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分析(10篇)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分析(10篇)

第一篇:多媒体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摘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被广泛应用于小学课堂教学当中,成为被教师所青睐的新型教学工具。多媒体被运用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不仅能够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下学习,而且能有效提高课堂效率。然而,有时多媒体教学的成效并不能完全让人满意,因此,就如何利用多媒体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进行分析讨论。

关键词:多媒体;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教师向学生单方面的知识输出,教师单调的利用黑板和教材向学生教授知识,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单调枯燥,而且在老师耗时耗力的费心讲解下学生反馈的教学成效却往往不尽人意,而多媒体教学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现代的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也明确要求教师的教学应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利用信息技术改变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重视信息技术的运用,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实现“高效低耗”的课堂教学目标。

一、巧用多媒体,科学合理地与课堂结合来辅助教学

在众多教育工作者的不断开发与实践过程中,多媒体教学模式以其独特的优势获得教师们的青睐,现今已经被广泛运用于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当中。然而,在运用过程中如果不能科学、合理地运用,不但不能取得教师们所期待的良好效果,反而会弄巧成拙、适得其反。教师费时费力地教学,然而学生却只能吸收掌握其中一部分知识点,因此,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小学数学课堂的辅助教学时应注重科学、合理的使用。教师应该认识到事物都有两面性,多媒体教学虽然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但是,如果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仅仅依靠多媒体来进行知识的讲解与教授,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只是由传统的教师向学生的“满堂灌”模式变成了“新型的”多媒体向学生的“满堂灌”模式而已,学生的学习方式并没有实质上的改变,教学的成效与质量可想而知。若想利用多媒体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要求教师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应将多媒体与板书、教材进行恰当的融合,再加以运用其他教学方法进行辅助补充,筛选各种方法的优点进行合理的安排实施,使课堂内容充实丰满的同时也能让同学们在轻松、有趣的课堂氛围中快乐学习,又不会让内容充实、制作精良的多媒体课件喧宾夺主,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教学效率。另一方面,在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时还应该结合教学对象的特点,在制作课件时适当的进行调整和安排,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首先,小学数学学科的教学对象是年龄较小、理解能力有限、知识水平较低且好奇心十分旺盛的小学生,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就可以根据小学生的这些特点来安排设计课件内容,如在课件的内容叙述与题目问答方面采用小学生容易理解与接受的语言进行编排,或者在课件内加入动画、背景音乐等小学生喜欢的元素,这样可以将正处于活泼好动、好奇心与求知欲旺盛阶段的小学生吸引到小学数学的课堂学习中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热情,让学生专注于课堂学习,这样才有可能最大程度地将教师准备的教学内容在有限的40分钟课堂上让同学们充分吸收掌握,从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巧用多媒体,提高课堂效率

随着我国课程改革的推进,小学数学的教学要求也发生了许多变化,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课堂教学时培养并发散其逻辑思维,让学生不仅只是单纯地学会教师教授的数学知识,还要学会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所学习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作为学生在校学习知识的主要途径的课堂教学更要积极响应国家的政策号召,巧妙运用多媒体技术开拓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教学效率及有效性。多媒体教学的一大优势,就在于能够容纳丰富的知识内容,也能承载不同形式的知识的表现载体。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应积极尝试利用并开拓多媒体向学生传递知识的教学方式。利用多媒体对知识具有巨大容纳力的优势,教师可以在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在课件中加入丰富的习题与训练来有效扩增学生的知识储备,加深同学们在课堂上对于所学知识的理解,巩固所学的新知识,帮助同学加强记忆,同时也对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供了极大帮助。例如,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时,可以在教师教授新知识后利用多媒体课件中准备好的丰富的习题来对同学们进行更深层次的教学,让同学们在做练习题时对知识加强理解,纠正之前学生学习的错误,学生在进行大量的练习后对知识的运用也会有显著提高。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准备的课堂习题与训练内容应该有层次,有易有难,并且要随着教学内容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引导学生慢慢掌握知识内容,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利用多媒体能够承载不同的知识载体的优势,教师可以在多媒体课件的内容上增添动画、Flash、数学模型等帮助同学理解小学数学中难以理解的知识内容,强化学生抽象思维的训练,利用多媒体可以将抽象知识具象化的特点为学生排忧解难。

三、巧用多媒体改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在我国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通常是仅仅利用教材与黑板来进行教学,使得教学氛围单调枯燥,学生根据仅有的教学资源很难理解抽象、难懂的教学内容,教师教的精疲力竭,学生学得也是疲惫不堪,然而最终的教学成果却往往不尽人意。再者,数学其实是一门实用性强的学科,并且要求学生在学习与运用时要具有很强的逻辑性,然而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却使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运用脱离开来,让学生误以为数学在实际生活中没有应用的价值与机会,以致数学的运用,仅限于书面的数学问题解答,大大削减了数学的应用价值。在拥有现代丰富教学资源的条件下,教师可以巧妙地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同学们营造具有生活气息的教学氛围,改善枯燥单调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将数学的学习和应用与日常生活相联系,在吸引学生主动学习应用数学的同时增强数学的实用价值,也因为将数学的学习与生活中的种种日常活动联系在一起,让同学们对数学学习更容易接受,也更容易掌握与巩固。例如,当教师在讲授四则运算知识时教师可以在正式讲课前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日常生活中买东西的情境,让同学们注意观察顾客与老板结账时的过程,然后再随之引入四则运算的教学,在学生初步学习之后还可让同学们和同桌进行情景模拟,学生自己编排一段日常生活中购物的情境,一方作为营业员,一方作为顾客,在进行实际的结账实践时运用新学的运算知识进行结算,这样不仅能化解同学们认为数学运用远离生活的误解而,且能让同学在实际应用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感受数学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热情。

四、结语

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被现代课堂教学所青睐的教学手段,将其应用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学习数学营造了一种创新型的学习氛围,促进了教学模式的改革,在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方面确实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但也应注意到多媒体技术在应用到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一些问题,意识到技术只是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在实际应用中要坚持适度原则,与实际相结合,巧妙运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兴趣,提升课堂效率,促进小学数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二清.巧用多媒体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J].中华少年,2016,(28):147-148.

