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改革3篇

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改革3篇

(一)

一、当前高职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从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实践来看,之所以会出现用人单位反映的情况,是因为会计电算化课程目前依然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目标不太合理

当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对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目标仍然是停留在让学生熟练操作初级电算化考试指定的财务软件,最终能通过考试取得证书的层面上。在这样的指挥棒下,判断学生是否能掌握操作技能和判断教师的教学水平就是初级电算化考试的通过率。某些教师为了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重复练习操作,有的甚至是让学生反复观看模拟考试的视频来提高通过率。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遇到具体业务稍微有所变化就不知所措。

(二)“机械式输入”法培养

在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当中,教师利用投影仪和多媒体设备进行演示操作,详细地讲解,却没有将知识点与之相关学科的业务知识联系讲解,然后只是一味地让学生跟步骤模拟操作,相当于将步骤“输入”学生脑中,接着学生就根据提供的账套资料不假思索地按步骤“输入”到软件中进行核算,完全就是“机械式输入”培养。表面上学生看似能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实质是被动接受,离不开教师的演示,也离不开账套资料的步骤,更别提对软件的灵活运用,遇到新问题也不会主动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

(三)忽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因课时有限,教学上不可能让学生接触市面上所有类型的财务软件。虽然财务软件在很大程度上改革了手工账,只要会根据经济业务编制凭证,其他登账、对账、编制报表的工作均由财务软件进行,但是学生在工作中一遇到从未使用过的财务软件就束手无策。显然,在课堂教学上,尤其是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对新软件的自学能力尤为重要。目前很多高职院校都没有重视这一点,完全靠学生个人的悟性,所以导致很多学生上岗适应的时间很长。

二、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改革

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同仁对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进行了研究探讨,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提出了很多见解,这也为教学实践工作带来了新的方向和思路。从目前的讨论情况来看,大部分教学研究只是提出了大框架的思考方向,但对于教学细节方面却讨论得比较少。基于以上对目前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主要原因分析,纵观整个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过程,从细节的角度提出了几点看法。

(一)重新定位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与归宿点。当前很多高职院校对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目标的设置是越来越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但是大部分还是停留在“让学生熟练掌握会计电算化软件的操作并通过初级电算化考试”这一层次。显然,这样的目标是最低目标,并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教学目标应从用人需求角度出发,高职院校应培养学生不仅能熟练掌握一种财务软件的操作,有扎实的基础知识,综合运用各专业学科知识的能力,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其他类型的财务软件也能触类旁通,还具有一定的软件维护能力和自学能力。这样的教学目标,通过考证是最低要求,其他综合能力是目标,重点在于培养新软件的自学能力。这样的教学归宿点,既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也能满足学生自身的长远发展需要,为以后的继续学习和进修奠定基础。

(二)“双软件”进行教学与实训资料的相应配套

在课堂上不可能将市面上所有软件公司各种类型的财务软件都讲一遍,很多高职院校因资金问题或服务器设备问题,在教学上使用的软件是较低版本或试用版的,而且还肩负提高考证通过率的任务,这就使学生在学习中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建议实行“双软件”教学。所谓“双软件”指的是初级电算化考试所使用的财务软件作为首讲软件,第二个软件选择地域内企业使用较多或比较完善的财务软件进行教学。第一个软件采用的是教师引导为主的教学,学生能通过初级电算化考证是最低的要求。但要注意的是第二个软件教学时采用学生自学为主,教师引导为辅的形式。因为财务软件的设计原理都是相同的,只是界面设计和操作稍有不同,就相当于工作上遇到从未学过的新软件,学生可利用第一个软件所学到的操作技能去摸索新软件的操作。在这个过程,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软件自学能力,教师只是起到引导的作用,还要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自己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同时,教师要根据不同子系统的技能要求,创设各种实际情境、任务,增强实操的目的性。比如某企业在该月份从手工账转为使用电算化软件,怎样建账、录入初始资料?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变化,应该对软件作何操作调整?所以,第二个软件配套的实训资料也会与第一个软件的实训资料大有不同——要求更高、任务性更明确、实践性更强。与此同时,要配套相应的实训资料。很多高职院校的手工实训所使用的实操资料都是配备原始单据的,而电算化实训资料大部分还是以文字叙述的账套资料,很多教师也是认为,手工账已经接触了各种原始单据,电算化的实训就可以免了。结果,问题就出在这里。手工实训中,学生能根据银行对账单、银行存款、库存现金日记账等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在电算化的实训时,银行对账单、银行存款、库存现金日记账等信息是以文字叙述的形式出现在账套资料,几乎只要照着打字输入软件操作就行,而实际工作中却没有这样的文字描述,学生也不知道该如何操作软件读取数据,这就是实训资料没有靠拢实际工作而造成的困境。所以,为了使学生在学习中更能体验实际工作,第一个软件教学应配套具备原始单据的账套资料,也可以将手工实训的实操资料作为第一个软件的实训资料,这样也可以对比电算化和手工账不同。第二个软件配套的账套资料不仅仅要具备原始单据,更要有任务目标的情境。将每一个子系统的操作都转化成目标情境的操作,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主动去探求目标的解决办法。学生可以分小组,以团队合作共同完成第二个软件的实训任务,可以采取一些激励机制鼓励学生完成。在这个过程中还可以锻炼沟通交流能力,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只有这样,才使得学生的自学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提高,才能触类旁通,以不变应万变。

