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整治技术论文范文

整治技术论文精选(九篇)

整治技术论文

第1篇:整治技术论文范文

发达国家的土地整治技术比较成熟,土地整治中所涉及到的技术主要包括生态工程技术、环境影响评估技术、信息技术、规划技术、乡村景观保护与重建技术等。德国的土地工程始于13世纪,在土地整治技术方面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德国的巴伐利亚州现已普遍应用计算机数据处理技术,建立了土地整治信息系统(LE-GIS),将土地整治的各种数据、图件和权属状况等资料储存于该系统中。俄罗斯的土地工程技术可追溯到15世纪,1996年12月,在莫斯科通过成立“俄罗斯及独联体国家土地关系与土地整理问题国际研究会”,提出了统一进行研究和判定土地利用与土地整理的理论与标准,研究景观的、生态的土地整理设计理论和技术方法。澳大利亚的土地工程技术研究重点是因矿产资源开发引起的土地复垦问题,在土地复垦整治的计算机模拟方面取得了大量处于世界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重视土地生态系统重建研究。Caya等将模糊专家系统模型(FuzzyEx-pertSystem)应用于土地整治后的土地重新安排中,使土地权属分配得到更多农户满意。使整治前后的所有地块总价值相等,是成功的土地整治工程,因而必须要对地块的价值进行评估,GIS技术在价值评估中有着很大的优越性。国外土地整治的上述技术已经比较科学、系统、规范,适应了土地整治实践的要求。我国土地整治起步较晚,有关土地整治技术的研究甚少,土地整治实践中非常缺乏技术支撑。我国急需从土地整治技术的工程化、标准化、信息化和系统化等方面构建土地综合整治技术支撑体系,我国土地整治技术的核心是景观设计与生态化整治技术。胡静等为实现运用信息化手段对土地整治项目建设情况进行动态监测和预警,对提高项目管理效率提供了技术支撑,对土地整治工程项目建设监测管理系统进行了研究与设计,从建设一体化监管信息平台出发,构建了“中央—省级—县(区)级”三级动态监测管理系统;王金满等应用数字高程模型(DEM)原理,借助GIS软件的统计功能,研究了山地丘陵区坡式梯田土地整治工程量测算方法和流程,并为测算土地整治量提供了方法借鉴;叶艳妹等设计了农地整治中急需解决的路沟渠生态化技术和灌排沟渠生态化设计技术。2008年“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立项了首个土地工程研究项目“土地整理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对“土地整理规划、设计技术、土地整理工程施工关键技术、土地整理质量与生态监测关键技术、土地整理实施信息化管理技术、东部基本农田优质精细型土地整理技术、中部粮食主产区增量经济型土地整理技术以及西部生态脆弱区保质生态型土地整理技术”等进行了研究,这也充分说明土地工程技术研究适应了时展的需要和趋势。

2不同类型土地整治工程技术

目前,土地综合整治包括:

①对未利用地的开发利用,如根据需求和现状将未利用地改良为农地或建设用地;

②对已利用地的综合整治,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土地产值,如对农地的改良、配套,进行集约化利用,建设高标准农田;

③对现状土地进行土地市场一级开发支持经济建设,对污染、灾毁及破损土地的整治利用等。笔者基于长期的实践经验,结合实际提出了以下不同类型土地整治工程技术。

2.1非农用地转化为农用地工程

非农用地是指农业用地和暂时难于利用的土地(如戈壁、沙漠、高寒山地、裸岩、裸土等)以外的土地,通常包括农村聚落,大、中、小城镇,工矿区,交通运输、名胜古迹、旅游、疗养区,自然保护区等占用的土地。我国非农业用地约占国土中面积的22.9%。农业用地又称农用地,指直接或间接为农业生产所利用的土地,包括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养捕水面、农田水利设施用地(如水库、闸坝、堤埝、排灌沟渠等),以及田间道路和其他一切农业生产性建筑物占用的土地等。非农用地转变为农用地具有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的功能,有利于推进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工程专项规划的指导下,根据土地的适宜性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对田、水、路、林、村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整治,对土地资源重新配置,可以实现资源的积极整合、有效利用以及资源集中集约化发展,有效地改善土地生态环境,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非农用地转化为农用地的工程措施主要是土地工程。土地工程是对低效利用、不合理利用、未利用以及生产建设活动和自然灾害损毁的土地进行整治,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活动。在工程中应遵循因地制宜、系统性、整体性和经济、生态与社会效益相结合的原则,主要内容包括成土、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灌溉及水利配套、电力、林业、道路等内容。在土地开发工程中应兼顾国家惠农政策,结合当地生产生活条件,因地制宜建设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如设施农业、观光农业和生态农业等。

2.2建设用地整备工程

建设用地,是指付出一定投资(土地开发建设费用)、通过工程手段为城镇村及工矿等各项建设提供的土地。它是利用土地的承载能力或建筑空间,不以取得生物产品为主要目的的用地。据土地所用权特点,建设用地整备工程,是指由政府或其授权委托企业,对一定范围内的现状土地(包括农用地、建设用地及未利用地)进行统一的征地、清表、整治、平整并进行适度市政配套设施建设,使之达到“三通一平”(通路、通水、通电和土地平整)、“五通一平”(通水、通电、通路、通讯、通气和土地平整)或“七通一平”(给水、排水、通电、通路、通讯、热力、燃气和土地平整),从而符合建设用地标准的过程。建设用地整备工程中的整治工程,主要指通过一定工程、生物或技术手段,使海域、沼泽或土质难以为建设用地所利用的土地达到建设用地的标准。例如,荷兰、日本、中国香港等地的填海造地工程,将原有的海域、湖区或河岸转变为陆地作为建设用地,需要围堰、基槽清淤、基坑填沙、填砂等工程;沼泽地区的地基承载力较低,当作为建设用地开发时,要注意采取降低地下水位、排除积水等措施,以提高地基承载力和改善环境卫生状况。

2.3污损土地改良改造工程

污损土地是指由人类活动或自然因素造成的土地污染和损毁,使土地完全或部分失去原来的使用价值和建设功能,包括污染土地和损毁土地。对污损土地进行改良改造区别于其他废弃地的改良改造,需要根据“因地制宜”原则,采取不同的技术措施去除污染物、恢复损毁土地,并通过污损土地利用评价,使其达到农用地或建设用地的使用标准。

2.3.1污染土地改良改造技术。污染土地是指人类活动或自然因素产生的污染物进入土壤并积累到一定程度,引起土壤环境质量恶化,对空气、生物、水体或人体健康产生危害,使其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受到影响的土地。污染土地改良改造技术是利用一定的技术措施,对污染土地进行改造使其恢复到未污染的水平。污染土地改良改造技术按地点可分为原位改良改造技术和异位改良改造技术。原位改良改造技术即对未挖掘的土壤进行改良改造;异位改良改造技术指对挖掘后的土壤进行处理的过程。土地污染改良改造按操作原理主要分为物理改良改造技术、化学改良改造技术和生物改良改造技术[。污染土地的物理改良改造是指通过物理过程的调节或控制,改变土壤的物理性状,使污染物得到有效控制,将污染物与土壤分离或转化为低毒或无毒物的改良改造过程。主要的物理改良改造技术有客土和换土技术、蒸汽浸提技术、玻璃化技术、固化/稳定化技术、电动力学技术、热处理等。污染土地的化学改良改造技术是指在污染土壤中加入化学试剂,使其与土壤中的污染物发生化学反应,如氧化、还原、酸碱、中和、聚合、沉淀等反应,从而使污染物从土壤中分离、转化、降解成无毒或低毒性物质。典型的化学改良改造技术有化学淋洗技术、氧化/还原技术、溶剂浸提技术、施入改良剂或抑制剂等。污染土地的生物改良改造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出现和发展起来的,主要是指依靠某些生物的活动和具有某些特的微生物,使土壤或地下水中的污染物得以清除或降解,使其转化为无毒或低毒物质的过程。它主要是利用土壤特定的微生物、根系分泌物、菌根和超富集植物等降解、吸收或固定土壤中的污染物,从而实现污染土壤改良改造的目的。狭义的生物改良改造仅指微生物改良改造,广义的生物改良改造包括微生物改良改造和植物改良改造,有时也包括动物改良改造。

