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地理课程教学范文

地理课程教学全文(5篇)

地理课程教学

第1篇:地理课程教学范文

关键词:微课程;高中地理;课程教学

在教学改革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全面开展的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应进一步创新探索谋求发展,加强对多种新颖高效的教学方法的应用。微课程便是这样一种创新性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教师的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高中地理教师应就微课程辅助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展开研究,结合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实际学情,设计出高质量的微课程视频,助力学生进一步的成长与发展。

一、微课程简述

微课程的雏形,最早可见于美国北爱荷华大学LeRoy A.McGrew教授提出的“60秒课程”,以及英国纳皮尔大学的T.P.Kee提出的“一分钟演讲”。我国教育领域所热议的微课程,其概念更多是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Penrose在2008年首创[1]。近年来,国内教育领域对这一概念的理解已经有了突出的进展。焦建利教授指出:微课程就是以细讲某一知识点作为目标,以短小精湛的视频作为主要媒介,以提升学生学习效果为目的的一种教学视频。整体而言,微课程具有如下的特点:

(一)用时短

当前,对微课程的应用,更多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补充手段,旨在强化学生对某一课堂重难点知识的掌握。因此,为保证微课程能够在课堂中流畅地融入,教师在设计时,应重视对时间的把握。一般来讲,微课程的用时应保持在3至5分钟之内,最多不超过10分钟,避免为学生的视觉驻留带来过多消极影响。

(二)容量小

对微课程的设计,最理想的形式为只选择一个知识点展开细讲,若此知识点较长,教师也可将这一知识点再细分为多个知识点,将每一个细分知识点制作成一节微课。

(三)设计精湛

微课具有“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特点,因此,在设计微课时,教师也应格外重视融入一份独特的匠心,像设计课堂教学一样展开设计,把握好导入、设问、思考、结束等多个环节。在讲解知识点时,教师也应合理组织教学语言,尽可能以语速适中、语音优美、语句精练的语言,唤起学生对知识的有效感知。

二、微课程制作步骤分析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了如下的要求:应将“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求”“增强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等要点,作为课程教学所遵循的基本理念[2]。因此,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以及国内教育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下,教师应重视对国内优秀课程资源的研究,以及对优秀微课课例资源的借鉴,依据相应的步骤,有条理地完成对微课程的制作。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一)科学制订微课主题

在设计微课程时,教师应保证其在内容上的精确性,尽可能运用精练的语言,突出地理知识内容中的重点与难点。教师可结合教材的具体内容,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对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易错点、疑点作出分析,以列清单的模式,完成对微课程的选题。

(二)合理展开微课设计

对微课程的设计,实际上等同于对信息化教案的制作,在设计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创新对教学内容的展现方法,做好对课程教学结构的调整。例如:教师可在设计的过程中,以基本问题、单元问题、内容问题、课后问题为分支,作出细致的安排,引领学生在观看微课程的过程中不断思考,培养学生的地理分析能力。此外,将经典例题应用于微课程设计,也具有不错的效果。教师可将一些学生易错的习题,有针对性地融入微课程设计中,同时做好对解题思路与方法的设计,加强对核心地理知识、方法的总结与探讨,以问题的方式,促进学生对知识内容的深入思考。

(三)精心完成微课制作

微课程的制作,对教师操作信息技术的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制作微课程时,教师应尽可能保证视频的质量。例如:为提升知识内容的醒目性,教师可运用不同的颜色、线条,以及丰富的符号、图形,标注知识的关键信息,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能够更具条理地掌握知识内容中的重点与难点。此外,教师也可将课堂录像视频融入微课程之中,或者通过添加字幕的方式,提升微课程制作的规范性。最后,教师还应掌握多种版权保护技巧,保护自己的视频制作版权。

