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初中生物教学探究(6篇)

初中生物教学探究(6篇)

第一篇:初中生物教学心理特征有效性探究

一、结合初中生的丰富情感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初中生物教师在开展教学时,需要给学生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使学生能够全心全意的学习。如何才能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是教师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初中生物教师要意识到初中生有非常丰富的情感,生物教师如果能够调动这种情感,便能引导学生积极的学习生物知识。以初中生物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我们周围的生物》这一课为例,如果教师仅仅从理论上引导学生了解要爱护生物,保护生物,学生就不能从情感上理解解爱护生物的重要性。有一名教师给学生看一组鸟拟人的图片,这是一种把鸟类绘制成Q版人物的图片,以中华秋沙鸭为例,该图片在左边放一张中华沙秋鸭的实物图,右边则是中华秋沙鸭的拟人图。该拟人图是一个脚蹬红色皮鞭、身着灰色网状衣、头发为黑色的健壮少年,这名少年手上拿着一把红色的刀,右手抓住一条正在哭泣的鱼,少年脸上现出兴奋的表情。学生看到这张拟人图,能立即了解到中华秋沙鸭的外型特征、习性性情、生活习惯等。学生面对着这种图,会从心理产生一种亲切感,他们会认为中华秋沙鸭和人类一样,都是有生命的生物,人类怎么能够为了一己的生存而伤害这些可爱的生命呢?于是学生便能明白学习生物的意义,并且愿意自主的爱护生物。初中生物教师在开展教学的时候,可结合初中生情感丰富的特点引导学生学习生物知识,这种教学方法能让学生迅速的进入学习的情境。

二、结合初中生的具象思维引导学生迅速理解知识

部分初中教师发现为学生讲解抽象的概念知识时,学生似乎对这些知识不感兴趣,他们经常把注意力放在别的事物上,这使生物教师的教学效率无法提高。生物教师要意识到初中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比较弱,他们的思维方式以形象思维的方式为主,为此,生物教师要应用由浅入深的教学方法,以形象的方法引导学生对生物知识产生兴趣,然后引导学生探索与之相关的生物知识。以生物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一课为例。有一名生物教师应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学习。该多媒体课件以声光效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动画展现这一课要学习的知识。学生看完动画片后,该多媒体软件会播放细胞液、细胞核等截图图片和相关的选择项,要求学生用鼠标点击正确的选择项。学生如果选择了正确的生物概念,它会给出一个称赞的大拇指,播放赞赏的掌声;如果学生选择了错误的生物概念,它会给出一个惋惜的表情和叹息的声音,并问学生是要学习这一概念知识,还是继续答题直至答完答后再集中学习。该多媒体教学软件应用直观的声光效果,感受到了动态知识的魅力;用直观的图片效果,让学生理解到抽象概念知识的意义;应用直观的激励效果,让学生得到鼓励……这种教学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生物教师在开展教学的时候,要适当的选择教学内容,用直观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这种教学方法能让学生迅速的理解生物的知识、迅速的感受到学习生物知识的乐趣。

三、结合初中生的好奇心理引导学生开展生活实践

部分生物教师在开展教学的时候,会用灌输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生物知识,这种教学方法让学生产生排斥的心理。学生觉得教师不尊重他们的想法,只顾完成他们自己的教学计划。生物教师要意识到,初中的学生正值青春时期,此时的初中生心理较为敏感、叛逆心强、情绪冲动。这也意味着初中生好奇心特别强。如果初中教师结合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自己发现生物问题、引导学生自主的探索生物问题,学生就会愿意自主的学习。以一名生物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植物的开花和结果》一课为例,有一名生物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人们都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这说明生物的基因有其传承性。假设现在有一株白月季、一株红月季。假设把两盆不同颜色的月季稼接起来,它会开出什么颜色的月季呢?假设给这两盆月季混合授粉,再栽培下一代的月季种子,那些月季种子会开出怎样的花朵呢?教师抛出的问题让学生产生好奇心,很多学生积极的开展实践。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对植物的根、茎、叶等相关的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比如以一名学生完成红白月季的稼接为例。这名学生发现,将红色的月季稼接到白色的月季上,白色的月季无法对红色月季的品种产生影响,稼接出来的花朵全部都是红色的月季。学生在稼接的过程中便理解到稼接这种生物技术的应用原理与意义。

