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餐饮课程培训范文

餐饮课程培训全文(5篇)

餐饮课程培训

第1篇:餐饮课程培训范文

[关键词]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餐饮行业

引言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重视实践教学改革,是为社会发展培养综合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对此,高校为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开始逐渐开展实践教学改革。但是,在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模式等依然存在一些发展弊端,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的教育格局已无法适应实践教学的现代化发展。因此,探究以餐饮行业为依托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非常必要。

一、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发展意义

(一)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中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内容,对提升大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同时也是践行“立德树人”综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路径。高校开展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是提升自身综合竞争实力与学生就业率的关键导向,是构建高校特色学科专业教学实践体系发展的重要依托,是本科院校探索教学改革的方向。

(二)强化“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起到强化“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目的,培养实践能力人才应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为满足社会发展需求,需要以实践能力为基准培养“双师型”教师。在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过程中,针对现有教育教学发展模式采取针对性的岗前能力训练与培养工作,定期组织学生到高星级餐饮酒店中参与定岗培训实践,或者聘用餐饮行业精英进行校园讲座、兼职教师,为全面落实“双师型”教学改革提供切实的保障。

(三)提升高校大学生的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技能与职业素养

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指导思想,增强教学实践的应用型与专业实用性。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为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应在低年级阶段深入展开多元化的专业理论知识,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全面提升高校学生的学科专业能力与职业素养。

二、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发展困境

(一)专业实践教学的发展制约性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发展制约性集中体现在教学需求不足上,其具体为教学实践缺乏,人才模式培养较为单一,专业课程设置与社会发展需求不相契合。一些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在课程结构设置上较为分散,教学资源不充分,没有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与动手操作能力,专业实践教学存在明显的“形式化”。与此同时,教师专业实践教学层次的不均衡性也会加重实践教学的“形式化”问题,甚至出现了本科生毕业生指导在校大学生的情况。

(二)专业实践教学资源不充足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是一门新兴学科,其发展起步较晚,同时在专业结构设置上缺乏一定的资源支撑,在教学层次上也常处于弱视地位,甚至有些高等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开设年限故意限制。进而表现出对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不重视,在课程师资力量配置与实训资源配置上存在明显不足问题,整体表现出教学资源配置的失衡。

(三)专业实践教学机制不科学

第一,高校结合社会发展现状,在培养“对口”人才教学实践中,缺少高层次的实践教学人才,总体表现出高校人才培养输出与社会发展结构不协调问题。另外,专业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相对落后性,也会加深专业配置结构不科学问题,尤其是旅游管理专业人才输出较少,科班出身更是少之又少,需要整体提升教师力量。教师自身职业素养与专业实践能力也会制约教学改革深化程度,例如:餐饮管理在实践课程教学上,应切实改变传统单一教学模式,并逐渐推进课程教学的多元化发展进程。旅游管理专业建设存在明显的错位现象,边缘旅游管理专业的发展滞后性也会影响整体行业进步。第二,专业实践教学的运行管理机制不协调问题。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正处于积累、成长阶段,在社会经济发展、旅游产业、餐饮行业倒闭效应带动下逐渐完善发展的。在发展迅猛阶段,专业建设基础不牢固以及传统实践教学机制无法适应新的行业要求,实践教学设备设施相对落后,资源管理不充分,教学指导理念落后等,严重阻碍了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发展质量。第三,人才服务机制不健全。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属于一种开放教学模式,通过展开校内外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升实践教学质量。但是,一部分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建设依然处于传统模式格局中,未积极开展校外“合作式”人才培养路径,这也是阻碍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高质量、高水平发展的阻碍因素之一。

三、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实现路径

(一)创新设计“主题式”课程内容

高校创新发展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可以围绕餐饮行业的主题宴会形式构建综合型、实践操作性较强的必修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的餐饮行业岗位适应与实践操作能力,教学目标以提升学生岗位综合能力为主,辅助强调餐饮行业的职业素质。创新设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内容,还应为学生传授关于餐饮行业的主题宴会相关理论知识,并注重理论联系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既具备专业技能知识,又能够将其熟练应用到实践活动中。

(二)建立健全专业实践课程教学体系

高校创新改革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课程,采取“全程灌输式”教学指导思想,即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采取四年制全程专业培养,并在最后一年加设专业实训课程,充分融合理论知识与专业实践教学,通过实践教学技能培训,渗透专业思想于基础技能实践中。可通过对入校新生进行专业知识导论课,提升学生对餐饮行业的基础储备,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也可以利用新生入学受教育时间段,聘请高级餐饮经理人进行实践教学讲解,帮助学生明确人才市场发展情况、职业生涯规划等,支持福利大学生参与专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逐渐形成一定的实践教学技能与职业素养。

