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税收管理风险范文

税收管理风险全文(5篇)

税收管理风险

第1篇:税收管理风险范文

关键词:风险控制;税收管理;第三方信息

税收管理又被称为税务管理,主要是指企事业单位在进行相关税务工作时,组织项目、决策活动、监管成果过程的总称。工作的具体流程可概括为:建立完善的税务体制—制定与税收相关的条例—划分税务管理权限—组织收税款项入库—整理税务工作发票。[1]综合上述税务工作流程,有关单位提出了税务管理体制机制,整合中共中央政府的权利与义务,遵循“集中领导,层次管理”的管理原则,明确地划分了单位中不同工作部门执行税务工作的权限与义务。[2]近年来,我国市场经济在不断地动荡与变革中发展,由于外界对经济发展造成的冲击较大,因此大部分企业税收部门存在建设理念不成熟、体制机制建立不完善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不仅导致了固定资产的流失,在发展与建设中税源出现了流动性高、隐蔽性差等问题,因此加强对税务管理体制机制的建设已刻不容缓。

一、税收管理体制机制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税收管理体制不科学目前企事业单位对于税务管理体制的建设一直存在不完善的问题,包括一直未建立专门管理机构,对于管理工作的计划不明确。并且在执行相关工作时,制定的管理体制均属于短期行为,没有站在与经济社会协同发展的层面分析。[3]在管理工作执行时,对于部门工作人员的管理力度不够,这些现象的出现造成了税务体制建设难度高。在此过程中,相关税务的行政管理与税源管理体制不完善,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存在误区,这些均为影响税收管理体制建设的关键因素。在建设税务管理体制过程中,企业的管理工作计划严重落后,不仅没有明确划分税务岗位职责,也没有根据工作内容的重要性与难易程度进行税收工作的合理安排。并且税收管理信息不对称也影响工作的关键,不仅在客观层面导致了税款的流失,也在主观层面影响了相关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严重地影响了税务管理体制工作持续开展。

(二)税收管理机制不协调目前企事业单位在建设税收管理机制时,存在的最显著问题便是,部门管理员岗位安排不合理。大部分企业将税收工作中将税种类型鉴定、税务资源定量整理、税法宣传、认领税务工作发票等工作,均归属于部门个人,但在此过程中却忽视了管理机制建设合理性的安排。并且,税收管理员在工作中与纳税人之间的交流缺乏时效性,因此优化服务难以直接到位。[4]在此种情况下,办税服务厅相关工作需要征求税收部门人员的部署安排,纳税工作需要专人在管理工作者与征收部门之间反复办理业务,无法在真正意义上做到税收工作的一站式服务,此种现象不仅降低了税收工作效率,也浪费了大量的有效管理时间。此外,有关单位在进行税收管理工作时,难免会受到了社会经济动荡的侵扰,此时税收工作极易存在风险。当面对高风险市场时,单位却无法提供税收工作一个合理的对应措施,使税收部门出现获取第三方信息困难的问题,严重的抑制税收管理工作顺利实施。

二、考虑风险控制的税收管理体制

(一)实行税收分级管理制度为了提高单位的税收管理能力,应在传统税收管理体制建设基础上,加大对市场经济风险的分析力度。根据税源渠道,进行日常税务、缴税规模进行重点税务工作信息的获取,并在考虑市场风险控制背景下,将税收工作划分为正常税务与非正常税务两种,根据两种税务工作的不同性质,对其提出不同的管理制度。[5]针对此类企业的税收管理,应严格地按照税收风险采集、税务风险定性分析、市场经济风险等级排序、风险响应等级划分、应急管理政策制定、缴税过程监管等流程,进行税收管理工作。在工作中,应树立企业与市场协同发展的大局观念,转变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不论企业资质与市场注册年限,积极选拔具有创新创业意识的高素质社会群体,鼓励其与企业管理者共同参与税务相关工作。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管户的统一划分,根据层次逐层管理。对于税收贡献较大的企业或市场国有企业,纳入税收专业化管理过程中,以企业内部多项经济效益数据,作为税收监控指标。在此基础上整合企业征税纳税信度情况、经营规模等外界条件。对企业在市场占有进行分类,并由地方税收管理单位进行分户的核查工作,安排专线管理员随时监控企业制度的落实。对于经济社会下一般企业的税收管理,可以按照户籍管理方式,完善税务的发票管理内容,对企业税务维护数据进行核查。在确保数据真实性的基础上,丰富市场的采集信息,此过程中考虑到市场存在的经济风险,提出“三级监控”税务管理内容。其中一级管理行为包括:建立重点税源信息追踪卡,定期更新税源信息,随机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开展纳税服务工作,引导企业在税务工作中纠正自我。二级管理行为包括:对纳税制度的评估,对税务工作的质量抽查,税务工作流程的组织与维护。三级管理行为内容包括:对年征收税务小于100万的企业,进行动态化监督管理,多维度监控企业动态信息与纳税检查工作,起到提升企业服从社会的能力。