2.3.2损毁土地改良改造技术。损毁土地是指由于自然或人为因素导致土地表土丧失或整个土地毁坏而造成土地第一生产力的丧失。损毁土地改良改造工程是通过工程技术手段对损毁土地进行改良改造使其恢复成可利用的有效土地,包括生境建设和群落建设两大内容。生境建设是对地貌的重塑和土壤改良培肥,其核心在于“造地”,为生物群落建造一个良好的生境。群落建设则包括植被重建和引入土壤微生物及动物,其核心内容是植被。对于凹型地貌的重塑,通常采用填充和客土的方式。对于凸型地貌重塑则采用土地平整、建梯田的方式。目前矿山开采造成的土地损毁较为严重,对于矿山损毁土地的地貌重塑一般采用“剥离—采矿—复垦”一体化工程技术,实现“边开采,边复垦”的良性循环。

2.4低标准用地提升工程

2.4.1低标准农业用地提升为高标准农业用地工程。高标准农业用地可定义为:一定时期内通过农村土地整治形成的设施配套、高产稳产、旱涝保收、节水高效、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耕地,包括高标准基本农田和其他高标准农用地。低标准农业用地变为高标准农业用地工程是通过对山、水、田、林、路的综合治理,使项目区的农业基础设施得到全面的改善和提高,达到发展现代农业的基本要求,使其能达到或基本达到:水源覆盖实现方田化,灌溉实现节水化,秸秆实现还田化,耕作实现机械化,施肥实现配方化,种子实现良种化,田间道路实现沙石化,农田林网实现网格化,田间种植实现规范化,农产品实现无公害化。

2.4.2低标准建设用地提升为高标准建设用地工程。高标准建设用地可概括为: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遵循现有土地利用规划及相关法律法规与政策,合理布局各业用地,调整优化用地结构,加强监管,通过科学技术增加对存量土地的各种投入,实现边际投入等于边际收入时土地使用价值最大化的利用状态,提高土地使用效率,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土地的需求,促使土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得到明显提高。高标准建设用地建设最终是为实现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而土地集约利用的前提是用地的合理布局和结构的优化完善。高标准城市建设要按照城市建设规划,合理调整城市各业占地布局,严格控制大面积囤地现象,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高标准农村建设可按照新农村建设标准,对原有农村建设用地进行合理规划布局,减少或消除农村大片闲置地,消除空心村,做好土地复垦工作。对旧工矿用地进行考证,对废弃区进行生态修复,拆并不合理采矿区,做好原矿用地生态修复工作。

3未来土地整治工程技术的发展趋势

21世纪土地整治工程技术最为显著的特点是使规划、设计、新材料、新产品、新工艺、信息、监测及标准规范等不同领域进行有效交叉和融合,通过系统集成与自主创新,使土地整治工程技术得到全面提升。未来的土地整治工程技术将以提高土地质量和改善生态环境为主要目标,实现从注重数量向数量、质量、生态管护并重的方向转变。具体发展方向主要包括:土地整治技术将向的综合化和集成化发展;土地整治工程技术将全面和深入的应用信息化;利用计算机仿真和模拟土地整治生态变迁;土地整治多源异构数据整合与互操作技术等领域的技术开发和工程化研究;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向生态化、智能化、节水节地型和可视化发展;质量型和生态型土地整治技术将实现针对性、高效性和最优化;土地整治的景观重塑和恢复工程技术;土地整治监测将从注重数量监测向数量、质量、生态和效益监测发展;土地整治的施工技术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利用。

3.1农田建设工程技术发展趋势

传统的土地整治因缺少先进的工程技术支撑,导致农田路沟渠使用寿命短,土地平整质量难以满足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需要,部分耕地生态环境质量退化。再加上因不同地区、不同土地类型和不同利用方式对于诸如沟渠、道路设计强度、建设材料、成分配比、施工工艺、使用周期等要求均有明显差异,对一些关键景观断裂点的修复也缺少精细化的工程技术支撑,这些均影响土地整治的可持续性和工程效益的发挥。因此,研发新的适应农田建设的规划与设计技术,提出专门的精细化土地平整工程技术,应用激光技术进行土地精细平整作业,自主研发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新材料、新产品与施工工艺,增强高标准基本农田保育工程能力等领域将是未来农田建设工程技术的主要发展趋势。

3.2矿区土地复垦工程技术发展趋势

发达国家把复垦工程作为矿区开采的一部分,十分重视矿区生态恢复、景观重塑、生物多样性保护、可持续土地复垦、复垦工程与周边景观协调以及复垦土地的跟踪监测与评价。因此,矿区复垦土壤的地表稳定与侵蚀控制技术、土壤结构破坏与污染的重构与修复技术、防治矿山生态灾害技术、植被重建与生态恢复技术及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的集成技术等是未来矿区土地复垦工程技术的主要发展趋势。

3.3污染土地修复工程技术发展趋势

发达国家污染土地修复工程主要采用实验室研究—中试或现场试验研究—大规模工程应用的基本模式,修复基质由单一的土壤修复过渡为土壤和地下水综合治理,修复技术涵盖了物理、化学及其生物修复类型。因此,研发绿色可持续单一修复工程技术、多种修复方法耦合联用技术、研制专用修复设备和药剂产品是污染土地修复未来发展的趋势。

3.4土地整治工程技术标准发展趋势

第2篇:整治技术论文范文

关键词 课程整合 信息技术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6.06.055

Abstract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21st century, mankind will move towards an era of information,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revolution is a bridge and driving force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is the dominant force in promoting glob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s by the multimedia and network technology as the core has become expand human creative tool of the force. Education information is the inevitable trend of the times, the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high schoo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the key to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is paper mainly from the necessity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high schoo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integration, advantage analysi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curriculum integration should follow the principles, to promote the effective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eaching.

Key words course integrati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igh schoo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s course

1 信息技术与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整合的必要性

1.1 时展的必然趋势

信息技术加快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速度,信息时代的发展主要是知识经济主导,知识经济客观上需求大量的高素质人才,这就要求掌握学习知识的技能,而不是知识的简单记忆。信息技术的快速成长与应用给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深刻的、综合的影响,包括学科教学条件的改变,这就要求教育者的思维转化,从以往的传授知识为主转变为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主,注重思维的培养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在教学过程使用计算机多媒体等当代教学设备和技术辅助教学已成为思想政治学科的内在需要。所以说,思想政治学科的教育变革需要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1.2 新课改革的内在要求

2001年7月教育部印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第十一条明确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课程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的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①增强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课程的有效整合,是高中思想政治改革中的重要部分。在教学过程中高效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完成课程学习的目标、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当代教师必备的教学技能。

1.3 提升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实效的诉求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是推动素质教育进程的需要,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有力方式。信息技术与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整合为高中思想政治课程设计提供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扩大了高中思想政治课程设计的领域,有利于实现教育的根本目的和实现德育的意义。由于信息技术与高中思想政治的整合,教师可以把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教学和科研活动中。高中思想政治课堂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拓展学生的思维,增强师生的互动。信息技术可以利用各种相关资源来扩充教学容量,丰厚教学资源,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生的信息素养也就随之提高了。

2信息技术与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整合的可行性

2.1 理论基础为整合提供了依据

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基本观点是把人的认知活动看做类似于信息加工,即从信息的输入、编码、转换、储存和提取等的加工过程。由于认知心理学把人的认知过程假设为信息加工过程,信息加工的结果就是获得按一定方式储存的信息,来获得知识。从这个意义上讲“知识可定义为:个体通过与其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② 建构主义认为由于学习是在特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合作的活动而实现。信息技术与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整合就是以认知心理学和建构主义的理论基础,把知识的输入和提取与创设情境、会话、协作相结合来完成教学任务。