(三)加大教学资源量的投入

构建“双师型”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并建立与之相对应的教师管理制度,尤其是要全面提升青年教师专业实践教学能力,组织教师定期参加旅游餐饮管理进修培训。让教师熟练掌握专业理论基础知识以及行业从业经验,是践行“双师型”制度的有效途径。进而建立与之匹配的绩效薪酬、奖励制度等,鼓励优秀教师参加旅游企业职业教育。另外,也可将旅游餐饮的高级管理人纳入高校师资队伍中,强化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指导水平。除此之外,建设产教实习平台也非常重要。高校应积极争取专业建设经费,建设与之配备的实训资源,建设场地要符合行业发展规范与要求。在实训室资源配备上,易耗品、原材料等能够达到实训教学要求,并积极面向学生开放,使得每一个旅游管理专业学生都能够参与到实践教学活动中。

(四)建立健全校企合作机制

创新发展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积极建立健全校企合作机制。可以通过与志明餐饮企业或旅游公司确定产教合作关系,签订双方已明确责任的规范性、长效性办学合作协议,保障学生的合法受教育权益。也可创建与展开多种形式的专业实训基地,将旅游合作类别延伸到景区、餐饮行业、旅游规划建设等平台中。高校定期组织青年教师挂职到企业进行岗位实践训练,积累一定的从业经验。因此,健全实习轮岗教学制度,借鉴成功经验,让每一个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参与到餐饮行业经营环节中,全面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例如:高校定期组织学生入职餐饮酒店企业进行短期或实习培训,学生参与到餐饮管理中的每一项工作细节中,积极与管理部门沟通,提前熟悉专业从业内容。在旅行公司实习中,可以轮岗学习,例如:市场营销、产品设计、策划执行等。

结语

第2篇:餐饮课程培训范文

关键词:连锁餐饮行业员工培训问题与对策

1麦当劳员工培训的现状

在麦当劳,从普通员工晋升到高管经理,需要通过“全职涯培训”的培训模式,并结合自己个人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在已有的阶梯式培训模式下不断地发展和晋升,最终成为企业中的优秀员工。而这些成长与学习始终离不开麦当劳一套完整缜密的全职业规划培训。从麦当劳一名普通的按时间计薪的计时员到餐厅经理,一名员工的成长过程不仅要接受每个阶段超过450小时的课程培训,而且公司要花费数十万元的培训投资。在麦当劳,有92%的管理层级员工是从普通计时员工做起。在北京,麦当劳公司每年会用大约1200万的培训资金来培训自己的员工。

2麦当劳员工培训的特色

2.1独有的员工培训学校

麦当劳具有自己的培训学校,是世界上第一个拥有全球性训练发展中心的餐饮企业。当这些计时员一步步成为经理时,他们就会被送到麦当劳的汉堡大学进行培养培训,截至到目前为止,麦当劳在全球各地开设了七所大学。在中国,汉堡大学设置在上海,拥有超过60位全职专家,而传授专业知识的课程均由来自中国大陆、香港、台湾地区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教授来授课。中国汉堡大学已经接受超过12000位员工进行运营管理和领导力培训。2016年,5600多名员工通过上海汉堡大学接受专业指导培训。

2.2创新的QAC&V黄金法则

麦当劳成功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其色香味俱全的食物,而是其标准化的核心理念——QAC&V。即品质QUALITY,服务SERVICE和物有所值CLEANLINESS&VALU。Q:麦当劳始终采用高品质的食物原料,只有通过麦当劳标准法则的供应商才可以有提供产品原材料的资格。S:让顾客在各个门店中始终感受到来自员工的热情服务和贴心的帮助。C:麦当劳员工严格遵守清洁标准,为食客提供干净舒心的用餐环境。V:提供给顾客物超所值的购物体验,追求100%顾客满意。

2.3分层分级的培训管理模式

不论学历高低,不论是否残疾,不论肤色种族即便是一名初出茅庐的大学生,麦当劳也给予一切公平的就业机会。从计时员到餐厅经理,员工只要完成每项课程的考核,18个月就有可能成为“船长”——餐厅经理。同时,麦当劳也有由3500名大学生组成的强大的“人才储备仓库”,他们在学校上课的同时也在课余时间到餐厅兼职,而这些人员具有50%的机会将成为公司未来的高管人员。

3麦当劳及我国连锁餐饮行业员工培训存在的问题

虽然麦当劳拥有完备的培训体系,但是很难避免一些个性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了解体制下存在的不足。同时对我国连锁餐饮行业所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讨论,以便发现改进的办法和措施。

3.1麦当劳员工培训存在的个性问题

3.1.1员工专业素质较低

麦当劳招聘人才时秉持人人平等的原则,只要你有能力,都可以上岗工作,但也存在能力突出却综合素质较低或专业技能缺乏的情况。例如麦当劳点餐是通过机器来完成,一旦点餐系统出现故障,将会导致无法正常点餐,所以点餐机器还得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来进行系统维护和机器的正常运作。另外,麦当劳在外送方面一直坚持自主配送,但是,在一些国内的外卖平台中也不难发现来自顾客对麦当劳的差评和抱怨,比如少餐漏餐,送餐时间超时等。

