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小学体育教学策略探讨(3篇)

小学体育教学策略探讨(3篇)

第一篇:感觉统合训练对小学体育教学的启示

摘要:针对我国目前小学生普遍的感觉失调的情况,可以通过对感觉失调的危害以及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通过资料数据显示,人在对外界事物的正确回答能力是由不同的感觉所刺激并且在大脑中形成多次的统合训练而联系成的。在我国小学生感觉失调原因分析,普遍都是由于外界对其刺激量缺失造成的,其表现为小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产生学习、心理、生活障碍等。而本文立足于感觉统合训练对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启示进行浅要的分析。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感觉统合训练;启示方法;分析探究

随着我国新一轮的教育改革发展,小学的体育教学主要是以“运动教学”为基本目的,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能力也是一直没有改变过,但是随着当今我国的生活环境的全新改变,也严重的出现了很多感觉神经得不到好的发展的学生,统一叫做“感觉统合失调症”。根据有关数据资料显示,在我国现代城市当中学生的得病率已经达到了15%~35%。尤其在小学阶段的学生更是明显的增加了感觉统合失调症的几率,通过有关的研究数据表明,体育活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学生的感觉统合失调症的得病几率。

一、感觉统合的含义概括

感觉统合(SensoryIntegration)简称SI,其概念含义也是由英国有名的生理学家谢林顿首次提出的。并在此的基础之上,经过相关的心理学家反复的研究分析,终于提出了感觉统合理论以及如何治疗感觉统合失调的方法。并指出在孩童的大脑中具有相当高的发展、塑造性,而认为人的心理活动并不是仅存在大脑中一个区域内单独完成的,而是通过不同的时间、空间对大脑当中各个区域中的信息进行解释、结合。而大脑只有达到灵活的转变,才能对事物的分析上产生正确的认知。通过大脑接受到所有的信息进行全部整合,并逐个对大脑进行感觉上的刺激,经由大脑反复的分析综合,能够使中枢神经形成有效的组合形式的过程就叫做感觉统合。感觉统合是青少儿童的大脑在收到外界信息的刺激,以此做出正确的应答,而儿童一旦对感觉统合的缺失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大脑、身体的协调性发展[1]。

二、小学生的感觉统合失调的主要原因分析

1、中枢神经系统受损或者产生紊乱现象

中枢神经是整个感觉统合当中的主要基础,意味着要想找到感觉统合失调的原因就要从最主要的中枢系统上分析。由于学生的感觉统合是由大脑中很多中枢神经相互合作完成的,因此,不同区域中的感觉神经和不同区域中的枢神经之间的是紧密相连的,学生在感觉外物的任意一条中枢神经受到损伤或者出现紊乱都会导致学生的感觉统合失调。另外,还有很多药物以及问题食物等都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学生的中枢系统紊乱,致使感觉统合的失调[2]。

2、大量的缺少对小学生感觉上的刺激训练

通过有关的数据研究成果来分析,人在产生感觉统合训练的时候是从胎儿在母亲的子宫里就已经逐渐开始了,但是由于胎儿在子宫内收到的刺激想对比较小,也就意味着,对感觉统合的刺激是要在出生之后才可以进行的。而当今这个逐渐现代化的城市已经很严重的“剥夺了”孩子的感觉刺激,从而在很大程度上致使小学生的感觉统合能力失调[3]。

三、感觉统合的失调对小学生的影响

1、对小学生的学习上产生了影响

主要的表现就是小学生学习成绩的低下,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而感觉统合失调的学生更是对学习产生困难,感觉统合失调下的学生在同比于正常学生在对学习的阅读、记忆、理解上都有着发展滞后的情况,缺乏思考的能力以及对学习的主动性。而感觉统合失调的小学生在行为学习上也有着一定的困难,主要表现在上课不注意集中、好动、调皮等,而感觉统合失调的学生较正常的学生更容易产生厌学的行为[4]。

2、对小学生的心理产生影响

学生在认知的过程是通过外界事物的信息来获取的,而对于感觉统合失调的儿童来说,由于不能很好的对外界事物信息进行统合,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学生产生出不正确的主观思想。虽然统合失调的学生在智力上都处于平均水平或者高于平均水平,但是由于受到了感觉统合失调的影响,导致其智力没有能够充分的发展,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致使学生的学习成绩较低。

