会影响到冻后包装[2]。因此,速冻前一定要沥干。对速冻蔬菜进行水分沥干的方法有很多,可在竹筐中放入蔬菜,并放在单摆或架子上,使蔬菜能够自然沥干,如果条件允许,可以使用振动筛或离心甩干机来沥干蔬菜。

1.3.9 IQF速冻

必须快速冻结沥水后的蔬菜,尽可能让蔬菜在最短时间内形成冰晶,由此方能保证蔬菜速冻质量。蔬菜唯有迅速冷冻,才能保证组织内的水分凝成冰晶,而且又不会对蔬菜细胞组织造成损伤。通常会将烫漂、切分、去皮等相应处理后的蔬菜,在最短时间内置于-30℃以下的温度中冻结,再实施包装,最后贮藏。

1.3.10 包装

对于速冻蔬菜而言,包装是对其妥善贮藏的重要条件,包装的主要作用有:避免产品再度污染,便于储存、销售、运输与方便使用。对速冻蔬菜进行包装的容器一般是内袋与纸箱。速冻蔬菜包装后一定要放在-(18±2)℃的环境下进行储藏。

2 结语

在我国,速冻蔬菜基本上都是用于出口销售,而速冻蔬菜与保鲜蔬菜是主要出口蔬菜,据相关统计,到目前为止,我国累计销售出口蔬菜大约600万t,同比2012年增长12.3%,总冷冻蔬菜出口额为52.6亿美元。所以,我国一定要大力发展蔬菜速冻技术,以此进一步增加我国农产品附加值。

参考文献

第2篇:蔬菜加工范文

【关键词】二氧化氯;生产;加工;应用

二氧化氯是一种具有辛辣刺激性气味的黄绿色到橙黄色的气体,当空气中的二氧化氯体积浓度达到10%时候便有爆炸的危险,而它的水溶液却是安全的。二氧化氯的氧化能力是氯气的2.63倍,经国内外大量实验证明,二氧化氯具有独特的杀菌、消毒、漂白、除臭等功能。稳定性的二氧化氯是无毒、无味、无嗅、无腐蚀性的透明水溶液,不挥发,不易燃,在5~59℃下性质稳定,不易分解。保存期较长,一般可达两年之久。稳定性二氧化氯具有很强的杀灭微生物的作用,但它在使用过程中,对高等动物细胞结构基本上没有损害。稳定性二氧化氯对水中的病原微生物也有很好的杀灭效果。如对病毒、芽孢等均有很好的杀灭效果,在机械设备管网中的应用效果也很好,如对真菌、铁细菌、硫酸盐还原菌、藻类等也都有很好的阻止其繁殖和对其杀灭的作用。据国外媒体报道,稳定性二二氧化氯对甲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淋病双球菌、艾滋病病菌等也均有很好的杀灭作用。

1 二氧化氯在蔬菜病害防治上的应用

据悉国内研究,利用二氧化氯防治蔬菜病害效果良好。如在食用菌栽培中,灭菌环节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传统的培养基灭菌与当今推行的绿色种植不相符,在食用菌生产中利用常压蒸汽灭菌和高压蒸汽灭菌是最常用的消毒方法,但它的灭菌成本相对较高,其 灭菌过程也耗时、耗力且耗能,而利用具有很强杀菌能力的二氧化氯作为消毒剂使用,在杀灭微生物的过程不但不产生残留,而且不产生有害物质,是目前被国际上公认的为A1级广谱、安全、高效的化学消毒剂。在食用菌栽培过程中,防止其他微生物污染是生产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进行消毒和灭菌是预防和控制其他微生物污染的必要手段,选择使用二氧化氯进行灭菌无疑是很好的选择。

2 二氧化氯在蔬菜农药去除上的应用

在我国,目前有机磷农药的使用还比较广泛,其使用量占杀虫剂总量的70%,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国蔬菜中被检测出含有有机磷农药,这种情况对我国对农产品的安全造成很大的威胁。在食品安全越来越被重视的今天,有效去除果蔬中的残留农药问题越来越紧迫。有研究表明,二氧化氯对多种农药都有很好的降解作用,如甲胺磷、代森锰锌、甲基对硫磷等,其降解效果明显。二氧化氯对水溶液中的乐果和马拉硫磷降解效果很好,据研究,在中性或者碱性的条件下,二氧化氯对乐果和马拉硫磷的降解效果都比较明显。在碱性条件下,不同浓度的二氧化氯和不同浓度的农药,对乐果和马拉硫磷的降解率具有显著性影响,二氧化氯浓度越高,其降解率会越高,并且农药浓度越低,其降解越彻底。

3 二氧化氯在蔬菜加工上的应用

3.1 二氧化氯在蔬菜保鲜加工上的应用

3.1.1 蔬菜清冼

利用二氧化氯的消毒作用,采用含有二氧化氯的清水清洗果蔬,对附着在果蔬表面的大肠杆菌等有害菌具有杀灭作用,而且对果蔬表面的农药都有很好的去除作用。据研究,用黄瓜作为研究对象,用棉拭沾进行涂抹采样,将黄瓜完全浸泡于500mg/L二氧化氯的溶液内进行消毒,时间5min,黄瓜表面的自然菌落数降低对数值≥1,特别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杀灭效果更加显著。

3.1.2 蔬菜鲜切

鲜切蔬菜又称轻度加工蔬菜,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条件下,对净菜及切割切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可大大减少城市垃圾,美化环境。但鲜切菜在清洗、去皮、切分等机械加工过程中,特别是在温度偏高的季节,很容易造成微生物的大量繁殖,造成腐败菌的大量滋生,对鲜切蔬菜的食用安全性和保存期产生很大影响。而采用稳定的二氧化氯对鲜切菜适当处理,不但可以显著减少蔬菜表面的大肠杆菌等有害微生物的含量,而且还可防止蔬菜褐变,保持蔬菜原有色泽,应用效果良好,使鲜切菜真正成为老百姓的放心菜。

3.1.3 蔬菜贮藏

对采收后的果蔬,二氧化氯可显著减少其病原菌的数量,稳定的二氧化氯的杀菌效果显著,对果蔬的保存时间明显延长。浓度适宜的二氧化氯可保持果蔬的硬度、饱满度和颜色,并且可明显减缓果蔬的褐变。据研究,用二氧化氯对番茄、板栗、菠菜等进行保鲜实验,发现保鲜前后果蔬腐败率明显降低,其味道无明显变化,并且保持了果蔬原有的颜色,保鲜率达到95%,贮藏期延长,可有效杀灭镰刀菌等各种有害菌。

3.2 二氧化氯在腌渍菜防腐上的应用

腌渍菜在我国食用广泛,而腌渍菜在制作的过程中,又容易发生微生物的大量繁殖而使其腐败变质,为了防止腌渍菜的变质腐败,人们通常会加入大量食盐进行防腐,延长其保持期,但传统的食盐防腐易造成食盐含量过高,造成人身体上的伤害。而二氧化氯在腌渍菜的应用上具有特殊作用,在腌渍菜的加工过程中,加入稳定态的二氧化氯50mg/kg或100mg/kg,浸泡30min,再经水浴杀菌处理,并添加国家允许添加苯甲酸钠0.5g/kg,产品均符合国家食品安全要求,防腐效果良好。

3.3 二氧化氯在蔬菜加工废水利用循环中的应用

作为新一代的广谱高效杀菌剂和氧化剂,利用稳定的二氧化氯来进行蔬菜加工中的废水处理是新的发展趋势。在我国,淡水资源日益匮乏的时代,在蔬菜加工中对废水进行合理的循环利用,可极大地节约水资源。在水循环处理环节,传统处理工艺效果不是很好,而且容易导致致癌物质的生成,而二氧化氯在水处理中可进行脱色、除臭、除味,控制酚、氯氛含量和藻类的生长,杀菌率高,持续消毒能力强,其在水处理方面,日益体现出突出的优势。二氧化氯对在蔬菜加工中的废水处理必将成为今后发展的趋势。

在西方国家,二氧化氯作为一种安全高效的消毒剂,已经被广泛应用到蔬菜生产加工中的多个领域,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二氧化氯必将在我国蔬菜生产加工中扮演重要角色。

参考文献

[1]覃宝山.二氧化氯在食用菌栽培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北方园艺,2012(16).