3.1.2一对一培训成本较高

麦当劳对于新员工的培训采用教练一对一培训的模式,然而每个麦当劳餐厅的训练员数量有限,只依靠训练员的培训不仅占用的时间较长,效率低下,而且还会影响整个餐厅的正常运营。餐厅学生兼职占据基础员工的大多数,工作稳定性低,离职率大,新员工蜻蜓点水式的就职离职,前期培训将会失效,造成培训资金浪费,培训成本增加。

3.1.3培训评估体系杂乱

在麦当劳,很多未毕业的大学生会利用课余时间去餐厅打工,由于学生本身工作时间不稳定,没有固定的培训时间,从而无法对培训结果进行一次性的评估,培训评估机制不灵活,只能依靠训练员主观印象进行评价。这对于积极工作的员工来说无疑是不公平的,绩效无法达到员工的认可和赞同,容易打击员工工作的积极性,造成企业和员工之间不必要的矛盾。

3.2我国连锁餐饮行业员工培训存在的共性问题

3.2.1培训经费投入不足

与麦当劳每年大量的培训投资相比,国内连锁餐饮行业不论是用于员工培训的资金,还是投入的时间和精力都少之又少,大部分员工仅仅是了解自己的职位后就开始上岗服务。所呈现出的差距不仅体现在培训的观念和重视程度,更多的是企业人力资源深层管理方式的问题。

3.2.2缺乏系统的培训需求分析

不严谨的培训课程往往只是凭借主管的工作经验和个人主观意识对员工进行笼统的培训。实行的培训方案并没有从公司、员工个人和整体市场来进行分析,和企业的发展相脱离。公司采用人人都要参加培训,“人人平等”的培训观念,从而忽略培训需求分析。

3.2.3缺乏有效的奖惩机制

企业往往忽视基层员工的物质与精神需要,人力资源没有将员工在培训中的成绩和表现通过绩效体现出来,培训与职位的晋升也没有关联,只是一味地让员工参与培训而忽视了员工的身心发展,因此员工逃避培训,对于培训的抵触情绪较大,积极性低。

4麦当劳员工培训对我国连锁餐饮企业员工培训的启示

4.1提高员工专业素质

对于快餐行业,无论在员工专业知识还是在企业运营技术上都要跟的上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连锁餐饮企业要借鉴麦当劳的分级分层培训模式,餐厅不同岗位的员工要分组单独培训,比如前台收银人员培训,要侧重于收银机使用方法,鉴别真假钞票的方法和如何在恰当的时间向顾客推销新产品。培训手册应该覆盖企业的各个方面,要包含沟通技巧、团队精神、人力资源等多方面的工作基本素质知识。

4.2加强培训需求分析

员工个人成长和企业的成长彼此影响,是一个双赢的体系。所以本土餐饮企业要根据公司实际情况和员工自身素质等方面进行系统的培训分析与判断,从而确定培训的内容和方向。要充分应用需求分析方法或模型,在原有的观察法的基础上,适当结合问卷调查法,绩效分析法或者岗位胜任力模型等需求分析方法,借此判断员工现有水平与岗位要求的差距,最终实现有效的培训结果。

4.3改变传统培训方式并加强培训力度

麦当劳可以改变对新员工的培训方法,把传统的训练员代练的方式转换成E-learning培训模式,取消一对一培训的方式,使用网络模拟教学,不仅节省成本,操作便捷,而且更能激发员工的培训积极性。对于连锁餐饮行业所缺少的培训力度,企业可以模仿麦当劳的汉堡大学,建立自己的实训场地和活动场所,增添实训设备和材料,聘请专业的培训讲师,借鉴麦当劳成功经验,对培训加以重视。

4.4建立科学培训评估体系和奖惩机制

公司人力资源部门应该将培训的成果和激励机制相结合并且快速反馈给受训者。奖惩机制与绩效相结合,积极鼓励餐厅服务人员、技术人员、中高层管理人员等各层面的员工进行自我开发和进步。例如受训者在AOC课获得到实验奖,麦当劳公司给每位获奖者发放当月半个月工资作为奖金,这仅仅是麦当劳“优胜奖”其中的分支福利。本土餐饮行业也要把培训和绩效相结合,年度考评和员工晋升相挂钩,逐步建立起企业独有的培训奖励机制,才能提升员工的忠诚度。

5结语

目前我国着重强调知识经济,快餐行业不仅仅是美食的创造者,更要跟上我国知识发展的脚步。本土快餐行业要放眼未来,重视人力资源的培训和发展,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要实现人员知识技能的提升和进步,从而适应和面对挑战。本土快餐行业要把培训作为企业战略中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将员工的个人职业发展与企业未来发展相结合,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参考文献

[1]王春玲.浅析麦当劳培训模式[J].培训广角,2004(12).

[2]万希.麦当劳的培训经[Z].招聘与培训,2010.

[3]秋实.麦当劳的用人之道[J].经营管理,2008(12).