四、总结

初中生物教师结合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自主的实践生物知识,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深入的理解理论知识,把生物理论知识与生物实践技术结合起来,使学生能自主的形成一套生物理论知识系统,提高生物知识的应用水平。

作者:吴兆勇 单位:江苏省盐城市葛武初级中学

第二篇:初中生物教学下的教学反思

一、教学反思的概念

反思教学顾名思义,是指教师在自己的教学实践完成以后,对这一过程进行思考和探究,对自己的教学活动、相关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以及产生的教学结果进行思考,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优势,这样可以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继续发挥教学中的优势,改变教学过程中的缺点和不足。一名优秀的教师离不开教学反思,教学反思充分体现了教师教学的主动性和创新性,反思的内容主要包括教学过程,课堂的整体教学环境以及如何进一步的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综合素养等。所以教学反思越来越成为广大教师应用到的教学方法,成为提高自身能力的重要途径。

二、教学反思的内容

1.反思教学是否达到了教学的目标。

新课标中规定教师要制定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这个教学目标可以是针对教学内容而言,让学生们掌握具有的知识和方法,也可以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而言,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高自身的能力。新课标下的教学目的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这样的教学目标具有更加广泛、灵活的特点。教师在初中生物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做好生物学科的教学,还要通过在初中生物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灵活的学习方法。当今世界是不断发展的世界,知识更新速度很快,我们就更应该注重对于学生思想价值和情感道德的培养。

2.反思教学是否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初中阶段的学生个性发展明显,具有鲜明地个性差异,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这种个体差异。一个成功的教育制度,一名成功的教育者是能够在学生个体差异不同的情况下,根据这种不同实现成功教学,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因材施教。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反思,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积极发表不同的观点和看法,注重对学生个体差异的教学。在教学情境的创建和教学方法的应用上都应该体现出对学生个体差异性的尊重,实行多层次、多方式、多角度的生物教。

3.反思教学是否实现了沟通和合作。

一个成功的教学过程是充分交流和沟通的过程,一个成功的教育学家,能够在教学的过程中与受教育者进行平等的沟通和合作,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没有积极有效的沟通就不是一个成功的教学,所以失去沟通和合作的教学是失败的教学。传统的教学课堂主要是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大大压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初中生物教师应该在教学反思中,实现与学生的充分交流和沟通,在平等的基础上实现师生的有效对话和交流,教师要消除传统师生不平等的地位观念,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与学生展开对话和交流。这样师生之间可以加深理解,减少存在的隔阂。

三、教学反思的运用

教师的教学反思是新课改的客观要求,反思可以使生物教学变的灵活,教学灵活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对知识理解的加深可以看透事物的本质,在了解事物本质的基础上就可以进行创新和发展。教学反思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帮助教师更好的开展教学任务,有利于学生学习生物,使教学方式变的更加灵活多样。教学反思是一个教师思考如何教学、让学生如何学习的过程。

1.用心体会,发现教学中的问题。

教师进行教学反思主要的目的是发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且对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思考,力求在日后的教学过程中避免这样问题的出现,所以说发现问题是教学反思首先注重的。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运用到的教学方法与学生接受程度之间的差异和距离,因为学生的个体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理解能力不同,有的学生可以完全消化,但是有的学生只是一知半解。我国很多的初中生物教学都是采用的大班教学模式,课堂学生人数较多,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能够适应大部分的学生,但是对于一些情况特殊的学生来说并不适用。面对那一部分“特殊”情况的学生,就需要教师应该用心体会他们出现差异的原因和表现,可以在保证整体学生的教学进度的同时,适当兼顾这一部分学生,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课堂表现、情景设置等教学过程,通过反思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师应该注重对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反思和研究,用心发现其中的问题,这样才能在根本上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

2.悉心沟通,尝试改进。

教师在教学反思过程中,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且快速找出存在问题的原因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师生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师生之间如果不进行充分的沟通和交流,即使发现存在的问题,也很难快速找出问题出现的根源,教师在初中生物的教学过程中,不知道学生的诉求和愿望,只是一味地进行教学,这样会压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利于生物教学的开展。例如在学习《人体的呼吸》这一小节时,教师完成了授课,但是学生对于呼吸的过程缺乏形象具体的认识,不理解呼吸作用产生的根源,而且相关的练习题相对于生物课本上的内容来说理解更加费力。这时就需要学生与教师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教师悉心听取学生的问题和建议,把握自己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实现教师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四、总结

