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幼儿美育教育范文

幼儿美育教育全文(5篇)

幼儿美育教育

第1篇:幼儿美育教育范文

(一)备课中发掘美

文本解读是备课的核心内容,其是一个发掘“美”的过程。对语言进行“咀嚼”,从而对作品的思想表达进行领悟。教师也可以在文中挑选几个词语作为教学中学生“咀嚼”的对象,进而引导学生与作品进行心灵沟通;细节品味。往往文中的某些细节,能够将人物的性格凸显出来。选取典型的细节,引导学生细细品味,或者生动演绎,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文中人物情感以及性格的把握度;概念化解。作品主题在揭示的过程中,势必会用到一些抽象的概念,为了避免学生回回吞枣,应该从审美的角度,将抽象概念与活生生的审美形象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在展开丰富联想的同时,把握作品的内在含义。

(二)授课中生成美

1.借助人性的相通引发体验。人性之间存在很多相通的地方,作品中的人物经历很容易勾起学生对自身经历的回忆。而学生在回忆自身经历时,能够更好地体会作品中人物的诸多经历。如此,便对作品有了更深的理解。

2.借助日常生活历史印迹引发体验。在现实生活中,全国各地存在着大量的历史印迹,从中我们可以对古人的生活模式有所了解。利用这些历史印迹,引导学生对前人的生存状况进行深人感受,能够更好地帮助其对作品中的人物加以认识。当高职语文教学涉及到中国文学时,不可避免地会谈论到儒、道和佛三种文化。要想让学生真正地弄懂几种文化的内涵、政治主张以及教义是一件既繁琐又枯燥的事情。那么如何做到“化繁为简”便是一门深奥的学问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生活中常见的历史印迹。例如:可以用“精忠报国,奋发读书”对“儒”文化进行解释、可以用“逍遥自在,顺其自然”对“道”文化进行解释,可以用“人生如梦,欲壑难填”对“佛”文化进行解释。除此之外,婆媳关系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教师可以充分借助“焦母”和“刘兰芝”之间的矛盾冲突,归纳“婆婆并非都十恶不赦,媳妇也并非完美”,同时,还可以借助这一话题探索叙事文学中的“脸谱化”。

3.借助生动叙述和描写引发学生进行体验。借助形象生动的叙述与描写,声情并茂的朗诵,恰到好处的体态语等多重手段,将抽象的文字感性化,引发学生对作品内容的生动体验。例如:《春江花月夜》给人一种迷离、空灵的感觉。尽管忧伤,但却轻快。尽管叹息,但却轻盈。如此意境,如果配上教师细腻、生动的描绘,学生会很快沉浸在优美、伤感以及轻快的意境之中。

4.以演讲的形式,引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体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选取一些文言叙事文学,例如:《战国策》、《史记》以及《聊斋志异》等。这些经典叙事故事,不仅故事精彩,细节描写更加传神。但是,由于是文言文,凭借学生的文言文功底很难顺利地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如果教师不先对课文的语义进行疏通,当学生完全掌握时,也会表现出筋疲力尽,此时,早已没有心情进行审美体验。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妨先进行课文内容演讲,当学生的审美体验被引发出来之后,再进行语义梳理。这样,不仅学生会对文章的深层含义更加容易理解,还会对文章词语含义产生浓厚的求知欲望,进而使得教学效果显著提高。

5.借助相关故事引发学生体验。在教学过程中,遇到难度较大的教学内容,如果直接进行教学,教师和学生都会感到吃力。所以,教师可以借助一些较为常见、浅显的相关故事引起学生的体验。例如:《逍遥游》的教学,教师可以对其作者作个小传。借助“庙堂神龟”等历史典故引导学生体验“快意庄子”,借助“衣弊履穿”引导学生对“贫困庄子”进行体验,借助“鼓盆而歌”引导学生对“超越生死的庄子”进行体验。在这些铺垫的辅助下,学生在理解《逍遥游》思想内涵时便会容易得多。

6.创设情境引发学生体验。像《玩偶之家》、《雷雨》等经典作品,拥有很多精彩片段,其中的对白历来都是脍炙人口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以其中的精彩片段为内容,编排各类音乐剧,进而让学生在实际的排练与演出过程中,体验作品内容。