[2]傅茂润.二氧化氯在食品保鲜中的应用[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4(2).

第3篇:蔬菜加工范文

【关键词】 蔬菜加工企业 ERP

一、引言

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企业信息化是带动企业各项工作创新和升级、提升管理水平和竞争实力的有力武器。我国企业的信息化是以ERP实施为主展开的,利用ERP系统,能把先进的管理思想落实到具体的生产过程中,能带来一个企业的组织创新、流程优化和管理变革。发达国家的企业大量采用ERP系统进行日常管理,取得了不俗的业绩,走在了信息化大潮的前列。我国企业特别是制造业企业实施ERP也正逐渐展开。据杭州市生产力促进中心统计,杭州地区80%的企业在作企业信息化规划时都把实施ERP作为企业信息化的目标,足见ERP的思想在我国正深入人心,正成为企业提高竞争实力的有效手段。

我国是世界第一蔬菜生产大国,而蔬菜总产值约占种植业总产值的17.5%,约占经济作物总产值的50%,在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蔬菜又是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加入WTO以后,我国的蔬菜生产面临着一次前所未有的机会。蔬菜加工企业是蔬菜实现产业化的关键一环,是连接农户和市场的纽带。它的兴衰不仅影响着整个蔬菜产业链的完整和高效运转,同时也是提高蔬菜附加值,进而促进农村农业发展,提高农民收入的有效手段。但目前我国蔬菜的加工比例还不高,加工的技术还很落后,加工企业的管理还很原始,这些不仅影响我国蔬菜资源优势的发挥,而且更加难以适应加入WTO以后参与国际竞争的要求。党的十六大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战略举措,给蔬菜加工企业提高竞争实力指明了方向。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改造蔬菜的生产、加工、交易,是蔬菜加工企业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其中实施ERP是一个现实的选择。

二、HD公司简介及ERP实施背景

(一)HD公司简介

HD公司是一家上市公司,它的前身是1984年与日本东京丸一株式会社以补偿贸易形式成立的一家农产品出口加工企业。1986年获得国家进出口商品检验局食品卫生标准企业注册,1987年首批出口美国马蹄片通过FDA检验,1989年获自营业进出口权,1998年通过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2000年通过HACCP认证。现已成为一家拥有9家控股公司和多家松散型企业的国家中二型企业。占地2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9 800平方米,固定资产9967.44万元,共有员工800多名,其中大中专生和工程技术人员150多名。

HD公司主要生产速冻、脱水、罐头、果汁、调理、保鲜、盐渍果菜等七大类百余个品种的系列食品,产品远销日本、韩国、欧美、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出口量占总销售量的90%以上。10几年来,公司一直保持稳定发展的势头,各项经济指标均有大幅提升。

(二)ERP实施背景

1.为进一步发挥农业龙头作用,公司以发行股票上市为契机,制定了“延伸产业链”的发展方向,并提出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信息化促进现代化”的发展思路。

2.HD公司的产品是直接面对消费者的消费产品,它的市场特点是生产厂家多,消费面广,并且直接面对消费者。季节的更替,口感的变化,时时刻刻在影响产品的销售。尤其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品的个性化和多样化提出更高的要求。这样,对企业管理的水平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3.在WTO的框架下,国外产品的大量进入,竞争对手水平不断提高,给HD公司的经营无时无刻不带来威胁。

在这种背景下,HD公司为提高公司管理水平,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加快内部信息处理及决策,决定构建一个集电子商务(EB)、企业资源计划管理(ERP)、客户管理(CRM)、供应链管理(SCM)、企业战略管理(SEM)等管理功能软件为一体的公司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

三、HD公司在供、产、销等方面的特点

同其他类型的工业企业相比,蔬菜加工企业在供、产、销等方面具有自己的特点,这些特点是我们在实施ERP过程中必须要考虑的,也是其个性化的体现。

(一)在供销管理方面

1.原料在流转过程中,存在一定程度的溢损。

2.原料供应质量要求严格,且具有一定的季节性。

3. 一般年度或定期与客户举行专题会议,确定意向性销售计划,实际生产与销售以客户正式订单为依据。

4. 订单完成周期长,订货批量大。

5. 一般来说,企业与客户、供应商形成非常紧密的合作关系。

6. 产品销售有别于一般工业企业,它根据现有的原料及半成品来制定销售计划。

(二) 在生产管理方面

1.生产计划主要根据客户订单,具有季节性和不稳定性。

2. 当天进入车间的鲜活原料要求当天加工完成入冷库。

3. 一般先加工生产半成品,送入冷库,待收到客户的发货通知才包装成成品。

4. 生产现场每日的生产量、生产时间由当天的生产任务确定,具有不稳定性。

5. HD公司具有几乎所有的农产品加工手段,生产能力远远大于实际需求,安排计划时,生产能力可以基本忽略。

6. 生产用工具有不稳定性,有些时段用工量较大,有些时段用工需求量较小.(三)在库存管理方面

1.库存物品要考虑产品的生命周期和保质期。

2. 各工场和冷库都独立核算,冷库储放的物品从核算上来说属于工场,工场要向冷库交费。

(四)在财务管理方面

各单位独立核算,内部各部门、工场、冷库均为成本中心;外部各子公司均是利润中心。

四、HD公司ERP实施及结果

第4篇:蔬菜加工范文

关键词:维生素C;稳定性;蔬菜;加工条件

中图分类号:TS20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3)14-3388-03

维生素C(VC)又名抗坏血酸,是人体需要较多而又容易缺乏的最重要的维生素之一[1]。若缺乏VC,人体易得坏血病,表现为易疲倦、关节疼痛、牙龈出血、发炎、易瘀青、易感染疾病、身体骨骼易损伤且不易愈合等[2]。由于VC在人体内不能合成,所以必须依靠膳食供给,水果蔬菜是人体摄取VC的主要来源,人类膳食中90%以上的VC都来自水果和蔬菜[3]。由于VC内部烯醇结构的存在,使它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遇到氧气、光、热等易受破坏[4]。影响蔬菜水果中VC稳定性的因素很多,如采摘时间、贮藏时间和条件、食用前处理、加工方法等[5-9]。因此,研究影响蔬菜水果中VC稳定性的因素就显得非常重要。目前,对于果汁饮料中VC的稳定性及在贮藏加工过程中VC含量变化的研究已有报道[10,11],但采用碘量法测定VC含量[12,13],监测影响蔬菜中VC稳定性的因素的研究未见报道。为此,以河南省周口市产出的蔬菜为研究对象,采用直接碘量法测定蔬菜中VC含量,主要研究处理温度、处理时间、pH和食盐用量等条件对蔬菜中VC稳定性的影响,为人们在蔬菜合理加工和食用中减少VC的损失提供了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处理温度对蔬菜中VC稳定性的影响