总之,教学反思是初中生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增强自身教学能力的必由之路。教师在反思过程中,发现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就这些问题进行思考和研究,积极开展与学生们之间的交流和对话,明白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困难,改变自己的教学重点,更新教学理念。初中生物教学中加入教学反思可以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创造平等友爱的师生关系,实现新课改的教学目标和满足教学要求。

作者:张群 单位:江苏省响水县运河中学

第三篇:初中生物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第一,“小组合作学习”教学策略的实施使得所有学生通过参与小组活动而参与到了课堂中,因此可以普遍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使学生通过参与课堂活动而对教学内容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对生物学科有了更为深厚的兴趣。第二,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学习,在学习活动中,学生组成学习小组,通过互帮互助互补来学习知识,不仅改善了自己同其他组员的关系,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班级内学生的和睦共处。第三,合作学习是基于学生之间进行合作的学习活动,每一个学生都不是孤军作战,而是与他人一起完成,因此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与合作精神。

二、初中生物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了解了合作学习的几点重要性,我们需要在教学中更加关注小组合作学习,更有力地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策略。那么具体应该如何做呢?

1.合理分组,合理搭配组员

对于合作小组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其实不是合作,而是分组,是组建学习小组之前的分配组员工作。如果小组分组不科学,一个组内都是学困生,或者都是学优生,或者一个组内学生性格不合,经常发生口角,那么便是失败的分组,也就注定了是失败的合作学习。因此,教师在划分学习小组的时候,要科学合理地分组,要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如学习成绩、性格特征等)进行分组,确定每个组都有学习好的和学习一般的,都有男生有女生,有沉默的有活泼的,这样就可以保证在小组合作的时候学生是具有合作能力与组间竞争条件的。

2.注重课上合作指导

初中生物课堂中经常会有一些讨论活动或者是实验活动、比赛活动等,在布置合作任务之后,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及时、有效的引导,才能使合作学习保障实效性。例如,本人在学生进行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实验,组织小组讨论为什么要用黑色塑料袋装蔬菜时设计了如下几个问题:(1)小组内曾经出现了几种看法?(2)小组一致认同哪种看法?(3)评价自己对本小组讨论的贡献。通过这些问题,不仅促进学生间产生更多的交流与合作,而且也使学生逐步认识到自己错了不要羞于承认,而要善于从别人的意见中受到启发而产生新的见解。有的问题由于思考角度不同,观点不一致时可以先保留意见,或找机会与其他组的同学进行交流,或找老师寻求帮助。

3.开展课下合作

生物课不同于其他学科,因为其他学科可能在课下没有合作探究的任务,只需要学生课上合作完成即可,但是生物是一门变化莫测的学科,它具有实验性,很多实验是我们课上不方便做的,因此教师会将小组合作延伸到课外,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活动,利用课余的时间来学习更多、更深广的知识。那么在这个时间段,教师是否依然需要引导学生合作?答案是肯定的。例如,学习“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这一内容时,课堂上各小组完成整个探究方案的设计及实验,而对于实验现象的观察则需要课外一周时间观察。至于深入探究“光、土壤对种子萌发有没有影响?”则需要更长的时间。为了让各小组的合作富有成效,教师对小组合作的分工进行了指导,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学生们顺利地完成了学习任务,并对现状问题提出了许多合理化建议。

4.注重合作的评价与反思

合作学习越来越将教师解放出来,使学生居于学习的漩涡中,而教师则是冷眼旁边,仅做指导。其实,学生就是教学的中心,就应该是课堂的主人,合作形式的学生主体性凸显则印证了这一点。但是需要注意,教师的“放手”不是毫无原则的,也不是完全放手,因为合作是学生之间进行交流与共享的过程,学生心智尚不成熟,无法对合作学习负责,因此还需要教师在学生的小组合作之余进行总结与评价,同时也要总结小组合作中出现的问题,并带领学生反思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以免在下次的合作中依然出现类似的问题。

三、结语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注重学生主体性与合作性的合作学习教学策略越来越受到了各科教师的青睐。的确,小组合作学习十分适合基础教育阶段的任何一门学科,尤其是初中生物。但是我们需要注意,合作学习也不是万能的,不是无所不包、无往不利的,重要还在于我们的认识与运用。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更为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更为彻底地了解初中生物教材内容,根据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学习情况来合理地使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提高教学效率。

