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个人礼仪教育范文

个人礼仪教育全文(5篇)

个人礼仪教育

第1篇:个人礼仪教育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旅游与酒店管理;礼仪教育;模式

在我们日常生活交往活动中,礼仪是必不可少且不可或缺的,礼仪是中华民族所追求的,被社会共同认可,能够表达相互尊重。在人际交往中,良好的礼仪能够促进双方的沟通与交流,在人际交往中必不可少。旅游业是服务行业的一种,在旅游的过程中,消费属于附加行为,同时消费大部分是精神消费,精神上的满足是游客的重要需求,换而言之,消费能够为顾客提供有助于改善个人形象、气质以及举止等服务。因此,在礼仪教育中,应加强对于礼仪服务的重视程度。

1、礼仪教育在教育中的地位

1.1实现旅游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教育部的要求,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作为政策的实施者,高职院校应加强对于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对学生培养的有效性。旅游业其实主要提供无形服务,作为提供服务的主体,在与客人进行直接的接触的过程中引发旅游服务,礼仪行为作为最主观的表现,能够决定顾客的好感。因此,应保证良好的礼仪服务,目的在于加强与旅游者之间良好的关系,同时也是必不可少的服务内容。总体来说,旅游人才所需具备的基本素质是礼仪,他不仅仅是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的要求,更能够体现一个人是否具有核心素质、核心技能,礼仪是提供优质服务的基本保障。我国加入WTO以来,旅游业得到了更加快速的发展,在此基础上其变得更加开放,同时随着全球多样化的发展,文化交流的日益加强以及普遍,礼仪服务愈发成为了重要的因素,因此对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相关行业礼仪人才的礼仪知识足够丰富,同时应保证在服务过程中,保证高尚的礼仪素质、良好的职业礼仪习惯以及娴熟的礼仪服务技能等。

1.2.专业教育的基础和主线

在旅游服务行业,旅游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他不仅对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进行培养,而且还对服务能力以及礼仪服务技能进行培养。为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增强对于其专业素养的培养与体现,礼仪教育应作为专业教育的基础开展教学,并且根据学生培养目标与实际就业要求,使其贯穿整个教学周期,开展系统化的学习。

2、礼仪教育的现状

2.1.无完整的课程教学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对于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礼仪教育的课程主要是《旅游业务》《前厅服务与管理》等课程,课程的共性是单一的针对某一服务岗位进行教学,存在知识点分散、课程重点不突出的问题。针对目前部分设立旅游专业的高职学校在专业能力培养方向上的不完善的情况,应对课程教学内容展开调查。

2.2.礼仪教育脱离旅游职业技术教育

目前在高职院校的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环境依然存在着许多问题。礼仪课重视实践性,更加注重与对职业礼仪习惯以及礼仪服务技能的培养。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依然依赖于教师讲授的过程,有限的案例分析和讲练结合,并不能够将学生带入到真实的职业环境中。

3、改善礼仪教育的措施

3.1.加强专业教学,培养职业意识

专业教育应该贯彻到学生学习的整个周期内,入学时,应进行旅游专业介绍,扩展学生对旅游就业岗位的了解程度,介绍的内容包括各岗位的职责,胜任工作所需的职业技能及专业素养。在整个专业素质的培养过程中,专业见习、课程教学、模拟实践、实习的每一个环节都十分重要,目的在于通过不间断的教学过程培养职业意识,培养相应的沟通能力以及从业人员个人形象、言谈举止等方面的培养。

3.2.建立环境育人策略

环境对于职业素养的形成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他能够有效地强化职业意识,培养职业习惯,包括生活、学习环境、礼仪环境、校园文化等的。通过环境的潜移默化,能够有效地在此基础上进行知识、技能的教学,能够充分地使学生培养自身的能力。

3.3.改进课程教学形式与方法

旅游市场的全球性以及专业性使得旅游服务重要性以及专业性越来越强,在此基础上,对于旅游礼仪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加强对于旅游礼仪的重视程度,并在课程教学中进行体现,提高酒店礼仪、商务礼仪、会展礼仪、会议礼仪等内容的教学,并且应进行情景教学的形式创新,通过师生互扮角色模拟教学、案例教学、仿真教学等教学模式进行礼仪知识与专业操作的教学。

3.4.融入军训与体育教学中

在开学军训的过程中,应加入相应的教学内容,包括对于学生的行为、体能、意志等进行锻炼。依据旅游专业培养模式的特殊性,对学生军训中的军队训练模式适当改进,引入适合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独特培训模式。军训的模式也可以加入到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只有通过科学持续的训练,才能够保证形体的塑造,在高职院校的教学过程中,对于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应设置相应的体育课教学,主要以形体训练项目为主,不断地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与能力。

结语

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切实提升的大背景下,我国旅游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在快速的发展过程中,对于礼仪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在高职院校中,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应加强对于礼仪教育模式的研究,不断地完善相应的教学管理过程,包括建立礼仪文明的大环境,加强礼仪教学的比重等,深入的学习相关知识,不断提高相应行业人员的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张润钢.反思我国饭店职业教育[Z].湖南省首届旅游高等职业教育研讨会会议参考资料.

[2]杨宇.酒店服务类专业礼仪教学模式探析.职业技术,2015,(5).