三、微课程辅助高中地理课程教学有效性分析

(一)为教师的个性化教学提供了可靠的平台

1.以微课视频,提升教学效率,促进教师成长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当前,信息技术已经全面融入了大众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高中地理课程教学也不例外。通过互联网搜索可以发现,网络上的高中地理教学资源,内容相当全面,同时更新迭代的速度也很快,为教师的个性化教学提供了更多的资源支持。在微课程教学出现前,对于网络上这些数量庞大的教学资源,教师往往是没有充足的时间观看的,因此,许多教师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都会直接下载网络上其他教师的优秀课件,经过简单的加工便变为己用,这种课件制作方法,其实对教师教学创造力的提升没有很大的帮助,长期采用这种手段教学,难以培养出具有较高创造力的新时代学生。但在微课程教学出现后,上述情况得到有效的改善。微课视频具有短小精湛的特点,针对性很强,一般为优秀教师的经典作品,能够为教师提供充足的备课资源。教师可结合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学习需求,在短时间内,通过研究网络上其他教学同仁的微课作品,找到大量的教学资源,取其精华,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这就犹如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显然能够快速提升教师的业务能力,为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以及个性化课堂的发展带来充足的支持。2.以微课视频,彰显教学创新,体现课堂个性对微课视频的制作,要求教师选择更为科学、合理且精湛的教学内容,精心完成课程设计,得到更为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在教学上的创新会被有效地彰显出来,同时课堂个性也会得到明显的提升[3]。以教学“日界线”这一部分知识内容为例。这部分知识内容,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具有很高的要求,一直是教师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同时不同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也有着一定的差距,为教师的高效教学带来了诸多不便。因此,教师可通过对微课程的运用,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与学习效果。在制作微课时,教师应活用问题导学式的教学方法,创设创新性的问题情境,启发学生对地理知识展开思索。例如:在微课程开始,教师可营造如下的问题情境:一对双胞胎姐妹,妹妹比姐姐大一天,这是为什么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好奇心,带动学生的思索;接着,教师依次提出如下的问题并逐步展开讲解:什么是日界线?日界线是怎么产生的?如何计算日界线两侧的日期?最后,在学生基本掌握了微课程的知识内容后,教师可在视频中插入一个提高性的问题:结合上述知识内容,说明180O经线地方时与全球新旧一天的比重的关系。在这种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问题链的导引下,学生会潜移默化地对地理知识内容,展开深入地思考与探究。此外,这种微课程教学方法,还具有感性直观的特点,能够简洁地彰显教师的教学风格,也有利于学生探究能力的提升。

(二)为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1.以微课视频,满足学生随时随地的学习需求。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学活动主要为教师做主,学生的学习态度较为被动,主动性与独立性受到严重的束缚。实际上,每一名学生在学习中都是独立的个体,只有学生自己最为清楚,自己在哪方面的知识内容上更具学习兴趣、怎样学习更能够满足自己的学习需求,以及自己在学习上的难点是什么。教师可运用微课程教学法,助力学生针对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点,展开自主学习,也可引导学生针对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借助微视频,提前预习或反复学习,直到真正掌握,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强化学生在地理学习中的自我效能感,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此外,运用微课视频助力地理教学,还能够打破传统教学受到的时间、空间的限制,满足学生随时、随地的学习需求。学生可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安排对微视频的学习时间,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可直接暂停,待深入思考后,再继续观看,这种便捷性是传统课堂教学所无法企及的。此外,教师对微课程的合理应用,也能够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欲望,引领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在问题探究过程中深入发挥自身的创造力,这与新课标中“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的要求是相符的。2.以微课视频,满足不同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对学生个体差异的考虑有所不足,其教学设计,更多是参考了班级中全部学生的整体学情,而非学生的个体学情,对学生个体情况的照顾不足,最终有可能造成学生的地理学习“两极分化”更为严重:尖子生营养不良,学困生消化不良。而微课程的应用,能够有效解决如上问题。具体而言,微课程的应用,实际上是对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补充,教师可设计出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微课视频,上传到班级群等平台中,要求学生依据自己的学习需求,自主观看[4]。对于学困生而言,这种教学模式,能够为其在课余时间,针对自己不理解的知识内容进行反复观看提供机会,对于尖子生而言,这种教学模式也有利于其针对较有深度的问题,展开拓展学习,不断挑战自我。例如:对于“宇宙中地球”这一部分知识内容的教学,尖子生往往对更深层次的天文地理知识具有浓厚的兴趣,教师便可结合学生的这种学习需求,设计微课视频,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拓展性学习资源。总之,通过对微课程教学模式的应用,学生能够对自己感兴趣、且符合自己学习需求的知识点展开反复的学习,就那些对自己而言具有重要价值意义的知识点,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这显然有助于强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效能感,促进学生的不断成长。此外,教师也可在实施了上述差异化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借助微课程,打造更为完善的师生互动纽带。具体而言,相较于传统的教学资源,微课程更利于教师与学生的访问与检索,能够让师生最大限度地运用自己的零碎时间,及时完成互动。学生在学习中遇到问题,不会再出现以往那种碍于面子不敢问老师的情况,可以直接通过网络平台,与教师展开第一时间的交流与沟通,教师也可针对学生观看微课视频的情况,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不足,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的问题,不断改善自身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