由图1可知,在20 ℃到40 ℃时,蔬菜中VC保存率较高,损失不大,当处理温度继续增高,在40~60 ℃之间加热,VC保存率呈加速下降趋势,蔬菜中VC损失量加大,其主要原因为VC氧化酶在40~60 ℃时活性最强,致使此温度下VC氧化严重,从而保存率快速下降。在60~80 ℃加热时,蔬菜中VC保存率变化又一次趋于平缓,VC氧化速度在此温度范围内对温度变化不太敏感。当处理温度高于80 ℃时,蔬菜中VC保存率急剧下降,VC破坏严重,当处理温度达到90 ℃时,所测试蔬菜中VC含量只有原蔬菜中的40%左右,而继续加热,蔬菜中VC含量再次变化不大。

2.5 加标回收试验结果

由表1可知,试验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54%,加标回收率为93.6%~105.0%,表明试验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密度和准确度,用于蔬菜中VC含量的测定是准确可靠的。

3 结论

采用直接碘量法对蔬菜中维生素C(VC)进行定量测定,通过蔬菜中VC含量的加标回收试验,证明该方法用于蔬菜中VC含量测定结果准确、数据可靠。通过计算出各条件下蔬菜中VC保存率,得出如下结论:①蔬菜中VC在同一温度下处理不同时间,处理时间越长,VC的破坏程度越大,且处理的最初2 min对VC的稳定性影响比较严重。②在加热蔬菜时,应尽量避开40~60 ℃加热,因在此温度下,VC氧化酶活性最强,对VC的破坏力最强。③VC在酸性条件下稳定性明显高于在碱性条件下。在100 ℃加热5 min、pH 6时,VC保存率可达80%左右,而pH 8时,VC保存率只有55%左右。④食盐的加入对蔬菜中VC稳定性也有较大影响,食盐用量越大,VC保存率越低,VC稳定性也越低。据此,建议蔬菜应加醋、低盐食用,且能生吃的应生吃,如需烹饪,应先加醋再烹饪,熟后再加少量盐。

参考文献:

[1] 焦凌霞,李保国,高愿军,等.水果加工中热烫处理对Vc保存率的影响[J]. 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4,32(1):42-44.

[2] 王建国,王瑞斌.高锰酸钾滴定法快速测定蔬菜中抗坏血酸含量[J].食品科学,2008,29(10):471-473.

[3] LEE S K,KADER A A. Preharvest and postharvest factors influencing vitamin C content of horticultural crops[J]. Postharvest Biology and Technology,2000,20(3):207-220.

[4] 黄国平,杨晓泉,霍琳琳,等. 饮料加工中Vc的稳定性研究[J]. 食品科技,2004(1):64-66.

[5] 李 莉,杨 雷,杨 莉,等. 草莓果实生长发育及主要营养成分变化规律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06,18(2):67-70.

[6] 邹 波,李竹莹,刘业海.番茄不同成熟度主要营养成分差异[J].贵州农业科学,1998,26(2):42-43.

[7] 陆道礼,李国文,陈庶来,等.草莓汁加工贮藏过程中维生素C稳定性的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4,25(6):121-123.

[8] 杨艳杰,何弘水.不同干燥方法红枣中维生素C含量测定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9,36(1):42-43.

[9] 杨铭铎,陈 健,吴莹莹,等.食醋对烹调马铃薯中VC 稳定性的影响[J].食品科学,2010,31(19):129-132.

[10] 杨 彬,周裔彬,刘旭光,等.调味饮料中维生素C在加工及贮藏过程中的变化[J].饮料工业,2010,13(9):12-15.

[11] 文 剑,龚树立,江彩秀,等.维生素C在运动饮料加工及贮藏过程中的变化[J].软饮料工业,1996(3):12-14.

第5篇:蔬菜加工范文

5.3.1加工、包装车间应通风良好,配有换气设施或空气调节设施以防室内温度过高,

并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采用自然通风时通风面积与地面积之比不应小于1:16;采用机械通风时换气量不应小于每小时换气三次。

5.3.2机械通风管道进风口要距地面2m以上,并远离污染源和排风口,开口处应设防护罩。

5.3.3排气口应装有防止害虫侵入的装置,进气口应装有空气过滤装置,过滤器应该能被清洗和重新安装。两者均易于拆下清洗或更换,室内空气调节,进排气或使用风扇时,空气流向应从高清洁区流向低清洁区,以防止空气对产品的包装材料造成污染。

5.4供水

5.4.1生产供水:工厂有足够的供水设备,水质必须符合GB5749的规定。必要时设置储水设备,应有防治污染措施,并定期清洗、消毒。使用循环水必须经过处理,达到上述规定。

5.4.2制冰供水:应符合GB5749的规定。制冰及贮存过程中应防止污染。

5.4.3储水池(塔或槽)应以无毒,不污染水质的材料建成,并应有防止污染的措施,应定期清洗消毒。

5.4.4用于制冷、消防和其他类似用途而不与原料或成品直接接触的非饮用水,应使用完全独立、有鉴别颜色的管道输送,不得与生产(饮用)水系统交叉联结或倒吸于生产(饮用)水系统中。

5.4.5供水设施出入口应增设安全卫生设施,防止有害动物或其他有害物质进入导致食品污染。

5.5卫生设施

5.5.1废弃物临时存放设施:应在远离生产车间的适当地点设置废弃物临时存放设施。其设施应采用便于清洗、消毒的材料制作,结构严密,可防治害虫、老鼠进入,并能避免废弃物污染厂区和道路。

5.5.2废水、废气处理系统:必须设有废水、废气处理系统,保持良好状态。废水、废弃的排放应符合国家环境保护的规定。厂区内部的排放有害气体和煤烟。生产车间的下水道口需设地漏、铁栏。废气排放口应设在车间外的适当地点。

5.5.3更衣室、淋浴室、厕所:应设有与职工人数相适应的更衣室、淋浴室和厕所。更衣室应设储衣柜或衣架、鞋箱(架),衣柜之间要保持一定距离,离地面20em以上。男女更衣室应分开,室内应有适当照明,且通风良好,并设有供生产人员自检用的穿衣镜;淋浴室可分散或集中设置,淋浴器按每班工作人员计,每20~25人设置1个,淋浴室设置天窗或通风排气孔和采暖设备;厕所应设置在车间外侧,水冲式,备有洗手设施和排臭装置,其出入口不得正对车间门,要避开通道,其排污管道应与车间排水管道分设。

5.5.4洗手、清洗、消毒:洗手设施应以不锈钢或陶瓷等不透水材料建成,其设计和结构应不易藏污纳垢,并易于清洗消毒。洗手设施应分别设置在车间进口处和车间内适当的地点,应设热水和冷水洗手设施,采用非手动式开关,以防止已清洗或消毒过的手再度污染。洗手间内设置足够数目的洗手设备(每25人设一个洗手水管,每50人设一个消毒盆)并备有洗手剂、清洁剂、消毒剂和干手设备。洗手的警示语要放在一个醒目的位置。生产车间进口处应设有工作靴(鞋)消毒池或备有防污染鞋套。消毒池壁内侧与墙体成45。角坡形,池深足以浸没鞋面,生产经营人员必须经过消毒池方能进入车间。

5.6贮藏库

5.6.1贮藏库应装设可正确指示库内温度的温度计或温度测定自动记录仪、自动温度报警装置,保证切割蔬菜在运输和储藏过程中温度在4℃±0.5℃。

5.6.2贮藏库内应各有垫板,垫板高度不低于10em,库内灯光应有防爆装置。

5.6.3贮藏库门设有风幕装置,以备开门时防止外部温度的影响。

5.7实验室

5.7.1工厂必须设有与生产能力相适应的卫生质量检验室,检验室应具备产品标准所规定的检验项目所需要的场所和仪器设备。检验用的仪器、设备,应定期校对鉴定,及时维修,使其处于良好状态,以保证检验数据准确。未开展检测的项目,可委托当地卫生行政部门认可的食品卫生检测机构进行检测。