第2篇:个人礼仪教育范文

关键词:茶文化;礼仪教育;意义;策略

中国是茶的故乡,是世界茶文化的最早发祥地。从悠悠远古到现代,茶文化始终在吸纳中华民族最新的重礼守仪精神,给予中国民众物质与精神的双重滋养。故而,进入新时期后,我国依然高度倡导学习茶文化,主张在高职礼仪教育中渗透茶文化,着力弘扬我国“礼仪之邦”的美誉,借以培养高职学生的举止文明、待人以礼意识,使高职学生真正发展成为有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有特色社会主文道德的高素质人才,更好地为国家软实力的提升提供助力。

1茶文化在高职礼仪教育中渗透的意义

1.1辅助学生修身养性

我国茶学家庄晩芳教授在探讨茶道时曾指出,茶道表面上是一种饮茶方式,实质上是对人的“礼仪法教育”,是培育人“道德修养”的仪式。我国现代“茶圣”吴觉农先生亦强调,茶道所给予人的是“精神上的享受”,是人“修身养性的手段”。可见,茶文化具有修身养性功能。高职学生通过学习理解沏茶、赏茶、饮茶等茶艺要点,会逐步懂得如何有礼貌地与他人交往、增进与他人的友谊;通过细致观察茶叶在水中逐渐舒展的过程,消散内心苦愁,逐步剔除躁心浮气,美心修德,不断提高自身的内涵气质以及学识修养,学会最基本的做人做事仪礼,懂得为人处世之法。故而,在开展高职礼仪教育活动时,极有必要渗透茶文化。

1.2敦促学生精益求细

我国大思想家老子曾言,“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即细节决定成败。而我国茶文化,恰巧具有精益求细精神的养育功能。具体表现为:茶艺表演对泡茶的水温、茶叶的数量、茶叶的浸泡时长等都要求精准到位。这些细节一旦偏离,茶的色、香、味都将离“正”,无法给予人美好的品茶享受。我国茶叶多种多样,单单大类就有六种,且不同类型茶叶的水温、茶叶量、冲泡时间要求各不同,需要茶艺表演者掌握好每个冲泡细节。待所有冲泡细节被掌握,茶艺表演者也就养成了良好的重细节、谋大事的习惯。故而,教导高职生学习茶文化,掌握茶文化内藏的礼仪元素,利于学生形成精益求细精神,使学生的礼仪得到深化发展。

1.3育成学生礼节之风

我国茶文化蕴藏着丰富的礼法、礼貌、礼节、礼仪等内容,将其渗透到高职礼仪教育中,引导学生亲身感受环抱手势、奉茶礼以及“风凰三点头”等规范的茶艺行为礼仪,利于学生形成谦卑的意识,逐步养成大家之风,成为真正的“有礼有节”之人。此外,我国作为传统“礼仪之邦”,素来习惯以茶待客。饮茶礼仪非常讲究“廉”,将其渗透到高职礼仪教育内,利于学生在逐步接纳茶文化的同时深刻感知我国的廉俭风尚,自觉修正个人的现代礼仪规范,使自身转变为真正懂礼仪,有礼貌的“翩翩淑女、谦谦君子”。

1.4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我国茶文化讲究中和,倡导积极生活,主张在获得胜利时不张扬不骄傲,在陷入失败失意困境时不气馁不放弃,凡事皆保持冷静清明,坚持个人做事原则,清醒地应对繁华和诱惑。将这些理念思想渗透到高职礼仪教育中,利于高职生坦然地接受人生起伏,稳定心性,不冲动地决策和行动。即在高职礼仪教育中渗透茶文化,利于育成高职生的健康心理素养,使之形成正确且坚如磐石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有效预防高职生走向歧途,进而为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更多优秀人才支持。

2茶文化在高职礼仪教育中渗透要点

2.1尊重意识培养

古往今来,茶就是一种尊重的象征。杜耒《寒夜》中“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现代酒席上常言“以茶代酒”,家有来客则“上茶”“喝杯茶”,均体现了茶的尊重之道。尊重是礼仪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茶文化实施尊重礼仪教育是较好的教育教学方式,在实施过程中,可以通过故事、诗句、名言、典故、风俗等茶文化实施对礼仪尊重意识的培养。茶的尊重之道,不仅体现在人与人之间,也体现在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上,好茶香茶的产生,需要经过风吹雨打、日晒水煮才能得到精华凝冻,这也体现了人类遵循自然之道、尊重自然的“天人合一”理念。在礼仪中,可以从宏观及微观中寻找茶的尊重之道,为礼仪教育的渗透提供支持。

2.2清廉意识培养

茶神陆羽作茶诗《六羡歌》云“不羡黄金晕,不羡白玉杯。不羡朝入省,不羡暮入台。惟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体现了其人格之高尚,品行之清雅,对荣华富贵的淡泊和对名利的不屑。皎然《饮茶歌送郑容》中言“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饮酒多自欺。”,指出茶道对人性之影响力。在礼仪教育中,渗透清廉这一思想教育极为重要。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必须会受到外界的影响,也会受到成功失败的影响,如何不受外界因素影响,不受情绪支配,保持自己的本心,这就必须要不断强化个人内心修养,不忘初心,始终如一。特别是个人在生活和工作中,如何做到不怕吃苦,勤奋努力,不贪图享乐,培养以廉为贵的高尚品行在礼仪教育中尤为重要。

2.3合作意识培养

“书生只知茶叶贵,不知茶农采茶累!”,茶之生成,从茶生长、采茶到制茶、泡茶,都需要较高的技艺来实施。而其中每一过程,又要分多个流程。这就需要人与人之间的协作。茶文化作为礼仪教育的一种表现形式,吸收了中国传统儒家“和”的精神。茶之“和”思想渗透到礼仪教育中,丰富了礼仪教育中团队合作教育的方式,提升了团队协作教育思政内涵。2.4清雅意识培养“清”指茶叶的清雅。“茶秉天地至清之气”,茶的生成需天地之清气,它经历了霜雾雹露,从生长至开水泡用,均保持其色泽清绿,气味清香。古人言:人生七雅,琴棋书画诗酒茶,自古雅士必有茶。为什么这么多文人墨客对茶道推崇备至,只因其中,茶之高尚品格是茶道最为重要的性质之一。将清雅意识引入高职礼仪教育,指引学生价值观发展方向,指引学生修身养性,是礼仪教育的核心部分。