四、结束语

对于微课程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引入,教师应重视其内容的精炼性,做好对时间的控制,同时提升课程内容的针对性,让其能够为地理课程教学带来良好的辅助作用。此外,教师还应重视借助地理微课程视频,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能够对微课程学习,做出更具自主性、独立性、创造性的选择,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地理学习水平的持续提升。

参考文献

[1]陈小萍.让“微课”融入地理教学中: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家庭教育,2021(26):129-130.

[2]凌夏.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分析[J].新课程,2021(36):148.

[3]熊文斌.信息技术与高中地理深度融合教学模式实施浅析[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1(16):51-52.

第2篇:地理课程教学范文

关键词:微课程;高中地理;有效性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合理分解教学过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可以使其成为比较独立和完整的教学单元,并且通过设计这些单元实现微课程教学。学生自主学习微课程视频的相关内容,可以针对重点、难点等不能理解透彻的地方重复观看,学生还能够相互提问与解释,共同构建地理知识结构体系。

一、微课程的概念

微课程是指教师在足够认清与理解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和教学宗旨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分解,然后将分解的教学内容制作成相应的视频,以实现教学宗旨。微课程是教师为教学内容或者教学环节而开展的一种活动,可以很好地整合教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提高教学质量。

二、微课程辅助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作用

1.有利于改善课堂教学效果

地理教学的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是地域性。因社会经验不足,学生对不同地域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现象缺乏一定的理解,从而给学生学习高中地理知识带来了较大的影响。微课程资源丰富,学生利用微课程学习,可以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另外,高中地理有许多操作性较强的知识。如绘制地形剖面图和锋面示意图等,这些操作性较强的知识必须在课堂上演示,然而教师没有时间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这时,教师可以通过微课程演示操作过程转化成可视化的教学资源,从而使教师有越来越多的精力去解决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并且实施针对性指导,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有利于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微课程是一种能够让学生自主学习的资料,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结构体系。微课程的设计包括个性化和模块化两个方面,这既能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求,又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从自身实际学习状况出发,有针对性地选择学习资料。如在学气循环内容时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学生就可以重复观看相应视频,然后按照自己的掌握程度选择快进或者停止,进而完全掌握这部分内容,了解大气环流形成的原因,以及对人类有哪些影响。在课堂教学时,学生也要反思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遇到了哪些问题,原因是什么,怎么解决。通过反思,学生能够从实际情况出发,有针对性地选择微课程,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特别是高中地理课程时间较紧,任务非常重,微课程在自主学习方面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它不仅有利于学生吸收知识,还有利于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