5.7.2实验室应配备经专业培训、考核合格的检验人员和实验室操作人员,从事卫生、质量的检验工作和实验室管理工作。

5.7.3实验室应有完善的实验、检验制度。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和检验方法进行检验,要逐批次对原材料、半成品和出厂前的成品进行检验,并填写检验结果单。试验和检验的原始记录应齐全,并应妥善保存,以备查核。

5.7.4如对检验结果有争议,应由卫生监督机构仲裁。

6设备

6.1加工设备

6.1.1设备的设计、构造和安装必须满足加工的要求。

6.1.2设备与设备之间应排列有序,各工序所用设备和容器不得混用,以免交叉污染。

6.1.3固定设备的安装位置应便于彻底清洗、消毒。

6.2操作台、工器具和传送车等,应用无毒、无味、坚固、不易生锈、易清洗消毒、耐腐蚀的材料制成,与产品接触的设备表面应平滑,无凹陷或裂缝。

6.3盛放食品的容器、工器具不能接触地面,废弃物应有专门容器存放,必要时加贴标识并应及时处理。清洗和消毒的设备和装置的设计有专门的用途和适当的维修。为了防止污染,这些设备应该和食品贮藏、加工、包装的地方严格分开。

6.4制冷设备:产品冷却设备的设计应该能够尽快达到和维持所要求的温度,设备上应设计有控制和监测温度的装置。

6.5温度测量装置:为保证温度控制精确性的需要,应该安装、校正和维护温度测量,记录装置。

6.6磁铁:在某些操作(如切块、切片或填充)的前后应该安装磁铁以保证有效去除金属污染;磁铁的磁力大小要适合需要,如有必要要进行检测。

6.7金属检测器:金属监测装置的安装、校正和维护应根据生产厂家的说明书来作,以保证有效去除金属杂质,这可能包括产品性质的调整、目标金属的选择、设备大小和速度调节等。

6.8计量器:流量计(如氯喂料速率计量器、气压计等)在安装时和随后的每一年都要进行校正以确保精确性。

6.9其它仪器:其他必要的控制关键因素的专门仪器也要到位,如有必要也要进行校对(如氯注射装置、氯浓度检测设备、pH计等)。

7机构与人员

7.1机构与职责

7.1.1生产管理、品质管理、卫生管理、安全管理及其它各部门均应设置负责人员,以监督或执行所负责的工作。

7.1.2品质管理部门负责制定《质量管理手册》,宣传贯彻食品卫生法律、法规和有关规章制度,并监督、检查执行情况,定期向卫生监督部门报告;组织卫生宣传教育工作;培训l生产经营人员,定期组织生产经营人员健康检查,并做好记录工作。

7.1.3品管机构应独立设置,并直属于工厂最高领导,对工厂监管负全面管理职责,并有充分权限以

执行品质管理任务,其负责人有停止生产或出货的权力。

7.1.4品质机构应有食品检验机构,卫生管理机构,作业现场品质人员配置。生产负责人与品质管理负责人不得兼任,其它各部门人员均可视实际需要兼任。

7.2人员与资格

7.2.1品质管理部门应配备掌握专业知识的专(兼)职食品卫生管理人员。

7.2.2品质管理人员应经过培训,并具备两年以上食品卫生管理经验,熟悉掌握食品卫生法律、法规和规章。

7.2.3质量检验人员应毕业于检验专业或上岗前应取得有关部门核发的检验资格证书。

7.3教育与培训

7.3.1工厂应对新上岗人员进行卫生安全教育,定期对全厂职工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本规范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技术人员应学习掌握最新的技术信息,做到教育有计划、考核有标准,卫生培训制度化和规范化。

7.3.2各部门管理人员应忠于职责、以身作则,并随时随地督导及教育所属员工确实遵照既定作业程序或规定执行作业。

8卫生管理

8.1 工厂的卫生管理

8.1.1工厂根据本草案的要求,制定卫生实施细则。

8.1.2工厂必须建立相应的卫生管理机构,对本单位的食品卫生工作进行全面管理;管理机构应配备经专业培训的专职或兼职的食品卫生管理人员,按规定的权限监督全体职工执行相关的卫生和管理规范。

8.1.3卫生管理机构职责:宣传和贯彻食品卫生法规和有关规章制度。监督、检查在本单位的执行情况,定期向食品卫生监督部门报告;制定和修改本单位的各项卫生管理制度和规划;组织卫生宣传教育工作,培训食品从业人员;定期进行本单位从业人员的健康检查,并作好善后处理工作。

8.1.4维修、保养:建筑物和各种机械设备、装置、设施、给排水系统等均应保持良好状态,确保正常运行和整齐洁净,不污染食品;建立健全维修保养制度,定期检查、维修,杜绝隐患,防止污染食品。

8.1.5清洗、消毒:应制定有效的清洗及消毒方法和制度,生产车间内的设备、工器具、操作台应经常清洗和进行必要的消毒;设备、工器具、操作台使用清洗剂和消毒剂处理后,必须用饮用水彻底冲洗干净,除去残留物后方可接触蔬菜原料或产品;每班工作结束后或在必要时,必须彻底清洗加工场地的地面、墙壁、排水沟,必要时进行消毒。

8.1.6除虫、灭害:厂区应定期或在必要时进行除虫灭害工作,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鼠类、蚊、蝇、昆虫等的聚集和孳生;对已经发生的场所,应采取紧急措施加以控制和消灭,防止蔓延和对食品的污染;使用各类杀虫剂或其他药剂前,应做好对人身、食品、设备工具的污染和中毒的预防措施,用药后将所有设备、工具彻底清洗,消除污染。

8.1.7有毒有害物管理:清洗剂、消毒剂、杀虫剂以及其他有毒有害物品,均应有固定包装,并在明显处标示“有”字样,贮存于专门库房或柜橱内,加锁并由专人负责保管,建立管理制度;使用时应由经过培训的人员按照使用方法进行,防止污染和人身中毒;除卫生和工艺需要,均不得在生产车间使用和存放可能污染食品的任何种类的药剂;各种药剂的使用品种和范围,须经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监督部门同意。

8.1.8污水、污物:污水排放应符合国家规定标准,不符合标准者应采取净化措施,达标后排放:厂区设置的污物收集设施,应为密闭式或带盖,要定期清洗、消毒,污物不得外溢,应于24h之内运出厂区处理;做到日产日清,防止有害物集聚孳生。