第3篇:餐饮课程培训范文

1、明确两年制酒店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将学历教育目标和职业资格证书标准相融通。两年制酒店管理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具备较为坚实的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掌握酒店经营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服务技能,有较强服务意识,较强组织管理能力的,从事酒店管理和接待服务的中层管理人才与高技能人才。这一培养目标的定位是根据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思路、根据酒店岗位能力要求确定的,具有明显的岗位针对性,即以服务岗位为起点的酒店初、中级(主管和部门经理)管理人员,重点培养学生的酒店服务技能和基层、中层管理能力。根据这一培养目标制订的教学计划应达到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标准的完全融通,它还要有一定的前瞻性、拓展性,既满足当前岗位要求,又体现未来岗位发展要求;既确保当前就业能力,又为学生后续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和前提,既包含职业资格证书的内容,又保证学历教育的教学内容,既符合教育部对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学历培养要求,又符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对酒店行业从业人员职业技能鉴定的要求。

2、开发新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

制定接轨方案的关键是开发新的实施性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新的教学计划应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明确培养目标,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与要求,以职业资格标准为主线重组课程体系,以就业岗位对从业者的能力要求设置理论课和技能课,专业课程内容要及时吸纳国际、国内酒店业的新知识、新方法、新技术,以保证学历证书对综合文化水平和专业理论水平的要求,设置专门教学实践环节进行集中训练,以满足职业资格证书对职业技能水平的要求,实践环节学时占教学时数的50%左右。在理论知识方面要求覆盖高级工职业标准中的所有知识点,在技能训练方面要求覆盖中级工职业标准中的所有知识点和技能水平,部分覆盖高级工职业标准中的知识点和技能要求,使毕业生既具有高职学历又达到中级工水平,实现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融通与接轨,部分优秀毕业生还将达到高级工水平,获得高级工职业资格证书,真正使高职课程设置与国家职业标准紧密结合。新制定的教学计划改变了三段式学科体系的框架(文化基础课、专业性基础课、专业课),而是分理论课、实践课两大板块,将职业资格证书的知识点要求纳人理论课,技能要求放人实践课,以综合化、模块化为主要形式组织教学内容,以行为导向、模拟、案例教学法组织教学活动,以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为酒店专业职业能力训练重点,按照职业资格证书技能鉴定标准,进行实践教学考核。新教学计划中将所有课程分为八组,除了公共文化基础能力和选修板块,导游技能板块外,酒店核心课程与训练项目为六大能力板块,见下图:我们要求新教学计划中的所有专业课程教学大纲都必须涵盖职业资格证书内容和鉴定标准,在教学大纲制定过程中,要根据职业培训鉴定指导的要求,将鉴定要求、培训要点、培训方法、课时建议考虑进去,同时将鉴定重点考核表和教学重点挂钩,从真正意义上将学历要求和职业资格要求相融通。同时采用双纲指导教学(理论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大纲),理论教学大纲应覆盖高级工职业标准中的所有知识点,确保内容的实用性、综合性和适度的前瞻性;实践教学大纲要覆盖中级工职业标准中的所有技能水平要求,部分覆盖高级工职业标准中技能要求,内容力求规范化、标准化,在双纲编写时,应使学生在理论和技能上达到并部分超过国家职业资格的标准。同时按职业资格考核标准要求建立试题库,试题库中试题理论知识要求略高于同级国家职业资格标准,技能要求参照中级工标准。在题库的建设中,特别要注意将技能考核的配分表在每份试卷中体现出来。