3.有利于实现异步式教学

学生与学生之间有很大的差异,他们的学习基础、接受能力、思维方式有着明显不同,所以高中地理教师一定要熟悉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并且根据具体情况开展针对性教学。如果教师实施综合讲解,无法适应学生的差异化学习特点。因此,在讲解有关大气循环的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多次观看微课视频,更深入地认识大气运行状况,以及大气运行的变化规律,填补课程教学空间感不足的漏洞,同时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掌握不同程度的知识,从而实现异步式教学。

三、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为微课程的发展和应用带来了有利条件。微课程在高中地理教学方面发挥了巨大的辅助作用,因为微课程具有灵活性的特点,它不但能够应用于学生自主学习,而且能够应用于课堂教学,在满足教学要求的前提条件下,相应地调整了课堂教学,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参考文献:

[1]徐秀丽.微课程辅助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6(11).

[2]李亨志.微课程辅助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J].才智,2016(20).

第3篇:地理课程教学范文

关键词:师范院校;地貌学课程;改革策略

“地质地貌”是高等师范院校地理专业中开设的一门基础专业课程,其教学目的在于教授给学生良好的地质地貌基本知识以及基本技能,为学生后续的地理课程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地质地貌”课程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专业技能以及综合素养的高低[1]。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需要对该门课程加以高度重视,并在针对现有教学问题进行解决的基础上不断强化和革新教学手段,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为国家和社会输送大批高素养地理人才。

一、师范院校地理专业地貌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观念落后在师范院校地理专业地貌学课程的教学中,教师依然还是采用教师为教学主体的教学理念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在这样一种教学理念的影响下,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如此也就导致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教学手段非常单一,只是简单地利用多媒体对电子课件进行讲解,如此也就导致了课堂氛围的枯燥以及学生学习质量的低下。

(二)课时学分不够因为师范院校对地貌学课程的重视程度不高,所以学校在该课程的教学课时以及教学学分的设置上非常少。这样,学生就需要在稀少的课时中学量的教材知识。这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压力,还导致学生无法透彻理解相关的知识点。同时,由于学分设置稀少,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该门课程的重视程度不高,从而也就造成了地貌学课程教学质量低下的问题。

(三)教材未能更新目前,众多师范院校地理专业地貌学课程所采用的教材都是杨景春等编著的《地貌学教程》和严钦尚等主编的《地貌学》。这些教材已经沿用了十几年,十分陈旧[2]。陈旧的教材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其中的很多知识点甚至已经脱离了现今的地貌学研究。如此,在使用陈旧教材的情况下,高校地貌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就无法得到有效提升。

(四)实践教学削弱对于地貌学课程而言,学生不光需要对理论知识进行学习,同时还需要进行课外实践学习。但现如今,基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学校对于学生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并不高。这就导致学生无法进行课外的实践考察和研究,学生在进行实践学习的时候只能够在实验室中进行。如此,在学生实践学习受到严重制约的情况下,学生的课程学习质量就较为低下。

二、师范院校地理专业地貌学课程教学改革的策略

(一)转变教学观念地貌课程的传统教学观念在学生教学主体地位日益突出以及多学科交叉融合教学日益增强的教育行业中已经不再适用,其不利于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同时也不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因此,在教学改革深入施行的情况下,地貌课程教师需要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需要多以小组合作学习等教学手段来凸显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以及充分发挥学生的教学主体作用,从而在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意识以及探究思维。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需要充分契合教材知识点融入一些其他学科的专业知识进行讲解,如此才能有效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从而拓宽学生的学习深度和广度,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以及综合素养。

