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经费审计范文

经费审计全文(5篇)

经费审计

第1篇:经费审计范文

【关键词】科研经费;内部审计;监督

随着科技的发展,近些年高校已然成为科研任务输出的主要核心力量,研究出的科研成果不计其数,科研经费则是支撑高校科研事业向前发展的基石。规范科技经费的管理及使用是提高科研创新成果高质量、高输出的有效保障,但往往在高校实际的科研经费管理上,因高校管理能力问题、制度的建立问题以及责任分摊问题等,使得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无序,支出无度,数据混乱,种种负面情况引起当下有关部门及监管部门的高度关注。基于此现状,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的管理,建立健全的监管体系,深化完善内部控制,加大审计监察力度等工作势在必行,务必要做到对发现的问题高度重视、思路清晰、件件落实、逐一攻破。

一、科研经费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内部审计综合力量薄弱。一般来讲,高校内部审计作用主要是监督和服务,而在实际工作时也会承担纪检的职能,工作范畴大致为财务收支审计、制度基础审计、基建投资审计、教学仪器设备审计和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等,科研经费审计只占其中很小的比例。由于高校人员的编制受限,内审人员相对很少且具有科研经费审计经验的更为稀缺。面对大量的工作,衍生出内审人员无法应对与日俱增的科研经费审计工作的局面。

2.内部审计延迟滞后。以往的科研经费内部审计都相对滞后,属于“秋后算账”。内审人员通常都在等科研项目结题后,再根据年初上报的项目预算和实际发生的账目进行核查,得出审计数据。这种属于对已产生项的后续审计,并没有对前期的科研经费预算做审核,更缺少在项目执行中资金的监管环节,未能对风险控制及时察觉进而有效把控。这就失去了审计的意义,使内部审计形同虚设,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不利于建立科研经费的收支审计评价标准体系。

3.科研经费管理部门与内审部门合力配合欠缺。高校科研经费通常是多部门(科研、财务、资产、审计)联合管理,而高校现行的管理模式彰显出人多未必力量大,甚至适得其反。由于多部门管制且职责不连贯,没有综合统筹和相互协作。例如,科研部门只负责审查科研项目立项、项目进度报告、结转和结题;财务部门只负责报销票据的核对;资产部门只负责科研经费所需物资的购置;内审部门则在一系列流程后介入参与。整个流程看似合理,但缺乏对经费从头至尾的跟踪核查,没有发挥内审部门各环节真正的审查监督作用。

4.对审计结果不重视,不分析,不总结。部分高校过于看中审计的过程,将审计的各个环节规划的相当规范、系统,这方面是很值得推广。但唯独忽视审计结果的重要性,对于审计过程中体现出的问题,没有进行深入的拆解分析,忽略问题的根源,只是表面化、形式化的整改,没有具体的解决之法,也没有将整改落到深处。长此以往,就会出现问题反复的现象,违背了内部审计工作“以监督促发展”的目的,影响内部审计工作的执行性和权威性。与此同时,部分高校并未对审计结果公开透明化,没有进行责任追究、处以罚则,这样不仅纵容了对科研经费花歪心思的人,更是助长其变本加厉的贪腐气焰,让更多人效仿。

二、高校科研经费内部审计的解决措施

1.建立内审、外审相互协作的机制,完善体系。当下高校的内部审计能力比较薄弱,为确保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实施,可聘请资深的会计师事务所帮助外审,组建业务水平过硬的精锐科研项目内部审核人员,有效应对科研项目的广泛性和极强专业性的特点,融合内外审相互协作、相辅相成的优势。与此同时,对高校目前科研经费管理制度进行优化与完善,规范并细化制度中的相关细则,进一步明确相关管理人员的业务职责和分工,形成合理有效的科研经费管理责任机制与体系。

2.对科研项目经费进行全程跟进。高校应对科研经费审计过程进行全程的跟进,从制度细则上规范、归整内审工作流程,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在科研项目立项初期,审计人员要全面掌握科研经费的始末,将预算进行合理的编制与评估,精准的判定出项目的重要性和可行性,为后续审计工作做好铺垫;在科研项目执行阶段,审计人员需定期对科研项目的收支账目进行审查,或是进行有规划性的跟踪审计;在科研项目收尾结题时,审计人员根据科研项目的前期预算和实际产生额进行详细比对,并对审核经费支出的合理性提出有建设性的审计意见。如此才能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将审计工作深入到整个科研项目经费收支的全程,大大降低了科研项目经费的投入风险,使高校科研经费的使用率更高效。

3.建立健全的科研经费管理信息化平台。随着科技发展,网络信息化已经深入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带来了高效、精准且储存安全的福音。高校的发展也同样离不开先进的科技手段,对科研项目经费管理而言,更该建立健全科研经费管理信息化系统,将科研项目数据、财务数据等有关资料录入信息化平台系统,形成一套包括资产购置、科研管理、审计追踪以及财务系统在内的完整的科研经费管理信息化平台。目的是从科研项目立项预算、资金收支、结题结款全过程都得到有效的监督管控,从而提高内审在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中的监督职能,构建内部审计与其他科研经费管理部门之间严密对接、共同协作的桥梁,并达到完善科研项目过程数据、及相关信息的系统化、规范化管理的需求。

4.加强对审计结果的重视程度,合理运用。众所周知,科研经费内部审计是对科研经费管理监控的重要途径。之所以要大力推进整改审计工作的实施,原因在于它是裁定科研经费的使用是否高效、合法的重要手段。所以说,对于审计结果势必要进行严谨的探讨和分析并加以运用,以此来增进审计工作的严谨性和权威性。对于审计结果从制度上就要明确出现问题的处理方法,并对审计结果公示,督促相关部门和人员限期整改,以使他人引以为戒。更重要的是能够规避相关问题再次发生,减少不必要的人力和经费损失。为积极响应三中全会提出“构建统一高效审计监督体系,实现全覆盖”的目标,促进高校科研管理更高效,便于审计人员对科研经费关注与监督,各相关部门应积极配合,使用联动机制,各尽其责,团结协作,通过建立共享的资源信息化平台,采取信息互通互用,监管严密贯通的衔接方式,促进高校科研经费合理、透明,发挥科技研发的真正效用,让高校的科研项目共赴世界科技强国的星辰大海。

【参考文献】

[1]方同庆.“双一流”大学审计职能定位研究[J].教育财会研究,2020(01)

[2]樊文英.浅谈高校科研经费内部审计[J].审计月刊,2008(01)

[3]邵敬辉.王良平.吴秋江.周炜.内部控制视角下高校科研经费内部审计研究[J].未来与发展,2017(02)

第2篇:经费审计范文

关键词:高校;科研经费;内部审计

高等院校作为我国培养新兴人才、培育科研成果的首要基地,其重要程度不容小觑。高校科研经费的大幅增长与科研腐败频频发生,使经费支出的合理性与合法性受到社会大众的普遍质疑。如何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建立有效的内部审计体系与外部披露机制,保证经费合理、合法使用,推动高校助力科教兴国战略,是本文主要的研究方向。