四、感觉统合的训练队小学体育教学当中的启示分析

1、能够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

体育课相对于文化课来说,不同之处就是它是以种实际操作技能较强的学科,体育课的学习与文化课的学习不同之处也在于它并不是需要对知识的积累上,而是表现在身体素质以及体能等方面上。正是由于体育课的这个特殊的性质,决定了体育课是需要通过各种活动以及运动方法来进行教学的。而在日常的体育课教学当中,体育老师应当充分的把教学内容与感觉统合相关的训练想结合,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有一个良好的体制还能帮助学生改正感觉统合的失调。

2、可以增强学生的技能能力

总的来说,很多感觉统合的训练原本就是一种体育技能,但是由于感觉统合设计到理论知识很广,所以体育教师在进行感觉统合训练的过程中,一定要熟练的掌握其理论知识与技能,这样才能使小学生在体育课中真正的训练感觉统合性,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感觉统合失调。

3、组织“听海”类似的体育活动

听着海声,感受生命的运动,这种类似于“听海”的体育活动,它能有效的使学生开放自己的五官,并学会运用大脑进行思考问题,产生出试着动手去试一下的想法,让孩子可以在这样比较特殊的体育活动中真正的锻炼自我,很好的提高学生的感觉统合能力[5]。

五、结论

当今,社会环境的改变致使产生出越来越多感觉统合失调的学生,而在这种情况下,以对孩子身体的刺激为主要的手段,结合目前小学生的需要,可以在体育教学中开展不同的针对于感官刺激的教学活动,这样才能真正的锻炼了小学生的感觉统合观。

参考文献

[1]李淑萍.基于感觉统合训练理论的基础体育教学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3,02:105-108.

[2]毛雪娜,竺本杰.探析感觉统合训练对小学体育教学的启示[J].当代体育科技,2013,13:52+54.

[3]王喜霆.感觉统合训练作为小学体育课教学内容的可行性研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0,08:40-43.

[4]井丽.刍议小学低年级体育教学与感觉统合训练的融合实践[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1:241.

[5]李梦园,刘磊,米热古丽,李红.体育运动干预对羌族小学生感觉统合能力效果评价[J].中国学校卫生,2015,12:1868-1870.

作者:甘雨 单位:福建省漳州市东山县铜陵第四小学

第二篇:小学体育教学中“目标式教学”方法探讨

摘要:在全面践行素质教育要求的过程中,为了促使当代小学生实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健康成长,就要求要在进一步提高对体育学科教学重视程度的基础上,积极创新教学理念与方法。而借助"目标式教学"方法的运用,则能够为提高教学的质量并有效达成教学目标奠定基础。本文针对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实现目标式教学法的科学且合理运用进行了研究与探讨,并提出了一系列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目标式教学法;运用;对策;探讨

从小学体育教学的现状看,部分教师的教学理念与方法过于陈旧,在实际教学中以体育理论知识与技能的教授为教学出发点与归宿,在此过程中,学生兴趣缺乏且被动,教学质量与效率偏低。而基于素质教育的全面要求下,积极将目标式教学法运用于小学体育教学中,能够有效提高学科教学的目的性,为有针对性的落实教学方法并达成教学目标提供了保障,同时,从学生的需求特点出发,能够为激发学生的兴趣与主观积极性奠定基础,进而为落实素质教育的全面要求提供保障。

一、将“目标式教学”方法运用于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意义

在小学体育学科中,借助目标式教学方法的实施,与当前学科“课时目标”、“单元目标”以及“学段目标”等的设置特点不谋而合,进而为有效达成教学目标奠定了基础,因此,这就意味着将该方法运用于小学体育学科教学中具备着可行性。而在全面践行教改要求的过程中,借助这一教学方法的实施,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与主观积极性,明确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并在教师引导作用的充分发挥下,提升教学的针对性,为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提供了保障。同时,对于教师而言,还能够以灵活教学方法的运用来迎合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实际需求,为学生在自主探索以及合作学习中,营造良好师生关系与教学氛围,为提升该学科教学质量并落实教改的全面要求奠定基础。此外,在开展目标式教学方法的过程中,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综合能力素养能够得到有效提升,这就为实现素质教育的全面要求开辟了有效途径。