(二)更新教学内容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中,人类面临着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等一系列的全球重大问题。因此,现如今的高校地理专业教学需要逐渐走向综合化、应用化以及高科技化,如此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更好地维护地球环境[3]。为了良好适应时展对地理专业教学的要求,在师范院校地理专业的地貌课程教学中,我们要针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和更新。首先,地貌课程的教学内容需要同中学的地理知识进行有效衔接,如此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投入课程学习之中,同时需要增设一些环境保护、乡土地理以及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学等方面的内容来强化学生的地理综合素养。其次,在地貌课程的教学内容中需要适当引入一些最新的地貌科研成果,让学生充分了解当前社会的地貌发展动态。最后,教师在教学课堂上需要引入一些全球性的地貌问题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学习,从而有效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以及强化学生的知识应用和知识构建。如此,通过多方面的教学内容更新,学生在学习地貌课程的时候可以更为从容,同时可以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为以后的知识应用奠定坚实基础。

(三)改革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方法选择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以及综合素养的培养。在新时代背景下,传统陈旧单一的教学方法已经不再适用于地貌课程的教学要求了。教师需要充分契合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地貌课程的教学特点来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4]。地貌课程的教学具有实践性、综合性以及应用性的特点。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相结合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教学引导。首先,教师可以在讲解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引入问题情境教学法来启发学生的思维,以此来有效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其次,教师可以在案例教学法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合作学习,以此来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合作意识。最后,教师可以采用视频以及图片资料展示的多媒体教学或者是微课教学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总而言之,教师需要在不断的探索中有效地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和改革,从而找出一种创新、高效、契合学生学习特点的教学方式来对学生进行教学引导,在不断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让学生成长为一个高素养的综合型地理人才。

(四)强化教学实践地貌课程的教学光有理论知识的讲解是不够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强化学生的实践教学,而地貌课程的实践教学包括室内试验和野外实习两个部分。对于室内试验,教师需要强化学生对常见矿物、岩石和古生物化石标本的认知与鉴定,可以通过强化实验室的硬件设施来强化这一部分的实践教学内容。对于野外实习,教师需要通过院、系、学生三方面的良好协调来解决野外实习经费的问题,从而为学生创造更多的野外实习机会,让学生在野外实习中熟练掌握相关技能。如此,通过强化教学实践,教师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三、总结

总而言之,在师范院校地理专业地貌学课程教学中,教师需要针对现有的教学问题进行教学改革。同时,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以及充分契合学生和课程的学习特点,如此才能在不断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基础上将学生培养成国家和社会所需要的高素养、综合型地理人才。

参考文献:

[1]童彦,施玉,张梅芬.对高等师范学院地貌学课程建设的思考[J].教育观察,2019,12(20):12.

[2]方增福.师专地理专业地貌学教学改革初探[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9,15(5):42-48.

[3]邓晓军,崔天顺,李艺.高师院校“地质地貌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J].中国电力教育,2018,12(19):71-72.

第4篇:地理课程教学范文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地理;特征;优化教学;有效策略

一、前言

自从我国积极开展新课程改革活动之后,便开始要求高中地理教师尽快地树立起科学化的教学理念,探索出富有针对性的教学引导模式,避免和时展需求产生任何冲突的状况。所以说,预先规划出可靠的现代地理优化教学方案,明显是势在必行的,理当引起有关教学人员的深切关注。

二、新课程改革环境下高中地理的特征和知识结构形式

(一)高中地理的全新特征

和以往传统形式的课程相比,如今我国高中地理明显更加专注于理论与实际交互式融合的过程,即主张在传授学生知识点梳理和校验分析技能的前提下,确保他们灵活性地探索不同类型的地理过程、成因,以及发展规律。客观角度观察认证,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地理,主要凭借人地关系作为设计的核心线索,之后要求教师在课堂讲解环节中,引导学生深刻关注到当前人类遭遇的各式各样的问题,包括人口压力沉重、资源储备量过少、环境破坏现象严重等,进一步为这类群体合理性把握可持续发展理念奠定基础。与此同时,这类课程本身还保留着十分鲜明的基础和时代特性,特别是经过内容逐步完善、选修模块人性化设计之后,有助于引导学生更加深入的关注各类生产生活领域和地理的关系,明白地理学科独特的应用价值,至此自觉产生对该类课程愈加深入的研究欲望,为日后视野范畴开拓,以及科学和人文素养同步培养提供保障。归结来讲,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地理,更加倾向于锻炼学生个体的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意识,以及培养他们出众的地理思维技能。