(三)教学方法的改进

会计电算化教学效果的好坏与教学方法密不可分。首先,在讲授软件操作技能的同时要注意联系理论的部分,甚至是其他课程的知识联系。要让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例如:关于固定资产子系统的初始资料录入,将企业所有固定资产进行分类,归入相应的部门,进行编号,怎样去分类编号,标准原则是什么?因为这是关系到计提折旧费,不同类型、不同部门的固定资产折旧费对应的会计科目不同,为了方便系统正确自动计提折旧费,必须正确归类、编码。像这样的操作尽管很简单,但与之相关联的是成本会计的知识,假如教师不联系该课程的知识点讲解,学生以后工作中遇到更换财务软件或者是软件升级需要重新录入固定资产的资料,就不知该如何去分类编码,也为以后折旧费的计提带来麻烦。其次,在关键操作步骤采用设错教学法。软件操作中有些步骤非常关键,有些是无法修改的,有些是修改步骤太麻烦,课堂讲解时已经一再强调,但往往到了实训操作还是会有学生记不住。采用设错教学法,操作出错而有目的性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一过程会加深印象,教学效果要比课堂上再三强调关键步骤要好得多。例如在讲解用友软件出纳签字的操作,故意漏讲“指定科目”的步骤而导致无法出纳签字,然后再解释原因,重新操作“指定科目”这一关键步骤。最后,鼓励学生自己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学生在自己上机操作软件时总会遇到各种问题,这也是工作中尝试新软件会遇到的问题。鼓励学生改变以往一碰到问题就“勤学好问”的习惯,尝试着摸索软件,或小组同学讨论,共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之间无法解决的问题由教师解决。这种方法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授人以渔,特别是在上文所讲的双软件教学中,学习第二种软件时,这种能力便体现得非常彻底。

(四)改革考核方式——以证代考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改变了传统的纸质考核方式,改为上机考试,主要还是考查操作技能,这就带来了几个难题。机房不能一次性容纳几百个会计专业的学生同时考试,如果分批考试,分几批就要出几份不同的试卷,考试后数据的存储上传也是麻烦,改卷时也要一套账一套账地导入软件检查。小部分学院采用无纸化电算化考试系统,考题题库随机抽取,自动评分,学生分批考试不成问题,但是软件所需资金较大,只是部分院校所采用。所以建议推行以证代考的考核方式。在期末考试之前能通过初级会计电算化考试取得证书的学生可以不用参加该课程的期末考试,学生的期末成绩主要是平时的实训成绩为主;而未通过的学生则参加期末上机考试,期末成绩是上机考试成绩和平时的实训成绩的综合评价。这种考核方式在某种程度上激励了学生尽快通过初级会计电算化,而且也大大减轻了期末教师出卷、改卷的压力。这几年来都是采用以证代考的方法进行考核,据统计,到学期期末,学生的初级会计电算化通过率都达到95%以上。

