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经费审计报告范文

经费审计报告精选(九篇)

经费审计报告

第1篇:经费审计报告范文

关键词:审计报告 公共物品 产权 审计关系 审计基金

一、引言

近年来,关于会计信息产权的研究日益深入,相关的研究成果逐渐增多且越发成熟。但是相关的研究中单独涉及审计报告产权的研究甚少,可以说是凤毛麟角。之所以大部分研究会计信息产权的文献并未特别提及审计报告,其中很重要一个原因是多数学者将审计报告作为会计信息的一个组成部分。如杜兴强(1998)认为,审计报告是会计信息的一部分,原因在于审计报告虽不直接产生会计信息,但它增加了提供会计信息的可信赖性。再者由于对多数投资者而言,他们购买一个公司的证券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相信该公司财务报告的高质量,而审计报告有助于肯定或否定这一结论。然而,笔者认为,虽然审计报告不可能离开会计报表单独存在,但是它也具有自身的独特之处。首先,它所提供的信息是单一而不可分的,它所针对的是会计报表的表达,而不像会计报表所提供的信息那样丰富多彩,每个报表信息使用者可从中各取所需。其次,审计报告的供求机制也不同于会计信息。审计报告由注册会计师(CPA)提供,其初始产权归CPA所有,企业需通过支付审计费用来购买其产权;而会计信息则是由管理层生产,在现阶段其产权归公司所有。所以,本文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现阶段审计报告产权属性,重构一种新的审计关系模式,力图为消除其公共物品属性带来的消极后果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二、审计报告的资产属性与产权安排

(一) 审计报告资产属性的演进历程

在不同的产权制度下审计报告具有不同的资产属性。自审计于18世纪诞生以来,随着企业组织形式的,审计报告资产属性的发展也经历了两个阶段。

现代审计的产生根源于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在有限责任公司制的产权结构下,公司的所有权掌握在一小部分人手中,两权的分离程度还十分有限,主要表现在股东人数有上限规定,且公司高管往往具有股东身份。CPA在完成公司所有者的审计委托后将审计报告直接呈交给股东,审计报告主要为数量有限的股东所享有,其他外部各方无权过问。在这种情况下,审计报告的产权还只是简单的小范围的个人产权集合形式,具有俱乐部物品的特征。

随着资本市场的逐步发展和企业经营活动的日益复杂,所有权与经营权进一步分离,股份有限公司制的产权结构得以产生并不断健全。其中,在上市交易的股份公司中,股权已脱离企业而单独存在,股权交易使得股东经常处于变动状态,以至很难辨明公司的股东是哪些人,最终形成所谓的委托者“虚位”。在此种情况下,任何人都有可能成为公司的股东(潜在投资者),因而他们也都有权获得公司的审计报告。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审计报告已演变成公共物品。

以上审计报告资产属性的演进历程表明,公共物品并非其天然和本质属性,而是特定阶段下制度安排的产物。

(二) 审计报告公共物品属性的解析

在产权学看来,公共物品具有三个特征:一是不可分性,即消费者只能在保持物品完整性的前提下,由众多消费者共同享受,而不能将其分割为可以计价的单位供市场出售;二是非竞争性,即消费者的增加不会引起该物品生产成本的增加,也不会减少任何一个人对该物品的消费量,某个人对一种公共物品的消费并不妨碍其他人对该物品的享受;三是非排他性,即一个人对某种公共物品的消费,并不排斥其他人对该物品的同时消费,且人们不能根据某个人是否支付了费用来决定他的消费价格。

现阶段的审计报告已具备了公共物品的三种特征。首先,审计报告是CPA对公司会计报表总体表达是否合理、公允所发表的意见书,其传达的CPA的意见是单一明确且不可分割的,只能是无保留、保留或拒绝表示其中一个,而不可能同时传达多个信息或模糊信息,使用者不可能分而用之。究其原因,可知是审计报告的本质使然。这表明审计报告具有不可分性。其次,现阶段的审计报告由企业或股东向其他需求者免费提供(审计关系异化的表现)。任何一个使用者对审计报告的使用都不会引起对审计报告的“损耗”或是减少其他使用者的效用,而且企业支付给CPA的审计费用(审计报告的生产成本)也不会因为审计报告使用者人数的增加而增加。这说明审计报告具有了非竞争性。最后,审计报告可由众多使用者同时使用,而且由于广大的潜在投资者的存在以及企业的免费提供,使其消费价格实际上无法确定。这成为审计报告非排他性的表现。

(三)审计报告的产权安排

针对审计报告的公共物品属性,存在两种形式的产权安排,即正常审计关系模式下的产权安排和异化审计关系模式下的产权安排。

在正常的审计三角关系中,CPA接受股东委托对管理层提供的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并发表意见后,由委托人即股东支付相应的报酬,而股东则根据经审计师验证过的财务报表来评价管理层完成受托责任的情况并作出进一步的决策。正如审计报告的称呼所指,审计报告由CPA向全体股东呈送,其产权归全体股东共同所有,并由其提供给其他需求者无偿使用。由于股东作为一个特定的团体,存在一定的入会门槛,排除了股东以外的人对审计报告产权的拥有。因此,这种情况下的审计报告产权就具有了俱乐部产权的特征。

在异化的审计关系中,股东大会根据管理层的推荐选聘CPA,同时由于股东对公司经营事务的远离以及不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的普遍存在,管理层所推荐的CPA往往都能通过股东大会的批准,从而使原本处于被审计地位的管理层通过层层“关隘”,最终在实质上拥有对审计师的选聘权。审计报告的生产实际掌握在管理层手中,审计报告的生产成本由公司承担,而其他需求者(包括股东)都将免费使用。此时,审计报告的产权已然归上市公司所有,成为了一项法人产权。

三、审计报告公共物品属性的后果分析

(一) 审计质量难以提高

审计报告具有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新制度经济学认为,产权的非排他性是产生外部性和“搭便车”的主要根源。共有产权下,由于共同体内的每一成员都有权平均分享共同体所具有的权利,如果对他使用共有权利的监察和谈判成本不为零,则他在最大化地追求个人价值时,由此产生的成本就可能有部分让共同体内的其他成员承担。且一个共有权利的所有者也无法排除其他人来分享他努力的果实,所有成员要达成一个最优行动的谈判成本也可能非常之高,因而,共有产权导致了很大的外部性,其中公共产权所导致的外部性最大。另外,由于一个人对公共物品的使用效用并不会减少其他人的使用效用,因此,公共物品会引发“搭便车”现象,每个人都不愿意为使用公共物品而支付费用。

在现行审计关系的制度安排下,审计报告总是在公司或股东与CPA进行产权交易后提供给债权人、政府、潜在投资者等需求方使用。由于审计费用由公司或股东承担,其他使用者因无偿使用而纷纷“搭便车”。公司或股东作为信息提供者无法补偿所消耗的信息生产成本(审计费用),最多只会提供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这一点的信息量,没有动力要求CPA提供高质量的审计报告 [1]。因此,笔者认为审计报告具有的非排他性造成的外部性和大量的“搭便车”行为是导致审计质量不高的重要根源。

(二) 审计合谋频繁发生

从产权角度来说,审计的产生是企业的所有者为保护自己置于公共领域的会计信息产权不受管理当局的侵犯,而向独立第三方寻求监督检查管理层,以保证信息的真实性(武丽,2005)。理论上来说,所有者应当对该独立第三方进行监督,从而保证所获得的审计报告的可靠性。然而,在现行异化的审计关系模式中,股东、债权人、政府和潜在投资者等审计报告的使用者并不直接从CPA手中获得审计报告,而由管理层转交。这种与初始产权交易的远离,使原本在双方之间已经存在的信息不对称更加严重,导致使用者所承担的监督成本大幅增加。作为理性的经济人,使用者在权衡利弊之后,很可能放弃对CPA和管理层的监督权。同时,由于审计报告产权的模糊,产权主体权责边界界定不清,导致大部分审计报告使用者的权利与责任的不对称,各主体对审计报告无偿使用所引发的“搭便车”行为使得使用者没有足够的动力对CPA实施有效监督。

在监督成本增加和监督动力丧失的情况下,在审计合谋博弈中CPA选择合谋的机会主义动机就很可能转化为机会主义行为,从而诱发审计合谋,导致CPA与管理层或控股股东共同攫取置于公共领域的会计信息产权(武丽,2005)。

综上可知,审计报告公共物品属性带来的外部性是导致诸多不良后果的主要原因,而现行的两种产权安排却无法消除这种。德姆塞茨认为,产权的一个主要功能是引导人们实现将外部性较大内在化的激励。这可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是产权能够减少不确定性和降低交易费用,二是产权能够将外部性内部化。这为我们通过新的产权安排来消除审计报告产权的外部性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由上述审计报告属性发展的历程可见,公共物品属性并非审计报告的“本来面目”。这为我们通过产权安排改变审计报告公共物品属性提供了可能性。

四、审计关系模式重构:从产权安排的角度

(一)来自“科斯的灯塔”的启发

在科斯之前,传统学家普遍认为作为公共物品的灯塔必须由政府提供,因为私营灯塔是无从收费或无利可图的。科斯在1974年发表的《经济学上的灯塔》中第一个以事实为根据反驳了这一观点。科斯发现,在1610—1675年间,在英国私人投资建造了至少10个灯塔。在当时的灯塔制度下,私人投资灯塔必须向政府申请许可证,获得向船只收费的授权。该申请还须由许多船主签名,表示愿意支付过路费,而过路费的多少则由船的大小及航程经过的灯塔数来定。虽然到了1842年后,英国的灯塔又全收归公有,但这至少证明了灯塔私人生产是可能的。“科斯的灯塔”为在审计关系模式重构中审计报告产权安排和政府介入提供了启发。

1.审计报告的生产可由私人(CPA)提供,各使用者成立一个俱乐部式的机构并通过交纳一定信息使用费来获取入会资格;审计报告由CPA生产出来后其产权由CPA转让给俱乐部,并由俱乐部提供给需求方,从而改变审计报告的公共物品属性。在这一关系模式中,审计报告的初始产权归CPA所有,通过由俱乐部购买其产权,终极产权归需求方的形式促使CPA提供高质量的审计服务并由此加强对CPA的监督,防止需求方因与产权交易的远离而导致有效监督的缺失。 [2]

2.由于私人收费的客观限制,需要一定程度上的政府介入。主要表现在:由政府发起并组织俱乐部日常运转;入会费的收取经政府批准并借助政府帮助收取;同时,俱乐部日常运转的费用除可在入会费中支取外,政府也有义务提供,一方面政府是审计报告的需求方理应交纳一定的入会费,另一方面也可作为其履行政府职能的支出。

(二)审计关系模式的设计:审计基金模式

1.审计基金模式概述

审计基金模式下,审计基金是由各审计报告需求者组成的一个俱乐部,俱乐部成员包括:股东、债权人、政府、客户、供应商、潜在投资者与管理层 [3]。审计报告由审计基金向CPA购买,而后直接交给已经交纳一定入会费的俱乐部成员使用。此时,审计报告产权是一种俱乐部产权,归俱乐部成员共同所有。

首先,对股东和潜在投资者的收费可通过股票交易所采取每笔股票交易中根据交易金额向交易双方收取一定比例的审计费用。由于股票市场上成交金额大,且实行双向收费,因此可以保证审计收费的充足性。根据2005年沪深股市成交总额和上市公司审计市场收费总额,经过笔者测算(即便不考虑后面的收费来源)对股东的收费比例约为交易额的1‰ [4]。这个比例对股东和潜在投资者来说应该不算沉重。其次,管理人员可以从他们的薪金报酬中按一定比例扣除作为俱乐部入会费。再次,政府可以在审计基金成立之初以及运行过程中以专款拨出的形式作为其入会费。最后,对于其他需求者采取的交费方式可以灵活多样,在他们需要审计服务时向审计基金购买。

2.审计基金的组织结构及其运行

(1)审计基金的组织结构

对于审计基金的定位,考虑到其应该保持的独立性,宜将其界定为一个非盈利组织,由负责保障资本市场健康运转、维持投资者信心的证监会和负责对审计师行业进行管理、对审计领域较熟悉的中注协共同推选代表成立。审计基金内部可设立管理层负责基金的日常工作和执行审计委托、支付审计费用。针对不同行业的实际情况,审计基金内部组织结构可以进一步细化,按照行业在管理层下设立若干个部门,分别负责某一行业上市公司的审计委托中对事务所的资格审查并关注该行业的状况,为专家确定标底提供帮助。

(2)审计基金的运行机制

审计基金模式下的审计委托方式可借鉴公开招投标的方式进行。首先,审计基金各行业分部可根据中注协掌握的各事务所规模、人员配置、以往表现等情况对参与本行业竞标的事务所的资格和胜任能力进行审查,严格市场准入门槛。然后,基金管理层按照行业推选专家组成若干专家组,每次可从中随机抽取部分专家来确定该行业各上市公司审计费用的标底。此时,基金中各行业分部可依据其掌握的该行业的基本情况和动态为专家确定标底提供帮助。最后由专家组确定中标的事务所,并由基金管理层与其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各中标事务所在完成审计工作后,应将审计报告提交给审计基金管理层,由其支付审计费用。管理层通过各种媒体将审计报告最终转交给信息使用者。