(二)高中地理的知识结构

为了更加严密性地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令高中地理课程教学变得更加高效,作为高中地理指导教师,务必要同时具备本体性、现代教育理论、地理教学实践等完善性的知识结构。本体性知识方面可以细化出理论和实践两类结构单元,教师教学过程中须适当偏重于实践部分;理论知识方面则包含学生合作等不同学习能力的培养,令个体能够随时填补自身专业知识体系的缺陷;教学实践知识,则顾名思义,要求教师结合丰富的生活经验进行生动情境创设,方便学生及时结合个人独特的表达方式解答相关问题。

三、高中地理课程进行优化教学需要注意的要点

(一)教学理念方面

在我国新课程改革步伐骤然加快的同时,高中地理教学也开始逐渐挣脱了传统应试理念的约束效应,开始主张在全新的地理课堂教学环境中,引导学生朝向全面化方向发展。因此,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在尊重个体主体适应性地位的同时,透过不同途径调动他们的自主学习欲望。长期坚持下去,高中生才能真正学会融合考点和课本内容的重要性,并在勇敢实践过程中及时锁定和改正自身遗留的缺陷问题,保证日后可以更加有效地累积重要的知识。具体处理方式则是预先为学生创造足够自由的学习交流空间,确保他们激发自主学习欲望之后,在课后收集整理更多且鲜活的学习资源,方便日后能够在参与相关实践活动的同时,大胆表达个人的想法。由此可见,优化教育理念,的确是改善高中地理教学水平的前提条件。

(二)教学指导形式方面

如今计算机信息技术已然融入到民众的日常学习、生活和工作领域之中,基于此,我们要充分地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高中地理课程教学指导,使得原本枯燥乏味的课题内容能够和实际生活紧密地融合在一起,激发学生研究欲望和吸引他们注意力的同时,方便加快教学步伐和提升教学质量。特别是PPT课件、投影仪等设备投入之后,可以令课题内容得以直观、动态化地呈现,保证课堂教学内容至此不断丰富起来,教学外延效果自然愈加理想。(3)教学内容方面教师在正式组织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活动前期,需要保证全方位考虑到学生个体实际状况的基础上,筛选和引入他们通常较为熟悉的生活化案例,这样他们就会在小组探究和独立分析中发现一些全新的问题,保证令原本有限的课题内容得以补充完善。想要达成这类要求,就必须要求教师灵活和富有针对性地锁定地理知识、现实生活的契合点,保证在现实生活中积极捕捉有关实例,借助网络加以完整化的记录与整合,经历过边学边做、总结经验、优化教学等重要的工序流程之后,进一步优化自身的教学方案。

四、优化高中地理课程教学方案的有效策略

(一)积极提升指导教师自身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须知在新课程标准下,学生始终是学习活动参与的主体,特别是其学习理念的树立,往往需要教师予以协调性的辅助引导。所以说,作为一名合格的高中地理教师,理当不断丰富个人的专业知识体系,确保日后能够灵活性地增加课堂教学的丰富多元和趣味效果,方便学生可以及时加深对这部分知识的记忆和应用实效。另外,课堂氛围对于学生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须知教师的综合素养,除了借助其知识积累和提升途径加以表现之外,还需要借助愉快的课堂氛围加以映射,这便需要教师在课堂上传授学生合理数量的地理知识之外,适当将时间精力投射在国际环境内的地理环境研究上,力求在多元化教学模式覆盖之后,引发学生内心无限的爱国主义思想,保证他们日后细致化研究和学习地理知识的激情态度。