2.2 信息技术与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具有内在的相通性

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随时关注时事、政治理论的新动向,及时更新知识。高中思想政治课不仅担负着传授相关经济、哲学、法律、政治、文化等知识的责任,更重要是通过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将社会道德要求和道德规范转化为学生德行,培养学生判断是非的能力、认知的能力和道德行为的能力。其学科性质和任务决定了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必须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并让学生成为思想政治课教学主体。信息技术中丰富多彩的网络资源为高中思想政治课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供了有利条件,通过网络教学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改变传统高中思想政治课灌输的模式,将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理论知识与互联网提供的大量材料相结合,培养学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引导学生主动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党的方针政策,并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协作意识。

2.3 信息技术的普及为整合提供了有力支撑

到“十二五”末,全国中小学拥有互联网的已经达到87%,多媒体教室安装已经到了80%,学校网络学习空间拥有率超过了36%。信息技术与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整合是一种创新的教育方式,实现处处能学、时时能学的可能。整合优秀的学校的教学资源,实现教育的高位均衡,推进教育方法和方式的改进。积极有效的信息技术与高中思想政治的整合,可以扩大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使用范围。

3 信息技术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整合的优势

3.1 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

教育心理学基本观点认为,学习兴趣是学生通过了解、研究、掌握知识并应用实践的所获得的心理特征,可以推动学生的求知欲的一种内在心理力量。学生对这个学科感兴趣,就会对这个学科持续地专心地钻研,进而提高学生自学效率。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使思想政治课堂变得形象化,生动化,增加了知识的趣味性,为学生的学习创设良好教学氛围,学习兴趣被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所吸引,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兴趣。信息技术作为辅助的一种教学手段,教师切不可完全依赖信息技术,教师要有自己授课的风格和方式,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学习高中思想政治的兴趣。

3.2 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高中思想政治的知识点比较多,基本概念繁杂,理论性比较强,运用多媒体进行课件的制作,将图像、文本、声音、图片、动画与高中思想政治课的重点难点相融合,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增强了教学的生动性,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课堂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有一个直观的感受,对课堂的重点、难点有自己的思考和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使知识具体化、条理化,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可以突出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重点,突破难点,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效率得到了有效提高。

3.3 有利于扩大教学容量

信息技术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中应用,与传统教学相比,不仅是书本知识的传授,而是与实践、生活相联系的多样化的信息,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整理教学知识点,使知识传授系统化,条理化,也可以做成思维导图、表格等形式,便于学生对所学知识有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同时减少了不必要的板书时间,教师可以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课堂教学与科研中。信息技术与高中思想政治的整合大大增加了教学容量,提升了课堂效率,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发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

4信息技术与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整合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4.1 以科学性为基础进行整合

信息技术与高中思想政治的整合不是单纯的合并,而是利用信息技术与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内在的相通性,按照教育教学的客观规律,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进行信息技术与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有效整合,实现教育教学目标。首先要科学地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课件的制作,教学情境的创设,高中思想政治课理论性强,要注重知识的科学性,所选的课件内容,情境是否科学对这一节课影响很大;其次并不是每一节都必须用到多媒体授课,而是要根据课堂需要科学合理地使用信息技术,教师过度依赖信息技术,就会忽视教学的生成性。信息技术与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科学整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信息技术的应用并不能代替学生动手实践,而是要科学地利用信息技术,获得直接经验。

4.2 以教育性为出发点进行整合

信息技术与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整合的教育性表现在可以推动新课程改革的进程,有利于实现教育信息化。首先,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和创新,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交流能力、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体现了智慧性教学。其次是信息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信息的收集和整理更加便捷,增加了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学习的趣味性和知识性。信息技术与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整合主要是为教育服务的。

4.3 注重个性化发展

我国正在大力推进“互联网+教育”,优质的教学资源得到了充分的流通和利用,为个性化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信息技术与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整合正是符合“互联网+教育”的理念,使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内容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的形式多样化,教育评价多元化。北京师范大学何克抗教授认为:“所谓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就是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新型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学方式。”③信息技术可以实现教师个性化教学与学生多样化学习,学生可以随时随地查阅信息,学生还可以随时随地自主学习,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向进行研究,讨论和发展。好的教育就是应该更多地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教育需求。学校应该是学习与研究的中心,应拥有更多优秀的课程资源课程信息,办个性化的教学,为社会培养有创新意识,有学习能力,有研究精神的人。

注释

①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S].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第3篇:整治技术论文范文

【Keywords】Psychotherapy;Pevelopmentaltrends

近二十年来,无论是心理治疗理论,还是治疗技术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在理论方面,越来越多的研究支持这样一种观点:任何一种单一的理论(情绪的、认知的、生理的或行为的)都不足以解释心理障碍的原因和心理治疗生效的机制。同样,能够改变病人某一方面功能的治疗方法,也能改变其他方面的功能。因此,对某些心理治疗作了相应的修正,以指导治疗实践。例如,认知和合理情绪治疗最初的理论基础是建立在认知(对事件的解释)影响个人的情绪,先有认识,后有情绪反应,认知和情绪是同一系统的两个成份,现在研究表明情绪反应可以在认知前发生,情绪和认知是两个相互影响的独立的系统,所以单纯改变认知来治疗情绪的效力是有限的;另外,Greenberg和Safra(1984)从信息加工角度的研究提示:情绪体验是知觉运动反应、情感图式记忆和事件意义的概念性解释等心理过程的整合,许多心理问题是整合过程失调所致,治疗目标应是调整不同水平的整合失调。在治疗技术方面,新的治疗技术不断问世,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的心理治疗方法已达400多种,而这些新的治疗技术具有更强理论基础和实验研究支持,这些新的治疗方法多数是短程、整合的治疗,如认知行为治疗和认知分析治疗。在应用方面,心理治疗应用领域越来越广,从最初限于精神科病人中的应用,现已扩展到各个领域的各种心理障碍、人际关系问题、婚姻家庭等一般性心理卫生问题的处理。在疗效研究方面,不再单纯考查心理治疗是否有效,而且更深入地研究改变的过程,治疗生效的因素和机制、治疗方法对疾病和症状特异性问题。在方法学方面,随机对照组研究已被广泛接受,量效关系研究已被引入心理治疗领域,治疗效果评价更趋客观化和数量化,二次分析技术、临床显著性分析方法和序列分析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上述这些进展限于篇幅和个人的学识无法展开介绍,以下介绍近年心理治疗实践中的四个主要发展趋势:治疗短程化、理论和技术整合化、方法标准化和疗效评价客观化。

1治疗短程化

经典精神分析治疗的过程是漫长的,已不适应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其实弗洛伊德最初的治疗案例疗程是非常简短的。如弗洛伊德曾以六个会期成功地治愈了乐队指挥BrunoWalter的慢性右臂痉挛;在荷兰Leyden镇旅游时,仅用4小时就一次性治愈了作曲家GustavMahler的强迫性神经症和严重的婚姻问题。行为治疗也有类似情况,开始疗程较短,以后逐渐延长。如Wilson(1981)发现纽约市行为治疗研究所的平均疗程为50个会期。

1963年,正值社区心理卫生运动发展之际,短程心理治疗运用而生,目的在于为众多的病人提供帮助,以满足社区心理卫生的需要,在实际应用中也发现短程治疗具有较好的效果。短程治疗作为一种系统的治疗方法是有计划性的,不是单纯的疗程缩短,而是有理论依据的,同时伴有治疗目标的改变。主

张短程治疗的临床家多数是心理动力定的,因多数行为治疗和认知治疗本身就是短程的,这对传统的精神分析治疗是一个大的挑战。在B.L.Bloom的《计划短程治疗手册》中就介绍了9种心理动力定向的短程治疗。

短程治疗的会期数差别很大,如Malan的简易心理治疗为20~40次,Davanloo的限时动力心理治疗为15~30次,Sifneos的短程焦虑诱导治疗为12~15次,但很少有人把超过20个会期的作为短程治疗,一般提倡会期数在10~20次以内,个别可达40次。Lazare等报告第一次交谈后脱治率>50%,因此也有人提出开放性一次性治疗。所谓“一次性”指想到病人看过不再来了,尽量利用这仅有的时机对病人施加影响;开放性是指病人可能再来,所以治疗者向病人表示,一次性治疗对病人帮助有限,欢迎再来。

虽然对短程治疗会期的看法不一致,但对短程治疗基本特征的看法是比较一致的,均认为短程治疗有五个基本特征:(1)及时干预;(2)治疗家的活动水平相对较高;(3)明确、有限的治疗目标;(4)清晰明确焦点的确认和保持;(5)与病人共同商定治疗时限。尽管不同学者对“焦点”一词的用法、治疗家活动的内函及商定时限的方法有差异,但都遵循这些基本特征。

2理论和技术的整合化

早在本世纪三十年代,心理治疗整合的思想就开始萌芽,但直到80年代前,心理治疗整合只是少数人关心的事情。80年代起,心理治疗整合趋势发展迅速,一些严谨的学者从理论角度支持整合,在实践中被部分心理治疗家接受,方法学家赞成这是心理治疗研究的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台湾剧真情满天下

·韩国剧玻璃之城

·国产剧回家的路

·韩国剧妻子的誘惑/妻子的...