(二)强化税收管理第三方信息的获取与利用为了进一步完善企业税收管理体制,在上述相关工作的基础上,应强化市场税收管理工作时,企业对于第三方机构信息的获取与利用。为此,在建设税收管理体制过程中,可应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方式,拓展企业信息获取渠道,扩大企业的信息采集面。利用网络技术,建立缴税企业与地方工商银行、经济贸易单位、水电供应单位、国家税务总局之间的信息共享路径。采集由相关单位提供的税收数据,掌握经济市场发展现状,建立企业内部的税收资源情报库。其内容包括:市场大部分纳税企业的生产与发展规模、发票使用情况、原材料供货市场、生产供应渠道、产品销售渠道等三方信息。并根据获取信息数据的变化趋势,进行市场发展风险的比对,降低市场风险对其的影响,以此强化三方信息对税收管理工作的作用。

三、考虑风险控制的税收管理机制

(一)健全税收信息共享沟通体系在健全税收管理体制的基础上,应从市场风险管控层面分析,开展税收管理机制建设的研究。在建设前,应完善以税源为核心的信息共享与交流体系。例如,在企业内搭建可覆盖全企业的局域网,使其内部所有相关工作流程实现信息化。集中企业内相关税务数据,建立内部与外部联系的资源总库,从而提高信息数据在市场的共享度。深入挖掘税收管理工作中存在显著市场风险的情报数据,加大拓展企业的对外交流渠道。在此基础上,可采用建立税库与政府合作平台的方式,实时将企业情报信息、交换管理数据、税源与重点项目信息进行上传,提升跨区域的税源信息查询,从而在不断实践中形成税源管控的有利局势。

(二)加强税收管理评价工作税收管理评价是指税务单位在掌握了纳税企业相关信息的基础上,依照国家缴税纳税标准,对企业缴税的真实性、合理性进行准确评估的过程。这一过程不仅是税务管理机制建设的前提,也是税务依法管理的重要手段。为此,市场在建设税务机制中,应加强对税收管理的评价工作,具体措施如下。构建“双级评估、四项机制”的税收管理模式,即在税收工作中,从综合管理员与专职评估员两个方面,进行税务评估。同步建立税务岗位运行机制、缴税信息反馈机制、数据信息督查机制与税收效益全面考核机制,通过细化评估指标的方式,提升税务相关管理工作的质量。此外,强化税收执行工作,在“四项制度”工作的基础上,采用实地勘察、专人约谈的方式,做到税收管理评估工作的规范化,在根本上实现企业税收管理机制工作的高效率、高质量实施。

四、结语

税收管理是国家税务工作的重点,目前仍有较多人不理解征收税款的目的,甚至有部分企业存在偷税漏税的现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开展了考虑风险控制的税收管理体制机制的研究。针对现下税收管理体制机制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对应的解决措施。因此在后期的相关研究工作中,可将本文研究成果作为基础,加大对税收政策的宣传与普及。在适当的情况下,可利用地方政府官网进行税收知识的宣传,树立群众对税收政策的正确认知,让人们知法、懂法。综上所述,国家与政府应给予税收工作足够的重视,定期对市场发展趋势与现状进行分析,使税收管理工作的实施更加顺利。

参考文献

[1]刘岩,袁万龙,梁安琪.利用Excel规划求解筹划新税法下个人所得税的纳税[J].财经界(学术版),2020(2).

[2]“‘互联网+’背景下的税收征管风险管理研究”课题组,李伟.利用区块链技术提升我国税收管理水平研究[J].财政研究,2019(12).