考虑到审计成本因素,笔者认为不宜进行过于频繁的招标,同时又为了防止审计师与客户因长期合作而独立性,可将每次招标的间隔期控制在3年左右。并可规定一家事务所对同一公司连任不得超过2次,以防止事务所与该公司应长期交往而产生“感情”。

(3)审计基金的监督机制

一个良好的组织结构应该包含较为完善的内外部监督机制。对审计基金的监督也可分为内部和外部监督。首先,可在基金内部设立监事会,由其对基金管理层和各行业分部在审计委托、付费过程中是否合规、尽责进行监督制衡。监事会成员可由证监会另行指派人员或推选一部分外部专业人士担任。其次,外部监督可引入国家审计,由审计总署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审计基金的使用情况进行审计监督,并将审计结果进行公告。

(三)对审计基金模式的评价

作为为改变审计委托人与被审计单位合一现象而设计的制度,审计基金模式有自己的突出优点。第一,它设置了一个独立的审计委托机构,解决了因委托人虚拟化所导致的审计委托关系异化,改变了审计师对被审计单位在经济利益上依赖的现状,从而使审计师不受制于人,其独立性得以保障;第二,由于采用了较为公正的招投标方式选聘事务所,各事务所站在同一位置展开竞争,因此有望解决我国事务所在业务承接中长期存在的行业垄断、地区垄断问题,加强事务所之间的竞争;第三,在这种审计关系模式下,由于审计师获得的正常效用有了保障,当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实施舞弊时,其选择与审计师合谋的收买成本也会增加,从而减少审计合谋发生的可能性 [5]。

俗话说,“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当然,这种审计关系模式还存在一些缺陷。首先,由于审计费用的来源主要转向审计报告需求者收取,其中很大一部分要股东承担,这无疑会增大公司的融资成本,对公司筹资规模,甚至投资决策都会产生一定影响。其次,由于基金规模较大,如果出现通货膨胀,将会产生大量的货币贬值损失。所以是否需要运用基金进行投资,从而实现其保值增值,也是一个尚待解决的问题 [6]。

五、小结

作为一种新的审计关系模式,审计基金模式具有独特的优点,但由于收费对象的变化,涉及到相关者的利益分配变化,也可能受到一部分人的反对。不过笔者认为,改革总是会带来阵痛,虽然以往的许多对提高审计质量、治理审计合谋提出了各种建议,但是都还不够彻底,而这种通过重构审计关系从根本上改变审计报告公共物品属性来消除其消极影响的,则从另一种角度提出了建议,为从根本上提高审计质量和治理审计合谋提供了新的思路。

[1] R.科斯、A.阿尔钦、D.诺斯.2003.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产权学派与新制度学派译文集.上海三联书店

[2] 蔡柏良.2004.从产权角度看滋生信息造假的成因与治理.商业会计,4

[3] 杜兴强.1998.会计信息的产权问题研究.会计研究,7

[4] 杜兴强.2002.会计信息产权的逻辑及其博弈.会计研究,2

[5] 王雄元.2003.试论产权基础会计的俱乐部模式.财会月刊,A4

第2篇:经费审计报告范文

关键词:审计;审计悖论;独立审计;审计假说

一、审计产品与商品的关系

1 物品、产品与商品的关系

按照经济学中的定义,商品经济中的事物一般分为下面三种类型:物品、产品和商品。物品是指没有经过加工,自然天成的叫做物品,物品本身可能具有价值也可能没有使用价值;产品则是经过加工的物品,凝聚了人为的智慧和成本在里面(一般的人类劳动),并使其具备使用价值,商品的定义则是已经流入市场的。可以在市场中进行公开交易的产品。

商品按照所有权,可以分为:公共品、私人品和混合品,究竟审计产品属于这三种的一个,还是另有其他选择,一直是一个具有争议的话题,同时这也是本文分析的重点。

通过以上的定义,我们能够了解到商品的基础是产品,既一件物品必须经过人类劳动的加工,同时进入流通领域才能成为商品。这一点是我们继续进行下面探讨的重要基础之一,有助于理解审计产品在市场中的地位,同时也为讨论其商品或产品属性做好理论上的准备。

2 审计最终结果的形式

本文中审计最终结果是指按照审计流程,完成各项审计过程后,最终得到的审计报告,对于政府审计和内部审计还要包括管理建议书等。

审计报告作为整个审计流程的最终结果,在审计过程具有重要的地位,审计报告作为整个审计过程中唯一的可见实物结果,是整个审计流程中的核心,整个审计过程中的价值与使用价值均凝结在审计报告中,无论是投资者还是股东,最终接受审计的方式都是通过审计报告,所以审计最终结果的形式当之无愧为审计报告。

二、审计报告商品属性的讨论

审计的商品特性目前巳被接受,但是由于审计自身类型的不同,最终审计结果的产品属性也不尽相同,所以我们按照不同类型分类对比公共品以及私人品属性进行讨论。

1 政府审计

将政府审计产品特性与公共、私人品进行列表比较:

根据表1的比较,政府审计报告的特性同公共品一致,与私人品相反,所以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政府审计报告属于公共品。

2 内部审计

根据表2分析,内部审计报告同公共品或私人品均有较大差异,并且内部审计并没有通过市场来交换,所以我们认为内部审计报告属于一种产品而不是商品。

首先是购买能够独享,这就排除了内部审计报告为公共品的可能,公共品的最大特性即是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一个人消费公共品并不剥夺其他人享用该公共品的权利,但是内部审计产品却与此相反,内部审计报告作为企业的经营状况的评价,不但包括一般审计报告的内容,同时还有针对本企业不足以及改进意见,属于商业机密范畴,企业有动力也有必要限制内部审计报告的扩散范围,这实际上就是内部审计报告的独享。

其次,消费不能分割和-一定程度的“搭便车”存在又否定了其私人品的可能。由于内部审计报告作为企业的文件。在注册会计师进行独立审计时是有权力查阅的,这就无形中构成了“搭便车”行为,所以内部审计产品也不是私人品。

最后,内部审计的购买方式彻底否定了其商品属性。商品区别于产品的最大不同在于商品要在产品基础上进行市场交换,而内部审计则是企业自己购买自己的产品,这个过程没有通过市场交换,所以内部审计报告不具备商品属性,只能算是一种内部消费的产品。

也正是因为如此,内部审计的定价也是非市场的,内部审计的价格就是内部审计人员的收入,一般来说,内部审计人员的收入水平同企业平均工资水平成正比例,即某企业的平均工资越高,则该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的收入越高,这也是内部审计人员的收入不尽相同的原因。

3 独立审计

通过对比,我们能够看出,独立审计同公共品和私人品均有不同。较公共品而言,独立审计的购买方式为私人直接支付,配置方式为市场价格,这就具有很强私人物品的属性;较私人物品而言,独立审计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等明显公共物品的特点。潜在投资者在获得独立审计报告时并不需要额外支付费用,一个人使用独立审计报告的同时并不影响他人使用同一份报告。

在这种基础上,一部分学者将其视为准公共物品,并用准公共物品的特点来衡量独立审计并解释一些问题,但解释问题的同时,仍然有一些问题无法得到答案,因此就笔者的观点,我们认为独立审计并非公共物品,也不是准公共物品,相反,独立审计是一种特殊的私人物品。

三、独立审计为私人物品的探讨――以“审计广告说”的角度

1 “审计广告说”的基本内容

“审计广告说”的提出是基于审计在商品经济中的实际功能推导出的结论,其核心思想为:独立审计实际上是企业财务的“广告”,其现实目的是稳定现有投资者的前提下吸引潜在的投资者。

投资者理性(包括股东)的假设认为投资者会主动寻找高收益的企业进行投资,但是市场失灵的广泛存在使得这一选择变得十分困难,有时甚至会出现“逆向选择”的现象,因此为了吸引投资者的关注,业绩好的公司倾向于向投资者出示经注册会计师认定的审计报告来证明自己的盈利能力,而业绩较差的企业为避免排除在主流之外也要向公众提供审计报告向投资者展示自己经营的成功,因此其现实功能而言,此时的独立审计功与广告没有差别,都是为了获得投资者(消费者)的关注。

2 “审计广告说”的思路

在考察独立审计产品属性的过程中,我们倾向于寻找到一种类似于独立审计功能的现实产品来探讨独立审计的商品属性,在实际商品经济中,我们很难找到与独立审计报告完全一致的产品,但是经过多个角度排除和分析,我们发现广告的产品属性与独立审计报告的产品属性非常相似。

“广告是有计划地通过媒体向所选定的消费对象宣传有关商品或劳务的优点和特色,唤起消费者注意,说服消费者购买使用的宣传方式”这种定义确定了广告产品的几大属性。(1)广告内容:商品或劳务的优点、特色;(2)广告对象:消费者;(3)广告手段:广而告之;(4)广告目的:说服消费者购买使用。依据上述特点,我们看出广告产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广告的产品作为一种私人品,但是其目的却是尽可能多地让所有人获得广告产品,即广告的目的就是让最多的消费者获得广告本身,同时吸引消费者购买广告所宣传宣传的产品。

我们用下表来比较审计产品与广告产品的特性

表4 广告产品与审计产品属性的比较

通过上表可以看出,审计产品中的投资者相当于广告产品中的消费者,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的地位相当于广告公司,审计报表作为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的产品,其性质与广告公司的广告产品十分相似。

3 “审计广告说”的实质

首先,我们来进行审计产品与广告产品的经济学角度比较,广告产品和审计产品一样具有“搭便车”的行为存在,但是,这

里的“搭便车”行为同普通商品的“搭便车”行为有着很大的不同,这里的“搭便车”行为是企业所期望的,想反,由于此处的“搭便车”行为能够给企业带来正的外部性效应,所以企业会主动让投资者(消费者)“搭便车”获得相关产品信息以便扩大企业(商品)的影响。对于这种特殊的属性,很多学者将其视为一种公共品的特性,但实际上独立审计产品又是一种企业购买的产品,这就构成了一种矛盾:一类公共物品却是由私人提供,不过这个矛盾也往往被一些学者用准公共物品这个概念来调和,但是作为一种无利可图的准公共物品,企业提供审计产品的动机又从何而来呢?因此,独立审计产品的供给很难用准公共物品解释。

独立审计肯定不是纯公共物品,同时也不是准公共物品,所以独立审计只能是一种私人品,只不过这种私人品的特性比较独特,其形式上与广告十分相似。独立审计报告其大部分现实目的是吸引潜在投资者的投资,这样就能够得出推论,即独立审计产品的实质是企业财务的“广告”,企业通过“独立审计广告”劝说投资者对企业投资。

四、用“审计广告说”解释独立审计悖论

1 为什么企业自己出钱审计自己

正如上述论证,独立审计由于独立性无法完全得到保证,所以其信息披露功能在逐渐减弱,同时揭错防弊功能也在逐渐丧失,因而独立审计报告实际上的作用是企业的“财务广告”,而广告产品作为一种私人产品,尽管其带有一些公共产品的特点,但是依然要私人供给,因此独立审计的费用必须由企业自己支付。

2 为什么注册会计师无法满足公众的高期望

由于独立审计的“广告”特性,注册会计师就像广告制作人一样,职责只是对企业的财务报表做出披露,但是投资者却期望注册会计师能够将企业内部的所有舞弊信息找出,从而做出对投资者自身更有利的选择,而注册会计师作为“广告人”,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审查产品的真实性,不能像执法人员一样完全审查产品质量,因而从这个角度,注册会计师永远不可能达到公众的期望要求。

3 独立审计作为“公共物品”却私人供给的原因

这个问题在之前也作了一些阐述,独立审计的“公共物品”属性只是人们误解了独立审计的经济学本质,因为独立审计是一种私人物品,因而私人供给就是必然的选择。

4 独立审计定价的原则

长期以来,各方对独立审计定价的原则没有统一的观点,在这里笔者也无法提出一个完全符合实际情况的答案,但是利用“独立审计广告说”也能够对一些定价问题做出阐述。下面就是影响独立审计定价的几个主要方面:会计师事务所的规模;审计报表的质量;被审计单位的规模等,其中争议较大的是前两项。

关于会计师事务所的规模对审计价格的影响,有人认为会计师事务所越大,其报价就会越高;也有人提出,会计师事务所规模的扩大会形成规模效应,从而降低成本,因而报价应该更低。但是实际上,会计师事务所的规模和名气是其无形资产,其品牌价格在审计费用中占据很大比重。这一点在广告公司中更是十分常见,越大的广告公司越有实力雇佣高等级的广告制作人,就能提供更高质量的广告产品,因而广告费用也就越高。

关于审计报告质量对价格的影响,有人认为审计报告的质量越高,其相应价格越高;但还有人认为审计报告的质量低,说明注册会计师与被审计单位之间可能达成了一定的妥协,所以人为降低了审计报告的质量,但是此时注册会计师面临着被处罚的风险,于是注册会计师会提高审计的价格。在这里我们更倾向于后一种说法,即审计产品作为企业财务的广告,其必须根据现实情况为基础,但是在这个基础之上,可能存在一定的美化行为,即存在将保留意见改为无保留意见的可能,这样,审计师就必然要对被审计单位收取额外的报酬,所以审计费用必然要提高,也就是审计报告的质量越低,审计费用越高。