一、高校科研经费及内部审计现状

1、经费使用现状

(1)科研经费来源多元化。按照来源渠道不同,科研经费可分为纵向、横向和配套三种。纵向科研经费主要指教育部门及其他行业主管部门下拨经费。横向科研经费是指学校与企业等科研项目合作基金。经费来源渠道不同,其管理制度大相径庭。纵向经费通常遵循主管部门的管理办法,而横向和配套经费则没有固定的使用要求。高校经费采取大锅饭的核算方式,同一账户多支多取,缺少必要的分项管理措施,进一步加剧了经费核算的复杂性与内部审计的特殊性。(2)经费冗余度高,预决算制度不完善。我国高校科研始终存在重立项、轻预算的弊端,经费按照统一标准分级发放。相关部门仅审核项目的数量与规模,而忽视了项目预算本身的真实性。科研人员法律意识与会计知识淡薄,为获得额外收益,常常人为调整预算编制与结算成本,导致经费使用数据严重失真,经费冗余度大幅提升。(3)经费管理内部控制失效。高校经费管理的内控失效催生了经费浪费、腐败等问题。尽管众多高校早已出台了相关经费管理措施,改进原有集约式的经费管理模式,但仍无法从实质上完成对各渠道经费的集中化管理。科研部门、财务部门、审计部门各自为政,内部审计机构无法对项目立项、申报、结项进行整体控制,审计的监控与预警作用几乎为零。会计核算管理也存在诸多不合理设置,经费使用与支配权权完全归属于申请人,从而失去审计对于经费的合理化效益化管控,最终导致管理系统内部控制失效。

2、内部审计现状

(1)审计信息的非直接性。内部审计机构从属于高校财务部门和行政部门,无法获取所审项目的直接资料,必须假借他人之手。项目负责人或财务人员是信息的提供者与使用者,极易因个人利益改变审计证据。如此以来,信息故意或无意错报的可能性大幅提升。审计人员对审计信息的控制能力将直接影响审计结果与审计报告的质量,是当前高校内部审计管理的主要难题之一。(2)审计信息过量。高校科研经费的审计工作主要包括经费申报与项目核算两大类。经费申领标准不同、发票报销数量庞大是审计信息过量的主要原因。过量的审计信息使信息不当的可能性大幅攀升,这种不当信息很可能被大量其他信息掩盖。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是实现审计目的的关键环节。审计师必须从大量审计证据中筛选出相关的审计信息。内部审计工作将面临确定证据数量类型、评价信息公允方面等诸多难题。(3)审计机构及人员独立性不足。近年来,诸多公司的破产以及涉及诸如安然和世通公司的审计丑闻触发了美国国会制嬷SOX法案,GAAS亦将精神上的独立性作为其一般素质与行为要求列示。《职业行为准则》和《审计准则说明书》也强调了审计工作的独立性要求。在我国,高校行政领导对内审工作存在认知偏差,内部审计作为学校的职能部门,其工作职权和范围由校领导直接决定,审计机构与审计人员仅保持一种形式上的独立性,内审工作的主动性与权威性难以保证。(4)审计工作缺乏结构化管理。目前我国针对科研经费审计的相关规定只有《内部审计实务指南》一部。业务指导与理论依据的缺失是高校审计工作缺乏结构化管理、广度不足、难以深入开展的根本原因。科研项目的专业性与保密性极强,内部审计人员作为财务人员难以凭借固有知识全面了解项目内涵,并对项目预算支出的合理性与否做出准确判断。因此审计部门通常仅就项目财务收支做出一般性审核,而极少进行经费相关性和冗余度判断。

二、完善高校内部审计管理的理论基础

1、审计免疫系统论

(1)审计免疫防御功能。审计免疫防御功能的实质是事前控制,目的是防范风险。免疫防御是免疫系统的首要功能,指机体面对外来病毒侵犯时的抑制与阻断作用。审计人员利用审计的优势,发挥事前审计的经济卫士功能,抵御外部不利因素的各项潜在威胁,完善工作现状,弥补工作缺陷。(2)审计免疫稳定功能。审计免疫稳定功能的实质是事中审计,目的是识别风险、采取措施。免疫稳定又称免疫清除,是免疫系统及时识别并清除衰老细胞,维护内环境稳定的工作过程。稳定功能是内部审计的重要职能,甄别系统薄弱环节并提出针对性整改意见,发挥自我修复能力,实现审计关口前移,从源头上加强内部控制与风险防范。(3)审计免疫监视功能。审计免疫监视功能的实质是事后审计,目的是发现并解决问题。免疫监督不同于防御和稳定,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控制行为。通过审计人员的定期检验,全面了解审计事项,发现并解决系统固有缺陷造成的错误行为,清除内部违法违纪舞弊现象,建立动态发展的两项运营程序。

2、增值型内部审计

内部审计目标不断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增值型内部审计从显性增值和隐性增值两方面入手,采取定量衡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手法,是一种由财务导向、业务导向转为管理导向的新型审计理念。增值型内部审计改变过去以资源消耗者为中心、居高临下的审计方式,转向参与型的审计策略,主动推销审计产品,形成利润中心,克服短视行为,并赢得管理层的支持与重视。此外,增值型内部审计还解决了过去审计对象单一造成的逆向选择、道德困境等问题。增值型内部审计将内部审计服务的对象拓展为整个利益相关群体,根据组织层级的不同,扮演着监督者、建议者、咨询者等诸多角色。在程序与技术方面,增值型内部审计也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与发展。审计重点拓展至环境评价与风险评估,过去单一书面报告的审计形式也被信息化基础上的结果反馈与后续审计所取代。

三、高校科研经费内部审计的建设途径

1、树立现代高校审计理念,强化事前、事中、事后审计

传统的内部审计主要指事后审计,审计部门与科研、财务部门相分离,是一种间接性的被动控制。这不仅割裂了审计过程与部门合作,更为科研人员经费腐败、浪费提供了的温床。科研经费的审计工作应当与项目立项申报同时开展。高校相关部门科研、财务、审计部门,应当加强沟通、相互协作。科技部门应认真阅读立项书,并严格审查列示活动的必要性与合理性,避免课题研究人员虚报科研计划、套取科研经费等欺骗行为。科研机构审核无误后将计划书移交给财务部门,财务人员应引导课题研究人员编制项目预算与支出记录表,减少经费浪费,并为事中跟踪审计奠定基础。内部审计机构必须保存原始计划书与修订版计划书,实时掌握财务数据变化,层层监控项目支出,严格控制无关支出,从源头上减少违规舞弊行为。