(三)拓展中深化美

1.开展课外学习汇报活动。语文美育必须把培养“敏感的心灵”作为长期的任务,持之以恒的开展学习汇报活动是一种有效的形式。汇报活动可以安排在每堂课的前五分钟,每次安排一至二人汇报,也可以每月集中汇报一次。内容包括:一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新感悟;二是课外阅读的动情点;三是生活见闻的动情处。

2.开展诵、讲、演训练。持之以恒的开展诵、讲、演训练,不断激发幼师生的表现兴趣,锻炼其表现能力,是幼师语文美育的重中之重。

3.开展改编和创作训练。创造是人类开拓新生活的不懈追求,也是语文美育的基本价值取向。幼师语文美育中的创造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层面:一是创作幼儿文学作品以丰富幼儿文学作品库存;二是将少年文学、儿童文学或其他文学中的优秀作品简化、浅化为适合幼儿听赏的作品。至于如何改编或创作,这是写作学中的一个大课题,已有不少论文和专著涉及。从教学实践看,由于创作要求高,难度大,所以把改编作为训练的重点,并在此基础上适度尝试儿歌、幼儿诗、幼儿散文等文体的创作,是较为符合实际的策略。譬如,在《国语》、《左传》、《战国策》、《史记》等优秀历史著作中,蕴藏着大量的经典人物故事,如晏子使楚、完璧归赵、烛之武退秦师等,如何将他们改编为适合幼儿听赏的作品,就可以作为一项重要的训练内容。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将审美融人日常生活,让审美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成为一种生活习惯,在生活中去发现美、创造美,引导他们将自我融人四季变化,融人山川田园,融人他人的生活世界,融人千姿百态的社会变迁,使他们逐步树立审美的生活态度、审美的生活理想以至审美的人生观,并在潜移默化中日臻完善。

二、结论

第2篇:幼儿美育教育范文

(一)由于不同人人性之间存在很多相同或相似之处

文章中某些人物的经历会引起学生的共鸣,教师就可以借助这些人性间相通的地方来帮助学生们通过语文学习深刻感受自己的人生,更好地领悟出作品中人物形象所蕴含的寓意,进而深入地理解作者在作品中表现出的人性之美。

(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借助历史文化的印迹来引发学生们的文化体验

由于我国存在大量的历史文化印迹,通过这些历史文化印迹,我们可以对古人的生活模式进行了解,也可深入感受古人的生活状况。这样可以更好地对作品中的人物深入了解,并通过这些知识的拓展帮助学生认识语文中蕴含的文化之美。例如谈到婆媳关系,教师可以借助“焦母”和“刘兰芝”之间矛盾的时代特点这个历史文化印迹来帮助学生们理解东汉时代的婆媳关系。

(三)以演讲或辩论的方式,引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层体验

感受文章的语言之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有目的地选择一些适合辩论的文言文。教师在课堂上首先疏通课文的语义,对课文本身的内容进行讲解,来引发学生的审美体验,进而组织学生进行模拟演讲或辩论,使学生在口语论辩中深入理解文章的深刻内涵,体验古文的语言表达之美,进而对文言文产生学习的兴趣,有效地提高教学的效果。

(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生动形象的叙述描写

声情并茂的朗诵以及恰到好处的体态语等等方式引发学生对作品的意境之美进行体验。例如教师在讲解《春江花月夜》这篇作品时,由于该作品本身就带有一种迷离、空灵、忧伤、轻盈的情感,教师如能生动形象地描绘场景,把文章的意境用精心组织的语言解析出来,学生们就会迅速沉浸在这种忧伤迷离的意境之中,增强对古典诗歌的意境美的理解。

(五)借助相关故事引发学生的美学体验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一些高难度的、不好直接进行讲解的课文内容,可以尝试借助某些比较简单、通俗易懂的故事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这就是语文教学中的简化之美或浅化之美。

二、拓展中深化美

(一)开展课外学习汇报活动也可帮助学生发现挖掘语文的美

语文美育的重中之重是培养学生“敏感的心灵”,开展学习汇报活动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语文的方式,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在课堂的前10分钟由一个或者几个同学在课堂进行汇报活动,当然也可一个星期集中在班级汇报一次,内容可以是对课本文章的感受,或者是对自己在课外读的文章的感悟,也可以是生活中的一些触动自己的细节。