(五)教学反馈

教学反馈是指让学生反馈在学习软件操作的过程中都遇到过什么难题,原因是什么,是如何解决的。这并不是要学生长篇大论地写,是有目的地自我总结,在犯错的地方可加深印象,避免重蹈覆辙。同时,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教学效果。所以,每当开始一个新会计软件的教学,就布置让学生写教学反馈,上交时间是教学结束后。教学反馈的格式也有规定:问题——原因——解决方法。向学生布置教学反馈的时间最好是在软件刚开始学习的时候。采用教学反馈的方法在实践教学中也有试行。第一次是在结束软件教学时才布置学生写教学反馈,结果,很多学生说以前遇到的问题很多,写教学反馈的时候却回想不起来了,但是在学期末的实训课又再次犯错了。第二次是在刚开始讲新软件的时候,就布置了在软件学习结束后要写教学反馈,结果,很多学生边学边用笔记本把平时遇到的问题按照要求的格式都记录下来。经过调查了解,到了再次做实训的时候,大部分学生都反映同样问题很少再犯了。所以教学反馈还是颇见成效的。

作者:黄娉婷 单位:揭阳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

(二)

一、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些年来,各高职财会专业都把电算化教学视作一项重点教学内容来抓,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效。但由于各种主客观条件制约,致使高职财会专业电算化教学还存在一些需要尽快解决的问题。

1.课程安排不够合理。高职院校财会专业主要是为企业培养财会人才,而企业究竟需要什么样素质和水平的财会人才,对此,高职院校并没有掌握真实的情况,虽然有一些调研数据,但可信度不足。在这种情况下,高职财会专业设置相关课程的时候就难免闭门造车,或只是参照财经大学相关专业来确立课题教学内容,即使是通过实际调研按需设置的课程教学内容,由于缺乏动态调整机制,往往一定好几年都不变,这就难免脱离企业的实际需求,造成供需脱节现象。有些院校由于教学实施不足,在教学安排上只注重课堂理论说教,而一上机操作实习时间严重不足。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只能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学到一些基本原理和简单操作,根本谈不上系统掌握和熟练操作,达不到电算化教学的根本目标。在这种学时结构安排下,学生只能重点学会账务处理操作系统,而对报表处理、工资处理、应收应付系统、固定资产系统、原材料处理系统等内容,有时只能由代课老师根据需要来选学或简单了解一下,根本达不到掌握操作要领的目的。

2.教学内容更新不及时。当前,在国务院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统一指导下,以金桥、金卡、金网为核心的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日新月异的发展。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成熟,宽带网络的日趋成熟,政府采购、信息安全等制度的先后建立和完善,政企建设与运营、物资采购与投送、资金结算与支付等,主要依托网络系统,以信息流为主要载体,采用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电子货币等方式,为实现企事业单位财务建设信息化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然而,高职财会专业电算化教学内容却不能及时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趋势,导致学生毕业后的第一任职能力不足,直接影响了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率。

3.考核方式不够科学合理。对于基础理论学科而言,以书面为主的考试方式能够反映学生学习的基本情况,但对于应用学科来说,特别是对于会计电算化这门课程,就不宜采取书面考试方式。然而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这门课的考核方式还在以出卷的书面考试为主,这显然违背了这门课程教学特点。即便从上机考试方式来看,由于各种原因,也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比如,上机考试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系统运行故障的问题,造成考试数据的丢失;教师只能查看数据结果,而对于查看操作过程却不方便,导致对学生学习知识点的分析缺乏精确性判断。

二、改革完善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体系的思考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在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内,高职财会专业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应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1.优化课程设置。为了培养高职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务操作技能,会计电算化课程设置应遵循专业教育与职业资格教育、行业需求相结合的原则,满足企业信息化管理需要的原则,会计技能与实际会计工作零对接的原则,以就业为导向、以应用为主线的原则。针对会计电算化人才市场对会计人才所需的知识、能力及结构的判断与界定,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应该开设如下课程:

(1)基础技能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与会计实务。将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为电算化教学的先修课程,结合基础会计和会计实务,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环境下的记账、编制报表等相关知识,具备与岗位相适应的会计电算化基本技能。

(2)核心技能课程:财务软件应用技术与财务成本管理。财务软件应用技术是会计电算化教学的核心课程,在设置上可以选取相对成熟的软件公司研发的财务管理平台,与会计学和成本管理的相关知识有机结合,使学生在熟练掌握和运用财务软件进行账务处理的同时提高财务分析的能力。

(3)延展技能课程:财政、税收、审计学和计算机系统维护等。延展课程是在核心课程基础上增加的一些辅助性课程,属于选修范畴,各高职院校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适当的选择,更好的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理论体系。