第3篇:经费审计报告范文

情况概述:XX县一中校办工厂和XX乡办企业联营投资兴办汽车修理厂,双方签订联营协议,约定建厂双方各投资50%,盈利或亏损由双方平均分享或负担。联营厂2001年6月22日开业,2003年5月因经营不善且双方无意再继续合营而关停。

附一:某会计师事务所受托审计报告

1.基本情况:XX县一中校办工厂和XX乡办企业联营投资在县城兴办了汽车修理厂,总投资164667.69元,双方各投资50%,该厂拥有固定资产原值143391.84元,净值141957.84元,主要经营汽车维修业务,经营期5年。

2.业务经营情况:截至审计日止,该厂拥有资产197323.83元,负债286681.36元。2001年账面亏损31426.08元,2002年账面亏损43792.98元。该厂2001年少提工资、水电费、地皮租赁费4021元,2002年少提工资、水电费、地皮租赁费20564.56元,2003年少提工资、水电费、地皮租赁费5500元,少提折旧2629元,少计利息9171.08元,大客车处理赔款6000元,留守人员工资3600元。在“应收款”挂账的XX乡2980元,已形成呆账也应转摊费用。这样,将应摊未摊的费用全部摊销后,实际亏损143823.17元(审计报告中相关数据加总后亏损129684.70元――笔者注)。

附二:XX县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

……判决如下:

1.解除原、被告联营协议。

2.由原告偿还联营厂借款9.1万元,由被告付给原告款45500元。

3.联营厂现有固定资产净值139328.84元,归原告所有,由原告付给被告款69664.42元。

4.联营厂经营亏损143823.17元,原被告平均承担。

综上2~4项,原、被告付款相互折抵后,被告应付原告款47747.16元。

分析一:审计报告存在如下问题:

1.内容严重脱离企业现状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六条规定“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持续经营为前提。”在此基础上会计才能遵循核算的基本原则,正确核算企业的财务状况变动情况和准确计算企业的成果。就本例而言,只有持续经营这个前提条件存在,联营双方才能依照约定,按各自投资比例,分享或承担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盈利或亏损。如果丧失了持续经营这一前提条件,在此基础上设立的基本原则也就失去了约束力,这时的会计核算应转入清算程序,按照清算事宜中的审计业务要求安排审计工作。本例联营双方虽然联营期限未满,但双方已无意再继续经营,且到日已关停3个月之久,不论从形式上还是从实质上该企业均失去了会计核算赖以存在的持续经营这个前提条件。实际上企业盈余或者亏损只是一个数字,盈余时表现为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亏损时则表现为企业资产的减少或负债的增加。所以审计的重点亦应从单纯的计算盈亏转到对企业资产与负债的清算上来,即核实企业的资产与负债,资产抵偿负债后的剩余财产,再按双方约定的投资比例进行分配。就该审计报告提供的数据看,该企业实有资产197323.83元,286681.36元的负债中应剔除属于双方投资应记入“实收资本”账户的164667.69元,加上2001~2002年少提工资、水电费、地皮租赁费三笔欠账共30085.56(4021+20564.56+5500)元,再加上2003年应计未计利息9171.08元,应付留守人员工资3600元,最后负债应为164870.31元。用账面价值计算的联营企业清算结果为:企业197323.83元的资产用于偿付164870.31元的负债后,联营双方还能对32453.52元的资产提出分配权。用公式表示为:所有者权益=资产-负债=197323.83-164870.31=32453.52(元)。

以上分析只是粗略的、方向性的,是在假定审计报告数据准确无误的前提下进行的。实质上企业清算时的资产并不都能抵偿负债,如待摊费用、递延资产等,负债也不是都需要偿付的,如从费用中提取又用作企业职工的应付福利费、其他应付款中的应付职工教育费等。具体到这个联营企业有没有不能偿付负债的资产和不需要资产偿付的负债,有多少,笔者手中只有审计报告和法院判决书,详细数据没有获取,故不赘述。

2.关键数据计算错误。如前面提到的企业实际亏损数为143823.17元,审计报告中相关数据加总后只有129684.70元,两者相差14138.47元。

分析二:法院判决结果造成被告经济损失7万多元。这一损失尽管是事务所的审计报告“逼”其就范的,但这种常识性的错误,法官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就形式上看:法院判决的结果是公平、公正的。联营企业的负债、资产、经营亏损都一分为二,是不了的“铁案”,但仔细品味便发现问题。联营厂借款91000万元,由原告负责偿还,由被告付给原告款45500元是正确无误的。联营厂现有固定资产净值139328.84元归原告所有,由原告付给被告款69664.42元也是没有问题的。而联营厂经营亏损143823.17元,是原被告平均承担的,如果被告拿出经营亏损143823.17元的50%即71911.58元放到联营厂,那么原告也应拿出同等的资金放到联营厂,联营厂多出原、被告拿来的143823.17元,最终还要分回原、被告手中。而法院对联营厂经营亏损143823.17元,由原、被告平均承担的判决且真的动用货币资金,作为被告应给付原告款项相互折抵的做法就错了。实际上该案例中的经营亏损不存在原告给付被告款项问题,也不存在被告给付原告款项问题。归还借款中,被告付给原告款,是因为原告偿还了联营厂的全部借款。固定资产分配中,原告给付被告款,是因为原告拥有了联营厂的全部固定资产。

在分析审计报告和法院判决结果后,笔者有以下意见和建议:

意见和建议之一:经济纠纷案件,涉及到当事人的切身利益,注册会计师和所在的会计师事务所承接这类业务时,要根据本所人员状况,量力而行,切不可见钱眼开,毁了自己和事务所的声誉。

意见和建议之二:审计程序的实施和审计报告的出具要在理解法院所委托事项意图的基础上进行,且不可墨守常规或问东答西。在审计过程中,注册会计师如果发现法院委托事项与被审计单位情况不符,或发生矛盾时,应及时将情况通报给人民法院,以期法院对委托事项予以补充、完善或者修正。总之,会计事务所既要拓宽业务范围,扩大影响,又需谨慎执业,不因蝇头小利而陷入尴尬境地,甚至卷入不必要的诉讼旋涡。

第4篇:经费审计报告范文

【关键词】 xbrl; 审计信息; 披露设计

xbrl是在xml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标记语言,是xml技术在商业报告领域的应用。根据xbrl国际组织的定义,xbrl是商业和财务数据电子化交流的一种语言,是用来改革全世界商业报告语言,有助于商业信息编制、分析和交流,为提供和使用财务数据的所有人提供低成本、高效率服务以及可靠而准确的商业信息。目前,xbrl国际联合会的成员达450多个。截至2008年6月,有13个国家和地区的财务报告分类标准已经获得xbrl国际组织的认证,成为这些国家正式运用的xbrl财务报告标准(张天西,2006;伯杰伦,2004)。

审计信息的披露对于社会公众和投资者了解公司审计工作情况,评价公司审计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深交所和上交所推动实施的基于xbrl定期报告实例文件和应用示范主要针对财务报表,《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电子化规范》未定义专门的审计信息标准,上交所的上市公司信息分类标准仅对审计报告进行了分类,但这远非审计信息的全部。本文简要分析xbrl报告格式下应披露的审计信息。

一、审计信息的构成:基于审计质量框架

之所以要在财务报告中披露审计信息,是为了让投资者更好地了解公司的信息质量,通过对审计信息的分析,判断审计质量,以确定对财务报告信息的利用程度。因此,凡是能够影响投资者对审计质量判断的审计信息都应予以披露。根据deangelo(1981)的定义,审计质量是审计师发现并报告公司违规情况的联合概率。审计师发现财务报告中重大错报的能力取决于审计师的专业胜任能力,审计师报告重大错报的可能性依赖于审计师的独立性。因此,凡是能够显示审计师专业胜任能力和独立性的审计信息都应披露。

(一)显示独立性的审计信息

根据现有的文献,有助于评价审计师独立性的元素包括事务所规模、审计任期、非审计服务收费、审计师变更等(deangelo,1981;漆江娜等,2004;夏立军等,2005)。具体来说有:

1.事务所规模

deangelo(1981)认为,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事务所规模(以拥有的客户数目来衡量)越大,与某一特定客户相联系的“准租”在事务所“准租”总和中所占的比重越小,事务所为维持该特定客户而以机会主义行事的动机就越小,从而独立性就越强。因此,应披露事务所规模信息供投资者分析使用。衡量事务所规模的指标有:

(1)总收入与审计服务收入。事务所总收入包括审计服务收入和非审计服务收入,审计服务收入是事务所从事审计业务所取得的产出。在竞争市场中,总收入尤其是审计服务收入的高低反映了事务所投入到审计业务中的“资源”的多少,而审计“资源”是事务所在审计业务规模的最好诠释。所以,审计服务收入是反映事务所规模的首选指标。易琮(2003)和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曾用事务所的收入衡量事务所的规模。

(2)人力资源。审计活动是典型的脑力劳动,事务所在这一活动中投入的主要资源是人力资源,而反映事务所人力资源情况的指标有注册会计师(cpa)人数、证券从业资格cpa人数和从业人员人数。此外,事务所的分所数量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事务所的组织规模。

(3)客户数量。事务所是审计活动的供应方,而客户则是审计活动的需求方,所以,事务所拥有的客户资源侧面反映了事务所规模的大小。主要指标包括客户数量和客户规模,在具体衡量客户规模时,可采用客户的总资产、股东权益或营业收入。李树华(2000)、章永奎(2002)和原红旗(2003)利用客户数目和规模来衡量事务所的规模;漆江娜(2004)则以事务所拥有客户资产总额衡量事务所规模。

(4)事务所排名。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2009年的“会计师事务所综合评价前百家信息”则从事务所多个方面的指标(主要包括总收入、审计收入、cpa人数、培训完成率、领军人才数量、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的处罚、惩戒应减分值等)进行打分,并按综合得分进行排名。所以,“百家”排名也反映了事务所的综合规模。

2.审计任期

中国证监会要求从2002年年度报告起,上市公司披露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任期信息。关于审计任期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事务所审计任期对审计独立性有削弱作用。mautz和sharaf(1961)注意到,事务所与同一客户建立长期联系会损害审计独立性。deangelo(1981)认为,当审计师的任期越长,审计师就越可能与客户建立私人友情,产生“经济依赖性”,从而使审计师的独立性及客观性受损。davis et al.(1993)对美国1981至1998年间公司进行研究后发现,随着审计师任期的延长,公司管理层获得了更大的报告弹性,审计独立性有所降低。方军雄(2004)在研究经济依赖性对审计质量的影响时,发现审计任期会削弱审计独立性。另一种观点认为审计师任期对审计独立性有促进作用。marshall和k.raghunandan(2002)选取117家1996至1998年间的美国破产企业进行了实证研究后发现:在审计任期的早期,审计人员更容易受到客户的影响,审计独立性较差,随着审计任期的延长,独立性逐步提高;当审计任期超过5年之后,审计任期的作用消失。夏立军等(2005)发现审计任期能促进审计独立性的提高。因此,审计任期也是投资者判断审计独立性的一个重要指标。

3.审计师变更

dopuch和schwartz(2001)将事务所审计轮换制度分为无强制留任或轮换、仅有强制留任、仅有强制轮换和既有强制留任又有强制轮换四种情况,他们发现后两种情况下的审计独立性要高于前两组,说明事务所强制轮换可以提高审计独立性。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1994)和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1978)也认为,事务所强制轮换是提高审计独立性的一种办法。安然事件后,美国的sox法案对审计轮换进行规定。李兆华(2005)运用博弈理论,分析了事务所定期轮换制对解决“共谋”作假的有效性。刘骏(2005)认为,实行会计师事务所的定期强制轮换制能冲淡事务所与客户公司长期合作形成的“融洽氛围”,减轻事务所保住客户公司的压力,从而提高审计独立性。美国审计总署(gao)的研究报告表明:几乎所有最大的会计师事务所和《财富》1 000公众公司认为,会计师事务所强制轮换的成本可能超过收益。李东平(2001)的研究表明,如果事务所出具了“不清洁”的审计意见,该会计师事务所很可能在后一审计年度就被客户炒鱿鱼,说明客户可能通过审计轮换来购买“清洁”的审计意见,即审计轮换会降低审计独立性。因此,审计师更换是否影响独立性,是有争议的,也是需要披露的一项重要审计信息。

4.审计服务收费和非审计服务收费

(1)审计服务收费。收费更高的事务所可在审计过程中投入更多的资源(包括人力、物力和时间等)。simunic(1980)在分析了公司规模、业务复杂程度、审计风险等影响审计收费的因素后,发现“八大”获得20%左右的收费溢价。craswell、francis(1995)、defond和francis(2000)分别对澳大利亚和香港审计市场的收费情况进行研究后也得出相似的结论。漆江娜等(2004)利用2002年上市公司数据进行研究后发现:“四大”的审计收费水平明显高于本土事务所,同时“四大”客户的可操控性应计利润水平明显低于本土事务所客户。