(二)开展文学改编和创作训练

语文美育的价值所在是创造,而幼儿文学上的创造,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创作幼儿文学作品,丰富幼儿文学的库存,二是对儿童或者成人文学作品进行改编,简化为幼儿可以欣赏理解的幼儿文学作品。从教学实践上看,改编是幼师语文教学训练的重点所在。在改编过程中,由于需要对原作进行深入解读,学生往往可以多角度多层次的体会到原文的语言之美,并开发出改编作品的新的语言之美。其次可以指导学生创作一些幼儿诗、儿歌、幼儿故事之类的文学作品。在作品写作过程的各个组成环节中,学生可以体验到语文的创作之美。

(三)在幼师语文教学中

多开展课文朗读、朗诵以及表演之类的训练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让学生体验到语文学习的口语之美。

三、结语

第3篇:幼儿美育教育范文

一、幼儿园音乐剧表演艺术教育概述

1、音乐剧表演艺术的教育功能

幼儿教育是幼儿发展的基础,同时也是为幼儿教育做好准备的关键。在幼儿阶段实现对幼儿的美育教育,对幼儿健全人格的训练和培养而言至关重要,同时还有利于幼儿智力的开发,提高幼儿形象思维功能。

2、音乐剧表演艺术的教育目标

音乐剧表演艺术教学是幼儿素质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全面推进幼儿教育的重要方式方法,幼儿学习音乐剧不仅能够锻炼幼儿的音乐天赋,同时还能提高幼儿表现力,培养幼儿自信心,让幼儿养成对音乐和舞蹈的积极态度,帮助幼儿在情感、个性等方面得到更加和谐健康的发展。由此可见,音乐剧表演艺术的主要目标可以分为三点进行阐述:第一,是让幼儿感受音乐剧中的美,进一步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和音乐赏析能力;第二,利用音乐和舞蹈表演互动的形式,帮助幼儿实现自我情感交流,让幼儿感受音乐剧表演的艺术性和乐趣,进而培养幼儿健全的人格特点;第三,加强对幼儿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培养,幼儿音乐剧艺术表演意在让幼儿参与到音乐艺术表演当中,有利于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激发。

3、音乐剧表演艺术的教育内容

在幼儿音乐剧教学当中,幼儿需要接受的教育内容主要包括:第一,歌唱。歌唱是音乐剧表演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而言,他们的器官发育还并不完全,所以对发音的控制能力较差,存在发音不准的情况,而在逐渐成长的过程中能够提高声音控制力,在教师正确引导和教育训练的同时,可以帮助幼儿掌握正确的语音发音方式,让幼儿能够找到自己想要表达的音调。第二,培养幼儿情感。在音乐剧表演艺术当中,对幼儿情感的培养也是至关重要的,幼儿需要具有充足的表演情感才能在表演当中释放和表达自身情感。第三,要培养幼儿的舞蹈能力,在音乐剧表演中需要幼儿具有一定舞蹈功底,通过舞蹈表达的方式来抒发内心情感。幼儿时期的模仿能力较强,教师通过示范和引导的方式能够帮助幼儿提高舞蹈表演能力。

二、音乐剧表演艺术在幼儿园美育教育中的应用对策

一部优秀的儿童音乐剧表演能够对幼儿进行情感方面的熏陶。幼儿正处于成长发展的初级阶段,他们对美的理解与感受还不全面,通过音乐剧表演艺术的欣赏和参与,不仅能够培养他们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同时还有利于幼儿潜在创造力与表现力的深入挖掘,促进幼儿审美情趣的提升,进而实现幼儿美育教育。

1、引导幼儿感受音乐剧艺术美感

儿童音乐剧表演艺术对幼儿具有一定引导性作用,能够培养幼儿树立积极的思想情感和帮助幼儿提高道德品质。动听的歌曲和有趣的舞台表演往往能够让幼儿展开丰富的联想,进而回味无穷,对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具有广泛影响,甚至对幼儿以后的工作和生活具有一定影响力。

2、深入挖掘教学内容

深入挖掘儿童音乐剧教学内容,将儿童音乐剧中的丰富内涵和道德教育内容与幼儿生活实践相结合,进而引导幼儿感受生活的多姿多彩。在进行儿童音乐剧创作和编排时,教师要尽量选择新版教育教材,并结合幼儿平时的品质特点等,分析在幼儿品质中缺失的内容,进而对音乐剧进行改编和创新,这样更有利于帮助幼儿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水平,同时促进幼儿思想道德情感的提升。