二、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科学践行“目标式教学”方法的有效对策

(一)实现教学目标的科学定位

对于小学体育学科而言,要求要在确保学生掌握体育理论教学知识的基础上,逐渐养成良好的锻炼意识,强化学生的身体素质,并促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运动能力,进而为保证小学生实现身心的健康成长、成才奠定基础。因此,对于该学科教师而言,在开展目标式教学法的过程中,要在科学设置教学目标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实际性格特点、身体素质以及兴趣爱好等,实现对教学目标的阶梯式设计,以此来逐步提升该学科教学的有效性。比如:针对性格内向、身体素质偏弱的学生,一般而言,对于体育学科缺乏参与的兴趣,为了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积极性,教师就需要结合实际教学内容来创新教学方法、手段等,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特点来强化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吸引力,为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奠定基础。例如:以“跳箱”这一教学内容为例,为吸引学生的兴趣并激发学生的主观积极性,教师可以在上课之初,借助多媒体来播放我国体操运动员在奥运会上的精彩表现,进而借助多媒体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以体操运动之美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并促使学生对体操运动能够有着初步的认知,为有效达成教学目标奠定基础。

(二)实现体育教学实践活动的系统化开展

教学实践作为体育教学的重点,在实施目标式教学方法的过程中,要求要明确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促使学生在掌握体育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在实践中具备相应的运动技能,进而在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以系统性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来实现教学目标。而从小学阶段学生身心发育的实际特点看,实践教学内容的设计要具备合理性,且要提升教学的趣味性,进而借助寓教于乐的方式来达成教学目标,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在实际践行中,教师可借助竞赛法、游戏法以及体验式方法等来激发学生参与到实践中的兴趣与积极性,并促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具备相应的运动技能,全面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比如:以“障碍跑”为例,本节实践教学课的目标在于促使学生了解何为障碍跑,并能够掌握相应的运动技巧,而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对于教师而言,则可以游戏教学法来开展系统性的实践活动,以小组为单位来开展“鸡毛信”这一比赛,提前设置好障碍跑的路线以及障碍物,并明确具体游戏规则,促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到游戏中,进而以寓学于乐的方式来提高实践教学的有效性,并为高效达成教学目标提供保障。

(三)建立科学的评价模式

基于目标式教学法下,需要针对是否有效达成教学目标落实科学评价,在此过程中,就要求教师要搭建科学的教学评价模式,进而实现对教学效果的明确,为及时明确问题并落实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奠定基础,以此来赋予目标式教学法以活力,为充分发挥出这一教学法的应用价值并切实服务于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升奠定基础。在实际践行中,教师可借助观察以及测试等多种方式,从多维度来实现对学生能力素质的全方位评价,并结合学生所表现出的共性化问题等,及时采取完善措施,为提高教学有效性并实现教学目标提供保障。比如:以“往返跑”实践训练为评价内容,教师要在训练中引导学生把握住动作要点,并借助测试的开展来实现对学生的考察,通过对学生测试成绩的分析来明确教学中所存在的不足。

三、结语

综上,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借助“目标式教学”方法的实施,迎合了小学体育教学目标之需,并为提高该学科教学的有效性、落实素质教育的全面要求提供了保障。在实际践行中,则要求该学科教师要在科学定位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实现体育教学实践训练活动的系统化组织与开展,并建立完善的教学评价模式,以此来充分发挥出目标式教学方法的运用价值,在有效达成教学目标的基础上,促使小学生实现全面成长。

参考文献:

[1]汤薇.小学体育教学中“目标式教学”方法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4,(07).

[2]商邦珍.对小学体育教学中“目标式教学”方法的研究探讨[J].科学中国人,2016,(03).

[3]张林峰.小学体育教学中“目标式教学”方法研究[J].新课程(上),2016,(07).

作者:孔艳 单位:山东省泗水县杨柳镇东琴柏小学

第三篇:小学体育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信息时代,教师在教学策略方面有新的突破与创新,而信息技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遇,它不仅为学习者和教学者提供了各种可供选择的资源,还将带来教学的大变革。因此,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也已经迫在眉睫。我校体育组这几年在这一领域中做了一些探索和研究,侯晓梅、陆薇和朱琦等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大胆使用信息技术,积累了一些有效经验。