[3]丹尼尔A.维特,哈菲兹•乔杜里,陈新.“一带一路”倡议:消除税收障碍,强化投资合作,助增长促发展[J].国际税收,2019(4).

[4]刘峰.新时代高质量税收现代化的历史丰碑——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评述与思考[J].税收经济研究,2019(2).

第2篇:税收管理风险范文

(一)相关税收法律层面原因

税法体系尚需完善,很多现行税收政策在制定时没有考虑周全,存在很多不确定性,不能准确划分合法、非法的界限,给纳税人造成税收陷阱,造成纳税人税负不同,增加了税收管理风险。另一方面,我国税法对行政权力的保护,大于纳税人利益保护,出现税收征纳关系不平等,赋予行政机关的裁量权过于自由,增加了纳税人风险。

(二)税务部门层面原因

由于石油企业与税务机关的政策不同步,税务机关对于政策法规宣传保守,造成企业不能及时了解最新政策,税务机关税法宣传滞后。由于政策的变动会影响企业利益,企业税收法制观念滞后、税收征管手段不规范,就会影响自身发展,给企业带来税收风险。

(三)石油企业自身原因

石油企业纳税观念缺乏主动性,使企业不能从整体把握各种税收政策,致使纳税金额不准确,没能正确适用税收政策,导致税收政策依据错误,企业没有享受应享受的税收优惠,而该缴够的没缴够。

二、完善我国石油企业税收风险管理措施

(一)做好风险预测,进行风险转移

石油企业经营周期长,决定其具有很强的风险性,因此,引进外资转移风险,即减少企业融资压力,也能充分利用国外先进技术,促进石油企业快速发展;石油企业在风险识别基础上进行风险预测十分重要,运用适当测量方法进行风险测量,量化风险产生的损失,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措施来降低税收风险。

(二)营造管理层重视税收管理的企业文化

石油企业必须重视税收管理工作,从意识上树立并理解税收管理的意义,为税收管理营造氛围,同时,将风险理念融入到税收管理工作中去,通过实际行动,进一步强化税收管理的理解,税收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离不开管理层的重视及支持,正确树立税收管理理念并开展管理工作,把税收管理当作全员的事情,普及税法知识让每个员工在降低税收管理中发挥作用。

(三)树立各部门协调,合理配置企业资源

企业每个环节都会产生税收,税收工作与每个工作人员密切相关,因此,石油企业应明确各部门在税务管理中的关键作用,即需要分工又需要合作,实现有机结合相互协调,理顺每个部门与税收管理的关系,处理好每个单位之间的关系,使部门利益服务税收总体利益。

(四)加强信息收集,完善涉税资料管理

我国税收政策更新快,税收管理要求也越来越高,了解税收政策已经不能满足需要,石油企业需要配备专业的信息收集人员,建立动态化信息管理库;税务管理与企业每个环节相互联系,从税收管理出发可以牵出很多问题,因此,石油企业需要留心涉税信息,做好分类与整理。

(五)控制涉税环节税收风险

第3篇:税收管理风险范文

[关键词]税收征管体制;税制改革;税收风险管理

作为税收制度、财政管理调制以及宏观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税收征管体制改革的作用极为重要。在实践工作中,为了能更为有效地应对税收风险,税务工作人员需要适应税收征管体制改革后的新变化,制定出更加符合现有体制需求和市场环境变换的税收风险管理策略,以切实推进工作效率的提升。

1税收征管体制改革带来的影响

完善税收征管体系,提高系统服务便捷性和高效性,提升税法遵从度以及社会满意度、强化税收职能发挥是税收征管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1]。此次改革为税收风险管理带来的影响是双向的,税收风险管理将面临全新的机遇与挑战。从积极方面来看,税收征管体制改革将会为实现税收风险管理组织创新奠定良好的基础,还能推进税收风险管理系统优化和实现人力资源集成化、合理化配置。从消极方面来看,税收征管体制改革会促使税收风险管理工作形式调整。在此环节,若未转变管理理念、提升管理能力或未实现税收风险管理系统完善,将会难以适应此次改革所带来的变化。