·动画片游戏王5Ds

·综艺娱乐百分百[200...

·综艺国光帮帮忙[200...

·综艺康熙来了[2009...

立即到健康社区参与热门讨论

继续医学教育现状及

副溶血性弧菌流行群

自体结膜移植治疗复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

扩张型心肌病60例临

通过健康教育对糖尿

呼吸内科病房院内肺

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树

疑人不用与用人不疑

单病种质量控制的探

合法维度,并成立了专业组织--心理治疗整合研究学会(TheSocietyfortheExplorationofPsychotherapyIntegration),有关心理治疗整合的论文和专著逐年增多。

心理治疗整合的主要焦点是行为治疗和心理分析治疗的整合,经多方尝试和努力,目前这两个阵营趋于联姻。行为治疗家把认知心理学的语言、理论、技术融合到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模式中,心理分析学家也接受了学习理论,环境因素的致病作用和行为主义学派的语言。认知行为治疗是心理治疗整合的典范,他们(Beck,Ellis,Meichembaum)既反对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模式,也不完全接受心理动力学的观点,特别注意人的思想和理念,认识到人的外在表现实际上是深层认知结构的反映。这种认知结构的形成与过去的经历有关,Safran和同事把这种认知结构区分按层次排列的外周结构和核心结构,其中核心结构类似于心理动力学模式中的基本动力学。他们用功能分析,领悟和理解解决一般的心理问题。在实践中,认知行为治疗家,通过辨论、教育、摆事实和实践检验等技术,产生矫正性情绪体验,而不探查病人内在生活的动力学。在理论整合方面,有人试图寻找一种综合的理论,用更熟悉和合理的概念来解释心理障碍的成因和心理治疗生效的机制,指导临床实践。也有人认为在整合的同时,要考虑和保留各种治疗的特殊性,无原则的杂合和拿来主义不利于心理治疗的发展。到目前为止,尚没有一种能包治百病的心理治疗方法,将来也不会有,不能强调共性,而沫杀特殊性。

另一个整合趋势是行为治疗家对人格障碍的关注,与早期行为治疗形成明显对比,早期行为治疗根本不承认人格结构,也无意处理人格障碍问题。现在他们认为人格健全与否关系到轴Ⅰ障碍治疗的成败,人格障碍本身也是需要干预的目标之一。在人格障碍治疗中,Linehan创建一种治疗方法--辨证行为治疗(dialecticalbehaviortherapy),一方面通过分析,使来访者认识到自己对批评过于敏感,另一方面使他们学会更好应付方式。采用的技术包括接受、理解和认同,同时坚持要他们以更有效的方式应付生活事件。

整合虽然是一种发展趋势,但也存在一些隐患,在不了解各种治疗生效的特异因素之前,盲目地整合并不能提高治疗效果,正象年轻医生喜欢开大处方一样,因为对疾病的诊断没有把握,对药物的作用不甚了解。各种整合疗法的发展,随之而来是大量新名词涌现,使治疗家或研究者之间发生交流障碍,治疗方法也无法推广。Lief提出,心理治疗领域里更需要的是取消隔核,增进交流,而不是整合。这样可更深入地研究各种治疗生效的机制和特异成份,了解何种治疗对哪类疾病更有效,以便合理选用。

3治疗方法标准化

从某种意义上说,心理治疗是一种艺术,而不是一种科学的治疗方法。同一学派的不同治疗者既使用同一种治疗方法治疗同一疾病,在实施的具体细节上却有很大差别,在不同学派之间,或用同一方法治疗不同疾病时的差别就更大。问题在于各种治疗方法缺乏标准化的操作程序,只有理论和技术的介绍,至于对某个病人,这些技术如何使用却有各人的理解。因此,各治疗方法的创建者用自己的方法治疗各种疾病,似乎都有效果,而别人用他的方法治疗病人则可能完全没效,似乎治疗效果来源治疗者本身,而不是治疗方法的效果。

针对上述情况,近年在治疗效果评价研究中有一种趋势--要求治疗方法标准化。在研究中选用的治疗方法必须详细操作指导手册,使参加研究的治疗者有章可循,尽可能减少个人经验对治疗效果的影响。对比较复杂的治疗方法,参加研究的治疗者尚须接受统一的技术培训和指导,以确保各治疗者真正掌握该项治疗技术。同样,对培训者而言,必须要有一套正式考查受培训者临床技能的标准。只有这样,不同研究的结果才具有可比性,研究结果才能被重复,研究发现对临床实践才有指导价值,这也是近年许多临床治疗家的共同呼声。现在有些国家对心理治疗研究项目资助,要求附详细操作手册或类似操作指导书,有些刊物也规定心理治疗研究论文在投稿时必须附治疗操作手册。

治疗方法标准化的另一优点是有利于培训年青的心理治疗者及促进治疗技术的推广应用。在心理治疗领域内,治疗者的培训和治疗技术的推广是一大难题,过去只能通过带学徒式的个别化传授,领悟力高的学徒可能会领悟技术的精髓,偏离正统不远。我国目前多数从事心理治疗的医师都是自学成才的,对引进的治疗技术是否达到真正掌握也只有他们自己知道,在向下一代传授时更是困难重重。这些问题将随着各种治疗技术的标准化而得到解决,但这只是一种趋势,是否能实现这一愿望尚待全体心理治疗家的共同努力。

4疗效评价客观化

在心理治疗领域中,疗效评价的客观性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因各种心理治疗的目标不同,疗效的评价标准也不同。例如行为治疗的目标是消除症状或行为模式的改变,所以只要症状改善就认为治疗有效,而精神分析则认为症状改善是表面的,暂时的,不能认为治疗有效,只有从根本上改变病人的态度或人格的治疗才是有效的。正因为如此,所以在疗效评价研究出现一些矛盾的结果,在临床实践中也存在类似的问题。

近年来,在疗效评价中出现一种倾向:无论采用何种心理治疗方法,在评价治疗效果时必须采用多种客观的、可靠的、有效的评估工具,评价多方面功能的改变,包括外显的症状、情绪和行为,内在的认知模式、自我强度和人格特征,和总体的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这就是所谓“疗效评估的客观化”趋势。由于对疗效采用客观的评价方法,所以疗效研究结果具有较强的可比性,结果更一致、更令人信服。

除了用客观的评估工具外,治疗者对疗效的主观评价和病人对治疗效果的自我评价也是必要的,因为有些心理功能是难以直接测量的。另一个问题是有些评估工具缺乏信度和效度;有些评估工具虽然有较高的信度,但对治疗性改变不敏感;有时观察到改变有统计学意义,但不一定有临床意义。这些问题有待今后解决和完善。

参考文献

1,BloomBL.PlannedShort-termPsychotherapy:AClinicalHandbook.Massachusetts:AllynandBacon,1992

2,GillilandBE,JamesRK

.TheoriesandStrategiesinCounselingandPsychotherapy.Massachusetts:AllynandBacon,1998

3,ChamblessDL,HollonSD.DefiningEmpiricallySupportedTherapies.JournalofConsultingandClinicalPsychology,1998,66(1):7-18

4,GoldfriedMR,GreenbergLS.MarmarC.Individualpsychotherapy:Processandoutcome.AnnualReviewofPsychology,1990,41:659-688