作者:罗莎 单位: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峨嵋中学

第四篇:信息技术与初中生物教学探讨

一、信息技术在初中生物教学当中的应用

(一)信息技术在生物教学当中的作用

信息技术作为一种辅助性的教育手段,应用于生物的课堂教学当中,对生物教学的开展进行有着重要的作用。首先,不再局限于传统教学当中的书本教学,而是利用计算机网络以及多媒体,以更加形象生动的方式将知识呈现出来。生物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学科,包含着丰富多彩的自然生物,这就需要让学生对生物知识有更直观的感受。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的应用,可以将抽象化的生物知识具象的表现出来。例如只有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的细胞、细菌、微生物等,仅从个人的实验观察,得不到相对准确的结论。第三,增加生物实验的教学效果。信息技术手段可以将微观抽象的生物现象具体化,可以对实验当中产生的现象进行准确而具体的分析,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加强了学生对于实验的理解,使生物实验在教学活动中更好地发挥作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学效果。因此,信息技术对初中生物教学活动的进行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的整合应用

由于信息技术在生物教学当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信息技术开始广泛应用在初中生物教学当中。在课堂教学当中,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来收集和下载与课堂教学相关的资料,作为生物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丰富了生物教学素材,有效地拓展了书本之外的生物知识。然后,在课堂教学当中,对信息技术手段合理地进行利用,突出体现生物教学内容,让学生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与理解,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提高了生物课堂教学的效果,将信息技术的作用最大程度的发挥出来。开展生物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积极的参与进来,利用网络、多媒体等信息技术手段进行相关生物知识的探究。教师布置相应的生物实践任务,并予以学生相应的指导,实践过程由学生自主进行。在进行传染病的研究时,围绕生物课本内容,合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资料的采集,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引起传染病的原因、传播途径以及有效地预防治疗办法。将信息技术融入到教学实践当中,使学生对于教学内容会有更深层次的理解,通过实践活动有效地拓展了生物知识,实现了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的有效整合,有利于初中生物教学的进行。

二、加强信息技术与初中生物教学的有效整合

将信息技术与初中生物教学进行有效地整合,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初中生物教学的高效进行,但仍然有特别值得注意的地方。首先,相互整合并不代表完全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生物教学,而是在生物教学中合理地进行利用信息技术。其目的是辅助生物教学的开展,而不是完全依赖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活动。对于可以直观感受到的生物现象,例如在进行植物的光合作用课程内容教学时,就可以在课堂实验以及课外实践当中,让学生自主地对植物光合作用现象进行观察,近距离体验,根据实验当中的实际需要,对于其中发生的微观现象,可以应用多媒体作为辅助教学进行补充。其次,在生物教学当中合理应用信息技术,结合当前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对生物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教师也需要加强专业素质,能够有效地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信息技术与初中生物教学的整合,不能一味的追求生物教学的进度,向学生传输更多的生物知识,往往会欲速则不达,使信息技术教学成为了一种传统教学工具,反而失去了信息技术教学应有的效果。教师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有效地进行教学引导,使学生加强自主学习,实现了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方法的有效整合。第三,信息技术并不是万能的,因此要加强信息技术与初中生物教学的整合,需要与初中生物教学的具体内容紧密联系在一起,围绕着教学内容,合理应用信息技术,对生物教学的每个环节进行串联,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述细胞分裂和血液流动等比较抽象性的内容时,就可以采用多媒体手段进行形象表达。而在介绍人体骨骼结构、器官构造的内容时,实体模型就能够形象地展现出来。另外,应用信息技术采集教学资料,需要进行必要的筛选,选择与教学内容符合的信息,以提高生物教学的有效性,实现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内容的有效整合。

三、结论

在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高速发展的今天,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应用,教育自然也不例外。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进行,初中教育改革也在不断深入。生物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学科,与科技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将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应用于初中生物教学当中,并进行有效地整合,极大地加快了初中生物教学和改革,对初中生物教学活动的展开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陈建钰 单位: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培才中学