3、进行课程体系及课程内容改革,积极开发专门教材

两年制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路是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即将职业资格标准纳人酒店专业核心能力体系,使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互沟通与衔接,做到教学内容能够覆盖国家职业资格标准。根据这一构想,我院将两年制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分理论课和实践课两大类。理论课建立以应用为特点的理论课程体系,以案例教学法为主,体现高职教育理论够用的改革特色,侧重培养竿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践课是根据职业定向、岗位技能和行为规范设立一个完整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以行为导向和模拟教学法为主,提升和锻炼学生的综合职业技能。其中酒店专业的实践课分为:实训课和实习课,包括校内实训、实习和校外实训、实习。实训课进行单一技能培训,按照职业技能鉴定的标准进行考核;实习课强调综合职业技能培训,两者各有侧重。校内实践抓专业技能养成训练,校外实践是综合化训练,是将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真实工作环境、职业意识培养融为一体,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职业素养。围绕新课程体系进行的课程设置,应对原有学科课程体系中的课程进礼选择和改造,对原有理论过深或与职业岗位必备的专业知识关系不大的课程进行删减,将职业资格标准要求的知识纳人,从而形成新的两年制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并将职业资格鉴定考核比重与课时分配形成对照,进行合理分配。在确定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后,还牵涉到对课程的组织和编排问题,改变过去先文化基础、后专业基础课、再专业课,先理论后实践的课程编排方法,而是将理论课和实践课结合起来;有些课程还是先上实践课,后讲理论课。如我院酒店管理专业计划中,先上“餐饮服务技能”课,再讲“餐饮管理”课,而“前厅服务与管理”、“客房服务与管理”、“康乐服务与管理”、“酒店礼仪”等课程,是将理论课与实践课穿插进行,寓理论于实践教学之中。鉴于学制的缩短,由三年制改为两年制,因此,在进行课程组织和编排时必须以以实用和职业资格标准为核心,对某些课程进行综合化,做到既拓宽学生知识面,又避免课程内容重复,从而加强了原学科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如我们将原来教学计划中开设的“食品营养卫生”、“菜肴知识”、“烹饪常识”等课程合并为一门“餐饮基础知识”,将“酒水知识”课并人“调酒技能课”,高级餐饮服务师考证中要求的插花技能,放人选修课中。选修课的设置更为灵活并形成板块,如开设导游资格证书的系列课程,茶艺课等,主要起到拓展学生职业能力,扩大学生的岗位竞争能力和转岗能力。只有教学内容真正体现和覆盖职业工种的实际工作标准和规范,才能真正实现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接轨,因此,适用的教材是关键。针对目前市场上的酒店管理专业教材内容鲜有体现职业资格标准的情况,我院还积极开发专门教材,使职业资格标准融人教材中,为真正实现培养目标提供有力的保证。我院已经与科学出版社签订了《饭店餐饮服务与管理》教材的出版合同,该教材内容涵盖了餐饮服务师和酒店职业经理人两种职业资格证书的标准和要求。

4、建立与实践课程体系相配套的实训、实习基地

两年制酒店管理专业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融通的难点是在学制缩短、课时减少的情况下,要使学生的技能达到中级工的熟练程度,实际上是技能水平要求高与培训时间短之间的矛盾,要解决这一矛盾,必须加大实践教学力度,深化实践实训的内容,改革实践教学方法和考评方法,改善实训、实习条件,加强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的建设。为此,我们在实践教学大纲指导下,做到以职业技能鉴定内容为实训教学内容,实践课以现场教学为主。在实践教学环节中,构建以技能鉴定中级工要求为标准的达标训练目标,以酒店服务的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为核心的标准化能力考核实践教学体系,采用过程性考核和结果性考核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对实训中的每个技能点进行测试和过程性考核,使学生在掌握好每一个技能点的基础上,最后达到职业技能鉴定中级工的标准。如:托盘、折花、摆台、斟酒、分汤等。为了保证实训的场地和时间,我院设立客房、餐饮实训教室,拟增加前厅实训室,同时将学院对外接待餐厅作为酒店专业学生实习接待餐厅,为他们提供真实的职业氛围进行专业实训,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是服务员,教师是领班或经理,在真实的对客服务中,边工作边学习,对服务中存在问题,教师及时指点或现场示范,起到很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同时学校开放现有的实训场所,学生可以在业余时间练习,提高操作技能水平,以保证必要的实训时间。另外,我院与多家四星级以上酒店签署协议,为学生提供大型宴会的钟点工实习岗位、周末实习岗位和寒暑假的短期工实习岗位或挂职锻炼岗位,如:我院与香格里拉酒店管理集团签订的协议规定:安排学生到其旗下的常州富都商贸大酒店挂职锻炼,在此期间集体安排100小时左右的岗位培训。通过校企结合、产学合作,拓展实践教学形式,将校内、校外的实训基地建设连接起来,引进先进的酒店管理和培训机制,让学生在职业环境中体验职业角色,感受酒店的考核、激励、管理机制,体会职业竞争所带来的压力,提高对技能要求熟练度的认识。可以说,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好了,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的“瓶颈”问题就解决了。我们要注意的是两年制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作为一种学历教育,还应强调学生综合文化水平和职业素养的培养,不能简单的进行单项技术和知识的培训,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要有岗位竞争力,而且还应该在酒店业中具有较强的转岗能力和晋升能力。因此,实践教学要注意吸纳相关理论知识,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理论学习与技能形成的关系。

5、建立一支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双师执教是实现培养目标、办出高职特色的基础与关键。我院采取一系列措施,建立一支能够实施接轨方案的双师型师资队伍。(1)选派教师到一线岗位顶岗实习或挂职锻炼,参与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在现场实践中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和业务技能。(2)对专任教师进行专业实践技能和技术培训,要求参加并通过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职业技能考试并取得相关证书。(3)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教师须参加省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考评员或高级考评员的培训,加深对国家职业资格考试考评体系和考评标准的理解。(4)聘请酒店行业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专业人员作兼职教师,指导学生实践技能训练。(5)选派专业教师到香港职业训练局参加酒店专业教师培训,拓宽视野。通过上述措施,我院已初步建立了一支专兼职结合、实践能力较强的师资队伍,能够真正使学生接受”双师型”教育,这支队伍对实现学历教育和职业资格证书的接轨提供了保证。目前,我院所有专业教师都通过了职业资格考试,并参加考评员的培训,也都在与自己所授课程相关的岗位挂职锻炼过。从2000年起,我院在旅游和宾馆专业推行,双证书”制度以来,中级餐饮服务师和客房服务师的考试通过率连续五年为100%,学生实现了双证就业,增强了在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实力。