此外,还应披露初始审计收费,审计师为了获得审计业务有可能低价揽客,甚至恶性竞争,如果存在这一现象,很可能对其独立性造成影响。因此,除了每年的审计收费外,也有必要披露初次审计收费情况。

(2)非审计服务收费。关于非审计服务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一种观点认为非审计服务会削弱审计独立性。因为审计师为审计对象提供非审计服务后增进了对审计对象的了解,从而会允许客户管理当局更大幅度调整可操作性应计利润,同时对客户的经营风险也会变得不敏感。另一种观点认为非审计服务可以提高审计独立性。因为通过非审计服务可以增进审计师对审计对象的了解,更好地识别审计对象的风险,最终提高审计师的审计独立性和审计能力。刘星(2006)的研究表明事务所提供的非审计服务并没有损害其审计独立性,但为了更好地让投资者了解非审计服务可能对审计服务产生的影响,也有必要披露非审计服务收费。

5.审计师选聘模式

审计师选聘模式,是指采用哪种方式选聘审计师,以及由谁决定审计师的最终聘任。clikeman(1998)认为,损害审计独立性的根源在于审计师是由其财务报表接受审计师评价的公司(经理)聘用并支付审计费用。萧英达(1991)认为,选聘与否和审计报酬的多寡完全取决于被审计人,在这种情况下审计师要保持独立性是不可能的。这些观点说明,审计师的选聘模式也是投资者判断审计师独立性的一个信息元素。因此,xbrl财务报告可披露审计师的选聘模式,是直接由某一层级的负责人聘任,还是通过招投标聘任,以便投资者判断选聘模式是否构成对审计师独立性的威胁。

(二)显示专业胜任能力的信息

根据相关文献,显示审计师专业胜任能力的审计信息包括:

1.审计行业专长

dunn et al.(2000)的研究表明,行业专长事务所的客户比非行业专长事务所的客户信息披露质量更高。owhoso et al.(2002)等人发现具有行业专长的事务所在其专长的行业里相对在其非专长的行业里具有更强的发现报告差错的能力。grambling和stone(2000)、krishnan(2003)等人的研究也都表明事务所的审计行业专长能提升其审计胜任能力。余玉苗(2004)指出,提升事务所的行业专长对提高审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关于衡量审计行业专长的指标,lys和watts(1994)采用了行业市场份额,即某事务所拥有的某一行业的客户数量占该行业所有客户数量的比重。笔者认为,除了行业市场份额,还可以采用以下指标:(1)行业资产份额,即某事务所拥有的某一行业的客户资产占该行业所有客户资产的比重;(2)事务所行业客户比重,即某事务所拥有的某一行业的客户数量占该事务所所有客户数量的比重。

2.cpa学历结构、年龄结构

《ifac注册会计师胜任能力指南体系》和《中国注册会计师胜任能力指南》都指出,学历教育在胜任能力培养过程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学历教育的最终结果会体现在会计师事务所的cpa学历结构上。一般来说,cpa的学历越高,胜任能力越强。但作为会计师事务所来说,并不强求所有cpa都获得尽可能高的学历,而是要追求合理的学历结构。同时,cpa的年龄往往代表着其阅历和工作经验,一般来说,年龄越大,工作经验和阅历越丰富,胜任能力越强。而年青cpa的优势是对新事物和新知识的接受能力更强,所以,对于事务所来说,也要使cpa的年龄结构合理化。

3.惩戒及处罚信息

审计师受到惩戒及处罚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罚款、吊销执照、审计诉讼等。当审计师被有关行政执法部门惩戒或罚款,或者被列为被告时,说明有较多的理由认为事务所在审计过程中有过失或过错行为,侧面反映出事务所的胜任能力不强。

   

除上述信息外,另外一个最为重要的审计信息,就是审计意见,是投资者直接判断公司财务报告是否存在瑕疵的依据。

二、xbrl年报中审计信息的披露现状

表1列示了中、美审计信息的披露现状。从表1可以看出,有不少审计信息已经在xbrl报告中披露,但仍然有不少审计信息是遗漏的。就事务所规模来说,披露了事务所名称,通过事务所名称,投资者可以了解该事务所是“四大”还是非“四大”,但对于非“四大”之间的差别就难以区分。目前我国对初次审计收费、非审计服务收费、事务所选聘模式也没有要求披露。尤其是忽视了对显示审计师专业胜任能力的信息的披露。如审计师的行业专长、过去的惩戒情况都未曾披露,投资者无从获得该类信息。

三、xbrl财务报告中审计信息披露的改进

(一)完善审计信息披露项目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还有不少审计信息尚未披露,应进一步完善审计信息的披露项目。包括有关显示审计师选聘模式、审计收费的信息等。尽管目前我国上市公司要求披露审计收费,但只披露了审计收费的总金额,并未披露初次审计收费、非审计服务收费,以及审计服务收费变化的原因等。因此,应在xbrl报告中细化费用项目,更有利于投资者的分析判断。审计师的选聘模式也需要增加披露,让投资者判断选聘模式是否造成审计师被大股东操控,是否影响到审计师的独立性。

(二)利用超链接披露专业胜任能力信息

在我国,事务所的声誉机制尚未完全建立,投资者尚无法区分不同事务所的专业胜任能力,有必要披露显示事务所胜任能力的相关审计信息,以供投资者使用。考虑到年报主要披露上市公司的相关信息,而不是事务所的信息,因此,难以要求公司披露事务所的详细信息,应通过年度报告中事务所的签章建立超链接,链接到中注协的网站,在中注协网站上披露事务所的专业胜任能力的信息和事务所规模的相关指标(总收入与审计收入、人力资源指标、客户数量和事务所排名)。这样既有利于投资者对审计师信息的全面了解,也不会引起上市公司的反对,而且也充分发挥了中注协在市场监管中的作用。通过上述措施,最终形成的xbrl财务报告的审计信息披露框架如表2所示。

【主要参考文献】

[1] 李东平,黄德华,王振林.不清洁审计意见、盈余管理与会计师事务所变更[j].会计研究,2001(6).

[2] 漆江娜,陈慧霖,张阳.事务所规模、品牌、价格与审计质量——国际“四大”中国审计市场收费与质量研究[j].审计研究,2004(3).

[3] 夏立军,陈信元,方轶强.事务所任期与审计质量: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j].中国会计与财务研究,2005(1).

[4] 刘骏.会计师事务所轮换制与审计独立性[j].审计研究,2005(6).

[5] 刘星,等.非审计服务影响注册会计师独立性吗?——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数据[j].会计研究,2006(7).

[6] 李树华.审计独立性的提高与审计市场的背离[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

[7] 易琮.行业制度变迁的诱因与绩效——对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实证考察[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8] 布赖恩·伯杰伦.xbrl语言精要——21世纪的财务报告[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9] 张天西.网络财务报告——论xbrl的理论框架及技术[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10] deangelo l.,auditor size and audit quality.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j].1981,3(3):183-199

[11] davis l.r.,david n.ricchiute and g.trompeter.audit effort,audit fees,and the provision of nonaudit services to audit clients [j].the accounting review,1993,(jan):135-150.

[12] mautz r.k.,sharaf h.a.,the philosophy of auditing(m).american accounting association monograph no.6.sarasota,fl:american accounting association,1961.

[13] marshall a.geiger,k.raghunandan.auditor tenure and audit reporting failures[j].auditing:a journal of practice&theory,2002,(3):67~78.

[14] dopuch n.,king r.,schwartz r.,an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retention and rotation requirements[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2001,39(1):93-117.

[15] simunic,d.a.,the pricing of auditing service:theory and evidence[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1980,(spring):329-343.

[16] dunn,k.,b.mayhew and s.morsefield,disclosure quality and auditor choice(eb).working paper cuny-baruch,2000.

[17] gramling,a.a.,d.n.stone,audit firm industry expertise: a review and synthesis of the archival literature [j].journal of accounting literature,2001(20):1-29.

[18] owhoso v.e.,w.f.messier,j.lynch,error detection by industry-specialized teams during sequential audit review[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2002(40):883-900.

[19] krishnan,g.,does big6 auditor industry expertise constrain earnings management[j].the accounting horizons,2003,(supplement):1-16.

第5篇:经费审计报告范文

[关键词]高校科研经费;管控平台;路径

1我国高校科研经费的投入现状

1.1基本现状

科研作为推动国家发展的重要力量,我们国家始终高度重视并将其放在首要战略地位,不仅配套出台相关法规加以引导和规范,还持续加大对科研经费的投入,2014-2019年我国政府投入的科研经费增长170.13%。高校作为国家科技创新的中坚力量,科研经费已经成为其重要的经费来源之一,大量科研经费投入到高校、科研院所等,较好的调动了科研单位和人员的积极性。根据2019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分析,当年中国国内论文数量为44.8万篇,其中66.3%集中在高等院校,中国的SCI论文占到世界总量的21.5%。如何管控好海量的科研项目和配套经费,这不仅关乎科研项目的成效,更是防止科研经费“跑、冒、滴、漏”,甚至是预防腐败的重要举措,也是管理者必须解决好的实际问题。

1.2高校科研经费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从实际运行来看,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存在一是对科研预算编制不够重视。二是科研预算编制与实际联系不够紧密。三是科研预算编制和实施未形成合力。四是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亟待完善。五是科研经费的适用缺乏有效监督。这些问题的产生究其原因主要有:一是“重立项,轻管理”的错误思想仍然存在。二是科研经费预算编制缺乏专业指导。三是科研经费管理制度过于笼统。四是相关部门本位思想严重未能形成有效合力。五是科研预算执行的监管力度不够。

2优化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实施路径

以“做好两个优化,搭建一个平台”为纲,切实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的管理。

2.1做好制度优化

制度就是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是开展各项工作的基石。好的制度,有利于推进工作,不好的制度,不仅影响甚至阻碍正常科研工作的开展。目前高校有关科研经费管理的制度散见于各处,且有的制度规定过于僵化、老化,与实际有一定脱节,这些问题的存在既不利于执行者遵守,也不便于监督者执行,所以优化整合现有制度,夯实科研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的基础,是提升加强该校科研经费管理之基。

2.2做好流程优化

流程是事物进行过程中的次序或顺序的布置和安排,是向既定目标有序前进的保障。简洁、明了的流程是避免重复劳动,提升工作效率的有效手段。针对该校目前科研预算管控流程不清晰,链条冗长的实际,有必要全面、系统梳理流程,删除多余环节,减少不必要环节,组合重复环节,保留必要环节,让流程中的管理层掌控目标,各部门明确在各环节中的职责,经办人员具体工作内容,大家按部就班,高效推进科研预算管控工作。

2.3搭建资源共享的信息互通平台

搭建资源共享的信息互通平台,即由科技管理部门在全校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开发设计集科研项目和经费预算两大板块为一体,功能涵盖项目立项申报、项目流程管理、项目结项审核,预算编制、预算执行、经费审计等流程,管理层、各部门、各经办人多层级参与的信息网络互通平台。让数据多跑路,提高该校科研经费费管理工作的效率,让项目信息在该平台实现共享,充分发挥信息使用者的主观能动性,变科研经费被动式管理为主动式管理。