2、加强经费经济性审计,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

加强科研经费支出结构的节约性和合理性审核是经济性审计的主要内容。其一是建立经费成本核算体系。成本核算体系的建立能够有效降低经费使用过程中失控现象的发生,是支出结构节约性审核的首要保证。其二是加强科研经费预算结构管理,强化预算真实性和变更合理性审核,重视与科研活动无关的其他支出审计,发挥内部审计职能,保证经费的各项经费按照预算计划进行。其三是完善收入进账管理,将横向、纵向、配套科研经费纳入统一的收入核算体系。独立核算,专款专用,以防止过量审计信息造成的短视行为及财务人员与课题申报者的合伙串谋。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应根据专业知识,结合国家有关规定和学校实际,协同制定科研经费管理办法与财务管理制度。

3、强化审计独立性,提升内审机构地位

规则101对审计服务的独立性做出了详细解释,客观独立的工作环境是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必要条件。在我国,高校内部审计隶属关系较为复杂,内审机构常常作为财务部门的从属机构,由财务人员兼任审计工作,却接受行政领导层的任命与指派。换言之,内审机构实际上同时接受两个部门的直接领导。在这方面,我国可以借鉴国外高校的审计委员会模式,内审机构由委员会直接管理,内审人员职业化。机构的独立性要求内审机构自主确定审计对象、审计范围,实施审计程序,报告审计结果。内审机构地位的提高也有助于增值型内部审计制度的建立。同时高校必须重视审计结果的应用,及时将审计中的问题通报相关部门和个人,责令负责人限期整改并深刻检讨,严厉打击违规行为,发挥内审部门的威慑与预警作用。

4、提高审计人员综合素质,建设良好的审计环境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对从业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内审人员应同时具备高水平的业务素质与超一流的经营理念。因此大力培养审计人才、建设良好审计环境已成为高校内部审计建设的重要内容。一方面要加强对现有内部审计人员的知识更新教育培训,制定并完善职业再教育体系,积极吸纳各领域专业人才,丰富并完善审计人员的业务知识范围与结构,提升其职业判断、错报分析与综合服务指导能力。另一方面经办手续烦琐、资源浪费进一步弱化了内审机构的管理能力,加剧了审计与被审计部门之间的摩擦与内耗。因此建设良好、严谨、积极的工作环境,是吸引并留住人才,保证内部审计队伍质量,实现组织内在激励的良好手段。

四、结束语

科研经费是科研项目正常运行的物质保障。现阶段我国高校科研经费的审计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审计免疫系统论与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创新,对审计功能给予了全新的定位。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必须强化内部审计管理,建立有力的内部监督体系。

参考文献

[1]康航毓:内部控制视角下我国高校内部审计流程优化策略[J].中国内部审计,2015,0(4):40-42.

[2]钱玲:高校内部审计增加组织价值的理论与实务研究[J].中国内部审计,2015,0(6):46-50.

[3]杨剑钧:“免疫系统”理论在高校内部审计中的应用研究[J].财会学习,2015,0(14):117-118.

第3篇:经费审计范文

关键词:科研经费效益审计内部审计高校

一、高校开展科研项目效益内部审计的内外部环境

(一)高校开展科研项目效益内部审计的外部环境

2018年7月18日,国务院出台《国务院关于优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绩效若干措施的通知》(国发〔2018〕25号),通知要求简化科研项目申报和过程管理,完善有利于创新的评价激励制度,同时强调了对科研绩效的评价。2016年10月27日,财政部、教育部出台《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管理办法》,办法规定科研资金使用的6个“不得”,提升中央高校的服务能力、创新能力和资金使用效率。2016年6月3日,审计署了《审计署关于审计工作更好地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建设的意见》(审政研发〔2016〕61号),表明审计在科学研究中是着力推动科技经费加大投入和有效使用的。国家政府出台各项规定要求对科研经费使用效益和效率进行审计监督及评价,这些都为高校开展科研经费效益审计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高校开展科研项目效益审计的内部基础

提高资金资源使用效率,提高科研效益性、效率性逐渐成为高校发展的思路,也逐渐成为高校治理层关注关心的事项。进行研究经费资金使用效率审计对提高学校管理水平、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率有积极的意义,因此在学校内部开展科研经费效益审计易于得到学校管理团队的支持。经过几年的发展,高校普遍从纪监审部门把审计部门独立出来,提供独立的经费保障内部审计机构运行,同时补充和引入专职专业的人员。近年来,高校审计部门普遍开展的经济责任审计、内部控制审计,为内部审计人员在评价真实性、有效性的审计项目提供了必要条件,为对科研经费的效益性做出客观审计评价、提出公正的审计意见提供了实践基础。

二、高校开展科研项目效益内部审计的现实需要

通过学校内部开展科研经费效益审计,独立客观地去审查科研经费使用的管理和效益情况,对其经济性、真实性、有效性做出评价,对参与科研经费管理和使用的各个部门各个岗位实现有效的监督,对健全完善制度、纠正不良行为、减少经费损失提供有效的建议,促进学校科研项目管理、科研经费使用的进一步提升。由此可见,为适应新形势下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积极开展科研经费效益审计工作是充分发挥内部审计作用的必然选择。

(一)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内部控制的健全性

实施内部审计监督可以有效提高高校经费管理的内部控制水平,对科研经费的支出等进行有效的监督,促进高校整体健康高效发展。内部审计发现的问题、内控制制度不严谨的情况,能为学校管理层完善科研管理制度及体系提供重要参考,避免类似问题给学校科研经费管理带来损失。

(二)确保科研项目各项经费支出的真实性、合法性

高校科研经费在实际使用和管理中会出现各种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多种多样,最后导致经费支出信息不真实、不完整,不但有可能引起财务风险,更有可能出现贪污腐败等不良影响。内部审计在提高经费支出的合法性和合规性上有一定的作用:明确科研项目的支出范围,对于不属于科研项目范围内的支出,即使金额不大如办公费、差旅费等,也可能造成财务核算不真实,导致科研经费最终支出信息不准确;劳务费在科研经费支出中占一定比例,部分项目人员通过虚构劳务人员数量巧立名目虚发劳务费,可以通过内部审计认真审查项目组人员构成,按是否有工资性收入等科研项目管理标准,对劳务费支出的真实性进行确认,确保科研经费用到实处且合法合规;设备采购中容易出现固定资产不上报固定资产管理部门、项目人员占为己有的现象,通过内部审计可避免此类问题的发生,对科研经费支出及使用合法性进行管理和监督。

(三)提高高校科研经费使用的效益性

目前,高校科研经费存在使用效率、实际效益较低的问题,通过实施内部审计,能引起科技管理部门、项目负责人对科研经费使用效率、实际效益的重视,对不能带来预期效益或本身存在不足的科研项目不申报、少申报,对长期未完成的效益低的课题项目,加强项目结题管理。

三、高校科研经费效益内部审计的思路探索

高校科研经费效益内部审计,就是以国家法律法规、学校管理制度等为基础,取得有关科研经费使用情况的财务数据、文件资料,运用适当的审计方法,对课题成果的产出效益做出评价,提出有效的审计建议的过程。因此,根据高校科研经费的特点,高校开展科研经费效益内部审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健全制度,明确责任