2税收体制改革下的税收风险管理策略

基于税收体制改革背景,实现税收风险管理机制和运行模式完善势在必行。因此,为提高税收风险管理工作的适应性和灵活性,税务工作人员应该从整体战略和实际策略两方面着手开展调整。

2.1实现制度优化模式

在这一环节,相应的税收部门应明晰与税收风险管理相关的作业机制及现行的税收管理机制流程,并通过实现优化、创新和完善制度来保障税收体制改革,以至于税收风险管理工作能够更为有效地开展。笔者认为,至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首先,推进现行税制的进一步改进。税务工作人员需要从机制上完成现行税制的改革,才能实现制度性税收风险的消除。比如,优化税收收入结构、降低税率、扩大税收基础、推进消费环节税收深化等,要通过优化构建低率宽基的税制。其次,完善税收管理模式。目前,国税地税机构合并使得国家税务总局和省级政府可在相互协调下合力办公。为了能切实实现分税,需要构建更为完善的税收体系,进而为地方争取更多税收份额,以提升当地政府积极性,获取其对税务工作的有力支持,为打造税收共治格局奠定基础。最后,强化税收管理流程。为适应税收征管体制改革,推进税收风险管理转型升级势在必行,因此必须提升税收风险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应基于工作机制和流程的优化变革来实现作业有效性的提升。比如,简化税收管理流程,强化大数据思维渗透和应用、深度分析税收风险多样性、强化信息技术与税收风险战略管理方案融合等。

2.2深化依法治税

基于税收征管体制改革,税务人员需要着力提升纳税人的纳税遵从度。所以,税收风险管理人员必须提升服务意识、优化管理措施,要切实以纳税人的需求为导向开展有针对性的便民服务,进而确保税收风险识别、预测和防控工作开展的有效性。为了实现与纳税人之间的有效配合,进一步提升税收风险管理成效,税务部门还需要保证依法纳税的有效性。此外,还需要完善纳税管理的立法和司法体系,进而保证税法权威性和实用性的提升。例如,完善《征管法》,以便于与税务机关可依法处理涉税信息。同时,还需要相关部门对税收司法保障体系进行完善,确保该体系的应用可提升税法强制性和约束力。比如,通过强化税收部门纪检督查,对国家税收秩序造成破坏的行为进行惩处,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立案查处。当然,在实践环节税收风险管理人员也必须实现依法行政,基于符合法律要求和规范的执法行为维护税收管理合法性。此外,税务部门应构建完善的监督责任体系,为保障各级税务机关依法收税提供制度支撑。比如,建立问责机制、拓展纳税人监督渠道、强化“内控+外监”模式应用等。

2.3加速数据和数字治税进程

税收风险管理与大数据技术的融合是保障其提高作业质量、适应税收征管体制改革,实现数字治税和数据治税的基础。因此,在实践工作中必须强化大数据思维的应用。比如,打造大数据作业氛围、打造大数据风险管理平台,为提高涉税数据处理效率、增强数据资源可用性提供平台支撑,让税收风险管理工作的智能性和科学性得到提升[2]。同时,还应该强化对数据管理职能部门和工作制度的完善。例如,明确岗位职责权利、实现数据集中管控、设立信息应用管理机制等。此外,数字治税以及数据治税工作的有效开展,离不开高素质专业人才的支持。因此,为加速该项工作的进程,就必须提高专业人员素质并完成人力资源配置的优化。组织税收专家开展分级分类培训,打造“信息+数据+财会税收”复合型管理人才。

3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税收征管体制改革,税收风险管理工作将面临巨大的挑战和机遇,此次改革对实现税收风险管理部门系统、资源整合与组织创新有所裨益。税务机关应进一步推进税制、税收管理体制模式以及相关机制流程的完善,更需要全面推进依法治税、数字治税和数据治税的有效开展。

【参考文献】

[1]冯守东.税收征管体制改革下的税收风险管理[J].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0,33(01):40-45.