3搭建信息平台的构想

3.1项目预算管理

预算管理旨在通过系统手段,科学规范的对项目进行全面的预算管理,规范预算全流程中的各种行为。该管理系统可以分为预算编制、预算审核、预算调整、预算监测四个模块。3.1.1预算编制模块为科学编制项目预算,该模块主要有以下功能:(1)项目预算编制。对于项目审核通过已经立项的项目,用户(项目责任人)可以在系统进行预算编制,用户页面展示个人所有立项项目的预算编制状态,分为“未编制”、“未提交”、“待审核”、“审核通过”、“审核不通过”,并可以查看预算编制当前状态的全部内容,“待审核”、“审核通过”状态的预算不可进行修改。(2)支出预算。系统提供格式化的具体支出类别页面,包括人员费、设备费、管理费、交流费、会议费、差旅费、咨询费等子项目,用户在该页面填报所有支出的预算及其子项目,支出预算完成后保存相关信息。(3)来源预算。系统提供格式化的具体来源类别页面,包括企业经费、捐助经费、单位划拨经费、自筹经费、政府专项经费等子项目,用户在该页面填报所有收入的预算及其子项目,收入预算完成后保存相关信息,。(4)预算提交。用户完成收入预算及支出预算填报,形成完整的预算方案后,将所有预算内容汇总后提交到项目所在部门处,项目所在部门初审后,将项目预算提交至主管部门进行审核。3.1.2预算审核模块实现预算编制的线上审批决策,同时保证审核预算编制的科学合理性及审批流程的完整性,该模块主要有以下功能:(1)预算审核人员管理。系统管理人员根据接受的信息,维护管理预算审核委员会的人员信息,确保预算审核人员确定后能够及时获取审核权限,对预算编制进行审核。(2)目标相关性审核。该模块中,预算审核人员通过查阅申报材料,审核预算编制是否符合项目任务目标,各项支出是否与项目任务紧密相关。(3)政策相符性审核。该模块中,系统展示项目预算涉及的政策及制度,预算审核人员审核预算编制是否符合国家财政政策及财会制度,符合经费管理规定,预算的开支范围、额度、标准是否符合具体规定。(4)经济合理性审核。该模块中,系统展示同类科研各子项目的实际支出情况,预算审核人员可以参考同类标准,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审核支出的经济合理性。(5)预算审核意见汇总。预算的分类审核完成后,在预算审核组负责人处汇总意见,预算审核组负责人依据上述意见,对预算编制提出整体意见,作出审核通过或不通过的决定,反馈给系统。(6)审核意见反馈。系统根据审核人员的结论意见,将审核通过的预算编制存档,并将预算编制状态调整为“审核通过”,展示给项目组;审核不通过的预算编制则直接反馈给项目组,项目组根据审核意见修改后重新提交。3.1.3预算调整模块考虑到科研项目的不确定性,为应对可能出现的主、客观条件变化,保证预算的严肃、合理性,为项目开支留有一定的空间余地,防止预算的经常性更改,该模块有以下功能:(1)预算调整申请。项目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预算调整页面进行申请,填报预算调整的子科目、原因、金额等格式化文本,向预算审核委员会进行提交,状态标记为“已提交”。(2)预算调整审核。项目预算调整申请后,系统向预算审核委员会推送相关申报情况,预算审核委员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审核,出具审核意见,状态标记为“已审核”,并反馈至系统管理员处。(3)预算调整执行。系统接收到审核组的意见后,对于“审核通过”意见的项目,系统管理员根据预算调整的审核意见,记录预算调整审核全过程,根据预算调整申请的内容,调整系统内预算指标,向用户反馈审核通过的意见,并更新项目预算编制,用户界面显示预算调整审批的过程及结果,展示更新后的预算编制内容;对于“审核不通过”意见的项目,系统管理员将申请反馈至用户处修改,用户可以撤销或者重新申请。3.1.4预算监测模块对预算执行情况的监控,旨在及时发现并解决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该模块有以下功能:(1)预算执行信息查询。预算执行模块与财务系统对接,通过请求调用财务系统数据,展示项目预算的实际执行情况,供项目组及管理人员查看。(2)预算监控。系统根据一定的规则,将项目进度与预算进度进行匹配,在系统内设置项目预算执行的临界值。当项目某个子科目的费用情况达到临界值,系统将相关信息反馈给财务系统,并由财务人员操作财务系统,暂停某个子科目的费用报销。同时,系统向用户发送通知告知冻结情况,提醒用户及时查看预算执行情况,需要调整的由用户发起预算调整流程,预算调整获得批准后,系统根据新的预算编制情况,为用户调整预算执行指标,并向财务系统发送信息,解除相关费用报销限制。(3)预算执行报告。系统定期对全部项目进行预算执行数据收集,从收入、支出、效率等方面分析预算执行情况,生成预算执行报告向预算管理委员会进行反馈,供其进行决策参考。(4)项目资产入库。项目组购买设备、材料或研发出实物成果,交由运营管理部门进行采购、运输、入库、保管,当项目组需要使用时,应通过系统向运营部门申请使用。(5)预算评估考核。项目过程中,考核部门定期对项目进行阶段评审,审核评估预算执行情况,通过与考评系统对接,将预算执行情况与个人考核考评相挂钩,作为评估项目的重要参考指标。(6)预算审计监督。项目过程中,审计及监督部门能够随时介入项目中,对预算执行情况予以审计监督,发现问题时,监督部门通过系统向项目组发出通知,要求整改或中断项目。

3.2项目过程管理

项目过程管理主要是管理项目研发进度,实时追踪项目进展情况,该管理系统可以分为研发计划、研发实施进展、阶段评审三个模块。3.2.1研发计划模块在管理研发计划文本档案,通过研发计划生成各项进度指标,主要有以下功能:(1)研发计划申报。项目组应在规定时间内,通过研发计划申报界面,填报格式化研发计划文本,明确研发任务、研发周期、研发用途,细化计划任务及时间节点,项目研发计划被提交至项目管理人员处,进行研发计划审批。(2)研发计划审核。用户上传研发计划后,项目管理人员进行审核操作,审核完成后,系统管理员将意见反馈至用户,由用户进行修改。审核通过的,用户可以查阅研发计划书。审核不通过的,用户需要重新修改提交。(3)研发计划任务分解。研发计划审批后,系统根据审核通过的研发计划,为研发人员提供量化可视的研发进度指标,分配工作任务,研发人员完成指标内的工作后,相应的进度将提高。3.2.2研发实施进展跟踪监测进度完成情况的管理模块,主要有以下功能:(1)研发工作上报。项目组成员定期上传个人工作计划、工作总结等格式化文本,由项目负责人进行审批汇总,形成项目组定期工作计划、总结后上传至主管部门。(2)研发进度量化。系统根据项目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将完成的工作内容与研发进度计划相匹配,量化评估研发进度后,将工作内容及工作完成度更新至工作任务界面,供有权限查看的用户了解项目实时进展。3.2.3阶段评审定期对项目情况进行评审的管理模块,主要有以下功能:(1)阶段报告申报。系统根据项目计划书,设置关键时点提醒功能,用户将接收到系统发送的阶段报告上报信息,用户需在研发计划所列示的重大时间节点前,整理阶段工作成果,填报阶段成果格式化文本,并向主管部门进行汇报。(2)阶段报告评审。用户上传阶段报告后,系统管理员将报告发送至评审人员处,评审人员出具评审意见,经评审组长处汇总后,系统将评审意见反馈给项目组。评审意见作出后,如评审通过,则阶段报告任务完成,相关报告归档并不可修改,供相关人员查阅调取;如评审未通过,用户可以进行一次申诉,提交补充材料后由评审人员审核;如申诉未成功,则相关阶段报告作废,状态显示为“审核未通过”。

3.3项目结题管理

项目结题管理旨在规范项目结题流程,对项目进行考核评价,促进成果转化,起到事后监督的作用。项目结题管理模块有以下功能:3.3.1结题申报(1)项目结题报告上报。项目负责人结合项目组全部工作研究资料,撰写格式化的结题报告,提交项目工作总结、研究结论及成果运用方式方法,提交完整的结题报告。(2)报销终止模块。结题前,项目负责人通知项目组成员在结题截止日前报销所有财务费用,所有报销完成后项目负责人通过系统向财务部门发出账户冻结指令,终止项目相关的一切报销行为。(3)资产清查系统。财务系统受到项目终止指令后,会同运营部门清点核对项目资产,将系统中的资产全部列入封存状态,关闭资产申请使用功能,编制项目资产负债表及预算执行表后由审计等部门联合审批,审批通过后的财务报表发送给项目负责人。3.3.2项目结题评审一般由财务、科研、运营、专家等多个部门单位进行全面评审:(1)部门评审。项目组所在部门归口管理本部门的科研项目结题报告,审查提交材料,归档项目材料,科研技术申报及管理,将所有资料汇总提交至科研主管部门。(2)科研主管部门初审。科研主管部门接受所有部门的项目结题报告,统一进行归口管理,同时对材料完整真实性进行初步审核,初审后将对应资料权限开放给相关评审部门。(3)运营管理部门评审。运营管理部门负责管理项目的实物成果,对项目组提交的实物成果完成入库封存操作,对实物物资出具保管及处理意见,同时出具会签的评审意见。(4)财务管理部门评审。财务部门收到项目结题申请后,对项目组的财产作出清算工作,完成项目结题财务处理,在系统中录入项目结题时间节点的资产负债情况,对项目预算执行状况出具评审意见。(5)专家组评审。专家受到结题申请后,对项目组的任务完成进度、成果结论、运用转化等作出专业评价,出具科研报告验收意见。(6)科研主管部门终审。科研主管部门汇总各评审成员单位的评审意见,形成总的评审意见书,向项目所在单位进行分发,再由项目组所在单位反馈至项目组处。3.3.3项目结题对于项目结题终审状态为“已结题”的项目,各职能部门应配合项目结题。项目结题后,项目组用户显示项目为“结题”状态,同时关闭项目的所有修改操作功能,归入历史档案作查询调阅使用。通过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的搭建,在完善科研经费申报流程和审批流程的同时,提高预算编制、调整、执行的科学性,以实现科研项目全过程管控。项目在实施工程中,通过系统及时汇报进展,让决策部门了解项目进度,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项目目标及任务。监督人员能够动态调阅项目经费的申报审批文件,将项目进展及经费使用的情况形成指标,录入项目考评系统,对项目进展进行阶段性评估,杜绝考核和拨款两张皮的问题。同时,通过平台高效的档案管理功能和用户行为记录功能,防止角色缺位错位,甚至违规操作。最终实现一个平台既要管科研项目的“出生”,又要管科研项目的“成长”,还要管科研项目“消亡”,更要管科研项目全程可复盘追溯。

[参考文献]

[1]邵亚芳.高校科研经费管理问题研究——以S大学为例[D].苏州:苏州大学,2016.

第6篇:经费审计报告范文

公司社会责任信息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影响审计师行为:第一,通过直接降低审计师的经营风险与固有风险来影响审计师的行为。Orlitzkyetal.(2003)在其整合分析中提出,公司通过履行社会责任可以提升解读外部环境和处理外部变化、外部动荡和危机等方面的能力,而且可以形成一种前瞻性思考的管理风格。此外,有些投资者仍然视好的社会责任履行为公司具备前瞻思考的表现(PorterandKramer,2006)。一般地,公众支持这种观点。例如,2009年2月的麦肯锡季刊表示:“80%的首席财务官和首席信息官都相信ESG(环境、社会、治理)信息对公司管理质量有促进作用。参与外部环境能力的提升,可以提高公司管理计划与环境的协调,降低库存、应收账款及其他资产账户的固有风险。与此观点一致,OrlitzkyandBenjamin(2001)提出社会责任的履行可以降低公司风险,他们对公司风险的衡量包括会计风险,用投资资本回报的变异系数来表示。相似地,LuoandBhattacharya(2009)也提出公司社会责任的履行和公司的特别风险是负相关的,Starks(2009)指出社会责任的履行可以降低风险,如降低监管、诉讼、供应链、产品和技术等方面的风险。第二,通过在财务表述与税务报告中较为合理且比较保守的盈余报告来影响审计风险,从而影响审计师的行为。Kimetal(2011)指出,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公司更为严格地控制自然增长与实际的盈余管理,因此受到证监会调查的可能性更小。盈余管理操纵的减少降低了审计师的检查成本,而被证监会调查的可能性的降低又降低了审计风险。此外,Richardson和Lanis(2011)andWatson(2011)提出,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与税收侵略性之间呈负相关,然而,税收侵略性与诉讼损失等其他因素密切相关,直接影响审计风险(Lisowsky,2010)。第三,社会责任的履行传递了一种公司信息透明的信号,以此降低审计风险。以上证据证明较高的企业整体社会责任的履行意味着审计师承担较低的风险,然而,也有大众媒体对公司企业社会责任活动的报告持怀疑态度(Skapinker2010),甚至还认为企业从事社会活动的动机可能是为了掩护机会主义行为(HemingwayandMaclagan,2004),这样的动机将会增加审计风险并导致更高的审计工作和费用。尽管没有证据支持这种观点,但这强调了需要进行企业社会责任和审计之间关系的实证分析。基于对企业社会责任履行与审计风险负相关的大量证据,本文预计,在竞争的审计市场(其他条件不变),审计客户如果能较好地履行社会责任,那么,相应的审计工作量与审计收费就比较低,持续经营审计意见的可能性也会更小。