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相关内部控制制度,是开展科研经费效益审计的基础。高校科研经费的管理是一个整体机制,课题的管理涉及学校内部多个科研及行政部门,如项目负责人所在科研机构、科技处等职能部门,还可能涉及学校外的政府部门。各级各类的课题对应各种各样的管理要求,科研经费的管理和监督大多散见于各部门相关文件的表述中,容易出现多头管理或者无人管理的现象,导致部门之间权力交叉、责任模糊,一旦出现问题,容易出现互相推卸责任、整改无法落实的情况。因此,应明确各部门职责,梳理细化各部门权力,形成学校内部监督、治理和评价体系,防止部门间扯皮推诿,完善科研经费效益审计长效机制。

(二)审计前移,完善预算

将科研预算管理变为成果导向,能使内审部门提高审计效率,更有针对性地实施科研经费效益审计。对于预算内容的合规性的审计,要求内审部门对科研经费的审计关口前移,变结题审计监督为立项管理监督。例如论证科研项目预算中购置高端仪器设备的合理性,内审人员可以通过向相关部门进行了解,对购置的仪器设备是否真正能为课题研究服务、学校同类仪器设备能否共用共享的情况进行评估,对设备采购进行合理性论证,避免了因盲目购买导致固定资产闲置进而造成科研经费浪费的情况,来提高经费使用效益,取得较好的审计效果。

(三)确定内容,科学审计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同时结合学校自身的科研项目管理制度、科研经费管理制度等确定审计内容,通过经费支出项目、经费使用情况等来审查课题经费使用的合法合规性以及效益性。1.科研课题预算中的经费支出是根据科研活动需要所列,但在具体进行课题研究的过程中,项目负责人、项目组成员能否按照勤俭节约的原则控制使用科研经费、能否对科研经费做到专款专用、能否严格遵守经费开支标准,是否挤占挪用科研经费、科研经费是否用于发放预算范围以外的、法规制度不允许的人员支出等,这些使得科研经费使用效率降低、致使科研经费使用结构不合理的情况需要内审人员关注。例如,通过审查项目组人员人数,审查人均人员经费、办公费、差旅费等是否按制度执行,是否按合同约定执行,避免导致效益偏低的情况出现。2.对按时结题的课题,分析其财务数据、计算其经济指标,审查其经费使用情况的效率性,存在结余资金的,对结余资金的性质及用途做出评价;对未按项目书约定时间结题的科研项目,分析资金余额和项目资金余额使用情况,同时,对此类科研项目要关注是否存在不及时结题的情况,避免出现科研经费闲置沉淀,造成科研经费效益不经济的情况;对长期挂账不报销费用的课题进行梳理,解决科研资金得不到有效利用的问题。

(四)客观评价,指标明确

第4篇:经费审计范文

关键词:公立医院;科研经费;内部审计

0引言

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人们强烈地感受到了科学研究的作用。在“科技兴院”背景下,科研水平对医院的长远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中国医院的各种排名中,科研都占有较大权重。医院品牌、特色和核心技术都是在科研基础上打造出来的。科研背后是技术创新和突破,是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科研是公立医院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更是其核心竞争力所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至今,中国抗疫成效举世称赞,除了得益于制度优势,流行病调查、病毒快速检测和疫苗研发运用等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体现出医学科学研究的重要性。

1公立医院科研经费管理内部审计的意义

公立医院科研为临床服务,目的是解决临床诊疗中的实际问题,通过研究发现新的诊疗技术和方法,提高诊疗水平和治疗效果,满足患者需求。在科研过程中,医院学科建设得到发展,人才队伍得到培养,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得到满足,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得到有力保障。国家对科研越来越重视,为了给科研人员创造宽松的研究环境,对科研经费的管理也有所放松,同时科研经费规模不断扩大。然而,在这种背景下,科研经费管理和使用问题频发,一些科研人员通过巧立名目及套、骗、贪、吞、假等手段,套取和侵吞科研经费,导致科研腐败成为社会热点问题。近年来,国家加强对科研项目的管理和科研经费的管控,逐步完善科研领域相关管理法规、制度和办法,使科研经费管理水平得到提高;同时加大对科研腐败的查处力度,提出科研腐败“零容忍”。这对公立医院科研经费内部审计提出了更高要求。公立医院通过内部审计,及时发现科研经费管理和使用中的问题,杜绝苗头性倾向,抓早抓小,防微杜渐,保证科研经费使用合法合规,不仅能避免科研资金浪费和资产流失,对科研人员也会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帮助科研人员梳理经费管理和使用中的风险点,制定防控措施,预防、减少和规避风险,完善内部控制制度,能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率,促进科研管理体系建设,进而提升核心竞争力。

2公立医院科研经费管理内部审计中发现的问题

2.1管理制度不健全

通常,公立医院的科研课题分为纵向课题和横向课题,课题经费属于专项经费。纵向课题经费通过向项目申请[1],通过政府部门立项,应严格按照上级批复的预算执行,实行预算管理。审计依据除了国家相关的财经法规,还有专门的国家自然基金管理办法、社科基金管理办法等,国家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较全面地约束经费使用情况。横向课题一般是具体部门为解决技术难关而启动的项目,主要通过技术合作获得研发经费。横向课题经费多是依据医院制定的相关管理制度及与合作单位签订合同来约定。审计中发现,纵向课题虽然有国家相关政策要求和管理办法约束,但科研经费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缺乏监管和追责制度,政策落实和执行不到位,制度得不到有效执行;横向课题不被医院重视,没有相应的管理制度,项目合同签订也缺少流程规范,经费取得、到位和支出只有项目负责人清楚,科研管理部门只起备案作用,财务部门也没有开立专户对科研经费进行核算和管理,科研经费使用处于无监督和不可控状态。公立医院对科研项目经费缺乏必要的约束,势必产生问题,造成腐败。

2.2预算编制不合理

公立医院对科研经费预算编制比较粗糙,预算编制前未进行充分的可行性调研,编制人员缺乏专业性,存在随意性,预算编制依据不充分,预算项目不够细化,与实际需求脱节,造成很多项目资金在使用过程中与预算执行存在偏差,失去了预算的约束力。审计发现,由于公立医院预算编制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不能满足科研实际需求和进度需要,造成科研人员一边做科研一边担心科研资金使用不规范,不能全身心地投入项目研发,不仅延缓了预算执行进度,也降低了经费支出的使用效益。