8.1.9废弃物:加工后的废弃物应及时从生产车间运出,堆集于污物设施内,及时运出/--N处理;使用的运输工具和容器应经常清洗、消毒,保持清洁卫生。

8.1.10卫生设施:洗手、消毒池,靴、鞋消毒池,更衣室、淋浴室、厕所等卫生设施,应有专人管理,建立管理制度,责任到人,应经常保持良好状态。

8.1.11工作服:工作服包括淡色工作衣、裤、发帽、鞋靴等;工作服应有清洗保洁制度;凡直接接触食品的工作人员,必须每日更换;其他人员也应定期更换,保持清洁。

8.1.12车间设有专职卫生岗,负责监督检查进入车间人员衣着和消毒情况。

第6篇:蔬菜加工范文

目前,从生产经营体制看,我国蔬菜产业生产模式比较落后,多以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为主,制约着蔬菜产品安全生产和采后处理水平的提高,不利于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和蔬菜的规模经营,抗御风险的能力不足,难以稳定实现最佳种植效益等。为了提高菜农的组织化程度和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创新型的“企业+基地+农户”的生产组织模式应运而生。该模式具体是指蔬菜龙头企业兴办蔬菜生产基地,同时带动周边农户发展蔬菜生产;该模式又可拆分为“企业+基地”和“企业+农户”两个环节来分析。其中,“企业+基地”模式是指企业投资或融资建立拥有所有权的大型蔬菜种植基地,进行统一的配种、种植、施肥、喷灌、撒药等的机械化、标准化及专业化管理,实现规模经营和规模效益。而“企业+农户”模式则是指通过企业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进行规模化、专业化生产,形成一种新的利益共同体,即企业与农户之间签订产购合同(涵盖技术指导、质量检测及风险承担条款等),发展“订单蔬菜”,企业根据市场对蔬菜的需求来确定蔬菜种植的品种和数量,继而企业根据需要来安排农户的种植。这两种生产组织模式相结合,既可避免生产的盲目性,稳定供给市场需求的货源,又增强了市场运行的有序性,降低了交易费用和市场风险,保证供需平衡和市价稳定,增加了农民收入,加快了蔬菜产业化进程。

二、蔬菜“企业化”经营模式的中向运行机制分析

第一,运输环节。蔬菜属于特殊的鲜活农产品,含水量高,易腐烂,对贮运保鲜条件要求严格,不耐长时间运输,社会对菜价波动十分敏感,因此,蔬菜运输必须快捷、低成本。在“企业+农户+基地+市场”的蔬菜企业化经营模式中,蔬菜流通环节主要表现为蔬菜由产地到企业及再由企业到消费市场的运输过程,企业可以自行购置运输车辆完成该流通环节,也可外包给其他的专业物流公司来完成,提高流通效率,降低流通成本。

第二,加工环节。在“企业+农户+基地+市场”的经营模式中,蔬菜龙头企业要积极发展蔬菜加工业,延长蔬菜的产业链条,增加其附加值。第一,简单净菜加工。针对消费者的日常鲜菜需要进行简单地清洗、去皮、冷藏冷冻保鲜等,加工率低。第二,蔬菜简单深加工。针对能够进行深加工的特色蔬菜,企业重点发展和研制开发技术含量较高的加工蔬菜。比如腌渍菜、干制品等,加工率较高。第三,蔬菜深加工系列。胡萝卜加工成汁,辣椒加工成油,蔬菜加工成粉,加工蔬菜饼干糕点、加工蔬菜面粉等,价值比鲜菜可翻几番,同时也解决了鲜菜贮存难的问题,提高市场竞争力。

第三,储藏环节。蔬菜不同于其他产品最显著的一点就是其保鲜性要求比较高,因此,储藏蔬菜必须冷藏。在“企业+农户+基地+市场”的蔬菜企业化经营模式中,蔬菜龙头企业可以自行建立冷库储藏蔬菜,也可外租蔬菜储藏冷库,以降低企业的短期经营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三、蔬菜“企业化”经营模式的后向运行机制分析

“企业+农户+基地+市场”经营模式的最后一个环节是“企业+市场”,即指蔬菜龙头企业采取适当的营销策略和销售方式,将不同种类的蔬菜产品通过一定的渠道或手段出售给消费者。目前,我国蔬菜产业营销模式主要有农贸市场和连锁超市两种渠道模式,这两种模式各自都存在一些弊端。因此,创新型的蔬菜产业营销模式呼之欲出,比如:小区蔬菜连锁店、绿色蔬菜餐厅、绿色蔬菜网店、阳台休闲蔬菜专卖店及周末菜农等。

1.小区蔬菜连锁店

小区蔬菜连锁店是指:在蔬菜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同时在几个小区建立小区蔬菜连锁店,每个小区蔬菜连锁店分设一位店长负责该小区蔬菜连锁店的日常经营业务。小区店长对所负责的小区进行阶段性的消费群体和蔬菜消费偏好调查,然后制定本小区蔬菜超市的蔬菜销售品种、蔬菜品质标准及大致的蔬菜每日消费量,当天未售完的合格蔬菜回收用于深加工,以对蔬菜进行最大限度的利用,减少不必要的浪费。该模式使得企业能够按需生产或收购蔬菜,按需供给,提高经济效益。

2.绿色蔬菜餐厅

绿色蔬菜餐厅是指:该餐厅专门提供给顾客的饮食品种即是经过严格筛选和检测的绿色蔬菜,符合绿色蔬菜的质量检测标准,保证制作过程和制作工艺及调味料的绿色无公害。尽管该餐厅的经营成本较高,导致菜价较高,但是它迎合了人们追求简单健康饮食习惯的消费趋势,最终取得长期的经济效益。

3.绿色蔬菜网店

绿色蔬菜网店是指:主要经营同城礼品菜出售及大型蔬菜订单的配送,网上会该网店主营蔬菜品种及蔬菜品质,订购办法,礼品菜价格及蔬菜价格,采用在线支付或者货到付款。该模式适应了当前网络时代的发展趋势,最大化的降低经营和交易成本,肯定会受到当今年轻消费团体的青睐。

4.阳台蔬菜专卖店

阳台休闲蔬菜是指,在阳台上方寸之地内盆载蔬菜,既能饱眼福,又能饱口福,也可以运用现代化的栽培技术,建微型棚室保温,用营养液或简易无土栽培设施进行小型试验,陶冶情操;栽培的蔬菜应选择生长快、形态美、病虫少、抗性强、色泽鲜艳的蔬菜,如葱、蒜、彩色椒、小葫芦、微型南瓜、樱桃番茄等。因此,蔬菜龙头企业可以成立阳台休闲蔬菜专卖店,定期举办阳台休闲蔬菜展销会,以提高知名度,扩大品牌影响力,提高经济效益。

5.周末菜农

周末菜农是指,蔬菜龙头企业向城市居民出租郊外的小块农田,每逢周末城市居民全家老小共赴农村,当上一天农民,调节身心,并带回一些新鲜蔬菜供自家食用。企业免费对消费者提供技术信息服务,保证城市居民种出高品质的新鲜蔬菜。同时加以宣传,提高知名度,扩大消费群体。

四、结语

第7篇:蔬菜加工范文

关键词:蔬菜产 产业化 发展

一、全县蔬菜产业发展现状

1、种植情况

(1)蔬菜种植面积。2011年,全县蔬菜种植面积8.42万亩,总产量8.36万吨,总产值10600万元。露地蔬菜种植面积7.62万亩,产量7.1万吨,产值9400万元,占蔬菜总产值的88.68%,主栽品种有大白菜、小白菜、菠菜、芹菜、甘蓝、白菜花、辣椒、茄子、西萌芦、萝卜、韭菜、大葱、蒜和菜用马铃薯等。设施蔬菜种植面积6000亩,产量1.26万吨,产值1200万元,占蔬菜总产值的11.32%。其中日光温室蔬菜面积460亩,产量0.57万吨,产值660万元,占蔬菜总产值的6.23%,主栽品种有黄瓜、番茄、辣椒、茄子、平菇和芹菜等。1998年-2000年,累计建成二代高效节能日光温室670栋1121.8亩,目前仍使用的仅308栋462亩。塑料大中拱棚蔬菜面积5540亩,产量0.69万吨,产值540万元,占蔬菜总产值的5.09%,主栽品种有黄瓜、辣椒、番茄、茄子、青笋和韭菜等。