3茶文化在高职礼仪教育中渗透的策略

在高职礼仪教育中渗透茶文化以辅助学生修身养性,敦促学生精益求细,育成学生礼节之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要求高职礼仪老师要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局限,应用多元化手段以开展礼仪渗透实践。基于笔者个人教学经验,可采取下列策略:

3.1借茶片激学趣

兴趣是学习最根本的动力。在高职礼仪教育中渗透茶文化,借以引导高职生形成规范礼仪,首先要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此,高职礼仪老师可将我国第一部探寻世界茶文化的大型纪录片——《茶》作为导入口,并利用信息化媒体,比如多媒体、微信、微博、QQ、线上教学平台等推送给学生,邀请学生以观看视频、聆听茶故事的形式了解世界60余位“茶人”与“茶”之间的历史渊源,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感官共同感知茶文化的“茶精神”,体悟茶故事背后的细腻情感,从而对茶文化及其所蕴藏的中华文化精神、礼仪产生巨大的了解兴趣,自觉主动地参与茶礼仪的学习,不断规范自身的礼仪行为,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据此,再以图文形式展示我国古代所作的与茶有关的诗和画,简要地向学生解释茶的独特品质。比如,以“洁性不可污,为饮涤尘。此物信灵味,本自出山原”为例,向学生介绍诗人对茶的推崇之情,借以引导学生自我反思,主动学习茶礼仪,用平静的心态坦然面对生活中的人和事,不断塑造善良人格。

3.2训茶艺晓礼仪

要使学生通过茶文化深刻认知并掌握正确的礼仪规范,必须将茶文化教育渗透到礼仪教育实训中。否则,茶文化以及茶礼仪将停留于纸面。在这方面,建议高职礼仪老师细化分解茶艺礼仪的实训模块,以分步递进原则循序训练学生的茶艺礼仪规范。例如,把茶艺表演仪态礼仪细分成微笑仪态、走路仪态、站立姿态、坐姿、仪容外貌等五部分;将茶艺展示的举止礼仪细分成请、鞠躬、持物、展示等四部分。每部分的教学均由高职礼仪老师先示范标准、规范、正确的姿势,包括手、眼、口、鼻等,再要求学生分组,自建小组展开单项训练,相互指正错误之处。待各单项训练结束,整合各模块,进一步展开更细致的综合训练。随后,设计茶艺表演的角色,要求学生轮流扮演茶艺师、客人等,立足不同视角观看、观察茶艺礼仪,深刻体悟茶艺礼仪的要求与规范,进而使每位学生都能从茶艺实训中获得礼仪技能,持续优化个人的礼仪言行。

3.3办茶事践规范

高职礼仪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教导高职生掌握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学会为人处世,形成较高礼仪修养以及综合素质,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高质量职业化社会人才。故而,将茶文化渗透到高职礼仪教育中时,礼仪老师要突破课堂空间局限,延伸课外实践,开展多元化茶事活动以夯实学生的礼仪规范认知,使学生得以将所学礼仪应用到具体的实践行动里。例如,联合兄弟班级,举办小型茶会、茶叶品鉴会以及斗茶会等活动,邀请兄弟班级学生互相展示各自的茶礼仪,并边展示边说明各个茶礼仪规范所代表的礼仪涵义,从而深化茶事活动参与者的茶礼仪认知。又如,设计茶文化比拼会,以“茶”为主题词,联合兄弟班级开展比拼与茶有关的故事、诗词、歌曲、名言名句等,不断丰富学生的茶文化,使之成为既懂文化,又懂茶艺的人才。若条件允许,礼仪老师还可主导创建茶艺社团,定期组织学生练习茶艺,学习最新茶文化,不断巩固学生的茶礼仪,促进学生间相互交往,和睦相处。

3.4观茶农思茶道

古语有云,“读万里书,不如行万里路”。在高职礼仪教育中渗透茶文化,培育学生的茶礼仪时,礼仪老师应尽可能创造外出实践机会,带领学生到茶园脚踏实地地参与农活,了解茶叶的采摘、分类、制作、包装等过程,感受每一片茶叶形成背后的艰辛和细节。同时,与茶农接触,观察其茶艺表演过程,掌握茶艺表演的每一个细节,聆听并记忆每个茶艺细节所反映的礼仪,拓展茶礼仪视野,更深入地理解茶文化,进而弥补个人课堂所学礼仪规范的不足。相比课堂茶礼仪教学、课外茶事会活动,到茶园亲自参与农活,不仅能丰富学生关于茶叶、茶文化的认知,还便于学生用个人所制茶叶展示个人所学茶艺,知不足而改进,从而形成更大的茶礼仪学习的兴趣,深刻体悟茶道的独特魅力。此外,参与茶园实践,还能让高职生懂得尊重他人的付出,珍惜每一片茶叶,为懂茶礼茶道而感到骄傲。

4茶文化在高职礼仪教育中渗透的措施

为保证茶文化在高职礼仪教育中渗透策略的循序推进,让茶文化礼仪教育价值变成学生的内在价值及个人社会竞争力,学校及专业应该加强茶文化在高职礼仪教育中渗透措施建设,通过各种途径方式、措施保障确保茶文化在高职礼仪教育中渗透教学过程顺利实施。