2.3经费支出不合规

在内部审计时发现,公立医院科研经费支出主要存在6个问题。一是存在科研经费支出与科研预算“两张皮”现象。科研经费支出没有按照预算执行,支出的内容和金额也比较随意。二是科研物资采购不符合流程。科研物资采购成为无人监管的盲区,采购对象,采购的金额、时间、方式,供应商选择,物资验收等,都由项目负责人一人说了算,不走流程,不经过审批,存在风险。三是购置的设备缺少必要性。有些设备在科研项目临近结题时购置,与科研课题关联性不大。四是通过材料费支出套取经费。例如,通过虚构测试化验内容、提高测试化验支出标准等方式套取测试化验费用和加工费。五是违规支取人员经费。例如,虚构人员名单,虚报、冒领劳务费和专家咨询费,或超标准发放劳务费、专家咨询费和科研人员绩效收入。六是财务管理不规范。财务部门监管不到位,不介入科研经费使用过程,只是简单地履行付款手续;报销审核不严格,付款依据缺失或超标准付款;科研项目成本核算薄弱,只限于直接成本,没有将间接成本合理计入。经费支出不合规加大了科研经费管理风险,导致违规违纪行为发生。

2.4经费浪费现象严重

在审计中发现,公立医院科研经费存在很多浪费现象。一是接待费、差旅费、交通费和人员经费占比高;二是购买的设备、材料等物资,价格和价值明显偏离,存在虚高现象;三是项目结题后所购置的仪器、设备和固定资产未纳入医院固定资产进行统一管理,后续不再使用,成为闲置资产;四是部分科研项目理论与技术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及发展前景,但结题后,项目负责人出于多方面原因,不再对科研成果进行转换、推广和利用,导致科研价值得不到发挥,不能取得良好的效益。

3公立医院产生科研经费管理内部审计问题的原因分析

3.1医院对科研管理不重视

目前,我国优质医疗资源总量相对不足,且大部分集中在公立医院,导致公立医院人满为患。医院负责人日常忙于业务管理和患者就医服务,对于科研工作只注重课题立项,而疏于课题管理,认为科研课题申报成功后,科研项目的开展、研发和结题由项目负责人全权负责即可,与医院的关系不大。此外,科研课题结题后,科研成果转化和实用价值不高,没有体现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也是导致医院不重视科研管理的原因。

3.2科研人员存在的问题

科研经费管理之所以出现问题,也有科研人员自身客观和主观的原因。客观上,公立医院科研项目负责人及课题组成员基本是医务人员[2],他们虽然对研发过程非常熟悉,且具有较高的医学水平,但是不熟悉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和财务管理制度,在编制预算时仅凭主观经验,不能全面、清晰地反映项目明细费用,导致预算编制与经费使用“两张皮”,预算管理无法全面实施。科研课题时间跨度长,科研项目涉及内容多,若预算编制不科学,在此后的执行过程中势必与预算批复产生差异,甚至超预算。有的课题负责人不清楚科研物资采购流程,认为只要是科研课题需要的,就可以自行采购,不需要申请、报批和入库,也不需要纳入医院统一管理;有的科研人员认识比较片面,把科研经费看成团队的私有财产,项目组对其拥有支配权,可随意使用。主观上,有些科研人员法律意识淡薄,个人私欲膨胀,贪腐思想严重,利用科研经费监管上的漏洞中饱私囊,把项目经费变成“个人存款”,用于个人和家庭消费。

3.3财务部门存在的问题

公立医院财务部门工作人员对科研经费支出把关不严,违规使用现象普遍存在。少数财务人员职业道德缺失,利用科研人员的信任或对经费账户不关心,私自报销个人费用,甚至假冒和伪造他人签名,贪污科研经费。有些财务人员业务水平较差,对科研经费的管理办法和财务管理制度缺乏深入、系统的学习,仅依据医院财务报销制度审核经费支出事项,对科研经费报销和核算缺乏专业性。审核中,有些财务人员只关注审批手续是否齐全、报销流程是否合规、票据是否真实完整,对经费支出的合法合规性没有起到监督作用,未及时纠正不合规或超标准的科研经费支出事项,造成经费支出违规,甚至影响科研项目顺利结题。

4公立医院科研经费管理内部审计对策

4.1建立健全科研经费管理体系

公立医院需要加强科研经费管理体系建设。首先,成立以院领导为组长的科研管理小组,科研管理职能部门、财务部门、审计部门和科研课题组的人员为小组成员,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其次,建立完善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公立医院科研管理职能部门和财务部门应从制度执行、内部控制、预算管理、科研管理把关、财务报销审批、项目负责人诚信度、内部信息公开、资金使用绩效评价等方面完善规章制度,填补管理漏洞,加强项目审核及跟踪监督,推动形成科学、规范、严密的科研管理体系。再次,设置科研经费管理岗位。根据项目需求,合理配备相对固定的科研财务助理,明确职责,为科研人员在项目预算编制和调剂、经费报销、财务决算和验收等方面提供专业服务,减轻科研人员事务性负担。财务部门科研经费管理应设置专职会计岗位,负责科研经费的报销和记账工作,定期与科研财务助理对账,办理科研经费结题事宜。最后,利用科研报销信息系统[3]。通过核对会计系统与科研报销信息系统的账务,做到科研经费管理既全面又及时,同时提高工作效率。

4.2加强科研人员和财务人员培训

公立医院需要就科研经费管理不断加强对科研人员和财务人员的培训。一是强化科研人员和财务人员的法律意识。利用科研经费腐败典型案例,开展警示教育,从思想上筑牢不敢腐和不想腐的防线。二是强化科研人员的管理意识。科研团队的项目负责人在组建、建设、管理、引领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培训科研团队负责人扮演好双重角色:学术权威和优秀管理者。三是加强科研管理职能部门管理水平。职能部门通过自身较高的政策水平,指导科研人员进行调查研究和充分论证,科学、合理地编制符合政策要求、程序规范、费用细化、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相适应的科研预算,将除设备费用外的其他费用调剂权全部下放给项目负责人,由项目负责人根据科研活动实际需要自主安排,确保预算编制和执行一致。四是加强对财务人员的专业培训。首先,通过系统性学习科研经费相关政策文件,了解科研过程,把握科研规律,提高科研财务管理专业能力;其次,提高管理科学性,财务人员只有参与从项目申报、立项、预算编制、经费支出、结题验收到评价考核全过程,才能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合理性,保障经费支出的合法性、合规性;最后,提高服务意识,培养财务人员积极、主动地服务科研的意识,做到未雨绸缪,加大宣传科研财务管理政策,得到科研人员的理解和信赖。

4.3畅通沟通和协调机制

公立医院科研经费管理涉及多部门合作,各部门间应有效沟通、共同协作、优化流程、齐心协力,为科研人员做好服务工作,科研经费管理水平自然会得到提高。一是加强和科研管理部门沟通。科研管理部门通过各种途径向科研人员推送最新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和相关制度,确保科研人员能及时调整工作,落实政策,规范科研经费的使用。二是加强和财务部门沟通。科研项目负责人应主动请财务部门从财务核算和管理的角度为项目预算编制提出建设性意见,全面核算项目实施成本,提高预算编制的可行性、科学性;经费支出前,征求财务部门的意见和建议,确保经费使用合法合规。三是加强和采购部门沟通。科研物资采购既要符合流程规范,又要简单易行,及时满足科研工作需求,优化科研周期和进度。科研项目组成员在立项后,及时将预算内所需的设备、试剂和耗材目录报送至医院采购部门,由采购部门汇总后,确定所需设备、试剂和耗材的主要类别,招标选择定点供应商库,保障项目研发阶段的物资供应。