(2)蔬菜主栽模式。经过多年发展,目前已形成南部压砂、膜上小弓棚蔬菜;中部早春中拱棚、高垄覆膜、麦后复种、秋延后中拱棚蔬菜;东部膜侧、全膜双垄种植和中北部日光温室蔬菜等栽培模式,逐步形成了较为成熟的配方施肥、育苗移栽、病虫害综合防治、无公害标准化等技术体系。先后建成了仁大扯弓塬、西山梁,余湾王坪,李店徐岔、郭柴、白草面,深沟中山梁等7个幼龄果园套种线辣椒及大白菜蔬菜生产示范基地;曹务、古城2个千亩早熟洋芋生产示范园;威戎李河、城川靳寺(大地滩)、界石铺李堡等3个塑料大中拱棚、日光温室蔬菜生产示范点。

2、供给保障情况

(1)蔬菜外销情况。夏季,全县生产的露地蔬菜集中上市,在满足城乡居民消费需求的同时,部分蔬菜远销广东、浙江、湖北等中南部省份和北京、上海、天津、重庆等大中型城市。2010年蔬菜外销量2.3万吨,销售收入2580万元;2011年蔬菜外销量2.5万吨,销售收入2760万元;2012年预计外销量将突破3万吨,可实现收入5000万元以上,其中大蒜预计外销量达3000吨以上,可实现销售收入1800万元。

(2)蔬菜短缺情况。我县冬季漫长,从当年11月至翌年4月,露地蔬菜生产停止,仅有日光温室生产蔬菜,全县城乡居民对蔬菜的需求量大,按每人每天0.15公斤计算,共需蔬菜约0.72万吨。据统计,全县每年冬季从山东、陕西、四川、云南和天水等地调入各类蔬菜总量达0.85万吨,主要为黄瓜、番茄、西葫芦、辣椒、蒜苗、大葱等,由于运输成本高,冬季菜价贵,增加了城乡居民的消费压力。

3、市场体系建设情况

(1)贮藏加工运销情况。运销方面,全县蔬菜运销龙头企业仅有2002年建的麦林公司1家,设计储藏能力2000吨,虽然与农户签订了蔬菜产销订单,但由于菜农种植质量不高,符合标准的产品少,企业效益低,收购储藏量逐年减少,蔬菜购销业务有限。加工方面,目前全县还没有蔬菜加工企业,按照市场发展趋势,急需建设蔬菜贮藏加工企业,延伸产业链条,提高蔬菜附加值,增加菜农收入。

(2)市场建设情况。目前城区有大型蔬菜综合批发市场1个、小型便民市场33个、个体蔬菜零售商铺和摊点60个,24个乡(镇)大型果蔬综合市场7个、中小型综合市场21个。县城有德美、帝豪等5家超市兼营蔬菜,各类农产品销售渠道畅通,年销售量0.1万吨左右。2011年,在李店镇建成1处占地55亩的果蔬综合交易市场,在常津公司新建1个5000吨的蔬菜保鲜库,配套建设采后清选、包装等净菜处理设备,目前已完成一、二期工程。

(3)产地产品认定认证情况。进一步加强无公害蔬菜产地产品认定、认证工作,积极推进蔬菜标准化生产,组织开展了李店、仁大、余湾3乡(镇)4万亩无公害辣椒产地(产品)申报认定(认证)工作,完成了基地生产环境和产品检测检验。

(4)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和农民经纪人队伍建设情况。目前全县没有申请注册蔬菜专业合作社和蔬菜产业经纪人,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进一步加强,加快蔬菜产业化经营步伐,促进全县蔬菜产业快速发展。

2012年,全县蔬菜产业继续围绕“扩展产业基地,提升产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这一目标,按照全市现代农业“五个百万”增收工程中“百万吨蔬菜保障工程”的要求,坚挣。相对集中、规模发展、突出效益”的原则,在威戎、城川、曹务、甘沟、细巷等乡(镇)新建塑料拱棚610亩,规划完成蔬菜种植面积7.72万亩,预计产值可达1.6亿元。特别是去年全县种植秋播大蒜1.03万亩,保障了全县蔬菜供应在品种上不断档,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蔬菜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设施蔬菜栽培面积小,季节性供求矛盾突出。为了保障全县冬季蔬菜供应,1998—2000年县上多方争取项目资金,累计建设二代高效节能日光温室670栋1121.8亩,开始反季节蔬菜生产。但由于化肥、农药、农膜等农资涨价,导致蔬菜生产成本增加,加之劳力不足、生产效益不高等原因,至201 1年底全县日光温室仅存308栋462亩,反季节蔬菜栽培面积小,生产能力低。冬季蔬菜生产供应严重不足,大部分依赖外地调入供应,全县反季节蔬菜缺口大,增加了城乡居民的消费成本和生活压力。

2、种植结构不合理,生产效益不高。近年来,全县蔬菜生产一直存在季节性短缺,蔬菜品种结构部尽合理,一般产品多,精细产品少;集中上市的产品多,能周年供应的产品少;夏季露地大宗蔬菜产量大,精细菜、适销对路菜产量低。个别农户为追求短期经济效益,过量使用农药,导致产品质量下降,影响了蔬菜生产效益。

3、龙头企业少,带动效应不强。县蔬菜产业龙头企业麦林公司没有与菜农真正形成“订单”生产经营模式,没有真正形成”风险同担,利益共享“的利益共同体,近几年大部分业务为果品收购、贮藏和销售,蔬菜生产与经营脱节。全县没有蔬菜加工企业,需要进一步扶持和规范。

4、生产服务机构不健全,技术力量薄弱。全县蔬菜技术推广工作由县农技中心具体承担,但县农技中心从事蔬菜栽培的专业技术人员比较少,特别是在设施栽培方面人才缺乏,在一些大型蔬菜示范基地(点)建设中技术指导服务不够,不能满足全县蔬菜产业发展的需求。2011年,省上批复了我县农产品安全检验检测站建设项目,但由于没有相应的机构和人员,农产品安全检验检测工作还未正式开展。

三、对今后发展蔬菜产业的对策建议

今后,全县蔬菜产业发展应以保障城乡居民菜篮子供应和促进农民增产增收为根本目标,以科技为支撑,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化经营为带动,在保证露地大宗蔬菜生产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日光温室、大(中)拱棚等设施蔬菜和地膜覆盖特色蔬菜,建设区域化基地,推广标准化技术,培育加工流通企业,发展订单生产,推动全县蔬菜产业部断发展壮大,带动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1、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切实增强发展蔬菜产业的紧迫感。

(1)抓好蔬菜生产时关系千家万户的“民心工程”。全县上下要把蔬菜产业作为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解决群众菜篮子问题的一项重要产业,加强组织领导,细化工作措施,加大推行力度,抓好任务落实,推动全县蔬菜产业快速发展。建立领导包抓产业开发责任制和技术服务责任制,坚持实行“菜篮子”政府一把手负责制,形成推动蔬菜产业发展的整体合力。

(2)建立激励机制,制定奖励办法,采取以奖代补政策,充分调动广大菜农生产积极性。尝试建立蔬菜产业发展保护机制,制定蔬菜产业市场最低价保护措施,在销售低于政府最低保护价时,启动蔬菜价格保护体系,切实提高蔬菜产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2、优化发展思路,科学规划布局,形成蔬菜产业发展的良好格局。

(1)进一步研究优化全县蔬菜产业发展思路,完善蔬菜产业发展规划,明确蔬菜产业发展的重点区域、主攻方向和奋斗目标,做到规划科学可行、布局合理有序、目标清晰明确。按照“突出优势、明确主导、市场需求、效益优先”的原则,采取项目引导、资金扶持、专项技术服务和鼓励发展产地市场等措施,推进优势区域的专业、规模化发展。