3、注重幼儿主体地位

在幼儿教育教学当中,接受教学内容的主体是幼儿。因此,教师应当意识到在音乐剧教学中将幼儿作为主体进行全方位的教学,尊重幼儿学习主体地位,在音乐剧排练和创编的过程中,都要将幼儿的主体地位凸显出来。这就要求教师需要结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理解能力等进行剧本的选择和挑选,尽量选择好记且容易理解的音乐剧,以简单的歌曲形式传递美育教育内容。

4、营造教育良好环境

良好的学习环境是帮助幼儿进一步培养美育教育和提高幼儿音乐剧鉴赏能力的关键,能够促进幼儿更加健康地发展和成长。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儿童音乐剧表演艺术教育时,不仅要通过课堂教学的方式来渗透儿童音乐剧教育教学,同时还要营造积极的教育教学环境与氛围,进而让儿童音乐剧能够充分发挥其重要作用,让音乐剧的美育教育能够由内而外地延伸发展。简而言之,环境是教育资源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促进幼儿的全面健康发展。在儿童音乐剧教学当中,教师应当引导幼儿走进音乐覆盖的情感世界当中。

5、提高幼儿审美心理

对幼儿审美心理的培养是具有积极性和主动性的,通过艺术教育的方式更容易提高幼儿审美心理,促进幼儿的协调健康发展,让幼儿能够不断积累审美经验,构建良好的审美心理结构。因此,在儿童音乐剧教学当中,教师可以通过让幼儿欣赏儿童音乐剧的方式来提高幼儿审美心理。

三、结论

幼儿音乐剧艺术教育对幼儿的成长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对幼儿审美水平的提升至关重要。综上所述,儿童音乐剧表演对幼儿美育教育而言具有重要促进性作用,有利于帮助幼儿提高审美水平,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一部优秀的儿童音乐剧需要教师与幼儿全面合作,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幼儿教育的寓教于乐,让幼儿进一步了解身边的美好事物,满足幼儿美好童年成长发展的根本需求。本文作者单位为西北大学现代学院

【参考文献】

[1]王恩大.浅析音乐美育与家庭音乐教育的关系[J].黄河之声,2019(16):133.

[2]卢玥.浅谈音乐教学中的美育教学[J].音乐天地,2018(10):25-27.

[3]金美琳.浅谈儿童音乐剧表演与学生综合能力培养[J].戏剧之家,2018(07):167.

第4篇:幼儿美育教育范文

【关键词】幼儿园美术教育美感教育

一幼儿园美术教育中美感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艺术目标指出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生活、环境和艺术中的美;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幼儿园教师要积极引导幼儿接触生活与环境中的美好事物,丰富审美情趣,激发幼儿发现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在艺术活动中要根据幼儿不同的特点和需要,让每个幼儿都得到美的熏陶和培养。对有艺术天赋的幼儿更要注意发掘他们的艺术潜能,鼓励幼儿用自己的形式来表达情感,尊重他们的想法,肯定、鼓励、接纳他们的审美感受,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艺术是实施美术教育的主要途径,美术作为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应充分发挥其独有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在2014年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中,来自美术界的代表委员共40多人,其中包含职业画家、美术教育工作者和民间工艺美术家等,到会委员代表非常关注现代美术教育问题。全国政协委员、花鸟画家何水法提到他在国外时常看到教师带领少儿到美术馆、博物馆参观画展,了解他国和世界艺术历史。现在中国的教育结构中,从幼儿园到中小学,教育的主线多是知识教育。孩子从小学开始就有沉重的课业负担,升入初中后更为严重。不少学校和家长更是将学生从早上六点起床到晚上十点睡觉期间,按照“精打细算”“争分夺秒”的标准来制定流程,几乎完全剥夺了孩子的兴趣培养和综合能力发展。全国政协委员、沧州市国学院创办者何香久也表示,长久以来,应试教育忽略了对受教育主体“人”的关注,只关注知识,忽略了对孩子心灵的塑造,造成了美感能力的缺失以及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作为幼师要避免只重视知识教育和技能表现,忽视幼儿在活动中的情感和态度。幼儿创作作品的过程是他们表达自己想法和情感的重要方式,所以要鼓励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现,克服过分强调技能和技巧的做法。幼儿美术活动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审美经验,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此外,根据幼儿个性的发展状况和需求,要对其表现方式和技能技巧予以适当的指导,才能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