4.4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和咨询服务作用

公立医院应发挥好内部审计工作在科研经费管理中的作用。一是内部审计人员认真学习各类科研经费的管理办法及医院的相关科研管理规定,为开展审计工作做好必要的政策储备。二是发挥内部审计的优势。内部审计人员对医院整体情况比较了解,掌握了科研项目负责人的情况和管理水平,在研科研项目的目标任务、经费支出、完成情况、配套资金的落实情况及课题结题后续情况等,对问题和风险多发的环节就会做到心中有数,发挥审计的预警作用,从源头上进行风险防控,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即使出现问题,也能及时找出原因,填补漏洞,改进管理,完善内部控制。三是运用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内部审计。根据医院科研项目的具体情况:对资金量小,流程简单的项目进行随机抽查审计;对临床反应比较多的问题进行专项审计;对科研管理职能部门开展内控制度执行情况审计;把科研经费审计融入其他审计项目;还可以借助外部的审计成果,通过多种方式达到提高内部审计效率的目的。四是针对重大科研项目开展全过程跟踪审计。首先,做到事前预防。应将审计关口前移,从科研项目立项、预算编制开始,配合财务部门加强对科研人员的政策指导,尽早介入,梳理各环节的风险点,从源头上加强和规范基础工作,建立风险防控体系,为科研人员提供建设性咨询服务。其次,做到事中控制。在科研项目研发过程中,进行事中审计,及时发现科研经费管理漏洞和科研经费支出违规现象,提出整改要求,防微杜渐,保证科研项目合法合规顺利结题。最后,做到事后监督。科研项目结题后,对用科研经费采购的设备和固定资产是否纳入医院资产进行统一管理,是否存在资产闲置,对科研项目形成的专利权等无形资产是否统一登记备查等进行监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5结语

本文对公立医院科研经费管理内部审计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剖析,提出了建立健全科研经费管理体系、加强科研人员和业务人员培训、畅通沟通和协调机制、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和咨询服务作用等对策,促使公立医院提高科研经费管理水平,科学化和规范化使用科研经费,从而提高公立医院科研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高俊玲.公立医院科研经费管理内部控制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0(10):54-55.

[2]席明晓,梁珍珍.浅析政府会计制度下公立医院科研经费财务管理[J].财会学习,2020(3):42-43.

[3]刘渤伟.公立医院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会学习,2020(17):241,243.

第5篇:经费审计范文

关键词:公立医院;科研经费管理;内部审计

引言

21世纪以来,随着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等战略纲要不断推进实施,国家陆续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医学科研项目及资金管理的通知》《关于优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绩效若干措施的通知》《关于改革完善中央财政科研经费管理若干意见》等政策文件持续深化科学技术研究领域“放管服”工作。我国医疗卫生事业也在全面深化改革、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下不断进步。公立医院不仅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主要阵地,也是医疗科研和教学的主要阵地,是我国医疗技术创新和医疗学术研究的重要战场。公立医院科研水平已经成为衡量医院综合绩效的重要指标之一。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也在不断增加投入以支持公立医院加强和发展医疗科研事业。在“松绑式”“放管服”的政策背景下,公立医院拥有了更大的科研经费使用自主权。公立医院的科研经费来源途径更多了,金额更大了,科研经费管理内涵也更丰富复杂了。与此同时,国家不仅加大了对医学科研项目的计划管理、采购管理、经费收支管理等的监管,也对科研项目执行与绩效评价、科研成果转化、科研资源共享、科研收入与奖励分配等逐步提高了管理要求。因此,简单的经费支出管理以及仅仅针对科研财务收支开展审计工作都已不能满足要求,公立医院科研经费管理者必须将管理目标向科研内控、科研诚信、科研绩效等转变,在防范管理漏洞、杜绝科研腐败的同时,进一步贯彻执行国家医学科研政策,以绩效为目标,加强内部管理,才能有利于公立医院医疗科研事业的健康发展和医院科研人才建设,进而提升公立医院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本文从内部审计视角对公立医院科研经费管理现状以及公立医院科研经费审计现状进行阐述,指出相应领域工作存在的问题并对此深入思考,探索提升科研经费规范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率效益方面的路径和方法,以期能为相关领域实务工作献出绵薄之力。

一、公立医院科研经费管理现状及主要问题

公立医院的科研经费按照来源大致分为以下三类:一是承担国家、地方政府计划项目或专项项目取得的、由政府财政划拨的科研经费,即纵向经费;二是承接企业或其他社会组织的科研项目、通过开展合作完成科研课题、转让科技成果、提供科技咨询等获得的经费,即横向经费;三是由公立医院用自筹资金按一定比例匹配的经费,即配套经费。公立医院的科研经费大多由科研管理部门、科研项目实施部门与医院财务部门共同管理。因为资金来源不同、渠道多,其经费管理和使用要求也存在差异,而科研项目周期较长,支出范围较广泛,因此公立医院科研经费管理一定程度上存在多头管理、使用不规范、监管不到位、使用效率效益不高等问题,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内控建设方面

公立医院科研经费的使用范围及支出标准因政府文件和合作方不同存在具体执行要求上的不同,对不同经费管理与核算的要求也存在一定差异。在实际工作中,公立医院许多科研人员不仅承担临床工作,还要进行科研学术研究,业务繁忙导致他们往往只注重科研成果、只关注科研任务是否完成,对科研经费管理则无暇顾及或忽视。由于他们缺乏一定的经济管理和财务专业知识,不能理解不相容岗位与职责分离、部门管理要求、业务流程设计等形成相互制约、相互分离的内部控制要求,并且在科研经费支出方面的经验与知识也有所欠缺。另外,科研项目和经费数量能提高医院影响力,医院也把争取更多的科研项目作为考核内容,为了激励科研人员的积极性,鼓励其搞科研,往往对科研经费采取非常宽松的管理方式,这也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医院科研管理体制不健全、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修订不及时和缺失、科研管理部门审查管理淡化、内部监管不到位等内部控制建设薄弱的状况。