[2]黄文娟.谈如何运用多媒体来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才智,2015,(19):99.

作者:韩培峰 单位: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虎山镇中心小学

第二篇:如何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变得高效化

摘要: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的一种基本形式,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是学校教学的主要阵地,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都必须在课堂中完成。从而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是目前教育界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更是当下数学教育者面临的一个重大难题。作者将从几方面着手浅谈如何使小学数学高效化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课堂的生命线就在于其高效性,这也一直都是优秀教师们所要认真研究,积极探讨,并努力通过实践达到的目标。而素质教育的实施、课堂改革的进行、教学模式的变化等工作的展开,都是为了使数学课堂高效化。所谓的高效化教学就是学生在课堂之上所学到的知识数量和质量的水平高。伴随着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笔者有以下几点措施来浅谈数学课堂的高效化。

1重视课堂导入,创设良好情境

多年来的数学教学工作证明,一节数学课若没有开好头,对下面的讲课就会产生不利的影响,更会影响课堂的高效性。这种影响是较大的,直接的可能会导致学生感觉索然无味,难以进入预期的学习状态,或是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刚开始上课,学生的学习心理准备难免不充分,师生之间难免有一定的心理距离。这时,教师新颖别致高超的导课艺术必然会先入为主、先声夺人,对学生产生强烈的吸引力,使得学生欲罢不能、不得不听,整个教学气氛立即活跃了起来,教学也就容易进入最佳境界。可以说高超的导课进程为一堂课的成功奠定了基础。例如,在上《可能性》一节时这样设计:首先问学生:喜欢做游戏吗?然后把课前准备好的黄、白、红色纸球及摸球箱拿出。根据“我摸你猜”的形式,让学生猜老师摸得球是什么颜色的。通过形象的观察,学生自然对“一定”、“不可能”、“可能”三个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这样一来,让学生产生学习和探索的兴趣,调动他们的求知欲,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化。

2教学方式的灵活多变

现代教学观认为,知识的学习不再是唯一的目的,而是认识科学本质、训练思维能力、掌握学习方法的手段,强调的是“发现”知识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获取结论或获得结果。新课程标准也指出:学习的内容可以采取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因此要抛弃以往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改变方法策略。教师要尽可能使用多种教学方式和各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学生通过自己动脑、动手的活动和在合作、交流、探究等方式中学会学习、学会思考问题,获得终身受用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创造才能,从要抛弃以往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改变方法策略。多媒体、计算机等现代教学手段具有集文字、图片、图像、动态、声音等于一体的特点,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感官,将数学中的抽象概念、复杂的变化过程、形态各异的运动直接生动地表现出来,这些都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根据教学内容恰如其分地运用它,达到突破难点的效果。比如,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一课时,由于学生并没有树立空间概念,不能够准确地说出立体图形和平面展开图的联系,教师利用课件向学生充分展示了长方形的展开过程,并通过一些画面技巧使得学生在直观中准确地住处长方体的长、宽、高与每个面的长、宽之间的关系,轻松地完成了预设的目标。利用实物等直观教具进行教学。皮亚杰认为: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活动与思维之间的联系就不能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改变“教师演示、学生观看”的传统活动方式,多让学生利用小棒、圆片以及各种学具进行实际操作。毕竟在摆弄学具的过程之中,联系原有的知识和生活实际,学生的思路就会随之展开。而且在亲自获取的感性认识和直接经验的基础上,学生就能逐步展开探究,逐步地理解和掌握知识。例如在教学完用量角器量角画角知识后,教材中安排了这样一道练习题:将一个圆对折3次所形成的角的度数是多少?学生在解答这道题目时,就可以拿出一张圆形的纸动手折一折、量一量,在操作过程中完善知识体系。

3精心设计练习

在课堂教学中对课堂练习进行精心设计,做到目的性强、层次分明、突出重点、形式新颖,有利于学生在练习中轻轻松松地学习,使学生养成主动运用知识的习惯。所以,练习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仅是知识技能形成的活动方式,更是培养学生能力的手段。首先,练习的设计是要有趣味性的。练习的趣味性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产生浓厚的求知欲望。其次,基础练习也要扎实。每节新课后的基本练习题都是对课堂新知识的巩固,因此习题的设计应该紧紧围绕着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也要有适当的变式。再次,习题的设计还要有开放性。练习的开放性能够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更多参与的机会和成功的机会,能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的发展,使得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有效。此外,使得课堂高效化还有很多的办法,比如课堂设问的技巧、建立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等。总之,作为一名教师,新课程的实施者,我们在教学中要灵活运用,更应该联系实际,探索出一套具有自己鲜明特色的教学经验,使小学数学课堂变得高效化。

作者:肖发长 单位: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葛坳乡杨梅小学

第三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优化策略

摘要:小学数学是小学教育课程体系中的核心课程,对学生的发展而言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文章在分析了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意义的基础上,又提出了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策略: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强调数学的实用性,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对小学生进行合理地提问。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优化策略

小学数学是小学阶段重要的科目之一,对小学生未来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要想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成绩,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基于此,笔者就如何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进行了探究。

一、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意义

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就是要用更科学的方式来教育小学生,从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使小学生能够以快乐的心态学习相关知识。这样的课堂教学不但能够提高小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够促进小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另外,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出发,有利于促进师生之间的友谊。引导小学生认识数学的实用性,可使小学生将理论与实际有效地进行联系,从而促进其能力的全面发展。

二、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策略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策略之一。要想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高高在上,应该以与小学生平等的地位从事教学活动;要充分尊重小学生,让小学生感到教师既是他的导师,同时也是他的朋友。只有这样,才能改变小学生学习中的被动地位,使他们敢于暴露自己的错误,从而利于教师“对症下药”,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强调数学的实用性

学会应用才能达到学习的目的。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碰到与数学知识相关的问题,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举例,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使小学生能够养成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教师不能只让小学生一味地做题,只有让小学生把理论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当中,才能促进小学生知识的活学活用。例如,在学习重量单位时,教师可以拿棉花、鸡蛋、石头作对比,让这些形象生动的事物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重量单位这一概念,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学习效率。