2.完善教材建设。目前各高职院校所使用的会计电算化教材版本不一,其内容和难易程度不尽相同,直接导致学生在学习成果、技能水平等方面存在差异,为了保证教学质量,会计电算化教材应涵盖的基本内容有:

(1)理论知识:主要论述会计电算化产生的历史条件和发展的整个过程,介绍会计电算化的涵义、目标、任务和意义。

(2)实践操作:这是教材的重点和核心,可以以某一研发成熟的财务软件为例(如用友或金蝶),主要介绍财务软件的安装、会计信息的初始化设置、功能模块的分类、各模块的运行程序及系统管理等。此外,在实践操作的基础上,相应的介绍电算化环境下如何实施和完成会计的分析、监督、管理和协调职能。

(3)系统维护:重点介绍会计电算化系统维护的内涵、分类以及软件系统数据的备份和恢复技术。

(4)国内外对比:从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方向、教学方法、理论体系等方面介绍国外的先进经验,通过与我国会计电算化现状进行对比和研究,结合我国国情,探讨会计改革如何适应电算化发展,引导学生进行会计电算化创新。

(5)提升空间:包括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研发和操作,根据系统研发的原理、方法和步骤,运用所学参与实际案例的设计与编程,使会计电算化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提升。

3.加强师资队伍。师资建设是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中的软件因素,它的强与弱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因此应该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提升教学水平的主要途径,其方式多种多样:

(1)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一方面,可以接受财务软件公司推出的师资培训,经过正规的专业培训,提高实践技能,更新知识结构;另一方面,接受计算机网络相关知识的培训,熟练掌握多媒体技术及应用技能,保证会计电算化的教学质量。

(2)制定激励政策,鼓励教师积极参加会计师、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等资格考试,一旦获得证书,将与其工资待遇、职称评定相挂钩。这种激励方式不但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更重要的是为培养双师型教师奠定良好的基础。

(3)让教师走出去,到兄弟院校、企业或会计师事务所考察学习,取其所长,补己之短,将考察成果融入实际工作,如果经济条件允许,高职院校还可以为教师提供机会,走出国门,开阔眼界,学习国外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的先进理念和经验,提高自身的理论与实践水平,使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更具国际化特色,真正做到与国际接轨。

(4)扩大师资力量,将企业中掌握专业知识和有实践经验的管理人员请进来,聘为技能课兼职教师,定期为学生开展讲座,通过对企业真实案例的分析,增强学生对财务软件的认识,提高对财务软件的运用能力,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地弥补高职院校本身师资力量的不足。

4.深化实践教学。改革高职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模式是整个教学改革的关键,这种改革的目标就是要能够有效的解决会计专业教学与企业实际财务工作相脱节的现状,进一步提升学生进入职业岗位的任职能力。

(1)实务技能教学。大体分为验证教学、摸索教学和开放教学。根据理论教学和上机操作,使学生掌握模块功能,验证教材中给定的会计电算化处理步骤,获得感性认识,这就是验证教学;将课程内容和企业实际业务相结合,自行摸索设计账务处理方案,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即探索教学;学生不受教学内容的约束,自选研发项目,独立完成并运行设计方案,发挥创造力和创新力,即开放教学。

(2)校内实训。根据实务技能教学的要求,实现实务技能教学的目标,建立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实训室势在必行。综合实训是训练学生独立完成整个财务软件的账务处理、财务管理及分析,通过实践将会计知识融会贯通,体会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信息化管理中的现实意义。

(3)校外实训。采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方式,让学生用至少半年时间在企业顶岗实习,在真实的会计环境下感受财务工作流程和操作技能,比较校内、校外实训的异同。学生可以针对校内实训过程中遇到的疑难杂症,请教专业会计人员,从根本上消除知识盲区,在巩固课堂所学内容的同时,熟练职业技能,培养适应职业岗位的能力,为将来走向社会奠定基础。

三、结论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的会计电算化课程,需要紧跟社会信息化发展进程,不断进行改革完善和教学创新,尽快缩短院校教学与企业实际工作的差距,进一步有效提高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整体教学质量,不断推动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科的健康发展,为企业输出更多的高素质综合型会计人才。

作者:华唯 季华君 单位:江苏省如东中专财经部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经管学院

(三)