4.1专业教师的茶文化礼仪教育思政提升

专业教师是茶文化礼仪教育渗透实施的最重要保障,没有对茶文化研究深入及茶文化技艺水平精湛的老师,则茶文化在礼仪教育中渗透实施不可能真正落实。学校应该通过有计划、有目标的实施茶文化专业教师理论及技艺水平提升培训,提高专业教师对茶文化礼仪的认识。通过聘请校外高技艺水平的专家来校讲课,拓展茶文化礼仪教育的深度和广度,通过招聘高校优秀茶艺毕业生,实施分层次、多年龄段阶梯队伍建设,为茶文化在礼仪教育中的渗透提供坚实的保证基础。

4.2专业建设强化茶文化体验馆建设

高职教育是包含理论和技能的职业类教育,具有茶文化体验馆建设的优势条件,同时,建设茶文化体验馆也适应了国家政策的需求。茶文化体验馆的建成,可以让学生在茶文化体验馆中,以理实一体化的方式接受茶文化礼仪教育,在行动中学习,在做中体验和学习。茶文化不仅是一种文化,也是一种体验,是一种内在文化素质及礼仪的培养。茶文化以其独特的朴素、廉洁、宁静、淡泊、和睦、互敬的文化内涵传播传承,这种文化内涵必须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内化,才能成为学生固有的独特个性。因此,加强茶文化体验馆是茶文化礼仪教育渗透的另一重要保障和措施。

4.3加强茶文化礼仪选修课建设

茶文化礼仪选修课程建设,以茶文化教学资源建设为主,其教学资源需要丰富新颖的教材、课件、视频、练习等,还需要提升学生学习动机及进一步深入挖掘学习资源,只有这样才能让茶文化礼仪课程在选修课程中独树一帜,吸引更多的学生主动参与茶文化礼仪课程中来。加强茶文化礼仪选修课程的第一关键要素是优秀的教师,亲其师则信其道,尊其师则奉其教,敬其师则效其行;第二关键要素是资源建设,这一资源包括硬资源和软资源,包括体验环境、茶具、茶、茶水等硬资源,也包括其他教学信息软资源。学校在教学信息资源建设上,可以通过精品课程建设加大茶文化礼仪选修课程的影响力度,通过成功的教学案例增强茶文化礼仪选修课程的辐射作用。

4.4加强茶文化礼仪教育学生社团建设

学茶艺,做茶人,养心性,成雅人。茶文化礼仪教育学生社团建设有助于凝聚学生心性,让他们在社团活动中,不断提升个人品德修养,提升礼仪水平,提高他们与他人合作与交往的能力。茶文化礼仪教育学生社团建设,可以由学生自由组织,也可以在学校领导下组织,其活动组织形式多样,可以通过文化讲座、故事分享、茶艺表演、茶艺体验等方式开展活动,也可以走出校园,通过社会实践获得茶艺水平及礼仪能力提升。加强茶文化礼仪教育学生社团建设,既提升了团队成员的茶艺技能水平与茶文化理论水平,也进一步丰富了高职学生校园生活方式,使高职学生们在文化技能和精神层面上获得双丰收。

5结语

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瑰宝,蕴藏着众多待人接物的礼节规范。将其渗透到高职礼仪教育实践中,利于培育学生的良好礼仪习惯,帮助学生规范自身的言行举止。因此,我国高职院校要注重普及茶文化及其所蕴藏的礼节规范,采取多元化策略塑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提供茶文化在高职礼仪中渗透的师资培养、环境建设、政策支持措施,为茶文化礼仪教育提供强大支持,通过潜移默化地感染和提升学生的礼仪素养,使高职学生成长为更加优秀的高素质人才,进而提升其社会竞争力,切实提高学校教学实力。

参考文献:

[1]李远洋.初探茶文化融入到我国大学生道德和礼仪教育[J].福建茶叶,2017(03):222-223.

[2]杨震.高职院校“三进一融”育人模式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20):67-69.

[3]吴文红,侯梦凡.大学生科技创新与就业竞争力提升研究[J].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03):39-42.

[4]陈照年.茶文化的内涵及其历史使命[J].人文奥运与中华茶文化高峰论坛文集,2006(01):17-19.

第3篇:个人礼仪教育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礼仪教学;人文素养

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提升人才培养目标,要从构建良好的学生人文素养中,兼顾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大学生人文素养是其成才教育的必备条件,更为其走向社会、胜任岗位奠定坚实基础。结合《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规定》要求,将“人文素养”作为贯穿教育的全过程。要强调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突出大学生主体性、实践性意义,从礼仪教学中,助推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习得。

一、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基本内涵

“人文素养”,“人文”主要指各类文化现象及知识;“素养”主要指平时的修养。对于大学生“人文素养”内涵的解析,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人文知识。人文知识主要体现在人的精神文化生活领域,如文学类知识、历史学知识、艺术类知识,这些是构成“人文素养”的必备条件之一。二是人文思想。人文思想主要是与人文知识相关联的基本理论及思维逻辑,强调人的自主性,突出人在社会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如“人本”理念。三是人文方法。人文方法主要体现认识人文思想的方法,以人的实践性为判断标准,注重人的感受、体验、领悟,通过运用人文方法来解决社会生活问题。四是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对人类文化、文明的集中凝练,体现了人类的文明智慧。人文精神具有时代性、民族性,对人的价值、人性的完善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如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决定了人的人文素养发展方向。