(三)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

传统的教学模式过于强调教师的教,方法十分单一,严重忽略了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只有小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当中去,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可以采用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只有小学生融入到了创设的情景之中,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让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当中发现乐趣,在充满欢乐的氛围中学会数学知识,有利于小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例如,刚上一年级的小学生对于抽象的数字还不能很好地理解,在学习加减法运算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摆火柴来进行加减法的运算。这样通过小学生自己参与到课堂教学情境中去学习,便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数学知识。同时,也锻炼了小学生的动手能力。

(四)对小学生进行合理提问

提问可以让小学生集中注意力,也可以激发小学生的创造力。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运用提问这一方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小学生被提问时,会集中精力地去思考一个问题,从而加深对问题的理解。提问并不是盲目的,如果提问过多,会耽误教学的进程,如果提问过少,又达不到应有的效果,所以课堂提问一定要适量。当然,在提问的过程中,针对不同学生要区别对待。对于那些基础薄弱的小学生来说,教师要多提问一些简单的问题,如果他们能够回答上来,应及时进行表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对于那些理解能力较强的小学生,教师可以提问一些较难的问题,这样能够激发他们更大的潜力。例如,小学生在学习三角形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这样提问:“在生活中什么样的东西是三角形的?”小学生答:“三脚架等一些带有三个脚的物体。”教师:“为什么这些脚架要设计成三个脚呢?”此时,小学生低头思考,并互相开始讨论。通过思考和讨论脚架设计成三个脚的原因,可以让小学生对三角形的稳定性有初步的了解。

三、结语

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必须要做到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强调数学实用性、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对小学生进行合理的提问。只有优化课堂教学,掌握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策略,才能够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才能够更好地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董斐.我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旬刊,2016,32(3):184-186.

[2]梁玉玲.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14,11(7):136.

[3]连布泽仁.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及改进措施[J].西部素质教育,2016,2(10):116.

[4]赵云峰.浅谈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J].都市家教月刊,2016(8):87.

作者:蓝日阳 单位;广西南宁市北湖小学

第四篇:小学数学课堂练习的设计分析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时间”一课中,认读像4:45、10:50、8:55等“几时差几分”的时刻,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一次研训活动中,笔者连续听了两节“认识时间”的课堂教学,两位教师都针对学习难点设计了相应的练习,但是因为练习设计得不同,呈现的结果也完全不同。执教第一节课的教师设计了这样的练习教师让学生读一读、选一选。反馈的时候,教师说:“选择第一个钟面的举一个手指,选择第二个钟面的举两个手指。”学生几乎都举了一个手指。老师微笑着说:“你们的选择是正确的!那,你们是怎么看出来的呀?”这时,只有两位同学举着手,老师点了其中一位。“分针指着11,就是55分,时针走过8,所以是8:55。”学生指着第一个钟面说道。“说得真棒,掌声送给她!”老师高兴地说。教学进行得如此顺畅。第二节课的执教教师则遇到了很大的“麻烦”。她设计了这样一个练习(图2)。学生在完成习题的时候,笔者观察了第三大组的11位学生,发现第二行第一个钟面,有2名学生写的是“9:55”,1名学生是“10:11”,其余的8名学生都是“10:55”。反馈的时候,教师有意识地选择了“9:55”和“10:55”这两种答案让学生辨析。老师问:“这个钟面表示的时间有不同意见了,一位同学是‘9:55’,还有一位同学是‘10:55’,你同意哪个呀?”“10:55”学生几乎是异口同声的回答。“有没有不同意见?”老师追问道。这时候,竟然没有举起一只小手,第三大组写对的2名同学也安安静静地坐在那里。同样是“几时差几分”时刻的认读,为何结果大相径庭?是班级之间的差异吗?不是!第一位教师设计的练习掩盖了学生的错误。学生容易将“8:55”看成“9:55”,但是却不大会将“9:55”看成“8:55”,而是看成“10:55”。显然,图1中第二个钟面属于一眼就可以看出是不对的。而第二位老师遇到的“麻烦”,才真正暴露了学生真实的思维状态。那么,面对“几时差几分”的认读,我们该如何设计针对性的习题,帮助学生突破这个难点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设计练习。

一、前置练习,积累活动经验

挂钟虽然随处可见,但是,农村学生的家长没有有意识地去引导孩子看钟面、说时间。许多学生并不去关注家里的挂钟,也不会看钟面。在两堂课上都发现学生竟然弄错了时针和分针,也可以说明学生生活经验的匮乏。因此,我们可以将学生的学具钟提前一个月左右发给学生。鼓励学生每天拨一拨,并给他们布置长作业:“每天拨钟2~3次,每次让分针走完一圈,仔细观察时针是怎么变化的?”让学生在多次操作中体验:“分针在走,时针也在走,分针走得快,时针走得慢,分针走完一圈,时针正好走完一大格。”我们发现,二年级的学生对拨钟是有兴趣的,在课堂上,有的学生甚至会情不自禁地拿起钟面来玩,他们把钟面看成了玩具。因此,这样的前置练习,学生是喜欢的。有了一定的活动经验作支撑,学生在思考过程中,就能体会到时针和分针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

二、正反练习,形成钟面表象

在学习“几时几分”的时候,教师一般都会呈现一些钟面让学生写出对应的时间。在反馈的过程中,教师会问学生:“你是怎么看出来的?”让学生明确:读出一个时间应由时针、分针的位置共同来决定。在一次次的认读过程中,总结出认读的方法:“先看时针,时针走过几,就是几时多;再看分针,读出几分”。这对于学生正确认读时刻很有帮助。但是笔者认为,仅从直观的钟面到抽象的电子表是不够的,学生还需要经历从电子表想象钟面的过程,我们可以设计一个“正反交融”的练习(图3)。先呈现第一个钟面和下面的4:00,第2~4个钟面,教师通过ppt动态演示时针和分针的走动,从4:00走到4:05,再走到4:30、4:45,最后一起静态呈现四个钟面。让学生逐个读出钟面上的时刻,并追问:“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分针在走动的时候,时针也在走,从刚刚走过4到在4~5的中间,再到接近5。感受到相同之处是,2~4个钟面的时刻都是4时多,不到5时。这是经历从直观的钟面到抽象的电子表的过程。呈现第5个钟面的时候,不出现时针和分针,而是呈现电子表。教师可以问学生:“4:55的时候,分针指在哪里?时针呢?”反馈时,先交流分针指着几,这个学生没有困难,都能说出指着11。然后重点研究时针指着几?并让学生到大屏幕上来指一指时针的位置。如果学生指着4,就让学生静静地观察前面4个钟面时针的变化过程;如果学生指着5,就让学生看电子表上的时刻是4:55。在不断调整位置的过程中,感受“时针非常接近5,但是没有到5”。在反向练习中,可以让学生关注的焦点集中在时针上。设计这样的正反练习,可以让学生的思维在“直观的钟面”和“抽象的电子表”之间来回穿梭,在不断的转译过程中逐步丰富钟面的表象,从而正确认读接近整时的这些时刻。