二幼儿园教师教学过程中美感能力的培养

幼儿园教师美感教育培养首先要提升美术欣赏能力。审美与艺术是相互的,没有审美就没有艺术,没有审美情趣和审美洞察力,就不可能创造出审美价值较高的绘画作品。美术欣赏的作用是培养幼儿教师具有较高的审美能力和水平。首先要选择适合的作品,尽量选择对教师教学有帮助、跟平时技能训练有关系的作品。教师通过欣赏,了解作品的不同风格和表现技法,并从中汲取经验,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向。教师通过作品欣赏,思考分析艺术作品和现实间存在的距离,并从欣赏过程中体会艺术的魅力,提高审美能力和理论修养。同时也可将学到的技巧用于日常教学中,如将美术理论与幼儿的年龄特点、知识结构和认识水平相结合,选择更加恰当的美术欣赏内容,引导幼儿学会欣赏,并通过色彩、线条、形状等形式向幼儿传达美的信息。其次是自身专业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幼儿教师在美术创作时,提高造型能力,把握色彩关系和色彩变化规律,表现出来的物象会更真切。教师在训练中可大胆地采用多种美术表现技法并融入环境创设,为幼儿创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画面颜色要接近自然,这样的色彩可让幼儿产生丰富的想象力,更容易使幼儿产生共鸣,从而引起他们对美好事物的喜爱和向往,增强创作的想象力。幼儿教师要根据教育活动的需要自制玩教具,提供幼儿感兴趣并适合的活动材料进行活动。幼儿玩教有利于幼儿认识事物,促进智力发展。教师制作玩教具的过程也是创作美、发现美、欣赏美、传播美的过程。教师可利用感知自然美的能力,积累美、创造美,从活动中体验创作过程的艰辛和成功的喜悦。这一过程充分体现了教师的环保意识及创新意识,强化了教师的手工能力。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如一次性杯子、蛋壳、毛线等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生活,从中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欣赏、共同提高这也是一名幼儿园教师应具备的素养。幼儿园教师美感教育通过引导幼儿认识美的事物和艺术作品,培养他们认识美、爱好美、创造美的能力。充分发挥幼儿园教师美术教育中美感教育的特点,使幼儿的自主创造与美感能力有机结合、互相渗透,从而促进幼儿艺术综合能力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高华.浅议美育对幼儿自身发展的影响[J].吉林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01(4)

[2]庄虹.审美感在幼儿园教学中的运用[J].幼儿教育,1987(10)

[3]傅梅芳.美育与创造个性的培养[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1(4)

第5篇:幼儿美育教育范文

关键词:幼儿;美术教育;十问十答

一、为什么划掉刚画好的画?

孩子画着画着在纸上使劲划了一道,好可惜。这是孩子不自信的表现,更是焦虑的表现!产生焦虑的情况有:a.孩子来到一个新环境很不适应。未上过集体课和不合群的孩子表现尤为明显。b.教师言辞生僻,课堂内容生涩难懂,节奏太快。c.在不情愿的情况下,被迫画画。这个时候最该做的是关心他产生焦虑的原因,给他一分钟,让他缓解一下紧张而抗拒的心理后,对症沟通,事半功倍。

二、为什么说只引领想象行不通,只教技法更行不通?

美术作为世界造型艺术需要想象也需要表达方式,无不依赖形式而存在。想象属“灵”,意会属“心”,表达于纸上或立体作品上属“物”。只引领想象就像是艺术家没有了手臂,表达和呈现大打折扣,“只可意会,只可言传”。如果一个孩子在课堂上一直无法画出自己的想法,内心很可能会大受挫。过分看重技法更是不好,抑制了孩子们天马行空的有无限可能的思维。技法和想象两手抓。我独创的“模仿•联想•观察”三位一体的教学方法,在不同年龄段有不同侧重,技法练习通过模仿实现,联想和观察是重点。

三、为什么在画室画得好,课后回家画得乱糟糟?

