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科学技术对民主政治的效用分析

科学技术对民主政治的效用分析

一、科学精神孕育民主气质

科学探索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唯一途径,尽管受到现实条件的制约,科学求实性要求科学研究的成果必须公布于众,在接受实践检验的过程中实现科学探索的终极目标。这种求实的精神需要所有人的参与,大众可以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意见,体现了民主政治的平等、自由的精神。在求实精神的指导下,基于科学探索的结论,人们对客观世界认识的加深,人们对民主政治的实践深入,民主政治建设观念深入人心,推广进度得以加快。

二、科学技术提高民主化水平

科学技术提高民主化水平主要是通过提高公民智力水平、公民认知力和公民德行,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科学对于人类事物的影响主要通过两种途径。一种是改变生产工具,另一种是通过心灵教育。”本文中的科学技术范畴是非垄断性的科学技术,科学技术的发展本身是满足所有人类的需求为目的的。

(一)科学技术提高公民智力水平

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教育质量的提升。教育水平的提升促进了公民受教育程度,从而普遍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素养和业务技能,增强公民对民主政治价值理念的理解和信仰。随着教育程度的加深,越来越多的高级人才加入到民主政治建设的队伍中,甚至部分科学家投身其中,民主政治建设鼓励科学精英参与到政治中,他们可以运用自己的智慧与才能提高政治决策的科学性,从而推动民主化进程。

(二)科学技术提高公民认知力

科学研究的结果会帮助公民形成博识的认知力,科学实践过程中产生大量、丰富的信息,通过公共传播途径来提高公民的认知水平,比如科学对人类未知世界的探索,为人类揭开不解之谜的过程。如若没有科学研究,人类对复杂的现实世界的许多问题都会茫然无所知,更不用说对现实问题的解决与规避。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公民全面认识现实问题提供了可能。而这种对问题的认知力有利于提高公民在民主政治建设中的参与度与参与决策意见的科学性,从而推动民主化水平的提高。

(三)科学技术提高公民德行

约翰•杜威认为“:每个普通人都拥有的民主能力或民主潜力的,并且赋予这种能力以极高的重要性。”在杜威看来,民主的生命力不仅取决于民主的制度、法律的保障,而在更大程度上取决于民众有没有相应的民主气质或公民德性。过去的经历表明,民主社会并不会随着制度转型而自动形成。种族清洗、贫富悬殊、腐败成风、黑社会泛滥等等,这些事实都表明民众的民主气质和公民德性的重要性。民主的实现确实需要一定的条件,只有每一个公众能够自主、自觉的参与公众事务建设中,承担自己的公民德行,才能使民主政治建设得以实施。

三、科学技术提供民主政治发展的物质基础

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推动经济的发展,创造丰富的物质财富,为民主政治建设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和必要的设施装备。经济发展促进民主政治的建设。经调查显示,经济发展程度高的国家,民主化程度也高,相对贫穷的落后国家民主化建设几乎没有,即使存在民主政治的萌芽也会被当局冲淡。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低下,民众才会被统治者进行诸多束缚与压迫而浑然无所知,即使具有先进思想的人们进行反抗,也只会被镇压。

(一)科学技术提供民主政治建设的经济基础

科学技术的发展最终的目的以实现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物质生活资料的极大丰富。民主政治建设的进度在某种程度上依赖经济发展的程度,这是由于在经济发达的国度,国家财富增加的同时被用来提高国民福利的支出也会相应增加,从而增加国民对国家和政府政策的支持度和认同感,这是巩固国家政权的有效途径之一。美国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将人类社会的演进划分为三个图式:农业社会的第一次浪潮;工业社会的第二次浪潮;信息社会的第三次浪潮。他认为处于第一次浪潮中的农业社会很难同民主交上朋友。民主是伴随科技发展和工业化出现的,是第二次浪潮及其以后的事。正是由于有了工业化,才给我们带来了所谓的民主。在工业化浪潮的冲击下,才爆发了民主革命和导致广泛参与政治的改革。这个观点无疑是正确的,正式科学技术的不断革新与发展,才能为政治民主提供萌芽的物质土壤和发展的经济基础。

(二)科学技术扩大公众参与政治决策的途径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技术的应用开辟了公众参与政治决策的新途径,开创了政治民主建设的新纪元。网络平平台的搭建突破了原先民众通过纸质投票选举、游行示威等方式参与政治决策过程,网络平台的建立允许公众匿名以符号化身份来进行政治参与过程,从而进行信息的交流与传播。此外,互联网的发展实现了信息公开化,打破了信息传递的空间和时间限制,真正的可以做到足不出户而指点天下事。此外,由于互联网的传播特性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政治决策的透明度和民主化,公民可以真正地行使监督权,从而实现政治的民主化。此外,出于网络的便利性大大提升了公众参与政治决策的自觉性和自主性。科学技术扩大了公众参与政治决策的途径和方式,提高了公众参与民主政治建设的深度和广度,而增加科学技术对民主政治建设的效用。

(三)科学技术培养民主政治建设的社会文化土壤

科学作为整个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本质不仅仅在于其自身目的与实现手段或途经之间的关联,而且在于科学活动与特定社会中所有不同文化要素之间的结构参与性联结。民主政治建设与一定的社会条件相符合,社会经济的发展程度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民主政治建设的实现程度。因此,科学技术对民主政治建设的效用也表现在科学技术提供了民主政治建设所需的社会文化土壤。一些预设在某种文化与社会中,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是不言而喻的、无需讨论的因素,但在另一个文化与社会背景下却全然不存在。经济社会发达的国家,公众对民主的认识也就深刻,对民主政治建设的呼吁声也会越多。工业革命后,由于社会生产力的进步,社会不断地进行变革,社会体制也在得到不断地完善。英国君主立宪制改革等掀起了社会改革的潮流。

四、结束语

本文通过列举科学技术对民主政治的推动作用来说明在社会发展程度无差异的条件下,科学技术对民主政治的效用递增。通过分析效用问题,以期为我国正确对待科学技术的前提下,为开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提供参考。但是这种借鉴需要一个前提,就是民主政治建设需要因时因地制宜,在充分考虑国家发展现状的前提下,正确看待科学技术对民主政治建设的效用,但同时也不能过分夸大科学技术的作用,否则会导致国家民主政治建设走向极端。中国在构建民主政治的过程尊重客观实际,脚踏实地,稳步进行民主政治建设与改革。中国要走渐进改革之路,在大力发展教育的同时,要逐步培植民主所需的公民文化土壤,包括宪政精神、自由精神以及公民的参政意识等等。

作者:杜金格 单位:成都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