三、对比练习,操作纠正错误

对比练习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将容易混淆的习题同时呈现,能够促使学生抓住联系,辨清差异。对前文提到的第一位教师设计的练习,我们可以稍加改进。将右边的钟面由9:55改为7:55。这两个钟面,哪个的时间是8:55?学生就容易混淆了。当多数学生认为第二个钟面的时间是8:55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钟面进行演示,从8:00开始,慢慢转动到8:05、8:10……8:50,最后到8:55,让学生仔细观察分针和时针的运动,感受分针向前走的时候,时针也在慢慢往前走。随着分针一分一分地往前走,时针已经走过了8,逐渐接近9,分针指着11的时候,时针几乎已经指着9,但还没有到9。最后,将分针转到12,问学生:“现在是几时?”让学生感到这时才到了9时,那么,刚才都是8时多。从而明白,第一个钟面所指的时间才是8:55。同样的道理,第二个钟面的时间应该是7:55.抓住学生的易错点设计练习进行对比,可以充分暴露学生的错误,然后通过观察、辩论、想象,最后在操作中让学生感受到8:55这个时刻的形成过程,明白了时针和分针的依存关系。真正理解和掌握认读“几时差几分”时刻的方法不仅需要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指导,也需要有足够的经验积累。因此,本课学习以后,我们仍需要在这些接近整时的时刻认读上花一些时间,从而真正提高学生准确认读这些时刻的能力。

作者:王逸卿 单位:浙江平湖市广陈中心小学

第五篇: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摘要】在信息化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网络游戏作为信息技术与信息文化的发展代表已然成为青少年娱乐方式之一,而这种娱乐方式同时也深刻影响着青少年的学习和认知方式。介于这种情况,教育专家们将计算机网络游戏元素引入到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让学生们在游戏的氛围中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在这种新型教育模式的引入下,游戏化教学模式应运而生。

【关键词】游戏化教学;小学数学;作用

计算机网络技术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迅猛发展,并得到广泛应用。网络游戏以其竞技性、情境性等诸多因素成为青少年主要娱乐方式之一。在网络游戏发展如火如荼时教育专家们也提出了游戏化教学的教学思想,即把吸引青少年的游戏元素引入到数学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们以游戏的方式学习。就此,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出现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

1.分析小学数学游戏化教学的学习特点和引入条件

1.1小学数学游戏化教学的学习特点

1.1.1感性材料支持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是小学数学学科知识学习中的一条普遍规律,由于数学学科具有严谨逻辑性和小学学生年龄小的特征,促使小学数学游戏化教学更加需要感性支持,所以,运用感性材料去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是小学数学游戏化课堂教学的明显特点。

1.1.2教师悉心指导教师悉心指导就是教师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维引导的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利用思维活动去实现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在这一过程中由于小学生受到自身思维空间的制约,在学习数学知识过程中常常出现思维过程不流畅的现象,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加以思维引导,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维连贯性。

1.1.3需要结合数学活动小学游戏化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利用学习方法将课本中的数学知识结构转换为自身的数学知识结构,而数学活动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结构的一种重要方法,这是新课改所提倡的教学理念,同时也是学生自身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对数学学习方式制约的条件。

1.2小学数学游戏化课堂教学的引入条件

1.2.1硬件条件游戏化教育是在线教育游戏在网络教室中的使用,在教学过程中应用计算机教育游戏。因此,将游戏化教学引入课堂教学第一基本条件就是学校要具备计算机硬件设施。随着中小学教育信息普及,为游戏化的教学方式的应用提供了有利条件。

1.2.2教师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游戏化教育在小学课堂教学应用过程中需要教师的悉心指导,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只有具有相关的技术能力才能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合理的学习指导并发挥其教学作用。

1.2.3政策支持在我国教育改革提倡实施素质教育已经多年,很多教师也尝试将游戏化教学模式引入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营造学习氛围。小学数学游戏化课堂教学的运用还需要政府和学校的政策支持,这样数学教师就能灵活的运用硬件设施进行数学游戏化课堂教学,将教学效果充分发挥出来。

2.小学数学游戏化教学在课堂中的作用

2.1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游戏化教学能引发学生高度的学习兴趣,游戏化教学具备竞争性激励机制,学生可以与其它游戏者进行比赛,共同合作克服游戏中的困难,在比赛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数学知识和学习趣味性,使学生的的学习动机处于较高的水平。

2.2能适应学生个体差异

学生的个体差异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每个学生都全面的获得发展是教学的重要目标。小学数学游戏化课堂教学通常是将教学任务从简单到复杂的游戏等级去进行设置,设置不同的游戏等级以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最终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要。这样不仅提高了每位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也让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不会对数学知识差生厌烦,各得其所。

2.3能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2.3.1情感交流情感和认知是人类精神世界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简单的认知学习对很多学生来讲不符合新课改全面发展学生的教学要求,因为它只涉及到学生的心智,而没有涉及到学生的学习情感,这种学习就是“颈部以上的发声学习”。学校要倡导有意义的学习,这种学习不仅是学生增长知识的过程,还应该是投入了感情的学习。

2.3.2美育美是人本能需要的可能性,从严格意义上来讲,人需要美就像人食物中的钙一样,有助于人的身体健康,每个健康的孩子几乎普片有对美的需要。游戏化数学教学涵盖了文字、声音、图像等诸多游戏元素,这些游戏元素与数学教学内容相结合就是游戏化教学的形式。声音带来听觉美感;图像带来视觉美感;图象与声音再加上具体的数学教学内容,引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遐想,引起心理上的共鸣。运用游戏化数学教学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最终形成技能与完美人格。

结语

随着新课改大范围的推进,游戏化教学模式将会被新的课程改革大趋势影响而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小学数学游戏化教学的学习特点和引入条件,指出小学数学游戏化在课堂教学中展现出的实际作用。

参考文献:

[1]冉荼.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实施游戏教学法的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08.