二、礼仪教学对发展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意义

从人文素养培养实践中,礼仪教学是重要途径。其意义有三点。第一,通过礼仪教学,让学生认识和提升高尚品德。对于一个人,衡量其综合素养的尺度中,除了能力,更要看其品德修养。良好的思想品德是一个人立足社会的基本条件,通过礼仪教学,首先要让学生认识礼仪知识,了解礼仪文化,用良好的礼仪操守来规范自我,提高自我品德修养,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获得认同。同样,礼仪教学所涵盖的内容广泛,具有生活性、实用性、贴切性特点。在大学生人文素养培养中,从礼仪课程教学中,让学生习得仁义礼智信、习得温良恭俭让,习得知荣辱、明是非、辨善恶、守秩序的良好操守,具有正直、责任意识等。第二,通过礼仪教学,让大学生规范自我言行。“明理修身、明礼诚信”。[1]对于“礼”,贯穿于人的一生,彰显一个人的文明修养。通过学礼、知礼、懂礼、用礼,让大学生的言行更文明。相反,不懂礼、缺乏公德心,说脏话等不文明行为,更反映了礼仪教育的缺失。第三,通过礼仪教学,来发展大学生的审美修养。端庄的仪容、从容的举止、得体的服饰、文明的谈吐是礼仪教学的基本任务,也是塑造大学生良好形象的基础。从礼仪教学实践中,既要关注礼仪知识的学习,更要从礼仪文化践行中,让学生内外兼修。提高大学生的礼仪审美素养,懂得美、理解美、践行美,拥有高尚、正确的审美观。

三、当前礼仪教学中人文素养缺失的问题

从素质教育改革到高职礼仪课程教学,礼仪素质作为大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构成,在教学模式、方法、实践中,依然存在突出问题。体现在三方面。第一,礼仪课程缺乏准确定位。礼仪教学是建立在礼仪课程上,而礼仪课程因定位不准,多以选修课、公选课为主,课时少、课程教学缺乏有效监督,使得礼仪课程教学成效不明显。由于对礼仪课程缺乏足够重视,在教学计划、教学安排、内容考核上,存在随意性,学生学习积极性不强。礼仪课程是礼仪文化的重要体现,让学生学习和掌握必要的礼仪知识和技能,以礼化人,以礼育人。在学习生活中,一些大学生不懂礼仪文化,放松对自我的礼仪要求。如随地吐痰,公共场所大声喧哗,在与人交谈中随意插话、打断他人讲话,乱丢垃圾,踩踏草坪,对他人的劳动成果不予尊重。一些学生对自我情绪缺乏调控,言语粗俗,缺乏礼让与谦恭,给和谐校园建设带来不良影响。第二,礼仪课程教法单一。从课堂教学实践来看,对礼仪知识的讲解,重理论、轻实践,缺乏应有的实践性,学生对文明礼仪知识,仅仅停留于认识层面,未能真正落实到言行中。同时,教法被动,教师讲,学生听,课堂氛围呆滞。礼仪教学更具操作性,没有实践体验的礼仪知识,无法让礼仪文化入脑、入心,必然降低了课程教学质量。礼仪课程具有综合性、实践性特点,很多院校在礼仪课程设置与教学实施中,忽视学生言行举止的体验与感悟。对理论讲解过多,学生缺乏实践应用,导致“知行”不衔接。将道理,学生一听就懂,但对于礼仪素养,很难内化于心,在实践中更无法践行。礼仪教育实践与理论脱节,与礼仪课程不重视,礼仪教学方法单一有直接关系。礼仪素养体现了大学生的道德与情操,更是一个人综合素能的集中体现。礼仪教育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其教学质量大打折扣。第三,对人文教育缺乏深入展开。礼仪教学停留于知识的传授上,忽视礼仪教学与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关联与互融。“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在礼仪文化及礼仪教学中,自身的言传身教,要做到率先垂范。但现实中,很多礼仪教师并非科班出身,甚至未接受礼仪系统知识、技能培训,更缺乏实践教学经验。礼仪教学的引领者是教师,教师自己无法做到“率先垂范”,一些“半路出家”的教师,在礼仪课堂上“现学现卖”,停留于礼仪文化的形式上,难以抓住礼仪素养的本质与隐性要素,导致礼仪课程成效不明显。在知识、语言、行为、操守方面,无法给予学生积极的熏染,学生的人文情感也无从谈起。另外,由于教师礼仪素养有待提升,对人文美的理解,对人文精神的培育,也出现价值错误问题。如礼仪教学过于功利性等。

四、从礼仪教学中完善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改革建议

(一)明确课程定位,完善礼仪课程体系课程是教学的基础。在礼仪教学中,礼仪课程建设是根本。关注大学生文明礼仪行为教育,要将礼仪教学与人文素养、职业综合竞争力建立协同,从提高大学生良好品行、职业操守中,丰富礼仪教学内容,改善和提高大学生文明礼仪形象。课程建设,要细化礼仪教学目标,确立其在大学生全面成长中的地位,确保礼仪课程教学规范性、实效性。建议,在课程内容上,积极引进优秀教学资源,包括各类高校礼仪课程库,对礼仪课程内容进行优化。如增加礼仪沟通实训内容,结合不同学科专业,设定适宜的礼仪教材,配置与礼仪教学相关的设施设备。

(二)注重教法改革,提升礼仪课程成效礼仪教学,要创新教法。贯彻人文精神,将人文素养置于核心地位。在教法上,要强调学生自主意识,建立平等、尊重、信任的师生关系。要关注学情,激发学生对礼仪素养的学习热舞。如在探讨礼仪知识时,可以引入真人实战演练活动,让学生从人际交往中学会尊重,懂得理解,收获信任。对教材进行研读,落实人文素养目标。从礼仪课程教学中,将学生言行、气质、职业素质作为培养重点,通过人文知识学习,围绕社会、生活、文化等领域,渗透相应礼仪知识,寓人文素养于礼仪活动中。[2]教法的变革,要明晰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要强调礼仪课程教法多样性。如任务驱动法、案例法、模拟演练法、情境教学法等,让学生能够直观感知、深切体会礼仪文化,从礼仪教育中展开探究、交流与分享,逐渐提升大学生的礼仪素养。另外,完善礼仪考评体系。关注大学生人文素养,要从礼仪考核中,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细化多元化礼仪课程评价标准,着眼于大学生成长需要,联系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让课程考评更客观、更周全、更准确、更有效。