5,KazdinAE.Psychotherapyforchildrenandadolescents.AnnualReviewofPsychology,1990,41:21-54

第4篇:整治技术论文范文

【关键词】针灸;传统与现代;技术运用;最佳结合点

【中图分类号】R24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1)10-0462-021

前言

传统针灸技术是传统中医学针灸学部分当中最为重要、基础、精华的部分,也是中医学当中最实质的组成部分之一;相对而言,现代针灸技术则是在传承传统中医学针灸技术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化科学技术在声、光、电等方面的成就,进一步丰富与发展而形成的。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传统针灸技术与现代针灸技术在临床应用与科学研究当中的协同作用也在逐渐被加强。

2针灸方法的治疗范围

传统意义上的针灸治疗是以中国传统的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的,在进行治疗的时候是以“经络所通,主治所及”“有诸内者,必形诸外”等医学理论以及中国传统十二经脉、奇经八脉的循环,所以传统意义上的针灸能够在临床各个科室上得到广泛的应用。相比之下,现代针灸技术是以传统针灸技术为基础的,又融合了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成就,所以在临床治疗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由此可见,传统针灸与现代针灸具有几乎相同的治疗范围。

3针灸的治疗原理

传统的中医针灸治疗方法是以中医的基础等理论,如“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通则不痛,不通则痛”等理论和整体观念的为指导思想,并以此为依据来分析人机体的一些功能状态,并根据诊断所得出的一些结论来确定所得疾病,从而选择最合适的针灸穴位、手法和对人体的刺激量,从而达到调和阴阳、疏经通络的治疗目的。反观现代的针灸技术,其使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通过进行一系列的实验来表明针灸作用的实质是以物理或者化学作用,通过物质或能量的刺激作用,也就是通过机械能、电能、化学能、光能、热能等形式的能量为刺激手段,通过人体自身的直接作用和神经体液调节作用、神经反射作用和神经-内分泌――免疫作用等途径进行作用,以达到人体各部分处于协调状态的目的。

第5篇:整治技术论文范文

1 治疗短程化

经典精神分析治疗的过程是漫长的,已不适应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其实弗洛伊德最初的治疗案例疗程是非常简短的。如弗洛伊德曾以六个会期成功地治愈了乐队指挥BrunoWalter的慢性右臂痉挛;在荷兰Leyden镇旅游时,仅用4小时就一次性治愈了作曲家Gustav Mahler的强迫性神经症和严重的婚姻问题。行为治疗也有类似情况,开始疗程较短,以后逐渐延长。如Wilson(1981)发现纽约市行为治疗研究所的平均疗程为50个会期。

1963年,正值社区心理卫生运动发展之际,短程心理治疗运用而生,目的在于为众多的病人提供帮助,以满足社区心理卫生的需要,在实际应用中也发现短程治疗具有较好的效果。短程治疗作为一种系统的治疗方法是有计划性的,不是单纯的疗程缩短,而是有理论依据的,同时伴有治疗目标的改变。主

张短程治疗的临床家多数是心理动力定的,因多数行为治疗和认知治疗本身就是短程的,这对传统的精神分析治疗是一个大的挑战。在B.L.Bloom的《计划短程治疗手册》中就介绍了9种心理动力定向的短程治疗。

短程治疗的会期数差别很大,如Malan的简易心理治疗为20~40次,Davanloo的限时动力心理治疗为15~30次,Sifneos的短程焦虑诱导治疗为12~15次,但很少有人把超过20个会期的作为短程治疗,一般提倡会期数在10~20次以内,个别可达40次。Lazare等报告第一次交谈后脱治率>50%,因此也有人提出开放性一次性治疗。所谓“一次性”指想到病人看过不再来了,尽量利用这仅有的时机对病人施加影响;开放性是指病人可能再来,所以治疗者向病人表示,一次性治疗对病人帮助有限,欢迎再来。

虽然对短程治疗会期的看法不一致,但对短程治疗基本特征的看法是比较一致的,均认为短程治疗有五个基本特征:(1)及时干预;(2)治疗家的活动水平相对较高;(3)明确、有限的治疗目标;(4)清晰明确焦点的确认和保持;(5)与病人共同商定治疗时限。尽管不同学者对“焦点”一词的用法、治疗家活动的内函及商定时限的方法有差异,但都遵循这些基本特征。

2 理论和技术的整合化

早在本世纪三十年代,心理治疗整合的思想就开始萌芽,但直到80年代前,心理治疗整合只是少数人关心的事情。80年代起,心理治疗整合趋势发展迅速,一些严谨的学者从理论角度支持整合,在实践中被部分心理治疗家接受,方法学家赞成这是心理治疗研究的合法维度,并成立了专业组织--心理治疗整合研究学会(The Society for the Exploration of Psychotherapy Integration),有关心理治疗整合的论文和专著逐年增多。

心理治疗整合的主要焦点是行为治疗和心理分析治疗的整合,经多方尝试和努力,目前这两个阵营趋于联姻。行为治疗家把认知心理学的语言、理论、技术融合到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模式中,心理分析学家也接受了学习理论,环境因素的致病作用和行为主义学派的语言。认知行为治疗是心理治疗整合的典范,他们(Beck,Ellis,Meichembaum)既反对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模式,也不完全接受心理动力学的观点,特别注意人的思想和理念,认识到人的外在表现实际上是深层认知结构的反映。这种认知结构的形成与过去的经历有关,Safran和同事把这种认知结构区分按层次排列的外周结构和核心结构,其中核心结构类似于心理动力学模式中的基本动力学。他们用功能分析,领悟和理解解决一般的心理问题。在实践中,认知行为治疗家,通过辨论、教育、摆事实和实践检验等技术,产生矫正性情绪体验,而不探查病人内在生活的动力学。在理论整合方面,有人试图寻找一种综合的理论,用更熟悉和合理的概念来解释心理障碍的成因和心理治疗生效的机制,指导临床实践。也有人认为在整合的同时,要考虑和保留各种治疗的特殊性,无原则的杂合和拿来主义不利于心理治疗的发展。到目前为止,尚没有一种能包治百病的心理治疗方法,将来也不会有,不能强调共性,而沫杀特殊性。

另一个整合趋势是行为治疗家对人格障碍的关注,与早期行为治疗形成明显对比,早期行为治疗根本不承认人格结构,也无意处理人格障碍问题。现在他们认为人格健全与否关系到轴Ⅰ障碍治疗的成败,人格障碍本身也是需要干预的目标之一。在人格障碍治疗中,Linehan创建一种治疗方法--辨证行为治疗(dialectical behavior therapy),一方面通过分析,使来访者认识到自己对批评过于敏感,另一方面使他们学会更好应付方式。采用的技术包括接受、理解和认同,同时坚持要他们以更有效的方式应付生活事件。

整合虽然是一种发展趋势,但也存在一些隐患,在不了解各种治疗生效的特异因素之前,盲目地整合并不能提高治疗效果,正象年轻医生喜欢开大处方一样,因为对疾病的诊断没有把握,对药物的作用不甚了解。各种整合疗法的发展,随之而来是大量新名词涌现,使治疗家或研究者之间发生交流障碍,治疗方法也无法推广。Lief提出,心理治疗领域里更需要的是取消隔核,增进交流,而不是整合。这样可更深入地研究各种治疗生效的机制和特异成份,了解何种治疗对哪类疾病更有效,以便合理选用。

3 治疗方法标准化

从某种意义上说,心理治疗是一种艺术,而不是一种科学的治疗方法。同一学派的不同治疗者既使用同一种治疗方法治疗同一疾病,在实施的具体细节上却有很大差别,在不同学派之间,或用同一方法治疗不同疾病时的差别就更大。问题在于各种治疗方法缺乏标准化的操作程序,只有理论和技术的介绍,至于对某个病人,这些技术如何使用却有各人的理解。因此,各治疗方法的创建者用自己的方法治疗各种疾病,似乎都有效果,而别人用他的方法治疗病人则可能完全没效,似乎治疗效果来源治疗者本身,而不是治疗方法的效果。