[2]徐红叶.游戏化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文理导航(下旬),2016,08:46.

[3]刘兰英.小学数学课堂师生对话的特征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2.

作者:庄艳玲

第六篇:小学数学课堂深度教学的资源设计

摘要:随着外在社会环境的变化、经济的大幅度增长,教育改革成为了一件势在必行的事情。本文主要就1:1课堂环境下深度教学的含义、对小学数学教学进行1:1深度教学资源设计的作用及设计等内容进行论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深度教学;资源设计

深度教学是教学改革的一种必然,将其应用到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是非常有必要的。而做好资源设计则是小学数学深度教学的基础,在这一过程中多元化的数学资源将被合理化整合,而后应用于教学中,进而提升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11:1课堂环境下深度教学的含义

所谓1:1课堂环境下深度教学就是在科技发展的前提下,来实现学生人手一台电脑的特定网络教学,构建一个更为科学的、现代化的教学体系,以实现教学信息化改革的目的。

2对小学数学教学进行1:1深度教学资源设计的作用

数学本身是一门逻辑性很强、比较抽象的学科,对于小学生而言学习、掌握相关知识具有一定的难度。与原有的教学方法相比,1:1深度教学能够在帮助学生回顾旧知识的基础上为新知识的教授进行铺垫。另一方面1:1深度教学设计为数学情境设计创造了有利条件,进而将有效的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起到扩展学生思维能力,巩固知识的作用。

3基于1:1课堂环境下的小学数学深度教学的资源设计

3.1创造情景提出问题

创造情景是1:1课堂环境下小学数学深度教学设计的第一步,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进入数学主体知识的探究中。例如,教师在讲解乘法计算时,可先通过提问的形式来对情景进行创造。问题一:小明姑姑结婚是不是要举行一个仪式呢?按习俗仪式后主人要为聚餐的客人发纪念品,纪念品的购买要根据客人的数量来确定。这么多的客人计算起来真的很困难,不过每桌会坐10位客人,那么如何通过乘法计算出参加结婚仪式的客人数量呢?

3.2以信息化工具辅助教学

创造情景后,再以信息化方法来辅助教学,以达到简化教学步骤,巩固教学训练的目的,进而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效果,综上所述,基于1:1课堂环境下的小学数学深度教学资源设计是教学改革的一种必然。同时这种教学方法拓宽了小学教学的思维广度、简化了教学步骤,于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优化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郑姝,陈玲,陈美玲.基于1:1课堂环境下的小学数学深度教学的资源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2013(3).

[2]宋时居.基于1∶1课堂环境下的小学数学深度教学的资源设计[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4).

[3]于霞.小学数学1∶1课堂环境下深度教学的资源设计[J].教育教学论坛,2016(5).

作者:于丽丽 单位: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上河湾中心小学

第七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建构

摘要:新课改是全国教育界共同实行的一项教学改革计划,目前,很多学校针对新课程改革的内容,不断加强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促进教学水平的提升,对教育界的整体发展来说,无疑是一个非常好的开始。小学教学也成为新课改中重点改革的对象,数学课堂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也在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了更高的构建高校的小学数学课堂,必须对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与改进,文章中对其进行了策略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教学创新;有效性

要想保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顺利构建,首先要对课堂教学方式进行创新,通过创设情境、开展相关活动、加强实践学习等教学措施,促进教学的有效性,而针对这些方面的策划与设计,要贴合实际教学需求,以适合教材内容、适合学生生活运用、在学生能力范围内实施可行性的教学创新,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实现动态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主动思考,同时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综合素质,保障教学有效性。

1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问题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力平台,通过课堂教学更好的掌握知识、理解知识、懂得运用知识,而并不是什么样的课堂都能满足学生学习质量的要求,因此,需要构建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还不够明显,主要是因为在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1教学方式单一

很多小学教师在针对教学方式上欠缺创新能力,也没有意识到创新的重要性,在教学方式上并没有明显的改变,认为采用同一种方法既简单又省事,还不需要花费更多精力与时间在教学方式上。因此,教学方式一直比较单一,多数采用的是强制性灌输方法,一根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就是整个课堂的教学工具,由教师负责对知识点的讲述,由学生负责听、记、背、写、读,这就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课程,反反复复,一如既往,没有新鲜感、没有吸引力,使得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进而主动性、积极性越来越消极。还有一些小学数学课堂上即便是活动比较多,也没有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是因为,所创设的活动与实际教学存在偏离主题现象,盲目的创设各种游戏,开展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虽然学生激起了兴奋度和积极参与度,但始终不切合教学实际目的,最终教学失去有效性。

1.2提问没有针对性

提问是激发学生想象能力、思考能力、分析能力等关键,很多教师在这一方面比较重视,课堂上不断提出各种问题,但是由于对所提出的问题没有针对性的研究,导致问题、答案与实际教学知识点存在不相符的情况,使得学生的考试成绩没有明显提升。还有的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提出的问题相对较少,学生在课堂上缺少探讨与思考的环节,智能根据教师的讲解简单的理解,并不能真正领会到知识的深层涵义。提问是教学中的一种有效方式,应该注意提问的针对性,并给出相应的思考与探讨时间。提问没有针对性,也就是代表着所提的问题对教学质量的提升毫无现实意义。

2如何构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2.1改变教学观念

传统的教学理念限制了教学方式的创新,使之枯燥、单一、乏味的教学方式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失去有效性。而改变教学观念则是构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只有将教学观念彻底转换,才能推动教师对教学方式的创新积极性,才能够正确理解创新教学的实际意义,才能够主动参与到教学方式创新中。教学观念的转变是将学生从非主体地位上安放在主体地位上,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形成以学生为主角的教学氛围。例如:在学习连加连减法时,教师提出15+23+10等于多少,将问题留给学生回答,可以以引导的方式,提示学生如何思考,比如:妈妈带我去超市买了十五元的青菜,23元的水果,还有10元的肉,问妈妈一共花了多少钱?学生就会结合实际生活进行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会想到妈妈是带“我”去买这些东西,首先就将自己的地位放在了前边,进而对妈妈花的钱数进行相加,这样既有生活贴近,又能突出自己的主体性学生会非常愿意思考,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