(二)预算管理方面

一方面,医院科研管理往往存在“重立项、轻预算”“重申报、轻管理”的现象,比起预算编制,他们更关注项目立项申请,只因预算为申报项目的一个必经流程而进行经费预算,不深入了解具体经费的开支范围,导致编制项目预算经费时缺少论证测算,科学性、可行性分析不深入,未经过全面的考量,直接依靠经验填报,随意性相对较大,从而造成预算编制缺乏合理性,进而在执行过程中可操作性可评价性较差。医院财务部门往往在科研项目通过财政部门审批下拨后,才参与经费管理。这导致预算的编制缺乏财务部门对经费管理和财务管理制度的解读。另一方面,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常出现实际与预算无法匹配、部分项目超范围开支、经费额度不足、未能按照财经法规的要求在其权限范围内合理使用科研经费等不能很好地控制经费支出等的现象。医院科研经费使用管理较为粗放,中期检查或者临近结题时“拆东补西”“突击花钱”。科研管理部门对预算的管理往往也侧重于科研经费的预算完成情况,片面注重预算执行率,结题验收时候,是以通过验收为目的进行审计确认,对如何合理、合规地使用科研经费关注度是不够的。即使放管服政策出来后,逐步放宽了对预算编制的限制和调整范围的限制,也应从源头上做好经费的管控,减少出现科研经费的使用与预算编制出入较大等情况的发生。

(三)采购管理方面

医院科研经费采购制度不健全,采购流程管控缺乏,并没有做到严格规范,科研物资采购缺乏监管。大多数公立医院往往在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中规定科研物资采购遵守医院采购管理制度,但在执行中并没有完全照此执行,如项目组自行采购项目用设备物资,或者虽然通过医院采购部门采购,但供货商和采购价格均由项目组指定;多数医院没有配置相应的实验试剂耗材采购平台,实验试剂耗材自行指定供应商采购后,货物直接送到实验室,也没有在采购部门办理相应的入库出库手续;设备、软件等资产采购后未由资产管理部门统一管理,结题后相应资产管理归属不明;结题时突击采购设备或材料,而这些设备和材料并没有针对该科研项目发挥作用;医院采购部门仅仅是配合科研项目组签字报销,并不对其自行采购的物资的价格、验收等进行管控,造成虚开发票套取科研经费及采购价格虚高等各种问题。

(四)财务资产管理方面

公立医院的科研经费一般由科研部门、财务部门及课题承担部门共同监管。医院往往制定了科研经费财务管理办法,但或陈旧或和政府文件规定不符,给科研经费支出的不合规等现象提供了空间。医院财务部门对于科研经费支出的审核只着重检查票据是否齐全、规范、完整、手续是否完备等,对于项目经费执行、使用是否真实合理等相关情况监管不严,医院年度项目经费的使用缺乏财务监管。很多公立医院科研人员既缺乏经费使用管理的专业培训,也存在有意无意地挤占、挪用、扩大开支、虚列支出等现象导致实际经费支出与项目预算支出不符。由于不同科研项目对于劳务费发放的制度办法不尽相同,容易造成违规发放。项目终止、结题或出现变化时,项目负责人应按照规范填写结题申请结清项目费用,但很多公立医院科研人员为了回避项目经费被收回存在过度支出的现象,如违规发放工资绩效或发放比例不符合规定、超标准发放等导致经费的浪费。项目结束后,项目开展期间购置的固定资产管理相对薄弱,由于科研资产是通过科研经费购置的,特别是那些通用或价值较低的固定资产,存在监管缺失。事后监管不足,容易造成仪器设备的闲置和科研经费的浪费,以及医院资产流失。

(五)信息化与沟通方面

目前,多数公立医院并未真正打通科研项目管理-科研财务管理两个管理模块,实现科研项目管理系统和财务信息系统的对接,也并没有建立完整的科研管理平台。很多公立医院科研管理部门依然采用手工登记方法记录科研项目的使用明细并对经费额度等进行审核管理,而财务部门则根据科研项目人员填报的各种费用报销单据进行经费列支和账务处理。科研项目组关注科研成果与科研项目的进行,不注重科研项目经费管理;财务部门也不掌握科研项目研究进展,不能实时有效地监督预算执行、支出进度等信息,科研项目管理部门、科研项目组、财务部门之间有效的沟通不足,协同不足。

(六)内部审计监督方面

科研经费审计是包括预算的编制、预算的执行、预算决算及绩效评价等全过程的审计。公立医院对科研经费内部审计重视程度是有所欠缺的。科研经费审计缺少相应的制度支持。很多公立医院关于科研管理的制度中并没有专门的科研经费审计制度。或者即使有相关制度,也往往是将审计的工作简单定义在科研项目经费支出的合法、合规性上以及结题环节,科研经费审计缺乏全面性,审计范围也狭窄。多数公立医院只是对科研经费的决算进行审计,忽视了执行以及科研项目的绩效评价有关的审计,审计方式、审计评价指标单一。多数公立医院的科研经费管理一般情况下依赖财务部门监管。很多医院对科研经费的审计几乎没有开展,或者只是在年终组织财务报表审计时候一起对科研经费的进行审计,内部审计监督是滞后、受局限的。公立医院的科研经费审计大多依赖内部审计人员,但由于科研课题数量多、周期长、内部审计人员数量有限、专业及力量制约、审计人员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全面了解课题进展和开支情况,也不参与其项目管理。在这种情况下,项目组、财务部门、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审计部门如果沟通与协作不畅,导致内部审计监督效果不佳。

二、内部审计视角下加强公立医院科研经费管理的路径和方法

“放管服”新背景下,国家和地方政府优化了科研经费管理策略,建立了新的科研经费管理机制。通过对新形势下国家及地方政府文件精神政策的研读,梳理科研经费管理中可取的路径和方法如下:

(一)完善科研管理内部控制制度

系统深入分析国家对科研经费在投入与支持方式、促进科技创新创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扩大预算编制调剂自主权、扩大经费包干制范围、扩大结余经费留用自主权等方面提出的各项规定,对医院科研经费管理制度进行及时合理更新,根据科研项目性质特点制定项目管理办法、经费的使用办法、重新明确使用范围和使用原则。同时,制定协调机制,梳理科研项目管理过程中各部门之间的权责分配和审批授权,确保医院项目组、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具有明确的工作依据。

(二)加强预算编制的合理性和可执行性

传统科研经费预算编制和管理以控制为基本思想,“放管服”改革后,科研经费管理转变以绩效为目标。在放管结合的背景下,公立医院科研项目的预算编制应更关注编制合理性和可执行性。当前政策改革下,政府下放预算的调整权利,预算编制的灵活性也更强了,但预算批复后一般不做调整,因此项目负责人和相关研究人员应注重预算内容的实际可执行性,编制过程中一定要在财务部门的指导下,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和医院科研项目财务管理相关要求编制,切实结合所申报的科研项目的实际需求,合理评估间接费用和劳务费情况、估算间接费用比例、核定绩效工资总量及分配、概算项目总经费的支出方向与支出范围、减少经费使用过程中的调整,避免可执行性差和降低执行过程中的偏差。