(一)审计风险、审计收费和企业社会责任的关系

在竞争的审计市场中,Simunic(1980)等学者对审计收费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审计费用是由审计师在合约期间努力程度决定的,同时也取决于公司的具体因素和审计师可接受的审计风险水平,包括监管风险、诉讼风险和声誉风险。为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水平,审计师计划确定审计性质与范围。审计风险本身是由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构成。其中,固有风险是指没有内部控制下可能存在的风险;控制风险是指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未能及时防止或发现其财务报表上某项错报或漏报的可能性;检查风险是指错误未被审计师发现。审计师需要花费多少时间和精力进行实质性测试来验证账户余额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内部控制的信赖程度。实际上,审计师的工作取决于两个方面:可接受的审计风险水平和拟信赖的内部控制系统。监管、诉讼和声誉风险越高,审计师可接受的审计风险越低,相应地,审计师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获取充分的证据。因此,审计师会因为付出更多工作量来降低可接受的风险水平而收取更多的费用(高于正常水平下的预期收费)。社会责任的履行信息可以从几个方面影响监管、诉讼、声誉风险。Kimetal.(2011)提供的证据表明,履行社会责任较多的公司受到监管的风险比较低,因为这些公司被监管机构调查的可能性比较小;同样地,Godfreyetal.(2009)提出,履行社会责任的公司受到利益相关者的风险比较小;此外,Ken-nett(1980),认为利他行为可以作为一个代替监管执法并更好地理解公司的社会桥梁;Fombrunetal.(2000)直接将社会责任的履行与较低的声誉风险联系起来。这些证据证明社会责任的履行可以降低监管风险和声誉风险。同样地,LaceyandKennett-Hensel(2010)提出,较好地履行社会责任可以提高公司与客户之间的信任程度,这将降低与客户的诉讼风险;Godfreyetal.(2009)认为,当社会责任活动被公众知悉时,形成了一种道德资本,这可以缓解一些对公司的负面影响。利益相关者可能会因为公司的负面影响惩罚公司,采取的措施可能也比较多,比如:提讼、抵制产品,甚至是基于行为的负面影响和违规者意图告知监管机构,而这些行为会因为社会责任的履行而得到缓解(Godfrey2005;Fombrunetal.2000);那些没有充分解决公司的行为对环境和社会造成的影响的公司可能会面临更大的风险。经常从事社会责任活动并将其当作是一项重要的战略风险管理的管理层对社会责任的效果比较熟知(Godfreyetal.,2009;Heal,2008)。例如,从事环境风险管理的活动会降低公司遇到极大的环境问题的可能性,因而也避免了为环境补偿及环境恢复而流出大量现金,因此降低了破产风险和财务压力(SharfmanandFernando,2008)。事实上,社会责任的履行可以降低对审计双方来自监管、诉讼、声誉等的外部风险,因此也降低了审计师所需的工作量。可以说,如果缺乏对客户公司社会责任行为的强烈关注,那么,风险会不成比例地增加,审计工作量也会增加。公司的社会责任信息要通过降低监管、诉讼及声誉风险来影响审计收费,那么该信息必须是公开的(Godfreyetal.2009)。公司的社会责任信息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传递给公众。有些公司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开始披露社会责任相关信息,如环境保护、人权保护、雇员福利的提升以及对社会的贡献等(Dhaliwaletal.,2011,2012)。然而,由于公司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是自愿性的,有人提出公司倾向于披露与其有利的信息而不披露不利信息。企业社会责任信息除了影响外部监管、诉讼和声誉风险外,还传递“较好的管理”信号,这意味着管理者提供的财务报告质量更高,从而审计师为达到得出结论所需的保证程度的工作量也相应降低。这一观点得到(Groeningetal.,2011)的证据支持,他提出管理层的道德标准对公司从事社会责任活动具有驱动作用。最近的研究(Kimetal.,2011;RichardsonandLanis,2011;Watson,2011)提供证据表明,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公司在限制盈余管理和税收侵略性方面表现得更负责任。这些研究均表明社会责任履行实践比较好的公司传递出管理层更高的道德水平、更为有效的内部控制和更高质量的审定前收益。另外,企业社会责任履行较好,可以使审计师更好地评估管理层适应经济环境变化及相应地做出计划调整的能力(Truman,1986)。总之,不管是对审计师还是对审计客户而言,社会责任履行信息与较低的监管、诉讼、声誉风险相关联,社会责任履行信息同时也传递“道德与负责”的管理理念,这又降低了审计师所承担的因财务报表的不实表述而存在的内在风险,相应地,审计师的努力程度也可以适当减少。但如果审计客户缺少社会责任行为,则会提高审计师的风险,由此可以得出假设1:H1:审计客户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与审计收费是负相关的。

(二)公司社会责任与持续经营审计意见的关系

财务报告编制的基本假设之一是持续经营,它是指假定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在可预见的将来不会面临破产清算,而将按照它既定的目标持续不断地经营下去。如果审计师对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存在疑问,就可能会出具持续经营的审计意见。从长远看来,社会给一个公司带来的经营风险与企业运作对社会带来的影响是成正比的。为确保其可持续发展,企业必须平衡多方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包括股东、客户、员工、供应商和企业所在社区(Chen,2009)。如果一个公司达不到利益相关者的期望,就会面临较低的顾客忠诚度的风险,从而导致收入较低且变动较大;另外,还会导致法律、监管和声誉风险增加。前述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经济环境变化、法律环境变化、监管机构调查时,独立社会责任报告的企业比起同等条件未社会责任报告的公司更能抵抗这些变化,所以,独立社会责任报告的公司更有机会在经历这些变化后仍然可以持续经营下去。由此得出假设2:H2:相比于未独立社会责任报告的公司,审计师对独立社会责任报告的公司出具持续经营审计意见的可能性较低。

二、实证分析

(一)企业社会责任与审计收费的变量选取

本文通过对上市公司公布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内容进行赋分得到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指数(CSR),将其作为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的变量;对被解释变量审计费用其自然对数表示(LAUDIT),责任分为六大类15小类的方法,将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披露的信息分为三部分六大类,即经济责任、环境责任和社会责任三部分,以及股东、环境、职工、顾客、政府和社区等六大类,将这六大类又具体划分为18个小分类,分定性描述和定量描述两种。各个小分类有关的社会责任信息都有三种可能结果,并对三种结果分别赋予不同的分值,定性描述赋分为1分,定量描述赋分为2分,未披露相关信息赋分为0分;最后,对18项小分类项目的得分进行汇总,得到的就是各公司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总得分,理论上最高得分为36分,最低得分为0分;然后将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实际得分除以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最大可能得分,就得到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指数。

(二)审计意见和企业社会责任的变量选取

审计意见(OPINION):如果是持续经营审计意见,则赋值为1,否则为0。企业社会责任(CSR):当年如果公司了独立的社会责任报告,则赋值为1,否则为0。针对审计意见和社会责任的实证关系建立模型二:

(三)样本的选取与数据来源

本文假设1以2011年沪深两市416家单独披露了社会责任报告的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情况对审计收费的影响。为了保证数据的有效性,消除金融行业和ST公司及数据缺失对研究结论的影响,最终获得有效样本360家,样本数据均来自国泰君安数据库和巨潮资讯网。本文的假设2以2011年沪深两市2542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披露与否对审计意见的影响。为了保证数据的有效性,消除金融行业和异常样本对研究结论的影响,最终获得2064个样本。

(四)回归分析

1.公司社会责任与审计收费。表3反映的是公司社会责任与审计收费之间关系模型的回归结果。从表3可以看出,公司社会责任在5%的范围内显著为负,即对公司社会责任信息充分披露有利于降低审计收费。与预期一致,审计费用与公司规模呈正相关关系,即公司规模越大,审计收费就越高。上市公司规模越大,企业的经济业务和需处理的会计事项就会越多,这将导致公司的控制风险和固有风险更高,注册会计师需要扩大审计测试的范围、耗费更多的审计资源,因而审计费用也会提高。审计质量与审计收费呈正相关关系,此处审计质量以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与否来表示,四大会计师事务所表示高质量的审计。结果显示四大事务所的审计收费明显高于非四大。审计费用与审计风险呈正相关关系,即审计风险越高,审计收费就越高。文中以上年亏损、资产负债率和财务报表复杂程度来代替审计风险,公司的审计风险越高,则注册会计师需要扩大审计范围以降低风险,这将会耗费更多的审计资源,因而审计费用会提高。公司的盈利水平与审计费用呈正相关关系,即盈利水平越高,则审计收费越高。ROE是公司盈利指标中的重要一项,如果公司净资产收益率低,则表明经营业绩不佳,这时管理层可能会更倾向于粉饰财务报表而进行更多的盈余管理,而注册会计师则需要花费更多的资源来发现盈余管理行为,因而审计费用也会相应提高。我国特有的经济环境确实对审计收费产生了影响,审计收费存在显著的地域性差异。实证研究表明,公司注册地为东部地区的,则与审计收费显著正相关;公司注册地为西部地区的,则与审计收费显著负相关。上年审计意见类型与审计费用呈正相关关系。根据信号传递理论,如果上年出具了非标准的审计意见,就会向市场传递一种负面信号,审计师为了谨慎起见,需要追加审计程序,获取更具说服力的审计证据,将耗费更多审计资源,因而审计费用也会提高。2.公司社会责任与审计意见。为了验证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披露与否对审计师出具持续经营审计之间的相关性,对模型二进行了二元LOGISTIC逻辑回归分析,回归结果如表4所示。从表4可以看出,模型二的NagelkerkeR2达到了0.528,说明模型二的拟合程度较好。从表5中可以看出,Sig为0.699,大于0.05,说明证据不足以在检验中拒绝原假设,因此,同样可以说明模型二的拟合程度比较好。模型二对审计意见的预测准确率达到了94.8%。同时,回归结果显示公司社会责任与持续经营审计意见在5%的水平上显著负相关,即相比于没有独立社会责任报告的公司,审计师对独立社会责任报告的公司出具持续经营审计意见的可能性更小。虽然注册会计师审计是基于财务报表信息进行的审计,但是非财务信息的社会责任同样有助于降低信息不透明程度,降低注册会计师未能及时察觉被审计单位的持续经营问题而出具了不恰当的审计意见的风险。本文的LOGISTIC回归模型验证了假设2:相比于未独立社会责任报告的公司,审计师对独立社会责任报告的公司出具持续经营审计意见的可能性较低。从多元LOGISTIC回归结果可以看出,审计师声誉与持续经营审计意见在1%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此处设定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代表较高的审计师声誉,相比于非四大审计师,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持续经营审计意见的可能性越大。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具有较高的专业技能和声誉成本,如果公司出现持续经营存在疑虑的事项时,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师能够更早地发现并且考虑对审计意见的影响。公司规模与持续经营审计意见在1%的水平上显著负相关,即被审计单位的规模越大,审计师出具持续经营审计意见的可能性越小。审计客户的规模越大,审计师从该客户收取的审计费用占会计师事务所收入比重越高,在实际工作中,审计师被说服的可能性越高,则出具标准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就越大。上年审计意见与持续经营审计意见在5%的水平上呈显著正相关,即上年若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则本年出具持续经营审计意见的可能性更高。由于公司持续经营不确定的事项具有持续性,所以,上年的审计意见会影响到本年度的审计意见。公司的经营效率(如净利润增长率)与持续经营审计意见在1%的水平上显著负相关,即公司的净利润增长率越高,审计师出具持续经营审计意见的可能性越低。公司资产规模与持续经营审计意见在1%的水平上呈负相关关系,即公司规模越大,审计师出具持续经营审计意见的可能性越低。公司资产流动性与持续经营审计意见在1%的水平上呈显著负相关,此处财务风险用流动比率来衡量,流动比率越高,公司的偿债能力越高,则公司持续经营能力出现问题的可能性越低,因此,出具持续经营审计意见的机会也越低;反之亦然。

三、主要结论及建议

第7篇:经费审计报告范文

关键词:建设工程 施工 造价管理

0引言

工程项目的施工阶段是工程实体形成阶段,是人力、物力、财力消耗的主阶段。本文借鉴唐山某小区工程实例浅谈一下本人对于施工阶段造价过程管理方面的一些经验总结,作为中介单位的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参与工程造价管理的主要工作是为甲方提供工程成本控制的建议,运用技术、合同等手段帮助甲方有效控制成本,具体内容如下:

1.根据甲方完整资料编制资金使用计划,明确投资目标。

建设项目的投资是分阶段、分期支出,资金应用是否合理与资金时间安排有密切关系。施工过程中根据进度计划对资金控制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

(一)按时间进度编制资金使用计划。

(二)编制工程预算执行情况表。

(三)根据工程预算执行情况表中的偏差进行分析,编制投资偏差原因分析表。

2、对考虑中的工程变更进行估算,并提交变更分析报告,供甲方决策;对已经决定或执行的工程变更、设计变更、工程洽商等内容的费用申请及费用计价调整进行审核并及时调整总投资控制目标。

工程变更、洽商等是每个工程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对于这些不可预计的工程费用,在发生前,咨询单位应该对其变更的必要性、变更引起的费用增减情况、变更发生的原因、变更建议方案编制变更分析报告,供甲方决策。

审核工程变更、设计变更、工程洽商等内容

1). 审核工程变更、设计变更、工程洽商手续是否合理合规,是否符合甲乙双方的事前约定。对不符合程序的口头变更、便条变更的工程量不予认可。

2). 分析判定设计变更责任方。为分析变更的原因,明确责任,对设计变更进行分类管理,分为施工类、设计类、业主管理类,并制定相应的奖罚措施。

3). 审核变更中涉及的数量及计价的准确性、真实性。

a.审核设计变更部位的工程量增减是否正确,是否得到了如实反映,严格记录设计变更的施工时间。

b.审核变更部位的定额清单计价套用是否合理。

c.审核设计变更计算过程是否规范。审核工程量的计算是否按有关的计量规则进行计算,有无高估冒算。

(三)根据审核后的费用调整文件及时修改控制目标,根据合同约定方式对变更内容发生的费用增减进行申报,并出具审核证书。

3.审核所有与本工程相关的付款申请,按相应要求和规定格式向甲方提供工程的付款审核证明及建议。

在项目施工中,造价咨询单位通过工程的计量与支付来控制工程造价,协助甲方在施工的各个环节上发挥其监督和管理作用。

(一)工程计量的一般程序是承包方按合同条款约定的时间,即承包方完成的分部分项工程经监理单位验收合格后,向造价工程师提交已完工程的报告,造价工程师在接到报告3天内按设计图纸核实已完成工程数量,并在计量1天前通知承包方,承包方必须为造价工程师进行计量提供便利条件并派人员参加予以确认。承包方无正当理由不参加计量时,由造价工程师自行计量,结果仍然视为有效,作为工程价款支付的依据。