2.2创设教学有效情境

有意义的数学学习情境的创设对于课堂教学至关重要。在情境的创设中,如果在生活中可以十分自然地找到合适恰当的素材,而且引入情景能有效地增进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生活情景就是有价值的合适的贴切的。如果教学内容没有合适的生活素材。就不能为情景而情景,就没有必要为生活而生活,为童话而童话,直接从数学旧知引入也未尝不可。问题情境只要能使儿童产生认知的“不平衡”,引起他们的思维冲突,就能激起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就会使教学过程始终在动态平衡中前进,就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有效教学。“问题”可以来自数学系统外部,即现实生活;也可以来自数学知识内部,处理得当,同样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2.3组织有效教学活动

作为对课堂教学最直接的规划,是要考虑怎样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把计划付诸实施。教师要从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认识的一般规律出发,选择恰当的形式来组织和展开教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显然,“不能单纯依赖”并不表示完全不要,适度的模仿与记忆仍然是合理的,也是必需的。教师组织教学活动,有效性是大目标。无论采取何种方式,只要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有价值的有意义的。

2.4促进教学效果有效生成

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效果的生成有其特殊的要求与判断标准,必须是学生经过认真思考后的结果方能理解为生成。没有思考而生成的内容都应视为无效的泡沫。一个真诚关注学生发展的教师应会果断地调整教学任务,敏锐捕捉稍纵即逝的生成点,并加以放大。许多富有创造性的生成点是一闪而过的,一个时间差,就可能错失一次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的良机。当然,任何问题总要涉及一个度,无论情况如何,教师心中都要有一把尺子,权衡其间的利弊,在预设与生成之间寻找恰当的平衡。教学是一种教师价值引导和学生自主建构相统一的活动。一方面,教学蕴含着教师的主观意趣,这种主观意趣蕴含着教师的价值选择和价值预设;另一方面,学习者的精神世界是自主地、能动地生成、建构的。过分强调前者,教学就会成为强制灌输的活动;而过分强调后者,教学就会沦落为一种信马由缰的活动。这就是说,强调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不能忽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发挥的主导作用。

参考文献

[1]张金颂.体验教学情境,构建精彩课堂———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考试周刊,2014(31).

[2]李梅瑰.瞄准思维的碰撞点,构建高效数学课堂[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旬刊,2012(9).

[3]余少琼.优化课堂指导提升建构品质———浅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J].新课程:上,2015(16):70-71.

[4]古婷.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J].语数外学习:数学教育,2013(3).

作者:孙洪祥 单位:德惠市布海镇升阳中心校

第八篇:微视频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微视频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出现在了小学数学课堂中。基于此,文章从知识展示、教学场景模拟、教学过程展示、学习方式转变四个方面探讨了微视频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具体运用。

关键词:小学生;微视频;学习方式

随着移动通讯技术、信息技术等的飞速发展,教育资源在互联网上逐渐开放,实现了共享。学生对个性化学习的要求越来越高,而教学模式的改革也在进行中,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微视频已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本文分析了微视频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一、运用微视频展示知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在小学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能让学生在快乐中接受知识,特别是对于小学生,其学习兴趣是课堂学习的动力。因此,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重要。微视频可以把教学内容以“动画”的形式呈现,用清晰的画质、相匹配的音乐的渲染衬托,自然流畅的语言讲解,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入进课堂学习中。在教学中,利用微视频展现相关知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其学习积极性。例如,在教学小学数学新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线的认识”时,教师提前制作了“微视频”。首先出示“点”,然后引出“线”,再把“线”分成“直线”“射线”“线段”,各类线的色彩不同,学生很容易接受。微视频在课堂运用中的特点是可以直观、生动地展示相关知识,对小学生这一年龄段,其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投入到课堂学习中,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二、运用微视频模拟教学场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运用微视频可以增加学生的信息储备量,从多方位、多角度向学生提供观察材料,让学生边观察、边思考,使学生能对事物形成更加完整的印象,可集中认识事物的形态特征,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扩展。微视频可以把静态的事物变为动态的事物,而学生可以借助于动态的事物来打开思路,从而迅速地抓住问题的本质和问题的关键,正确地判断出结论,寻找出最合理、最科学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提升自身思维的敏捷性,增加信息量。在课堂教学中,微视频可以模拟需要学生想象的场景,直观地展现知识,使复杂问题简单化,从而让学生更容易接受相关的知识,并且这样学生不但不会觉得学习枯燥,而且能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学习效率得到了提高,也促进了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形成和思维的灵活性。

三、运用微视频展示知识点,突出课堂教学重点与难点

如果用“枯燥”的语言描述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学生往往难以理解,其学习兴趣很难被激发。为了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感知和理解,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此,教师可利用微视频的展现作用。微视频用动画的形式展示知识点,让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有利于学生理解,从而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例如,在讲解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体积与容积”时,笔者设计了苹果和梨哪一个大的问题?并指导学生通过量杯中水位的升高来判断。①取两个完全一样的量杯,在杯中倒入同样多的水。②将苹果和梨分别放在两个量杯中。两个杯子的水面发生了什么变化?实验步骤如下:首先运用微视频播放,将苹果和梨分别放入装水的两个量杯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两个杯子中的水位上升了,而且有梨的杯子中的水面上升多,有苹果的杯子中水面上升少,说明梨大,苹果小。运用微课技术展现实验的发生、形成和发展过程,化“静”为“动”,突出教学重点,解决了教学难点。

四、运用微视频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

传统教学方式中最大的问题是满堂灌的教学导致学生只会死记硬背,学习效率低下。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就要转变观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微视频的应用,让学生在观看中能主动动手,主动分析问题,勤于思考,这样才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微视频在课堂中的应用为学生创造了更广阔的空间,促使学生转变学习观念,变被动学习方式为主动学习方式,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和学习中,从而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提高了课堂效率。

五、结语

先进的微视频技术给小学数学课堂带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它让教师的观念得到转变,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习知识。所以,教师要在微视频技术方面努力钻研,不断探索,不断奋进,更加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和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切实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数学素质。

参考文献:

[1]范青.微视频教学资源的研发与应用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2.