针对上述情况,近年在治疗效果评价研究中有一种趋势--要求治疗方法标准化。在研究中选用的治疗方法必须详细操作指导手册,使参加研究的治疗者有章可循,尽可能减少个人经验对治疗效果的影响。对比较复杂的治疗方法,参加研究的治疗者尚须接受统一的技术培训和指导,以确保各治疗者真正掌握该项治疗技术。同样,对培训者而言,必须要有一套正式考查受培训者临床技能的标准。只有这样,不同研究的结果才具有可比性,研究结果才能被重复,研究发现对临床实践才有指导价值,这也是近年许多临床治疗家的共同呼声。现在有些国家对心理治疗研究项目资助,要求附详细操作手册或类似操作指导书,有些刊物也规定心理治疗研究论文在投稿时必须附治疗操作手册。

治疗方法标准化的另一优点是有利于培训年青的心理治疗者及促进治疗技术的推广应用。在心理治疗领域内,治疗者的培训和治疗技术的推广是一大难题,过去只能通过带学徒式的个别化传授,领悟力高的学徒可能会领悟技术的精髓,偏离正统不远。我国目前多数从事心理治疗的医师都是自学成才的,对引进的治疗技术是否达到真正掌握也只有他们自己知道,在向下一代传授时更是困难重重。这些问题将随着各种治疗技术的标准化而得到解决,但这只是一种趋势,是否能实现这一愿望尚待全体心理治疗家的共同努力。

4 疗效评价客观化

在心理治疗领域中,疗效评价的客观性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因各种心理治疗的目标不同,疗效的评价标准也不同。例如行为治疗的目标是消除症状或行为模式的改变,所以只要症状改善就认为治疗有效,而精神分析则认为症状改善是表面的,暂时的,不能认为治疗有效,只有从根本上改变病人的态度或人格的治疗才是有效的。正因为如此,所以在疗效评价研究出现一些矛盾的结果,在临床实践中也存在类似的问题。

近年来,在疗效评价中出现一种倾向:无论采用何种心理治疗方法,在评价治疗效果时必须采用多种客观的、可靠的、有效的评估工具,评价多方面功能的改变,包括外显的症状、情绪和行为,内在的认知模式、自我强度和人格特征,和总体的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这就是所谓“疗效评估的客观化”趋势。由于对疗效采用客观的评价方法,所以疗效研究结果具有较强的可比性,结果更一致、更令人信服。

除了用客观的评估工具外,治疗者对疗效的主观评价和病人对治疗效果的自我评价也是必要的,因为有些心理功能是难以直接测量的。另一个问题是有些评估工具缺乏信度和效度;有些评估工具虽然有较高的信度,但对治疗性改变不敏感;有时观察到改变有统计学意义,但不一定有临床意义。这些问题有待今后解决和完善。

参考文献

1,Bloom BL.Planned Short-term Psychotherapy: A Clinical Handbook.Massa chusetts:Allyn and Bacon,1992

2,Gilliland BE,James RK.Theories and Strategies in Counseling and Psychotherapy.Massachusetts:Allyn and Bacon,1998

3,Chambless DL,Hollon SD.Defining Empirically Supported Therapies.Journal of Consult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1998,66(1):7-18

4,Goldfried MR,Greenberg LS.Marmar C.Individual psychotherapy:Process and outcome.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1990,41:659-688

5,Kazdin AE.Psychotherapy for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Annual Review of Psychol ogy,1990,41:21-54

第6篇:整治技术论文范文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供了新的教学内容、环境和手段,为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了信息和技术支撑,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日益显示出它的优势地位。

(一)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结构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要采用“粉笔+黑板”的教学载体;由于黑板的版面有限,难以给学生提供明确、清晰的知识结构。从而影响了学生完整、系统地把握知识体系。如果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就可以利用其大容量存储、图形化交互界面等技术特点,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加快信息传递的速度,使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得到有效的扩大,进而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结构。同时,信息技术的应用也使课堂教学得以优化。

(二)有利于开展课外互动式教学,以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互动式教学法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学理念。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把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主动性、积极性都调动起来,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从而大大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但研究发现,以往的互动式教学只局限在课堂教学中,而课堂上的时间毕竟有限,有些问题在课堂上无法深入探讨。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则提供了在课堂外展开互动教学的工具和环境,为师生交流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和便捷的手段。教师可以利用网络、QQ等媒介,在课堂外与学生建立起互动的桥梁,与学生进一步探讨某些热点问题或思想问题,尤其是课堂上不宜讨论的敏感话题或学生的隐私问题。在网络环境中,学生们往往可以打消顾虑,敞开心扉,同教师倾心交流,寻求教师的帮助。这样,教师利用网络媒介在课堂外与学生建立起更为密切的互动关系,使互动式教学从课堂内延伸到课堂外,进而有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和心理动态,增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三)集趣味性、形象性和直观性为一体,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理解是巩固的前提,学生只有基于对课本知识的深刻理解,才能掌握和巩固所学知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材阐述的许多基本概念和原理,比较抽象,学生既难以直接观察,又无法实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用生动的语言和鲜明的形象,通过声、光、色、像有机结合起来的感性材料,可以将抽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具体化、直观化,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理性问题感性化,深奥问题通俗化,从而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提高学习兴趣和效率。由此可见,如果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相整合,有利于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创建既能发挥教师指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模式,从而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改革,促进创新人才的成长。

二、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新课程整合的途径

现代信息技术以其特殊的优势将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发挥重大作用。随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新课程的开设及教学体系的不断完善,如何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新课程的实效性,需要进一步探索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理论新课程有机整合的途径。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新型教育观,这是实现整合的前提信息时代的到来推动了传统的教育观念的变革,客观上要求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模式能够反映信息时代的新型教育观。这种教育观的主要内容是:教育任务的承担者不仅包括学校教育,同时包括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网络教育;教师的角色由原来处于中心地位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生地位由原来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学生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和学习的主体;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由原来教师讲解的演示工具转变为帮助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既作为感知的对象,又作为认知的手段;教学方法由向学生传授知识转变为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主体性、个性、创造性和实践能力。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善于改变传统教育观,树立新型教育观,培养新型人才,以适应信息时代对教育的要求。

(二)教师要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及思想政治理论新课程的教学内容,这是实现整合的基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引起了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既要有扎实的本学科的知识和理论功底、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心理,又要不断进行教改研究,学会熟练掌握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自觉地学习现代信息技术理论和方法,学习并掌握现代化教学媒体的使用和操作技能,学会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心理特点,选择和设计各种教学软件,使现代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整合达到最佳效果。同时,学校要为现代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整合的实践提供指导和支持,加强对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能力培养,如:组织电教中心、计算机网络中心等有关单位技术人员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进行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技能水平,从而使教师具有较高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这样才能在教学中灵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最终达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的。

(三)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的教学资源信息建设,这是实现整合的必备条件如果没有丰富且高质量的教学资源,就无法要求学生自主学习,无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更难以改变教师主宰课堂、学生被动接收知识的状态,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自然也就无法实现。而推进教学资源信息的建设,有助于教师及时洞察世界经济、政治、科技、文化、教育等领域的发展趋势,把握本学科的研究动态,并能从资源库中源源不断地汲取新的教学科研参考资料和信息,促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目前现有的网络资源中,涉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思想、动态、著作和信息都可以找到相关的站点或网页。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可以依托这些资源开展教学,将新知识、新信息充实到课堂教学内容中。同时,要求学生定期访问一些著名的网站,用这种课堂延伸的办法,让学生接触高水平的学者和理论文章,培养起学生的理论兴趣和学术修养,这对于激发学生主动发现、主动探索意识会起到其他的教学媒体或其他学习环境无法比拟的作用。

(四)结合各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是实现整合的关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体系是由若干门课程构成的,每门课程都有自己独特的教学内容和特点,即使是同一门课程,由于所面对的对象以及教学环境和条件不同,不可能采用完全相同的信息资源和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为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必须根据每门课的具体内容,灵活地选择现代信息技术,使信息技术服务于具体课程的学习任务,寻求课程内容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的最佳结合点。此外,现代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教学的整合要与学科课程体系的改革、学科课程的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的改革相结合,为学科课程适应信息化时代的调整提供平台。