第五篇:初中生物教学下的直观教学

一、直观教学能抓住学生好奇心理,有效地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来源于对事物的好奇,它是学生力求接触和认识某事物的意思倾向,是学习动机中最为活跃、最为积极的成分。就初中学生年龄特点来说,好奇这一心理表现得十分突出,是一种普遍的心理现象。教学中,要重视直观教学,让好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就能收到好效果。例如在讲授“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这一内容时,可以充分利用演示实验这一直观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仔细观察浸在盐水中的萝卜条软缩了,而泡在清水中的萝卜条更加硬挺了。这样直观教学就把用肉眼看不到的细胞吸水和失水的现象,通过萝卜条形状的变化直观的显现出来。又如讲授“原生动物”时,用“草履虫”的模型进行直观教学,让学生直接看到所显示的生物特点。由于它比真正的草履虫要大出几万倍,像倒转的草鞋底,它的纤毛、口沟,内部的大核、小核、收集管和伸缩炮等都显示得十分清楚,学生直观可感,觉得生物趣味无穷,学习兴趣大增。

二、直观教学能使抽象为具体,有效地调动学习的主动性

不满足于观察学习获得的感受,不断渴求亲身体验,是学生最直接的学习兴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主动参与,并产生热情。正因为直观教学,使得他们渴求知识的欲望更加强烈,从而主动地进行学习的积极性得以提高。例如讲授“叶的形态”时,把课前准备好的形态各异的实物叶片发给学生。学生通过观察,很快就接受和理解叶的形态知识,并能比较出各种叶序的区别,总结出叶的排列方式。讲“减数分裂”时,可以通过幻灯片进行直观教学,把“同源染色体”的交叉互换及染色体的动态变化演示给学生。这样的直观教学,学生在课堂里面就能深刻地理解生物学抽象的知识,觉得容易学,从而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

三、直观教学能化复杂为简单,强化学习的动力

对知识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直观教学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激发自觉学习的动力,并主动了解知识的其然及其所以然。在教学中,教师的动作、手势、形象语言等表述性的直观化(可能语言高洁,生动形象,语调的高低急缓、语速的快慢、停顿,再配之以简明的动作手势),都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增强学习动力。如讲授神经系统有关“神经元”的内容时,教师伸出整个手臂、掌心面向学生,五指张开,表示一个神经元。手指为短而分支多的树突,手臂为长而分枝少的轴突,手掌则为神经元的细胞体,再用粉笔在掌心上画一白点表示神经元的细胞核,这样直观而教,把复杂的内容简单化了,形象而生动,意趣盎然,学生的自觉意识不断增强,学习产生了动力。在讲“细胞的有丝分裂”时。通过语言的直观和形象教学,把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共同特点归纳成:“前期一变丝一现,核膜核仁看不见;中期形态最易辩,且有细丝两端牵;一分为二两极排,末期丝失膜仁现。”讲“菊科植物的特征”时,可以比拟成:“菊科植物有个头,颈部总苞像个瘤;花部互数手推手,结的果实像瘦猴。”这样直观教学,把复杂的内容简单化了,学生记忆得到强化、牢而不忘,兴趣大增,充满了想学习生物知识的动力。

四、直观教学能变枯燥为生动,培养学生学习的创造能力

学生学习,往往不满足于对知识简单的了解,而常常会产生一种创造的冲动,他们渴求将已知的知识与规律加以应用,创造出符合规律。生物知识,本来就有着比较枯燥的一面,抽象难以深刻理解、复杂难以区别清楚,如果不借助直观教学,学生的创造能力就难以培养。因此,在生物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直观教学,变枯燥的课堂为生动活泼的课堂,把枯燥的知识着上味与色,不断地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例如讲述“植物界的进化”时,通过《植物界的进化》录像片,直观而生动地把古往今来的地壳变化和不同地质年代地球上的植物,展现在学生眼前,激发学生探索创新的欲望。又如学习了“遗传基本规律”之后,可以让学生去观察自己的家庭成员的某些遗传性状(如有无耳垂、能否卷舌、是否色盲),要求他们在自己调查的基础上分析有关性状的遗传关系。这样把知识学习与观察生活及调查结合起来,直观而有趣,充满着探索性,不断地养成实践能力。多年的教学实践说明,生物教学中坚持使用各种直观教学手段,能创造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吸引学生学习注意力,调动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以正确的方式获得知识,形成技能。直观教学也能促进学生积极思维。

五、总结

总之,在生物教学中,只要我们紧扣教材,抓住重难点,因势利导,结合实际,恰当而灵活地使用直观教学,就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取得优异的成绩。