(二)竭尽全力做好高中地理课堂生活化改造的工作

客观角度观察认证,地理环境对于民众平常衣食住行等活动,都会产生较为深刻的影响作用,因此,自从我国制定和实施新课程标准之后,便要求高中生长期学到对实际生活有帮助的地理知识。基于此,教师便有必要在课堂上想尽一切办法促成理论知识和现实生活的结合,令学生切实体验到地理知识对现实生活的影响作用之后,调动他们内心强烈的地理学习欲望。如教师可以借助学校时刻变动的作息时间,进行昼夜长短变化、太阳直射点移动等必要性的地理知识讲解;抑或是通过学生较为熟悉的气候和四季变化规律,进行地球公转和自转等运动隐藏的地理意义分析;再就是结合南水北调、西气东输等时代热点话题来引发学生对地理课程的深入研究兴趣,令他们明白地理知识原本就是无所不在的,保证他们自觉稳固地理基础之后,切实达到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优化的目的。

(三)确保深入性解读教材内容的同时开发引入多元化的教学辅助资源

具体来说,就是针对全新课程标准加以细致性分析认证。须知新课程标准时刻彰显出形式新颖、有助于吸纳学生注意力等特征,因此,教师应该保证在课堂中实时性地引入一些热点话题,确保学生集中化关注某类知识点之后,引导他们参与到实际地理问题研究活动之中。而在此之前,教师须深入性地挖掘现实中隐藏的不同类型案例,并结合尽量简易的表现方式来加快学生理解进度;同时还应实时性地挖掘当中任何的弊端,保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最终成功换取教学内容优化和课堂教学丰富的改革成就。再就是有机凸显学生在高中地理课堂的主导地位。须知在新课程标准之下,学生才是学习活动的参与主体,教师要做的,就是尽量克制以往不合理的教学指导理念和方式前提下,完成引导角色的转化任务,即确保及时应对每个学生产生的质疑问题,令他们在独立探索和合作分析中调动起深层次的学习欲望、活跃个人的思维。也就是说,至此之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主动权就顺利地交到学生手中,教师主要负责加以引导,令学生个体可以更加积极深入地发现、分析、解决问题,为日后更加灿烂的创造灵感迸发和教学过程全面性优化,做足准备工作。

五、结语

综上所述,新课程标准下,作为一名现代专业化的高中地理教师,其必须时刻将课堂教学质量优化作为首要目标,至此竭尽全力地开发出全新的教学指导方式,确保加快理论和实际的融合进程,赋予全体学生更加理想化的课堂体验。相信长期下去,高中地理课程的教学水平会提升至更高的等级层次,避免和时展要求产生任何不必要的冲突迹象。

参考文献:

[1]刘涛.新课标背景下如何激发学生学习高中地理课的兴趣[J].新课程(教研),2010,15(07):122-130.

[2]杜了了.新课标理念下对高中地理教学改革的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6(24):79-88.

[3]程春平.新课程下高中地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探讨[J].群文天地,2011,27(18):144-148.

[4]侯莉华.如何开发利用高中地理课程资源[J].新课程(教研),2011,17(07):113-119.

第5篇:地理课程教学范文

关键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新课程改革

地理在初中阶段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既有自身的特点,又有与语文、数学、外语这几门学科的一样的共性。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着重要的改革。教学内容逐渐创新、教学方法丰富多样,学生学习更加的主动。

一、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初中地理教学

1.教学不受重视

传统教学模式下,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不受到重视。无论是学校、学生家长还是学生,他们自身认为地理课时一门副科,和主科相比,学好学不好无关紧要。学校认为地理课是一门辅助性学科,不需要投入大量的师资、科研力量去让开拓。家长认为地理无非就是帮助学生了解一些常规的地理知识、让学生知道哪些省份、哪些国家等等,学好学不好对于学生整体的学习无关痛痒。许多学生也受到家长的影响,不重视地理课堂教学,无论是课堂教学听讲,还是课后作业完成,都不积极主动,使得整个课堂教学效果不佳,地理课整体水平发展缓慢。