第7篇:整治技术论文范文

[关键词]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 现代信息素养 创新人才

我国关于高校教师现代信息素养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对高校教师现代信息素养的内涵认识还不深入,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现代信息素养的论述更是少之又少。这就会导致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发展中,缺少合理的现代信息素养方面的发展目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就会产生困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学生更不能有效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去学习、管理、交流本课程内容等。因此,针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现代信息素养问题展开研究对于落实中央要求,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效果,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现代信息素养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必备素养

落实中央有关政策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具备现代信息素养。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科[2008]5号)也明确指出,要切实提高教学水平,重视发挥多媒体和网络等信息技术的重要作用,倡导在教学中使用新技术新手段,逐步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开发网络教育资源,形成网上网下教学互动、校内校外资源共享。中央的有关文件和指示为在新形势下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指明了方向,同时也表明,在教育信息化深入发展的今天,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若没有一定的现代信息素养是无法适应新形势要求的。

培养创新人才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具备现代信息素养。在当前条件下,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创新人才素质是一个多层次的综合体,而信息素养在创新人才整体素质中占据着重要位置,是现代人才在信息环境下获取、加工和利用知识信息必要的技能,是创新人才必备的基本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就要进行素质教育,特别是信息素养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只有具备一定的信息素质,才能主动适应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师角色的转变,进行教学创新,培养出适应信息化社会需要的创新人才。

积极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需具备现代信息素养。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日益成为高校师生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对其学习、工作、生活甚至思想观念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并正在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新阵地。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理应以积极的态度,主动构筑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这就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除了要具备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和高度的责任感,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还要有信息把握和信息处理方面的素质,对网络的建立与维护,网页的设计以及网上内容和更新,与大学生进行网络互动交流有一定的认识与了解,能够熟练使用网络、及时解决网络传播中出现的问题,努力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动形象。而做到这一切,没有一定的现代信息素养是无法做到的。

深化教学改革,提升教学效果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具备现代信息素质。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整合已成为发展趋势,这就要求教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不断改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让鲜活的东西融进思想政治学科课堂教学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质量。在新的教学环境下,师生关系发生了变化,教师将不再是传统课堂上的中心,而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成为学生学习的督促者、组织者。由此,教师将有更多的时间用于学生的个别指导,这有利于学生自我潜能的发掘,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而这同时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充实自己,从教材、学生、各种媒体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工作。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现代信息素养内涵探讨

关于信息素养,祝智庭教授主编的《信息教育展望》一书中对信息素养做出如下定义:信息素养是“人们对信息这一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重要性的认识,以及他们在信息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能力的综合素质,它包括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思维、信息手段、信息伦理道德等具体内容”,并且进一步提出,教师应具备的信息素养的4个不同层次:基本信息素养、学科信息素养、特殊信息素养、科研信息素养。

一般认为,信息素养是传统信息素养和现代信息素养的统一。传统信息素养是指运用单向灌输的视觉媒体、听觉媒体、视听觉媒体获取信息、检索信息、表达信息、交流信息、再生信息的素质和修养。现代信息素养是指运用双向互动的现代信息技术软硬件获取信息、检索信息、表达信息、交流信息、再生信息的素质和修养。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特点,笔者认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现代信息素养是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现代信息化环境中具备的包括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在内的综合素质。除了具备一般的信息道德和信息知识,它还包含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方面特有的信息意识,包含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特有的,有助于树立个体人生观、价值观的信息能力。它包括两个层次,教师基本现代信息素养、思想政治专业现代信息素养(包括专业教学、专业科研和专业发展)。

1.教师现代基本信息素养

教师现代基本信息素养,主要是指作为教师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从事教书、育人、科研所必须具备的基本信息素养。包括现代信息意识、现代信息知识、现代信息能力、现代信息伦理道德。

(1)现代信息意识

指个体具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信息的意识,对多媒体和网络中的信息具有敏感性,有主动获取信息的兴趣、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社会发展的愿望。

(2)现代信息知识

作为教师要了解网络基础知识,掌握网络信息的浏览,利用网络搜索需要的信息,会下载网络信息,能在思想政治相关网络平台开展教育活动。会搜集、整理、利用网络资源。例如思想政治理论教师应该了解相关专业网站,包括一些常用的教育网站、专题网站和资源网站。

(3)现代信息能力

教师要有获取、筛选、评价、管理和加工网络信息资源的能力,能使用信息工具获取与教学有关的信息资源,对所获取的网络信息资源进行筛选,要能对所筛选出的资源进行评价,然后将信息资源分类存储或对信息资源进行加工使之能直接用于教学或学习过程。

(4)现代信息伦理道德

指教师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活动中应当遵守相应道德规范,能够合情、合理、合法的利用信息,使信息产生合理的价值。

2.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业现代信息素养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业信息素养是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思想政治理论专业教学、科研、发展等方面必备的现代信息素养,主要包括一下几个方面:

(1)多媒体应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素养

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媒体教学最大的优势在于它能够直观、生动地展现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仅是说理性教育,更重要的是师生之间的思想和心灵的交流,而传统教学方式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直接沟通,知识的传播、行为的示范、情感的交流,其面对面的教学方式,具有不可抗拒的亲和力。所以,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灵活选用教学方式。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来说,主要应掌握如下知识与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思想政治教学整合的基本知识;掌握各种有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信息源并能有效检索;正确认识支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各种信息技术工具(如CAI课件开发工具、Internet工具等)并能有效运用;掌握有关思想政治专业软件的知识及技能。

(2)网络课程教学素养

在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今天,网络课程顺应了人们终身学习的发展需要,给人们随时获取知识提供了方便和更有力的支持。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当掌握信息网络操作的一般原理,学会利用网络搜索、整理、归纳、总结数据,传送文件和网络交互式教学,可利用电子邮件或QQ跟同行或学生进行交流,或制作的网站(页)自己的认识和观点。

(3)学科专业科研与发展信息素养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学会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自身科研、专业发展和终身学习,掌握常用的网络数据库。如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据库、超星数据库等,促进教学科研能力的提高。同时,能应用信息技术进行交流、合作,能应用信息技术开展研究并解决问题,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三、高校思想政治课理论课教师信息素养培养策略

笔者以为,培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现代信息素养可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

1.树立争夺思想阵地的危机意识

美国前副总统戈尔曾宣称:“我们将把民主和自由的大旗插到网络世界中去,让它在那里高高飘扬。”这是西方世界对我们在网络领域实施的和平演变。无数的历史事实证明,思想战线的阵地,马克思主义不去占领,非马克思主义或反马克思主义就必然会去占领。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树立争夺阵地的危机意识,积极抢占网上的马克思主义阵地。此外,还要有适应教育信息化要求,把现代信息技术引入课堂的意识,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继续巩固课堂阵地。

2.做好职前职后教育培训工作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推进,教育呈现出了前所未有活力和精神风貌。通过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进行教育技术集中培训,提高他们的现代信息技术水平,对改善教学,实现教学优化和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为适应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要求,应对职前和职后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进行信息素养的教育和培训,通过培训,让他们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应用的操作技能,以形成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整合的能力和进一步促进专业发展的能力。

3.加快信息环境建设

良好的信息环境,是提高教师信息素质必不可少的条件。必须不断改善高校的信息环境,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立足本职岗位提高信息素质创造条件。首先,鼓励教师在校园网上建立自己的主页和网站,并在网上开设教学成果展示专栏等,不断培养教师的信息意识,提高他们的信息能力。其次,丰富充实学校网站主页,吸引广大教师尽可能多登陆校园网查找信息资源。第三,不断完善校内图书馆资源库,添置各种教学光盘资料及电子资源数据库,建设适用的教育网站和信息资料库。第四,加快推进校园管理网络化,使其成为培养教师信息素质的有效手段。通过在日常生活中使用信息技术,增加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实践操作的机会,提高他们对信息技术重要性的认识,从而培养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

4.开展信息技术应用的教育教学活动

通过组织政治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开展各种信息技术应用的教育教学活动,不断强化提升其信息素养。如定期开展信息技术竞赛,鼓励激发教师学习、使用信息技术的兴趣;进行经验交流,可使各学科教师进行适当的信息资源、信息技术的使用情况以及遇到的问题等经验的交流,如遇解决不了的问题,则可以通过与信息技术专任教师的交流进行解决。此外,还可以组织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整合方面的公开课、优秀课等的评课活动,评课结果与评优晋升等方面挂钩,以此来刺激教师的学习动机,促进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郭长伟.高校政治课多媒体教学模式的引入与整合.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3).