第4篇:税收管理风险范文

人才、技术、制度的不足均制约对高收入个人税收征管。目前,针对高收入个人的税源管理基础还比较薄弱,管理中存在很多盲点和漏洞,因此高收入个人是税收征管风险较高的群体,需要集中优势资源集中应对。但目前地税部门普遍存在征管力量不足的问题,征管技术也比较落后,优势资源难以得到保障。同时,由于信用制度的不健全,纳税人统一识别号制度的缺失,处罚制度的不到位,国际合作制度的不完善导致了对高收入个人税收风险管理的低效性。

二、高收入个人纳税遵从风险管理的国际经验

(一)实施“合作遵从”战略

合作遵从就是在纳税人和管理者之间建立信任和合作关系。实施遵从战略,通常要具备几个前提:

1.要有完善的法律和管理制度;

2.尊重纳税人的隐私,保护纳税人的个人信息,公布个人信息必须有法律依据;

3.管理者在为纳税人提供咨询时,要具备公正性、适当性、响应性、专业性。OECD还建议税务机关与高收入群体在“增进合作关系”的背景下至少进行一次申报前的会面。为了提高纳税遵从和增加收入,域外相关税务局还使用了诸如税收豁免这样的工具,鼓励高收入纳税人主动揭露隐匿收入,而针对那些不能“坦白交代”的人群采取更严厉的惩罚措施。法国、匈牙利、意大利、荷兰、南非、瑞士、土耳其和英国,在过去的几年里已经执行了某些形式的豁免计划或公开(自愿披露)项目。例如,英国通过自愿披露措施,重新获得了大于4亿英镑的税收收入。

(二)加强国际信息交流与合作

由于高收入个人流动性强,很可能在多国出现,因此要加强国际合作,以辨识他们的筹划行为。受政府的激励,来自不同国家的税务部门也大大增强了信息交流,以便对高收入群体的总资产和收入有更好的把握。例如,自2009年4月在伦敦召开20国会议(一个真正的转折点)以来,不同国家的税收信息交换协议的数量大幅度增加。而且,国际税收合作正以新形式开展,出现了多边税收合作的趋势而不仅是双边税收合作,趋向于所谓的“联合审计”,即由两个或更多区域代表进行检查。比如南非现在已经签订了70个双边税收协定,5个税收信息交换协议,以便与其他管辖区域交换信息。南非还与博茨瓦纳、英国、美国针对高收入群体发起了联合审计。

(三)对高收入纳税人进行分类风险识别

对高收入个人进行分类,并识别不同类群的遵从风险,可以提高管理的效率。OECD从税收管理的视角根据收入或财富来源将高收入纳税人(HNWI)划分为六类:高收入个人(HII)、高收入雇员或专家(高收入个人的分支)、企业家、金融企业家(企业家的分支)、运动员和艺人、富有的投资者,并针对每一类纳税人分析了所对应的风险。同时指出上述几类人中也可能存在共同的风险因素,比如遗产继承、资产销售与处置、国际流动与税收归宿、专业的咨询师、海外资产结构与银行存款等。

(四)建立专门针对高收入个人的部门

为了更好地与高收入纳税人打交道,税务局需要与这些纳税人及税务顾问们就计划、遵从、服务等问题进行频繁和持续的互动,很多国家建立了专门针对高收入个人的部门,集中资源对高收入个人进行管理。具体来看,有的是只针对高收入个人(HII),有的既针对HII,也针对HNWI,有的还包括他们控制的实体,责任也不尽相同。这些专设的部门通常具有以下功能:

1.传递给不遵从的高收入个人明确的信息:他或她将面临被税务部门追缴的真实风险,从而促进自愿遵从;

2.培养税收管理人员的商业意识,同时满足高收入个人的顾问们对专门技能和知识的需求;3.通过集中进行技能培训和知识积累,随时间的推移不断增加对高收入个人的认识。

(五)多渠道收集和利用信息

税收管理者会借助一些可获得的资源来获取信息,包括描述高收入个人生活方式、特点、个人兴趣和经营地址的杂志、报纸以及网络搜索引擎,还通过其他政府部门、管理(登记)部门(能获取财产、直升机、股份和证券的登记信息)以及强制第三方提供的某些顾客数据信息。对这些信息资源进行分析可以帮助管理者建立起对高收入个人的形象认识(除纳税以外的特点)。另外还要实现信息共享,以及与纳税人和公众的最大交流。要使税务管理人员不断提高与纳税人和咨询师们的对话水平,从而更好地获取信息。为了获得更多与个人活动相关的信息,澳大利亚广泛拓展信息采集渠道。其第三方数据来源有:

(1)根据法律规定由外部门提供的数据;

(2)通过便函要求政府其他部门提供的数据(如澳大利亚交易报告和分析中心提供的重要或可疑交易数据);

(3)税务局购买的数据(交易得到的数据如通过CITEC获得的财产信息和RP数据);

(4)法律授权税务局在非常规基础上要求得到的数据(如州与地方政府登记的豪华车辆与海上轮船的数据)等。仅2007~2008年间,澳大利亚税务局从20多家法律规定必须提供收入信息的组织和政府机构那里就收到了7800万条记录。

(六)针对高收入个人筹划行为实施的措施

除了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以外,有些国家还从私人部门聘请了有经验的团队来专门应对高收入个人的税收筹划。如澳大利亚积极招募国内外有经验的会计师。英国也从私人部门雇佣了少部分在银行部门或跨国集团工作的很有经验的税务专家,还招募了一个与高收入群体打交道颇有经验的专家。许多国家也使用了庭审案例传递给公众和其他富有的纳税人这样的信息:所有的纳税人都应缴纳相应份额的税收,警告他们使用税收筹划是有真实风险的。

三、加强我国对高收入个人税收遵从风险管理的建议

(一)借鉴OECD经验,实施“合作遵从”战略

目前,我国虽然提出要加强对高收入个人的税收管理,但还缺乏真正有效的战略规划。借鉴OECD经验,实施“合作遵从”战略对于我国来说,是一种明智的选择。大量的实证研究表明遵从来源于信任,因此,与高收入个人之间建立信任关系有助于获得真正的税收遵从。

1.税务人员要善于与高收入个人进行恰当的交流沟通,最好掌握一定的商业和理财知识,能够根据不同的高收入个人的需求,提供针对性的建议和个性化的服务。

2.保证高收入个人的信息安全。因为高收入个人更注重私密性,税务局必须切实保护好纳税人的信息安全,以免因信息泄露给他们造成心理上的恐慌以及身体、财务等方面的损失。

3.可以实施税收豁免政策。规定高收入个人如果能主动揭露过去几年内没有申报或如实申报的收入,可以减免一定的税款,或减轻惩罚,以此减轻那些曾经逃过税款的纳税人的心理负担,鼓励他们主动揭露隐匿收入,自觉申报。

4.主动提供给高收入个人一些信息:税务部门最关注他们哪些地方,认为哪些方面存在风险以及已采集信息的一些内容和如何遵从。

(二)拓宽信息采集渠道,建立第三方信息报告制度

要解决税务部门与高收入个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就必须广泛搜集有关信息。一般而言,要采集高收入个人的三方面信息:一是基本信息,如地区、职业、职位、住址、家庭状况、工资收入等信息;二是社会信息,如生活方式、特点、有无诉讼等,一般来自于大众媒体、广告杂志、各类排行榜、举报、调查等途径;三是第三方信息,通过建立第三方信息报告制度,要求一些组织机构定期提供相关数据信息,与纳税人申报信息进行比对,从中找出应申报而未申报的高收入个人,或者将其消费支出情况与收入情况进行比对,从而发现疑点。第三方信息报告的主体一般包括政府方、交易方和其他部门、人员,对于掌握税源信息的政府部门或公共机构,应规定这些部门要及时向税务机关提供有关税源信息,或与税务部门定期进行信息交换;对于掌握税源信息的非政府部门尤其是支付款项的单位和个人也要向税务部门报告相关信息;鼓励公民举报以及舆论监督高收入个人的逃税行为,并给予物质奖励。为了使采集到的信息易于比对和处理,最好要求第三方报告的内容中都含有某一信息,比如纳税人的第二代身份证号码,并以此作为统一识别号。

(三)对高收入个人进行分类,建立风险数据库

高收入个人的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过程的第一步,目前来看,我国对高收入个人的风险还缺乏系统的认识。与国外相比,我国的高收入者有自己的特征,因此,应该通过多方面的调查,全面了解我国高收入个人的状况、特征及遵从行为。对高收入个人进行恰当的分类,并研究和识别不同类别的高收入个人所面对的风险,建立风险数据库,这样既会使税收管理更有针对性,也会不断积累我们对高收入个人风险的认识。