有三方面原因。1)小朋友在画室,一进来就知道是有规矩的。本身态度是端正的。2)同学们根据同一主题的不同表现也能起到互相激励的作用,小朋友们之间的学习与模仿简直就像“传染”一样,几个孩子一起学当然比一个孩子单独学效果好。3)老师的引导也起到很大的左右,一方面用故事情景或相关知识背景作为导入,提起孩子的兴趣和表现欲,另一方面,在统一导入之后的因材施教的指导也能激发孩子的想象力,丰富其表现力。

四、为什么坐不住?

“有规矩”的课程是可以培养小学员的定力和耐心的。孩子在课堂上坐不住有三方面原因:1)活泼好动的孩子、抗拒心理强的孩子要经过长时间的信任培养、兴趣引导才能坐得住。2)老师布置的主题对于他而言难度太大,完成不了,得不到肯定,自信心受挫。3)家长一起参与课程,可能导致孩子画画依赖家长,或者家长看着着急,提出超复核的严格,让孩子练一行恨一行。

五、为什么总爱画粉色?

颜色的选择和孩子的年龄、性别和性格相关。无可厚非。她的画面中有时连河流和天空都是粉色的,原因有:1)观察得不够。不懂什么颜色是合理的。2)烂漫天真的想象,比如她创造河水是源源不断的草莓汁泉。3)惯用的颜色给她安全感、幸福感。这样的孩子的内心世界很丰富,但是不一定与人分享。

六、为什么在父母面前画不好?

一方面幼儿画画遇到难处就撒娇耍赖求抱抱,另一方面,遇上父母认为孩子能做到的事情他都做得不完美,就会一遍遍纠正孩子,这样不是自己着急上火发脾气,就是孩子不耐烦失去兴趣。

七、怎么培养形象思维能力?

提醒孩子多观察是家长在生活中对孩子的最重要的艺术教育。观察是抓住事物特征,培养形象思维能力的基础。形象思维能力在美术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不论是概念的建立,方法的理解,还是对美术创作的掌握,都离不开形象思维能力,而形象思维能力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础,提高思维能力是孩子美术能力发展甚至智力发展的核心。照葫芦画瓢模式下的美术教育策略会导致孩子们在脑海中无法同现实物体构建起相应的形象,制约了激发学生更深层次的形象思维能力。在美术引导中重视演示和观察,合理利用现代电教技术,给学生画面创造提供充分的具体形象,把培养形象思维能力与培养逻辑思维能力联系起来。正如牛顿说:“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到伟大的发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充分地创造条件来激发学生们运用形象思维的潜能,培养学生们形成高层次的形象思维能力,从实质上提醒学生的绘画创作能力。

八、怎么利用美术馆、博物馆对孩子进行美术教育?

强调艺术观和修养教育为中心的指导思想,以美术欣赏和常识为主导,把美术语言系统的知识技能训练纳入美育轨道,并在审美的基础上,广纳百家之不同,突出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这是在日常观察与多媒体电子展示中不能完全涵盖的,必须加上美术馆、博物馆作品欣赏的作用。教师选择古今中外优秀且有健康审美观点的展览带学生们去观赏,并通过与学生的谈话分析,或辅以简单命题创作,教师要善于发掘艺术作品内在的健康感情因素,转化为学生的高尚审美情趣。还要引导学生们对形式美的感受,对艺术语言的欣赏,如线条、色彩、质感、肌理等。

九、怎么表扬与批评?

表扬与批评的终旨是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正确价值观。表扬与批评的重点是赏识教育,语言要委婉,全面。表扬与批评的技巧是不要跟别人去比较,只看学生有没有比自己以前有所进步。教师的语言还要平实,让学生能懂。赏其取材新颖,赏其构图巧妙,赏其态度认真,使学生们感受到自己的成功并品赏成功的喜悦,但有错误也要委婉提出。表扬的语言也要讲究。举个例子:不能总夸你画得真棒,而是要就事论事,你构图饱满,画面内容很具有想象力,色彩斑斓具有童趣在美术教学中还可以将传统节日与课程主题设置联系起来,例如劳动节以“节俭养德”为主题,弘扬中华民族戒奢克俭优良传统,积极倡导节约光荣社会风尚,推动孩子养成健康文明生活方式,把主题思想贯彻到绘画中。

十、怎么创设良好的教育途径?

友情链接