2.教学设备落后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初中地理教学模式落后。地理是一门文科性学科,但同样有许多理科内容,可以说地理学是一个融汇文理科的学科。教师在进行地理课堂教学时,要想将整个课堂教学内容更加精彩的展示给学生,教师需要借助如地质缩微模型等各种教学设备来进行。但由于教学不受重视,学校对于地理课堂教学设备的投入不够,教师只能将常规的教学设备如地图、地球仪等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学生在课堂学习时会感到整个课堂教学枯燥无味,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明显不高,对于课本内容掌握的不牢固。

3.教学方法单一

教学方法单一指的是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仍然使用着传统的教师课堂教、学生课中记的教学方法。整个课堂教学方法使以教师为教学的主体,学生处在被动的受听的模式下。在这个模式下,学生往往不能主动的去学习探索,他们的学习思路一直是跟着教师走。这就丧失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使学生无论是学习的效果上,还是主动探索的认知上,都无法达到最佳的效果。

4.教学内容陈旧

地理是一门在内容上逐渐变化的课程。传统的教学内容无法与时俱进,影响学生的学习,使学生学习中总是感到内容滞后,有些内容还往往影响到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真正掌握。初中地理是学生地理学习的基础阶段,对于培养学生更进一步的进行地理方面的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学内容的陈旧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效率,不利于培养学生养成钻研地理知识的好习惯。

二、新课改下的初中地理教学的转变

1.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模式应用到教学中

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使得初中地理教学的教学模式不断地更新、发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教学模式应用到课堂教学中,特别是现代化信息技术这种教学模式的应用使得课堂教学充满了活力。比如教师在讲解中国能源分布这节课时,利用计算机和投影仪投射出中国的能源分布图,然后把各省份蕴含的丰富的能源在这个模拟地图上展示出来,学生直观的可以了解到中国能源的分布,还能够使学生通过类比的方式学到哪些能源在中国的某些成分分别多,哪些能源在中国的某些省份分布少。教师除了利用信息化的教学模式来进行课堂教学,还可以利用分组、课堂模拟训练等教学模式来进行教学。这些教学模式的应用使得整个课堂教学气氛融洽、和谐,学生主动参与讨论的热情被点燃,兴趣被激发,教学效率大大的提升。

2.课堂教学内容更加丰富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内容更加的丰富。除了课本内容外,教师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不断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可以接触到更多的知识,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所想、所要来自由的寻找自己的知识。比如有的学生通过学习中国相关地理元素,想更进一步的学习世界各国地理风土人情。教师通过网络查询到更多的相关知识,引入到课堂教学,便于学生更好的对比学习,促进了学生主动学习热情的提高,使学生无论在学习的内容上,还是在学习的效率上,都有很大的提升。例如,教师可以根据汶川地震、雾霾、日本大海啸等常见的问题进行拓展教学,开展专题,让学生展开讨论,充分的发挥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更加愿意去对地理知识进行探索。

3.教师更加重视课堂教学反馈

教学反馈是一个能够反应学生课堂学习好坏,并从中总结课堂经验的重要渠道。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许多初中地理教师对于课堂教学反馈不重视,往往对其视而不见,从而无法给予课堂教学更多的总结和定位。新课程改革下,素质教育理念的应用使越来越多的初中地理教师重视课堂教学反馈,并对教学反馈中相关问题进行总结和分析,使整个课堂教学反馈的重要作用得到最充分的发挥,促进了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

三、结语

初中地理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地理教师要不断地将素质教育理念更加深入地应用到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多方位地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深入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出发点,帮助学生更好地养成地理学习的能力。同时教师要采用更多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以各种信息化教学工具进行辅助,让学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促进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整体提高。

参考文献:

[1]周鹏程.对新课改下初中地理课堂活力的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