一、现行会计电算化课程存在的问题

1.1教材及软件建设问题。教材内容陈旧,由于计算机信息技术产业迅速发展,会计软件的发展迅速。主流技术已经由会计核算软件转向以网络为基础的ERP软件,而教材内容大多是三前年的技术,学院教学用的软件还是未升级的单机版本。学院除了对软件进行升级后,还应该对教材内容及时更新。

1.2实训教学与职业岗位没有对接。目前依然还有部分高职院校是以提供一套模拟实训资料,由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凭证录入、审核、签字、记账、结账、编制会计报表等会计核算过程。这一模式不适合会计电算化岗位分工的要求。在会计电算化实训中,学生在操作时一人担任多角色,如系统管理员、操作员、审核员、出纳员、会计主管等,不符合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学生对会计岗位分工没有真实体验。ERP软件需要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与人员的分工合作。如采购、销售、库存业务应分别由采购部、销售部、仓储部有关人员完成的。但是在实训中采购单、入库单、销货单、出库单等均由学生独立完成,不能体会到会计人员与其他部门人员的工作关系,实训教学与实际工作相脱离,学生毕业后不知会计从何做起。

二、课程改革的内容

2.1加强教材建设,改革教材内容。解决教材问题的重点在于改进教材内容。教材建设要走校际联合、校企联合的新路。高职院校要组织有经验的老师、企业专家共同开发教材。企业专家实际工作经验丰富,校企合作能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很好地结合起来。教师还要与会计软件公司密切联系,取得软件公司的大力支持。高职院校实训教材只有由学校、企业、软件开发商或销售商共同开发,将实际工作岗位、工作内容、工作过程编入实训教材中,才能让学生明白我在充当什么角色、在做什么、怎样做。

2.2校内实训场地的建设。会计电算化实训场地建设包括硬件和软件的建设,由于会计软件版本升级较快,软件开发的平台也在升级,不同版本的会计软件对计算机硬件和操作系统的要求有所不同,为了更好地满足教学需要,要配置会计软件相适应的硬件和系统软件。要设有专业机房,不能使用公共机房,以免软件冲突无法运行。专业机房要配置多媒体教学设备,以便老师演示。学院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应购置用友ERP网络版会计软件,配置一台大容量的服务器。正版会计软件可以解决教学演示版会计软件受三个月期限的限制,学生不会因软件质量问题无法进行操作。

2.3开展校企合作,走工学结合的办学新路。

2.3.1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高职院校的教育应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与企业合作是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最好途径,改革开放以后,由于企业改制,许多企业不再愿意接受学生实习,特别是会计专业,很难找到实习单位。因此,模拟实习就应运而生,虽然说模拟实习具有仿真性,但不能给学生一个真实的氛围,为了解决实习难的问题,我院集全院之力,利用各种关系与企业联系,目前会计专业与多家企业签订了实习协议。学生通过到企业实习,可以了解会计人员的工作职责,掌握会计核算程序,熟悉会计业务处理。

2.3.2选派专业教师深入企业实际,进行学科调研。特别是青年教师一定要有企业实际工作经历,学院要提供条件让青年老师到企业挂职或企业顶岗,提高教师的实际工作能力。教师要及时了解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中的应用情况,掌握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以便更好地组织教学;同时,教师可以利用调研中收集到的资料编写成案例,组织案例教学。

2.3.3定期聘请企业会计专家或已毕业的学生进行专题讲座,企业人员可以将社会信息传递给学生,告诉学生要学什么,企业需要什么人才。

2.3.4改革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随着CAI技术在教学领域的运用,导致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变革。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技术。在常规的课堂教学中引入图形、声音、动画、视频等多媒体技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融为一体。老师通过多媒体教学,对会计软件进行操作,可以使教学更直观、高效、准确,有利于改变传统的单调枯燥的语言叙述的教学方法。以实际会计工作设计情境教学,采用讲、演、做三者有机地结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有真实的体验实际工作。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为学生个性化学习提供了平台。由于课堂教学受时数的限制,课堂上没有解决的问题,可以通过网络学习得到解决。2007年我院会计电算化网络教学资源已上传校园网,学生可以随时登录,及时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还可以通过网络了解会计最新动态,丰富专业知识,网络教学不受时空限制,补了课堂教学内容的不足。

三、小结

总之,随着会计电算化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职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材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将进行全面改革,通过改革提高高职教育质量。

作者:刘陈艳 胡哓玲 单位:江西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