[2]漆德宁.高校教师培养信息素养初探.民办教育研究,2009,(3).

[3]鲍艳.对教师专业信息素养的动态认识.教育技术导刊,2006,(4).

[4]吴香然.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内涵和评价标准研究.教学与管理,2009,(4).

[5]安妮-利尔.网络的未来.中信出版社,2002.

第8篇:整治技术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中学思想政治课在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受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课难以实现其真正教学效用。因而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农村政治教学实践之中显得尤其迫切,这将在教学方式、教学气氛、教学互动以及学生成果得到尊重几个方面带来显著的变化。

目前农村初中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效果不容乐观,初中生学习思想政治课,往往觉得抽象难懂,枯燥乏味,根据笔者这些年的教学以及对其它同类学校的观察,认为主要有以下三点原因:1、农村中学目前基本上还是沿袭传统的教学方式,几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教学方法,教学法单调、照本宣科,教师讲、学生听。教师与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越来越感到无益又无味。2、长期以来。教师滞于理论说教,不和国内外大事紧密联系,不重视理论与实际的联系,缺少身边大事的讨论,逐渐使学生感到厌烦,丧失对思想政治课学习的兴趣。3、考试题目设置不够合理。考试制度改革后,考题主要是考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考题的主要内容是来自于城市生活、城市建设、经济等一些方面,涉及农村生活方面的考题较少,因此对于我们这些农村中学的学生来说感到比较陌生,考试时只会做一些书上有的答案,这样自然而然的就降低了学习质量。

面对新课程改革的紧迫形势以及随之而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农村思想政治课如何做到与时俱进,优化教学内容和形式。增强教学的实效,这是每个农村政治教师必须思考和实践的新课题。笔者认为,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政治课教学进行有机整合,构架理论与实际的桥梁,把思想政治课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知识融于有情有趣的案例、事件或故事中,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思想政治课的积极性,提高政治教学的实效。如此,要想改变农村初中思想政治教学的现状,提升思想政治教学效果,使得农村思想政治教学能营造好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需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农村政治教学实践之中。为了更好了实现二者的结合,笔者认为需要几个方面的转变:

第一,必须更新现有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提升教学水平,改变照本宣章、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方式,彻底改变教学为考试服务这一传统的错误理念。前几年国家实施的农远工程中,很多农村中小学都安置了广播卫视,购置了电脑设置了多媒体教室并连上了因特网,为改善教学环境、使用计算机教学提供了条件,但由于大多数农村中学教师的传统教学观念根深蒂固,不会使用电脑不会上网更不会做课件,因而认为计算机教学无用,导致大量的多媒体教室闲置,电脑成为一种摆设。

第二,鼓励初中政治教师及时“充电”。不断扩大其知识面,开拓视野,更新知识结构,多和城市中学交流讨论,多参与教学研讨活动,积极主动引进城市教学新思想、新方式。庆幸的是,时至今天,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成本的降低,国家基础教育改革的大力推进,年轻教师的大量补充,在农村中小学大力开展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多媒体教学已成为可能,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已成为必然趋式。

第三,政治教师采用新的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利用现代技术构建新教学环境,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引导学生讨论国内外大事,并积极参与农村新出现的一系列问题的讨论。

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亦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我国许多大中城市已经开展多年了,但到目前为止,广大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仍然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存在种种片面甚至是错误的认识。所谓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信息化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充分的发挥出来,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由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转变为“主导一主体相结合”的教学结构…。这种教学实际上就是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教与学方式,与传统的农村政治教学有着迥然的区别,其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转贴于

一、教学方式大为改变

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创设虚拟现实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中去。因此政治老师利用信息技术创设一些真实的模拟环境,充分利用因特网去搜集一些丰富多彩的时政材料,将一些能反映理论问题的社会热点与教材知识结合起来,利用计算机技术将思想政治课内容设计的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内容集为一体,实现教学内容的直观化和形象化,激发和维持学生对政治学科的兴趣。

二、教学气氛得到改善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既是传授知识的过程,又是开启学生心灵思考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与善恶观的过程,利用一些有趣味性有意义的材料来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展现生活画面,让学生在生活中思考,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这样就可以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乃至创造性较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探究学习的学习兴趣。

三、优秀的课件得以展现

信息技术环境中,课件是教师与学生交流的一个重要窗口。课件制作的好坏,决定了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课件的内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低年级的学生保持精力集中的时间较短,但其机械记忆、形象思维却占较大优势,因而要侧重选用一些有声有色、形象生动的课件素材;高年级的学生注意力相对趋于稳定,逻辑思维、抽象思维和理解能力要高一些,可制作一些有利于启发和诱导思维的课件,以培养学生归纳与演绎、分析和综合的思维能力。

由上论述可知,鉴于思想政治课教育在中学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对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起关键性作用,因而一堂吸引人的思想政治课尤其显得重要。若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农村政治教学之中,一定会大大提高农村政治教学的效果。真正发挥其教学育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理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8.

[2]周梅,利用网络信息传媒技术优化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J].林区教学,2007(8-9):176-177.

第9篇:整治技术论文范文

在施工一线锻炼的几年中,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在大学期间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迅速转化为了业务能力。作为公司的技术和质量治理部门,在公司经理和公司总工程师的直接领导下,对技术治理一丝不苟,对工程质量从严控制。经过数年的努力,公司已建立了严格的治理体系,并且获得了国际承认的建筑施工企业的三大认证:质量治理体系(iso9001)认证、职业安全健康治理体系(oshms)认证、环境治理体系(iso14001)认证,是省第一家获得三个认证证书的建筑施工企业。五年来,在为公司的发展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的过程中,也使个人的专业技术能力得到了充实和提高。总之,五年来自己做了一些有益的工作,但也存在着很多有待提高的问题。

现对几年来的专业技术工作总结如下:

一、积极推广使用“四新”技术,营造建筑精品

年12月,我在一中第二教学楼工程项目部任技术负责人。工程质量是建筑施工企业的生命,而要想获得好的工程质量,就要求技术治理人员要具有创优良工程的先进意识,作为该工程的技术负责人,由我牵头,首先着手建立、健全项目部的有关技术、质量治理制度。按照项目工程施工方法,以我为首,将工程质量目标分解到各个专业技术岗位,在按照技术岗位的要求组织施工。先后建立了技术复核制度、工程质量检查制度、隐蔽验收制度以及质量通病控制措施和半成品保护措施等一系列有益于保证工程质量的治理制度。根据本工程大开间及混凝土浇筑量大的特点,模板支撑选用工具式快拆体系,配合使用覆塑竹胶合大模板,保证竹模板间隙不大于1mm;接缝高低差不大于1mm,表面平整度不大于2mm,顶棚可取消抹灰工序,既可以节省水泥用量,又可以彻底根除顶棚抹灰空裂的质量隐患,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内外墙瓷砖表面平整、洁净、色泽协调一致,接缝填嵌密实、平直、宽窄一致,颜色一致;屋面防水层细部均经过精心处理,做法一致、美观;门窗表面洁净,无划痕、碰伤,涂胶表面光滑、平整、厚度均匀,无气孔;楼梯踏步相邻两步宽度和高度差不超过10mm,齿角整洁,防滑条顺直。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设计施工图和国家规范、规程和通用图集的要求施工,并按照创精品工程细部做法要求精心完成每一个分项工程,实现了“创高标准优质工程”的质量目标。通过对该工程技术工作的直接参与和控制,使该工程的质量、进度和效益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一中第二教学楼工程荣获2000年度最佳优质工程(金牌奖)及2001年度省优质工程奖。

二、努力钻研专业技术业务,做好本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