二、两年制酒店专业双证融通整体改革方案的保障措施

1、成立由教学院长、教务处长、系主任、成教部负责人组成的学院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双证融通(又称直通车)改革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改革方案的全面规划、组织、协调、资金配套工作。

2、成立由系主任、教研室主任、骨干教师、行业专家为主要成员的酒店管理专业改革方案实施小组,具体承担新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模式、课程评价和考核方式的改革和实践。

3、设立试点方案的专项配套资金,建立校内、校外实训、实习基地。为了更好实现改革方案,根据两年制酒店管理专业实践环节所需设备,进行专项资金配备,建立语音室,多媒体教室、机房、模拟前厅、模拟餐厅、模拟客房、见习餐厅等,进行校内实训和实习。同时发挥一批稳定的校外实习酒店的实训基地作用,为学生提供暑期及课外钟点工实习岗位,为学生接受严格的专业训练和技能考核创造条件,解决校内实训不能提供的职业环境。

4、培养一支“双师型”师资队伍。组织专业教师对国外先进国家的酒店业进行考察学习,对国内酒店业发展动态进行考察和调研,对所有专业教师进行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培训,选派专业教师到酒店业实习,聘请酒店业专家授课。通过上述方式,建立一支胜任改革方案的师资队伍。

第4篇:餐饮课程培训范文

1.培养目标针对性不强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应该是,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两高”人才,即“高素质”、“高技能”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人才,要有突出的“创新能力”。然而,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存在许多不足,缺乏科学定位;缺乏对区域经济的思考、培养目标雷同化;缺乏产学研结合的长效机制;缺乏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缺乏宣传力度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了高等职业教育主动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的良好形象的传播。

2.师资结构缺少专业性、实践性

近些年,一些高等院校餐饮相关专业的教师队伍不断壮大,有力地支撑了高职教育的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但同时也暴露出专业性不强,有些教师缺乏对餐饮具体业务的了解,教学能力虽强,但缺少实践经验;有些教师实际经验丰富,但缺少理论教学能力。由于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专业课教师数量出现明显的不足,缺乏能把握餐饮业态变化的研究型人才,严重影响了办学质量。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进入到以提高质量、强化特色、突出服务为主要特征的发展阶段,高职教师队伍建设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专任教师在发展规模、学历结构、“双师”结构、教师培训等方面应全面发展,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3.教学模式单一

目前,餐饮高等职业教育中,无论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的教学模式都很陈旧、单一。理论教学基本上以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形式,每班50人左右,以教师讲授书本知识为主;实践教学基本上是进行基本的单项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和实习实践训练。训练过程基本上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演示,学生模仿练习,最后教师总结打分。实习过程学生基本上是一线劳动者,或学生自己找单位实习。单一的教学模式绝不能培养出更多的个性化强、创新素质高的高级餐饮人才。

4.缺乏有效的教学激励机制

由于社会对餐饮人才需求的增加,使得一些高校相关专业的招生数量增加幅度较快,一些教师基本成了简单的教书先生,整天忙于授课,缺乏对地区餐饮业实际发展状况的研究和提高业务水平的具体活动,更没有很好的机制来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甚至教师参加专业教学改革工作后,积极性和创造性更加被封杀。

二、深化餐饮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思路

我国的餐饮高等职业教育能否培养出既懂得经济发展规律、企业科学管理理论,又具有丰富的饮食文化内涵以及餐饮企业发展需要的高级餐饮人才确实是一个课题。因此,我们必须树立经济全球化的意识,在研究餐饮业态变化过程中,注重西餐对中国餐饮业的冲击和影响,尤其是对中国饮食文化的渗透作用。我们必须树立教育与企业协同发展的理念,探索餐饮高等教育与餐饮企业协同发展的机制。

1.建立一支研究经营型专业团队

教育的实践表明,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好教育的关键是有一支好的教师队伍,对于餐饮高等教育也不例外。目前餐饮教育与餐饮经营的实践显示,高校的教师真正与餐饮企业融合的难度较大。能够胜任高校餐饮教学工作的老师,又不可能经常在餐饮企业中研究餐饮经营问题,参与餐饮企业经营工作,久而久之,就不能把握餐饮业态的变化,理论研究和教学内容就会滞后。因此,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建立由专业教师、企业经理或餐饮高技能工作者、学生共同组成的教学研究型餐饮团队,共同完成餐饮的经营管理和教学任务,研究餐饮企业的发展趋势,充分体现各自工作岗位上的角色价值。