[2]张田曦.微课应用及实践信息技术微课制作[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3(33):14.

[3]阮晓蕾.微课程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探索[J].新课程(中学),2013(4):28.

作者:马杰 单位: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育才小学

第九篇: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探讨

摘要: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教育开始进行不同程度的改革,对于小学教学来说,也同样在改革的计划当中,对于小学教学来说,如何实现高效化的教学成为改革的重点,在以往的小学教学中,由于孩子们的天性使然,好动活泼记忆力不集中,最终导致教学出现较大的困难,今天,在三个更新方面提出如何实现小学教学高效课堂。

关键词:三个更新;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一、更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对于小学生来说,孩子天性使然,小学生平均的年龄处在十岁左右,在小学课程中需要经过一至六年级的教育,教育的课程也是由易到难,教育模式这样的安排也是为了适应小学生的年龄,进而做出相应的变化,使小学生在即能承受课程安排下还能够对其进行学习,然而,对于目前我国的教育来说,一些题目和教学课程时有些超纲的,对于小学生来说,也是较难的,在这样的教育模式之下,一些学生就会出现厌烦心理或是恐惧心理,对于学习产生厌烦感和恐惧感,从而降低对学习的热衷度,为了解决这种问题,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更新现有的教学模式,对于一些超纲的题目或是不符合现阶段小学生承受范围的课程我们能删就删,尽量不要让学生去接触这一类课程,减少学生产生厌烦心理的概率,在课程中加入一些能够调动学生兴趣的课程安排,利用这样的方式来提高教学效率。对于教学模式来说,更新换代是实现小学数学高校课堂所必不可少的,在小学的高校课堂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就是教师在课堂智商言传身教,让学生进行学习,然而,这样的教学模式下,一方面,全部依靠教师能力进行授课;另一方面,则是全部由学生自我学习,一些学生在厌烦学习的前提下是无法进行正常学习的,所以必须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改变的方式可以结合当下我国学龄儿童的学习接受能力来安排相应的教学模式,将小学生分为三个过程,一至三年级学生为一个过程,四到五年级学生为一个过程,六年级单独为一个过程,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一至三年级学生主要学习内容就是加减乘除法的应用,对于数学教学安排来说较为简单,新的教学模式之下,可以考虑在教学方式上进行改变,利用现有的多媒体等方式加深学生的记忆,四至五年级学生在现有的教学模式之下通常学习较难一些加减混合计算,以及一些应用题,在新模式之下,我们可以考虑增加习题和练习题的练习种类,多种方式并存的教学模式,而六年级的学生在以往模式的数学学习中则是较之以前的基础上增加难度,我们可以考虑适当的降低难度,然后由简到难的增加学习的难易度,这样更易于被学生所接受,也能够使学生们更加的去适应学习这个过程。

二、更新师生地位,强化学生学习意识

对于现如今的教育来说,一些学校还是遵从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教学理念,在这种教学模式之下,教师言传身教,即教师讲什么学生学什么,最终导致学生跟随教师的课程而学习,这样做造成的后果就是学生有可能会出现一些不适应的情况发生,最终导致学习成绩难以提高等等状况,面对这样的情况,在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之下,要强化学生以自身为主体,以学生为主教学,其核心也是学生进行整体提升,即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的一个过程,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等等能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要让学生积极参与,以教师为辅以学生为主体,对于小学生来说,思维较慢,对于知识的接纳能力也较弱,所以,在任教的过程中,也需要考虑到这一问题,对学生的教学主要为引导,引导学生学习,在遇到一些难题时,多给学生一些思考时间,毕竟小学生的思维较慢,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不能着急,要养会学生一种自主学习的方式,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这样一方面,有助于学生今后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方式;另一方面,也能够促进小学生智力的发展,等等。

三、更新教材,使其更贴近生活,使教材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前文提到,现如今的小学教学中,一些题目和一些课程是超纲的,对于现阶段的小学生来说,一方面,是较为困难,甚至有的题目小学生根本不理解,教师在任教的过程中也无从讲起;另一方面,由于这些困难题目的作用下,使得小学生厌烦学习,等等。所以,为了改善这种问题,并且提升课堂教学的高效率,在新的教学模式之下,我们就需要对教材进行一个更新,在新教材的制定中,明确的考虑到小学生的身心承受能力,并且严格的制定好相应的年龄段,如一年级的小学生只是进行简单的教学,主要是一些语文基础和数学基础,如语文就是拼音的使用,数学就是会背一到一百,等等。到了二年级在逐步的加大难度,在制定新教材时,我们必须严格的考虑小学生的年龄段问题,并且与实际的应用相结合,即教材一定要贴切实际生活,利用这种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最好能够对社会和生活有一定的认知。对于实现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来说,重要的是如何实现高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为了实现高效学习,我们在更新教材时首先就需要考虑到如何让学生接受数学学习,在国内的教学中,数学教学始终是弱项,在《2013年河北省小学教学科目受欢迎程度的评比》中数学课程仅仅比英语课程高出百分之三。由此可见,小学生们对于数学的喜爱程度远远不能和其他科目相比,为了改变这种现象,我们在更新教材时,就需要考虑到学生是否能够接受的问题,对于小学数学课程来说,数学始终是一个让学生们认为枯燥乏味的一门课程,所以,在新教材中我们就需要融入一些学生们喜欢的内容。例如,小学生都喜爱动画片,像《喜羊羊与灰太狼》《熊出没》等,我们在教材中尽量融入这些内容,熊大有三个苹果,给了熊二一个,光头强又抢去一个,后来熊二又抢了回来还给了熊大。问:熊大还有几个苹果?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这样的教学内容就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以此类推,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我们也可以适当的加入学生们喜爱的内容,并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如五年级数学课程中,计算的难度相应地就会增加,我们就可以相应地增加练习的数量和内容。

四、结束语

在现如今的小学教学中,是所以教学当中最为重要也是最为困难的阶段,一个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是好是不好,都取决于幼年时期的基础是否打好。在小学阶段,孩子们天性好动、记忆力不集中,从而使教学无法正常展开,导致孩子们对学习产生厌烦心理,从而导致孩子在今后的学习中出现问题。所以,在小学教学的高校课堂中既不能让孩子对学习产生厌烦心理,又需要孩子打好本身的基础,这就促使了对如何实现小学高校课堂进行一次又一次的探究。

参考文献:

[1]张永.依托生本理念实施高效管理———浅谈郭思乐的“生本教育”与小学教学管理[J].小学教学参考,2011,(36):2.