(四)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借助多方面力量,加强风险识别

在多渠道采集信息的基础上,可以建立若干指标模型,开发相应的信息系统,进行风险识别。在对高收入个人风险信息库的信息进行充分分析的基础上,找出不同类别纳税人的风险特征,然后设计一些相关指标,建立识别模型。还可以进一步建立更为智能化的信息系统,自动搜索不遵从纳税人及其风险特征。随着劳务输出人员、跨国纳税人、外籍人员的增多,加强国际合作成为必然的趋势。因此,我国应积极参与全球针对高收入个人加强税收风险管理的潮流,随时了解国际高收入个人税收管理的动态,并积极与其他国家签署双边(或多边)税收协定和信息交换协议,与其他国家共同开展“联合审计”。

(五)有条件的地区专门设立针对高收入个人的部门

第5篇:税收管理风险范文

关键词:互联网+;创新;税收风险管理

一、“互联网+”背景下创新税收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现阶段,“互联网+”代表着我国社会先进的生产力,在很大程度上推动着社会经济形势的转变,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为社会各界的完善和进步提供了技术支持。“互联网+”指的是将先进的计算机网络平台融入社会各界的发展中,实现社会各个行业的创新和发展。因此,在“互联网+”的新形势下,税收风险管理是税务部门发展的重要趋势,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税收管理原则

1.税收公平原则

在税收征管过程中,相关人员应该遵循税收公平的原则,对各个领域的纳税人都应该一视同仁。其中,同等能力的纳税人应该承担同等的税负,能力存在差异的纳税人应承担不同的税负。在互联网大背景下,互联网经济中存在一系列税收不公平的问题,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各个国家的电商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使得电子商务交易商能够轻易地躲避纳税义务,且多数国家向电商提供了相应的免税政策,为电商的发展提供了支持,但违背了税收公平原则。

2.税收中性原则

学术界和理论界在分析和研究税收中性理论的过程中明确指出,税收中性与国家税收规制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国家通过税收经济杠杆作用积极参与现有市场活动受到有效监管。因此,在理解税收中性理论的过程中,首先要根据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分析税收规制和税收中性的内在含义,理解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和辩证关系。因此,我们可以更好地推进中国税制改革,充分发挥中国宏观调控的作用和价值。世界著名的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他的个人税收理论中引入了税收中性思想。这种观念与现有的经济自由主义有一定的关系,他们都非常重视市场的宏观调控。经济的无形之手实现了市场的核心和稳定运行,其国家可以有效地保护私有财产。税收中性原则是在征收税款的过程中,税收征管体系不会对市场的正常机制带来影响,不会为纳税人带来超额负担,这就需要纳税人缴纳应负担的费用,并由市场为资源配置工作提供保障。在对电商征税的过程中,纳税部门需要尊重电商的交易方式,合理地调节市场机制,推动电商的进一步发展。

3.税收征管效率原则

税收征管效率原则指的是政府部门应该提高征税管理的整体水平,优化资源配置工作。在新时期的发展中,税收征管体系应该结合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中间机构应根据纳税人、纳税机关提供的信息,合理地检查订单号,并由税务机关对电子发票的信息进行监督检查,这一过程是在线上完成的,改善了传统税收征管过程中的繁琐、缓慢、效率低下等问题,且应用互联网技术具有一定的便利性。

三、我国税收监管方面存在的问题

1.税收征管手段落后

税收征管水平直接决定着税收制度和税收政策的有效性,而信息技术的科学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税收征管的整体水平,能够实现税务机关和协税护税企业的信息交流和信息共享,形成税收管理合理,有效地管理税源。现阶段,我国税收信息化建设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税收信息化水平有待提高,尤其是税收征管信息化程度,进而导致税收管理信息化水平较低;第二,我国税务部门和银行、国土部门未实现联网形式,无法及时接收到税收信息。

2.“互联网+”对税收风险管理提出了新要求

在新形势的发展中,互联网技术在税务部门得到了一定的应用,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纳税人的生产经营方式和商业运营模式,很多新型商业模式日益增加,呈现出跨域经营、虚实结合的特点,且税源流动性和隐蔽性不断提高。同时,由于涉税信息不对称,极易出现征管漏洞、税源流失等税收风险,这就需要税务部门创新并完善传统的税收风险模式。在“互联网+”时代,税务部门应该明确各个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并注重互联网技术的有效应用,合理地解决税收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减少税收风险。除此之外,税务部门应该充分利用大数据的优势,应用网络及时传送涉税数据,并在风险管理过程中做出补税、处罚等决定,这就对税收风险执法过程提出了更高要求。