(2)充分发挥地域优势,规划建设中南部幼园间作套种、压砂、膜上小弓棚蔬菜生产集中区,中部早春中拱棚、高垄覆膜、麦后复种、秋延后中拱棚蔬菜生产集中区,东部膜侧、全膜双垄、大中型塑料拱棚蔬菜生产集中区和中北部日光温室蔬菜生产集中区,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提升质量效益。

3、加强基础建设,拓宽增收渠道,不断提升蔬菜产业发展水平。

(1)加大项目争取力度,积极争取将我县蔬菜产业纳入全省蔬菜产业板块建设,多渠道争取国家和省上的投资,加快“菜篮子”工程建设进程。优先扶持现有蔬菜生产基地,加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为蔬菜稳产、保证市场供应打好基础。

(2)充分发挥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的导向作用,增加社会投入,以优惠的政策鼓励和引导企业、个体大户和富裕农民以独资或股份制的形式投资蔬菜生产,扶持引导建办龙头企业,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项目建设业主化、筹资方式社会化、运行机制市场化的良好格局,带动全县蔬菜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3)加快蔬菜产业重点区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完善灌溉渠系和灌排设施,大力发展管灌、喷灌、滴灌等现代灌溉技术,努力改善蔬菜生产基地的基础设施条件。

(4)加大农机设备补贴配套,将蔬菜生产所需的日光温室卷帘机、喷灌装置、施药设备、微耕机具等各类设备纳入农机补贴范围,对设施蔬菜种植户购置给予补贴优惠,调动和提高菜农发展蔬菜产业的积极性。

4、强化科技服务,优化品种结构,努力打造静宁优质蔬菜品牌。

(1)要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有计划地组织开展专业技术人员的教育培训和学习考察工作,更新充实专业知识,提高技术人员的教育培训和学习考察工作,更新充实专业知识,提高技术人员的整体素质。采取举办培训班、现场指导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新型农民科技培训,不断提高科技推广应用能力,培育一批科技能人和务菜能手。

(2)要坚持“设施和露地并举、精细菜和大宗菜并进、规模速度和质量效益并重”的原则,大力引进和推广适销对略的蔬菜新品种、新技术,优化蔬菜品种结构,提升蔬菜生产的技术水平。进一步发挥气候适宜、污染相对较轻的优势,制定下发无公害蔬菜质量标准和栽培技术操作规程,加强环境保护、生产管理等环节监控,引导农民按照技术规程操作,提高蔬菜生产质量,实现无公害标准化生产。

(3)要依托农产品安全检验检测站建设项目,全面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工作。逐步建立蔬菜市场准机入制,完善检测检验体系,加强产品注册商标和质量认证工作,打造静宁蔬菜名优品牌,走品牌化发展的路子。

5、培育龙头企业,健全服务体系,着力提高蔬菜产业经济效益。

(1)制定优惠政策,发挥市场导向作用,大力发展一批示范带动作用强的龙头企业,积极培育产业协会、营销组织,引导企业、协会与农户在自愿平等的基础上,按照“公司+农户”的方式,签订产销订单,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业发展格局。

(2)要加快信息网络体系建设,配置功能齐全、传递快捷的信息服务设备,建立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快捷方便、信息丰富的网络体系,及时提供生产、供应、销售等市场信息,研究预报产销发展形势,为制定全县蔬菜产业发展指导性计划提供科学依据。

第8篇:蔬菜加工范文

(一)指导思想。以保障市场供应和农民增收为目的以现代农业为方向。以科技进步为动力,加速实现蔬菜产业的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种植,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新格局,使蔬菜产业成为我市农村经济的重点产业。

(二)目标任务。年。产量170万吨,产值25亿元。全市商品蔬菜基地面积达到40万亩。其中城市供应基地10万亩,加工外销基地15万亩,高山特色基地15万亩。

(三)规划布局。

1城市供应基地10万亩。十堰城区供应基地:以张湾区、茅箭区和柳陂镇为核心。建设5万亩十堰城区蔬菜供应基地。品种以设施菜、精细菜、速生菜、水生菜为主。县城供应基地:县市建设本地城区蔬菜供应基地总计5万亩。

2加工外销基地15万亩。交通便利、土质良好、水源充足的平坝乡镇为主。并可批量外销。品种以泡椒、干椒、南瓜、豇豆、萝卜、三叶青菜、雪里蕻、土豆、魔芋、西瓜、甜瓜等为主。

3反季特色基地15万亩。以南部和西部高山、二高山乡镇为重点。以大品种、大批量、耐贮运、反季节为特色,重点销往周边大中城市,供应高温淡季市场缺口,补充本地市场供应不足。

二、加强基地建设。确保城镇供应和农民增收

(一)大力兴建专业蔬菜基地。要认真执行《省蔬菜基地建设保护办法》选择在较长时间内比较稳定、不被污染的区域。实现旱涝保收,确保城镇居民蔬菜供应稳定。

(二)着力推进蔬菜专业村建设。要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着力推进蔬菜专业村建设。要加强专业村的市场定位、品种选择和种植模式指导,发挥科技示范户的带动作用。要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引导菜农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多种形式培育蔬菜种植大户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规模经营主体,促使蔬菜规模经营,逐步形成“一村一品、多村一品、多乡一业”产业格局。

(三)巩固提高现有蔬菜基地。要认真贯彻《基本农田保护条例》蔬菜基地必须保持稳定。不得荒芜。要加强低产菜地改造和现有日光温室、塑料大棚等设施的巩固维护,支持和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塑料大棚、日光温室或滴灌、喷灌等设施,逐步提高产出效益,发挥设施资源的利用效率。

三、培植龙头企业。推进产业化经营

(一)培植蔬菜加工和流通企业。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支持现有蔬菜加工和流通企业通过联合、兼并、参股、收购等资本运作方式做大做强。要积极推行“企业+基地+农户”等产业化经营模式,支持蔬菜加工和流通企业建设规模化的原料生产基地或以订单、合同方式带动蔬菜基地发展。支持企业申报省、市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和扶持项目。支持企业加强名优品牌的策划、宣传和包装,切实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二)加强蔬菜协会和合作组织建设。要建立各级蔬菜专业协会和合作组织。支持其健全管理机制,开展信息传递、技术培训、生产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的服务。

四、加大科技服务。提高科技水平和种植效益

(一)加大“三新”引进推广力度。要加强蔬菜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培养科技示范户和农民技术员。要加强地方优势品种的选育和推广,使全市蔬菜良种普及率达到95%以上。

(二)加强蔬菜技术服务指导。要加快蔬菜实用技术的推广和普及。提高学习、传播、应用、推广蔬菜科技的积极性。各县市区要充分发挥蔬菜技术人员的作用,组建蔬菜技术服务团,开展技术服务。要加大蔬菜科技培训力度,使每户菜农都能掌握35种蔬菜生产实用技术。

(三)建立完善科技服务体系。要整合蔬菜科研技术人才资源。集中科技力量做好科技成果引进转化、推广应用、技术培训、生产指导以及产品检验检测等服务工作。各县市区要从以钱养事资金中安排一定经费用于蔬菜技术服务,鼓励科技人员到蔬菜重点乡镇和专业村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承包和技术服务,逐步建立市县乡三级科技服务体系。