(三)设置科研财务助理,规范填列各项费用支出

科研经费的各项支出必须符合医院财务管理要求,其填列和办理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专业性。例如:在具体购置设备时,需要严格执行论证、审批以及招标等采购流程;设备采购后需签订合同并办理登记、领用、付款等多项手续;劳务费需要严格基于工资明细清单和人员工资表等发放;劳务派遣人员支付费用要基于提供派遣单位和科研项目承办单位之间签订的劳动派遣协议;劳务费、咨询费实际支出时需要编制签领单,需要有本人签字并提供身份证号、银行卡号、工作单位和领取人姓名等多项信息;差旅费、会议费有严格开支标准和列支范围;会议费则是会议预算单、签到表、发票等各种原始凭据都应齐全规范。这些事务性的工作其实占据了大量的精力,因此设置有财务专业背景的专业人员作为财务助理,一方面减轻科研人员的负担,使科研人员有更多精力专心做好科研工作,另一方面财务助理通过和科研人员的沟通熟悉项目,能够按照医院规定的流程、标准、财务账务处理要求规范编制项目预算书和规范办理各项费用支出的同时,能够有效落实预算控制管理,结合科研项目进度,分析项目预算和使用情况之间的差异,向科研人员提供预算执行的具体建议,确保科研项目执行的统筹兼顾。

(四)构建信息平台,提高科研经费管理效率

科研项目负责人保管课题经费本、科研管理部门手工记账、财务部门根据项目负责人结题报销等才登记账务的粗放的管理方式已不适应管理的需要,公立医院应为科研人员、财务部门和科研管理部门建立信息平台,以满足项目基本信息、项目拨款到账信息、经费累计使用、经费结余,设备购置、材料购置、直接间接费用支出等各项数据查阅需要;为科研项目组、科研管理部门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明细查询和统计报表等功能,使各方都可以对其预算支出情况和支出范围进行查阅。信息平台能及时提醒和预警,提高科研经费管理效率和预算控制的有效性。

(五)重视项目结题和经费结余管理,强化资产管理意识

医院应将项目按预计时间结题作为科研项目管理的考核指标之一,对其按期结题情况建立奖惩机制。医院应重视结余资金管理项目,在规定结题验收时候,财务部门应详细分析项目成本,对其结余进行严格核算,然后由内部审计部门审计后出具相关报告,办理结题手续。在项目结题之后,科研项目组不能占用结余经费,避免科研经费流失或浪费。公立医院应强化科研项目资产管理意识,统一规划资产购置,尝试构建资产共享制度,结合科研项目具体需求进行设备购置预算编制和购置审批时,应对既有设备进行综合分析;项目结题后,需要对项目有关设备材料按照归属及管理做好交接手续,避免医院资产流失或闲置。

(六)探索建立科研项目绩效综合考评机制

按照“放管服”改革的要求,公立医院应重视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多出高质量的医疗科研成果。医院应根据各项文件和管理制度建立综合考评体系和制定奖惩机制,对其项目经费支出、组织和规划、支出和成果等进行绩效评价,对项目结题验收之后进行追踪审查。对于管理有效、使用潜力得到充分挖掘的科研人员,应在间接经费方面进行有效的激励;反之,对长期占用经费却没有获得有价值的科研成果的,则应适当扣减其绩效奖励。此举将促进医院更为规范的进行科研工作,进而保障公立医院科研成果具有更大的价值。

(七)建立科研信用管理体系,防范廉洁诚信风险

“放管服”以来,科研人员获得了相对自由的经费使用环境,因而也对公立医院科研经费廉洁风险防范提出更高的要求。公立医院应通过建设科研诚信制度、建立经费使用承诺制度、信用评级等手段对科研人员进行科研信用管理,并形成科研信用管理体系,防止科研经费使用过程中出现学术不端、违纪违规等现象。公立医院应通过加大违纪违法成本的办法,从源头上解决科研廉洁诚信问题,做好科研经费管理的诚信风险的防范工作。

(八)充分发挥内部审计作用,推进公立医院科研管理发展

1.更新审计理念,转变审计重点,构建绩效审计新目标

传统定义的公立医院的科研经费审计是指公立医院的内部审计部门根据国家科研管理有关政策法规、财务审计相关法规以及医院内部科研、财务管理制度对公立医院的科研经费使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审查、评价和监督。医院通过开展科研经费审计,切实加强相关内部控制、规范科研经费使用,保障科研活动的顺利开展,激励科研人员积极性。在“放管服”新形势下,各项权力的下放为公立医院科研人员使用经费带来诸多自由和便利。同时,科研经费管理的重点也发生了变化,从严格细化预算、严格按照预算项目执行、严格调整审批流程转变为重点对科研项目绩效、科研诚信和科研能力的管理考核,转变为防止科研经费的闲置与浪费、提高科研资金的使用效益。传统的基于财务收支的科研经费审计已不完全适用于新形势下科研经费管理的要求,科研经费内部审计重点向效益审计转变,是对包含了资金使用效益在内的整个科研生命周期的全过程的审计评价。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应转变审计重点和审计理念,关注绩效导向、绩效评体系、绩效评价结果的运用,相关负面清单的建立、科技成果转化等,构建绩效审计新目标。以通过对科研项目的管理的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审计评价对公立医院科研经费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意见或建议。

2.尝试建立科研经费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提高审计结果可信度

对审计评价指标进行量化,可以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结果的可信度。根据相关性和重要性原则,在合法合规基础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建立科研经费绩效审计评价的指标体系。首先是可以直接由财务数据获得的,如:经费到位率、经费投入的总产出率、专利成果的转化率、预算编制的准确率、预算执行准确率、经费开支合规率等指标。其次是科研成果获奖数、专利数量、论文著作被引用和下载情况、影响因子等。再次是科研经费管理方面,制度是否及时修改完善并认真落实、如科研项目立项相关的资质是否严格审查、内控制度制定是否科学、科研团队是否存在结构不合理人力不足现象、是否有对科研成果审查不严或因科研成果使用不当引起的法律纠纷等。最后是重视科研人员的能力,注重对科研团队方面,如参与学术研讨会层次和次数、科研团队博士生与硕士生人员数量等。

3.加强内部审计与其他监督工作的协调和沟通

近年来,国家进一步明确了审计监督在科研经费监督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公立医院也应充分利用内部审计职能,结合国家各经费管理部门不定期检查成果、医院财务和科研管理部门日常监管形成监督合力。加强内部审计与其他监督工作的协调和沟通,可以降低医院层面的监管行为对科研活动干扰,发挥审计作用,促进医院科研工作的健康发展。

三、结语

公立医院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强大的科研能力,而科研工作又是充满不确定性的。本文通过内部审计视角研究“放管服”精神指导下的公立医院科研经费的规范管理及高效使用,发现不足,探索路径和方法,希望对公立医院优化科研经费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杨莺.浅谈医院科研经费管理问题及对策[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9(14):28–29.

[2]高媚.“包干制”改革下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探析[J].会计师,2020(04):81–82.

[3]柳若烟,沈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研经费转向审计的探索[J].财经界,2021(01):159–161.

[4]戴莉,赵銮婷,朱珠.公立医院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财务管理研究,2021(03):85–88.

相关热门标签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