一、利用信息技术调动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

体育教学应该将激发和保持学生运动兴趣放在首位。学生有了运动的兴趣,他们才会经常参与体育锻炼,才能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树立终身体育意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机有赖于外界事物的新颖性、独特性来引发。在体育教学中,多媒体作为教学信息的载体和传输信息的工具和手段,通过信息技术与体育教学内容的整合来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它不仅可以用来传递教学内容,还可以改变传统的学练方式,调节课堂练习气氛,有利于学生观察模仿具体动作,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众所周知,武术教学对于小学生来说比较枯燥单调,教学手段无非是图解、教师示范、反复演练这些比较传统的教学方法。如果在武术教学中只是一味地让学生重复枯燥的练习动作,只会降低他们的学习热情,并使他们产生厌学态度。那么,如何在课堂的起始就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呢?我们可以将传统教学方法与信息技术手段结合起来使用。电子书包是我校研究的一个重点课题,我校教.师侯晓梅积极尝试将电子书包引入体育课堂,借助电子书包中的暂停、慢放、回放和拍摄等功能,将武术教学内容制作成充满趣味的教学短片,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以《少年拳第一套》为例,在教学伊始,侯老师并没有马上介绍上课内容,而是精心设计了这样一个短视频,里面融合了武术的很多种类,并且配上了一些与武德相关的文字,如修身、正义、助人等。学生瞬间就被视频中的内容吸引住了,从他们专注的眼神中,可以看出他们学习武术的兴趣与热情被点燃了。学生们在看完短视频后产生了练习的欲望,想做动作,想试试自己的模仿能力,运动的积极性很快被调动起来。课前引入部分的视频导入,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使学生在文字的介绍中,领略了武术的风采,从而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二、利用信息技术,促使学生正确掌握运动技能

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学生必须通过听、看来感知、理解、学习新的技术动作。而且“看”是学生接受信息的主要来源,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能使学生快速地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有效缩短他们掌握正确动作的进程。我校陆薇老师在羽毛球教学中,先播放世界顶级赛事的精彩片段,如大力扣杀、往前勾对角、假动作、鱼跃救球、胯下击球等,学生们在观看过程中已经被深深地吸引。这时,她适时地播放我校羽毛球队在市、区级比赛中的片段,学生们的热情瞬间被点燃,因为这些飒爽身影就是他们朝夕相处的伙伴们,队员们训练时间不长却能打得非常好,大大激发了学生参与羽毛球运动的热情与兴趣。在教学中,她请校队的队员做动作示范(发球、颠球、搓球、吊球等)并拍摄成视频进行播放,利用慢放、回放、定格为学生讲解动作,还在视频中普及羽毛球运动的基本知识,如场地大小、网柱髙度等,学生们都非常喜欢。因此,体育教师要在钻研教材、掌握信息技术的方法的同时,恰到好处地将两者结合起来,对提高学生掌握运动知识技能的效率大有帮助。

三、利用多媒体的动态功能,突破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

多媒体最大的特点在于能把动作进行定格、慢放和倒放,从视觉上给学生一种新鲜感,不仅有助于学生对动作过程的观察,更能使学生详细了解动作的过程,也有利于教师对动作的重点与难点进行精确地讲解和分析。这就改变了讲解示范的行为,使学生更能接受并理解,因为无论是教师做示范还是学生做示范,我们都无法在动作进行到一半时停下做讲解,只能通过分解动作一步步进行分拆,不利于学生对完整动作的理解。

四、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是我们所要达到的终极目标。那么,我们的体育教学就不能只局限于课堂与学校,而要将体育教学延伸到家庭和社会。这时,信息技术就是教师最好的助手。在我校的趣味运动会上,体育教师在前期将各项比赛过程与规则拍摄成视频,放在校园网上,利用中午时间播放给学生们看,让每一个学生都了解比赛的规程与要求,再请学生们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组训练与报名,提髙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与其体育活动的自学能力。

五、利用信息技术改变体育课的评价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在教学过程的评价中,我们常规做法是教师运用语言来评价学习行为,随着信息技术的逐步成熟,我们可以运用信息技术组织学生互相评价。如在《少年拳第一套》教学的小组PK赛中,侯晓梅老师先是讲解评价标准,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评判标准,运用平板电脑记录各组练习状况,并最终评选出最佳演练小组。在这个环节中,学生不仅能直观地看,而且将平板电脑实录的视频结合起来,进行评价判断。这种评价方式,让课堂变得更活跃,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同时促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凸显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围绕着学生的主体意识。另外,在体育课堂中使用“手环”,能实时监控学生运动时的心率,帮助教师科学指导学生体育运动的开展,实现了信息技术与体育教学的无痕融合。在上课过程中,学生们一个个戴着“手环”,教师通过“手环”监测每个学生的心率情况,在发现“运动困难户”后迅速对运动内容作出调整。如学生在分组练习时,教师可以观察学生们的心跳频率来判断学生的运动强度,如果发现有的学生心率过高则要及时提醒,请该生进行辅导练习,如果有的学生心率过低则说明学生的练习次数过少或等待时间过长,也要及时提醒。教师通过“手环”用科学的数据及时进行调控、进行评价,使体育课堂更科学、更合理。

作者:瞿伟华 陆薇 单位:上海市闵行区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