3.税收负担缺乏公平性

在社会发展的各个时期,国家都应该注重税收负担的公平性,为制定税收政策提供基础,税收负担公平主要有两部分组成,分别是横向公平和纵向公平。现阶段,我国税收制度和政策都是在社会主义发展初期形成的,其存在很多不公平现象,但矛盾不太突出。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我国宏观经济环境,但我国的税收制度和政策无法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出现了一系列矛盾。受生产型增值税的影响,资本有机构成各个企业的税收负担存在很大的差异,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资本有机构成企业的税收负担,为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带来了不利影响。

四、“互联网+”为税收风险管理工作创新发展提供的机遇

税收工作是政府工作中的重要内容。现阶段,我国已进入“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技术已被广泛应用到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中,不仅使得税收征管工作观念得到了创新,还优化了税收风险管理的方式。互联网属于信息平台,其具有开放、共享的特点,能够有效地提高税收风险管理工作的公开性和透明性。与此同时,互联网具有全民信息共享的特点,能够有效地征集群众对税收管理工作的意见,有利于我国税收工作听取群众的意见。并且,互联网大数据能够有效地降低传统税收管理工作的工作量,为税收管理工作的准确性提供保障。除此之外,互联网具有一定的空间优势,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税务管理部门之间的职能联系,有助于提高税收管理工作的整体效率。因此,利用“互联网+”的资源共享优势,可以帮助税务管理部门进一步整合我国现有的税收资源,为我国税收管理工作的改革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基础。

五、“互联网+”背景下税收风险管理的有效措施

1.加强对税收工作人员的管理

为了实行现代化管理模式,企业应该注重先进技术的应用,并建立现代化税收管理队伍,不断创新并完善税收人才的建设方案。首先,在设置岗位的过程中,应根据税收现代化管理需求进行,并制定相应的准入标准,积极引入优秀人才,提高队伍的综合素质。其次,在人才管理过程中,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和标准,建立相应的评价制度,针对表现优秀的税收人员给予一定的奖励,为税务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最后,加强对税收人员的培训。企业应该定期组织税收人员参加相关培训活动,并引导税收人员了解新政策和新制度,使税收人员能够掌握更多的信息化知识,更好地应对税收风险问题,为税收管理制度提出合理的意见。

2.增强税收风险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建立了相应的涉税信息数据采集整合系统平台,收集并储存量很多涉税数据,但涉税数据的来源、结构、特征都有所不同。因此,税收管理部门应该深入分析这些数据,并以此为基础,分析并解决涉税数据之间的差异性问题,将其转变成实用性较强的税收资源,提高税收风险管理的整体质量和效率。因此,为了有效地解决税收风险问题,税务部门应该应用云计算技术,建立税收数据分析系统平台。因此,税收管理部门应该注重产出机制的投入,加强云计算、数据分析等先进技术的应用,深入分析税收管理中的数据,并完善工作流程,将互联网技术融入税收管理工作中,增强税收风险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3.创建完善的税收内控制度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税务部门应该加强税收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建立完善的数字化税收管理平台,严格管理企业风险业务链,实现降低企业税收负担的目标。除此之外,税务部门应该建立角色指标异常平台,上传财务指标数据,并对其进行分析,加强对企业税收风险问题的了解。企业还应该完善涉税协同核算操作流程,为涉税工作的有效实施提供支持,有效地解决税收风险问题。

六、结束语

在“互联网+”的新形势下,为了实现互联网和税收工作的融合发展,税务部门应该加强互联网技术的有效应用,提升税务部门的治理能力,实现税收现代化管理。除此之外,税收风险管理是税收管理的重要内容,风险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能够为税收征管改革提供保障,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为税收风险管理工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参考文献:

[1]李云香.“互联网+”背景下的税收风险管理[J].纳税,2018,12(34):229~229.

[2]曾荭.如何实现“互联网+”背景下的税收管理现代化[J].智库时代,2018,(19):61~62.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