(三)加强师资建设,提升礼仪教学质量优秀的教师队伍是确保课程教学的基本条件,结合礼仪课程教学,要加强教师礼仪素养的提升。人文育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典范,教师通过自我礼仪素养,以优良的品格、高尚的操守,影响学生。教师是学生礼仪素养正确榜样,其举止言行要合乎规范、顺乎礼仪。教师要强化自身礼仪知识、素养的提升,用自己的行为来感染学生的思想,获得学生的认可。一方面,教师要加强礼仪专业学习,端正课程育人观;另一方面,提升教师综合素质,从礼仪知识、道德修养、人格力量,来胜任课程。另外,教师要通过自学、进修、培训等方式,交流和积累教法经验,来提升礼仪育人质量。礼仪课程教学还要积极拓展礼仪实践内容,聘请专门的礼仪师资,充实到常规礼仪培训与岗位礼仪的指导队伍中,让学生能够领会礼仪文化,外显于形,内化于心。

(四)重视礼仪实践,拓深第二课堂礼仪教学与大学生人文素养的融合,要从礼仪实践中,丰富学生的礼仪体验。第二课堂的开设,将礼仪知识与实践协同起来,突出礼仪教育的灵活性、真实性、丰富性。创设礼仪学习环境,如橱窗文化、楼道文化、教室文化、宿舍文化、食堂文化等,拓深礼仪育人渠道。加强对校园网、校园微信公众号、网络化礼仪资源的整合,以宣讲文明礼仪,践行礼仪操守,争做“典范”等活动,让大学生从礼仪教育中获得人文情怀。另外,推进礼仪讲座、礼仪话题辩论、礼仪情景剧展演活动,让学生从体验中获得礼仪素养。校园是礼仪文化建设的隐性载体,要将礼仪教育与校园文化整合起来,搭建“学礼、知礼、有礼”校园环境。如在校园制度建设方面,开展“争做文明大学生”活动,从文明行为、文明用语、文明交际、文明服饰等方面,以制度来规范学生的礼仪。注重礼仪硬件设施投入,如开辟礼仪实训室,更新和购置相应的教学设施、设备,让学生能够多途径获得礼仪知识,参与礼仪素养学习。在校园文化氛围上,将历史文化、校园精神、礼仪知识整合起来,关注学生优秀礼仪品质的养成,让更多的大学生能够从礼仪教育中感受人文情怀。

五、结语

礼仪教学,要坚持思想道德建设为中心,促进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借由此,提高大学生“向上的力量”“向善的力量”,要着力构建礼仪文化课程,让大学生从礼仪知识、观念学习中,调控自我思想和行为,修正自我人格。学习礼仪、践行礼仪。从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高度,多途径展开礼仪教学,打造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懂礼仪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张丽.高校礼仪课程与思政教育的融合路径[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20,18(04):30-33.

第4篇:个人礼仪教育范文

【关键词】高校;教师;礼仪修养;教育教学

1前言

礼仪是个人修养和素质的表现,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标志,是国家和民族文明程度、道德风尚的体现;修养是人们在思想、道德、学术以至技艺等方面所进行的勤奋学习和刻苦锻炼的功夫,以及经过长期努力所达到的一种品质和能力。高校教师作为高层次教育人才,不仅要道德高尚、知识渊博、身心健康,而且要为人师表、言传身教。高校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渊博学识、创新能力及个人魅力等,会对大学生的成长、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教师的精神面貌、礼仪修养及价值取向也会在无形中影响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2高校教师礼仪修养的内涵

高校教师的礼仪修养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待人接物、为人处世的礼貌、礼节及所持的仪表、仪容、仪态。笔者认为,高校教师礼仪修养应包括以下几点:

2.1良好的职业道德

礼仪是个人修养和素质的表现。对于高校教师而言,要具有良好的礼仪修养,必须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具体表现为: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甘为人梯;热爱学生,诲人不倦,言传身教;追求新知,严谨治学,博学多才;正确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增强大局意识、主人翁意识和服务意识。

2.2端庄的仪表仪容

仪表仪容是教师自身素质的外在表现,也是一种教育因素,它能体现一个人的文化修养、知识水平、品德情操、身份地位等。高校教师必须了解和懂得着装的基本原则。一般来说,高校教师参加教育教学活动时,不论其服装质量、新旧程度,首先,要整洁、大方,要根据年龄、体型、肤色、时间、地点、场合选择符合个人气质的服装。其次,男教师出入正式场合穿着西装时,要遵循“三色原则”,上衣、衬衫、领带、裤子、鞋袜、包等颜色不宜超过三种,切忌着短裤、吊带、背心、拖鞋等出入教学或办公场合。

2.3儒雅的言谈举止

言谈举止是人与人之间思想表达、情感传递的重要方式。语言表达是高校教师完成教学任务、与学生沟通的主要方式。良好的语言修养应是高校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表述清楚、音量适当、语气语调适宜、适度表现幽默。

2.4礼貌的交际方式

礼仪作为行为准则和规范,其核心是“尊重”。高校教师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首先应该做到的是“尊重”对方。与学生相处时,要亲疏适宜、远近有度。对待学生要如子、如亲、如友,要尊重、关心、爱护、理解、宽容学生,同时在学生面前要保持老师应有的尊严,做到庄重自尊。与同事相处时,贵在和谐,要积极主动地完成学校安排的各项教育教学工作,坦然面对领导的批评;同事之间交往重在礼貌谦让,宽容友善,相互尊重,真诚以待。