(二)一般工程都是按月进度款形式支付工程款,每月固定日期前施工单位将月进度款报至监理单位,经总监和专业监理工程师审批后,报至造价咨询单位,造价咨询单位根据合同等约定对月进度款的工程量、费用支付、预付款扣减情况进行审核,并出具造价咨询审核支付证书。

4 、协助甲方与本工程相关的合同管理工作。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准备相关依据,协助甲方进行费用调整、索赔及反索赔工作,并提供咨询意见和合理建议。

(一)对合同的各种条款仔细分解研究找出盲点,预作分析及时补充预防可能发生的争议。常见的施工索赔有:

1).业主没有按合同规定的时间交付规定数量和内容设计图纸和资料,未按时交付合格的施工现场等,造成工程拖延和损失;

2).工程地质条件与合同规定、设计文件不一致;

3).业主或监理工程师变更原合同规定的施工顺序,扰乱了施工计划及施工方案,使工程数量有较大增加等。

根据内容进行分类并审核索赔报告。

索赔类型分为工期索赔、费用索赔、工期和费用共同索赔三种。

完整的索赔报告包括:总论部分,概述索赔事项;合同论述部分,叙述索赔的依据;费用索赔或工期索赔的计算论证;证据资料部分。审核索赔报告时一定要索赔项目明确、依据准确、内容精确、证据齐全,还要审核其索赔资料提交时间是否在规定期限内。

5 、参加施工现场列会及业主和甲方要求的其他会议,协助甲方协调各合同单位以保障工程顺利进行。

工地会议是了解施工情况的最直接方法,通过各种会议能充分了解到施工现场情况、存在问题等,同时它也是进行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6 、协助甲方进行竣工结算的编制工作;根据相关规定和要求,对施工单位提出的竣工结算进行全面复核计算,最终确认总工程造价。并向甲方及业主提交每一分项工程结算审价报告及全部工程结算总价、合同管理及执行情况的专题总结报告。

(一)竣工结算的原则

1.必须具备竣工结算的条件,要有工程验收报告。对于未完工程或质量不合格的工程,不能结算;需要返工重做的,应返工修补。

2.竣工结算的工作要做到既合理,又合法。

(二)竣工结算的依据

主要包括:招标文件、中标的投标文件、施工图、图纸会审记录、设计变更通知单、隐蔽工程记录、停工复工报告、施工签证洽商单、钢筋调整表、其他费用单、交工验收单、施工合同、施工协议、费用调整记录、符合工程要求的计价规范等。

(三)竣工结算的方式

竣工结算的方式与承包合同方式有关,根据相应的承包方式有以下几种:

1)固定总价法

2)固定单价法

3)预算签证法

4)竣工图计算法

(四)竣工结算的审核期限

1).工程竣工结算报告金额在500万元以下,审核时间为从接到竣工结算报告和完整的竣工结算资料之日起20天。

2).工程竣工报告金额在500万元至2000万元,审核时间为从接到竣工结算报告和完整的竣工结算资料之日起30天。

3).工程竣工结算报告金额在2000万元至5000万元,审核时间为从接到竣工结算报告和完整竣工结算资料之日起45天。

4).工程竣工结算报告金额在5000万元以上,审核时间为从接到竣工结算报告和完整的竣工结算资料之日起60天。

(五)竣工结算审价报告

审价报告的内容一般应包括工程概况、工程审结情况、存在问题和审价意见或建议几个部分。报告要求实事求是,定性客观、准确。

第8篇:经费审计报告范文

【关键词】管理者过度自信;审计费用;财务报表风险;审计风险

一、引言

审计服务价格(即审计费用)作为会计师事务所为公司提供专业服务所收取的报酬,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审计服务的供求均衡关系。而审计费用的确定取决于审计师对审计风险的衡量,在审计风险中,企业管理风险、审计竞争市场以及审计师与管理者之间的博弈都是影响审计费用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通过管理层这个客户群来检验过度自信的管理者特质与审计费用的关系。

从以往研究表明,过度自信的管理者投资对现金流敏感度更高,具有更强的投资冲动:且过度投资的管理者往往会高估投资项目的盈利能力,低谷投资项目的风险,从而认为企业陷入财务危机的可能性要比实际低一些。过度自信的管理者往往会使用较为保守的会计行为、虚报乐观的盈利、财务表报重述、进行盈余管理操纵等。早前许多学者研究表明,管理者过度自信会增加企业财务错报风险。

一方面,尽管财务错报风险与管理者自信存在正相关关系,但是审计人员能否辨识管理者过度自信及其带来的审计风险是我们值得关注的一个问题。如果审计人员能够辨识出管理者过度自信的特|。那么审计人员会改变审计计划和审计费用来降低相应的审计风险,我们认为这会受到管理者过度自信引起的财务报告风险的影响。

另一方面,如果过度自信的管理者并不重视审计服务所带来的好处,在公司财务报告过程中,他们就会极大程度的降低审计费用。审计费用的减少将会降低审计服务范围和质量,这会降低公司财务报告真实性和准确性,同时也会使管理者进行更多的盈余管理操纵。如果财务报告错报风险影响更大,那么管理者过度自信与审计费用就是正相关关系:如果管理者过度自信效应影响更大,那么管理者过度自信与审计费用就是负相关关系。

从管理者特质这一角度去研究其与审计费用的关系,增加了我们对审计费用的管理态度的理解和补充了审计费用的研究。本文有利于研究管理者过度自信的审计服务选择与审计态度的研究,以及审计人员发现管理者特质以及风险评估的选择。

二、管理者过度自信

管理者过度自信是可以从信息、能力以及风险等多个角度给出不同表述,但是管理者过度自信总是会表现出高估自身决策和信息准确性的情况,从而高估公司未来业绩,忽视潜在风险。

根据理论,管理者追求私人利益的动机会影响到他们对公司决策的选择,管理者在决策中可能采取“磨洋工”行为,也可能利用企业的资源去实现私人利益。为了抑制管理者的这些机会主义行为,股东必须设计相应的激励机制来调动管理者的工作积极性,降低管理者决策中的保守程度,此时,管理者的过度自信有助于提高其工作努力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缓解问题。因此,过度自信的管理者是忠于股东的,其决策是由于自信而不是纯粹的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具体而言,管理者过度自信表现为管理者自以为己经采取了有利于公司价值最大化的行为,但是实际上这种“理”已经偏离了公司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根据资本结构理论,管理者过度自信不仅带来许多投资问题,还会引起很多管理者、股东与债权人之间的冲突和问题,过度自信的管理者的选择有时也会影响公司价值。在审计费用方面,也会有一定的约束作用,减少不必要费用的支出,同时有利于公司市值管理工作的展开。企业管理者普遍存在过度自信的现象,过度自信使得管理者易于高估自己的能力和判断的准确性,低估自身面临的风险,夸大自己对事件的控制能力和驾驭风险的水平,造成决策偏差,决策偏差也包括财务报表的呈报偏差和审计服务选择偏差。

三、审计费用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审计收费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因素影响,如客户的经营风险、舞弊风险、诉讼风险等。美国学者构建了审计收费定价模型,对审计收费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确定了审计风险、审计竞争市场、客户的谈判等审计收费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审计风险越大,审计费用就会越高。

从财务报表的角度来看,与财务报表有直接关联的审计风险是审计费用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其中重大错报风险是风险识别的关键点,从现代风险导向型审计来看,确定正确的风险识别为前提,识别风险会增加事务所的审计成本,从而提升了审计收费。盈余管理水平与审计风险相关,盈余管理水平既影响审计成本,也影响审计风险溢价。盈余管理水平越高,审计所需投入的资源越多,审计成本也就越高;另外,盈余管理水平越高,诉讼风险越大,也会通过风险溢价影响审计费用。总之,可以看出审计定价是会受到财务报告风险的影响,其中盈余管理风险是很多学者研究的一个方面。

第9篇:经费审计报告范文

政府综合财务报告是指各级政府按年度编制的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反映政府整体财务状况、运行情况和财政中长期可持续性的报告,主要包括政府资产负债表、收入费用表等财务报表及其附注, 以及以此为基础进行的财政财务状况分析等。定期编制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 反映政府的各项资产、负债以及收入、费用等财务信息,已成为各国通行做法。

我国目前的政府财政报告制度实行以收付实现制政府会计核算为基础的决算报告制度, 其主要功能是反映和报告政府年度预算执行情况,但无法全面反映政府资产负债、净资产等财务状况以及成本费用情况。建立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既是落实新预算法要求, 也是政府有效履行公共受托责任、回应社会关切的需要。2014 年末,国务院批转了财政部《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改革方案》,全面推进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改革,明确了指导思想、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改革的路线图、时间表以及今后五年的实施步骤。

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改革的总体目标是通过构建统一、规范的政府会计准则体系,建立健全以权责发生制政府会计核算为基础,以编制和报告政府资产负债表、收入费用表为核心的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适度分离政府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从而全面清晰地反映政府财务信息和预算执行信息,为统筹管理政府经济资源、加强政府绩效管理、防范财政风险、政府信用评级、保障财政可持续发展和为宏观经济决策提供完整、可靠的信息。

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改革要求建立健全政府财务报告审计和公开机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和部门财务报告要按规定接受审计,审计后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与审计报告依法报本级人大常委会备案,并向社会公开。对政府会计领域的这项重大改革,要认真研究对国家审计各项业务带来的影响,为顺利推进政府财务报告审计工作、深化其他各项审计工作奠定基础。

二、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改革对国家审计的影响

会计制度的重大变化必然对审计产生很大影响。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资产负债表以及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费用等概念引入政府会计,为国家审计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和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进行全覆盖审计注入新元素。审计部门不仅要按要求组织做好政府财务报告审计工作,而且要认真研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对审计工作带来的影响,将+政府财务报表审计概念融合到各项审计业务中,推动审计工作向更深领域和更高层次发展。

(一)对全口径预算执行审计的影响。

对政府年度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审计并向本级人大常委会报告是审计机关的法定职责。根据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改革方案要求, 审计部门要将政府综合财务审计报告报本级人大常委会备案。政府预算会计和政府财务会计是政府会计的两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审计将影响预算执行审计的组织实施以及审计的广度和深度。

1.对预算执行审计模式的影响。政府预算执行审计与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审计的主体对象同为本级政府财政及有关预算执行单位。预算执行的过程也是政府会计核算、计量的过程。政府财务信息是年度预算资金运动的结果,当年预算收支及决算信息最终体现为政府财务信息。因此,从预算执行审计到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审计共同构成了对政府会计体系的完整审计。由于二者审计对象的一致性、审计内容的关联性和审计环节的连续性,决定了今后的本级预算执行审计要与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审计结合进行,逐渐形成一项工作、双重功能、两个报告的审计模式。

2.对预算执行审计范围的影响。

政府综合财务报表合并的范围包括公共财政决算会计报表、政府性基金决算会计报表、国有资本经营决算会计报表、财政专户会计报表、部门决算报表、固定资产投资决算报表,以及土地储备资金财务报表、公益性国企财务会计决算报表等。报表合并范围决定了审计范围,契合了十八大提出的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以及国务院提出的对所有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实行审计监督全覆盖等要求,预算执行审计将更加突出完整性,延伸到以往审计未触及的领域和环节。

3.对预算执行审计内容的影响。

预算执行的资金运动最终体现为政府财务信息。因此,有关预算执行中的问题与财务核算中的有关问题并不能截然分开。在预算执行审计过程中,有关审计内容既要符合预算执行审计的要求,同时又要兼顾政府财务报告审计的要求。如,对预算支出形成的消耗性费用支出或转化为资本性支出后所形成的政府实物资产或权益, 既要检查预算执行情况又要检查是否符合预算会计的核算原则,还需检查是否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编报有关政府财务报表,从而符合报表编制要求。

(二)对部门预决算审计的影响。

政府各部门负责编制的部门财务报告是政府财务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部门财务信息质量实务真实、可靠性需要审计验证,由此带来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组织方式和报告模式等方面的变化。一是从部门财务信息整体质量而言, 要求对政府部门和单位的财务报表进行全面审计, 审计部门如何组织做好部门财务报告审计工作需要研究新的组织方式; 二是对具体部门审计以及报告模式而言, 审计内容从部门预算执行的流量信息延伸到财务报表的存量信息后, 涉及到部门预算执行审计与部门财务报告审计是否需要进行整合的问题,进而影响到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和部门财务报表审计是分别报告还是出具综合报告的问题。

(三)对国有资产和资源审计的影响。

政府资产是指政府过去交易或事项形成并由其拥有或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导致政府服务潜能增加或经济利益流入,主要包括财政部门代表政府管理的财政货币资金等, 分布在部门、单位管理核算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储备物资、公共基础设施、企业国有资产等, 以及政府拥有的公共自然资源。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改革将改变目前因没有一张财务报表能够反映政府资产和资源全貌、基础数据不完整的状况,有利于加强对国有资产和资源的全覆盖审计监督, 促进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审计、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以及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