[2]杨绍华.让评价成为高效课堂的杠杆———浅析如何做好“学为中心”的小学教学课堂评价[J].新课程,2015,(12):277.

[3]索娜.构建和谐高效道德课堂在小学教学中的影响[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12):216.

[4]王海洋.优化小学教学模式,构建思品高效课堂[J].新课程学习,2014,(04):33.

[5]董海影.趣味教学立足高效———浅谈小学教学的高效课堂[J].吉林教育,2014,(33):52.

作者:邢燕 单位:新疆伊宁市第十五小学

第十篇:融入生活情境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摘要】小学生的数学教学涉及到的概念多逻辑性强,数学课堂很容易给学生留下枯燥乏味的感受。教改的目的是改变灌愉式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引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课堂,克服应试教育的弱点,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的素质型教育,创设数学课堂的文化情境,是开展素质教育的手段,是探究教学新方法的尝试,把现代数字技术引入课堂,与小学数教进行适当组合,适时创设恰当的文化情境,用视频和课件演示提高数学教学的情趣,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生活情境;小学课堂;教学质量

俗语说兴趣是最好的引导老师,在小学教学实践中,能否培养起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是教学成功与否的标志。尤其在学习教学过程中,概念多逻辑性强,容易引起小学生的逆反。因此要注重挖掘数学知识的趣味性,在教学过程中融入生活情境,让学生体验数学的奥妙,培养学生们的数学思维习惯,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1.融入生活情境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1融入符合多数学生的生活情境。根据不同地区不同生活习俗以及具体生活习惯对学生安排和创设生活情境,带领学生融入生活情境不是个例,一般说是对整体而言,起码要符合大多数学生接受习惯,不能以偏概全偏离学生主体,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时是让所有同学都能够体验并有收获,不只是对特长生的体验。例如,在有少数民族和其他民族聚居的地方,学生有多民主组成,习惯不同,就要安排都能接受的生活情境。

1.2融入有教学意义的生活情境。引入生活情境要有明确的目的,引入与学习内容相符有助于理解课程的生活情境,不是为引入而引入,引入的前提和目的是为了教学,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加学生用数学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判断问题的实践能力。如果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只管引入生活情境将没有实际效果,和引入生活情境的初宗相违。比如在大中型城市的小学数学课堂上,要引入农业生产的生活情境,引起了小学生的浓厚兴趣,但因为绝大多数小学生对农村情境是陌生的,只感觉的新奇却不一定收到好的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反倒降低了教学效率。

1.3融入生活情境要掌握适度原则。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引入生活情境要掌握好引入的程度和深度,坚持适度原则,不是所有的知识点和理解瓶颈都能在生活中找到理论原型和理解通道,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要选择性地创设生活情境,借助生活情境让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以帮助小学生理解,提升兴致牢记知识点,生活情境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能力的道具,不是教学内容的主体,因此,数学教师再引入生活情境时要本着实事求是的教学态度,创设对理解教学内容有帮助的生活情境,不能偏离教学大纲的规定展开教学,根据课改的实际需要,秉着利于培养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提高自主思维习惯、增进探索兴趣的目的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引入课堂,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融入生活情境的教学目的

在数学教学实践中融入生活情境的目的是要更好地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用通过融入生活情境的方式和手段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使用数学解释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融入生活情境本身是手段不是目的。

2.1挖掘数学知识的趣味性。针对小学生的特点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小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对不明白的事情具有探究心理,教师要针对学生们的心理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信心和兴趣。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有趣的课堂情境,改善教育方式,对小学数学课堂和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整合,使之有利于学生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在小学生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改变传统观念,为学生创设可以提升学习兴趣的教学情境,营造激发学生探索热情的氛围,在实践中逐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2体验数学的神奇和奥妙。小学生对事物存有好奇心,引导和鼓励学生把自发的好奇心转变成对事物探索动力。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灵活运用生活题材的能力和方法,把有助于学生理解问题增进探索兴趣的生活情境引入数学课堂,注意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利用数学知识理解事物现象以及事物真伪在数量上的体现。在课堂上可以讲解诸多有趣的便于理解适宜小学生的数学趣味题,比如:井深八尺,在井底蜗牛白天往上爬三尺,夜间后退二尺,问蜗牛用几天时间爬到井口?多数小学生会回答八天,开始讨论后再得出正确答案就会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在数学教学中举一些学生熟悉的实例,并运用实物教具,让班级里的所有学生都计算出来得出结论,设计难度比较大的问题只有少数学生能够得出正确结论,反复调动学生的思维和兴趣,让小学生在思考中理解问题在兴趣中加深印象,数字的神奇和奥妙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增进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习惯。在教学实践中,教学的中心目的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掌握用数学的思想理解实物量的规定性的方法,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达到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在体验了数学在生活中的奥妙和无处不在,了解到数学在认识和理解事物的能力上的作用,知道学好数学在今后工作和生活中的重大意义,数学本身又极其有趣,学生自然会对数学产生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事物进行客观理性的思考需要有正确的数学思想,要找到解决各种问题的最佳方法离不开数学,数学思想是理解事物轻重缓急、理解和把握事物程度的灵魂。

结语

在小学生数学教学实践中,融入生活情境,增强数学教育的趣味性,利用灵活的课堂设计发挥以点带线、以线带面的作用,培养学生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是创设生活情境的目的,通过用数学解释生活中的诸多问题和数学本身的有趣规律吸引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提高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带动其他方面争取全盘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春红.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学生之友:小学版,2012(09).

[2]曾天凤,钟玉英.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08).

作者:潘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