2.加强建设与职业培养目标相一致的教育实训基地

目前,许多高等职业学校都有相应的单项技能或综合技能实训模拟室,但多数院校没有自己的经营型实习饭店或宾馆。这对于能培养出“既能把握餐饮业态变化,又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实践技能的餐饮管理人才”是困难的。与旺盛的人才需求相比,加快餐饮业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是当前提高餐饮职业教育质量的突破口,因此,国家和地方以及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应集中优质产业资源,坚持服务大局的意识理念,加快建设一批与培养目标相一致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对于基地建设规范、质量好,示范、辐射功能显著的专业性实训基地,地方政府应给予资金方面的连续资助,对提升地方经济发展具有先导性的作用。对于建设不规范、专业性差、共享作用不显著、辐射功能差、运行机制不健全的区域综合性实训中心,将进行动态淘汰。

3.深化教学改革,强化校企合作机制的研究

对于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尽快改革传统的培养模式,构建能力本位的专业课程方案,建立实质性的校企合作机制,形成学校教学与企业发展的互动良性循环体系。一是结合高等教育的素质要求,改革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模式。理论教学以专题讲座形式,尽量让更多学生一起上课;还可以采取分组讨论的形式教学,打破死板的填鸭式教学。实践课以10人左右为小组授课,搞好单项综合技能训练,本着从行业经营的实际出发,进行有针对性培训,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餐饮企业经营管理相关的理论及实践内容。

二是学校要为专业课教师的培训与实践创造良好的条件,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与业务能力。可以结合地方餐饮的情况,尽可能多地与餐饮企业联系,促进产学研团队的建设;要有计划地、尽快地改变专业老师只忙于授课而不注重科研的局面,使教学质量的提高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提高、效益增加结合起来。

三是强化学生掌握餐饮行业研究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新能力。在研究型餐饮教学团队的工作中,一方面要结合高等教育的教学内容要求,另一方面还要注意学生掌握研究餐饮业态变化方法的能力培养,注重学生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鼓励学生研究中国的餐饮企业如何参与国际竞争,如何形成品牌形象,永远以餐饮业的繁荣发展为己任。

4.开展对外交流,走国际化发展道路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促进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国际化道路。餐饮高等职业教育要借鉴发达国家的办学模式和理念,结合本土的产业发展现状进行改革。目前,我们所共知的瑞士酒店管理专业扩展国际教育市场的趋势越来越显著,我们的高职教育专业将面临国际教育市场的竞争,因此我们要走出去,通过国际交流合作,增强参与国际教育市场的竞争能力;同时要加强与国际同类院校的联合,引进优质的教育资源,借鉴国外先进教育教学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更新和完善现有的课程体系,提高在校教师的师资水平;积极开展学生海外实习市场和交流,以此拓展毕业生的海外就业渠道。

三、结语

第5篇:餐饮课程培训范文

按照现代职业教育思想,确定高职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和制定教学计划应以适应与满足社会需要和人的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并贯穿始终;要在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应用性的同时,让学生具备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作为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具备较为坚实的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掌握酒店经营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服务技能,有较强服务意识与较强组织管理协调能力的、能从事酒店管理和接待服务的中层管理人才与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根据这一培养目标制订的教学计划既应做到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标准的完全融通,还应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拓展性;既满足当前岗位要求,又体现未来岗位变化要求;既确保当前就业能力,又为学生后续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和保障;既包含职业资格证书的内容,又保证学历教育的教学内容;既符合教育部门对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学历培养要求,又符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对酒店行业从业人员职业技能鉴定的要求。为了培养具有较强综合职业能力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我们在构建该专业质量标准时,参考了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最新提出的分层化的国家职业标准体系[1]。该体系由特定职业技能标准、行业通用技能标准、跨行业职业技能标准和核心技能标准构成。根据这一思想,我们进行了广泛的市场调研,尤其是针对三星级以上的酒店进行了专业调研,召开了来自旅游业和酒店业的老总、部门经理专业座谈会,听取来自企业一线的意见,以“产学合作”方式进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计划开发。我们以酒店职业岗位群的需要为目标,将酒店管理专业所有的课程分为四大板块:酒店行业通用技能板块、酒店行业特定技能板块、核心技能板块、跨行业职业技能板块。对于其中的酒店行业特定技能板块,其适用范围包括: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组织鉴定的餐饮服务师、客房服务师、前厅服务师和由江苏省旅游局组织鉴定的饭店服务英语等。其教学质量标准与相关岗位职业标准一致,但四个板块的有机结合,再加上酒店通用技能与跨行业职业技能板块的设置,使学生毕业时的择业面和综合素质要远远高于相关岗位的职业素质要求。