作者:李天超 单位:冷坑镇中心初级中学

第六篇:初中生物教学学生能力研究

一、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能力不只是用眼睛去看,如果只单纯地用眼睛看,获得的知识具有片而性,不但不能总览观察对象的全局,而且不利于生活、学习习惯的培养。因此,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至关重要。

1.综合全面的观察

指导学生“先整体,后局部”进行全方位的观察,平时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有意识地让学生掌握综合全而的观察方法,从而更好地掌握生物知识以及实验过程。例如:“植物根的生长”内容中观察植物根尖的结构,先用肉眼观察植物的根和根毛,掌握根尖的位置及形态,然后选用放大镜或显微镜观察根尖的结构,直观地认识根冠、伸长区、分生区、成熟区的位置和形态进而掌握各区的细胞结构特点学生在进行“局部”观察时要仔细地观察,发现其最本质的特点,并对各结构内容之间的差异性进行比较,从而更深刻地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再如,在组织学生观察根尖结构的实验中,让学生观察根毛的形态结构,同时向学生提问,根毛是成熟区表皮细胞向外凸起形成的,对于成熟区来说有什么作用?进而通过观察和思考了解到根毛能增大成熟区的吸收而积。

2.反复观察

无论是对书本知识的学习还是实验操作,反复多次的观察更能保证观察内容的准确性和客观性。反复观察不但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生物的方法,也能更深入地了解、掌握生物学知识。同时,由于生物是不断更新发展的,因此更应该根据不同时段生物的变化进行重复观察,进而更深刻地了解知识内容的本质。

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如今的课堂上,学生更多的是对书本知识的学习,缺少通过实践来验证、改进的过程。而知识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掌握、牢记,将在课堂上所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的实践才是生物学习的精髓所在。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尽量放手,让学生能够积极地动脑、亲手获取知识。在课堂上,教师要多设置情景、问题,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空间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亲身体验知识的获取和运用。例如,“观察小鱼尾鳍血液流动”实验中学生要亲手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通过观察血液在小鱼尾鳍流动的情况,思考血液在人体血管中的流动方向是否相同。在实验后,让学生将小鱼放生,进而教导学生要真爱生命、保护小动物。在课堂上,教师要尽量将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生物知识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同时还能感受到人和自然的密切联系和发展规律。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参与到知识的获取和应用当中,从而更深刻地理解知识,激发自己的潜能和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鼻腔内部结构时,结合生活实际设置问题“生活中用口呼吸和用鼻呼吸哪个卫生?为什么叩;在学习呼吸道结构时设置问题“为什么生活中不能随地吐痰叩这些问题都是与生活联系紧密的,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还能了解生活中的一些小常识。

三、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随着生物学课程标准的不断变革和提升,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成为当前教学中关注的核心问题。在初中阶段,应激发学生对生活现象和新生事物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去追求新知识、探讨新问题,从科学角度发现其本质并进行探究和解决。

1.开发创新潜能

教师应意识到,每一位学生身上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创新潜能。在课堂上要避免“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要针对全体学生,转变思路,采取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实验探究等多元化教学方式,加强学生个性培养,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升学生创新能力。

2.实施创新教学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知识基础和学习规律,实施创新教学,全而且有针对性地探索出有效的教学模式和途径。

(1)构建和谐、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在当今社会,学生学习负担越来越重,学习方法更多地侧重于死记硬背或是题海战术。而这种负担、压力会给学生带来内心的压抑、焦虑的情绪。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给予学生更多鼓励,深入学生的内心,了解学生的想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在课堂上,让学生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这样学生头脑才会清醒,思路才会清晰,学习效率也就更高。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信心。

在创新的教学模式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关键所在。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在乐中学,让学生愿意学。此外,教师要尽量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使学生对新知识产生渴望。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能从自己的兴趣选择中得到更快更好地提高和发展。例如:在学习植物细胞结构时,让学生亲自动手制取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标本,并运用显微镜观察实验结果,这样学生就会对实验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还能收获并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通过自身努力获取的知识不但牢固,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增强学习的主动性。有了信心和好奇心,学生会更加乐于思考、发现问题,并坚持不懈地去努力。

四、总结

总之,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核心,也是学生全而发展的途径。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和指导下,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加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增强实践动手能力将是每一位教师努力追求的目标。

作者:温佼儒 单位:山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 内蒙古包头市固阳县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