2.5规范的日常行为

平常在校园里,教师随便一些虽能理解但不可失礼,因为教师的身份规范着教师的言行。然而有的教师在公共场合过于随便,如上课看手机玩微信,与学生座谈时旁若无人地抽烟,时不时还夹杂着一些不文明的用语等,均会给学生造成不好影响。所以作为高校教师在任何场合都应自觉地保持良好的礼仪修养,待人接物诚恳而温和,举止态度谦恭而自信,这样,方能得到学生的爱戴和社会的尊重。

3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讲究礼仪修养的重要性

3.1帮助教师树立良好的“第一印象”

很多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都很强,他们第一次接触教师时,会特别注意老师的仪表仪容、言谈举止,在一定程度上主观地为该老师定位。教师整洁的仪容、大方的仪态、恰当的言谈和得体的服饰会给学生带来积极的、正面的教师形象,从而树立良好的“第一印象”。调查表明,很多学生偏爱某一学科、喜欢某一老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第一堂课的影响。当学生认可了教师良好的外在形象和不凡的内在修养后,他们会更喜欢该教师,从而调动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2有利于树立学生的形象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教师自身形象能直接影响学生形象的塑造。教师在施教的同时,学生通过对教师形象的观察和模仿,形成对自己形象的定位。虽然大学生的价值标准、审美标准已经基本形成,但当代大学生具有极强的可塑性,他们个性独立、思维活跃、视野开阔、善于展现自我、易于接受新事物。高校教师的言行对大学生的自我形象塑造具有重要的影响力,教师所展现出的良好的外在形象、优雅的言谈举止、丰富的知识底蕴、崇高的职业道德,会吸引学生模仿,从而形成自身的形象定位。

3.3形成和谐、融洽的课堂教学氛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自然大方、庄重得体的着装和言行举止向学生传递有效信息,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学习中。穿着朴素、举止端庄、谈吐儒雅的教师形象,有助于在学生中建立威信,这样的课堂更容易得到学生的认可,从而形成和谐、融洽的课堂教学氛围。反之,不注意个人仪表仪容、形象欠佳的教师,不容易在学生中树立起威信,甚至会成为学生茶余饭后议论的对象,严重的还会影响课堂教学质量。

3.4构建文明校园,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礼仪不仅是个人修养和素质的表现,而且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标志,更是国家和民族文明程度、道德风尚的体现。在社会交往过程中,人们借助礼仪表达对彼此的尊重与友好,可以弱化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冷漠,促进社会和谐。高校教师作为高校校园生活的重要参与者,其良好的礼仪修养是教育活动过程中精神文明的外在表现,可以带动大学生自觉习礼,促进文明礼让、健康向上的校园氛围的形成,进而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4加强高校教师礼仪修养的途径

加强高校教师的礼仪修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还要有必要的设施和手段做保证,更需要有一个和谐的氛围。因此,必须积极行动,切实加强高校教师的礼仪修养。

4.1提升高校教师礼仪修养认识

要提高高校教师的礼仪修养,首先要提升教师的礼仪意识,高校教师要清楚地认识到:教师礼仪修养不仅是教师自尊自律的基本要求,影响教师本身的事业发展以及自我实现,而且关系到受教育者的健康发展,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文明程度、道德风尚。这样,学习者会在思想认识上高度重视,把学习教师礼仪变成一种习惯,一种自觉行为,并渗透到日常生活和教学活动的方方面面,最终成为一种自然流露,体现出一种良好的个人修养和风范。其次,加强对道德理论的学习。提高高校教师的道德理论水平,是指导其礼仪修养的重要理论依据,也是高校教师传承中华民族优良道德品质的重要途径。

4.2严格高校教师准入制度

首先,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严把高校教师质量关、强化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制定切实可行的高校教师行为规范准则,将教师礼仪列入其中,并使其制度化,引导高校教师规范自己的仪表仪容和言谈举止.其次,强化个人礼仪修养的学习和训练。将礼仪学习纳入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课程中,通过学习基本知识、配以具体训练,使其具备基本的礼仪修养。再次,全民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通过相关政策维护、保障高校教师的权益,使高校教师形成较高的职业自豪感和工作幸福感,将加深教师形象塑造与礼仪修养内化为自身的动力。

4.3加强高校教师礼仪培训

首先,将教师礼仪纳入高校招聘的考察范围。这就要求学校既重视应聘者的专业知识又重视其礼仪修养,以此保证高校招聘到专业知识扎实、礼仪修养良好的双优教师。其次,将教师礼仪纳入师德建设的重要内容。高校领导应将教师礼仪素质的培养作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根据教师的具体情况,定期、不定期开展礼仪培训、礼仪实践和礼仪辅导等。同时,对教师职业道德和礼仪行为进行评估,将其列入教师年终考核的指标范围,使之制度化与终身化。再次,创造良好的全员礼仪环境。高校要制定规章制度规范师生员工的基本形象和言行举止,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在教室、楼梯、走廊等学生经常出入的地方张贴文明礼貌用语、宣传标语等,在一些重要入口处安放镜子,让师生随时关注自己的仪容、仪表。