二、重组课程体系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行“双证融通、产学合作”模式的关键要打破以学科为中心课程体系的模式,进行课程体系的重组,建立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综合职业能力为本位、职业实践为主线、综合课程为基础、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提高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在重组课程体系时,以胜任酒店管理相关岗位群需要为目标,以职业资格标准为落脚点,力求形成体现综合职业素质要求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互平行、互补、融合、相互支撑的高职课程体系。新的课程体系中,核心能力模块、通用能力模块和拓展能力模块充分体现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注重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思路;特定职业技能模块凸显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特色和职业资格的标准要求。新课程体系涵盖了职业资格证书内容和鉴定标准,教学内容根据职业培训鉴定指导的要求,融入了鉴定要求、培训要点、培训方法、课时建议等,并将鉴定重点考核表和教学重点挂钩,从真正意义上使学历要求和职业资格要求相融通。与此同时,为保证“双证”水平,我们采取双纲指导教学(理论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大纲),理论教学大纲覆盖高级工职业标准中的所有知识点,确保内容的实用性、综合性和适度的前瞻性;实践教学大纲覆盖中级工职业标准中的所有技能水平要求,部分覆盖高级工职业标准中技能要求,内容力求规范化、标准化。由于使用“双纲”教学,使学生在理论和技能上达到并部分超过了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保证了高职人才的培养质量和人才培养规格。

三、改革教学模式

为了保证培养目标的实现,我们注重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专业主干课程的理论教学以案例教学法为主,体现高职教育理论够用的改革特色,侧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践课则根据职业定向、岗位技能和行为规范,设立一个完整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科学地排列、组合技能课程,从基本技能训练、专项技能训练到综合应用能力训练,借助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完成实践教学任务。如我院酒店管理专业计划中,先上“餐饮服务技能”课,再讲“餐饮管理”课。在“前厅服务与管理”、“客房服务与管理”、“康乐服务与管理”、“酒店礼仪”等课程教学中,我们将理论课与实践课穿插、互渗进行,寓理论于实践教学之中。对两年制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而言,鉴于学制的缩短,我们在进行课程组织和编排时以实用和职业资格标准为核心,对某些课程进行综合化,做到既拓宽学生知识面,又避免课程内容重复,从而加强了原学科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如我们将原来教学计划中开设的“食品营养卫生”、“菜肴知识”、“烹饪常识”等课程合并为一门“餐饮基础知识”,将“酒水知识”课并入“调酒技能课”,高级餐饮服务师考证中要求的插花技能,放入选修课中。选修课的设置更为灵活并形成板块,如开设导游资格证书的系列课程、茶艺课等,主要起到拓展学生职业能力,扩大学生的岗位竞争能力和转岗能力。

四、创新评价方法

在评价环节中,我们突出了职业资格标准的导向作用,尽可能地采用多种评价手段,如技能测试、模拟测试、实物制作、口头与书面问答等,并引入社会评价,在以职业标准取向的前提下,努力实现学校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的互动统一。我们对该专业拟定了以技能鉴定中级工要求为标准的训练目标,采用过程性考核和目标性考核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对实训中的每个技能点进行测试和过程性考核,使学生在掌握好每一个技能点的基础上,最后达到职业技能鉴定中级工的标准。在毕业实践环节,我们把企业的管理、企业的文化、企业的规范引入课堂,把企业对学生的评价作为学校办学质量评价的一个重要标准。通过评价方法的创新,旨在促进学生的进步,促进教师的提高,促进课程的改善。

五、建设实训基地。

实训基地建设是实施“双证融通”工作的重要载体,为了提高学生的服务操作技能,必须营造真实的职业环境。为此,我院设立了客房实训室、中西餐饮实训室、会展实训室、茶艺室、前厅实训室,购置了酒店前厅接待软件。在管理上,学校把这些实训场所对学生开放,学生可以在业余时间练习,提高操作技能水平,以保证必要的实训时间。学院将对外接待餐厅作为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实习接待餐厅,使学生在真实的职业氛围进行专业实训。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是服务员,教师是领班或经理。在真实的对客服务中,学生边工作边学习。对服务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及时指点或现场示范,起到很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学校注重产学合作,工学交替,与多家四星级以上酒店签署协议,为学生提供大型宴会的钟点工实习岗位、周末实习岗位和寒暑假的短期工实习岗位或挂职锻炼岗位。通过这些举措,我们将校内、校外的实训基地建设连接起来,引进先进的酒店管理和培训机制,让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体验职业角色,感受酒店的考核、激励、管理机制,认识酒店业所需的职业态度,体会职业竞争所带来的压力,提高对专业知识和技能要求熟练度的认识,积累酒店基层管理经验。

六、提升师资队伍

提升师资队伍是落实“双证融通”工作的关键,双师执教是实现“双证融通,产学合作”高职人才培养主导模式的保证。我院通过下列措施,建立了一支能够实施接轨方案的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1.形成专业教师定期到企业锻炼的制度;所有专业教师均需到四星级以上酒店一线岗位顶岗实习或挂职锻炼,参与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在现场实践中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和业务技能。

2.对专任教师进行专业实践技能和技术培训,要求参加并通过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和国家旅游局的职业技能考试并取得相关证书。

3.已经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教师还须参加省劳动与社会保障部的考评员或高级考评员的培训,加深对国家职业资格考评体系和考评标准的理解。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