五、推行标准化生产。确保蔬菜质量安全

(一)推广蔬菜无害化、标准化生产技术。要加强对蔬菜基地的环境保护。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使用“杀虫灯”防虫网”等物理防治技术,蔬菜基地内杜绝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高毒、高残留农药和不合格蔬菜生产投入品。要扩大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面积,加强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的实施工作。要加强商品蔬菜的规格化、包装化、标识化管理,推进优质产品、知名品牌的生产销售,提高蔬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二)加强蔬菜检测监管体系建设。要建立和完善市县乡三级蔬菜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加大抽检和执法力度。要建立和规范蔬菜生产承诺制度和质量追溯制度,加快推进蔬菜市场准入制建设。要加大蔬菜基地保护和质量安全执法检查活动,加强蔬菜生产投入品监管,确保蔬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城镇居民消费安全。

六、加强组织领导。优化发展环境

(一)实行“菜篮子工程”行政首长负责制。各级政府都要成立蔬菜产业建设领导小组及其办事机构。市政府将蔬菜产业发展列入对县市区政府年度目标考核内容之一,实行年度目标责任考核。

(二)强化蔬菜主管部门职能职责。各级政府要加强对蔬菜工作的领导。提供必要的办公条件,解决工作中的突出困难和问题。市政府蔬菜办公室要把保障城市蔬菜市场供应、促进农民增收作为中心工作,加强组织领导,切实履行职能职责。县市区蔬菜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强化工作职能,加强专业基地建设,提高科技服务水平,培植壮大加工流通企业,努力推进蔬菜产业发展。

第9篇:蔬菜加工范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农民增收和保障市场有效供给为目的,以科技为支撑,以产业化经营为方向,扎实推进基地建设、市场建设和科技服务,全面推进我县蔬菜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目标任务

到2015年,全县发展蔬菜基地面积6万亩,其中专业菜地4000亩;全县蔬菜种播面积20万亩,产鲜菜30万吨,产值5亿元,优质率92%以上;无公害产地认定面积3万亩,产品全部通过无公害认证,绿色食品认证5个,有机食品认证3个,创建2个以上知名品牌;蔬菜产业占种植业的比重提升到45%以上,努力把宜章建设成为粤港澳的“菜园子”。

三、布局规划

(一)城镇专业蔬菜基地。城镇专业蔬菜基地4000亩,主要布局在城关镇城东村,城南乡寿福、新田、法堂、曹家、廖家湾、吴家、南湾、樟涵等村,沙坪乡沿江、留军、樟桥村,白石渡蔬菜村和梅田镇。

(二)外向型蔬菜基地。根据我县实际,分三个区域布局蔬菜产业:东部平和、里田、长策、新华等高山区发展以萝卜、辣椒、茄子为主的反季节蔬菜;中南部城关、城南、黄沙、长村、东风、麻田等低海拔区发展以食用菌、韭菜花、香芋、茄子为主的外向型订单蔬菜;莽山周边的莽山、天塘、一六发展以苦笋、蕨菜、慈菇、野山椒为主的特色野菜。同时,以莽山为品牌,大力招商引资,发展高海拔区特色山野和绿色蔬菜,建立与旅游休闲观光和现代蔬菜产业蔬菜加工企业,实现蔬菜产业产、加、销一体化,拉长蔬菜产业链,提升全县蔬菜产业整体效益。

四、工作重点

(一)加强基地建设

1.城镇专业蔬菜基地建设。巩固改造城镇专业蔬菜基地2000亩,补充新扩城镇专业蔬菜基地2000亩。加强基地基础建设,重点加强水电路、大棚、喷滴灌、遮阳网、防虫网等基础设施建设。

2.外向型蔬菜基地。建设3个外向型标准化生产基地,以此带动5.5万亩外向型蔬菜生产。

3.食用菌生产基地。积极扶持三农科技、新田野和麻田食用菌基地建设,规范食用菌生产经营秩序,发展食用菌产业。

(二)加强科技示范工程建设

1.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展示园。建立占地50亩的新品种新技术展示园,每年引进筛选新品种5-10个,示范4~5个新品种,示范推广3-5项年亩产值超万元的高效种植模式,展示园联系50-100户种植大户,并负责将展示成功新品种和高效益生产技术推广到生产园区及大户。每年定期开展专业大户培训、技术骨干培训。

2.集中育苗站。在专业蔬菜地,建设占地20亩的集中育苗站,建设连栋温室和塑料大棚及辅助设施,以蔬菜良种供应、种苗生产,特色新品蔬菜栽培示范,国内外蔬菜科技引进、消化、吸收,信息和技术产品服务为主要功能。到2015年,优良蔬菜种苗(穴盘育苗、嫁接苗等)生产能力达到100万株/年。

3.专业种植大户培植。为进一步形成蔬菜规模化、集约化,在规划期内培育建设年收入10万元以上的蔬菜专业种植大户20户。

(三)加强现代蔬菜物流体系建设

1.改善流通设施条件。根据产业布局和市场需求,规划建设蔬菜专业批发市场。积极做好蔬菜基地对接超市工作,加强社区菜店建设,方便市民购菜。

2.加快现代蔬菜物流企业组建步伐,建立以物流企业为龙头,5万亩外向型蔬菜基地为基础,建设蔬菜冷链系统,扩大净菜、小包装加工、冷藏,构建蔬菜直销配送现代物流体系。

3.加强信息网络平台建设。蔬菜、商务、物价部门要根据各自职责支持建立覆盖基地和批发市场的产销信息服务平台,规范信息采集标准,健全信息工作机制,定期收集“菜篮子”产品生产、供求、质量、价格等信息。

(四)加强蔬菜质量安全体系建设

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积极做好蔬菜产品质量标准、生产技术规程、生产加工等地方规范的制修订工作,构建蔬菜地方质量标准体系。积极开展标准菜园创建工作,推进蔬菜生产向统一品种、统一购药、统一标准、统一检测、统一标识、统一销售“六统一”发展。加大品牌培育和认证力度,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绿色蔬菜、有机蔬菜。加强县蔬菜检测中心建设,在基地、重点乡镇建立蔬菜检测站,在重要示范片、重点村建立蔬菜检测点,健全蔬菜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加强制度建设,逐步形成生产有档案、产地有准出制度、市场有准入制度、产品有标识和身份证明的全程质量追溯体系。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宜章县“菜篮子”工程领导小组

(二)加大资金投入。一是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县财政设立蔬菜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按县城镇常住人口人平7元的标准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并明确相应的蔬菜工作经费,以后视财力情况逐年增加。二是依法加大新菜地开发建设基金征收力度,做到足额征收、专款专用。三是每年县财政安排20%以上的价格调节基金,作为蔬菜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四是加大项目扶持力度。整合发改、国土资源、水利、农业、科技、农业综合开发等部门资金100万元,用于蔬菜生产和蔬菜基地建设。

(三)加强城镇专业蔬菜基地管理和保护。认真贯彻执行《省城镇蔬菜基地管理条例》和湘政发〔〕31号文件精神,落实菜地最低保有量制度,保护并利用好城镇专业蔬菜基地。严格实行占补平衡和补偿机制,及时扩补城镇专业基地面积,并将城镇专业蔬菜基地建设纳入县城总体规划范畴。要把城镇专业菜地作为基本农田保护的重中之重,细化到村、组、户和丘块,登记造册归档,划定红线,严格管理。规范城镇专业蔬菜基地征用程序,依法缴纳新菜地开发建设基金。

(四)优化发展环境。切实做好土地流转工作,积极引导农民进行土地置换和流转,确保蔬菜集中连片种植,向区域化、规模化、设施化方向发展。蔬菜生产用水、用电按照农业用水、用电标准执行。积极开展设施蔬菜保险试点,探索设施蔬菜风险补偿机制,努力降低设施蔬菜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