4.4培养高素质的礼仪教师队伍

名师出高徒,教师的素质是素质教育成败的关键,教师礼仪教育也是如此。礼仪教育涉及到心理、形象、语言、体态、人际交往等方方面面的知识和技能,要求礼仪教师具备厚实的专业功底,广博的知识面,熟知各种礼仪规范操作及科学的训练方式。礼仪教师形象好,审美能力强,语言表述风趣,富有人格魅力,这样的教师一出现在学生面前,本身就具有很强的示范性和说服力。所以,作为礼仪教师,一定要从自身做起,在课堂内外营造一种文明的氛围,以自己的一举一动来实际诠释良好礼仪规范的教育价值和无穷魅力。在教师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当教师文明优雅的口语与体态语、有声语言与无声语言有机的融为一体时,就会构成和谐的课堂教学整体旋律,弹拨出教书育人的最美乐章,这也是一名教师驾驭事业走向成功的基石。

4.5营造良好的礼仪环境和氛围

如今的大学校园,已过多的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有些教师在文明礼仪方面,不仅没有为人师表,反而成了反面教材。比如上课不注意形象,不修边幅,蓬头垢面,出口成“脏”,着奇装异服,严重影响了教师的整体形象和教学效果。因此,各高校都应出台规范教师职业道德和行为习惯的规章制度,以营造良好的校园风气和氛围。高校应配备完善的硬件设施,比如垃圾箱、标示牌等,时时提醒大家注意卫生,打造清洁优美的自然环境,各种文明规范随处可见。总之,要让礼仪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让师生在其中耳濡目染,以达到环境育人的要求和效果。

5结语

礼仪是一种文化,是人格魅力的重要因素,是外在形象、内在素质的综合表现。高校教师的礼仪修养水平,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的成长,在深入认识和理解高校教师礼仪修养的内涵和重要性的基础上,通过学校层面的规范要求和高校教师自身的反思改进,高校教师队伍的礼仪修养会有较大程度提高,从而切实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更好的为教育工作服务,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综合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黄玉萍.现代礼仪实务教程[M].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5.

[2]李欣,杨德利.浅论高校教师礼仪修养[J].学理论,2014(5).

第5篇:个人礼仪教育范文

关键词:现代礼仪;素质教育

1.礼仪的内涵和作用

礼仪的内涵。礼仪是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约定俗成的、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是内化于个人修养、道德规范、交际艺术、沟通技巧、民俗习惯等方面的外在表现形式。礼仪的作用。从人际交往角度看,礼仪是建立、巩固和改善各种关系的基本要素之一,是人际交往的通行证;从公众形象角度看,礼仪是建立良好公众形象的前提;从职业发展角度看,礼仪是事业成功的条件;从对外交往角度看,礼仪是组织形象的保证、国家文明程度的体现。

2.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内涵和意义

素质教育的内容。素质教育是指,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大学生素质教育包括培养道德素质、智力素质、身体素质、审美素质、劳动技能等素质。具有时代性、全体性、综合性、主体性和长效性。素质教育的意义: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需要。它体现了教育的性质、宗旨与任务。首先,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社会需要德才兼备的综合型人才,要求其具备宽大的胸怀、谦虚的态度和良好的心态,应对各种挑战;其次,在当今社会,时代主题是以人为本,所以我们要重视人的全面发展,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第三,提倡素质教育,有利于遏制目前教育中存在的“应试教育”,有助于把全面发展教育落到实处;最后,实现大学生素质教育是实现民族振兴的基础,是实现中国梦的前提。这是时代的需要,教育发展的必然。

3.开设现代礼仪课对于素质教育的意义

礼仪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种规范和教化的过程。通过学习礼仪的起源与历史演变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礼仪到底是什么,涵盖哪些方面,了解学习礼仪的历史文化精髓;通过学习礼仪概念、原则、表现形式等,可以使学生了解礼仪的内涵和外延,了解学习目的与意义;通过日常礼仪规范和专项礼仪规范的学习,可以使学生知礼貌,懂礼节,将礼仪规范贯彻于自己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这些对于学生自身修养提高、和谐优美校园建设、顺利地与社会接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3.1现代礼仪与德育育人

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行为规范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法制教育、传统美德教育。而礼仪教育正是上述四项基本任务的交织点。因为礼仪教育,是行为规范的主要内容,是中华传统美德的精华部分。所以,只有以礼仪教育为契机,才能带动四项德育工作的开展。学习现代礼仪有助于中华传统美德的继承与发扬。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优良道德品质、崇高民族气节、高尚民族情感、良好民族礼仪的总和,也是我们民族精神的精髓,包括忠心报国,公而忘私,勤劳俭朴,艰苦奋斗等等,现代我国提倡的“爱国诚信敬业友善”等都是对民族传统美德的继承与发扬。这些内容在礼仪的基本原则中都有体现,要利用礼仪课教育和引导学生自觉遵守奉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的要求,在为家庭谋幸福、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奉献的过程中领悟文明、践行礼仪。

3.2现代礼仪与文化育人

礼仪是一种文化,是文化就有纵向的传承和横向的借鉴与融合。中国现代礼仪是在继承中国传统礼仪的文化精髓的基础上,又结合国际礼仪惯例而形成的个性与共性相融合的一种新时代的礼仪规范。学习现代礼仪暨要学习中国传统的礼仪文化,又要学习西方礼仪文化。比如宴会礼仪方面中西方的差别就很大,中国人有句话叫“民以食为天”,由此可见饮食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因此中国人将吃饭看作头等大事,中国菜注重菜肴色、香、味、形、意俱全,甚至于超过了对营养的注重,只要好吃又要好看,营养反而显得不重要了。西方的饮食比较讲究营养的搭配和吸收,是一种科学的饮食观念。西方人多注重食物的营养而忽略了食物的色、香、味、形、意如何,他们的饮食多是为了生存和健康,似乎不讲究味的享受……通过这些文化差异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主动探索,有助于学生了解并热爱中西方优秀历史文化。

3.3现代礼仪与审美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