1.对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审计的影响。

国有资本经营决算会计报表以及国有企业财务会计决算报表审计是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审计的重要内容。政府财务报告制度弥补了现行预算会计制度未将各种股权投资等形成的对外投资、国有资本等权益性资产以及应收股利、投资收益纳入会计核算的缺失,为开展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审计提供详实的基础资料,有利于突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情况审计的重点,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

2.对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的影响。

一是政府综合财务报表中的固定资产明细表,完整反映了政府用于直接向社会提供相关公共服务的固定资产,包括公路、水利、市政设施等公共基础设施。但这部分资产目前在财政总预算会计以及行政单位会计中普遍没有进行账务记载、会计核算和价值体现。政府财务制度的完善为审计机关开展政府存量资产全覆盖审计提供了基础条件。二是对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要求更加重视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报表审计,加强对新增固定资产价值核定情况、竣工验收情况、固定资产交付手续办理情况、建设单位登记入账及财务核算情况、折旧计提等基本建设财务制度执行情况的审计监督。

3.对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影响。

政府财务报表附注是对财务报表的补充说明,是财务报告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综合财务报表附注中,要求对政府拥有的公共自然资源(包括矿产、土地、森林、草原等)的实物数量需要进行全面揭示和反映。尽管目前还没有形成公认的、较为完善的自然资源资产价值评估的理论和方法体系,未能反映自然资源资产的价值量,但仍然为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提供了比较全面完整的实物量数据。

(四)对政府负债和财政安全性审计的影响。

政府负债是政府因过去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政府服务潜能减少或经济利益流出,主要包括借入款项、应付利息、应付及预收款项、应退税款和非税款、应付政府补助、政府债券等,是影响政府财务状况和财政安全的重要因素。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审计制度必然要求对政府债务情况纳入年度必审事项。对政府债务的审计,除了检查政府财政及各部门账户资金往来形成的负债外,重点审计融资平台债务规模、新增政府债务、债务化解情况等,同时要关注政府财务报表附注中可能对政府财务状况产生重大影响的或有负债情况,注意检查报表附注列示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五)对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审计的影响。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但在市场失效的领域,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将运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为主要手段进行宏观调控。近年来,国务院为确保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 要求加强对财政存量资金的审计监督,推动盘活用好存量资金。一般而言,对财政存量资金可以有三种不同理解,一是银行账户资金概念,国库存款以及财政专户存款就是财政存量资金,但存款未必都可动用,有的具有专项用途,有的则属于往来款项或临时借入周转的间歇资金; 二是可动用综合财力概念,一般包括全口径预算的各项净结余、财政专户结存资金、预算安排的财政风险金以及支出挂暂存形成的结转资金等,应当说这最符合盘活存量资金的初衷,但有的存量资金属于暂未拨付款项,有的账面结存被暂付款项、支出挂账所占用,涉及到账面暂存款项需要与暂付款项按权责发生制进行抵充的问题;三是净资产概念。由于预算会计核算和反映的主要对象为财政性资金活动,因此,财政存量资金审计实质上就是财政净资产审计,也是财政存量资金审计最为规范的会计语言,可以克服对现行财政存量资金概念理解不一、审计方法主观随意性大、审计结果不符合基本会计规则、不能反映存量资金全貌以及可动用财力反映不准确等问题,有助于实现财政存量资金审计的制度化、规范化。通过对财政部门管理核算的全口径财政决算报表以及各财政专户决算报表中的有关资产负债表进行的全面审计,并对有关科目进行抵销、调整、合并后,编制权责发生制财政综合资产负债表,确认财政净资产总额,分析资金存量、分布以及限定性或非限定性结余等情况,从而提出盘活和统筹使用财政存量资金的审计建议,及时发挥财政政策效果。

(六)对政府绩效审计和评价的影响。

20 世纪80 年代西方各国兴起新公共管理运动后,政府绩效评价成为国家治理的有效工具。我国政府也面临着消耗性支出管控不严以及公共物品、公共福利供给无法满足公众需求等困境。加强政府绩效审计,是国家审计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全新政治理念的积极回应。权责发生制收入费用表的编制对于推进政府绩效审计和评价工作将发挥重要作用。财政为庶政之母,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任何行政行为都需要花费必要的开支,没有成本费用就无所谓绩效,因而绩效审计和评价要求对收入和成本费用进行确认。传统政府会计领域基本没有涉及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收入、成本费用等概念,不能准确反映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支出和机关运行成本等财务信息。权责发生制政府会计基础克服了收付实现制存在的收支项目不能配比等缺点,可以正确反映各个周期所实现的收入和应负担的成本费用,符合绩效评价的收入费用配比原则。通过对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收入费用表或部门收入费用表中有关收入费用真实、完整情况的审计,可以分析、比较和评价政府行政成本、人均运行成本和财政财务运行效率等指标的增减变化情况,从而客观评价政府绩效管理情况,促进政府加强绩效管理。

(七)对地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影响。

政府作为法人组织也会出现入不敷出的情况。如同一个家庭,在年度或一定周期内,收入来源、收支规模及支出结构、收支结余或赤字等情况,大致反映出一个家庭的经济活动实力,但要全面完整地反映家底情况,还需要反映一定时点上的资产、负债、净资产等情况。同样,在地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中,仅反映任期内财政收支的流量信息也是不全面的。除审计预算收支情况外,还要通过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审计,检查任期末政府资产、负债、净资产规模以及比任期初的增减情况等,从而真实反映一级政府财政可持续发展情况、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公共治理能力等重要经济责任。

因此, 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将成为地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内容, 并将对经济责任审计带来三个方面的积极变化,一是审计内容更加完整, 从关注预算执行情况拓展到政府资产负债等财务状况,从政府预算收支的流量信息扩展到政府财务的存量信息; 二是责任界定更加全面,不仅对预算收支中的真实性、合法性问题进行责任界定,而且对政府财务管理和绩效管理中的有关问题进行责任界定;三是审计作用更加明显。通过对政府资产负债以及收入费用等情况的审计,全面反映政府存量资产、债务规模等综合财务状况,促进政府加强资金、资产、资源、债务管理,从而强化受托责任和考核问责机制。

三、政府财务报告审计的国际经验

总结世界先行国家开展政府财务报告审计的经验、分析其特点,对我国推进政府财务报告审计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启示作用。

(一)美国政府财务报告审计概况及特点。

根据美国1994 年《政府管理改革法案》, 财政部每年会同预算管理局编制联邦政府合并财务报表,审计署负责对联邦政府合并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审计报告与财政部编制的合并财务报表一并报送总统和国会,并向社会公开。1998 年,审计署首次对1997 财年的联邦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开展了审计。根据1990 年《首席财务官法案》和2002 年《税收责任法案》,所有政府部门需要编制并向国会和预算管理局提交经审计的政府财务报告,部门财务报告审计主要由检察长办公室或委托注册会计师实施。

美国政府财务报告审计的特点,

一是政府财务报告审计的法律依据、审计标准、审计范围、审计内容以及报告要求比较明确;二是审计着眼于政府财务信息整体质量状况,关注政府会计准则执行情况,注重分析影响政府财务信息质量的有关因素;三是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审计包含了对预算报表体系的审计,政府财务报告审计与预算执行审计融为一体,审计报告内容详细;四是审计署与检察长办公室对开展联邦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审计、联邦部门财务报告审计有比较明确的职责分工;五是对财务报告可以发表无保留意见、保留意见、否定或无法发表意见。

(二)加拿大政府财务报告审计概况及特点。

根据1977 年《审计长法》第六条审计长应当检查列入公共账目的报表,以及财政委员会主席或者财政部部长提交审计的其他财务报表。审计长应当就上述财务报表是否遵循联邦政府的会计政策,是否与以前年度相符,公允地反映信息发表意见,同时可以提出任何保留意见。法律明确规定政府财务报表审计要对财务报表的合规性、公允性、一致性发表审计意见。

加拿大政府财务报表审计的主要特点, 一是为证实报表的真实合规情况,加强联邦政府支出审计,将预算执行审计与政府财务报表审计结合进行。2006 年的《联邦责任法》明确要求审计机关要沿着资金流向进行审计,需要延伸审计政府部门预算执行情况; 二是充分运用计算机审计技术手段,审计人员通过联网审计系统对各政府部门的经费收支进行检查,并对相关数据进行综合分析;三是政府部门财务报表审计借助内部审计和注册会计师审计力量,大部分审计业务通过招投标方式外包给中介机构,审计机关对其业务质量进行控制;四是审计机关和中介机构均按加拿大注册会计师协会的审计准则执行,政府财务报表审计可以发表保留审计意见。

(三)巴西政府财务报告审计概况及特点。

巴西联邦审计法院是最高审计机关。1988 年修正的巴西联邦宪法规定, 联邦审计法院对总统提交的年度政府财务报告进行审计, 向国会提交审计报告。经过不断发展,巴西政府财务审计报告包括政府经济政策的绩效评估、政府预算执行合规性审查、公共部门绩效评价、政府合并财政报表的可靠性以及专题报告等内容,对帮助政府成功恢复财政纪律、摆脱政府债务危机、提高财政透明度和加强政府绩效管理发挥了重要作用。

巴西政府财务报表审计的主要特点是内容综合,包括政府财务审计、预算执行审计、经济政策评估等,集真实、合法与效益审计于一体,在反映和揭示问题的基础上, 对政府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及可信赖程度发表审计意见。但由于审计内容的综合性和宏观性, 也面临对统计数据的真实性以及非财务信息发表审计意见的困扰,受会计方法分歧、信息公开程度、时间限制等因素影响,除2006 财年外, 近十年来的审计报告很少对政府合并财务报表发表明确的审计意见。

四、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改革的审计应对建议

积极应对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审计及其对其他各项审计工作带来的影响, 需要解决政府财务报告审计的有关业务问题、制度建设以及完善与其他审计工作之间的衔接和配套措施。

(一)加强对政府财务报告制度相关内容的学习,丰富知识储备。

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改革方案颁布后,政府会计的基本准则、相关具体准则、应用指南以及新的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修订后的政府财务报告编制办法等将在今后几年陆续出台。相对于传统的审计业务,权责发生制政府财务报告审计是一个全新的业务领域,需要审计机关加强对政府会计体系的跟踪学习和研究,加强业务培训,及早熟悉和掌握政府会计的相关制度、准则和指南等业务,丰富知识储备,为顺利开展政府财务报告审计奠定基础。

(二)研究制定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审计业务规范,做好制度准备。

政府财务报告制度改革对审计的系统性影响将催生新的审计制度、拓展新的业务领域。一是根据政府财务报告制度改革对预算执行审计带来的影响,注重研究、制定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审计的相关制度,对审计的主体、对象、内容、程序等作出规定,并解决政府财务报告审计以及与之存在密切联系的本级预算执行审计、部门预决算审计等业务,在审计目标、审计内容、审计方法、审计的组织实施、审计报告模式和审计意见表达方式等方面的衔接和配套问题。二是根据政府财务报告制度改革对其他各项审计工作带来的影响,在国有资产和资源审计、政府性债务审计、财政存量资金审计、政府绩效审计以及地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等审计中,加强与政府财务报告审计融合,从而有效拓展审计广度,增强审计力度,不断提高各项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三)厘清政府内审职责定位,发挥审计体系合力,健全配套措施。

政府部门财务报告审计面临审计任务与审计力量不匹配的难题。国家审计要借鉴国际经验,与政府部门内部审计做合理分工,并运用中介机构力量参与部门财务报告审计,以弥补国家审计力量的不足,从根本上扩大审计覆盖面,达到从整体上提高部门财务报告信息质量的目的。充分发挥政府部门内部审计的作用, 重新认识和界定其职责和定位。政府部门内部审计与私营部门、营利性部门的内部审计组织属性不同,与国家审计机关共同承担着维护国家利益和财经法纪的重要职责,二者的制度属性和职能作用、审计目标、审计内容、审计依据基本相同。因此,应将其作为国家审计的延伸,在国家审计机关的组织、指导和监督下,承担起对部门财务报告以及部门预算执行、内管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等工作。对未设内审机构的部门和单位以及自收自支、差额拨款事业单位的财务报告审计,国家审计要推进政府购买服务工作,建立健全有偿利用中介机构参与部门财务报告审计的有关配套制度。

(四) 探索开展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审计, 积累实践经验。

国家审计在多年的财政审计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审计现代化水平也有了显著提高,开展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审计具备基本的业务基础和技术条件。鉴于目前政府会计制度以及有关政府会计准则、指南等规范体系尚未出台,在本级预算执行审计以及地区党政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中,可以先行先试,按照现行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并参照财政部已经试行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试编办法,对政府财政部门管理核算的公共财政决算会计报表、政府性基金决算会计报表、国有资本经营决算会计报表以及财政专户等会计报表等开展权责发生制财政合并财务报表审计。通过审计,能够促进预算执行审计的深化,客观反映财政综合财务状况及财政存量资金分布状况,为党委政府有效运用财政手段保障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决策资料,同时也为今后全面开展权责发生制政府财政综合财务报告审计积累经验。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